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显净土真实行文类二。
  愚秃释亲鸾集。

  谨按往相回向。有大行有大信。大行者则称无碍光如来名。斯行即是摄诸善法。具诸德本。极速圆满。真如一实功德宝海。故名大行。然斯行者出于大悲愿。即是名诸佛称扬之愿。复名诸佛称名之愿。复名诸佛咨嗟之愿。亦可名往相回向之愿。亦可名选择称名之愿也。诸佛称名愿。
  大经言。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已上)。又言。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靡所闻。誓不成正觉。为众开宝藏。广施功德宝。常于大众中说法师子吼(抄要)。
  愿成就文经言。十方恒砂诸佛如来。
  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已上)。又言。无量寿佛威神无极。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于彼(已上)。又言。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已上)。
  无量寿如来会言。今对如来发弘誓。当证无上菩提因。若不满足诸上愿。不取十力无等尊。心或不堪常行施。广济贫穷免诸苦。利益世间使安乐(乃至)最胜丈夫修行已。于彼贫穷为伏藏。圆满善法无等伦。于大众中师子吼(已上抄出)。又言。阿难。以此义利故。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无有等等无边世界诸佛如来。皆共称赞无量寿佛所有功德(已上)。
  佛说诸佛阿弥陀三那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言。第四愿。使某作佛时。令我名字皆闻八方上下无央数佛国。皆令诸佛各于比丘僧大众中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闻我名字莫不慈心。欢喜踊跃者皆令来生我国。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已上)。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上言。我作佛时。令我名闻八方上下无数佛国。诸佛各于弟子众中叹我功德国土之善。诸天人民蠕动之类。闻我名字皆悉踊跃来生我国。不尔者我不作佛。我作佛时。他方佛国人民。前世为恶闻我名字。及正为道欲来生我国。寿终皆令不复更三恶道。则生我国在心所愿。不尔者我不作佛。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长者子。闻无量清净佛二十四愿。皆大欢喜踊跃。心中俱愿言。令我等复作佛时皆如无量清净佛。佛则知之告诸比丘僧。是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长者子。却后无央数劫皆当作佛如无量清净佛。佛言。是阿阇世王太子五百长者子。作菩萨道以来。无央数劫皆各供养四百亿佛已。今复来供养我。是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人等。皆前世迦叶佛时。为我作弟子。今皆复会。是共相值也。则诸比丘僧闻佛言。皆心踊跃莫不欢喜者(乃至)。
  如是人闻佛名 快安稳得大利。
  吾等类得是德 诸此刹获所好。
  无量觉授其决 我前世有本愿。
  一切人闻说法 皆悉来生我国。
  吾所愿皆具足 从众国来生者。
  皆悉来到此间 一生得不退转。
  速疾超便可到 安乐国之世界。
  至无量光明土 供养于无数佛。
  非有是功德人 不得闻是经名。
  唯有清净戒者 乃还闻斯正法。
  恶憍慢蔽懈怠 难以信于此法。
  宿世时见佛者 乐听闻世尊教。
  人之命希可得 佛在世甚难值。
  有信慧不可致 若闻见精进求。
  闻是法而不忘 便见敬得大庆。
  则我之善亲原 以是故发道意。
  设令满世界火 过此中得闻法。
  会当作世尊将 度一切生老死(已上)。
  悲华经大施品之二卷言(昙无谶三藏译)。愿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无量无边阿僧祇余佛世界所有众生闻我名者。修诸善本欲生我界。愿其舍命之后必定得生。唯除五逆诽谤圣人废坏正法(已上)。
  尔者称名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称名则是最胜真妙正业。正业则是念佛。念佛则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即是正念也。可知。
  十住毗婆沙论曰。有人言。般舟三昧及大悲名诸佛家。从此二法生诸如来。此中般舟三昧为父。又大悲为母。复次般舟三昧是父。无生法忍是母。如助菩提中说。般舟三昧父。大悲无生母。一切诸如来。从是二法生。家无过咎者家清净。故清净者六波罗蜜四功德处。方便般若波罗蜜。善慧。般舟三昧大悲诸忍。是诸法清净无有过。故名家清净。是菩萨以此诸法为家故无有过咎。转于世间道入出世上道者。世间道名即是凡夫所行道。转名休息。凡夫道者不能究竟至涅槃。常往来生死。是名凡夫道。出世间者。因是道得出三界故名出世间道。上者妙故名为上。入者正行道故名为入。以是心入初地名欢喜地。问曰。初地何故名为欢喜。答曰。如得于初果究竟至涅槃。菩萨得是地。心常多欢善。自然得增长诸佛如来种。是故如此人。得名贤善者。如得初果者。如人得须陀洹道。善闭三恶道门。见法入法。得法住坚牢法。不可倾动。究竟至涅槃。断见谛所断法故。心大欢喜。设使睡眠懒墯。不至二十九有。如以一毛为百分以一分毛分取大海水。若二三渧苦已灭。如大海水余未灭者。如二三渧心大欢喜。菩萨如是。得初地已。名生如来家。一切天龙夜叉乾闼婆(乃至)声闻辟支等。所共供养恭敬。何以故。是家无有过咎。故转世间道入出世间道。但乐敬佛。得四功德处。得六波罗蜜果报。滋味不断诸佛种故心大欢喜。是菩萨所有余苦如二三水渧。虽百千亿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无始生死苦如二三水渧。所可灭苦如大海水。是故此地名为欢喜。问曰。初欢喜地菩萨。在此地中名多欢喜。为得诸功德故欢喜为地。法应欢喜。以何而欢喜。答曰。常念于诸佛及诸佛大法。必定希有行。是故多欢喜。如是等欢喜因缘故。菩萨在初地中心多欢喜。念诸佛者。念然灯等过去诸佛·阿弥陀等现在诸佛·弥勒等将来诸佛。常念如是诸佛世尊如现在前。三界第一无能胜者。是故多欢喜。念诸佛大法者。略说诸佛四十不共法。一自在飞行随意。二自在变化无边。三自在所闻无阂。四自在以无量种门知一切众生心(乃至)念必定诸菩萨者。若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入法位得无生忍。千万亿数魔之军众不能坏乱。得大悲心成大人法(乃至)是名念必定菩萨。念希有行者。念必定菩萨第一希有行。令心欢喜。一切凡夫所不能及。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行。开示佛法无阂解脱及萨婆若智。又念十地诸所行法。名为心多欢喜。是故菩萨得入初地名为欢喜。问曰。有凡夫人未发无上道心。或有发心者未得欢喜地。是人念诸佛及诸佛大法。念必定菩萨及希有行亦得欢喜。得初地菩萨欢喜。与此人有何差别。答曰。菩萨得初地。其心多欢喜。诸佛无量德。我亦定当得。得初地必定菩萨。念诸佛有无量功德。我当必得如是之事。何以故。我已得此初地入必定中。余者无有是心。是故初地菩萨多生欢喜。余者不尔。何以故。余者虽念诸佛。不能作是念。我必当作佛。譬如转轮圣子生转轮王家。成就转轮王相。念过去转轮王功德尊贵作是念。我今亦有是相。亦当得是豪富尊贵。心大欢喜。若无转轮王相者无如是喜。必定菩萨若念诸佛及诸佛大功德威仪尊贵。我有是相。必当作佛。即大欢喜。余者无有是事。定心者深入佛法心不可动。又云。信力增上者。何名有所闻见必受无疑增上名殊胜。问曰。有二种增上。一者多。二者胜。今说何者。答曰。此中二事俱说。菩萨入初地得诸功德味故。信力转增。以是信力筹量诸佛功德无量深妙能信受。是故此心亦多亦胜。深行大悲者。愍念众生彻入骨体故名为深。为一切众生求佛道故名为大。慈心者常求利事安稳众生。慈有三种(乃至)。又曰。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乃至)。若人疾欲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若菩萨欲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念是十方诸佛。称名号如宝月童子所问经阿惟越致品中说(乃至)。西方善世界佛号无量明。身光智慧明。所照无边际。其有闻名者。即得不退转(乃至)过去无数劫。有佛号海德。是诸现在佛。皆从彼发愿。寿命无有量。光明照无极。国土甚清净。闻名定作佛(乃至)。问曰。但闻是十佛名号执持在心。便得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更有余佛余菩萨名得至阿惟越致邪。答曰。阿弥陀等佛及诸大菩萨。称名一心念。亦得不退转如是。阿弥陀等诸佛。亦应恭敬礼拜称其名号。今当具说无量寿佛。世自在王佛(乃至有其余佛)是诸佛世尊。现在十方清净世界。皆称名忆念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以偈称赞。
  无量光明慧 身如真金山。
  我今身口意 合掌稽首礼(乃至)。
  人能念是佛 无量力功德。
  即时入必定 是故我常念(乃至)。
  若人愿作佛 心念阿弥陀。
  应时为现身 是故我归命。
  彼佛本愿力 十方诸菩萨。
  来供养听法 是故我稽首(乃至)。
  若人种善根 疑则华不开。
  信心清净者 华开则见佛。
  十方现在佛 以种种因缘。
  叹彼佛功德 我今归命礼(乃至)。
  乘彼八道船 能度难度海。
  自度亦度彼 我礼自在人。
  诸佛无量劫 赞扬其功德。
  犹尚不能尽 归命清净人。
  我今亦如是 称赞无量德。
  以是福因缘 愿佛常念我(抄出)。
  净土论曰。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又曰。菩萨入四种门自利行成就。应知。菩萨出第五门回向利益他行成就。应知。菩萨如是修五门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抄出)。
  论注曰。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修酱反)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顾恶人破他胜德。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此无量寿经优婆提舍。盖上衍之极致。不退之风航者也。无量寿是安乐净土如来别号。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卫国。于大众之中说无量寿佛庄严功德。即以佛名号为经体。后圣者婆薮槃头菩萨。服膺(一升反)如来大悲之教。傍经作愿生偈(已上)。又云。又所愿不轻。若如来不加威神。将何以达。乞加神力。所以仰告。我一心者。天亲菩萨自督之词。言念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心心相续无他想间杂(乃至)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者。归命即是礼拜门。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即是赞叹门。何以知。归命是礼拜。龙树菩萨造阿弥陀如来赞中。或言稽首礼。或言我归命。或言归命礼。此论长行中。亦言修五念门。五念门中。礼拜是一。天亲菩萨既愿往生。岂容不礼。故知。归命即是礼拜。然礼拜但是恭敬。不必归命。归命是礼拜。若以此推。归命为重。偈申己心。宜言归命。论解偈义泛谈礼拜。彼此相成。于义弥显。何以知。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是赞叹门。下长行中言。云何赞叹。谓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乃至)。天亲今言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即是依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赞叹。故知此句是赞叹门。愿生安乐国者。此一句是作愿门。天亲菩萨归命之意也(乃至)。问曰。大乘经论中。处处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云何天亲菩萨言愿生邪。答曰。说众生无生如虚空有二种。一者如凡夫所谓实众生。如凡夫所见实生死。此所见事毕竟无所有。如龟毛如虚空。二者谓诸法因缘生故即是不生。无所有如虚空。天亲菩萨所愿生者是因缘义。因缘义故假名生。非如凡夫谓有实众生实生死也。问曰。依何义说往生。答曰。于此间假名人中修五念门。前念与后念作因。秽土假名人净土假名人。不得决定一。不得决定异。前心后心亦如是。何以故。若一则无因果。若异则非相续。是义观一异门。论中委曲。释第一行三念门竟(乃至)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乃至)何所依。何故依。云何依。何所依者。依修多罗。何故依者。以如来即真实功德相故。云何依者。修五念门相应故(乃至)修多罗者。十二部经中直说者名修多罗。谓四阿含三藏等外大乘诸经亦名修多罗。此中言依修多罗者。是三藏外大乘修多罗。非阿含等经也。真实功德相者。有二种功德。一者从有漏心生不顺法性。所谓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二者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庄严佛事。依法性入清净相。是法不颠倒不虚伪。名真实功德。云何不颠倒。依法性顺二谛故。云何不虚伪。摄众生入毕竟净故。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者。持名不散不失。总名以少摄多(乃至)。愿名欲乐往生(乃至)与佛教相应者。譬如函盖相称也(乃至)。云何回向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心常作愿。回向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回向有二种相。一者往相。二者还相。往相者。以己功德回施一切众生。作愿共往生阿弥陀如来安乐净土(抄出)。
  安乐集云。观佛三昧经云。令劝父王行念佛三昧。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佛告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父王白佛。念佛之功其状云何。佛告父王。如伊兰林方四十由旬。有一科牛头栴檀。虽有根芽犹未出土。其伊兰林唯臭无香。若有啖其华果。发狂而死。后时栴檀根芽渐渐生长才欲成树。香气昌盛。遂能改变此林。普皆香美。众生见者皆生希有心。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如彼香树改伊兰林。所言伊兰林者。喻众生身内三毒三障无边重罪。言栴檀者。喻众生念佛之心。才欲成树者。谓一切众生但能积念不断。业道成辩也。问曰。计一众生念佛之功亦应一切知。何因一念之功力能断一切诸障。如一香树改四十由旬伊兰林悉使香美也。答曰。依诸部大乘显念佛三昧功能不可思议也。何者。如华严经云。譬如有人用师子䈥以为琴弦。音声一奏。一切余弦悉皆断坏。若人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烦恼一切诸障悉皆断灭。亦如有人构取牛羊驴马一切诸乳置一器中。若将师子乳一渧投之。直过无难。一切诸乳悉皆破坏变为清水。若人但能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恶魔诸障直过无难。又彼经云。譬如有人持翳身药处处游行。一切余行不见是人。若能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恶神一切诸障不见是人。随诸处处无能遮障也。何故。能念此念佛三昧。即是一切三昧中王故也。又云。如摩诃衍中说云。诸余三昧非不三昧。何以故。或有三昧。但能除贪不能除瞋痴。或有三昧。但能除瞋不能除痴贪。或有三昧。但能除痴不能除瞋。或有三昧。但能除现在障不能除过去未来一切诸障。若能常修念佛三昧。无问现在过去未来一切诸障皆除也。又云。大经赞云。若闻阿弥陀德号欢喜赞仰心归依。下至一念得大利。则为具足功德宝。设满大千世界火。亦应直过闻佛名。闻阿弥陀不复退。是故至心稽首礼。又云。又如目连所问经。佛告目连。譬如万川长流有草木。前不顾后。后不顾前。都会大海。世间亦尔。虽有豪贵富乐自在。悉不得勉生老病死。只由不信佛经。后世为人更甚困剧。不能得生千佛国土。是故我说。无量寿佛国易往易取。而人不能修行往生。反事九十五种邪道。我说是人名无眼人。名无耳人。经教既尔。何不舍难依易行道矣(已上)。
  光明寺和尚云。又如文殊般若云。欲明一行三昧。唯劝独处空闲舍诸乱意。系心一佛不观相貌。专称名字。即于念中得见彼阿弥陀佛及一切佛等。问曰。何故不令作观直遣专称名字者有何意也。答曰。乃由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飏神飞。观难成就也。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问曰。既遣专称一佛。何故境现即多。此岂非邪正相交一多杂现也。答曰。佛佛齐证。形无二别。纵使念一见多。乖何大道理也。又如观经云。行劝座观礼念等。皆须面向西方者最胜。如树先倾倒必随曲。故必有事碍不及向西方者。但作向西想亦得。问曰。一切诸佛三身同证。悲智果圆亦应无二。随方礼念课称一佛亦应得生。何故偏叹西方劝专礼念等。有何义也。答曰。诸佛所证平等是一。若以愿行来取。非无因缘。然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是故释迦及以诸佛劝向西方为别异耳。亦非是称念余佛不能除障灭罪也。应知。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已上)。又云。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已上)。又云。弥陀智愿海。深广无涯底。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设满大千火。直过闻佛名。闻名欢喜赞。皆当得生彼。万年三宝灭。此经住百年。尔时闻一念。皆当得生彼(抄要)。又云。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善知识得闻弥陀本愿名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本弘誓愿。摄受弟子(已上)。又云。问曰。称念礼观阿弥陀佛。现世有何功德利益。答曰。若称阿弥陀佛一声。即能除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礼念已下亦如是。十往生经云。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座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又如观经云。若称礼念阿弥陀佛愿往生彼国者。彼佛即遣无数化佛无数化观音势至菩萨护念行者。复与前二十五菩萨等。百重千重围绕行者。不问行住座卧一切时处若昼若夜。常不离行者。今既有斯胜益。可凭。愿诸行者各须至心求往。又如无量寿经云。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彼佛今现在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又如弥陀经云。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即应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称佛不乱。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此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国。佛告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是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次下说云。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南西北方及上下。一一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各于本国出其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皆应信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云何名护念。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一声乃至十声一念等。必得往生。证成此事故名护念经。次下文云。若称佛往生者。常为六方恒河沙等诸佛之所护念。故名护念经。今既有此增上誓愿。可凭。诸佛子等何不励意去也(智升法师集诸经礼忏仪下卷者。善导和尚礼忏也。依之)。又云。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又云。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又云。言摄生增上缘者。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说。佛言。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此即是愿往生行人。命欲终时。愿力摄得往生。故名摄生增上缘。又云。欲使善恶凡夫回心起行尽得往生。此亦是证生增上缘(已上)。又云。门门不同八万四。为灭无明果业因。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微尘故业随智灭。不觉转入真如门。得免娑婆长劫难。特蒙知识释迦恩。种种思量巧方便。选得弥陀弘誓门(已上抄要)。
  尔者南无之言归命。归言(至也)。又归说也。说字(悦音)。又归说也。说字(税音。悦税二音。告也。述也。宣述人意也)。命言(业也。招引也。使也。教也。道也。信也。计也。召也)。是以归命者本愿。招唤之敕命也。言发愿回向者。如来已发愿回施众生行之心也。言即是其行者。即选择本愿是也。言必得往生者。彰获至不退位也。经言即得。释云必定。即言由闻愿力光阐报土真因决定时克之极促也。必言(审也。然也。分极也)。金刚心成就之貌也。
  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云。夫如来设教。广略随根。终归乎实相。得真无生者。孰能与于此哉。然念佛三昧是真无上深妙门矣。以弥陀法王四十八愿名号。焉佛事愿力度众生(乃至)。如来常于三昧海中举细绵乎。谓父王曰。王今座禅但当念佛。岂同离念求乎无念。离生求于无生乎。离相好求乎法身。离文求解脱(乃至)。尔大哉。至理真法。一如化物利人。弘誓各别故。我释迦应生于浊世。阿弥陀出现于净土。方虽秽净两殊。利益齐一。若易修易证。真唯净土教门。然彼西方殊妙难比其国土。也严以百宝莲。敷九品以收人其佛名号也(乃至)。
  依称赞净土经。释法照。
  如来尊号甚分明 十方世界普流行。
  但有称名皆得往 观音势至自来迎。
  弥陀本愿特起殊 慈悲方便引凡夫。
  一切众生皆度脱 称名即得罪消除。
  凡夫若得到西方 旷劫尘沙罪消亡。
  具六神通得自在 永除老病离无常。
  依佛本行经(法照)。
  何者名之为正法 若个道理是真宗。
  好恶今时须决择 一一子细莫朦胧。
  正法能超出世间 持戒座禅名正法。
  念佛成佛是真宗 不取佛言名外道。
  拨无因果见为空 正法能超出世间。
  禅律如何是正法 念佛三昧是真宗。
  见性了心便是佛 如何道理不相应(略抄)。
  依阿弥陀经。
  西方进道胜娑婆 缘无五欲及邪魔。
  成佛不劳诸善业 华台端座念弥陀。
  五浊修行多退转 不如念佛往西方。
  到彼自然成正觉 还来苦界作津梁。
  万行之中为急要 迅速无过净土门。
  不但本师金口说 十方诸佛共传证。
  此界一人念佛名 西方便有一莲生。
  但使一生常不退 此华还到此间迎(略抄)。
  依般舟三昧经慈愍和尚。
  今日道场诸众等 恒沙旷劫总经来。
  度此人身难值遇 喻若优昙华始开。
  正值希闻净土教 正值念佛法门开。
  正值弥陀弘誓唤 正值大众信心回。
  正值今日依经赞 正值结契上华台。
  正值道场无魔事 正值无病总能来。
  正值七日功成就 四十八愿要相携。
  普劝道场同行者 努力回心归去来。
  借问家乡何处在 极乐池中七宝台。
  彼佛因中立弘誓 闻名念我总迎来。
  不简贫穷将富贵 不简下智与高才。
  不简多闻持净戒 不简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 能令瓦砾变成金。
  寄语现前大众等 同缘去者早相寻。
  借问相寻何处去 报道弥陀净土中。
  借问何缘得生彼 报道念佛自成功。
  借问今生多罪障 如何净土肯相容。
  报道称名罪消灭 喻若明灯入闇中。
  借问凡夫得生否 如何一念闇中明。
  报道除疑多念佛 弥陀决定自亲近(要抄)。
  依新无量寿观经法照。
  十恶五逆至愚人 永劫沉沦在久尘。
  一念称得弥陀号 至彼还同法性身(已上)。
  憬兴师云。如来广说有二。初广说如来净土果即所行所成也。后广显众生往生因果即所摄所益也。又云。悲华经诸菩萨本授记品云。尔时宝藏如来赞转轮王言。善哉善哉(乃至)。大王汝见西方。过百千万亿佛土有世界。名尊善无垢。彼界有佛。名尊音王如来(乃至)。今现在为诸菩萨说于正法(乃至)。纯一大乘清净无杂。其中众生等一化生。亦无女人及其名字。彼佛世界所有功德清净庄严。悉如大王所愿无异(乃至)。今改汝字为无量清净(已上)。
  无量寿如来会云。广发如是大弘誓愿。皆已成就。世间希有。发是愿已。如实安住。种种功德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已上)。又云。福智二严成就故。备施等众生行也。以己所修利众生故。令功德成。又云。籍久远因值佛。闻法可庆喜故。又云。人圣国妙。谁不尽力。作善愿生。因善既成。不自获果故云自然。不简贵贱皆得往生。故云箸无上下。又云。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修因即往。无修生鲜。修因来生。终不违逆。即易往也。又云。本愿力故(即往誓愿之力)。满足愿故(愿无缺故)。明了愿故(求之不虚故)。坚固愿故(缘不能坏故)。究竟愿故(必果遂故)。又云。总而言之。欲令凡小增欲往生之意故。须显彼土胜。又云。既言于此土修菩萨行。即知。无诤王在于此方。宝海亦然。又云。闻佛威德广大故。得不退转也(已上)。
  乐邦文类云。总官张抡云。佛号甚易持。净土甚易往。八万四千法门。无如是之捷径。但能辍清晨俯仰之暇。遂可为永劫不坏之资。是则用力甚微。而收功乃无有尽。众生亦何苦自弃而不为乎。噫梦幻非真。寿夭难保。呼吸之顷即是来生。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此时不悟。佛如众生。何愿。深念于无常。勿徒贻于后悔。净乐居士张抡劝缘(已上)。
  台教祖师山阴(庆文法师)云。良由佛名从真应身而建立故。从慈悲海而建立故。从誓愿海而建立故。从智慧海而建立故。从法门海而建立故。若但专称一佛名号。则是具称诸佛名号。功德无量。能灭罪障。能生净土。何必生疑乎(已上)。
  律宗祖师元照云。况我佛大慈开示净土。殷勤劝嘱遍诸大乘。目见耳闻特生疑谤。自甘沉溺不慕超升。如来说为可怜悯者。良由不知此法特异常途。不择贤愚不简缁素。不论修行久近不问造罪重轻。但令决定信心即是往生因种(已上)。又云。今净土诸经并不言魔。即知。此法无魔明矣。山阴庆文法师正信法门辩之甚详。今为具引彼问曰。或有人云。临终见佛菩萨放光持台。天乐异香来迎往生。并是魔事。此说如何。答曰。有依首楞严修习三昧。或发动阴魔。有依摩诃衍论修习三昧。或发动外魔(谓天魔也)。有依止观论修习三昧。或发动时魅。此等并是修禅定人。约其自力先有魔种。被定击发故现此事。傥能明识各用对治。即能除遣。若作圣解。皆被魔障(上明此方入道。则发魔事)。今约所修念佛三昧。乃凭佛力。如近帝王无敢干犯。盖由阿弥陀佛有大慈悲力·大誓愿力·大智慧力·大三昧力·大威神力·大摧邪力·大降魔力·天眼远见力·天耳遥闻力·他心彻鉴力·光明遍照摄取众生力。有如是等不可思议功德之力。岂不能护持念佛之人。至临终时令无障碍邪。若不为护持者。则慈悲力何在。若不能除魔障者。智慧力·三昧力·威神力·摧邪力·降魔力复何在邪。若不能鉴察被魔为障者。天眼远见力·天耳遥闻力·他心彻鉴力复何在邪。经云。阿弥陀佛相好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若谓念佛临终被魔障者。光明遍照摄取众生力复何在邪。况念佛人临终感相出自众经。皆是佛言。何得贬为魔境乎。今为决破邪疑。当生正信(已上彼文)。又云。一乘极唱终归。咸指于乐邦。万行圆修最胜。独推于果号。良以从因建愿。秉志躬行。历尘点劫怀济众之仁。无芥子地非舍身之处。悲智六度摄化以无遗。内外两财随求而必应。机与缘熟。行满功成。一时圆证于三身。万德总彰于四字(已上)。又云。况我弥陀以名接物。是以耳闻口诵。无边圣德揽入识心。永为佛种顿除亿劫重罪。获证无上菩提。信知。非少善根。是多功德也(已上)。又云。正念中。凡人临终识神无主。善恶业种无不发现。或起恶念。或起邪见。或生系恋。或发猖狂恶相。非一皆名颠倒因。前诵佛罪灭障除。净业内薰。慈光外摄。脱苦得乐一刹那间。下文劝生。其利在此(已上)。
  慈云法师云。唯安养净业捷真可修。若有四众。欲复速破无明。永灭五逆十恶重轻等罪。当修此法。欲得大小戒体远复清净。得念佛三昧成就菩萨诸波罗蜜。当学此法。欲得临终离诸怖畏身心安快。众圣现前授子接引。初离尘劳便至不退。不历长劫即得无生。当学此法等。古贤法语能无从乎。已上五门略标纲要。自余不尽。委在释文。按开元藏录。此经凡有两译。前本已亡。今本乃疆良邪舍译。僧传云。疆良邪舍此云时称。宋元嘉初。建于京邑。文帝慈云赞云。了义中了义。圆顿中圆顿(已上)。
  大智唱云。圆顿一乘纯一无杂(已上)。
  律宗戒度云。佛名乃是积劫薰修。揽其万德总彰四字。是故称之获益非浅(已上)。
  律宗用钦云。今若以我心口称念一佛嘉号。则从因至果。无量功德无不具足(已上)。
  又云。一切诸佛历微尘劫。了悟实相不得一切故。发无相大愿。修无住妙行。证无得菩提。住非庄严国土。现无神通之神通故。舌相遍于大千。示无说之说。故劝信是经。岂容心思口议邪。私谓。诸佛不思议功德。须臾收弥陀二报庄严。持名行法。彼诸佛中亦须收于弥陀也(已上)。
  三论祖师嘉祥云。问。念佛三昧何因能得灭如此多罪邪。解云。佛有无量功德。念佛无量功德故得灭无量罪(已上)。
  法相祖师法位云。诸佛皆德施名。称名即称德。德能灭罪生福。名亦如是。若信佛名。能生善灭恶。决定无疑。称名往生此有何惑(已上)。
  禅宗飞锡云。念佛三昧善之最上万行元首。故曰三昧王焉(已上)。
  往生要集云。双卷经三辈之业虽有浅深。然通皆云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三。四十八愿中于念佛门别发一愿云。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四。观经。极重恶人无他方便。唯称弥陀得生极乐(已上)。又云。应依心地观经六种功德。一无上大功德田。二无上大恩德。三无足二足及以多足众生中尊。四极难值遇如优昙华。五独出三千大千界。六世出世间功德圆满。义依具如此等六种功德。常能利益一切众生(已上)。
  依此六种功德。信和尚云。一应念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故我归命礼无上功德田。二应念慈眼视众生平等如一子。故我归命礼极大慈悲母。三应念十方诸大士恭敬弥陀尊。故我归命礼无上两足尊。四应念一得闻佛名过于优昙华。故我归命礼极难值遇者。五应念一百俱胝界二尊不并出。故我归命礼希有大法王。六应念佛法众德海三世同一体。故我归命礼圆融万德尊(已上)。又云。波利质多树华一日薰衣。瞻卜华·波师迦华虽千岁薰所不能及(已上)。又云。如一斤石汁能变千斤铜为金。雪山有草名为忍辱。牛若食者即得醍醐。月利沙见昴星则出果实(已上)。
  选择本愿念佛集(源空集)云。南无阿弥陀佛(往生之业念佛为本)。又云。夫速欲离生死。二种胜法中。且阁圣道门。选入净土门。欲入净土门。正杂二行中。且抛诸杂行。选应归正行。欲修于正行。正助二业中。犹傍于助业。选应专正定。正定之业者。即是称佛名。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已上)。
  明知。是非凡圣自力之行。故名不回向之行也。大小圣人·重轻恶人。皆同齐应归选择大宝海念佛成佛。是以。
  论注曰。彼安乐国土。莫非阿弥陀如来正觉净华之所化生。同一念佛无别道故(已上)。
  尔者获真实行信者。心多欢喜故。是名欢喜地。是喻初果者。初果圣者尚睡眠懒堕。不至二十九有。何况十方群生海归命斯行信者。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佛。是曰他力。是以龙树大士曰即时入必定。昙鸾大师云入正定聚之数。仰可凭斯。专可行斯也。良知。无德号慈父。能生因阙。无光明悲母。所生缘乖。能所因缘虽可和合。非信心业识。无到光明土。真实信业识。斯则为内因。光明名父母。斯则为外缘。内外因缘和合。得证报土真身。故宗师言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又云念佛成佛是真宗。又云真宗叵遇也。可知。凡就往相回向行信。行则有一念。亦信有一念。言行之一念者。谓就称名遍数显开选择易行至极。故。
  大本言。佛语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已上)。
  光明寺和尚云下至一念。又云一声一念。又云专心专念(已上)。
  智升师集诸经礼忏仪下卷云。深心即是真实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闻等。定得往生。及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已上)。
  经言乃至。释曰下至。乃下其言虽异。其意惟一也。复乃至者一多包容之言。言大利者对小利之言。言无上者对有上之言也。信知。大利无上者一乘真实之利益也。小利有上者则是八万四千假门也。释云专心者即一心。形无二心也。云专念者即一行。形无二行也。今弥勒付嘱之一念即是一声。一声即是一念。一念即是一行。一行即是正行。正行即是正业。正业即是正念。正念即是念佛。则是南无阿弥陀佛也。尔者乘大悲愿船浮光明广海。至德风静众祸波转。即破无明闇。速到无量光明土。证大般涅槃。遵普贤之德也。可知。
  安乐集云。十念相续者。是圣者一数之名耳。即能积念凝思不缘他事。使业道成辨便罢。亦不劳记之头数也。又云。若久行人念多应依此。若始行人念者记数亦好。此亦依圣教(已上)。
  斯乃显真实行明证。诚知。选择摄取之本愿。超世希有之胜行。圆融真妙之正法。至极无碍之大行也。可知。言他力者如来本愿力也。
  论曰。言本愿力者。示大菩萨于法身中常在三昧。而现种种身种种神通种种说法。皆以本愿力起。譬如阿修罗琴虽无鼓者。而音曲自然。是名教化地第五功德相(乃至)。菩萨入四种门自利行成就。应知成就者谓自利满足也。应知者。谓应知由自利故则能利他。非是不能自利而能利他也。菩萨出第五门回向利益他行成就。应知成就者谓以回向因证教化地果。若因若果无有一事不能利他也。应知者。谓应知由利他故则能自利。非是不能利他而能自利也。菩萨如是修五门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佛所得法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得此菩提故名为佛。今言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得早作佛也。阿名无。耨多罗名上。三藐名正。三名遍。菩提名道。絯而译之。名为无上正遍道。无上者。言此道穷理尽性更无过者。何以言之。以正故。正者圣智也。如法相而知故称为正智。法性无相故圣智无知也。遍有二种。一者圣心遍知一切法。二者法身遍满法界。若身若心无不遍也。道者无碍道也。经言。十方无碍人。一道出生死。一道者一无碍道也。无碍者谓知生死即是涅槃。如是等入不二法门无碍相也。问曰。有何因缘言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答曰。论言修五门行以自利利他成就故。然核求其本。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他利之与利他。谈有左右。若自佛而言。宜言利他。自众生而言。宜言他利。今将谈佛力。是故以利他言之。当知此意也。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愿便是徒设。今的取三愿用证义意。愿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缘佛愿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得往生故即勉三界轮转之事。无轮转故。所以得速。一证也。愿言。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缘佛愿力故住正定聚。住正定聚故必至灭度。无诸回伏之难。所以得速。二证也。愿言。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砂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缘佛愿力故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以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故。所以得速。三证也。以斯而推他力。为增上缘得不然乎。当复引例示自力他力相。如人畏三涂故受持禁戒。受持禁戒故能修禅定。以修禅定故修习神通。以神通故能游四天下。如是等名为自力。又如劣夫跨驴不上。从转轮王行便乘虚空游四天下。无所障碍。如是等名为他力。愚哉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已上)。
  元照律师云。或于此方破惑证真。则运自力故谈大小诸经。或往他方闻法悟道须凭他力故说往生净土。彼此虽异。莫非方便。令悟自心(已上)。
  言一乘海者。一乘者大乘。大乘者佛乘。得一乘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菩提者即是涅槃界。涅槃界者即是究竟法身。得究竟法身者则究竟一乘。无异如来。无异法身。如来即法身。究竟一乘者即是无边不断。大乘无有二乘三乘。二乘三乘者入于一乘。一乘者即第一义乘。唯是誓愿一佛乘也。
  涅槃经言。善男子。实谛者名曰大乘。非大乘者不名实谛。善男子。实谛者是佛所说。非魔所说。若是魔说非佛说。不名实谛。善男子。实谛者一道清净无有二也(已上)。又言。云何菩萨信顺一实。菩萨了知一切众生皆归一道。一道者谓大乘也。诸佛菩萨为众生故分之为三。是故菩萨信顺不逆(已上)。又言。善男子。毕竟有二种。一者庄严毕竟。二者究竟毕竟。一者世间毕竟。二者出世毕竟。庄严毕竟者六波罗蜜。究竟毕竟者一切众生所得一乘。一乘者名为佛性。以是义故我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切众生悉有一乘。以无明覆故不能得见(已上)。又言。云何为一。一切众生悉一乘故。云何非一。说三乘故。云何非一非非一。无数法故(已上)。
  华严经言。文殊法常尔。法王唯一法。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已上)。
  尔者斯等觉悟。皆以安养净刹之大利佛愿难思之至德也。言海者。从久远已来。转凡圣所修杂修杂善川水。转逆谤阐提恒沙无明海水。成本愿大悲智慧真实恒沙万德大宝海水。喻之如海也。良知。如经说言烦恼冰解成功德水(已上)。愿海者。不宿二乘杂善中下尸骸。何况宿人天虚假邪伪善业·杂毒杂心尸骸乎。故。
  大本言。声闻或菩萨。莫能究圣心。譬如从生盲欲行开导人。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二乘非所恻。唯佛独明了(已上)。
  净土论曰。何者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偈言。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故。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者。盖是阿弥陀如来本愿力也。今当略示虚空之相不能住持。用显彼不虚作住持之义(乃至)。所言不虚作住持者。依本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今日阿弥陀如来自在神力。愿以成力。力以就愿。愿不徒然。力不虚设。力愿相府毕竟不差。故曰成就。又曰。海者。言佛一切种智深广无涯。不宿二乘杂善中下尸骸。喻之如海。是故言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不动者。言彼天人成就大乘根不可倾动也(已上)。
  光明师云。我依菩萨藏顿教一乘海。又云。璎珞经中说渐教。万劫修功证不退。观经弥陀经等说即是顿教菩提藏(已上)。
  乐邦文类云。宗释禅师云。睘丹一粒变铁成金。真理一言转恶业成善业(已上)。
  然就教念佛诸善比挍对论。有难易对·顿渐对·横竖对·超涉对·顺逆对·大小对·多少对·胜劣对·亲疏对·近远对·深浅对·强弱对·重轻对·广狭对·纯杂对·俓迂对·捷迟对·通别对·不退退对·直辩因明对·名号定散对·理尽非理尽对·劝无劝对·无间间对·断不断对·相续不续对·无上有上对·上上下下对·思不思议对·因行果德对·自说他说对·回不回向对·护不护对·证不证对·赞不赞对·付嘱不嘱对·了不了教对·机堪不堪对·选不选对·真假对·佛灭不灭对·法灭·利不利对·自力他力对·有愿无愿对·摄不摄对·入定聚不入对·报化对。斯义如斯。然按本愿一乘海。圆融满足极速无碍绝对不二之教也。亦就机对论。有信疑对·善恶对·正邪对·是非对·实虚对·真伪对·净秽对·利钝对·奢促对·豪贱对·明闇对。斯义如斯。然按一乘海之机。金刚信心绝对不二之机也。可知。敬白一切往生人等。弘誓一乘海者。成就无碍无边最胜深妙不可说不可称不可思议至德。何以故。誓愿不可思议故。悲愿喻如太虚空。诸妙功德广无边故。犹如大车。普能运载诸凡圣故。犹如妙莲华。不染一切世间法故。如善见药王。能破一切烦恼病故。犹如利剑。能断一切憍慢铠故。如勇将幢。能伏一切诸魔军故。犹如利锯。能截一切无明树故。犹如利斧。能伐一切诸苦枝故。如善知识。解一切生死缚故。犹如导师。善令知凡夫出要道故。犹如涌泉。出智慧水无穷尽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诸罪垢故。犹如疾风。能散一切诸障雾故。犹如好蜜。圆满一切功德味故。犹如正道。令诸群生入智城故。犹如磁石。吸本愿因故。如阎浮檀金。映夺一切有为善故。犹如伏藏。能摄一切诸佛法故。犹如大地。三世十方一切如来出生故。如日轮光。破一切凡愚痴闇出生信乐故。犹如君王。胜出一切上乘人故。犹如严父。训导一切诸凡圣故。犹如悲母。长生一切凡圣报土真实因故。犹如乳母。养育守护一切善恶往生人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往生故。犹如大水。能涤一切烦恼垢故。犹如大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犹如大风。普行世间无所碍故。能出三有系缚城。能闭二十五有门。能得真实报土。能辩邪正道路。能竭愚痴海。能流入愿海。乘一切智船浮诸群生海。圆满福智藏开显方便藏。良可奉持。特可顶戴也。凡就誓愿。有真实行信。亦有方便行信。其真实行愿者诸佛称名愿。其真实信愿者至心信乐愿。斯乃选择本愿之行信也。其机者则一切善恶大小凡愚也。往生者则难思议往生也。佛土者则报佛报土也。斯乃誓愿不可思议一实真如海。大无量寿经之宗致。他力真宗之正意也。是以为知恩报德披宗师释言。夫菩萨归佛。如孝子之归父母。忠臣之归君后。动静非己出没必由。知恩报德。理宜先启。又所愿不轻。若如来不加威神。将何以达。乞加神力。所以仰告(已上)尔者。归大圣真言。阅大祖解释。信知佛恩深远。作正信念佛偈曰
  归命无量寿如来 南无不可思议光。
  法藏菩萨因位时 在世自在王佛所。
  睹见诸佛净土因 国土人天之善恶。
  建立无上殊胜愿 超发希有大弘誓。
  五劫思惟之摄受 重誓名声闻十方。
  普放无量无边光 无碍无对光炎王。
  清净欢喜智慧光 不断难思无称光。
  超日月光照尘刹 一切群生蒙光照。
  本愿名号正定业 至心信乐愿为因。
  成等觉证大涅槃 必至灭度愿成就。
  如来所以兴出世 唯说弥陀本愿海。
  五浊恶时群生海 应信如来如实言。
  能发一念喜爱心 不断烦恼得涅槃。
  凡圣逆谤齐回入 如众水入海一味。
  摄取心光常照护 已能虽破无明闇。
  贪爱瞋憎之云雾 常覆真实信心天。
  譬如日光覆云雾 云雾之下明无闇。
  获信见敬大庆喜 即横超截五恶趣。
  一切善恶凡夫人 闻信如来弘誓愿。
  佛言广大胜解者 是人名分陀利华。
  弥陀佛本愿念佛 邪见憍慢恶众生。
  信乐受持甚以难 难中之难无过斯。
  印度西天之论家 中夏日域之高僧。
  显大圣兴世正意 明如来本誓应机。
  释迦如来楞伽山 为众告命南天竺。
  龙树大士出于世 悉能摧破有无见。
  宣说大乘无上法 证欢喜地生安乐。
  显示难行陆路苦 信乐易行水道乐。
  忆念弥陀佛本愿 自然即时入必定。
  唯能常称如来号 应报大悲弘誓恩。
  天亲菩萨造论说 归命无碍光如来。
  依修多罗显真实 光阐横超大誓愿。
  广由本愿力回向 为度群生彰一心。
  归入功德大宝海 必获入大会众数。
  得至莲华藏世界 即证真如法性身。
  游烦恼林现神通 入生死园示应化。
  本师昙鸾梁天子 常向鸾处菩萨礼。
  三藏流支授净教 焚烧仙经归乐邦。
  天亲菩萨论注解 报土因果显誓愿。
  往还回向由他力 正定之因唯信心。
  惑染凡夫信心发 证知生死即涅槃。
  必至无量光明土 诸有众生皆普化。
  道绰决圣道难证 唯明净土可通入。
  万善自力贬勤修 圆满德号劝专称。
  三不三信诲殷勤 像末法灭同悲引。
  一生造恶值弘誓 至安养界证妙果。
  善导独明佛正意 矜哀定散与逆恶。
  光明名号显因缘 开入本愿大智海。
  行者正受金刚心 庆喜一念相应后。
  与韦提等获三忍 即证法性之常乐。
  源信广开一代教 偏归安养劝一切。
  专杂执心判浅深 报化二土正辩立。
  极重恶人唯称佛 我亦在彼摄取中。
  烦恼障眼虽不见 大悲无倦常照我。
  本师源空明佛教 怜愍善恶凡夫人。
  真宗教证兴片州 选择本愿弘恶世。
  还来生死轮转家 决以疑情为所止。
  速入寂静无为乐 必以信心为能入。
  弘经大士宗师等 拯济无边极浊恶。
  道俗时众共同心 唯可信斯高僧说。
  六十行已毕。一百二十句。
  显净土真实行文类二。

显净土真实信文类序。
  愚秃释亲鸾集。

  夫以。获得信乐。发起自如来选择愿心。开阐真心。显彰从大圣矜哀善巧。然末代道俗·近世宗师。沈自性唯心贬净土真证。迷定散自心昏金刚真信。爰愚秃释亲鸾。信顺诸佛如来真说。披阅论家释家宗义。广蒙三经光泽。特开一心华文。且至疑问遂出明证。诚念佛恩深重。不耻人伦哢言。忻净邦徒众·厌秽域庶类。虽加取舍莫生毁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