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妙印钞卷第四十一

  沙门阿寂纪

释息障品第三(经第二疏第九第十)

  将释此品。大分为四。初宣大纲。二释品题。三明来意。四明入文判释(矣)。
  初宣大纲者。所言障者更从异处而不生。只是行者自心而已。所谓于一散乱心为便。而所生之贪嗔痴三毒是也。此三毒者。更非异物。是即行者本来三部之妙体也。虽然以众生如实不知故。为彼不知之所缚。不达三毒之自性。心外执境轮回生死。故经云于一散乱心。此障即为便。论云。为贪嗔痴烦恼之所缚故(云云)然今行者依阿阇梨之加持方便。以如实之正见。观达三毒之自体之时。贪自性本来不可得。瞋自性本来不可得。痴自性本来不可得也。以不可得故。三毒当体即本初不生际也。以本不生际故。住大空三昧故证真净大菩提心。此净菩提心不为八风而所动摇故。此无动净心即名为不动明王。故疏云。一切不动明王者即是真净菩提之心。为表是义故因事立名也(云云)此即此品大纲也(云云)。
  二释品题者。息障者。息谓能除之体。即金刚不坏大菩提心也。障谓所除之法。即自心所起贪嗔痴等是也。故经云。障者自心生。随顺昔悭吝。为除彼因故。念此菩提心。常当意思惟。不动摩诃萨。而结彼密印。能除诸障碍(云云)又瑜伽经云。于一散乱心。此障即为便。能夺真言师所修功德业。若持爱染王根本一字心。此障速除灭。不得少亲近(云云)。
  问曰。今以不动为能治。彼以爱染为能治。云何。答曰。不动者虚空无垢大菩提心之体也。爱染者此虚空无垢大菩提心降伏天魔之时所示大我之体也。故知只是名异体同。然者两经所说不可相违(云云)以如此等义故云息障品也(云云)。
  三明来意者。上品中明攒摇自性清净之乳酪。而成果德纯净之醍醐已。虽然未说彼四魔三障除尽之法故。于上品所说之择地造坛供养修行授职灌顶等。为欲令无诸障碍故。金刚手请问之。如来演说之也。故次上品此品来也(云云)。
  四从尔时下。明入文判释中。大分为二。一举萨埵发问。二明如来答问。
  初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随释。
  初引牒中。经说已会。疏举未会也。
  问。然者何故尔耶。答曰。引未会本有三意。一者为治慢法之者。二为令知梵本次第。三务疏记之口传。先向未会本作释也。从此以后所所皆效之(云云)。
  二从此毗下。明随释中。复发此问者。此问中即有三。一者云何造坛时得除障者。二云何修真言行人无诸恼害。三云何真言持诵成果。指如此三问云复发此问也。
  二从大毗卢下。明如来答问中。又分为十二。一明障起因缘。二明能治明王。三明除风障法。四明除雨水障法。五明并除风雨法。六明以异方便除障法。七明合药对治法。八明圣尊各住本位有威。九明例诸尊本位说色差别。十明劣惠不信为障所由。十一明无智诽谤自损损他。十二明如来于法自在义(矣)。
  初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随释。
  初中。大毗卢遮那世尊乃至离诸过者等者。经之大日尊叹言乃至行者离诸过等三偈一句文未会引之也(云云)。
  二从佛言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诸障自心生。二明悭等为因起。三明由妄分别生。
  初中。一切障法虽复无量等者。夫大菩提道障碍虽多。全后余所不来。但从众生自心生。而从来不可得也。故瑜伽经云。时会中忽有一障。不从空生。亦不从他方而来。亦不从地出。忽然而现。此障从何而来。从一切众生本有障无始元初际本有俱本轮(云云)以无始际之本有障故。本有亦本有。而无始无初际。无终无终际。譬如转轮无始无终。故云本有俱本轮也。以障体即德故。云时障者忽然现身作金刚萨埵也。譬如湛湛大海一味碱水。依风飘因缘故波涛相击。依风息因缘故还自澄静。虽波涛相击。更未出澄静之碱水。虽还自澄湛。未离动浊之波涛。唯是一味碱水。从缘而动从缘而静。无始无终而无去来生灭。行者心海亦如是。唯是于一味平等自性清净法界海中。以散乱不知因缘故。忽现障者体。以如实了知因缘故。当现金萨形。从缘虽现障者形。未出自性清净之一味心海。从缘虽现金萨形。未改忽有一障之本有障体。烦恼即菩提无菩提可证。障体即具德无烦恼可舍。故经云。如秋八月雾。微细清净光。常住此等持。是名微细定(云云)以是义故云一切障法虽复无量以要言之但从心生也(云云)。
  二从又由下。明悭等为因起中。又二。一明所治惑障。二明能治菩提心。
  初中。由行者过去世随顺悭法者。行者从无始已来悭贪色欲等。无暂舍离。依如此等悭贪等。今世适虽值甚深法教。诸障碍竞起而妨道机。故云又由行者过去世乃至若除彼因诸障自息也。
  二从此中下。明能治菩提心中。对治即是菩提心者。言贪嗔痴本来本不生故。诸障自息。是即对治也。故云此中对治即是菩提心等也。
  三从又复下。明由妄分别障生中。又二。一明所治心思。二明能治心。
  初中。此之分别由从妄者。一念无明妄分别也。所谓于一散乱心此障即为便者。即此意也。心思有者。释经之从心思所生之句也。思即是障者。是即思惟烦恼也。所谓五钝使也。所言有者。即是生义也。生之体即有故。未会本云有。已会经云生也。故云此中有字梵音亦云生义也(云云)。
  二从若能下。明能治心。自可见(云云)。
  二从意常下。明能治明王中。又二。初明引牒。后明随释。
  初中。意常思惟乃至当结此印等者。经之常当意思惟乃至能除诸障碍之一偈未会引之也。
  二从是即下。明随释中。是即前所说不动明王者。指经第一。所谓说图位云。真言主之下依涅哩底方不动如来使(云云)此是如来法身者。指无相法身。所谓虚空无垢大菩提心是也(更问)以大愿故者。指本有大悲行愿也。若行者常忆念者。常忆持忆念此大菩提心。无时暂忘故诸障自除也。不动者即是真净菩提之心者。有师资相承之习(更问)此菩提心为违须八风之不所动转。犹如须弥山为八风不所动转故。且寄事立名。故云尔也。为表是义故因事立名也。此明王闭一目者。亦有深意也。以佛眼明鉴。唯一而已无二无三也(此亦有深意更问)其印当说之者。指密印品也。
  三从秘密主下。明除风障法中。又二。初明引牒。后明随释。
  初中。秘密主风当诵阿乃至先佛所说等之五行余文。经之秘密主复听乃至能缚于大风等之三偈半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谓造立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以●字加持。二明以●字加持。三明以●字加持。
  初中。以露地立法故等者。今此择地造坛于露地造之故。风难尤大障也。先止之故云尔也。当想此阿字等者。谓观●字普布身分。其色黄色也。是即金刚不坏大菩提心也。依之障自除也。
  二从如是下。明以●字加持中。又心诵●字者。●是因业不可得。即无相法界大菩提心也。余文可见(云云)于瓦器中心想阿者。于盖瓦器中心上观●字。故云即是上想阿字也。以此●字合百亿须弥山。成大须弥山王。用覆其上。若深秘释者。此须弥山者即无动摇大菩提心也。以此无动大菩提心故障碍自除也。
  三从又当下。明以●字加持中。又当时时等者。于彼器盖上。又观●字。所谓字体●字是前金刚不动义也。上空点遍一切处义也。所谓令此金刚不动之体遍满一切处也。故遍法界一切障自不生也。
  四从水障法下。明除雨水障中。又二。初明交牒。后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大有情谛听乃至昏蔽寻消散者(云云)。
  二从水障下。明随释中。当思惟罗字等者。观●字令遍于内外。如文可见(云云)作瞋形已画地等者。如此作恶形忿怒形已。于地上画云像或龙蛇等形。以所持刀印斩断其形像。即其云龙等散灭。随其雨水起之方可作之也。故云作瞋形已乃至即于东方作也(云云)。
  五从或作下。明并除风雨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行者无畏心乃至一切同金刚者(云云)。
  二从或作下。明随释中。用佉陀罗木作独?金刚者。佉陀罗木翻名如上记。其佉陀罗木橛必无此木等者。无件木者以苦练木宾铁等作之。故云其佉陀罗木乃至用宾铁亦得耳(云云)以金刚真言加持之等者以金刚橛真言加持之也。想同一切金刚者此橛下至金刚轮际故。其中间一切诸法。皆为此金刚橛所贯彻。悉同金刚轮际无动转也。若深秘释者。独一法界金刚菩提心。至第十一地金刚轮。贯彻法界一切诸法。更不令动转故。诸障自然不生也。余文自可见(云云)。
  六从或一切下。明以异方便除障法中。又二。初明引牒。二明随释。
  初中。或一切障息复说乃至去死无疑惑等者。经之复次今当说乃至息灭而不生勿生疑惑心等二偈三句未会引之也经有乱脱(云云)。
  二从复更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异方便加持法。二明引瑜伽证。
  初中。又分为六。一明总表指前。二明本曼荼罗形。三明作法有二种。四明障者退散。五明若不去及断命。六明密意。
  初中。复更明异方便等者。上明依忆念无动大菩提心诸障自除毕。故云复更明异方便除一切障也。即是前说不动明王者。此异方便非异物。就上所说不动明王。以异门说故云尔也(云云)
  二从此不动下。明本曼荼罗形中。所言本漫荼罗者。即是三角曼荼罗也。其中黑色是也者。于彼三角曼荼罗中。自身成黑色不动明王之像而持刀印也。故云此不动明王本乃至作不动明王之像也。
  三从文于下。明作法有二意中。又于此作法有二意者。谓观想不动尊字印形像。置在圆中。而令踏彼为障者上(是一)故云一者想不动尊在圆中而踏彼上也。又直观想自身是不动尊。即以本真言印契加持之。而踏彼为障者上也(是一)如此等二意中。行者随意可作也。
  四从三角下。明障者退散中。三角中等者。于三角中画作彼为障者形像。其后我身如前成不动。入彼三角中。以左足踏彼为障者顶上。障者即是散。故云三角中画彼乃至应时退散也(云云)。
  五从若彼下。明若不去及断命中。若彼违戾者。虽作如此之对治。犹相违背而憍慢放逸。随教命而不退散者。乃至可断其命根。但行者其时发大慈悲心。可欲断彼之业寿令得大菩提之生也。心不可欲断彼生命。口亦不可言断生命也。故云若彼违戾乃至念言勿令彼断命也(云云)。
  六从然此下。明密意中。所言密意者。如上风雨等诸为障者。更从异处不生。唯是从行者不平等之心而起。然住平等法界大菩提心之时。能治所治本来无二。全体平等法界体也。此时业寿永除且云死。牙种还萠亦云生。是即如来隐语秘密最上之谓也。故云然此中密意乃至即是死义也(云云)。
  二从如瑜伽下。明引瑜伽证中。自分为二。一明举如来秘语。二明释秘语意。
  初中。又五。一明大自在慢故不从召命。二明现污秽城。三明不动入不净金刚三摩地。四明不动入降三世三摩地。五明命终即成佛。其义自可见。不能委悉记(云云)。
  二从足即智足也下。释秘语意中。所言足即智足也者。不动尊入降三世三摩地。以左足踏其自在王顶上。以右足踏其妃首半月者。大自在天并妃者是即根本无明体也。夫无明有二种。如大论九十七云。无明有二种。一者厚二者薄。薄者名无明。厚者名黑闇(云云)故知今王妃是即二种无明也。其薄者名大自在王。其厚者名妃也。复次迷心无明名大自在。迷色无明名妃。是即忘六大法界色心实相。取心外之境。根本不知之心也。如此背平等法界。才执三千界内。我计此内大自在主。以为足故。无相法界平等大菩提心之不动明王。以左足踏自在顶半月中者。左足五指者五大也。以此本觉本有五大。踏彼妄情缘起小智时。为本有五大之所加持。缘起小智即成遍周法界色心平等六大法身也。此时不改彼小知足小我之体。即成遍周法界常住不变大知足大我之体也。右足踏其妃首半月者。以本有五智。踏彼妄执缘起五大时。为本有五智之所加持。彼缘起妄情五大即亦成遍周法界平等六大法身也。此时亦不改彼小知足黑闇之体。即成周遍法界常住不变大知足圆明之体也。彼王迷心无明故以五大而加持。此妃迷色无明故以五智而加持。是即两部各成不二也。此两足合成一身。是即不二之上大不二也。彼金刚吉祥成就印可思之。故云足即知足也。余文自可见(云云)。
  七从又有下。明合药对治法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或以罗尔迦乃至况复余众生者(云云)。
  二从又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合药对治秘述。二明诫初心随情作。
  初文。自可见(云云)。
  二从又凡下。明诫初心随情作中。凡此法皆是等者。言如此合药对治等法。是大菩提心成就久修练行之人。以大悲心故随缘应物之方便也。若初心无知之族。但闻其合药对治之法许。无慈悲方便。欲得随情所求之成就而作之。自损损他无有得此成就。故云又凡此法皆是乃至用无此理也。
  八从尔时下。明圣尊各住本位有威中。自分为二。一明引牒。二明随释。
  初中。尔时金刚手乃至所师谓性住等者。经之尔时金刚手白佛言乃至于本位作诸事业等五行余文未会引之也。
  一从谓金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四重诸尊各住本位所应作即作。二明引四姓家业为例。
  初中。能作如是威猛之事等者。不动明王者无相大菩提心体。即为降伏难伏之者。成大日如来教令轮身。住三角曼荼罗。而现威猛之势力。依之一切众生承如来教敕不敢隐蔽。皆悉诣佛所而得法利也。故云此大力不动明王能作如是乃至秘密之教也。令使如本尊等者。言若本尊是佛部者。坐金刚轮方坛而显威验。若本尊莲花部坐圆坛而显威验。若本尊金刚部坐三角坛而显威验等也。故云令使如本尊乃至即是效验之语也。令作者等者。释未会中之令作二言也。应作事此亦即是十方三世等者。四重法界诸尊。各随本誓悲愿。住其本位。而作其所应作之事。是即一切诸佛三昧耶也。若违越者不现威势而令隐蔽为障者。即犯三昧耶也。故一切执金刚亦如不动明王。作所应事业。现威猛之相。无不隐蔽为障者。随自己本誓。作所应作之事。不敢失坠三昧耶。何以故。皆是同一金刚性不可有异路也。故云我等一切乃至是故当住斯法也。
  二从四下。明引四姓家业为例中。四姓等各各有家法等者。中台如刹利种。第一重如波罗门。第二重如毗沙。第三重如须陀。故云四姓等各各有家业乃至令如来法无敢隐蔽也。此行人等者。今真言行人亦如是。普习学诸尊字印形像本誓悲愿。随应而入其三摩地。现威猛之势。可降伏所应降之者也。所谓或自身入不动三摩地者可住三角火轮。若入降三世三摩地者可住风轮半月。乃至梵天四王等。入其三摩地可住其曼荼罗。降伏为障者不敢隐蔽也。故云此行人亦效诸尊乃至可诚汝所言也。
  已上释第九卷毕。
  凡从秘密下。明例诸尊本位说色差别中。自分为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秘密主若说乃至先佛所说者。经之文秘密主乃至是则先佛所说之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谓本下。明随释中。谓本尊等者。上来虽说诸尊可住本位。未说其本位之形色故。正说其形色。如次下诸品中说。故云谓本尊各有形色下当更说之也。如上说随本位等者。言如次上如云若住金刚轮方坛者可作增益用。若住圆坛者可作息灾用。若住三角坛者可作降伏用。今说色亦如此。随方圆三诵曼荼罗。其色亦如次黄白赤也。故云如上说随本位而作事业乃至赤火黑风亦尔也。次下有色等者。言指未会本之彼尊尊色之色字。此字已会本译诸尊形相。然色与形相梵音别也。以色即形相之义故。未会本云色也。故云次下有色字乃至此是形相也。余文自可见(云云)。
  十从秘密下。明劣惠无信为障起由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随释。
  初中。秘密主未来世乃至无惠疑增多等者。经之秘密主于未来世乃至而增疑惑等一行余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以此下。正随释中。又四。一明钝根不信为障因缘。二明画持诵加持甚深事。三明譬说。四明合譬。
  初中。钝根少智信不具等者。设于九种教法者。此人虽为利根大智。于真言教以信不具故。此人名为真言家一阐提人。何以故。一阐提此云信不具。于如来甚深三密之教义更信不具。于如来甚深三密之教义更信不具故。依此不信故诸障竞起自损损他。故云以此众生等钝根少智乃至为障所由也。
  二从如是下。明图画加持甚深事中。如是真言画及持诵等者。言今此择地造坛采色图画并净除持诵等。皆悉妙极之境妙智之所都。如来甚深不思议事。非十地等觉之所知。何况二乘凡夫之所测哉。故云如是真言乃至如来不思议事也。
  三从如人下。明譬说。自可见。
  四从如此下。明合譬中。如此画色等者。指造坛画色等也。依法不疑者。若如方坛者以黄色而采色严净。是即与如如法界金刚不坏大菩提心相应。即能入住法界不思议境界。若如圆坛者用白色而采色其本尊形像等。是即与无尽法界大悲万德相应。即能入住法界不思议莲花三昧境界。若如三角坛者用赤色而采色其本尊等。是即与如来不思议法界心智体相应。即摧坏四魔三障。能入住不可思议甚深金刚智印三昧境界。如此等图画实相。如此真言实相。如此持诵实相。如此行者实相。如此如来实相。本来平等无异路。本来成就无初生。本来具足无阙减。本来清净如莲花。本来无相如虚空。本来常住如金刚。如此等平等法界体。唯是有信者而已即得入。闇证禅宗文字法师不能所窥。故云如此画色等乃至所以而不疑耶也。如世人等。世间浅近方药验术犹不思议。何况于如来甚深不可思议真言不思议无相无为之法相。空执有执之族。闇证无智之辈。岂不惊怖哉。亦不轻毁哉。故云如世人得药飞空乃至徒自伤也。
  十一从闻唯下。明无智诽谤自损损他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随释。
  初中。闻唯坚住乃至如是非佛说等者。经之彼唯如闻坚住乃至非佛所说等一行余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是人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谤毁所由。二明喻。三明合譬。
  初中。是人虽闻此法者。如彼无智闇证文字法师者。为空执之所沈。为显纲之所缚适虽闻真言秘藏法教。不信不修。以不信不修故不显威验。以不显威验故生谤。而云著相之法外道之说。依此自损损他失二世安乐。故云是人虽闻此法乃至是外道等说非佛法也。二从如人下明譬。自可见(云云)。
  三从当知下。明合譬可见(云云)。
  十二从一切下。明如来于法自在义中。又二。一明已与通达傍正。二明释成如来于法自在意。
  初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随释。
  初中。一切智佛一切法乃至众生利者。经之一切智世尊乃至方便度众生一偈文未会引之也(云云)。
  二从此已下。明随释中。此已字者。指未会本之已得自在之已字。然亦云通达者。指已会本之如其所通达之通达。然此两本中通达义。正义。故云是正义也。谓具方便无事不解之义也。已彼先此后等者。言未会本已字有得自在之上故云已彼先也已会经通达之言有得自在之下故云此后也。一切说梵音回互也者。非此偈而已。一切真言陀罗尼中。其字有一陀罗尼之中者随义便回互。或用上字于下。或用下字于上。常习也。故云一切说梵音回互也。上文已明诸佛者。指上之是则先佛所说之文也。今此下句等者。指是诸先佛说之文也。言如此梵音回互而说者。非啻如来独而已。先佛所说亦如此也。故云上文已明诸佛乃至方云先佛作如是说也。但此一切智世尊乃至善决定作业等三偈文是一具文也。然于已与通达为释回互之义故。别切取一切智世尊等一偈文。而释成梵音回互之意已。然后引牒是诸先佛说以下二偈文。总兼备三偈之意。而释成如来于法自在义也(云云)。
  二从已彼下。明释如来于法自在意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随释。
  初中。已彼此一切乃至作善无疑等者。经之是诸先佛说乃至善决定作业二偈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此意下。明随释中。此意者。总指上三偈意也。所谓如来具一切智于诸法中而得自在等者。是即一切智世尊诸法得自在等文之意也。以众生劣惠等者。方便度众生以下文之意也。以诸众生未解诸法空相等者。夫诸众生或漂沈于断常。往来于生死。或沈空尽灭永断佛性。或走三性八不之旷野求始成正觉之台。或莹三身十佛之花台。未望本有曼荼之自成。如是等族。唯执如情所谓之法相。更不悟甚深无相之空相。依之言空则还沈己家之空。言有则还执己家之有言中则又还成己家之双非双照之中道。终未悟非空之空非有之有非中之中。岂悟甚深无相之空相。所谓空相者。汝不知哉。唯是我性凡夫一念之心。乃至低头举手之威仪。弹指散花之小善。皆是妙极无相之境界遍周法界之常智也。就中上来所说择地造坛曼荼罗。是即甚深不思议之空相。法佛自内证之三摩地也。然汝以重障根钝故。不信此甚深无相之法相。还云著相之法外道之说。犯几罪受几苦哉。若宿福深厚之人。闻则信信则修。修则证。是故皆入真理平等法界之体。同住一切智智果德之心。是即无疑惑故四魔三障不得其便。获得不思议佛法满足也矣。
  已上释息障品毕。

释普通真言藏品第四(经第二疏第十)

  今将释当品。自开为四。一明大纲。二明释品题。三明来意。四明入文解释矣。
  初明大纲者。诸大金刚诸大菩萨等。各各说自所通达法界门者。唯是为欲净除一切众生虚妄分别尘垢。令同自性清净法界无尽庄严藏也。所言清净法界者。大悲胎藏曼荼罗王之自体。一切众生内心八叶之已分也。虽然众生如实不知此自心八叶无尽宝藏故。往复贫里流转生死。爰以金刚菩萨等从大慈大悲之崛。而必定师子吼。面面说自所通达门。还令同彼之自性清净法界无尽庄严藏普门法界之体。故经云当说如所通达法界净除众生界真实语句。疏云为欲净除一切众生界虚妄之垢。悉令同彼真法界无尽藏故。各当自说真言之句也。所言真法界者。所谓●字门是也。故当品终佛自结说云。秘密主。是等一切真言我已宣说。是中一切真言之心。汝当谛听。所谓阿字门(云云)同疏释云。今总说诸真言之心。即此阿字是也。此是诸法本不生义。若离阿字则无余字。即是诸字之母。即一切真言生处也。是则此品大纲也。
  二明题目者。普通真言者。普谓普遍一切义。通谓通入通达义。今所说真言皆是普入一切门自所通达真言也。是以疏云。是诸菩萨金刚为欲圆满成就佛法。各各稽首大日已。于自心以通达清净法界法门。各各乐欲自陈说之(云云)真言者。如上品所说。藏者。如来无尽无余万德从此而生。故名为藏。故云普通真言藏品也。
  三明来意者。上品中。于具缘品所说图画持诵等。为令无诸障碍。说障者对治之法毕。虽然未说诸尊真言持诵之法要故。疏云如是大曼大荼罗王清净法界之体。是一一菩萨各从一门而得自在。称其所解而广说之。若有众生从彼一门而进行者。不久即得同彼菩萨。此诸菩萨皆是大日如来内证之德。为欲广开是知见门故。一一菩萨各演一门也。是则此品来意也。
  四从尔时下。明入文判释中。大分为四。一明上首乐欲演说真言。二明如来听许。三明真言别相。四明总说真言心。
  初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随释。
  初中。尔时执金刚中乃至乐欲佛诸者。经之尔时诸执金刚乃至演说真言法句三行余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是诸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各各乐欲自陈说。二明乐欲陈说所由。
  初中。是诸菩萨者指大眷属也。金刚者指内眷属。为欲圆满成就此法者。为欲成就圆满此普门法界曼荼罗故。各奉稽首顶礼大日如来已。如自所通达法界清净法门。各各乐欲自陈说也。
  二从所以下。明乐欲陈说所由中。又分为三。一明称自证说。二明欲令众生同我身。三明菩萨金刚皆如来内德。
  初中。如是大曼荼罗王者。所谓阿字也。故当品终云。是中一切真言之心。汝当谛听。所谓阿字门。最为无上(云云)故云大曼荼罗王也。清净法界之体者。指八叶心莲花台也。而得自在者。从此一门得入法界故。于普门一门得最自在故云尔也。称其所说者。于普门法界万德中。随其自证得之分而广说之也。
  三从此诸下。明菩萨金刚皆如来内证。又可见(云云)。
  二从尔时下。明如来听许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随释。
  初中。尔时佛彼执金刚乃至净除真言句者。经之尔时世尊乃至真实语句二行余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时佛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释无尽义。二明释法尔加持。三明告敕可说。
  初中。以无尽等者。指未会之无尽法尔之无尽也。以无尽庄严法尔加持故云无尽也。或可云无害者。如此金刚法界之体无能害者故云尔也。或可云不坏者。已会本云无坏。即不坏也。以此不坏义为正。故云以下义为正也。譬意可见。
  二从无尽下。明释法尔加持义中。无尽庄严自在之力者。指本有大悲万德。即五大也。法然所得无功用力者。指本有明朗之体。即五智也。以如此色心实相六大无碍。而普加持一切大会。故云无尽庄严乃至而普加持彼诸大众也。
  三从然后下。明吉敕可说。其义可见(云云)。
  三从时普下。明真言别相中。又二。一明诸尊普通真言。二明诸尊种子真言。
  初中。又分为十四。一明内院四菩萨说。二明诸大菩萨说。三明诸大金刚说。四明释迦牟尼主伴说。五明虚空眼明妃真言。六明说圣者不动主真言。七明说降三世真言。八明说诸声闻真言。九明说诸缘觉真言。十明说普一切佛菩萨真言。十一明说普世天明妃等心真言。十二明一切诸佛真言。十三明守护门者说。十四明结大界真言矣。
  初中。又四。一明普贤说。二明弥勒说。三明虚空藏说。四明除盖障说。
  初中。又二。一明所入三昧。二明所说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随释。
  初中。时普贤菩萨乃至真言说者。经之时普贤菩萨乃至说无碍力真言曰等一行余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诸菩萨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诸菩萨中为上。二明佛境界。三明释庄严。
  初中。诸菩萨中者。指大眷属诸大菩萨等也。其中此普贤最为上首。故云彼为上首也。所谓普者是即本有无相五大。即境也。贤者是即本有明朗识大。即智也。如此六大不二境智平智名为菩萨。是即心虚空菩提三种不二总体也。故悟三密平等诸菩萨中最为第一。仍所入三昧名佛境界庄严三昧。诚有所由哉。故云诸菩萨乃至即时入此三昧也。
  二从佛境下。明释佛境界中。佛境界者此是诸佛自证等者。五大是一切诸佛正觉正知之境。故云诸佛自证真实境界。是即普义也。遍满一切法界无所不至故。全非二乘境界。故云非诸声闻也。如法华方便品中等者。彼品云。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云云)
  三从庄严者下。明释庄严中。庄严者即是如来自证之体者。以本有明朗五智。庄严本有五大之境界。故云庄严也。如此庄严如来自证一切智智之体。故云即是如来自证之体也。是即贤义也。贤者贤妙最上义。所谓五智明朗之异名也。体有无量德者。指莲华台万德也。云何在此定中等者。今此无相法界佛境界庄严三昧。非言心所及。然还以此三昧无碍自在力故。以不思议说不思议真言也。故云此即是不思议乃至说此真言也。
  二从三曼下。明所说真言中。又三。一明梵汉交举。二明释其意。三明依教修行益初自可见。
  二从此意下。明释其意中。又二。初释句义。后明体字。
  初中。诸法毕竟平等者。指自性清净法平等之体。自余文可见(云云)。
  二从然此下。明体字中。以诃字为体者。以摩诃之诃字为体也。是即净菩提心也。以此菩提心故一切菩萨所有作业成。修行菩萨行也。
  三从若下。明依教修行益中。若众生等者。受持观照者速同普贤大菩提心也。故云然此真言以诃字乃至自在之力也。
  问名定言。其三事云何相应耶。答。普贤者六大法界也。佛境界庄严三昧者亦境智不二义。是即六大也。真言句义平等法界无行无到也。是又自性清净大菩提心也。体字之诃字亦大菩提心义也。然者三事一彻也(云云)。
妙印钞卷第四十一
  一交了
  (御本云)元德二年(庚午)八月二十四日加点了。沙门阿寂(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