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卍新续藏第 28 册 No. 0586 法华经三大部补注

天台三大部补注卷第八

  (妙经 文句 文句记)

  永嘉沙门释 从义 撰

  文句云摄律仪等

  菩萨戒疏云摄律仪摄善法摄众生此三聚名出方等地持不通三藏也大士律仪通止三业今从身口相显名为律仪于律仪上起菩提心勤修诸善名摄善法利益众生名摄众生璎珞经云十波罗蜜名律仪戒八万四千法门名摄善法戒慈悲喜舍名摄众生戒亦名饶益有情戒。

  记云彼名拔苦

  名应作明。

  如斯之等类即息化也

  此文误也应云我即自思惟至疾入于涅槃是息化耳又文句云而放舍文略者以劝门但云或当堕落为火所烧诫门但云东西走戏视父而已故知文略也。

  经云逾急

  逾羊朱切小雅云兹也强也益也。

  躄地

  躄倒也。

  勿强

  强平声下去准知抑也坚也。

  醒悟

  醒平上去三皆通字林云醉除也。

  憔悴

  音义云愁忧之病也。

  文句云又被佛加

  金刚论云于菩萨身佛与功德智慧之力故名加被也。

  记云劳谦

  周易谦卦中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注云上承下绥劳谦匪懈是以吉也成双流行者净名疏云香积品正为室内明非真非有之中能道观双流净秽俱显圆通不碍融会无方入不二门双亡二边正入中道此品双照二谛净秽俱融广上非真非假之文成道观双流之义彼佛诫摄身香等者疏云彼国以香为佛事无有二乘纯诸菩萨者似如实报土然同居之土亦有净秽亦有一乘之化无三差别者未知彼土定判属何问佛命菩萨令摄身香何不摄饭香答饭亦被摄以饭在彼土周流十方来此娑婆止熏三千减折一乘之饭逗彼三乘亦是摄义但菩萨辞游异土故佛诫之饭是佛遣已自裁量无容佛自命佛令减饭香今言令菩萨摄香者非是摄除永尽摄是止节筹量为义契当根机不令过分呼此为摄耳今谓彼土既乃似如实报故诫菩萨摄身香等亦同普贤促其尊特胜应广大令其劣小入此娑婆以普贤等尊特法性之身色像无边元约界外实报说之故也。

  文句云密遣傍人

  密遣恐误应云即遣。

  记云六行非永断至止观第六记

  文在破见假文末其文甚广记中略云凡夫亦有修六行者不及圣种离之速疾又第四卷亦云初禅为攀上胜妙出欲界为厌下苦粗障因果合论则有十二但外道专为求禅佛弟子用邪相而入正相耳。

  净名横十七句竖十三句华严回向中说涅槃大集智论等文

  始自直心是菩萨净土终至十善是菩萨净土等文是横十七句始自随其直心终至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是竖十三句华严涅槃大集智论等文委悉具明菩萨行行庄严净刹若欲具知当自寻经乃知其说非一二纸而可录也。

  并开中间二味

  开字恐误应作阙字。

  文句云崎岖

  上去奇切下岂俱切山路不平之谓也。

  记云判命所属

  判命恐误应云判向又云三今从下者从字误也当为依字。

  经云尘坌

  音义云?土谓之坌也。

  记云具如释签引成论文

  成论无畏品云善来比丘随顺我教我则欢喜此似有贪如语调达汝是痴人食人涕唾此似有嗔又复自言我是人中师子此似有慢又语调达我尚不以法付身子况当与汝此似有见也。

  寒风索衣

  萨婆多云天竺冬末春初八夜是盛寒时所以尔者寒势得尽必先盛后衰又云以日下近地故热势微少是故寒甚所以独言竹者以竹最坚坚者尚破况其余者又云竹性法然冬夏常青寒甚故破何况余木诸文中说冬至前后八夜寒风破竹索三衣御寒请以此文消释之。

  若依兴起行但有七缘无孙陀利谤及乞食不得大论直列兴起行经委释之

  曾读彼经亦列十缘一孙陀利谤二奢弥䟦谤三头痛四骨节头疼五背痛六木锵刺脚七提婆达兜掷石八旃沙女谤九食马麦十苦行若其然者今文应云兴起行有十缘经有孙陀利谤无乞食不得经有骨节痛论文则无又复论中寒风索衣在九恼外列又今记中所列九恼与论所列次第不同经论云木锵今云金锵经云旃沙女论云旃遮女如斯等异对当须知今则依论具示所列论云一梵志女孙陀利谤五百罗汉亦被谤二旃遮婆罗门女系大杅作腹谤三提婆达推山伤佛足大指四迸木刺脚五毗琉璃王杀释子佛时头痛六受阿耆达多婆罗门请而食马麦七冷风动故脊痛八六年苦行九入聚落乞食不得空钵而还又有冬至前后八夜寒风破竹索三衣御寒又有患热阿难执扇扇佛杇论音云杇杅皆非应作盂盆也今更引经略示其缘兴起行经云佛在阿耨达泉身子白佛以何因缘孙陀利来诽谤以何因缘坐奢弥䟦提被谤及五百阿罗汉以何因缘世尊头痛以何因缘世尊骨节疼痛以何因缘世尊脊背痛以何因缘刚木刺脚以何因缘提婆达兜以崖石掷以何因缘多舌女人舞杅大众中诽谤以何因缘食马麦以何因缘苦行六年佛告身子过去之世有博戏人名曰净眼时有淫女名为鹿相共相娱乐戏人贪女衣服珍妙即便杀之时此园中有辟支佛在中居止以乞食故其人即以女尸埋在地内时王察已欲杀支佛时博戏人自出首罪时净眼者则我身是鹿相女者孙陀利是过去有王名为善说有婆罗门名延如达常教诸童又婆罗门名曰梵天妇名净音时延如达以梵天为檀越其妇净音供养延如达衣服饮食有一支佛入城乞食到梵天门净音见已即请供养疏延如达时延如达既被薄已即生诽谤此道士无德何以故与此净音作不净行故乃厚供之其后支佛现十八变时延如达则我身是时净音者奢弥䟦是过去饥馑人取白骨打煮饮汁时村有池村人于池捕鱼而食我于尔时乃为小儿见鱼而喜时有两鱼自相谓言我不犯人我等后世当报此事是时村人今迦毗城诸释是也时小儿者我身是也时二鱼者今毗楼勒并王相师婆罗门是也尔时鱼跳我以小枝打鱼头故今乃头痛过去之世有长者子得热病困即召大医为其治之许与财宝治差之后不报其功时医即与非药病遂增甚而死尔时医者我身是也病长者子达兜是也以是因缘骨节头疼久远世时有两力士一姓刹利一婆罗门两共相扑婆罗门曰卿莫扑我当与卿财刹利闻已便不尽力于是二人皆受王赏后婆罗门不报刹利所许之财如是至三后又相扑时刹利者扑婆罗门挫折其脊堕地即死时刹利者我身是也婆罗门者达兜是也以是残缘今患背痛往昔时有两部贾客各五百人合财乘船往至宝渚衣食卧具无物不具时一贾客主语众人云我等以财故身苦至此今当于此五乐自娱第二者复告众云此间虽有财宝不当久住时第二贾客主先已严办即得上船时第一贾客主先不严办有水即至乃与争船船主护之不令得前便持铠杖共相格战第二贾客主于船上以铠矛鋑第一贾客主脚彻过即死时第一者达兜是也时第二者我身是也以是余殃令为木锵所刺过去有长者名须檀有子名须摩提其父命终时须摩提有异母弟名修耶舍时须摩提欲不与其分念欲杀之即共往诣耆阇山上时须摩提乃执弟手将至高崖推置其底以石捶之命乃终绝时须摩提我身是也修耶舍者达兜是也以是残缘今为达兜石掷过去世时有两比丘一名无胜六通具足二名常欢结使未除时有长者妇名善幻时两比丘往来其家时妇供养无胜比丘四事不乏供养常欢甚为微薄常欢谤曰无胜比丘与善幻通时常欢者我身是也善幻妇者旃沙女也以是因缘今被舞杅而谤过去有佛名比婆叶王及人民供养无乏有一比丘名为弥勒时病不行佛及大众食已各还为病比丘请食过梵志山时婆罗门因提耆利闻食香美兴妒心云此秃沙门应食马麦不应食此甘美之食时婆罗门我身是也以是缘故九十日中食于马麦过去时有火鬘童子与瓦师子难提婆罗少小亲交时瓦师子精进慈仁迦叶如来所住精舍与诸大众有二万人时护喜语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去乎火鬘答曰此髡头道人何有道哉如是至三时火鬘童子今我身是以是因缘作恶语道迦叶如来何有佛道今者临成阿惟三佛六年苦行。

  经云咄男子

  咄丁括丁兀二切正从上切字书云咄者叱也。

  记云婆沙中具有料简如止观第七记

  婆沙云若八正在七觉后亦得是有漏亦得是无漏何以故以依八正入见谛故即是亦无漏若八正在七觉前一向是无漏此则可解复次八正在七觉前是对位道品八正在七觉后是相生道品。

  生空如来

  来字应作来字。

  阿含中是老死等如止观第三记

  杂阿含云十二因缘从无明至老死若有人言是老死若言谁老死皆生邪见乃至无明亦复如是若说无谁老死当知虚妄是名生空若说无是老死当知虚妄是名法空乃至无明亦复如是他宗明小乘只有生空请读此文自知他误也。

  忍应上下各十六行三十二观今文且以四谛言之

  此文恐误何者上下八谛名所缘境八谛各有四行名三十二行八谛各一忍智名十六刹那即上四名比忍比智下四名法忍法智故不可以三十二行为十六刹那故此文恐误耳。

  若准大论至初果已名之为死不任复发大师从容进退二释等

  大品云有大鸟身长三百由旬而无两翅从空而坠受苦死苦死等若菩萨亦复如是从初一向专修于空至于六地是为三空身肥假翅不生若堕二乘方便道名死等苦若堕初果名之为死若见尽是死等若无学是为死辅行云今文两释并是大师随义转用谓苦等于死名为死等而犹未死故名为等故以方便及断见位名为死等以初果人思惟全在义同未死。

  五上分五下分

  俱舍论云何缘此五名顺下分以由顺益下分界故谓唯欲界得下分名顺益上界名顺上分色染无色染者论云色无色贪故知染即贪也心不寂静名之为掉掉即是举故云掉举其余名义如常所辨。

  文句云由心相体信故得委以家业

  越州新板多委以两个字。

  记云判味同时而部有异

  判涅槃醍醐之味同法华第五之时虽同而异此经纯一后部杂诸。

  约理名别咸归常住

  法华实相涅槃佛师虽异而同理俱常住。

  约机彼称捃拾

  法华似秋成大获涅槃如收拾余残。

  约法彼存三权

  此经废权故唯一实涅槃追说乃立三权。

  论意彼带律仪

  此经一化周穷是故直会父子涅槃意存末代所以扶律谈常。

  语证彼兼小果

  此经唯实弟子皆蒙菩提大道之记涅槃带权十仙暂取无学小果之证。

  受益彼无广记

  涅槃但为文殊迦叶纯陀略记岂同此经法说譬喻因缘广决。

  说时长短永殊

  灵山八年说此妙法双树望日演大涅槃。

  谈常过未不等

  此经显本过去之常涅槃赎命未来之常。

  论譬大阵除党

  声闻作佛始自今经如破大阵更有未会终待涅槃如除余党。

  现瑞表彰各别

  此经天雨四华地皆六动表四位之真因彰六番之破惑涅槃双树变白声光普召表扶律以谈常彰圆伊之秘密。

  破执难易不同

  四十年中保证深重今经废小遣滞诚难自兹已后所计犹轻涅槃教兴荡执斯易。

  领解近远迹乖

  此经领其远本涅槃解其近迹。

  述成被根不等

  此经一地所生咸皆受润涅槃四机各异悟道且殊。

  用治生死不同

  涅槃治阐提阐提心不灭有心皆作佛斯犹治生人此经治二乘二乘昔焦种焦种今复发名为治死人。

  付嘱有下有此

  涅槃经中初付迦叶次付文殊后付阿难此土之众今经之内非独委寄旧住上人亦乃托付下方菩萨。

  文句云临欲终时而命其子并会亲族等指上四教围绕乃至云无量义中先已收集等

  请详文句解释临终聚集王臣会定父子既指上文别序众集说无量义已收集等而净名疏解于别序现相表发乃明四度现尊胜相光色无边乃引法华云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为说实相印即是宅内聚集王臣会定父子现尊特身为诸声闻授记时也岂非皆是指上别序集众放光现相表发开权显实乎况文殊偈云今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故知净名疏自指别序六瑞现尊胜光表彰之时谓之法华现尊胜耳不指正宗三周开显之时名现胜也以别序中现相表说收光摄相从三昧起但住生身而开显故所以今文解释临终聚集王臣会定父子指上别序宛符彼疏解释别序现相表发指法华中别序放光现尊胜相表说法身也两处之文皆指别序放光现相名为尊特四明何得妄自建立即劣是胜中道感应不须现胜便是尊特耶莫是生身之上有放起尊特之过成儿戏之谈乎且净名疏自指别序放光现相为现尊特四明何得滥同玄签垢衣内身同实相体即是璎珞何得滥同文句记中从三佛之劣辨圆佛之胜乎。

  影向

  向须作响。

  记云委论兴废如玄文第九

  即大章明用中本迹二门各有十义以对十妙如云破三显一废三显一破迹显本等具在玄文。

  华严海空具有二义在玄文

  一依法性论中钝根菩萨三处入法界初则般若次乃法华后则涅槃因般若入法界即是华严海空二约华严时长而说昔小机未入如聋如哑今闻般若即能得入华严海空二义如是若以五时次第而辨非其义也。

  经云竛竮辛苦

  三苍云竛竮犹联翩也亦是狐独之貌又是行不正之状。

  我名某甲

  诏前人之言曰某也慈恩引尚书云元孙某孔氏云某名也臣讳君故曰某也又礼记中凡不知名不言名皆曰某也甲即甲乙等甲乙即次第之义也甲万物之甲未开乙万物屈而未出也。

  皆似佛子

  慈恩法华钞须要作真子义说请详今文自知他失。

  三苦

  苦以逼恼为义一切有为心行常为无常患累之所逼恼故名为苦苦有三种一苦苦二坏苦三行苦然此三苦有通有别别则别以三苦对三受何者苦受从苦缘生情觉是苦即苦苦也乐受坏时则生于苦即是坏苦也不苦不乐受常为无常所迁即是行苦也通则三受通有三苦何者三受之心即是苦皆从苦缘生故通是苦苦三受之心通为坏相所坏故通是坏苦三受之心通是役动不停之相故通是行苦若通若别无非苦也。

  蠲除

  方言云南楚疾愈谓之蠲郭璞云蠲亦除也又云洁也明也。

  弘多

  弘大也。

  毁呰

  口毁曰呰也越州新板文句中少一个毁字。

  周流

  周易云周流六虚正义云言阴阳周遍流动在六位之虚也今但借周流之言不用其义也下文云周行行即流也流即行矣但今约机下文约应耳。

  注记券疏

  慈恩云诸圣作论分别校计诸圣之财故云计算也诸师作疏修撰文记故云注记券疏也今问此文既是颂喻渐顿之前冥领华严拟宜之相如何却作诸圣造论诸师撰疏而释义耶问华严经云善财见弥勒时或见菩萨或造诸谕或受或时或书或诵他说同此何谓不然答此经约喻穷子所见以喻况法须准今释华严谈法善财所见又复非是渐顿之前是故他说今无取焉通俗文云记物曰注文心雕龙云券者束也明白约束以备情伪字形半分故周称判书券亦契也古有铁券以坚信誓刘勰云小券短书号为疏也。

  记云入法界品傍论授记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若有众生得闻我名于三菩提不复退转乃至梦中闻我名者皆亦如是又如来出现品云今此会中十方佛刹微尘菩萨得一切菩萨神通三昧我等皆与授记一生当得菩提佛刹众生发菩提心我等亦与授成佛记言我等者即是十方如来同名普贤者也当知此亦授记之文。

  经云眇目

  说文云一目小也释名云目匡陷急曰眇又方言云眇小也。

  记云有人云外国下湿等

  慈恩亦云西方人庶例多涂跣时既湿热尘坌频沾至必洗足以油涂之然合法文亦取四神足等说如彼疏中明之。

  经云若如我子

  若汝也上云汝当今云若如汝若异文耳。

  文句云二十八年

  准诸文引如来成道二十九年已为我说摩诃般若。

  上领所无也

  领字恐误应作颂字。

  示教利喜

  大论六十九云示者示人生死涅槃三乘六度教者教言汝应舍恶行善利者为说法利引导令出喜者随其所行叹之令喜以此四事庄严说法也。

  记云牛头栴檀华严云出离垢山等

  正法念经云北洲有山名曰高山高山之峰多有牛头栴檀若诸天与修罗战时为刀所伤以牛头栴檀涂之即愈以此山峰状如牛头于此峰中生栴檀树故名牛头或有说云牛头山名也此香出彼山中故以名之又云阿那婆达多池边出此香若以涂身火不能烧也栴檀或云此方无故不翻或云义翻为与乐也。

  他若云今品唯出生

  他人见今品题药草药草即是所生所出所生所出乃是于权故今破之全违经旨是则不知一雨之旨下文中斥若也出生还应自鄙。

  蔚

  于胃切茺也。

  驻

  中句切止也。

  文句云扶蔬

  扶应从木蔬字平呼记中作扶助而辨又引尔雅之说捡彼文未见或恐误耳文选读山海经诗云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蔬注云扶蔬谓枝叶四布貌请依此释。

  记云世药三品

  神农经曰上药养命谓五石炼形六芝延年中药养性合欢蠲忿萱草忘忧下药治病谓大黄除实当归止痛。

  佛乘牙茎等

  应引义例且如十境只一念心行之地也一一显示境相不同行之种也一一起于十乘观法行之雨也一一转成不思议境行之牙也一一发心行之干也一一安心行之叶也一一破遍乃至正助行之华也一一次位以至离爱行之果也若无六事道树不端。

  观心具如玄文利益妙后

  小乘明心起未动身口不名为业大乘明刹那造罪殃坠无间是大苦处若能净心诸业即净净心观者谓观诸心悉是因缘生法即空假中以是观故于我我所如云如幻即是地上清凉益信敬惭愧诸善心生于空假中意而有勇即是因益念念而与即空相应是中上二草及小树益念念而与即假相应是大树益念念而与即中相应是最实事益于一念益心七种分别矣。

  又约药为观如止观第十四药治见等

  如患冷用四种药服姜桂者去病复力服五石者病去益色服重娄者加寿能飞服金丹者成大仙人病同一种药法为异得力亦异四教治见见尽解异治见既尔治余亦然此四治者即是四念处广说四教四种念处权实如彼文。

  故不同他引论破无小也

  法华论说大乘上慢人谓无二乘人说云雨譬治恐他指此云无小乘今文功德在权岂无小哉。

  有人以地譬赖耶常住等

  恐斥北地法相宗耳以彼多谈八识故也。

  具如玄文释法中说

  恐指广解妙法中观心明百界千如空假中等文耳。

  文句云如龙兴庆云普雨于一切不从身心出

  华严云佛子譬如大龙随心降雨不从于内亦不从外如来境界亦复如是随心所念于念念中出生无量不可思议又云一切大海水皆从龙王心愿起阿含亦云龙界不可思议云何此雨从龙口出耶从眼耳鼻身出耶答不从此出但从龙意所念念善念恶皆悉雨出。

  记云关中唯远是亦不然

  罗什入关中生公师事之生公立善不受报顿悟成佛义如前记云关中虽立善不受报而不知善体本融等关中名义如前已辨观师云生公立顿悟义明唯佛悟证如穷故十地圣贤皆为信境未全证如故云夫称顿者明理不可分悟极以顿明悟义不容二不二之悟符不分之理理智兼释谓之顿悟虽迥异常谈亦为系表之云矣今记主意谓其独远故云是亦不然也。

  泾渭㶚浐澧滈涝[泳-永+(弟/(炯-火))]

  涝文选注中作老字音之。

  经云密云

  周易小畜卦云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正义曰阳之上升阴能畜止雨气相薄则为雨也今唯能畜但为密云也经中密云与易语同是以引之当须辨异。

  文句云经律异相

  梁朝沙门宝唱等撰有五十卷。

  记云不须用华严中六天四域只借阿含意为譬耳

  华严经说娑伽罗王凡有所雨竖遍六天横亘四域当知六天乃譬六番破无明惑四域乃譬四门四悉是故此譬其意远矣长阿含说阿耨达王身心降雨满阎浮提是故此譬其意近矣又今引用文在阿含故名为近。

  经云等澍

  三苍云时雨也说文云上古时雨所以澍生万物也。

  记云八音四辨等

  一极好二柔软三和适四尊慧五不女六不误七深远八不竭一义无碍二法无碍三辞无碍四乐说无碍。

  经云小茎等

  茎广雅云本也枝之本故云本耳。

  记云人乘阙定慧以心所当之

  大地心所云受想思触欲慧念与作意胜解三摩地遍于一切心具如俱舍中。

  具如止观第八记略述诸论等

  毗昙人云习因是自分因习果是依果又习名习续自分种子相生后念心起习续于前前念为因后念为果此通三性论家但在善恶无记无习续也报因报果者此就异世前习因习果皆为报因此因牵来果故以报目之为报因也后受五道身即是报果也于今果报身上复起善恶习续习因习果总望前世此之习续是果若望后世此习续是因辅行委引大论俱舍以示其相。

  十号如止观第二记略释

  乘无二智来契正境故云如来以无二理遍入诸法名为应供了不二智智体无遍名正遍知知无二法互通法界虽无来往遍入三世名明行足无二之法性冥三德名为善逝理遍一切具三世间解此理故名世间解能解此理无复过上名无上士解此理故能调难调调十法界名为调御了法界法名为丈夫契此理故一切宗仰过于三教人天之上名天人师觉此理故名之为佛达此理故而为三世之所宗敬名为世尊智契法身具法界号故能垂示应身十号法应十号一体无二此十号名经论不同大经解释为十一句大论合无上士调御丈夫为一句乃至世尊为第十句本业璎珞云一者如来乃至十者佛陀具足十号名世中尊翻译意别不须和会。

  僧那赴难

  梵云僧那此云弘誓起行填愿故云赴难。

  二达

  三明居极故云三达。

  经云为听法故

  此第三经为为字有八十四字平声有三十九字去声有四十五字平声三十九字中有十四字训是甚为希有此自有二我为如来我为世尊为得最大利为大德生天此自有四为佛出世间此自有四为一切导师有十九字训作名为大树琉璃为地此自有二黄金为绳此自有二以为庄严颇梨为地此自有三磨以为墨尽抹为尘此自有二一尘为一劫皆悉以为墨为众生之父佛为世间眼而为沙弥以为眷属为沙弥时有四字训当则为永失得成为佛此自有三有一字训得皆为十方有一字训求为佛一切智或去声训以次去声有四十五字有一十四字训以为听法故为佛智慧为佛道故为供养佛此自有二为阿耨多罗此自有二为觉悟群生为度众生故为止息耳为止息故此自有二为息说涅槃此自有二有二十七字训与而为说法不即为说随力为说为诸众生为大众说常为大乘恒为一切如为一人今为汝等此自有二见为授记者为众说法常为天人先为彼佛愿为世间说为分别显示为众生作眼为我等说为四部众为说是经为是等故即便为说为宣种种法为无量亿众曾亦为汝说为说真实法今为汝说实有四字训向为诸梵众此自有四。

  记云大品中如来放光照诸地狱如释签引

  如大品中世尊放光故三千大千国土六种震动其中地狱饿鬼畜生八难处等即时解脱乃至得生诸天之上如经具说。

  说方等经亦如释签引

  方等陀罗尼经第二云尔时婆薮从地狱出将九十二亿罪人来诣娑婆世界十方亦然于时文殊语舍利弗此诸罪人佛未出时造不善行经历地狱因于华聚放大光明承光而出具说如经当知婆薮非聊尔人。

  文句云性得

  得字恐误须作德字。

  记云此无住本具如释签第七等

  无明为一切法作本无明即法性无明复以法性为本当知诸法亦以法性为本法性即无明法性复以无明为本法性即无明法性无住处无明即法性无明无住处无明法性虽皆无住而与一切法作本故云从无住本立一切法也现行印本文在第八。

  起住二门

  依文而辨意实可知然尝疑之应云起信二门起信二门者起信论云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一心真如门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等二心生灭门谓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等。

  文句云五无间

  若从业因而说即五逆罪招无间果也若从感果而言有五无间或引成论一趣果无间舍身生报故二受苦无间中无乐故三时无间定一劫故四命无间中不绝故五形无间如阿鼻相纵广八万一人多人皆遍满故。

  记云达分

  婆沙论云善根有三一福分善根二解脱分善根三达分善根福分善根者谓能作生天种子若在人中生豪贵等解脱分善根者谓能作解脱种子决定不退因故达分善根者谓四善根无漏圣道名之为达今此善根是彼性分故云达分解脱分者欲界中种非在色界于欲界中在于人道人中在于二天下种非在北州是佛出时非无佛时若遇支佛亦可种也。

  隐显并别如止观第三记

  诸小乘师说般若种智已圆果缚尚在解脱未具身犹杂食又带无常一优二劣譬之横川走火诸大乘师说法身是正体般若解脱此二当有隔生跨世弥亘净秽此字义纵也又云体义俱不殊而有隐显之异俱不异未免横隐显异未免纵众释如此宁与经会乎。

  秪缘理一

  诸文或云只只字通平上二呼平呼章移切专辞也上呼诸氏切语辞也秪文选李陵书云异方之乐秪令人悲增忉怛耳注云秪音支秪辞也忉怛内悲也乐谓音乐也故知只秪其义相通也今人以只秪多作入声呼之。

  昃

  正作侧旁也不正也。

  文句云凡夫有反复至无为正位等

  此引净名文也复应作覆肇公注净名经云法华云二乘中止终必成佛而此经以根败为谕无复志求者夫涅槃者道之真也妙之极也二乘结习未尽闇障未除如之何以垢累之神而求真极之道乎以其三有分尽故假授涅槃非实涅槃也此经将以二乘疲厌生死进向已息潜隐无为绵绵长久方于凡夫则为永绝又抑扬时听卑鄙小乘至人殊应其教不二故令诸经有不同之说也余谓肇公不遇天台大师故作斯释良可惜也。

  记云何得以四伏难等

  学者有斯异说记主所以斥之。

  经云不务

  音义中云不遽疾也。

  叆叇

  通俗文云云覆日也广雅云翳荟也即云兴盛之貌又是云之状也。

  承揽

  犹撮特也。

  文句云须扇多多宝

  须扇多亦云须扇头又云须延头此翻甚净如来亦翻极净如来也放光般若经云彼佛世时人无有行菩萨道者时佛现般泥洹化作一佛住世一劫行于佛事时彼化佛授菩萨记人皆不知是化佛也大论中说须扇多佛弟子本行未纯熟故即便舍之而入涅槃留于化佛住世一劫以度众生肇公亦云有纯以化为佛事者如须扇头也大论云多宝世尊无人请故不得说法便入涅槃后化身佛及七宝塔证说法华应知多宝既告四众岂不说法耶但不得说法华故云不说法耳。

  记云新译等

  唐朝译华严等经皆云毗卢遮那如来历劫修行解释之者皆云体即故记主斥之清凉观师云毗卢遮那此云光明遍照然有二义一身光遍照尽空乃至尘道智光遍照真俗重重法界二身智能所合为一身圆明独耀具德无边故立斯号学天台者请详斯说三身之中是何身之义耶余尝读不空所译三昧耶经彼经云毗卢遮那如来名遍照报身佛于色界顶第四禅色究竟天成等正觉为菩萨说法此则全以法身作他受用报身之义而译矣今家意者具如下文辨之。

  十身

  或云华严新旧二本无十身卢舍那之名妙乐所指其义未详经中说八地菩萨现十种身如释签引谓于众生身作己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辟支佛身菩萨身佛身智身法身虚空身若准清凉观师疏云十身自有二义二约融三世间为十身者一众生身二国土身三业报身四声闻身五缘觉身六菩萨身七如来身八智身九法身十虚空身二就佛上自有十身一菩提身二愿身二化身四力持身五相好庄严身六威势身七意生身八福德身九法身十智身今谓华严经有如来十身相海品十身相海即是报身不思议海荆溪所指其在兹乎若不尔者下寿量品记中何谓故云十身卢舍那乎更请详之。

  文句云四等

  即四无量也慈悲喜舍亦云四等四等从心无量约境境既无量慈亦无差等心对四故云四等。

  经云率土

  诗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濵莫非王臣注云溥大也率循也濵崖也言王之土地广矣今亦例然三千世界法王之土地广矣。

  幽䆳

  说文云深远也。

  百谷苗稼

  杨泉物理论云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养性之术常使谷气少则病不生也五谷者黍稷麦稻麻为五也谷实也五种成实谓之谷也又梁者黍稷之总名也稻者粳糯之总名也菽者众豆之总名也此三各有二十为六十也蔬果之实助谷各有二十为四十仍前六十为百谷也苗稼者说文云生草于田者也苍颉篇云禾之未秀者也秀者荣也又种曰稼敛曰穑穑音色。

  蒲萄

  博物志云张骞使西域还得安石榴蒲萄胡桃等是也广志云蒲萄有三种不同谓白黑黄也。

  两足

  他云佛于二足多足无足中尊而言两足者前三类中两足为贵即人天之谓也。

  枯槁

  枯朽也木枯曰槁也。

  觐

  见也。

  记云人见大草小树大树等便作一种历位解

  此斥唐时诸师不依旧译经论全用新翻教法也如慈恩云七方便为小草二乘为中草菩萨为上草地前为小木十地为大木又七地已前为小木八地已后为大木。

  经云或处

  处字上声独处亦然下去诸文随义详之。

  六通三明

  天眼天耳他心宿命身如意漏尽六通也天眼宿命漏尽三明也。

  记云况复通进

  精进一度有通有别通则遍于五度以其五度皆须精进故云通也别则唯约诵经简异余五䇿勤于心故云别焉。

  经云如海一滴

  经音义中作丁历切今家意者字须作渧丁计切[泳-永+(隶-木+上)]漉也水下也。

  记云论云罗汉发心已后边际定力令分段身延至变易不复改报成无上果等

  若谓此引法华论者尝捡藏中法华论两本并未见此文后人更捡之余看唯识论则见斯说彼论云依不定性二乘而说彼才证得有余涅槃决定回心求无上觉由定愿力留身久住又云不定性二乘及得自在大愿菩萨已永断伏烦恼障故无容复受当分段身恐痴长时修菩萨行遂以无漏胜定愿力如延寿法资现身因令彼长时与果不绝数数如是定愿资助乃至证得无上菩提已上论文释义者云于此分段有余身上以悲愿力资令细妙成变易身以此寿命直至佛果五八圆成三身具足荆溪所指其在此矣小乘发智论以第四禅为边际定毗奈耶杂事以初禅至非非想灭受想定寂然不动为边际定婆沙中问何谓边际答边者表义际者极义故名边际定也犹如树端树中最胜名树边际慈恩问云声闻无学永尽后有云何与记当得菩提答显提论说依变化身非业果形成唯识说即是变易生死别名此乃即是未发心前现身有限由受记后发心上求下度有情便入边际无漏胜定资昔所作感今身业令其长时与果不绝此所资业展转微妙旧粗异熟已后微细广大殊妙异本犹如变化由此变易异于旧时是故名为变易生死数数资长乃至成佛今问若谓以悲愿力资令细妙以此身寿至佛果者经文那云我此弟子大目犍连舍是身已得见八千诸佛等耶。

  虽生佛后元因佛世

  独觉出无佛世缘觉愿生佛世愿生佛世者先得初果十四生未尽值佛成罗汉不值佛成独觉其既值佛亦不舍寿又不被移愿见佛故二三果例说若部行缘觉在无佛世师徒训化而能说法若不说法非部行也故知值佛缘觉由其愿故今云缘觉生佛后即部行缘觉也亦由佛世结缘故云元因佛世也华严云菩萨下兜率放光照之觉即舍身不觉徙之故云被移也慈恩云释迦出世五百独觉从山中出来至佛所又仁王经有独觉众。

  文句云五音

  语出他师今所未详宫商角徵羽等岂其是乎。

  记云五百罗汉有七菩萨见解不

  七应作四即华严中法慧功德林金刚幢金刚藏四菩萨说四十位者也。

  瑜伽尚别

  瑜伽此云相应谓一切乘境行果等所有诸法皆曰相应也瑜伽论有一百卷弥勒菩萨说奘法师译此论所谈虽曰大乘少示圆融故云尚别亦可云尚别者不同也思之思之。

  经云人华

  即前华果敷实华果光色之谓也人则七方便之人也华则从因为喻矣。

  记云隋朝笈多所译名添品法华等

  南山法华经序云北天竺沙门阇那笈多者此兼二人但略标耳今记云笈多但举一人阙一人也言二人者一阇那掘多三宝录云此翻至德又言佛德北天竺人也二达摩笈多此云法密亦云法藏南天竺人也升师目录斥南山俱谓北天竺人非也升公又斥南山内典录谓达摩笈多阇那掘多二法师于仁寿元年辛酉在大兴善寺译添品法华与法华序同续传谓开皇二十年掘多卒传录俱是宣师撰而有矛盾何也言添品者内典音疏云此部虽添无益于世徒烦糅杂智者应知其所添者谓于秦晋两译二经之内添合移改有六一于晋经本添普门品后偈颂二于秦译补日光喻之全文即药草品后是三合天授品于宝塔品内四移嘱累品于经终五回陀罗尼品于神力品后六改还著于本人云彼即回转去然嘱累一品不合移在经终但依罗什翻宣定矣余谓应云一于晋秦经本添普门偈今云晋者恐文误或撰音疏家谬也唐时不空所译法华轨仪其间亦将达多合在宝塔品内又以陀罗尼品在神力品后复移嘱累品安普贤品后此则全与添品法华改易是同甚违罗什翻品次第也。

  彼见正本偈后更有一长行偈颂

  正法华中长行并偈其文甚广大底与添品所译文义无殊如次文引之。

  初长行中先以日月譬用叹佛智

  添品经云复次迦叶如来于诸众生调伏平等迦叶譬如日月光明照于世间若作善若作不善若高处住若下处住若香若臭诸处平等光照无偏。

  次明五趣中有三乘于三乘中而说平等

  添品经云如是迦叶如来应正遍知一切智智心之光明于诸五趣众生受生之中如其信解大乘缘觉乘声闻乘中为说正法平等而转如来智慧亦无增减。

  次迦叶问至无复二三

  添品经云迦叶白言世尊若无三乘何故现世施设声闻缘觉菩萨佛告迦叶譬如作瓦器者等和泥土而用作器彼中或有盛沙糖器或盛苏器或盛乳酪器或盛恶粪秽器泥亦无种种别异而物着中随所受量器则种种别异施设如是迦叶此唯一乘无有三乘迦叶白佛彼诸众生种种信解若出三界彼等为一涅槃为当二三佛告迦叶若觉诸法体等涅槃彼亦唯一无有二三。

  次因此后佛为迦叶说生盲喻等

  添品经云迦叶以彼义故我当为汝作喻譬如生盲丈夫作如是言无有好恶等色亦无好等色可见无有日月星宿等有异丈夫于生盲者前说如是言有好恶色等亦有好恶等色可见有日月星宿等生盲丈夫唯闻其说而不信受时有良医能知诸病见彼生盲丈夫如是念言其彼丈夫先有恶业今有病生乃至良医以药与彼生盲即时得眼彼得眼已内外远近日月星辰皆悉得见乃作是言我盲已脱无胜我者彼时复有五通仙人天眼天耳了知他心诸丈夫言汝唯得眼余无一知乃至云汝应当住空闲山窟坐思惟法及断烦恼当知神通具足功德时彼丈夫即依其说修习得通迦叶当知其生盲者即是六趣所有众生乃至二乘菩萨大乘等合上喻文可以思之不具引也。

  文句云首楞严四种记

  经云一未发心记或有流转六道生于人间好爱佛法过百千万亿劫当发心过百千万亿劫行菩萨道供佛化人皆若干劫当得菩提二适发心记是人久种善根好乐大法有慈悲心住不退地故发心与记三密记有菩萨未得记而行六度功德满足天龙八部皆作是念此菩萨几时当得菩提劫国弟子如何佛断此疑即与授记举众皆知此菩萨独不知四无生现前记于大众中现前得无生显露与记者也经中现前无生只是第四记耳今文所列阙第三密记开现前为第三者恐误也辅行虽引第三密记于第四无生现前记仍阙现前两字若读光明文句净名观经疏等须知此意。

  师子膺

  师子膺菩萨也尝捡璎珞经远觉所不觉是弥勒近觉远不觉是师子膺今文恐误也言远近者近于如来远于如来也。

  如佛语蔽魔弥勒当与汝记

  困恶曰蔽天魔波旬也璎珞经中佛授帝释记为无著世尊于时蔽魔在座问佛言帝释是我所管为我所使云何得记而我无耶佛令目连广说授记之事弊魔于是向佛悔过舍贡高心于是世尊告獘魔言弥勒菩萨当授汝记得菩萨号。

  记云但以灭想者作凡夫释曲会经文令成己义

  慈恩释是人虽生灭度之想我于余国作佛等文云于我有缘以神通力接引于彼遇我得闻是经者也或是凡夫若是有学求有无余涅槃将此涅槃谓实灭度之想求入证此二种涅槃修二乘行种性所排慈悲所引生彼遇我或虽于余佛有缘住彼平等意趣故亦言是我也今家意者经文既云生灭度想入于涅槃何得曲作凡夫释耶灭想岂非定性趣寂乎故知慈恩解经谬矣。

  经云秽恶

  恶乌各切。

  瓦砾

  说文云小石也。

  荆棘

  荆楚可以为枝也棘小枣也戟刀戟也有枝兵也或云有刺曰荆无刺曰棘章怀太子注后汉书云荆棘榛梗之谓也榛仕银切木丛生也亦名楚亦云荆也。

  坑坎

  坑虚也堑也坎险也陷也。

  堆阜

  堆高聚土也阜大陆也山无石也厚也盛也长也。

  丘坑

  丘聚也空也大也土之高者也又四方高中央下亦曰丘也。

  正法像法

  有人引青龙疏云有教行证名为正法有教有行无证为像法像似也无教行证为末法今谓末法亦有教但无行证耳。

  金绳界

  以金为绳分而界之区以别矣今北地亦然但无其金耳。

  悚栗

  战惧也。

  那由他

  亦云阿庾多此当万亿也余有事迹随文不辨者请寻上下可知。

  须教

  教字通平去呼今依去声。

  涂香

  涂身香也大论云天竺国热又以身臭故以香涂身而供养也。

  粖香

  细粖也。

  八解脱

  即八背舍也背其五欲舍其着心发真无漏断三界结即名解脱焉一内有色相外观色二内无色相外观色三净背舍身作证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非想处灭受想为八解释具如法界次第三明六通如前已示。

  阎浮那提金光

  那提此云河也阎浮亦言赡部赡部树名也在此洲无热池北岸近树河水下有紫金光映獘日月聚高二十由旬以此之金出其树下河底故以为名也。

  多摩罗䟦栴檀香

  多此云性也阿摩罗此云无垢今略阿字也䟦陀罗此云贤今略阿罗二字也梵云多阿摩罗䟦陀罗此云性无垢贤也栴檀义翻与乐也。

  长表金刹

  音义云西域僧死或遗禽兽收骨烧之埋于地下其上立表累瓦石等似窣堵波今谓类例可然也金刹者西域无别幡竿即于塔覆盆柱头悬幡以金为之故云金也刹者讹也以彼西域无刹柱故今谓非讹也法苑中引阿育王取金幡金华悬诸刹上塔寺低昴岂非西域亦有刹乎又西域若无何妨他土亦有乎以柱表刹表所居也具存应言刹摩此云田也即一佛所王土也。

  意乐

  乐字去呼下文欲乐亦尔。

  文句云防御

  防堤防也御禁止也上声呼。

  经云地种

  即四大种也婆沙问云何名大种答曰大而是种故云大种如言大地及大王等能减能增能损能益是为种义体相形量遍诸方域能成大事是为大义今此即是地大种也其次好成大相等名上下文中所有劫国果号等慈恩疏中并皆消释今不引者以无所出故然亦可以义理训释之。

  记云如今下云云者应出前渐后顿之相等

  今谓文句注云云者应示权实眼智之相何者若以权智天眼观之则有举譬以明久远若从佛眼种智观之则是见昔犹如今日经云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如今日良由于此故知但以世俗文字有去来今非谓菩提有去来今云云之意不其然乎。

  文句云释迦六年苦行草生等

  观佛三昧经云佛告大王如我去伽耶城不远诣阿轮陀树吉安天子等百千天子皆作是念菩萨若于此坐必须坐具我今应当献于天草即把天草清净柔软名曰吉祥菩萨受已铺地而坐时有天子名曰悦意见地生草穿菩萨肉上至于肘告诸天子曰奇哉男子苦行乃尔不食多时唤声不闻草生不觉弥勒即出家成道等文弥勒下生成佛经具说攒䏶攒若作借官切应作钻字训刺也若作在丸切应作攒字丛聚义也䏶傍礼切正作䯗亦作髀䯗者股也。

  经云垂得

  垂几也犹当也将也。

  菩提树

  此云道树也。

  萎华

  萎于为切蔫华也。

  诸母涕泣

  诸母言其多也亦可谓所生母所养母等也涕他礼切目出泪谓之涕也泣去急切无声出涕谓之泣也。

  其心常惔怕

  惔徒滥切怕普伯切说文云安静无为也。

  从瞑入于瞑

  瞑莫经切合目晦也亦通去声夕也若作瞑合目也。

  稽首

  周礼有九拜一曰稽首拜谓臣拜君之拜也稽训稽计奚切即稽留停头在于地也二曰顿首拜三曰空首拜四曰振动拜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文句云萨婆悉达

  亦云萨缚頞他悉地地平呼翻为一切义成也。

  脯

  此字误应作晡布胡切即申时也。

  经云六种震动

  震吼觉三动起涌三。

  默然许之

  如律中佛受请皆悉默然许之慈恩云何故涅槃默然不许古释之曰以佛颜有舒敛故请者知许不许又以佛身光表知受不受又佛初成道时自言凡时默然则是许涅槃时默然则不许又受食须咒愿若乃默然知佛不许若乃说法默则顺请不假出言涅槃疏云今昔默然受不受者有四悉檀是故然也。

  迦陵频伽

  此云好声鸟亦云妙声也佛声一往暂类之耳正法念经云山名旷野其中多有迦陵频伽出妙音声如是美音若天若人紧那罗等无能及者唯除如来音声。

  尸弃

  此云顶髻又云持髻亦云螺髻又云火顶以此梵王头有肉髻形又似螺复次火灾来至此故。

  勉出

  国语云火勉其子兄勉其弟勉者劝教也又事力也。

  群萌

  萌牙也始也冥昧也众民无知也。

  记云若以大小经论转法轮义尽着此中等

  慈恩疏中引俱舍对法瑜伽唯识摄论胜鬘涅槃等释四谛十二因缘文近十纸。

  文句云示教利喜

  大论云示谓示人生死涅槃三乘六度教谓教其舍恶行善利则为说法利引之令出喜谓随其所行赞之令喜以此四事庄严说法。

  经云十二因缘

  是十二法展转能感果故云因互相由藉而有故云缘三世二世一念等如法界次第说。

  记云具如玄文及以止观辨体中

  玄文境妙二谛三谛四谛中止观体相中二三谛等即其文也。

  具如玄文及俱舍

  玄又境妙中十二因缘境中委引。

  具如玄文以辨兴废

  只是四教迭论耳。

  文句云宝云经三乘毗尼

  经云菩萨具足十法受持毗尼所谓了知毗尼并律宗体毗尼甚深毗尼微细犯与不犯性罪制罪波罗提木叉学之本源声闻毗尼菩萨毗尼皆悉了知又引毗昙六足者如前第一记辨。

  记云三脱对三念如止观

  一性念处直缘谛理破烦恼障成慧解脱二共念处事理合修除禅定障成俱解脱三缘念处遍缘三藏遣一切障成无疑解脱如止观中具说。

  经云皆以童子沙弥

  应法师云是彼土八岁已上乃至未娶者之总名也释名云十五曰童故礼有阳童牛羊之无角曰童山无草木曰童言人未冠似之云耳南山云沙弥此翻息慈谓息世染之情以慈济于群生故也十六沙弥其位深矣。

  记云具如华严十种六根

  华严四十二云一肉眼二天眼三慧眼四法眼五佛眼六明眼七无碍眼八普眼九出生眼十智眼是为十种眼根也十耳者一是闻赞叹声乃至第十闻十方一切音声也十种鼻一是闻臭秽气而能观察不臭不秽乃至第十闻一切佛智境界等香不断菩萨之行也十舌者一是分别解脱一切众生无尽行舌之至第十悉令众生至涅槃舌也十身者一是人身乃至第十无漏法身也十意者一是上首意乃至第十深入定意也又十住品亦说一一众生有十种六根。

  经云讽诵

  咏读也背文曰诵周礼教国子兴道讽诵郑玄云以声节之谓之诵也。

  文句云覆讲

  覆再也重也讲和解也谓师讲已弟子依而重再叙述也。

  灭后得度

  越州新板作灭度者恐误也。

  当知言如许劫方今得罗汉此是权行引实等

  昔日本国有问须指此文可以答之故权行声闻不妨尘劫以权行是大菩萨故如下文说富楼那于过去佛所彼佛世人咸皆谓之实是声闻而富楼那乃是方便而示现耳过去既然于今亦尔以此明之经于尘劫方得罗汉须约权行若实行者节节得悟思之可知。

  记云人见释迦教中一分声闻等

  此斥慈恩所计定性二乘不成佛之失也。

  准论即是众生意乐意趣乃至云若指他佛为平等

  此之论字须去声呼之即庄严论对法论摄论等皆说四意趣也方便品中补注已引今更辨之慈恩疏云问释迦修行不越三祇何故尘劫极多彼时犹称王子答意趣有四一平等意趣谓佛说言我于尔时曾名胜观法身平等故二别时意趣谓愿生极乐皆得往生暂闻无垢月光佛名定于菩提得不退转三别义意趣谓说诸法皆无自性无生灭等本来涅槃四众生意乐意趣谓于一善根或赞或毁令增进故今此依于平等意趣说余佛事即是我身身平等故此乃慈恩作如是说所以荆溪斥之云耳。

  如常不轻轻毁之众只经四千亿佛皆悉得度

  此文误矣应云轻毁之众祗经二百亿劫及以千劫皆悉得度也若云四千亿佛自是不轻弘经值佛而供养耳。

  记云四不坏信俱舍云等

  俱舍但言四证净耳不坏之言其文出自婆沙论中婆沙问曰云何立不坏净答种种观解种种筹量得故名不坏净又不可破故名不坏净若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无有能如法破者故名不坏净又此信不可断故名不坏净能示众生道故先信佛能到涅槃城故次信法犹如善伴故次信僧如资粮故次信戒也又信佛如船师信法如彼岸信僧如同载者信戒如船也俱舍云先信世尊是正等觉次信正法是为善说后信圣僧是妙行者正信三宝犹如良医及如良药并看病者由心净故发净尸罗是故尸罗说为第四要具净信此乃现前论文又云且见道位见三谛时一一唯得法戒证净见道谛位兼得佛僧谓于尔时兼于成佛诸无学法成声闻僧学无学法亦得证净兼言为显见道谛时亦得于法及戒证净佛等三种以信为体圣戒证净以戒为体故云信戒二为体也如实觉知四圣谛理故名为证正信三宝及以尸罗故名为净今记文云见三谛时得法界二界字误矣。

  世言入者但自谓耳等

  此斥慈恩所计定性永入灭之失也。

  文句云破蔽

  越州新板皆作獘字并有其义请详之。

  经云五百由旬

  由旬此云合也量也如此方之驿也或十六里四十里也。

  文句云惊入火宅不虚等

  次文自有不虚问答今文恐?不虚二字。

  记云论云初地见道等

  此一段文并下去文谅是斥相宗所计庄严瑜伽唯识之权说也文中云以消凡文者凡文二字必有一字误请详之问今家所立定性入灭界外受生于彼向大得悟佛乘如涅槃中八六四二十千等劫尔乃回心未审慈恩如何通释如此之说令同定性永不成佛耶答慈恩云彼二乘位经尔所劫向于大者彼于先时未回心前所应证得有余涅槃名为涅槃非谓经劫已入涅槃亦非无学入无余依更起身智经劫之后修于大行庄严论云余人善根涅槃时尽菩萨不尔其二乘人若入无余善根既尽同庄严论本识既无其身都尽将何修行谁得菩提乃至广说不能委引余谓慈恩将八六等回心之义作有余涅槃而解释不作无余定性而会盖欲符合灭种之谈三无二有也而不知违发菩提心论之明文故彼论云二乘之人灰身灭智如太虚空其定性者要待劫限满后方乃发生其不定性不论劫限遇缘便发向于大乘请读斯文乃见慈恩则为大失然天台宗劫满方发判为带权专计永灭宁非方便况楞严经定性二乘成佛等说嗟乎慈恩不遇如此微妙上乘徒劳固执灭种权说今人既睹真实教门宜生信矣。

  具如止观第七及记破云割二死于荒外等

  摄大乘人云三界为三百方便因缘两生死足为五百则摄义不尽更有有后生死无后生死属何百耶割二死于荒外其过如此辅行云摄大乘人立七生死一分段谓三界果报二流来谓迷真之初三返出谓背妄之始四方便谓入灭二乘五因缘谓初地已上六有后谓第十地七无后谓金刚心汝既自立七种生死洎释五百云何舍二但用方便因缘足于三百为五百耶舍而不用故云割也荒谓八荒八极之内亦云四海之外又云九州之外亦云荒服之外也具如尔雅中。

  亦应四住无明各更别立如止观中破

  有人以五住为五百然二乘已断四住亦应是四百由旬外立城耶。

  三百又以

  以应作与。

  声闻极久六十劫支佛极久百劫

  依俱舍等论声闻之人利根三生钝根六十劫言三生者第一生修声闻资粮种顺解脱分善作五停心观总别相念等第二生修声闻加行种顺决择分善作四谛十六心等第三生起智断惑入见道位其次钝根六十劫者初二十劫修于资粮次二十劫修于加行后二十劫入于见道支佛之人利根四生第一生修声闻资粮第二生修声闻加行第三生修缘觉资粮加行第四生入见道便证无学其次钝根一百劫者初二十劫修声闻资粮次二十劫修声闻加行次二十劫修缘觉资粮次二十劫修缘觉加行后二十劫方入见道证无学果所言生者或云果报一生之身或云遇于一佛出世名为一生如身子等于拘那含牟尼佛时修资粮于迦叶佛时修加行于释迦佛时入道证果。

  二十二大僧祇

  此有二说一者日月昼夜时节岁数无量名阿僧祇二者大劫无量名阿僧祇菩萨所行即是大也。

  如止观第七记引大经三文

  大经前后总有四文大同小异今云三文恐误也第十云经尔所劫当得菩提第十九云至菩提第二十云得菩提第二十一云住菩提住者住于初住菩提住处也至之与得名异义同至谓从于方便中来得谓得于发心处所。

  有人云三界至如止观中破

  有人以三界为三百二乘足为五百此义有三失一出三界外立化城云何二乘出三界外不入城更行四五百耶四五百外更无城可入矣二灭化城方乃可进今城未灭云何辄进四五百耶三二乘共入化城云何声闻四百支佛五百耶此乃径侹不待开权而便显实。

  文句云六十劫

  应云六百劫乃合记文改定之说也。

  记云四十二位

  合云四十一位也。

  文句云但五百是难

  合云三百请思之。

  五下五上分

  见惑通三界故合为一百身见戒取疑贪嗔名为五下分下即欲界掉举慢无明色染无色染名为上分上即色无色界若据五下分身戒疑三已为见惑一百由旬今辨异者或对前兼举身戒疑三或以边邪等为一百余之名义第七记中已解。

  劝戒

  戒当作诫。

  两盈

  盈当作楹。

  记云大经中借二乘判别位

  如以四果而为四依章安释云地前是初依地上为三依是别义等云云记文又云大品中三菩萨者即初发心与萨婆若及净佛土并坐道场之三也。

  十仙

  一阇提首那二婆私吒三先尼四迦叶五富那六净梵志七犊子八纳衣梵志九弘广十须䟦陀罗。

  宝渚

  尔雅云水中可居曰洲小洲曰陼渚者遮也能遮其水使旁回也陼丘也说文云渚者陼丘水中高者也今经宝所谓宝之处所也亦所在所出也宝之处所出在五百由旬之外也涅槃三十三云譬如商人欲至宝渚不知道路有人示之其人随语即至宝渚多获诸珍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欲至善处采求法宝不知其路通寒之相菩萨示之众生随已得至无上大涅槃处。

  经云汝等去来

  今北地人相召多云去来令详斯语去是往义来是召义即令其往宝所复召而进发也。

  文句云发轸

  轸车行迹也初行之始故云发也又轸动也车后之横木也。

  化城正是引教意

  疑引字当改为设字。

  二使

  恐是信解中时二使人是故还列因缘四谛。

  权智谓车是无等

  余寻文意更添助之何则文云权智谓车是无名教施设故亦须更云权智谓车是有为子造故此是权智机应意也文云实智谓车是有无离文字故亦须更云实智谓车是无以不即故此是实智不即不离也文云权智照城为有引众生故亦须更云权智照城为无名教施设故文云实智照城是无偏真非实故亦须更云实智照城是有无离文字故是则权实车城各论有无也文云权智照车是三逗三缘故亦须更云权智照车是一以对理故文云实智照车是一会一乘故亦须更云实智照车是三皆秘妙故文云权智照城为一是遍真故亦须更云权智照城为三对三人故文云实智照城为三如来藏故亦须更云实智照城为一大涅槃故文云权智照城为静是灰断故亦须更云权智照城为动须造立故文云实智照为动灭此化故亦须更云实智照城为静无二边喧故文云权智照车为运入无余故亦须更云权智照车为静息东西走故文云实智照车为静不动出故亦须更云实智照车为动照二边故是则权实车城各有三一动静也。

  经云亿垓

  垓亦作垓风俗通云十千为万十万为亿十亿为兆十兆为京京生秭秭生垓垓生壤壤生沟沟生涧涧生正正生载载地所不能载也是则十亿为兆百亿为京千亿为秭万亿为垓也即长行中那由他是俱舍论中五十二数此当第十数也彼云数始为一十一为十十十为百十百为千十千为万十万为洛叉十洛叉为度洛叉十度洛叉为俱胝十俱胝为末陀十末陀为阿庾多阿庾多即那由他新旧翻译所用不同耳。

  文句云重请中有七

  七字误也应作四字以长行中七科今略余三故但有四耳。

  营从

  管犹卫也部也侍卫部从也。

  宴寂

  宴安也息也上文云寂然宴默是也。

  毒兽水草

  毒兽譬于惑累水则喻定草乃况慧。

  记云又不颂第三不能复进

  此文误也经云于此欲退还即是长行第三不能复进前路犹远今欲退还故也是则今文但不颂中路譬耳下文颂合譬中则颂中路不进两文而不颂白导师者文互现耳下记中又云亦不颂不进者复是误也经云不能度生死即是第三不能复进矣。

  经云渠流

  渠沟渠也。

  文句云城隍

  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

  九次第八解等

  初禅乃至灭受想从禅入禅而无有间即九次第定也一内有色外观色乃至灭受想背其五欲舍其着心即八解也维摩经佛道品云总持之园苑无漏法林树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满慈悲心为女善心诚实男毕竟空寂舍今文句中用彼经意而释义耳故彼疏云园持华果遮他窃盗陀罗尼亦然持善法因果遮诸恶法也林树是覆荫清凉诸无漏善法无诸热恼故也入九定证真名八解脱八背舍修成在九定定满如水满故八解如池也今文九定如渠流取于通水无间之义耳慈悲相扶故如女万善权用故同男女属阴阴表定男属阳阳表慧故今文云定慧如男女也空理能遮见爱如舍之遮蔽安身也安身是法身栖于空寂舍矣。

  记云不纵不横如止观第二及玄文三法

  止观云即一而三故不横即三而一故不纵不三而三故不一不一而一故不异妙玄云如点如意珠中论光谓宝光宝不与珠一不与珠异不纵不横三法亦如是亦一亦非一非一非非一不可思议之三法也今文句中以具三十二相是法身者显于能具是法身耳又彰法身能照义也能具能照中边而辨中道法身尚非是空何况是有事理而分理体法身无相寂然亦不当有良以所具所照乃是三十二相焉学者不可昧斯大义也龙女赞偈文句科之具二身义是则微妙净法身即法身也具三十二即应身也妙玄中以遍照十方而为报身以微妙净而为法身具三十二而为应身岂以对当而见讥乎岂责此是分别者乎若知此意近世诤论自然息矣又复何独此义以至一家三千三谛四土六即纲格等义以此贯之如观掌果。

  先标五百故须作受字数等非要

  第三经中云授记今云受记故辨之云须作受也慈恩云受容纳也领得也五百者数也弟子者人也受记者事也从三以得名但以五百为品名者以全数故不以千二百等为品号者数不全故慈恩有此解释荆溪所以辨之。

  文句云斥异二乘止齐八万

  大论云舍利弗随佛经行有鹰逐鸽飞来佛边佛影覆之鸽身安稳舍利弗影到鸽乃战怖佛语舍利弗汝三毒习气未尽故鸽生怖耳佛又语言汝观此鸽几世作鸽时舍利弗即入宿命智三昧观之即见此鸽从八万大劫来常作鸽身乃至复观此鸽未来经八万大劫未脱鸽身过此已往不能知也佛言此非二乘境果唯佛能观其始末也故知二乘知见止齐八万矣。

  经云所为希有

  此第四卷为为字有一百三十八字于中平声有八十字八十字中有三十四字训作所为希有为一佛土七宝为地劫名为宝明以是等为僧故号为普明为菩萨时常为侍者琉璃为地此自有四方便为侍者我为太子时罗睺为长子皆为其长子现为我长子皆名为宝相大慈悲为室诸法空为座以为严饰皆以颇梨为地以为庄严黄金为绳以为侍者以为庄挍通为一佛土此自有二而为床座身当为奴仆故为大国王为大法师此自有二俱为法师有二十四字训是甚为痴也而汝谓为尔乃为真灭为一切世间最为难信难解则为供养此为难事未足为难亦未为难此自有八是则为难此自有六则为疾得未得谓为得有五字训当如来则为然后得成为佛则为见我不以为虑唯愿不为虑有七字训得最为第一亦为第一为十方无量又为他方则为如来此自有二为世所恭敬有三字训名受法为法子当知是为新发意者当知是为增上慢者有一字训被为斯所轻言有六字训成小智为足便以为足得少为足便自以为足得少便为足我为佛道次去声有五十八字五十八字中有三十五字训与而为说法汝当为宣说常为诸佛亦为此佛能窃为一人广为人说为他人说者而为开示欲为四众尔乃应为四众为诸菩萨为其集听法众我还为说广为分别说处此为说法为众生说法为之作卫护我尔时为现为说令通利或为四众说为作听法众为大众说为作证明为众说法为一人说为人演说谁能为我当为宣说若为我解说吾当为汝说普为诸众生今故为汝说广为众生普为十方普为时会有二十二字训以为净佛土故此自有二为求无上慧为衣食故何为衣食为听是经故为听法华经故为诸佛当来生故我为听是经故尚为法来常为听法为坐诸佛为是经故为欲满足为于法故此自有二为求大法故亦不为己身为众生故为贪利养故为求名闻故为说是经故有一字训向不勤为法。

  记云冥寞

  冥暗也寞寂也良实也冥寞其本实难故也若作摸即冥暗摸?也若作溟漠海之溟漠无涯耳若依文句中则云冥邈故知寞字亦可改为邈字也。

  互相收摄如止观第二记

  六度一一各具于六故一一度以五庄严即是以五严檀乃至以五严智能所互说皆名具六诸大乘经首楞严大品大论等六度皆尔故大品相摄品云富楼那白佛我今欲说菩萨之行佛言随汝意说于是广说六度更互相显乃成六六三十六度故云或以施为名说诸波罗蜜乃至或以般若为名说诸波萨蜜五度入一且从一为名耳。

  文句云法住大久

  应云长久亦甚久也。

  经云山陵

  大阜曰陵陵崇也体崇高也。

  溪涧

  尔雅云水注川曰溪山夹水涧郭璞云别山陵间有水者之名也。

  沟壑

  壑呵各切尔雅云水注谷曰沟释名云田间之水曰沟沟构也纵横交构也壑虚也溪壑也深也阮也堑也。

  台观

  尔雅云阇谓之台阇音都注云积土四方也又四方而高曰台也观谓之阙注云宫门双阙也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

  人天交接两得相见

  正法华云天上见世间世间见天上天人世间往来交接罗什译经至此乃云此语与西域义同但在言过质耳弟子僧睿应声曰将非人天交接两得相见乎什公大喜曰实然矣遂依而书之是知什公译此妙经之时对正法华而考定也明矣于以见竺法护将嘱累品安置经末未为允当所以什翻在于神力品后他宗何不思此之义乎。

  记云阿閦佛国而无女事无量寿国二种俱无但以乘戒三品交络

  悲华经云阿閦菩萨自发愿云所有女人成就一切诸妙功德犹如兜率天上天女无有妇女诸不净事若诸男子发淫欲心至女人所以爱心视须臾之间便得离欲如是女人若见男子有爱欲心便得妊身亦得离于淫欲之想又宝积经云彼佛刹中女人无有女过不如此界诸女人等心多嫉妒两舌恶口又彼怀孕之时至于诞育母子安适此皆不动如来本愿力故又云彼佛刹中所有波旬魔王等众不能障碍菩萨声闻而皆信乐不动佛法咸自悔责为魔波旬此是不动如来修菩萨行之所摄受故弥陀国土女人及根阙二乘种不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虽声闻无量盖暂证小果且顺宿习不久归大岂仍滞真若鼓音王明弥陀父母等事或云此乃弥陀之秽邦耳未详持上品戒生天中品得人下品得修罗犯此三品落三恶道次第可知即空乘者自有三品下品声闻中品缘觉上品通教菩萨即假乘者亦有三品下品三藏菩萨中品通教出假菩萨上品别教菩萨即中乘者下品别教菩萨中品圆教菩萨上品是佛若戒缓乘亦急亦缓者即是秽土以声闻菩萨共为僧以戒缓故五浊土秽乘亦缓故乃说三乘乘亦急故是显一乘娑婆是也戒急乘亦缓亦急者即是净土戒急故土无五浊乘亦缓故开三乘乘亦急故乃显二乘安养是也乘缓戒急即是净土纯声闻为僧戒缓乘急即是秽土纯菩萨为僧交络即乘急戒缓等句交相罗络以辨净秽也。

  安养下品生人在莲华中常闻弥陀观音说法

  若准十六观经上品上生乘金刚台如弹指顷往生彼土上品中生坐紫金台上品下生坐金莲华中品上生坐莲华台中品中生亦坐莲华中品下生不说莲华下品上生乘宝莲华下品中生下品下生生于彼土皆在莲华下三品人生于彼土只是观音势至为其说法令发心耳。

  身子示嗔等如止观第二记

  罗云从佛经行佛问何故瘦答云若人食油则得力若食苏者得好色食麻滓菜无色力大德世尊自当知佛问众中谁为上座答云和上舍利弗佛言舍利弗食不净食时身子闻便吐出食乃发誓曰不复受请时波斯匿王诣身子所云佛不以无事受请今不受请我今云何得清净信身子乃述佛所诃语王即白佛佛敕受请身子不受佛言是人心不可复转昔曾为蛇害于国王医令嗽毒若不嗽者即须入火蛇乃思之我毒已放云何更嗽乍入火死难陀示贪如前序品补注所引恋妇贪欲而持戒等调达示痴愚昧不善作为逆事故佛诃云汝是痴人食人涕唾。

  经云迦留陀夷

  此云黑光亦云粗黑颜色黑光故得其名如阿含云夜行乞食其时云暗有一妊妇于电光中见乃谓鬼惊倒损胎乃问之曰汝何鬼耶令我失胎答云我是瞿昙乞食弟子今来乞食非是鬼也乃被俗诃云云。

  优陀夷

  此云出现日出时生故以名焉阿难弟子也。

  周陀

  此云大路边生佛本行经云其母是长者之女随夫他国久而有孕垂产思归行至中路即诞其子如是二度凡生两子乃以大小而区别之大即周陀小即莎伽陀如次文是。

  莎伽陀

  此云小路边生又云娑婆揭多此翻善来周陀者亦云周利槃陀伽亦周利槃特或翻蛇奴性多愚钝昔为法师善于经论有五百弟子秘吝佛法不肯教人故今感于愚钝之报或云周利即周陀也槃陀伽即莎伽陀也。

  文句云受七百

  受应作授。

  经云须臾某甲等

  俄顷之间谓之须臾某甲诏前人之言也余如信解品补注辨。

  贸易

  贸莫侯切交易也市卖也。

  记云如华严中得摩尼珠十种莹治

  二十一云一出大海中二巧匠加治三转精妙四除垢五火炼六庄严七贯以宝缕八置琉璃柱上九光明四照十随王意两光如解生两如行备是故堪任得授记莂。

  亦唯在秽

  疑在秽两字当为宿世也。

  经云胜幡

  什师云外国破敌得胜则竖胜幡道场降魔亦表其胜相也肇公云外国战诤破敌立幡以表胜菩萨摧烦恼贼降四魔怨乃至道场建胜相也此则不可同辅行中胜幡者袈裟也幡正作幡。

  密行

  有人云罗云虽得出家自贵慢他佛则诃诫由是遵依佛叹持戒密行第一今谓此是小乘意耳今法华中约其发迹以迹覆本名之为密今既发迹是故云耳。

  天台三大部补注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