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妙印钞卷第六十

  沙门阿寂纪

释秘密曼荼罗品第十一之余(经第五初疏第十四之余)

  二从是法下。明为发问先赞叹佛中。又分为六。一明叹无尽无自性德。二明叹不思议解脱德。三明叹诸佛同位德。四明叹随顺悲愿转德。五明叹开悟无生智德。六明复次义。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是法无尽亦无自性者。经之是法等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尽谓下。明随释中。尽谓有始有终等者。有生灭去来始终之法名为尽。无如此等始终生灭等之法名无尽。以无尽而无尽期故无相也。以无相而无尽期故无自性也。以无相无自性故即无住处也。故云尽谓有始乃至亦无住处也。阿赖耶房义者。住处名为阿赖耶。此阿赖耶是房义也。所谓房义者盛受义也。然无相平等法界之中不可有如此等房屋含藏之相。故云无住处也。
  二从若一下。明叹不思议解脱德中。若一切法等者。言如上一切诸法无尽无相无自性无住处故。本来作寂常住不变寂灭无相之相故即大空也。以大空故业缚即解脱之法也。是名为不思议解脱也。故云若一切法乃至即同不思议解脱也。
  三从诸佛下。明叹诸佛同位德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诸佛同位者。经之同于正遍知之文。未会别牒也(云云)。
  二从如此下。明随释中。如此甚深寂灭之法者。如上之无相无自性甚深微细之法。唯佛与佛境界。非等觉十地之所知。故引佛而为与等。故云如此甚深乃至故言同于正觉也。
  四从然一切下。明叹随顺悲愿转德中。然一切法若但寂者。言但如上无生无作之法而无有诸乘差降阶位等者。堕断灭之中。不能利益一切。然如来以大悲行愿。三世常恒以不坏化身。普门利益众生无时暂息。故云然一切法乃至证于实际不能利益一切也。故次复言方便佛等乃至能满一切所愿者。经之诸救世方便随于悲愿转之二句。未会引也。此方便者等者。指本有大悲。所谓无相法身即五大也。由此本有大悲愿故。于无相无分别之中。而度脱一切众生也。更问即此意也。故云此方便者即是大悲愿也乃至当知是即大方便力也。
  五从此法无人下。明叹开悟无生智德中。此法无人能教授等者。言如上无生无相之法不由他悟。只自然自证之法。故心自证心心自觉心。故云此法无人乃至现寂觉如是法之实相也。皆是偈语等者。言上来诸句皆未会经文。故未结偈颂。故云此皆是偈语后当饰之耳也。然治定经之是法无有尽乃至诸法如是相等二偈者。此未会文后结颂作二偈文也。
  六从复次下。明复次义中。又四。一明堕断灭不能利生。二明以二事故不堕断灭。三明自证不由他悟。四明譬喻。
  初中。复次若言法界无尽等者。如上言无尽无始无终者。既是定量之法。所谓一切法定是无尽者即常见也。一切法定是尽者即断见也。故不可言一切法定是尽无尽。一切法定是无始者即断见也。一切法定是无终者即常见也。故不可言一切法定无始无终。何以故于生死涅槃之法作分限故。若有分限之法者皆是断常二见所摄。非自觉自然之惠。故云若言法界无尽无终始乃至作分限故也。
  二从然是下。明以二事故不堕断灭中。然是尘劳之俦是如来种等者。言今此生死流转众生。皆是含如来之性。具成佛之生。若言一切法无生无性而无住处者。云何能现随类身作诸佛事耶。是故诸大菩萨以大悲方便二事具足故不能堕断常之中。以有此二事故自开发大菩提心已。还能开发众生自觉之大菩提心。故云然是尘劳之俦乃至谓菩提心自然开发也。
  三从若此下。明自证不由他悟中。若此言说表示等者。言夫自觉自证之处不由他悟。只自如实知见自心。故云此言说表示乃至非由他悟也。经意云法相如是者。如此自然自证之法。不可以言说。不可以心量。唯是诸法如是如是之相。故云法相如是也。行者得如此如是如是之实相。然后以大悲方便为众生说之。故云既得如是实相之法乃至不从他传得也。
  四从如盲人下。明譬喻中。又三。一明举盲人譬。二明无足譬。三明未度譬。
  初中。如盲人问乳色等者。言有盲人问有目之人曰。乳色云何。有目人答曰。如贝如粖如雪如鹤(云云)时有四人盲人。各妄计异也。谓触贝者生滑想。触粖者生耎想。触雪者生冷想。触鹤者生动想。虽生如是等种种异计。终不能得乳实色。徒弥增妄计。故云如盲人问乳色乃至无明眼目故也。第一义谛者。指自证三菩提之体也。
  二从若人下。明无足喻中。若人自不开发等者。言若如实由真言行不自觉知。而为弟子说此者无有是处。犹如无足引人不能至高山。故云若人不开发乃至况能为一切而登彼顶耶也。
  三从又如下。明未度譬中。又如有人自未能渡等者。喻意自可见。
  问。今用三喻有何意耶。答。为显三句法体用三喻。所谓第一无目喻显菩提心为因句。第二无足喻显大悲为根句。第三未渡喻显方便为究竟句。复次第一显佛部。第二显莲华部。第三显金刚部。复次第一显第一重曼荼罗。第二显第二重曼荼罗。第三显第三重曼荼罗。有如此众多义门故用三喻也。
  三从时金刚主下。明念曼荼罗所阙奉问佛中。自分为三。一明结前生后句。二明正奉问曼荼罗所阙。三明重叹如来功德。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时金刚主乃至而以问佛者。经之时执金刚乃至优陀那偈之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乌下。明随释中。乌陀那是总摄义者。今此金刚手所问偈。总有十七偈二句。于此偈中无尽法界曼荼罗甚深无相之法。及无量尘数诸尊圣众之法义。皆悉无不尽发问。故云乌陀那是总摄义乃至故言摄也。复次乌陀那是无问义。如此深义无能问者。金刚手独能问之。故云乌陀那也。
  二从叹说下。明正奉问曼荼罗所阙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叹说偈已念彼未来世众生乃至有所阙者。经之请问毗卢遮那乃至诸众生故之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阙故下。明随释中。阙故不得等者。言上来所说择地造坛曼荼罗。及真言印契字轮持诵等。以金刚手等同如来之智力寻念之。犹以所阙深秘等是多。若未来众生不了知此所阙之深秘者。不能疾成就无上大菩提故。以大慈大悲之心。一一次第奉问秘密甚深方便于如来。故云阙故不得乃至秘要方便也。
  三从断一切下。明重叹如来功德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已断一切疑乃至请问于导师(云云)
  二从断一切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叹断一切疑德。二明叹离热德。三明导师义。
  初中。断一切疑者等者。别牒也。若不能普断等者。言如来能除断一切疑网故。则能亦除断一切众生种种疑惑。故云若不能普断众生乃至我今请问愿为断疑也。
  二从离下。明叹离热德中。永断三毒根者。所谓元品无明也。由此无明故生三毒之热恼。从此三毒生八万四千烦恼热恼。是故断除为三毒根本之元品无明故。枝未烦恼热恼随不生也。故云永断三毒根也。
  三从今为下。明导师义中。今为一切众生等者。言一切众生由不如实妄见。失自觉大菩提之直道。是故如来大悲能塞彼邪见之曲路。开此正见之直道。令众生引入无上大菩提。故云今为一切乃至故名大导师也。
  已上疏第十四竟
  四从复次下。明正举所问体中。自分为三十八。所谓初明问曼荼罗先作何事。乃至第三十八明总结。恐繁不列名。有料文。但此三十八问中。或兼二三问。或兼六问(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又二。一明结前生后。二明正牒经。
  初文。自可见。
  二明正牒经中。曼荼何者先作者。经之曼荼罗乃至说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谓曼下。明随释中。谓曼荼罗有多种事者。言奉问今于曼荼罗有多罗事业作法等。然何事先可作耶也。
  二从阿下。明问阿阇梨有几种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其义自可见。
  三从第下。明问弟子有几种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弟子等者。经之弟子复几种一句。未会引之。
  二从大下。明随释中。大牟尼亦说者。通用上唯大牟尼说之意也。
  四从云何下。明问地好恶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云何知地势者。经之云何知地相一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问地下。明随释中。上下成就等者。三部妙用也。
  五从云何下。明问云何择地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云何择地者。经之云何而择治一句。未会引之也。
  二明随释。可见。
  六从既下。明问云何作净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既择等者。经之云何当作净一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准下。明随释中。准有三问者。师自作净。又作净弟子。作净曼荼罗。此三种作净也。更问者即此意也。
  七从作净下。明问云何安住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作净已云何安住者。经之云何彼坚住一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准下。明随释中。准三问者。奉问如先师及弟子并坛。此三种离诸障难而安住也。
  八从云何下。明问为弟子先作何事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云何乃至佛说者。经之及净乃至师说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前下。明随释中。前问有几弟子等者。言前问弟子上中下利钝好恶等。今既得应度弟子已。为此弟子先可作何等事耶而问也。
  九从净已下。明问净已相云何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净已乃至云何者。经之云何已净相一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此中下。明随释。自可见。
  十从问下。明问作护云何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问作护复云何者。经之以何而作护一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用下。明随释中。用何护地亦问师等者。师地弟子三种作护而问也。
  十一从加持下。明问加持地云何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加持地复云何者。经之云何加持地事业谁为初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结护下。明随释中。亦问三事者。奉问师弟坛三种加持结护等也。故云亦问三事也。
  十二从线下。明问用线量地云何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线为几乃至云何者。经之修多罗乃至地分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谓用下。明随释中。谓用线等者。以线量地广狡。而絣及合线次第作法等而问也。
  十三从供下。明问供养有几种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供养复有几种者。经之几种修供养一句。未会引之也。随释无之。是即六种供养及衣服珍宝等之供养是也。
  十四从云何下。明问献香花方法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云何花香等者。经之云何花香等也。
  二从此中下。明随释中。有何方法者。方谓方便。法谓作法也。
  十五从花下。明问何色献何尊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花令奉献谁者。经之此花当献谁一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谓下。明随释。其义可见(云云)。
  十六从香等下。明问何香献何尊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香等亦尔者。经之香亦复如是一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准下。明随释中。准法而问者。随香之色味可献三部诸尊也。故云准法而问也。
  十七从奉下。明问献花时加持等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奉献乃至云何者。经之云何等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以何下。明随释。其义可见(云云)。
  十八从献下。明问献食上中下等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献食等者。经之诸食之两言。未会引之也。疏云等。经云诸。共是多音也。
  二从食下。明随释。自可见。
  十九从护下。明问护摩次第法则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护摩云何作者。经之与护摩各以何轨仪之八言。未会引之也。
  二从问下。明随释中。问献佛者释奉问献食。所谓何等食献佛。何等食献菩萨金刚。何等食献明王天等而问也。及护摩者释护摩之问也
  二十从云何下。明问云何奉诸尊座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云何奉诸尊座者。经之及诸乃至教法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佛菩萨下。明随释中。法教等者。法教即法则。故云法教法则也。
  二十一从显下。明问显形色等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显形色等者。经之身相乃至开演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显谓下。明随释中。愿次第说者。惟次第开演之句。未会而别牒也。然此说与前句愿说其义别。故云不与法则同也。
  二十二从诸尊下。明问诸尊印及自座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诸尊印及以自座者。经之所尊乃至敷座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谓自下。明随释中。谓常念诵之座者。行者常念诵之时所敷茅草㲲蓐等座云何而同也(此中又有二问。谓问诸尊印。及问自座)。
  二十三从其印下。明问印名义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其印名号复云何者。经之何故名为印一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何故下。明随释。其义自可见(云云)。
  二十四从印复从下。随问印从生亦有何用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印从何处生乃至复作何用者。经之是印从何生一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如世下。明随释。自可见(此中又有二问。谓同印从何处生。又问说此印有何所用)。
  二十五从灌下。明问灌顶有几种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灌顶有几种者。经之灌顶复几种一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欲下。明随释。自可见(云云)。
  二十六从三下。明问三昧耶有几种中。三昧耶有几种者。经之三摩耶有几一句。未会引之也。见安故随释阙之。
  二十七从持下。明问持诵者剂几时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持诵者剂几时者。经之真言者乃至菩萨道三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准有下。明随释中。准有三问者。问灌顶问三昧耶问持诵者剂几时。故云准有三问也。
  二十八从几时下。明问几时见谛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几时应见谛者。经之云何见真谛一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谓于下。明随释中。谓于真言门等者。就此有二义。一指最初发心之时。二指初地始心也。
  二十九从悉地下。明问悉地有几种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悉地有几种者。经悉他乃至就时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欲得下。明随释中。准有三问者。问悉地种。问悉地成就时分。问说悉地时。故云准有三问也。
  三十从云何下。明问得身秘密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云何升乃至身秘密者。经之云何升大空乃至彼复从何生等一偈二句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准有下。明随释中。准有二问者。问云何升大空。问云何身秘密。故云准有二问也。其义自可见。
  三十一从日下。明问执曜等不祥何除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日月乃至云何除者。经之日月火方等乃至诸佛两足尊二偈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日月为变下。明随释中。日月为变等者。日月星宿等为种种不可思议灾殃。此等灾难云何能除。而生死异熟苦果亦不起。常与诸佛同会一处而问也。故云日月为变乃至同会一处也。
  三十二从护摩下。明问护摩有几种中。又二。一明牒经。二随释。
  初中。护摩有几种者。经之几种乃至增威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此中下。明随释中。问护摩等者。先问护摩法则次第。今问护摩有几种也。复有几此增威者。经之几事而增威一句。未会别牒也。火中增威是增益法也者随释也。如花等者。如花香等一切处用之。今此护摩之法亦一切处用之。故云如花等一切处用也。
  三十三从尊下。明问诸尊形色性类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尊异类诸尊性者。经之诸佛乃至师说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谓佛下。明随释。自可见。
  三十四从无余下。明问于世出世果有几种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无余世界及至其数如何者。经之无余乃至数量三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出世下。明随释中。有六问者。于世出世各有成就时量及果并数。故云有六问也。
  三十五从复下。明世出世胜定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复问世间出世三昧云何也者。经之殊胜三摩地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俱下。明随释中。俱有胜定者。世出世俱有胜道。所谓出世者三乘三昧道也。世间者四禅八定等也。并前为八者。前世出世时量并果与数之六。并世出二定为八也。
  三十六从作业下。明问作业成就在所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作业成就在何处者。经之成就乃至云何二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问下。明随释。自可见。
  三十七从复云何下。明离业得脱中。复云何乃至得解脱者。经之复剂乃至得解脱二句。未会引之也。见易故阙无随释也(云云)
  已上三十七问。或兼一。或兼二。或兼五。是故总成六十三个问。但住心抄云五十八。是即开合异耳。
  三十八从时金刚下。明总结。自可见(云云)。
  六从时下。明如来答问中。自分为四。一明叹金刚手能问。二明叹所问法甚深。三明听许略说。四明随问佛说(矣)。
  初中。又二。一明举能赞如来。二明举所赞金刚手。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时一切乃至离众恼者。经之正觉乃至世尊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闻彼下明随释中。闻彼所问秘要之事者。从初品已来未闻之处甚深不可思议秘要之藏悉奉问之。故云开彼所问秘要之事而叹之言也。
  二从善哉下。明所赞金刚手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善哉乃至大心者。经之告金刚手言善哉大勤勇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是一下。明随释中。是一切时中大者。超越三世故云一切时大也。此时中发大心立大愿修大行度普门法界一切众生。故云大勤勇也。
  二从秘密下。明叹所问法甚深中。又二。一明叹秘密曼荼罗。二明为无上大乘根本。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秘密乃至位决者。经之秘密主乃至天位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谓下。明随释中。谓决定等者。于一切众生心莲华台上。决定令列坐四重法界诸尊坐位。故云谓决定乃至坐位等也。秘密者即是如来秘奥等者。言今此秘密之法如来自证之圆极众生性德之源底也。是故如来久默不说。由萨埵发问故。以大悲本誓故而演说之。故云秘密者乃至不同显露常教也。曼荼罗是具种种德者。指自性清净心曼荼罗。此是如来秘密之奥藏。故云即是如来秘密之德。此是自性清净无尽庄严之藏。故云如是秘密之德如莲华开敷而自庄严也。八叶九尊乃至四重法界诸尊次第罗列。故云配尊位决者是决择义也。此是众生本有自心自觉之秘藏。故云如是莲华秘密之藏。无尽万德无阙减。故云分别种种分位乃至决谓决定说也。
  二从大下。明为无上大乘根原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大悲根原乃至诸佛最妙者。经之大悲根本生乃至最秘密三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谓下。明随释中。即是无上大乘根原者。今此如实大菩提。以彼自性清净之大悲为根原。故云此曼荼罗乃至而为根本也。亦如胎藏等者。轮王太子初托胎藏时。是即此太子根本也。今此大菩提心太子亦如是。初托大悲胎藏。是即无尽万德根本。故云亦如胎藏故云根本也。大乘等者其义如初品中记。
  三从若广下。明听许略说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如汝之所愿乃至我今略宣说(云云)。
  二从若广下。明随释中。若广说等者。言今此金刚手所问之旨次第广说者。虽尽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更不可有尽期。虽然以如来于法自在力故。但能以方便而略说之。一字含无边义。一言尽不思议法界义利。故云若广说乃至我当略说也。
  四从已先下。明随问佛说中。自分为三十二。一明答第一问。乃至三十二明总结。恐繁不列名。其列名如料文。
  初中。又二。一明结前生后。二明正答第一问。
  初中。结前生后。自可见。
  二从佛告下。正明答第一问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佛告乃至明王大力者。经之曼荼罗初业乃至所应最先作一偈一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曼荼罗初下。明随释中。又五。一明最先作之。二明知五部摄用三明知二种师。四明以本三昧持身。五明秘释。
  初中。曼荼罗初业先答者。金刚手第一问曰。曼荼罗何先惟大牟尼说(云云)然佛如所问次第。一一答之故。今先答第一曼荼罗何先之问也。此即如上所说等者。所谓上来所说十二真言王是也。十二支句生者。从此十二真言王出生大力持明王也。是即阿阇梨为弟子欲作曼荼罗之时。先持诵此十二真言王。出生大力持明王。由此明王加持力故。降伏四魔令悉地成就。故云十二支句生乃至一切世间出世间所有真言悉于中摄尽故欲作曼荼罗要须先诵也。初作坛应先住彼明王三昧者。欲作曼荼罗者。心应住此大力明王三昧也。故云初作乃至彼明王三昧也。王者只是大日也者。释明王之王也。此真言一切明中最胜最上故云明王。故疏十四云。又复此真言由最胜故号之为王(云云)又云。大日如来坐道场时。平等观于法界而说此十二真言王。即以此力能降四魔。除其罪垢也(云云)。
  但住心抄云。不动明王是即大日如来教令轮身。降伏四魔明王故。以义云尔也。但疏之应先住彼明王三昧之三昧。付下之王者之上三昧王者此大日世尊。而引牒。此明王与三昧王配当理智而明王云不动三昧王云大日释给。然疏家之意必如此不见欤。所以然者。言应先住彼明王三昧。然后明王之王言别释之时云王者只是大日也。此释意释经之大力持明王。此即指十二真言王。直云持明王。指不动明王等云大力持明王不见欤。只是大日如来以此十二真言王。照明一切修真言行者断除其暗冥故云明。而此真言最胜故云王。故疏十四云。为欲照明修真言行菩萨除其暗冥故说此真言王也(云云)故知应先住彼明王三昧者。只是大日如来于法自在三昧也。故云王者只是大日也。此谓心中等者。以最初●字置自身中心也。故云此谓心中乃至以持身也。谓将造曼荼罗时者。先作此持诵已。然后住瑜伽。所谓此明王应理之行者。六大法界三密平等之瑜伽也。
  二从既住下。明知五部摄用中。如上所说五字等者。上所说十二真言王也。所谓●●佛部也。●●莲华部也。●●羯摩部也。宝部也。●●金刚部也。然言五字者●●●●●五字故云尔也。或方等者如次佛莲羯宝金也。于上中下等者三部摄用也。弟子根性等者。所度弟子贪欲增多者用佛部。愚痴增多者用莲华。瞋恚增多者用金刚部等是也。故云上中下坛乃至犹未明了更问也。
  三从复次下。明知二种师。自可见。
  四从以本下。明以本三昧持身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住于本三昧乃至事业(云云)。
  二从以下。明随释中。以本三昧持身已者。先最初字以持身者明也。今以本三昧持身已者印也。可印明相应(更问)。
  五从然以下。明秘释中。即是金刚三昧也者。言此十二字是金刚不坏大菩提心三昧。故云此十二乃至金刚三昧也。必菩萨坐道场时等者。言等觉一转入于妙觉之时。入金刚喻定。蒙十方诸佛灌顶入佛位。故云必菩萨坐道场时乃至得入佛位也。入佛位者即是成就等者。言今入佛位者入自性清净莲华三昧。名为入佛位也。金刚手犹入此真言王等者。今入此平等法界真言王故。于法界尘数大日经中。蒙诸佛摩顶灌顶。同如来法王之位。故云金刚手乃至同如来法王之位耶也。
  二从然造下。明答第二问中。又四。一明表浅深二师。二明深秘师。三明显略师。四重明深行师。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阿阇梨有二乃至显略分(云云)。
  二从然下。明随释中。凡师位者须具等者。不论浅深二师。为师位者具解了真言密印缘曼荼罗法则次第等。一一皆通达无有错谬。然后堪为师位。故云应知师有二种凡师位者乃至差别之相也。
  二从所谓下。明深行师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能知深广义乃至远离于世乐者(云云)。
  二从所谓下。明随释中。所谓深者等者。深知如实之法相。妙证自证之菩提。明鉴机堪否。宜知其通塞以要言之。如佛之所行普门度众生。故名为佛长子。委如文(云云)。
  二从第二下。明显略师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第二求现法乃至一切为斯作(云云)。
  二从第二下。明随释中。但得即现法中利者。但欲现世名利。不欲大事因缘。故云但得即现法乃至而造坛也。然亦具解等者。虽然能解知造坛种种方便法则次第。无有错谬故。堪为浅行师也。
  问。所言显略者。通显略诸教耶。答。疏家意不可通之也。
  问。若然者何故住心抄云。显略分者三乘教显露广略耶。答。今二种师者虽见谛未见谛不同。然通达缘坛行事故。疏云。应知师有二种。凡师位者须具解真言及印本尊之相。于中一一了达无碍。了知上中下法差别之相(云云)又云。第二师者但得即现法中利也。然亦具解造曼荼罗等种种方便无有错谬(云云)以如是义故得师名。但二者通显略者。对深秘广义故云通显略许也(云云)。
  四从蒙师下。重明深行师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诸佛二足尊灌顶传教者(云云)。
  二从蒙师下。随释中。蒙师灌顶以下者。指经之诸佛二足尊等二句也。其义自可见。金刚藏所问等者。言今金刚手所问是造曼荼罗所要也。是即浅行为先而兼深行也。
  三从佛答下。明答第三问中。又二。一明说四种弟子。二明诸相具足。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说四种弟子乃至非时俱非俱(云云)是印金刚手第三问言弟子复几种故。佛答之说四种弟子也。
  二从佛答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结前生后。二明表四种弟子。三明细释。
  初二。自可见。
  三从所谓时下。明细释中。又为四。一明释时念诵弟子。二明释非时念诵弟子。三明释时非时俱弟子。四明释时非时俱非弟子。
  初中。所谓时者如弟子等者。若有弟子来而求法时。见谛师者识知彼弟子堪否及经历几时不得成就。而更作方便。令修行学道。故云如弟子求阿阇梨乃至更作成就方便也。若世间师等者。若未见谛师者。但依法教不阙其法则。令念诵而可祈好相。若师弟共相应得好相者。当知应度弟子也。此事具缘品委细。故云此亦具有方轨也。更问者即彼方轨法则能能可寻习。故云尔也。
  二从非时下。明非时念诵弟子中。亦如前法者指时念诵之时浅深二师所业法则也。言如前不阙法则限日数令念诵时。若犹未得法验。须倍加行而成就时当为其限。是即时限外非时精进修行故云非时念诵也。故云非时者乃至故名非时也。
  三从时非下。明时非时念诵弟子中。时非时俱者。既此人值师虽受其教诫。未得如法修行。以未得如法修行故未至成就之时。是故非如弟子一时念诵弟子时分望得成就。故云此不在时也。亦非如第二非时念诵弟子时限之外加行而望得成就。故云亦不在非时也。但在学地未如法修行。故云如在学地故名俱句也。
  四从俱非下。明时非时俱非弟子中。俱非者但发心归依等者。言此人才发仰信一念虽归依师。以未具时宜缘务故。都未授与次第法要故。时非二共无之。是故名为俱非也(云云)问曰。若然者此第四人无受法义。何名为弟子耶。答。机可发为义。此人虽未得次第法则。既发心归依。故名弟子。例如才受三归故名佛弟子也(云云)如上四种弟子者。第一是上上根智人也。第二上根智人也。第三中根智人也。第四下根智人也。
  二从复次下。明说诸相具足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具有一切相佛说亲弟子(云云)。
  二从复次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外相。二明内相。
  初中。谓支分等者。谓生四种大姓中诸根具足等是也。具缘品弟子众德中具记之。故云谓支分等乃至当广说之也。
  二从二者下。明内相中。二者内相谓菩提心等者。言此人内发如实菩提。及有忏愧慈悲等。师一一教诫皆悉依教修行。故论云因其相亲亦可教导。即此人也。故云二者内相乃至不能违逆如是内相也。佛敕等者。言今此教之习。以现前阿阇梨为大日如来故。指现前师教云佛敕。是故云佛敕者乃至顺佛教作故也。更问者即此意也。然此四人等者。如上时非时等四人皆在修行学道之地。未见谛之人。故云然此乃至未满足也。
  四从既有下。明答第四问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最初知地相(云云)是即金刚手第四问言云何知地相故。佛答之若得应度弟子者。最初应知地相而答也(云云)。
  二从既有下。明随释中。地教当次说者。其知地相之教以下说之故云尔也。
  五从所谓下。明答第五问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所谓心地也者。经之即所谓心地。未会引之也。是即金刚手第五问言云何而择地故。佛答之即所谓心地(云云)。
  二从应造下。明随释中。应造曼荼罗等者。言为弟子欲造曼荼罗时。先可择其地也。所谓先既知地相好恶已。教次简去其恶虫恶见等。择取菩提心淳净之好地。故云应造曼荼罗乃至即是菩提之心也。
  六从先净下。明答第六问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我已说作净如前修事业(云云)是即金刚手第六问言云何当作净故。佛答之时指上来所说。而云我已说作净如前修事业也。
  二从先净下。明随释中。先净此心者。摄取如上之地已。先可作净此地也。故云先净此心即是先作净已也。先已说者指成就悉地品所说。所谓指摩诃萨意处说名曼荼罗等偈颂文也。佛指彼品所说偈云我已说作净如前修事业也。谓八叶等者。取上品之大纲而释之。彼品委悉说之。故云谓八叶等心如前作之也。先净其地也者。如彼品所说思想观察故。净除菩提之垢障。速照见自性清净之心莲华台上万德。故云如前所说净菩提心方便谓观八叶乃至皆是净其心地之方便也。疏释第六问云准有三问者。一净坛地。二净师心地。三净弟子心地。皆悉如成就悉地品所说可观察相应也。
  七从既净心下。明答第七问中。又四。一明离过方便。二明离过无畏。三明当得一切净。四明坚住净地。是即金刚手第七问言云何彼坚住故。佛答之也。
  初中。既净心地者。所谓于心莲华台上观●字。乃至于顶上观●字。于两眼亦安●字。观其心。依此方便净其心地已。如此作净心地已。次●逻字置其两目观之。依之远离一切诸过患。安住无相法界。见自然自证大菩提也。故成就悉地品云。从此次思惟。转此罗字门。逻字大空点置之于眼位。见一切空句。得成不死句(云云)此中转此罗字门者。是尘垢不可得●字也。此●字次上既说之。故云转此罗字门也。然后亦于两眼以相不可得●逻字观之。故云逻字大空点置之于眼位也。今取彼品意●●●三字释之也。故云既净心地次安置啰字等者。是即如上所说。改前罗字。于两眼以相不可得●字观其心上。净除诸空相不空相等一切诸相之过患。安住无上大菩提也故云既净心地次安置啰字于其两目乃至此方便前已具说当如前作之耳也是即一经宗肝。此教眼目。非面授更不可知(更问)。
  二从言若下。明离过无畏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言若离过等者。经之若离于过患心地无所畏二句。未会别牒也。
  二从能以下。明随释中。能以净菩提心者。以此●字方便故远离诸相得安乐住。故云能以净菩提心乃至故言无畏也。
  三从当得下。明当得一切净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当得清净乃至当得一切净者等者。经之当得乃至诸过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由离下。随释明自可见。
  四从若下。明坚住净地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若已至如是乃至得见三菩提者。经之坚住乃至三菩提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知下明随释。其义自可见(云云)
妙印钞卷第六十
  一校了
  (御本云)元德三年(辛未)二月十五日加点了。沙门阿寂(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