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No. 2394

大日经供养持诵不同第一

  大悲胎藏嘉会坛中修灌顶时七日行法(六日行法)
  经中诸品前后相补有六行仪。今略出之
  第一大悲胎藏嘉会坛中修灌顶时七日行法
  出入漫荼罗具缘真言法品。及转字轮漫荼罗行品。两品相补共成一坛。无畏三藏摄大仪轨中卷行法盖用此意。若欲长时习持诸尊普念诵法当以七日行法日日三时修之。何者诸佛菩萨促无量劫在于一念。延于一念在无量劫。修短无碍入法界故。如今行者觉此行故(第七夜。义释云。秘释正以道机嘉会为时。或促百劫为一夜。或演一夜为百劫。长短在缘无有定限)道场以外众多行法具如供养法事业品及苏悉地。苏摩呼等
  择地法 同伴法 护身法 结界法
  朝起法 夜眠法 扫坛法 除萎法
  洗器法 辨供法 饮食法 事业法
  上厕法 触秽法 澡浴法 洗净法
  除障法 缚魔法 著衣法 往堂法
  一一各有 众多印明 如彼广教
  当具用之
  一入堂法
  初至道场门洒净(有印明)大悲成就云。更须洗嗽。次称吽三声。并观圣众遍满道坛(有印)或有印明。
  次口诵真言而入(有印明)
  次入道坛已。合掌作礼。心念口言
  诸佛菩萨 大法王等 常住真身
  我之肉眼 不亲知见 愿以道眼
  见我归依(作是心已亦当口言)
  我今敬礼(三业五体投地而礼。此偈出大悲成就)
  次忏悔发愿而言
  我从过去世 流转生死海
  恣身口意业 及嫉妒悭吝
  邪见覆心故 违越三昧耶
  今对大圣尊 尽心而忏悔
  如先佛所忏 我今亦如是
  愿垂加持力 众生悉清净
  言已作礼。此偈出妙吉祥法
  二加持供物法
  初以香涂手修净三业(有印明)
  次烧香逐除恶鬼神等(有印明。出大悲成就)
  次加持香水。洒净自身供物道场(使者印明)
  次加持五供。如次陈烈(使者印明)
  三警觉地神法
  初启白而言
  敬白十方 三世诸佛 我等下辈
  愚钝凡夫 虽掌此印 犹如蚊蚁
  掌须弥山 恐无势力 唯愿诸佛
  加护我等 令我得成 无上正觉
  结持此印同佛势力(至诚而礼。此偈出青龙本)
  次修九方便(各有印明。玄法本为十三方便。睿山九方便前先修唱礼。或唱礼前先修神分。并是随方行仪)
  次初?字门观(此观出摄大轨。师加印明。秘云。是入佛三昧耶之种子也)
  次入佛三昧耶(有印明)
  次法界生(有印明。摄大轨云当住于囕字)
  次转法轮(有印明。摄大轨云风轮风种子)
  准义释说三三昧耶为欲同三种佛身成三身眷属作三种事业加三部眷属
  次金刚甲胄(有印明。师加唵砧)
  准义释云。次入法界作佛事故。义释亦云。作如来身时用如来甲。作金刚身时用金刚甲。当转换用之。又准苏悉地等以如来肉髻圆光诸相而自严身。尤善。或可通用成辨诸事真言作之。私云。义准作莲华身时用莲华甲。又作诸尊各用某甲。故乌刍沙摩等三部三昧耶后用根本印诸相好印诸道具印。然后修道场观
  次顶观囕字(有明。师如印。若触秽处当观赤色。私云。已服甲胄。次同法界)
  次无堪忍大护(有印明)
  已上增益守护清净行法诸坛及一切处通用
  次净三种地起三轮法
  初现前观啰字净除三种地(云云)
  准入秘密品义释师及弟子以字烧字。心流嚩水火必风俱。四轮依空。五字具足十二支句布身三分。以令坚固。上大悲藏不用此法。终无成理(云云)摄大轨三三昧耶后云。即入无生字住大菩提心。观身如萨埵。住于羯磨轮。诵下真言王方作漫荼罗(云云)玄法寺建立坛初用此文意。亦十二支句布身三分(云云)秘密法品云。漫荼罗初业。十二支句生。大力持明王。所应最先作(云云)义释云。十二字中用初阿字(云云)
  次用三字起三轮
  准疏先净自心地。及弟子心地。次净道场之地。皆以?字持之使成金刚。阿阇梨言。欲作此法时。先以三昧耶法界金刚自性加持自身。用?字门净自心地及道场已。先起风轮以?字加持之。次起水轮以?字加持之。次起金刚地轮以?字加持。一缘谛观一气诵阿字。以是一缘即入三昧。逮见秘密大会(云云)今观行者一切众生以为所化
  次警发供养地神法
  初一缘谛想诵阿字门 次当为一切如来作礼。义释云。将欲警发地神先运心思惟。毗卢遮那无尽庄严身周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如来亦复如是。一一无尽庄严身周遍法界从十住地乃至初地诸菩萨分证庄严身无量无边满于法界。无有间隙。如胡麻中油。当观此身遍至一切众圣前以清净三业至诚作礼
  次警发一切地神(有印偈)
  次当以五供供养诸佛及地神已。复应归命一切如来
  私云。当具阏伽五供普供或用印明。玄法寺加地神持次第印明。师加地天印明。青龙寺本加作坛印明
  四加持地法
  用不动明加持三地(有印)
  五观三种地法
  义释云。凡欲择治地则自观心莲华上如意宝珠。内外明彻。所有善恶于中悉现
  六掘治地法
  掘三种地如法择治(观秘密释是菩提心择治垢秽)
  已上最初日行法
  七涂地法
  还平治了。涂三种净(观秘密释梵音无行无我无乘如如。即是心之实相)
  已上第二日行法
  八埋五宝等法
  初穿坛坛中心深一肘许。用成辨诸事真言加持之
  五宝五香五谷五药安置其中。去垢辟除准供养法(法用使者。观秘密释安立菩提心中五智之宝起五善萠灭五过患故也)
  九置灌顶瓶法
  安了。平正取灌顶瓶置埋宝处(贮水插华入五宝等。亦观秘释)
  义释云。凡内五宝时。即应如前敬礼十方诸佛而请白言。我于明日当作请法
  十加持点位法
  初日日。三时用辨事真言一百八遍加持(亦云。用不动真言)
  次大小方位诸尊位处白檀点记(或尽形相或尽字记。一一分明。今须心记)
  已上第三日行法
  十一白檀供养请白法
  初第四日暮加持香水洒净(有印明。加持百八乃至千遍)
  次当用白坛涂作圆坛八坛(亦辨五供)
  中胎大日位(十二指量五佛一坛)东方一切如来位。东南方一切菩萨位。东北佛母位。大日右莲华手位。大日左金刚手位。西南不动尊位。西北降三世位。正西通门处(即自所住亦须心记)涂了布列五供(私云。已上皆用金刚萨埵身修之)
  次自住佛室
  先以五字持身五处。八分心观八叶莲台。观阿字作金刚色。首中安百光王。以无垢眼观之。自加持故成大日身。而在二明王中间名为住于佛室。私云。悉地成就品中此观委曲。及在供养法中(云云)次观作诸尊
  观作宝莲华台宝王宫殿。于中敷座。上置白莲华台。以阿字门转作大日如来以五阿字转作五佛形色如经(云云)一一诸尊皆转本种子字成身(私云。转字轮品。大日阿字。勇勤暗字。虚空眼伽字。摩尼珠迦字。观自在娑字。金刚手嚩字。不动尊唅字。降三世诃(引)字)
  又说。或以诸部通用字。如三部阿娑嚩等。若恐浅行不能如是者。但观阿字门生无量光。光所至处现彼尊身至法事夜。亦皆仿此(私云。坛有三种。谓字印形。各具三法。所谓种子三昧形色各有标帜云云下图尊文云。画了作法事时。如法次第起金刚地。观此宝王宫殿在须弥山顶所有一一庄严皆如下品云云。法事文云。先用?字净心道场。以?字起风轮。以?字起香水海。用?字起金刚地妙高山王。此曼荼罗即在其上。如供养次第法中方便。次观作种种庄严云云。故知此白檀坛亦同彼法。前起三轮已警发了。今于地上观香水海。海中观妙高山。山上观大莲华。华上观大宫殿。殿中观大觉师子座。座上观曼荼罗)
  次转阿为嚩以金刚萨埵加持自身。拳涂香华等如法供养。如次第法中广说(准供养法观诸尊已。不动印明。供等。去垢辟除先显加本法护我身结方隅界。一召请。二奉三昧耶三献阏伽。四奉敷座。五不动除障。六鑁布支分。七成萨埵身。八被金刚铠。九欠置顶上降伏魔。十一结大界。十二复献阏伽。十三次第五供。十四普供。十五赞叹。十六具足此法以修供养)
  次然后兴大悲心。至诚殷重诵请白偈(经一行偈。义释梵文。玄法本四行偈)
  画曼荼罗竟移座出坛门外。当佛室位置所乐尊。或般若经。或安数珠。若金刚杵。金刚铎等(私云。今时安杵铃等即此意也)
  十二受持地法
  初第五日暮次第具诸法则。好自严身。观八曼荼罗位奉请结护等。一一周备竟。当诵不动或降三世密印。相应一百八遍加持此地
  私云。若于即座作此法者。修前请白已。即直住佛室。不可必更用三三昧耶等。又义释云。从第三日每日三时皆诵百八。又三日来有难当停。若白坛竟有难。必成
  次当以大日如来身诵持地真言及作三昧印(有印明)
  当往东方一切如来坛外。东向诵持(或三或七。能多益善)
  次往南方。次往西方。次往北方(皆背坛诵。一周竟)次往虚空眼位面向东北背坛诵之次往东南。次往西南。次往西北(又一周竟)
  次更当至诚作礼种种供养(私云。当奉五供普供赞叹以事业金刚身作之)
  次还就本座东面而坐。诵本受持真言往于本尊三昧。如供养法。又次第持白坛位诸尊真言并印(供养法有诸佛菩萨真言持诵瑜伽法则。谓如诸佛暗安顶上。菩萨次安顶上。余如佛室等法是也)先持部主大日真言一百八遍。所余八位观彼真言大小持之。若更能诵者兼持第二院四菩萨。释迦第三院等上首诸尊。乃至都诵诸位亦得也(义释云。白坛涂干。香水洒竟。即得作之。不克在。第四日至法事夜亦准此知。又云。警发以来不离道场加持念诵平正正处。辄修治之。众缘支分素具勿阙)
  次持诵竟。乃至讽咏遍叹(私云。乃至者修供养也)
  十三取好相法
  如法护身。东面而卧坛处安寝梦想(心莲台中想摩字门。如如意珠中现好相)若知魔事作护身法(又有结苏多罗受持弟子名号法也)
  十四观界定方法
  规画界域布定方位
  私云。已上皆是建立坛场支分。义释云。至灌顶夜方造诸尊。若不能速成持地以后渐修无咎
  已上第五日行法
  十五按地持诵法
  第六日夜。师及弟子皆澡浴清净。着新洁衣。赍持供物请白坛处。如法加持自身道场及诸弟子。其护弟子如下入灌顶时所说。如次第法则具修供养。观白坛位诸尊与密印相应。持彼真言。手案中胎诵之一遍。如是一诵一按。乃至七遍。余位亦尔
  私云。若于即座作此法者。修前观界已即直护弟子。次修五供。次修诵案下护弟子
  文云。观弟子身作五轮。以五字持之。心莲台中置阿字等使同大日。以入佛三昧耶印印顶法界生印。印心作转法轮印印脐。各三诵明。次转心阿为缚结金刚萨埵印。印五处为成金刚事业(云云)今以一切众生为所度故。当入法界藏三昧普于一切众生界安立毗富罗种子以前方便而加持之
  十六授三昧耶戒法
  初为诸弟子说法开导(一)教彼三归(二)忏悔先罪(三)发菩提心(四)皆如供养法说(私云。供养法中别无此法。当用九方便中三法印明修之。及加无畏戒仪中开导文)
  次当授涂香华等教令运心供养诸尊(私云。当代一切众生修五供等令献诸尊)
  次为受三世无障碍戒别有行仪(私云。无畏说。一行记。别有一卷。此中用之)
  又经及释有三偈颂。初二教诫。后一戒相。亦加持句。以要言之。以身口意合为一相奉献诸尊。名三世无障碍智戒。即律中云。式叉迦罗尼。此云应学也。彼行仪中加此三偈先诵梵本。然后方言释之。弥善。次教十种方便学处。但四根本及耳语偈唯具支灌顶者具足闻之。若于即座作此法者但用此中三偈亦足
  次授与齿木令诸弟子嚼而掷之(以不动加持之。或百或千)
  先师取一奉献诸尊。余授弟子。观器非器授扬子。时为说深法
  我当授汝佛性醍醐极无过味。已发菩提心净除三业宿障。以三世无碍智调伏之牙啮诸烦恼竟。以此秘密加持涤除身心过患。又净其口。在所游方勿妄宣传。明日贻汝不死甘露。皆令充足
  次作金刚线法五佛真言各加一色作金刚结系弟子辟
  (秘观五智五力摄一切教阿阇梨欲此夜作弟子法时。其所供养当灭第七夜之半。云云)
  次已印持竟。还令次第曼荼罗外东向而坐。复当供养。以至诚心延请诸尊言
  我于明日为哀愍弟子供养诸尊故。建立大悲胎藏曼荼罗随力供养。唯愿慈悲忆念。当于明日悉皆降集曼荼罗而作加持(彼三请已。金刚句偈称叹诸尊。然后如法发遣。复为弟子广说法要。教合系念藉吉祥草面白西寐梦中获相。晨起白师。若无成理。或作护摩。若见胜境慰谕叹喜)
  已上第六日行法
  大日经供养持诵不同卷第一



大日经供养持诵不同第二

  大悲胎藏嘉会坛中修灌顶时七日行法(第七日上)
  十七门前香水法

  初第七日暮以金刚萨埵加持自身为毗卢遮那作礼。然后诵降三世加持净瓶(中安五宝五谷。香水华叶帛彩系颈辟除去垢。净以法界心字。然后加持)竟。当置白坛规坛门外以洒。欲入坛者铃宿障净
  次加持瓶水令饮少许(名金刚水。亦名誓水。自誓其心不退大菩提愿。今用秘观以洒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皆为法器不退菩提)
  十八素辨供具法
  至日入时师伴弟子澡浴净水。兴大悲心赍持供物。往诣坛所先应一一具法加持。如供养法中说
  第七日夜法事都毕。初入夜分图画诸尊安置供具。明相未出已前使发遣竟。若浅行者于画日规画界域。以白坛等草定诸尊形位分段。至日将夕素辨五供。于坛北面一处以白色规画辨事真言辟除置之。不能一夜遍画诸尊。从第五日受持地以后渐作无妨
  又有尊形印字三种坛法如转字轮品说
  持真言行者 供养诸圣尊
  当奉悦意华 洁白黄朱色
  钵头摩青莲 龙华奔那伽
  计萨啰末利 得蘖蓝瞻卜
  无忧底罗釼 钵吒罗娑啰
  是等鲜妙华 吉祥众所乐
  采集以为鬘 敬心而供养
  栴檀及青木 苜蓿香郁金
  及余妙涂香 尽持以奉献
  沉水及松香 嚩蓝与龙脑
  白檀胶香等 失梨婆塞迦
  及余樊香类 芬馥世称美
  应当随法教 而奉于圣尊
  复次大众生 依教献诸食
  奉乳摩酪饭 欢喜漫荼迦
  百叶甘美饼 净妙沙糖饼
  布利迦间穴 及末涂矢啰
  媲诺迦无忧 播钵吒食等
  如是诸肴膳 种种珍妙果
  蹇荼与石蜜 糖蜜生熟苏
  种种诸浆饮 乳酪净牛味
  又奉诸灯烛 异类新净器
  盛满妙香油 布烈为照明
  四方缯幡盖 种种色相间
  门标异形类 并悬以铃铎
  或以心供养 一切皆作之
  持真言行者 存意勿遗忘
  次具迦罗奢 或六或十八
  备足诸宝药 盛满众香水
  枝条上垂布 间插华果实
  涂香等严饰 结护而作净
  系颈以妙衣 瓶数或增广
  上首诸尊等 各各奉兼服
  诸余大有情 一一皆献之

  次说入漫荼罗所须次第。世尊说偈中先答奉食香华等及与众宝瓶二句总名供养支分也。就诸供养具中先则献华。凡所奉献各随诸尊性类及曼荼罗方位一一善分别之。当令色香味触适悦人心。其水陆不祥诸华但可作折伏用耳。白黄赤三色中。如来部类当用白色莲华眷属以黄色金刚眷属以赤色。复次当如曼荼罗方位圆坛者以白。方坛者以黄。三角坛者以赤。复次诸佛用白。诸菩萨以黄。诸世天以赤。其余香等亦当准傍此意兼采苏悉地瞿醯等文用之。不可备载也。钵头摩是红莲华。凡青黄赤白莲等水生诸华皆可通献诸尊也。龙华莽那伽者。此奔那伽是龙树花弥勒世等。于此树下成佛。其直云龙花者。是龙中所当之华。西方颇有其种。其计萨罗华。末利华。得蘖啰华。瞻卜华。无忧华。底啰釼华。钵吒罗华。娑罗树华皆是天竺所有。此方不可具识。经云。是等鲜妙华者梵本兼有或声。谓此等诸花皆可通用。故举以为例。然或余方所有彼方所无。但使人心所好世间以为吉祥者皆可供养。当一一存意善分别之接集以为鬘者。谓错杂庄严。或缀或结。以行人殷净淳厚心故则令诸尊欢喜护念也。次明涂香。其栴檀青木郁金皆此方所有。苜蓿香各梵名萨跋㗚。迦颇类。今时姤路婆草是迦颇类。今西方苜蓿香与此间苜蓿香稍异也。及余妙涂香者如沉水。甘松。丁香。桂心。西方豆蔻。香附子等。如苏悉地瞿醯中说。又云。其涂香中勿用众生身分及与紫矿并虫食等。当取净妙好者以水研之。若献佛当用新好郁金。或黑沉香。和以龙脑。莲华眷属当以白檀。金刚眷属亦当以白檀自余诸尊随意而合用之。随所合香皆置龙脑也。次明焚香。当用沉水香甘松香嚩蓝香龙脑香白檀香。西方名为摩罗廋。是山名。即智度论所云。除摩梨山更无出旃檀处是也。白胶香是娑罗树汁。室利缚塞迦香者似此方薰陆香。室利是具德吉祥义。言此香乃至天神皆悉爱乐。故以为称也及余焚香类芬馥。世称美者亦如上说。瞿醯云。烧香用白檀沉水相和。供养佛部。其树汁香供养莲华部。黑沈及悉安供养金刚部。或依彼法作普通和香以献诸尊。应当随法教者。谓以真言密印去垢。去垢加持等如供养次第中说。自余涂香华华等例此可知
  次云依教献诸食者。如经大本中诸食供等各有修治方便。至于深密之意一一与法门相应。此方既不具传。但依苏悉地等如法造作结护加持即名依教也。乳糜者。西方粥有多种。或以乌麻汁。或以诸豆并诸药味。如十诵药法等文广明。然最以乳糜为上。凡献食时当更加以苏沙糖等令色味兼具而先奉之也。又西方饭有多种。亦以酪饭为上。献此食时应配以沙糖盐姜诸味。又当奉羹。依彼方造食之法或随国俗所用也。欢喜丸应以苏煮诸饼糅以众味及三种辛药等令种种庄严。曼荼迦是此方薄饼。其百叶饼是西天竺饼。法以糖蜜诸味和面苏油煮之。至为甘美。沙糖饼者。此沙糖名为蹇荼。状如益州所出者。而色甚鲜白。触之便碎。用此和水先以面作饼。数渍其中。然后食之。净妙谓务令精洁。使色香兼备也。布利迦译云着[食*監]饼。以种种上味和合为[食*監]。作之间穴饼有二种。或刺为孔穴。或状如乱丝。重重问穴。加以众味也。末涂矢罗饼亦着[食*監]。兼以糖蜜涂之。媲诺迦饼用起面作之。着[食*監]以苏油煮。状如水上浮泡。甚可爱也。无忧是卷缘沙糖饼。播钵吒食是不起面?饼。如是诸肴膳者亦谓随诸方国所有上味及珍妙果随意献之也。其白糖白石蜜沙糖苏蜜又各别置之。种种浆饮者。西方浆法甚多。皆杂以香药美而愈疾。及蒲桃等诸非时浆。如毗尼所说。其食乳酪亦用毕拨或龙脑等。如医明食法为之。大抵西方造食及饮啖先后次第多依药术有养性防疾之功。故多尽其天年。鲜夭折之患也 凡置食处当以涂香周遍涂之置食垸内遍布莲荷叶或芭蕉叶等令使周遍。若无应用新净白叠或净布。极以净水浣濯。以香遍涂。涂布食时上首诸尊当增加之。谓中胎胎藏毗卢遮那第一院观音金刚手。次院文殊等四菩萨。外院释迦牟尼。及所奉本尊等。假令余位置一分者。上首诸尊当置二分。或余位置二分者上首诸尊置三分。瞿醯云。曼荼罗主当数倍加之。虽有此阶降不同。然上自诸佛下至世间鬼神皆应等心供养。务令丰厚均等也。乃至不辨者。但当供养部主。或置食内院运心供养一切诸尊。所奉香华等例此可知也
  次说奉献灯明者。香油之类甚多。谓檐卜香油。苏摩那华油等。凡作香油等法当取新华如作鬘法穿之悬置日中。承以油器以物取油。于华上灌之。令还堕油中已。又复取油灌之。如是周而复始。从日出至日入乃停。明日又取新华作之如前。令此油香气与此华香气均等。然后止也。其献食及灯明等诸器以众宝为上。若不能辨用银铜等。乃至新净瓦器亦得充事也
  四方缯幡盖者。若有财力当于一一尊所各别置之。亦杂宝为上。若不能辨当用杂彩乃至绘画。画时当用净物。不得用胶等也。若不能广造者。下至四方各置一盖。门标铃铎等皆随力分作种种庄严。兼准约入秘密曼荼罗品中所示之相。经云。或以心供养一切皆作之者。如世尊说。诸供养中心最为上。如前一一供物皆当运心遍及法界以真言秘印持之。如供养次第中广说。或观大宝树王遍覆一切世界。如华严菩提树王之相具足庄严。随一一所须受用之具悉于中出。无有穷尽。遍至一切贤圣前广大供养。并普济一切众生。如是运心已。当用虚空藏转明妃加持自然随意成就也
  次说吉祥瓶法当用金银等宝。乃至无者应以瓷或净瓦为之极令圆满端正。又不泄漏。如毗尼中方便灌洒净水盛满其中。入五宝五谷五药。于瞿醯中说之。然此五药皆出五天。此方不能遍有也。又取如前所说诸涂香抹香和水。兼置龙脑牛黄于瓶中插以宝华。或随方土所有名华。取其华果条叶茷好圆具者使间错垂布。令极端严。以彩缯缠颈。并系花鬘。涂以众香。结护作净方便亦如供养次第中说。于中胎藏当安五瓶。最中大日瓶安华台。余置外华蕊中。凡献中胎食时。四佛四菩萨各随本座在华台内。奉毗卢遮那者置华台前也
  若有力者于一一尊所皆置一瓶。如不能尔随内外方于上首诸尊处置之。其四门处各置二瓶。四角各置一瓶。通门外别有一瓶。用降三世真言印加持之。拟出入时洒身自护。及召弟子入时亦用洒之。护摩处又别置一瓶。大略可百余瓶也。经云。六瓶者是最少之限。当于中胎四方各置其一。门外一瓶必定不得阙之。若用十八瓶者中胎置一瓶。第二院大勤勇处莲华金刚部主及门凡四瓶。第二院四大菩萨。谓文殊等各置一瓶。外院四门四角及门外者用之适足。所欲受灌顶者。若多各随人数令造一瓶。不得阙少也。如香水瓶者。诸阏伽器亦然。当用金银白琉璃等为捖。乃至商佉熟铜石木。或以树叶新瓦盛众香水置诸名华。如前所置瓶处亦一一置之。又当于诸尊处各奉净衣。如前所说上首诸尊亦准献食法倍增。故云各兼服。若不能辨者但于上首诸尊处置之。或以箱箧随其所有置在中胎院内。运心供养一切诸尊。凡献中胎供具当置中胎外一重空界中。若献无名诸尊当置三重界缘之内。又供养时先当奉阏伽水次献涂香次献华烧香饮食后献灯明。经文先后不次也
  复次若深秘释者。涂香是净义。如世间涂香能净垢秽息除热恼。今行者以等虚空阏伽洗涤菩提心中百六十种戏论之垢。以住无为戒涂之。生死热恼除灭。得清凉性故曰涂香。所谓华者是从慈悲生义。即此净心种子。于大悲胎藏中万行开敷。庄严佛菩提树。故说为华。烧香是遍至法界义。如天树王开敷时香气逆风顺风自然遍布。菩提香亦尔。随一一功德即为慧火所焚解脱风所吹。随悲愿力自在而转。普薰一切故曰烧香。饮食是无上甘露不生不死之味。若能此味果德成就。更无过上味时即名入证。故说为食。所谓灯者是如来光明破暗之义。言至果地时心障都尽。传无尽慧遍照众生。故说为灯。若竖说者一一地中皆具如是五义。若横说者一一门中皆置如是五义。例如上文所明。诸食虽异适口则一。然随调膳人有种种滋味。不同余香华等。当知例尔。若行者善能以五字门作金刚舞戏普应众生。譬如和五味布五彩韵五音调五药。虽性分不过五种而千变万化巧转不穷。当知是人则解涂香三昧义也。亦解华三昧。烧香三昧。饮食灯明三昧义。亦解此五种陀罗尼义。以如是种种法门供具供养心王如来能令诸尊欢喜所求必获。若以此中意趣反观世谛香华等自然知彼色香性分所应用处无量方便触物而生也
  十九呼所度者法
  如法护身呼所度者。为彼作护洒以香水。皆令一处次第而坐(私云。护用不动亦以一切为所度者)
  二十拼五色线法
  初道场门前运心顶礼一切诸佛(如上警发中说)然后持五色线向曼荼罗立而顶戴之(转字品释云礼一切佛者礼于阿字真言之体)
  次观自身作大日尊(成就悉地品意。处漫荼罗正于此中作之。当于身内建立大坛然后图画外坛。转字品先心中作?眼?等。次持线礼一切佛。今且依具缘品)次住甘露生三昧诵一切三世无碍力明妃(有印。成就菩提普门示现。私云。诵明妃已亦诵经偈)
  由是佛加持 菩萨大名称
  于法无挂碍 能除灭众苦
  时毗卢遮那世尊从三昧起。寻念诸佛本初不生加持自身。及与持金刚者告金刚手等云(私云。以应度者名金刚手。当用观行。善男子。谛听转字轮曼荼罗行品能作佛事。普现其身)
  次执金刚等从金刚莲花座旋转而下。顶礼赞叹言
  归命菩提心 归命发菩提
  稽首于行体 地波罗蜜等
  敬礼先造作 归命谈空者
  叹已而白言。唯愿法王。哀愍演说(私云。亦见观行)次告执金刚等言
  我一切本初 号名世所依
  说法无等比 本寂无有上
  以加持故 执金刚手 能见胜愿
  佛菩提座
  (私云。亦用观行。金刚顶云往诣苏迷卢决云。佛座似彼故云苏迷卢。非四宝所作者即世所称须弥座是也。是座名竖胜法界种。云云。前白坛所言大觉师子座是?字体是也)
  次身诸支分出现阿字(有明。私云。与警发前先诵阿字其意同矣。于一切世出世间声闻缘觉静虑思惟。勤修成就悉地。皆同寿命同种子同依处同救世者)
  次拼修多罗(所共建立须善通达法要亚近于师。若不得者但取已如法灌顶者。又无此者置橛为之。又云。要须取所欲灌顶弟子加持洒净共行云云。若观行者一切众生中道缘先发者以为所欲灌顶弟子耳。又有念绳法及知护方位法)
  此中有三(私云。前起三轮已警发之。次坛安大海次妙高山。次大莲华。次大宫殿。次师子座。次曼荼罗。名白檀坛。今于前白檀坛面拼修多罗)
  一以前大日身拼外界四方四维十字界道。师住火方北向弟子在尼方对持。弟子右绕至涅方师右回西向。师右绕至庾方弟子右回北向。弟子右绕至尼方师右回东向。凡一周竟当脐在空(转字轮品与此大异。即义释云。此处拼坛准经。疑疏说左宜审问。云云。故今以具缘品为正)至第二周亦如前絣之
  次定四维。师右绕至涅方弟子先在尼方右回持之。弟子右绕至庾方师右转至火方。皆令当斋在空。弟子右绕至涅方师右转至尼方。弟子右绕至火方师右绕至庾方对持。二转何作三字?等方便如前。作三尊身无二相应形。如来形。性空形。拼中台及三重界道(准转字轮品次作金刚萨埵或想印或?字入内作中台拼。次以此身作第一重拼。次作释迦或想印或?字。直向第三院拼之。次想文殊或想?字至第二院拼之。注云。更问先定了。方下拼耶。为直尔下拼。故知先在空定了。方始下拼。地是谓三重)
  中台三重广狭皆当展转相半。假令中台纵广八尺第一重四尺。第二重二尺第三重一尺。阿阇梨言。本法如此。若恐大小相去不相称者稍以意均调之。于理无失也(若转字品中台六尺。第一重三尺。第二重一尺五寸。第三重七寸五分)三重各分为三尺。及作界缘。先于第一重外界之里取少分作界缘。狭广当以意裁。此界缘内三分均分。先定诸尊座位
  次定行道供养中间界分(准转字品以为四重。即有三线道。第一为行道。第二为置供物处。第三是诸尊座处。第四是外缘。三重皆等。外缘狭也。界缘空位之中。运心观察随其方面分位相应。诸尊皆都请供养。阿阇梨有所忌误或不周悉。其应请召而无位者皆当运心此中供养。台外门口与行道处相连取少许。立门位)
  次第二重亦从外向里分之。次第三重亦如是。准转字品三重外门若有宽地任意大作(云云)三重院皆设四门开西。一门以通出入。余门以线横断之。瞿云。诸方开门随彼方隅广狭准为九分。取中一分为门。其余八分门之左右各得四分。所出入门稍令阔作。余门以白色末作画闭之
  二十一加持五色法
  加持五色(经云。染彼众生界以法界之味。释云。以法界色染众生心同菩提味。以?字门烧弟子心成灰烬。后以?字门洗净清白。然后染作同实相色。私云。成灰烬者谓初成身。故于此中准染作之)
  第一白色是大日色。净法界色(信色)先以大日加持自身(心想?字)或印(是广大法界印)想身即法界体。明白无染。离一切过。众生亦尔

  次入?字门(白色)能令己身弟子众生等大日身永离诸过
  次用先作阿利荼印。于白色中想?字门。寂然光炎鬘净月。商佉色。以此净之成无垢色离一切过。以色成字。即转为大日尊(四佛皆想。寂然同用色。作阿利荼印。又云。此一一尊通一切用身印)
  第二赤色是宝幢色。发心降魔(进也)先以?字(安心赤色)自身同宝幢佛。无能降伏最胜无比(准上弟子众生亦尔)次用前印于赤色中想?字门焕炳初日耀(或赤。或黄。赤黄)最胜无能坏。以此净之成降魔色。色变成字。即转成宝幢佛
  第三黄色是婆罗树王佛色。成觉德开(念色)先以?字(安心黄色)自身同金色牟尼佛(牟尼是佛都号也)正受害诸毒光明遍一切(准之弟子众生亦尔)次用前印于黄色中想?字门是真金色。其炎亦然。以此净之成光遍色。色变成字。即转成华开敷佛
  第四青色是无量寿佛色。方便善现(定色)先以?字(安心青色)自身同释迦牟尼佛坐大菩提座。除众生恐怖降诸魔军众。次用前印于青色上想?字门超度于生死。大寂菩提座身色如虹霓。除一切怖畏(其字如虹。外轮有青晕之色。其光亦尔)以此净之成超度色。色变成?字。即转为释迦佛(义释云。一切佛用此字除众生恐怖降诸魔军众。故知无量寿佛亦用此字加持青色亦得。然准诸文以无量寿为西方佛。是为定也)
  第五黑色是鼓音色。垂迹显本。本住涅槃。若舍加持心量非境(慧色)先以?字(安心黑色)自身同阿閦佛。以大慈悲为护一切伏诸障故作毗俱胝怒形兼作印拟于作障者。此尊名钵罗底哩荼(有印名宝冠。举手印)是降伏通用印也。作金刚忿怒形不须作佛形也(准之弟子众生亦尔)次用前印于黑色上想?字门其彩甚玄妙。周遍生圆光。如劫炎猛炎。能怖一切恶降伏诸魔军。以此净之成忿怒色。色变成字。即转为阿閦佛。亦变作钵罗底哩荼金刚忿怒尊(私云。白檀坛中此有阿閦。准抄记误误矣。鼓音为定。此啰等五字诵百遍或千遍)
  二十二调彩色法
  从甘露王三昧起住无量胜三昧定中显示遍一切无能害力明妃(口说名真言。身现名明妃)于一切如来境界中生(由此明妃即同如·来境界亦遍一切声闻缘觉境界。乃至初心修此明妃即入如来境界)观了顶礼世尊。次先读诵大般若经恭敬供养(即作礼义。次诵明妃八遍。即调彩色)
  二十三下彩色法(须知有五通四重法)
  一此阿阇梨以如来加持及阿字故。即是大日调彩色已从定起。旋绕曼荼罗入于内心。以大慈悲力念诸弟子。以羯磨金刚萨埵加持自身。以?字门及印作成事金刚萨埵而画诸尊(谓中台及第一重诸尊也)次以?字门及印作释迦身而画第三重诸尊(私准上例知之)次以?字门及印作施愿吉祥金刚而画第二重诸尊(此?字等诵百遍或千遍)
  二造坛有上中下。若弟子堪能者师作画像坛。若弟子心极殷勤力不辨者听作字坛(私准为中人作印坛)凡曼荼罗转字之法一一诸尊皆用本种子字。或以诸部通用字如三部 ???等。若恐浅行阿阇梨不能如是速疾旋转者但观?字门生无量光。光所至处即现彼尊身也。至法事夜亦皆效此。又云。先住瑜伽观此曼荼罗大会。一一形色相猊威仪性类座位诸印皆悉现前。具足明了。然后以殷重心即观是大悲藏即我身方起手画之。私谓。住瑜伽者品初大悲藏发生三摩地也。彼有证入出现还入四重曼荼罗具用彼观。若不作尊形但密印者于金刚座上作莲华台。台上画作标帜(私云。三昧耶形)其字曼荼罗者。经中有种子如法置之。如经不载当取梵名最初字。或可通用阿字(又云。真言初中后取宗要字)又云。如来顶相具摄一切功德。凡手中无物可为标帜者皆应置之。其印如佛顶髻形
  三凡图画法当先建立内心秘密莲华藏竟。次造第一重伊字三点内眷属。次造第二重四菩萨等诸眷属。次及第三重一切世天眷属。又诸界道中央及第一重当具五色先以白色为周界竟。次于其外布赤色界。次外又布黄色。次外又布青色。最外布黑色。其第二重亦依如上次第布白赤黄三色。第三重周界俱布纯白一色。皆极均调正直。右旋布之。其行道及供养处外缘等。随作一纯色界。瞿醯云。但用白色。白从中向外者明菩提心五根渐增乃至涅槃也。若从浅至深佛同六趣为初开菩提心故。第三重唯白色界。第二重白上加赤黄者。赤是勤勇进修。黄是念处开敷。第一重三色上加青黑者。青是如来三密无尽加持化大空色。黑是如来寿量常住之身化深玄也。私云。图尊文云。第一重竟至第三重。第三重竟至第二重。转字品絣线及图尊文同此意也。故此建立界道之文烂脱读之
  四中台三重夹门皆竖幢旗以为标志。谓之门。二标相距尺量。令中台正等。上置横栝其广亦然。幢竿上皆置偃月。月下置旗幢像取绵帛裁令正方。可隅角破之以为两帜各附幢竿之外。上锐下垂也。四维亦置幢竿偃月。其标帜两向置之。于大勤勇门偃月上各置如意宝金刚手门偃月上各置拔折罗。莲华手门偃月上各置商佉。其四维上皆置宝也。夹门厢卫处如亚字形而于中间通道。每于曲际皆置金刚撅。撅首如一股拔折罗。其下铦锐。一厢六撅。两边总十二撅。四门并四角总五十二枚。三重例尔。其余庄严大同入秘密位品(准彼品文。上有天盖。八方有幢悬五色线。下有宝地而有无量诸佛菩萨报得楼阁内有贤瓶阏伽灯光供具天华伎乐种种庄严。具检彼文)
  五备五色线。皆以不动或降三世真言加持一百八遍。或一千八十遍。阿阇梨正作法夜既画曼荼罗竟。先观中台及第一院。知无阙少即下金刚撅。其撅以金刚线周匝围之。至通门则止。不须横断。三重皆如是置之。若不能尔其第三院必具此法。勿得阙少。至通门处当举线随门标屈曲而上使不阂头。既结界竟。当依门出入不得趣越余处。每出入时仍须诵不动真言。若是瑜伽阿阇梨亦可周匝以线围断。若须出入时。想举此线而于下过。过已则还如故。或去门速急须出入者。当观自身作毗卢遮那。以无挂碍身勿生越线之想。随意出入无咎也
  先就中台具缘品图尊中唯出大日。白檀坛唯出五佛。八印品具出八印及坛法。天竺图具有九尊。受持地中说五佛形色。不说座印也。八印品说八印及曼荼罗。不说形座。无畏轨说八叶一台九尊字印。不说形座。法全轨说九尊身色印相。不说座等。转字品说大日及三部尊名印字。秘密品说印色位住三昧。八印义释同此品意 私云。诸尊略有十。事·坛·座·光·种·形·容·印·物色·用。今具缘品说形容色物座。故图画时必须具足。阿阇梨安详入中。顶安?心安?。遍诸支分持五股印。诵萨埵明成事业金刚了。次至一一尊位各观其尊报得楼阁。及座并种子转成尊。观三昧了始下彩色一大日尊种子?。其印正受印
  内心妙白莲 胎藏正均等
  藏中造一切 悲生曼荼罗
  十六央具梨 过此是其量
  八叶正圆满 须蕊皆严好
  金刚之智印 遍出诸叶间
  从此华台中 大日胜尊现
  金色具晖曜 首持发髻冠
  救世圆满光 离热住三昧
  白檀文云。观作宝莲华台宝王宫殿。于中敷座。上置白莲华。以?字门转作大日身。如阎浮檀金。如菩萨像首戴发髻。犹如冠形。通身放种种色光。被绡縠。是首陀会天成最正觉之标帜也。彼界圣天本质严净不假外饰。世尊俯同其像。秘释如来妙严法尔无减。不以外宝为饰。十住菩萨承佛神力见加持身。其于常寂如在罗縠。阎浮檀金自性净色。金刚智体最为深妙。放种种光普门大慧(文)
  转字品图尊文云。其像坐白莲华座上以发为冠。不加彩饰。用极细绢为下裙。更用极细罗縠轻细下服者。用为上服。肉色相映。内现色身作阎浮金色。色之深金极光莹者是也。其佛绕身皆生光炎相。令为鬘连环不断而遍身也(私云。敷座者大觉师子座。在宫殿正中。上有大坛。坛中有白莲华)
  摄大轨云
  妙色超三界 绢縠严身服
  宝冠绀发垂 寂然三摩地
  辉焰过众电 犹如净镜内
  幽邃现真容 喜怒显形色
  操持与愿等 正受相应身
  明了心无乱 无相净法体
  应愿济群生
  私云。别修行时观大日尊。随四种事作寂(息)喜(增)怒(摄)定印(寂)操持(摄)与愿(益)剑印(伏)今灌顶像是寂灾法。故作定印故白坛文云复当于正受
  转字品云。或以如来顶印。或以字句谓?字门。秘密行品释云。如来顶印如佛顶髻形。密印品释秘藏记大日四佛种子?(中)?(东)?(南)?(北)?(西)抄记有三义。一第四重?乃至中台?二中台?乃至第四重?三四佛大日种子?????。私云。?为大日是修因向果种子。?为大日是从本垂迹种子。今灌顶像是垂迹形故?为定。白檀释四佛为发行证入
  二宝幢佛(白檀云。宝幢。华开。鼓音。无量。入位品云。东宝幢。南花开。北鼓音。西无量。东南普。东北观。西南妙。西北慈。八印云。东南西北。余同入位品云云)白檀释云。次于四方八叶之上观四方佛。东方观宝幢佛如朝日赤白相辉之色。宝幢是发菩提心义。如军幢旗。佛以一切智愿幢旗。树下降魔。色如朝日。彼相应义
  三华开敷佛
  南方观娑罗树王花开敷佛。身相金色普放光明。如住离垢三昧标相。长养万行万德。开敷离垢大空。如百炼金是上妙色。此阎浮金色浅稍浊。不如自镜。以华叶佛从心量生。故有差降
  四天鼓音佛
  次于北方观不动佛作离热清凉住寂定相。是如来涅槃智。义云不动。非本名也。本名当云鼓音如来。如天鼓无形而说法悟生(私谓。抄记末云。北方鼓音为定。前云北方阿閦经误)
  五无量寿佛
  次于西方观无量寿。是如来方便智。方便无尽名无量寿。梵音尔汝名为仁者。又降四魔故名胜者。具翻其义谓胜仁者。此二佛亦作真金色。稍闭目下视。作寂灭三昧之形。诸佛例如是也。图尊文云。四叶四智。四叶四行。此八种善知识名持金刚慧印。故云遍出诸叶间也。又云。从此现出三重眷属。此是如来秘密之法。不可形于翰墨。故在图像以示行人。若得深意自当默识。今从此华台中以表大日如来加持之相。已如前释。所余秘密八印下品及图说之六普贤菩萨
  广大轨云
  东南叶华座 观暗字光轮
  转成普贤身
  七观自在菩萨
  西北叶华座 观嚩字光轮
  转成圣者身 号名观自在
  色如红颇利
  八文殊师利菩萨
  西南叶华座 观阿字光轮
  转成文殊身 所谓一切智
  身如郁金色
  九弥勒菩萨
  (经及义释多云。西北弥勒东北观音。抄记东南普贤菩提心。西南文珠大智慧。西北弥勒大慈悲。东北观音。即是证以为定也)
  东北叶华座 观野字光轮
  加以三昧声 转成慈氏尊
  大乘相应故 身色如黄金
  私云。此八尊种子及印并依八印品。是一法也。或依白檀文。以五佛种子印足之。是一法也。或依天竺图观之。是一法也。别有唐本·胎藏三昧耶曼荼罗。是金刚界九尊三昧耶形也。今依义释并可用佛顶印。画中台了敷五色界道建门标也。已上中台也
  次至第一重又以前金刚萨埵身画第一重诸尊
  一遍知印
  转字品?广大轨?言种?
  彼东应画作 一切遍知印
  三角莲华上 其色皆鲜白
  光炎遍围绕 皓洁普周遍
  二虚空眼(转?大?)
  次于其北维 导师诸佛母
  晃曜真金色 缟素以为衣
  遍照犹日光 正受住三昧
  三诸佛菩萨
  真陀罗尼转?言?种?
  复于彼南方 救世佛菩萨
  大德圣尊印 号名满众愿
  真陀罗尼珠 住于白莲上得
  一观自在
  转?
  北方大精进 观世自在者
  光色如皓月 商佉军那华
  微笑坐白莲 髻现无量寿
  二多罗
  言?大?>种?
  彼右大名称 圣者多罗尊
  青白色相杂 中年女人状
  合掌持青莲 圆光靡不遍
  晖发犹净金 微笑鲜白衣
  三毗俱胝
  观音之右。言?。大种?
  左边毗俱胝 手垂数珠鬘
  三目持发髻 尊形犹皓素
  圆光色无主 黄赤白相入
  四得大势
  毗俱胝左。言?。大种?
  次近毗俱胝画得大势尊
  被服商佉色大悲莲华手
  滋荣而未敷围绕以圆光
  五耶输陀罗
  势至左。大种?
  明妃住其侧 号持名称者
  一切妙璎珞 庄严金色身
  执鲜妙华枝 左持钵胤遇
  六白处尊
  普?大种?
  近圣者多罗 住于白处尊
  发冠袭纯帛 钵昙摩华手
  七马头
  观音下。言?种?大?
  于圣者前作 大力持明王
  晨朝日晖色 白莲以严身
  赫奕成炎鬘 吼怒牙出现
  利爪兽王发 何耶揭利婆
  如是三摩地 观音诸眷属
  一执金刚
  言?转种?
  复次华台表 大日之左方
  能满一切愿 持金刚慧者
  钵孕遇华色 或复如绿宝
  首戴众宝冠 璎珞庄严身
  间错互严饰 广多数无量
  左执拔折罗 周环起光炎
  二忙莽鸡
  部主右。言?
  金刚藏之右 所谓忙莽鸡
  亦持竖慧杵 严身以璎珞
  三金刚针
  部母右下有二使者皆女形也。言?
  彼右次应置 大力金刚针
  使者众围绕 微笑同瞻仰
  四金刚商佉罗
  执金刚左有二女使者。言?
  圣者之左方 金刚商竭罗
  执持金刚锁 自部诸使俱
  其身浅黄色 智杵为标帜
  五月黡尊
  执金刚下有三使者。乃至五六。言?
  于执金刚下 忿怒降三世
  摧伏大障者 号名月黡尊
  三目四牙现 夏时雨云色
  阿吒吒笑声 金刚宝璎珞
  摄护众生故 无量众围绕
  乃至百千手 操持众器械
  如是忿怒等 皆住莲华中
  一不动尊
  言?种?
  次于西方画 无量持金刚
  种种金刚印 形色各差别
  普放圆满光 为诸众生故
  真言主之下 依涅哩底方
  不动如来使 持慧刀罥索
  顶发垂左肩 一目而谛观
  威怒身猛炎 安住在盘石
  面门水波相 充满童子形
  二胜三世
  言?大?种?
  如是具慧者 次应往风方
  复画忿怒尊 所谓胜三世
  威猛炎围绕 宝冠持金刚
  不顾自身命 专请而受教
  已说诸界域 诸尊方位等
  转字品云
  东方一切诸佛以阿字门。及大空点
  伊舍尼方
  一切如来母虚空眼应书伽字
  火天方
  一切诸菩萨画真陀摩尼宝。或置伽字
  夜叉方
  观世自在莲华印并画一生补处菩萨眷属或作嚩字
  焰摩方
  越三分位置金刚慧印。持金刚秘密主并。眷属或书嚩?字
  复辨三分位画一切诸执金刚印。或书字句。所谓??字
  次涅哩底方
  于大日如来下作不动尊。坐于石上手持罥索慧刀。周匝炎鬘。拟作障者。或置彼印。或书字句。所谓唅字
  风天方
  降三世尊摧伏大障者。有光炎大势威怒。犹如炎摩。其形黑色。于可畏中极令怖畏。手持金刚。或作彼印。或书字句。所谓诃字(长声)
  次于四方画四大护
  帝释方
  名无畏结护者。金色白衣。面现少忿怒相。手持檀荼。或作彼印。或置字句。所谓嚩字
  夜叉方
  名坏诸怖结护者。白色素衣。手持朅伽。并有光炎能坏诸怖。或画彼印。或置字句。所谓博字
  龙方
  名难降伏结护者。亦如无忧华色。被朱衣。面像微笑。在光炎中而观一切众会。或置彼印。或置字句。所谓索字
  炎摩方
  名金刚无胜结护者。黑色玄衣。毗俱胝形。眉间浪文上戴发冠。自身威光照众生界。手持坛荼能坏大为障者。或作彼印。或置字句。所谓乞忏(二合)字。及一切眷属使者皆坐白莲华上。真言者如是敷置已
  法全轨云
  及一切眷属 皆坐白莲华
  门门二守护 无能三昧拳
  举翼轮开敷 智拳心舒风
  犹如相拟势 相对举慧拳
  状如相击势不可越守护(不可越言?相向言)
  摄大轨云
  佛子应善听 从初三昧耶
  至平等开悟 东方第一院
  大日众三昧 多作天女形
  钩至如来甲 各坐白莲台
  轮刀槊商佉 铃铎罥索等
  毫相口舌牙 皆各执莲华
  华上安标帜 脐印于华中
  图作莲环光 圆好之妙相
  腰如曲珠鬘 藏如王马阴
  施愿法辨说 莲华上经藏
  念处十力等 并画天人形
  寂静三昧容 当作佛顶相
  山河树华药 都道鬼神天
  随名作标帜 年月六时神
  持华随本教 略说大悲藏
  曼荼罗位竟 一切诸圣众
  广如大坛图
  阿阇梨云。第一院东方如来钩乃至如来甲等皆是毗卢遮那三昧。一一作天女形。如曼荼罗方圆以辨其色。坐白莲华台上。手中复持莲华。华上各以物像用为标帜。如钩·轮·刀·槊·商佉·铃铎·罥索·甲胄等皆依本相画之。顶相·豪相·口·舌·身·唇·牙等例推可解。如来脐于莲上图作连环圆好之相。如来要亦颇旋曲如数珠鬘形。如来藏如轮王马宝藏相不现之形。如来施愿当作与愿手。如来法及辨说等或持经藏。或作说法手。念处十力等皆是止观相应法。作寂然三昧之容。三昧耶当作佛顶相。如来顶相具摄一切功德。凡手中无物可为标帜者皆应置之。若漫荼罗不作尊形。但是秘密印者。于金刚座上作莲华台。台上如前画作标帜。其作字曼荼罗者经中有种子字。当如法置之。若经不载当取梵名中最初字为种子字。或可通用阿字
  北面莲华部诸尊若经中不说形相者通作红莲华色。或净白色。如金色尊等则依名辨之。所持印相亦如佛部中说。然用莲华为标帜如轮莲华轮像。当以四莲华叶如十字之形用为轮辐外作刃环围之。莲华刀当于莲华上置刀。刀锋上又用莲华以为标帜相。金刚杵戟等皆亦如是。莲华罥索以莲华为两茸。铎则以莲华为系。鬘则贯穿莲华以庄严身。或于所持华上置之。戴塔吉祥于顶髻上置窣堵波。或在所持华上莲华尊即于华上重置莲华。宝德尊莲华上有宝能授一切愿明王能满一切希愿。其状一如观世音。手持莲华。华上或置如意宝。随息灾增益降伏事。在彼相应坛中。大吉祥二手各持莲华。水吉祥或莲中出水。或手垂出水。披鹿皮尊当以鹿皮严身。如梵天像。其契印曼荼罗例同前说。通用娑字为种子也
  南面金刚部诸尊亦可依经初所列名者皆具置之。随作方圆三角半月等坛身色亦尔。或持一股拔折罗。或持三股五?。上下二锋等种种金刚标相如经中所说。随意置之。其刀斧钩针等皆以金刚为标帜。刀即刃锋。柄饰皆作金刚杵端铦锐之形。罥索连锁。两端皆如三股拔折罗像。轮以十字金刚为幅。利刃环围绕之。铎以一股金刚为上系十字金刚为舌。余皆例推可解。契印曼荼罗亦于金刚座上置白莲华。华上各表其物。若作字印曼荼罗执金刚所统眷属通用嚩字为种子。余金刚通用?字为种子也。画第一重了敷五色界道建门标
  一释迦牟尼
  转?种??言
  持真言行人 次往第二院
  东方初门中 画释迦牟尼
  围绕紫金色 具三十二相
  被服袈裟衣 坐白莲华台
  为令教流布 住彼而说法
  二能寂母
  世尊北。大初?
  次于世尊右 显示遍知眼
  熙怡相微笑 遍体圆净光
  喜见无比身 是名能寂母
  三白毫相
  佛母北。种?
  复于彼尊右 图写毫相尊
  住钵头摩华 圆熙商佉色
  执持如意宝 满足众希愿
  四五佛顶
  一白伞盖。二胜顶。三最胜。四大聚五舍除是释迦。五智顶在释迦南。种?????
  辉光大精进 救世释师子
  圣尊之左方 如来之五顶
  最初名白伞 胜顶最胜顶
  众德火光聚 及与舍除顶
  是名五大顶 大我之释种
  应当依是处 精进造众相
  五五净居
  一自在。二普花。三光鬘。四意生。五名称。远闻是东方最北遍。种??
  次于其北方 布列净居众
  自在与普华 光鬘及意生
  名称远闻等 各如其次第
  六三佛顶
  一广大。二极广大。三无遍音声。是三部众德顶也。五净居南。大???
  于毫相之右复画三佛顶
  初名广大顶次名极广大
  及无遍音声皆应善安立
  五种如来顶白黄真金色
  复次三佛顶白黄赤兼备
  其光普深广众璎珞庄严
  所发弘誓力一切愿皆满
  七火仙
  东南隅。护?初字
  行者于东隅而作大仙像
  住于炽炎中三点灰为标
  身色皆深赤心置三角印
  而在圆炎中持珠及澡瓶
  八阎魔王
  大日南。言?七母?黑夜?死王?
  左方阎魔王 手秉坛拏印
  水牛以为座 震电玄云色
  七母并黑夜 死后等围绕
  九涅哩底鬼王
  西南隅。言?
  涅哩底鬼王 执刀恐怖形
  十嚩噜拏
  西方。言?诸龙?
  嚩噜拏龙王 罥索以为印
  十一帝释
  舍脂夫人及六欲天。东方五顶南。言?
  初方释天王 安住妙高山
  宝冠被璎珞 持拔折罗印
  及余诸眷属 慧者善分布
  十二月天
  二妃左右。九执流火。摩利支。释众南。言?
  左置日天众 在于舆辂中
  胜无胜妃等 翼从而侍卫
  央誐罗伽在西。瑜伽罗在东。勃陀在南。勿落贺萨钵底在北。设汝遮在东南。罗睺在西南。剑波在西北。计都在东北。又于南纬之南置涅加多。谓天狗也。又于北纬之北置嗢迦跛多。谓流火也。无畏本云。摩利支前行翼从而侍卫
  十三大梵
  无热等五净居天在右也。释众北近净居天。言?
  大梵在其右 四面持发冠
  唵字相为印 执莲在鹅上
  十四地神
  西方近门。次北辨才并妃。次北毗纽并商羯罗。次塞建那。西北隅风天也。门南与日天对。月天左右二十七宿十二宫神。言?种?风言?美音?毗?月?
  西方诸地神 辨才及毗纽
  塞建那风神 商羯罗月天
  是等依龙方 画之勿遗谬
  持真言行者 以不迷惑心
  西方近门地神。次北辨才天。次妃。次毗纽天。并商羯罗。亦塞逮建皆妃。阿阇梨云。此天众梵释左右列之。西北隅风天。西门南与日天对。月天左右二十七宿十二宫神
  十五北方
  毗沙门左右八大将。何栗底母吉祥天。若本位西方。大?初字。诸夜叉。????? ?一摩尼跋陀罗。译曰宝贤。二布噜那跋陀罗。译曰满贤。三半只迦。旧云散支。四娑多祁哩。五醯摩嚩多。住雪山者。六毗洒迦。七阿吒嚩迦。八半遮罗
  十六摄大轨鬼。伊舍那。步多乌。摩妃。大轨次妃大?初字
  十七通门大护二持明二龙王无能胜言二龙?
  佛子次应作 持明大忿怒
  右方无能胜 左无能胜妃
  持地神奉瓶 虔敬而长跪
  及二大龙王 难陀跋难陀
  对处厢曲中 通门之大护
  所余释种尊 真言与印坛
  所说一切法 师应具开示
  次当出外。于第二分画释迦牟尼。被袈裟衣。三十二导师相。为说最胜教施一切众生无畏故。或袈裟钵印。或字句。所谓婆字
  第三院十方佛等各依常相图之。若作契印当以如来顶相。种子则以阿字。若声闻缘觉一同比丘仪式。是中缘觉小差别者。谓或有肉髻等大人之相。若契印当用钵袈裟锡杖等。其种子字如经中真言所说。东方日天之前或置摩利支天女。如陀罗尼集中出之。北方夜叉八大将图中阙少者。其形大抵相似。皆被甲胄。持伽驮印。身相圆满端正。以彼趣此所求无乏。常快乐自恣故也。羊耳马耳象耳等皆是鸠槃荼眷属。其形不同夜叉。皆露身垂毛。作非人之像。耳同畜兽。图云持明仙者是余药叉等所成悉地。持明仙者皆是专依咒术得悉地人。直云诸仙者皆是围陀事火之类。勤修苦行成五神通仙。又有夜叉持明是彼类中福德最胜。天趣之所摄者。与世仙人又殊也。其山海河地林树谷药城邑道路等神各以本名为标识相。山神坐山河神坐河。其药等或手执持。或依其上当以义类推之。华严中更有足行神身众神。是护诸跛行之类。及护身神。亦依次列之。西方非人趣者。当知毗卢遮那普门身中住。是杂类。鬼神傍生等。图中无别名相者多在其中。所摄最多也。跛系多是赤色。辟多是黄色。讫㗚慧拏是黑色。其青色亦是中摄。若依此方中明义则当各别出之。讫劳是白色。皆是一类龙王。各依本色画之。若加即波字者其色稍浅。逊那邬波逊耶亦是护门大龙王皆右手持刀左持罥索。主年月时分神等皆作天女形。执持华枝等以为标相。若主善事者其色亦令色相圆备。若主恶事者则持萎萃华果等。其主六时神亦可持六枝之华作随时荣落之像以表其事。主昼夜者亦可以华敷华令明之。他皆放此。南方苾陵吃㗚知是摩醯首罗子。身极枯瘦。以常降伏怨敌。假使骨肉消尽要令得胜。故为此形。私谓。即是智度所云。常修苦行割肉祀火感生诸恶神者。所以位在南方。其十二火天经中略说形像。有一神阙名者依诸火天总相之形。余如图中所示也。如释迦部钵锡印等其类甚多。经不具出。随此方处采择余经逐便安之。设令缺无咎。俱经中所出上首诸尊必一一画。不得遗谬。莲华金刚部等诸方例此可知。画第三院竟。布白色界道建门标也
  次往第二重转身成文殊。画第二重诸尊
  一文殊
  当释迦内正东门中。转?言?种?
  持真言行者 次往第三院
  先图妙吉祥 其身郁金色
  五发冠其顶 犹如童子形
  左持青莲华 上表金刚印
  慈颜遍微笑 坐于白莲台
  妙相圆普光 周匝互晖映
  二光网童子
  文殊北边。转?种?
  右边应次画 光网童子身
  执持众宝网 种种妙璎珞
  住宝莲华座 而观佛长子
  三文殊五使者
  (列文殊左右)诸奉教。言?种????随一
  左边画五种 与愿金刚使
  所谓髻设尼 优婆髻设尼
  及与质多罗 地慧并请召
  如是五使者 五种奉教者
  二种共围绕 侍卫无胜智
  一髻设尼。种??
  二优婆髻尼??
  三质多罗??
  四地慧 大??种名财慧
  五请召 ?初字
  四除盖障
  大日左方。转??言?种?。一???。二???。三???。四大????种名哀愍慧。五大?种名大慧缠。六?种名大慈生。七?。八?
  行者于右方 次作大名称
  除一切盖障 执持如意宝
  舍于二分位 当画八菩萨
  所谓除疑怪 施一切无畏
  除一切恶趣 救意慧菩萨
  悲念具慧者 慈起大众生
  除一切热恼 不可思议慧
  经云。舍于二分位当画八菩萨。谓除盖障侧当作二使者。然后如其次第置八菩萨。凡例眷属皆令最初者在右。第二者在左。第三复在右。第四复在左。如是一左一右次第置之。今此八菩萨中。先以除疑怪在除盖右。施一切无畏在左。次复以除一切恶趣在疑怪之右。以救意慧在施无畏左。次复悲念在除恶趣右。慈起在救意慧左。次复以除一切热恼在悲念右。不可思议慧在慈起左。诸余布例他皆放此
  三地藏菩萨
  转?言?大?。一宝处种??大。梵二宝掌种?经名宝手。三持地种?。四宝印手?。本?大?五坚固意种?经有?字
  次复作斯位 至于北胜方
  行者以一心 忆持布众彩
  而造具善忍 地藏摩诃萨
  其庄严巧丽 身处于炎胎
  杂宝庄严地 绮错互相间
  四宝为莲华 圣者所安住
  及与大名称 无量诸菩萨
  谓宝掌宝手 及与持地等
  宝印手坚慧 上首诸圣尊
  各与无数众 前后共围绕
  当地藏右置宝处菩萨。地藏之左置宝掌菩萨。次宝处右置地持菩萨。宝掌之左置宝印手。持地之右置坚固意。如是上首又各于其左右眷属围绕
  四虚空藏
  西方转?。一种?。二?。三?? 。四??。五种?名安慧
  次复于龙方 当画虚空藏
  勤勇被白衣 持刀生炎光
  及与诸眷属 正觉所生子
  各随其次第 列坐正莲上
  今说彼眷属 大乘菩萨众
  应善图藻缋 诚谛勿迷忘
  谓虚空无垢 次名虚空慧
  及清净慧等 如是诸菩萨
  常勤精进者 各如其次第
  而宝庄严身 略说大悲藏
  曼荼罗位竟
  此中眷属所谓虚空无垢菩萨。虚空慧菩萨。清净慧菩萨。行慧菩萨。安慧菩萨。如前次第左右列之。皆云等者明此上首诸尊各有无边眷属形相。如图
  次于外曼荼罗以法界性加持自身发菩提心。彼舍三分位当三作礼。心念大日世尊如前调色。于第三分帝释方作施愿金刚童子。三昧手持青莲华。上置金刚慧杵。以诸璎珞而自庄严。上妙绡縠为裙。极轻细者用为上服。身郁金色。顶上有五髻。或置密印。或置字句。真言曰
  南摩三曼多勃驮喃(一)鑁
  于其右边光网童子一切身分皆悉圆满。三昧手执宝冠。慧手持钩。或置彼印。或书字句。所谓染字
  焰摩方。除一切盖障菩萨。金色髻冠持如意宝。或书彼印。或置字句。所谓恶字(长声)
  夜叉方。地藏菩萨。色如钵孕遇华。手持莲华。以诸璎珞庄严。或置彼印。或置字句。所谓伊
  龙方。虚空藏。白色白衣。身有光炎。以诸璎珞庄严。手持朅伽。或置彼印。或置字句。所谓伊字(长声)
  第二院诸菩萨众。若经中具载形相者。一一如本教画之。无文者通用真陀摩尼印。当持莲华。华上置如意宝。周匝焰鬘围之。或随彼名中义趣以表其相。如宝冠菩萨即于华上置宝冠。宝网菩萨则于华上置网。宝掌则于掌中持宝。发心转法轮菩萨即手中持轮。所有诸阙位处皆置贤劫菩萨。其使者奉教等皆作卑下之客。其使者操持刀棒状如夹门守御。奉教者或捧持画印。或瞻仰所尊。若受指麾教敕守护者则如守门通信有所咨白各随其类也。降阎摩尊是文殊眷属。具大威势。其身六面六臂六足。水牛为座面有三目。色如玄云作极忿怒之状。六面尊形相大同。然有四臂六足。或二手二足。当检文殊梵本。具足图之。然此等诸尊若余经中具说形相者。亦可依图画入曼荼罗中。此诸尊毗卢遮那经不载真言手印。别出余经者当依波经授与真言手印。令依此经供养次第法行之也
  画第二重竟。布白赤黄三色界道建门标也



大日经供养持诵不同第三

  大悲胎藏嘉会坛中修灌顶时七日行法(第七日下)
  六十八增益守护清净行法
  阿阇梨既画漫荼罗竟。周遍观察知已圆备。方出外如法洒净。如前运心普礼一切如来。忏悔归依自净三业。然后依供养法结三昧耶明等以护其身。其诸供物亦以无动真言去垢辟除清净。如法素具而预备之。又当被服金刚甲等使一一如法。阿阇梨言。作如来身时用如来甲。作金刚身当转换用之。又准苏悉地等以如来肉髻圆光诸相而自严身尤善。或可通用成辨诸事真言作之
  六十九观曼荼罗法
  如是作已。然后向漫荼罗位随其所应而坐。住于瑜伽。先用罗字门遍净其心。次复净道场地悉除众患。相同虚空。然后以诃字起大风轮。于风轮上以缚字起香水海。即用阿字门起金刚地妙高山王。当知此曼荼罗即在其上(上云。画了作法事时。如法次第起金刚地观。此宝王宫殿在须弥山顶。所有一一庄严皆如下品)如供养次第法中方便观作种种庄严以虚空藏持之。次于一一漫荼罗诸尊位上各观本种子字。从此诸字字皆转作本尊身。若彼阿阇梨观道未融恐延时节者但于中胎莲华台上而观阿字。字门出无量光遍照诸尊座位。尔时诸尊即现。尔时复以方便转观如是诸尊与我身无二无别。是自身即在身中。阿阇梨言。若行者未住瑜伽云何能造如是坛法。乃至初建立时已观在身中。然后图画。若深行阿阇梨则常与如是大悲胎藏圣众共俱亦证知即是我心同彼十缘生句毕竟不可得也
  七十召请法
  即观本尊已。次更运心作种种宝乘以不动真言印加持。以此奉迎众圣及净治道路。次作召请。瞿醯云。当各各以本真言奉请。或以漫荼罗主真言都请诸尊。或依本教所说当随意广略。兼用召请真言即是也。又此经宗即于本尊座受。还以不来相而来至此道场。不同粗方便中有此彼之相。大众集已。当用无动明遣除障者。即示三种三昧耶而作加持。次当奉阏伽水及与敷座。而作是言。善来世尊。善来世尊。由本愿力而来降赴。愿垂加持受斯所请及与微供。大慈悲故。唯垂纳受
  七十一结界法
  时阿阇梨欲作金刚事业。故更以无动慧刀自除身障。转作金刚萨埵降伏魔业。仍以慧刀结诸方界。复以如来大界真言印重结周界。以四大护各护一方。又持无堪忍大护皆普护之。阿阇梨。凡造曼荼罗从初以来即用不动尊或以降三世尊护持是地。中间。每持诵时即如法结界了还解之。至作法夜更剂金刚线内具足结界。其灌顶护摩坛处当于曼荼罗外更以线为周域令与内界相通。并置所出入门。若曼荼罗外界以金刚线围断者至护摩供养时亦当运心持通门之所举上金刚线令通诸尊来往。又结界时但当于本座处如常作法。若行绕一匝而结周界者亦皆成就。若结界了忽尔妄念故界破。或种种魔事起即当念持无堪忍大护。若欲令一切时无障者。其周界及供物等皆先用大护护之。后时障起又当使用也
  七十二供养赞叹法
  次当作礼奉阏伽水以大慧刀遍洒诸供养具净已。以不思议法界心。献涂香时即当住涂香三昧以涂香真言持之。次第供养时又一一加以彼本尊真言。或通或别。或以自所持者。其余供物例尔。复当作心供养法时以虚空藏明及以金刚阿梨沙吟讽赞叹
  七十三四方神供法
  次又出外施旷野神食。据图于东门外施毗那野迦。南门外施蘖?何。是魅鬼着人者。西门外施蘖罗。是行疾疫者。北门外施荼吉汝。于门之左右各置四位。然瞿醯。云经。是罗刹毗舍遮部多诸食啖血肉者。种种非人类。或居地者或居树林者及以心所念着。各随本方召集而遍施。一切缘曼荼罗供养之食悉皆取之和合一处。并及诸香华等。亦皆别出其分共置一处。阿阇梨当起大悲无限法施之心。于瑜伽中观作种种受用。亦以虚空藏转明加持而用散施。此诸鬼神受食不作曼荼罗障也。当从东方为首。次往南西北方。如是一周竟。又施东北方。次往东南方西南方西北方。又一周竟。复至坛东施上方鬼神食。次往坛西下方鬼神食。大凡三遍下食。于诸法事中此法尤难。当尔时或自现种种极可畏形。或闻大声雷震野干吼等。如是种种异相。阿阇梨当好自安心。又欲施时先更防护其身使一一如法。若彼食尽更求者应复施之务使丰厚令其欢喜。若物少者但随所有而已。凡坛中献物。亦当以平等之心不得有所遗阙。瞿醯云。若行食时错误阙少即应补之仍乞欢喜。所行食类若不遍者应以余物充数也
  七十四奉献衣服法
  施诸方食都竟。洗手洒净。于门前烧香供养。次入于内奉献阏伽烧香。运心奉献衣服以为儭施也
  七十五普门持诵法
  然后住瑜伽座以五轮字持身。首置百光遍照王。以元垢眼观自心华台本不生字方作普门持诵。先于毗卢遮那心月中炳现真言而后持诵。并示密印周遍中胎藏已。次及第二院诸尊。乃至终竟。或一一现前观之而作持诵。或自身作彼本尊。于其心月现真言字而作持诵。乃至顿作曼荼罗身而作持诵。随行者观心势力。若不能尔者当以一心诵部主真言百遍。随所余上首诸尊各诵七遍并作彼印也。具如供养次第中说
  七十六引入弟子法
  阿阇梨如是作法毕已。复诚心顶礼诸尊。然后召诸弟子一一令入。以如前香水洒彼净。授涂香令用涂手。次授净华。略为宣说住心品中菩提心实义。令知自归依处作真正发心至诚殷重忆念一切诸佛。所以然者。以行者能发佛心即是佛子。当受法王子灌顶之位生如来种性中故。当动止云为不忘诸佛。今此经中每将说一切真言辄云普归命一切诸佛。即是此意也。言净佛者。声闻法中阿罗汉亦名为佛。诸余大乘未了义经亦有成佛义。然不得名为遍净。今正明本心常佛故以净字甄之。梵本正翻佛家当云佛部。是种族部类之义也。时阿阇梨观弟子身作五轮以五字持之。兼于心华台中置阿字等使即同大日之体。以入佛三昧耶印印其顶上。次以法界生印印心。又作转法轮印印脐轮上。各三诵彼真言。次即转彼心中阿字门为缚字门。以金刚萨埵印印诸支分所谓五处。所以如此为欲成彼金刚事业也。时阿阇梨亦当更以三昧耶等而护持。次取新净白叠或余缯帛。先以不动真言如法作净。复用本部真言三转加之。如作大日曼荼罗即用毗卢遮那真言。莲华手金刚手亦当准说。用此净帛周覆弟子面向门当深起慈悲护念之心耳语告彼三昧耶。或勿令诸余未入坛者闻声。此一偈当于转字轮漫荼罗行品中说之。又观彼顶上有一啰字。字上安点。故云严以大空点(此是囕字也)此字四边遍有光炎。犹如华鬘连环不断。字中又遍流出白光如净满月之晖。以此净法界心所持故能除内外诸障。次引至第一重门逊那优那二龙王守卫之处令正当门厢不得前却。师当为彼结作三昧耶印三遍诵彼真言置华印上。令弟子至诚心向道场散之。随华所堕之处当知即是行人往昔因缘法门善知识。即依此方便门进趣修行也。瞿醯云。将入坛时阿阇梨应作是言。我某甲如法作此曼荼罗将弟子入。随其福德种性及与成就所堪法器。唯愿于此曼荼罗中示现其相。既散华已。次应开面令瞻睹道场。以欢喜心而告之曰。汝今观此妙曼荼罗深生敬信。汝已生诸佛家。诸明尊等同共加护。一切吉祥及与悉地皆悉现前。是故坚持三昧耶。或于真言法教应勤修习。次令弟子以香华等普供养曼荼罗圣众。即于道场授与本真言印令坐一处诵之。次引余人。凡阿阇梨当观华所至处辨其性类。若随佛首上当成就佛顶及毫相等。堕面上应成就佛眼。在身中分当知成就诸心。若堕下分成就诸使者等。又随佛身上中下分知上中下成就。莲华金刚手亦然。自余诸尊但知上中下之相。若华堕去彼尊远者久远方乃成就。若随诸供养院随所属之尊授彼真言。若堕两尊之间当观其近远。若华先堕内院即移出外院者彼人信心不具。若强持诵得下成就。随诸界道及行道院者彼人无决定心不获成就。若彼欲更掷者应为作护摩然后掷之。余如彼说也。次当为弟子作寂然护摩。是扇底迦法亦可翻为息灾也。此是一种支分。今如来答中约行事次第故说加持教授分未竟。即于此中间说护摩。或可与灌顶等法合为一种支分耳
  七十七护摩法(别出)
  七十八儭施师法
  行者护摩竟 应教令儭施
  金银众珍宝 象马及车乘
  牛羊上衣服 或复余资财
  弟子当至诚 恭敬起殷重
  深心自忻庆 而奉于所尊
  以修行净舍 令彼欢喜故
  已为作加护 应召而告言
  今此胜福田 一切佛所说
  为欲广饶益 一切诸有情
  奉施一切僧 当获于大果
  无尽大资财 世说常随生
  以供养僧者 施具德之人
  是故世尊说 应当发欢喜
  随力辨肴膳 而施现前僧
  经云行者护摩竟应教令儭施以下是答秘密主问中云何供养师句犹属加持教授支分也。所以自教弟子令其儭施者非为贪着是物而求索之。为发生彼善根成就灌顶功德故。若弟子能以内外所有种种资财为求大事因缘无所悭惜。至诚殷重奉报传法之人则能摧坏无量宿障。又自见坛那利益深生庆幸之心。我今舍此世间所爱之财。五家所共多诸过患用资无上法宝。正法之财。遍施众生常无穷尽。如是思惟已其心欢喜。欢喜故则离疑悔。故便得内寂安乐而住。然后以法水灌之则能永离尘垢也。若无物者乃至舍身而供养师。谓以此身奉事供给阿阇梨。不惮疲苦。常不舍离。咨求正法。乃至不惜躯命。为求道故。尔时阿阇梨感其殷重生悲念心。诲以深秘方便。乃至自所受持真言功行垂满。于道场中作法回用施之。少用功力得大成就。此是诸施中上也。瞿醯云。弟子当于护摩处以至诚心顶礼阿阇梨。先当奉献衣裁二。然后舍施余财。又彼云。是灌顶了广示曼荼罗相。教真言印方乃奉施。与此经不同。任随所用耳
  七十九灌顶坛法
  以下明灌顶法亦属加持教授分。然此灌顶亦通诸余法事。或可别为一种支分也。阿阇梨作第二曼荼罗当与中曼荼罗相对去大曼荼罗二肘。第二是。次少义。即是相待言之也。凡大炉应当中胎。若处所不便得渐移近南。乃至对西南角。此是灌顶坛。又在火坛之北。亦令四方均等。唯置一门。门向坛开也。其坛四角外画四执金刚。火方置住无戏论。涅哩底方置虚空无垢。风方置无垢眼。伊舍尼方置被杂色衣。坛中作八叶大莲华王鬘蕊具足。于四叶中置四伴侣菩萨。帝释方曰总持自在王菩萨。焰摩方曰念持。那伽方云利益心菩萨。夜叉方曰悲者菩萨。其四隅之叶置四奉教者。火方名著杂色衣。湿哩底方名满愿。风方名无碍。伊舍尼方名解脱。经云。中央示法界不可思议色者即是囕字。作纯白色。所谓不可思议法界之标帜也
  复次深秘释者。方坛即是大因陀罗心王。金刚界体。住无戏论即是本原性净三世无障碍智戒也。由此戒故一切戏论皆息。故得成无师大慧。尘翳都尽如净虚空。故名虚空无垢。如虚空中无垢障时极目十方无所不睹。般若亦尔。由离一切相故于一切种无不见闻觉知。故名无垢眼。如明眼人则能自在作诸事业。今以无障碍悲普观一切根缘已。即当普现色身而导利之。故名著杂色衣。若此四种金刚慧印于一心中具足无缺。即能镇此心地堪持灌顶慧身。犹若菩提树下从金刚地际以来皆悉坚实。是故如来成道时不倾不陷也。四伴侣者。谓心所有法是心王伴侣。言此净法界心王成就四法能行四种如来事则堪灌顶受法王位。初云陀罗尼自在王者。即是通达阿字门见此真言王时。于一切陀罗尼门皆得自在。故以为名。又以总持自在故成如来念觉如意珠王能持十方佛国。如彼龙宫秘宝能持大海不令从溢亦能持之令无耗竭。故曰念持。已得如是念空便忆本愿。普雨法财充满法界遍施众生。故名利益心。出无尽资财作无限大施。而诸下劣众生无心受用不肯求之。为此兴大悲心以种种方便调诸穷子。故曰悲者。言四奉教者。即是从此四门折伏摄受行如来事。当知着杂色衣即是陀罗尼自在王所为事业。满愿是念持如意宝王所为事业。无挂碍是大慈法施所为事业。解脱是大悲方便拔苦众生所为事业。故名四奉教者也
  复次云四宝所成瓶者即是毗卢遮那四德之宝。置在中胎四角。如上所说。以不动明王作加持已。复用四菩萨真言各持一瓶。普贤是无尽愿行宝。慈氏是无尽饶益众生宝。除盖障是无尽净知见宝。除恶趣是无尽大悲方便宝。复次普贤是遍法界净菩提心。慈氏是此净心于中胎藏发生根牙茎叶。除盖障是此净觉树王妙严华果显现开敷。除恶趣是此收果实后种一切众生田中。如是施转相生无有穷尽。故以此四宝之瓶盛满种种宝药诸谷。所渍性净之水用灌莲华台中不思议法界心。是故得名法王之子。当知一种宝瓶还与一菩萨一金刚一使者机感相应。以方便法门对之则可知也
  八十灌顶坛供养十三座赞叹供养弟子法
  凡欲灌顶时。用辨事真言加持座物安置莲华台上。阿阇梨复为弟子如法护身。先以不动明王用除诸障。次用三种三昧耶加持三处。金刚萨埵加持支分已。令依吉祥座法而坐其中。所有涂香华灯阏伽水等先以如法加持。一如上法。阿阇梨先当奉彼香水。次用涂香遍涂其身。以华鬘冠饰其身以为璎珞。次奉焚香薰之。诸灯明布列其前并献诸食。凡此供物总有十三座。谓四金刚四菩萨四使者并及弟子。其弟子供物最令丰厚。犹如供养本尊也。亦可于大曼荼罗中置位供养。至灌顶时但当持彼名号请加持弟子。其四菩萨于第一院各于一方置之。使者在如来下狭门左右。又备新净白伞上悬华鬘及白缯。亦先用不动去垢除障。以大日如来真言持之。阿阇梨自执用覆其上。复令余人执净犁牛拂及扇香炉。皆以辨事真言加持。又于箱中置衣并诸吉祥之物。即是金篦明镜轮宝商佉之类。并持四宝之瓶而以供养。并奏摄意音乐。此曲具在瑜伽大本中。若献涂香曲。华灯饮食等皆亦如是。一一歌咏皆是真言。一一舞戏无非密印。乃至无人解者阿阇梨当自奏之。若不能尔不名兼综众艺也。言摄意者世人见美妙色声身心为之醉。情有所住不复异缘。今此金刚伎乐能感人心亦复如是。如马鸣菩萨自奏赖吒和罗曲五百王子闻之同时舍家入道。即此义也。瞿醯中但云。若得辨者应作音乐。经云。吉祥伽陀等广多美妙言若。此颂凡有三种。一名吉庆。二名吉祥。三名极吉祥。皆是阿利沙加陀。用此庆慰其心。仍有加持之用。阿阇梨当自说之。次于下文且出吉庆一种。于此方所用已粗周备耳。说此偈时当自持白拂而拂其身
  八十一正灌顶法
  赞诵毕竟。阿阇梨复当顶礼曼荼罗一切诸尊。为灌顶故至诚启白。即持宝瓶徐绕漫荼罗三匝已。复更如法加持。至弟子所先用啰字为火焚烧其身。悉成灰已。方用四瓶次第灌已观此灰中作嚩字门。其色纯白。从此出生五字。所谓阿鑁囕?欠。持其五轮。次观暗字在其顶上转成中胎藏。又从此字生三重光焰。一重绕咽上随所照及之处诸尊随现。即成第一院漫荼罗。次一重光遍绕心上诸尊随现成第二重漫荼罗。次一重光遍绕脐上诸尊随现。成第三重漫荼罗。尔时弟子都成漫荼罗身。若更深释即是普门法界身
  八十二供养弟子传授道具法
  次当引至一处。阿阇梨亲为着衣首冠白缯。以香涂身饰以华鬘。焚香灯明如法供养。并络膊系金刚线。及臂钏指镮。其制作法如悉地供养中说。又阿阇梨先用啰字加持金錍。瞒字加持明镜。法轮法螺真言加持轮及商佉。复当于弟子前以金錍莹拭其目。而为说偈云
  佛子佛为汝 决除无智暯
  犹如世医王 善用于金篦
  当观啰字门净目中垢障。次又现前示彼明镜而为说偈云
  诸法无形像 清澄无垢浊
  无执离言说 但从因业起
  如是知此法 自性无染污
  为世无比利 汝从佛心生
  当观瞒字门净其心中垢障。次持法轮置彼二足之间。并授商佉于其右手。而为说偈云
  汝自于今日 转于救世轮
  其声普周遍 吹无上法螺
  勿生于异慧 当离疑悔心
  开示于世间 胜行真言道
  常作如是愿 宣唱佛恩德
  一切持金刚 皆当护念汝
  各用彼真言加持之。所以然者。若行人能以净眼现前自观心镜即是成大菩提。成大菩提已。当转法轮。转法轮者。非独为若干数量众生而作限剂。乃当觉悟一切众生。是故吹大法螺。凡秘密宗中皆托因缘事相以喻深旨。故作如此传授也
  八十三三昧耶法
  阿阇梨次当持伞用覆其上。引令旋绕漫荼罗三匝。先绕第一行道院后绕第三行道院。如是行道时阿阇梨当诵吉祥极吉祥偈等。或可诵吉庆梵文。既同毕已。复至西门二龙厢卫处令其殷勤礼拜。其伞当随身上下而以萨之。即当为说三昧耶偈。所谓秘密藏中四种重禁。此事皆是阿利沙偈。下当释之。瞿醯云。弟子至西门礼拜已。阿阇梨当白诸尊言。我某甲已与某甲灌顶竟。今付属诸尊令持明藏。作是语已。应当被伞令其起立对漫荼罗前为说三昧耶戒。今慈愍听许也。今已成就漫荼罗持明阿阇梨竟。诸佛菩萨及真言主一切天神已共知汝。若见众生堪为法器。怜愍彼故当为建立漫荼罗而教授之
  三昧耶偈
  佛子汝从今 不惜身命故
  不应舍正法 舍离菩提心
  悭吝一切法 不利众生行
  佛说三昧耶 汝善住戒者
  如护自身命 护戒亦如是
  应至诚恭敬 稽首圣尊足
  所作随教行 勿生疑虑心
  前云耳语告一偈者犹僧祇家授六念萨婆多授五时法。以此验知曾受具戒以不。今此四戒如受具戒竟。已略示戒相。当知即是秘密藏中四波罗夷也。如人为他断头命根不续则一切支分无所能为不久皆当散坏。今此四戒是真言乘命根。亦是正法命根。若破坏者于秘密藏中犹如死尸。虽具修种种功行。不久败坏也
  第一戒不应舍正法者为一切如来正教皆当摄受修行受持读诵。如大海呑纳百川无厌足心。若于诸乘了不了义随一法门生弃舍之心。声闻乘中若对堪作法人。心生口言随舍一法亦成舍戒。虽于具足毗尼不随众数然非犯戒之罪。今此秘密大乘毕竟无有舍义。故则成重罪也。又此一切法门皆是大悲世尊于无量阿僧祇劫之所积集。为欲普门饶益一切众生故而演说之。犹如字轮不可弃一。如声闻乘人随舍一事。犹因和合义断丧失律仪。何况摩诃衍耶
  第二戒不应舍离菩提心者。此菩提心于菩萨万行犹如大将幢旗。若大将丧失幢旗时即是三军败绩。堕他胜处。故犯波罗夷也。有人虽爱重三乘法心不弃舍。然作是念。无上大乘种种难行苦行非我所堪。且当于小乘中而取灭度。或言。我当广殖善根供养三宝长受人天福报。无上菩提是普贤文殊诸大人等之所行处。今我何能得之。如是等种种因缘退菩提愿。即是自断命根死。犯波罗夷罪。又此菩提心毕竟无有可退义。故不同声闻法中乃至放舍三归退为白衣外道者佛亦慈愍听许也
  第三戒于一切法不应悭吝者。有人虽不舍正法不离菩提心。然于正法悭吝不肯观机惠施。亦犯波罗夷罪。所以然者。因如来出世然后得。乃至一句一偈无非世尊丧舍身命为其僮仆然后得之。是一切众生父母遗财。非独为一众生故。而今窃为已有。故此秘密中同于盗三宝物也。略说法有四种。谓三乘及秘密乘。虽不应吝惜然应审观众生量其根器而后与之。若辄尔谈说深秘之事令生疑谤断彼善根。则于第四戒中得波罗夷罪。其直尔悭财不肯惠施者。于十种方便戒中结犯下品说之
  第四戒勿于一切众生作不饶益行者此是四摄相违法。四摄是菩萨具戒中四依。若受戒时先当问此遮难。若能奉行者方为授之。不能奉行则非摩诃萨埵。不得为受。所以然者。菩萨发一切智心本为普摄一切众生。为作三乘入道因缘故。而今反作四摄相违法起众生障道因缘。一切众生亦同字轮之体不得相离。故随损一一众生善根或于彼舍饶益行。皆犯波罗夷罪。例如声闻法中随舍七众一人即是不和合义断失具足律义也。若但随烦恼之心造淫盗杀妄等而未损彼三乘善缘。犹如声闻法中偷兰遮罪。是方便学处中摄也。次下是阿阇梨教诫之语。佛说三昧耶者梵本兼有此字。言十方三世佛共说此三昧。同行一如实道更无异路。今曼荼罗中一切集会现为证验也。梵云苏没罗多翻为善住者。以其善住三昧耶故。亦名善住戒者即是异门说佛子之名。如护汝父母生身所有躯命。今受此法身慧命亦当如是也。汝今已受具戒竟。当至诚于彼诸尊作礼而退。自今已后凡有所作当依真言法教如说行之。同彼新受戒者一切事业先当问师。勿得率心专擅令生恶邪疑悔也
  复次阿阇梨说持明藏中二部戒本。一一皆是真言。可以成辨诸事。如来以此加持诸弟子故。今此中诸偈亦尔。作法时当诵梵本兼以字门而广释也
  八十四三昧耶戒功德法
  尔时金刚手白佛言。世尊。若有诸善男子善女人入此大悲藏生。大曼荼罗王。三昧耶者彼获几所福德聚。如是说已。佛告金刚手言。秘密主。从初发心乃至成如来所有福德聚。是善男子善女人福德聚与彼正等秘密主。以此法门当如是知。彼善男子善女人从如来口生佛心之子。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在方所即为有佛施作佛事。是故秘密主。若乐欲供养佛者当供养此善男子善女人。若乐欲见佛即当观彼。金刚手等上首执金刚。及普贤等上首诸菩萨。同声说言。世尊。我等从今以后应当恭敬供养是善男子善女人。何以故。世尊。彼善男子善女人同见佛世尊故
  八十五都说三昧耶戒
  瞿醯云。阿阇梨如上所说作护摩。已以用净水洒诸弟子顶上。广示曼荼罗位教彼大印及明王真言。令坐一处持诵之。次教以香华供养本尊及余诸尊竟。次第而坐。师自诵般若经令彼听之。次为都说三昧耶戒。汝等从今常于三宝及诸菩萨诸真言尊重恭敬供养。于摩诃衍经恒生信解。凡是见一切受三昧耶者当生爱乐。于尊者处恒起恭敬。不应于诸尊所而怀嫌恨及与信学外道经书。凡来求者随力施与。于诸有情恒起慈悲。于诸功德勤心修习。常乐大乘于真言行勿得懈废。所有秘密之法无三昧耶者不应为说。大略如此。余如供养法初品中广明
  八十六教授真言印
  如是教授已。各各示彼本。真言印所属之部。并为解说本曼荼罗
  八十七后供发遣
  然后作最后护摩。护摩竟更加如法护身施诸方食。施毕洗手洒净。与诸弟子以香华等次第供养一切诸尊。诚心顶礼。并乞欢喜。复执阏伽各各以本真言如法发遣。或依本教或以漫荼罗主真言一时发遣。准同诸法
  八十八遗物
  诸供养食当施贫人。不应与狗乌等食啖。所有财物阿阇梨应取随意受用。若不能用当施三宝。伞扫等施佛。涂香烧香等施法。衣瓶器等施佛及四方僧。若无僧当与七众人。其弟子乃至少分不得用之。若用犯三昧耶。如彼广说也



供养持诵不同卷第四

  大悲胎藏世间成就四种念诵法
  第二世间成就品及成就悉地品随行一尊一念诵法达磨鞠多阿阇梨在乌仗那国出其供养次第法。即是第七卷文。其次第目具出十四卷。义释世间成就品初今当出之(云云)不空三藏抄第七卷略出要用。名曰略摄念诵随行仪轨。入贞元入藏录奉敕牒别行于世(云云)无畏摄大仪轨上卷。大日一尊一念诵法用六月修亦同第七卷仪式(云云)后阿阇梨所制大日经供养持诵次第仪二本(一运一睿)大日经供养次第一卷(海)大日经持诵要略一卷。大日经供养仪式一卷。此等四本并同第七卷意(云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略示七支念诵随行法一卷(不空)大毗卢遮那略要速疾门五支念诵法一卷。此等二本是略念诵法。非本仪式故。或杂务中临时用之。若欲此中用之或于意支念诵法中用之。此八本中以第七卷正为本法。若有所乐加用余本耳。然第七卷明四念诵。一意支念诵法。二先持诵法。三具支念诵法。四作成就法。世间成就品明此四念诵。义释委曲释之。当今行人不了此法。或不先作意支念诵直作先持诵。或不先作前二念诵直作具支念诵。或不先作前三念诵直为他人作成就法。法验难成。还谤秘法。所谓犯三昧耶者也。此法持要当能铭心。义释云(温古。第八)凡作成就先当具诸支分作前方便供养承事法。其次第仪轨与持明藏常途所说大同。但此中一切众缘皆成法界标帜所为事业尽带瑜伽。故苏悉地等诸经要用此字决之。方见深意。此则与常途异耳。传法圣者出此三千偈经为存略故。于此品中若诸阿阇梨等共所通解者不复具出。但举经中摄颂云如真言教法成就于彼果。自此已下心想念诵法余经所秘。今则具言之也
  阿阇梨于乌仗曩国撰出毗卢遮那供养次第法。正是此品所要。文多不可备载。当别释之。然彼中略有五分。第一先当具持三昧耶学处
  第二次应增益守护清净行。所谓每日三时如瑜伽法敬礼十方诸佛说悔众罪。归依三宝舍身奉施。发菩提心随喜劝请。乃至回向修习三三昧耶。金刚甲胄。净法界心。如来大护等净除魔事之法
  第三次修供养仪式。所谓先以罗字门自净心地及此秽土。次当起大风轮及香水海以阿字门作金刚地具足严净大宝庄严。然后以种子真言转作大日牟尼等刹尘大众如法请召。示三昧耶奉阏伽水献莲华座。次以不动慧刀净除内障。金刚萨埵加持自身。降伏魔已结作周界。更复奉阏伽水。以法界心慧刀所净供物如法供养。以虚空藏明转持大供养庄严云。以金刚语讽咏如来真实功德。观佛化云遍一切处导利群生。如是具法界供养已
  第四当起利益无尽众生心如法持诵。即此品中字字相应已下具说方便。今随文释之
  私云。第七卷持诵法则品初有四支禅门。次有诸菩萨持诵法。文殊为上首及普通种子印真言等
  次有诸菩萨成身持诵法。大日成身持诵法。释迦等印。真言持诵法。义释次文唯出大日成身观法。次有四种座法。次有四法真言加初后句
  第五真言事业品说。持诵已作金刚萨埵身。修供养已以金刚讽诵及余微妙言辞称叹如来。次回向发愿。次献阏伽思惟佛菩萨德作礼说偈。次启白说偈。次三昧耶顶上解之。次用法界本性如持自体。思惟菩提心住金刚萨埵。若念诵竟以此三印持身。所有真言行门修毕。法则皆悉圆满。又法界字以为顶相被金刚甲。次于清净处严以香华自身作观世音。或住如来自性。以法界心置顶。以法施法读诵大乘。或以心诵请诸天神等。听之。或造制底曼荼罗。次所为已毕。次从座起以和敬相接诸人事。次饮食法。次休息法。次澡浴法。次云
  彼依世间成就品 或复余经之所说
  供养支分众方便 如其次第所修行
  未离有为诸相故 是谓世间之悉地
  次说无相最殊胜 如前心供养之仪
  及依悉地流出品 出世间品瑜伽法
  彼于真实缘生句 内心支分离攀缘
  依此方便而证修 当得出世间成就
  (故知第七卷是世间成就品悉地出现品。成就悉地品。世出世持诵品之行法也)
  尔时世尊复告执金刚秘密主而说偈言
  如真言教法 成就于彼果
  当字字相应 句句亦如是
  作心想念诵 善住一落叉
  初字菩提心 第二名为声
  句想为本尊 而于自处作
  第三句当知 即诸佛胜句
  行者观住彼 极圆净月轮
  于中谛诚想 诸字如次第
  中置字句等 而想净其命
  命者所谓风 念随出入息
  彼等净除已 作先持诵法
  (已上意支念诵法)
  善住真言者 次一月念诵
  行者前方便 一一句通达
  诸佛大名称 说此先受持
  (巳上先持诵法)
  次当随所有 奉涂香华等
  为成正觉故 回向自菩提
  如是于两月 真言当无畏
  (巳上具支念诵法)
  次满此月已 行者入持诵
  山峰或牛栏 及诸河潭等
  四衢道一室 神室大天室
  彼漫荼罗处 悉如金刚宫
  是处而结护 行者作成就
  即以中夜分 或于日出时
  智者应当知 有如是相现
  ?声或鼓 音若复地震动
  及闻虚空中 有悦意言辞
  应知如是相 悉地物如意
  诸佛两足尊 宣说于彼果
  住是真言行 必定当成佛
  应一切种类 常念持真言
  古佛大仙说 故应当忆念
  凡行者欲修观时。先当住瑜伽座以阿嚩罗贺佉五字加持自体。如悉地出现品及供养次第法中所说。所以然者。诸佛无上菩提虽复寂灭无相。然要当以金刚身坐金刚地方可入证。自余虚幻身土力所不堪。瑜伽行人亦复如是。欲入微细瑜伽观如来无边境界。故要当以此方便自护身心。又当以无垢眼观心莲华台上阿字门顶上置暗字百光遍照王。以此自加持故即同灌顶牟尼之法。堪作金刚羯磨。犹如具戒比丘乃应和合僧中同秉法事也
  一意支念诵法
  复云。行者先当一心修习心持诵法使分明谛了任运纯熟。欲于现法之中作成就。故当依数时相现等方便以自期心如法作先持诵能证知障盖消灭方作具支念诵。又自证知悉地前相然后应起成就漫荼罗。今此经文从字字相应迄至彼等静除已皆是从明修习持诵法迄至作成就法事时还同此法持真言也。凡修习心意念诵者先依前法转种子字作本尊身。如彼色相威仪寂心法喜威猛等皆如身密之印不得差谬。然亦随事而转。如作息灾持诵即观本尊如白玉色住于寂默之容。若作增益持诵即观本尊作真金色住于法喜之容。若作降伏持诵即观本尊作烈日晖色。或如绿宝玄云之色住于威猛之容。今此所论即是常念诵时。当一一如漫荼罗本相也。当于此尊心上而观圆明。如净满月轮空明莹彻于中现种子。或从南谟乃至娑嚩贺字次第而现。以一心住于缘中故名为字字相应。或此字合而成句一时炳现。犹如轮像或如鬘形。明白无垢修环右布。亦一心住缘中故。故名为句句相应也。行者初修习时。恐心散乱当但观种子。久后纯熟当稍加之。见此一一真言字如淳净乳如贯明珠。遍有光鬘次第流注入行者口中。或从顶入。阿阇梨言。亦可随其面门趣从一处流入。然以灌顶为善也。如是深入时。当观遍布身分充盈浃洽。恬怡内畅。如甘露灌洒能令无始时来身心垢障渐次消除。如观字者或观契印或观本尊深入行者身中。当亦尔。或见此真言轮已当即调和气息令唇齿相着而心诵之。以舌不至腭。但于口中微动而不出声。故瑜伽宗名为离声金刚语也。持满一落叉者。谓以金刚语持之令满十万遍。然一是众数之母。自余一切法数皆在其中。若满一落叉未有证验。又当更作一落叉要令成就一月二月等义皆如此也
  若深秘释者落叉是见义。谓境界现前以心目观之。一缘不乱故名一见。如是住一缘时。假令种种难起或化可畏形像。诸散心人睹之能令狂乱。或发大声假使山王亦可破碎。尔时心不惊怖亦不动转。故名善住一见也
  复次非但见之而已。亦复闻之如下句说。故庐山远公念佛三昧序云。玄音之叩心听即同此义。非但闻之而已。亦复触之。所谓先时多病今悉除愈。先时火大增盛者今得清凉。先时水大增盛者今得温眷。乃至入口时如甘露昧。又于缘中自然得悟十缘生句。即是证知义也。经云。初字菩提心。第二名为声者。言最初观圆明中字。此字喻如菩提心。以真言妙用因此生故。第二从此字出真言声。犹如从菩提心起大悲万行。若闻真声时即随其义。犹如藉大悲万行得悟菩提也。复次梵音?阿?乞洒?啰此翻为字。以一切法本不生故即是菩提心义。乞洒是法尔如是。非一切如来所作。非作故性寂。?啰者。言此心本净故无尘故名净菩提心。此净菩提心出如来无边语轮相故云第二名为声。此是深秘释也。行者初修习时既见圆明中字。次从字句出真言声。譬如和风谐韵铃铎。亦如叩击钟磬。初字既出声已。运运渐微。次字续即发声。如是循环无有间绝流入身中。冷然猗乐不可为喻。如清飙扇物昏盖消除。善住义亦如前说。经云句想为本尊而于本处作者。句是善住处义。即真言声中实义所归趣处。犹如百川赴海。亦如大悲万行皆趣涅槃。故名为句。句即为本尊身者如如来一一相好皆具无量福德。集此相好乃成佛身。此中义亦如是。一一真言声具无量义。集此众义成真言身。且如法界生真言云达磨驮暏娑嚩婆(引)嚩句憾。此十字各是一真言门。一一门自具众义。今合此字以为众名。初达磨是法。次默暏是界。次娑嚩婆(引)嚩是自义。次句憾是我。又以众名共成一句云我即法界自性。故此句义共明一法界身故云句想为本尊也。若就觉观说者。谓人先见一一真言字形色炳着。次从诸字发声。今又总此声字转成本尊三昧耶身。在圆明中深邃而住。当知此尊即具三密。以众字形色故具足身密。以众字音声故具足语密。以众字义趣故具足意密。以三事等故。当知行者一缘不乱。善住三密观中。次即观此尊身不作内外之想。尔时见本尊身即是自身。此是第二转于一相心中善住一落叉法。于诸持诵门中最为胜上。故云当知第二句即是诸佛胜句也。犹入此胜句故于普门漫荼罗种种身上随所欲见者即随意转成。若欲闻彼真言声亦随念而出。若心有所未悟欲咨问者。本尊即随所问而为说之。故能随意所期作诸成就。而今世间执苏悉地等经。不知秘决。故如文而住。但诵十万遍。即望悉地在身。何时可获耶
  复次经中更说胜妙方便故云行者观住彼极圆净月轮。于中诚谛想诸字如次第中置字句等而想净其命。命者所谓风。念随出入息。彼等净除已作先持诵法。谓行者如前一缘一相观圆明中本尊。转作自身已。尔时行者但见自身在此净月轮中一如本尊无异。亦于心上具有圆明。明中以诚谛心而观诸字。若单字者令字字连环相接犹如贯珠。若置句者亦次第右旋。莹然明彻。又一一字周匝皆有炎鬘。净妙无比。其圆明外亦有光明。如秋夜无云凉月显照。然彼用此真言为出入息。息若出时此字随出。息若入时字亦随入。轮转调转寂息遍于即。尔时不见别有喘息。但以真言为出入息。以此方便故则能灭除种种观觉戏论渐净六根。又如是观时亦随义用差别。如欲内寂其心即白色。欲增即当黄色。欲调伏内障即当赤色。白是本净义。黄是金刚不坏义。赤是智光明义也。如世人业寿之身以息风连持故命根不断。亦因此息风运动身口作诸事业。行者亦尔。以此秘密加持净除其命使无始已来业寿之垢一切消除成本不生真言之命。以此持功德身令不失坏。方可运动三密作诸成就也。若指事而言。今此命者即是息风。令心散动。如风中灯照用不圆。今作此随息方便静散乱风。乃至绵绵渐微出入息断。尔时圆明慧心如密室中灯恬然直上。魔事不入照用无偏。若能如是者方可于此生中现求悉地而作先承事法。故云善住真言者次一月念诵也。若行者初习持诵时。亦可外观本尊心上圆明字句明现亦如前。然后随息出入。若息入时此字从本尊心上入自身中。若息出时复随息而出至本尊心上。如是次第循环念念无间。其后不见别有出入息。但随于字渐更深妙无声无字。但当任运出入。尔时本尊身不异自身自身不异本尊也
  复次行者初习观时。虽暂得相态犹如雷光倏见倏灭。纵使明白不应味着而起贡高。设令隐灭亦勿退念而自忧悔。但一心如说行之。施功不已久久自当纯熟。乃至真言声字本尊合为一体。息风净除之后观此圆明。欲大便大欲小便小。所欲观者皆现。所欲作者皆成。譬如巧工得百练腊变转无碍随意施为。是名初种子心。行者先作字声本尊观。如是合之方成种子。如人初托歌罗罗时。命识暖合方成种子。又如已得谷种植之良田方便养育必得成果。行人亦复如是。已得初种子心。次作一月先承事法即是种植方便也
  二先持诵法
  经云。行者前方便一一句通达。诸佛大名称。说此先受持者。前方便正是先持诵法。当依毗卢遮那供养次第法具足修之。所云一一句通达者。即彼供养法中。一一瑜伽道皆使明了现前。如初始庄严道场时。从风轮际迄至金刚地上种种庄严。如彼文所说无不成就。次用种子作本尊时。即见尘沙菩萨众等皆悉坐莲华台布烈圆光之内。行者为习成就漫荼罗故当如大悲胎藏图位而布烈之。一一观彼身相并所持印见真言字亦闻其声。至供养时即观此一华作种种华云普遍十方世界作诸佛事供养一切贤圣。行者于圆明中悉具见之。诸余供物当知亦尔。如观佛化云时。即见自身漫荼罗中一一诸尊各放无量光明。光中有无量佛坐莲华台。往至十方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随众生性欲而导利之。亦于圆明之中具足明见
  次应如法持诵。持诵毕已。当如法供养次第第五分中出道场时。行者更以诸余善品调伏其心。于一一时中不亏法则。具如彼说也。当知十方诸佛为令持真言者已得调牛良田纯熟耕垦于现世田中布悉地种堪任降大悲雨广植供养善根故说此一月先受持法
  复次今说深心持诵法。谓行者如前观真言字。或观契印或观本尊。命风静息恬然安住时。但当以慧照之心而观其义。如住阿字门时当以四不生等句而观本不生义。若住金刚印时别观金刚般若义。若住莲华印时别观莲华三昧义。他皆仿此。今借涅槃经春池譬喻明之。如觉摩诃衍人皆知此心识中有实相宝。但以无善巧故名以有所得心竞持瓦砾谓是真琉璃珠。欢喜持归。返为智人所笑。今以真言方便一缘善住时。还由净菩提心力三障消除。宝性明现。然此只是观心。未是证心也。当尔之时不可搅令波荡。又不可恐纷动故而不而取之。但当一心方便安详入水。如龙树阿阇梨所说中道正观。及此真言住心品中十缘生句。徐运慧手一一披拆磔之令至实际。要令明珠在掌。方是见心明道人也。尔时行者若入阿字门即得本不生宝。乃至入贺字门时即得离因缘宝。献涂香时即得无障碍戒宝。献华时即得大慈生宝。献烧香时即得遍至法界宝。献灯明时即得转无明宝。如是入无量门皆当广说。由于一一支分皆见深意。故名为一一句通达也。若行者修此世间成就前方便时。虽未能顿入法性亦当以无所得为方便随分修行。若无般若波罗蜜气分则是三障中人顶行眷属。云何能获初悉地果。故大品云。欲以一食供养十方各如恒河沙等诸佛及僧当学般若波罗蜜。欲以一衣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灯烛幢幡华盖等供养诸佛及僧当学般若波罗蜜即此意也。复次行者初一月将满时。于此心供养中当有证验。设令天时大旱。或有种种灾患。行者随用一华或涂香等供养十方诸佛。回此功德愿令降雨即随其心泽普洽。若愿所余灾患得消除者亦随其意寻皆息灭。当知净心种子力用渐彰如根牙渐生。宜应方便长养。故更作雨月供养法也
  三具支念诵法
  经云。次当随所有奉涂香华等为成正觉故回向自菩提。如是于两月真言当无畏者。谓于供养法中一一支分悉通达已。当随其所有于日日之时辨涂香华烧香灯明饮食等。以普遍心供养三宝。发大悲愿广及众生。由自功德力与如来加持力及以法界力和合故令此功德云海等同虚空不可穷尽。随行人心力势分所作皆成。即以如实功德回向大菩提心愿成就悉地。以福德圆满故诸障消除。是故作成就时无能蔽之者。犹如枝条华叶具已滋荣从此无间必成果实。故云如是于两月真言当无畏。次作成熟法者正是守护增益此功德华令不夭伤普成就耳。复次深秘释者。月喻菩提心行者入初住地时。此心极圆净。故名第一月。从此已后用月喻之心起大悲万行。供养三宝广植善根。乃至入无动地名为一月供养。从无动地已后。复以月喻之心起无量方便智业正顺回向如来悉地。迄至金刚地名为二月供养。二月满已即于菩提漫荼罗作大成就。若细分别者就一一地复有因根果三心。例如初品中释。今此品所明虽是世间成就。然甚深方便隐在其中。若求出世成就时。还拟议此法以成秘密之分。故持明藏法犹若因陀罗宗能满世间出世种种希愿也
  复次如上所说次第念诵法则为世间大成就故。若行者具依此法得成就时即得六根清净。或悟旋陀罗尼总持不忘。即以此身游诸佛刹住寿无量。供养亲近诸善知识广利众生。或以手挥空出种种珍宝给与诸匮乏者。然尚是生身未得法性身。故名为世间成就。此中作成就法后品当更详说也。然此法如如意珠亦能曲顺世间下劣希愿。若诸行人欲作世间上中下品成就事者。当参用苏悉地等诸经仍依此品修习心持诵法。但能外观使得明了便可依法作诸成就。不必转为自身。故供养法中偈云
  智者如先所开示 现前而观本所尊
  于其心月圆明中 悉皆照见真言字
  即应次第而受持 乃至令心净无垢
  数及时分相现等 依随经教已满足
  志求有相之义利 真言悉地随意成
  是名世间具相行 四支禅门复殊异
  若深行阿阇梨自当于瑜伽中具识成就证验。今为浅行作者略明祈请之法。行者满二月已当于黑白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月蚀日等或但于白分之内澡浴清净着新洁衣。诵扇底迦真言而作祈请。至于暮间广设供养并作护摩。用童女所合缕线持作七结。每结一诵真言。如是都了。复诵真言七遍系左臂上。思惟本尊右胁而卧。当于梦中见自部主或真言主。或见明王。或见三宝菩萨众等。或见自身诵持真言作诸事业。或著白衣。或他来供养。或登山峰。或见乘象。或渡大河。或升果树。或乘狮子牛鹿马等。或乘鹅孔雀等一切飞禽。或见美女佩带璎珞手持华瓶。或于梦中受得象马车乘诸宝物等。或梦得华果苏乳酪稻华等。或得数珠。或见澡浴清净薰馥庄严。当知皆是悉地之相。如苏悉地说。又妙膊童子经云。若者成就转近当于持诵事业极生爱乐心。不攀绿杂染之境。亦无饥渴热恼等苦。于诸违法外相之境心不动摇。蚊虻毒虫不敢逼迫。毗舍遮等诸鬼不敢践履其影。所出言教皆悉信受。转加总明善缀文章。诸书算伎艺自然巧妙。心乐善法勤勇修行。身无疾患垢污。若人见之及与闻名生敬念心。或见伏藏。于虚空中闻诸天语。复见其形及乾闼婆药叉之类。若见此等胜相便可作成就法也
  四作成就法
  又行者欲作成就时当如苏悉地方便作光显增威等法灌沐本尊预辨具缘支分自作除一切障大灌顶曼荼罗如法供养。然后起首作成就法。当如初品方便择治净地作曼荼罗。方正四门其量八肘。或七肘或五肘。唯开西门。于西面四肘之外作灌顶曼荼罗等中胎量。唯开东门。其伴侣菩萨等准同前说。于大漫荼罗四角外更置三股嚩日罗(二合)中胎八叶华上及余三重各置诸尊秘密印相。又于中胎佛位之前置本尊印并置一瓶。所余灌顶四瓶在四隅际。门外别置一瓶以降三世加持。自余供养仪轨皆如第二品中说。既供养已。应作三种护摩。为欲遣除毗那夜迦故。应用成辨诸事真言作阿毗遮噜迦事。为自利益故应以当部之心作补瑟征迦事。为息诸灾难故以当部母作扇底迦事。如毗卢遮那眷属即以虚空眼真言或依第二品中寂灾真言。加护摩法苏等诸物以三事真言各供养百遍。或增加其数。次为诸真言主等各供养七遍。其上首诸尊亦当加之。或用寂灾真言通供养百遍。乃至不辨者应作七遍或三遍已然后灌顶。其中胎宝瓶亦如前。每日以不动尊加持竟。在华台上者又用正等觉心加持。在四隅者四菩萨加持。本尊前者用彼真言持之。当令助伴次第为其灌顶。或请阿阇梨令作灌顶。若依苏悉地法先用军吒利瓶第四用所持真言瓶。其余二瓶随意取用。如彼具说也。将灌顶时。行者安住莲华台上观?啰字门。自焚其身悉为灰烬已。既灌洒竟还用?嚩字门生之。以秘密瑜伽观自身作大悲漫荼罗竟。应以牛黄涂香薰香芥子线钏衣服等以自庄严。复当敬礼诸尊旋绕供养。为息障故更作护摩后发遣。以此因缘故诸尊欢喜令悉地速成也
  经云。山峰或牛栏。及诸河潬等。四衢道一室。神室大天室者。是略辨作成就处所。苏悉地云。若上成就于山上作。中成就于池边作。下成就随处而作。或与真言相应之处当就彼作。不依此处成就稍迟。于有舍利制底中作一切内法真言皆得成就。然佛生处等以大塔中最为胜上。若于菩提道场作法者一切魔事不能留碍。凡猛利成就于冢间作。或于空室中。或于一神独居之庙。或向独树下。或于河边作之。若欲成就药叉法者林间作之。欲成就龙王法于泉边作之。欲成就使者法当于人民集会之处作之。若欲成就入穴法者于窟中作之。此中深秘释者欲作上成就时非但选择名山超出諠卑之境。多有清泉华果处亦当安住如是菩提心山超出觉观戏论多生总持功德处。以内外支分相应故能以不思议法力转成世间悉地之果。若不得如是高山次择平地则以牛栏为胜。以离聚落愦闹又洁净故。牛是修观行者。调柔通达之心以生正法根牙堪能续出五种醇味。栏以无戏论戒命风静息。于功德田中而收养之。比六根清净高山又为其次也。河潬是自为洲渚之义。阿含以四念处观为自洲不异洲自归不异归。今此宗于本处作本尊身。亦是修身观义。言行者虽未得一切调柔。但能造斯观者亦能涤除业垢之命断隔毗那夜迦往来行处。故为次也。四衢道者是所欲趣向皆通达义。言行者虽未能自身作本尊像。但能以声字本尊融为一相。正住三密观中不为四边执诤之所障碍者。自然随所趣向所作皆通。故可成就如来使者之用。次云一室者虽未能浑合三密。但能竖住一见善护其心。不为八法风雨恶觉蚊虻之所娆乱者。亦可随其力分作小成就。又云。神室大天室者。神谓本尊。大天即是诸佛。此中室者名大慈悲。言行者虽于一见之中未能不动不转。但能修本尊观明白现前。诸有所作以大慈悲为本。依数时相现等方便以如来神力庇卫其身。有为事相无亏法则。亦堪作小成就及降伏等。自此以降则虽精进动苦至终恐无成也。经云。彼曼荼罗处悉如金刚宫。是处而结护行者作成就者。此中正作法明具支方便。至下品当更说之。又云。即以中夜分或于日出时智者应当知者。有如是相现吽字或鼓音。若复地震动。及闻虚空中有悦意言辞。应知如是相悉地物如意者。凡悉地成时有三种相。若初夜成者为下。夜半为中。剂明相动至日将出已来成者为上。妙膊童子经云。此中有三种相。所谓增长气烟光现次第得获三种成就。若得气出者当得世人爱敬等益。烟出得转形悉地。光出成持明仙洁净微细之身。若作心成就者或画像动。或见严身璎珞华鬘等动。或从空降种种天华。或微风细雨。或觉地动。或闻空中无形之声。作如是言。汝所求愿今当说之。或见灯焰增长其色润泽。曜如金光。或复油尽光转增盛。或身毛遍竖心大欢喜。或闻空中天乐诸天璎珞之声。或于空中见本尊身眷属围绕。即应奉持阏伽五宝华香之水赞叹供养恭敬䠒跪。自观功力而求诸愿。既得愿已。欢喜礼拜。更献阏伽应对彼尊诵所受真言。然后如法发遣。彼中具说方便也。若深释者。初夜是如前觉观乃至具成就时以心犹住于相义名为初夜。中夜是六根渐净不生法爱时。例如小乘已过顶法尔时罪福正等从此已后转近真明。是故义名中夜。夜分已过剂于日出喻见心明道时。尔时所成就法名为上成就也
  复次下成相自如常途所论。若依净六相中释者。即是于瑜伽中见无量持金刚慧者。以加持大师子吼说此吽声。或诸如来以大法鼓音满其所愿。或于定中见十方庄严世界普皆六种震动。于虚空中说此梵音慰喻之声。而实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如般若萨陀波论品中所说。当知是诸行人世间大成就相也
  复次行者自见心明道时现觉吽字门。故得闻大日如来语密记声。动彼金刚心地生万善牙。发起大悲万行遍发如是阿僧祇大愿。时十方诸佛皆悉现前。以梵音慰喻。当知是诸行人出世初成就相也
  大日经供养持诵次第不同卷第四
  交了



大日经供养持诵不同第五

  大悲胎藏生秘密曼荼罗坛事业灌顶七日行法(六日行法)
  第三字轮品及秘密品都会坛中修灌顶时。一切诸尊普念诵法经中三部四处布字法。及具五事四法。并作诸尊总别坛法。一一具足种字三昧形法。异前二法。摄大轨下卷初明三部四处布字为诸尊种子观布字门义法。具足十号法。金刚字句法是为成身法。次五轮圆坛置身五处法。大真言王法是成坛法。即今所用秘岁坛法。次净心垢五轮大坛观身同体。坛场庄严及诸尊位皆观身内。自身为坛令投华法。是以印法。修灌顶法非此事业坛法。次九尊印真言是今秘密坛文
  次三月修法百光王法。六月修法是别持诵法则。次分限毕。五供解界。观经印砂六念。及加持句印真言法。是通修行法则。次阿阇梨真实智法。一切布字法是大阿阇梨常念诵法。非此灌顶坛法。其供养仪诸尊印明灌顶法则略同上中两卷。亦有殊异具如经说。彼上卷云。小乘明三轮大乘明五轮。五轮是今所用。异前二法(云云)然灌顶有三种。一者但以印法作之。离诸作业。此是入秘密曼荼罗。谓有弟子诚心殷重深乐真言之行志求大乘。然资力乏少。若令一一具求众事反当于道有碍。如是之人师当深起慈心观彼心行而摄引之。然但得为此一人而作之。不得多为人作。何以故。恐彼资力能辨者生怠慢心而不尽心植众德本。故作时随力令辨少供供养三宝。此第一最胜。谓本尊身语意三合为一。三俱净故以此印印之。此最胜也。师秘受其真言手印之类(初但以手印。二具足法事。三在三昧灌顶也)二者以作事业而灌顶者。即是师及弟子皆先作事业也。谓令弟子七日以来诚心礼悔之类。师亦于七日以来为其持诵秘求感应。及令辨诸供养物。香华之类。缘坛所须一一令作。然此灌顶与前者不殊。但以有资力故令尽其所力于诸佛海会之中而作无尽供养。由此因缘施福之果不可穷尽。故须灌顶劝彼令具作也。三者但以心而作灌顶。如是灌顶不择时不择方(谓向东设位。或向南等皆离也)由此弟子已修真言之行。于秘密藏中有所堪任令师心悦。此又最胜也。师弟俱得瑜伽以心灌顶。犹如摩顶授记也。又能尽心承奉其师。于种种善事无有违越。以此因缘令尊欢喜。故为作心想灌顶也。其灌顶法瑜伽阿阇梨先入净室而住三昧。如前所说。以身四分作四重曼荼罗位。亦如毗卢遮那所现之方位一一无异。如是作已。以秘密加持故令彼弟子先在外而待命者。自然而得金刚手威神加持引之令入。亦自然而解作印等。一一如法。既入室已。以金刚手所加持故现睹曼荼罗诸尊之位宛然现前。一一本尊之形及印字等亦悉明了。尔时行者复以加持力故。手中自然蒙授妙华而以供养大众。随所堕本尊之处。其尊即起以妙音声而安慰之为作摄授。尔时本尊即取一一大会诸尊处甘露三昧之水。而为彼弟子现前灌顶。尔时阿阇梨但坐一处而入三昧。寂然不动而能成就如是胜事也。令尊欢喜相应。谓承事本尊。本尊欢喜以行者现前而为灌顶。以遍数及行具作故也。承事念诵令尊欢喜。现前说法如所说而作之也。准前例之。如弟子能事师令欢喜师为灌顶教授也。次答三昧耶有几种者。今世尊答略有五种也。三昧耶者如有人于众多国王大臣所尊重。集会之处而自发言作大要誓。我今如是之事永当不作。如是之事依行之。以自对可信之人而发诚言。若有所违即得重罪。是故三昧耶者即是不可违越义也。略而言之即是戒义也。此中五种者。第一但得遥见曼荼罗。谓如造曼荼罗时谓见具足曼荼罗也。忽有诸人善心随喜欲求礼拜供养。尔时阿阇梨听令引入于坛外遥令礼拜以华香等遥散道场而作供养以得见如是法会。故无量罪业皆得灭除。然未令授彼真言及印是第一也。第二见曼荼罗座位。谓引彼入于坛中礼拜供养投华散于本位。师告彼汝华堕某尊位上为说本尊名号。并明入坛门内悉见诸位也。此人说名为第二三昧耶也。若请真言及印亦得随所应者授之。第三见曼荼罗及印位并作诸事者。谓阿阇梨从首至末为此人而作曼荼罗。乃至诸尊及印等一一告示。又授真言手印。一一行法皆教授之。此是第三也。第四者已能依随行法修真言门。所有法则一一通解。具知缘檀所须方便众艺堪在师位。悦可师意师即为作传教曼荼罗告言。汝自今以后亦如我无异。造曼荼罗度诸弟子。令法久住佛种不断。故此第四也。第五即是秘密三昧耶。如教所说印坛配位皆见。若不经入此坛秘密智不生也。是故当于秘密坛中如法作灌顶。是名第五。智者应知也。若异此者不名三昧耶也。即前所说第三灌顶时所入也。若异此五事不名善作三昧耶。然秘密曼荼罗复自有五种。第一于师所授得真言印法。依教修行。与瑜伽相应。得于定中见诸尊大会。然未蒙引入(此则如第一人)次第二人已蒙引入秘密坛中得巡礼供养。而未蒙圣尊现为灌顶等。第三既蒙引入大圣众中。从初至末一一秘密之行皆蒙圣者方便告示。如第三人也。第四者已善修行秘要之道。现蒙诸尊为作秘密传教三昧耶。即为如来所使行如来事也。第五已具前事又见己身于大会中自作阿阇梨师。即是入地人也。此人才入三昧耶即见一切佛会。乃至十世界微尘大会悉能集之而于其中同彼尊位也(云云)
  此中第二三昧耶是结缘灌顶也。第三三昧耶是大法小法受学入坛灌顶也。第四三昧耶是授传教位灌顶也。即前大悲胎藏都会坛中所行法也。第五三昧耶是今秘密曼荼罗所行灌顶。此有二种。一即前第三灌顶时所入则有大悲藏坛大法小法及秘密坛大法小法灌顶也。二亦前第五灌顶时所入秘密坛传教灌顶也。准下第五秘密三昧耶云。已具前事又见己身于大会中自作阿阇梨师。故知此初第五。亦是阿阇梨位灌顶也。此大悲坛及秘密坛各有三种灌顶。今秘密坛事业灌顶文云。弟子及师七日作之。然无别出七日行法。故知前坛七日行法所未说者今加说之。故须只于前说七日行法随其所阙可加此品所说秘密。故义释云。于此大悲藏生曼荼罗有所阙故不得疾成无上菩提。故次第同秘密方便。然此大悲藏生前已说竟。何故更说有何差别耶。然虽前说者是为秘密更有秘中之秘密中之密。若不得此法者设通达前法亦不得成。故为最秘要也。若解此者一切世间出世间诸曼荼罗皆同用之无所不入也(云云)
  前坛七日法前有四支分。一阿阇梨支分。二摄受弟子支分。三择地支分。四择时支分。七日时中有六支分。一治地支分(五日行法)二成就弟子支分(六日行法)三图曼荼罗支分。四素辨供养支分。五灌顶支分。六护摩支分(七日行法)前品义释经中虽不说。而至秘密释多用此品意。此品经中前法所说不更言之。前未说者追加释之。故须修此品灌顶七日法。直依前品七日行法亦加此品秘密行法。故今前后两法具阙一一配出
  第一阿阇梨支分。此品问云。阿阇梨有几。答云。有二。义释名为见谛未见谛师。亦名深秘显略阿阇梨也。第二阿阇梨支分中明摄受弟子仪式(私名一支分也。下第六日弟子法中取具十德)此品问云。弟子复几种。答云。说四种弟子。义释名为一时二非时三俱非四具一切相。彼品云。若见众生堪为法器自往劝发。此品问云。云何知地相(好地恶地上中下成就所用等也)答云。最初知地相。即所谓心地。义释云。所谓地者是菩提之心。第三治地支分中择地支分(私名一支分)彼品云。彼坚住受教当为择平地。义释云。今造诸坛何处皆得如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平等心地方作大悲曼荼罗。此品问云。云何而择治(义释云。云何简择也)义释云。心地应造曼荼罗。曼荼罗须择故。次明择地。第四择地事中择时支分(此品不释准前行之。以下同之)
  六支分中第一治地支分。此有六日行法十五种也(私云。初加入堂法为十六也)
  二加持供物法 三警发地神法
  此亦更有八法。先为一切如来作礼(私云。是九方便等)二。初字门观。此品问云。曼荼罗何先。答云。曼荼罗初业十二支句生大力持明王。所应最先作。住于本三昧解了瑜伽道而作众事业。义释云。先住被明王三昧者只是大日也。此谓心中置十二字中最初?字以持身也。欲作曼荼罗要须先诵。然后即住瑜伽当正观察。今此所作宜以何事。谓随五部五字差别之用。或方或圆或三角半月等类。上中下坛宜作何用。弟子根性云何。如是等种种皆知方可作也(私云。摄大仪轨取此品意三昧耶前先作初字门观。然言初者是曼荼罗最初所作。十二字中最初?字也)
  三。以三昧耶法界金刚自性加持自身(私云。用被甲顶髻大护)
  四。用?字门净自心地弟子心地道场地。入秘密法品云
  真言遍学者 通达秘密坛
  如法为弟子 烧尽一切罪
  寿命悉焚灭 令彼不复生
  同于灰烬已 彼寿命还复
  谓以字烧字 因字而更生
  一切寿乃生 清净遍无垢
  以十二支句 而作于彼器
  如是三昧耶 一切诸如来
  菩萨救世者 及佛声闻众
  乃至诸世间 平等不违越
  解此平等誓 秘密曼荼罗
  入一切法教 诸坛得自在
  我身等同彼 真言者亦然
  以不相异故 说名三昧耶
  义释云。?字为弟子身。?字烧业烦恼。令成灰已心安?字。流水洒灰令竖生净菩提心身。火与风俱依空住。?五轮具足以十二支生句布身三分以布师坛弟子上。大悲藏不用此法终无成理。望成人师不从师问。自损损他现当受殃(云云。摄大仪轨三部后成金刚萨埵建立仪轨用大真言王三处布字)
  私云。师地弟子并用此法。字轮品布字法。秘密品佛生偈。入位品真言王。具缘品按地持诵法并先师次坛后弟子作之。然具缘品义释云。以?字门净除自心地。弟子心地。及道场。皆以?字门转之便成金刚。前文为善
  五。以三字起三轮。此品云
  真言者圆坛 先置于自体
  自足而至脐 成大金刚轮
  从此而至心 当思惟水轮
  水轮上火轮 火轮上风轮
  次应念持地 而图众形像
  义释云。凡欲建立大悲胎藏建立弟子时。当先住于瑜伽而观自身五处五轮地水火风空。观自身已。次观坛地翻倒置。又观弟子如是安立。私云。此品先问地相净地。次问净诸弟子。答中以菩提心答地相等。义释正以菩提心为地。先答心地后答净诸弟子。故须先观自身次观道场然后观弟子心地。文云次应念持地者。准无畏轨是成器界之文。即以五字安立五轮。次以十二真言王布地三分(内中外也)即持诵之。此大真言王总含三部五轮。一切诸尊三密。如义释说。?地?水空?火?风是佛部也。?莲华部。?是金刚部。?风?火遍三部用。莲华部自有?地??水空?火?风。息灾须?方轮。增益须?水轮。降伏须?火轮等。随类用之(私云。亦?随五事用之。摄召半月风轮。辨事种种形?空轮)佛部金刚部亦尔。此?????五门同上五字轮随一轮中自有四轮(私云。三字如上即寂增伏三是事也。?地?水空?火?风是摄召风中四轮也。?地?水空四火?风是相增火中四轮也。若辨事?。空轮种种形。或作一团圆之点。纵作四轮犹是?地?水?水?风也)
  更有三道真言。???(身真言)??(语真言)??(意真言)此三道真言曼荼罗中一切诸尊身语意密。此四种轮合随彼轮加持自身即得自在用。三道真言亦合加持自身三业(云云)私云。第三三昧耶人或入秘密都坛或入诸尊别坛。或入三事五事别坛之时当依此中意也。都坛如前。若别坛时不用前五字轮。直用大真言王三部五轮
  经云。秘密主说真言王已。一切如来住十方界。各舒右手摩顶称叹。善哉佛子。汝已超升毗卢遮那世尊身语意地。为欲照明一切方所住平等真言道诸菩萨故说此真言王。何以故。毗卢遮那世尊坐菩提座。观十二句法界降伏四魔。此法界生三处流出破坏天魔。次得世尊身语意平等。身量等同虚空。语意亦如是。逮得无边智生于一切法自在而演说法。所谓此十二句真言王。汝今现证毗卢遮那世尊平等身语意。故众所知识同于正遍知者。释云。三处者谓如上所说。佛身上分出诸如来。中分从心至脐出诸菩萨。下分从脐至足八部等。皆从如来三业普门示现大漫荼罗胎藏庄严之位。即是本尊真言印也。从内证德现如来事。普伏四魔无有遗余。阿阇梨欲造曼荼罗时。亦须想于自身。一同毗卢遮那即同自在之力。亦同彼佛能伏四魔。次佛坐于金刚道场才念此三道真言。谓如所说身语意三真言也。当如是念时即得身语意法界之体而降四魔。所云三道有一释云。此三道真言身语意自在之力。从佛身出。由此超入三平等地。随上中下普门示现种种本尊真言印法。如来所以得如是力由观十二字轮法门。当知此十二字轮法门即是法界体性。然金刚藏虽未究竟一切种智诸佛所加亦如如来。若证知此法者即是同于如来也
  六。一缘谛观一气诵阿字门。此品问云。云何加持地(结护洒净等有多义。亦问三事。三事谓师弟子及地)答云。初加持是地依于诸佛教。第二心自在唯此非余教。义释云。当用?字而加持之。或加?于顶及加?眼等是坚固菩提心。初加持地依于佛教。谓?字也。弟子心自在谓安点?也。初依佛发心即?字。后即成佛即?虽未成佛即无缘种子也
  七。长跪右手按地诵偈警发地神
  八。五供供养诸佛地神
  四加持地法
  用不动明加持三地
  五观心莲上如意珠
  善恶中现观三种地
  六掘三种地
  如法择治。此品问云。云何当作净(唯有三问)答云。我已说作净如前修事业。义释云。心地应造曼荼罗。曼荼罗先须择地。故次明择地。所谓地者即是菩提心。先净此地。即净其地如前所说。净菩提心方便谓观八叶莲华。于华台上而观?字。乃至当顶而置?字。眼亦安?字而观其心。其咽勿令大低大直之类。此等皆是净其心地之方便也。既净心地。次安?字于其两目而以观之。即是择得心地而更除遣诸秽也。此方便前已具说。当如前说之
  七还平治已涂三种净
  此品有三问答。释之问云。云何彼坚住(虽作净了恐为障者所恼。故问云何安住。准有三问)答云。若离于过患。当得成真净。离一切诸过。心地无所畏。竖住如是知见自三菩提。义释云。离烦恼等竖住净地。问云。及净诸弟子(既得弟子先作何事)答云。应当为弟子。而净菩提心。义释云。缘地事总答了。既净菩提心。当以大悲而长养之。问云。云何已净相(此问师。地。弟子三事为三句问)答云。故应舍分别。净除一切地。义释云。前坛中说。一肘去恶。虽净过肘有秽。净菩提心离一切粪(已上初日行法)
  八穿坛中心辨事加持
  安五宝五香五谷五药(已上第二日行法)
  九取灌顶瓶量埋宝处
  十加持点位
  此有二法。一日日三时辨事加持。二大小方位诸尊位处白檀点记(已上第三日行法)
  十一白坛供养请白法
  此有六法。一第四日暮。香水洒净。二用白坛涂作圆坛八位(辨五供)三自住佛室。此品问云。事业谁为初治地洒净竟终坛所应作事有二种。外谓缘造坛众事。内谓自观其身如大日如来等种种瑜伽之法。用何真言等法也。为先作护为先净除。即问前事前后也。此三事是作用也。私云。三事谓一观身瑜伽。所用真言等可答前坛住佛室观是其法也。此坛字轮品说先住佛位作曼荼罗是其法也。二为先作护。三为先净除。可答。上警发中先用不动加持作护次以??? ?等字安心顶眼等净除遣秽。故当先作护后净除也。又前坛中欲造都会一坛故作大日尊佛部成身法。今此坛中欲造都会大坛三部释迦佛等四大菩萨各各别坛。故布三部字轮以为三部种子。而成自身坛场弟子三事。前坛心安?字顶安?字。成大日身作都会坛。是成佛部阿阇梨身。于下二部皆得自在。此坛亦然。当以佛部布字作都会坛。若作三部别坛之时当用三部布字。义释云。若为人作阿阇梨欲造立曼荼罗者。先须住于世尊之位。谓以此诸字门而合集成身。即是同佛随心所作任运皆成私云。先以五轮成自身道场弟子。次四处布字轮。次观察法界入于俱舍。以如来奋迅平等。庄严藏三昧出现法界增身共以一音说如来发生偈
  能生随类形 诸法之法相
  诸佛与声闻 救世因缘觉
  勤勇菩萨众 及仁尊亦然
  众生器世界 次第而成立
  生住等诸法 常恒如是生
  由具智方便 离于无慧疑
  而观此道故 诸正遍知说
  以前字轮加持之力佛身出现四重诸尊观自心上圆明安立佛身四重种子形也。四观作八尊。前起五轮已警觉了。今于地上观香水海中妙高山王。大莲华上大宫殿中大觉师子座上观曼荼罗。如下图尊文说。五转?为?成金刚萨埵身奉五供养。六诵白偈(已上第四日行法)
  十二受持地法
  此有五法。一第五日暮。次第具诸法则好自严身。观八曼荼罗位奉请结护等。一一周备竟。当诵不动或降三世加持此地。又第三日以去皆用不动加持此地(私云。可有即座行法)此品问云。云何而作护(结护洒净等有多义。问用何法护地作护。亦问师自作护及护地护弟子有三问)答云。护以不动尊。或用降三世。义释云。恐其退没故须结护。当取不动之心当护弟子。即是?字门也。用降三世亦得。私云。前坛经文不说。义释取此品意用此二明王也。二以大日身诵持地真言(八方皆诵)私云。五字持身心安?字等以成大日身。如前坛法。三作礼供养(私云。以事业金刚身作之)四就本座持诵本尊及八位尊印真言(各有成身持诵法则)若更兼持第二院第三院上首诸尊乃至都诵诸位亦得(香水洒竟亦得作之)五持诵竟供养遍叹
  十三取好相法(若有魔事作护摩法。又有结修多罗受持弟子名号法)
  十四规界定方法(至灌顶夜方造诸尊。若不速成持地以后渐修无咎)
  已上第五日行法(私云。已上皆是治地支分)
  十五持诵按地法
  第六夜师及弟子澡浴清净着净衣。持供物诣白檀处。如法加持自身道场弟子其护弟子。如下入灌顶时所说观白檀位诸尊持彼印明。手按八位一一诵一。按余位亦得
  十六摄取弟子法
  此有十五法。一为诸弟子说法开导。二教彼三归。三忏悔先罪。四发菩提心。五授香华教令运心供养诸尊。六为授三世无障碍戒。七授齿木。八作金刚结系弟子臂。九供养诸尊。十延请。十一赞叹。十二发遣。十三说法。十四取梦。十五若恶相作护摩。若善相慰令喜。已上第六日行法。上来十六法中。若此坛中所说不者。皆依前坛行法作之



大日经供养持诵不同第六

  大悲胎藏生秘密曼荼罗坛事业灌顶七日行法(第七日上)
  十七门前香水法
  此有二法初第七日暮以金刚萨埵加持自身为大日尊作礼。然后诵降三世加持净瓶(宝等准前)置白檀观门外洒欲入坛者。次加持香水令饮少许。名金刚水。亦名誓水。以上第二成就弟子支分之余
  十八素辨供具法(是第四素辨供养支分。前品此法在图尊下。此品在上)至日入时师伴弟子澡浴。赍持供物往诣坛所一一加持。于檀北面一处置之。此品问。供养复有几。云何华香等。此中更有涂香灯等及宝楼树等种种献供之物。皆唯例而作。所以言等。等者多声也。问。献香华为何方法。华令奉献谁(谓华有若干。所应献之尊亦有差别也)献佛用何华。菩萨天等用何也。香等亦然(准华而说)奉献华时复云何(以何法而献。谓须有真言加持等也)以何法用献也。香等亦然(准华而说)云何献食等(食中有上中下差别也)次答供养义。然此中答或不依问次。然皆依所问义于理不失也。当知供养略有四种。一是供养香华(及涂香灯等乃至饮食。此是世间供食也。但以物献)二者合掌(谓礼敬也。此是印也)三慈悲。四运心。谓想香华满法界。运心已即用合掌印也。并慈悲三事皆运心也。然经中不言香华等。于义必当有之也
  华手发生(此是却牃合掌印也。此华从手发生也)奉一切佛结一切支分印观菩提心者。华手发生谓作印。作印已即运心供养也。一切支分生印者。前已有真言而云未有印也。当捡之。如是以印加持已。当念菩提心想见此华从手出也。以此为供养也。各各一切诸佛生此运心也。及彼所生子等殷勤以是无过华美香光显法界为树王供养注。想树遍法界生华供养也。以真言加持。胜妙复多大云。法界中生。从彼雨华诸佛前等者。谓从诸佛乃至二乘八部各各依本真言及印。用加所供养物而供养之也。行者供养香华时当以真言及印加持。如供养华即用华真言等也。心若不住定何由得然。云三昧自在转也。然后运心。此华香美无诸过恶。愿生胜妙其多。犹如大云。从法界中生也。从彼而雨华(从法界生也)常生种种光明。遍诸佛前。又以此华等遍周法界为一大树如天意树无异。雨种种华云香幡盖等及饮食物。无量无边不可穷尽。普遍一切如来之前种种供养令一一周遍。如是运心即以真言加持之。谓一一尊所供养各以本真言及印加持也
  次卑于此者。谓八部等。亦随其本类用真言及印也。然此诸尊又卑此诸天神。今次说诸天。或经中有真言。如本瑜伽。谓各各相应。谓与本尊相应也。如忿怒用赤等。如华者涂香等亦如理相应想念也。然此诸尊或经中有真言及印。或阙无者。别有一普通吉祥之印。当以空水二指头相捻。余三指皆舒散之。用北印加持诸物。及其坛中一切供养之具悉用加之皆得成也。设本尊自有本印。临时忘者亦用普通印加之亦得也。其香华等真言即是也。前品中香华灯等真言各随类用也。如般若经欲以一华普供养一切诸佛者当修是般若波罗蜜。即是此中但运心以一华香。以加持及三昧故即普能供养一切贤圣。遍于法界令此善根不可穷尽是也。若不作普通吉祥印者更有金刚拳印或莲华印(及观音印。但右手作也。准地居天合左手作。然恐左手有所执作等右手作用加持物亦得也)然供养时先用印。加已即当捧之标心奉献方置诸尊之所。若是涂香者或用涂彼尊身。香亦随所应庄严处置之。或但置其前也。其捧华等时亦有高下之等。若是佛当高齐其身头顶。菩萨在心已下。二乘在脐已上。佛菩萨持在心。世天当脐。此定也。净居等天在脐下。结印已引向空中献佛也。次而下。乃至地居等令转下也。如上有四等诸尊从佛身出。今献华高下亦准前。脐下以配当曼荼罗位也。然有二种师。若瑜伽成者但用三昧心自在故已得通达真言门。故随心所作便成。不必待于事法亦得成也若第二世间师必须于事法用真言及印加持之乃可成也(兼见经正文也。已上供养支分)
  十九呼所度者法
  如法护身呼所度者。为彼作护。洒以香水。一处次第而坐(已上亦是第六支分之余)
  二十拼五色线法
  此有八法。一道场门前运心顶礼一切诸佛。然后持五色绵向曼荼罗立而顶戴之。二观自身作大日尊(成就悉地品意处曼荼罗此中作之)三住甘露王三昧诵一切三世无碍力明妃(有印乃得)四从三昧起。寻念诸佛本初不生加持自身。告金刚手等。五执金刚等从金刚莲华座旋转而下。顶礼赞叹有偈。六告执金刚等说加持偈(是胜愿。佛菩提座即大觉师子座曼荼罗场)七身诸支分出现?字。是一切诸尊法普通种子。八拼修多罗。此有三法。一以前大日尊(用成就悉地品成身法)拼外界四方四维十字界道。各二周已。一周在空一周在地。二以三尊身拼中台三重界道(以金刚萨埵身拼中台第一重。以释迦身拼第三重。以文殊身拼第二重。亦各二重周。准上又有三重宽狭。三重重作四分。门门有分量)今此品云。四种苏多罗。谓白黄赤黑。第五所应念。所谓虚空色。空中而等持。印定曼荼罗。第二持綖经置于道场地线说有四种。白黄赤黑。更加一种谓虚空色也。念。此念谓应念持也。虚空能含一切色像。即是具一切色。若但依显色即是浅青之色。如草木叶色。白是信义。黄是精进。赤是念。黑是定。定色同于涅槃色也慧者即是大空。大空具一切相而无有相。故为一切色也。凡合线时。若一一依法者当造曼荼罗安置宝瓶香华涂香灯等及诸饮食作种种供养(更问方法)然后令童女合之。当先为受八戒着新净衣。香水澡浴使内外清净。坐于坛中而合之。合线之法先预作细丝令极均调。大少缓急皆令得所。又不得中间断续连接之也。又合时以帛掩口也。每色线来去摄牒使成九丝。然后合为一缕(其丝但有一头而屈之。中间不得接)一接一色。凡五色合为一绳也。若合绳缓急粗细不调又不尽心作之则生障法损师亦损弟子。或令其发狂乱等不可不慎也。私谓。童女是三昧也。由三昧极均等调停得成五力五根。由此根力。即能连持众行也(更问)虚空中等持者。别本虚空等持(云云)等是普遍也。作谓应如是作也。作谓知小大也。先定之也。等位均等也。第二以线置曼荼罗地。此有二种。为是深行阿阇梨。欲作坛时。既净菩提心之地竟。于瑜伽中为度弟子。故正观胎藏大曼荼罗加持之位。作谓知大小也。先定之也。一切分位宛然明了。如对目前。空中等持。持是普遍也。作谓应如是作也。等谓均等也。第二以线置曼荼罗地。然为度人顺世谛故以此方位加于坛地。然后于上用五色线等而定方位也。若是浅行阿阇梨者亦须先用此线而定方位竟。当一一用心而布置之亦令所有方位如对目前或可别用纸笔抄之。临时案用不得临事疑误也。此云空中等者即是加上所说。先共弟子对引其线而定方位。且勿令着地。先于空中对引各令当心。如其次第令得周匝。若未有具法弟子未堪共造坛者亦可橛于弟子处而作也。既如是定竟。即运心布定位次。然后得絣绳画之。若瑜伽阿阇梨者亦于此中而作方位。见诸佛菩萨天神等然位定方顺世间法。亦絣线按其形色而表出定。当知此为最上之位也。图尊文云。用线法当中置橛旋绕之。亦置空中及下綖二种也。又云。师在中持綖弟子绕之半月如字作也。私云。大日方坛是扇底迦。若作四坛亦同前例。用线法者别别坛法非上大坛。谓黑益坛是圆故圆线法。当中置橛旋绕絣之以定分限。亦先絣空而后置地。若师在中持綖弟子绕行絣之。准而言之。若降伏坛是三角故在三隅可以絣定。若摄召坛是半月形故亦当中置絣。先絣弓形次絣弦形常如月字形作之。若成辨坛是种种形。亦唯一点无相形。唯心念作。然?圆?三角?半月?方圆角月种种具足。如大日坛具五坛者。一切诸尊一一亦尔
  二十一加持五色法
  有五色五尊五字五印加持法
  二十二调彩色法
  从甘露王三昧起住无量胜三昧定显示遍一切无能害力明妃。于一切如来境界中生观了顶礼世尊。次先诵大般若经。次诵明妃八遍。即调彩色
  二十三下彩色法(豫知有五通四重法。今此坛中加诸尊座以为六法)
  一依转字品。以大日身调彩色已。从定起绕曼荼罗入内心。以成事金刚身画中台一重诸尊。次以释迦身画第三重诸尊(准上)次施愿吉祥画第二重诸(?等诵百遍或千遍)二依此品言造坛有上中下。若堪能者作画像坛。不辨者作字坛(唯为中人可作印坛)依具缘品义释白檀坛云。凡曼荼罗转字之法。一一诸尊用本种子。或用诸部通种子字。若浅者但观?字至法事夜亦皆效此。又图尊初云。图画时先住瑜伽观此曼荼罗大会。一一形色相猊威仪性类座位印皆悉。具足明了。然后以殷重心而彩画之。后云。凡行者不住瑜伽。不合为人建立曼荼罗也。初欲画时。先用字门转作诸尊座位。形色性类。一一相应。即观是大悲藏即是我身。起手画之。如是深行阿阇梨必须于一切时常不离如是佛会也(云云)此品图尊初云。若作法时自在坛门而坐。自作灌顶等法。然后得作一切法也。此事尤秘。但心存之。不可形于翰墨也。前品所言先住瑜伽者。初品大悲藏发生三摩地。具十方诸佛皆来证入大日中。中出现四重曼荼罗还入佛身。行者效之先住瑜伽。此品初佛观察法界入于俱舍。以如来奋迅平等庄严藏三昧出现法界增身。共以一音说如来发生偈(有偈)以加持身佛身出现有性器界次第成立四重曼荼罗王。次金刚手说大真言王加持自身总别坛场。行者效之先住瑜伽。前品欲作此法先以?字净自身已。五字加持住佛室已。乃至效佛三摩地。效已即观是大悲藏即是我身。一一观之。此品亦须?字净自身已。五字加持。作四处轮布字住佛位具十号降四魔已。乃效佛三摩地。效已即作入秘密住位自灌顶法一一观之。前品若形字印随作一种。此品具足作三种法及总别坛。皆如下文观之。若第三三昧耶人入总别坛。准警发时。以金刚手大真言王。三部三事等法观之
  三凡图画法。先建内心莲华藏竟。次造第一重。次造第二重。次及第三重世天。此文虽尔行法不尔。二品图尊先第一重。次第三重。次第二重。及转字品絣线。先第一重。次第三重。次第二重。以此为定。故须烂脱读之四中台三重夹门皆竖门标(云云)
  四维量幢竽四门四维皆置三昧耶形。每于际曲置金刚橛。总用五十二枚。三重例尔。其余庄严同入秘密位品
  五备五色线以二明王随一加持每尽了即下橛围之。三重皆尔。此品亦有五法。加前一种以为六法前品四法合成十法。言五法者
  一。经云。秘密主。谛听。彼密印形相敷置圣天之位。威验现前。三昧所趣。如是五者往昔诸佛成菩提法界虚空行。本所誓愿度脱无余众生界为欲利益安乐彼真言门修菩萨行诸菩萨故。释云。略说五事。谓印色尊位及住并三昧。印谓手印契印也。改为形相也。色谓本尊形相分明差别(置者方圆半月三角之类也)尊位谓曼荼罗中所住方位各各有处所也(布置圣位)住谓本尊之像非直画而已。由真言印等所引故来至本座。加威而住现威验也。三昧谓随上中下分寂忿悦等仪相也。请本尊如法为印及形相配置尊位。威验现前住于三昧所趣也。具明此五缘方便故世出世间所有曼荼罗皆能解了
  二。经云。当知此最初悲生曼荼罗。从此流出诸坛各如其本教。事业形悉地安置诸佛子。释云。流出者谓人了解此秘密法一切世出世坛皆于中流出。随义相应可解。略有四种秘密之法。谓事业(即是从初至末缘坛种种事业所应作者)形(谓本尊等形显分段也)悉地(即所成果)安置位(即置本尊方位)了解此四法即通一切流出之法(更问)从此流出诸坛皆依本教所说也
  三。经云
  一切如来座 及诸佛智子
  悦意妙莲华 世间称吉祥
  释云。如世人以莲华为吉祥清净悦可众心。今秘藏中亦以大悲胎藏妙法莲华为最深秘吉祥。一切加持法门之身坐此华台。然世间莲华亦有大小开合浅深不同。心地华台亦有权实开合等异。若是佛位当作八叶芬陀利华。白莲华也。开敷四布。若是菩萨。亦作此华而令半敷。勿令极开(其华或白或黄或宝皆得。但赤色者世间下华)
  缘觉诸声闻 所谓边智者
  当知所敷座 芰荷青莲华
  释云。若缘觉声闻当坐于华叶之上。或坐俱勿头华叶。此是青莲华也。是青色。别有青莲华种。非此类也。坐芰荷青莲叶也。除此如所应。念居其地分。释云。若净居诸天。乃至初禅梵天等(世间立号为梵天)皆坐赤莲华中。其纯赤(世称为座王)若欲界天及地居等各随其位而用表之。如帝释像即画须弥山王。山神坐山上水神坐水上。树神坐树。城神坐城。如是甚多可以意得耳(以下诸天但分地为坐。谓欲界等天或坐草或干叶等也。忆念不忘云云)
  四经云
  如来部真言 及诸正觉说
  当知白与黄 金刚具众色
  观自在真言 纯素随事迁
  然大略有三部。毗卢遮那是佛部。即是如来法界之身一向白色。次观世音即是阿弥陀佛也。其身黄色。次金刚藏即是释迦牟尼。其身赤黄(即新色也)佛说诸真言及诸佛所说者。上言佛是举佛部。下言诸佛是佛所说真言。谓毗卢遮那所说也。如来部中诸真言部。谓从佛所生乃至诸神佛所许可皆佛部也。下云诸佛者直是诸佛所说。不通菩萨以下也。此二种皆具二种。谓白黄也。此但云应当知以白黄和合也。谓不太黄太白也。杂杂色谓具五色。次第应当知金刚手杂类。观自在诸真言自事分者。谓随事分别而用之也。佛部一向是息灾用。其色当白。自事业外分观音纯白。然其部中则随业变转也。莲华部一向是增益用。其色黄。金刚部一向是降伏用。其色杂杂色。谓具五色。亦随一部中自有三事分别。如佛部中自有息灾增益降伏也。若息灾即依本法而作白色。若佛部作增益时。但依此法而作黄色。若佛部中降伏者。但依此法转作杂色。即是也。如佛部者当知莲华部金刚部类可解也。自事分者谓随色类而分其事也。观自在诸真言者。此中诸声即是举莲华以例佛及金刚部也
  五。经云
  四方相重普 轮圆如次第
  三隅半月轮 而说形亦然
  初应知色像 所谓男女身
  或复一切处 随其类形色
  不思议智生 是故不思议
  应物有殊异 智智证常一
  乃至心广博 当知是其量
  座印亦如是 以及诸天神
  次说曼荼罗。形计合息灾在前。今随声便事增益在前也。诸增益事曼荼罗方□而中黄色。息灾坛圆○而中白色。降伏壑三角△其中黑色。摄召坛半月?其中杂色。摄召谓杂取物呼召等也。经云四方普者是举一例诸也。如中檀方者乃至外陀皆方。若中圆者乃至外院次第皆圆檀。中方谓方则普皆方。若圆亦如是次第也。三角亦然。护摩作炉亦尔。若坛方火檀亦方也。余皆例知耳。次类谓形相也。应以相猊为正义。亦可谓色像也。偈云色像初应知。初谓我今说也。然诸尊色类种种不同。大而言之略有二种。谓男及女。男是智慧故为首。女是三昧为次之也。或一切处随显形色者如此经中或复余经尊形。或随一切处显形色。谓应物示形不定。故名不思议也。各各不同。然以类判之。若言作白色即是息灾用。黄色即增益。余可解也。见彼男女之殊及色猊即知所用处矣。不思议智生者如本尊合作白色。然须作增益事随行心观作黄色。即有增益之用随心而转。然所作事皆实不虚。由不思议智故得然也。今谓。法界之色于一色中即是一切色。能观之智亦与境相摄。故得如是自在而用也。为除无智故有种种智生。虽知无量智其实是一智。前是一切智也。以一智现一切智也。前问本尊形量大小。今次答之。然佛普门示现皆为应赴群机。机既万差当知。乘亦大小无定也。至论一一本尊之形莫不量同法界。无有边际及与始终。由智有浅深量有大小。故所见身各各差别。是故当知所观本尊随行者心大小无有定量也(当明密迹经三密事)所云证智者即是佛也。以无尽之智而证无尽之境。如函大盖亦大也
  阿阇梨安祥入中顶安?字心安?字。遍诸支分持五股印。诵萨埵明成事业金刚了。次至一一尊位各观其尊报得楼阁座种子等。转成尊身。观三昧已。始下彩色。供养法中诸菩萨成身法顶安?字等虚空。首内安白色?字。百明心。眼安?字无垢灯。住本尊位。心处月轮现金色?字观诸法本不生。即从此心起念诵法(云云)
  此坛先如上说瑜伽已。次成金刚手身作大真言加持。用下秘密法品成就弟子法。而师身作之。谓为弟子身?字遍作其身。?字同方坛弟子在中以?字大慧之火烧之。令业烦恼垢秽无余同金刚也。心上圆明中安?字而出水轮。犹如白乳注之。生净菩提心佛种子也。火动之时即俱风。风即?字义也。?上加点即大空?字门也。微妙法水从空而注以净其心。即具地水火风空五字义也。为欲坚固意生身故更有方便置十二字同十二缘谓十二支句也。前说十二字真言王布满其身。初有四字布于上分。谓从顶至项也?一字顶上虚空字也。?二字在耳。?一字在项也。如本自性先从眼起好也(私云。前说成就地品大日成身心?字。安顶?字。眼?字。及供养法菩萨成身中项?字。首?字。眼界?字。名本自性。今如彼中入定以眼观诸字。而观此布字好矣。下文云。二耳摄二目故先以?布左耳目。次以?布项。以?布右耳目。次以?布项。从左耳目顺行布之)次有????四字在中分。谓二肩上及心上咽上也。次有????四字下谓?。脐上?一字在腿上。?一字在足下。然髀足皆有二。今但一足置之即管两足也。此十二处摄余身分。如二耳字即摄二目等也。当取上真言王从初字次第下布之耳。然有三等。一师自身布之。二用作曼荼罗(更问布字云何起)三加弟子身。如是作已能成法器成就三昧耶。三昧耶是等义。谓我等于佛佛等于我。阿阇梨即等于佛佛等于弟子。弟子非但等于一切如来。亦等一切菩萨声闻缘觉世出世间天仙之众。若等一切即大日身。解此三昧耶入诸教坛得自在。如经初具有入大悲胎藏曼荼罗等诸法。乃以此法为要用之法。若不解此上来所作曼荼罗终不得成也(云云)经上文云。金刚手超升大日身语意地为断未来一切疑。故说此大真言王(云云)故今阿阇梨用前法以自身成金刚手。
  次于前白檀坛上曼荼罗絣线之地亦作三分布字(内中外)中台遍知院为佛部(内)观世音院文殊等四菩萨院为莲华部(中)金刚手不动尊等释迦世天为金刚部(外。此出摄大仪轨。然布字处?布中台下文八叶台上安九?点即此义也)?虚空眼位?诸菩萨位。?二明王位。故是为内布也。?观世音位。?金刚手位。普通品说观世音种子?字。金刚手体?字。此中摄第二重故为中布也。?第三重。?曼荼罗茎。普通品说普世天心?。入秘密位品说事业金刚持莲华茎。故为外布也。故义释云更问布字云何起(云云)
  入秘密位品释事业金刚净心地株杌瓦砾等文云。金刚有二。一智金刚。二业金刚(云云)私云。智金刚谓转法轮印。摄大轨云。风轮风种子(云云)即?字也。业金刚谓顶安?字心安?字持五股印名事业金刚。故今第一重为智金刚??莲华茎为业金刚??(云云)次于弟子亦作前法。次至坛上上尊位各观楼阁座种子等。具如次说。然始下彩色。彩色已次于弟子亦作此观。然此坛中总说都坛四重。一坛其中中台三部。二大明王。释迦主伴。四大菩萨各作别坛。凡在诸尊互为主伴。一一诸尊随五种事各有坛法。一切别坛皆在此都坛中。若随所乐别别作亦得。第五三昧耶秘密灌顶。第三三昧耶别尊别愿。皆在此中故也
  大日经供养持诵不同卷第六
  文安五卯十一传领了实助之



大日经供养持诵不同第七

  秘密曼荼罗图尊分
  一。大日尊别坛(名正等觉曼荼罗。亦名毗卢遮曼荼罗亦名最初悲生坛)最初等正觉敷置曼荼罗
  密中之秘密 大悲胎藏生
  及无量世间 出世曼荼罗
  彼所有图像 次第说当听
  四方普周匝 一门及通道
  金刚印遍严 中羯磨金刚
  其上妙莲华 开敷含果实
  于彼大莲印 大空点庄严
  八叶悉圆整 善好具鬓蕊
  十二支生句 普遍华台中
  其上两足尊 导师成正觉
  以入曼荼罗 眷属自围绕
  当知此最初 悲生曼荼罗
  从此流诸坛 各如其本教
  事业形悉地 安置诸佛子
  释云。其作法先作四方曼荼罗。其界唯用羯磨金刚智印周匝相连以为其道。唯安一门。其中又作十字金刚印。亦如前作之。但以十字为异耳。其十字金刚印上画作莲华。仰而半敷。合此十字如华之茎也。其华上又安八叶之华即如前五佛四菩萨方位也。当以心想而置九点。即是台及八叶各想一点也。此点即是大空之证。此成正觉义也。于此八叶及中当作方圆曼荼罗而画本尊之像。佛方坛菩萨圆也。此但是行人自为己作。不合示人。若作法时自在坛门而坐自作灌顶等法。然后得作一切法事也。此事尤秘。但心存之。不可形于翰墨也。又其台上当想如上十二字真言王令其字一一分明置于坛上也(更问。连环置耶。以何为次第耶。又云。华中安子者谓画莲子或十。或过减亦无在咎。云云)
  又四菩萨者。普贤巽。文殊坤。慈氏干。观音艮。是其位也。前缘起列众中或以除盖障替观音。或以除一切恶趣替文殊。其义各异课用一事亦得也。此中用观音为正也
  已上毗卢遮那曼荼罗竟
  私云。亦如前作之。且以十字为异耳者。前世间成就品说世间微小成就四种念诵法
  次悉地出现品说出世大成就法。无所不至真言四种念诵法中第四成就法中经云
  一切金刚色 严净同金刚
  彼中诸障者 摄伏心迷乱
  四方相周匝 一门及通道
  金刚互连属 金刚结相应
  门门二守护 不可越相向
  拟手而上指 朱目奋怒形
  殷勤画隅角 输罗焰光印
  中妙金刚座 方位正相直
  其上大莲华 八叶蕊须敷
  当结金刚手 金刚之慧印
  造漫荼罗初第一重周匝画金刚。此坛三重作皆以金刚为界。其方神诸佛菩萨等在后有说处。此中未分也。此中布列诸尊总同前位。但以金刚相连结为异耳。所画金刚周匝为界。画此皆令清净令无过。作之。无过谓圆整端妙也。其金刚相周匝如此悉皆黄色。即是金刚色也。此有三事同于金刚。色同金刚体同金刚名同金刚也。严净同金刚。即是净妙同金刚。以此三事同于金刚无有能破坏者无能胜者无能降伏者。若作此金刚界已令诸为障悉皆迷惑无敢娆者。既得离障则所成药物易得成辨也。云四方角者。此有二义。谓坛正四方作。又金刚印亦四方作。亦正当四方面也。云金刚结者如上。周匝安金刚皆股股相连。即是金刚结义也。安门一并缘(缘即是如上所论开一路空处为外缘也)相应者谓此随事相应也。上成就门向东。中成就向北及西。下成就令门向南也。其界金刚相连亦是金刚义。二守门者为作成就之物最须守护。以此守门为要。即是上所说威光难视及相向守门者也。皆竖指为印(印在下说)二俱赤白作极忿怒之形。角置输罗并焰即是独股金刚。但有角处皆置之也(有焰)中金刚安同喜座四方处相对者。于曼荼罗最中置十字羯磨金刚令正四方(正当四方面也)于彼上作大莲八叶并蕊(在金刚上作也)此即同于金刚之座故言金刚同也。结金刚印即是结金刚手五股印。故云金刚智者金刚印也(云云)此文云此坛三重作。亦云布列诸尊总同前位。但以金刚相连结为异耳者。前大悲藏嘉会坛中台三重都有四重。故此成就坛亦有中台。此秘密坛亦有中台三重。故今文云亦如前作之。但以十字为异耳。可谓大悲坛五色为界道。成就坛五?为界道。秘密坛十字为界道。此二坛中有列诸尊同前大悲坛中台三重。何以知之。义释次文。八叶诸尊乃至二乘诸天阎摩王等互安中台。是从中台乃至超取第三重。经下文云。不动曼荼罗风轮与火俱。依涅哩底方。大日如来下。释云。在泥哩底方者。故毗卢遮那之西南方作也。又经以四菩萨立四方名。释云。此是大坛第二重诸菩萨位也(云云)故知此秘密坛亦有四重。中有九类。一大日。二佛部。三莲华部。四金刚部。五二明王。六佛眼。七诸菩萨。八释迦。九四菩萨。以为大坛。互以诸尊安中台也。是大阿阇梨秘密行法不可辄示第三三昧耶人
  若作大日大坛了时。若随五事作余尊法者不改大坛。直以所乐之尊入中台位。故义释云。凡作余佛坛如作弥陀坛即移弥陀入中其日佛移就弥陀位。若是二乘诸天等即不合坐八叶华当去之。但于方坛中坐其本座。八叶上佛菩萨各移稍近外。各依方所也。其大日佛当与宝幢并在一处。左右无在也。然亦须在中台院内耳。如以阎摩入中者其外院本位。但表地印而供养之也。此作扇底迦等。增益亦同之。用线法当中置橛旋绕之。亦置空中及下綖二种也。又云。初在中持綖弟子绕之半月如字作也(五种坛线法已如上释之)又九类尊若随所乐作别坛者。义释上下都有三例。一九类中各以主为内院。眷属为次院。八部为外院。二九类中各以所乐之尊为内院。余尊为次。八部为外院。三九类中合三部为一类成七类。互以所乐之尊为内院。余尊为次院。八部为外院。但大日三重坛不见正文。义推必为第三三昧耶大日持明者可作此坛。大日为内院。遍知印等佛部眷属为次院。八部为外院。又以八叶八尊随为内院。亦准知之。互为主伴亦可准知。故火吽轨以大日不动为主。八印释云。随持一供养法以豪相印明为大日印明(云云)义释云。前者大悲藏生是都会坛。今此中随三部各各别有也。如此中莲华部坛。中胎是吉祥坛以观音为主。胎外留空地。地外即是第二坐位悉置观音部诸尊。余尽如作大坛。其空处亦置十方佛。其第三坐位亦置八部众。准前解也
  又云。若作马头曼荼罗者。作此时何耶疙哩缚在中。即移观音替居势至之处。余眷属皆围绕之。余皆回互可以意得耳。又云。案。此中金刚手为中台诸部类为第二院也。又云。然此不动尊曼荼罗若别作者。不动在中毗卢在中院东方。余金刚眷属周匝围绕也。又云。若佛顶为中台。诸佛眼等为眷属围绕也。又云。凡是诸菩萨。其本尊菩萨于十字心置之。诸余菩萨在次院中次第而布。更外置八部也。又云。若以释迦为中则佛顶等列居次院。若随一一本尊中取一为曼荼罗主即移释迦在外。余皆可例解耳。又云。文殊为中台。余菩萨为第二重。八部为第三重。他仿此。又云。除盖障眷属。余义如文殊中说之
  又云。凡此于大悲藏大坛中文殊一会凡四菩萨随以一菩萨为主置于中坛。余者各于第二院案方而列。第三院置八部也。若是大悲中第二院者。假令以观音为部主。其金刚部及佛顶等并依方位而列为第二院。其第三院置八部。即不须置文殊会菩萨也。若释迦会者即如上说(更问之)此说是定义也(此事更问。不审也)上文自体五坛。释云。又此瑜伽之座其黄金刚方轮。即是金刚之座也。方是息灾。圆是增益。三角是降伏。半月是摄召。点是成辨一切事。此虚空轮用心念作之。不以形相故也(云云)又前大悲嘉会坛是息灾法故作方也。今九类坛各有本坛。若随所乐各作五坛。一大日坛。四方中有中台八叶之尊。五如来更作方坛。四菩萨更作圆坛。并案台及八叶之上。此大方坛是扇底迦。若乐增益等者亦作圆角月点等也。二佛部圆坛。义释亦云。若作扇底迦等方圆赤白。及天等各依本也。虽作圆曼荼罗。然本尊等座有方圆各依旧也。三莲华部四方。义释亦云。如马头在三角坛中画之如法作之。住三角中。其余诸尊亦各有形色等别。及方圆月三角等皆如广本也。四金刚部四方。五不动尊风俱于半月中画三角。降三世同不动在于风方以此为殊。六佛母四方。七诸菩萨圆明像。八释迦四方。释云。五轮中金刚轮方坛也。九四菩萨文殊除盖障地藏各四方坛。虚空藏圆坛诸坛眷属各有方圆角月等座。具如后出(云云)以例言之如大日坛乐作五坛。诸院亦尔(云云)大日坛中又其台上当想如上十二字真言令其字一一分明置于坛上(更问。连环置耶。以何为次第耶)
  入秘密法品释以此大真言王。一布自身。二布曼荼罗(更问。次第何起)三布弟子身。而不说布莲台上。私云。此十二字是五佛种子。故须以????大日布之中央。字首四向。初?安东次第布之。??(弥陀如互安中台之时。先以弥陀而为语端以行者向东坐。弥陀迎在行者前故取而言之宝幢)布西。??(天鼓)布北??(宝幢)布东。??(华开)布南。并以字首向外。即是西北东南顺行布之。故云。连环置耶以何为次第耶即是自答(云云)
  次想九点即是前释以十二字布大坛时。先以????布中台中。取其?字大空之点安之九位以表九尊。皆是成正觉义。次台及四方叶五如来各作方坛。四隅叶上四菩萨。各作圆坛(随形作色。此约下文佛母方菩萨圆言之其实依八印品作之)此九坛上各作莲华上作九尊。前嘉会。坛中台九尊正用白檀坛中五佛形色三昧其四菩萨指八印品。今秘密坛九尊亦用白檀坛五佛形色。嘉会坛中大日形色。及八印品并摄大轨九尊坛印具足用之初大日尊。摄大仪轨云。寂然三摩地(是寂灾形。白坛文云。复当于正受)喜(增益)怒(降伏)喜怒(摄召。此四准供养法言之。今品亦有五事加成辨一切事)明了心无乱。无相净法体(是虚空轮坛成辨一切事)正受相应身(是定印寂灾用)操持(是瓶印摄召用)与愿等(是与愿印增益用)剑印(出火吽轨不动法中。是降伏用。金刚顶一字轨名胜身三昧耶印)此等并是随事用印形色等也。然其根本印明亦有五种。一无所不至印明(出悉品出现品三月修法。是大悲嘉会坛成正觉印)二降伏四魔解脱六趣满足一切智智金刚字句印明(亦出前品五坛修法。是秘密都会坛成正觉印)三大悲胎藏一时顿证八字印明(出瑜祇经金刚吉祥大成就品。是秘密坛中大阿阇梨。真实智品成正觉印)四三部四处布字印明(出字轮品。是秘密坛住佛顶印)五百光王印明(出百字五品。是秘密檀入佛地印)故往古阿阇梨等授大日一尊法者本尊印。于此五印随用一印。具如别记(云云)广大轨云
  正受相应身 寂然三摩地
  应愿济群生 大日正觉尊
  以八曼荼罗 种子字围绕
  甚深圆镜中 法界曼荼罗
  犹如敬制底 如来三密门
  当依如是法
  次八叶尊八印品释云。然此八印持诵者随取其一。随事类念诵随事出之也。又云。此经皆前后相成。共为一事绮互其文。行者甚须相照览乃可行也。行者持诵之时亦须作此(云云)
  其第一印者作三补吒虚心合掌。其二地指及二风指直而开张。余如旧。即是也。此是毗卢遮那如来威德生印。从此中有如来大威德生。此是一切智智之明也。其曼荼罗作三角形。于其四边又有四三角围绕之。故曰周也(图)其中当观毗卢遮那世尊而在其中也。其三角曼荼罗当观八叶华华台上作三角曼荼罗也。即是前瑜伽座。作此三角其尖向下。其色赤也。前云三角尖向上。今向下者义用殊也。想佛在此中而作威光印。其真言曰。?囕??
  第二如前作印而双屈二风指以捻二空指头令皆如?吒(上)字之形。此是金刚不坏印。金刚者如来智。此智非从缘生不可破坏。故名金刚不坏也。其曼荼罗形圆如?苏(上)字(是娑字第五声)以金刚围之(当是金刚有焰光也)


  其金刚亦在曼荼罗四边如上也
  所谓?嚩字者。此曼荼罗正圆而白耳。亦在华台之上。其中有大日如来。以下皆效此也。然此八印持诵者随取其一。随事类念诵随事用之也。其真言?鑁(无敢反)?嚩(无博反)
  第三印如前作印。三补吒合掌。其二水二火指开张。作初剖莲华形。此如来藏印。亦名莲华藏印也。曼荼罗如前作圆月轮。但以四莲围之为异耳


  中亦观大日如来。其真言?三(去)?索
  第四印如前第三印其二地指相并双屈入掌。此是佛妙音庄严印。亦是万德庄严印也。亦云内外庄严也。如世间人种种室宅衣服车乘等众宝之具无所不有。以庄严之则名万德皆具。今此若内若外如来众德庄严皆具也。漫荼罗半月形而侧以点围之。余如前思之也


  真言?憾?郝
  第五如前三补吒合掌。而稍开曲其掌。二空指开张(稍向里曲。开掌以如掬水像也)名从佛支分生印。谓从如来一切支分而生也。其漫荼罗如瓶形者。意取瓶腹即是形圆也。以四金刚围之。余如前


  其真言?暗?恶
  第六印如前二火指稍圆屈。俱屈入掌。钩曲背相合也。而头相柱此中指也。余依旧即是也(谓如第五也。此是法住印也)其漫荼罗如虹形。有诸色间错。犹如虹之晕色也。其形如覆虹。其下平。上有金刚之幡也。从上来诸曼荼罗有莲有金刚有点等。今此漫荼罗一一皆以庄严围之相间错也(更问)


  ?勃?驮?陀?罗?尼(佛总持。此初字为种子。谓缚字即无嚩也)?萨?没哩(二合)?底(二合。念也)?末?罗(力也。啰字引声)?驮?那?迦?梨(作益也。谓益念力)?驮?啰?驮?啰?驮?罗?耶?萨?鑁(上谓自持持我也。次谓持他持一切也)?薄?伽?嚩?低(世尊也。呼本尊也。叹德也)?阿(引)?迦(引)?啰?嚩?低(谓具形相者)?三?么?曳(释如上也)?莎?诃。此恐未审。更勘梵本
  第七印如前三补吒以二手二地二空各相捻。在掌内而开火指。其水风头相合也。二地上火也。漫荼罗虚空形(方形作是)杂色间错。此是虚空色也。如空中含一切色像。如来大空智含一切法也。其两边各一点挟之。?真言曰。?阿(此是种子也。此一字是行)?吠?驮(一谓具一切智也。谓已证之智也)?费?提(二即以此所具慧能惠他人也)?莎?诃
  第八印合掌(掌心相倒)已。先左转(转时右手覆而左仰。相合如旧也)次右转(转时左覆右仰。仍令不散也)即是也。此是如来迅疾持印。谓如来秘密神通之力。加持迅疾之义也。漫荼罗同前虚空但改作青色也。以众多白点围绕之


  真言曰。?摩?诃?瑜?伽(一。此也字加三昧声。是种字也。瑜伽大瑜伽者诸佛瑜伽也)?瑜?祇(上)?汝(二。此真言主住大瑜伽也。未得瑜伽也。令得之谓授与修行者愿云云)?瑜?艺?说伐?哩(三。于瑜伽而得自在也)?欠(平空也)?阇?哩(引。生也。从空生也。迦是作也。作此生等于空也)?鸡(四)?莎?诃
  复次第一东方宝幢佛
  第二南方开敷华王佛
  第三西方阿弥陀佛
  第四北方鼓音佛
  第五东南普贤菩萨
  第六西南文殊师利菩萨
  第七西北弥劫菩萨
  第八东北观自在菩萨
  当知此八印一一皆是毗卢遮那印。如东方印则宝幢佛印亦是大日如来印。他此也(依次配四印)
  私云。四菩萨者。下入位品及抄记文亦同此文。是一法也。若缘起中普贤慈氏文殊除盖障。替观音。是一法也。或以灭恶趣替文殊者。是修灌顶时四瓶加持四菩萨普贤慈氏除盖恶趣是大日四德。与前缘起列众中四菩萨相对论之。是一法也
  无畏广大仪轨云。东南普贤。西南文殊。西北观音。东北慈氏。此重举世相承之。未知出处。特违抄记发心修行证果涅槃之次第也(云云)
  又大悲嘉会坛九尊种子?(一)?(二)?(三)??(四。依抄记)?(六)?(九)?(七)?(八)。依广大轨。但改艮干)三摩耶形是佛顶印(具缘品释)今秘密坛又九尊种子三昧耶印(大真言王及八印品)
  大日????(窣都波)弥陀??(初割莲华)
  天鼓??(万德庄严具)宝幢??(光焰)
  华开??(金刚)普贤??(贤瓶)
  观音?(莲华上法住印)文殊?(青莲华)
  弥勒?(莲华上迅疾持印)
  次第例如画四菩萨文殊(东)除盖障(南)地藏(北)虚空藏(西)
  世尊种子三昧耶印(具缘品释。摄大仪轨。普通藏品)
  三昧耶?金刚座上莲华安印或佛顶相。□
  法界生?白莲上字印
  转法轮?前上轮宝下同。□
  憩伽?刀契?
  法螺?商佉。
  金刚座?金刚座。
  金刚?五?金刚。□
  如来顶?顶相。□
  毫相?毫相。□
  释迦钵?大钵。□
  施无畏?施无畏。手
  与愿?与愿手。□
  怖魔?额上皱相。▽
  佛眼?佛眼相。□
  罥索?罥索。?
  钩印?大钩。□
  心印?安印或纥哩(二合)驮。□
  脐印?连环圆好相。□
  腰印?颇旋曲如数珠鬘形。
  藏印?如马宝藏不现之形。□
  大界?檀荼。?
  大护?檀荼。▽
  普光?光焰。□
  甲印?甲胄。?
  舌相?舌相。?
  语门?语门。□
  牙印?牙相。?
  辩说?持经藏。或说法手。?
  十力?佛顶相。□
  念处?佛顶相。□
  开悟?佛顶相。□
  并天女形如坛方圆辨其色。坐白莲台上手持莲华。上以物像用为标帜种子如经云不载者取名初字或可通用?字也


  九坛上安或尊形或印或字。转字之法亦准前坛。此有二文。一依秘密法可安九尊。二依八印品随一尊


  秘密都坛


  大日别坛第二重有二文。一依不动坛文。以三部众为第二重。故以不动安中。大日安宝幢侧。二准诸尊坛次大日诸三昧为第二重。此布列中亦有二说
  大日别坛三重


  二。佛部尊别坛(名如来曼荼罗。亦名佛部曼荼罗)
  复次秘密主 如来曼荼罗
  犹如净圆月 内现商佉色
  一切佛三角 在于白莲华
  空点为?帜 金刚印围绕
  从彼真言主 周匝放光明
  以无疑虑心 普遍而流出


  疏出释云是本图也
  作此佛部曼荼罗作圆曼荼罗。其圆如月。中白如具色。此圆中作白莲华。华上画三角。中作赤色。其中画佛像(作何佛更问)绕三角以金刚围之如图也。绕三角置点。点标也(更问)其外轮作光如却敌形也。圆外周匝安点(今疑。此点一一皆是本尊之位。更问。或可置字)光普皆流出者。为想光从佛身中流出。渐次流布在三角外也(真言主谓本尊也。遍身有光流出)前大坛中亦有三角印。与此用处不同。前者但是印。此中置佛或置印。作法圆具于彼也(世出世同画者。此同亦可名有也。言世出世有无量曼荼罗欲说令善听也。□移在上。当知此是最初悲生坛)次莲华部(此语属上件)此但是秘密曼荼罗也。若作扇底迦等方圆赤白及天等各依本也。虽作圆曼荼罗。然本尊等座有方有圆。各依旧也(云云)
  私云。此中注文是释大日坛中。经第二行及无量世间出世曼荼罗。彼所有图像次第说当听之文。故后人注移在上等。此语属上件者。此但是等之文是佛部文。次莲部者是标下坛。非此坛文。故须得烂脱意读之
  前大坛者是前大悲嘉会坛唯用大坛。今用或别坛或大坛故云用处不同。前但印者是三角印。具缘释云。遍知印作三角。其锐下向。白光炎围在白莲上。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大勇勤印。亦名诸佛心印。普通藏品名普一切佛菩萨心真言。广大轨云。印同大日。古来多传合掌。是亦大日百光王印。今准八印品释。大日在三角中持威光印。是为正文亦是大日大威德生印。故佛身光流出圆外。注作何佛者即大日也。绕三角置点亦是空点也。如说九位空点亦是成正觉义。外轮作光如却敌形者如轮宝形也。圆外周匝安点者是佛部眷属之位。亦是空点。同佛身故成正觉义。若别作者则遍知印为内院。三三昧耶乃至一切法平等开悟三十印诸尊为次院。世天为外院。及作五事(云云)


  佛部别坛三重


  佛部别坛中台有二文。一准不动坛释可安九尊。二准诸坛例可安部主。第二重有二文。一依大悲坛释以三部眷属为第二重。故以观音安中。金刚部佛顶等为第二院。二依佛母坛以大日诸三昧为第二院。故佛顶安中。佛眼等为二院
  三。莲华部尊别坛(名观自在曼荼罗。亦名莲华部曼荼罗)
  复次秘密主 观世自在者
  秘密曼荼罗 佛子一心听
  普遍四方相 中吉祥商佉
  出生钵昙华 开敷含果实
  上表金刚慧 承以大莲印
  布一切种子 善巧以为种
  多罗毗俱知 及与白处尊
  明妃资财主 及与大势至
  诸吉祥受教  皆在曼荼罗
  得自在者印 殊妙作标相
  何耶揭哩婆 如法住三角
  曼荼罗围绕 严好初日晖
  当在明王边 巧慧者安立
  释云。作方曼荼罗内画商佉商佉上有莲华。莲华上有金刚。金刚上又有莲华。莲华上置观音菩萨。或可安印或安字也。诸印上皆安种子字。谓商佉金刚及华上也。其次院安大势至等。处周遍作光。勿生疑虑也。以本种子巧皆安置之而作种子等处当置七白吉祥。一一皆有二使者。此经但略言之。自别有观音部法中具载。当别详检也(更问)明妃资财前者大悲藏生是都会坛。今此中随三部各各别有也。如此中莲华部坛中胎是吉祥坛。以观音为主。胎外留空地。外即是第二座位。悉置观音部诸尊。余尽如作大坛法。其空处亦置十方佛。其第三座位亦置八部众等。准前解也。又云。若作马头曼荼罗者。作此时何耶疙哩嚩在中。即移观音替居势至之处。余眷属皆围绕之。余皆回互可以意得耳
  康平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申时写了
  大殿井内教房之内(云云)
  文安五卯十一传领了实助之
  大日经供养持诵不同卷七

  私云。前者大悲藏生是都会坛者。是大悲胎藏嘉会坛也。三部唯在都会坛也。今则或在都坛。或在别坛。第二坐位空处置十方佛者。普通藏品有一切佛真言也。诸印皆安种子者。商佉?金刚?。莲华?也。七白吉祥此中部主加五眷属一忿怒为七吉。马头曼荼罗在三角中。在外三重亦作三角。即移观音移居势至处者。是乐入内别作时也。其五尊坛方圆角月点等可详(云云)随五种事(云云)互入中胎(云云)
  四。金刚部别坛(名金刚手曼荼罗。亦名金刚部曼荼罗。亦名第二曼荼罗)
  复次秘密主 今说第二坛
  正等四方相 金刚印围绕
  一切妙金色 内心莲华敷
  台现迦罗奢 光色如净月
  亦以大空点 周匝自庄严
  上表大风印 叆叇犹玄云
  鼓动幢幡相 空点为标帜
  其上生猛焰 同于劫灾火
  而作三角形 三角以围之
  光鬘相周普 晨朝日晖色
  是中钵头摩 朱黩犹劫火
  彼上金刚印 流散发焰晖
  持以?字声 胜妙种子字
  先佛说是汝 勤勇曼荼罗
  部母商憩啰 及金刚部生
  金刚钩索支大德持明王
  观自在(?□)(初割莲华前品大日右) 多罗(○?○□)(青莲华开已却合观)
  毗俱胝(○?○□数珠鬘。观音左) 大势至(?□未敷莲华。毗俱胝)
  耶输(?□鲜妙华枝。势至左) 白处(?□钵昙摩华多罗右)
  马头(?□马头□观音下) 十方佛□


  马头坛


  马头别坛


  莲华部别坛三重


  莲华部别坛中胎有二文如前。第二重有二文。一准大悲坛文以三部眷属为第二院。二依当部文以当部眷属为第一院。马头别坛亦准之
  一切皆于此 大曼荼罗中
  印坛诸佛子 形色各如次
  随类而相应 诸业善成就
  释云。次作第二曼荼罗者。谓从莲华部数之莲华为初金刚为第二部也。我正宣说之谓善说也。非前非后依次而说也。其曼荼罗四方作。普以金刚围之。以三股者作界缘相接围之。围中黄色。中安莲华。华上有瓶。瓶白如月色。或用金刚围之。或用余物围之(谓随彼尊之印展转为中心亦以其印围之)彼瓶上大风谓半月形。此中如黑云状(如雨时云叆叇玄黑)其下状如有幡形。如大风吹形势流动。彼半月中如大猛火焰作三角形。其三角亦以金刚围之。三角中赤如日初出色。其中置莲。莲极赤如灾劫火焰色(谓殷深赤。或可赤黑)莲上画金刚(谓或画本尊形。成画五股印或字也)其金刚流出种种焰光。若画形者心上安种子字。谓吽(引)字也。若画印者印上置字也。想吽字诵而加持之也。此是汝曼荼罗者。佛亲对金刚手说之。故告云是汝曼荼罗也。古昔诸佛皆说。我今亦如是说也。诸明王各依本座类形色者。谓金刚母及金刚针锁之类。众多金刚眷属各依本尊形色差别。或画形或作印。或置种子字也。各依其法次第相应。谓或成就妙悉地故。案。此中金刚手为中台。诸部类为第二院也。此皆说中台也。转作无量坛也。先说者安右后言者安左。随所开门以辨左右也
  私云。前品有五金刚。此中亦有七金刚加生钩。印品有六。五如前。亦加槌。又摄大轨二明王上有真言主。眷属七大金刚使。金刚拳。一切持金刚。一切奉教四印明(云云)广大轨云。金刚手右?为种子。各现威怒身。印持地同。金刚手左金刚拳。外缚。金刚手右一切奉教。独股印。图中佛奉教者。金刚部。□。如来使者△。金刚拳□(二明王间)一执金刚(?五股□)二忙莽鸡(?五股□)六金刚针(?针□)四部生□。三商竭罗(?鑁□)五金刚钩□。七月黡?□□□□(众器械△)
  具缘释云。若作印者金刚座上安白莲华。上表其物。若作字者执金刚眷属通用?字。余金刚通用?字。若准上下坛例侧半月中安三角。尖向下作之(今且依图作之)


  月黡坛


  月黡别坛


  金刚部别坛


  金刚部别坛中台有二文如前。第二重有二文。一准大悲坛文。二依当部文。月黡尊亦准之
  六。二明王别坛(名如来使者曼陀罗。亦名持金刚众曼陀罗)
  复次我所说 金刚自在者
  谓虚空无垢 金刚轮及牙
  妙住与名称 大忿及迅利
  寂然大金刚 并及青金刚
  莲华及广眼 妙金刚金刚
  及住无戏论 无量虚空步
  是等漫荼罗 所说白黄赤
  乃至黑色等 印形及所余
  三戟一股等 二首皆五峰
  或执金刚鬘 随色类区别
  一切作种子 大福德当知
  不动漫荼罗 风轮与火俱
  依涅哩底方 大日如来下
  及种子围绕 微妙大慧刀
  或复罗索印 具慧者安布
  降三世殊异 谓在风轮中
  绕以金刚印 而住于三处
  复次我前说众多金刚之别名也。自在谓于金刚得自在也。复次此说我金刚执自在者如前大悲藏大会中毗卢遮那之下。不动降三世中间画诸金刚者皆未列名。今方列之。故云复次也。谓虚空无垢金刚。金刚轮。金刚牙。苏唎多金刚(妙住也。谓共住安隐也)名称金刚。大分(谓大者之分。即是大心众生之体分也)金刚利(谓极迅锐之称)此坛总以印为之。寂金刚(寂静义。如涅槃义也)大金刚(名也)青金刚。莲华金刚。广眼金刚。执妙金刚。金刚金刚(直。以金刚单为名)住无戏论金刚。虚空无边游步金刚(以上列名也。各在一处在大坛中安之)如是等坛方圆等。依前顺其色形亦准此也。依名次作也。周而复始也。白黄赤黑等随文次第最前者白。次黄。次赤。次黑。次者又白。如是次第也。及余谓所不说者准例解也。随其本类形色而作之也。此金刚有十佛刹尘数。前列众与此中互有出没。或此有彼中无。可知。又此等金刚所持之印。或三股或一股(即针也。此准前次第初作三股周而复始也)两头印五股也。此印用周匝依四镰状。如四金刚。其中有一状如五股而不开也。或鬘者或持金刚鬘也。此等金刚各以其本名为真言。即此名中最上字为种子吽。次随别字及通用各于心上置之也。其手印通用上五股金刚印也。不动尊曼荼罗风火俱者。风谓半月。火谓三角。谓于半月坛中画三角。三角中作不动尊也。在泥哩底方者。故毗卢遮那之西南方作也。其心上当置种子字。其三角当以刀围之。若不画尊形。但画刀或索亦得也。或三世胜异者。谓在半月中以本金刚围之(谓所执印。在半月中)三处者谓或作形或印或字也。然此不动尊曼荼罗若别作者不动在中。毗卢在中院东方。余金刚眷属周遍围绕也
  私云。具缘品云。次往西方画无量持金刚。缘起列众十九金刚。此中亦有十六金刚。本在大坛二明王间各各有坛。若别作者互为主伴三重作之。又二明王各作别坛第二院众亦有二文。一准大悲坛释用三部众。二依此文用持金刚。言十六者(随色作坛白圆。黄方。赤三角。黑半月。图以此等列金刚部皆作圆坛。唯金刚轮与无戏论在二明王之中也)
  虚空无垢?(图□白三古) 金刚轮(黄一古)
  金刚牙?(赤五古) 妙住?(图□黑金刚鬘)
  名称(白三古) 大分?(黄一古)
  迅利(图□赤五古) 寂然?(图□黑金刚鬘)
  大?(白三古)青(图□黄一古)
  莲华?(图□赤五古) 广眼?(图□黑金刚鬘)
  妙执?(图□白三古) 金刚?(图□黄一古)
  住无戏论?(图□赤五古) 虚空步?(黑金刚鬘。十六手印。通五古印若作尊形随以别字及通用字安尊心上具缘释云。执金刚眷属速用?字。余金刚通用?字)
  不动尊?(刀鞘或索) 胜三世?(五古


  二明王别坛各三重


  二明王别坛中台有二文。一依当文可安九尊。二准诸坛例可安一尊。第二院有二文。一准大悲坛释以三部为第二院。二依当文。以西方持金刚众为第二院
  七。佛母别坛(名佛母曼荼罗。亦名虚空眼曼荼罗。亦名诸佛菩萨母)
  复次秘密主 先说曼荼罗
  诸佛菩萨母 安置坛形像
  方正真金色 金刚印围绕
  最胜曼荼罗 今当示尊相
  彼中大莲华 晖焰黄色遍
  中置如来顶 超越于中分
  而至三分位 应作如来眼
  自住光焰中 遍布彼种子
  次说佛母曼荼罗前布置曼荼罗形。先应知此谓金色前但列名。未说尊形及印。今列之也。先作曼荼罗。金刚色四方。以金刚为界围之。此最上者尊形。自上者谓自此当说之。谓此佛母曼荼罗于诸坛最为上胜也。次于曼荼罗中作莲华。黄色有焰。莲上作佛顶印。其印如佛顶髻形。令顶高隆傍画两眼形也。若作佛母形者当如女天像。心置种子字或可但画印(即顶髻也)或但作字耳。若佛顶为中胎诸佛眼等为眷属围绕也。佛恒自身火焰中住种子布之。谓此印于光焰中住。中置种子即是也。舍三分位谓舍三座位而置佛眼。普布种子谓于坛中遍布之也
  私云。住三分位者佛顶二眼以为三分之位。安佛顶了舍安傍位。故云舍三分位。若别作者准亦三重中胎准为二例。第二重亦准为二例。准前知之。虚空眼为中胎。大日尊诸三昧为第二重。世天为第三重
  虚空眼?(佛顶眼□)


  佛母别坛三重


  中台二例。第二重二例。亦准前知
  八。诸菩萨别坛(名一切菩萨大如意曼荼罗。亦名一切诸佛菩萨真陀摩尼)
  次一切菩萨 大如意宝尊
  谓彼曼荼罗 圆白而四出
  遍寂极清净 满一切希愿
  前说菩萨部中未说者今更说之。凡是诸菩萨应须作曼荼罗者皆同此义也。其曼荼罗当作圆明之像令极白净。于中作十字嚩日啰(二合)台。台各置标。大真陀末尼如承珠标。其头皆置如意珠。珠有光焰也。其本尊于十字中心置之。诸余菩萨在次院中。次第而布。更外置八部也。极白是寂静色。当极令明净寂然而住。此等菩萨皆能施一切愿也。寂是息灾义也
  私云。具缘释云。此是通一切印。若诸佛菩萨经中不云所持印相者亦执此无价宝珠皆得也。故若随乐以诸菩萨安中及第二院皆令执此宝珠。若别作者准亦三重。中胎准为二例。第二重亦准为二例。准前知之。摩尼尊为中胎。十方界诸菩萨为第二重。世天为三重
  摩尼尊(?如意珠○)


  诸菩萨别坛三重


  中台二例。第二重二例。亦准前知
  转字轮品云。次于四方画四大护。帝释方名无畏结护者。金色白衣。面现少忿怒相手持檀荼。或作彼印。或置字句。所谓嚩字。夜叉方名坏诸怖结护者。白色素衣。手持竭伽。并有光炎能怀诸怖。或画彼印。或置字句。所谓博字。龙方名难降伏结护者。赤如无忧华色被朱衣。面像微笑在光炎中。而观一切众会。或置字句所谓索字。炎摩方名金刚无胜结护者。黑色玄衣。毗俱胝形眉间浪文。上载发冠。自身威光照众生界。手持檀荼能坏大为障者。或作彼印。或置字句。所谓吃忏(二合)字。及一切眷属使者。皆坐白莲华上。真言者如是敷置已
  次于四方画作四大结护。东方作无畏结护(是名也)身金色白衣。面少瞋状。手持棒。若但置印者(但画棒印也)或但置字(嚩字也)北方作坏诸怖大护。白色。右手持刀。著白衣。并焰光。若作印者但画刀形。若字者作跛字。或傍加二点。西方难降伏护。无有能制伏者。故以为名也。身作无忧华色(如此间深紫蜀葵华也)衣亦赤。然少浅于身色。其面微笑。在圆光中立。作观大众会之状。谓西方众会也。印但画刀。若字作索字。南方金刚无胜大护。犹若金刚更无有胜。故以为名也。复次金刚是天帝释别名。然此大护势力又过于彼故名也。其身黑色忿怒形。皱眉。衣亦黑。然稍浅于身面之色也。头上但作发髻。自身焰光也。手持棒。若但画印亦但置棒也。字作乞钐(二合)字为种子字也。上来四大护皆次并置眷属。眷属即使者也。皆坐白莲华上
  私云。第一重四方安四大护
  东方无畏(○?○△檀荼)北方坏诸怖(?刀△)西方难降伏女像(○○?刀□)南方无胜(○○?棒△)悉地出现品有门门二守护。一不可越(○□○?左手相拟印。图第一重门北)二相向(□?右手相拟印○□图门南)四隅有输罗并焰(独股)
  棒印


  渴伽印


  此云釼形。是今所用
  渴伽此云釼或云大刀


  (西方小刀是惠刀印非此中用)
  相拟势印


  输罗印


  九。释迦别坛
  复次应谛听 释迦师子坛
  谓大因陀罗 妙善真金色
  四方相均等 如前金刚印
  上现波头摩 周遍皆黄晖
  大钵具光焰 金刚印围绕
  袈裟锡杖等 置之如次第
  五种如来顶 谛听今当说
  白伞以伞印 具慧者胜顶
  围以大慧刀 普遍皆流光
  最胜顶轮印 除障顶钩印
  大士顶髻相 是名火聚印
  广生拔折罗 发生以莲华
  无量声商佉 观察知像类
  豪相摩尼珠 佛眼次当听
  顶髻遍黄色 围以拔折罗
  无能胜妃印 以手持莲华
  无能胜大口 而在黑莲上
  次作释师子漫荼罗(即释迦也。谛听佛子也)当作金刚四方令普(此金刚是如上所说五轮中金刚轮方坛也。普者正四方之称也)其坛黄色极令鲜好。于中画金刚杵(三股)杵上安莲华黄色。华上置钵。钵边通有焰光。若作佛形者当画释迦佛持钵。又以金刚围之。右边置袈裟(即僧伽梨)左边置锡杖也。次五佛顶。其白伞盖。佛顶以伞为印(画之置座。座上置印且依本部如佛部一切方也。或依事。谓息灾圆等也)胜佛顶以刀围。普光皆流出。犹如烧铁焰(谓赤焰光也)最胜佛顶以轮为印。除障佛顶以钩为印(摧碎佛顶)火聚佛顶画佛髻形(大士者号会通金刚)会通大佛顶以金刚为印。阿毗揭多佛顶(发生佛顶也。是最胜尊一切起尊。以莲为印)无量音佛顶以珂具(谓商佉也)色类应观(谓如前说观色类。谓白黄赤等色也)佛毫相用如意珠为印。此名曼荼罗。此印法等灌顶成就物等用也。其息灾等则随形色转变。非此所用也。成就皆以本尊在中。佛眼当作佛顶髻形髻边置眼。其佛顶黄色。以金刚围之。无能胜明妃持莲华印(谓空风指捻华。余指申之。捻华。指向心前持也)若诸尊有印者依文置之。若无文取本部主印置之。准种子字中也。无能胜王作口印在黑莲之上。谓画作忿怒口。其口双牙上出者是也。此等诸佛位若以释迦为中则佛顶等列居次院。若随一一本尊中取一为漫荼罗主即移释迦在外。余皆可例解耳
  私云。此文既云此印法等灌顶成就物等用也。故知此秘密坛可用秘密灌顶及成就法。又此方坛本释迦坛。都在东门中。别坛亦作三重。二重如文。世天为第三院。若随所乐亦作五坛。故云非此所用
  释迦?□(中。△)袈裟(右。□)锡杖(左△)
  遍知眼?(佛顶两边安眼。其佛顶黄色。以金刚围之。释迦右。○)
  豪相?(如意珠。遍知右。□)
  白伞?(伞座上安伞。亦依佛部或依五事)
  胜顶?(以大慧刀围之。普皆流光。如烧铁焰。□)
  最胜(○○?轮)
  除障(○亦名摧碎。具缘释云。第五微吉○?罗拏译云舍除。○钩。□)
  火聚(亦名光聚。前释云。第四谛殊罗施。释云火聚。?顶髻。□五佛顶云伞盖。高。胜。超胜。一字光聚。是如此品其密印品亦同此也。具缘品云。释迦左方如来五顶。私云。次第左列)
  广生(亦名会通大佛顶。前品名广大金刚。□密印释云。五股印)
  发生(亦名最胜尊一切超尊。故图名最高佛顶。非此尊。释前品名极广大。?莲华□)
  无量音声(前品名无边音声。?商佉。□前品云。毫相印之右画三佛顶。私云。次第右列)
  色类(具缘释云。五佛顶是释迦五智之顶。有五种色。真金。郁金。浅黄。极白。浅白。三佛顶是三部众德之顶。则有三色。白黄赤色寂灾增益降伏色。摄大广大二轨八佛顶。后亦有一切佛顶?□。佛顶图三佛顶北)
  一切声闻?(梵夹。□图五佛顶南)
  一切缘觉?(锡杖。□图三佛顶北)
  密印品有一切佛顶及一切佛菩萨母二印



  无能胜(?黑莲上安忿大口。双牙上出。具缘释云。并持刀印。具缘品通门大护中释迦座下云。右方无能胜。左无能胜妃亦释迦族。此品是释迦族为定)
  无能胜妃(?持莲华印。妃口厌印。密印品无能胜执莲华印。△今品为定)
  从此上皆佛地德故用开莲华座。二乘用芰荷或青莲华。唯五净居梵王四禅用赤莲华。义准菩萨以下亦令半敷。勿令极开
  五净居众入二别坛(前品画五顶了。次于北方布净居众。次豪相右画三佛顶。故都坛中依彼次第)
  净境界之行 所谓净居天
  置彼诸印相 佛子应谛听
  所谓思惟手 善手及笑手
  华手虚空手 画之如法则
  次说净居天印。经云净境界行者。谓以禅定为味以净为行耳。其印今次列之。思惟手(谓稍屈地水指向掌。余三指散舒如三奇枝。稍侧头屈手向里。以头指指头。善善手妙好义也)谓手施无畏。皆用左手。右亦得。笑手(谓迥思惟手当心前令三奇向上)华手(以风空捻华而申三指。其三指或仰掌舒之。或竖舒皆得)虚空手(谓侧右手散指而在空中)此等天或作笑。或作思惟。或与愿等皆得(彼画法则谓依此法画之)
  私云。具缘品云。自在与普华。光鬘与意生。名称远闻等。释云。次于东方最近北边布列五净居众。阿阇梨云。是五那含天子耳(云云)下释亦云。释天眷属之北近净居天置大梵王。戴发髻冠坐七鹅车。四面四手。一持莲华。一持数珠(右)一执军持。一唵字印者(左)是名净行者吉祥印。所余四禅诸天皆列其左。无热等五净居天列在其右。毗尼观净居天被服仪式制齐整着三衣内衣或是也(云云)今准经论。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天。名五那含。若依此义五那天可与梵王四禅为一别坛。都坛亦安梵王之北。私详道理此五净居是阿那含。二乘所摄故与一切声闇缘觉可为释迦眷属。故具缘品画五顶了。次画五净后画三顶。此品释众次列五净。若依此义五净居天可与释迦为别坛。都坛可安三佛顶右。梵王四禅之南。别坛可安佛后(云云)
  净居(通用??□坛)
  思惟(密印品自在天子右手承颊印。此品地水向掌三指散向内头指指头)
  善手(普华天子。前印风火差。此品云施无畏)
  笑手(光鬘天子。前印空在掌中。此品思手当心三指向上)
  华手(满意天子。持华印)
  虚空(遍音天子。空加水掩耳。此品侧右手散指而在空中)
  今以密印品为定。座上安印


  十。火仙别坛(以下品少不次第。故依具缘品以为次第也)
  请召火天印 当以火仙印
  迦摄骄答摩 末建拏竭伽
  婆私倪刺婆 各如其次第。
  应画韦陀手 而居火坛内
  次请召火天印当侧申右手其风指第三节稍屈。又屈空指上节向掌中。若先直而屈是请召也。先屈而还展是发遣也。诸大仙而围绕之。谓迦叶瞿昙仙等皆次第画之。并在火院之中。火院即是三角坛。其中色赤名赤院也。其印如前五通仙人说四围陀印是也。此是梵行者秘记。若诵围陀者见此手印知是何论何部等也。瞿昙仙(虚空中行欲。有二谛污下地生甘蔗。日炙生二子为释王者是也)末建拏(坐禅蚁作封遍身。恐伤蚁。复入定者是也)竭伽仙(山名。约处得名也)嚩私仙(即旧婆薮仙人者是也)㼜竭啰私(是身汗液义也。此仙不从胎生。从汗液而生。故得名也)
  私云。迦叶骄答摩(瞿昙)末建拏(亦云阿跌哩)竭伽(或云毗哩瞿)婆私(婆薮)倪刺婆(㼜竭剌婆亦云阿诣罗)其印如前。五通仙人说者。密印品云。以施无畏空持水第二节。是一切诸仙印。随其次第相应用之
  释云。施无畏手空持地第二节。一切仙印。从下与经别。第二也。先大指捻小指第二节。三指竖并也。如其次第先开头指。次开中。次与地少相离。次即放散五指。是五大地仙也。依经次第也(云云)
  私云。若空持水是一切仙印。若空捻地五种用之是五仙印。然五仙次第列文不同座位。及法全轨云婆薮。阿诣罗。瞿昙阿底晒与。毗哩瞿。描绘图云婆薮。阿诣罗。阿怛啰庾。瞿昙。毗哩瞿。而摄大广大及法全轨真言文云缚斯阿跌哩骄答摩蘖栗加(或云毗哩瞿是也)其骄答摩明云婆哩(二合)输(是哩瞿毗明也)蘖?伽明云俱怛摩(二合)蘖?伽(是瞿昙及萨?伽二明合出也)亦脱阿诣罗明。故知误矣。密印释云。依经次第即是此品五仙次第为定用彼五印。阿诣罗明可用描绘座位中梵号也。图云火天。火后。婆私竭伽。末建荼。瞿昙。迦叶。脱倪刺婆。故知误矣。火天(出前品第七夜护摩法中。具缘释云。住火炎中额及两臂各有三灰。三指取灰自涂身像也。一切深赤。当心有三角印。在炎火圆中。左持数珠。右持澡瓶。摄大广轨云。慧珠定澡持。掌印定持枝。青羊以为座。妃后持左右。△用召请印)火天后(义准同火天。△用一切仙印)此品五仙。瞿昙?△末建拏?△羯伽?△婆私?△倪刺婆?△依经并用手印安座上也。或用三处三灰安座上也。图以五仙安东方。以△诸大仙等十二火神安南方。△娑摩醯多。△捺罗迦。△忙噜多。△露系多。△没?拏。△句路诞囊。△社吒罗。△乞洒也。△忙囊娑。△劫微。△阙名火神。△暮诃囊(私云。若作别坛以十二火神安第二院。前右左后如次各四云云)


  以下八方天十二天。一一皆有别坛之文。唯无三重之文。义准中台第一第二重例。若有所乐或各随作五种坛法一一须作三重之坛。以十二天及眷属为中台。以各同类眷属为次院。互以十一天部为第三院。当坛天族本座之处准置地印供养。十一。阎摩天别坛
  阎摩但荼印 常处风轮中
  没?底铃印 黑夜计都印
  当知焰摩后 以没揭罗印
  娇吠离耶后 用劫跛罗印
  如是等皆在 风曼荼罗中
  乌鹫及婆栖 野干等围绕
  若欲成悉地 依法以图之
  南方阎摩王当作风坛。坛中画但荼印


  (若印等。此坛一角向身一角向外也。或随彼便安置)王右边画死后以铃为印。若画身即持之


  密印品云铃印。具缘释云阎摩之西作阎摩后及死后。今文为定。左边画黑暗后以幢为印


  此幢也(梵云。计都。亦抢也。二十卷本云旗也。具缘释云。东边作黑夜及七摩怛哩。今文为定)七母等同用没蘖罗印。密印释云。左手作拳。直申空指向上。是七母等印(七母通用)没蘖罗者。密印品云。七母锤印。俱吠离也。作顶骨印(在毗沙门方也。二十卷本云。此颅骨)


  以笑手状持之(谓屈水地指于掌中散舒三指。如笑手状。以持顶骨如持钵状。密印释云。舒左手而令曲。如承髑髅之状。当胸前仰之。是遮文荼印也。私云。摄大广大二轨以此遮文荼印为多闻属。故不可在阎王风坛)七母等眷属谓乌鹫狐及婆栖鸟(似鸱鸦小。黄土色。觜亦黄。是鹯类也。此鸟有秘身法)此等并在风轮中围绕七母(凡阎摩王部类皆在风轮中也)若持华得此鸟亦持七母真言也。此等各别自有持诵法。今入此曼荼罗会耳。以为庄严。具缘释云。阎王执檀荼印。犹如棒形。上有人首作极忿怒之状。水牛为座。摄大广大轨云。七母并黑夜死后妃围绕判官诸鬼属
  又云。荼吉尼定掌尔贺嚩触之。阎王(?檀荼。风坛?。图△。王东△质怛罗笈多讯狱者。次东△夜黑天。次东□辨才天王西△檀荼。次西△后。次西阎摩没栗底后)
  私云。最胜以辨才天为阎王姊。故列此中。右死后(?铃)左黑暗后(?计都)七母(?锤印)三乌及狐并持华。皆在?中图殁栗底后左列△热地狱。△寒地狱。△毗舍支十眷属。△毗舍遮十眷属
  私云。司善司恶。司命狱卒。五道大神。九种饿鬼。可摄此中。若作别坛以此等众安第二院。地狱冥官饿鬼鬼众如次右左前后列之


  十二。涅哩底王别坛
  涅哩底大刀
  泥哩底方作大刀印。密印释云。左手空捻地水甲上而申风火并竖。即刀印也(私云。是大釼印)摄大广大轨云
  执刀恐怖形 身印同朅誐
  是诸罗刹娑 即有罗刹主
  罗刹斯将兄 罗刹众四明
  涅哩底王罗(?大△刀)罗刹娑(??朅誐)罗刹斯将兄。罗刹众(准同罗刹娑师子印。△)
  经及义释不出坛形。今且依图作三角坛。图以罗刹等安西方。以摩睺罗伽及○女□阿修罗及□女安南方。若作别坛以此等安第二院。摄大广大轨以阿修罗摄天帝族。此义为胜。故此鬼王以摩□罗等及野人食人者为族。西方多野人女形大口也。蟒蛇及女蛇并野人如次前右左后列之。


  十三。嚩噜拏别坛
  嚩噜拏罥索 而在圆坛中
  汝大我应知 种子字环绕
  嚩噜拏龙作罗索印(如前)作圆曼荼罗取种子字围之(谓字当心如印围之)
  难陀跋难陀 密云与电俱
  皆具清净色 夹辅门厢卫
  在释师子坛
  难陀龙兄弟作云印(云中有电。复有水形。俱在坛门边也)具缘释云。嚩噜拏是四方护方龙王。持罥索印。又云。于通门第二重厢曲之内置二龙王。右曰难陀左曰跋难陀。首上皆有七龙头。右手持刀左持罥索。众云而住(云云)图第一第二重不安二龙。第三重安之。摄大轨云
  龙方缚?拏龙光龟为座
  门里前左右 忿怒无能胜
  阿毗目佉对 厢曲中大护
  持明大忿怒 次右无能胜
  次左无能妃 难徒跋难徒(云云)
  广大轨除右无能胜及左妃也
  私云。转字品第一重有四方四大护。悉地出现品释第一重门门有二守护。不可越及相向。具缘品释引入弟子文云第一重逊那优婆逊那二龙王守卫之处。又云。第二重厢曲中置二龙王。右难陀左跋难陀。释迦座下右无能胜左无能胜妃(云云)诚文虽尔。第三重八方神中西方为龙护方。故图中逊那二龙难陀二龙安第三重西门。是为正文。自余护门并如义释。第一重是佛地。第二重是法身菩萨。今此二龙是释迦生身眷属。故在释师子坛。不可以生身龙安佛地法身菩萨护门也(云云)图通门南逊那(○?○○)次南龙王并后眷□□□□○。北优婆逊那(○○○)次北嚩噜拏龙王(○○)后(○?○○)次左阿难陀龙等一切龙?○。
  私云。都坛东门释迦南安帝释。故图对彼西门二龙南安嚩噜拏(但逊那二龙恐难陀二龙)图嚩噜拏南列○商佉。○波头摩。○大莲华。○和修吉。○羯勾吒。○矩利迦。○摩迦斯。○得叉迦。○阿那婆达多。○娑伽罗。○束讫劳。○优波束讫劳三龙。○臂多二龙。○优婆波臂多二龙。○路系多二龙。○优波路系多二龙。○讫栗瑟拏二龙。○小讫栗拏二龙。若作别坛以十九龙众安第二院。以二十一龙前左后右如次列之


  十四。天帝释别坛(此品无文)
  具缘品云
  初方释天王 安住妙高山
  宝冠被璎珞 持拔折罗印
  及余诸眷属 慧者善分布
  东方五顶之南画因陀罗。坐须弥山。天众围绕。首戴宝冠。身被璎珞。持拔折罗。及余诸眷属。谓舍脂夫人及六欲天等。具如图中
  又云。辨才天。微瑟纽天。商羯罗天。鲁捺罗天。塞犍那天。其妃。阿阇梨云。释梵左右序列之耳(云云)
  私云。初二天是帝释乐天力士。密印释云。妙音天印。此即摄乾闼婆等。此天亦言乾闼婆类故。图帝释南列舍脂提头赖吒并乾闼婆众。六欲天。魔天。他化自在天。那罗延并眷属。后三天是梵王眷属。因明论说。劫初梵王以苦行形下化人间名骨琐天。即商羯罗。是初禅主。非三千主。噜捺罗即商羯罗忿怒身。塞犍那是鸠摩罗天。此云童子。是初禅梵王变化也。金刚顶十天法中。东北伊舍那明亦云噜捺罗。此是大般若云阿首罗女天。是鬼首天。非第六天。又紧那罗是帝释法乐神。乾闼婆是俗乐神。故可以此二类摄天帝族。经释不出帝释坛形。今且依图
  帝释三十三天(?跋折罗□摄大广大轨云。手持独股印)
  舍支(○○□)
  四王□(图安西方。故东□持国。并乾闼婆众)
  焰魔□兜率。□化乐。□魔天。他化。□。
  那罗延并眷属(□此品那罗延及后轮印。密印品那罗延轮印。后持华印)
  紧那罗(准□)乾闼婆(准□)(摄大轨云。天帝眷属中乾闼阿修罗。前印。内缚拳申水乐天印。修罗以智手风夹空轮上)
  妙音乐天(密印品云。如弹弦状名费拏印。此品云。妙音乐器印。释云琵琶印。图办才天。□)
  普世天心?(普世天印。合掌阿修罗。??)
  紧那罗(???????)
  若作别坛以三十三天(四八三十二。天帝在中合三十三天)舍支。须弥四角四金刚手为中台。以六欲天。及第六天内亦有魔天。并那罗延。妙音乐。乾闼婆。阿修罗。紧那罗为第二院。


  可方图之
  十五。日天别坛
  日天金刚轮 表以舆辂像
  社耶毗社耶 当知大力者
  俱以大弓印 在因陀罗轮
  日天作车轮印在金刚印(即是正方坛也)社耶毗社耶作弓印(亦在金方轮立中也。须有箭也)具缘释云。释天眷属之南置日天众。在八马车辂中。并二妃在其左右。取谓誓耶。微誓耶。译云胜。无胜也。日天眷属布诸执曜盎伽在西(火。宿曜经作盎誐罗迦)输伽在东(金。摄大作瑜伽。宿曜作戎羯罗)勃陀在南(水)勿落萨钵底在北(木)设汝遮遍在东南(土)罗睺在西南(铗)剑婆在西北(彗)计都在东北(旗)又于南纬之南置涅伽多。谓天狗也。又于此纬之北置嗢迦跛多。谓流火也。摄大广大轨次云
  摩利支前行 翼从而待卫
  又云。摩利支宝瓶图△日天。北△逝耶后。南△毗逝耶后。次南△诸执曜神等。
  日天?(车辂△□)社耶(?□)毗社耶(?□前弓箭)摩利支(?宝瓶准□)盎伽?。输伽?。勃陀?。勿落?。设你?。罗睺?。剑波?。计都?。涅伽?。嗢?。诸执曜亦准□。密师品云。定慧相合并空立之。是一切执曜印。若作别坛日天二后前行为中台。以十曜为第二院。准俗法云。东岁星(木)南荧惑(火)西太白(金)北辰星(水)


  十六。月天别坛
  月天迦罗奢 净白莲华敷
  月天作白瓶并有莲印。具缘释云。西门之南与日天相对应置月天。乘白鹅车于其左右置二十七宿。十二宫神等以为眷属。密印释云。左手作半莲华印。一如作观音印法。此不同。但一手作之。是梵天印。其月天印。一如梵王无异。俱想有白色。为异耳。作三补吒。二火二空相交。右押左。是一切宿印。摄大轨云
  月天之眷属 二十八宿天
  宫神等围绕
  天竺曼荼罗有月妃。战捺罗图。○月天南。○月后名月相。北○名月后。月神次○北日月后名赤色。次北○主十二宫神次北○主二十八神宿。次北○主直神。次北○主六时神。次北○主日神。次北○主月神。次北○主年神。次北○主夜神。次北○主宿对神。次北○主宿神。次北○主业作神。次北○主时分神。次北○主日历神。次北○主牙相侵神
  私云。图主日神是十二神。准大集经阎浮四方海中有四银山。有十二兽住中。各二眷属。合三十六禽。始自八月一日子神巡行三十捡人善恶(云云)主月神是十二月将。主年神是三无六甲(云云)月天?(开敷白莲华)妃(准同)二十八宿(?○一切宿印)十二神(准同)若别用者。日治六宫。星?。张?。翼(师子宫)翼?。轸?。角?(女宫)?角亢。氐?(秤宫)房?。心?(竭宫)尾?。箕?。斗?(弓宫牛)女?。虚?(摩竭宫)月治六宫。虚。危?。室?(瓶宫)壁?。奎?(鱼宫)娄?。冒?昂?(羊宫)毕?。觜?(牛宫)参?。井?(男女宫)鬼?。柳?(蟹宫。天竺曼荼罗二十八宿皆持星印)
  若作别坛次月及后十二宫二十八宿为中台。以主土神主六时神等为第二院。十二主神如次前右左后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