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妙印钞卷第六十七

  沙门阿寂纪

释入秘密曼荼罗位品第十二之余(经第五疏十六)

  四从为成下。明辨意生香花等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尔时行者乃至皆以献之(云云)。
  二从为成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须辨花等。二明今略说之。三明复次义。
  初中。为成三昧耶故须辨花等者。如上令显现意生之曼荼罗已。故观意生之香花灯涂等。如上以虚空藏转明妃并三力偈等。而刹那普供养内心曼荼罗也。故云为成三昧耶故须辨花等也。
  二从亦有下。明今略说之中。亦有种种供具花香之类者。虽有种种无量意生花香灯明等之具。今略不说故。至下文有其安布方便。故云亦有乃至安布方便也(云云)。
  三从复次下。明复次义中。复次灯花以下偈也者。言今治定本是即长行也。复次义者。此香花等以下文可为偈颂故云尔也。意生谓从心生花等者。释经之以意生香花等文也。从心生者。谓从自性清净之本心而生。还供养自性清净内心曼荼罗也(云云)。
  五从画之下。明说秘密灌顶作法中。又五。一明殷勤图画。二明自心大我。三明啰字净除。四明说暗字门。五明秘密投花(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画之殷勤者等者。经之真言者谛诚图画曼荼罗二句。未会引之。
  二从谓彼下。明随释中。谓彼持诵者布于自心等者。言今于内心。如此秘密曼荼罗。殷重谛诚观察相应。犹如巧细图画。故云谓彼乃至细画也。
  二从此心下。明自心大我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自心为大我(云云)。
  二从此心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自身为大我。二明度深器。三明度得瑜伽之者。
  初中。此心曼荼罗之上者。指内心曼荼罗。心莲花上有佛在中者。有佛者指自性清净。在中者指本初不生(更问)是即自性法身无相大我体也。故云有佛在中乃至佛之别名也。自作谓自内等者。言经之自身为之句中有自作之言故云尔也。如上谛诚明了观察。故云自作乃至分明也。
  二从然此下。明度深器中。然此秘密曼荼罗者。言若有甚深最上根器。而无势力。不能具众缘者。师住如上之秘密曼荼罗。而于弟子内心。观想如上之秘密曼荼罗。令平正明朗三平等之心地已。然后师当作此法而应度之。自非此深秘之器者。为弟子不可作此法。故云然此秘密曼荼罗乃至自余当须众缘不得用此也。
  三从然若下。明度得瑜伽之者中。然若弟子得瑜伽者。师当作此法。亦可入秘密佛会也。故云然若弟子乃至亦作此也。
  三从啰下。明啰字净除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啰字净除者。经之啰字净诸垢文。来会引之也。
  二从先已下。明随释中。先已作阿字者。先为自身为大我者即是阿字方坛也。所谓在中故曰大我者即是●字也。故云先已作阿字也。及啰字等者。此罗字门也。其方便上既说之。故云及啰字乃至令悉净已也。是即先品所说以字烧字是也。
  四从方复下。明说暗字门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安住瑜伽座乃至阿字大空点(云云)
  二从方复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结前生后。二明师住瑜伽座。三明寻念诸佛道同。
  初中。方便以甘露法水者。暗字空点也。是即诸佛甘露智水也。以此五智平等智水。灌洒弟子●字顶上。令曼荼罗种子出生其牙也。故云方便以甘露法水乃至而生道牙也。
  二从是下。明师住瑜伽座中。是故次授彼暗字等者。住●字门如上所说。故云师当住瑜伽之座也。此●字之上加空点成●暗字门已。然后以此●暗字置弟子顶上。是即先品所说因字更生意也。所谓●字行者六大法界本有无相之体也。上空点●字甘露智水也。是即诸佛平等五智法水也。以此五智法水。洒●字所烧之灰烬。令四重法界曼荼罗圣众菩提心之牙顿出生也。故云是故以授乃至即是甘露法水用灌其顶也。
  三从寻下。明寻念诸佛道同中。谓师将度弟子等者。师欲度弟子故。寻念三世诸佛所引方便。皆悉同一内证真实一致而无有异路。三世诸佛皆悉以如上之内证秘密海会之曼荼罗。度一切众生。今行者亦如此。自住瑜伽成就佛海会之曼荼罗已。还亦于弟子内心如此作已。三世诸佛海会圣众。行者自心海会圣众。弟子内心海会圣众。无二无别。一相平等互相摄入。是唯自明了余人所不见也。故云寻念如来者谓师乃至余人所不见也(云云)。
  五从次授下。明秘密投花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智者传妙花乃至应与三昧耶(云云)。
  二从次授下。明随释中。次授弟子花等者。寻念如上之三平等秘密曼荼罗已。令弟子投花于师身上。奉献师内心佛。如瑜祇内作业灌顶。故云次授弟子乃至供养内心之佛也。为欲与一切入坛故心念花而令入也者。言欲摄入内外一切坛位故。于彼造坛所入之弟子心上。观想如上之八叶大莲花王等内心坛位。然后授花令投师身上。是故心内心外一切坛自在摄入无有妨碍。故云为欲与一切入坛故心念花而念入也。而观本缘等者。于师身上而投花之时。随其身上中下分。观知三重曼荼罗次位而不谬也。故云而观本缘随彼本缘乃至从齐以下是地居诸尊位也。此者何义等者。如此定其花堕处者。为标示行者自身全分诸佛海会坛位也。故云此者何义乃至出生一切佛也。且如三悉地所说也。于一切瑜伽中秘密最上甚深曼荼罗中。此海会曼荼罗为最第一无上。故云于一切乃至无与比也。自见已向彼说之者。师自随彼花堕处明观知彼弟子本缘已。然后向弟子说彼本缘坛位法要而令尊奉也。故云自见已乃至所见堕处也。上文说持诵者等者。指成就悉地品等所说也。故云上文说持诵者乃至及啰字置目等也。若行人等者。若不作如此等秘密方便者。不能令应度弟子入秘密坛。故云若行人不如是乃至又为阿阇梨所许方能辨此也。今此所作等者。言如此内心法要虽似度人之方便。若能如法修习者。消除一切障盖。速入海会曼荼也。前品名入秘密等者。如此品初记之。
  上来释疏第十六秘密曼荼罗位品毕
  释秘密八印品第十四
  将释当品。即开为四。一明大纲。二明释品题。三宣来意。四明入文判释(矣)。
  初明大纲者。此品中当说最秘密之印法。即令行者同本尊之威神。速成难思之感应顿施无妨化用。是即此品大意也。
  二释品题者。秘密八印者。当品中说八个秘印。然以一之秘密而省八之首。以是义故八俱得秘密之名(其义更问)故名秘密八印也(云云)。
  三宣来意者。上品中虽说入内心秘密曼荼罗住证之法。未说其秘密加持之印契。所谓此秘密八印是也。故如来无问自说。而说此阿闇梨所行之秘密八印。速疾令真言行者同本尊之威神。故疏云。所谓有神验者若行者或内或外。敷列彼本尊等曼荼罗座位之时。以此八印及真言本尊之所加持故。彼诸尊自然降赴道场。满彼正行之愿事也。同谓等同本尊威神也。此是阿阇梨所行之印。不得辄尔而习。此是不思议感应之性。法犹如水火镜中日月应之(云云)故次上品而此品来也(矣)。
  二从尔时下。明入文判释中。自为七。一明观察大众告敕。二明难思感应性法。三明一一事皆同本尊。四明知同本尊故悉地不久。五明正说秘密八印。六明总结。七明应度者七德(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亦时毗卢遮那乃至甚深秘密者。经之尔时毗卢遮那乃至最为秘密文。来会引之也。
  二从如来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结前生后。二明无问自说。
  初中。如来前品中等者。指前入秘密曼荼罗位品所说也。时诸大会等者。大众闻彼品所说内心秘密曼荼罗三平等之法已。各而作是念。于此甚深秘密之法。更犹为有具足方便之法。为当无余分耶。故云时诸大会乃至得成就耶也。
  二从时彼下。明无问自说中。时彼如来知众所念等者。是即彼大众所念如疏所释。故云时彼如来乃至为剂此耶也。以不能测故等者。如此等甚深秘密之法无能发问者故如来无问而自说也。故云以不能测故乃至但无问而自说也。
  二从复于下。明难思感应性法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复于本尊乃至有神验同者。经之圣天之位威神所同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同谓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正释难思感应性法。二明譬说。三明阿阇梨所行印。
  初中。同谓等同本尊威神也者。住如上之内心秘密曼荼罗。以此八印而加持故。行者身即等同自性法身威神也。故云同谓等同本尊威神也。所谓有神验者若行者等者。言若行人或内心曼荼罗或外境曼荼罗。敷列彼本尊等曼荼罗座位之时。以此八印及真言并彼本尊之所加持故。一切诸尊自然降赴道场。满真言正行之愿事已乃去也。故云所谓有神验者若行者或内或外乃至自然降赴道场满彼正行之愿事竟乃去也。此是不思议感应之性法等者。自性清净法身不可思议感应之性法。故云此是不思议感应之性法也。
  二从犹如下。明譬说。自可见。
  三从此是阿下。明阿阇梨所行印中。阿阇梨所行之印者。今此秘密八印者阿阇梨所引印。非余人所行印也。故云此是阿阇梨所行之印不得辄尔而习也。设虽已入坛者。于众人前辄尔不可作之。何况于未入坛者哉。故云假令已入曼荼罗乃至况余人耶也。
  三从非直下。明一一事皆同本尊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非直以本真言趣为标帜者。经之自真言道以为标帜文。未会引之也。此中非直以本真言趣标帜者。言非但以本真言为标帜而已。兼具足三昧耶尊形等种种威仪事业。皆悉等同本尊。故次句云兼曼荼罗如本尊相应。是即经之图具曼荼罗如本尊相应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如本尊下。明随释也。上句随释中。趣谓如六趣等者。谓如六趣之果报因缘差别不同。此一一本真言旨趣各各不同也。所谓息灾增益降伏等上中下差别不同也。故云趣谓如六趣等此是真言趣也。注之文可见(云云)。
  四从自身下。明知同本尊故悉地不久中。又二。一明总牒。二明随释。
  初中。自身住本尊乃至而得悉地者。经之若依法教于真言门乃至如本尊住而得悉地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若行者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依此品印言坛而配住。二明如本尊住故悉地不久。三明此经前后相成为一事。
  初中。若行者依此八印等者。言如秘密荼罗品及入秘密曼荼罗法品并入秘密曼荼罗位。谛实观想已。于彼曼荼罗四方四角方位之上。而观当品所说各各曼荼罗。然后以此八印八真言而加持。三密相应配住其各方位。故云若行者乃至而配住位也。
  二从若能下。明如本尊住故悉地不久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若能知乃至如本尊住者。经之知本尊已如本尊住而得悉地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前虽配下。明愿释中。前虽配秘密曼荼罗者。于秘密曼荼罗品中虽配当八叶方位。未说其召请加持印言故。于此品说之。令法则备足。故云前虽配乃至方乃可得也若不作此则未圆也(云云)。
  三从此经下。明此经前后相成为一事中。此经皆前后相成共为一事等者。此经前后三十一品皆悉相成一大事因缘。所谓令开示悟入佛知见也。故云此经乃至共为一事也。然为对治慢法之愚夫。绮互其文。不说次第明白。能能咨询明师可照览习修。故云绮互乃至可知也。
  问。若然者其前后相成方云何答。付之可有无尽相连相成之义相。虽然且存一途者。初如住心品。说虚空无垢之大菩提心为本有曼荼罗之果体。开发此本有曼荼罗为显示具支支缘说第二具缘品。次于此择地造坛曼荼罗。为令对治诸四魔三障故说第三息障品。次既断除诸障已。为令持诵成就故说第四普通真言品。次既诸尊持诵法要调备故说第五世间成就品。次既世间成就竟。须知悉地成不。故说第六悉地出现品。次既虽说悉地出现之法。未演其悉地成就之事故说第七成就悉地品。次既虽说成就悉地之法。未明甘露生三昧所出三世无关力转字轮之行故说第八转字轮曼荼罗行品。次上来诸品中既虽说真言明妃等持诵成就之法。未说诸尊密印等故说第九密印品令三密相应。次既虽说密印真言等。犹有未周备之法。所谓三部字轮故观等是也。故说第十字轮品也。已上诸品就择地造坛曼荼罗。说持诵相应之法。明三密加持之相毕。次为成就内心秘密曼荼罗故说第十一秘密曼荼罗品。次既虽说秘密曼荼罗。未说应入秘密曼荼罗之法则故说第十二入秘密曼荼罗法品。既虽说其法则法要。未说其证位故说第十三入秘密曼荼罗位品。次既虽说其证位。未说其秘密加持极密印故说第十四秘密八印品。上来诸品中。既虽诸择地秘密两曼荼罗方便加持等之法。未说真言乘禁戒故说第十五持明禁戒品。既虽说禁戒。未说真言者真实智相故说第十六阿阇梨真实智品。次既虽说真实智。未说其布字故说第十七布字品。次既虽说布字之法。未说诸菩萨方便学处故说第十八方便学处品。上来诸品虽说种种方便持诵之次第。未说其真言王故说第十九百字真言王品。既虽说真言王。未说第十一地相应之法故说第二十百字果相应品。既虽说百字果相应。未说真实内心大我体故说第二十一百字位成品。既虽说百字位成。未说百字成就持诵之法故说第二十二百字成就持诵品。既虽说其持诵。未说真言悉地持诵成就等故说第二十三百字真言法品。次既虽说之。未说其实性故说第二十四菩提性品。既虽说菩提性。未说三三昧耶秘句故说第二十五三三昧耶品。上来虽说种种内外持诵方便。未说如来义故说第二十六如来品。如上虽说种种法。未说护摩妙行故说第二十七世出世护摩品。既虽说护摩法。未说诸尊字印形像故说第二十八本尊三昧品。上来诸品所说所观虽微妙清净。未说三平等妙惠故说第二十九无相三昧品。上来诸品中或有相或无相或内或外种种无量持诵之法虽说之。未和融故说第三十内外相应世出世持诵品。上来三十品虽说种种加持方便次第或序或正宗。而未宣流通故说第三十一嘱累品而流通。如此一部始终相连相成而成就一大事因缘。若一品阙如者非具满之义。故云此经前后乃至则得速自建立也。
  五从其第下。明王说秘蜜八印中。自为八。一明说大威德生印。二明说金刚不坏印。三明说莲华藏印。四明说万德庄严印。五明说一切支分生印。六明说世尊陀罗尼印。七明法住印。八明说迅疾持印(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总牒可云。云何八印谓以智惠乃至莎诃(云云)。
  二从云何下。明随释中。又四。一明征问八印。二明说印相。三明说曼荼罗。四明说真言。
  初中。经云何八印者。总征问八印。自可见。
  二从其第一下。明说印相中。其第一印者。八印中第一故云尔也。作三补吒虚心合掌者印母也。下七个印皆以之为印母。其印相自可见。若明印义者。虚心合掌者是十界平等自性清净本地法身之体也。二风二地开张立。是即从自性清净本地法身开发四智之正知见。所谓左风指大圆镜智。左小指平等性智。右小指妙观察智。右风成所作智也。二火二水者本有大智大悲和融一体而成法界体性智。是即从本地法身之境。放五智勇勤之大智光。现威猛炽盛大威德。建立大菩提心之宝幢。降伏四魔三障。毕竟而成无上大菩提故。此印名大威德生。持此印佛名为宝幢佛也(云云)是故经云。而散风轮地轮如放光焰。是世尊大威德生印(云云)又疏云。此是毗卢遮那如来大威德生印。从此印如来(本地法身)大威德生。此是一切智智之明也(云云)一切智智之明者。即是五智成就之圆光也(可思之)。
  三从其下。明说曼荼罗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其曼荼罗三角而具光明(云云)。
  二从其曼下。明随释中。其曼荼罗者。指此如来大威德生曼荼罗也。所谓先作三角。于其四方亦作四之三角令围绕之也。此中当观毗卢遮那等者。以大日置此三角中央。故云此中乃至而在其中。其三角等先如上所说作黄色方坛。以三?金刚而周匝为界域。其上作十字羯磨敷之。于其上作八叶莲华。其上作三角。于其四边亦作四之三角。令周匝之。而其尖端向下。其色赤色如朝日之色也。故云其三角曼荼罗乃至其色赤也。前云三角尖向上者。指具缘品也。今向下者义用殊也者。言上以遍知之智光照见中台藏。故云向上也。今以威猛大智光。赴外境而令降伏四魔三障故向下。故云义用殊也。
  

  于此坛中置佛形。色相如朝日。赤白相辉色。而住大威德生印。故云想佛在其中而作威光印也。是即毗卢遮那如来降伏四魔之时所示现佛形也。
  四从其下。明说真言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南摩乃至蓝落莎诃(云云)
  二从其真下。明随释中。●●者。疏十四云。释十二真言王真言曰。●●●●●●●●。如上阿字有四字。谓长声上有点及傍二点。短声。亦有上点及二字为四。今此娑等当知亦皆有四字。今但举其短声。合为长声二字。在于短声之前。准上而说也。●含●呵●含●鹤(此是也余效之云云)以彼思之。今此真言亦同彼。各可有四字。所以然者。经第五说十二真言王功能云。毗卢遮那世尊应正等觉坐菩提座。观十二句法界。降伏四魔。次得世尊身语意平等。身量等同虚空。语意量亦如是。逮得无边智生。于一切法自在而演说法(云云)此中降伏四魔。东方大威德生也。得世尊身语意平等者南方金刚不坏也。逮无量智生者西方莲华藏也。于一切法自在而演说法者。北方万德庄严也。当知真言并功能全分同一也。然者同彼真言短声二字之上置长声之二字。可诵●●●●也。
  问。若然者。印曼荼罗真言三种云何可得心合耶答。印者从本地法身。放五智光明。降伏四魔。令成一切智智果也。曼荼罗亦●字本不生之方坛上。安自性清净心莲华台。是即与印母之义而同一也。于其上安五个之三角。是即如来五德同入降伏三世之三摩地。降伏四魔之仪相也。故知印与曼荼罗其义同一也。次真言中亦●●●●如次地水火风也。是即四佛也。空无定色相故即地水火风空。可思之。是故此真言五智之义相明白也。就中字体●字是尘垢不可得义。即大日如来降伏四魔●字之智火也。然者印坛言全体同一也(云云)。
  二从第二下。明说金刚不坏印中。又二。一明总牒。二明随释。
  初中。总牒可云。即以此印乃至鑁嚩莎诃(云云)。
  二从第二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说印相。二明说曼荼罗。三明说真言。
  初中。第二如前作印者。如第一印之印母。作虚心合掌印。然后屈二风捻二空头也。若释印义者。虚心合掌如前释之。屈二风捻二空者。二风是左风众生缘起因业。所谓六道生死万法也。右风诸佛大菩提心所起大悲万行之因业也。然以诸佛大菩提心所起之因业。加持六道生死因业。皆悉平等一味也。故左右二风而双屈也。以此二风捻二空者。此凡圣一切因业皆悉归性相二空。至得本不生际。至本不生际已。还照见之。六大四曼三密体相用不离。本来常住法界无所不至塔婆也。如●字之形者。●字言语义也。有言语者有生灭。若有生灭者非常住之法。然入●字门故言语即不可得也。以不可得故归大空无所不至故。此印名无所不至印。今即名金刚不坏。名异而义融。能能可思之。复次●字水大种子也。是即如来大悲万行。普润众生大菩提心种子。令生长圆满沙罗树王花果故。此佛名花开敷佛也。
  二从其曼下。明说曼荼罗中。又三。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别牒可云。其曼荼罗如缚字相。有金刚光(云云)
  二从其下。明随释中。其曼荼罗形圆等者。是即圆曼荼罗也。如●字者。●字之中点画圆故云如●字。复●字是水大种子也。水大之形圆故云尔也。注是波字第五声者。●字通●字故是即第五空点也。故云第五声也。以金刚围之者。以三?金刚周匝圆坛作界域。故云当是金刚有炎光也。
  

  问。其金刚亦在曼荼罗等者。准上五个之三角。此坛可有五个圆形欤。故云问其金刚乃至如上也。所谓缚字者此曼荼罗正圆而白者。作正圆而白色。如前花台上置之。其中有大日如来。身相金色光明普照。住金刚不坏坛印也。然此八印等者。言此八印中随行者所用。随一息灾增益中事可行用之。故云然此八印乃至随事用之也。
  三从其下。明说真言中。其真言●●者。如前此二字前加长声二字。可诵●●●●也。其义准上可思之。
  问。印坛言如何可习合耶。答。印者于自性清净大菩提心之上。凡圣平等归大空已。发起普门法界大悲。滋长一切众生大菩提心之种。令圆满沙罗树王果实也。曼荼罗者。亦圆坛八叶花台并白色。与印母之义同一也。先于东方降伏四魔已自证圆满。故发起大悲万行。润泽一切众生本有大菩提心。令增长本来成就万德也。●●●●等真言亦是增益之中五智具足义也。然者印坛言同一也(云云)。
  三从第三下。明说莲华藏印中。又二。一明总牒。二明随释。
  初自可见。
  二明随释中。又三。一明说印相。二明曼荼罗。三明真言。
  初中。第三印如前作即三补吒合掌者。说印母。如第一印也。印相八叶莲华印也。其义如密印品记之。
  二明曼荼罗中。曼荼罗如前等者。如前作圆明月轮。但以四莲华令围绕之。
  

  此坛中安大日如来。真金色而住此莲华藏印也。故云曼荼罗如前乃至其中亦观大日如来也。
  三从其真下。明真言中。其真言●●者。如前可诵●●●●也。
  问印坛言相应如何答。印者从本有自性清净心莲华台。开三部妙用。所谓自证自然之毗卢遮那八叶心莲万德开发也。然此花台无尽庄严库藏。故云莲华藏印也。次曼荼罗圆满月轮者。此八叶开敷之时。自心明朗遍满法界。故以月轮为曼荼罗。以四莲围之者。莲华部中五智具足义也。真言中具四字。此又此义也。是即毗卢遮那如来万行圆备开此花台。还开示一切众生之时三摩地佛形也。
  四从第四下。明说万德庄严印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即以此印屈二地乃至含鹤莎诃(云云)。
  二从第四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印相。二明曼荼罗。三明真言。
  初中。第四如前第三印者。虚心合掌即印母也。其二地等者。印相可见(云云)若秘释者。虚心合掌是自性清净本觉之体也。此自性清净本觉之处。五智五大宛然有之。然以法界体性智庄严内心。所谓二地也。左地大者即境。右地指即智。是即境智相照而庄严内心也。水火风空四指即是四智也。此四智亦各各境智和融。而以此四智庄严外境。是故虚心合掌二地相并入掌。余八指如元立合也。故云此是佛音庄严印亦是万德庄严印也亦云内外庄严也如世间乃至如来众德庄严皆具也。
  二从曼荼下。明曼荼罗中。曼荼罗半月等者。如前八叶莲华上。置侧半月形而以点围之也(云云)。
  

  三从真言下。明真言中。真言憾郝者。亦如前四字具足可诵●●●●也。
  问印坛言相应如何答。印有内外庄严之义故。此印名万德庄严。是即自性法身之上自证化他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之内外庄严也。半月者风轮曼荼罗也。疏十二云。其半月作风动之标帜。若作此成就。能为一切众生作种种义利也(乃至)谓升空神足变化及天眼天耳没隐其身(乃至)念者只是用心作也(云云)此中升空等六神通等是外庄严也。念者只是用心作者即内庄严也。如是等内外作者。皆是于自性清净本地法身而作之故。莲花台上安之也。故知与印义其义同一也。次真言者●字是因业也。入●字门故即无因也。无因故亦无果。既因果共不可得故至得本不生际。至得本不生际故圆满内外庄严。还为一切众生现巧色摩尼身。出巧色摩尼音。令悟巧色摩尼之法。故知亦是与印坛义而相同也(云云)。
  五从第五下。明说一切支分生印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复以定惠手乃至暗恶莎诃(云云)。
  二从第五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印相。二明曼荼罗。三明说真言。
  初中。第五如前三补吒合掌者。印母如前。而稍开曲其掌者。其印相如钵印也。若深秘释者。印母虚心合掌者。即是本地法身也。二空指开张者。从本有法身开发如实大智。所谓左境也即五大也。右智也即五智也。已上自证极满也。故云二空指开张。注稍向里曲也者。是即知见心莲花台上之万德义也。开掌心如掬水像者。开此大知见。普令一切众生亦开此知见也。故云开掌心如掬水像也。名从佛支分生印谓从如来一切支分而生也。此中云佛云如来。是即指彼自性清净本地法身也。从此本地法身。如此自证化他万德皆悉生。故云从如来一切支分而生也。
  二从其下。明曼荼罗中。其曼荼罗如瓶形者。取其瓶腹周围之圆形也。故云意取瓶腹即是形圆也(云云)。
  问。若然者何只不言如月轮。而云如瓶形耶答。瓶者是即指本地法身也。所谓含藏众德无穷尽。犹如如意宝瓶。故经云迦罗舍( 瓶梵语)疏云如瓶形也。是即与虚心合掌印义而同一也。然疏云即是形圆者。经云满月之形故。指此满月之义而云形圆也。是即一念成觉大智圆明也。是即印义所言二空指开张稍向里曲者。即此意也。此如实圆明开发时。自然为一切众生示现三部无尽庄严藏者。如从宝瓶吐出种种无尽珍宝也。故相兼瓶与满月。以为曼荼罗也。是故经云如迦罗舍满月之形。疏云意取瓶腹即是形圆也(云云)。
  

  疏云。其曼荼罗如瓶形者。意取瓶腹即是形圆也。以四金刚围之。余如前也(云云)。
  三从其下。明说真言中。其真言暗恶者。如前具足四真。可诵●●●●。此是佛部之中六大真言也其义如十二真言中记之。印并坛义可思合之。
  六从第六印下。明说世尊陀罗尼印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即以此印屈其火轮乃至三么曳莎诃(云云)。
  二从第六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说印相。二明说曼荼罗。三明说真言。
  初中。第六印如前者。印母虚心合掌也。二火指等者。其印相可见。此中指也余依旧者。指前印母也。故云余依旧谓如第五印也即是也。若释印义者。印母如前释之。二火圆屈俱入掌者。言成就自性清净本觉之万德已。行果既圆备故。还念一切众生本有花台万德。所谓念自性清净本尊力也。钩曲背相合者。所谓左火指钩曲入掌者。以大悲方便。念持一切众生本觉法身之体也。右火指钩曲入掌者。以大智力。念持自己本觉常住法身也。下陀罗尼句义。可思之。
  二明曼荼罗中。其曼荼罗如虹形等者。如半月之形。而五色间错如虹晕之众色间杂也。故云其曼荼罗乃至金刚之幡也。
  

  疏云。从上来说曼荼罗有莲有金刚有点等。今此曼荼罗一一皆取者。如此可间错庄严也。更问者即此意也。言是即五佛平等总持之体。故上来五段即是毗卢遮那五德即五智也。今此段束合彼五德为世尊陀罗尼。是即本地法身总持明朗之体也。故云有莲花有金刚有点等乃至间错也。
  三明真言中。其真言曰●。此初字为种子者。●●之●字字体也。所谓●字也。是缚义也。入●字门故即无缚。故云●此初字乃至即无缚也。一切妄法皆是系缚也。然入●字门之时。此缚本来不可得。以不可得故缚即无缚。无缚即缚故。缚脱共不可得照见证知名为佛总持也。言句义者。佛总持益念力。自持持他。世尊具形相平等(云云)言以自性法身如来总持力。念持一切众生常住本觉之体。普利益无尽法界之有情界。令同本地世尊平等法界万德故云尔也。此恐未审更勘梵本者。此陀罗尼深义。未穷尽故云尔也。
  七从第七印下。明法住印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复以虚空心合掌乃至尾泥莎诃(云云)。
  二从第七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印相。二明曼荼罗。三明说真言。
  初中。第七印如前三补吒者。印母虚心合掌如前。以二手地空等者。其印相可见。但上段此是法住印也之六字可有相合上火也之下也。若释印义者。虚心合掌者本地法身也。地空相捻在掌中者。是即毗卢遮那已证大空智至●字本际而住。故名法住印。而开火指其水风指头相合上火者。开二火者。开发●字之智光。令大悲大愿清净无尘。所谓二水者大悲也。二风者大愿也。开二火令在二水二风之上者。以●字无尘垢。加大悲大愿。令无垢清净之意也。是即如来大空智之上无尽庄严之色像也。以相即无相故。地空入掌住本不生际。以无相即相故立二水二风而不舍大悲大愿。以●字智光照耀此有相无相之法。令无垢清净故。开二火令在二水二风之上也。如此本地法身住有相无相平等不二故。此印名为法住印也。
  二从曼下。明曼荼罗中。曼荼罗虚空形者。虚空无定形色。然常以团形为虚空形。今云虚空形方形作之者。方形是●字形也。此虚空者即是●字本不生之大空也。与前二地二空入掌中之义同一也。又真言中初种子●字是也。杂色间杂等者。大空所含种种万德也。印义有相无相平等。可思之。其两边各一点者。即是悲智具足义也。如法华经云。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云云)又论云。胜义行愿三摩地为戒(云云)又诸佛说教常依二谛等(云云)以如是等义故两边置一点也。
  

  花台上安此曼荼罗。其中置大日如来。令住法住印也。
  三从●下。明说真言中。●此是种子也者。是即真言初阿字也。此一字是行者。指傍角一点云此一字是行也。是第二寂静不可得●也。所谓大空无相之行也。印相之中。以二空入掌中即是也。阿吠驮谓具一切智也者。即一切智智是即本地法身已证智也。费提即具义也。此一切智具足种种不可思议智慧方便。而能持一切众生本初不生之体。令至第一实际也。故云尔也(云云)。
妙印钞卷第六十七
  一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