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花。睡美不知谁唤醒。一炉香散夕阳斜。——《西斋净土诗》 Read More
  •   尔时世尊……言:‘汝等谛听……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 Read More
  •   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续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太虚大师
  •   《佛说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佛说阿弥陀经》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Read More
  •   这是生死书网站大藏经的第八次重大更新,采用了中华佛典宝库2016版的TXT文件包(有更多的经文、使用了现代标点符号、有图片链接代码)。

      本次更新与2014版相比外观界面变化不大,但是底层服务平台Apache、PHP、MySQL(MariaDB),以及网站源程序、模板、组件等都采用了2018.08后更新至2020.08为止最新的技术版本,网站的菜单、分类、文章、长文章分页、模块等全部从头重新制作,经文网址URL更加简短,经文内容中链接了数千枚图片。增加了“在线视频”、“圣典汇编”,以及“五百罗汉图”、“图解系列”、“思维导图”、“佛学大辞典”、“常用经文难字注释” 等文章,还增加了宗教对比研究菜单专栏、并推荐了佛教微信公众号。

      2020.03.30 增加了站内全文检索功能,在首页下方,以及菜单“检索·词典”中可以看到。
    Read More
  • 1
  • 2
  • 3
  • 4
  • 5

三法印

  (出法华玄义)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
  [二、无我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假不实,本无有我。众生不了,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执之为我;是故佛说无我,破其着我之倒,是名无我印。
  [三、涅槃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另有四法印之说: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四念处

  (三藏法数)[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一一观之,纯是秽物。众生颠倒,执之为净,而生贪着,故令观身不净也。
  [二、观受是苦],领纳名受,有内受、外受;意根受名内受,五根受名外受。一一根有顺受违受,不违不顺受。于顺情之境则生乐受,于违情之境则生苦受,于不违不顺之境则生不苦不乐受。乐受是坏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众生颠倒,以苦为乐。故令观受是苦也。
  [三、观心无常],心即第六识也。谓此识心,体性流动,若粗若细,若内若外,念念生灭,皆悉无常。众生颠倒,计以为常,故令观心无常也。
  [四、观法无我],法有善法恶法。人皆约法计我,谓我能行善行恶也。善恶法中,本无有我。若善法是我,恶法应无我;若恶法是我,善法应无我。众生颠倒,妄计有我,故令观法无我也。

一实相印

  又名诸法实相印,四法印之一。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说,小乘法是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作印定,大乘法是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其实,一实相印概括了三法印,三法印也能贯通一实相印,全都是阐明诸法因缘生,无有自性之理。只是大乘一实相印所说的“缘起性空”,把空的理性说得更加澈底,它说宇宙一切万有,都是非有非空,亦有亦空,众生的佛性如此,一切法的法性亦如此。

  所以它们的不同点是:小乘说诸行无常,大乘于万法为无常之外,还认为它是不曾断灭的;小乘说诸法无我,大乘于真谛说无我之外,还于俗谛说化他;小乘唯以我空而说涅槃寂静,大乘却以我法二空而说涅槃无住。大乘与小乘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契合这“一实相印”的妙用,故辨证大乘的教法,也就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了。
  ——《佛学常见辞汇》

四依

  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应,则可依信。虽现佛身相好,若所说所行,违于实相法者,则不应依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普贤菩萨警众偈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 动画《佛典故事》极乐净土 佛说阿弥陀经
  • 动画《佛典故事》大愿 佛说无量寿经
  • 动画《让我们回归极乐》
  • 动画《金刚萨埵净障修法如意宝珠》
  •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解,音频视频PDF
  • 动画《妙法莲华经》
  • 电影《首楞严演义》
  • 生死与轮回
  • 慈诚罗珠堪布《前世今生:生命的奥秘》
  • 慈诚罗珠堪布:中阴解脱



《华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解(视频全集)
宣化上人开示(播经机中的2018个MP3文件14.3G,开示全集PDF文档),请见图解系列菜单中的网盘下载。

简介: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文化和个人都表示经历过轮回,那么在这个永恒的谜团后边,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本片通过对杰出的科学家和轮回的研究学者的独家采访,基于大量来自意识研究领域,濒死体验和前世记忆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次深入并科学地探索了这个谜团。更多播放:

第1集:女子自称死后进入另一个世界
第2集:出生时胎记是前世伤痕
第3集:专家称人的意识和大脑无关
第4集:轮回就是灵魂换一个外壳

更多相关下载:
前世今生 轮回的故事

卍新续藏第 25 册 No. 0484 金刚经大意

  No. 484

  答屠息庵读金刚经大意书

  秀水止庵 王起隆 述

  承以金刚演说示。读窃叹翁兄于古今疏经家。揉诸香为丸。缉众丝成锦。乐取人善。不恃己长。留心大乘最上乘。为当今之优昙钵华。儒门大有人在矣。疏经难疏。此经大难疏。此经如时师为他人说者。亦不为难疏此经。而期精熟贯穿。不失佛意。不同谤佛。则难之大难。宁观大意无师心也。宁阙疑无妄注脚也。全经五千一百四十六字耳。昭明分三十二分。留支分十二分。无著分十八住。天亲分二十七疑。弥勒成八十偈。功德施菩萨造论。傅大士造颂等。度佛眼观之。尽虚空界画也。相传唐初疏此经者。多至八百余家。世远不可得见。前此则天台智者之疏。后此则圭峰之纂。杨圭之集解。长水之刊定记。中峰之略义。宗泐之注。暨今时疏。亦既充栋。将赤水玄珠。谁定为象罔乎。原夫般若大经。次阿含方等而说。凡六百卷。四处十六会。金刚般若。为第九会说。其一也。金刚般若之入中国。前后译凡有六。而秦译其一也。经有大头颅。有大支干。而血髓充周。圆满于其间。大头颅云何。经所谓金刚非他。即生佛真如心是也。此真如心。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不变者。生佛同此真如心。刀砍不入。火烧不着。能坏一切。而一切不能坏。故般若有百喻。此单喻如金刚。亦得强名。曰无为法随缘者。一切圣凡依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名有为法。喻如梦幻泡影露电。不可取着。则属生灭门收矣。弟于此经。素苦葛藤。迄今老于忧患。读之略见一斑。与深言之无宁浅言之。与玄远言之无宁平实言之。全经文句。谆谆娓娓。叠叠层层。如关锁勾连之骨。如回环顾抱之沙。毕竟头颅何在。则经文佛不云乎。一切法无我。窃谓此经五千一百四十六字。只疏得此五字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真如不守。动生无明。只一我为大患。我相也。我见也。我能度生也。我能布施也。我能得果也。我能说法也。我能授记也。我能庄严佛土也。我能供养河沙诸佛也。我能舍身命也。我能持戒也。我能忍辱也。我能行善法也。我能集福德也。此点点我未忘。由此贪着我执法执法非法执。贪着正报执。贪着依报执。矜功争能也。伐善施劳也。希求福利也。为尊贵施堕也。为人轻贱也。斗诤坚固也。此所谓一合相也。此所谓诸心皆非心也。此所谓住于非住。而不住于般若也。此所谓为烦恼伏降。而不能降伏烦恼也。我如坚城。如怨敌。千生万劫。围合坚牢。如人入暗。一无所见矣。诚有能发菩提心。生清净心。不住六尘。生心应无所住。生心于一切有为法。凡度生布施得果。说法严土。持戒忍辱集福等。洞然智照。观度而无所度观。施而无所施。观得而无所得。观说而无所说。观记而无所记。观严而无所严。观供而无所供。观身命而无身命。观持戒而无持戒。观忍辱而无忍辱。观善法而无善法。观福德而无福德。观微尘而无微尘。观世界而无世界。观四相无四相。观四见无四见。尽圣凡依正。统汇一真如。即有为法而成无为法。即假设我而见真常我。旅泊世间无意。必无固我。于凡矜功。争能贪着之。薰习之。命根彻尽源底。豁然荡除。如日光明照见种种色。即坚城粉碎矣。怨敌倒戈矣。心心般若。在在金刚。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矣。故曰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此于全经大头颅。未敢曰穿透红心。或者虽不中不远乎。大支干云何。一曰循经分以省谤。一曰标经旨以举要。一曰约经象以顺文。一曰汇经意以领趣。一曰开经眼以豁疑。循经分何也。全经问在答处。答在问处。仿佛神龙出没。不可端倪。但点睛之手。画龙身首。凡缭绕烟云间者。不必尽画也。兹循昭分。细审来龙。自第二分须菩提。从大众中起。至第四分菩萨但应如所教住止。为经全龙之龙首。盖住心降伏义为正宗。如大学之圣经中庸之天命章。全经大旨已竟。自第五分可以身相见如来不起。至第十六分果报亦不可思议止。如学庸之有分章。只重重洗发住心降伏之义。自十七分起空生重理住心降伏起请问头。诸家种种曲说虚心。寻绎俱未确然。此正如南华经北溟有鱼一则。两见逍遥一篇之中。文字重彰。趣味无二也。循此十七分中。重说无法可得。重说大身非身。重说庄严非庄严。第十九分重说布施福德。第二十分重说不可身相见如来。第二十一分重说如来无所说法。第二十四分重说说经福德。第二十五分重说实无众生灭度。第二十六分重说不可三十二相见如来。第三十分重说非微尘非世界。其他不重说者。亦字句多重。盖缘印度言音累复。佛慈悲重深。不违其俗。故无相无见无说无得无度无福德等言。或三五出。或八九出。或为钝根谆诲。或为后至重宣。不厌再三。实无岐异加之。或翻译之失。或笔受之讹。但当牢持信心求佛加被。自当有庖丁解牛。披大却导大窾之时。若如诸家必欲争执前后不同。可解解之。不可解处亦必欲解之。牵强消文。横生穿凿。疑团满堆。佛口通可挂壁。果知其解者。旦暮遇之乎。自非不谬佛心。诽谤重?。奚通忏悔。此经分之当循也。标经旨何也。诸经发起。必有纲宗。是经佛于般若会上。破相谈空。以无上正等正觉。开演人空法空法非法空。彼凡夫不能断惑。二乘不能转识。其故有二繇。一住于证得。一住于福德耳。初祖西来埽证得。则曰廓然无圣。埽福德。则曰并无功德。窃谓此经佛旨简要亦然。通玩经文。如无得无说也。我不作是念是阿罗汉也。于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也。于三藐三菩提无有少法可得也。实无有法发菩提心也。色见声求为邪道也。非所谓廓然无圣者欤。福德同虚空不可思量也。三千大千七宝施不及也。身命布施不及也。恒河沙身命三时布施不及也。供养那由他诸佛功德不及也。是福德即非福德性也。诸菩萨不受福德也。非所谓并无功德者欤。佛悯小乘。为有所得心所误。愚迷凡夫。为人天小果有漏之因所误。堕存我觉我烦恼所知二障。堕界内界外分段变易二死。从生至生。不得清净。不惮多方淘汰。譬涤净器。方贮天浆。赵州所云佛之一字我不喜闻。庞蕴所谓我百千生为布施累意。亦犹是此经旨之当标也。约经象何也。分经必以三科。有序分。有正宗。末乃有结经流通。此经第十三分。空生请佛安名结经。在半凡赞。法显胜处。即系流通。不系经末。方为流通。约象分文。每段说经一番。便间以较量福德一番。通计七重福德。第一重无住福德。为见性福德。次五重福德。一重增胜。一重通为有相福德。较见性福德。实算数比喻不及。后四段。则佛随顺机缘。破遣凡夫依正报执。末一切有为法一偈。则总收全经。故不分正宗。不分流通。护念付嘱。婆心痛切。庠序秩如似乎。贯华似乎。散华似乎。正智似乎。方便似乎。山尽水穷似乎。坐看云起。此经象之当约也。汇经意何也。凡佛说经。循其言句则知其意。是经以金刚命名。而经言则曰无诤。曰忍辱。曰无瞋恨。曰受轻贱。曰得成于忍。则非以刚为刚。纯以柔为刚。此佛意也。佛言如来无所说法。如来无有定法可说。如来无法可说。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而经言则重信解受持。重书写诵读。重受持四句偈等。曰为他人说者四。曰为人解说者二。曰广为人说者一。曰为人演说者一。又曰。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又曰。如来是真语实语如语不诳语不异语。岂说时默。默时说。如来有自语相违乎。何以无法可说者。又专欲人说。所谓无离文字说解脱。虽复不依言语道。亦复不着无言说。此佛意也。经言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言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言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而又曰。一切诸法皆是佛法。又曰。一切诸佛法皆从此经出。又曰。以无我无人无众生寿者修一切善法。又曰。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又曰。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又曰。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又曰。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又曰。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又曰。佛法无实无虚。将立时埽。埽时立。如来有世间过乎。无非拣尽相见之虚。彰明般若之实。此佛意也。经言一切众生皆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但十界唯心众生。幻妄同于捏目所成。人于相见。不能清净。则起念。便生无量众生。自己不离众生。何以度众生乎。故他经佛告比丘。汝等心中一日一夜。有百千万亿众生起灭。若能智照不起相续之念。即是度尽众生。则知众生有事度有理度。有度世界之众生。有度自心之众生。有摄而顺度众生。有折而逆度众生。并由理具。方有事用。必内外智照。如儒之尽人尽物。乃为无余涅槃。不同小乘乐小法者。故曰一切众生即非众生。曰彼非众生非不众生。曰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曰实无众生如来度者。此佛意也。凡此等语。如水面葫芦按捺不定。如明珠走盘闪烁横斜。如挥运镆鎁纵夺杀活莫敢撄锋。但默领佛心。自见趣味汪洋。万川归墟了无异水。此经意之当汇也。开经眼何也。佛于空生。数云于意云何。数云如是如是。此经中眼目也。将空生真有疑于佛耶。抑佛真有疑于空生耶。要知佛无疑也。空生亦无疑也。一部金刚翻翻覆覆。代众生作问答。代众生开疑也。众生不疑不信。不大疑不大信。故经中彻首彻尾。最重信心。如信心不逆。如于此章句能生信心。如一念生净信心。如闻是经不怖不畏。如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其最严重。则曰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即金刚也。即能坏一切。一切不能坏也。即太阿锋。即大火聚。即光明镜。即大日轮。即楞严之究竟坚固。即圆觉之非幻不灭。即法华之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有为法空也。非空无为法也。诸相非相也。非空如来也。色见声求邪道也。非空正道也。灼然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也。灼然幻有不有。真空不空也。故始之以如是住如是降伏。终之以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如是观。而众生无余疑矣。胥得度矣。若执空生有疑。佛真为空生破疑。殊为未梦现在。此经眼之当开也。综而论之。一经之中。有凡夫相见。有二乘相见。有相似菩萨相见。凡夫相见。见思惑也。二乘相见。尘沙惑也。相似菩萨相见。无明惑也。相见之惑。有从分别发起。有从俱生发起。分别二障粗猛易断。极喜无也。俱生二障缠眠难断。地地除也。离四句绝百非中。有函盖乾坤句。有截断众流句。有随波逐浪句。佛说般若波罗蜜。函盖乾坤也。即非般若波罗蜜。截断众流也。是名般若波罗蜜。随波逐浪也。引而伸之。触而类之。所谓击首尾应。击尾首应。击中则首尾俱应。孰非经龙之鳞翼脊鬣为大支干者乎。解此则全经血髓。智见智。仁见仁。随拈一字一句。充周圆满。不可云喻。更无不节节支解者矣。要之此金刚王宝觉。以如如不动为体。以无余度生。降伏其心为用。以不住六尘。无住生心。为同虚空。不可思量福德。以知一切法无我。为得成于忍。以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修一切善法为庄严。以无相无见为证得。以六如为观智。而最先证入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则必以信为入门。凡佛所说六度四果五眼三心。身如须弥山王转轮圣王。诸类无字不当。寻义无义不当。求证贵眼正。尤贵行履。于佛菩萨所云如幻金刚三昧。所云金刚道。后异熟识空。庶几其可跻乎。若口口谈空。心心著有。如今之拍盲禅似戏论讲师背毁金刚。堕落恶道必矣。古德云。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此诸家之说金刚也。古德又云。宁起有见如丘山。莫起无见如芥子。则不肖弟之说金刚也。横成岭侧成峰。到处不同正缘。身在庐山。不能全见庐山面目。六祖曰。此在心行不在口念。张无尽曰。我学佛而后知儒。此经非足目兼资同堂面话。何以头正尾正。领取本地风光。倘兄翁不弃刍荛。新年肯来酬唱激扬。当更有依义不依语者。相商不浅耳。率臆妄言。未罄瞽愚。台慈不罪。

  善信李肇亨助银壹两。朱茂时张晋徴汪挺各助银捌钱。徐机助梨板肆钱。刊此金刚大意。所愿同明相见之妄。咸生清净之心。福基命位。当体昌隆。智种灵苗。后嗣秀盛。旃蒙协洽。

  林钟月大士成道日王起隆谨识

  板贮楞严流通

No. 484-A 金刚大意自䟦

  此余甲午冬杪草。答屠息庵书也。因息庵下问不靳再三。感其至诚。遂呵冻滚滚成此一长篇。络索师心臆妄。虑犯谤佛重?。拟欲今夏赍质于灵峰素大师。丐其楷定。乃用示人。故并息庵来索看。未之敢出。不谓首春大师西逝。已求郢削。无从生盲蔽锢。永失金鎞。可胜伤痛。念息庵之意不可终虚。适阖户避兵。将此书分录三通。一焚告素大师。因不知所裁。冀常光照证也。一贻息庵。因询于刍荛不可忘酬答也。一存笥中。则藉以将来就正有道也。嗟乎此经大意难明。正繇高谈龙肉人多。实啖猪肉人少。既头颅之罔揭。亦支干之莫分。每每以穿凿心测佛智。以瞒盰儱侗话消经文。无疮剜肉。多歧亡羊。所以童习白纷概乎受病。余广阅诸解。亦既有年。体会久之。稍窥端绪。兹据经说经。直抒所见。不敢遗诸解。不敢狥诸解。不敢违执经佛冤之训。不敢背离经魔说之诫。缅惟佛意昭然。人自求之玄远。有能解粘释缚。观照全经。我意西干东鲁。心理一如。佛之无我。即儒圣之何有空空。佛之度生。即至诚之尽性参赞。降伏其心。即论语克己为仁之的旨。无住生心。即大易何思何虑之真诠。扫四相见。通于毋意必固我。荡涤凡小执心不入断灭。通于朝闻夕死。驱除迷蔽邪见。无法可说。岂非予欲无言无行不与之宗传。是法平等。岂非夫妇知能浑同圣人之妙理。无实无虚。岂非显诸仁藏诸用费而隐之圣谛。莫作是念。岂非我无能我岂敢大而化之玄风。荷担菩提。岂非宪章祖述在兹之仔肩。成就希有。岂非继往开来木铎之功业。不受福德。岂非浮云富贵有天下不与之胸襟。得成于忍。岂非削迹伐檀斯人我徒之愿力。夫道一而已矣。何梵何夏。何佛何儒。何浅何深。何世出世。大开智眼。作如是观。则下学便是上达。藏通便是别圆。看教便可见宗。知儒便可识佛。余德慧鲜薄。埒屋中愚。然怀之已久。抒泄于今。下笔之时。一涌齐出。十目视。十手指。实不敢吐口。不如心笔。不如口有欺片语。则时节因缘。息庵之大有起发于我也。儒佛两门之贤者之交罪我乎。或原我乎。总不暇护也。昔黄梅曹溪相传。以金刚印心。为宗门龙穴。其为人演说。则曰。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而昭明分分。方便钝根。曩已有耆宿。雪其是功非罪者。余言平淡无能。为大乘最上乘阐扬。只坚信儒佛心同理同。则心言俱直。当为佛菩萨圣贤悉见悉知。至于贯穿经文。嫌于破碎虚空。无所逃罪。亦因散钱索子。为初机之权设。而然窃引昭明之例。或尚可通忏悔乎。深愿见闻是书者。无督过余援儒入佛昧殊涂同归之性与天道。则至幸矣。

  旹
乙未午月朔日东海止庵王起隆自识于深息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