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因明大疏抄卷第三十五(第三十五帖)
  问。有一实因可有不定过耶。
  断云。问。若取有二实等为因(至)因不分别。但云有一实等(文)。
  寻云。
  私记云。问。共许有云有一实。可有此不定言欤。答。不尔。共许有非实德业。而奄含离实即实有。奄含有故共许有云有一实时。无此不定(文)。
  问。断云。何故不名无实·二实·多实。耶(文)谁问耶。
  断云。又问云。何故不名无实二实多实耶。古人简云(至)何分师弟。二俱尔故(文)。
  寻云。准此文。断主心。有二实为因之时。有两俱不成欤。若尔违疏文。
  又但自有故者。实德业上能非无性。一一自有云欤。若尔可云即实有性。依之可云即实有性一一别有。非互有余。共许有性通有一一实。如何云但自有故耶。
  (可见疏抄)。
  问。实等上能非无性有和合句云事。师弟可许之耶尔也。付之。
  断云。若云和合句义既和合实等(至)云得云师不成。弟子得成(文)。
  寻云。若共许有性有和合句义者。如何有无实因有不定过耶。
  又和合句义。
  问。断云。不言有二实为因不成(文)心何。
  断云。又本简云。若云有二多实为因。有不定(至)故应如本简过成因(文)。
  寻云。璧法师引文轨疏难也。何举慈恩疏而破之耶。
  文轨疏二云。若以无实及有二实以为因者。便有两俱不成过失故。此不言无实及有二实也。若以有多实为因者。若依前解有不定过。以其孙微能有多实体是实故。若依后解。有不成过。故亦不言有多实也(文)。
  上文云。问。彼散极微及时方等。皆为大有同异句含。何不即同含粗微时及同子孙微名有二实及有多实答。其含粗微大有同异及子孙微所含之实自相和合。望此所含名有一实。不名有二实及有多实也。又释。有及同异有一切实。一一实上皆有大有同异句含。故说有等名有一实。纵有子孙粗微亦名有一实也。若作此解。有及同异唯名有一实也。其子孙微不能有一切实。一一实上不必有子孙微等含。故望所含者。名有二实等不名有一实也(云云)。
  问。望意许宗付所依不成之事。
  断云。又云。若唯望意许离实有说者(至)有于子微有二实实(文)。
  寻云。所依不成是言显过也。如何付意许宗耶。
  问。断云。不成可尔。不定须思(文)心何。
  寻云。疏文付不定不言不成。璧公同之。如何云如是耶。
  断云。又云。若以多实为因者(至)故如所判更成疏略(云云)。
  寻云。有多实因于子微上无(文)。
  道云。言子微者。是孙微也。虽望常微为孙微。而望后子微亦为子微。如世人以祖望一世先辨父母。子一世之所生之二世。望彼祖为孙。而望一世是则为子。望义别故。名为孙微。亦名子微故本疏云。初三三合生第七子。七七合生第十五子。所言子者是孙微也(云云)。
  元兴私记云。问。文同异性得为同喻。不尔者此文意何。答。因喻之法不应分别故。大有有多实·不无有无实。不可分别故。无不共不定过者。此不尔。何者。因喻之法不应分别者。约不可分别之因喻之事。今同喻同异性虽有多实。此非大有。大有有多实因。约此不转故。二喻共无其因。何分别不为过言也。问。因有不共不定过比量。宗有能别不成云时。今此比量因有不共不定。故宗有能别不成耶。答。不尔。宗有能别不成。必因有不共不定。宗非必有能别不成之物也。问。何故此比量。因有不共不定。宗无能别不成耶。答。九句中第五句。声常。所闻性故。如虚空立时。立敌共许常能别。所闻性故因·二喻共无。故有不共不定。无能别不成。如是有性非实。有多实故。如同异性立时。非实能别。师弟共许。所以有不共不定。无能别不成也。问。声常。所闻性故。如虚空立时。常能别共许。所以有不共不定。无能别不成者。何纂要。声常。眼所见性立时。有能别不成(云云)眼所见性故因不遍声上故。有两俱不成过。何可有能别不成过耶。答。设对不知常之事人立此量。可有能别不成过言也。对知常云事人立此量。非谓可有能别不成过也。问。既本疏中以有多实为因。有不定过。何牒其不定依古师难。岂师资非乖角耶。答。此不难疏中不定。今难古师之意。既着随一所依不成时。寻其意许不无有见弟子云不大有有法。着随一所依不成过。何着不定时。不寻师主意许约共许有着不定过。义不均等。故难古师义。本疏约奄含说取同异喻共有义假作不定过。故不难本疏中不定也(文)。
  问。璧师心以无实二实为因者。有何失耶。
  问。断云。望时方上不无之有即不定过(文)心何。
  断云。又云若以无实为因。即不定过(至)何得望彼为不定过(云云)。
  寻云。既云即不定过。何又云何得望彼为不定过耶。
  私记云。问。有法有实等上不无之有也。有无实之有又不无之有也。所以因能遍有法云有何过耶。答。若尔者。有不定过也问。尔其不定过有方何。答。作不定云。为如子微。有父母无实故。有性是实。为如同异性。有时等无实。有性是无实。所以文云。望时方上不无之有。即不定过(云云)问。文有无实○不定过者。此文意何。答。此文意。望非实宗时。是虽同品。望有无实因。不同品。何因云转和合之上作不定过言也(云云)。
  寻云。既以别因转。何云不定过耶。
  (延义讲师云似不定云云)。
  延义记云。
  寻云。望和合性分不成过者。何过耶。
  延义记云。问。尔其分不成者。何不成言耶。答。若依林记者。同喻一分能立不成言也。何者。既彼记文。和合非实故。是宗同品。而有无实故因。非和合有故。分不成(云云)故意。和合同异俱为同喻。而有无实故因和合非有。同异性故。云一分能立不成。问。约十二无实。除和合句余十一无实。同异性有令同。和合性和合而令不相离。而何云有无实故因。和合非有。同异性有。故一分能立不成答。其和合性体假。不预有之因。同异性是实法。故关于有之因。能成有无实故因。故云一分能立不成也。是彼外人计耳。若依宪记者。应言有无实故因不遍有法一分。故云分不成过。何者。既彼记文云。立者离实。敌者即实。俱不能有和合句故也等故。此即一分两俱不成言也。问。此二记邪正何。答。应依宪记。是本疏义故也(云云)。
  若准林法师心。以一分能立不成可为过数欤。如何。
  问。白公心。同异性虽有一实。不名有二实(文)可许之耶。
  断云。又云。以有二实故为因。是一分两俱(至)故知云不得作不定者非(云云)。
  道云。问。大有同异有一一实故。总为有一实。父母四微是一一实也。有性有此。可名有一实。何故名有二实耶。答。有一实中。更以别义亦名有无实二实多实。若以实句名无实之时。大有亦名有无实。若别有父母微之时。亦名有二实。若别有子微等。亦名有多实。故知有一实总名之中。更随别义名有无实等。故本疏云。大有同异能有诸实。亦得名为有一实有二实有多实(云云)。
  问。不定相违可并耶。
  断云。又云。若二实为因者。是法自相相违过(至)但不定过。非是相违(云云)。
  寻云。虽有不定。何无相违过耶。如。
  问。断云。若成德业上不无之有云非德业(等云云)心何。
  断云。问。若成德业上不无之有(至)言非德业宗。实句是何收(云云)。
  寻云。立有性非德业之时。实句义可成同喻。如何云异喻耶。若尔此问依何义。而起耶。又云岂无过耶者。是何过耶。
  延义大德记云。文问若成德业上○是何收者即璧法师问。断家之答也。故清记云。准璧法师意。用此实句为异喻(云云)问。此答意何。答。记云。问意者。有德业之因于实异品转故。岂无不定。答。立者实亦同喻故无不定(云云)问。约问意。实句成异品时。何有不定过。答。断文问中云岂无过。答中云亦无过。不云不定过。但记文不定过(云云)今就记意寻思。曾应无不定过。所以者何。如立有性非德业。有德业故时。假令虽实句成异喻。有德业故因转其实上。而如何为如实句。有德业故。有性是德业。不定可作耶。故此记难信(云云)问。尔先不定过耳。今就问意。实句为异品时。可有何。答。有俱不遣过也。问。有方何。答。实非德业故。不非德业之所立宗。又实有德业故。不遣有德业之能立因。故有俱不遣过也。问。尔今就答意。实句为同品时。何无此过。答。断述其所以云。论中亦举别因通喻。不尔言非德业宗。实句是何收(云云)问。意何。答。周记云。同异性者是通喻。若实句者即是别喻。若成德业不举同异但举实句。亦得为喻。今论举通故。不言实别因。可知别因者。有一实故。有德故有业故。三因别作。故是别因(云云)意立有性非德业。有德业故。如实句时实非德业物能成所立宗。亦实有德业物。能成能立因言也。言不尔等者。若不言论中且举别因通喻者。望非德业而实句何品收言也。然记三因别作者有过也(云云)。
  断上文云。
  道云。断主自问答也。上已嫌璧公之义。下就断家正义问答之。依上文。故知各成三句之上不无之有。为三比量。显有离三之文。发此问也(云云)。
  私记云。问。文问若成德业上○岂无过耶者。此问意何。答。此璧法师问也。意。若成德业上不无有。有性非德业。有德业故。如同异性立时。实句非德业物。见非德业宗成异品。有德业因转其。同品有异品有。有不定过言也(云云)。
  可见下文。
  问。有一实故有德业故之义。可通实等三句耶。
  问。断云。然待捡彼胜论方知(文)心何。
  断云。又解云。有德业言。意说彼性(至)然待捡彼胜论方知(云云)。
  贞松房道云。问。以实有德业。先量有不定。德业非有实句。云何此量有不定。答。然待捡彼胜论十句论可知之。问。其十句论文如何耶。答。彼论以德业皆为有实故。以一实一因成非德业。有一实因转异喻德句。有不定。问。其论正文如何。答。论云。如是二十四德。几有实几无实。一切有实。无德无细分无动作亦尔。如是五业几是有实几是无实。一切有实。如有实质碍等亦尔(云云)以是知德业名有实之。问。此文不足为证。所以然者。是诸门分别之中。假实分别也。何以之为德业之有实之证文耶。答。此义不然。非是假实门。若是假实门者。说实句之中。可有此门。而说实句之处处。如此九实几有德几无德。答。一切有德。既实句之中。有有德无德门。以之知实句有德。德句之中。彼有德之处。替用有实无实门。故知是德业之有实句义也。先德未传。甚以深奥。可秘之(云云)。
  上文云。问。前云望义别故无不定。何故今云有不定耶。此有两释。一云。立非德业宗。用有德业故因。是说其性。故无不定。今立非实宗。用有德业故因。非显德业性故。有言齐通能不定。一云。前云无不定。今云有不定。其义不决定之判以实句名有德业之义。未分明。可捡胜宗六句。可决是非。故下文云。然待检彼胜论方知(云云)二释胜劣任心取舍(云云)。
  周记云。若成有非至有德业故者。作不定云。为如同异有。有德业故。有非实耶。为如实句。有德业故。有是实耶。有一实因至方知者。作不定云。为如同异。有一实故。有非德业。为如德业。有一实故。有是德业。然其德业能有一实。而未委悉。捡彼本论方可悉之。今者义准且为不定(云云)。
  延义大德记云。文又解云有德业言○诠义各别者。林云。第二解(云云)意。答璧公之问。断主二解。今此其第二解言也(云云)可见下文。
  私记云。问。若尔此二不定过实可有物欤。答。非实有之物。假一端云事也。问。既能被作。何云假说耶。答云。有一实有德业之有。能有之有。故不转异喻实德业。故理实此不定过非有也(云云)。
  问。断云。若尔无过。何名相违(文)心何。
  又方问。断云。今望意许故犯相违。(文)此述璧公义也。断主可许之耶。
  断云。又云。五顶但据三因别成三宗(至)非实德业之有。得作相违(云云)。
  寻云。疏中处处文难意许离实有性(云云)如何。
  延义记云。问。既疏难彼意许离实有性(云云)是即难疏。何云难璧法师。答。不然。以之因成立宗故无过(云云)疏此二因云有德业故(云云)是者非难疏也。问。今不疑三因。因言显无过。望意许者有过者。是疏义既所破义等。如何疏中不所问难。答。疏·断望异。即疏有二意。一彼先总说。今亦总难(云云)此为既能别不成也。二破他违他非成诸过(云云)此破他即不顾能别也。今断师就此后义非难意许。此指难言陈(云云)问。尔今疏初义与璧法师义有何义。答。意异也。何者。今璧法师言显无此有法自相相违过。但望意许有此过也。但有法不立离实有性故。作能违时。彼先总说。今亦总难言也。云非实时。既为离实有性。是者言陈自犯相违故。疏彼说离实体有性为宗有法(云云)是意也(云云)。
  元兴私记云(此书在佛土房之许)问。此本疏义。何云古师答耶。答。其望义少异。所以不同本疏义也。问。何异。答。本疏意。离言陈有无别体。离实有性为有法。偏不不无有。所以本疏云。彼先总说。今亦总难(云云)今古师不知此道理。偏不无有云为有法。所以断主难云。此亦未详○得作相违(云云)问。此难意何。答。既以言非实德业。明此离实大云事。离离实大有更有何言陈有云物。故其弟子望师主非实德业大有得作相违过言也(云云)。
  问。璧法师意。有法自相相违者。望有法意许离实有性为同异品(云云)尔者此义可许之耶。
  断云。又云。问。同异二品。岂可得约有法立耶(至)立法有法非德有德。故无有过(云云)。
  寻云。今见断文。璧公有法有性意许离实有性以为所立。望此为同异品之义破。即应名法。何名有法。然后述自义云。言非实等者。是离实等有义为法。望此即为所立(文)明知有法有性之处。意许离实有性。以为所立法者。尚可违理门论并此论文之故。非实能别之非意许离实大有性为所立法也。若尔如何疏云离实有性意许有法之处耶。仍有人以此文维摩堂精有法自相耳。
  山阶私记云(此书在净香房之许。元是禅贺入寺书云云)文又云问同异二品○立耶者。此问意云。有法自相相违。望有法有性。同喻同异性勘成异喻。故同异二品望能别法云物。何望有法云同异喻言也。文解云夫同异品○为同异品(云云)(可颂)意有法有性意许所争。以此为所立。望其意所争。同异性勘成异喻。非直望有法有性言。望意许争所立言故。非望有法有性捡成异喻(云云)此汴法师问答也。文此释未善○何名有法者。此断主破。此破意。汴法师云。望意许争所立大有性。同异性勘成异喻。此尚成望有法。故破此意。若意许争所立为所立者。应云法。何云有法言也。故次引理门论云。又于○有过(云云)意若望争所立之时。有法法皆成法。非如德句义实句义其体决定。故望意许有性。同异性勘成异喻之时。皆无过言也(云云)。
  延义记云○问。此问答意何。答。记云。问意者。若立有法者。喻何对有法。答意者。随所立即望此为喻。俱亦得对有法(云云)问。云尔意何。答。诸记细述意云。汴法师意。为争有法为宗。与有法相似不相似为同异品。若争法为宗亦如是(云云)意今此有性是望有法离实有性立同异品言也。文此释未善○有过者。是断家之难也。意立敌所争为所立法故。此因明门中。观因之所成立法有法言也。故断下文云。以所成者名为差别。非所成者即名自相。但成于后非成前故(云云)。
  平备(元兴)私记云。问。文又云问同异○此问意何。答。此问意云。立同异二品与所立法均等方为同品。无所立法处正为异品云事定。若异此有法均等乃为同品。无有法处正为异品问事也○问。此答意何答。此璧法师答也意净有法为宗时。望有法立同异品。诤法为宗时。望法立同异品。今望有法离实有性为同异品言也。所以清记云。汴法师意。若诤有法为宗时。与有法相似不名相似为同异品。若诤法为宗亦如是(云云)问。文此释未善○何名有法者。此文意何。答。此断主破前古师义也。意若有法正所争者。其五顶立量时。其意许离实有性即为法。有性可立离实有性。故望彼为同品异品。何名有法。望其可为同品异品言也。故林记云。若争有法者。立量便即名为法。故喻对法(云云)问。望有法为同异品者。有何过。答。若尔者违论文。问违何云论文。答。理门论云。又于此中观所成故立法有法非德有德。故无有过(云云)违此文也。问。何故望有法立同异品云。可违此文耶。答。此文意。随立者意乐正所争为法。正所争法所依为有法。所以立法有法。随立者意乐不定也。其胜论德句定德句非实句。实句定实句非德句云不同也。而物何有法立者正所争也。所以望其可云同异品言也(云云)。
  贞松房道云问。疏云。既以离实有性而为同品。正与此同。何故断家破耶。答。汴意云。立者五顶以有法为所立。望此有法以同异为喻。故断家非之。今本疏意不然。正与断家正义同。故不乖角之(云云)。
  问。付有性非实量。尔者虽望所立法而名有法。自相相违之事。如何判之耶。
  断云。若尔如何。今解意。立实等上(至)若加言已。即名为法。不尔相违(云云)。
  元兴私记云。问。文若尔如何今解意立实等上不无之有为有法定非是实等者。此文意何。答。此古师问也。此问意。若望立者意乐正所争为法。望其立同异品者。何有性立非实等之意。实等上不无有为有法。大有思立非实等也。岂望有法非为同异品言也问。此难断主何答耶。答。文云。言非实等者。是离实等有义为法。望此即为所立(云云)问。此答意何。答。今言非实等者。离实等有义为所立法。望其分同异二品。何望有法可为同异品言也○问。今断主引此二论文为证。意何。答。既理门·正理二论。所立法均等义品说名同品云。与所立有法均等义品说名同品不云也。何违二论文。望有法可云立同异品为言。引此论文为证也○问。何故望有法立同异品。一切比量可无正因云物耶。答。若望有法立同异品者。声无常。所作性故。如瓶立时声与瓶云不均等。名可为过。若尔一切比量无正因云物言也。问。文若尔何名有法自相相违因耶者。此问意何。答。此问意。言非实等者。离实等有法义为所立义。望其立同异品。所以与所立法均等者。既此正因。何名有法自相相违因问。事也。问。此问何答耶。答。文答云。望不加言名有法自相相违。若加言已。即名为法。不尔相违(云云)问。此答意何。答。此答意云。有性云有性处。立者意许离实有性。望未加言言陈有性立离实有性。名有法自相相违。立者若加言显取出其意许。为言陈法自相。有性立离实有性时。敌者为其作能违。法自相相违。非有法自相相违言也。言不尔相违者。若不尔者。名有法自相。非名法自相相违言也(云云)。
  山阶私记云。文若尔如何○定非是实等者。此意。有性为意许所立为法者。云何为有法言也。文言非实等○为所立者。此意。其非实等者。立有性离实等义。今望此意许有性为法言也○文如是方便成立有法因喻既反故成相违者。此有法下。意许成言显有性。望其意许宗阙同喻。故成相违言也。问。何故此云方便耶。答。为成有法有性离实有性。以方便意许矫意许有性离实有性。有一实故。有德业故。如同异性。以此方便成言显有性大有性。故言方便也。问。若尔可云法自相相违。不可云有法自相相违耶。答。断即通此难云。望不加言名有法自相。若加言已即名为法。不尔相违(云云)(此答文也)问。云尔意何。答。此意任立者意许而有法自相。其意许发言立量之时。法自相相违。若不尔者。与道理相违言也。
  延义传云。文若尔何名○不尔相违者。此断主问答显正义之文也。问。此问答心何。答。问意。若有性比量。非实之法所离实有义为所立。望此立同异品者。是法自相相违。如何名有法自相相违因言也。答意。望立者意许不加言。名有法自相。立者进自加言。即为法自相言也。言不尔相违者。有二传。一云。若不言随所争为所立法者。与论相违言也。一云。若不云望不加言为有法自相者。此有法比量为法自相相违言也。问。就加言不加言。望立者意许不加言。有法自相。立者进自加言也。即为法自相之意何。答。如立有性非实者。是乍立者意许不加言也。望此离实有性。含有法之所故。名有法自相相违。若立者显己意许。加言立有性时。即为法自相言也。问。若加言立有性离实有性。有一实故时。同异性非离实有性。故非同喻。是即违论俱决定故之文。答。其俱决定者。不加言而有法自相之时义也。今加言成法自相时。如论所说法自相相违。言陈阙后二相故。纂要云。如立大有之有离实等有。更无同喻(云云)(是南院法师传也。训义如本也。云云)。
  断上文云。有人云。先释即不共许是所立法。
  问。断云。五顶信有有不(等文)心何。
  断云。又云。有人云。问。五顶信有有不(至)有义宗法。无义宗法(文)。
  寻云。准断上下文。五顶者是师主也。自立离实有性。何云五顶信有有不耶。
  又寻云。准此文。有法自相能违可立他比量欤。如何。
  贞松房道云。此云五顶总有两释。一云。言五顶者。依本疏文是弟子也。二云。此言文脱也。可云五顶弟子。故轨疏正文云五顶弟子信有有不。后解为胜。若依前解。断文前后不齐(文)。
  文轨疏二云。问。五顶弟子信有有不。若信有性。陈那菩萨助难令成非有。便违共许。岂是相违。如声论者胜论云。声非声。所作性故。如瓶。违共许故。非相违也。若不信有。此则宗阙有法因无所依。何容依此竞其即离作相违过。答。今立宗云有性应非有性者。谓五顶执有离实等。弟子执有即实等。今不取此以为有法。但取共许实德业上不无之义。以为有法及作因依。故无宗因二不成过。故言有性。此即有法也。言应非有者。谓共许有性应非第四离实等有。此则违他不违自许。故得与彼作相违过。此即法也(文)。
  延义记云。问。尔断师许此师答耶答。此即本疏义。故不可破。但纂要此义假叙(云云)具如疏之(文)。
  上文云。问。既纂要。若论弟子。唯难离实之大有性。如破他宗。应亦同此(云云)而何断主纂要劳为自承。今断中还破此义答。断主意不破难离实有性义但有法既无义宗随因亦无义因。故无义宗法依无义宗之义。破此耳故云但可随他与作相违(文)。
  问。断云。若尔应成不定因性非相违因(文)心何。
  问。如即此因之文。既同论文。断主何非耶。永观二年清水上纲研学立义探题真喜律师作者仁觉大法师(大安寺)。
  断云。释有法差别相违因中云。如即此因(至)如何云俱决定。同品无故(云云)。
  贞松房道云。本疏云。若立因正破者。相违因通二品。岂非不定(云云)以此可思准之(云云)。
  又云。有云。不决定义也。非六不定之中不定因(云云)不可依之(云云)。
  元兴私记云。问。此文意何。答。今断主难云。若成作有缘性宗。成作非有缘性宗。有一实因共无过决定者。可成第六不定因。何可名相违因言也。问。尔者第六相违有方何。答。有性作有缘性。有一实故。如同异性。问。以何知此第六相违决定云事。答。林记云。成二宗故(云云)问。就人国调度意尔也。此国先德传。可成不定因性者。第六相违决定云答。不尔。若就此国先传者。所违量有共不定过言也。非第六相违决定也。问。尔其共不定有方何。答。为如同异性。有一实故。有性是作有缘性。为如实句。有一实故。有性是非作有缘性。问。有一实者。是有一一实云事。实句已即实物也。不有一一实。何有一实因遍实句。可成不定敌耶。答。此似不定。非真不定也。问。第六相违决者。有何过云共不定耶。答。相违决定改前因违前宗。何不改前因成二宗。名相违决定。违道理故。不相违决定也。问。尔何记文成二宗故(云云)答。其不违。何者。有一实因令犹预二宗。故成二宗故(云云)所以不相违也。问。成作有缘性·作非有缘性二宗因决定故。有共不定过者。成作大有缘性·作非大有缘性二宗因决定云时。又有共不定过。答。若成作大有缘性·作非大有缘性二宗因决定云时。离大有之外。更一法无有大有物。有法外无同喻。所以尔不可有也。所以文云。既无大有有缘性之同喻。何理能成作大有有缘性(云云)。
  又云。问。文论云如遮实等俱决定故不云成作有缘性亦得决定者。此文意何。答。释此文。清记有二释。一者谓。古师引论文会自义相违也。意。既论文。如遮实等俱决定故(云云)云何成作有缘性因不决定云也。就此释。其破文论。如遮实等俱决定故(云云)所以成作有缘性又决定得不云也。二者谓。断主引证释成正义也。意。既论云如遮实等俱决定故。不云成作有缘性俱决定故。明知成言陈非实等宗。能违作非有缘性宗因决定故云俱决定故言也。就此释。其破文论。云如遮实等俱决定故。不云成作有缘性亦得决定。可读之。问。此二释中何为正义。答。后释为正义。契断主意故。初释不正义。不顺断主意故也(云云)。
  山阶私记云。问。如何成不定因耶。答。望作有缘性宗。同喻不阙。而因转同异喻故。成不定因言也。问。其不定有方何耶。答。同喻同异性作有缘性异喻实等作非有缘性。故作不定云。为如同异性。有一实故。有德业故。有性作有缘性。为如实等。有一实故。有德业故。有性作非有缘性耶。问。如此有不定过。彼汴法师言如何成相违因耶。答。望意许作大有缘性云宗时。同异性成异喻。约此云相违因。若望作有缘性宗时。同喻不阙言(云云)。
  又云。问。疏主御意。又任论文云如与作有缘性宗成因。与作非有缘性宗成因。而今破此。依疏主御意。亦可云成不定因性耶。答。疏御意云。如成非实德业作有缘性。不成不定因性也(云云)。
  延义记云。文又因唯异○同品无故者。言又自云等者。璧之词也。既尔如何等者。断主之词也。故记云。璧法师疏中自释云。既成离实大有有缘性同异性者。唯是离实而非大有有缘性。即为异喻。因于彼转。故非不定。下断主非之。既尔如何云俱决定。同品无因故。既云俱决定。明知成大有非实及成有应非是有。名俱决定(云云)问。此璧法师释并断家难意。未明。何。答。彼师意。同异性为本量为同喻。为能违量为同喻时。因转其故。应云不定。而有法量对有性为同品。今同异性非大有有缘性故。望有法既是异品。有一实因唯此异品转。故非不定言也。断家答意。既尔如何云俱决定(云云)云俱决定意。同异性为本量非实为同品。为能违量非作大有有缘性宗为同品。因转此故。云俱决定言也(云云)。
  元兴私记委释文自云因等文。可见之今案作有缘性者。即作大有缘性也。有一实故之因亦大有之有也。以有法上义为因之故也。若尔因既二品非有。无大有而有缘性之物故无同品。故同品非有也。异品同异性等非大有有缘性。故异品非有也。不定因性者是不共不定欤。追可审定之。
  子岛私记破古德不定作法。可见之。
  问。断云。下又正释俱决定故过亦同此(文)心何。
  元兴私记云。问。文下又正释俱决定文过亦同此文者。意何。答。清记云。彼师疏中。其次下文释俱决定(云云)言其师者璧法师也。意其师疏次下文。又重释俱决定。重虽释。又如前其有不定过言也。此国先德传云。下字可误。正义可上字(云云)问。尔云意何。答。释有法差别中俱决定。如有不定等过。释上有法自相中俱决定有不定过亦尔言也。问。何释有法自相俱决定有不定过。答。若成离实有性因如决定。成能违非有宗又因决定。成言陈非实宗因如决定。所以俱决定云者。有性离实有性。有一实故。如同异性立时。作不定。为如同异性。有一实故。有性离实有性。为如实句。有一实故。有性离实非有性。若有性离实大有性立。同异性非大有故。无同喻故。过又同此言也。问。文下又正释俱决定文过亦同此者。此文意何。答。云此先德有二传。问。其二传者何。答。一者。璧法师疏中。上释有法差别俱决定。下释有法自相俱决定。故下又正释俱决定文过亦同此(云云)二云。断文误也。下字是上字。问。就后说。断文误。下字上字云意何。答。释上有法自相俱决定。准此有法差别俱决定可释之言也。所以云下字误。正应上字也(此即重成之)。
  问。论云俱决定故(文)与相违决定何别耶。
  清[朝-月+(昚-日+亏)]注抄下云。问。既俱决定与相违决定何别。答。相违决定。各自一因。此中用他旧因故。若尔两皆决定。彼此皆成。何名相违。相违须一成一不成方名相违故。答。且据因俱成名俱决定。若据其喻非有即成相违。他宗不成复名相违(文)。
  璧公意不以意许为差别之事。
  断云。问。既言不以意许为差别(至)即俱不成。何成立量(云云)。
  贞松房道云。上云故约言显意许解自相差别者。未为当理。又云。二形待相违。如言真假等(云云)又云。此四字虽非正征。为对言显乘言自来也(云云)。
  此道为当意许之四字也。
  问。断云。若云言有意含等(文)之事。
  断云。若云言有意含。作有缘性亦含。此即意许。何得云言显。不得云如汝立(文)。
  古德私记多以不得云如汝立之文属下矣。
  贞松房道云。言显有法有性。意许含大有。能别作有缘性亦含作大有有缘性(文)。
  又云。又云言有意含者。牒有法自相。云作有缘性亦含者。正明有法差别也。是与下转救同也(云云)。
  山阶私记云。文若云言有意含作有缘性亦含者。清云。他转救。救云。言陈有时。即此言陈意亦含得作有缘性。即此有缘性言陈差别。非是意许差别(文)。
  今案。若云言有意含者。有性下意许含作有缘性差别云也。作有缘性亦含者。有性下意许作有缘性下意许。亦含作大有有缘性云也。此等差别虽是意许。则言显有法有性也。如汝正义。许有法自相有性虽是意许即言显(为言)此即意许何得云言显不得云如汝立者。断主破之也。有性非实量有法有性下。含作有缘性。作有缘性下。含作大有缘性。此则意许也。何云言显量耶。不可云如汝正义许有法自相也。
  问。若尔如何下文。云今作有缘性。不云非实耶。准此可非有性非实量似言有性作有缘性耶。答。离实有性依非实言显。作有缘性不依非实言显。为显此差别。云作有缘性。不云非实也。意欲显有性非实量有性下作有缘性义。由能别非实言不显之故。虽有非实言。作有缘性即言显有性之义无也。次之文两类宗尤显然耳。
  问。论所说有法差别可有作有缘性能别耶。
  断云。彼云。言有非实。虽是意许。即言已显(至)难令成过故非言显(云云)。
  山阶私记云。问。此文意何。答。约有法自相相违。云有性非实德业之时。寻意许言显有法有性即此离实大有性。更无别有。今云有性作有缘性之时。有性为有法。作有缘性可为法。不可云言显有法有性即作有缘性。何可例有法自相相违。意许作有缘性中。为作大有有缘性·作非大有有缘性。难其意许作法差别相违。故其作有缘性宗非言显言也(云云)。
  元兴私记云。问。文以有为有法○故非言显者。此文意何。答。此断主出正义也。意设若立者意许成言显。有性作有缘性意许言显有法有性即此离实大有性。更无别有。敌者作有缘性法自相所作大有缘性。作非大有缘性。立者意许差别寻出。可作法差别相违过。而今其立者有性立非实。其有法所约作大有缘性·作非大有缘性。意许。寻其意许作有法差别相违过言也(云云)。
  延义大德记云。问。文意何。答。总意云。前立有性非实时。既以言不实。有法有性言显大有也。但今作有缘性不云非实。离实而作有缘性。即实而作有缘性。故是不无之有。故有性为有法。作有缘性为法。而立有性作有有缘性时。此作有缘性中。意许作大有有缘性·作非大有有缘性。此差别所以。此难意许差别令成过非言显差别言也(云云)。
  问。断云。若据意许立有作有缘性(等文)心何。
  断云。问。若据意许立有作有缘性(至)不得言如是成立于有法(文)。
  山阶私记云。文问若据○有法差别(云云)清云。此问意者。今此文中正明有法差别。今见有为有法。作有缘性为法。就此后陈法中。意中所许作大有缘性·作非大有有缘性。此是后陈法中差别。何得为有法差别。问意如是(云云)文答准前释○即名法故(云云)意云。准前释有法自相相违之文。任立者意许而有法差别。若敌者寻意许。发言云有性作有缘性之时。成法自相相违言也。问。云尔意何耶。答。有性非实德业之时。其有法有性下。意许作大有缘性。非作非大有缘性成立此。云有法差别。今敌者寻其意许。为作能违量作显其意许量。云有性作大有缘性。此名加言。此加言作时。成法自相相违(云云。疏记细也)问。若尔问答相违。问中难名法差别也。何云成法自相耶。答。任立者意许名有法差别。若立者意许加言作显时。名法自相。非法差别言也。问。何故加言成法自相难之耶。答。次文云。然成此法○于有法(云云)意云。云有性作大有缘性。有一实故。有德业故如同异性。成法自相。如是而成立有法有性大有性之事。故引证云。理门论云。但由法故成其法。如是成立于有法(云云)问。其意许量既阙后二相。何此云成法自相成立有法耶。答。是敌者尤此令阙后二相也。立者本置手。成法自相为成立有法。但成其法自相成立有法。有过而已。问。能违量成法自相可云成立有法耶。答。尔可云。既言但由法故成其法。如是成立于有法。说正因事。故能违量可云成法自相成立有法也。问。尔云有性非作大有缘性。云何成法自相成立有法耶。答。云非作大有有缘性。成立有法有性非大有性也。问。若尔云有性非有性。亦得云成法自相成立有法耶。答。可云尔。意云。以云非有性法自相。成立有法有性非大有性也。问。若尔云法自相相违。不可云有法自相相违耶。答。其且害有法自相故。云有法自相相违也。问。若尔不可云成法自相成立有法耶。答。如上释。任立者意许。名有法自相。寻立者意许言显作显难。名法自相相违。故不违但由法故成其法等之文也。问。若加言已。与法何殊者。此问意。若发言云有性作大有缘性有性非作大有缘性之时。争法自相者。与声无常法自相相违有何殊言也。文答法自相○于有法(云云)此意。声无常量法自相相违。从本争法自相。不争有法自相。故云自相相违。今此有性量。从本争有法有性。故与声无常法自相相违别言(云云)。
  元兴私记云。问。文问若据意许○有法差别者。此问意何。答。此问意云。此文中正明有法差别。今既有为有法。作有缘性为法。此后陈法中。意所许作大有缘性·作非大有缘性。此法中差别。所以可名法差别。何得为有法差别问事也(清记意也)问。此问何答。文云准前释。望不加言名有法差别。若加言已即名法故(云云)问。尔此答意何答。准前释者。指上有法自相相违也。意云。上有法自相相违中。加言有性离实等大有性立。可名法自相相违。然今不加言有性非实立。其有性所。约意许离实大有。如名有法自相相违过。有性立非实。其言显有法有性所。意许离实大有有缘性立。敌者寻其意许作能违量。所以名有法差别。不名法差别若立者意许差别成言陈加言。有性作大有缘性立时。敌者其作有缘性法所。作大有缘性·作非大有缘性意许差别寻出。为作能违。法差别相违。不有法差别相违言也(宪记意也)问。即名法故者。若法自相。若法差别。答。此非法自相非法差别。问。论法不过法自相法差别。非法自相非法差别者。指何物名法耶。答。立者加言。意许差别为言陈立名法。所以云非法自相非法差别。问。问中寻法意许作能违。所以可名法差别问。何今问答相违。加言立者意许成言陈立云名法耶。答。此不相违。何者。既准释有法自相相违。准前释。望不加言名有法自相。若加言已。即名法故(云云)何云即名法故云法此法差别云。若许法差别。释有法自相相违所。即名为法云法又法差别可云之。彼既成立者言显法自相云事明。此文成立者言显法自相言也。问文然成此法意成有法者。此文意何答。今有性作有缘性立意。有法有性离实等大有性云事成思也。本意非思成作有缘性法言也。所以文云。故理门云。但以法故成于法。如是成立于有法(云云)问。引此论文意何。答。既论文但以法故成于法。如是成立于有法(云云)明知成作有缘性法思成有法大有性离实等作有缘性之事也。问。文若加言已与法何殊者。此问意何。答。若加言有性作有缘性立。有性非作有缘性能违量作。向此法自相相违。有何殊名法差别相违问事也问。尔此同何答。文。答云。法自相等本只争法不争有法(云云)问。此答意何。答。有性非实等立。本争有法不争法。加言已后方为其法。法自相本只争法不争有法。故其相遥异答事也。问。文故不得言如是成立于有法者。此文意何。答。此文意云。因法若成法自相法差别。云但以法故成于法。因法若成有法自相有法差别。云如是成立于有法。故本所争法不得云。如是成立于有法云事言也(云云)。
  延义大德记云。问。其准前释等意何。答。意准前有法自相之释言也。即彼约有法自相。立有性非实者。是不加言也。望此为有法自相。立者进自立有性离实有性者。是加言已。望此为法自相。故作法自相能违云。有性非实有性。有一实故。如同异性。如此今此有法差别又立有性非实者。是未加言。此时作大有有缘性·作非大有有缘性。意许有法有性之处。望此云有法差别。立者进更立有性作有缘性时者。此更加言已。此时作大有有缘性。作非大有有缘性。意许法自相作有缘性处。望此为法差别。故作法差别能违云。有性非作大有有缘性。有一实故。如同异性言也。问。尔此有一实等因。云一因令违四之因。答。何不云尔耶。但今断主别义。谓有如是可云义。法自相即有法自相。法差别即有法差别。是犹违二因。非违四之因也。问尔就断师别义。有法自相加言立有性离实有性时。有他能别不成过如何可成量。答。其前立非实。令信离实有性。今既令信。复更显己意许。立有性离实有性。故无他能别不成过也。问。尔弟子已信离实有性。为彼立有离实有时。遂有相符过。立量有何益。答。立量本意。令信离实有也。相符者弥信离实之义。故非无益也。譬如立真性有为空时。有一类胜义者。立我真性有为空时。对此虽相符。而清辨义不负。此亦尔也。问。有法差别相违。加言立有性作有缘性时。亦立已成。何者。即实有性作有缘性故。答。师主先不立非实。今俄立有性作有缘性时。实有立已成。既立非实宗。后乃加言立作有缘性。故弟子自知立离实作有缘性。故非立已成也(云云)。
  黄私记。问。尔今作大有有缘性·作非大有有缘性之意许。何处有耶。答。有性云作有性有缘性能别处。意许作大有有缘性·非大有有缘性差别有也。问。此可云法差别相违。如何名有法差别相违耶。答。望于不加言名有法差别相违。若加言已。即名法差别也。断云○言不加言者。有性非作大有有缘性。加言者(未决)准云有性非离实作大有有缘性因喻同前也(云云)。
  下文云。又法有二种。是有法加言以去而名法者。所成法故。名此为法。非差别法名此为法。二差别之法义异于余。即宗中法。非有法加言以去而名法(已上三松传云云)。
  问。如是成立于有法(文)可通四相违耶。
  断云。若云即成声无常等云成立有法者(至)此二何别。故作此解。妙之又妙(云云)。
  松室云。妙之者本疏也。又妙者断家也(云云)。
  元兴私记云。意破上古师等不正义。今所出正义。皆应二论意趣。尽顺三支道理。所以妙之亦妙言也(云云)。
  山阶私记云。问。若尔声无常量。终不得云如是成立于有法欤。答。今断师御意可云尔。故结文。故作此解妙之又妙(云云)问。若尔何疏上卷云。有法因法二俱极成。宗中之法敌前不许。但得共许因在宗中有法之上。成不共许宗中之法如是资益有法义成(云云)又邑记云。但由法故成其法者。但由因法成其宗法。言如是成立于有法者。即以因法成于宗法。如是成立故。有法声等无常反成也(云云)此师资相违。如何和会耶。答。断师能得疏御意出自义。非违疏意。约声无常量。应云如是成立于有法。故疏云如是资益有法义成。今断云不得云如是成立于有法者。为显自性差别二量别。非谓遮声无常量。不云如是成立于有法。疏御意又如断师。可云显自性差别异。不得云如是成立于有法。故结文云如是资益有法义成。不言有法成。意。有法之上无常义成言也。非谓成声自性。所以邑记云。故于有法声等。无常反成也(云云)然人云如是成立于有法者。且约有性量。约声无常量。不得云如是成立于有法者。单约断文云事。不足为正义也(云云)。
  子岛私记云。古德云。正义意。通四种相违宗。可云如是成立于有。非只有性量。今案。断主意。此等诸文皆只说有法自相有法差别量(云云)非通一切量说言也(具可察之。云云)。
  (延宝二年甲寅三月初五日下午至初七日书写。初八日校正)。
  (三十五帖)。
  元兴私记者。奥云。元兴寺宗平最私记(云云)(此书在佛土房良有之许)。
  山阶私记者。奥云。延长三年五月二十二日。请山阶北室下阶大师御传。而同年十一月十日。遭火灾纷失。仍于神野山寺改写了(云云)。
  (此书在净香房有玄之许)。
  (三十五帖口表纸)。
  日本感灵录上(本元兴寺照集)搩音张格反。母指与中指相张也。奉一足者作?字。痴草反。举二足为步。二义各别然说佛搩手诸部不同。今依五分律云。一搩手长二尺也。准唐尺者。则一尺六寸七分也。今二尺为搩手者。准周尺也。是则佛搩手也。非凡人也。亦为磔字。或作杰字。渠烈反。非此义也。今所言搩手。据凡夫为论也。非如来搩手也。准计九寸许也(云云)。

因明大疏抄卷第三十五(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