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大正藏第 25 册 No. 1509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释会宗品第二十四(卷五十二)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尔时,慧命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白佛言:“世尊!佛使须菩提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今乃说摩诃衍为?”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说摩诃衍,将无离般若波罗蜜?”

  佛言:“不也!须菩提!汝说摩诃衍,随般若波罗蜜,不离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一切所有善法、助道法,若声闻法、若辟支佛法、若菩萨法、若佛法,是一切法,皆摄入般若波罗蜜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诸善法、助道法,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皆摄入般若波罗蜜中?”

  佛告须菩提:“所谓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解脱门,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无错谬相、常舍行。须菩提!是诸余善法、助道法,若声闻法、若辟支佛法、若菩萨法、若佛法,皆摄入般若波罗蜜中。

  “须菩提!若摩诃衍,若般若波罗蜜、禅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若色、受、想、行、识,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诸受,乃至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诸受;地种乃至识种;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解脱门;及诸善法,若有漏、若无漏,若有为、若无为,若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若欲界、若色界、若无色界,若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诸三昧门、诸陀罗尼门;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若佛、佛法、法性、如、实际、不可思议性、涅槃——是一切诸法皆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须菩提!以是因缘故,汝所说摩诃衍,随顺般若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摩诃衍不异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不异摩诃衍,般若波罗蜜、摩诃衍无二无别;檀波罗蜜不异摩诃衍,摩诃衍不异檀波罗蜜,檀波罗蜜、摩诃衍无二无别;乃至禅波罗蜜亦如是。须菩提!四念处不异摩诃衍,摩诃衍不异四念处,四念处、摩诃衍无二无别;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异摩诃衍,摩诃衍不异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摩诃衍无二无别。以是因缘故,须菩提!汝说摩诃衍即是说般若波罗蜜。”

  【论】

  者言:

  富楼那虽自无疑,为新学钝根者不解义一而名字异,故发问。须菩提即以其事白佛:“佛法甚深,我所说者将无有失?”

  佛答:“汝说摩诃衍,随顺般若,无有违错。”

  此义初已论之,今佛为说随顺因缘,所谓三乘所摄一切善法皆合聚在般若波罗蜜中。所以者何?一切三乘善法皆为涅槃故。

  涅槃门有三种:一切法皆入空门、无相、无作门。如持戒能生禅定,禅定能生实智慧,不着世间故。

  何等三乘助道法摄在般若中?所谓六波罗蜜,三十七品、三脱门,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无错谬相、常舍行。

  此中三十七品、三脱门是三乘共法,六波罗蜜是菩萨法,十力乃至常舍行是佛法。

  有人言:“六波罗蜜有具足、有不具足。不具足者共二乘法,具足者独菩萨法。”

  复次,摩诃衍空,般若波罗蜜亦空,空义一故,须菩提随顺无错。如般若波罗蜜空,五波罗蜜乃至如、法性、实际、不可思议性、涅槃亦如是。

  复次,从般若波罗蜜乃至涅槃,皆是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是同相故,说“摩诃衍则是般若波罗蜜,摩诃衍、般若波罗蜜无二无别故”。

  大智度论释十无品第二十五

  【经】

  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色无边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色是菩萨摩诃萨,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是菩萨摩诃萨,是亦不可得。如是,世尊!于一切种、一切处求菩萨不可得。世尊!我当教何等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世尊!菩萨摩诃萨但有名字。如说我名字,我毕竟不生。如我,诸法亦如是无自性。何等色毕竟不生?何等受、想、行、识毕竟不生?世尊!是毕竟不生,不名为色;是毕竟不生,不名为受、想、行、识。世尊!若毕竟不生法,当教谁是般若波罗蜜耶?离毕竟不生,亦无菩萨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菩萨闻作是说,心不没、不悔、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能行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问: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菩萨摩诃萨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色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色是菩萨,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是菩萨,是亦不可得’?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于一切种、一切处,菩萨不可得,当教何等菩萨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菩萨摩诃萨但有名字’?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如说我名字,我毕竟不生;如我,诸法亦如是无自性。何等色毕竟不生,何等受、想、行、识毕竟不生’?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毕竟不生,不名为色?毕竟不生,不名为受、想、行、识’?须菩提!何因缘故言‘若毕竟不生法,当教谁是般若波罗蜜耶’?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离毕竟不生,亦无菩萨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若菩萨闻作是说,心不没、不悔、不惊、不怖、不畏,若能如是行,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

  尔时,须菩提报舍利弗言:“众生无所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众生空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众生离故,菩萨前际不可得。舍利弗!色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受、想、行、识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色空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受、想、行、识空故,菩萨前际不可得。色离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受、想、行、识离故,菩萨前际不可得。舍利弗!色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受、想、行、识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

  “舍利弗!檀波罗蜜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何以故?舍利弗!空中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空不异菩萨,菩萨不异前际。舍利弗!空、菩萨、前际,是诸法无二无别。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前际不可得。

  “舍利弗!檀波罗蜜空故,檀波罗蜜离故,檀波罗蜜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空故,般若波罗蜜离故,般若波罗蜜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何以故?舍利弗!空中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空不异菩萨,菩萨亦不异前际。舍利弗!空、菩萨、前际,是诸法无二无别。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前际不可得。

  “复次,舍利弗!内空无所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无所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内空空故、内空离故、内空性无故,乃至无法有法空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余如上说。

  “复次,舍利弗!四念处无所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四念处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所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十八不共法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余如上说。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前际不可得。

  “复次,舍利弗!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三昧门、陀罗尼门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余如上说。

  “复次,舍利弗!法性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法性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余如上说。复次,舍利弗!如无有故、空故、离故、性无故,实际无有故、空故、离故、性无故,不可思议性无有故、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余如上说。

  “复次,舍利弗!声闻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声闻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辟支佛无有故、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佛无有故、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故乃至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

  “复次,一切种智无有故乃至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何以故?舍利弗!空,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菩萨不可得。舍利弗!空,不异菩萨,亦不异前际;空、菩萨、前际,是诸法无二无别。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前际不可得,后际、中际亦如是。”

  【论】

  问曰:

  上已说“菩萨、菩萨字不可得,为谁说般若波罗蜜”,今何以更说?

  答曰:

  不应作是问!须菩提空行第一,常乐说空;若有所说,常以空门利益众生。

  复次,上略说,是中十种广分别菩萨不可得。

  行者若观诸法空,随顺无相、无作;以无作心故,不欲有所作,尚不能自作利益,何况利益人!若人住我心中,能分别诸法善不善相,集诸善法、舍不善法;今佛说:“般若波罗蜜中,不应计我心,不应分别诸法,但行众善。”是事为难。

  行者作是念:“若无我者,为谁修善?”先有我,今以般若波罗蜜故无,心生忧戚。是故须菩提更重说:“我,从本已来无,非先有今无。”行者如是如是本来自无,今无所失,故无所忧。譬如深根大树,不可以一斫能办,多用斧力乃能断;菩萨空亦如是,不可一说便得,以是故广分别。

  须菩提问佛时,作是念:“若定有菩萨法,应三世通有。今前世中无有菩萨。何以故?前世无初故。未来世亦如是,未有因缘故。前后相待故有中间,若无前后则无中间。”

  若谓“五众是菩萨”;五众无边,如先种种因缘说五众毕竟空故无量无边,无量无边故同无为法。

  若菩萨无边者,是事不然!以此因缘故,菩萨不可得,当为谁说?

  常一切处、一切种、一切时求菩萨不可得,当为谁说?

  如我毕竟不生、空无所有,五众亦如是毕竟不生、无所有。既无众生及五众法,云何有菩萨?

  问曰:

  众生及五众法毕竟不生,解是法者,即是菩萨?

  答曰:

  “毕竟不生”不名为色,不名为受想行识。何以故?五众是生相,毕竟不生中无是分别。

  五众毕竟不生,不可以教化;离毕竟不生,亦无菩萨行道,当教谁?

  菩萨闻是不怖、不畏,是为能行菩萨道。

  问曰:

  我与菩萨是一物,云何以我喻菩萨?

  答曰:

  是般若波罗蜜中一切法空,初学不得便为说空!先当分别罪福,舍罪修福德;福德果报无常,无常故生苦,是故舍福厌世间,求道入涅槃。尔时,应作是念:“因我故生诸烦恼,是我于六识中求不可得,但以颠倒故着我。”是故解无我易,易可受化。

  若言“色空”,则难解;虽耳闻说空,眼常见实。是故先破恶罪中我,后破一切诸法。

  一切佛弟子,得道者自知自证无我,未得道者信余法空,不能如信无我,是故以无我为喻。

  此中须菩提说一切法空,推无菩萨,用无我为喻;以小喻大,如石蜜喻甘露。

  问曰:

  舍利弗知空无我义,何以故事事致问?

  答曰:

  须菩提声闻人,德不如菩萨,而于佛前说深般若,新学菩萨心或生疑。上佛虽言“汝说摩诃衍随顺般若”,犹谓佛将顺须菩提。舍利弗欲断此疑,故发问。

  复次,佛欲共须菩提说般若,乃至终竟;是故舍利弗事事质问,令须菩提善分别深义,使众人敬信。

  以是故问:“过去世中菩萨不可得,乃至不恐不怖。”

  须菩提答义:我、众生、人即是一物。未得道时,名凡夫人;初入道乃至阿罗汉,名声闻人;观因缘法悟空小深,小愍众生,名辟支佛人;深入空法,行六波罗蜜,大慈大悲,是名菩萨人——功德别异故,名字亦异。如我、众生、人一事,以眼见事故名见者,意得故名知者,受苦乐故名受者。是我、众生、人等,先已说种种因缘无故,菩萨亦应无。是故须菩提语舍利弗:“众生无故,三世中无菩萨。”

  问曰:

  五众和合有菩萨,菩萨应无,五众应有!

  答曰:

  为破是事故言“无众生、无我”,无我故则五众无所属,无所属故空,空故无菩萨。

  问曰:

  若五众空者,空即是菩萨?

  答曰:

  五众空亦非菩萨,空、无所有、无分别故。

  五众离、五众无性,亦无菩萨。若说无菩萨,则三世皆无。

  观是五众等世间法、六波罗蜜等道法,是名菩萨;是法空故,菩萨亦空。此中佛自说因缘:“诸法空不异菩萨,菩萨不异空,菩萨空、三世空,无二无别。”

  从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行是诸法故,名为菩萨;是诸法空故,菩萨亦空。此中法空,声闻、辟支佛得是空故,名声闻、辟支佛人;声闻、辟支佛人空故,菩萨亦如是。

  【经】

  “如舍利弗言:‘色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舍利弗!色如虚空,受、想、行、识如虚空。何以故?舍利弗!如虚空边不可得、中不可得,无边无中故,但说名虚空。如是,舍利弗!色边不可得、中不可得,是色空故,空中亦无边亦无中;受、想、行;识边不可得、中不可得,识空故,空中亦无边、亦无中。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色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如舍利弗言:‘色是菩萨,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是菩萨,是亦不可得。’舍利弗!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檀波罗蜜、檀波罗蜜相空,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内空、内空相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无法有法空相空;四念处、四念处相空,乃至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相空;如、法性、实际,不可思议性、不可思议性相空;三昧门、三昧门相空,陀罗尼门、陀罗尼门相空;一切智、一切智相空,道种智、道种智相空,一切种智、一切种智相空;声闻乘、声闻乘相空,辟支佛乘、辟支佛乘相空,佛乘、佛乘相空;声闻人、声闻人相空,辟支佛、辟支佛相空,佛、佛相空。空中色不可得,受、想、行、识不可得。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色是菩萨,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是菩萨,是亦不可得。

  “如舍利弗言:‘何因缘故,于一切种、一切处,菩萨不可得,当教何等菩萨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色,色中不可得;色,受中不可得。受,受中不可得;受,色中不可得;受,想中不可得。想,想中不可得;想,色、受中不可得;想,行中不可得。行,行中不可得;行,色、受、想中不可得;行,识中不可得。识,识中不可得,识,色、受、想、行中不可得。舍利弗!眼,眼中不可得;眼,耳中不可得。耳,耳中不可得;耳,眼中不可得;耳,鼻中不可得。鼻,鼻中不可得;鼻,眼、耳中不可得;鼻,舌中不可得。舌,舌中不可得;舌,眼、耳、鼻中不可得;舌,身中不可得。身,身中不可得;身,眼、耳、鼻、舌中不可得;身,意中不可得。意,意中不可得;意,眼、耳、鼻、舌、身中不可得。六入、六识、六触、六触因缘生受亦如是。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性法乃至辟支佛法,初地乃至十地,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亦如是;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亦如是。菩萨,菩萨中不可得;菩萨,般若波罗蜜中不可得。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不可得;般若波罗蜜,菩萨中不可得;般若波罗蜜中,教化无所有不可得。教化中,教化无所有不可得;教化中,菩萨及般若波罗蜜无所有不可得。舍利弗!如是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以是因缘故,一切种、一切处,菩萨不可得,当教何等菩萨般若波罗蜜?”

  “如舍利弗言:‘何因缘故说菩萨摩诃萨但有假名?’舍利弗!色是假名,受、想、行、识是假名;色名非色,受、想、行,识名非识。何以故?名、名相空;若空,则非菩萨。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但有假名。复次,舍利弗!檀波罗蜜但有名字;名字中非有檀波罗蜜,檀波罗蜜中非有名字。以是因缘故,菩萨但有假名。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但有名字;名字中无有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无有名字。以是因缘故,菩萨但有假名。舍利弗!内空但有名字,乃至无法有法空但有名字,名字中无内空,内空中无名字。何以故?名字、内空俱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亦如是。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但有假名。舍利弗!四念处但有名字,乃至十八不共法但有名字;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我说菩萨但有假名。”

  “如舍利弗言:‘何因缘故,说我名字毕竟不生?’舍利弗!我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乃至知者、见者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舍利弗!色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受、想、行、识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眼毕竟不可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檀波罗蜜毕竟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罗蜜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内空毕竟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四念处毕竟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诸三昧门、诸陀罗尼门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声闻乃至佛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我说:‘如我名字,我亦毕竟不生。’”

  【论】

  问曰:

  心、心数法无形、不可见故可无边;色是有形、可见,云何无边?

  答曰:

  无处不有色,不可得筹量远近轻重。如佛说:四大无处不有,故名为大;不可以五情得其限,不可以斗称量其多少轻重,是故言“色无边”。

  复次,是色过去时,初始不可得;未来时中,无有恒河沙劫数限色当有尽,是故无后边;初边、后边无故,中亦无。

  复次,“边”名色相;是色分别破散,边不可得,无有本相。

  复次,无为法不生不灭故,无数无量无边;以法空观观色皆空,与虚空及无为同相。

  无量无数无边法中,乃至微尘不可得,何况菩萨!是故说“五众无边,菩萨亦无边”。如色无边,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随相分别如先说。

  是五众无量无数无边故,不得言色是菩萨;四众亦如是。

  复次,色若离心心数法,如草木瓦石,云何名菩萨?若心心数法离色,则无依止处,亦无所能为,云何名菩萨?

  复次,六波罗蜜、十八空、三十七品,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如、法性、实际、不可思议性,三解脱门,陀罗尼门、诸三昧门,萨婆若、道智、一切种智,三乘、三乘人,是法若修、若观,是名菩萨。是法皆以自相空故空,所谓檀波罗蜜、檀波罗蜜相空,乃至佛、佛相空。

  “一切处”者,五众、十二入、十八界,乃至一切种智。

  “一切种智”者,十八空、三解脱门。般若波罗蜜观若常若无常等,入一门、二门乃至无量门等,是名一切种智。求索菩萨不可得。

  又以自法中无自法,亦无他法。如此中说:“色,色中不可得;色,受中不可得。受,受中不可得;受,色中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不可得;乃至教化中,教化不可得。”

  “但有名字”者,是五众破坏散灭,如虚空无异。是菩萨但有名字,如幻化人,假名字中更为立名。

  须菩提语舍利弗:“不但菩萨假名字,五众皆亦假名字;假名字中,假名字相不可得,皆入第一义中。若如是空者,则非菩萨。”

  复次,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行是法故,名为菩萨;是法亦假名字,菩萨亦假名字,空无所有。是诸法等强为作名,因缘和合故有,亦无其实。

  “我名字毕竟不生”者,如此品初已说。此中须菩提亦如众生空、法空破我,所谓:“我毕竟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云何当有生?五众毕竟不可得,云何有五众生?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六波罗蜜毕竟不可得,乃至诸陀罗尼门、三昧门、声闻、辟支佛、佛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

  若法先有,然后可问生;法体先无,云何有生?

  【经】

  “如舍利弗所言:‘如我,诸法亦如是无自性。’舍利弗!诸法和合生故无自性。舍利弗!何等和合生无自性?舍利弗!色和合生无自性,受、想、行、识和合生无自性。眼和合生无自性,乃至意和合生无自性。色乃至法、眼界乃至法界、地种乃至识种、眼触乃至意触、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和合生无自性。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和合生无自性。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和合生无自性。

  “复次,舍利弗!一切法无常亦不失。”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等法无常亦不失?”

  须菩提言:“色无常亦不失,受、想、行、识无常亦不失。何以故?若法无常,即是动相、即是空相。以是因缘故,舍利弗!一切有为法无常亦不失。若有漏法、若无漏法,若有记法、若无记法,无常亦不失。何以故?若法无常,即是动相、即是空相。以是因缘故,舍利弗!一切作法无常亦不失。

  “复次,舍利弗!一切法非常非灭。”

  舍利弗言:“何等法非常非灭?”

  须菩提言:“色非常非灭。何以故?性自尔。受、想、行、识非常非灭。何以故?性自尔。乃至意识因缘生受非常非灭。何以故?性自尔。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诸法和合生无自性。

  “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缘故,色毕竟不生,受、想、行、识毕竟不生?’”

  须菩提言:“色非作法,受、想、行、识非作法。何以故?作者不可得故。舍利弗!眼非作法。何以故?作者不可得故;乃至意亦如是。眼界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亦如是。复次,舍利弗!一切诸法皆非起非作。何以故?作者不可得故。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色毕竟不生,受、想、行、识毕竟不生。

  “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缘故,毕竟不生,是不名为色?毕竟不生,是不名为受、想、行、识?’”

  须菩提言:“色性空,是空无生、无灭、无住异;受想行识性空,是空无生、无灭、无住异。眼乃至一切有为法性空,是空无生、无灭、无住异。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毕竟不生,是不名色;毕竟不生,是不名受、想、行、识。”

  “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缘故,毕竟不生法,当教是般若波罗蜜耶?’”

  须菩提言:“毕竟不生即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即是毕竟不生,般若波罗蜜、毕竟不生,无二无别。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我说毕竟不生,当教是般若波罗蜜耶?”

  “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缘故,离毕竟不生,无菩萨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毕竟不生异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毕竟不生异菩萨,毕竟不生及菩萨无二无别。不见毕竟不生异色。何以故?是毕竟不生及色无二无别;不见毕竟不生异受想行识。何以故?毕竟不生、受想行识无二无别。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以是因缘故,舍利弗!离毕竟不生,无菩萨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缘故,菩萨闻作是说,心不没、不悔,不惊、不怖、不畏,是名菩萨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不见诸法有觉知相,见一切诸法如梦、如幻、如炎、如影、如化。舍利弗!以是因缘故,菩萨闻作是说,心不没、不悔、不惊、不怖、不畏。”

  【论】

  者言:

  “诸法无有自性”者,以性空破诸法各各性。

  此中须菩提自说:“诸法和合生,无有自性。”如和合五众等法及六波罗蜜等善法,从是出菩萨名字;是菩萨从作法、众缘和合生故,非一法所成,以是故言假名。是众法亦从和合边生,譬如有眼、有色、有明、有空、有欲见心等诸因缘和合生眼识,是中不得言眼是见者、若识是见者、若色是见者、若明是见者。若是眼、色、识等,各各不得有所见,和合中亦不应有见。以是故,见法毕竟空,如幻、如梦。一切诸法亦如是。

  复次,“一切法无常亦不失”,无常破“常倒”,不失破“断灭倒”;是无常不失法,即是入实相门,是故须菩提语舍利弗:“无常即是动相、即是空相。”一切法亦如是。

  复次,“一切法非常非失”者,如十八空后义说。

  “色毕竟不生”者,五众作者、生者、起者不可得故。

  复次,生相不可得者,如先破生中说。

  一切法亦如是。

  “何以故说若色不生为非色,非受、想、行、识”者,此中须菩提自说:“色从因缘生,无有自性,常空相。若法常空相,是法无生相、无灭相、无住异相。受、想、行、识亦如是。”故不生相法即是无为,非有为相。余法亦如是。

  “毕竟不生,当教谁般若”者,毕竟不生即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即是般若波罗蜜,云何以般若波罗蜜教般若波罗蜜?

  若离是毕竟不生有菩萨者,应当教般若波罗蜜;是菩萨、般若波罗蜜、毕竟不生,无二无别,云何当教离毕竟不生行道者?上说中已合解。

  “菩萨闻是不没、不悔”者,菩萨于一切法中不见我、众生乃至知者、见者,亦无说者、亦无听者,无邪说、无正说,亦无无说者;知一切法因缘和合故生,诸缘离故灭,无有起者、无有灭者,故不畏、不怖、不没、不悔。菩萨知一切法虚诳、无实无定;若死急时,若堕阿鼻泥犁,心犹不动,况闻虚声而有恐怖!如人梦中见怖畏事,觉已则无恐心,知梦法能诳心,无有实事;菩萨亦如是,入世间心梦中见有恐畏,得诸法实相觉时则无所畏;知诸法但是虚诳,无有真实。

  复次,譬如幻事,智者虽见,心无所惑,知是诳法;菩萨亦如是,知一切法如幻,能诳人心,是中无实,以是故不怖畏。如炎、如影、如化亦如是。

  【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观诸法,是时菩萨摩诃萨不受色,不视色,不住色,不着色,不言是色;受、想、行、识亦不受、不视、不住、不着,亦不言是受、想、行、识。眼不受、不视、不住、不着,亦不言是眼;耳、鼻、舌、身;意亦不受、不视、不住、不着,亦不言是意。檀波罗蜜不受、不视、不住、不着,亦不言是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不受、不示、不住、不着,亦不言是般若波罗蜜。内空不受、不示、不住、不着,亦不言是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亦如是。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四念处不受、不示、不住、不着,亦不言是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受、不示、不住、不着,亦不言是十八不共法。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乃至一切种智,不受、不示、不住、不着,亦不言是一切种智。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色乃至不见一切种智。何以故?色不生,是非色;受、想、行;识不生,是非识。眼不生,是非眼;耳、鼻、舌、身;意不生,是非意。檀波罗蜜不生,是非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不生,是非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色、不生,不二不别;乃至般若波罗蜜、不生,不二不别。内空不生,是非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不生,是非无法有法空,何以故?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不生,不二不别。世尊!四念处不生,非四念处,何以故?四念处、不生,不二不别。何以故?世尊!是不生法非一、非二、非三、非异。以是故,四念处、不生,不二不别。乃至十八不共法不生,非十八不共法。何以故?十八不共法、不生,不二不别。何以故?世尊!是不生法非一、非二、非三、非异。以是故,十八不共法不生,非十八不共法。世尊!如不生,是非如;乃至不可思议性不生,是非不可思议性。世尊!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切智;一切种智不生,是非一切种智。何以故?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一切种智、不生,不二不别。何以故?世尊!是不生法非一、非二、非三、非异。以是故,乃至一切种智不生,非一切种智。

  “世尊!色不灭相,是非色。何以故?色及不灭相,不二不别。何以故?世尊!是不灭法非一、非二、非三、非异。以是故,色不灭相是非色;受、想、行;识不灭相是非识。何以故?识及不灭不二不别。何以故?世尊!是不灭法非一、非二、非三、非异,以是故,识不灭相是非识。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世尊!以是故,色入无二法数,受、想、行、识入无二法数,乃至一切种智入无二法数。”

  【论】

  者言:

  须菩提白佛:菩萨能如是观诸法,于五众中有五种正观行:所谓“不受”,以五众中有无常火能烧心故。

  “不视”者,不取相,非但观无常等过,观是五众空,不取相故。

  “不住”者,不依止五众,畏诸烦恼贼来故,不敢久住;譬如空聚落,贼所止处,智者不应久住。

  “不着”者,五众若有一罪,犹不应着,何况身有饥渴、寒热、老病死等,心有忧愁、恐怖、妒嫉、瞋恚等,后世堕三恶道!一切无常、苦、空、无我,不得自在;如是等无量无边过罪,云何可着?

  “不言是色”者,不以邪见说色若常、若无常等,不言五众如是定相。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何以故?色中行五种正行,是五众皆无生相,皆一相,一相则无相;若无相则非有五众。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若一切法无生相、般若波罗蜜不二不别;得是无生心,即是般若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即知诸法不生不灭。以是故,般若波罗蜜即是不生,不二不别。

  复次,须菩提自说因缘,所谓是无生法不一相、不二相、不三、不异。何以故?诸法、无生一相故。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如无生,无灭亦如是。

  问曰:

  末后何以故说“色乃至一切种智入无二法数”?

  答曰:

  菩萨若未破色,则生爱等结使,着是色等;破色已,则生邪见,着是色空等。今色等用空智慧故,皆空不二相。

  是诸法虚诳不实,内外入所摄故名为二;色等乃至一切种智,离是二,名不二。今须菩提怜愍众生、利益诸菩萨故,说:“是诸法不二,入无二法数中。”

  大智度论卷第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