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大正藏第 25 册 No. 1509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释两不和合品第四十七之余(卷六十九)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有信、有善,欲书、受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听法者无信、破戒恶行,不欲书、受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须菩提!听法者有信、有善,说法者无信、破戒恶行。两不和合,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能一切施,心不悭惜;听法者吝惜不舍。当知是为魔事。须菩提!听法者一切能施,心不悭惜;说法者吝法不施。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听法者欲供养说法人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生所须;说法者不欲受之。当知是为魔事。须菩提!说法者欲供给听法人衣服乃至资生所须;听法者不欲受之。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易悟,听法人闇钝。当知是为魔事。须菩提!听法者易悟,说法人闇钝。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知十二部经次第义,所谓修妒路乃至优波提舍;听法者不知十二部经次第义。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知十二部经次第义,说法人不知十二部经次第义。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成就六波罗蜜,听法人不成就六波罗蜜。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有六波罗蜜,说法人无六波罗蜜。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于六波罗蜜有方便力,听法人于六波罗蜜无方便力。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于六波罗蜜有方便力,说法人于六波罗蜜无方便力。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得陀罗尼,听法者无陀罗尼。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得陀罗尼,说法者无陀罗尼。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令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听法人不欲书、持般若波罗蜜,读、诵乃至正忆念。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欲书、读、诵、说般若波罗蜜;说法者不欲令书般若波罗蜜乃至不欲令说。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离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听法人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离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说法人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或有人来,说:‘三恶道中苦剧,汝何不于是身尽苦入涅槃?何用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书是深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说、正忆念时,或有人来,赞四天王诸天,赞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赞初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定,作是言:‘善男子!欲界中受五欲快乐,色界中受禅生乐,无色界中受寂灭乐;是事亦无常、苦、空、无我,变相、尽相、散相、离相、灭相。汝何不于是身中取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何用是世间生死中受种种苦,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一身无累,自在无碍;听法人多将人众。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一身无累,自在无碍;说法者多将人众。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如是言:‘汝能随我意者,当与汝般若波罗蜜,令书、读、诵、说、正忆念;若不随我意者,则不与汝。’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听法者欲得追随如其意;说法者不听。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得财利故,与般若波罗蜜,令书、持乃至正忆念;听法者以是因缘故,不欲从受。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为财利故,欲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说法者以是因缘故,不欲与。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至他方危命之处,听法者不欲随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欲至他方危命之处,说法者不欲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至他方饥饿、谷贵、无水之处,听法者不欲随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欲至他方饥饿、谷贵、无水之处,说法者不欲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至他方丰乐之处,听法者欲随从去。说法者言:‘善男子!汝为利养故追随我,汝善自思惟,若得、若不得,无令后悔!’以是少因缘故,两不和合。听法者闻之心厌,作是念:‘是为距逆我,不欲与我相随。’便止不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过旷野,贼怖、旃陀罗怖、猎师怖、恶兽毒蛇怖;听法者欲随逐去。说法者言:‘善男子!汝何用到彼?彼中多有诸怖——贼怖乃至毒蛇怖。’听法者闻之,知其不欲与般若波罗蜜书、持乃至正忆念,心厌,不欲追随。以是少因缘故,两不和合,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多有檀越数往问讯,以是因缘故,语听法者:‘我有因缘,应往到彼。’听法人知其意,便止。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论】

  问曰:

  有人书、持、读、诵般若波罗蜜,不能行而犯戒,或可有是;若不信,云何从受法?

  答曰:

  是人不信般若波罗蜜所谓毕竟空,但欲求名故读、诵、广说;如佛弟子不信外道经书,亦为人讲说。

  复次,不能深心信乐般若故名不信,非都不信。

  问曰:

  弟子法应供养师,奉诸所有,何以言师不能施?

  答曰:

  弟子作是念:“师少物不能舍,何况舍身!虽赞说布施,是为欺诳!”是故不和合。

  弟子欲以四事供养师。师少欲知足故不受,或羞愧似如卖法故不受。或师多知多识,无所乏少,能供给弟子。弟子自念:“人当谓我贪师衣食故受法。”或自以德薄,不消所给。此心虽好,不能成般若波罗蜜故,亦是魔事。师钝根者,是诵经师,非解义师。

  十二部经,亦是诵经师。

  复次,师有六波罗蜜者,作是念:“弟子罪人、钝根,不能行六波罗蜜,着世间事,但有弟子名,无有实事。”是师不知弟子闻般若已,后成大事,但以现前无六波罗蜜,不肯教化。弟子亦作是念:“六波罗蜜义,我亦能行;师但能口说,不能修行。”不知师转身因缘当成大事,又不知师别有读诵利益因缘,故不和合。

  复次,弟子直信着善法。师不着法,以方便行六波罗蜜;弟子谓为不深乐六波罗蜜。何以知之?师或时赞叹六波罗蜜;或时断人着故,破散六波罗蜜。弟子有方便,亦如是。

  问曰:

  若弟子得陀罗尼,师无陀罗尼,何以为师?

  答曰:

  陀罗尼有种种。有弟子得闻持陀罗尼,能持、能诵,不能解义;师能为解说。弟子或能得诸法实相陀罗尼义,而不能次第读诵;或师得闻持陀罗尼,未得大悲故,轻贱弟子,不能教导。

  问曰:

  弟子欲受持般若波罗蜜,师不与,或可有是;云何师欲与法,弟子不欲受?

  答曰:

  如先答:弟子见师有过故,不欲受法。

  复次,师欲教化前人为弟子;而是人或邪见诸恶因缘故,不肯受教。

  复次,一切众生所行法,同则和合;一人离五盖,一人不离,故相轻,相轻故不和合。一切上法皆尔。

  复次,书、诵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一人呵三恶道,一人赞叹诸天,是事如先答。虽不能都破其善行,且坏其大乘,授小乘法。

  复次,师少欲知足,不乐众聚;弟子多有人众。师作是念:“弟子虽好可度,而将徒众多。”师深着善法,舍离弟子。弟子一身,亦如是。

  复次,说法者意:若弟子随我意行,若去、若住,随时问讯,如是等。听法者但欲从求法利,不能行此众事。是不和合。或时听法者随意进止、问讯等;说法者不听,作是念:“何用是事?损我功德!”听法者意谓轻贱,不相好喜。是不和合。

  复次,师为利养故欲与法;弟子心则不敬师:“云何欲卖经法?”弟子亦如是,为财利养读诵般若,非清净心故;师知弟子心如是,则薄贱不与。故不和合。

  复次,师欲至他方,路经险难;弟子惜身命故不能随,作是念:“我有身,然后求法。”弟子欲去,亦如是。

  饥饿、谷贵、无水处,亦如是。

  复次,师欲至丰乐处;弟子欲随师,或羞愧不欲将去;或弟子串乐,不任涉远;或道里悬远。或师谙彼国;弟子不悉,谓师称美彼国,不必实尔;时或虑师,谓贪饮食故去。如是等种种因缘,师语弟子:“如汝所闻彼国土所有,不必尽尔,好自筹量!若自欲去者便去,无以财物丰乐故去,至彼不得随意,勿以见怨!”师复为说:“汝闻彼国土丰乐故去,非为法故,不须随我。”师好心止弟子,不知是坏般若波罗蜜因缘。弟子闻是说,敬难师故不能答,便止不去。故不和合。

  师复欲至远国,彼中有种种虎狼、贼盗;语弟子言:“彼间多难,汝不须去!”弟子闻已便止。师但知彼有难事故止弟子,不知是坏般若波罗蜜因缘。

  问曰:

  若远国多难,何以自去?

  答曰:

  有人言:师彼国生故,服习彼土,能自防护。

  有人言:彼有好师、经书,不惜身命故去。师作是念:“我身自死则可,云何枉他?”如是等因缘故,止弟子不令去。

  师多有知识檀越,心生乐着;弟子少欲知足,不着檀越。师常随时问讯檀越;弟子但欲求法,不喜是事。师知其意,语言:“我有因缘,不得为汝说法。”弟子闻已,不悦:“师贵俗缘,不贵于法。”是不和合。◎

  ◎【经】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比丘形像来,方便破坏是般若波罗蜜,不得令书、持、读、诵、说、正忆念。”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恶魔作比丘形像,方便破坏般若波罗蜜,不得令书、持乃至正忆念?”

  佛言:“恶魔作比丘形像来,坏善男子、善女人心,令远离般若波罗蜜,作是言:‘如我所说经即是般若波罗蜜,此经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是中破坏诸比丘时,有未受记菩萨便堕疑;堕疑故,不书深般若波罗蜜,不受、不持乃至不作正忆念。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比丘身到菩萨所,作如是言:‘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于实际作证,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以是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菩萨说是深般若波罗蜜时,多有魔事起,留难般若波罗蜜,是为魔事。菩萨摩诃萨应当觉知,知已远离。”

  须菩提言:“世尊!何等是魔事留难,菩萨应当觉知,知已远离?”

  佛言:“似般若波罗蜜诸魔事起,似禅波罗蜜、似毗梨耶波罗蜜、似羼提波罗蜜、似尸罗波罗蜜、似檀波罗蜜魔事起,菩萨应当觉知,知已远离。

  “复次,须菩提!声闻、辟支佛所应行经,是菩萨摩诃萨应当知是魔事而远离之。

  “复次,须菩提!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解脱门;用是法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如是等诸经,恶魔作比丘形像,方便与菩萨摩诃萨。是不和合故,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佛身金色丈光,到菩萨所。是菩萨贪着,贪着故,耗减萨婆若。是不和合故,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佛身及比丘僧,到菩萨前;是菩萨起贪着意,作是念:‘我于当来世亦当如是从比丘僧为说法。’是菩萨贪着魔身故,耗减萨婆若,不得书成般若波罗蜜多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恶魔化作无数百千万亿菩萨,行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指示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见已贪着,贪着故耗减萨婆若,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中,无有色,无有受、想、行、识乃至无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是般若波罗蜜若无有色乃至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中无佛、无声闻,无辟支佛、无菩萨。何以故?一切诸法自性空故。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正忆念时,多有留难起。须菩提!譬如阎浮提中珍宝:金、银、琉璃、车?、马瑙、珊瑚等宝,多难多贼;如是,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多贼、多留难起。”

  须菩提白佛言:“如是!世尊!阎浮提中珍宝:金、银、琉璃,车?、马瑙,珊瑚等,多贼、多难。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亦如是,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多贼、多留难起,多有魔事。何以故?是愚痴人为魔所使,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破坏,令远离。世尊!是愚痴人少智少慧,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破坏,令远离。是愚痴人心不乐大法,是故不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不受、不读、不诵、不正忆念、不如说修行;亦坏他人,令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如说修行。”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新发大乘意善男子、善女人为魔所使、不种善根、不供养诸佛、不随善知识故,不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不正忆念,而作留难。是善男子、善女人少智少慧、心不乐大法,是故不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魔事起故。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魔事不起,能具足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能具足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须菩提!当知佛力故,是善男子、善女人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亦能具足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具足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须菩提!十方现在无量无边阿僧祇诸佛亦助是善男子、善女人,令得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十方阿鞞跋致诸菩萨摩诃萨亦拥护祐助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

  【论】

  释曰:

  魔作大沙门形,有重威德,令人受其语;多持经卷,与众弟子俱,语诸比丘:“般若波罗蜜,如我经所说,真实佛语;汝先闻者不实,非佛所说。”呵毁先经,种种自赞所说。钝根菩萨信受是语,生邪见;若利根未得受记者生疑。何以故?诸佛毕竟空无相,智慧难解,故不和合。

  或时魔语菩萨:“般若波罗蜜、三解脱门,广说但是空;汝常习此空,于中得证。不得证,云何作佛、作佛法?先行布施、持戒等,修三十二相福德;坐道场时,尔乃用空。”菩萨或信或疑,离般若波罗蜜。

  问曰:

  云何似六波罗蜜名魔事?

  答曰:

  如相似般若波罗蜜中说。

  复次,以着心行六波罗蜜,是名似。

  声闻、辟支佛经,无有慈悲,不求佛道,但欲自度;虽是好事,破菩萨道,故名魔事。

  问曰:

  若菩萨见佛身,则信心清净,云何名魔事?

  答曰:

  一切烦恼、取相,皆是魔事。是小菩萨未应见佛身,魔作佛妙形,菩萨心着,为是好身故行道。如未离欲人见天女形,深心染着,不能堪受天欲,迷闷而死。是故魔愿得满。

  菩萨虽得少净心,而失实相智慧;如人手捉重宝,有人以少金诳之,舍大价宝而取贱物,是名耗减。

  魔作佛身,将诸比丘,示多菩萨行六波罗蜜,亦如上。

  此中佛说因缘:“色等一切法自性空。”

  复次,众会生疑:“般若波罗蜜是无上法,多有利益,云何有人憎嫉?”是故佛说譬喻:“如阎浮提金银等,多怨多贼为是故出,不为瓦石等生。般若波罗蜜是佛法藏中妙宝,微妙、甚深,懈怠钝根者所不解,是故呰毁。魔以般若波罗蜜多令众生入涅槃故,魔作怨贼。”

  须菩提喜受佛教,述其所说毁呰破坏般若者:“世尊!是狂痴之人为魔所使,不得自在,以少智故,不能通达佛意。是人无有大心,不知清净法味,但知三相:贪味、淫欲、瞋恚,如畜生法,与般若波罗蜜生留难。”

  佛可须菩提所说,语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书般若乃至正忆念,魔事不起,当知是佛力,亦是十方诸佛及诸菩萨所拥护;而能具足五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亦是十方现在佛力。”

  何以故?魔是欲界主,世间福德、智慧具足,魔是世间生死根本。色界诸天虽有邪见,常入禅定故心柔软,不能有所破坏。无色界中无形故,又心微细,不能有所作。下诸天无有力势故,不能如是破坏。是魔先世业因缘力;又住处因缘,他作夺取,是中贼主名为魔。是魔相尔,破坏好事。

  初发心菩萨福德、智慧薄故惜身,若十方诸佛菩萨不拥护佐助者,不能成。是故诸佛、菩萨、诸天为破坏魔事,是菩萨或觉、或不觉;如贼绕城,大人守护,小儿不觉。

  略说魔事如是,广说则无量无边。然佛意但欲令行者成般若大事,是故师徒宜应和合,一切恶事,不应计念。

  大智度论释佛母品第四十八

  【经】

  佛告须菩提:“譬如母人有子若五、若十、若二十、若三十、若四十、若五十、若百、若千。母中得病,诸子各各勤求救疗,作是念:‘我等云何令母得安,无诸患苦不乐之事?风寒、冷热,蚊虻、蛇蚖侵犯母身,是我等忧!’其诸子等常求乐具,供养其母。所以者何?生育我等,示我世间。如是,须菩提!佛常以佛眼视是深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十方现在诸佛亦以佛眼常视是深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与诸佛一切智,能示世间相。以是故,诸佛常以佛眼视是深般若波罗蜜。又以般若波罗蜜能生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能生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能生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能生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如是般若波罗蜜能生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诸佛。须菩提!所有诸佛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得、当得,皆因深般若波罗蜜因缘故得。须菩提!若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诸佛常以佛眼视是人。须菩提!是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诸十方佛常守护,令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白佛言:“如世尊所说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世尊!般若波罗蜜云何能生诸佛?云何能示世间相?云何诸佛从般若波罗蜜生?云何诸佛说世间相?”

  佛告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中生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须菩提!得是诸法,故名为佛。须菩提!以是故,深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须菩提!诸佛说五众是世间相。”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深般若波罗蜜中说五众相?云何深般若波罗蜜中示五众?”

  “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不示五众破、不示五众坏,不示生、不示灭,不示垢、不示净,不示增、不示减,不示入、不示出,不示过去、不示未来、不示现在。何以故?空相不破、不坏,无相相、无作相不破、不坏,不起法、不生法、无所有法性法,不破、不坏,相如是示。如是,须菩提!佛说深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

  “复次,须菩提!诸佛因深般若波罗蜜,悉知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心所行。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中无众生、无众生名,无色、无色名,无受想行识、无受想行识名,无眼乃至无意,无眼识乃至无意识,无眼触乃至无意触,乃至无一切智、无一切智名。如是,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亦不示色,不示受、想、行、识,乃至不示一切种智。何以故?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中尚无般若波罗蜜,何况色乃至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所有众生名数,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若此间世界、若遍十方世界;是诸众生若摄心、若乱心,是摄心、乱心,佛如实知。须菩提!云何佛知众生摄心、乱心相?以法相故知。用何等法相故知?须菩提!是法相中尚无法相相,何况有摄心、乱心!须菩提!以是法相故,佛知众生摄心、乱心。

  “复次,须菩提!佛知众生摄心、乱心。云何知?须菩提!以尽相故知,以无染相故知,以灭相故知,以断相故知,以寂相故知,以离相故知。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知众生摄心、乱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知众生染心,如实知染心;瞋心、痴心,如实知瞋心、痴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知众生染心,如实知染心;瞋心、痴心,如实知瞋心、痴心?”

  佛告须菩提:“染心如实相,则无染心相。何以故?如实相中,心心数法不可得,何况当得染心、不染心!须菩提!瞋心、痴心如实相,则无瞋、无痴相。何以故?如实相中心心数法尚不可得,何况当得瞋心、不瞋心,痴心、不痴心!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染心,如实知染心;瞋心、痴心,如实知瞋心、痴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染心,如实知无染心;无瞋心、无痴心,如实知无瞋心、无痴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无染心如实知无染心?无瞋心如实知无瞋心?无痴心如实知无痴心?”

  佛告须菩提:“是心无染相中,染相、不染相不可得。何以故?须菩提!二心不俱故。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染心,如实知无染心。须菩提!是无瞋心、无痴心相中,痴心、不痴心不可得。何以故?二心不俱故。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瞋心、无痴心,如实知。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广心,如实知广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广心,如实知广心?”

  “须菩提!佛知诸众生心相不广不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心相离故,是心不广乃至不来不去。何以故?是心性无故,谁作广、谁作狭乃至来去?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广心,如实知广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大心,如实知大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大心,如实知大心?”

  佛告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不见众生心来相、去相,不见众生心生相、灭相、住相、异相。何以故?是诸心性无故,谁来谁去?谁生灭住异?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大心,如实知大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

  佛告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知是众生心,不见住、不见不住。何以故?是无量心相无依止故,谁有住不住处?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

  佛告须菩提:“众生心是无相,佛如实知无相,自相空故。复次,须菩提!佛知众生心,五眼不能见。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

  【论】

  释曰:

  上说:“十方诸佛及大菩萨拥护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令魔得其便。”会中听者闻是事已,或作是念:“诸佛阿耨陀罗三藐三菩提寂灭相,于诸法及众生无憎无爱,何以故拥护书持般若乃至正忆念者?”是故佛告须菩提,为说譬喻:“如子知恩故,守护其母。般若是十方诸佛母故,若有魔等留难、欲破坏般若波罗蜜者,诸佛虽行寂灭相,怜愍众生故、知恩分故,用慈悲心常念、用佛眼常见,守护是行般若者,令得增益,不失佛道。”

  此中佛说因缘:“诸贤圣及贤圣法皆从般若中生。”

  问曰:

  须菩提问四种,佛何以止答三事,而不说“诸佛从般若中生”?

  答曰:

  般若生诸佛,诸佛从般若生,义无异。

  有人言:诸法和合故能生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有人行般若波罗蜜及众行,得成佛。初谓作者,二谓法。

  若言“堕枝杀人”,若言“堕树杀人”;以是事同,故不别答。若说“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即说“诸佛从般若生”。

  问曰:

  如余经说:“五众破坏,故名世间。”此中何以言“般若波罗蜜示五众无破坏生灭”等?

  答曰:

  彼是小乘事,此是大乘事。小乘法多说无常,大乘法中多说法空。小乘法中先说无常,后说法空;大乘法中初便说法空。小乘法中说无常,令众生怖畏;大乘则不然,是故说无破坏等。此中佛自说因缘:“空、无相、无作,终不破、不坏。”般若波罗蜜示如是等世间相。

  复次,五众名世间,众生身形色易知,余心数法无形故难知。是故佛语须菩提:“无量阿僧祇众生心所行皆知。”深般若中虽无众生及色等法乃至一切种智,以般若方便力而能知众生心所行。是般若波罗蜜中毕竟空故,不示色等法乃至一切种智。

  此中佛说因缘:“般若波罗蜜中尚无般若相,何况色等法!”

  复次,“般若波罗蜜示世间”者,一切众生,若色、若无色。色者,欲、色界众生;无色者,无色界众生。有想者,除无想天及非有想非无想天,余者是有想;无想者,是无想众生;非有想非无想者,是有顶处天。此间世界者,是三千大千世界;遍十方者,余无量无边阿僧祇世界。是世界六道中三世众生,佛悉知其摄心、乱心。

  须菩提闻已,心疑怪:“诸佛常乐行寂灭诸法空,今云何遍知无始无边众生摄心、乱心?佛心一,众生心无量种,云何一时知一切众生心?”以是故问:“佛云何知?”

  佛答:“诸法实相智慧故,知众生摄心、乱心。”

  须菩提问:“何等是诸法实相?”

  答曰:“所谓毕竟空。是毕竟空,毕竟空性亦不可得,何况摄心、乱心!”

  问曰:

  诸法实相毕竟空中,无分别心心数法,佛云何知其心?

  答曰:

  此中佛自说:“诸法实相性亦不可得,以是智慧知众生摄心、乱心。”何以故?若空性可得,应有难;空性不可得,云何作难?今,佛过一切忆想分别虚妄法,安住实相,如实知一切众生心;众生心住虚妄法中故,不能知他众生如实。

  先略说“知他心”,次分别众生摄心、乱心,所谓三毒、无三毒者,广、大,无量,不可见,出、没,屈、申等。

  须菩提事事问,初答以诸法实相故,知摄心、乱心。次以尽、无染、灭、断、寂、离故知。尽者,无常慧;菩萨行是无常慧心,离一切世间染。用世间道遮灭结使,是名灭。用无漏道断,故名断。断诸结使已,观涅槃寂灭、离相。以是因缘,得诸法实相;以诸法实相,知他摄心、乱心皆是实相。

  复次,是心念念生灭,未来无故不可知;现在念念灭,住时无故不可知。凡夫人取相分别,于三世中忆想妄见,谓知心念。以尽门观,即是毕竟空;毕竟空故无所著,是时得道,知诸法实相,于一切法不妄想分别,则如实知他心。染心者,一切法入法性中皆清净,是故说:“染心实相,是中无染心。何以故?如实中无心无心数法,何况染心!”

  瞋心、痴心亦如是。

  无染心相中,是中无有染心相,染心从本来无故;亦无不染心,无染心是寂灭相,无所分别。

  此中佛自说因缘:“须菩提!二心不俱故。”

  众生法,心心次第生,无染心时则无染心。何以故?过去染心已灭,未来未有,现在无染心,则无有染心;染心无故,亦无不染心,相待法无故。是故无染实相中无有染心、不染心。

  无瞋心、无痴心亦如是。

  广狭、增减心,皆是众生取相分别。佛不如是知。何以故?是心无色无形、无住处、念念灭,则无广狭增减差别。

  此中佛自说因缘:“心性相无故,广狭等不可得。”广狭、增减、大小义,如四无量心中说。

  “无量心”者,广心、大心即是无量。又缘无量众生故名无量,又缘涅槃无量法故名无量,又心相不可取故名无量。如有眼、有色因缘故,眼识生,是识不在眼、不在色、不在中间、不在此、不在彼,是故无住处。若实无住处,云何能有所作?若好、若丑,如梦所见事,不可求其实定相。心亦如是,无依止故无定相,故名无量。

  广、大,亦应如是随义分别说。

  问曰:

  若知心不可见,佛何以故说“如实知不可见心”?

  答曰:

  有坐禅人忆想分别,见是心如清净珠中缕;观白骨人中,见心次第相续生;或时见心在身;或见在缘,如无边识处,但见识无量无边。破如是等虚妄故,佛言:“如实知众生心,众生心自相空故无相相。”

  复次,佛以五眼观此心不可得——肉眼、天眼缘色故不见。慧眼缘涅槃故不见。初觉法眼,分别知诸法善不善、有漏无漏等;是法眼入实相中则无所分别,如先说:“一切法无知者、无见者。”是故不应见。佛眼观寂灭相故不应见。众生心,见者,如实见;不如凡夫人忆想分别见。

  复次,五眼因缘和合生,皆是作法,虚诳不实,佛不信不用,是故言:“不以五眼见。”◎

  大智度论卷第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