目 录


大正藏第 25 册 No. 1509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释大如品第五十四(卷七十二)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尔时,欲界诸天子、色界诸天子以天末栴檀香,以天青莲华、赤莲花、红莲华、白莲华遥散佛上,来至佛所,顶礼佛足,一面住,白佛言:“世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深、难见、难解、不可思惟知、微妙寂灭,智者能知,一切世间所不能信。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中,如是说:‘色即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色;乃至一切种智即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一切种智。色如相、萨婆若如相,是一如,无二无别;乃至一切种智如相、萨婆若如相,一如,无二无别。’”

  佛告欲、色界诸天子:“如是!如是!诸天子!色即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色;乃至一切种智即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一切种智。色如相乃至一切种智如相,一如,无二无别。诸天子!以是义故,佛初成道时,心乐嘿然,不乐说法。何以故?是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甚深、难见、难解、不可思惟知、微妙寂灭,智者能知,一切世间所不能信。何以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得者、无得处、无得时,是名诸法甚深相,所谓无有二法。诸天子!如虚空甚深故,是法甚深;如甚深故,是法甚深;法性甚深、实际甚深、不可思议、无边甚深故,是法甚深;无来无去甚深故,是法甚深;不生不灭、无垢无净、无知无得甚深故,是法甚深。诸天子!我甚深乃至知者、见者甚深故,是法甚深。诸天子!色甚深、受想行识甚深故,是法甚深。檀波罗蜜甚深乃至般若波罗蜜甚深故,是法甚深。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甚深故,是法甚深;四念处甚深乃至一切种智甚深故,是法甚深。”

  尔时,欲、色界诸天子白佛言:“世尊!是所说法,一切世间所不能信。世尊!是甚深法,不为受色故说,不为舍色故说;不为受受、想、行、识故说,不为舍受、想、行、识故说。不为受须陀洹果故说,不为舍须陀洹果故说;乃至不为受一切种智故说,不为舍一切种智故说。诸世间皆受着行,所谓色是我、是我所,受、想、行、识是我、是我所,乃至十八不共法是我、是我所;须陀洹果是我、是我所,乃至一切种智是我、是我所。”

  佛告诸天子:“如是!如是!诸天子!是法非为受色故说,非为舍色故说;乃至非为受一切种智故说,非为舍一切种智故说。诸天子!若有菩萨为受色故行,乃至为受一切种智故行,是菩萨不能修般若波罗蜜,不能修禅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不能修檀波罗蜜,乃至不能修一切种智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法随顺一切法。云何是法随顺一切法?是法随顺般若波罗蜜,乃至随顺檀波罗蜜;是法随顺内空,乃至随顺无法有法空;是法随顺四念处,乃至随顺一切种智。是法无碍,不碍于色,不碍受、想、行、识,乃至不碍一切种智。诸天子!是法名无碍相,如虚空等故,如、法性、法住、实际、不可思议性等故,空、无相、无作等故。是法不生相,色不生,不可得故;受、想、行、识不生,不可得故;乃至一切种智不生,不可得故。是法无处,色处不可得故;受、想、行、识处不可得故,乃至一切种智处不可得故。”

  是时欲、色界诸天子白佛言:“世尊!须菩提是佛子,随佛生。何以故?须菩提所说皆与空合。”

  尔时,须菩提语诸天子:“汝等言:‘须菩提是佛子,随佛生。’云何为随佛生?诸天子!如相故,须菩提随佛生。何以故?如来如相不来不去,须菩提如相亦不来不去,是故须菩提随佛生。

  “复次,须菩提从本已来随佛生。何以故?如来如相即是一切法如相,一切法如相即是如来如相。是如相中亦无如相,是故须菩提为随佛生。

  “复次,如来如常住相,须菩提如亦常住相;如来如相无异无别,须菩提如相亦无异无别,是故须菩提为随佛生。如来如相无有碍处,一切法如相亦无碍处;是如来如相、一切法如相,一如,无二无别。是如相无作,终不不如,是故是如相一如,无二无别,是故须菩提为随佛生。如来如相一切处无念无别,须菩提如相亦如是,一切处无念无别;如来如相不异不别、不可得,须菩提如相亦如是,以是故须菩提为随佛生。如来如相不远离诸法如相,是如终不不如;是故须菩提如不有异,为随佛生,亦无所随。

  “复次,如来如相不过去、不未来、不现在,诸法如相亦不过去、不未来、不现在,是故须菩提为随佛生。

  “复次,如来如不在过去如中,过去如亦不在如来如中;如来如不在未来如中,未来如不在如来如中;如来如不在现在如中,现在如不在如来如中。过去未来现在如、如来如,一如,无二无别。色如、如来如,受想行识如、如来如,是色如、受想行识如、如来如,一如,无二无别;我如乃至知者见者如、如来如,一如,无二无别;檀波罗蜜如乃至般若波罗蜜如、内空如乃至无法有法空如、四念处如乃至一切种智如、如来如,一如,无二无别。”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得是如故,名为如来。”

  说是〈如相品〉时,是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六种振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中央踊四边没,四边踊中央没。

  【论】

  问曰:

  若般若波罗蜜无不甚深,何以或时赞甚深?

  答曰:

  般若波罗蜜中,或时分别诸法空,是浅;或时说“世间法即同涅槃”,是深。色等诸法即是佛法,听者闻说,心信佛语,自智慧不及故言“甚深”。譬如河水,有洄复深处、有浅处。

  问曰:

  诸天所赞法甚深,一切世间所不能信,何用说为?

  答曰:

  一切有二种:一者、名字一切,二者、实一切。如此中说名字一切,以多不信故言“一切”。如此中说“微妙寂灭,智者能知”,知者必有信,先信后知故。

  复次,是般若波罗蜜,惟佛能知。众生闻所说而信者,此中不名为信;智慧知已,名为信。

  问曰:

  若尔者,何以言“微妙,智者能知”?

  答曰:

  一切世间无能遍尽知诸佛智者,寂灭,智者能知少分。

  如须陀洹于无上道得少分,所谓断三结;如是诸道,展转增多。若世间都不信者,云何有诸道?以是故言“寂灭,智者能知”。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般若波罗蜜,但名字异——在菩萨心中为般若,在佛心中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中说“色等法即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色等法”。此中说“色等法如、萨婆若如,无二无别”。

  佛可诸天子意,更说因缘:“如名色等诸法真实相。”譬如除宫殿及诸陋庐,如烧栴檀及杂木,其处虚空无异;色及萨婆若等诸法,求其实,皆是如。以是义故,佛初成道时,心乐嘿然,不乐说法——知甚深法,凡夫人难悟故。

  复次,是法无二故甚深,如虚空故甚深,如、法性等甚深故甚深。

  尔时,诸天子知是法无可取相,白佛言:“是所说法,一切世间所不能信,是法不为受色等法故说。”

  佛可其言,“若有菩萨为受色等故行菩萨道,不能修般若波罗蜜等诸功德”。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相,随顺一切法,无所障碍。”何以故?于般若波罗蜜亦不着。说不障碍因缘:“如虚空等故。”譬如壁中先有空相,小儿以橛钉之,力少故不入,大力者能入;行者亦如是,色等诸法中,自有如实相,智慧力少故,不能令空,大智者能知。是故说:“诸法无碍,如虚空平等。”

  色等法不生,亦不可得,以是故名“不生”。非但色等不生,若不生法可得,则非毕竟空,非名无得。无住处亦如是。

  尔时,诸天子白佛言:“世尊!须菩提随佛生。何以故?所知所说皆与空合。”

  复次,经说有三种子:一者、不随顺生,二者、随顺生,三者、胜生。世人皆愿二种子:随顺子,胜子。佛法中惟欲一种:随顺生,以无有胜佛故。

  佛子有五,皆从口生、法生:须陀洹乃至阿罗汉,入正位菩萨。辟支佛虽佛法中种因缘,无佛时自能得道,不得言从佛口生,因缘远故。

  诸漏尽者,是随顺生。须菩提于漏尽中,常乐毕竟空,是随顺生。何以故?所行法不可破坏如虚空,佛法如是相,是名随佛生。

  问曰:

  何以不说入法位菩萨随顺佛生?

  答曰:

  有人言:漏未尽故不说,须菩提漏尽故说。

  有人言:入无余涅槃者,是第一清净。阿罗汉末后身住有余涅槃,近无余涅槃门故说。菩萨虽有深利智慧,往返生死中,是故不说。

  有人言:般若有二种:一者、唯与大菩萨说,二者、三乘共说。共声闻说中,须菩提是随佛生;但与菩萨说时,不说须菩提随佛生。何以故?法性生身大菩萨,是中无有结业生身,但有变化生身,灭三毒、出三界,教化众生、净佛世界故,住于世间,此中都无一切声闻人。佛大慈悲心,菩萨心亦尔,是名菩萨随生;须菩提但取涅槃故,不说随生。此经共二乘说。须菩提知般若波罗蜜甚深,法性生身菩萨力大。

  诸天虽赞,不应受,语诸天子言:“诸法如一相,所谓无相,是因缘故随佛生,如不异故。”

  如经中说如:“如来如相不来不去,须菩提如相亦不来不去。”

  复次,如来如毕竟空,一切法如亦毕竟空。一切法如中摄须菩提如,是故须菩提用如来如故随佛生。

  复次,如如来如无忆想分别、常住、如虚空,须菩提如亦如是。是故须菩提随佛生。

  复次,如如来如得无碍解脱故,一切法中无挂碍;一切法如亦如是,于一切法中亦无挂碍。如来如、一切法如,一如无异;须菩提如亦入一切法如故,是以随佛生。

  复次,诸法如相无作、无作者,如来如相亦如是;须菩提如,一切法如摄,故随佛生。

  复次,如如来如相,一切处常无忆想分别;须菩提如,一切法如摄,故随佛生。

  复次,如来如相不离一切法如。正观一切法,名为佛;一切法是因缘,佛是果报,是故说:“如来如不离一切法如。”是如实故常如,无不如时;须菩提如亦如是不异,故随佛生,亦无法可随。

  复次,如来如相无忆想分别、出过三世,一切法如亦如是;须菩提如亦出三世,是故随佛生。

  复次,如来如不在过去如中,何以故?如来空,过去亦毕竟空,是故空不在空中住;譬如虚空不住虚空中。未来、现在亦如是。“三世如、如来如,不二不分别”者,三世如,空、无相、无生无灭等;如来如亦如是。三世如无障碍,如过去世无穷无边,未来世亦无穷无边,现在世亦无穷无边;如来如亦如是。此三世十方无穷无边,须菩提如亦如是。

  复次,五众如乃至一切种智如、如来如,无二无别。何以故?色等诸法和合故有如来。如是如来,不得言“但是色等法”,亦不得言“离色等法”,亦不得言“色等法在如来中”,亦不得言“如来在色等法中”,亦不得言“色等法属如来”,亦不得言“无如来”。五众色等法中假名如来。如来如即是一切法如,是故说“色等法如、如来如,不二不别”。凡夫人见有二有别,圣人观无二无别;圣人可信,凡夫人所见不可信。

  佛语须菩提:“是名为如,佛因此如故,名为如来。”如来者,如实行来到佛法中。

  说是如时,地六种震动,如上说。

  【经】

  是时,诸欲天子、诸色天子以天末栴檀香散佛上,及散须菩提上,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须菩提以如来如随佛生。”

  须菩提复为诸天子说言:“诸天子!须菩提不从色中随佛生,亦不从色如中随佛生;不离色随佛生,亦不离色如随佛生。须菩提不从受、想、行、识中随佛生,亦不从受、想、行、识如中随佛生;不离受、想、行、识随佛生,亦不离受、想、行、识如随佛生。乃至不从一切种智中随佛生,亦不从一切种智如中随佛生;不离一切种智随佛生,亦不离一切种智如随佛生。须菩提不从无为中随佛生,亦不从无为如中随佛生;不离无为随佛生,亦不离无为如随佛生。何以故?是一切法皆无所有、不可得,无随生者,亦无随生法。”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如实不虚,法相、法住、法位甚深;是中色不可得,色如不可得。何以故?色尚不可得,何况色如当可得!受、想、行、识不可得,受、想、行、识如不可得,何以故?受、想、行、识尚不可得,何况受、想、行、识如当可得!乃至一切种智不可得,一切种智如不可得。何以故?一切种智尚不可得,何况一切种智如当可得!”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舍利弗!是如实不虚,法相、法住、法位甚深,是中色不可得,色如不可得。何以故?色尚不可得,何况色如当可得!乃至一切种智不可得,一切种智如不可得。何以故?一切种智尚不可得,何况一切种智如当可得!”

  舍利弗说是如相时,二百比丘不受一切法故,漏尽得阿罗汉;五百比丘尼,远尘离垢,诸法中得法眼净,生天、人中;五千诸菩萨摩诃萨得无生忍法;六千菩萨诸法不受故,漏尽,心得解脱,成阿罗汉。

  “舍利弗!是六千菩萨先世值五百佛,亲近供养,于五百佛法中,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无般若波罗蜜、无方便力故,行别异相;作是念:‘是施、是持戒、是忍辱、是精进、是禅定。’无般若波罗蜜、无方便力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行别异相;行别异相故,不得无异相;不得无异相故,不得入菩萨位;不得入菩萨位故,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虽有道,若空、若无相、若无作法,远离般若波罗蜜、无方便力故,便于实际作证,取声闻乘。”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俱行空、无相、无作法,远离方便力故,于实际作证取声闻乘?菩萨摩诃萨亦修空、无相、无作法,有方便力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舍利弗:“有菩萨远离萨婆若心,修空、无相、无作法,无方便力故,取声闻乘。舍利弗!复有菩萨摩诃萨不远离萨婆若心,修空、无相、无作法,有方便力故,入菩萨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譬如有鸟,身长百由旬,若二百、三百由旬,而无有翅,从三十三天,自投阎浮提。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是鸟中道作是念:‘欲还上三十三天。’能得还不?”

  “不得也!世尊!”

  “舍利弗!是鸟复作是愿:‘到阎浮提,欲使身不痛不恼。’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是鸟得不痛不恼不?”

  舍利弗言:“不得也!世尊!是鸟到地,若痛、若恼、若死、若死等苦。何以故?世尊!是鸟身大而无翅故。”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虽如恒河沙等劫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发大事、生大心,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受无量愿;是菩萨远离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若堕阿罗汉、若堕辟支佛道。何以故?是菩萨远离萨婆若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无般若波罗蜜、无方便力故,堕声闻地、若辟支佛道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虽念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持戒、禅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取相受持;是人不知不解诸佛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但闻空、无相、无作名字声,而取名字声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若如是回向,住声闻、辟支佛地中,不能得过。何以故?远离般若波罗蜜及方便力,持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已来,不远离萨婆若心,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不远离般若波罗蜜及方便力故,不取相;于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不取空解脱门相,不取无相、无作解脱门相。舍利弗!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不堕声闻、辟支佛道,直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已来行布施不取相,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不取相;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不取相。

  舍利弗!是名菩萨方便力,以离相心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乃至离相心行一切种智。”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若菩萨摩诃萨不远离般若波罗蜜、方便力,当知是菩萨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已来无法可知,若色,若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世尊!有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远离般若波罗蜜、方便力,当知是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得、或不得。何以故?世尊!是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所有布施皆取相,所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皆取相。以是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定。世尊!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应远离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是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方便力中,以无得无相心,应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乃至以无得无相心,应修一切种智。”

  【论】

  释曰:

  “诸天子欢喜,以末栴檀香,散佛及须菩提上。叹言‘希有!世尊!须菩提以如来如随佛生’”者,诸天子意谓:“须菩提智慧力故,令一切法皆如佛法,是故说随佛生。”

  须菩提知诸天子心少贵尚是诸法如,是故须菩提欲断诸天子心故说:“是如毕竟空相。”以四种破着如心,所谓:“须菩提不在色中,不在色如中,不以色等、不以色等如,不离色等、不离色等如,随佛生。”

  佛此中自说因缘:“此法皆空、不可得。”

  舍利弗言:“世尊!是如甚深!是如中但色等法不可得,何况色等法如当可得!”

  问曰:

  何者是色等法?何者是色等法如?

  答曰:

  色等法,眼所见等诸法;如名“色等法实相,不虚诳”。

  人于色等如法中错谬故,或起不善业堕恶道中,或起善业生于人天中,终归磨灭,还生诸苦。或起无漏业,应求大利而取小乘,不得毕竟清净如相故。

  色等法皆是作法、有为、虚妄、从颠倒生、凡夫所忆想分别行处,是故色等法虚妄,不即是如。知色等法如实故即是如,因色等法得如名,是故言:“不离色等法得如。”

  色等法入如中,皆一相无异;是故须菩提谦言:“非但我随佛生,一切法亦如是相。”

  舍利弗赞叹须菩提所说:“色等法亦毕竟空,何况如!”因若空,何况果!

  闻如是甚深如相,众生各得道利益。

  问曰:

  是般若波罗蜜为菩萨说,何故六千人成阿罗汉道?

  答曰:

  佛知必有难者,自为舍利弗说因缘:“是人无般若波罗蜜、无方便力。”过去作功德,无方便故,邪行不正,是人离般若波罗蜜故,深着善法;今从佛闻般若波罗蜜,深厌世间,慈悲心薄故求自利,不受一切法,即得阿罗汉,于般若无咎。如人持器诣海,随器大小,各自取足。

  问曰:

  如经说:“六千菩萨无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行五波罗蜜,不得是无分别法,作阿罗汉。”若一切圣人皆得无为法,得无为法即是无分别,何以此中说“不得无分别法,作阿罗汉”?

  答曰:

  非说今世听法时;乃是过去五百世时,不得般若、方便,修集五波罗蜜功德,以是故言:“不得无分别。”失菩萨信等五根;失菩萨信等五根故,虽闻般若,不得如菩萨所闻即于实际作证。

  问曰:

  俱行空、无相、无作,何以一人得作佛、一人作阿罗汉?

  答曰:

  虽有种种因缘,得阿罗汉大因缘,所谓离萨婆若心行空等故。

  “大鸟”者,金翅鸟在于天上,如此间人鸟雀等无异。是鸟所以不来者,此鸟食龙,翅出毒风,扇一切人眼失明故。是鸟初出?,羽翼未成,意欲飞去,即时堕落,中道心悔:“我未应飞。”还欲住本天,上舍摩梨树上;是鸟身大,羽翼未成,不能举身。

  “鸟身”,是菩萨身。“大”者,世世广集五波罗蜜功德。“无两翅”者,是无般若波罗蜜、无方便。“须弥山”者,是三界。“虚空”,是无量佛法。“未应飞而飞”者,是菩萨功德未成满,欲行菩萨三解脱门、欲游无量佛法虚空中而自退没,是心虽欲愿作佛而不能得。“若死”者,是阿罗汉道;“死等”者,辟支佛道。“若痛、若恼”者,失菩萨本愿功德。

  佛自结句:“乃至住是无得无相心中应布施等。”此经中合喻,义自明了,故不说。◎

  ◎【经】

  尔时,欲、色界诸天子白佛言:“世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难得!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应知一切诸法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法亦不可得。”

  佛言:“如是!如是!诸天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难得!我亦得一切法、一切种智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所得,无能知、无可知、亦无知者。何以故?诸法毕竟净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难得。如我解佛所说义,我心思惟,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易得。何以故?无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亦无可得法。一切法、一切法相空,无法可得、无能得者。何以故?一切法空故。亦无法可增,亦无法可减。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乃至一切种智,是法皆无可得者、无能得者。世尊!以是因缘故,我意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易得。何以故?世尊!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乃至一切种智一切种智相空。”

  舍利弗语须菩提:“若一切法空如虚空,虚空不作是念:‘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信解一切诸法空如虚空,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易得者,今恒河沙等诸菩萨摩诃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退还?须菩提!以是故,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易得。”

  须菩提语舍利弗:“于意云何?色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受、想、行、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乃至一切种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离色,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离受、想、行、识,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乃至离一切种智,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舍利弗!于意云何?色如相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受、想、行、识如相乃至一切种智如相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离色如相,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离受、想、行、识如相,乃至离一切种智如相,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舍利弗!于意云何?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法性、法住、法位、实际、不可思议性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舍利弗!于意云何?离如,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离法性、法住、法位、实际、不可思议性,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

  舍利弗言:“不。”

  须菩提语舍利弗言:“若诸法毕竟不可得,何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

  舍利弗语须菩提:“如须菩提所说,是法忍中,无有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者。若不退还,佛说求道者有三种:阿罗汉道、辟支佛道、佛道。是三种为无分别。如须菩提说,独有一菩萨求佛道!”

  是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语舍利弗:“应当问须菩提:‘为有一菩萨乘不?’”

  尔时,舍利弗问须菩提:“须菩提!为欲说有一菩萨乘?”

  须菩提语舍利弗:“于诸法如中,欲使有三乘人——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耶?”

  舍利弗言:“不也。”

  “舍利弗!三乘分别中,有如可得不?”

  舍利弗言:“不也。”

  “舍利弗!是如有若一相、若二相、若三相不?”

  舍利弗言:“不也。”

  “舍利弗!汝欲于如中乃至有一菩萨不?”

  舍利弗言:“不也。”

  “如是四种中,三乘人不可得。舍利弗!云何作是念‘是求声闻乘人,是求辟支佛乘人,是求佛乘人’?舍利弗!菩萨摩诃萨闻是诸法如相,心不惊、不没、不悔、不疑,是名菩萨摩诃萨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佛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汝所说者,皆是佛力。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闻说是如无有诸法别异,心不惊、不怖、不畏、不难、不没、不悔,当知是菩萨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成就何等菩提?”

  佛言:“成就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

  释曰:

  尔时,诸天子作是念,白佛言:“世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难得!何以故?一切法毕竟空,而菩萨求佛道,观行修集,成佛、度众生,是法亦不可得。”

  佛可其言,自身为证:“我坐道场,以一切种得一切法,亦无一定相可得。”

  须菩提言:“世尊!如我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易得。’一切法毕竟常空故,是中无得者、无可得法,无障无碍、无所修、无所断故。”

  尔时,舍利弗言:“若佛道易得者,何以故恒河沙等无量菩萨求佛道,若一、若二作佛,余者皆退还?”

  须菩提答舍利弗:“色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还不?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退还不?”

  答言:“不也!”何以故?色等法毕竟空,无有退还。

  色等法如无二相,亦无分别,故无退还。

  “离色等法,更有法退还不?”

  答言:离色等更无有法,是故言“不也”。

  “离色等法如,更有法退还不?”

  答言:如破色等法已,如亦自空,是故言“不”。

  法性、法位乃至不可思议性亦如是。

  须菩提语舍利弗:“若法无退还,何以故言‘如恒河沙等菩萨退还’?”

  舍利弗答:“如须菩提所说,法忍中则无退还。”“法忍”者,是法门、法修、法行。入须菩提所说法门中,则无退还;出是法门,则有退还。

  舍利弗虽现受须菩提语,亦自引佛法作难:“若无退者,尽当作佛,何以说有三乘?”

  须菩提还以如相四句破三乘。

  佛叹须菩提:“善哉!若菩萨闻如中无三乘分别,不恐怖,是菩萨即能成无上道。”

  问曰:

  若佛说“菩萨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何以故问“成就何等菩提”?

  答曰:

  各各有无上,舍利弗疑故,问:“何等道无上?”答:“大乘无上。”

  复次,须菩提以毕竟空智慧,破着三乘心,佛赞:“善哉!”

  须菩提言:“菩萨闻是,心不没、不怖,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问:“三乘菩提无定相,今言成就菩提,成何等菩提?”

  佛言:“成就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入毕竟空门,一切法尽一相;若出毕竟空,三乘则有异。今佛分别诸法故说有上、中、下乘,不为毕竟空故说。

  【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云何行?”

  佛言:“应起等心,于一切众生亦以等心与语,无有偏党;于一切众生中起大慈心,亦以大慈心与语;于一切众生中下意,亦以下意与语;于一切众生中应生安隐心,亦以安隐心与语;于一切众生中应生无碍心,亦以无碍心与语;于一切众生中应生无恼心,亦以无恼心与语;于一切众生中应生爱敬心,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姊、如妹、如儿子、如亲族、知识,亦以爱敬心与语。是菩萨摩诃萨亦应自不杀生,亦教人不杀生,赞不杀生法,欢喜赞叹诸不杀生者;乃至自行不邪见,亦教他人不行邪见,赞不邪见法,欢喜赞叹不邪见者。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如是行。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自行初禅,亦教他人行初禅,赞叹行初禅法,欢喜赞叹行初禅者;二禅、三禅、四禅亦如是。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自行慈心,亦教人行慈心,赞叹行慈心法,欢喜赞叹行慈心者;悲、喜、舍心亦如是。自行虚空处,亦教人行虚空处,赞叹行虚空处法,欢喜赞叹行虚空处者;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亦如是。自具足檀波罗蜜,亦教人具足檀波罗蜜,赞叹具足檀波罗蜜法,欢喜赞叹具足檀波罗蜜者;尸罗、羼提、毗梨耶、禅、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复次,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行内空,亦教人行内空,赞叹行内空法,欢喜赞叹行内空者;乃至无法有法空亦如是。自行四念处,亦教人行四念处,赞叹行四念处法,欢喜赞叹行四念处者;乃至八圣道分亦如是。自修空三昧、无相、无作三昧,亦教人修空、无相、无作三昧,赞叹修空、无相、无作三昧法,欢喜赞叹修空、无相、无作三昧者。自行八背舍,亦教人行八背舍,赞叹行八背舍法,欢喜赞叹行八背舍者。自行九次第定,亦教人行九次第定,赞叹行九次第定法,欢喜赞叹行九次第定者。自具足佛十力,亦教人具足佛十力,赞叹具足佛十力法,欢喜赞叹具足佛十力者;自行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亦教人行四无所畏乃至大慈大悲,赞叹行四无所畏乃至大慈大悲法,欢喜赞叹行四无所畏乃至大慈大悲者。自逆顺观十二因缘,亦教人逆顺观十二因缘,赞叹逆顺观十二因缘法,欢喜赞叹逆顺观十二因缘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如是行!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应知苦、断集、灭证、修道,亦教人知苦、断集、灭证、修道,赞叹知苦、断集、灭证、修道法,欢喜赞叹知苦、断集、灭证、修道者。自生须陀洹果证智而不证实际,亦教人着须陀洹果中,赞叹须陀洹果法,欢喜赞叹得须陀洹果者;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亦如是。自生辟支佛道证知而不证辟支佛道,亦教人着辟支佛道中,赞叹辟支佛道法,欢喜赞叹得辟支佛道者。自入菩萨位,亦教人入菩萨位,赞叹入菩萨位法,欢喜赞叹入菩萨位者。自净佛世界、成就众生,亦教人净佛世界、成就众生,赞叹净佛世界、成就众生法,欢喜赞叹净佛世界、成就众生者。自起菩萨神通,亦教人起菩萨神通,赞叹起菩萨神通法,欢喜赞叹起菩萨神通者。自生一切种智,亦教人生一切种智,赞叹生一切种智法,欢喜赞叹生一切种智者。自断一切结使习,亦教人断一切结使习,赞叹断一切结使习法,欢喜赞叹断一切结使习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如是行!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取寿命成就,亦教人取寿命成就,赞叹取寿命成就法,欢喜赞叹取寿命成就者。自成就法住,亦教人成就法住,赞叹成就法住法,欢喜赞叹成就法住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如是行,亦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是菩萨如是学、如是行时,当得无碍色,得无碍受、想、行、识,乃至得无碍法住。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从本已来,不受色,不受受、想、行、识,乃至不受一切种智。何以故?色不受者为非色,乃至一切种智不受者为非一切种智。”

  说是菩萨行品时,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论】

  释曰:

  须菩提问:“菩萨欲成无上道者,云何应行?”

  佛答:“应起等心,于一切众生无有偏党。”

  五众和合,假名众生,如车、如林。一切众生者,尽举十方六道,无有遗余。一切众生法,各行三分:怨、亲、中人。佛今教菩萨等心,一切众生皆有亲爱想,莫生怨心,莫生中人心。

  复次,众生有二种:爱及憎。佛言:“于一切众生离是二心,莫生憎、爱。”爱者,贪欲,烦恼心,不应行;当行慈爱心。世间法,爱念妻子、牛马等,憎恶怨贼等。菩萨转此世间法,但行慈爱心于一切众生。

  复次,“等心”者,菩萨生法喜,于一切众生,欲令皆至佛道;菩萨自舍憎爱心,亦舍众生憎爱心加己。世间有三种人:恶、大恶、恶中恶;善、大善、善中善。恶者,如人以恶事加己,还报之以恶事。诸佛法于一切众生平等心,不应起恶念,何况起身行、口行!大恶者,如无人侵己,而以恶加人。恶中恶者,如人以好心供给慈念,而反以恶心毁害,如是等恶,名恶中恶。善者,如人以好事于己,还以善报。大善者,如人于己无善,而以善事利益。善中善者,如人以恶事害于己,而以善事乃至身命供养,是名善中善。菩萨舍是三恶,过是二种善,行第六心于一切众生。

  问曰:

  是菩萨未得法身,云何能行是心?

  答曰:

  是菩萨求无上道,应行无上法,受如是难为苦行,乃成无上道。譬如估客,于险道中备受诸苦,乃得大利。

  复次,是菩萨闻佛法正体——所谓毕竟空,无我、无我所,无一定实法,所见、所闻、所知皆是虚诳,如幻、如梦;深信是法故,能以身命供养怨贼。

  复次,菩萨知此身从罪业烦恼颠倒因缘生,所见、所闻皆是虚诳罪垢之本;若有人来欲加害于我,我宜欢喜受之,以此弊身而得无上道利,何为不与!

  复次,菩萨发心,深爱众生,欲利益故,自以己身供养怨贼,欲令众生效己所行;以有众生说法教者不必肯受故,以身教令其信受。

  复次,多有人发言求无上道而身行不称;亦以是故,菩萨以身教之,令坚心行此难事。欲求无上道,当行善中善法,为此难事,尔乃可得。

  如是等无量因缘,自以身命供养怨贼。

  问曰:

  等心、慈心有何等异?

  答曰:

  等心者是四无量心,慈心者是一无量。

  有人言:初舍怨亲是等心,后加愍念是慈心。

  复次,有人言:等心者,观众生如如、实际、法性,是法皆无为、无量故等;爱念众生,是名慈心。

  所以不说悲心者,悲心或忧念众生,积集此心,心则退没。或有众生不爱菩萨悲念,言:“汝何以不自忧其身而念他人?”慈心无如是事,易摄众生故,但说慈心。

  问曰:

  若众生有三种:上、中、下,菩萨福德智慧积集故,应是大人,云何言“于一切众生中起下意”?

  答曰:

  菩萨作是念:“一切法无常,一切众生上、中、下皆归磨灭,是中何者是大?何者是小?人以世法故有大小。”

  复次,大小不定,此国以为大,余国以为小;于此为大,于彼为小;如今世卑贱,后世为天王。如是业因缘,在世间轮转,贵贱大小无定。如水火贵贱随时,用舍无定。

  复次,菩萨虽有功德,知是功德毕竟空、如幻、如梦,不着此功德,不有是大小。

  复次,一切众生中有佛道因缘者,唯佛能知。菩萨作是念:“若我以众生形貌、才能——以此事轻者,则为轻未来佛;若轻佛则为永了。”

  复次,菩萨作是念:“我誓度一切众生;若众生无所得,我则孤负众生。”譬如主人请客,则应敬客而自卑;若无所供设,是则负愧于客。

  复次,以自大心故,则喜生瞋恚;憍慢是瞋之本,瞋是一切重罪之根。若菩萨于众生起下心,众生若骂、若打,则无恚恨;譬如大家打奴,奴不敢瞋恨。若菩萨自高、意下众生者,众生侵害,忿然生怒;如奴打大家,则起瞋怒。下意有如是等种种利益故,菩萨应当行。

  “安隐心”者,与今世、后世、究竟乐,非如父母、知识与现世乐。

  菩萨若以等心、慈心、下心利益众生时,若有不知恩人来恼菩萨,不信所行,谓为欺诳,为求名故,无有实事;又为魔所使,来恼菩萨,恶中之恶,不识恩分。菩萨等心,于此通达无碍。

  得是无碍心已,众生虽有大罪大过,但欲利益,不生恼心。慈心、安隐,无碍、不恼心。

  譬如孝子爱敬父母,如兄、如弟、如姊妹、如儿女,无淫欲心而生爱敬慈念。世人但能爱敬所亲,菩萨普及一切。

  得是柔软清净好心,名众生忍,是法忍初门。

  次行十善道。十善道,有佛、无佛,世间常有,是善法教。菩萨先以四十种行,行是十善道。何以故?是菩萨深念善法,心慈众生故。

  离欲凡夫法有十二事,亦以四十八种行。

  六波罗蜜乃至法住,是客法,有佛说则有菩萨行。

  上来旧法、客法,本末具足,今世得善法,智慧无碍;舍身,得法身无碍,随意至十方教化众生,于十方佛前修集善法。

  “闻是法时,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者,是品说如微妙深法,亦说有行,善门、智门,二行具足。但说如法,所利少;若说有法,所利亦少。今说有、无二法,具足故,得无生法忍;譬如二轮具足故,能有所至。

  此中善说二谛故,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大智度论卷第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