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妙印钞卷第六十六

  沙门阿寂纪

释入秘密曼荼罗位品第十三(经第五疏第十六中)

  将释当品。即开为四。一明大意。二明释品题。三明来意。四明入文判释(矣)。
  初明大意者。说内心秘密曼荼罗之位。显示彼萨埵身地即是法界自性。加之如金刚手者。阿阇梨并应度弟子及坛地。皆是意生八叶曼荼罗具体法身也。故经云善男子谛听内心曼荼罗秘密主彼身地即是法界自性(云云)是即此品大纲也。
  二明释品题者。入秘密曼荼罗者。问曰。所云入者与前品之入。为同为异耶答前是能入秘密之入也。此是所入秘密证入之入也。故疏云。前品名入秘密。今复云入者此入是证入之入。犹如人已入家宅一一明了细分别之。出入自在。家内所有悉皆知之。不同初入门人也(云云)所言秘密曼荼罗者。疏云。前所呈示是三昧力故呈外境(私云指等至三昧也)金刚内心观之。以于行者自心之中而具佛会大海。十方通同为一佛土。唯自明了他所不见。故名秘密曼荼罗也。所言位者。是即住证之义也。所谓住内心自性清净秘密曼荼罗之本位。而证自心本来成就海会之妙果故。名为位也。爰以疏云。然后得安住于秘密藏中。故次说住证之品也。
  三明来意者。上品中虽说入秘密曼荼罗能入之方便。未说所入内心内证秘密之曼荼罗之本位。故疏云前品说入秘密曼荼罗方便。所谓三种加持也。乃至然后得安住于秘密藏中。故次说住证之品也。是故次上品此品来也。
  四从入秘下。明入文判释中。自分为二。一明别题。二明释正文(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入秘密曼荼罗位品第十三(云云)。
  二从次住下。明随释中。次住秘密曼荼罗品者。就当品得名。梵本中有二题。所谓入秘密曼荼罗位品(是一)住秘密曼荼罗品(是一)然经唯就省文取入住之一。而略住品。所以然者。言入住者是即住义也。故题入秘密曼荼罗位者。住义自然有之。例如住心品有二题也(云云)。
  问。若然者何故住心抄云。入曼荼罗品与入曼荼罗位品中间。更有住曼荼●品十三。文是可无也。何者捡经品次第无其文故也(云云)然者如何答。是为对治慢法之者。一之练磨义也。非再往实义也(云云)前品说入秘密曼荼罗方便者。指入秘密曼荼罗法也。所谓三种加持者。师坛及弟子三种也。所谓以十二真言王。令此三种平等坚固已。然未安住秘密曼荼罗极位故。次说此品而令住证自在也。故云谓以真言加师之身乃至故次说住证之品也。
  二从尔时下。明释正文中。自分为五。一明入等至三昧。二明说三昧所现众德。三明本佛说内心坛位。四明辨意生香花等。五明说秘密灌顶作法(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尔时大毗乃至观念从定住者。经之尔时大日乃至住于定中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毗卢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释大毗卢遮那。二明入定所由。三明释等至义。
  初释大毗卢遮那。准初品自可见(云云)。
  二从佛所下。明释入定所由中。又二。一明以大悲故无相中现相。二明令萨埵所问满足无余。
  初中。佛所以入此三昧者。指此等至三昧也。余文自可见(云云)。
  二从又为下。明令萨埵所问满足无余中。又为满足金刚手等者。言从上来答金刚手问虽说来。犹以有残分故。佛入此等至三昧。已说今说一切法皆悉令平等满足。故云又为满足乃至故而入三昧也。
  三从等至下。明释等至三昧义中。又五。一明分别尔时与彼时。二明三世佛同故名等至。三明我等亦乘此等至菩提故名等至。四明内观与外事等故名等至。五明金刚手等所问皆满足。
  初中。上云尔时等者。言上云尔时者。尔时大毗卢遮那之尔时也。此对上之入秘密曼荼罗法故云尔也。而此复云彼时者。未会经之彼时也。此即对尔时之时故云彼时也。故云对前因缘次复有此事故分别云彼时也。更问者即此意也。
  二明三世佛道同故名等至中。犹过去等者。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诸佛皆乘此道同至大菩提道。故云等至也。故云犹过去乃至故云等至也。
  三从如三下。明我等亦乘此等至菩提故名等至中。如三世佛等者。如三世十方佛同乘此道等至大菩提。今真言行者亦同乘此十二真言王三平等之道。等至大菩提直道故名等至三昧。故云如三世佛乃至故云等至也。
  四从又下。明内观与外事等故名等至中。又复如前所示等者。指初品所现三部无尽庄严方位色相。并今佛所入等至三昧所现方位色相。及阿阇梨瑜伽中观想方位色相。平等平等彼外现如此内观。此内观如彼外现。无二无别。等至大菩提正道故名三昧。故云又复如前乃至故名等至三昧也。
  五明金刚手等所问皆满足中。佛入此三昧者。此等至三昧也。依此三昧所现方位色相标表等故。金刚手等大会所疑皆悉除去。故云佛入此三昧故乃至故入此三昧也。
  二从彼佛下。明说三昧所现众德中。又六。一明地平如掌。二明地上庄严。三明意生宫殿坐处。四明法界标标体性。五明诸力从法身生。六明所生海会以偈叹佛(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彼佛入三昧乃至犹如于手平正者。经之即时诸佛国土地平如掌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所谓下。明随释中。以三昧而言者。言非实业所生之地土。是即从等至三昧而所生意生之净地也。所谓净菩提心所生信解地也。故云所谓地平乃至以信力故平其心地也。除去所有阿赖耶等者。妄见所含一切业烦恼含藏速除去。唯有毕竟清净之净菩提心体性心地。此地是大悲胎藏佛海会圣众微妙庄严大地也。故云除去所有阿赖耶乃至即当成就大悲胎藏佛会庄严也。
  二从五宝下。明地上庄严中。自九。一明五宝间错。二明悬大宝盖。三明庄严门标。四明四方四隅建宝幢。五明宝池庄严。六明花树荣敷。七明五宝璎绳。八明宝地细滑。九明乐器庄严(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五宝下。明随释中。五宝谓五色也间错谓金银等五宝五色宝而间错其地也五行者等者。言以此五宝配当木火地金水等五行并信进念定惠五根故云尔也。即是白黄赤绿黑次第也。白是戒(五分法身配当可思之。举初略后)黄是信。赤是进亦是念。缘是定。黑是惠也(是五根五力配当可思之)上释云初白次赤次黄等者。具缘品中白赤黄青黑列之。今白黄赤青黑列之。非前今为正。故云上释云乃至前释非也。从此已下一一庄严等者。于五宝作如此深秘释已。例之一切庄严具皆悉可秘释。故云从此乃至有义释也。今此中未解等者。如此深秘释于具缘品。一一次第释毕。仍云今此中乃至对其法门也。
  二从大宝下。明悬大宝盖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大宝盖者等者。经之悬大空盖一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然其处下。明随释中。然其处者。如上五宝间错宝地。于此宝地上悬大宝盖。遍满尽空法界。故云然其处非但五宝间错其地而已盖在上都覆之乃至故云大也。若深秘释者。宝盖者大悲覆护义也。所覆法界既无中边。何能覆大悲有际限。故云然此盖之量遍覆诸佛刹故云大也。
  三从庄严下。明庄严门标中。又四。一明门标梵语。二明诸门标相。三明杂色宝幡。四明白拂等庄严。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涅庾下。明随释。又可见。
  二从已又有门标相下。明诸门标相。如具缘品所说。故云已又有门标乃至标是四梵住也。
  三从杂下。明杂色宝幡中。杂色者等者。治定经云众色流苏也。是即杂色幡也。横广竖长。而悬门标之上。故云杂色者乃至而在门标之上也。若深秘释者。五色是五根也。谓五根内成故五力外翻。所谓随缘应物之化用。重重无尽不可胜计。故横遍十方竖尽三世故云广长也。
  四从此标下。明白拂等庄严中。前是彩幡者。前杂色幡也。是即种种彩色杂色幡也。幡有宝铎等者。经云幡珮者。幡有宝铎白拂等类种种间错。故云幡有宝铎乃至而间错也。并种种杂彩名衣悬垂周匝等者。释经之名衣也。好彩之束者。微妙清净装束也。段束者。种种无尽妙衣妙服美丽而重其妻也。故云并种种杂彩名衣悬垂周匝好彩之束即段束之是杂彩也。私谓即是如文着杂色衣之义也(云云)是即初品所云被杂色衣执金刚即此也。若秘释者。白拂者。拂一切众生烦恼尘劳不染着义也。宝铎谓以不坏化身成不请化主。三世常恒说法利生。常惊觉无明妄想眠义也。杂色名衣。谓六大一实之身体。着普现色心之妙衣。悲智和融行愿具足。重重无尽化道无绝之义也。故云从第一无相之法乃至是杂色义也。杂色幡以来等者。指从庄严门标至而校饰之一行余文也。
  四从八方下。明四方四隅建宝幢中。八方隅建大摩尼幢者。经之于八方隅建摩尼幢文。未会引之也。若秘释者。幢是大菩提心无尽行愿标相也。是四智四行也。无尽行愿从是出生。是故云摩尼幢也。故云八方隅乃至幢以摩尼作也。建谓立幡于标也。幢者谓四方及四隅乃至如意之幢也(云云)。
  五从此外下。明宝池庄严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八功德水乃至种种浴池(云云)。
  二从此外下。明随释中。此外复有八功德水者。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饮已不伤腹也。若秘释者。毗卢遮那八叶心莲普门法界自性八德。故云八功德水。有无量水生禽鸟者。是即非实业所生之鸟。从如来普门大悲之所生众鸟也。悲智为两翅。常游性净心水。嬉鬘歌舞微妙寂绝。成自受法乐供养。故云复于池中乃至悦可一切也。
  六从又生下。明花树荣敷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时花杂树乃至芳茂严好(云云)二从又生下。明随释中。六时之花者。六时事如第二品记之。若秘释者。六时者六大无碍自在义也。花者大悲万行常恒不绝义也。宝树谓沙罗树王果实成满义也(云云)。
  七从八方分下。明五宝璎绳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八方分分布之乃至绳系也者。经之八方乃至璎珞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此八下。明随释中。此八柱之上者。前八柱之上以五宝绞络宝绳。相续连系也。所言璎珞者。如仰月形而垂下诸宝璎珞也。故云此八柱之上乃至周匝相接也。若深秘释者。五智所成功德璎珞与行愿之风。相共周匝净菩提心如意宝幢之上。而悲智绞珞作大佛事也(云云)。
  八从其地下。明宝地细滑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其地细滑乃至极触乐等者。经之其地乃至快乐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如西方下。明随释中。如西方等者。指天竺之纯绵之衣也。余文可见。若深秘释者。大菩提心之宝地柔和忍辱。随三平等无自性之行足。而没而举。增三世常恒法乐也(云云)。
  九从又有下。明乐器庄严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无量乐器乃至人所乐闻(云云)二从又有下。明随释。其文自可见(云云)若深秘释者。虽乐器无量。不出于五智韵声。所谓五大皆有响六大具言语故。不鼓而自鸣。闻者自然获得言语音声三昧也(云云)。
  三从于此下。明意生宫殿坐处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于此布列乃至从如来信解生者。经之无量菩萨乃至如来信解愿力所生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其座下。明随释中。其座罗列亦作三重等者。言其金刚菩萨等座位。如上三重可作之也。故云其座乃至布列次第也。然各随菩萨等者。依其菩萨三密瑜伽大悲行愿浅深。其广狭粗细功德种种无量不可胜计。故云然各随菩萨乃至而布列其位也。此等皆在等者。如上地上虚空功德庄严等。从毗卢遮那内证八德而生。故云此等皆在八宝幢乃至普门示现也。
  四从法界标下。明法界标标体性中。又二。一明法界标标。二明大莲华王。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法界标标者。经之法界标帜文。
  未会引之也。
  二从即从下。明随释中。即从法界生者。从无相法界之八德而生。表法界即是之体。故云即从法界生即是法界坛标帜也。此标者自性常住本来清净第一无相也。所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法界八德之表相也。故还以此法界自性而庄严此法界自性八德也。故云此标中有性义乃至而庄严之也。
  二从然生下。明说大莲华王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然生大莲华如来住彼乃至众生喜悦者。经之大莲华王乃至令得欢喜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中有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所居大莲华王。二明能住微细法身。三明随类应现德。
  初中。中有大莲华王者。如上第一无相法界标中。即有大莲华王。其量同法界。是即一切众生自性清净法界之全体也(更问)故云中有乃至自性清净也。
  二从当知下。明能住微细法身中。当知彼中如来止住等者。经之如来法界性身安住其中文。未会别牒也。花既量同法界等者。言所住莲华遍法界广大无边无与等。故云大莲华王。当其台上佛身亦尔也。是即自性常住第一无相法身也(更问)故云花既量同乃至八叶之花也。然此第一等者。治定经云性身。此性身是第一无相法身极微细而难见难了之体故。名为性身。故云然此第一是第一法界身。此第一者义译当云性也。极微细之意最难见之性故极微细也。言此第一无相法身微细清净而难见难了故。以义翻故译为性。而其体性微细甚深不可见知。故云极微细之意乃至故极微细也(云云)。
  三从随意下。明随类应现德中。随诸众生信解令得欢喜者。经之随诸乃至令得欢喜文。未会别牒也。随意者等者。释其义也。言如此虽甚深微细。以大悲愿力故。以普门随类之三密令众生离苦得乐。故云随意者乃至令得欢喜也。
  五从彼如来下。明诸力从法身生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彼如来诸支分乃至所资长身等者。经之时彼如来乃至庄严之相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如来支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如来具无碍力。二明无碍力从十力生。三明十力从诸度生。
  初中。如来支分有无碍力等者。此遍周法界无相法身如来一一支分。各具足无碍力无坏力故。于一切世间无能障者无能坏者。故云如来支分乃至故云无碍力也。
  二从此无下。明无碍力从十力生中。当知从如来十种智力生也者。初品释之。从佛身支分上中下者。如字轮品等释之。余文悉可见。当坐于意生等者。言如上三部诸尊随行者意生。坐位还列于普门法界。故云即是诸本尊乃至所感之坐也。
  三从以功德下。明十力从诸度生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以功德乃至即时出现也者。经之无数百千乃至即时出现文。未会略而引也。
  二从今此下。明随释中。今此十力等者。言如上十智力为无量功德之所资长。而从无相法身出现也。故云今此十力复从何生乃至即此诸行功德所资长从此法身而出现也。
  六从彼出下。明所生菩萨以偈叹中。又二。一明长行。二明偈颂。
  初中。又二。一明释诸世界。二明释音声。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彼出现已乃至之中者。经之彼出现乃至会中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诸下。明随释中。此所生菩萨者。三昧所现台上佛示现诸菩萨。各以此二偈奉赞叹如来也。其文义自可见(云云)。
  二从音声下。明释音声中。经云音声者。指经之发大音声也。即语表也者。上智惠功德者意密表也资长身者身密表也。此音声者语密表也。故云即语表也。
  二从此音下。明偈颂中。又三。一明叹权智难思。二明实智难思。三明诸法出入皆阿字。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此音演偈略有二偈初偈云者。结前生后句也。奇哉乃至含为藏者。经之诸佛等一偈。未会引之也。
  二从此偈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释叹佛意。二明问答料简。
  初中。此偈叹佛之意见上等者。言上从无相法身而生诸度门。从诸度门而生十力。从十力而生无碍力等。示现如此等奇特未曾有事。叹而为甚为奇也。故云此偈乃至甚为奇特也。叹一等者。大日即诸佛。诸佛即大日。佛佛道同故。叹大日时而成叹诸佛之功德。故云叹一乃至故云一切佛也。是故当知等者。言如此难思业是从如来大惠方便具足而生也。故云是故当知乃至坐不思议业也。即如法华云。定惠力庄严。以此度众生(云云)。
  二从云何下。明问答料简中。云何不思议耶者问也。言今不思议者有何等不思议耶而问也。从谓下答也。言于无含藏中能含藏众德故云不思议也。是即智惠方便具足故。于无相中示种种相。于无言说中出种种言语。令一切众生能至无含藏。故云谓住无藏性中乃至令一切至于无藏也。
  二从次偈下。明实智难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若识乃至导师者。经之若解以下一偈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此意下。明随释中。此意言等者。言无相无色法性无得故不可识知。无得即是空义也。若得此无所得者。是即佛世尊也。若有所得者即是有妄有藏。非是如来无师之惠也。余文自可见。
  三从复下。明诸法出入皆阿字中。又二。一明偈首有阿声。二明长行不思议有阿声。
  初中。前偈云奇哉等者。所谓叹佛偈初奇特之梵语有阿声。是即本初不生义也
  以本不生故能从缘而生一切诸法。所谓三密无妨化用也。是即彼中一阿也(更问)故云前偈云奇哉乃至皆从阿字而生也。
  二从时下。明长行不思议有阿声中。又二。一明种种随类身还入佛身。二明还入不思议法身中。
  初中。时出此种种形竟等者。种种无量心数诸尊令归入心王上中下身分也。故云时出此种种形竟还入佛身支分也。是即大悲坛仪式也。
  二从又复下。明还入不思议法身中。又复者。对上大悲坛故云又复也。还入如来不思议法身者。指甚深无相寂静法身。此法身难见难了故云不思议法身。然此无相法身虽极细甚深。四重法界之身皆从此而出生故。还又入彼所生之处也。故云还入如来不思议法身之中各随所生之处而入也。经云乃至不思议者。为释不思议梵语有阿字故慥引未会经文也。故云经云又复入乃至亦有阿声也。此阿者是又彼中一阿字也(更问)意明从阿而出者。前偈奇哉之梵语中阿字也。又从阿而入者。今不思议之梵语中阿字也。两头上下者。上者有偈之首。下者有句之末。故云此两头上下也。指两阿字等者。奇哉中●不思议中●也。是即明一切诸法皆从●字本初不生之法界体而出。还入●字本初不生法界体也。法华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者。偈首●字之义也。如来知是一相一味之法常寂灭相终归于空者。偈终阿字也。论云于内心中观日月轮。疏云心自证心心自觉心。天台释云境发智为报(云云)彼中二阿甚深甚深(更问)如第三记(云云)。
  三从彼佛下。明本佛说内心坛位中。自分为五。一明从定起告金刚手。二明劝令谛持。三明平治心地。四明门标等庄严。五明意生八叶坛位(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彼佛乃至秘密主者。经之尔时乃至秘密主言等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意明下。明随释中。意明彼佛等者。治定本云尔时世尊。未会本云彼佛也。所谓彼佛者。非彼等至三昧所现之佛。即是等至三昧能入之本佛也。故云当更问彼佛乃至当是本如来也。佛所以住三昧等者。言佛入此等至三昧所以现如上之种种未曾有奇瑞者。为欲示金刚手等内心法界曼荼罗境界亦如是也。故从等至三昧起。即金刚手告内心曼荼罗也。故云佛所以住三昧乃至而示执金刚也。
  二从善男下。明劝令谛持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善男子谛乃至本性清净故也者。经之善男子谛听本性清净故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如大本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劝令听法相。二明秘密曼荼罗。三明修治心地。
  初中。如大本等者。指十万颂经也。于此处说二十种劝令听法之相。所以然者。此内心秘密曼荼罗深之中深秘之中秘故。殷重诫劝。而为令生信解也。故云如大本中乃至当广说也。
  二从前所下。明秘密曼荼罗义中。前所呈示等者。指上之等至三昧所现之境界也。今则如彼入定所现之相。于行者内心观想之。具佛会大海。十方法界圆融当成一佛土。如此自心佛会花台万德。唯行者自明了。余人所不见也。故此名为秘密曼荼罗也。故云前所呈示乃至故名秘密曼荼罗也(云云)。
  三从此云下。明修治心地中。又二。一明五大具足义。二明问答料简。
  初中。此云身地者。此身地亦通心地。是故未会本云心内心地中曼荼罗彼秘密主身地也。意谓内心者指六大法界同一体性之内心。于此内心之处有色心。此心法呼为心。彼色法呼为身地。是即内心曼荼罗与秘密主曼荼罗。影略互显。而为显色心平等。治定经云内心曼荼罗秘密主彼身地即是法界自性。未会云心内心地中曼荼罗彼秘密主身地即是法界自性也。于内心中观日月轮之意也。是故上云心地者。是识大明白也。故不作别释。下云身地者。五大未明故云此云身地者此语即含地水火风也。不言空大者。空大遍通四大故。举四大而摄之也。当知与上心地而和六大之义圆满也。
  二从云何下。明问答料简中。又二。一明问。二明答。
  初问之意。自可见。
  二从谓下。明答中。又六。一明观阿字为地大金刚座。二明观●字为水大。三明观●字为火大。四明观●字为风大。五明以内加外。六明以阿字故余大皆法界性。
  初中。又三。一明阿字为金刚座。二明先作金刚座所由。二明阿字色形遍身。
  初中。谓先当建立等者。今为作内心曼荼罗故。先建立内心瑜伽之座也。即是所持真言之字者。上所说●●●●●等真言也。于此真言中。最初●字除点画。但观其本体为金刚地及金刚座。故云瑜伽座者即是所持乃至是金刚地也。
  二从所以下。明先作金刚座所由。自可见。
  三从观此字下。明阿字形色中。观此字等者。言此●字方形而黄色。遍满身内。故云观此字当作方形乃至无所不遍也。
  二从次作下。明观●字为水大中。次作水三昧者等者。观●字令在白色圆明。此●字圆明遍自身。如地大遍身内而无障无碍也。故云次作水三昧乃至不相妨也(云云)。
  三从次观下。明观●字为火大。如文自可见。
  四从次观下。明观●字为风大。如文自可见。
  五从地水下。明以内加外中。地水火风是外境者。以五大为外境。以五字为内。是故以●●●●四字。加持地水火风四大也故云地水乃至以加其身也。身即四大如上释之。
  六从此阿下。明以阿字故余大皆法界性中。此阿字者即是等者。●字本不生是即法界之性。●●等诸字亦入●字门故同●字之性。●●等诸字同法界之性故。水火风亦皆悉同法界之性自性清净也。当知水火风等皆从因缘起从来不可得故即是本不生。故云以阿字故乃至而知本不生也。缘者谓因此得生也者。言所谓缘者必待因然后生。然而此因似有从来。若有从来者即是常见也。以恐堕常见故于一一字门而说字义也。故云缘者乃至恐是故字义也。以此一一真言之字加持而加持之者。如此于诸字各说字义而以入●字门故。各各一一真言之字即本性清净也。以此本性清净不可得而加持故。水火风亦同法界之性也。故云以此一一真言之字加持而加持之当知此字本性清净也。
  三从业金下。明平治心地中。又二。一明能加入法。二明所治垢见。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业金刚有情乃至株杌过患者。经之羯磨金刚乃至株杌过患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如前下。明随释中。如前者指具缘品也。其义如上记之。故云如前以大日加持次即以羯磨金刚萨埵作加持而作事业也。金刚有二种一者乃至得净除其地也。
  二从离一切下。明所治垢见中。离一切尘等者。治定本云净除一切尘垢。未会本云离一切尘也。是即非如实正见。一切妄见我执等垢尘也。故云离一切尘者乃至所谓一切垢见也。犹如作外曼荼罗先谓持地者。言如具缘品所说择地造坛之时者。先堀。去砂砾株杌等非诸本土物。然后当平治平正已。于中建立曼荼罗。亦今尔也。欲建立内心曼荼罗故。先当堀去无明妄想之株杌等之类。平治我人众生寿者等邪颠之心地。然后于内心应建立秘密曼荼罗也。故云犹如作外曼荼罗。先谓持地去砂砾株杌等事。乃至亦光须平地去株杌等过。平我人众生寿者。次略说其相谓有情寿者乃至去彼株杌方净治此心地而建秘密大曼荼罗也。
  四从四角下。明门标等庄严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四角四门乃至安缘周匝者。经之方坛四门乃至界道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如前下。明随释中。如前所示者。指前等至三昧所现宝地宝盖门标宝幢璎绳宝池众鸟妙花宝树音乐宫殿意生座等也。故云如前所示乃至亦与彼无异也。然彼一一等者。如此一一标示微妙庄严。皆是内心瑜伽法门表示也。故行者殷勤咨询其名义。与内心瑜伽可相应也。是即深行阿阇梨甚深第一无比无上曼荼罗也。故次下文云。于一切曼荼罗中此最为上无为比也(云云)。
  五从于中下。明意生八叶坛位中。自八。一明台上人中尊坐。二明人中尊其中坐。三明叶上四智四行。四明蕊中佛母波罗蜜等坐。五明花叶。六明秘密主持其花茎。七明无量大海众八明海岸地居天坐(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于中有从意生乃至悦意果授者。经之内现意生八叶乃至悦意之果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谓在下。明随释中。谓在此内心等者。如前等至三昧所现大莲华王座。故云谓在此内心乃至故名为大花王也。其花有茎等者。如三悉地仪轨。委细有面授(更问)故云其花有茎乃至而相貌宛然也。
  二从此莲下。明人中尊其中坐中。又三。一明行者无师惠。二明超身语意地故名人中尊。三明悦意妙果不从他得。
  初中。此莲华上者。指如上之法界同体内心自性大莲华王也。故云此莲华上乃至非从外来也。
  二从身语下。明超身语意地故名人中尊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身语意超乃至殊胜果者。经之超越身语意乃至悦意之果文。未会别牒也。
  二从超染污下。明随释中。超染污心地等者。超越断常一异等一切染污之心地。得至自性清净本觉果地故云尔也。身心地登升者如一切世人等者。未会经云超身语意心地之句未会重别牒也。谓身口呼为身。意心地呼为心地。故云身心地也。是即染污六大三密也。所谓超越我人众生寿者意生儒童等种种无量我分不平等心地。而得至三平等如来悦意之心地。是故号人中尊。故云如一切世人未得身口意乃至故于一切中尊也。复次一切众生同有此性等者。是即直指一切众生自性心莲如来秘藏也。虽然众生如实不知故。不能开此秘藏故。往至于贫里而受种种困苦。但如来明了自觉自知。还为一切众生说之授之。是故亦名为人中尊。故云复次一切众生乃至故名一切众生中尊也。
  三从悦意下。明悦意妙果不从他得中。最后果者。第十一地极果也。故云悦意果者最后果乃至如来也。授与谓有人等者。未会本云悦意果授故。指此授而云授与也。言得此妙果已。以大方便虽说与于人。于自证自然之体者不从他得也。故云授与谓有人乃至不从他得也(云云)。
  三从如上下。明叶上四智四行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于彼东方乃至西北方慈氏菩萨(云云)
  二从如上下。明随释中。如上毗卢等者结前句也。次八叶之三言生后句也。因陀罗亦是王义者。言具云者可云南方开敷花因陀罗王佛。然因陀罗亦是王义。重不可云王王故。一出汉语一举梵语。云开敷花王因陀罗也。故云亦是王义乃至故存梵音也。北方鼓音佛(前置阿閦今改为此名也)者。先北方置阿閦。是即非东方不动佛。北方●字门空佛故。北方佛且云阿閦也。故云前阿閦今改为此名也。今八叶上佛菩萨。非次第明白。是即烂脱也。所谓四佛如常。东南西北如次不开无天是也。四叶初东南普贤。次西南文殊。次东北方弥勒。次西北方观音也。以之可为正也。故三悉地云。四方即是如来四智。其四隅叶即是四摄法也。且东南普贤是菩提心。此妙因也。次西南方文殊是大智慧也。次东北方弥勒是大慈也。大慈大悲但是第二义也。次西北方观音即是证。谓行愿成就入此花台三昧也。其四方叶中。初阿字为东方。喻菩提心。最是万行之初也。黄色是金刚性。其名曰宝幢。亦名阿閦佛。次阿字在南方。是行。赤色火义。即同文殊之义。即是花开敷亦名宝生佛。次暗字在西方。是菩提也。万行故成正等觉。白色即是圆明究竟之义。又是水义。其佛名阿弥陀也。次恶字在北方。是正等觉果。其佛名鼓音。是释迦牟尼佛也。即是大涅槃。迹还本故涅槃也。佛日已隐于涅槃山。故色黑色。次即入中恶( 长声)字是方便。即知此心法界之体本来常寂灭相。此是毗卢遮那本地之身华台之体。超八叶绝方所。非有心之境界也(云云)是即全依当品说相。如此说之故专可任彼文也。是即师资口传耳。
  四从其花诸蕊下。明蕊中佛母波罗蜜等坐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一切蕊中乃至而自庄严(云云)二从其下。明随释中。其花诸蕊中等者。于诸须蕊中。佛母虚空眼及诸波罗蜜等诸菩萨等皆坐蕊中。故云其花诸蕊中乃至即虚空眼等也。
  五从此花下。明花座下面持明忿怒坐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下列持明诸忿怒众(云云)。
  二从此花下。明随释中。此花叶下面者。指八叶下面也。置诸持明等者。不动降三世等诸忿怒持明者等也。
  六从其花茎下。明秘密主持其花茎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持金刚主菩萨以为其茎(云云)。
  二从其花下。明随释。自可见(云云)。
  七从复有下。明无量大海众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处于无尽大海(云云)。
  二从复有下。明随释中。复有无边大海众即金刚者。指第二重诸金刚等也。以何得知者。三悉地云。齐为大海。从齐已下此地居诸尊位。在海岸边也(云云)又云。从齐以上至咽诸尊随现成第二重曼荼罗。从齐以下诸尊随现成第三重曼荼罗。即是世间天院也(云云)既以齐为大海。而从齐以上为第二重。从齐以下为第三重世天院。故知今复有无量大海众即金刚也者。指第二诸金刚等也。
  八从其花下。明海岸地居天坐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一切地居天等其数无量而环绕之(云云)。
  二从其花下。明随释中。其花茎下观为大海水。海岸之外地居天众各依方观布之者。大海外海岸即是第三重世天院诸尊坐位也。故三悉地云。从齐以下诸尊随现成第三重曼荼罗。即是世间天院也(云云)故知地居天众摄上界天众也。
妙印钞卷第六十六
  一交了
  (御本云)元德三年(辛未)四月四日加点了。沙门阿寂(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