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18)愚痴者——残害他人 得丑恶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写尔巴热嘎地方一大施主之妻生下一子,夫妇俩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取名愚痴者,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他长大后学习文字、八观察等各种世间学问,不久身上突然长满小疱,逐渐糜烂遍满全身,父亲遍寻名医皆无疗效,病情日益恶化,身上化脓流血,散发臭气。父母无奈,只有用各种衣服把他包起来洒上香水,改名隐藏者。

  父母相继去世,愚痴者自己料理家务,无论经商务农还是从事船业航运,都不能顺利成办,最后全成灭法【即凡做事不成功,福报等马上灭尽】。他想知道世上有没有人了知灭法和不灭法。一日他的亲朋及邻里老人们常供养的一位天尊至愚痴者家【他家一片光芒】,问他:“你知道世上的灭法和不灭法吗?”“天尊,我不知道,您知道吗?”“我也不知道。”“您知世上有谁知道吗?”“大施主,释迦牟尼佛知道灭法和不灭法。世尊降生于释迦族,身为太子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六年苦行后,于菩提座下获证无上正等正觉,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您所说的世尊在何处?”“此地东方舍卫城里的祇陀园有一给孤独精舍,世尊住在那里。”说毕不见。愚痴者对世尊生起很大信心想去拜见。

  写尔巴热嘎的一些商人到舍卫城拜见世尊,生起很大信心皈依受戒,回来后在愚痴者前赞叹世尊的功德,劝导他:“释迦牟尼佛是全知者,你如果去拜见肯定能解除身心的痛苦。”他听后更增上对世尊的信心,决定无论如何要去拜见,即准备车乘食物前往王舍城,一路艰辛终于来到给孤独精舍,在世尊前恭敬顶礼,满脸窘态合掌告白:“世尊,我的身体如此丑陋,十分惭愧……”世尊安慰道:“无需自惭形秽,实际上每个人的身体都丑陋不净,心里都有痛苦……”世尊为他宣说有关身蕴的教言,愚痴者谛听后,刹那间以智慧金刚摧毁萨迦耶见,获证预流果。得果后,愚痴者黯然神伤,想到若非自己身体过于糟糕,肯定有在世尊教法下出家的机会。就在发心的一刹那,他的身体恢复如常人,立即在世尊前祈求出家受持近圆戒,世尊以“善来比丘”的方便为他授予近圆戒并传讲教言。他自己精进修持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现前黄金和牛粪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的境界,远离世间八法,诸天人共赞其功德。

  一日愚痴者与众比丘著衣持钵入舍卫城化缘,途中不幸被牦牛撞死,死相非常吉祥:诸根寂静,面部洁净,皮肤鲜白。诸比丘返回经堂向世尊详细禀白,世尊吩咐道:“诸比丘,愚痴者在我的教法下受持妙法,获得涅槃,你们应该为他的遗体建造遗塔供养。”诸比丘依教奉行,之后又启问:“世尊,愚痴者以何业感被牦牛撞死?”世尊给众比丘讲述了布嘎的前后因缘。众比丘复又启问:“世尊,他以何因缘生于富裕家却身生脓疮,又在发心出家的刹那恢复如常?以何因缘他在世尊的教法下令佛欢喜,未做佛不喜之事,出家修行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请为吾等演说前后因缘。”

  世尊告曰:“这是他前世的恶业与愿力成熟之故,即所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诸比丘,昔日印度鹿野苑梵施国王执政时有二施主不和,一施主以厚礼贿赂国王得到袒护,责骂另一施主,并带到家中狠狠地抽打,向他身上残忍地撒毒沙,使其浑身糜烂,如此长时摧残折磨。被害施主的兄弟们花费巨资把他赎回来,四处寻医方才疗愈。

【译者:大家各自想一想,即生中有没有残害过众生,乃至一虫一蚁?如果有的话,现在或来世肯定会感受痛苦的。所以,经常观察自己便知道前世造了什么业,也知道自己后世将感什么果。很多人通过《百业经》的加持,对自己的身语意三业特别护持,不令造恶业,每当听到这些时,内心里对大恩上师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受害施主对世间生起厌离心前往林中苦行,在没有上师窍诀的阿兰若处精进修持三十七道品,最终现前独觉果位。得果后想到曾加害自己的施主造了很大恶业,应该救度,即到那位施主前跃入空中显示燃火、下冰雹等种种神变,施主见状五体投地再三祈求:“大尊者,以前我所行罪过极大,请接受我的忏悔。请您救度我等沉溺在轮回中的可怜众生。”他于独觉前恭敬顶礼,发露忏悔,复又请求:“尊者,我希望积累资粮,请您不要外出化缘常住在我家花园里让我好好供养。”独觉默许。施主在花园里用树叶树枝等为尊者结搭茅棚,用各种饮食财物作供养。不久独觉观察到自己的肉身再继续留在人间无太大意义,便趋入涅槃。施主以独觉的遗体建造遗塔,圆满后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裕家,将来在比独觉更殊胜的如来前令佛欢喜,不做令佛不欢喜的事,能得到阿罗汉的功德;愿我以前对尊者所作损害的恶业不要成熟,一旦成熟,则愿我在发心出家的一刹那清净一切恶业呈现吉祥。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施主即今之愚痴者;前世恶业成熟,令他生生世世全身糜烂,今生亦复如是;因他前世愿力成熟,故今生于富裕家,在发心出家的刹那身体恢复如常,在我教法下令我欢喜,没做令我不欢喜的事,并出家精进修持,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

  复又在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他出家持梵净行,调伏诸根,故今生获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