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明本抄第九

法差别下

  若言眼等。阙无同喻。能别不极成必带不共不定欤。积聚性因。意许宗四宗相摄。若以所思。法差别能违遮表。西域师(岂于眼等)若言眼等必为我用事。
  今云。数论宗执有神我。二十五谛中为其一数。常住真实。能受用二十三谛。佛法破之。诸法之中无实我故。僧佉对之成立比量。所乐宗偏在神我。是以若作法比量。立眼等必为我用者。能别宗依可不极成。佛法之中不许神我故。本疏征诘其意易知。
  问。彼宗意我有二种实我假我也。实我即第二十五谛也。假我者眼等积聚有情总体也。眼等必为他用量乐为不乐为二差别者。即如次神我假我二种也。若尔我言极成宗依也。立者宗广亘真假。立敌前又同许此言。敌者佛法亦许彼假我故也。而何以我言偏属实我付不极成过哉。答。外道诸师虽分二种我。神我实是我体性也。假我或时名我。或时不为我。随应不定。而今雨众安立诸谛。对佛法无我宗。成立神我谛之时。呼为我其体定眼神我。初自内明对论。终至立量言支举之成之定当神我。佛法忌我岂许其名哉。
  问。大乘师于外道成我之量。多许其言陈。勘二等差别。彼皆内明之时诤神我体义。入内明门立比量。所诤偏虽实我。外宗本许二我。言陈总含故。不付宗依不成。为意许差别。立敌二家假我名体共许故也。佛法虽忌神我。词未云神我之时。其言极成宗依无过。其作法者。所谓我所执我量实我假我差别。我常量随身造业受苦乐我不随身造业受苦乐我意许等也。然者数论设虽欲成神我。言陈不加神字。其词自亘假我者。如上所出诸量。可遁不极成过。
  答。一宗所立义旁分。诸法配立通塞随宜。数论等宗或时唯以神我为我。或时又我通假实。其假我我非我二门不定难故。然而探实论\义论多分。我唯一法思我。非余。量同虚空众德非一。愚夫迷之未证真我。虽有我执其所计着忘源沈流。是其数论等所安立也。是以随顺世间似许假我。克体论之积聚依身遂皆非我。二门假实大都如此。而敌者佛弟子欲勘过之时。或就实夺其言属神我。或依假与其名及假我。宽狭通屈立者难拒。勘过本敌者之进止也。若有其理随应示犯。其中或先生征诘种种付过。遂归一两真过。或难付根本过恐趣异路遮塞其门。或又违二违三等皆真过也。如此之热望言可知。慈恩淄洲解释之中。或因明家本疏断纂等。或唯识述记要灯述旨且千。谁能得穷。今示其梗概也。
  子岛私记云。以神我为能别者。敌者佛弟子不立神我故。有能别不成(云云)此记意。付能别不成事者。无委曲见。举神我其趣如上成欤。至例难者不举之不会之。虽暗难量。言陈共许之类众量非一。上纲争一向不许之哉。
  有云。若沈言我必通假实。如我所执我量二差别也。然今云。若言眼等必为我用能别不成者。其言略也。实可云神我。有法能别直举神我时犯不成故也。本作法我是思量。我言略也。具可云神我。明灯抄云。具应言神我略故不举(云云)周记意同之。
  寻云。本作法今作法俱唯云我不言神我。何瓷加其言哉。但周记明灯抄者。一往见之诚似云尔。然而天主真论文义悉穷。谁非译主辄加辄刊。彼吕才改文言疏主深惨之。爰知智周善珠御意虽无神字体定当神我(为言)非文外加之。是以扑扬释云。虽佛法中虽有假我。彼不分别意谈思我故所别过(文)其意可知。若论词略实可加者。何云彼不分别。不分别者。显言总。若遂加神字者。既以神言简假我。岂非分别哉。以演秘思前记。略者其词不尽义也。非总故无失也。
  有云。我言必有所目我体。以能诠言即所诠义。是神我故佛法不许。虽许假我但是名言。而无其体故。愆言体令有过也。我所执我量假实我差别。且设许名言通假之义也(此义依平备记。)
  寻云。此义意如何。先数论宗许假我哉以否。若不许者。法差别不乐为其体是假我也。况世流布我大小内外宗莫不共许。是即假我也。若彼宗立假我者。我名言下收之。实我假我共我言之所目体也。何彼宗有名无体哉。佛法假我又此类也。不许实我故虽称无我。许假我门非无假体。五蕴和合施为动作。是则主宰义也。虽假具主宰义故假立我名。言下若义若体许而不诤。何于佛法无我言所目哉。不相应等虽假法。色心分位以义立名。二十四种各不相滥。非只分位假。聚集假又异毕竟无。岂只有名都无所目。哉就上义有人会云。数论所成之我是神我也。呼之云我。知其我言诠神我。若尔今我名言所目唯限神我彼宗虽许假我非今我言之所目佛法假我亦尔也。故以假我为难。不关此义(云云)
  问。数论及佛法前皆有假我。我言本宽通未必神我。余量勘过之例通假我既多。自元依此类设其会释。若尔何知今量能别定神我哉。设虽不寄能诠所诠。限神我义决定者。会释甚易。爰知古人无所目体者。假我遂非我故。非我言所目云事。今会释不□本义欤。又有人云。我言本是神我之名也。具常一主宰义故。彼宗以其我言假虽目积聚我。实非其体故。又佛法假我。自元都非实我所目。仍为不极成过(为言)此趣似长有得业义势。仍至下可寻之。
  有云(长有)数论立二种我。一神我二假我。其神我者二十五谛中我知者也。假我者动作施为似神我故假得我名。似我之我还目神我之我。假与我相违释受称。佛法不许神我故。假即我持业为名。是故数论对佛弟子立量云必为我用之时。敌者佛法不许数论假我之我。亦不许神我之我。故有能别不成也。立我所执我之时。是自比量故。他能别不成不为过数。且就彼宗有假我实我之差别故勘有法差别非是佛弟子许彼假我故有此过。
  长承三年。维摩会研学竖义。始立此义。
  寻云。先相违释者。举各别二法为一题目。亘无假其功能。非体义。非主伴。非邻近。而若假我似实我故得名者。假是可能似。我是可不所似。实我之假。何非依主。若又能似之分名我者。假即我也。全不似相违释。况设呼假我之时。我言留真我。横取其实我。岂呼非今体之物哉。重意云五识身相应地意地者相违释也。五识意识皆所目体也。而我与假别体者。并云假我时。其我(真我)岂非今所目体哉(为言)次以假我为共许义者。世间共许云我云他之我也。大小内外皆以许之。如眼所行色名极成色。彼宗设似神我故虽名我。指假分立是我名之后。其名可属假我体。若强寻其源论差别者。胜论师弟如何共许有言哉离实即实有性为能有体。彼能有之所有之功能也。根本既异即离。自彼所有言互虽共许。而有此有彼之有无有。世间许之师弟从之。全不属其能有源。此亦尔也。况外人对佛法立自比量之时。简别言用我言哉以否。若用之者。既无两宗共许之我言。外人云我所立法之时。简别先不极成。若自比量故简别又自者。设虽自比皆立敌对论之时所立也。而今依自宗立之敌者莫愆。是其简别本意也。令敌者知其意趣。若敌者前不许我言者。以何力定置此旨哉。若全不用此简别者天爱也。如此推征。此义似过矣。
  有云。立论习。宾主相对。先内明门审定宗义已。然后入因明门立量立破。是故数论佛弟子先诤我实非实。审定宗已入因明门。立眼等必为我用之时。虽不言神我。先已定神我之我了故付能别不成过也。明灯钞释分明也。我所执我量。内外两宗不诤我假实。专论我一异已。云我执我。我言亘假实故。兼有意许过。此乃随审定时其义不定。
  寻云。此义大都诚可尔。但一向以是察定言陈者。众量勘过恐多有所背欤。即会我所执我量。本论一异故。我言亘假实者。若尔彼量何勘假我实我差别。以实我为乐为。于异不异门。不分乐为不乐为耶。
  有云。我所执我量自比故。我言含假实。外宗自许假实我故。今立共比。诤我实非实故。对佛法无我宗所举我。定神我也。故有能别不成。假我佛法亦许之故。若立之即有相符(长与已讲义。湛秀等存此义。)
  寻云。设虽共比量我言共许其下带意许。能成神我专顺自可违他。即必为他用量等其本也。何共比为故会难哉。设虽共比可立假我云事。自元不可得也。次自比量不顾宗依故。直举不共许法是定习也。即云我所执我。云简别云法体偏限自许神我。岂自比为故言陈令共许哉。凡共比须共。自比须限自。今所须成并似颠倒(矣)
  我他相例事。
  寻云。于数论宗假他。眼等积聚有情之体也。即是假我也若假我假无别体者。假他又无别体。二名俱能依集上立之。离所依实法无别体故。何假我假他有差别耶。是以彼宗他言。实唯目真他。譬如我言目实我。若他言不限真他。又令假者。我言又尔。若于彼宗者。云我云他虽齐等。佛法前许他言嫌我言者。佛法又有假我。其名既非无。故我言可共许。若夫彼宗名我之物。实是神我故。我名遂不极成者。彼宗云他之物。实唯真他也。真他之外无他。我他相例。遂未遁其难。答。若积聚有情身名他者。诚如假我真他之外虽无其体。自他言法与法相望亦立之。不同我言限人。他言本亘人法故。设虽人上他名。自元贯通故。不同正云我。由之佛法。又盛用他言。不同我名。
  问。一往可尔。实遂同也。其故于法名自名他。犹有似我言。所谓自者己也。己者我也。对自云他。非己非我义也。然者他者彼此各有其体用之中。对一体呼余体之词也。其得他名之物又可称自。己体故。其义相不异我言。是以于士用分二。士夫士用法士用也。以法拟人名士用。士即人义也。所以于我有人我有法我。佛法又非不许假法我。轻重虽殊隐显虽异。人法遂同。由此可知。数论宗云我云他。真假皆目神我。其故暂时假立。遂还归实体之故也。若尔佛弟子向数论量之时。实我假我真他假他随意与夺遂无差别。何今舍我就他哉。答。疑难责理诚终难遁。会睿山广学竖者。得此题。慈惠僧正往复难诘竖者杜口(云云)方知此事详难辨决。爰福基上纲会而有言。我言佛弟子忌之。至外道执故。他言不忌。未必至病故(云云)诚乎此言能穷玄源矣。
  轮回之源专在我执。一切烦恼由我而起。而僧佉吠世等大外道。建立神我。能证其我以为涅槃。迷倒之甚莫太于此。如来出世转正法轮。大小权实教皆显无我理。方可知佛法破我为本。外人迷谬。人法执俱虽重。我执殊增。五见之中第一萨迦耶见。我我所见也。似计我及我所为其名言。自余所执未为法数名言。设计真他何比我执哉。
  阙无同喻。
  记意云。能别不成。何有同喻。明知阙无同喻。是能别不成上义也(云云)
  问。古德为所立不成义。有喻依无喻体。只云所立不成。喻依喻体俱无云。云阙无同喻所立不成。此义有何过。答。子岛云。所立不成有两俱随一犹预所依四种之中。喻依喻体俱无。是所依不成。所立不成也。以之云。阙无同喻者。尤谬也(云云)
  问。于有喻依有能别宗喻体阙。是偏喻中所立不成也。所成宗无故喻不成彼。异泛尔所立不成。何不云阙无同喻。设虽立所立不成名。为显别义犹可云阙无。彼能别不成上义云传。别量云阙无同喻。何以为所立不成不云喻阙无哉。答。能别无故喻上不成所立者。过正在能别处。何让喻上哉。
  问。有法不共许故宗犯所别不成。此时因必有所依不成。此过源望所别。何别为因所依不成耶。彼既过亘二处。今义尤可相例。答。因具三相。三支皆在因中。宗有法是因初相也。所以所别不成。其过必令被因处。因宗本一物故。喻引他法欲令生敌者喻。宗过是不喻过。
  问。喻自阙义。宗喻二支中。过方当何。若为能别过者。何云阙无同喻耶。答。依宗不成令喻阙无。是宗过之甚也。所以寻过根本属宗处也。
  问。喻自阙。不所立不成义。于喻犹可为别过。能别设虽有此过。二支共可立之。
  答。喻阙无是因中阙减过性也。所谓于因有义三相有言三支。义三相中有阙者名有体阙。所谓虽陈同异二喻。因不转同喻或转异。因体上阙相故名之少相阙。若或不说二喻或虽说不共许名义少阙。如次无体阙及有体阙也。
  (疏有体阙中开少相义少二种。实无体阙义少阙也。至下可知之。)
  重意云。以宗喻言名因义。一因二喻是言三支者此门也。不出言支其义在因上。名相不云义。因一喻二即因三相此门也。今依能别不共许喻又阙名能别过。喻自阙边。可摄因阙减过性。重意云。寻过根源或在宗或留因也。
  问。所别不成时何不立阙无过哉。答。阙无因过未闻其名。但阙过中可有此句欤。
  能别不成过必带因不共不定哉。
  寻云。若必带者。眼等必为我用之量。虽有能别不成不云有不共不定处处不举之。若不带者。陈那不立能别不成者。因中不共不定也。若有能别不成无不共不定。何摄不共不定不立能别不成耶。加之。疏上卷云。若许能别。非两极成(乃至)因中必有。是因同品。非定有过。
  德清法师五个唐决随一也。德清于彼国。亲对法清居士(居士者崇俊入室弟子也。)举此问。居士答云。于立论者虽有同异品。然于敌论两品俱无。所以者何。能别已无。于何可说此问此异。同异既无。是故不共(云云)
  归朝之后。明壹善操惭安等。疑此义云。因有三相。阙初相有四不成。阙第二相不共不定。阙第三相共等不定。阙后二相即相违因。因明法齐此为轨。不得过耶。今寻答旨怀疑弥深。若无同异。既是二品。虽非宗同犹因同异。若不尔者。有立第三双非失。语出理门自显疑惑未已。请示明言(云云)今云。同品定有者。于宗同品因定有(为言)能别既无。故非同品。若非同品者。因于谁有哉。故阙第二相。居士所示犹足为轨(云云)
  马道已讲等。不必带不共不定。今量是也。
  积聚性因违法自相事。
  子岛传云。问其积聚性因。有法自相夫方何。答。眼等者。有法自相。必为我用者。法自相也。积聚性故因不成神我受用。为与彼相违假我受用宗为因。卧具是非神我用物故。即为异喻。因转彼同无异有阙后二相。故作能违云。眼等不为神我受用。积聚性故。如卧具等也。问。佛弟子不云神我。何云不为神我受用。答。为破于他就他宗立故不成失也。问。法自相相违者。有法自相依因令相违所有失。此既望敌者无法自相。何云法自相相违。答。分别自他共之时无过。意云。此望立者自法自相相违。故能违。就他宗作之(多有古传。今不依之。)
  寻云。法自相相违。对本量能别用正相违之词。其外无加言。而本量法宗但云我用。对此须云非我用。何加神字哉。设虽非神我用。卧具同喻可有所立不成。彼宗卧具通真假二用故。若尔今作法难思。答。本量若云眼等必为我用者。其我定可神我。故本付能别不成。然者能违云非神我用者。直非本能别我也。全非加言。设只作非我用违义可足。次于卧具神我用不用义。疏上下总有二意。下文许通神我用。今文限假用。正付所立不成故。上纲释此文云。其卧具是非神我受用物。故不成所立宗。故有所立不成也(云云)述旨全不及劬劳。可知神我不用卧具云事。勘法自相即此意也。然者今一段文。无诤以卧具非神我用勘二个失也。下文意者。神我又许用卧具。虽有劣非无用义。重案此二门意。下用劣义如常。诸德任疏文广谈之。上不用义颇非常途。其旨难知。但臣具本为假我安处所须所集成也。而彼宗神我量同虚空。其相深妙也。既无形色无方处。争安处床座上哉。依此门者可云不受用卧具。设名受用者。神我不离假我故。为假我之本体。相从假我。假云受用也。其假说有义。即能寻殆不用也。依此门上疏。付所立不成为法自相同喻也。重案例云。受用眼等神我用胜假我用劣。此二种俱论思量受用。而于假我者。思量义或有。以实我从假我故。能依假我假名思量眼等。若直寻假我非能思量法。彼宗心心所虽似有思虑实不思虑彼宗思虑唯在思我故。方知假我思量受用。云有云无二门不定也。若如此不论者。恐宗计难探解释难会。
  问。今疏文为不用义云事聊简可尔。但注释作法云。眼等必非为我用胜(云云)此义意者卧具等虽实我用其用劣故对用胜宗付所立不成及相违因也。若尔疏上下不相违似通途。答。注释意诚非无其故。今征破皆方便也。遂立者矫立适者付法差别。其乐为神我胜。即已前安立必为我用能别也。虽无胜字其义必然也。故对之以卧具用劣勘过欤。此义又子岛上纲一处释欤。就此还知。上纲二义。于上所成二门各就一边也。所谓若依不用义不。加言直勘若依用劣义准大作法加胜字也。
  问。就二卷传。法差别作能违假我用胜(云云)不直非实我。又劳加胜言。明知破彼乐为不容易云事。今何直非乐为。又无胜言哉。答。旁有其谓。先法差别。立者。前眼等有法上真他用假他用相并而存。欲非其乐为。共比故难举神我仍舍遮诠就表诠。表诠又虽成假用真用不被非。自本相并义故。是故假用上加胜言。能非神我用胜。委曲非一。而所违直举实我之时。能违须直非之。直非全不加胜言。设欲作表诠。假我用与本量实我能别各别物直不相违。况所非乐为宗元无胜字。故对之能违假我用加胜字无用也。假二个作法大异也。劳加胜言之义。同喻卧具见通实我用恐所立不成之故也。而二卷传自元为不用。故不及劬劳(此传者。法自相能违就立者自宗作之。非共比故无不极成。不同法差别能违共比故恐不极成也。)
  此能违作法。本钞出多说。其中平备明诠一传同二卷记。注释同子岛一义。明诠一义云假我用胜。细恩寺同喻加自许言。自余两三义难必依用。
  子岛疏道云。不成神我用故因违法自相失。又云。卧具假用故。望神我用之法宗成宗异品。此因彼转阙后二相故作能违云。眼等可为假我用。同喻仍旧也。今谓此法自相相违难思。数论卧具许神我受用。何为能违量同喻耶。故若可用胜劣言欤。准法差别故(云云)
  寻云。如此道者。能违作假我用胜欤。然上聊简。作非实我用胜为此道意。如何相违。
  答。道初文诚如疑难。但述此义毕。标今谓别举疑。其趣就非神我用胜之能违似恐所立不成。若假我用者。卧具能同喻也。何伤所立不成哉。爰知上假我用义。引他人说欤。自推征之须作非神我用。就之生疑始云可用胜劣言。是则神我用上加胜言云也。
  法差别等乐为意许遍所许等四宗中何。
  本云。不顾论宗也。今云此义意。以立者本意为先之趣也。文理相对以理为本故。文中又于疏上下大释置四宗之文。以无常宗傍无我等为傍义准宗。以随自乐为义为不顾论宗故也。所以虽有多违文必可会之也(会释如别纸。)
  今倩案之。犹可存傍义准宗传也。付本传见会趣。故于宗中。傍有义准。则四相违。所违差别。文者。非四宗中傍义准宗(云云)方知。会释不通故遣为别门也。此文既尔。余文准可推。若尔于释文者傍义旨炳然也。末学智惠殆不及闻惠分齐。宁舍文立义哉。可恐可痛。爰信文屡探其理。尤可谓傍义准宗。一切比量以能别言陈为正诤。意许三宗皆非此量正所成。处处文理不可称计。其中正释四宗相违中。指法自相相违正所诤故(云云)以之思之。意许之宗比量傍所成也。且成言陈为他用为正所立。同喻只成泛尔为他用故。若成此义毕。即准成与此相类神我用胜。为他用也。余二宗准之可知。
  问。数论师立量本意。不成眼等上他用不用。偏欲立神我谛也。此量若以泛尔为他用为正所立者。全非立论本意。又可犯相符过。此岂乐为宗哉。答。此难尔也。若寻立论源思比量志。必以神我可为正所诤。而立者豫以了因智。观见三相阙具之时。神我实体阙无同喻。设自眼等能用虽欲传成。犹无神我用胜同喻。此故本意既萎竭。更储一方便。先成不乐为之泛尔他用立一比量。敌者若信此义毕者。与此义类相邻不共许法体。准例自可被成立。如此安立毕矫立此量也。仍付此量定其所立时。不以意许为正宗也。比量相自本决定故。立者不乐为所立。敌者降不摄宗义也。然而探矫立本意有勘相违因之门。或诤有法等者此义也。虽傍所诤犹既此量方便欲成。随又是立者深乐也。不勘显其过者。自可成所立不破。所以敌者故违彼。以因喻力成能相违宗也。
  问。言陈能别宗。与意许之宗相对。何宗所诤义胜。又何可得乐为名。而意许胜言显示云事既不待言。何寄立量显面舍立者深意哉。所以于所诤于乐为各有二门。今所成义者是其一门也。四相违门必探第二类宗之门也。岂空忌之哉。陈那天主开意许过。专在立论本意。舍胜取劣阁源就流。岂是义学之大纲哉。答。于立者本意以意许可为本。今所难是也。非不知非不许。但比量习不可始破。所成非成义决定可存。所以可谓神我用胜宗等于此量傍所成也。于他量可为正诤。彼他量者。所谓今量言陈下窃所置量也。见于此量虽名意许量。正为量可别明作法。纂要理门望为量成立必须加言者是也。以之推此量时可为正所诤者。实忘因明轨则也。重意云。比量宗者因喻之所成也。神我用胜宗岂积聚性故因卧具等喻之所成立哉。立者本悟此理故。不持成此量所立也。
  此理故。不持成此量所立也。
  问。意许量者。言显可立之量。既先含此量意中毕故。此量时犹可得比量名。岂非比量所成哉。何况名不名所立之二义中。不名义胜云事。以何可生决定信哉。答。若此量时。正名所立宗者。何宗过中不开意许过相哉。
  问。能所别差别不极成过。宁非以意许为宗过哉。答。尔也。此非理门正理所说。疏主始所开也。若为宗过者。本论何不立哉。但疏主开立之。是依因依二差别相违所立也。可知此过从因起。非正宗过也。
  问。以何知必自因起云事。答。若正为宗过者。不勘因相违因之时直可勘之哉。若云尔者。不知相违因先勘意许过者。一切正比量难有意许。所立不成等亦可准之。
  问。意许差别其义不极成。宁非宗过而开因处哉。因者欲成宗之能立也。何以宗不成为正因过哉。答。此难不尔。说因宗所随者。因明大纲也。深可知之。其因若具众相。以其力自成宗也。
  问。谁人信之邪。答。疏云。然于因明未见其过者。是指意许宗过也。差别不成直为宗过者。何云未见其过哉。既于因过。说法差别。相违之因。则傍准宗。可成宗过者。准因相违始开宗意许过。知不直宗过云事。
  问。此义不尔。疏意论未开宗过故云未见。是未见证文则傍准宗。是准论疏主立之意也。答。正可为宗过者。论何不开哉。其理如上。何况若为正宗者。论释宗云谓极成有法极成能别差别性故者。通意许宗哉否。若通者。极成有法极成能别所亘差别者。决定是能别宗也。若于意许量有此义者。犹是他量言陈时差别不相离性也。岂预此量哉。指之云随自乐为宁通意许哉。深可思之。
  年来此义未决。诚得一门之实意欤。建久七年四月十八日记之。
  此义往年所记也。此度复审之处无殊难。仍可用此义。但子岛御意。一切比量皆诤能别。正所诤故之义有异普通。有法自相所立法。并正所诤故题中具记之。若依彼意者。虽意许宗未必离能别言陈。今义为二重稍似异。但上纲御传又诤后三宗。意许实在彼三处。四相违皆虽得正所诤名。又非无傍所诤义。仍不违此义。聊可加润色。次名意许量。是又古义又趣也。上纲御意。别不名意许量。但若加言者。可为别量能别。是故在意许之时犹带法义。如此事稍可思准(更有别推。)
  同喻卧具上有实我用胜义哉。
  问。若有者。望假我用胜能违分宗异品。望神我用胜乐为宗能同品也。若尔所违不阙后二相能违有所立不成。若无此义者。疏云若以所思。实我用胜。假我用劣(文)
  本云。此有多义。一云。若以所思等者初释也。然以假我等者后释也。今就后释。以卧具等为假我用胜宗同品也。二云。若以所思等者明思量作用。非受用之用故非能违宗异品也。三云。若依思量受用言神我用胜者。唯立者许非佛法者之所许。故不为共同喻也。四云。若以所思等者。若卧具等。神我所思量者。实我用胜假我用劣。然是安处所须受用故。假我安处受用胜神我用劣也。谓神我思量五唯量实法。不思卧具等假法。其神我思量受用。望卧具等疏远故。实我用劣也。重意云。若以所思等者。纵设许之。非其实义。然以假我等者。述数论本计。出实义也。
  子岛记云。次文云。若以所思○实我用劣(云云)○意云。神我思量床座等极微所集成之义。殊胜。眼等积聚所成之假我思量床座集成之义最劣。然色等五唯量集成卧具等。正是为假我之安息处止也。故正受用床座等。假我是胜实我是劣也。
  此记意者。卧具等上有思量安处二受用义。其中正以安处为本。卧具本为安息处止所集成故。取之为同喻。故能违能成(为言)
  问。神我用卧具。有安处受用义耶。若有者神我量等虚空无方所无形相。岂为安处用床座哉。若无者。疏安处受用之日。假我胜神我劣也(云云)知虽其用劣犹有安处受用义云事。答。安处受用时假我用胜其义易知。神我是假我之性故。与假我合亦有受用义也。彼宗思量唯在神我。假我与彼合亦说为思量。安处可准之。
  法差别能违表事(法差别有法差别相例。)
  一云。彼此作法俱可通遮表。
  此义以为破于他就他宗立等文。会能别不成等过。能立量必离诸过。能破量虽有少少过。而不顾彼也。
  二云。法差别能违避失作。有有法差别不避过。
  三云。法差别立者边有二等故表作。有法差别立者边无二等故遮诠作也。
  四云。法差别能违共比作之(疏云共比量中无同喻故。)有法差别能违他比也(疏云他比量一切无遮。)故二量遮表异也。
  有性量能违实是共比也。为破他就他宗立之当可为他比量也。
  意云。凡云他比量物。以自不许他许法门立。今有性量能违牒他许自不许离实有性。就他宗立之当。为他比量也。此他中共也(已上取意)
  已上。松室私记载之。彼记以第四义为好也。
  五云。法差别能违。立非神我用胜者。神我用劣留宗。而佛法前用劣而无神我用之物。故遮诠不作也。非作大有缘性之时。有共同喻。即同异性也。故遮作不阙同喻也。
  六云。作大有缘性者。离实大有性也。今立非作大有缘性者。直遮大有体。返彼所立作大有缘性之词也。更无所表。若立非真他用胜者。似遮用胜表用劣。故不例也。
  七云。有法差别能违以共许词。作非作有性有缘性。故无能别不成也。准违三违四有法差别能违可知之。
  今云。真假二他共是有法上义也。故作假我用胜能违。非神我用胜宗也。余量不乐为差别多非有法上义。故作遮诠非乐为也。法差别二等异他。尤可学之。
  西域师。
  明灯抄五本云。西域师意。彼数论宗即有二义。一云眼等不为假他受用。但为真他之所受用。由此直申相违量云。眼等应为积聚他用。数论难云汝宗相符等者。数论宗中有一义。云眼等亦许为假他用。由此义故有相符过。西域又释等者。第二义也。此义意云。彼数论宗眼等唯真他用不为假他用。卧具通二用今以卧具例令。眼等亦为积他用。无相符失。彼宗一云。眼等亦许为假他用若依此义亦有相符。前后两师皆有相符。由此义故。数论难云陈那弟子非善我宗等。今我本意不论眼等真假二他用不用义。唯论眼等有能用他。其能用他即神我是。陈那弟子不知我本意。唯诤真假两他用不用义。俱有相符。岂于我宗善达者耶(文)
  今付明灯钞寻云。数论既有二师。一师云眼等唯为真他所用。付此义作能违一往可尔。而更有异师述不预我宗之旨毕。此上重难云。数论眼等唯为不积聚他用者。难何义哉。若难初义者不越前难。若对后师者后师既通二他用。岂向自述我宗之人云。汝实限真他用之义耶。左右推之有二师云事颇无用也。又数论重难西域师之词。颇似会相违。其意如何。西域不知数论一师之自义。横定唯为不积聚他用者。只勿论而可止。何不尔哉。又以何知有二师云事。今愚案云。数论有二师云事未见诚证。但秒篠僧正者。本朝因明之大祖也。中古以来诸德举依凭其义。殆同慈恩泗洲。所述设虽无诚证。道理若极者仰可信之。诚成其意者。数论本师劫比罗仙。立量成立神我之时。寄眼等所用显神我能用。其意虽许真假二他受用。其词似唯以真他为眼等之能用。爰数论末学可有二类。一者浅执文之师。依本师之比量唯以真他为眼等能用。二者深探理之师。通许真假二他用(文)眼等之义。爰西域不善数论宗计因明深理之人。浅守必为他用文。兼存末计一义。作假他用能违之时。有彼深智一师勘相符过。爰西域师重难云。数论眼等唯为不积聚他用意引数论本宗说为证。朋彼不正一师。定数论宗旨毕。依之避相符过也。此上第二正义会本师立量之本意。重破西域僻难也。所以似会文者深有其由欤。会意云。我宗意用眼等之物虽有真假二他。神我真他别名能受用。假我不与此名。所以者何。二十五谛中。以自性与神我二法为根本。神我若欲受用眼等之时。从自性始生二十三谛也。此义独神我之能也。假我。五知根等和合之名。是神我之所受用法也。总体上有别受用事。故虽以神我假名受用眼等。以之更不名能受用法也。爰我本师。欲令无我宗知有能受用神我。立此量故。比量正乐为虽限神我真他。我宗非总不许假他用眼等之义。汝佛弟子迷量本意。谓我宗不许假他受用眼等。重设此难。避相符者。不善我宗也(为言)爰慈恩法师亲禀承三藏大师。付数论家正义。虽知量本意。释能遁相符作能违之旨也。引唯识论者。是疏主以大乘文。助定数论宗计。欲显西域师邪义也。
  虽非二师只前后开意。重难数论又无违。子岛即存此意。得疏本志。强不违明灯钞。重难数论之词。以本量为证故。明灯抄意年来未探深旨。建久三年十月二十四日晓更粗得此愚案(矣)疏难破之起。如子岛虽一师无过。而灯钞者西域师难起似无由来。依之任一师之浅义。得本师量意作此能违毕。预正义难后犹不改本执。引证助不正义。遁我相符过也。子岛意实不相违灯抄也。依灯钞意读文云。岂于眼等无。能受用。
  春稳私记云。明灯钞云○意云。寻数论正本计者。眼等必为他用法自相下。虽意许真我他用胜假我用劣。而以眼等真他用胜之意许为正乐为之宗。而西域诸师迷数论之本计。偏案数论师眼等必为他用法自相下。虽有真假他意许差别。欲立真他用。作眼等为假我他用之能违故。数论还谁说眼等假他不用。故有相符过。西域师为避此相符过。转救又释。先虽案数论之本计。而略床座通二他用之计。唯案眼等真他用之计。立眼等为假他用计。故付相符过。今细案数论之本计。同喻卧具通二他用。相例。作眼等亦为假我他用能违故。无相符过。西域师案数论本计作能违之志本意如此。但数论师本计真我他用胜假我他用劣故。西域师转救虽作能违。而迷数论本计故。相符失犹难避(矣。文)
  今云。明灯钞意人多疑惑。而春稳大德聊简深得其旨。西域初释只直作能违犯相符毕。后释重开先我安立之意欲遁过。所谓数论宗今付相符。虽云许眼等假他用义。此词难信。汝本师量欲成真他用。知眼等唯真他用云人也。而床座许通真假二用。以彼例眼等又可令有假用。今以同喻通假用能例眼等之旨。先未细述故蒙相符。今以卧具等例眼等责之。数论争得遁。是其西域转救意趣也。重意云。先粗相之难未具同喻义。今委细难能解同喻义例责宗义(为言)
  问。若如此聊简者。西域委细释甚似浅近。设同喻虽通二用。数论本计眼等又通二用宗喻弥等。成假我用之能违宗招相符中同前重。数论本付相符为遁。其相符。乍设转救本失敢不避。有何所诠哉。答。此难诚尔也。但明灯抄释后师意。述卧具通二用义之外。全无别委曲。知西域师自元愚钝不善因明旨。若我细释开同喻例难立者者。诸过不可来安立计也。实不遁相符。返付如元。子岛私记同之。即明灯钞意欤。但灯钞于数论及西域师似云有二师。子岛不云别师。其外不相违欤。
  问。子岛记云。西域师案数论本计云。必为他用之法自相上。有真他用假他用之意许差别(云云)如此记者。后释意数论自元许眼等假我他用云欤。若不尔者何许二差别哉。答。西域师不善因明师也。仅虽知二差别名。何必为眼等有法上二义哉。无失欤。
  已上依春稳得明灯钞意。此义直□钞旨。又别有先年愚案。如上载。
  岂于眼等无能受用事。
  子岛私记云。明灯钞云○重意云。眼等积聚云假我。故假我用眼等之义显然共知。但不积聚神我。亦能用眼等。此义隐故难知。依之今为令了知。神我必受用眼等。眼等有能用之他。立此量也。其能用他者即神我也。何以知者。神我受用三德所成二十三谛。其二十三谛中有五知根。岂于眼等无能用之他乎。今以成立此义为论。不论眼等真他用假他不用等之义。而汝不得我意。谓成立眼等二他用不用义。恶作能违。故有相符。岂达我宗耶(为言。此义幽微不可异求之。)
  问。若尔慈恩用胜劣言为无用。答。不尔。意云依眼等立假我。此假我虽用眼等劣。显然共知。神我受五喻量故。虽用眼等胜。隐故难知。今佛弟子唯知劣不知胜。彼师立量此甚深旨。故非无用也(文)
  春稳私记同之。广载诸德传。出自义毕。难而不用之。终文云。明灯抄所释深契疏意(云云)仍且可存此传也。又上愚案中粗成此趣毕。

明本抄第九(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