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小丛林略清规卷上

通用清规第一
○进退
  凡进步及越阈。皆先左脚。步骤肃如令可观。
  凡初入殿就位。问讯上肩下肩。即支合掌入。临位少低头。就位毕叉手(此名问讯就班)。
  凡自位出进。或到佛前。或到余处。皆先问讯。毕叉手。离位前(此名叉手出班)。
  凡到佛前烧香。或到余处辨那事了。皆退一步。问讯了转身。支其合掌归本位(此名合掌归班)。
  凡离位到后那处时。转身多自左转右(日用轨范所谓上肩顺转者也)假如佛前归位。则向东转身(或如九拜时坐具未收。自坐具西前佛前。则直转身于西。非转东经南而后向西耳。是以前左右无论。故曰后那处○或如出班上香时前堂都寺双烧香归时。则前堂向东转身。如常规。都寺向西转身。返常。故曰多自左转右也)。
○起坐
  凡坐则视可在前三尺许。立则视可在前六尺许。专转顾左右。俯仰上下。大失威仪。
  真读大悲咒(祝圣献粥等)必起立。真读楞严咒必行道。若讯诵者皆坐。
  若祖师讽经诵大悲咒者。虽迅诵亦起立(宿忌·献粥·半斋)其迅诵楞严咒者。虽祖师必坐。
  且望·冬至祝圣。大众起立到祖师讽经也。自祠堂讽经下皆坐。
  垂示及相看。师家立则大众立。师家坐则大众坐。
○住持
  凡进佛祖前。直步室正中(或有进时偏西者非也)若如九拜等时。未收坐具而进者。自坐具西过。
  凡自佛祖前归位时。自正中之少东步。言避其像位。不敢为后也。
  凡献物佛祖。左手接物。右手焚香。双手薰炉上。右转三巡了。捧物。低头尽恭敬。而献列各处。
  凡供茶汤。自午后到夜半。先献茶。次供汤。自子后到午时。先献汤。后供茶。凡先献者在真左。后献者在真右。
  旦暮念经。于佛祖前逐一烧香三拜。于祠灵一一烧香问讯了。就座诵经禅坐(住持但伴大众坐禅。此名陪禅)了即退(及其退不用拜佛)。
  三佛会·达磨宿忌·开山宿忌为九拜。
  达磨忌半斋·开山忌半斋为十八拜。
○众僧
  行道次第问讯上下肩而进。然诸方初进发不问讯。到佛前正中东西对立乃问讯。不知果何义。
  凡讽经回向毕。一同俯首和南。不必更转身面佛神而问讯。
  凡讽经毕候住持出殿去。乃佛祖前三拜。拜了次第烧香而退(古云。众僧礼拜折转坐具上两角。不敢全展。自谦之法)。
  凡为拜不可于佛祖前正中。言避主位也。
  参禅问答等右手抽坐具头(半折处)向师须以坐具尾从自己右边过(理到是师可为约免势)左手采坐具头。右手传手。采坐具尾近身。贵少见触礼遗意(按古规。小比丘见大比丘。必展具欲拜。大比丘约免之。小比丘收具。更欲拜再展具。大比丘又约免之。小比丘再收具。敬心未息。乃以不展坐具三折。头触地三拜。此名触礼三拜。大比丘遂答一拜○本欲展拜。约免故触礼。今以坐具尾从右过。欲触礼也。而师约免故亦略之。简中行简也。然诸方有以坐具尾向师顿放如抛钩者。失义到此极)。
  斋会披袈裟就钵位。则问讯上下肩。支合掌入室。临钵位问讯了坐。退座亦问讯上下肩。叉手而出。若臂袈裟就钵位。则右手采扇叉手。揖上下肩入室。临钵位捐了坐。退座亦但采扇叉手。揖上下肩而出(诸方斋会毕。大众同向住持趋前问讯。未知何义)。
  三佛会·达磨·开山半斋。修自满散·结夏·解夏。有出班烧香。
○侍香
  侍香随住持。必在其后右侧。但如住持烧香归时。须随住持正后。亦避像位。
  凡进香于住持。先擎香合在胸前(或有自初挟腋者非也。挟腋只为开盖耳)及随住持进前。稍稍送抱左腋。而右手展指冲开盖。自合外面转环合下(盖仰)左手与合抱定(中指·无名指·小指持盖○食指在合盖之间○大指在合上唇)次加右手擎合盖(排指与左手同)又安胸前。住持到炉前。少磬折进合。住持焚了归。侍▲コシヲカガム△香随归时。即覆右手取盖。自合与胸间环转盖而覆之。捧胸前而归(或挟腋而取傍哂)凡开阖香合不可敲磕为声。
  凡住持所作法语等。侍者善记持。住持若临时遗忘。则近傍私告之。
○供头
  供头披㡌
  供头出入自室中户。纵左右位空缺。不可自偏门出入。
  供头有レハ四人。进物自座四头次第向座角有レハ六人。第五第六人。自东西内角次第向外角。有レハ八人。初四人自四头。第五第六人。相偶自东偏中位。而各分左右。第七第八人。相偶自西偏中位。而各分左右。有レハ十人。初四人自四头。第五第六人。相偶自东内角。而各分左右。第七第八人。相偶自西内角。而各分左右。第九第十人。自东西外角。次第向座末。有レハ十二人。初四人自四头。第五第六人。相偶自东内角。而各分左右。第七第八人。相偶自西内角。而各分左右。第九第十人。相偶自东外角。而各分左右。第十一第十二人。相偶自西外角。而各分左右。先期讲习。勿临时仓遑(再出图。请依晓)。
  斋会及相看。备茶果。左手捧果器。右手捧茶器。而进前。先备果于前人左。次置茶于前人右。撤之。先左手采果器了。左手采茶器。不令腕相交如十字。
  供头空手进退。必叉手恭敬。村野掉臂取识者之笑。
  凡进物。长老必跪。自其已下磬折。盛饭皆跪。
○威仪
  合掌。但两掌相合不低头也。如十佛名时。其两掌在胸前。高低得处。不令十指参差离开。
  问讯。合掌低头敬肃也。往往合掌名问讯者误矣。
  普同问讯。先低头问讯了。以其合掌下身左边(自少磬折)更以其合掌(伸身)下身右边(又自磬折)即以合掌收胸前。正身叉手。
  叉手。左右掌交累当胸。左手在外。
  揖。支叉手低头。谓之揖。
  胡跪。纵屈左膝。横屈右膝。
  礼拜之法。低头问讯。先右手托地(左腕当胸压袈裟)次两膝至地。两腕至地。仰展两掌。头额至地(是名五体投地)以两掌作接佛祖双足势(是名头面接足礼)往往两手捏拳。或两手覆地。如在家之礼(今明人礼如此)皆失理。
  无名指·小指为触指。凡有所作屈不得用。然有时有不可屈者。须随宜取舍。
  被帽子须帽檐眉上一指许。勿帽仰令傍观丑。
  祖师·祝圣回向及住持说法·香语等。大众皆去帽。
  去帽子。双手撮帽檐脱(帽檐向外)左手捧头。右▲アテテ△手捧尾。中抵颐。横折。右手插之。左手提右袖上角。安袖中。
  两班侍者。脱被帽子。一随住持脱·被。
  帽子长老。自十月朔日被。四月八日ニ脱自其已下自达磨宿忌被。四月朔日脱。
  中启(扇名)纳偏衫右袖。以左手提右袖上角。右手握扇柄(或开两三折纳袖。则不堕于地)安袖奥▲サシンサム△
  或有扇倳襟者。不应作之。
  小香合。可安左袖中。右手探得之焚香。取于傍观端好。
  金襕衣(又名法衣)传法之衣也。上堂·小参·垂示·香语·入室·说禅·下火·拈香等披之。示所说有由来矣(遵古规则此中亦有不可披者。然今边俗歆珍御。况复证法语传来。故披之抚机为无太过)余时不可披。
  纱衣。必披九条。三佛会(诞生·成道·涅槃)达磨忌·开山忌·修正满散(正月第三日)盂兰盆会住持披之(或维那·侍香亦披)。
  斋会展钵。必披袈裟。若碗楪斋或惮众▲ザブギヤウ△劳。故多司席告众令不披袈裟。
  不可以白色物裁袈裟。如法灭尽经。
  坐具·履。不可以金襕为饰。
  臂搭坐具。宜安袈裟下。其可展开处向外。
  展坐具法。须拈起内边坐具角。侧身右边而开之。往往从衣袖外边倒拈起非也。
  凡挂数珠于左臂。大珠可在肱曲处。总可垂于外。
  三拜时收数珠。右手撮数珠大珠。安左掌中。直自数珠外轮传手取下大珠。一綟又安左掌内。令上下总皆向外垂。如是左手插数珠。与右手合掌三拜。
  倚曲录。须出双袖于曲木外张开。勿胁肩局臂令人不乐见。
○称呼
  见诸方署亡讳之简木。书一月三十日。题曰月分须知。可怪也。盖清规有月分须知。依是误耳。清规书一年十二月。固当称月分。而今书三十日。则题日分须知可也。
  ▲モコボン△摩诃梵世称后启请。㳂袭不知非也。启请▲モコホヂヤ△理可但在经前。况摩诃般若非启请之语。曰摩诃梵可也(如云何得长寿偈称云何梵)清规云。咒毕喝摩诃。何得谓后启请。又咒前启请曰前启请误矣。宜单云启请也。盖为摩诃梵称后启请有此目。可笑。
  古规每日晚参。若不晚参则鸣僧堂前钟三下。此谓放参钟。然世称哺时念经为读诵放参。大不为义。盖放参钟后诵晚课。依之转讹。宜曰诵晚课或念经。
  禀辞某寺曰起单。欲再参而暂辞曰暂假。暂假而再参曰参假。新依栖某寺曰挂搭。挂搭参假义别也。而今混之固非矣诸方众寮参假扇参假茶。亦宜称挂搭扇入寮茶矣今直众寮者曰众寮看寮。是烦语也。可单云看寮也。烦语犹可也。到直云堂者曰饭台看寮。实为不可解。宜称直堂也(直堂直僧堂者。众僧粥饭本于僧堂。则今直钵位者宜称直堂也)。
  补本山前堂者。臂搭祖印。主盟一众。亦是黑衣长老也。通称和尚无过也。谓座元乎本山。而和尚乎自寺院矣。
  禅林位号。职也。表仪众僧。故名首座。监护圣教。故名藏主。丛社衰秋。职亡名存。今高腊人呼驱乌新戒亦用首座。而谓。自谦敬他也。谄已甚心本高。此名足恭。俗曰卑下慢。名分稍惬当未妨于谦光之道(但行者可尊僧上坐侍者亦称首座也)。
○呗器
  鸣磬紧慢可得中。令声出雅亮。众心悦可。
  ▲ジ△凡经咒真读者。磬皆五声而维那举经。其十▲シノ△▲ジ△方三世磬皆四声(第三声按尾)迅诵磬三声而举。十方磬亦三声。
  楞严咒磬。第一会(剌怛那铃之后鸣。到第一会之终)第三会(毗陀耶阇铃之后鸣。到第三会之终)第五会(宅祛革铃之后鸣。到咒末)。
  金刚经磬。自第二分鸣。到第八分(七宝以用)自第十三分(名为金刚)鸣。到第十五分。自第十六分鸣。到第十九分(七宝以用)自第二十四分(以此般若)鸣到经末。
  真读大悲咒磬。自初鸣到(摩啰摩啰)自娑婆诃鸣到咒末。
  真读消灾咒磬。第一遍第三遍鸣。第一遍第二遍终铃一声(咒末铃如常)。
  ▲ツケリン△和铃。维那举经了即鸣。自慢大次第到紧细。往往紧馨书后。更慢鸣二三声者非也。
  烧香铃。楞严咒第五会(宅祛革)鸣之。大悲咒文短故和铃之后直鸣之。皆大鸣一声。住持闻之进烧香。
  散众铃。行道用之。楞严咒第五会。和铃之后大鸣一声。众闻之散立本位。
  钹。开左右不可出膝外。开时不令上仰。离指不摸钹背。则能尽其声。清远和雅。通用清规毕。

日分清规第二
  ▲キン△○每朝念经。住持烧香(就座)普门品。次大悲咒。住持闻烧香铃(和铃之尾一声大鸣者)烧香。三拜。次消灾咒(三遍)回向(三时回向也○祝圣前五讽经省焉。第六镇守讽经晚课。故不省之)次祖师讽经。关山国师。四派祖师(四祖中各讽经自派之祖)开山。世系住持功被其门者。三国传灯祖师(总举)各大悲咒。通回向。每咒住持烧香三拜。
  次祠堂讽经。大檀越等。尽祠堂内(总举)各大悲咒。通回向。每咒住持烧香问讯。
  次参禅。朝课之后众出室外。面壁列坐。入禅少时(此名坐参。正欲参请先澄净其心○凡坐禅法应面壁。百丈清规云。坐堂如寻常坐禅向内坐。鼓鸣则转身向外坐)师家座右置小虡钟击三槌。众闻转身向外坐。第一位起问讯二位。入到师前。触礼一拜(或三拜则恐妨后人)即左手提坐具。右手插坐具尾。按定右腋进前。近傍师右边胡跪(右膝着地)低头(头少向外。不令口气到师)低声举本则(凡新举本则者。前日书其话臂搭袈裟。禀师云。某欲举者话。至此举之)师当举处拶。则不茍且进语(先出室拈弄。再入进语○但老参到碧岩。则室中却回再参也。初心则不许)乃起问讯。出室归本位。坐提撕拈弄。第二位见一位出户即挨入。如是连环不绝。最末人参毕揖第一位。一位复入(自再参不用触礼。但问讯前。恐妨后人○参一则毕。就师前展具三拜)若虽当其序。拈▲ナカバドラ△弄未艾。须揖次位令入。不得乱座位。不得搀先。不得与邻位语笑。不得坐起粗糙而恼乱众心。不得检句酬对。浮山云。未透底人。参句不如参意。透得底人。参意不如参句。由良那须十八返玄学榜样也。师欲休则击小钟二下而退。大众相揖而退。
  门派参禅。问答。古德遗范。近岁或有宗匠。乃曰。参请互相谩。问答只长虚头。辄援先德一句来一句去为羸是禅。又曰。纵有明师密授不如心之自得。而会里绝不行。一人唱之稍稍相和。予谓。或蔽于猥见未辨应变之语。残蠹之机本于此。夫参请实有谩者。然亦有不谩者。问答实有虚者。然亦有不虚者。若遽以谩和不谩。以虚并不虚。一齐灾荡则后生何由知所向哉。昔松源祖师临寂曰。久参兄弟正路上行者有。只不能用黑豆法。临济之道将泯绝无闻。伤哉噫。涅槃心易晓。差别智难明。宗乘几坠。家轨幸存。若为真身无形。碎坏泥木雕塑。则孰谓识住法远谋者。问答只弊乎戏剧。则宗师须累示罚责焉。何有恶瑕而毁玉。忧噎而废餗之理也哉。余恐后来举话亦不知。语路亦不辩。故此喋。
○每日献(粥饭)
  每日午课。住持烧香(就座)金刚经(半卷)次大悲咒。住持闻烧香铃。烧香三拜。次消灾咒(三遍)回向(三时回向也○午课或次朝课为便○朔望省之。依开山讽经诵楞严咒。夏中开山讽经诵大悲咒。不省午课)。
  夏中以楞严咒为午课(结夏·解夏。行道其配立如楞严会图。每日午课宜坐诵)大众自启请合掌。到南无因陀啰耶。闻铃一声初叉手。咒了消灾咒次举摩诃梵。大众自摩诃合掌。到普回向终(诸方维那举上来时。鸣和磬者非也)。
  ○每日晚课。住持烧香(就座)法华经(以一部为三十分。每日诵一分。一月终全部)般若心经(住持闻烧香铃。烧香三拜。又就座)尊胜陀罗尼。光明真言(三遍)随求陀罗尼(三遍)八句陀罗尼(三遍)不动真言(三遍)理趣神咒(三遍○月分正月大般若处载)回向(三时回向也○七日。二十一日有镇守讽经。故省之)。
  或回向了合掌。唱递代传法佛祖名号(自毗婆尸佛到其嗣法师)冀鉴授受之际。存崇重报恩之怀。
  次或沩山惊策。永明垂诫。坐禅仪(百丈清规所载)龙门三首省。大慧愿文(维那宜举唯愿。若举大慧禅师发愿文。多做他底事。去令自愿心转浅焉)中峰座右铭。幻住庵十誓等(此三种未考所出。盖宋元之间此方航游者多。或直传来耳。纵不出于其作。而语固足箴惰窳。至诚唱和功勋归己)须随意诵之以摇无明根株矣。
  次坐禅。古规转身面壁。宜力行之。结跏趺坐(右足安左髀上。次左足安右髀上)或半跏趺坐(但左足安右髀上耳)以左掌安右掌上。两巨指相拄正身端坐。耳与肩对(不令头俯仰)鼻与脐对(不令头倾侧)舌拄上腭。唇齿相着。目须微开。众整坐了(住持·首座·维那三人不面壁)维那起植线香。归击尺三下。维那有众因睡者。往到其处。以禅板徐打其肩警策。维那步时。勿足音动众念。又勿先足后身。须身足齐运。能审其睡否。而勿生愤恨。众还容忍而不征其失。香茎尽更欲益坐。则复植半茎。击尺一下。众起转身经行。此时或饮啜便利随意。辨事了即入经行。不要久在外。半茎将尽。击尺一下。则众复登座。整坐了。又植香一茎。击尺三下。香数系勤慢。本无程限。须依住持指挥欲罢则香尽。击尺二下。住持退。
  或曰。工夫在行住坐卧处。不必是坐为宴坐也。或曰。古人忘寝食。坐破蒲团。犹恐功业难成。若似今时劳守一二炷坐香者。则何若都止之为愈矣。余曰。理亦如是。然不以规迹则法难住持也(通第一难)▲アタタメナ△一暴十寒者。犹胜终寒未暴者灭禅规焉(通第二难)主法者须通知。工夫法百丈清规坐禅仪。近来云楼禅关策进。皆善劝谕。先须见高明师友而定本参。的犹未定。射功何以验。譬如欲到某处者。求得入路初发步。乃行一步亦近一步。终无虚弃底步。用心一错劳多盆少。虚堂曰。不善用工则无所入。此之谓也。欲辨魔境知禅病。楞严第九第十。圆觉普觉章。天台小止观足矣。
  次问答。高腊数人轮日受问。问话人自末位次第到上位。问答了。受问了与大众触礼一拜。乃佛前三拜而退。
  ○朔日祝圣。钟一通(整衣)二通(集会)大众起立。住持中立(脱帽)问讯了。右顾侍香向前。侍香随之进香合(大香合中别置一小香合)住持一撮小合香焚之。合掌归位。中立鸣磬五声。真读大悲咒。住持闻烧香铃一声(和铃之尾一声大鸣者)又前烧香。归三拜(拜了被帽)咒了真读消灾咒(三遍)咒毕(脱帽)回向。
  次祖师祠堂讽经(到祠堂讽经。大众初坐)如每朝。
  次开山讽经。大众起立。住持(脱帽)前烧香。薰汤献真左。次复烧香。薰茶献真右(献茶汤法。具记月分涅槃忌)又烧香。归位。中立(被帽)楞严咒行道。到咒第五会鸣散众铃(和铃之尾一声大呜者)大众归班如旧。住持中立(脱帽)闻烧香铃一声(到宅袪革茶耆尼而鸣之)前烧香。归三拜(不被帽。到回向了)咒毕回向(且望祖塔讽经回向)。
若众寡则可坐诵(坐诵法见临时清规)。
夏中诵大悲咒代之。
  ○二日土地堂讽经。楞严咒(第五会但烧香。归位问讯不三拜。被帽到回向了)消灾咒回向。
  次祖师祠堂讽经如每朝。
  ○三日祖师堂讽经。楞严咒(第五会烧香三拜。去帽到回向了○不诵消灾)回向。
  次祠堂讽经如每朝。
  ○四日火德讽经。楞严咒(住持无拜例土地知)消灾咒回向。
  次祖师祠堂讽经如每朝。
  ○五日韦将军讽经(厨库有天像处则就厨库讽经○供洗米)楞严咒(住持无拜)消灾咒回向。
  次祖师祠堂讽经如每朝。
  ○六日普庵讽经。楞严咒(住持有拜○或不拜者非也。普庵印肃禅师忠黄龙之嗣。临济之的孙。祖系公然。岂同不拜于诸天星众哉)消灾咒回向(去帽)。
  次祖师祠堂讽经如每朝。
  ○七日晚镇守讽经。楞严咒(住持无拜)消灾咒回向。
  ○十五日祝圣。如朔日。
  ○十六日土地。如二日。
  ○十七日祖师。如三日。
  ○十八日火德。如四日。
  ○十九日韦将军。如五日。
  ○二十日普庵。如六日。
  ○二十一晚镇守。如七日晚。
  ○某日开山宿忌。晚课后大众起立。住持当真立(去帽到了)问讯了。前烧香。献茶汤。又烧香归位。大悲咒。住持闻烧香铃。又前烧香。归三拜。咒了回向(祖师回向)。
  ○某日开山忌半斋。大众起立。住持当真立(去帽到了)问讯了。前烧香。献汤及食(出生饭。倳匙于饭上)又献果茶了。直就真前三拜。更烧香复位。大悲咒。住持闻烧香铃。又前焚香归三拜。咒了回向(文同宿忌)。
  ○某日檀那忌(宿忌半斋)殿司供茶汤。大众坐住持当牌立(去帽)前烧香(半庙出生饭备供)复位问讯。大悲咒。住持闻烧香铃。前烧香。复位问讯(被帽)咒了回向(亡者回向○可谙诵)。
日分清规毕

月分清规第三
○正月 朔日
  鸡鸣礼问。大众预辨贺正扇二柄(纸里有图)方丈东南室(或书院)北壁挂祖像。几上陈大圆饼及炉华烛。鸣钟。大众披袈裟。着袜。擎贺扇。集室外。住持自方丈后出。坐室▲ムカフ△▲ムカヒ△东偏上手(西乡)众门西颊入东乡。北上一面坐。坐定第一位起置扇祖像前师右边(扇柄向南)却到师前触礼一拜(师合掌受之)问答了复本位(若众多则第一位之扇安祖像少西。乃西为上首而二位已下次第排列于东)第二位已下进退同之众一一献扇问答。了复本位。师起到扇边谢扇(其法如挂搭中记)谢扇了设果茶(茶礼法如临时中记)茶礼了设杂烹饼。大众谢毕而退赴。祝圣。
  次祝圣。次祖师祠堂讽经。次开山讽经(皆如日分)次献粥讽经。次吃粥。
  本山粥后上堂。拈提中举岁旦偈。今阙其规。宜粥后或开山讽经之次。唱垂示示众等以代之。或岁旦偈。其别语等中举唱为可。
  禺中(巳辰)大般若经。鸣钟。大众就位坐(如图)住持中立(脱帽)前烧香。归位而坐(被帽)维那(起立)举大悲咒。次举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举了而坐)众一时和之。每唱经题大音激发。警动魔类。看读经初七行了。两手翻经如启扇之形。约到半看读五行。复翻到尾看读三行。翻转之际又可谙诵▲ナフボバギヤテイハラジヤウハラミタエイトシトシレエイサイ△理趣分咒。云(纳慕薄伽筏帝钵刺壤波啰弭多曳怛侄他室囇曳室囇曳室囇曳室囇曳细ソハカ莎诃)或暗诵大品二十空。云(内空·外空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云转经向声罢。或一二人未了鸣铃三声。即可遏密声(次普门品之际。口中念了残经)维那举普门品。到后天龙夜叉。闻烧香铃一声。住持(脱帽)烧香三拜次大悲(不被帽。起立到终)咒。次消灾咒(三遍)维那宣修正回向。
  若众少者须以六十帙为三分。一日转二十帙。
  次半斋讽经。次吃饭。
二日
  土地堂讽经。祖师祠堂讽经。皆如日分。
  次午课。金刚经次大悲咒(本山正月二日三日。特以尊胜咒三遍代大悲咒。今晚课常诵尊胜。故午课如常)。
  次消灾咒。回向。皆如日分(此午课次朝课者逐便而已)。
  ▲ツケリ△若金刚经行道。则到大悲咒和铃之尾。先鸣散众铃。众归班了。而鸣烧香铃(若诵尊胜咒。则每一遍咒首和铃一通。到第三遍和铃之尾。先鸣散众铃。众归班了。而鸣烧香铃)。
  次献粥。次吃粥。如朔日。
  禺中大般若经。如朔日。
  次半斋。次吃饭。如朔日。
三日
  祖师堂讽经。祠堂讽经。皆如日分。
  次午课。如二日。
  次献粥。次吃粥。如朔日。
  禺中大般若经。如朔日。
  ▲ムカソテ△次满散。鸣钟。大众西集立。两班北乡立。西班东上。东班西上(如图)住持披纱衣中立(去帽)出班烧香。行者二人立佛前东西鸣钹(如图)维那闻第一头钹问讯。了叉手。闻转钹出班。立佛前东边。抽坐具待第二头钹前三步。以坐具揖住持(揖了复退步)住持和南闻转钹前烧香(侍香随)归位。维那又▲ツウス△闻第三头钹前一步。坐具揖前版都寺(揖了复退步)前版都寺问讯了。闻转钹出班。同进烧香(前版左手焚都寺右手焚)合掌低头归位(西序东面转身。东序西面转身。下皆▲ソ△效此)维那又闻第四头钹。揖后版监寺。烧香归位如前。维那又闻第五头钹。揖藏主了。收坐具臂。与藏主同烧香归位(大概众三十人已上宜设两序行揖班)揖班上香毕(无列拜)两序东西对立住持前烧香归位(被帽)楞严咒行道(第五会。三拜如常○不被帽而到了)消灾咒(三遍)回向(修正满散回向○本山宜疏。今行简也)次半斋。次吃饭。如朔日。
十六日
  善月祈祷般若。鸣钟。如正朔所录。但初消灾咒之后不宣回向。众不起座直为满▲モトノ△散讽经为异。次满散。殿司去故茶汤更献新者。住持(去帽)前烧香。归位(被帽)楞严咒。坐诵(五会。烧香。三拜○不被帽。起立到了)消灾咒(三遍)回向(善月祈祷回向○本山宣疏。今行简也)。
挂搭
  自十七日到三月晦日诸方挂搭。行脚人正欲挂搭某寺者(准律云。比丘有法有食处应住。有法无食处亦应住。无▲ヲロシテ△法有食处不应住)先税复子于邻寺家。以为旦过洗脚(未可剃发)着络子。同行中推高腊者为参头。参头领众。先诣众寮谒寮元(所谓一腊也)详禀求依栖意(纵有乡曲旧知不可访寻。访寻则为失礼。清规云。今游方者多不入旦过。到处辄寻乡曲头首寮舍安泊。古礼渐至无闻)寮元详究乡里名讳来由毕(或余方丛林犯制者不为延纳)令归旦过。寮元乃诣住持传其意。寮元承住持允否。往旦过安慰。乃传住持意。或谦让曰他刹去。须再三恳请求依附仰收录(古者有泼水旦过不去者)或高才明德之师。须留旦过恳请三日两日(师或试下语。试颂诗。其能者许挂锡。此亦古规也)若师允则归旦过剃发(寮元若旦过无剃发人。则差人去令剃。叮咛照顾)裹挂搭扇二柄(如贺正扇图)书某讳九拜。更辨扇二柄(不裹。以水引束○以备呈库头)搭袈裟坐具于左臂。抽袜。赍扇诣众寮。寮元着络子袜子。导到方丈。挂搭人乃出袖中袜着之。净手了臂袈裟。擎扇在一处方丈东南室挂祖像。香台上炉。师自方丈后出。坐室东偏上手。寮元引挂搭人。自东颊入坐户内。参头领众室西颊入(须从门颊入。当正中入者为无礼)坐于师对面下手。坐定即起置扇祖像前师右边(扇柄向南)复本位坐(若挂搭人多。则参头之扇安祖像少西乃为上首。而二位已下次第排列于东)排扇了。师起到扇边自上首。逐一取扇视名。向某人谢(擎扇而揖)当其名人低头深揖。谢扇了师还本位(若多众师到扇边。自上首逐一取扇视名了。归本位揖。众一同低头深揖答之)设果茶(茶礼法如临时中记)寮元亦就座伴茶。茶礼毕师安慰令退憩。寮元引诣库头。挂搭人呈扇库头揖谢。挂搭人亦揖答之。寮元即元引归寮令谒众。预与师家议安排被位。次参头领众诣寮元。谢劳神用。
  或师家曰威仪相看。则挂搭人各披袈裟(寮元挂络)入室师立则立。师若坐则坐。上首进前献扇。却到师前。触礼一拜(师合掌受之)问答了复本位。二位三位等皆如是。问答复位了(若初立则到此参头顾班尾一同坐)师到扇边坐谢扇。已下皆如前。
  翌日。就书院新挂搭管待。寮元在住持末席伴。
  次新挂搭人报寮元。候众不外出时。为首座大众款茶(是名入寮茶)其在何日。一切受寮元指呼。日时定则寮元预报众令不外游。点茶人(同行为一列点茶)已辨果茶了。着络子。诣各寮而敬请。众列圣像(观音菩萨)前。吃茶谢退。
起单
  自十七日以后诸方起单。欲起单前晚。诣寮元请报起单。乃左臂袈裟坐具。寮元着络子。率其人出师前而辞(或披袈裟三拜。则师亦着袈裟合掌而受)翌早装包而径去(若高腊名胜赞助道化者。师家卑词勉留)。
定僧簿
  古规三月一日止挂搭(四月一日锁旦过)出草单焉。而今诸方随寮之广狭寺之羡乏。而安众有约数矣。数既满即止挂搭。数日之后定僧薄。不必拘月日。故且系之挂搭请假之次定位籍一系师家处分。须详鉴参到浅深人才高下各得其处。已定位书薄籍了。报众寮云。僧薄已定。请众来观。虽有抱谦求卑者。不得滥迁动而烦师家。
  门派所贵者虽钜卿豪族之子。挟包戴笠。游方行脚。十方同聚。抖搂岁深。遂净尽娇怯佯羞之气矣。方其得法住院。能甘坐僻壤穷乡。而化刚强之有情也。檀信服崇。法幢蔓衍。职此之由也。与彼自沙弥不出山门。十指不沾。不与众交。软红轻袜新妇子而自怡。后来第知繁华国花酒窟之可打住者。实天冠地履。盖道业之成熟。一依诸方老宿开大施场接待衲子焉。然矜抗相持。当规不守。或至有纷争哗健半夏结党起单。逐后怒骂回首触讳者。于是江湖主法。若其喧扰。而封法鼓。倒刹竿。宗风岁衰于一岁。伤已焉哉。冀主法者韫撝谦之光(憍持激众愤)存包荒之德(深察则无徒)规矩不繁摧(法演曰。规矩不可行尽○经解曰。礼之失烦)公理明断。入慈悲定牧众焉。众僧者敬念庇荫。常听裁制。就师之一才一德学。而不望其为全人。知无因缘。则时到告假。夫人匪大圣。何无阙漏矣。若能自省缺然而观他长何。则到处有余师。茍如是者虽求其旷败不可得也。燕雀之智犹贺厦成。彼既毁荡选佛场。不计自称所归。是小禽之不若。穴舟溺仇。其身先溺。有智依譬自鉴焉。
十八日
  观音忏法。如临时中所记。但无献粥·半齐讽经为异。
○二月十五日
  佛涅槃忌。古规曰。二祖三佛会。先期堂司率众财送库司营供养。门派诸方隔日持钵。所得无多少充库司斋供。风规可贵。
  闭佛坛前障。障前张涅槃像。像前卓上▲ヲク△设钵案。虚应器一位(预安楪)排鐼子。预饤▲ビン△羹菜。汤食果茶及汤瓶。预列像前东边。
  钟一通(整衣)二通(集会)两班北乡立(如出班烧香图)住持披金襕衣中立(去帽)前烧香(侍香随。进香合了。置之炉东侧。叉手退一步。西面立。后及住持献茶了。初捧香合随归)归位三拜(拜了未收坐具)又前。侍香取汤器捧递住持。住持左手接托。右手逆握匙把。覆手(展中指·食指·大指)摸盏唇。令侍香注汤。以匙三搅了。横匙汤盏上(匙把在西)焚香两手薰炉上(右转三巡)而献。侍香递食。住持双手接之薰献(如前)归三拜(未收坐具)又前。侍香递果。住持焚香薰献。次递茶器。左手接托。次进茶筅。右手接之。并摸盏唇令注汤。以筅搅了。还筅侍香。双手薰献了。归三拜(初收坐具)九拜毕出班。上香(如正月三日记○或略出班。则九拜毕住持再前。烧香归。行者鸣列拜之铃)次行者鸣铃三声(或喝云大众列拜。则省此铃)住持及大众安详展坐具。又铃一声。众一拜。又一铃一拜。又一铃一拜。此第三拜头到地时。又铃三声。收坐具。列拜毕两序对立。住持立定。侍香侧盛瓣香于大香合到右边。住持以右手取之。拈起了叉手于胸唱语。唱毕低头。两手深揖。了向前。插瓣香炉中。侍香随进香合。住持撮小合香焚(是曰从香)归位合掌了。退入殿后。脱法衣。披平衣。再入殿中立。前烧香。归位(被帽)楞严咒行道(五会。三拜○不被帽到终)回向(涅槃忌回向)
○四月八日
  佛诞生挂浴佛偈牌于殿左右柱上(无牌处写纸贴殿柱上)

  佛坛前严设花亭。中置佛降生像于香汤盆内。安二小杓佛前。前卓列位具皆如涅槃忌。卓与花亭之际通路如图。钟一通(整衣)二通(集会)两序北面立。住持披法衣。献供九拜。出班。上香。大众展拜。唱语毕更法衣(大如涅槃忌)住持披平衣。再入中立。前烧香归位。行者按击磬五声。维那作梵音。唱浴佛偈。每一句尾按磬一声。大众随和行道(凡维那唱时众留。唱了随和行道)浴佛(经行到花亭前时。拈杓灌佛顶三过。问讯了转身进前)偈三遍毕。维那举云(南无本师释迦)大众和云(牟尼佛。本师释迦牟▲サタント△尼佛。三反)磬如寻常启请。但按击耳。南无萨怛他▲ツケ△和铃已下初发声。楞严咒行道(五会三拜)回向(佛诞生回向)。
十四日
  结夏前晚讽经。申辰。鸣钟。开山(楞严咒)世系住持功被其门者(各大悲咒)进退如旦望讽经。日分中记(回向亦同彼)次大檀越(大悲咒。通回向)。
十五日
  本山上堂。今阙之。垂示示众代之亦得禺中结夏。挂普回向牌于殿左右柱(无牌处写纸贴殿柱上)。

  设楞严胜会图(小笺书众名。随其多少排贴于图上)于殿后(如图)钟一通(整衣)二通(集会)大众先到殿后。见楞严会图了。随图配立向佛(但列西边者向东立)两序。出班。上香(如正月三日记)出班毕(无列拜)维那在寻常位西面立(不行道。住立到了如图)次住持烧香。维那举楞严咒(大众自启请合掌。到南无因陀罗耶闻铃一声。揖左右。叉手行道○住持转身向东进前引众)行道(第一会·第三会。有巡堂烧香仪。今省之)到第五会。住持步到中央时。行者鸣住众铃(和铃之后鸣之者一声)住持大众皆住立。转身向佛如初。住持闻烧香铃。烧香三拜。次消灾咒(三遍)回向斯日不诵普回向偈。自明日诵到七月十四日。
次方丈讲茶礼(法如临时中记)。
○五月十六日
  善月祈祷般若。如正月十六日。
十八日
  观音忏法。如正月十八日。
○六月朔日
  普回向牌东西交换。

○七月
  自朔日到十四日。每晚棚上备果蓏。行小施食法。大悲咒。略回向。
十四日
  解夏前晚讽经。如结制前晚。
十五日
  禺中解夏。鸣钟。众向佛配立。出班上香(无列拜)。
  次住持烧香。楞严咒行道。五会烧香三拜(悉同结夏)回向。
斯日不诵消灾咒普回向
  次方丈讲茶礼(法如临时中记)。
  晚间盂兰盆会(本山禺中修之。盖年年此日住持午时上堂退院。故修之于上堂已前。而今无之。宜准清规晚间设此会)方丈前架棚。棚上安三界万灵牌(向北)备珍羞。五盆盛五果(瓜·茄·面·馒·饼)每盆小幡二十五首。以五彩纸造。列植供物上(东青。南赤。西白。北黑。中黄)棚前安二器。一盛精米。一湛净水。束草数茎(鼠尾草可也)安水器中。以充洒水之用。棚左右挑列灯笼。棚南悬七如来及焦面鬼幡。以五彩纸造之(以西为首。焦面幡悬最下)建大幡二首于庭东西。以白纸造。

  方丈内中央设几。几上陈炉华烛钟一通(整衣)二通(集会)大众列立东方。西乡南上(如图)住持南面中立。前到中几烧香。归位。维那举大悲咒(行者初在磬位。到大悲咒尾捧铃。在维那侧退立。施食法中皆鸣铃)▲ジヤシフスゲン△次举施食咒偈(若人十方佛。七如来。以此偈愿以ニハ大众皆合掌。此余尽叉手。盖各闻举次经首了。叉手。闻举次经首了合掌○维那自若人到终不解合掌)到南无三满多。住持前到中几烧香(侍香随。进香合了。待住持洒水自后还。即随归)又前(自几东过)到棚洒水。问讯归位(自几西过)复到汝等鬼神众。前(自几东过)拈筋挑落饭。散施者三次。问讯归(自几西过)到中几烧香(初住持前时。侍香随前。直立几右。及住持施供了到几烧香。进香合随住持归)问讯归位。施食毕(行者归磬位)住持前烧香于中几归位。行者鸣磬。楞严咒(众少不足行道。则可略诵大悲咒)行道(如图)大众到棚前时。撒粒洒水。问讯而前。独住持免焉(若诵大悲咒。则撒洒。在以此偈中。寻常荐亡施食多如是。其法曰。住持到汝等鬼神众前撒米。了到第一位前问讯而归。第一位和南亦问讯次位前撒洒。如是连环到末位。若到偈末句。则虽有余众须罢撤洒)咒了回向(施食回向)。
  挂搭。起单。定僧簿。
  皆例正月记知。
○九月十六日
  善月祈祷般若。如正月十六日。
十八日
  观音忏法。如正月十八日。
○十月四日
  达磨宿忌。以佛椟暂避傍。坛中央挂祖像。像后绕屏(代挂罳)前设炉华烛。坛前障子闭东西。但开中(清规达磨·百丈·开山忌铺设法堂座上。今假坛拟法座耳○或闭佛坛前障。障前中央挂祖像)茶汤汤瓶列真东边。钟一通(整衣)二通住持中立(去帽)前烧香。归三拜(拜了未收坐具)又前烧香。薰茶献真左。归三拜(未收坐具)又前烧香。薰汤献真右(薰献之法如涅槃忌)归三拜(初收坐具)九拜了住持又前烧香归位(被帽)楞严咒。行道(五会。三拜○不被帽到了)回向(达磨忌回向)。
五日
  达磨忌献粥。真前设钵案。虚应器一位(预安楪)排□子预饤羹菜。汤粥·果茶·及汤瓶。预列真前东边。鸣钟。大众西集立。侍真立真东西向。住持中立(去帽)前烧香(侍香随。进退如涅槃忌)三拜(拜了未收坐具)汤粥(侍真递供○献供之法如涅槃忌)三拜(未收坐具)果茶三拜(初收坐具)住持又前烧香归位。磬五声。真读大悲咒。住持闻烧香铃又前烧香。是三拜(被帽)咒了(去帽)通回向(捧文读而不谙诵)午前达磨忌半斋。真前设钵案。预饤羹菜如献粥汤食果嚫(下嚫者。钱贰百纹纸裹盛小素案)茶及汤瓶列真东边。钟一通(整衣)二通(集会)两序向北立(如出班烧香图)侍真住立真左。住持披法衣中立(去帽)前烧香(侍香随)归三拜(拜了未收坐具)又前▲ア△献汤食(侍真递供)归三拜(未收坐具)又前献果子下嚫。归三拜(初收坐具)住持又前烧香(侍香随。进退如涅槃忌)归三拜(拜了未收坐具)又前献茶。归三拜(未收坐具)又前(到真与坐具中间)揖了归三拜(初收坐具)十八拜毕。出班上香(如正月三日记)大众列拜(如涅槃忌中记)次两序对立。住持中立定侍香进瓣香。拈起唱语。插瓣香烧从香(皆如涅槃忌)次换衣烧香。归位。楞严咒。行道。皆同涅槃忌(回向语同宿忌)。
○十一月冬夜
  冬夜讽经。如结制前晚。
  此日大众请师家展持贺令节。高腊一员或两员光伴。众寮资具难辨。宜假书院。
冬至
  祝圣。祖师祠堂讽经如常。次开山讽经。楞严咒。行道。回向(寻常旦望所宣者)。
次方丈讲茶礼(法如临时中记)。
此日住持为大众展待。
○十二月八日
  佛成道会。张出山像。敷设仪规。一准涅槃忌(回向)。
十一日
  关山宿忌。如达磨宿忌(祖师回向)。
十二日
  关山忌。献粥。半斋。如达磨忌。或略十八拜为九拜。或不唱语为异。
二十八日
  岁末祈祷般若。如正月十六日。
晦日
  除夜讽经。如结制前晚。
○某月某日开山忌
  宿忌。献粥。半斋。如达磨忌。
○某月某日嗣法师忌
  宿忌。献粥。半斋。如达磨忌。
○某月某日历代祖忌
  直就牌位前铺设。宿忌半斋并讽大悲咒。
○某月某日檀那忌
  宿忌。半斋住持当牌立(去帽)前烧香。供茶汤(半斋先供汤。次出生饭供食。次供果·茶)又烧香归位(被帽)楞严咒(或宿忌大悲咒)行道(若坐诵者如临时中记)第五会住持(去帽)前烧香归位问讯(被帽中立到了)咒了回向(亡者回向)月分清规毕。
小丛林略清规卷上(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