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大正藏》第75卷No.2390

胎藏大法对受记第一。
  安然记。

  安然以贞观十八年二月有入唐事初从道海大德对受玄法寺法全和上两卷仪轨。即有印信。此海大德从安慧和上受之。此慧和上从慈觉大师受之。次从长意大德重以对受前全和上两卷仪轨。亦有印信。此意大德从慈觉大师受之。同年三月。次于赞岐守所覆授前来所觉。此守元从慈觉大师受玄法寺法全和上三卷仪轨。后以元庆六年六月从权僧正大和上受前全和上两卷仪轨。此大和上元从慈觉大师受之。草创未毕大师迁化。因依梦告则从安慧和上受得首尾。未及授位和上归寂。后从圆珍和上受灌顶位。圆珍和上准式覆授前来所学。使大和上自读真言及作印相。则珍和上一一类之。然慈觉大师于法全义真全雅元征元政海云宗睿宝月八阿阇梨广学奥藏。故所传中多有异说。今珍和上唯受法全和上故有单说。自无异说。是以覆捡我大和上所学之日多随省略。动言不用。又印信中云大同少异也。此珍和上亦传前全和上两卷仪轨。如今安然从大和上受学之日亦准前例先使安然举复所学。大和上云。珍和上云。印相特得周匝。真言未得梵音汝今深得悉昙之道计也。道海大德所传真言不异我今所学慧和上说。事须直挍印相而已。故就印相安慧和上圆珍和上两说一时受得已毕。同月二十二日。其夜梦得慈觉大师亲为安然传胎藏毕即付传法之印。七年闰八月十七日。大和上为令安然读胎藏界真言授大枝君。且以释迦传法印密授。安然见其印相一同梦授。此时安然则读真言。大和上则抄出印相别记一卷授大枝君。君以别记乃对受之。安然亦在末席重受。又大和上得山阶宫真言法文。中有南忠大德私记。此忠大德初从圆行和上依经受之。后从慈觉大师受全和上两卷仪轨。今大和上安然对受之日。多加彼说。安然后得宗睿僧正私记挍之。与睿山记小同大异。但其印相似珍和上。此睿僧正亦受法全和上故。今记中并皆载之。安然亦得高野和上圆行和上慧运和上等记。并在别矣。安然亦得慈觉大师将来玄法寺法全和上两卷三卷仪轨。惟正大德将来法全和上两卷异本烂脱仪轨。圆珍和尚将来青龙寺法全和上三卷仪轨。宗睿僧正将来青龙寺法全和上三卷仪轨。慧日寺惟谨和上三卷仪轨。亦得无畏三藏摄大仪轨三本。一本是慈觉大师本也。一本是圆珍和上本也。一本是宗睿僧正本也。慈觉大师本中有二。一是除脱本。一是具足本。今此记中并引为证。
  供养方便会。

  第一作礼印(持地印)。
  海大德说。以金刚部印当额诵明三遍。了散顶上。左右渐下。掌向于身下了。掌向前合。是名一匝。意大德云。用金刚部印(不云用式)权僧正大和上说云。慧和上说以金刚部印心前三诵三礼。次至于顶从脑后而作拳左右而下心前。三回转而解拳。金刚合掌顶散。珍和上同。别记云。亦名金刚大印。当心三诵举顶。想礼一切如来。印散一拜。正僧正说。作礼之前。先有五轮投地。而作礼胡跪诵供养文。作惊觉印三招。云作礼方便印作三昧耶印。从下分作二拳。即舞掌顶。

  第二出罪印(大慧刀印)
  海大德说。以金刚合掌进力禅智各相捻之。进力横平如唐大刀。心上诵明三遍散顶(他不知刀如斧刃也)。意大德说同前(但不云进力横平)。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进力端下于下而以禅智捻进力侧。乃至顶散一礼。珍和上同之。正僧正用大慧刀同海说也。

  第三归依印(普印)。
  海大德说。金刚合掌诵散同前。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申臂至顶生恭敬心。珍和上同。别记云。顶散一拜。正僧正用金刚掌同海说。

  第四施身印(独股印)。
  海大德说。金刚合掌心上三诵。次舒二臂以印捧顶。身足伏地。形如独股。故名独股印也。其臂极直。意大德说同(但不云直臂)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同之。别记云。胸礼一拜。正僧正同海说也。

  第五菩提心印(定印)。
  海和上说。先作大坐。以右手安左手上。二大拇指不相及。脐下诵明。次散顶上。渐下金刚合掌礼佛。次安顶上观想之也。又说。外缚心上诵明。顶上散观(前名定印。后不名之)。意大德说。用弥陀定印(但不云用式)。又说同前(但不云定印)。权僧上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又说同前(但云金合)。珍和上同之。但云。诵第七卷增加句。别说云。金合一拜。正僧正说用大日定印也。

  第六随喜印(归命合)。
  海大德说。金刚合掌心上诵明散顶。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同之(但云散顶一拜)。正僧正金刚合掌于顶也。

  第七劝请印。
  海大德说。同前随喜印也。意大德权僧正大和上二说。正僧正并同海说(但权僧正大和上别记云。顶散一拜)。

  第八奉请印。
  海大德说。外缚进作钩形。每明一招。凡三招了。顶散一匝。意大德说同(但云内缚)。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同海。说(但云内缚。又云顶散一拜)。珍和上同之。正僧正说。内缚竖慧风如钩召。

  第九回向印。
  海大德说。金刚合掌心上三诵散顶。意大德。权僧正大和上二说并同海说(但云顶散一拜)。正僧正同海说(但云。若为他有事此处发愿)。

  第十三昧耶印。
  海大德说。文云初字门者初阿字也。观此字印本不生也。三昧耶印虚心合掌二拇并竖。去于进力少屈二拇。心上诵明乃印五处。谓额右肩左肩心喉。每处一诵顶散。分下一匝。外转如舞乃合。文云。所谓净除三业道是也。意大德说同(但五处云额左肩右肩心喉。又云。是印当佛部也。又云。三法界道者本尊真言印契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先结大日定印(前定印是)心前观九重月轮。中央观阿字。黄色正方。即观一切法本不生也。九重者内外九重月轮也(大和上释。仰平月轮中作大小九重)。作此观了。次作三昧耶。印同海说也。正僧正说。次正坐观心中有九重月轮。轮中有阿字。次入四无量心观。如常说也。次入佛三昧耶莲合。建二空触诸支分者。加额肩心喉顶以二空是也。又成三法界道者。本尊真言印契成就此三也。界者结大界。非世界界。当观于三业道净除宿障。

  第十一法界生印。
  海大德说。以二金刚拳共申二头指侧相跓也。心上诵明。二风向内。引至顶上。以印向身。下至脐上。乃投于外。如是上下投各三匝。而分印散之。乃净世界之义也。意大德说同(但云。以印至顶。次至身前之时。以印向身。逆入内散也。是当莲华部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意说也(但云外散)。珍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举印下时。向内三度投之。后至顶散)。忠大德说。观烧秽界成净界如法界自性。自观执金刚(印相同海。大和上释印同海更不记之)。正僧正说。法界生般若三昧各作金刚拳。二空在掌。风幢正直。头相着。地水火中节且着。以印三遍载顶转于身前。又以二风头当脐喉额。即顶上散之。注云。先顶上十二字间观囕字。流出智火烧净身中罪垢不净也。

  第十二金刚轮印(转法轮印)。
  海大德说。二羽右上左下背相着。而四度各钩结也。左拇入右掌中以右拇相着其指面也。心上三诵了。乃右三转之顶散。意大德说同(但云。诵了三举。次三转后散顶也是当金刚部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右三转然后印五处)。珍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右三转然后三上下如押地之势。又云。上来三印是三部印也)。正僧正说。转法轮观自执金刚结金刚轮印。止观相背地水火风右左相持。二空旋转。合慧掌中(注云。三遍加持上下方。次八方回旋。次加五处也。上三言印如三部三昧耶)。

  第十三金刚甲印。
  海大德说。虚心合掌二拇入掌。各捻忍愿第三节也。少屈二风着二中指背侧。心上三诵(大师记云。中指背上云云。又第三节者中节也。背侧者中指侧也)。三诵了。以印至顶。各金刚拳。耳侧下之。乃申二风脐前相对。乃观右指有唵左指有砧如青色丝。乃以二风脐前三转。次腰后。次左膝。次右膝。次脐上。次腰上。次心上。次背后。次喉。次顶后。次额。次脑后。每处三转同此。脑后二羽各作金刚拳同处三转。乃以右拳引之三遍。随引少低其首。如结冠绪之势。乃分二拳耳侧下之心前散之。意大德说同(但初云莲华合掌云云。中云脐腰一一云脐腰不云前上云云后云二拳相引随引其首顶相动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心上诵明先印五处。次至于顶。以后同海说也。珍和上说。先印五处同慧和上。以后自余皆并除之。别记云。以印安左右膝。想唵砧字。从字出藕丝。其色绀青。又云。脐等十二处及脑后各一回。又云。从地下散。正僧正说擐金刚甲三补吒。止观二风持火轮上。二空相并在于掌中(注云。又云。二空并着火侧印五处。擐甲胄如常。后拍不必舞。又略轨次第)。同海说也(但云。二空入双掌。又云。着火侧印五处)。后擐甲同慧和上。但云。初心上。次背后。次脐前次右膝。次股上。次左膝。次股上。次脐上。次腰后。次右肩。次左肩。次喉。次项。次额。次脑后。后心前。舞拍不必舞。

  第十四罗字观印
  海大德说。罗字观不作印也。文云一切秽处即大小便处也。第七卷有真言。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入堂供物等观白罗字也。秽处等观赤罗字也。忠大德说。作二拳进力侧相跓。心上诵明。次三上下后顶散也。真言在第七卷也。观●字白色也。又云。入堂时是因。出堂时是果后用证点(释。先观。后作印明)。别记云。次观囕字在顶上。净光焰鬟。赫如朝日晖。能除一切障解脱三毒垢。正僧正说。顶上●字真言(云云)。小轨同忠说三举印顶上观安于●字。

  第十五无能堪忍印。
  海大德说。二羽十指端共密聚。密聚者。谓十轮之端聚于一处令密聚也。戒方少开。散之直立。形同如来藏印。唯开二无名指为异而已。心上三诵。印上额上。逆三遍转成辟除也。顺三遍转成结界也。次捧印于顶上结上方。次下印于身前结下方。次印五处如常次顶散。意大德说同。但云。虚心合掌开二水。用式如前。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无上下方结界)珍和上说。合掌二火叉入掌。二风二水开立。又说。二风少屈。用法心上诵明。左右三转避结。次印五处。忠大德说。虚合屈二风捻二禅。开立二水。用法同前。别记云。亦名降伏魔。用法全同海说。正僧正说。无堪忍大护印有四。第一准普光印。定慧于合交火入掌。地空合立。风水开立。第二除●●二字加诵●字。用六足尊印内缚立火是也。第三除●●●三字加诵●字。用不动剑印定安腰。亦用五古印。第四除上四字加诵●字。用索印以定空捻风头作圆环。余转唯圆屈次以慧空入定环中。捻风头作圆环。三轮准定即成。小轨内缚地空合立。水风各散。一印是无堪忍印。有人说。作如前。但二水合之。此处作四方大护印了。又别时说。但作第一印。不用三印。至于四大护处具足作之。

  第十六警发地神印。
  海大德说。二膝长跪左金刚拳。或持三古或持五古当于心上。右舒五轮三按于地。所言按者覆手按地。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按时三四转按之)。珍和上同海说也。别记云。三按地表。正僧正说。警发之前依轨观白点罗字。净自心地及道场地除众过患。相如虚空。而诵地神偈。注云。先左执五股当胸。以右手平掌按地。偈云云。真言云云。小轨有记。右手行膝上。浮转地上。又奉请法身方便印招之。用地神明。

  第十七地神持印。
  海大德说。外缚仰掌。二拇不相跓。着二风侧诵明三七遍。右三转之。次覆其印诵明三七遍。亦三转之。乃加持地令坚固之。次执香炉面向东方。诵诸佛等四行偈文劝请地神。次结地天印诵地天明顶上散之。地神印虚合少开掌中。二拇着二风侧。亦名钵印。地天明云。毕哩(二合)体(他以反)微曳娑嚩(二合)贺。即十二天中地天真言也。意大德说同(但初云二梅相跓)。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仰覆三转之后。以印按地三度后顶散之。此次无偈文地神印等也)。珍和上说。以大日羯磨印(智拳印)以拳首指于地三度。随指地诵明也。文云。持次第者谓三地也。一道场地。二自心地。三众生心地(大和上释。持次第者五轮之地。五字次第加持成立义欤。私云。出经疏也)。正僧正说。次持次第印。以如来拳运之。谓回转也。次作坛同用上拳印(云云)(出青龙寺别三卷仪轨)。

  第十八洒净印(三股杵印)。
  海大德说。左金刚拳安于心上。右作三股杵印舒戒忍进捻于檀禅是也。加持香水七遍。或二十一遍。咒多为善。加持已了。则阿阇梨自起。以印入水洒净于地。次以杨枝洒净所辨一切供物。如法清净。或以慧三古杵印汲于香水洒之。有阿阇梨云。束于茅草洒并得。洒了。水器安于本处。则阿阇梨亦坐本处。或样左手持香水器。右三古印加持七遍或二十一遍。以洒一切。一切者谓坛及供物。意大德说同后。样不云前样。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三古印入水中加持三遍。次起而右周。观洒地表。珍和上说。先洒自身。次洒供物。后洒地表。正僧正说。先用三古印加持。次诵诸佛等四行偈。小轨慧掌加持坛上。有记空风相捻舒三轮之。

  第十九持地印
  海大德说。同普礼印。以印按地三遍。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执香炉等事此次有之(但与真言诃字三招)。珍和上说。持地印同前惊发地神印。用法亦同前也。又云。请召地天只诵偈文也。印真言不用。别记。洒净之后持地之前有请白地天偈。行法同前。但云。下卷中地神真言是也。又云慧生曼荼罗了。正僧正说。用上地神印。用仪亦同(即警发印)。小轨用前惊发印舒慧掌按地。

  秘密曼荼罗法品。

  第二十观罗字烧净自心地烧尽法界真言印海大德说。文云谓以字等乃至彼器者。能烧是●字。所烧是●字。●字即真言行者身也。烧尽此身中二障犹如练矿金成纯金也。文云十二支句者十二真言王也。大师记云。十二缘是也。先去阿阇梨前一肘。观安大白莲华。莲华之上观安●字。其色净光。焰鬘赫如朝日晖。想声真实义也。观从此字出生智慧之光。先净自心地。亦净道场地解脱法界依正三毒一切过患。山河大地一切诸法皆悉烧尽清净。其相如虚空。如金刚所持。此地亦复如是。住本尊瑜伽。如是观想了。然后结法界生印从顶至脐。投之三度。又样当喉向外。投之三度(下至顶脐)。想自心地道场之地一切诸法●字智光悉皆烧净。举顶散印。文云我身者阿阇梨也。所言彼者佛也。是名以字烧字。又观向字等净自心地等(云云)。私云。彼者出疏。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印用法如金刚界净地印)。珍和上说。先以定印。想心中有●字。顶上有●字。次观我身为妄想所妄执。不觉本不生理。今以●字智火烧尽净除。然后诵●字真言。以印三度举顶。别记云。次囕字观。啰字本是尘垢。依有阿声成无尘垢。故一切法自性清净。今以囕字加持。烧却实有迷身有漏心地皆令清净。行者须先结定印观自身胸有阿字。顶上有囕字变成火聚。犹如劫火烧尽有漏身。即结法界生印加持自身。其法同前。正僧正说。次作定印观●字身中。此身元来本不生法身也。虽然而依一念邪执分别为无明妄想身。今以法界智慧火烧净有为有漏四大五蕴诸不净。如是观了。更想顶上十字间者●字从字光焰流出遍身。烧净自身清净如虚空相。

  第二十一以五字严身真言印
  海大德说。文云加以五支字乃至同牟尼尊者。五支字谓阿●鑁●囕●唅●>欠●是也。第一于腰以下观●字。乃地轮种子也。色变金色。其形方也。如是观了。乃结五股印当脐下分。诵明三遍。加持下体。乃想成金刚轮。说名金刚座印。真言曰。曩莫三满多没驮喃阿。其印二无名指内缚(或作外缚并得)。相叉之端安火风前。二火合竖。二风少屈二火之后。二空合竖。二地合竖。总如五股形。以印下之。诵明加持下体成地轮也。第二以●字为水轮种子也。安之脐上。其色白也。其形圆也。如是观了。作莲华座印当于脐上。诵明三遍。加持脐上想成水轮。名大悲水。真言曰。鑁(归命同前)。其印二拇二地各端相合。中间六指开散。以印当于脐上加持诵明。第三以览字为火轮种子安之心上。其色彤赤如初日晖。其形三角。如是观了。结法界生印当于心上。诵明三遍。加持心位。想成火轮。名智火光。真言曰。囕(归命同前)。其印用前法界生印。加持心上散顶。第四以●字为风轮种子安之额上。有劫灾焰。其色玄也。亦色青也。青者至黑也。其形如半月。观了结转法轮印当额。加持三遍。加持白毫之际。想成风轮。名自在力。真言曰。唅(归命同前)其印用前转法轮印。第五以●字为空轮种子安之顶上。其色种种。其形圆也。如是观了。结大慧刀印捧于顶上。诵明三遍。加持顶上。想成空轮。说名大空。真言曰。欠(归命同前)。其印用前大慧刀印。文云五字以严身乃至赫奕如金刚者此乃结上(云云)。意大德说同(但略说也)。权僧正大和尚说。慧和上说。第一印中云。下印三诵向下散之。珍和上说善也。第二印中。慧和上说。三诵外散。珍和上说善也。慧和上又说。此二印并向下散。大和上释。地水并有下沉义故。第三印中。慧和上说。外散。珍和上说。以印三举顶上而散。风印亦然。第五印中。慧和上说。前出罪印是也。珍和上说同。别记云。次五轮成身。先结五股印安脐下。想阿字在脐下。其色黄。其形方。变成地轮。作此观了。三诵阿字明。即印头向下散。次结水轮印(同莲华印)。安脐上。想鑁字在脐上。其色白。其形圆。字变成水轮。作此观了。三诵鑁字明印头向下散。次结火轮印安心。想㘕字在胸。其色赤。其形三角。字成火轮。作此观了。三诵㘕字明。印头向上。三举即散。次结风轮印(前金刚轮印是)。安额。想唅字有额。其色青。其形如半月。变成风轮。作此观了。三诵唅明。印头向上。三举即散。次结虚空轮。其印相金刚合掌屈二风向下。二空捻二风侧端。以印安顶。想欠字在顶。其色种种。其形圆。字成虚空轮。作此观了。三诵欠字明(已上五真言皆加归命)。便顶散。正僧正说。又当观既净世间不净则当建立无为无漏法性身。如此观察即于腰下观阿字。诸法本不生。色黄形方。次于腹中观嚩字。自性离言说。色白形圆。次于胸中观囕字。染净不可得。色赤形三角。次于面门观唅字。因业不可得。色黑形半月。次于头上观欠字等虚空不可得。色种种。形方圆也。如是观了。即作五轮印。一一诵真言。第一印作五古印(外缚)。真言阿(加归命)。第二印华座印。真言缚(加归命)。第三印惊觉印(火轮印是)。真言啰(加归命)。第四印法轮印。真言诃(加归命)。第五印地大印(五古印)。真言欠(加归命。第五亦用大刀印)。一一如此加持了。小轨。先结定印。观心满月轮上有五字。谓阿尾囕憾欠。三遍诵之。次想转成暗鑁囕憾欠。布心月轮。三转诵之。起于阿字各观五字义。逆顺观之。字门虽别而所证之理共不可得。次以●字安之下体。次以●字安之脐轮。次以●字安之胸上。次以●字安之额上。次以●字安之顶上。即此五字以为地水火风空五大也。是内法性五大与外五大无二无别。此法界身转成率睹波。率睹波即法性也诸佛如来悉有其中。此率睹波变成大日如来坐大宝莲华。观了诵五字明(加归命)。一一加持五体。有记同此。但加五大色形。(空大杂形虽然通为圆也)地水火风空。空风火水地。逆顺了诵五字明。一一加持自身五处(五字五处)。

  第二十二首中百光王印。
  海大德说。文云首中百光王者。谓以●字安顶十字之上。其形赤色。言首中者。阿阇梨之顶骨十字之上也。观了结普印当顶。三度以印动之。此乃结发之义。以印散顶。真言暗(加归命)其印合掌安顶。前后摇动三度。布●字有二说。一云。●字定点安之。脑后以字下方安之顶上。一云。●字体遍布行者五体之上。空点安之顶上。意大德说同。(但无第二说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亦同。忠大德说。百光王者●字是证义。谓以上五字成身名大因陀罗。谓如五字遍法界无质也(私云。出经及疏也)。别记云。先结百光王印金刚合掌是也。安顶。想闇字在顶十字处。色赤。观了以印竖顶。三诵闇字明(加归命)。印头向前。三动摇即散(或说。以阿字为己体。以空点置于顶十字处)。

  第二十三心置无生句印。
  海大德说。次以●字安之心上。其色赤也。结金轮佛顶印。诵明三遍。是成心之义。真言●阿(加归命)。其印二羽合掌。地水内相叉。二风付二火之后。二空捻二水叉上。又样地水外缚。二空捻于二火内节。余轮同前。以印当心。诵明顶散意大德说。三卷仪轨百光王文下有心置无生句之句。谓结佛印诵阿真言。其印定慧内缚。竖二火屈二风付二火背上节。二空并竖付火第二节。权僧正大和上说惠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外散)。珍和上说亦同。别记出海说中第二说印亦云外散。(但以此印安立无垢眼印之初)

  第二十四安立无垢眼印。
  海大德说。次以●字安于胸上并两眼上。即想开于两眼犹如灯明显照。名安立无垢眼。观了结法界生印当于心上。诵明三遍。乃以五字严身。故身同如来。真言囕(加归命)。其印以前法界生印当心三诵。次加持眼。从右至左。意大德说。次言胸里离染字者。谓结囕字印当心诵明。次名安立无垢眼者。谓结火印安立二眼也。各三七遍。真言啰(加归命。亦不云眼左右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惠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字。色赤。以字安眼。诵囕字真言。忠大德说。以法界生印以印加右左眼。谓得无垢清净眼(大和上释。以五字严身者下满足句是也。)别记同海说也。

  第二十五满足句印。
  海大德说。次满足句者。谓于自身以五支字观成五大轮。令此五大轮皆悉满足。故即结普印当心。三诵顶散。真言阿鑁囕唅欠(加归命)。意大德说同。赞岐守说亦同。又云。慈觉大师别时引文。此处授五股印此守所撰持念要集。此满足句后云。次诵十二真言王字布列一身。谓上分想列四字。暗字顶上。欠暗二字两耳。恶字于顶。次中分四字。糁索二字于左右肩。唅字于心。鹤字于咽。次下分四字囕蓝字于脐。落字于腰。鑁字于股。嚩字足里。次结其印总诵印心额喉顶。又此守贞观十九年三月二十二日说云。满足句印。二地合针。二水内钩。二火如宝。二风屈捻二空上。真言曰。阿尾罗吽欠。同年同月十九日说云。文殊真言曰。阿尾囕吽欠。非是文殊真言。昔根本大师随顺晓阿阇梨粗受秘教。传云。阿尾囕吽欠是法身真言。阿鑁囕含欠是报身真言。阿啰嚩左(入)啰(入)。是应身真言(云云)。传闻圆成师云。非尔(空海名也)。今见珍和上与书中有此三真言印也。彼中初真言印是文殊真言印。昔与安慧承云大德学之。而大师临终云付安慧禅师。安慧禅师云。不知。大师云。付大进大夫也。公辅登山之日。南忠大德学之。今欲与汝文殊根本印。虚心合掌云。二火覆捻二水。而头相柱。屈二风横捻二空上。又说。内二地合竖。屈二风横捻二空上(云云)。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此满足句法不用(大和上释。普印是金刚合掌也私云出瑜祇经)正僧正说。金刚合掌寂心观于顶上有●字成百光遍照王。真言暗(加归命)。次观心上有●字。次观胸中有●字。次观额上有●字。次观两眼有●字。次观两耳有●字。次观身同如来念满足句。用金刚合掌诵上五大种子亦得。是通印故不用一一印也。

  第二十六安立器世界印。
  海大德说。先结法界生印诵囕字明。以印端向身引下投外。如是三遍外投开散。想烧尽世界也。今于此清净世界上成立五大轮。第一于最下安立空轮。先安●字也。杂色形圆。此字变成空轮。观了结大慧刀印。举于顶上诵明三遍。安身下分散之。想成空轮。真言欠(加归命)。第二安立风轮。先立●字。色黑形半月也。此字变成风轮。观了结转法轮印当于额上。诵明三遍。想成风轮。真言唅(加归命)。第三安立火轮。先安●字。色赤形三角也。此字变成火轮。观了结法界生印安于心上。诵明三遍。想成火轮。真言囕(加归命)。第四安立水轮。先安●字。色白形圆此字变成水轮。观了结莲华印安于脐上。诵明三遍。想成水轮。真言鑁(加归命)。第五安立金刚轮。先安●字。色黄形方。此字变成地轮。了结五股印当于下体。诵明三遍。想成地轮。真言阿(加归命)。此等五轮。空轮上安风轮。风轮上安火轮。火轮上安水轮。水轮上安地轮。此等轮同金刚名大因陀罗。光焰净金色。普皆遍流出。如是安立五轮。限以三千大千世界。安立世界讫。意大德说同(但略说也。不说印明。又云。大因陀罗者幢也)。权僧正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安立世界者以前五轮印明逆用也。不云烧净印明也。又云。五印准皆当心诵明下散之。又不云三千大千。大和上释。若准法界尼吒义者可云法界三千大千界也)。珍和上说先以火轮印诵●字明外散。想烧净世界秽。次作器世界亦同海说也别记有烧净世界印同前。但云。随投开二风头。又五轮印一一皆云。以印下散。五轮结云。变成金刚不坏清净世界。正僧正说。次建立道场先住定结如来拳印。下方空界观●剑字。变成虚空。空中有●诃字变成风轮。次观●啰字变成火轮。次观●鑁字变成水轮。次观●阿字变成地轮。然后谛观香水海有真言印(云云)。小轨次以羯磨印当脐诵种子字。●●●●●是也(有记当胸观空风火水地)。下方世界空中观有●字变成空轮。上观有●字变成黑风轮。上观●字变成火轮。彼风轮起而吹此●字门。吹立火轮。此火轮量与下风轮相应烧器世界。刹那都无。一切不净唯成白灰。上有●字变成水轮。上有●字变成地轮。与前诸轮相应。上有●字变成七金山及七海之岸。又于上方空中有●字成大日法界身。从其脐轮流出乳水洒满山间成甘露海。中有●字变成金龟。上有●字变成莲华。金刚为茎。金刚萨埵左右扶持扶持之上亦有●字成大莲华。量等大千。华无量叶。开敷庄严。蕊鬓具足。从华光中流出无量莲华。遍满海中。观了以空轮印诵欠字明。先印下方。次结四印及诵四明。一一如次。次结七金山印。次结金刚茎印。以五古印诵吽字明。次结莲华印。次作如来拳印。想于其莲台上有四重曼荼罗。于五色界道上有●字变成七宝宫殿。纵广无量。七宝罗网。方开一门。殿中有摩尼珠常灯。从此金刚轮现诸法相。谛观牟尼尊坐百宝莲华。复涌众妙位位莲华众色。于华上有无量尊在大摩尼殿。殿柱普行列。乃至具如轨。殿有●字变成八叶。上有●●●●●字变成大觉师子座。上有●字变成宝莲。上有●字变成净月轮。有●字变成率睹波。率都波变成大日如来身。有五佛冠坐八叶莲。顶放白色光。世界皆白色。从身四边放随方光。光中出无量尊。前后围绕。此则心中本有大日海会道场海会。亦缘曼荼罗海会一一分明观了。诵唵部(入)欠明而加持之。私云。此正僧正器世界上立曼荼罗四重。印明先皆作之。次修供养将入念诵乃作大慧刀印等三十二印。故此次出建曼荼罗之事。

  第二十七大慧刀印。
  海大德说。同前大慧刀印。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仪轨此次有三部印。前已作故。此中除之不用(云云)。珍和上说。以二风端安二空甲上。别记云。次入佛三昧耶。次法界生。次转法轮。大师记云。已上三印前已用了。故措正而不用。正僧正同海说也。定慧金刚掌风捻空(其形如憩伽也)。

  第二十八法螺印。
  海大德说。虚心合掌。二空并立。二风安二空中节上纹之。以印当心。诵明三遍。次吹此印如吹螺势。次着口上。次以印一遍右转。即成佛转法轮义也。次顶上散。意大德说。虚合风着火背上。空入掌中着火中节。是大师别记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以印当口作吹螺势。三于口前转之。珍和上。以口吹之(此二说中并无右转之言。)。忠大德说。想令我吹法螺闻于法界众生(此说亦除大慧刀印及如来座印而不用之)。正僧正说同珍和上说也。定慧虚心合掌。屈风空绞之。风头相着。押空上节当口如吹状。

  第二十九莲华座印。
  海大德说。即迦摩罗印。结莲华印当于心上。诵明三遍奉座也。仪式如常。如来金刚座也。意大德说同前(但云。是行者座也)。权僧正大和上说。两和上说同海说也(但大和上释。是自身之佛座。以此等印皆是我法具故)。别记云。是为不坏金刚座。昔与佛子皆从此生。正僧正说。定慧合舒散。如健吒(如常。谓不坏金刚座也)。

  第三十金刚大慧印。
  海大德说。坚心合掌。二水外缚。二风少屈。逼着二火之背。二地二空各合直立。总如三股。亦名三股印。与大慧刀稍别。以印当心。诵明三遍顶散。意大德说。五股印是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云。坏无智城晓悟睡眠。天人不能坏之。正僧正说。外缚五股印是也(内缚亦得)。

  第三十一如来顶印。
  海大德说。用金轮佛顶印(同前心置无生句印。)。经云。此印是如来顶。结同世尊。意大德说。此印名摩诃印(印同前说)。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正僧正说同海说也。

  第三十二如来顶相印。
  海大德说。二羽作金刚拳。定拳安腰慧拳安顶。诵明三遍。结此印故一切天人不见其顶。意大德说。此印名顶相印(印同前说)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肉髻。又云表无见)。正僧正说。以慧拳风节着之顶上。

  第三十三毫相印。
  海大德说。作金刚拳。定同前。慧拳指额。由此印故满一切愿。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毫相以下至悲生眼五印皆执袈裟角。别记云。左拳同前。右拳安白毫处。正僧正说同海说也(但云。上拳置眉间。口传云。已下五印取袈裟角。或云。舒大指拳。以大指着眉间。左拳安腰。可依口传)。

  第三十四大钵印。
  海大德说。以下三印并左手执衣角也。先结跏跌座或半跏座也。得金刚不动座也。左手先执左袈裟上角。次以右袈裟角从臂上而引超之。从手下入手执其角令二角如牛角。以此印手安跏趺上。仰右手安其上。二空稍立相合。是以与定印为别也。又样决云。如前只叉二手。空平端相跓。亦是定印也。三遍诵明。由此印故。想令一切非器众生成法器也。意大德说同前(但云。瑜伽者作此印时。先取袈裟左角。右角绕左腕一匝。更折返而握。如二耳势云云。折返者二耳折返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先以左手执右袈裟外下角。与肩上角合之。从左手下引。旋超入左手内。以左手执之。令如牛角。次以二手相重安脐下。二空端才相跓。是持钵势也。珍和上说同慧和上(但云。执左袈裟内上角。自余皆同。又云。令如菟耳)。别记云。先左拳握袈裟二角(二角者左臂上外角与肩上角也)。引缠左臂自外就前。开掌置于脐前。右手仰掌加左掌上。二空端相跓如定印。功德同海说也。正僧正说。定慧叠于脐间如持钵相(左掌上置右掌背也。取袈裟角见仪轨也)。

  第三十五施无畏印。
  海大德说。左手安腰右手舒立。与右肩齐。又大师记云。左手执衣角安于心。意大德说同海本说。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左拳安脐前)。别记同两和上说(但云。能施一切众生愿及无畏)。正僧正说同海说也。

  第三十六与愿印。
  海大德说。定手同前慧手下垂。又大师记云。左手执衣角也。右手仰下安膝。意大德说同海本说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惠和上说。慧掌舒臂向外。定同前也。珍和上说同大师记。别记同慧和上说。正僧正说同惠和上说。

  第三十七悲生眼印。
  海大德说。定手同前拳安腰也。慧拳舒水火当眼引之。二遍诵明。又样指二眼间二遍想除内障(三毒等)外障(七难等)。又样以金刚拳指二眼间。观法同前。意大德说同海一说。(但无又样二说)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以右手安心。诵明当眼。横引从左至右。又样以印指二眼也。无第二又样也。珍和上说。以水火端触二眼。各两度也。别记同慧和上说。正僧正说。慧拳以空押地风甲。立水火指二眼。先右次左。想成佛眼。又灌顶时用此开眼已上五印。左取袈裟。

  第三十八如来索印
  海大德说。内缚二风屈竖。相跓如索。意大德说。如前二空右押左入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亦同正僧正说同海说也(但云。坏造恶者缚诸不善)。

  第三十九如来心印。
  海大德说。内缚出右火风。竖而少屈。左风改入于月(掌也)。意大德说。内缚舒慧火风。竖而屈之。是大师说与仪轨异。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内缚立慧火而少屈如钩是如仪轨。珍和上说同慧和上。别记亦同正僧正说。以定空押四轮甲圆环。次以慧空入定环中。亦押慧四轮甲。更舒慧风火如钩。

  第四十如来脐印。
  海大德说。以前印添立水轮少屈。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如前唯立水轮。珍和上说。如前并立火水。别记内缚舒慧水。少屈如钩。正僧正说。准上加竖水(是口传也)。

  第四十一如来腰印。
  海大德说。慧水火风直立。是为与前印别也。意大德说同(但云。与仪轨异。)。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唯立水轮如仪轨也。珍和上说。并立火水。又云。以上九个印更不散而依次结之(大和上释。此腰印以直意与前为异)。别记同慧和上说。正僧正说。内缚舒竖风火头相着(是口传也)。

  第四十二如来藏印(隐处也)。
  海大德说。结前无堪忍印。唯不开二水指端相跓也。五轮端相跓。二火少进出于余转转成峰也。此印不同仪轨。此印令如来隐藏清净。又云。除二障得法身。意大德说。结前无堪忍印。唯开二水指端不相跓是也(私云。此说记文不正。故应如海说也。但可云唯不开二水指而相跓也。准前无堪忍印记文故)。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五轮端密聚。少舒二火令有峰也。珍和上说。虚心合掌。二风捻二空端。开立二地。二水少屈。别记云。虚心合掌。十轮少屈端相跓。二火水透令有峰也。正僧正说。虚心合掌。地水钩屈。不头着。火轮如峰。风空头聚合捻(是口传也)。
  第四十三普光印。
  海大德说。二火入内相叉。二风二水一一孤立。二空捻火叉上。二地相合直立。不同仪轨。是名金刚萨埵圆光真言印也。意大德说。印如仪轨文。以印右三转(仪轨云。普光准大界二空屈入月风舒如放光。屈火如钩形)。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合掌二空入掌。二火叉入掌各捻二空面。余六轮散开也。别记云。虚心合掌。二火入掌。二空二地直立。二风二水放散。勿相着也。同海说也。正僧正说。同海说也(但云二地入掌)。

  第四十四如来甲印(甲铠也)。
  海大德说。空风火水地亦名轮盖光高胜也。虚心合掌。二盖少屈立二光后当心。三诵顶散。渐下作金刚拳。直立二盖。于慧盖端想有●字。于定盖端想有●字每十二处三轮。各诵甲明同前金刚甲印仪式意大德说。虚心合掌。二风着中指背。二空并立。用法同前。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此印但印五处。不加拳印耳)。珍和上说。大唐阿阇梨不传五处加持。然而用之无妨(大和上释。此两说中并无十二处加持。私云。轮盖光高胜五指名出五佛顶经)。别记云。同前甲印五处加持。正僧正说同海说。也(但不云指异名及十二处)。

  第四十五如来舌相印。
  海大德说。以前甲印以二风着二火背。屈二空上节入月安中。想如舌也。以是为异。当心三诵。意大德说。如前甲印二空入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亦同正僧正说。如前甲印二空着二水本。

  第四十六如来语印
  海大德说。虚心合掌。二火相合直立。二风二水各端相跓令圆。二空少屈。二地如本。不同仪轨。意大德说。印如仪轨(仪轨云。语门虚中合水风移入月)。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二空入掌。想如舌也)。正僧正说同海说也。又样屈地水风火如峰。二空开着。

  第四十七如来牙印
  海大德说。虚心合掌。二风屈入月中。其背相对勿令着也。想如牙也。二空并立。勿着风也。当口三诵。想如舌也。意大德说。虚心合掌。二风入掌。相去如牙当口。权僧正大和上说。惠和上说同海也。珍和上说亦同海说(但云。坚心合掌。二风端安二空二风背节大怒。令如牙势)。别记云。不改前语印二风头屈向下。勿背相着。正僧正说同前语印。屈风第二节入掌。二空着风侧。

  第四十八如来辩说印。
  海大德说。以前牙印每诵真言少屈二空。动之三度。不同仪轨。又玄法寺法全和上云。引举二风屈立火后。二空如前三动(云云)。是合仪轨。师说云。仪轨不云招。意大德说。虚心合掌。二风入掌。二空动转。如言语相。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玄法寺说(但云。二风如前三动)。珍和上说亦同玄法寺说(但云。可动大指。)。别记同海本说。正僧正说同前牙印。移空安火上节。

  第四十九如来持十力印。
  海大德说。虚心合掌。二空入月。二节相跓。二地屈背入月。二节相跓。自余三轮勿动。师说。此印与仪轨异。意大德说。莲华合掌。地空入掌相合。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莲华合掌。)。珍和上说同慧和上(但云二火少开立)。别记云。虚心合掌。二空二地屈入掌。二地背合。正僧正说同海说也。

  第五十如来念处印
  海大德说。虚心合掌。二风横屈相跓。捻二空端如火慧刀印。其火以下不同刀印。意大德说。虚心合掌。屈风捻空。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云。虚心合掌。二风屈捻二空头。正僧正说。虚心合掌。以风押空上(口传也)。

  第五十一一切法平等开悟印。
  海大德说。虚心合掌。二水屈入月中。二空加二水上。余三如本。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虚心合掌。二空入月。次二水入月捻二空上。珍和上说。虚心合掌。地水屈入月。次二空入月加二水上。次屈二风甲相着。别记同慧和上记。正僧正说。二手各以地水押空甲。以二火合立。二风横跓。

  第五十二普贤如意珠印。
  海大德说。虚心合掌。二风屈跓二火背上。犹如宝形。宝形者急屈第二节令有角也。二空并直竖之。意大德说。莲华合掌。以风加火。犹如宝形。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虚心合掌。二风随二火后。勿着火也。二火端少开之。别记同海说也。正僧正说同珍和上。

  第五十三慈氏印
  海大德说。虚心合掌。二风切屈第二节。相对一寸许也。二空并直立之。竖二风间令风一列。又大师记云。二风屈令至二火根下。二空并竖。捻二风上。意大德说。虚心合掌。屈风安火下。以空押之。是印如率睹波形者。持一切如来法身印故。犹如观音持佛身。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本说(但云。一列相着二风节上。)。珍和上说同海本说(但云。献二大指。言献者仰大指也。谓去于风列而仰立之)。又慧和上说。以上十二个印与仪轨少异。今用大师所传耳。别记印同海本说。又云。已上十二个印与轨文少异也。正僧正说同前如意珠印。但下风轮着火轮下。已上义准如成身会也。

  第五十四一切三世无碍力明妃印。
  海大德说。用前佛顶印。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云。内缚舒二火。头相跓。开二风着火上节。二空直竖。正僧正说同海说也。

  第五十五无能害力印。
  海大德说。定掌仰作掬势。安于心上。慧掌伏作掬势覆之。犹如柜与之盖相覆。是名梵箧印。心上八诵。右转三遍。意大德说。此印是用彩色之时。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八诵不云三转。)。珍和上说亦同海说(亦云八诵三转)。别记亦同(但不云八诵三转)。正僧正说。梵箧印(右转为大乘箧。左转为小乘箧。)。二掌直合函。二掌曲合。是金刚界十六尊中文殊印也。私云。此正僧正器世界。次观曼荼罗起自大日至迄世天四重印明先皆作之。次修供养。次以此上三部乃至无能害力三十二印安于启谢之后。加持念珠之前故。于此处并皆不用(青龙寺三卷别卷以安此等印安大赞后。传受之时回诸尊印皆安其前。)。摄十仪轨以此等印安中台后。遍智印摩尼珠佛眼印后。其后说三重说诸尊印也。



胎藏大法对受记第二。
  安然记。

  第五十六大海印
  海大德说。先观地轮上有大海。二手仰平。深入相叉。二空着风根侧。乃想轮末是波。当前三诵。右转三遍。以为大海。以印散前。以●尾字为种子也。又大和上记云。又大海印二掌向身内叉。如献华印。与别人大海印稍别也。八功德水印如大海印。但以右头指端捻左头指端相叉为异(以上私记多以押字作捻字也。又除别仪式印。自余诸印皆须当心三诵顶散。繁故不记)。意大德说。二手内相叉。二空头相跓。令中洼以印右转(云云)(但无功德水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意说也(但云。一切诸印不皆顶散)。珍和上说同大和上说(但至八功德水印云。以右风端安左风端。又云。先以大海印诵大海明。次以八功德印诵八德明)。别记云。次香水海内缚开仰掌安心前。想●尾字在地轮上变成乳海。作此观了三诵明。右转三遍(从此以后名严净佛国土奉事诸如来)。

  第五十七金刚手持华印(内五?部也)。
  海大德说。文云。内智者。以五股印表内五智故云内智。先观大海上有五股缚日啰。即结五股印安大海上。真言曰。●缚(入)嚩日啰播抳。以初●嚩(入)字为种子也。此五股印为莲华茎。次于此五股缚日罗之上安十字羯磨。即结羯磨印。谓于前观金轮之上观大海讫。以前五股之印立于大海水上以为莲华之茎。以羯磨印安五股上。其羯磨印二手外缚。二火入月相叉(相钩也)。二空二地各舒相跓开掌伏之。诵大真言王。即十二真言王也。次羯磨上安八叶大莲华王。即结莲华印诵真言。●阿(加归命)。其莲华印即前开敷莲华印是也。是名华藏世界。故仪轨云。以妙莲华王持于华藏界。次于莲华世界上安大宫殿。次于此莲华上安置曼荼罗。观法具在仪轨。十二支生句●●●●●●●●●●●●。大和上记云。亦名十二缘生句。其真言在下卷。唯除其初暗欠二字。次诵偈云(先结普印诵此偈也)。以我功德力等偈(别有音曲。私云。仪轨云。而作是言是也。偈云住者建立也。普印者金刚合掌也。此处不用真言。唯用此印及偈。)。师说云。更以普印诵阿字真言。令此宫殿及以种种庄严成就满足。意大德说同(但偈次诵虚空藏普供养真言。而无更诵阿字真言之事。私云。准经及疏十二支句不除暗釼。此四阿字。初二阿字经及诸轨并所无也。然玄法寺本有此二字。传者除之)。●●●●●●●●●●●●为十二支生句也(此有三用。一布自身。二布弟子。三布坛上。此中布坛)。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至羯磨印云。以羯磨印诵明了举印下之。安五古上。如置物势。大和上释。此羯磨是莲台也。又至莲华印云。以八叶印诵明了。举印下之。安羯磨上。如置物势。大和上释。文云。大空点庄严者。阿字加空点成暗字诵之欤。是成菩提义故。私云。大空点庄严出经及疏。)。珍和上说亦同海说(但至五古印云。以五古印诵明)。次举印至顶。前下向立之。如立物势乃散。次结羯磨印。又至宫殿观云。八叶一一别立一柱以成八柱楼阁。余如仪轨。先以定印观此庄严等了。次诵普供养明用金刚合掌也。后诵偈也。别记云。次金刚手持华结内缚五股印当心前。想以五股金刚树于大海中。三诵明即舒两臂作树大海之势。次结羯磨印开掌覆置五股上。想以十字羯磨安五股上(用大真言王)。以为莲华台。次莲华王结八叶莲华印诵阿字明(加归命归)。以印安十字羯磨上(文云。以莲华王持于华藏界。)。次观曼荼罗相结金刚合掌。开掌而合腕(是楼阁印也)。安心想于八叶莲华台上有七宝楼阁种种严饰。具如仪轨。即顶散。次结定印想楼阁中中有三部海会种子三昧耶形。及以成立之观具如仪轨。作此观了。即作金刚合掌唱以我偈(言而住者是建立曼荼罗之义)。即诵普供养真言(观想如文)。珍和上别记云。初五胡印是莲台。次羯磨印是八叶(私云。出经及疏)。

  第五十八大轮坛印。
  海大德说。此则前记所言安曼荼罗是也。二手作金刚拳。二地相钩。二风相钩。乃印六处。以印向地乃印所观曼荼罗坛。次仰其印。举印空界。次印向身印于心上。次印额上。次印顶上。次印口上。印安口上。开印吸印。乃散印也。加持坛了。想令所观曼荼罗真实坚固。乃诵小金刚轮真言三遍。真言曰。唵嚩日罗(二合)。斫迦罗(二合)。㘃吽鑁斛。

  第五十九众色界道印。
  海大德说。言众色者谓五大色。次第安布也。言界道者第一二三院次第安置金刚杵也。其布色相先布内院众色。第一●字白色表大日如来也。入中台院最初布白色也。谓其白色光右回转三匝布之。观了结五股印诵啰字真言(加归命)。三遍诵了。以印始自东北之角举其印臂。右三匝旋绕布之。乃想成白色界道。第二●字赤色表东方宝幢如来也。次布赤色。谓其赤色光续前白色光旋绕布之。观了结前五?印诵囕字真言(加归命)。三遍诵了。以印举臂。右三匝转回布之。乃想成赤色界道。第三●字黄色表南方华开敷如来也。次布黄色。谓其黄色光续前赤色光转回布之。观了结前五?印诵迦字真言(加归命)。三遍诵了。以印举臂。右三匝旋绕布之。乃想成黄色界道。第四●字青色表西方阿弥陀如来也。次布青色。谓其青色光续前黄色光旋回布之。观了结前五?印诵么字真言(加归命)。三遍诵了。以印举臂。右三匝旋绕布之。乃想成青色界道。第五●字黑色表北方天鼓音如来也。次布黑色。谓其黑色光续前青色光右旋绕之。观了结前五?印诵阿字真言(加归命)。三遍诵了。以印举臂右三匝旋绕布之。乃想成黑色界道。中台内院布五大色已了。次外院界道。先结五股印诵阿字真言。始自东北之角于众色外右转一回。以成第一重界道也。次结前印于第一重之外右转一匝。以成第二界道也。次结前印于第二重之外右转一匝。以成第三重界道也。观外院三重界道已了。意大德说同海说也(但轮坛印中云。开口作饮印势。又外三重印中云。诵吽字真言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大轮坛印或用常途转法轮印。自余并同海说也(但三重界道中之。三重重别一诵一匝。大和上释此三重界道界道色者阿字金色光欤。又外院中云。阿字真言或吽字真言。私云。内院外院五色界。及以三股界道。并二真言出经及疏)。珍和上说亦同海说(但轮坛印向地中云。此处三转其印左转)。又云。所以吸印者想以印纳收帝释宫。大和上释。所以纳收帝释宫者。大日成道先于帝释宫说初会。其宫有种种庄严。故以此坛纳收彼宫。私云。吸印之由应有所以。可准经及疏意而知别记云。次大轮坛印于六处同海说也(但云。作呑之势)。次众色界道结五股印。当心。想曼荼罗内院有五色界道周匝庄严。先观内方有●啰字变成白色界道。次●囕字变成赤色界道。次●迦字变成黄色界道。次●么字变成青色界道。次●诃字变成黑色界道。三重曼荼罗具如文。正僧正说。前器世界香海水真言次云。金刚手持莲华真言。次华台印。即羯磨印。外缚二火入掌。以其枢(保曾)入茎内(用大真言王)。次想台中放大光明。光明中现百千莲华绕莲华王。此华藏上师子座大宫殿中。次诵偈。次诵虚空藏明妃。即结金刚轮坛印。先印五处。次返印印空。次印坛上。次印身前。次布五色界道用五胡印。各有真言。具如仪轨。三转振印。小轨亦同(但华台印中云。次莲台印)。次不空成就羯磨印。以莲华枢指着五古之首。又五色界道中云。想结五色。私云。此正僧正器世界后。次作华藏而缺中间三十二印。故此记初追云前器世界等也。
  第六十净月轮及以布列诸尊种子观行。
  海大德说。师口决云。先安诸尊所坐之莲。莲上安月轮。轮中安种子。是微密处具在口决。文云。观彼中胎内(乃至)圆光者。师说云。圆光者即月轮也。喜者天等形也。怒者金刚等形也。显者佛菩萨形也。操持者刀仗也。与愿者与众生愿也。正受相应身者入定形也。师说云。最上大阿阇梨先想圆光。观法在文。八曼荼罗眷属围绕。如是观了。始自中台大日如来至于第三重院诸尊。其一一种子字。一一三昧耶形。一一尊形像。一一月轮等。各各分明安布曼荼罗中。一一炳然而观列之。此是最上阿阇梨观法。细观在意可知。若有不堪如是观者。于月轮上观置●字以为诸尊一一种子。想从其字放金色光照余一二三重院尊。即时之●字变成诸尊种子。次变诸尊种子以成诸尊形像。谛想四重曼荼罗诸尊种子皆悉分明安布。由此布字之力四重诸尊种子皆悉现列。其种子色随诸尊色。各各种子一一形像应知亦然。阿字是一切法之本母也。此字具一切法出生一切心法一切色法。故以此一阿字而为诸尊种子。于时随阿阇梨意观。则彼四重曼荼罗一一本色形像皆悉现列。则有十三大会。文云。观彼中胎内普光净月轮。乃至以八曼荼罗眷属自围绕(第一会中胎)。次东遍知印(第二会)。北方观自在(第三会)。南置金刚手(第四会)。依温哩底方不动如来使。风方胜三世(第五会第二院)。四方四大护(第六会)。初门释迦文(第七会第三院)。第三妙吉祥(第八会)。南方除盖障(第九会)。胜方地藏尊(第十会)。龙方虚空藏(第十一会)。及苏悉眷属(第十二会)。变世威德天(第十三会第四院)。或云。可云十三大院。而不可云十三大会。意大德说。钝根阿阇梨中台外院皆观月轮。于中台院有一●字。放黄金光照诸尊位并以种子。次中台院●字变成大日如来。此佛放金色光照三重院。诸尊种子变成诸尊形像。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钝根阿阇梨于中台月轮观一●字。字放金色照于诸尊月轮。应光变成诸尊种子。次中台●阿字变成率睹波。率睹波光照于诸尊种子。诸尊种子应光变成诸尊三昧耶形。次中台窣睹波变成大日如来。大日如来放光照于诸尊三昧耶形。诸尊三昧耶形变成诸尊。又云。一一月轮必有莲华。上观种子。珍和上说亦同。正僧正说。于彼大宫殿中大觉师子座上观●字变成大莲华台。上有普光净月轮。轮中观●字变成大日如来(云云)。圣主身口意遍至众生界。从如来身放白色光照四佛四菩萨位。次照第一。二三如次照之。诸尊自证法性之身色相威仪俨然出现。不生而生不现而现。具足无尽刹尘之众生出现如来圆光之中。不前不后不纵不横坐法界曼荼罗本位。注云。一一诸尊种种繁故不记。今者通用三部种子不出阿字之理。如是乃至广观(云云)。次明了心观八曼荼罗。先作宝冠印。作此印诵阿字加持(云云)。别有私记四轮布字。次有定印三十二相布字。次有五供印明。次有八印。次有塔印。次有五字印明。次有无所不至。次有百光百光遍照布字。次至第一重院遍知印也。私云。此正僧正观曼荼罗之处先作中台印明。次作三重印明。故以成三菩提布字印明安中台院。次至第一重遍知印院。私云。上来观行诸师不说印相。因之咨问大和上。大和上答云。可用本尊印明。若观大曼荼罗可用一一尊印明也。

  第六十一治路印。
  海大德说。可用香炉。香炉若无方可用印。仰二金刚拳。二风侧相跓也。二火合背立也。二空着二风侧当心三诵。想净治于虚空路。意大德说同(但云。举印于头。又云。功能出阿阇仪轨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如前净地印。但以二火直立。其端不合为异。净地印者二拳二风端相跓是也(私云。前无净地印。应是●字净世界印。即法界生印也)。珍和上说同慧和上(但云二火相着)。又云。执香炉想碎却虚空之中阿修罗之关钥扫净诸尊降来之路。之以右手执于香炉心上三回右转。次于额上三回右转大和上释。左拳安腰。若用印时亦同前式。别记亦云。行者执香炉三诵净治明。想净治虚空界诸佛降来路。若此无香炉者用手印亦得。结前法界生印。二火直立。头不相合。是香炉印。印面向上诵明三右转。正僧正说。准法界生印立地水火背合。二风侧跓。二空着二火本。私云。玄法寺两卷烂脱仪轨云。若有炉者不可要印。若无作之。但执香炉真言在别。可口决之。

  第六十二不动明王印。
  海大德说。不动明王印是成身辟除结界护身也。先二羽作忿怒拳(令怒风地二轮进出)。各安二膝。次安心上二拳节相。跓也。诵真言曰。曩莫三满多嚩日罗赧憾。三遍诵了。即时改印作法界生印。是以前印二风相跓。诵真言曰。曩莫三满多没驮南囕。三遍诵了。举印下前开散。开散者随投相离二风端也。次于即时作大明王刀印。刀印者以二空轮各捻地水二轮。风火二轮各并直立。以二刀印一度转动安左膝上。转动者。左手为鞘。右手为刀。其鞘不火动之。小许举而回之。其刀从其鞘下大回而入其鞘。诵大明王本真言三遍诵了。刀安右奶房上向身前也。鞘从颔下向内。从颊外侧引至顶上竖之。鞘背向前右三转之。想成结发。次从左颊渐下投左肘外。想成垂发。次以刀鞘一度转动安左膝上。诵大明王三遍。诵了鞘安左奶房向身外也。刀从颔下渐举。从左颊侧举之引至眼后。即还渐下。从颔下而引至右颊外侧。渐至顶上直立向前。左三回转。想成辟除。右三回转。想成结界。次印上方。次印下方。次印额上。次印左肩。次印左膝。次右膝上。次印右肩。次以刀鞘一度转动安左膝上。不诵真言不解其印渐至心上。次至额上。次至顶上。前后转动三遍。顶上解印。两边渐下。更合掌也。意大德说同(但云。是结界印。文云。去垢等者加持物时之言也。又最后云。次至顶上前后倒之。又垂发中云。次从右颊渐下投右肘外。想成垂发)。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亦同海说(但初云。二忿怒拳并安心前。无膝上之言)。珍和上别说。二忿怒拳相对心前。诵憾真言七遍成十宝山。黑色。以为座也。次金刚拳舒风相跓。诵囕真言七遍。成三角火为本尊也。次作两手剑印。慧下定上两回旋之。以慧手刀入定手鞘安定膝上。诵慈护明七遍。次以慧刀向前安慧奶上。次以定鞘向内。举顶右摩三遍。以成结发。则以鞘面向外。下及定奶前间以成垂发。则以慧刀旋回二遍。以刀入鞘安定膝上。次拔慧刀指天三遍。指地三遍。以刀向前以印定肩。以向左印慧膝上。刀头刺膝。以印向左以印定肩。以刀向左印定膝上。刀头刺膝。次刀下鞘上旋回二遍。安定膝上。次至心前振印三遍。次至额前亦振三遍。次至顶上亦振三遍。则分慧定两手。从面右左而下更合掌也。散之顶上。行者变成本尊。以此一印代后十四印明十九布字用之。私云。此是不动仪轨中法故云后十四印十九布字。正僧正说如轨(云云)。

  第六十三杵铃印。
  海大德说。次欲召请圣众用杵铃也。先以铃杵安置坛上。以铃安之佛方。以杵安行者方。左手执铃右手执杵。俱时左外右内。铃竖杵横。以置坛上是也。临欲召请圣众之时定手执铃安左膝上。慧手作拳执五股杵或执三?安于心上。次于掌内三遍抽掷。抽掷者握杵投举。即亦握取。次乍执杵作拳横安胸上。次以定手而乍执铃作拳起自奶下。振铃从颊侧而举之作声。与额齐之。即下之时勿作声也。如是三遍。次于左耳之上二遍。振铃即安左膝上。次以执杵拳印于五处。即以铃杵安坛上也。仪式同初安置之时。意大德说。先于召请前二拳安腰侧。口三唱金刚杵真言曰。唵嚩日啰(二合)播抳吽。次舒右拳执杵近身。中间一度右回转之。乃始近身三遍旋转。犹如日轮。次掷其杵空上。以后口唱吽(长)字翻当胸上。次口三唱金刚铃真言曰。唵缚日罗(二合)揵吒吽。次舒左拳把金刚铃。从心前而五度举振惊觉圣众。次住左耳上二振以成召请。然后重振二遍而止。次以铃拳横安腰侧。次以杵拳而印五处。然后安铃杵于本处。铃内杵外。若修降伏息灾法时右手执杵三遍横掷。掷了则口唱吽加护五处。具在别记。言横掷者左右遣转。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大和上传师说云。铃声观般若空义。出金刚界振铃处。)珍和上说同意说也。但云。执铃杵同前说。至振铃时左肩三振以成惊觉。次更耳上二振以成召请。次更心前二振以成着座受食。又云。初以右杵三掷空。后加持供物。右三转之。次右转成结界。次安心上。大和上释。今见珍座主见行之法。加持供物之后加持上方下方。次右转结界。后安心上。自余同前所说也。别记云。二羽作拳各安腰。先三诵金刚杵明(真言曰。唵缚日罗婆尼吽)。即申慧手执杵。便即右一回转近身。心前三回转。次三抽掷。次三诵吽字横安心前。次三诵铃明(唵缚日罗健吒)。即申定羽执铃。从心前五度振举。次左耳上二度。次于同处一度。即观般若空义还置左腰。次以杵五处加持。即杵铃共安本处。想惊觉十方诸佛海会诸佛欢喜。又见誉大德行法左取铃时以手覆五?首横取之也。正僧正此处不用振铃。于下阏伽之前用之。

  第六十四召请印
  海大德说。内缚舒慧风轮。少屈如钩。随诵真言招之。三诵三招。乃想召请诸尊皆悉云集。印与仪轨异也。又云。此印真言通用一切召请。或用三部心真言印用召请也。三部心者。佛部印内缚二空并立去风。随诵真言召之。真言曰。唵尔那尔迦翳醯呬娑缚(二合)诃。莲华部印前印定空入月。慧空召之。真言曰。唵阿卢力迦翳醯呬娑缚(二合)诃。金刚部印前印慧空入月定空召之。真言曰。唵缚日啰怒(汉音)力迦翳醯呬娑缚(二合)诃。意大德说。同海初说(但云。印当额)。而无三部心印。私云。初通用印同仪轨文。又仪轨中亦有可用部心之文。玄法寺两卷仪轨注云。或三部心请。而烂脱本无此注文。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但用钩印召请诸尊。自余三印不用。谓索等三也。别记云。内缚舒慧风。少屈如钩。七诵明。风与诃召之。私云。玄法寺两卷仪轨钩真言注云。索锁铃除障不动。正僧正说。金刚钩印。内缚二风钩(不说三部心印。但云。钩真言终加四字明以为钩索锁铃)。

  第六十五索印。
  海大德说。以前钩印二风屈相跓也。意大德说同(但云。二风相跓令圆。又云。真言在文)。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亦同。

  第六十六锁印
  海大德说。用前转法轮印。印末降下戾反于内。印末向上二风并立。指面向胸三诵。想令诸尊圆住(私云。二风字误。可云二空。是记者误)。意大德说同(但云。以慧空悬定以印当胸。又云。真言在文。私云。此说印相合作用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大和上释。意说好矣)。别记亦同。

  第六十七铃印
  海大德说。定拳安腰慧舒五轮引垂向下。四轮犹如铃管(旋令圆形)。空入管中犹如铃子。三诵三振。想令圣众欢喜。师说云。此钩索锁铃即四摄菩萨也。即钩召索引锁住铃喜以此四字对四菩萨也。意大德说。定拳安腰。慧手散开令圆。向下左右振之。用金刚界铃真言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振时上下其印)。别记亦同。私云。见大和上见行之法。左手五轮覆提铃首而执。即以铃口居安左腰股侧。初召请前。用法同前。后发遣前。左手执铃。坛上一振即安。又于坛上香盘之外(行者方)。内铃外杵安之。又索锁铃真言在别(私云。出不动法别用真言中也)。索真言曰(文云。二羽内缚。二风竖峰。如宝形相)。真言曰。曩莫三曼多没驮(引)南(引)系系摩贺播奢(二合)钵罗(二合)娑劳那哩也(二合)萨埵驮暏微谟诃迦怛他蘖多地目吃底(二合)你(入)佐多娑嚩(二合)贺(引)锁真言曰(反内缚二空指交并竖。反前转法轮印也。同于意说)。曩莫三曼多缚日罗(二合)赦吽(引)满驮满驮野。冒吒冒吒野。嚩日噜(二合)那婆(二合)吠。萨嚩怛啰(二合)钵罗(二合)底贺帝。婆嚩(二合)贺(引)铃真言曰(左手作拳置腰左。右手五轮皆垂铃形振之)。唵嚩日罗(二合)健吒睹使也(二合)斛(引入)。
  正僧正不用索等三印。

  第六十八遣除从魔印
  海大德说。即不动尊辟除印。仪式如常也。二手作刀。左鞘右刀一度转动。以刀入鞘安左膝上。三诵。次拔出刀引至额上。左三度转。辟除诸尊俱来一切从魔。次右三转结界。次印上方。次印下方。次印五处。谓额左肩左膝右膝右肩。次一转动以刀入鞘安左膝上。次不解印印心。次印额上。次至顶上前后动振三遍散之。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但作刀印相。不用仪式。珍和上说。但以刀鞘安心。以刀三转辟除不作结界。别记云。不动辟除以剑三左转。正僧正说。次不动立身印即火轮印也。定慧二拳侧着诸轮节。仰二风跓当于心前。三度上下。想成迦楼罗炎。次以不动印作除遣从魔法。印相同珍和上。

  第六十九示三昧耶印
  海大德说。用前入佛三昧耶印真言也。师说云。辟除从魔已毕。速可修示三昧耶。所以者何。辟除从魔之时。还恐圣众随被辟除故速可示三昧耶。故圣众顾本誓不得还去。更垂眷留。意大德说。前三昧耶印真言是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同意说也。正僧正说同意说也。然于此次用振铃法。左手执铃安居腰(亦执其颈。亦执其首。若执颈时当于五胡之处四胡之间取之)。右手执杵三度抽掷。次左三转辟除。次右三转结界。次印上方。次印下方。次印五处。次安于胸。次以左铃左肩当于耳边。五遍振之。次胸次额各三遍振之。次以杵铃安本处也。金刚界中又云。初左肩上三振。次于额前三振。自余同此中说。
  錍。
  三 股。
  轮  杵  铃  行 者。
  螺。
  独 股。

  第七十阏伽印。
  海大德说。虚心合掌。开散掌作掬。二空屈横安掌。与常阏伽印别也。当心三诵。次第其印当顶献之(佛部)。次当额献之(莲华部)。次当心献之(金刚部)。然欲献阏伽之时。左手执阏伽器。右手作三股印。诵不动明王二十五遍。或二十一遍。加持其水献之。若无阏伽结印献之。大师记云。先以左手执阏伽器。右手结不动尊刀印加持其水二十一遍。然后二手作八叶莲华印(即莲华座印是也)。于此八叶华手安置水器。诵真言了。先置顶上献之(佛部)。次下置额上献之(莲华部)。次下置心上献之(金刚部)。莲华座印二地二空各相合。余六轮开竖是也。意大德说。若无水器用印。二手仰少屈之。以空置风头。下六指相合近着之。是器相也(但无加持及献法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大师记(但大和上释。或时二手仰。各屈风以空捻之。以置阏伽器也)。珍和上说。二手并仰。各以风着火背。各以空着风根以居水器。别记云。略同大师说(但云。奉诸善逝者。用彼无垢身。兼加希愿)。私云。三部献法出经及疏。正僧正说。如仪轨中。想三部诸尊。又观身中三重曼荼罗随意启白(云云)。或有颂云。以此本清净水。洗浴圣者无垢身。唯愿本尊以本愿。愿垂哀愍受阏伽。若无阏伽之时以此运心而供养之。其印螺印。虚心合掌以风绂空。若有器者用饮食印。

  第七十一莲华座印。
  海大德说。结莲华座印诵不动明。加持华座二十一遍。先净除自身三障。加持自身。然后诵华座真言。如常奉献三部(谓顶额心。如前仪式)。又云。华座真言注云而作是言者。谓唱善来尊者。以本愿故。而来降赴。愿垂加持。起大慈悲。唯垂纳受之偈(私云。本私记云经注。意大德说。注在仪轨。今见在轨。故知本私文误)。意大德说同(但献三部处云。置额献佛部。置心献莲华部。置脐献金刚部)。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印相献法并同海及意说。但无净除自障加持自身之说(大和上释华座真言曰。注云除障者有二义。一于心莲净除三障。二事莲除障难者又释华座真言注云而作是言。此注本无师说。而昔私注云。窃疑此处可有偈颂。今听唱偈之说自然冥合)。别记同海说也(但云。华印当心以不动明加持。次诵华座明安三处献三部。)。正僧正说。莲华座印如常也。但于此次用不动示位印以不动刀印。左安腰以右印示尊位(准世间主客礼想之。)。一示毗卢遮那佛位。二示宝幢佛位。三示华开敷佛位。四示阿弥陀佛位。五示天鼓雷音佛位。六示普贤菩萨位。七示文殊师利菩萨位。八示观世音菩萨位。九示弥勒菩萨位。十示五髻文殊菩萨位。十一示除盖障菩萨位。十二示地藏菩萨位。十三示虚空藏菩萨位。十四示释迦文佛及一切世天等位。上十四位各各一度指而示之。但至释迦及世天位唯总一度横引投之(从左引右。仲神大德云。昔珍和上于礼乐院流星修法时供养法中以右拳申屈头指。数度指曼荼罗桢面。又真晓十禅师于相应寺亦作此印。今疑何印。安然以咨权僧正大和上。大和上答云。他处真言有此印也。睿山二说未见此印。他记云。示位印也)。

  第七十二转大日身作执金刚身印。
  海大德说。先以●字安于顶上。黄色。乃想转身作金刚萨埵。次金刚种子遍布诸支分。金刚种子者●字也。布诸支分者以●字安心上。白色。此字布心之时。遍布一切支分。即同执金刚也(师说云。由布心故。遍支分故)。其印用五股印或用三股印。如是布字了即诵真言。用印五处(师说云。额上右肩上左肩上心上喉上是为五处。私云。此五处各同金刚智尊胜仪轨。私云。高野云。吽总缚别。云云)。意大德说同(但云。三股印。谓军荼利三?印。内缚二火合立。二风少屈立二火后。二空押二水叉上是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五古印。外缚五古印也)。珍和上说亦同(私云。嚩字布心成执金刚。次顶安欠。出第七卷)。正僧正说。次金刚手五?三?亦得。加持五处(云云)。

  第七十三遍身被甲印。
  海大德说。此一印明大师不传。此处。以前金刚甲印真言印五处也。大师记云。被服甲者。虚心合掌。以风着火背。而如前回之。真言同前甲明。意大德说同海本说(无大师记说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此处用前被甲印明。珍和上说。此处不用被甲印明。别记云。次执金刚结外缚五股印安心。想缚字在心欠字在顶。作此观了三诵明五处加持。想自身同金刚萨埵。即结前被甲印五处加持。想遍身被金刚甲胄。正僧正说。被甲(云云)。

  第七十四怖魔印。
  海大德说。二手金刚拳。左拳安腰。右拳舒风安头(横安)。三诵。次至顶上左转辟除。右转结界。次印五处。勿印上下方也。又样如前印舒头指。指眉间三遍。又样文云。慧拳舒风轮加持于白毫际者。师说云。慧手作金刚拳。并舒风空横安眉间三诵。次至顶左转辟除。右转结界。次印五处。不印上下方也。意大德说同前第三样(无初二说)。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后二样也(无第一说。同第三说。云风空相捻。横安白毫间也)。珍和上说同第二样。(但云。舒慧风指额白毫间。颦眉如毗俱胝形。又云。此处辟除亦得)别记云。定拳安腰。慧拳舒空风。头相捻。安白毫处三诵明。回眼顾视顶上。左转三遍。次右转三遍。次五处加持能摧伏诸大魔。正僧正说。慧拳舒风加眉间。聚眉怒眼如毗俱胝形。

  第七十五难堪忍大界印。
  海大德说。用前难堪忍印。文云。藏密散水轮旋转指十方者。师说云。准前如来藏印。唯散开二水轮。此印全同前无堪忍印。但真言各别耳。以印举顶上左三转辟除。右三转结界。次印上方。次印下方。次印五处。是名结大界。持十方国能令坚住。意大德说。虚合散水用同前说。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仪轨次云略说真言者是前印明中小咒耳)。珍和上说。如来藏印。虚心合掌。屈二风轮着二空上。立二水地而徐开之。次辟除时稍舒二水立之(不云结界。)。别记云。次难堪忍(又名无能胜。又名无堪忍)。如来藏印。虚心合掌。斜屈十轮。二水舒开当心诵明。左右转各三遍。次印上下。次四处加持。正僧正说。大结界虚心合掌。二风屈入掌。二水散立。二地少屈。用印仪式如不动尊结印。又有略真言(云云)。私云。玄法寺烂脱两卷仪轨略说真言曰。注云。此真言者可用随师口。在别用。

  第七十六四方四大护印
  海大德说。以下第六会也(是初也)。第一东方无畏结护印。先于东方门中央观作华台。此华台上观安●嚩字(种子)此嚩字光。转成无畏结护者也。其身金色。着妙白衣。面现少忿怒相。手持檀荼。檀荼者谓棒也(之毛止)。观了结印。内缚二火并直立而相合之也。当额三诵大界略说真言。次印上方。次印下方。次印五处(以下四大护者同用难堪忍真言。唯印种子各别)。第二北方坏诸怖结护印。先于北方门中央观安华台。此华台上观安●博字。此●博字转成坏诸怖结护者。其身素色。着洁白衣。手持竭伽。竭伽者谓剑也(●竭●伽)。观了结前大慧刀。三诵火界。略说真言。辟除结界上下五处如前(大慧刀印在九方便中)。第三西方难降伏结护印。先于西方门中央观安●索字。此索字转成难降伏结护者。其身如无忧华之色(此间深紫之色。蜀葵花色)。着朱色衣。面现微笑而在圆光之中。亦观大众之形(谓西方众)。观了结前如来索印。三诵前略说真言。辟除结界上下五处如前(如来索印在三十二印中也)。第四南方无堪忍结界印。先于南方门中央观安●含●欠二字。此唅欠字转成无堪忍结护者。其色黑色。着玄黑衣。面现毗俱胝眉而有浪文。首戴发髻之冠。光照众生之界。手持檀荼。观了三诵前无堪忍真言。辟除结界上下五处如前(无堪忍真言在供养会终)。私云。此私记文。第一无畏结护文中辟除结界脱也。第三难降伏结护文中手所持印无也。第四无堪忍结护文中云三诵前无堪忍明误也。然大日经难降伏结护者持竭伽也。而仪轨中不出故传者不导耳。又大日经第四无胜结护者以●染字为种子也。而仪轨中出唅欠字故传者直用耳。此唅欠字即前无堪忍明中种子字也。今检仪轨文云。
  四方四大护 无畏坏诸怖。
  难降伏者  无堪忍普护。
  藏印水甲合 散舒二风轮。
  法幢高峰观 哀愍无余众。
  而古今传者不释藏印水甲合等一偈文也。准惟谨传无畏三藏三卷仪轨四大护外更用无堪忍印而普护之。此一偈文所说印相恐是彼中普护印也。更问明师(云云)。准今见经作忏(二合)字。疏中乞忏(二合)字。然则梵●字是欤。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但第一印中云。左右各三转。次上下五处。第四印中云。结前无堪忍印三诵前无堪忍真言也)。别记云。次四方四大护。东方无畏内缚竖二火。头相拄当心。想嚩字在彼方。变成无畏结护者。手持檀荼即诵明。左右各三转上下五处加持。北方怀诸怖金刚合掌。屈二风捻二空头。想门中有博字变成坏诸怖结护者。手持竭伽。作此观了诵明。辟除结界护身同前。西方难降伏护。内缚申二风。稍屈头相拄。同前索印当心。想门中有索字。转成难降伏者。微笑而观众会。作此观了诵明。法则同前。南方难堪忍普护(又名无胜结护者)。结前难堪忍印(此印与文少异。今暂依师传也)。当心。想门中有含欠二字转成无胜结护者。手持檀荼依此观了诵明。法则同前(已上四个印皆用无堪忍小咒也)。正僧正说。大界后云。次无堪忍印。次四大护印。无堪忍印者。准前大界印。二火如钩入内。首屈合之舒二风也。余指准上。四大护印者如前。此无堪忍印与前所出无堪忍印异也(私云。四印在前无堪忍印处也)。

  第七十七门门置二守护神印
  海大德说。此是无能相向二守护者也。初帝释方安二守护。第一以无能守护安东方。先慧手作金刚拳。舒于风指。横当于心。次定手作金刚拳。先举于顶而捧上之。乍捧乃舒五轮如相拟势。即诵真言三遍。想成不可越守护。观了安东门左方。第二以相对守护安东门右方。先定手作金刚拳。舒风横当心上。次慧作金刚拳。先举于顶而捧上之。乍捧乃舒五轮如相击势。即诵真言三遍。观成相向守护。观了安东门右方。次夜叉方安二守护。第一以无能守护安北门左方。先慧手作金刚拳。舒风横当于心。次定手作金刚拳。捧顶乃舒五轮。仪式犹如东门左方观法。乃至但安北门左方第二以相对守护安北门西方。先定手作拳。乃至犹如东门右方观法。但安北门西方。次龙方安二守护。第一以无能守护安西门左方。仪式如前观法。第二以相对守护安西门右方。仪式如前观法。次焰摩方安二守护。第一以不可越守护安南门左方。仪式如前观法。第二以相向守护安南门右方。仪式如前观法。无能亦名不可越守护。亦名难胜金刚。意大德说同(但东门无能中云。定手作忿怒拳。又如相拟势。中云齐首。又无真言三遍等说。又相对中云定手准前)。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但慧和上说。左手舒掌臂安顶侧也。右手舒风着心)。珍和上说。随胸手印向其面也。谓右手安胸。自面向右也。左手安胸自面向左也。私云。对受之时。举上之手。五轮着舒。当胸之指横覆当心也。曼荼罗中亦同此样。别记云。次无能守护(又名不可越守护。须置门门左方)。左手舒五轮举臂。至顶侧。右手作拳舒风。当心竖之。即诵明顶散。次相向守护(在门门右方)。其印同无能守护。但左右互用为异。即诵明顶散。正僧正说。无能胜三昧为拳举翼轮开。智拳心舒风。如相拟势也。相向守护举慧拳状如相击势也。

  第七十八献阏伽印。
  海大德说。印相真言奉献仪式并同前说。但于此处不用加持。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此处阏伽不用。别记云。次阏伽同前。或云。此处不用。正僧正说。此处不说阏伽法也。

  第七十九涂香印。
  海大德说。慧手五轮手末举上。直竖向外也。定手竖握慧手腕下。三诵献之。大和上记云。涂香印者。慧手五轮仰直竖也。定手仰执持慧腕是也(献时仪式如前。献三部法谓顶额心。乃至五供亦同此式)。意大德说同(但云以印举额)。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云。慧手五轮直竖。掌向外。以定手握慧腕顶散。正僧正说同海本说(但云。定手覆握慧腕。又云。水轮为佛部。火轮为莲华部。风轮为金刚部。从此三轮流出涂香云海。供养三部诸尊观之。私云。大师遗风以定四轮承慧腕下。空轮着握之。灵岩等传以定四轮覆慧腕上空轮着下握之。今正僧正所传同之)。

  第八十华鬘印。
  海大德说。先仰二手。十轮内叉成峰。二空着二风侧。与大海印相似。师说云。印指端相叉。掌峻成峰(谓指端高而腕低是也)。是以与大海印为异。当心三诵供之。又云。大和上记云。华鬘印唯仰定慧掌。四指内叉。二头指端平而相叉。以二空加二风侧。举印供之。地水火指尚端峻也(是口传也)。意大德说同(但大和上记相叉云相跓)。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师说(但云。以二风端侧相跓。而无大师记文)。珍和上说同。别记云。内缚开掌仰上。舒二风头相拄顶散。正僧正说同海本说(但云。风侧拄为异。又云。叉指是华形。如掬华势也)。

  第八十一焚香印。
  海大德说。二手各拳仰拳舒二风。其端少开不相跓也。二火二水二地掌内直立。背相着也。以二空着风侧三遍供之。意大德说同(但不相跓云相跓)。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亦同(但云。三诵明右三转。是烟义也)。别记同海说也。正僧正说同海说也(但云。风端拄合。又云。二风是烟也)。

  第八十二饮食印。
  海大德说。二手甲相合。二掌作掏。二空押二风上节。如钵四形(同地印)。三诵供之。意大德说同(但风上节云风根)。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云。定慧仰舒并稍屈。如钵器。二空入掌是盛物之相也。顶散。正僧正说同海说也。

  第八十三灯明印。
  海大德说。定手作金刚拳按腰。慧手作金刚拳。火直立也。风着火背也。风端当火第三节上押之。空押火中节文也。三诵。当右耳肩上下振之三度。如振铃势。其印相如灯焰势。以上五供若诸天于心上供之。若诸菩萨置额上供之。若诸佛置顶上供之。意大德说同(但空押火中节。文云火空甲端合)。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慧拳唯舒火轮(用式同海说也)。珍和上说。慧拳唯舒火轮。以空押火中节(用式同海说也)。别记云。慧拳舒火轮直立。定拳安腰。慧火细振三度。举顶侧顶散。正僧正说。慧拳立火。以空着火下文。运想无边到一一诸佛前光明为佛事。三遍振转之。想火炎形也。

  第八十四普供养印。
  海大德说。金刚合掌。安顶三诵。运心如常。又云。文云毗卢遮那位者。行者以五字等庄严自身故乃同于大日如来。故云毗卢遮那位。言五字者前阿字等(私云。文云。毗卢遮那位及行者所居皆有海会)。众围绕。端严位。此则于大日位及行者位海会围绕。而今释中以行者为大日身(云云)。意大德说同(但无释文。又云。以金刚合掌安顶。亦额)。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但无释文)。别记云。金刚合掌当心。想二火头有●欠字。从字流出种种供具。犹如如来果报所感。而满法界供养海会。顶散(私云。青龙寺三卷云。于印上想一宝莲华。华上想普通种子字检字。亦从此字流种种供养。流出作金色)。正僧正说同海印相(但云。凡上一一言印上运心想遍法界)。而供三部诸尊尘刹圣众。又观身中三重曼荼罗。自上徐引印致下运想之。又想印上有一一种子字。从字流出一一供具光明。

  第八十五大悲曼荼罗赞王印。
  海大德说。用普印(谓金刚合掌也)。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云。大赞(金刚合掌)。私云。见大和上见行之法唯用大日小赞。其小赞本但是口传。未见经文。然玄法寺烂脱两卷仪轨此小赞。又其大赞出大日经第七卷中及金刚顶四卷六卷本。经并皆唐翻。今玄法寺两卷三卷仪轨出其梵文。慈觉大师传其咏曲。又于小赞亦有慈觉大师及珍和上并正僧正三家咏曲。赞岐守说慈觉大师此处传大日小赞也。但珍和上以此小赞为法身赞。更加报身应身二赞传三身赞。并有曲调(云云)。正僧正说。用法身赞。或四智赞。或吉庆赞。随用其一。次启谢如轨。次结三十二严身印明(云云)。此正僧正观曼荼罗结四重印。次修召请。结界五供赞等后结严身之印。故于此次结三十二印。

  毗卢遮那赞(从海大德及权僧正大和上传)。
  ●萨●嚩●尾也(二合)。●比●婆●嚩●讫罗(二合)●讫里(二合)也●素●蘖●哆●地●钵●帝●尔(而以反)●曩●怛?(二合)●驮●睹●迦●摩●诃●攞●佐●尾●噜●左●曩●曩●谟●娑都●谛。
  权僧正大和上说。珍和上说。谟字恭敬之声呼之。玄法寺烂脱本云。
  萨嚩尾也(二合)比婆(去)嚩吃啰(二合)吃哩(二合)也素萨多地跛底尔曩(二合)怛?(二合)驮?(二合)驮堵迦摩贺啰惹尾噜左曩(引)曩谟窣睹(二合)帝(此略赞也。大赞在别)。
  青龙寺三卷本云。应以清雅音歌咏而赞曰。
  萨嚩尾野(二合)鼻婆(去)嚩仡罗(二合引)仡哩(二合)野(一切善生种)素(引)誐哆地(引)钵帝尔(慈以反)娜(二妙用体无牙)怛?(二合引)驮都加摩贺啰(引)惹(三界如大)吠(微明反)卢佐曩曩谟(引)素都(二合)帝(遍照我顶礼)。
  摄大仪轨云。次诵吉庆伽他句。真言曰。
  嚩日罗(二合)萨怛嚩(二合)僧(思孕反)誐啰(二合)贺嚩日啰(二合)啰怛曩(二合)摩弩怛嚂(二合)缚日罗磨誐野捺(三)嚩日罗(二合)羯磨迦噜婆嚩。
  大日经持诵次第仪云。金刚歌咏偈曰。
  金刚萨埵摄受故 为得无上金刚宝。
  金刚言词歌咏故 愿成金刚胜事业。
  (私云。此赞梵语汉翻并出金刚顶经三四六卷本中)惟谨本云。次陈五赞(一赞佛。二赞法。三赞僧。四赞普贤。五赞金刚手)。次出五赞梵语(具如别行。更不出之)。私检苏悉地仪轨云。赞叹佛德。次法及僧。次观自在。金刚菩萨等。
  叹佛德。
  大悲护世尊 导师备众艺。
  无边功德海 我今头面礼。
  次叹法。
  离欲清净法 能除诸恶趣。
  真寂第一义 稽首依法住。
  次叹僧。
  善获解脱道 妙住诸觉地。
  无等良福田 我今归命是。
  次叹观自在。
  诸佛大吉祥 圆备于尊德。
  号名观自在 归依常寂默。
  次叹执金刚。
  大力奇忿怒 成就六明王。
  调伏难降者 归依执金刚。
  先所归命诸大菩萨如欲赞叹随意依经而赞叹之。及余本尊时欲赞者亦应赞叹。私云。此中佛法僧赞赞佛部也。观自在赞赞莲华部。执金刚赞赞金刚部。若欲赞叹佛部使者不动尊赞出不动秘法三卷中云。
  曩么萨婆母驮菩地萨埵嚩(二合)喃萨婆怛?(二合)僧句素弭哆鼻枳惹(二合)啰始吠那谟素睹帝莎嚩(二合)诃。
  降三世赞出苏悉地仪轨下云(小赞也)。
  归依金刚首 摧伏诸魔者。
  具普贤众行 无边功德海。
  住是本有身 无始无终寂。
  妙用施诸愿 调魔灭三毒。
  改劫故修行 极救诸有情。
  令超生死轮 从凡入佛地。
  若欲赞释迦牟尼可用佛本行经偈。若欲赞四大菩萨可求一切菩萨赞。若欲赞一切世天可用天龙八部赞(如别行)。中台大日。第一重三部。第二重诸菩萨。第三重释迦尊普世天。总赞上首大纲略足。若别修一尊法之时各用其赞。灵岩大次第云。
  萨嚩尾野(二合)鼻婆(去)嚩仡啰(二合引)仡哩(二合)野(一切善生种)素(引)誐哆地(引)钵帝尔(慈以反)娜(二妙用体无岸)怛?(二合引)驮睹迦摩贺啰(引)惹(引)(三界如大王)吠(微闭反)卢佐曩曩谟(引)素睹(二合)帝(遍照我顶礼)。
  苏悉地经云。供养既了。应起诚心赞叹于佛。次叹法僧。次叹观自在。次叹明王大威金刚。伽他曰。
  大慈救世尊 普达一切智。
  福持功德海 我今稽首礼。
  真如舍摩法 能净贪嗔毒。
  善除诸恶趣 我今稽首礼。
  得法解脱僧 善住诸觉地。
  胜上福德田 我今稽首礼。
  大悲观自在 一切佛赞叹。
  能生种种福 我今稽首礼。
  大力忿怒身 善哉持明王。
  降伏难伏者 我今稽首礼。
  作是虔诚赞佛菩萨。又复合掌起殷重心赞余诸佛菩萨相好功德。其赞叹文应用诸佛菩萨所说叹偈。不应自在。经文次有忏悔发心回向发愿。次礼本尊。次执数珠(云云)。



胎藏大法对受记第三。
  安然记。

  第八十六一切佛心印.
  海大德说。以下第二会佛部也(是第一重上方中也)。一切佛心印。亦名遍知印。佛坐道树下持此降四魔。故名遍知印。用归命合掌诵下文一切佛心真言也。大和上说云。遍知印者谓一切诸佛印。名为遍知印。即普印也。即仪轨云。一切佛心真言是也。意大德说同大和上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用火印作二拳。二风端相拄也。或用普印亦得。别记云。次须观造三重曼荼罗。次如来曼荼罗(如文)。次遍智金刚。或云。三角火印(私云。玄法寺烂脱两卷仪轨云。用普印)。正僧正说同海说也(但云。凡八叶如来自证所为。为化一切出一切佛位。即遍智位也。第一)。

  第八十七伽耶迦叶优楼频螺迦叶印。
  海大德说。用前梵箧印当心上。三诵下文一切声闻真言也。诵了以伽耶迦叶安一切佛心右也。以优楼频螺安一切佛心左也。此印亦名普印。是一切声闻普遍印。故名普印也何故此二声闻安此院耶。师说云。表一切圣人互为眷属。此二声闻仪轨所不说也。意大德说。无此二迦叶。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二声闻义喻如普贤观音等遍在一切处也)。珍和上说同海印相。别记云。无二迦叶。正僧正说。此处不说二迦叶也。私云。此二迦叶本是释迦生身眷属。经疏诸轨此处不说。窃疑天竺曼荼罗中以此院近释迦院故。绘匠便书而已。

  第八十八虚空眼印。
  海大德说。虚心合掌。二地少开散之。二风开着二火背也。二空并直竖也。名佛眼印。三诵顶散。意大德说同(但二地少开散云散立)。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但大和上释。或处云。作笑眼相也。是五眼义也。二风中间为二眼。二火中间为一眼。二水中间为一眼。二地中间为一眼合为五眼也)。别记印相同海说也(但注云。是五眼印)。正僧正说。印及用法如常。常者如高野和上说。以印五处了。次拭右目左目右眉左眉。次举额皆如摩之。印末向左右或着目目上用之(第二)。

  第八十九金刚眼印。
  海大德说。次金刚眼印。前印二地合直竖也。二风少屈不着火也。是名金刚眼印。意大德说。无此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无此金刚眼印。别记亦无此一印。正僧正说。亦无此一印。

  第九十七俱胝菩萨印。
  海大德说。用普印诵一切菩萨真言也。意大德说。无此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但珍和上说。凡仪轨中菩萨若无印眼者可通用此印)。别记云。金刚合掌顶散(用一切菩萨真言)。

  第九十一大勇猛菩萨印。
  第九十二大安乐不空三昧耶菩萨印。
  海大德说。此二菩萨亦用普印一切菩萨真言也。一切菩萨皆入此内用同印真言。师说云。以上八印没金刚眼出宝珠印。是如来曼荼罗也。私云。此如来曼荼罗者准经及疏。是遍知。坛今仪轨中有遍知印。七俱胝印。大勇猛印。大安乐印。摩尼珠印。合五印也。加二迦叶及金刚眼故云八印。若没金刚眼印亦须没于二迦叶印。又于师说不传珠印。理须用于一切菩萨普印而已。意大德说。无大勇猛大安乐二印。有一切菩萨普印。权僧正大和上说同海本说。别记云。次大勇猛菩萨金刚合掌(用上真言)。师说云。凡于无印真言皆用通印及一切菩萨明。次大安乐菩萨印真言同前(已上八印一切佛心部)。正僧正说。七俱胝印。大勇猛印。大安乐印。三尊印一切菩萨同海说也(但云。一切诸佛无印真言。用一切佛心印真言。一切菩萨无印言。亦用普通掌一切菩萨心真言或云。七俱胝根本印。二地二水交入掌。二火竖合。屈二风着火背。二空着风侧。真言如轨第三四五六七私疑别轨)。

  第九十三观自在菩萨印。
  海大德说。以下第三会莲华部也。是第一重右方中也。次观自在菩萨印(部主也)用莲华印(开敷莲华印)。意大德说同(但云八叶)。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亦同。正僧正说亦同海说(第一)。

  第九十四马头明王印。
  海大德说。虚心合掌。二水屈入月。二风屈入月。二指各勿着背也。二空并直竖也。三诵顶散。师说云。此明王是莲华部明王也。莲华部中以此明王用一切作业加持也。胎藏界中以不动明王用一切辨事加持。金刚界中以降三世明王用一切辨事加持(云云)。意大德说同(但云。二空直并竖云。去风如麦许。此印右下白处次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印相同海说也(但云。此等诸尊次第如仪轨真言次第也)。私云。玄法寺两卷仪轨此部真言初观自在二多罗尊。三毗俱胝。四大势至五持名称。六白处尊。七马头尊。八地藏尊。然曼荼罗文列。观自在(一)马头(二)大明白身(三)多罗(四)观自在(五)毗俱胝(六)大势至(七)莲华部发生(八)寂留明(九)大吉祥明(十)大吉祥大明(十一)如意轮(十二)耶输陀罗妃(十三)卒都婆吉祥(十四)大随求(十五)白处尊(十六)大吉变(十七)水吉祥(十八)不空罥索(十九)丰财(二十)白身观自在(二十一)披叶衣(二十二)大名称(二十三)合二十三尊。又印相中多罗印(一)毗俱胝印(二)得大势(三)耶输妃(四)白处尊(五)马头(六)地藏(七)而于部主初观自在唯说座印。不说手印。是故传者加部主印亦以马头。一说安上如曼荼罗次第也。一说安下如说印契次第也。真言随印次第说也。别记印相同海说也(但云。二空与风少许相去。又以此印安八尊中第七。意同说印次第也。正僧正说。印相及次第同别记也。第七)。

  第九十五一切菩萨印
  海大德说。用普印诵菩萨通真言也。此一印在大师。记文。意大德说中无此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中无此印别记亦无。正僧正说亦无此印。

  第九十六多罗尊印。
  海大德说。多罗即阿弥陀之姊妹也。内缚二风直立。端相跓。二空直竖着二风侧三诵。意大德说。内缚空风竖。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云。内缚申二风二空相双竖也。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二)。

  第九十七毗俱胝印。
  海大德说。前印进力二指第二节相叉。右押左。以是与前印为异也。意大德说。用前印风叉。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也。别记云。不改前多罗印。二风端相叉。以右押左。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三)。

  第九十八大势至印。
  海大德说。虚心合掌令普圆。如未开莲华。意大德说。虚心合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云。虚心合掌。未开莲华印。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四)。

  第九十九耶输陀罗印。
  海大德说。内缚五股。唯二水入月。相背不相叉。文云。明妃住其侧号持名称者。者谓得大势侧也。又次文云。密印准明王上举风轮屈者。明王谓马头明王也。上举屈者谓舒二头指竖火背上作钩令不着中指背也。私云。所言文云者。仪轨中耶输陀罗作印文也。意大德说。内缚空风入月。屈风跓空第二节背上左右。不相着。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云。虚心合掌。屈二水入。开二风斜屈。近火背勿相着。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五)。

  第一百白处尊印。
  海大德说。即观音母也。虚心合掌。二空入月。二水相背。各入掌也。意大德说。虚合空风入月。又此次说马头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云。虚心合掌。二水二空屈入月中。正僧正说同海说也(但云同势至移空水入月。第六)。

  第百一地藏菩萨印
  海大德说。是第三院九菩萨中第五菩萨也。内缚地水空。各并合竖也(此印与经不同。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用钵印。二空持二地下节。别记云。内缚二空二水二地并竖(已上莲华部了)。私云。今仪轨中不说十四菩萨印真言也。可用前记此部一切菩萨印也。但其真言可用前记佛部一切菩萨真言(更问)。正僧正说同珍和上(第八)。又云。诸菩萨奉教者用普通掌(云云)。次结金刚手院诸尊印也。

  第百二文殊师利菩萨印
  海大德说。以下第八会也。上释十三大会中文殊会也。是第三重上方上院中也。虚心合掌。二地如本。二水入月相叉。二火屈押二水叉上。二空直立押二火上。二风屈押二空端。如大慧刀印势。此印与仪轨不同也。意大德说。虚心合掌。火付水上。屈风捻空。又说。虚合水火入月。相结屈风。付空如钩。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虚心合掌。二地入立二水之下。二火少屈。与二水端齐。二风屈捻二空之端。是青莲华印。别记云。虚心合掌。二水二火叉入月。二风屈捻二空头。正僧正说。合掌火加水上。风空如●字。地入水下缩合(第一)。珍和上别记如此。正僧正印相二手背相合也。

  第百三光网菩萨印。
  海大德说。慧拳安腰。定拳屈风。每诵娑嚩诃召之三度。文云。宝冠持宝印者。尊手执物。非手印也(私云有疑)。意大德说同。又说。定同前说。但立空押火。权僧正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但无释文)。别记云。定手作拳申风。稍屈如钩。举身侧与肩齐。慧手作拳安腰。定手与诃招。正僧正说同海说也(但不云召。第二)。

  第百四无垢光菩萨印。
  海大德说。慧手同前。定五轮直竖。少屈向外。每诵真言三遍动召。此印与经不同。文云左莲无垢光青莲而未敷者。尊手执物。非手印也。次文云前印舒微屈者。正是无垢光菩萨印也。意大德说同。(但定手五轮直竖。立如莲叶)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慧和上云。之印顶侧与诃召之)。别记云。定手舒五轮。各头微屈。举头侧与诃招。慧手同前。正僧正说同海本说(但不云召。第三)。

  第百五计设你印。
  海大德说。从此以下至召请童子是五使也。此五使者下有五奉教者也。文云计设你持刀慧拳竖风火者。定拳安腰。慧作刀印动之。谓立火风以空押地水甲。大和上记云。先舒右手作拳舒火风合直竖并也。空捻亦竖相并也。意大德说同海本说(但慧作刀印向外动之)。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本说(但大和上释与诃召之)。别记云。已下五尊是文殊使者也。印相同海本说(但云。举顶边每诵明振刀印)。正僧正说。慧奉舒风火。是刀印也。佛菩萨半手印时。其半手拳仰安股上。若天等按腰(第四)。私云。玄法寺烂脱两卷仪轨云。计设你持刀慧拳地水竖。

  第百六乌波计设你印。
  海大德说。定手同前。慧手作拳。风指直立。以空押地水火三甲上。每诵真言动之。文云。前拳火轮戟是也(私疑。风指字误。可作火字。引文证故)。意大德说同(但云。立火即引轨文说之)。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立火以空押余三轮甲上。与诃召之)。珍和上说亦同。别记云。定手同前。慧拳舒火直竖。以空押三轮甲。举顶侧与诃摇(戟印)。正僧正说。慧拳立火(第五)。

  第百七地慧菩萨印。
  海大德说。右拳按腰。左手以空押火风甲端。直立地水相并也。每诵真言上下其印动之三度。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但慧和上云。与诃三遍上下)。别记云。印相同海说也(但云。直树顶侧与诃三度上下幢印)。正僧正说。定拳舒地水(第六)。

  第百八质多罗(二合)童子菩萨印。
  海大德说。文云右拳风轮杖者。直立风轮勿动。三诵。左拳按腰意大德说同(但云少动)。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印相同海说也。但云。直树顶侧勿令动摇(杖印)。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七)。

  第百九召请童子印。
  海大德说。亦名钩召童子。文云。召请风为钩。右金刚拳舒风作钩。三遍召之。左手同前。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但慧和上云与诃召之)。别记云定手同前。慧拳舒风。微屈如钩。与诃招(钩印)正僧正说同海说也(但不云召。第八)。

  第百十五种奉教者初不思议童子印。
  海大德说。文云。定慧内缚拳。空风竖相合。风屈第三节。风屈第三节者更屈风入掌也。以空并押风上也。是五种中一也。意大德说同(但第三节端合屈之。如钩空并之)。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但慧和上云。此印与仪轨少异也)。别记云。次不可思议童子(是五种奉教者中上首也。摄四人故不说别明印)。内缚舒二风。二空直立。二风头屈向下。以二空押二风上。此印与文少异。暂依师传结之(已上文殊部了)。正僧正说。内缚空风并立屈第三节(第九)。次结除盖障院诸尊印。私云。今仪轨中列二十五菩萨。谓文殊(一)观自在(二)普贤(三)对面护(四)对护(五)惹耶(六)尾惹耶(七)童女(八)尔多(九)阿波罗尔多(十)光网(十一)宝冠(十二)无垢光(十三)日光明(十四)五髻文殊(十五)乌波髻失你(十六)奉教诸菩萨(十七)文殊二使者(十八。九)钩召四奉教(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并钩召菩萨(二十五)印相唯说十印。文殊(一)光网(二)宝冠(三)无垢光(四)计设你(五)乌波(六)地慧(七)质多罗童子(八)召请(九)五种奉教不思议童(十)。此中地慧质多罗二菩萨列中无也。真言但说九明。于十印中无宝冠明。故传者唯传有真言尊九印。然前记文光网印中云。宝冠持宝印者。尊手执物非手印也者。恐问明师。何者列名文中。光网之次列宝冠名说印。文中。光网之次说宝冠印。岂非手印。但真言中无其明。故传者作此释耳。无印明尊可用通法。

  第百十一除一切盖障菩萨印。
  海大德说。以下第九会也(是第三重南方中也)。文云。福智虚心合地水屈入月者。二地二水屈而相背入掌。余轮勿动。顶上三诵。意大德说同(但空亦入月风火合立如宝形)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亦同。正僧正说。虚心合掌。地水空屈掌。风火如宝形。文云舍二分者谓盖障菩萨有二使者位也(第一)。

  第百十二除疑怪菩萨印。
  海大德说。亦名憍都揭罗菩萨除疑亦云除垢。谓掌断一切众生疑怪也。内缚二火直立。屈第三节。意大德说同(但空亦立火如钩)。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云。内缚申竖二火二空。而火屈第三节。正僧正说。定慧内拳舒火。圆屈第三节。口传也(第二)。

  第百十三施无畏菩萨印。
  海大德说。定拳安腰。慧手直立。与肩齐之向外。意大德说同(但云拳不云齐肩)。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云。定拳安腰。慧手作施无畏。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三)。

  第百十四除一切恶趣菩萨印。
  海大德说。定慧同前。唯以慧手舒臂高举。仰向上为异。此印与经大同。不同仪轨。意大德说同(但云举上。又云定慧申合掌者第五曼荼罗若那合掌半手印)。权僧正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但慧和上云此印与文不同。今用师传)。别记云。同前施无畏但仰掌五轮头指于身后(此印与文相违今依经文结之)。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四)。

  第百十五救护慧菩萨印。
  海大德说。文云。悲手当在心竖空指向上者。舒慧五轮直而横覆心上。以掌向身立空向上。定手同前。意大德说同海说。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亦同。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五)。

  第百十六大慈生菩萨印。
  海大德说。文云慧风空持华者。慧火捻空而向外也。余三轮直立之。定手同前。此印与仪轨不同也。意大德说同(但云如持华势)。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云。慧手空火相捻。自余三轮散竖。作持花之势。定手同前(此印与文少异)。正僧正说。慧手风空相捻。三轮向上竖之(第六)。

  第百十七悲漩润菩萨印。
  海大德说。此菩萨捡图及梵号未见之也。恐贤护欤。定手同前。慧舒五轮当心屈火。每诵真言以指于心三度。意大德说同(但不云每诵)。权僧正大和上说。真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但珍和上云。火头与诃指心)。别记云。定手同前。慧手开掌侧覆心上屈火轮而指心(或云。火头与诃指心)。正僧正说。慧手屈柱心放空竖是也。

  第百十八除一切热恼菩萨印。
  海大德说。定同前也。慧手作与愿手。舒五轮末垂降。向外少屈(当膝而不着膝)。别记云。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云。慧手舒五轮。端向下作施愿之势。空手同前。想从掌中流甘露水除一切众生热恼。正僧正说。慧手作与愿形(第八)。

  第百十九不思议慧菩萨印。
  海大德说。定手同前。慧手作施无畏印。唯以风捻空。仰掌当心。文云。以无畏之手空风持珠状。大和上记云。师云。慧作无畏印。以风捻空。先印先安心上仰掌。然后移此印当右肩。向外直立也(师云者大唐师也)。又云。五使者五奉教者。每一使者有一奉教者。此奉教者作屈膝承音告之形也。私云。此释可在文殊院中。此院无五使者等文故。意大德说同大师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作持殊势)。珍和上说同海本说。别记云。慧手仰掌安心前。风空头相撮。作持珠之势诵明即移印向面于外而竖之。定手同前(已上除盖障部了)。正僧正说。慧手先作施无畏印。次空风相捻。余轮少屈当心(第九)。次结地藏院诸尊印。私云。今仪轨中列八菩萨。谓除盖障(一)悲愍慧(二)破恶趣(三)施无畏(四)贤护(五)不思议(六)慈发生(七)折诸热恼(八)印相中说九印。除盖障(一)除疑怪(二)施无畏(三)除一切恶趣(四)救护慧(五)大慈生(六)悲漩漍(七)除一切热恼(八)不思议慧(九)。真言同九印相。故传者以救护慧为悲愍慧。以悲漩漍为贤护也(已上玄法寺两卷仪轨上卷印相已了)。

  第百二十北方地藏尊印。
  海大德说。以下第十会也(是第二重北方中也)。文云秘密内缚舒散于火轮者。开散二火直立。不相着之。是名旗印。此印如旗故。大和上记云。此印如仪轨。唯二空并立也。意大德说同海本说。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本说也(无大和上说)。别记亦同(但云。是旗印)。正僧正说同海本说。

  第百二十一宝处菩萨印。
  海大德说。文云慧拳舒三轮宝上三股印者。定拳按腰慧拳空风相捻。地水火三并开直立也。宝上三股印者手所执物。凡言作持华状者作此印直立也。言作持珠状者作此印仰掌安心上也。意大德说同(但云三古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文云宝上三股印者。以右持华印立于眉前。次微屈地水火。仰安心前。是持宝印相(私云。对受之时不屈风上节作之)。别记云。定拳安腰。慧手开掌向外。五轮直竖。而火空相撮作持华之势。正僧正说。慧拳空风相捻(以空出外押风侧)。余轮散舒当心(第二)。

  第百二十二宝手菩萨印。
  海大德说。亦名宝掌菩萨。文云慧拳舒水轮者定手同前慧手以空押地火风甲上。直立水轮向外。是名独股金刚印。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以地水风握空指直立火。别记云。定手同前。慧拳水直立。以空押三轮。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三)。

  第百二十三持地菩萨印。
  海大德说。文云二手金刚印者前持地印。即金刚部三昧耶印也。当心三诵。文云持地右宝上者谓地藏右边也。大和上记云。持地右宝上二手金刚印者。右谓尊右边也。宝上谓标志也。金刚印谓金刚部三昧耶印也(私云二手背叉。地空相钩)。意大德说同海本说。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本说(但无大师记说)。别记云。前持地印是也。正僧正说。同金刚部三昧耶印当膝三上下(第四)。

  第百二十四宝印手菩萨印。
  海大德说。文云五股金刚印者用外缚五股印也。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说亦同。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五)。

  第百二十五坚固意菩萨印。
  海大德说。结前五股印。唯以二风改。着二火背上。文云诸轮合者。二地二空各合。总如三股。即三股印也。意大德说同(但云莲合。又云空付风根是羯磨金刚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此印与轨少异。今案。诸轮合者谓不改离诸轮端。又设竖实合掌。不离各合之轮。一一合之开立也。珍和上说。合掌二火少开。二空大散开之。别记云。竖实合掌。五轮不相离而指间齐分如轮相(已上地藏部了)。正僧正说。莲华合掌。空勿着风(第六)。次结虚空藏院诸尊印。私云。今仪轨中列九菩萨。地藏(一)日光明(二)坚固心(三)持地(四)宝手(五)宝光明(六)宝手印(七)不空见(八)除一切忧冥(九)印相真言唯说六种。地藏(一)宝处(二)宝手(三)持地(四)宝印手(五)坚固心(六)。无印明尊可用通法。

  第百二十六西方虚空藏菩萨印。
  海大德说。以下第十一会也(是第二重西方上院中也)。文云印形如法教者。同慈氏印移二空入月也。合掌二风屈背。相对一寸许也。以二空并立二风中。是慈氏印。今但二空屈入月。是为异也。文云法教者谓大日经也。又样。先作虚心合掌。二风着二火背也。二空屈入月。是为正印。又样。虚心合掌。但以二空入月(有三样)。意大德说同第三样(但云以风跓空上节)。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合掌屈二风端。向下令相去一寸许也。屈二空入月也。其空稍降而入月也。珍和上说同慧和上。但屈二空指二水根。别记云。虚心合掌。二风屈头向下。背令相去。二空入月中。正僧正说。合掌二空入月。着水中文。屈二风着二空二甲上(第一)。此尊北有十波罗蜜及金刚藏等十九尊菩萨(云云)。

  第百二十七虚空无垢菩萨印。
  海大德说。文云二手作刀印三补吒空捻风者。虚心合掌。二空二风外叉。与仪轨不同也。意大德说。虚合风空相捻令聚。与如来刀印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虚心合掌。屈二风端。向下以二空捻二风端侧。是先说也。又有傍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二手各作刀印。次相合而刀相柱。别记云。如前印相。二空捻风头。正僧正说。金刚合掌。各风加空。定慧平合。是刀印(第二)。

  第百二十八虚空慧菩萨印。
  海大德说。文云虚空慧法轮者。转法轮印是也。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亦同。正僧正说亦同(第三)。

  第百二十九莲华手菩萨印。
  海大德说。此印仪轨无也用归命合掌(私云。真言注云普印)。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不说此菩萨印。别记云。金刚合掌(私云。仪轨列名亦无此菩萨名但有真言)。正僧正说。用归命合掌。又说。用莲华印(第四)。

  第百三十清净慧菩萨印。
  海大德说。文云清净慧商佉者。同前法螺印。当口作吹螺势也。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虚心合掌以风绞空背。别记同前螺印。正僧正说。商佉印。但当胸竖勿吹(第五)。

  第百三十一行慧菩萨印。
  海大德说。文云行慧敷莲华者。合掌二地二空各合立也。余轮少屈同莲华座印(三轮端不着)。意大德说同(但云莲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云。八叶莲华印。正僧正亦同(第六)。

  第百三十二安住慧菩萨印。
  海大德说。文云多罗印稍开者。合掌二地屈入月。背相着。余八轮开散。少凹相去一寸许为量。是名青莲华印。今此印开益相青莲华印也。与仪轨同。又样。作前多罗尊印。内缚二空二风各合直竖。以空着风。是多罗印。今此印少二风不着为异。与仪轨及疏不同也。又样。文云多罗印稍开者。内缚二风舒而立之。是多罗印。今此印改此。唯稍开二风屈成钩为异。意大德说同第一样(但云开莲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有此第一说与第三说。无第二说。珍和上说同慧和上说。别记云。内缚舒二风斜屈。勿头相着(已上虚空藏部)。正僧正说。同文殊青莲华印。又说。内缚二风少开。二空着风侧(第七)。私云。仪轨此段列三十菩萨。谓虚空藏(一)檀(二)戒(三)忍(四)进(五)禅(六)般若(七)方便(八)愿(九)力(十)智(十一)金刚藏王(十二)苏悉地(十三)金刚针(十四)苏婆呼(十五)无垢逝(十六)发意转法轮(十七)生念处(十八)忿怒钩(十九)不空钩(二十)千眼观自在(二十一)曼荼罗(二十二)金刚明王(二十三)金刚将(二十四)军荼利(二十五)不空金刚(二十六)供养宝(二十七)孔雀明(二十八)一吉罗刹王(二十九)十一面(三十)。印相说一总五印。形如法教总虚空无垢(一)虚空慧(二)清净慧(三)行慧(四)安住慧(五)。真言说十九。虚空藏(一)虚空无垢(二)虚空慧(三)莲华印(四)清净慧(五)行慧(六)安住慧(七)出现智(八)执莲华杵(九)檀(十)戒(十一)忍(十二)进(十三)禅(十四)般若(十五)方便(十六)愿(十七)力(十八)智(十九)。又真言注说十二印。莲华印(一)执莲华杵(二)十度(三)。又玄法寺烂脱仪轨出现智真言注云可用身印。又用通印都成说十八印。然曼荼罗西方第二重中以为二院。虚空藏等至迄千手以为上院。曼荼罗等至迄十一面以为下院。而对受中就说真言次第。虚空藏等七菩萨者以为第十一会。出现智等十二菩萨以为第十二会。又别记中就说真言次第。虚空藏等七菩萨者以为虚空藏部。出现智与执莲华杵二菩萨者以为苏悉地部。十度菩萨亦为虚空藏部。此事有疑。当问明师(云云)。无印明尊可用通法。

  第百三十三出现智菩萨印。
  海大德说。以下第十二会也。用普印也。亦名苏悉地羯罗菩萨。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说也。大和上释。戒所持仪轨文题师说云虚空藏以下至智波罗蜜是第十一会也。别记云。又名苏悉地菩萨。金刚合掌。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一)。私云。可问此尊身印。

  第百三十四执莲华杵菩萨印
  海大德说。普印是也。意大德说同(但此次说曼荼罗菩萨。是大轮菩萨二拳空地相钩)。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此二菩萨仪轨中无也。珍和上不说此二菩萨印。别记云。金刚合掌(已上苏悉地部)。私云。玄法寺两卷仪轨执莲华杵菩萨真言曰注云普印。同寺烂脱两卷仪轨出现智菩萨真言注云。又名苏悉地菩萨。可用身印。又用通印。但仪轨列名中有苏悉地羯罗。不云出现智也。至真言中有出现智真言。不云苏悉地也。又列名中不列执莲华杵。至真言中有其真言。阿阇梨等有无之释自以可知也。正僧正说。用内缚五股印(第二)。次结自在天院诸天印。

  第百三十五檀波罗蜜菩萨印。
  海大德说。二手以空端捻火端也左手仰印安右膝上表施他也。右手仰印安于心。上表自持也。先自持。次施他观了诵真言(私云。仪轨注云。右仰忍与禅相捻)。意大德说。左如掌。右空火相捻仰之。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空捻火。右安膝上左安心上。右表自持左表施他。珍和上同之。别记云。二羽各空火相捻。自余开立。以左印安心前。以右印仰安右膝上。正僧正不说此十波罗蜜印。以青龙寺三卷。别本仪轨不载此十波罗蜜菩萨故。此正僧正依彼仪轨而禀传故。

  第百三十六戒波罗蜜菩萨印。
  海大德说。文云。内缚并竖禅智(云云)。当心诵明。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别记亦同。

  第百三十七忍波罗蜜菩萨印。
  海大德说。不改前印。二风直立相跓(私云。仪轨云。内缚进力禅智竖)。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别记亦同。

  第百三十八精进波罗蜜菩萨印。
  海大德说。如前印准二风端析开为异(私云。仪轨云。准前忍进力析开)。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别记亦同。

  第百三十九禅波罗蜜菩萨印。
  海大德说。此印同定印也。但此印二空端相跓为异。当心诵明(私云。仪轨云。仰右于左禅智相跓。大和上释。此定印者。二手右上左下相重定印。)。意大德说同(但云。右上左下。又说。加结跏)。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和上说同。别记亦同。

  第百四十般若波罗蜜菩萨印。
  海大德说。作梵箧印当脐诵明(私云。仪轨云。左平舒右覆左上当心)。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别记云。同前梵箧。

  第百四十一方便波罗蜜菩萨印。
  海大德说。二空各安掌上。地水各握空上。二火背相合直立也。二风侧端相跓。三诵明了。三度运动(谓前进三度。私云。仪轨云。左慧方握智度右准忍愿相背。进力平舒侧相跓)。意大德说同(但云。每三诵。又云。名船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但云。慧和上云如船行貌)。别记印相同海说也(但云。三度右转船印)。

  第百四十二愿波罗蜜菩萨印。
  海大德说。慧手直举。施无畏印。与肩齐之。定拳按腰(私云。仪轨云。右手直竖施无畏)。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别记亦同。

  第百四十三力波罗蜜菩萨印。
  海大德说。内缚二空二风二火直立端相合也(私云。仪轨云。准戒印禅智进力忍愿竖头相合)。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别记云。金刚外缚。申风火相合。二空直竖。

  第百四十四智波罗蜜菩萨印。
  海大德说。外缚二地少立。端相叉也。二水如本也。二火立相合也。二风屈跓令图也。二空如地(私云。外叉作拳檀慧直竖。互交少分。屈进力头圆。忍愿竖相合)。意大德说同(但云。二空合立)。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外缚地水如本。二火直合。二风屈令圆也。别记云金刚外缚。申二风头柱斜屈。如莲华叶。二火直竖相合(已上虚空藏部)。

  第百四十五金刚手菩萨印。
  海大德说。以下第四会也(是第一重方右中也)。用五股金刚印(内缚)。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亦同。别记亦同。正僧正亦同(第一)。

  第百四十六忙莽鸡金刚印(金刚母也)。
  海大德说。文云亦持竖慧杵者。内缚二火合直立也。二风少屈。当二火背。不相着也。文云。是三股印(私云。仪轨印相注云三股也)。上文又云金刚印围绕者五股也(私云。仪轨座印中文。非手印也)。意大德说。印相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亦同(但云。以二空持二水叉上)。别记云名金刚母。内缚舒二火头相柱。申二风随火背。犹如三股。正僧正说。合掌地空入掌。余轮相并分立。如三股。又云。以空押地甲。作三股形。又云。地空入掌。空着水也(第二)。

  第百四十七金刚针印。
  海大德说。文云内拳申风轮者。内缚二风合直立。如独股形。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亦同。别记云。内缚申二风。直竖头相跓。正僧正说同海说也(但云。外缚。第三)。

  第百四十八商羯罗印(亦名金刚锁)。
  文云四轮背相叉旋转慧加定者。与前四摄中金刚锁同也。即以转法轮印内戾返也。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但慧和上说以右空加左空上)。别记云。金刚锁菩萨(亦名商羯罗菩萨)。同前锁印。胸前拳竖。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四)。

  第百四十九忿怒降三世印。
  海大德说。师口决云。降三世如月。以月黡月故名月黡。文云二空开持风者。与五股印同。但屈二空各着风根侧。故云少不到。火不到者从空第二节少开不令着也。又样。前印二风持二空各少分离。不相捻着。是忿怒月黡印也(私云。玄法寺两卷仪轨列名中云忿怒月黡菩萨。印相中云忿怒降三世。真言中云降三世金刚。注云亦云月黡。烂脱本云。亦云月黡。)。权僧正大和上别记云。降三世金刚名月黡尊。曼荼罗图中云月黡。大日经有不动与胜三世。是佛部使者。此月黡尊是金刚部忿怒尊也。此尊亦名忿怒降三世也。意大德说同海初说印(但云。义释云。此尊从佛额毫相生。故为名也。毫相明净犹如满月。故名月压)。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两说(但又样云屈二风近二空首)。珍和上说同海本说。别记云。结内缚五股印。开二空少着风本。正僧正说。内缚五股(注云。经并释二风如钩。捻二空少屈不相着)。口传云。以定空押慧空背相叉。又云。以空着风。并舒不相着也。合四样也(第五)。

  第百五十一切持金刚印。
  海大德说。前持地印当心也。诸金刚者金刚部。一切金刚。金刚部诸尊皆通用此印也。意大德说同(私云。仪轨印相中云诸金刚杵地。但无诸金刚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亦同。又云。或用半金刚印。右手作三股印。别记云。一切持金刚菩萨同前持地印(私云。仪轨列名中无一切持金刚菩萨)。正僧正说同海说(第六)。
  第百五十一金刚拳印。
  海大德说。内缚二空并立举右肩上。作将嗔打之势。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举右肩侧上。以目视左方)。珍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云。次金刚拳菩萨(亦名金刚槌菩萨)。内缚申竖二空。并树二臂。至顶右边而作怒殴之势。正僧正说。内缚舒上二羽于左耳上。面少倾右。如打物状。

  第百五十二一切奉教金刚菩萨印。
  海大德说。内缚当心。意大德说同(但云。大师记金刚拳菩萨次云一切奉教金刚内缚是也。一切无别印。金刚用普印。真言用一切金刚真言也)。金刚部有七种通印。一定慧内缚。二风并立。二肘并合。名槌印。二定慧内缚。二风直立相合。名棒印。三如前印火轮相跓。屈第三节。名刀印。四如前印二火交少屈如弓。名弓印。五如前印。二火直交。名箭印。六如前印二火立合。二风开屈。当火背不着。名戟印。七内缚二风·直屈相跓。名索印(亦名轮印。并用)。一切无别印。金刚等随用此印。佛部莲华部普印。用金刚合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内缚二空并立当心。又云。金刚手以下至此奉教金刚八印是第四会金刚手部。而师说中不说以下三印(一忿怒军吒利。二忿怒俱摩罗三。乌刍沙摩)。珍和上说亦同。别记一切奉教金刚。内缚申二空当心(已上金刚手部了)。正僧正说。内缚申二风。屈合上节。二空并立。

  第百五十三忿怒军吒利印。
  海大德说。用普印。意大德说。无此印。

  第百五十四忿迅俱摩罗印。
  海大德说。亦名金刚童子。用普印(文云慧杵定无畏者形也)。意大德说。无此印。

  第百五十五乌刍沙摩印。
  海大德说。用普印。意大德说。无此印。权僧正大和上说中无此三印。别记亦无。正僧正说。凡金刚有六印。一内缚立火名棒印。二三准上印交立火为弓箭印。左火弓形。右火箭形。四以部母印开立风。如戟形。五内缚申合风。圆屈右空押左空。六以上印即为轮印。诸金刚诸奉教无印者随用此六中一印。次结般若菩萨院诸尊印。私云。今仪轨中列二十七金刚。发生金刚部(一)金刚釼(二)手持金刚(三)金刚萨埵(四)持金刚锋(五)金刚拳(六)忿怒月黡(七)无垢持金刚(八)金刚牢持(九)忿怒持金刚(十)无边超越(十一)金刚锁(十二)持金刚(十三)住无戏论(十四)金刚持论(十五)金刚锐(十六)适悦持金刚(十七)金刚牙(十八)离戏论(十九)持妙金刚(二十)持金刚利(二十一)部母忙莽鸡(二十二)次杂印相亦有诸金刚(二十三)忿怒军吒利(二十四)忿迅俱摩罗(二十五)乌刍沙摩(二十六)奉教等金刚(二十七)。印相中说六印。忙莽鸡(一)金刚针(二)商羯罗(三)忿怒降三世(四)诸金刚(五)金刚拳(六)。真言中说八真言。金刚手(一)忙莽鸡(二)金刚针(三)金刚锁(四)降三世(五)一切持金刚(六)金刚拳(七)一切奉教(八)。海大德说。最后三印并是通印。准诸院例无印明尊可用通法故。慧和上传。权僧正大和上时更不说彼三印。故珍和上及正僧正亦不说此三印。



胎藏大法对受记第四。
  安然记。

  第百五十六般若菩萨印。
  海大德说。以下第五会也(是第一重西方中也)。用梵箧印即用六波罗蜜第六真言也。或用大慧刀印。玄大德说。同二印。权僧正大和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同。别记云。同前梵箧印。正僧正说。用梵箧印。

  第百五十七不动尊印。
  海大德说。文云光焰火界印者。慧手以空押水火甲。地风直立也。定手五轮舒而开散诸轮少屈。以慧风端指定手掌。当心三诵。右三轮成结界。左三轮成解界。或用前刀印。仪式如前。唯右三转结界。左三转解界。文云风轮与火坛杂者。疏中用刀印也。大和上记云。西方持金刚院云。风轮与火俱者。风坛与火坛杂也。是也。一目而谛观者。只表第一义空。其二目俱开为善(私云。开一目者出疏。闭一目者出不动尊秘法三卷之上卷也。大和上释有云。半目谓半开左目皆开右目)。意大德说同海本说。无或说。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右手作拳舒风也。左手五轮开散也。以右右风指左掌也。侧而安左方也。别记云。定手散舒。五轮覆左胸前。慧手以空押水火甲。地风申竖。以慧风头指定掌。若欲辟除结界左右三转。正僧正说。般若之后。次降三世五股印也(第二)。次不动尊。若持印欲布字作之。十九转成身(私云。摄大仪轨不动。文云。十九种子。降三世文云。种子百八转其降三世。即下胜三世也。其百八转出瑜祇经。此前安降三世。出惟谨本。第三)。

  第百五十八胜三世印。
  海大德说。五股金刚印。玄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内缚五股印。又样。用金刚界中降三世印。大和上释。是世所言降三世是也。珍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同慧和上两说。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五)。

  第百五十九大威德金刚印。
  海大德说。此印有三。一根本印。二心印。三心中心印。内缚二火直立合。是根本印。此印二风少屈。当二火背。少不相着。是心印也。此印二风火开立。稍去二火。是心中心印也。玄大德说。同第一印。无后二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此处只用根本印。珍和上说同。别记云。亦名阎摩德伽。内缚舒二火头相柱(已上般若部)。正僧正说同慧和上说(第四)。次结四方四大护印(如前)。次结释迦诸尊印。私云。今仪轨中列名真言并说四尊。般若菩萨(一)不动尊(二)胜三世(三)大威德(四)印相唯一。说不动印。而正僧正不动尊前加降三世。曼荼罗中中安般若菩萨。其南吽迦罗。其南不动尊。般若尊北大威德。大威德北胜三世也。此等四明王出惟谨本。然大日经但有二尊。以不动尊。及胜三世而为佛部使者。又转字轮品中第一重外安四方四大护。故正僧正允经文矣。

  第百六十释迦牟尼佛印。
  海大德说。以下第七会也(是第二重上方下院中也)。海大德说。用前舒印左手执袈角。右手安左手上不相叉。仰安心前。舒印如前(云云)。文云智手吉祥印(空持火)者。二手各空火端相捻令火背直也。各令火风少屈也。各地直立也。慧印向外当奶也。定手仰安心上。是名吉祥印。此一印不正。前舒印为正。玄大德说钵印(但云。左申仰安心。右空火捻向外。名说法印左名钵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初印同海说也。又样亦同海。又样。但定手五轮平舒。仰安心前。是正说法之相。别记云。同前钵印(执袈裟端如定印也)。稠上人云。珍和上云。二手各空水相捻。以慧覆定。法身印也。空火相捻覆报身印也。空风相捻亦覆。应身印也。是释迦三身印也。正僧正说同海。吉祥印是应身说法相也。上印相合为报身说法相也。上印相反。定慧火申立。而合之。以空押火侧为法身说法相也(第一)。

  第百六十一遍知眼印。
  海大德说。世尊右遍知眼。亦名能寂母。即释迦母也。此中能寂母名遍知眼。非前遍知印也。以非一切佛遍知故也。其印内缚二火直立也。二风少屈当二火背。不相着也。文云。内缚申水屈风在火背一麦不相到者。金轮佛顶印(私云。是真言曰注文)。意大德说。同印相。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亦同海说。但二空入月。二地少屈。端相柱也。别记云。遍知眼亦名能寂母。释迦母。又名佛眼佛母。内缚申二火头相柱。开二风加火背。不相到一麦许。正僧正说。是金轮佛顶印。又云。合掌屈风申合。以二空捻风侧。出青龙寺三卷别本(第二)。

  第百六十二毫相明印。
  海大德说。文云慧拳置眉间(风指)者。言风指者。慧手作金刚拳。风节稍出指眉间也。与前毫相印同。定拳按腰(私云。真言中说印相之文。又言前者三十二相好印中也)。意大德说同(但云。安眉间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向身指之)。珍和上说同。别记云。定手安腰。慧拳以风中节指白毫处。正僧正说同海说也(但云。拳面向左少向外。第三)。

  第百六十三一切诸佛顶印。
  海大德说。慧手五轮末聚合。以合安顶也。定拳安腰。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以合倒安顶上。又大和上释。一切诸佛顶应是通名也)。珍和上说同。别记云。定手同前。慧手五轮聚集。以印倒安顶上。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四)。

  第百六十四白伞盖佛顶印。
  海大德说。身色真金覆定业如盖也。慧手作拳申风跓定掌中也。定五轮下垂也。慧风为竿。定手为盖也。意大德说同(但定掌云。开指各一寸许也。又慧拳云。大指在外拳也。又云。以印安心)。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别记云。慧拳竖风。定手垂五轮如盖。以慧风头指定掌。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五)。

  第百六十五胜佛顶印。
  海大德说。身色金色印。三补吒大慧刀印。虚心合掌。风空如大慧刀印。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又样。定拳安腰。右手刀印。珍和上说。同海本说。别记云。虚心合掌。屈二风捻空头。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六)。

  第百六十六最胜佛顶印。
  海大德说。身色浅黄。用转法印。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别记亦同。正僧正说亦同(第七)。

  第百六十七光聚佛顶印。
  海大德说。身色浅白。内缚二火合立也。二风少屈着火侧上。二空并直立也。意大德说同(但云。前佛顶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如前佛顶印(私言。云前者三十二印中也)。珍和上说同慧和上说。别记云。内缚舒二火。直竖头相柱。舒二风斜屈。随火背二空直竖。正僧正说同海说也(但云。以地水不叉背之为异。第八)。

  第百六十八除障佛顶印。
  海大德说。身色白色。文云舍除智成拳内缚白。风轮屈如钩者。有二印样。一云。慧羽作拳屈风作钩。是名半印。定拳按腰。二云。内缚申慧风作钩。故文云内缚也。五佛顶略颂云。白伞惹耶(胜佛顶)尾惹耶(最胜佛顶)帝殊多罗(光聚佛顶)尾吉罗娜(除障佛顶。亦云舍除。亦云摧碎佛顶。私云。是尊胜佛顶。故善无畏尊胜仪轨云尊胜佛顶。亦名除障佛顶也)。意大德说。同二印(无颂释。但第二印云。但二空以右押左绞入。又作半印如文殊召请印)。权僧正大和上说。亦同二印(无颂释)。别记同第一印(无第二印)。正僧正说。同第一印(无第二印第九)。

  第百六十九广大发生佛顶印。
  海大德说。恐是大转轮佛顶也。文云同前莲华印者。与安住慧菩萨印同也。非青莲华印也。即是前观音开敷莲华印也。意大德说同(私云。安住慧有三印。初印。合掌二地屈入月。背相着。八轮开敷。少凹相去一寸许。是名青莲华印。今此印开益于青莲华印。云云)。前观音印直是开敷莲华印。故若前观音印。不同安住慧印。若同安住慧印非前观音印。恐观音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广生佛顶用莲华开敷。珍和上说同慧和上说。别记云。用前八叶莲华印。正僧正说。同慧和上说(第十)。

  第百七十极广生佛顶印。
  海大德说。是高佛顶也。文云五智金刚印者。前五股金刚印是也。意大德说同(直云如文)。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发生佛顶内缚五股印也。珍和上亦同。正僧正说。同慧和上说(第十一)。

  第百七十一无量音声佛顶印。
  海大德说。身色赤色。文云即前商佉印者。前法螺印是也。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珍和上说亦同。别记云。同前商佉印。以二风绞空也。正僧正亦同(第十二)。

  第百七十二声闻众印。
  海大德说。文云梵夹为标帜(在左)者。以梵夹印安左腰侧。意大德说同(但云。安左胁侧)。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亦同。别记云。皆用梵夹印。以印安身左。是一切声闻通印也。正僧正说亦同(第十三)。

  第百七十三缘觉众印。
  海大德说。文云内缚竖火轮圆满锡杖相者。内缚二火端相跓令圆。如锡杖圆轮形。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别记云。内缚申二火。头相柱圆团。如锡杖头。是一切缘觉通印也。正僧正说同(第十四)。

  第百七十四无能胜印。
  海大德说。文云明王智持莲(风空捻火屈)定掌外向舒(高于头)者。慧手作执莲华印当右奶上向外也(空火相捻令火背直)。定手申掌高举于首向外也。师说云。执莲华印者。空火相捻。余轮散舒。如执莲华形。以此印安心上。仪轨不同也。意大德说同(但慧手文注下云空风想捻。屈火垂掌中也。若以火捻空与文云空捻火屈少异)。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舒定臂开掌向外至顶上也。慧手风空相捻。以火近掌。仰安心上。珍和上说。定手同。慧和上说。但慧拳舒风。仰安心前。别记云。定手舒五轮并奢摩他臂(翻定也。而举顶外。慧手风空相捻。火轮屈临掌。地水直竖。仰安心前)。正僧正说同海说也(但云定掌向外不云举首。第十五)。

  第百七十五无能胜妃印。
  海大德说。文云内缚二空如钩者。内缚屈二空上节并立也。空与风相离。如大张口。是名胜大口。谓内缚二空并立。少屈如钩。与风少开去也。其间是口。意大德说同(但云。与风极开去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亦同。别记云。内缚二空。屈上节并竖。作开口之势(已上释迦部)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十六)。
  次结文殊院诸尊印。私云。今仪轨中列三十八众。释迦(一)虚空藏(二)观自在(三)无能胜(四)妃(五)如来宝(六)毫相(七)大转轮(八)光聚(九)无量音声(十)如来悲(十一)愍(十二)慈(十三)白伞盖(十四)胜佛顶(十五)最胜(十六)高佛顶(十七)摧碎(十八)如来舌(十九)语(二十)笑(二十一)砾底(二十二)旃檀辟支佛(二十三)多摩罗(二十四)目连(二十五)须菩提(二十六)迦叶(二十七)舍利弗(二十八)如来喜(二十九)舍(三十)牙(三十一)轮辐辟支佛(三十二)宝辐(三十三)狗絺(三十四)阿难(三十五)迦旃(三十六)忧波离(三十七)智供养(三十八)。
  真言说十六明。释迦(一)遍知眼(二)毫相(三)一切诸佛顶(四)白伞(五)胜顶(六)最胜(七)光聚(八)除障(九)广生(十)发生(十一)无量音声(十二)声闻众(十三)缘觉众(十四)无能胜(十五)妃(十六)。
  大日经中释迦院内无别慈悲喜舍舌语笑牙等也。义释第六。天竺图中第一重内。遍知印院列之。摄大仪轨以前三十印安遍知院。而今仪轨安释迦院。凡玄法寺法全和上诸本仪轨并会经疏及以摄大仪轨。并加天竺曼荼罗位列入诸院故尔而已。然后经疏摄大仪轨及惟谨本。皆以相好安遍知院。三部眷属为第一重。文殊。除盖。地藏。空藏。四菩萨院为第二重。释迦世天为第三重。而曼荼罗于第二重上方分为二院。释迦为下。文殊为上。又第二重下方亦为二院。空藏为上金刚为下。今仪轨中文殊坛云。次东第三院。释迦坛云。次往第三院。下方二院合为一段。又十三大会中虚空藏。次有苏悉地眷属。至此段中有出现智执莲华杵。传者分此以为一会。又大日经云。次往第二院。疏释尽第一重已。次往第三重中释迦院故云第二。若准此释今以释迦为第三院。乃允经也。唯以文殊为第三院。似违经也。应是见曼荼罗文殊以为上方第三院也。又此中列慈悲喜舍舌语牙笑宝等。并无印明。前三十二印中有舌语牙印相。彼是大日法身相好。此是释迦生身相好。然准义释诸相好尊并天女形各持标帜。义准可谓用第一重一切普通印明。生法虽异相好同故。

  第百七十六自在天印。
  海大德说。以下第十三会也(是第三重东北方净居众下有五天。即五净居天是也。以下天部杂众也)。初自在天印(亦名大自在)。文云自在思惟手(侧头就手)者。慧手五轮少也。低右颊而令受于掌。少不着颊。定拳按腰。与仪轨不同也。头少右低受之。是思惟物义也。但文云就手。师说云少不着颊。是以为异。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以慧手承右颊。是思惟之相。案仪轨文勿以手着颊。珍和上说同。别记云。定拳安腰。慧手申五轮受颊。而作思惟之相(私云。仪轨注云。就手而云。案文勿着。疑是别仪轨欤)。正僧正。慧手承己颊(第一)。

  第百七十七普华天子印。
  海大德说。定拳按腰。慧手直立。以风押火背。以空着心(当心)以掌向内。内者左方也。文云普华风火差(火入胸前侧)者。风火差者。以风横叉火背上也。火入胸前侧者。左为内右为外。掌向左为入也(风止火止差。安左以与。或云。左以与。火之胸乃前尔入天侧。曾皮仁天与)。意大德说同。但差字训云。(已止奈利)僧权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以印侧立胸前(字训亦同)。珍和上说同。别记云。定手同前。慧手五轮直申。以风加火背。以印侧立心前。正僧正说同海说也(但以风火差戾为异。第二)。

  第百七十八光鬘天子印。
  海大德说。文云光鬘空在掌者。慧五轮直舒立向外也。以空横安掌也。定拳按腰。意大德说同(但慧印云。以印向心上)。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别记云。定手同前。慧手舒五轮。直臂举头边。以空安掌。正僧正说同海说(第三)。

  第百七十九满意天子印。
  海大德说。文云满意空风华者。前印慧手空风作执华印向外(空风相捻)。是持华印。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别记云。定手同前。慧手风空相捻。作持华之势。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四)。

  第百八十遍音天子印。
  海大德说。文云遍音空加水火风以掩耳者。定手同前。慧手由五轮。空水两端相捻。以火风掩右耳。与仪轨不同也。又依疏并仪轨文。二手作此印掩左右两耳也(已上五净居竟)。意大德说。同疏轨说(但此印云。以空水相捻之端捻左右两耳)。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本说。别记云。定手同前。慧手风空相捻。以印掩右耳(已上五净居众)。正僧正说。空加水上掩耳门(第五)。私云。今仪轨中列名印相真言并说五也。

  第百八十一火仙印。
  海大德说。次东南方火仙。文云火天空在掌者。慧掌向外直立。以空安掌。屈风随诵召之。是火天印。与疏不同。文云心置三角印慧珠定操形掌印定持杖者。心置三角印者。仰左手安胸上。火空相跓也。慧珠者。慧手持念珠也。定操形者。定手持瓶。是名操形。形者水瓶也。掌印者。慧手作施无畏也。定持杖者。定手持仙杖也。三点灰为标者。诸外道等以灰涂身。故以灰为标也。又列名中言间错者人名也。奉教者大仙府君也。五岳中之一也。亦名判官。在东岳也。天竺无也。但于此间以义翻而安之。玄大德说。印相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但云。与诃召之)。别记云。定拳安腰。慧手申五轮向外。竖空安掌。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六)。

  第百八十二火天后印。
  海大德说。定拳按腰。慧手不改火天印。少屈风上节(分立)不召。以为别也。玄大德说。火天妃印同火天。又云。有云。火后妃印。左空风捻安腰。右向外以风召之。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以前火天印直立空。少屈风。珍和上说同。别记云。定慧同前。但慧手舒空直竖。风屈如钩。正僧正说。慧空着地第一节也(第七)。

  第百八十三嚩思仙印。
  海大德说。嚩思者婆薮仙也。以下有五大仙也。文云嚩思等仙印空持地二节(下二)者。此印是诸天印。非嚩思仙印也。以空押地下背节。三指并直立。是诸仙通印。定拳按腰。次不改前印。唯开申风。是嚩思仙印。玄大德说同。但云。五仙总印。一切诸仙印。右以空持水第二节。若别作者。右空持地第二节。先开风(一)次开火(二)次开水(三)次与地少相离(四)次皆散(五)。此五仙印并向外。又云。珍和上云。五仙印以空付地(一)次付水(二)次付火(三)次付风(四)次散空(五)。又其受法弟子康大德云。以空付水五仙总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以空押地内中节。余三直立。是诸仙通印。次以此印余三开立。是嚩思仙印(大和上释地少低私云。此记有疑。故可如别记及下释文。谓空押地内中节。而风与三轮相去立是也。珍和上说同)。别记云。嚩斯仙(又名嚩薮)慧手作施无畏竖臂。以空押地内方中节。而风与三轮相去立。定手同前。正僧正说。慧空着水中文(第八)。

  第百八十四诃趺哩仙印。
  海大德说。不改前印唯开立火。以为别也。玄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大和上释。应是开火仰立掌背方)。别记云。阿趺哩仙印。慧手如前。而火转散立。定手同前(私云。疏中云阿底哩与仙。而海大德云阿底哩仙。大和上云阿失哩仙。又列名中云阿底哩与仙。而两说皆云阿底哩与之仙也。恐是可言阿底哩与仙。此五仙名疏及梵号并曼荼罗并皆不同)。正僧正说慧空着风中文(第九)。

  第百八十五乔答摩仙印。
  海大德说。瞿昙仙异名也。不改前印唯开散水。以为别也。玄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大和上释。亦可水少仰掌背方。别记云。骄答摩瞿昙印相亦同。正僧正说。慧空着火中文(第十)。

  第百八十六蘖栗伽仙印。
  海大德说。阿诸罗仙异名也。不改前印唯五轮皆开散面向外。以为别(已上五佛仙竟)。玄大德说。开地(私云。烂脱本云。嚩斯仙亦名嚩薮仙。阿趺哩仙亦名阿底哩与仙。骄答摩仙亦名瞿昙蘖栗仙。亦名阿诣罗仙)。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如前印亦散立地轮(大和上释。从初如次空风火水地一一开立。是说善也。私云。故知前嚩思记文误欤)。又说云。仪轨列五仙。此中缺一仙。亦不说明。案仪轨意第五仙印五轮开立。案曼荼罗图有其真言。大师说云。用诸仙通印真言亦得。大和上释。秘密曼荼罗品自有五仙。可以为正。私云。案疏说云。五指次第开之。可谓空风火水地开为五印。别记云。慧手如前。而地轮散立。定手如前。捡偈文列五大仙。而此处有四仙。阙一仙。亦不说真言。但业记文云。第五印者。五轮皆散舒。又云。坐位曼荼罗中有彼真言。今师云。于诸仙普通真言亦得(已上东南仙众)。正僧正说。同嚩斯印。又云。直立慧掌诵上五仙明。是总印(第十一)。
  私云。仪轨云。嚩思等仙印空持地二节(下二)。次第开敷遍(先开头指)。此文意嚩思仙印。空持地二节(下二节)。未开是也。次阿诣罗仙印开头指。次瞿昙仙印开中指也。次阿底哩仙印开无名指。次毗哩瞿仙印开小指也。若准师说可言空持地二节(下二)。是总印也。次开风指是嚩思仙印。次开火指是阿底哩印。次开水指是瞿昙印。次开地指是阿诣罗印。次开空指是毗哩瞿印。与疏稍别。可问明师。

  第百八十七增长天王印。
  海大德说。二手五轮各申开散之。定手向外慧手向内。二火相钩如索形也。二风直立动之。如相召之状。余六轮少屈也。玄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别记云。亦羽各舒立五轮。以右押左。背着二火。相钩如绳。余轮少屈。二风与诃招之。正僧正说。如仪轨(私云。在青龙本。第十三)。
  又珍和上别说。四天王印以帝释印。炎王印。水天印。多闻印如方用之。

  第百八十八焰魔王印。
  海大德说。文云焰魔定慧合地风双入月(空屈至火)者。合掌二地二风相背入月。二空从二风上超之相跓。二火内第三节侧。玄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别记云。虚心合掌。二地二风屈入月。二空自风上。越指火中节。正僧正说。檀拏印。合掌地风入月。

  第百八十九死王印。
  海大德说。用普印。玄大德说同(私云。仪轨不说印相)。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此印未分明。是五道大神名贲识神(私云。烂脱本云。死王真言曰)。(二名后)若尔应是死后。又经及疏有焰王后及死后。今仪轨文列名中云死后妃围绕。印相中云焰魔妃后铎。慧手垂五轮。犹如健吒相。故知前死王者是死后也。别记云。死王金刚合掌。正僧正说。死(云云。第十五)。

  第百九十七母印
  海大德说。有七姊妹定拳按腰。慧拳空直立。先安顶上。次去于顶作打物之势。是七母锤印。玄大德说。定拳立空名锤印。用法同海说。慧拳安腰。私云。次暗夜神印。记云。慧手同前。故可慧拳安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慧拳安腰。定拳分立空。先安顶。次去顶。作打物之势。珍和上说。同许(私云。仪轨云。七母三昧拳抽空竖锤印。故同此说)。别记云。阎摩姊妹有七母。慧拳安腰。定拳空直立。先安心。次举顶外(此一印用七母真言亦用之)。正僧正说同海说(但云当心。第十六)。

  第百九十一暗夜神印。
  海大德说。疏云。阎摩王侍后也。文云暗夜三昧拳风火并皆申者。慧手同前。定手作拳。火风申而少屈也。以空着风侧也。玄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定拳申风火。慧拳安腰。珍和上说同。别记亦同。正僧正说。如仪轨(云云)(第十七)。

  第百九十二焰魔妃后铎印。
  文云慧手垂五轮犹如健吒相者。慧手开散垂下也。以空当于掌中悬之。如铎子之形。然后振之。同前铃印。定拳按腰。健吒者铎也。仪轨不说真言。捡图样云。焰魔法王后真言曰。曩莫三曼多没驮南焰谜娑嚩(二合)诃。玄大德说同(但云。用前铃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海。别记云。慧手申五轮向下。犹如铎。定拳安腰。轨中不说明。今用坐位中真言。阎谜娑嚩(二合)贺(加归命)。正僧正说如轨(云云)(第十八)。

  第百九十三奉教官印。
  海大德说。用金刚合掌。玄大德说同(普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别记亦同(但云大山府君烂脱本云。奉教官真言曰。亦名大山府君。古人传云。深沙大圣也。印金刚合掌。此食肉饮血鬼也。此注诸本无也)。慧和上说。此尊仪轨不载(私云。今捡仪轨列名真言中有之。但印相中不说其印)。正僧正说同海说也。又云。用本手印(第十九)。

  第百九十四荼吉尼印。
  海大德说。荼吉尼定掌尔贺嚩触之者。先申定掌横掩面门(口也)。出舌触掌中。如食人血之势。慧拳按腰。尔贺嚩者舌也。玄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但慧和上说。荼吉尼者叉津弥)。别记亦同(但云。作舐血之势)。正僧正说。申定五轮当口。以誐罗诃着掌中(第二十)。

  第百九十五难陀龙王印。
  海大德说。印九头龙也。文云金翅王及女准九头龙印者。二手五轮开散。并覆伏之。以慧空指押定空指(押端)。是为一头。余八开舒指端少下。作了安于顶上。

  第百九十六乌婆难陀龙王印。
  海大德说。即九头龙也。不改前印唯改定空押慧空端(端者上节也)。玄大德说中此处不置二龙王印。下品不说。但诸龙印处用此初难陀印名诸龙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此处欲释金翅鸟印。先引二龙王印。二龙王印实在下文。然难陀印二空同前。八指开散。指端少屈安顶。向身前方。其乌婆印亦改二空。余八同前难陀印也。珍和上说。初难陀印。二手五轮开散仰定掌安心前。以慧掌根立定掌上。是难陀印。以定掌根立慧掌上。是乌婆印。二印各于心前右三转。每转称彼龙名(大和上释。立掌之时随宜立之私云。若如十字立之)。别记。此处不说二龙王印。正僧正说。此处亦无二龙王印。私云。今捡仪轨列名中此前增长天王。次有此二龙王。但印真言中无此二印真言。此二印真言在下西方院中。海大德说。九头龙者。前难陀及乌婆难陀。每四门各有三体也(云云)。即捡仪轨南西北方并列此二龙王。但东方院不列其名故。海大德此处告说二龙王印。乃允文矣。

  第百九十七金翅鸟印。
  海大德说。以前难陀龙王印安胸上也。扇如二翅飞者羽之势(已上三印秘中之秘。勿显传也)。玄大德说同(但云。以难陀印以慧空押定空。又云。以慧押定。私云。文云。金翅王及女准九头龙印。故亦可用之女印明)。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用前乌婆难陀印。作之同前说也。珍和上说。同慧和上说。又云。金翅鸟头印。虚心合掌。二水外叉。以二风各钩水端。二空二地并立。别记云前散。舒五轮。覆向外。以慧空押定空。如一指而动八轮作飞鸟之势(已上南方天众)。正僧正说。金翅鸟印(云云)(第二十一)。
  私云。今仪轨中列四十八天。火天(一)妃(二)后(三)婆薮仙(四)仙妃(五)阿诣罗(六)瞿昙(七)阿底哩与(八)毗瞿哩(九)自在女(十)毗纽(十一)夜摩女(十二)贤(十三)摩羯(十四)二鱼(十五)罗睺(十六)阿伽罗(十七)大主(十八)诃悉多(十九)摩伽(二十)七曜众(二十一)间错(二十二)自记(二十三)质怛啰(二十四)果得(二十五)尾舍佉(二十六)药叉持明众(二十七)增长天王(二十八)难陀龙王(二十九)乌婆大龙(三十)二阿修罗(三十一)黑暗天(三十二)焰摩王(三十三)七母(三十四)黑夜(三十五)死后(三十六。摄大仪轨作后)妃(三十七)奉教(三十八)鬼众女(三十九)鬼众(四十)拏吉尼(四十一)成就大仙众(四十二)摩尼阿修(四十三)阿修罗众(四十四)金翅王(四十五)女(四十六)鸠槃荼(四十七)女(四十八)。
  印相说十二。金翅王并女(一)火天(二)嚩思等五仙(三。四。五。六。七)焰魔王(八)七母(九)暗夜(十)焰魔妃后(十一)荼吉尼(十二)。
  真言说十四。火天(一)后(二)嚩斯(三)阿趺哩仙(四)骄答摩(五)蘖栗伽(六)增长天王(七)阎魔王(八)死王(九)七母(十)暗夜(十一)奉教官(十二)拏吉尼(十三)金翅鸟(十四)。此天部中无印明众可用通法。其通法者诸师不说。私云。烂脱仪轨下文普世明真言曰。经云。师云。通用一切杂类天等印。金刚合掌。

  第百九十八罗刹主印。
  海大德说。泥哩底方罗刹主也。舒定五轮。以空押地水二甲。火风并立动召。慧拳按腰。玄大德说同(但云。虚合水入月。又定向外空押地水甲。名刀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是刀印与诃召之)。珍和上说同。别记云。定拳申风火直竖。以空捻地水。而风火与诃根。慧拳安腰。正僧正说。罗刹主印如轨(云云)(第二十二)。

  第百九十九罗刹斯印。
  海大德说。文云莲合水入月风竖空火交者。莲华合掌。二水屈背入月。二地二风端相跓。二空二火各端相叉。此印即罗刹女并罗刹众印也。玄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同。别记云。罗刹斯(后也)虚心合掌。屈二水入月。背相着。二风直立。端相跓。空火各头相交。以右押左(私云。澜脱本云罗刹女真言)。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二十三)。

  第二百罗刹众印。
  海大德说。用前罗刹斯印。意大德说同(但云。二天同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珍和上说亦同。别记云。用前罗刹斯印(已上西南方罗刹众)。私云。文云。泥哩底方主号名大罗刹。执刀恐怖形。莲合水入月。风竖空火交。及罗刹女等。若尔言持刀者应是持物。非手印也。次二句者应是主印。次言及罗刹女等者应亦用主印也。然摄大仪轨云。湿里底鬼王号名大罗刹。执刀恐怖形。身印同朅誐。是诸路刹娑。虚合水入掌。风竖空火交故。诸师说用此文意。正僧正说。用普通掌。又云。用主印(第二十四)。私云。今仪轨中列罗刹主及罗刹女等印唯说一。真言说三。主(一)后(二)众(三)。

  第二百一广目天王印。
  海大德说。西门内左右忿怒无能胜者。前不可越守护也。阿毗目伽对者前相向守护也。嚩鲁拏者水天也。次广目天印。二手各拳以右拳安左腕上。二火相钩如索。二风舒而少屈召之。余三軨如本也。意大德说但无初二护水天释名也。又云。二拳右安左上。风相钩。二空押各火甲(私云。文云。广目天真言曰。二拳背相合。空押火軨甲。风交申如索。空印故。前师说与文不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以前增长天王印但以空召之为别。而无海大德说作拳等印之说。又样。二手作拳。以空捻火甲。交腕右押左。而二风相交。以右风钩左风上。珍和上说。四天王须与四大护相对坐。印相同前(私云。前增长印者。二手五軨各申开散。定手向外。慧手向左。二火相钩如索。二风立动。如相召形。余軨少屈之。)。别记云。二羽相背。二火相钩。二空与诃招。正僧正说。龙方门中厢曲之中忿怒大护等(云云)(广目天王印如轨。第二十五)。

  第二百二水天印。
  海大德说。文云水天执罥索者。慧拳按腰。定拳舒风。直立少屈。是名索印。是半手印。意大德说。内缚二风立圆相跓名索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同。别记亦同(但云。是索印半印也)。正僧正说。散舒十轮覆之二空。相绞。是一切龙印。又引此龙印安胸前。如飞势。是鸟印(第二十六。七)。私云。此说前二龙王金翅鸟印。恐为水天之印误矣。

  第二百三难陀龙王印。
  海大德说。文云二龙左右掌更互而相加者。定手五軨散舒向下。慧手五軨散舒覆定背上。右运动三度。如云运动之状。是难陀龙王印。意大德说。定五向外以慧五背加定上。运动如云。或云。仰定掌安慧掌背也。是难陀印。以慧加定(是跋难陀印)。

  第二百四跋难陀龙王印。
  海大德说。以前印以左押右。如前运动转之。意大德说。如前印以定押慧。

  第二百五诸龙印。
  海大德说。内缚二风相跓令圆。是索印也意大德说。此次云。二手五軨开散并覆之。以慧空指押定空指軨端。文曰。而以印安顶。是诸龙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记云。大师云。二手开五轮散覆左掌。而以右掌安左掌之上心前右三转。是难陀印。以左安右。是跋难陀印。以前九头龙印五軨散伏二空。押左绞之。是诸龙通印。珍和上说。二龙印同前也。诸龙印以前九头龙印印端向上立心前。别记云。难陀印者。二羽散舒五軨覆掌。以右掌加左掌上。十軨均等。分舒于心前三右转。而作云起之势。跋难陀印者。不改前印以左右上。回转同前。诸龙印者。二羽散舒五軨。二空相叉。以右押左。是诸龙普通印也(九头印)。正僧正说。是兄弟二龙也。先仰定五軨横安胸前。伏慧掌而着定軨端。以右腕伏着左指。用兄真言。是难陀印(第二十八)。次如上定上慧下。右指端加左腕用弟真言。是跋难陀印(第二十九)。内缚二风。相跓令圆。是诸龙印(第三十)。私云。文云水天执罥索诸龙覆散掌。二空互相绞。二龙左右掌更互而相加。故诸龙印用九头印。乃允文矣。又水天执罥索者是似持物。非手印也。故水天印用九头印可合文耳。

  第二百六地神印
  海大德说。文云地神持宝瓶者。同前地天印。合掌开掌。二空着二风侧。二风端相离。少动召之。意大德说。定慧合令掌中虚。形如瓶子。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准钵印唯以二空加二风侧。是宝瓶印。别记云。同钵印。正僧正说。八軨头圆合。二空形如盖。注云。如饮食印。风着火侧想华瓶(第三十一)。

  第二百七辨才天印。
  海大德说。亦名妙音天。文云辨才即妙音。慧风持于空。运动如奏乐。彼天费拏印者。定手舒五軨。仰安脐轮。慧手舒五轮。空风相捻。仰安心上三度。如弹琶之势。谓伏印投外三度。意大德说同(但仰安心上处云。安定掌如抚琴势。乍伏去来)。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定手舒五軨。仰安脐前。慧手空风相捻。伏定掌上一右回转掌面投外。如是三度。珍和上说同慧和上(但云。安心前)。别记云。定申五轮仰安脐前。慧手风空相捻。余轮散舒。如持华印。慧手覆安于定手上。回转掷打而作弹琵琶之势。正僧正说。辨才妙音费拏印。慧手空风相捻。向身运动如奏乐。仰定掌安心前。想如弹琴(第三十二)。

  第二百八那罗延天印。
  海大德说。文云定掌以舒散者。定掌散舒五轮。向外举于左肩均等。慧拳按腰。文云持轮者形像也。非印相也。意大德说。定散五轮向外。空安掌中。与文异。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定掌散轮覆之作轮势。别记云。亦名毗纽天。定手散舒五轮向外竖之。慧拳安腰。正僧正说。定手空风相捻。圆孔轮势。又云。伏左掌舒五轮而转之(第三十三)。私云。摄大仪轨云毗纽。即那延三昧空捻风。圆孔如轮势故。珍和上正僧正说合此文矣。

  第二百九那罗延后印。
  海大德说。文云后契空持风圆满如轮势者。此印同前。唯风端少出自空端令相捻也。二指间成孔空也。团团之形是名轮势。地水火三并直立也。慧拳按腰(风端出空端者。以风上节上横安空)。意大德说同(然此延后次说月天印。次商羯印。次风天印)。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亦同。别记云。定手散舒五轮。风空相捻。如圆轮。向外立慧手同前。正僧正说。定风加空第一节(第三十四)。私云。摄大仪轨云。彼后风加空。以此为殊异。

  第二百十商羯罗天印。
  海大德说。次塞建曩者。文无印真言也。次商羯罗天是摩醯首罗异名也(私云。准疏是一世界主。非于三千界。谓欲界主)。文云定空加自地(三指散空持地印。为加对合曰持)者。定空加定地。故云加自地。定手空押地甲。地甲三指开立。慧拳按腰。意大德说同(但在月天后说之)。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亦同。别记。此次有月天印。二十八宿印。次摩醯首罗。又名商羯罗。印相同前(但云。臂直树)。正僧正说此处不说塞建那天。商羯罗天。后。妃。四天印。此次有遮文荼印。下文有摩醯首罗及妃二印。初印记云。如轨(云云)。注云。仪中载于末也(第三十八)。

  第二百十一商羯罗天后印。
  海大德说。文云后印空持地(三合)者。慧拳同前。定手舒五轮。以空令持地端。意大德说同(但云。定空地合三轮立。无真言)。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定手准前印。空地相捻。别记不说此后印(不名妃印)。正僧正说。不说此后印。

  第二百十二商羯罗妃印。
  海大德说。文云妃密三轮开者。不改前后印。唯风火水三开散也。慧手同前。意大德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同(大和上释。案妃印准前之文。故至妃印唯开散为别)。别记云。次乌摩妃同前印。但以水火风不散而双立为异。是后印(私云。是后印。非妃印。而题云乌摩妃。故可安前后印处。)。正僧正说。乌摩妃。外缚地空并立合。注云。仪轨中此次有遮文荼(第三十九)。

  第二百十三遮文荼印。
  海大德说。遮文荼定掌印持劫波罗者。仰定掌作掬当胸上。想如受髑髅之。慧手同前。劫波罗者髑髅。又样。内缚安顶上。想如髑髅。意大德说同(但云。定申五轮仰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以印近口作饮血形)。珍和上说同。别记同海本说(无又样)。正僧正说。安那罗延后之后云。仰定掌持劫波罗(口传)当心(第三十五)。

  第二百十四月天印。
  海大德说。文云月天三昧手(观音半印)持于白莲华者。半手印者莲华座印之半手印也。慧拳按腰。又大师传云。定手申五轮以空押水背第二节侧。作持莲华相。于此莲华上观想净自軨。地火风开散。如梵天印。唯以观月轮为别而已。意大德说。缺大师传(但云。定火空捻。如执莲势。名观音半印。亦在延后次说之)。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定手申五軨。空押火第二节下。是梵天印。观月为别。珍和上说同。别记云。定手舒五軨斜屈。是前莲座半印也。掌中观月。正僧正说。定空加风上作契白观(第三十六)。私云。摄大仪轨云。身印三昧手。空加于水上。因作洁白观。

  第二百十五二十八宿印。
  海大德说。文云宿密火空交者。坚实合掌。二空二火相交。余指全合。大师记云。合掌二空相并直立相者风本。是名宿曜普印。不改此印二空二火相叉外缚。故云交也。意大德说同海本说(但余指全合处云令指付手背是一切宿印。缺大师说文)。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本说(但云。二空二火少相叉)。珍和上亦同海本说(但云。二空二火深相叉)。别记云。次请二十八宿。虚心合掌。二空与风本合相者。是诸宿通印也。正僧正说。此处相对忿怒(云云)。二十八宿印同海本说(第三十七)。
  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仪轨此次有摩醯首罗及乌摩妃并遮文荼真言。其印在上印相颂中作之已了。珍和上说。前文摩醯首罗是欲界天。此中摩醯首罗是色界天(私云。摄大仪轨伊舍那步多惹也。天乌摩妃。摩诃迦罗神。频那夜迦天。以为东北方众。故知乌摩妃欲界天)。

  第二百十六风天印。
  海大德说。智拳地水竖者慧拳直立臂也。以空押风火地三甲。水轮直立如幢。定拳按腰。又说云。慧拳地水并立如幢。此印与仪轨同也。意大德说同海又说(但云。慧拳立水)。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亦同。别记云。慧拳申地水。直立定拳安腰(已上西方天)。正僧正说。智拳竖地水。观想风幢建臂(第四十)。
  私云。今仪轨中列四十三天。忿怒无能胜(一)阿毗目佉对(二)难徒(三)拔难徒(四)诸地神(五)嚩哙拏(六)执耀众(七)尊辰(八)杏(九)对生(十)大光(十一)寂(十二)蝎(十三)弓(十四)祥宫(十五)月耀(十六)女天(十七)男女(十八)摩弩赧(十九)遮文(二十)鸠摩利(二十一)释(二十二)梵(二十三)二天女(二十四)自在(二十五)乌摩妃(二十六)广目天王(二十七)龙众(二十八)龙王妃眷属(二十九)那罗(三十)毗纽女(三十一)辨才(三十二)焰摩罗(三十三)月妃(三十四)战捺罗(三十五)鼓天(三十六)歌天女(三十七)歌天(三十八)乐天众(三十九)风天并眷属(四十)天使(四十一)并妃等(四十二)塞建曩(四十三)。
  印相说十六。水天(一)诸龙(二)二龙(三)地神(四)辨才(五)那罗延(六)后(七)商羯罗(八)后(九)妃(十)遮文荼(十二)月天(十三)宿(十四)缚庾(十五)广目天王(十六)真言说十四。广目天王(一)水天(二)难陀跋难陀(三)诸龙(四)地神(五)妙音天(六)那罗延天(七)后(八)月天(九)二十八宿(十)摩醯首罗(十一)乌摩妃(十二)遮文荼(十三)风天(十四)。结云。眷属诸仙二十八部真言在大曼荼罗图中(云云)。又惟谨本商羯罗及后之外。别列自在天及妃。私云。此中无印明。天可用通法。其通法者如烂脱本普世明妃金刚合掌。又梵号曼荼罗名为坐座曼荼罗。其中具列此中诸天梵号。凡此仪轨所载诸尊经中无者多载彼文而已。
  胎藏大法对受记第四。



胎藏大法对受记第五。
  安然记。

  第二百十七多闻天王印。
  海大德说。文云舍乞罗者帝释也(私云。烂脱本云。帝释名也)。八大药叉者。一摩尼跋陀罗(是宝贤也)。二布噜跋陀罗(是满贤也)。三半只迦(是散脂也)。四娑多祁哩(祁音契)。五醯摩嚩多。六毗洒迦。七阿吒婆迦。八半遮罗。以上八大药叉是多闻天王之将也(私云出疏)。多闻天王印文云多闻虚心合双地入掌交空树风侧屈一寸不相著者。虚心合掌二地入掌相叉。二空双直立也。二风当二火侧如钩一寸许。不相着。每诵二风召之三度。意大德说。印相同无释文。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亦同。别记云。内缚申立水火头相柱。舒风斜屈。随火侧头不相到一寸许。二空直竖。二风与诃招。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四十一)。

  第二百十八诸药叉印。
  海大德说。文云定拳风如钩者。慧拳按腰。定拳舒风如钩。又样。二拳面相合。二风舒屈。相对一寸许。相离勿着。意大德说同海初说。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亦同。别记同海本说(无又样)。正僧正说。内缚水立合。风屈勿着。安口上(第四十二)。

  第二百十九诸药叉女印。
  海大德说。文云舒掌空持地定风捻空轮节(亦合手作)者。定手舒掌向外。空地相持(端相合也)。以风捻空上节。慧拳按腰。又二手作此印相合二火二水。端相合及手本合也。意大德说同海初说(但云。以空押地甲。亦云。捻空节上)。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二样。又样。内缚二火直各立。其端勿相着。珍和上说同。别记云。定手申竖五轮。以空捻地。屈风安空节上。慧手同前。正僧正说。如轨(云云)。青龙本中以二三股地空相锁。以二三股端各相合(第四十三)。第二百二十诸毗舍遮印。海大德说。定拳申火轮者。慧拳按腰。定拳火直立也。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珍和上说亦同。别记亦同。正僧正说。如缘觉印内缚二火合圆(第四十四)。

  第二百二十一毗舍支印。
  海大德说。文云前印火轮屈即名毗舍支(女)者。前印火直立也。不改此印少屈火轮。慧羽同前。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又样。内缚申二风如钩。勿相着其端也。珍和上同。别记云。如前印火轮屈如钩。正僧正说。前印屈火(口传云。火甲着背。第四十五)。

  第二百二十二诸大药叉印。
  海大德说。文云又大药叉印定慧内叉拳水竖二风屈者。师说云。此一印可决也。私恐此一印是前药叉印之又作样欤。一样。如仪轨文。内缚二水立相合。二风舒少屈。又样。坚实心合掌。二空并立。相去于风。意大德说。同海一样。不言决疑及又样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此印是前诸药叉印故以大药叉此处不列也。真言亦不说也。然则此大夜叉印是前诸夜叉别印也。诸夜叉即多闻天王眷属八大夜叉。别记云。大药叉内缚申二水头相柱。舒二风屈如钩(已上北方天)。私云。仪轨列名云。八大药叉众印相云。左一切夜叉。一切药叉女。又大药叉印真言有诸药叉诸药叉女二真言摄大仪轨云。北门多闻天左右八兄弟印相云。次左大药叉。一切药叉女。天王八兄弟。门西东各四真言。有大药叉。一切药叉女。八兄弟三真言。惟谨本印相云。次左大药叉。一切药叉女。天王八兄弟真言。亦有此三。故知此中云又大药叉印。应是天王八兄弟八大药叉印。何以知之。此仪轨中。左一切药叉印真言。摄大仪轨次左大药叉印真言。惟谨本中。次左右大药叉印真言并同。又此仪轨一切药叉女。摄大仪轨一切药叉女。惟谨本中一切药叉女印真言亦并同。但惟谨本写脱真言。唯有一切药叉女真言曰也。又此仪轨有又大药叉印而无真言。摄大仪轨有天王八兄弟。同习一真言之文。而无印相。惟谨本有天王八兄弟同习一真言印玄之文。而无印真言也。摄大仪轨八兄弟真言曰。
  印捺罗(二合。一)苏(上)摩(二)嚩啰拏(三)钵啰(二合)惹波底(入。四)婆(引)啰纳嚩(二合)惹(入。)(五)伊舍那(六)室战(二合)娜诺(七)迦么(八)室㘑(二合)瑟姹(二合。九)矩?建姹(十)?建。姹迦(十一)嚩腻么抳(十二)么抳左罗(十三)钵罗(二合)拏那(十四)坞跛半只迦(十五)娑跢屹哩(二合。)(十六)贺摩缚多(十七)布罗拏(二合。十八)佉你(入)罗(十九)句尾诺(二十)虞播罗药乞叉(二合。二十一)阿吒嚩句(二十二)曩罗逻惹(二十三)尔娜乞洒(二合)波(二十四)惹半?拏(二十五)苏母契(二十六)你伽药乞洒(二合。二十七)娑毕哩(二合)惹曩(二十八)唧怛啰(二合)细曩(二十九)你嚩(二合)彦达嚩(三十)底哩(二合)颇哩(三十一)左底哩(二合)建吒迦(三十二)你(入)迦舍底(三十三。二合)室者(二合)摩多哩(三十四)娑嚩(二合)贺。
  正僧正说。不说此一印。私云。今仪轨中列四十六天。难陀(一)乌婆龙(二)俱妃罗(三)并女(四)舍乞罗(二合。五)释众诸眷属(六)明女(七)歌乐天(八)摩睺罗乐天(九)摩睺罗伽众(十)成就持明仙(十一)持鬘(十二)并天众(十三)他化(十四)兜率天(十五)光音(十六)大光音(十七)毗沙门(十八)吉祥功德天(十九)八大药叉众(二十一。二。三。四。五。六。七)持明仙(二十八)仙女(二十九)百药(三十)爱才等(三十一)贤(三十二)钩(三十三)本方(三十四)曜(三十五)阿湿毗你(三十六)多罗(三十七)满者(三十八)百(三十九)十二属天女(四十)螃蟹(四十一)师子众(四十二)大战鬼(四十三)大白(四十四)毗那夜迦等(四十五)摩诃迦罗(四十六)。印相说六。多闻(一)左一切药叉(二)一切药叉女(三)毗舍遮(四)毗舍支(五)又大药叉(六)。真言说五。此六中无又大药叉真言。无印明天可用通法。

  第二百二十三伊舍那天印。
  海大德说是东北方鬼王也。文云戟印三昧拳竖火风屈背者。定拳火直立。风小屈着火背。慧拳按腰。意大德说同私云。摄大仪轨云。鬼首伊舍那。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又样。定拳火直立。是戟印。珍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风近火背勿相着也)。别记同海说(但云戟印)。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四十六)。私云。此伊舍那。今仪轨中。摄大仪轨别为一段。即有伊舍那诸部多真言。部多无印。摄大仪轨加有惹也天乌摩妃。摩诃迦罗神。频那夜迦天真言。无印。惟谨本中。多闻部初安伊舍那步多。

  第二百二十四诸部多那印(私云。可无那字)。
  海大德说。是伊舍那眷属也。前普世天普印坚实合掌。二空并立去风。又用金刚合掌(私云。前来未说普世天印。但死王印云用普印)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只用坚实合掌。又样。或用金刚合掌。珍和上说只用伊舍那印。别记同海说也。正僧正说(云云)(第四十七)私云。今仪轨中说伊舍那印明及步多明。不说其印。摄大仪轨加有四天。如前引也。

  第二百二十五帝释天印。
  海大德说。东门帝释天。是此界帝释也。前是余界须弥山帝释也。文云帝释印内缚二风申如针(空竖)者。内缚二风并直立也。二空亦并直立也。意大德说同(私云。摄大仪轨及惟谨本云。释印内缚拳。二风竖如杵)。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亦同。别记云。内缚二风直竖。端相柱如针。二空并立。正僧正说同海说也(第四十八)。

  第二百二十六持国天王印。
  海大德说。定拳火直立也。地亦直立。与风不着。慧手亦如是作也。以印伏之。以右肘而安左肘上相叉也。二风少屈召之。二空各直立也。此印仪轨不说。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二手立风钩之。二空直立令至风下。以右肘而安左肘上。以风与诃召之。此印仪轨不说。是师传也。珍和上说。此印仪轨不说。大唐师亦不传。别记云。定拳申风如钩。空直立至风头。慧手亦如此。以右腕押左腕。二空与诃招。正僧正说。左拳竖空。次风如钩不相着。右准左腕相交(第四十九)。

  第二百二十七日天子印。
  海大德说。日天福智仰风水加火背其状车辂形者。福智仰者。二掌仰之。二侧相着。是名显露合掌。二水屈各入掌。以二空押二水侧上当额上也。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二火少起立。二空并立)。又样。以二空捻水下节。又样。如此第二样。亦以二空着二火背。三个印皆安额。别记云。定慧双仰。二水屈临掌。空各着水侧。二地合双二火少起立。正僧正说。显现合掌。二水入掌。以二空着水侧。二火头相柱。二风析开勿合。仰如车辂形(第五十)。

  第二百二十八摩利支印。
  海大德说。亦名安怛祖那印。唐云隐形也。合掌二胜二高内相叉也。二盖直立相合也。二光押二盖甲上而端相合也。二轮直立。每诵真言三度。召之。然后加持五处如常。顶上散之。此印仪轨不说。是密印也。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地水内叉。二风立合。以二火绞二风上。火端相柱。二空并立与诃召之(大和上释。非此处说。余处所说定空捻四轮甲如管。以慧手平伏以覆定管上。是密印也。昔良房故大政大臣家夜居之次珍和上所授也。私云。惟谨本云。摩利支宝瓶。定手虚成拳。智掌舒而覆云云)。余本不说。别记同慧和上说。正僧正说。宝瓶印。定虚成拳。慧掌以覆定。一切诸难中。想身入其中。天人眼不得见之(第五十一)。

  第二百二十九社耶毗社耶印。
  海大德说。文云般若三昧手风地节相背水火自相持空并置于心者。风地节相背者。合掌二地二风屈入月也。中节背而各相跓。宛如指度木端也(令二指横列平也)。乃相如弓弦之形。水火自相持者。二水二火少屈。齐等相合曲之。如弓背之势。空并置于心者。二空并立。少屈押二风屈侧也。是名置于心也。心者弓之心也。此印曰后。社耶毗社耶二人印也。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释空并置于心句云。是箭之形)。珍和上说同。别记云。虚心合掌。二地二风屈入掌。各背相着。水火斜屈。头相跓。二空直立。正僧正说。不说此印。

  第二百三十九执印。
  海大德说。九执二羽合空轮并而申者。二羽合者。二手坚实合掌也。空轮并而申者。二空并直立也。空与风相离也。即前普世天普印(私云。前无普世天印。亦如前说也)。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空与风本远离)。珍和上说同。别说云。虚心合掌。二空双立。与风本远去。正僧正说同海说也。又云。七曜十二宫九执同此印。又云。仪轨有一切宿印。九执印空火交(第五十二)。
  私云诸仪轨中未见一切宿印。

  第二百三十一梵天印。
  海大德说。梵天持红莲(准月)三昧空捻水者。莲华座半手印也。谓五轮少屈立也。准月者准前月天印也。三昧空捻水者。定手屈水入月。以空押水侧上也。慧拳按腰。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押水背上。又云。此印又样是别本文)。珍和上说同(私云。此仪轨云。梵天持红莲准月)。三昧空捻水。故海大德不说二印。然作印时自成二印。说而慧和上说为又样。故三昧空捻水句可为又样。但摄大仪轨及惟谨本皆云释右梵天印三昧空持水。犹如执华相。而无梵天持红莲(准月)之文。私捡今文。此句似尊。正僧正说。定空持水。犹如执华相(第五十三)。

  第二百三十二梵天明妃印。
  海大德说。文云明妃风如火空持水中节者。不改前印。唯以风着火背上。慧手同前(私云。下句未释)。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以前座印以风着火背。以空着火下第二节也。珍和上说同。别记云。不改前印以风加火背。空持水中节。正僧正说。不说此印。

  第二百三十四乾闼婆印
  海大德说。文云内缚申水轮(若事业印诸天单手作亦得)者。内缚申二水轮。端开而不相着也。行者若作事业以一手作亦得。若不尔者。二手作印亦得。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亦同。别记亦同。正僧正说。内缚申水。名乐天(第五十四)。

  第二百三十五诸阿修罗印。
  海大德说。文云修罗以智手风绞空轮上(定手如妙音)者。慧手五轮直立。以风引到火背上。外缠向外也。如妙音者。左掌申印。仰安脐上(私云。记文火字误可作空字也)。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慧手五轮直立。以风绞空背上。如妙音者。如妙音承琵琶之相(私云。妙音定手申五轮。仰安脐轮是)。珍和上说同。别记云。慧手五轮直立。屈风绞空背。定手仰掌置文前。正僧正说。智风绞空上。余散舒(第五十五)。

  第二百三十六紧那罗印。
  海大德说。归命合掌。二风端相合也。二空开散来去也。二掌之上开之一寸许也(下着上开)。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用金刚合掌。珍和上说同。别记云。金刚合掌。申二风如针。二空开立。而掌内一寸许开之。二空与诃招。正僧正说。摩睺罗紧那罗诸天人普世明妃普通掌(云云)(第五十六。七。八。九)。
  次结净治路等诸印。

  第二百三十七诸人印。
  海大德说。用金刚合掌印。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珍和上说亦同。别记亦同。

  第二百三十八请召诸天印。
  海大德说。用坚实合掌印。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珍和上说亦同。别记亦同。

  第二百三十九普世明妃印
  海大德说。用金刚合掌。亦用坚实合掌并得。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以上四天仪轨偈文不说。亦不说真言。今所用印是师传也。珍和上说同。别记云。普世明妃金刚合掌。私云紧那罗。诸人请召诸天。普世明妃。此四个印仪轨不说。但有实真言又摄大仪轨及惟谨本亦不说此四真言也。但烂脱本据此仪轨九执真言以下请召诸天真言而为九执真言。其下请召诸天真言曰。
  那莫三满多没驮喃(一)铄舍兜鲁钵多曳娑嚩贺。
  又上九执真言加有一切执曜真言一切宿等真言。一切执曜真言。用此仪轨九执真言。其一切宿等真言曰。
  那莫三满多没驮喃(一)娜吃洒(二合)怛啰(二合)你(入)囊捺你(平)曳(三)莎嚩贺。
  普世明妃真言曰注云。师云。通用一切杂类天等印金刚合掌。私云。十二天供中以此真言为二十八宿真言。并有印也(云云)。今仪轨中列四十二天。帝释(一)游耶毗逝耶(二)摩利支(三)识处天(四)空处天(五)无所有处(六)悲想天(七)坚牢神(八)后(九)器手天(十)后(十一)常醉天(十二)喜面天(十三)左右二守门(十四。五)二守门女(十六。七)持国天(十八)大梵天(十九)四禅(二十。一。二。三五)五净居(二十五。六。七。八。九)木者(三十)作者(三十一)乌头(三十二)米湿(三十三)增益(三十四)不染(三十五)羊(三十六)牛密(三十七)妇女(三十八)彗星(三十九)流星(四十)霹雳(四十一)日天子(四十二)眷属(四十三)。印相说八。帝释(一)日天(二)社耶毗社耶(三)九执(四)梵天(五)明妃(六)乾闼婆(七)阿修罗(八)。真言说十一。帝释(一)持国(二)日天(三)摩利支(四)九执(五)梵天(六)乾闼婆(七)阿修罗(八)诸人(九)请召诸天(十)普世明妃(十一)。无印明天可用通法。通法即在烂脱本中普世明妃注矣。

  第二百四十四处轮布字法。
  私云玄法寺三卷仪轨此处有品。题云转字轮入八曼荼罗品。摄大仪轨题云转字轮成三藐三佛陀入八秘密六月成就仪轨。今此玄法寺两卷。及烂脱仪轨。青龙寺三卷仪轨。并惟谨本并无是题。存略之意只在于秘故。海大德说云。师云。以下仪轨是秘密中又秘密也传法大阿阇梨并皆隐秘。不肯辄传。若有殷勤祈请之人。尔时才传。今权僧正大和上亦已授以前印明。多年之后。始传以后秘法。安然昔以入唐之事即时受之。后以前学之身即日得之。谅知迟速之意亦在于机(矣)海大德说。当以三部四种之字。并迦等字。及伊等字布于四处。言三部四种者。●●●●(是佛部)●●●●(是莲华部)●●●●(是金刚部)。迦等三十三字各有四种。●迦●呿●伽●暅●迦。●遮●车●阇●社●若。●吒●他●荼●祖●拏●多●他●陀●弹●那。●波●颇●婆●滼●摩。●野●啰●啰●嚩●奢●沙●娑●哥(是菩提心字)。●●●●●。●●●●●。●●●●●。●●●●●。●●●●●。●●●●●。●●●●(是菩提行字)。●●●●●。●●●●●。●●●●●。●●●●●。●●●●●。●●●●●。●●●●(是成菩提字)。●●●●●。●●●●●。●●●●●。●●●●●。●●●●●。●●●●。●●●●(是入涅槃字)。伊等十二字唯以一种通用四处。●伊●缢●坞●乌●哩●[口*狸]●里●狸●翳●蔼●污●奥言四处者额喉心脐是也。
  第一佛部四处布字。谓以●●●●四字布于四处。先以初短声●字结宝冠举手印而观念之。右行轮布额上。想如王也。字色黄金。次以●等三十三字结前印。如车轮。而右行轮布于首边。想如眷属。字色黄白。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转回轮布于身外。想如光焰字色黄白。次结前印诵四种阿字真言中第一菩提心真言而加持之。宝冠举手印是内缚五股印也额布字竟。意大德说。及权僧正大和上说。大略同之但以●字布额中云。以印安额。想安阿字。不云右行轮布。又眷属字色光焰字色并云黄色。不云黄白。准海大德下说菩提心轮皆云黄色。故知记文字误。可作黄色。又宝冠举手印。出转字轮曼荼罗品五色界道中。即彼五中第五尊印(青龙寺三卷本。宝冠举手印注云五眠)。
  次以第二引声●字结前宝冠举手印。右行印布于喉。想如王也。字色黄白。次以●等三十三字结前印。如车轮而右行轮。布于颈边而令围绕。想如眷属。字色黄白。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转回布于身外。想如光焰。等字色黄白。次结前印诵四种阿字中第二菩提行真言而加持之。喉布字竟。意大德说。及权僧正大和上说大略同之。但以●字布喉中云。以印安喉。想安●字。不云右行。
  次以第三平声●字结前宝冠拳手印。右行轮布于心。想如王也。字色黄白。次以●等三十三字结前印。如车轮而右转回。布于身边而令围绕。想如眷属。字色黄白。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转回布于身外。想如光焰。字色黄白。次结前印诵四种阿字中第三成菩提真言而加持之。心布字竟。意大德说及权僧正大和上说大略同之。但以●字布心中云。以印安心。想安●字。不云右行轮布。
  次以第四入声●字结前宝冠举手印。右行轮布于脐。想如王也。字色黄黑。次以●等三十二字结前印。如车轮。右行轮布于身边而令围绕。想如眷属。字色黄黑。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转回布于身外。想如光焰。字色黄黑。次结前印诵四种阿字中第四入涅槃真言而加持之。脐布字竟。已上佛部四处轮布字竟。意大德说。及权僧正大和上说。大略同之。但以●字布脐中云。以印安脐想安●字。不云右行轮布。

  第二莲华部四处布字。谓以●●●●四字布于四处。先以初短声●字结宝冠举手印。右行于轮布于额也。想如王也。其色黄金。次以●等三十三字结前印。●字为王。右回布之。令围绕之。想如眷属。其色黄白。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回布之身外。想如光焰。其色黄白。次结前印诵第一冒地娑真言而加持之。改阿字四种真言为娑字四种真言(加归命句同于佛部)而随用之。额布字竟。两说略同。但云。以印安额想安●字。不云右行于轮。
  次以第二引声●字结前印。右行于轮布于喉也。想如王也。其色黄白。次以●等三十三字结前印。●字为王。右回布之。令围绕之。想如眷属。其色黄白。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回布于身外。想如光焰。其色黄。次结前印诵第二左里也娑(引)真言而加持之。喉布字竟。两说略同。但云。以印安喉想安●字。不云右行于轮。
  次以第三平声●字结前印。右行于轮布于心也。想如王也。其色黄白。次以●等三十三字结前印。●字为王。右回布之。令围绕之。想如眷属。其色黄白。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回布之身外。想如光焰。其色黄白。次结前印诵第三三冒地参真言而加持之。心布字竟。两说略同。但云。以印安心。想布●字。不云右行于轮。
  次以第四入声●字结前印。右行于轮布于脐。想如王也。其色黄黑。次以●等三十三字结前印。●字为王。右回布之。令围绕之。想如眷属。其色黄黑。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回布之身外。想如光焰。其色黄黑。次结前印。诵第四你(入)槃那索真言而加持之。脐布字竟。已上莲华部四处轮布字竟。
  第三金刚部四处布字。谓以●●●●四字布于四处。先以初短声●字结宝冠举手印。右行于轮布于额也。想如王也。白黄金也。次以●等三十三字结前印。●字为体。右回围绕。想如眷属。色黄白也。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回布之。想如火焰。色黄白也。次结前印诵第一冒地嚩真言而加持之。改阿字四种真言为缚字四种真言。加归命句同金刚部。而随用之。额布字竟。
  次以第二引声●字结前印。右行于轮布于喉。想如王也。色黄白也。次以●等三十三字结前印。●字为体。右回围绕。想如眷属。色黄白也。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回布之。想如火焰。色黄白也。次结前印诵第二左里也嚩(引)真言而加持之。喉布字竟。
  次以第三平声●字结前印。右行于轮布于心也。想如王也。色黄白也。次以●等三十三字结前印。●字为体。右回围绕。想如眷属。色黄白也。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回布之。想如火焰。色黄白也。次结前印诵第三三冒地鑁真言而加持之。心布字竟。
  次以第四入声●字结前印。右行于轮布于脐也。想如王也。色黄黑也。次以●等三十三字结前印。●字为体。右回围绕。想如眷属。色黄黑也。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回布之。想如火焰。色黄白也。次结前印。诵第四你(入)槃那嚩(入)真言而加持之。脐布字竟。已上金刚部四处轮布字竟。两说大略同之。但以●●●●四字安额喉心脐中一一皆云。以印各安额喉心脐想安其字。不云右行于轮布于额喉心脐。
  别记云。次佛部四处轮行者先结内缚五股印安顶。次移印安心即入四处轮观。次移印额。次还安心。以初阿字安眉间。次以迦等三十三字为体伴。右旋布于头。如置鬘。是名为轮。如是三十三字皆是短声也。如是字皆随首字而得轻重长短者也。余亦准此可知。是名为发心轮。次以伊等十二字布以为外轮。是则光焰之义也。次移印咽还安心。以长阿字为首安咽。次以长迦等三十三字右转布。次以伊等十二字为外轮(是名修行轮)。次以暗字安心为首。次以釼等三十三字右轮布。以伊等十二字轮布为外轮(是名菩提轮)。次移印安脐还安心。次以恶为首安脐。次以屩等三十三字为伴轮布。次以伊等十二字为外轮(是名涅槃轮)。
  次莲华部四处轮。先结五股印安心。次以印印额还安心。以短声娑字为首安眉间。次以迦等三十三字为伴右轮布。次以伊等十二字为外轮。其法如前。次以长声娑及糁索等字为首安三处。诸字轮布准上可知。
  次金刚部四处轮布。结五股印。法则同上。次以短声嚩字安眉间。以迦等三十三字为伴旋布。以伊等十二字为外轮。次长声嚩字及鑁缚等字轮准前轮布之。是名布字曼荼罗。仪轨文云。此曼荼罗有三重。内是金轮(●阿字金色也)。二三同中位(●阿(引)●暗黄白色也)。第三重(●恶黑色也)。如是四轮者皆用五股印。
  权僧正大和上别时说云。四处轮色黄(第一轮)黄白(第二第三轮)黄白黑(第四轮)种种色(第五轮)。又云。第五恶字黄白黑名种种色。慧和上有二说。一云。先以宝冠举手印(外缚五股印)安于顶上。想置五智宝冠。次以此印安心观布四处字竟。第四轮终总诵四种真言。二云。亦如前说。但每布四处轮字一一皆以印安其轮处。诵其真言。珍和上说同前第二说。但每布前三处轮字除五五中各第五字及伊等十二字。至第四轮乃始以彼仰等五字各加其次。及加伊等十二字布之。别记又说。珍和上说。于第四轮上加布第五方便轮字(大和上释。伊等光炎围绕主伴诸尊之外。又样。围绕一一尊边亦得)。
  又权僧正大和上对受记云。慧和上说。●(黄色)●●(黄白色)●(黑色)。如其主色眷属字色皆然。今仪轨中涅槃真言注云。曼荼罗(乃)三重内金轮者●字黄色。次言二三(波)同中位(尔)者。●●字黄白色。次言恶(乃)字(波)第三重者●字黑色。黄(止)黄白色黑色(止奈利)者释上三种。次言方便(皮)一切处(奈利)者是四轮之外。故遍一切处谓遍四处也。又大和上作四轮图以●●●●●为中院。当●字下有●字。外有四轮当●字首有四轮●●●。从此右行有●等四轮字。轮之外畔有伊等十二字。
  海大德说。注云。曼荼罗(皮)三重(奈利)内(皮)金轮(奈利)二三(皮)同(久)中位(奈利)恶字(皮)第三重(奈利)。黄(止)黄白色(止)黑色(止奈利)方便(皮)一切处(奈利)者。内谓大日内院。二三同中位。谓第二第三院合为第二重。恶字第三重。谓第四院为第三重。黄谓大日内院。黄白色谓第一第二院色。黑色谓第三重色。方便一切处谓此方便遍有于四处。言方便者第五恶字也。●长声恶也。其字体黄色也。角点白色也。傍点黑色也。●字是也。第二第三院合为第二重者。遍知与释迦院合为第二重也。文殊院是第四院。为第三重也。下方准之。
  权僧正大和上说。我慧和上说中无此海说。是未闻之说也。赞岐守说海大德说。从来未闻之说也。凡四处轮布字之法。先布身了。次令身平。犹如圆座。圆座之身为曼荼罗。即有三重。初阿字轮以为内院。次阿(引)暗轮为第二重。次恶字轮为第三重。
  正僧正说。此四处轮安上观曼荼罗后云。次小金刚轮(云云)。次五色(云云)。次本尊观。及诸尊位八曼荼罗等。次云。先以宝冠举手印诵四种阿字真言加持四处。次以此印安顶观。安五种。●阿字中●阿(引)前●暗(右)●恶(左)●恶(引)后。次以甲胄印(火印是也)。当额诵佛部阿字轮相绕(各除第五以迦安额)。次以此印如次当喉心脐亦诵佛部阿(引)暗恶字轮相绕。次莲华部亦用宝冠举手印诵四种萨字加持四处。次以此印安顶五种娑字。次以甲胄印当额喉心脐亦诵莲华部娑娑(引)糁索字轮相绕。次金刚部亦用宝冠。举手印诵四种嚩字加持四处。次以此印安顶五种嚩字。次以甲胄印当额喉心脐亦诵金刚部嚩嚩(引)鑁莫字轮相绕。都合三四十二重法轮曼荼罗具足自身之中。次以甲印诵伊任德乃至诺莫三十二个字当脐相绕。一遍次布恶字长声轮于伊等之外。次布暗字长声轮于恶字轮外。并以迦(引入)釼(苦声)安额。并用合掌。想成尊身光明之相。次应定印布三十二相种子。次诵阿字一番四种真言如青龙本(云云)。私云。青龙寺菩提心等四真言终以仰等四五句字如次加之。以为四真言也。私云。若出正文众说可会。字轮品中。初有菩提心三部种子。●●●也。次有短声●等二十九字(降五五中各第五字加●乞叉字)。次有菩提行三部种子。●●●也。次有长声●等二十九字(除五五中各第五字加乞叉引字)。次有成菩提三部种子。●●●也。次有平闻声等二十九字(除五五中各第五字加乞糁字)。次有入涅槃三部种子。●●●也。次有入声●等二十九字(除五五中各第五字加乞索字)。次有伊等十二字。次有仰等十二字。义释中说。三部种子各有五轮。●●●●●。●●●●●●●●各是菩提心。菩提行。成菩提。入涅槃。大方便以羯磨轮入一切轮。无别坛故为四轮。伊等十二字亦随五轮转。仰等二十字亦随五轮转。若为人作曼荼罗以布自身。先以迦字布于眉间。乃至乞叉字也。次以迦(引)字布于咽喉。乃至乞叉字。次以釼字布于心上。乃至乞糁字也。次以屩等字布于脐上。乃至乞索。伊等十二字布身外以为光焰。迦字黄色。迦(引)釼字黄白色。屩字黑色。第五迦字(引入)黄白黑色。是种种色。又布弟子之身如自身法。又布檀上阿字及加字等布第一重。阿(引)暗及迦(引)釼等布第二重。恶字及腹字等布第三重。第五恶字布第三重外以为光焰(云云)上文又释经文云。迦等字为上分除乞叉字以阿已重故也。伊等字为中分。仰等字为下分。除乞叉者。意云。迦洒二声已重出故。摄大仪轨一如经文。但以最后仰等四五句字如次以为菩提心。(一)发行(二)补阙(三)涅槃(四)真言。又云。从初迦字轮转生十二转。乃至乞叉字悉成法界体。玄法寺二三卷本亦如经文。但以最后仰等二十字各加五五字句之终。又四处字并除乞叉字。更有菩提心。菩提行。成菩提。入涅槃四种真言。青龙寺三卷本亦如经文。但以仰等四五句如次加玄法寺四种真言之终。又宝冠举手印注云五股。今谓。一行阿阇梨本承无畏作此义释。摄轨如经。义释分明。诸师存略可以准知。
  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有三十二相布字之法。此有二说。一云。四轮布字之后。大真言王之前布之。二云。若用三十二相布字勿用大真言王加持(但慧和上次中无三十二相布字)。珍和上说同慧和上第一说也(此珍和上次第中有三十二相布字)。忠大德说有三十二处布字。布诸支分成三十二相。须在字轮之后涅槃真言之终布之。次出经布字品。布字三十二伊等八字两合为四并注字义。除最后二为三十二字。今出经文。
  ●(咽下)●(腭上)●(颈项)●(喉中)●(舌根)●(舌中)●(舌端)●(舌出处)●(胫)●(脾)●(腰)●(坐处)●(最后分)●(腹)●(二手)●(胁)●(背)●(胸)●(二肘)●(臂下)●(心)●(阴藏相)●(眼)●(广额)●●(二眦二目先右次左)●●(二唇先上次下)●●(二耳先右次左)●●(二颊先右次左)●(菩提句顶十字)●(涅槃一切支分已上三十二相加菩提涅槃)。然海大德及意大德不说此等三十二相布字。又慧和上不出其字。唯忠大德出此等字。高野和上元传此字。灵岩和上亦用此字。私捡疏文此是大阿阇梨一切布字真实行文。非是三十二相字。何知以之。疏释白字持诵品中自有三十二相字。谓迦等四五二十字。野等八字。阿等四字。以为三十二相字。次付等五字以为八十种好之字。古人不寻疏文自以一切布字名为三十二相字。慈觉大师将来摄大仪轨不出三十二相布字法。但加持句真言之后。别出大阿阇梨真实行法文。云何阿阇梨具大真实行。当知住眉间吽字金刚句。娑字在膺下。是谓莲华句。阿字第一命(私云。疏文阿字为地)。嚩字名为水嚩字名为火。吽字名忿怒。佉字同虚空。所谓极空点知此最真实说名阿阇梨私检经文阿字布心。娑字布膺嚩字布额五字不云布处。文云。欲布一切字先布此五字。已上阿阇梨真实品意也。五字布处品前已说。
  ●迦字在咽下 ●佉字在腭上。
  ●哦字以为颈 ●伽字在喉下。
  ●遮字为舌根 ●车字在舌中。
  ●若字为舌端 ●社字舌生处。
  ●吒字以为胫 ●吒字应知髀。
  ●拏字说为腰 ●荼字以安生。
  ●多字最后分 ●他字应知腹。
  ●娜字为二手 ●驮字以为胁。
  ●波字以为背 ●颇字应知胸。
  ●麻字为二肘 ●波字次臂下。
  ●莽字住于心 ●野字阴藏相。
  ●啰字名为眼 ●逻字为广额。
  ●●缢伊在二眦 ●●坞乌为二唇。
  ●●翳蔼为二耳 ●●污奥为二颊。
  ●暗字菩提句 ●恶字般涅槃。
  知是一切法 行者成正觉。
  私云。已上布字品文是一切布字。非三十二相字。窃捡瑜祇经。阿阇梨位品说金刚界阿阇梨位真言印也。金刚吉祥大成就品说胎藏界阿阇梨位真言印也。文云。尔时佛母金刚吉祥复说成就大悲胎藏八字真言王曰。●阿(引入)●尾●啰●吽●欠(平)●吽●纥哩(二合)●恶。若诵满一千万遍获得大悲胎藏中一切法一时顿证。其印如释迦牟尼钵印。以印从定起旋转。便结本三昧耶印。以二手虚心合掌。复当心即成。大日经云。阿(心)吽(额)娑(膺)阿(下分)嚩(脐)啰(心)吽(额)欠(顶)。自是八字不说印契。瑜祇经云。阿尾啰吽欠吽仡哩(二合)恶。自是五轮三部之字不说布处。然娑字仡哩字同莲华部之种子。二经允合明矣。须以瑜祇经八字印布大日经三部五轮之字。但一切布字法经无印契。诸师以为三十二相字。亦不说印。下文百字持诵品中三十二相八十好亦不说印。我权僧正大和上说。如是观行多用定印。或用本尊印也。

  第二百四十一大真言王印。
  海大德说。布字已竟。乃结羯磨印诵十二大真言王加持四处。谓额喉心脐。各三转之。印相外缚二火入月相捻也。二地二空各端相跓也(若开辟则印自平)。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以右押左作外缚拳。屈二火入内合面。二空二地头合竖。开掌即成。以印安心。以身为三分。顶二耳顶是为上分。二肩心咽是为中分。脐腰腿足为下分。从初阿字至于嚩字凡十二字。如次布十二支处。如此观布已。七诵真言王。四处加持。凡此真言分为三道真言。从初暗字至于嚩字名为身真言。次吽等五字名为语真言。后二字名为心真言。此青龙寺义真阿阇梨说也。又从初暗字迄后暗字是地轮。次四字是风轮。次三字是火轮。次二字是水轮也。吽㘕落三字是身真言。次诃啰(二合)鹤二字是语真言。次㘕落二字是意真言。此玄法寺法全阿阇梨说也。珍和上说。同玄法寺。别记同青龙寺。私云。大日经大真言王中云。暗欠暗恶等也。玄法寺两卷仪轨及烂脱本云。暗欠阿(上)阿(去)暗恶。又云。口决有印可问阿阇梨。而对受时除中阿(上)阿(去)二字。又惟谨本同大日经。又云。用羯磨印。摄大仪轨亦同经文。但以吽㘕落诃啰(二合)鹤为心真言。㘕落为心中心。又云。羯磨印口授。玄法寺三卷本亦同。两卷有阿(上)阿(去)字。但云。
  暗欠阿阿(地轮)暗恶糁索唅(风轮)鹤㘕(火轮)落鑁(水轮)嚩(入)娑嚩(二合)贺(下三道真言)吽㘕?(此身真言)诃啰(二合)鹤(此语真言)娑嚩(二合)贺蓝落(意真言)娑嚩(二合)贺。
  青龙寺法全和上三卷本云。
  暗欠(空)暗恶(地)糁索唅(风轮)鹤㘕(火轮)落鑁(水轮)嚩(入)娑嚩(二合)贺(下三道真言)吽㘕落(此身真言)诃啰(二合)鹤(此语真言)娑嚩(二合)贺(二合真言)娑嚩(二合)贺。
  义释中说。暗欠暗恶如次佛部地水火风四轮。糁欠糁索如次莲华部地水火风四轮。鑁欠鑁嚩如次。金刚部地水火风四轮。于此三部各有息灾增益调伏敬爱钩召。此十二字随五事用而转。吽蓝?(身真言)诃啰(二合)鹤(语真言)㘕落(意真言)。又说。弟子之身以为●字烧以●字悉令灰烬。流●字水洒灰令坚。火必风俱。其水火风依空。而动故具五轮。更以十二真言。布弟子身令坚固之。左耳顶右耳项为上分。左肩咽右肩心为中分。脐腰腿足下分。两足为一。以十二字次第布之。布字有三。一布自身。二布弟子。三布檀上。檀上者谓大白莲台之上有十二字(为次第布。为相连布。更问)。不说其布法也。诸师出没自可凿知。又权僧正大和上说。珍和上说。此次有十号满足句(慧和上次第无此事。珍和上次第有此法)。海大德意大德不说此法。忠大德说次十号满足偈。
  萨怛多揭多也(如来)阿罗诃帝(应供)三藐三菩驮也(正遍知)尾你也(二合)。萨罗拏三股那(明行足)苏揭睹(善逝)路迦尾你(世间解)阿耨多罗[卄/補]噜散驮藐萨罗底(无上士调御丈夫)舍萨多提婆南左摩奴沙也南左(天人师)没图(佛)婆誐嚩(世尊)
  私云。摄大仪轨四处轮终十号具足伽陀曰。
  萨嚩侃他(引)誐妒(一)啰贺帝(二)三藐三母驮(三)尾你也(二合)惹啰拏半曩(四)苏(上)誐妒路迦尾(五引)娜弩但啰(二合)补噜沙娜弭耶(六)娑啰体(他以反)舍塞跢(七)泥嚩(引)难惹么弩史夜南惹(八)母驮婆誐[口*梵](九)。
  然大日经诸仪轨本无此十号满足伽陀。唯出摄大仪轨文中。亦不说印。对受无印。因咨权僧正大和上。答云。可用五股印等(云云)。又权僧正大和上说。忠大德说。次金刚字句真言先以五字如常布身而观。降伏四魔解脱六趣满足一切智智。金刚字句真言曰娜莫三满多没驮南●阿●尾●啰●吽●欠。次●暗●鑁●蓝●唅●釼。
  私云。慧和上次第不说此法。珍和上次第无此法。海大德意大德不说此法。大日经中成就悉地品先说阿等四字三月修法。次说阿等五字六月修法。其中说此降伏四魔解脱六趣满足一切智智金刚字句真言。诸仪轨中亦无此法。唯烂脱本大真言王之后说此真言曰。曩莫三满多没驮喃(一)阿尾啰吽欠。用印阿阇梨口决也。又青龙寺三卷本八印之后无所不至印前有满足一切智智五字真言曰。囊莫三满多没驮南阿(短)尾啰吽欠。摄大仪轨十号具足伽他之次说此真言曰(普遍印)曩莫三满多没驮南阿尾啰吽欠。又比睿山根本大师入唐之日。顺晓阿阇梨授三种悉地法。印信载显戒论缘起中云。暗鑁囕唅欠(上品悉地)阿尾罗吽欠(中品悉地)阿啰波娑那(下品悉地)而无入修印等(云云)。
  珍和上说。大师传广智广智传德圆。德圆传圆珍。圆珍传权僧正大和上。大和上常疑此法有无。安然近得尊胜破地狱法中有此等三种悉地真言。稍同顺晓阿阇梨传。又云。阿啰波遮那(名出悉地)阿微罗吽佉(名入悉地)阿鑁㘕吽欠(名秘密悉地。亦名成就悉地。亦名苏悉地)此阿鑁㘕吽欠亦为五部五佛五轮亦为地莲日月空观。亦名法身真言。
  私云。准摄大仪轨文。阿阇梨行八字一切布字。是阿阇梨位。行十号具足句是四处轮法之结句也。金刚字句是阿阇梨自身圆坛之加持也。故慧和上不入次第。贞观十九年三月二十三日。就入唐事偈赞岐守。守云。满足句印二地合针。二水内钩。二火如宝。二风屈捻二空之上。真言曰。阿尾罗吽欠。同月十九日。彼守说云。文殊真言曰。阿尾囕吽欠。非是文殊真言也。昔根本大师随顺晓阿阇梨粗受秘教。其中传云。阿尾囕吽欠(是法身真言)阿尾囕含欠(是报身真言)阿啰嚩左(入)罗(是应身真言)。今见珍和上与书中有此三真言印也。彼中初真言印是文殊真言印也。昔与安慧承云大德学之。而大师临终云。付安慧禅师。安慧禅师答云。不知也。大师亦云。付大进大夫也。公辅登山之日。南忠大德学之。今欲与汝此印。文殊根本印。虚心合掌。二火覆捻二水。而头相柱屈二风。横捻二空上。又说。内缚二地合竖屈二风。横捻二空上。私云。今准此说。此中金刚字句真言可有三身真言及印。今文殊印初五字明即是法身印真言也。又上成身五字满足句中。诸师皆用普通掌。此守亦云。用五古印(云云)。又喻祇经大悲胎藏八字真言。此五字终加三部种子。其印真言如上已引(云云)。



胎藏大法对受记第六。
  安然记。

  第二百四十二八秘密印。
  第一大威德生印。
  海大德说。文云宝幢日晖色三角而具光莲合散地风者。虚心合掌。二地二风各开立之。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珍和上说好。别记云。虚心合掌。散开地风。正僧正说同海说也(但云莲华合掌)。东寺有睿山记此印同海说也(但云。以印安于顶后四处加持。灵岩印相亦同。当于顶后)。
  第二金刚不坏印。
  海大德说。文云开敷净金色嚩字金刚光风轮屈在空者。虚心合掌。二风屈而端相柱。令横平之。捻二空端。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不改前印屈二风横安二空上。若如海说则滥无所不至(私云。摄大仪轨云。金刚不坏印准前威德印。屈风加空上。印如嚩字形。云云。若横二风非嚩字形。然检此大仪轨无无所不至印文自无滥矣)。珍和上说。慧和上说好。别记云。由前印屈二风安空头。正僧正说。同慧和上说。东寺山记亦同慧和上说(但云。二风如刀。以印安于顶左。四处加持。灵岩印相亦同。安于顶左)。
  第三莲华藏印。
  海大德说。文云弥陀真金色月轮波头绕开敷如莲华者。二地二空端各柱。余六轮开立。如开敷莲华。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好。别记云。八叶莲华印。正僧正说。同海说也。又云。如海说印但地风空合是莲华藏印。东寺山说亦同海说(但云。以印安额四处加持。灵岩作三补吒。水火开张。其风地先开张。是初割华。安额)。
  第四万德庄严印。
  海大德说。文云鼓音曼荼罗半月空点围双地入满月者。以前印只屈二地上节相背着之。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珍和上说好。别记云。不改前莲华印屈二地而上节背相着。正僧正说。如前华印双地入掌。东寺山记。如前莲印。屈地中节入掌。安于顶右。四处加持(灵岩如第三印。二地双入掌。口决云。二空开着二风侧安于顶右)。
  第五一切支分生印。
  海大德说。文云普贤曼荼罗满月金刚绕莲华竖二空。者。虚心合掌。二火少开。五分许。二空少屈。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云。二空直立少屈)。珍和上说。慧和上说好。别记云。虚心合掌。二火头少开。二空头少屈。正僧正说。火方普贤支分莲华合掌。双立二空少屈。东寺山记。如芙蓉莲华安心(灵岩作三补吒稍开。曲空开掌。如掬水像当心)。
  第六世尊陀罗尼印。
  海大德说。文云观音颇梨色彩红金刚幡准前屈火轮(如钩相背)者。十轮端相合聚。如无堪忍印。唯以少屈为别。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十轮密聚少屈。不似无堪忍印。开立二水。珍和上说。慧和上说好。别记云。由前印火头少屈相柱。正僧正说。伊舍那方观音以前印屈火。东寺山记。如前少屈火。入掌安喉(此记文殊印为第六印。世尊陀罗尼为第七。故指文殊为前印也。灵岩第七世尊陀罗尼作三补吒。地空各捻。在掌开火。其水风头合也)。
  第七文殊师利印。
  海大德说。文云文殊郁金色虚空杂色围青莲开火轮者。此有四印。一二地二空相柱。余六皆开稍屈。如青莲华。二以前印唯直开立二火二风。三梵箧印。左仰右伏。二手相合。令其中空而安脐上。四虚心合掌。二火开立一寸许(私云。玄法寺三卷本及青龙寺三卷本文殊真言注云。秘印。先八师子座华印稍相近。坐上青莲散火风。上置梵筮印。印上合莲华)。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四印。但云。第一印是八师子座印。第四印是青莲华印。珍和上说。慧和上说好。别记云。文殊师利法住印。虚心合掌。二火头少开立(是青莲华印)。正僧正说。涅里底方妙吉祥。莲合舒火。或云。以八师子座印为文殊印。印相稍屈钩。莲华印是也。东寺山记。第六文殊青莲华印。以前印少屈安额(此记文殊印为第六印。故指普贤为前印也)。
  第八迅疾弥勒印。
  海大德说。文云慈氏黄金色虚空用青点金刚旋转(掌心相着)者。金刚合掌。先当左耳上三振。次当右耳上三振。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但大和上释。所言振者前后振之。随手便故)。又云。大师记云。金刚合掌。先举左耳三回转之。次举右耳三回转之。又样。以同印先举左耳三遍前后动之。次举右耳三遍前后动之。正僧正说。缚庾方阿逸多左覆转辟除。右覆转结护。东寺山记。贤实合掌。左肩三转。左下右上。右肩三转。右下右上。安顶散印(灵岩。合掌。掌心相到。先左转时右覆左仰相合如旧。次右转时右覆右仰相合不散。又佛法僧寺证如大德云。南忠大德说。此第八印灵岩传云。先合掌。次左转时乍合掌横旋合。以右指末致右腕颈在上。次右转时亦乍合掌横旋合之。以左指末致左腕颈在上。是名为转)。

  第二百四十三无所不至印
  海大德说。此印是大日印。传法大阿阇梨独作此印。勿新学者辄见闻之。安然缘入唐事即日受之。虚心合掌。屈二风而着二空面。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同海说也。是法全阿阇梨说。又样加前印。但二风相着之。而与空面一麦许不相着。是义真阿阇梨说。珍和上说。慧和上两说中。前说是好。别记云。密授。又大和上说。师说云。九印次第。普贤(一)文殊(二)观音(三)弥勒(四)宝幢(五)华开(六)弥陀(七)天鼓(八)大日(九)。如轨中名令作之。大和上释。是从外入内次第也。赞岐守说。昔与珍和上。于慈觉大师边受随行仪轨之时。所习无所不至印。贞观十九年三月二十二日。授安然云。虚心合掌。横屈二风而当二空上。四指此二不相着也。与珍座主共学之。后珍和上入唐回日语曰。彼无所不至印如昔所学。但以二空二风端各相着为正。又常住寺真延大德云。珍和上说。无所不至印。地水风背相着。以空着火根。以风覆着空也(云云)。私疑。昔珍和上于大师边学随行法。非大法也。纵虽学大法不肯授此印。而珍和上云。何得之。又珍和上但受法全阿阇梨。不谒义真阿阇梨。而为赞岐守与权僧正大和上所判之印。法全四指相着为好。又延大德所说恐忘印母虚心合掌。正僧正说。似义真阿阇梨说。但出摄大轨文。而实是受法全阿阇梨。未得传法灌顶前。授五股印以为根本印也。东寺山记。不记此印。高野和上说。虚心合掌。二空近着火根。二风横柱。不着空面。二风两头合少成峰。灵岩和上说。无所不至印可用金刚合掌。又云。定慧归命合以二空并竖。亦屈二风指置二空之上。头各不相到。谓二风指头相去一麦许。二风与二空相去亦同上。安祥寺和上说。同高野说。私云。摄大仪轨云。
  正觉甚深密 出过言语道。
  为大窣堵波 四处流出句。
  止观莲未敷 阿尾啰峰合。
  双住依罗本 二诃横其端。
  遍身布四明 自处华胎上。
  烂脱本云。无所不至真言曰(可用金刚合掌。)青龙寺三卷本云。无所不至真言(根本印师口授诸师所用自可决知)。然传法阿阇梨位印诸师不同。高野和上用所不至印。安祥寺和上亦用此印。慈觉大师入唐回日。池边三君问云。灌顶有几。意云。受大灌顶时。已得无所不至印为阿阇梨。此外若更有耶。大师答云。凡真言道不许为无三昧耶人辄说。三君即诺。欲随受之。故良房大阁下相共欲令遂之。而缘高野同门不许。三君乃退发人唐愿。然实大师亦用无所不至印也。后珍和上入唐回来加用释迦三身印也(上文已说)。
  安然元庆六年六月二十二日。与由性大德俱于权僧正大和上边重受胎藏大法。最后记得念珠三说已讫时。大和上命云。函中秘藏已尽授毕(云云)。其夜梦。见慈觉大师在睿山讲堂西第一座中间。安然在第三座南头。与一僧俱受大法讫。大师最后教云。先仰左拳捧之。拳首向外。次以右拳风端仰安左掌根。风首向外。次以右风风首向内人左风空间而安心前。次舒左右风地覆右手。横安左手上。次以此印三度右转。次俱时二印。以左印印首向内。仰安左腰上。以右印印首向内。覆安右肩上。次以左印印面先伏。次仰抛转二度。次以右印印面乍伏向外。次乃向内抛转一度。如是左二右一。数回乍转此印。大师起向北户而去。口诵赞音。曲调美妙。不得听忆。
  同年八月十七日。为令安然传授胎藏大法真言。于中院圆堂佛前密授释迦传法印。大略暗合梦。印二手各以空押水端。覆右手安左印上。真言●字。加归命。唯舒二火。与梦为异。
  同年九月二日。于报恩寺与大枝君论定胎藏仪轨。最初正等觉等偈是含两种曼荼罗毕。其夜梦见慈觉大师在昔唐院。安然匆卒参到。大师问云。何故匆来。安然答云。为取五台山图。大师云。我先不言写置一本耶。安然答云。写置。大师云。欲见之。安然披彼图二本奉见之。大师云。太好。安然见是肉色曼荼罗二本也。安然问云。前所教是何用印。大师答云。是沐水时印。安然作彼印奉见之。其中心所回转斜引右印至右肩。如前作法。问云。此事是欤。大师答云。不尔。大师即时大广引之。即以右印申臂。从面前举之。至右肩上乃云。见圆珍禅师沐水之时。甚狭引之。甚丑矣。安然问云。彼如何引。大师即作二拳。左拳安心向右。右拳合左拳。引之一寸许。如是数回乃云。如是狭引甚丑。安然以前后梦咨大和上。大和上云。已得梦授。自合现授。实知得法纳心明矣。赞岐守说。昔正僧正入唐回日语云。别有传法阿阇梨位之印似四智赞之印。安然后问门人。或云有也。或云无也。
  灵岩和上有胎藏根本极密契一卷也。先作八叶以五阿字为五佛种子。●●●●为四菩萨种子。次文云。结作舒印八法界定。想额●字。喉●字。心●字。脐●字。成四重曼荼罗(先布上四字。次用布字品)。次乍定印诵●阿字(菩提心)。次自定起诵●阿(引)字(菩提行)。次虚心合掌诵●暗字(成菩提)。次虚心合掌。进力禅智相捻如刀。诵●恶字(般涅槃)。即又诵四字。次作入缚五股印诵●恶(引)字(大方便也。所谓现一切众生所喜见。身随缘度脱。巳上宝幢开敷弥陀天鼓大日印)。次百光遍照秘密契明(金刚合掌。舒臂顶上。时时摇动。阿阇梨云。亦有秘契可口决也)。次结金刚慧印(外缚五股名遍法界印)。诵八字真言谓。●●●●●●●●(但●悼路字依师口加之)。又云。●阿●尾●罗●吽●欠●吽●悼洛(入)●化里(入)●恶。以金刚慧印为地。以莲华印为水。(虚心也)以刀印为火。以旋转为风。以定印为空。次花台印(二空二地聚集掌中。余六指如莲华叶观处不坏青莲华台遍身自在度脱众生。誓心坚固。无尽无余界众生同令坐一莲华台)。
  ●●●(一)●●●●●(二)●●●●●(三)●●●●●●●●●●●●(四)●●●●●(五)●●●●●(六)●●(七)。
  次四魔降伏(内缚五股印。是五佛三昧也。善无畏外缚。金刚智及不空内缚。两缚虽异而观降伏四魔。谓五阴魔烦恼魔。天魔。死魔)。
  ●●●●●●●●(一)●●●●●。
  次转法轮印(止观手相背。地水火风轮。左右互相持。二空各旋转合于慧掌中。是名法轮)。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次布字品(如经)。
  ●迦字在咽下 ●佉字在腭上。
  ●哦字以为颈 ●伽字在喉中。
  ●遮字为舌根 ●车字在舌中。
  ●若字为舌端 ●社字舌生处。
  ●吒字以为胫 ●咤字应知䏶。
  ●拏字以为腰 ●荼字以安坐。
  ●多字最后分 ●他字应知腹。
  ●娜字为二手 ●驮字以为胁。
  ●波字以为背 ●颇字应知胸。
  ●么字为二肘 ●波字次臂下。
  ●莽字住于心 ●野字阴藏相。
  ●啰字名为眼 ●攞字为广额。
  ●●缢伊在二肶 ●●坞乌为二唇。
  ●●翳蔼为二耳 ●●污奥为二颊。
  ●暗字菩提句 ●恶字般涅槃。
  传法藏契(亦名曼荼罗主印。此是密中亦细密。见无所不至。谛安五尊位契。)定慧归命。合以二字并竖。亦屈二风指置二空之上。头各不相到。谓二风指头相去一麦许。二风与二空相去亦同上。真言曰。●●●●●。
  百光遍照极密契(常印如仪轨。于二空交。右押左如常)。定慧归命合。二火为剑形。二风头稍屈。当二火上节。二空交入掌。即想剑形(大日)二风(圆光)二地二水(为身光)。真言如经。私见记意。初四重曼荼罗及布字品五佛印明百光遍照八字真言是自证印。次五轮华台降伏四魔转法轮契及布字品无所不至百光遍照是传法印。然八字真言出瑜祇经。经有其印而加●字。师曰可核(云云)。
  又持明者不受大法。但受大日一尊随行仪轨之时授本尊印。诸说不同。海大德说用无所不至印。意大德说用五股金刚印。权僧正大和上说。用五股印。珍和上说。用金刚界三昧耶会大日印(釼印)。正僧正说。用毫相印。亦用五股印。高野和上说。用定印。亦用五股印。灵岩和上说。用五股印。慈觉大师昔授随行仪轨彼珍和上。已习无所不至印。赞岐守主亦同得之。又慈觉大师慧和上珍和上授金刚界三摩地仪轨中皆授大日如来三昧耶会剑印。高野灵岩等皆于此法中并授剑印及智拳印。又一字仪轨用智拳印。诸观音仪轨用无所不至印名剑印也。今此仪轨如来念处印金刚不坏印亦是无所不至印也。传法阿阇梨等为持明者以不言是大法传法之印未许传法灌顶而为持明者印耳。

  第二百四十四百光王布字法。
  海大德说。文云欲布百光王暗字在其顶。以轮布十二伊等至邬奥。第二迦等(二十五字)第三轮迦(引)(二十五等)第四轮剑等(二十五)右旋转布。相接三七遍加持者。以百光王字布四处也。百光王真言者●字是也(加归命句。)先结普印诵百光王遍照真言三七遍而布顶也。文有印相。注云。金刚掌舒臂顶上每四处前后摇动也。次以●等十二字结前印。右旋转布于眉间也。次以第二●等二十五字结前印。右旋转布喉也。次以第三●等二十五字结前印。右旋转布心也。次以第四●等二十五字结前印。右旋转布脐也。如是右旋转三遍七遍加持。此布字法故欲作百光王真言念诵之时可用之也。若作无所不至真言念诵之时不可用也。以其布字法各别故。若作无所不至真言念诵之时不可必诵四种阿等字也。随诵初一阿字。何者初菩提心阿。是大日尊。菩提心故。或欲皆诵四种阿字随意诵之亦得(私云。文云。金刚掌舒顶上时时摇动)。意大德说同。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欲布百光王者先以●字布坛中心。次以伊等十二右轮回布以为第二重轮。次以短声●等二十五字布为第二重轮。次以长声●等二十五字为第三重轮。次以平声●等二十五字布为第四重轮以成圆轮。是四重曼荼罗也。
  大师云。或行者以布自身具如海说。珍和上说。同海说也。别记云。次百光王法则同前。又大和上别时说云。师说云。三补吒合掌。屈二征端加二羽首以用百光。亦用大日。又百光印金刚合掌。舒两臂而举印于顶。三遍向前摇之。文云。欲布百光王在其中者即暗字也。须以此字先安于坛中央以伊等十二字旋布以成一重轮。次布短声迦等二十五字以为第二重轮。次布长声迦等二十五字以为第三重轮。次布釼等二十五字为第四重轮。须右旋转而成圆轮。是四重曼荼罗也。又师说云。或行者先以暗字安于顶十字处。观安如是曼荼罗。或说云。以阿字为己体。顶十字处加空点也。当观己身以暗字即以字轮。轮布身外以成四重曼荼罗也。又说云。暗字为中台大日尊也。次布八法身种子字。次布伊等十二字。次布迦等(一重)次布迦(引)等(二重)次布釼等(三重)次布屩等(四重)合百字光。次亦布坛如前次第大和上释。亦布弟子之身如前次第。
  慈觉大师将来百光王曼荼罗图中方曼荼罗中有六轮。中央八叶白莲华台有●字。当阿字首叶有●字。即以●●●●四佛种子。如次在四方叶。亦以●●●●四菩萨字。如次在四角叶(东南为始)叶叶间有三股之首。次第二轮更有十二小轮旋布。当●与●叶间三股之首小轮中有●字。从此右旋十二小轮有伊等十二字。小轮边题黄华(地青)。次第三轮当●字首有●字。从此右旋有二十五字(黑)。次第四轮当迦字首有●字(青)。次第五轮当迦(引)字首有●字(赤)。次第六轮当釼字首有●字(白)。此等轮中如前各有二十五字也。次方坛中四方有莲华门各有九叶。四角有外供养四菩萨也。中央阿字。若东为首。东北香。东南花。西南涂。西北灯。
  又义释云。然此字轮最中置此真言王●。次外一轮有十二字。谓从●伊至●奥凡十二三昧声也。次外轮布于百字。先从●字。迦等二十五。次●等二十五。次●等二十五。次中●俄(上)●若(上)●拏●那●么五字是大空之点。遍一切处故同布列也(又别时释云。此二十五字在别。外十二字同圆布之。更问)若作五重布者。此●等二十五字为第一轮。●等为第二轮。●等为第三轮。●等为第四轮。亦同也(更问。意未尽)其布字次第逐日右转也。
  又抄记五字。五佛。菩提心。菩提行。成菩提。入涅槃大方便竟云。其百字轮所以从外向于内亦是此义如中台者。一切本尊亦如此说。如金刚手种子●字。莲华尊●字。文殊●字皆成五事。皆亦如是广说。问。百字转外●内●一一作●●●●。如是次第即是曼荼罗引入渐摄至于中之义耶。答此谓于因果也。若行者初发菩提心。次进行。次成正觉。次住涅槃。次起方便即依如是次第也。若自果地而说者即以●迦字最在内。次●行。次●涅槃。次●方便最在外也。其●字于●体即为法体之果。不作菩提心因地之说也。从法身起应。次流向外以度众生。犹如曼荼罗自中台出至八部世天之位。又从外引入佛果。犹如曼荼罗乃至八心之初直至成菩提方便等也(云云)。●仰●坏●拏●那●么等字亦随出入义。或在百字内。或在百字外也(更问)。
  又具缘品授灌顶中义释云。先用啰字为火。烧弟子身成灰。四瓶灌之。观中嚩字。从此出生五字。谓阿鑁囕?欠。持其五轮。次说。暗字在其顶上转成中台藏。又从此字生三重光焰。一重遍绕咽上。随所照及之处诸尊随现。即成第一院曼荼罗。次一重光遍绕心上诸尊随现。成第二重曼荼罗。次一重光遍绕脐上诸尊随现。成第三重曼荼罗。尔时弟子都成曼荼罗身。若更深释即是普门法界身(云云)。
  私云。此法印相有四不同。一者玄法寺三两卷本。青龙寺三卷本摄大仪轨并云。金刚掌舒臂顶上时时摇动。烂脱本云。金刚合掌。舒臂顶上。时时摇动。又云。亦阿阇梨云。有秘契可口决者。海大德说。文云。金刚合掌。每四处摇动。今准诸文言每四处摇动者是师说。非本文也。然此布字诸文师但云四重布字。不言布身何处。今准师说摇动之言可谓如前四处轮法以布额喉心脐四处。二者惟谨本云。二羽金刚合。或作五智印即置于顶上。微加摇动之。若准此文或用五股印也。三者权僧正大和上说中云。忠大德说。师说三补吒屈二征端加二羽首用百光王。亦用大日。若准此说或用无所不至印。四者灵岩说中。百光遍照王极密契云。定慧归命。合二火为釼形(大日)二风头稍屈当二火上节(圆光)。二空交入掌(右押左结跏)。二地水如本(身光)。若准此说烂脱本中所指秘契岂非此乎。
  又此布字有四不同。一者玄法寺两卷三卷。及烂脱本。青龙寺三卷本。并诸师说。所传四轮布法是义释中第一说也。摄大仪轨云。啰字置顶会应放百光明。又大和上说中有此顶上置啰字说。须以●火先净身地然后布字。二者义释第二说中五重布法。三者图中六重布法。四者义释第一院经。别时释云。此二十五在别。外十二字同圆布之(更问)。即是以●伊等十二字每轮轮外同圆布之。犹如四处轮中轮轮布十二字以为光焰。如说四重者。五六重亦然(合成六种。上来是布阿阇梨身。若布弟子可准具缘品中。弟子顶上暗字放三重光绕咽心脐。更加绕额自为四重。若布坛上可用图意。二三六法并具弟子及坛布法)。今准抄记迦等最在内。屩等最在外。是从内向外之次第也。所谓从法身本起应化用之观法也。
  又有●迦为外●屩为内是从向内之次第也。所谓修因向果之观行也。若作布字前六种中一一可用修因向果之布法也。尤是初发行者之要用也。又准抄记。仰等五字亦随出入或在百字外。是大空点遍一切处故与迦等同布列之在百字内。若依百字持诵品意迦等在前仰等在后。若作布字未见正文。又此百光王法有持诵法。如彼品中。初说●阿●娑●嚩三字。次说●迦等四五二十字。次说●野等八字。次说●仰等。阿嚩二字及迦以下并说义字。义释中说迦等二十字。野等八字。一一三昧门皆为二十二相。迦等二十字。野等八字。阿等四字为三十二相。仰等以为八十种好。
  私云所言百光字者。此品初说。●阿●娑●嚩字是三部。是三部字各具三十三字。●迦等二十字。●野等八字。●仰等五字。合三十三字。三部都合九十字。加初●阿字自成百字。但以●娑●嚩二字在八字内。不再数耳。持诵百字成百光王。故经中有多百字品。又此●暗字是佛部王。如转字轮品中。唯约佛部●阿字安心。●暗字安顶。义释中说。如阿字者嚩等亦然。又一切字亦然。若字轮品具约三部布四处字。今抄记中如中台者。一切本尊亦成五事。即出金刚手莲华尊文殊等一一种子皆成五字。若尔通三部。或别诸尊皆作百光王布字法。亦作百字持诵并得(云云)。

  第二百四十五数珠法。
  海大德说。先取数珠三转转了盘珠左手入之二掌。二小珠绪从二手上越之垂悬。即以二空二风端相捻也。当心三诵数珠加持真言。诵了以珠暂安本处。次结定印入三摩地。如食顷而从定而出。次结根本印诵根本真言七遍。即大日真言也。亦大日本印也。若作诸尊念诵各各真言印等亦名根本印明。次以二水轮取珠当额而念观之。次诵真言一遍。随转一珠。以二水轮取珠是佛部也。以二火轮取珠是莲华部。以二风轮取珠是金刚部。但其遍数随意多少。念诵已毕。以珠盘手。如前入掌捧顶念观祈愿即安本处。次入三摩地(结定印)。如食顷而即出。又结根本印诵根本真言七遍。诵了顶散。先以念珠而三转者表三转法轮。即示劝证是也。示者示是苦等。劝者劝是苦。可知等。证者证苦我已知不复更知。又云。示者示其相状。劝者劝人令修。证者引也已证彼。初一转表示。中一转表劝。后一转表证。可细知之。意大德说同。
  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先以右手执珠鬘安左手中。以珠入合掌中。诵旋转真言三遍。次三回转安合掌中。戴于顶上发愿(谓五大愿。乍戴发愿)。次下胸前诵净珠真言加持珠鬘。然后安珠本处。次诵莲华百字明。次结定印暂入三昧定而观诸法本不生理义。次出定执珠鬘安合掌中诵持珠真言三遍。次念诵以右大指捻无名指端也。地指开散微屈。以风指押火轮背上节。右手亦如是。以右手掏珠(私云。次第中此珠法之前。先结根本印奉念本尊。次结定印入本尊观)。珍和上说。加持珠鬘安于本处以前如慧和上说也。次结根本契加持四处(私云。次第云莲华百字明)。次结定印观本不生理也(入定时不闭目了。而乍开目入处也。无有闭目入定之样)。次出定执珠熏香(熏香炉烟也。若涂香亦得。)安珠合掌中当心三度。举于顶上。乍安顶上发愿(谓五大愿)。次左右手结半金刚印安于目上(半金刚印者空水于火相捻。余指散开也)。私云。次第云。持珠真言。然后当心念诵。念诵分限了。如前三度举于顶上。发愿。然后安珠本处。次结根本印加持四处。次入定观。自心本来不生。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次结根本契加持四处。次结虚空眼印诵真言而可祈愿。其词云。以此微少善根回向部母。大悲守护成菩提时。还与于我。又云。欲作数珠法前。先须长跪合掌诵此偈云。
  世间众生 无量诸苦 我当救度。
  令离恶趣 除诸烦恼 令得解脱。
  所有众生 种种剪迫 令起大悲。
  发菩提心 为苦众生 而作归依。
  诵此偈了。顶礼本尊。次以右手执珠鬘安左手中。以下同前慧和上说。
  忠大德说。凡欲正念诵。先结本尊根本印。暂时奉念本尊。次结定印须臾摄心。入本尊观。出定之后则执珠鬘。若佛部中以空水执之。若莲华部以空火执之。若金刚部以空风执之。三度回转。缠左手头指以下四指而更脱取之熏坛烧香。次安左掌中。则安虚心合掌中。若佛部中微开火指。若莲华部开中间六指成莲华形。若金刚部析屈二风捻二空端。此三部执珠法。是义真阿阇梨说也。又说。佛部莲华部法如前。次以二空二风执珠鬘(析屈风指)。此用金刚部。是法全阿阇梨说也。次以本部净珠明加持数珠了。更安本处。次结根本印诵根本真言七遍加持四处。次结定印入本尊观。然后执念珠。依三部执数法以右手执母珠之次第一之珠。以左手执第四珠。若佛部中高捧顶上。若莲华部中当额上。若金刚部下当面上至心祈愿。正念诵时。与诃移珠。又执珠法随三部尊。左手相捻如轮环形(屈聚五指之端。以空指端者聚五指之端)。以珠鬘入环中而悬着之。以右手移珠。随移珠自转。又执珠法。仰舒左手承执念珠。以右手移珠专住一缘。如是念诵(忠大德云。频参大师咨问所听。即是慈觉大师密记抄耳)。别记云。先以慧手取珠鬘置定手中。而合掌诵旋转明。三度回转而置珠鬘。于合掌中举顶上发愿。然后下胸前诵净珠明而安本处。次结金刚合掌诵莲华百字明。次结定印暂入三昧定观诸法本不生理。出三昧执数珠明毕。即两手各作金刚印。转珠而念诵分限了。
  慧和上次第云。次结根本印念本尊(七遍)。次结定印捡摄其心入本尊观。次出定以后便执数珠三度引转。并安置二掌中举珠誓愿。然后依法抱珠。摄心诵持。次持念毕。依前法以珠置掌。发心誓愿。安置本处。更结定印入三摩地。食顷从定出。复结根本印。真言七遍。
  珍和上次第云。次诵偈云。
  世间众生 无量诸苦 我当救度。
  令离恶趣 除诸烦恼 令得解脱。
  所有众苦 种种剪迫 令起大悲。
  发菩提心 为苦众生 而作归依。
  次诵旋转真言。次净珠真言。次莲华百字明。次入三昧定。次出定执珠。次持珠真言。次念诵。次分限毕。次安珠本处。次入本尊三摩地。次出定结根本印。诵真言七遍。私云。此诸说中。旋转真言净珠真言莲华百字出金刚界千手仪轨等也。
  慧和上说。持珠真言三遍。珍和上说。次持珠真言。此是苏悉地中三部执持数珠印也。然彼法中无其真言。此是将入念诵之时执持数珠之印。故彼仪轨云。次说执持数珠手印之相。以右手大指捻无名指头。直舒中指小指。微屈头指着中指上节侧。是手印通三部用。是佛部数珠印。次说莲华部数珠印相。以右手大指捻其中指头。余三指直舒。左手亦然。次说金刚部执珠印。以右手拳展大指捻头指头。左手亦然。
  海大德说。大师记云。三部执持数珠印相并如文也。有云。印相如文。唯各随三部。以右手指握持珠颗。以左手二指相捻。勿执珠颗。直以悬着数珠。随真言抓之(须久世)。是法全和上说也。义真和上说云。三部数珠如文。唯作诸法事。若欲执持数珠念诵之时。随自本尊先结根本印暂念其尊。次结定印捡摄其心了则执持数珠。乃依三部执珠法也。其指相捻。右三度引转之也。取珠安二掌中也。若佛部中十指作虚心合掌势也。二中指稍开之。若莲华部中中间六指折开作莲华势。若金刚部作虚心合掌势也。屈二风安二空端也。而各以数珠安其中也。然后若佛部中举头上也。若莲华部与额上齐。若金刚部与面上齐而各誓愿。然后依前法执持数珠。以右二指捻母珠边一今珠也。以左二指除两今珠捡第四珠子也。更依前三部法。更各举三处。随事誓愿。然后摄心诵持真言。其念诵了。更依前法以珠安掌。发心誓愿。安本处也。从初至终勿令生声。是为善也。次安珠了。亦结根本印。是通一切持念也。是执数珠法则也。私云。慧和上说念诵时印空水相捻。地开微屈。风押火背。是彼仪轨通三部执珠印即佛部印。
  珍和上说。左右半金刚印。空水相捻。当心念诵印。是于前印中不说地风。忠大德说出定执珠三部三印。亦是彼仪轨中三部执持珠印。但于初印不说。于第三印不说母拳。次三回转以下及三部印是彼义真和上说。只是前本仪轨三部执珠印中之又说也。次又法全和上说中云。佛部莲华部如前。义真和上说者。法全和上本用仪轨。故不同彼。次本部净珠明者。彼苏悉地仪轨亦有三部净数珠真言。佛部净数珠真言曰。
  那谟啰但囊怛啰夜也。唵阏挪薄帝。微惹曳悉地悉驮㗚替(二合)莎诃。
  莲华部净数珠真言曰。
  那谟钵特莽簸拏曳。唵阁没哩耽。俨袂室哩曳唎忙里莎诃。
  金刚部净数珠真言曰。
  那谟啰那但啰夜也。那莽室战拏嚩日啰簸儜曳摩诃药乞沙细囊钵跢曳唵枳里枳哩劳捺哩尼莎诃。
  海大德说。文不说印。大师记云。直以本部真言穿于珠孔。仪轨亦云。又更持诵百返。而净数珠后。以此真言而作成就。
  初佛部成就数珠真言曰。
  唵那谟婆伽缚底悉悌娑驮也娑驮也悉驮也悉驮㗚替莎诃。
  莲华部成就数珠真言曰。
  唵苏莽底室哩(二合)曳钵持莽(二合)忙里你莎诃。
  金刚部成就数真言曰。
  唵嚩日罗尔耽若曳莎诃。
  以此成就数珠真言请本部真言。于数珠上乃至供养持诵千遍以为成就。次说执持数手印之相。具如所引。私云。此中净珠成珠真言是造珠法。今念诵中以为净持珠真言。安然问权僧正大和上云。此私记中不见持珠真言。时大和上出自私记以示安然。见其文云。净珠真言。
  唵(一)遏部羝弭惹曳(二)悉睇悉驮赖悌(三)沙嚩(二合)诃。
  旋转真言。
  唵嚩日罗(二合)狱呬野(二合)惹(自攞反引)波三(去)么曳(引)吽。
  持珠真言。
  唵(一)那谟皤伽(上)嚩底(二)悉睇睇(三)娑(去)驮野(四)悉驮剌梯(五)莎嚩诃(苏悉地中三部各说三真言。此中唯取佛部中用之)。
  私云。今此真言文字异仪轨文。真言是苏悉地经中真言正文。彼经先说三部净珠真言。次云。复为护净增法验故即说三部持珠真言。此即彼中佛部真言。但彼经及仪轨三部各说二真言。而大和上记云。各说三真言。又彼经云。持珠真言是护持也。非执持也。故与仪轨成就数珠意同。彼仪轨云执持数珠是非护持。故和上说中持珠真言后。更用执持珠印而作念诵。珍和上说中不说持珠真言。直作执持珠印而作念诵。忠大德说同珍和上。珍和上次第亦云。次持珠真言。次念诵也。又持珠真言可用成就珠印。海大德说。三部成就数珠印。文不说印。大师记云。直诵本部真言加持香华。供养持诵千遍为成就也。私云。此造珠事。此中可依慧和上。珠鬘安合掌中。忠大德说。右执母次第一之珠。左执第四珠。次当三部誓愿者是义真和上说也次又执珠如轮环者是法全和上说也。次又执珠仰左承珠者未见说者。故知忠大德云。频参问听。大师密说抄者明矣。仲神大德云。和上胎藏中说。先取数珠涂香。随诵旋转真言三转珠鬘。次盘入掌诵加持珠真言。次三顶戴发五大愿。乃安本处。次结入定印入本尊观观入我我入等及本不生理等。次出定取珠。二手引展。曾自见之。祈愿念诵(云云)。金刚界中少别(云云)。此中加持珠真言曰。
  唵尾?左那摩黎莎婆(二合)诃。
  文云。持珠当心上。余如苏悉地。故用彼法私检诸本玄法寺两卷本烂脱本云顶戴盘珠掌内进力屈上节二句文也。皆有六月修后持珠当心上以下之文。又玄法寺三卷本摄大仪轨并有六月修法。摄大仪轨亦有三月修法。青龙寺三卷本并无六月三月修法。安然对受次受六月修法。今依大和上别记云。次六月禁戒(如文。是别修也。于平生不必用之)。故此记中记之最后。若为他人说文次第之时往而用之。

  第二百四十六虚空眼印。
  海大德说。结前虚空眼印诵其真言三返。由结此印诵真言故。从初发心乃至成佛一切功德不能没失以下意大德说。及权僧正大和上说。慧珍两和上说并同。故不繁记一一之说。

  第二百四十七五供养印。
  海大德说。文云奉献香华等悦意妙伽陀阏伽及发愿者。如文作之。慧和上次第云。次如前献华香等。次普供养悦意妙伽陀阏伽及发愿。珍和上次第云。次奉五供。次悦意妙伽陀。次阏伽。惟谨本云。复结五供养。悦意妙五赞献阏伽香水当发五大愿(私云。五大愿出尊胜仪轨不空本也)。

  第二百四十八加持句真言印。
  海大德说。文云。说救世加持令诸法眼道遍一切处久住当令金刚掌随明遍触身者。金刚合掌当心。三诵加持五处。慧和上次第云。次加持句真言。加持句前用铃。珍和上次第云。次振铃。次加持句。

  第二百四十九八解大界印。
  海大德说。文云难堪忍大护左旋解大界者。结前难堪忍印诵明。左旋转三度。解大界也。慧和上次第云。次解界及呈三昧耶。珍和上次第云。次难堪忍大护印左转。

  第二百四十九示三昧耶印。
  海大德说。文云还呈三昧耶顶上散开之者。即时示三昧耶顶上开散。珍和上次第云。次呈三昧耶。

  第二百五十奉送印。
  海大德说。文云。
  心送于圣天 五轮投地礼。
  当启白众圣 现在诸如来。
  救世诸菩萨 不断大乘教。
  到殊胜位者 唯愿圣天众。
  决定证知我 各当随所安。
  后复垂哀赴。
  者。次欲奉送圣众五轮投地五礼。次当启白可用此偈。次结三昧耶印插花。以投坛中奉送圣众。慧和上云。次五轮投地礼诸圣众。并唱启白之偈。次奉送圣众。珍和上云。次礼佛偈。次奉送。

  第二百五十三密护印。
  海大德说。文云如前三密护者。三密者。前入佛三昧耶印真言。法界生印真言。转法轮印真言是也。护者金刚甲胄印真言是也。结此四印诵四真言。结护自身令坚固也。慧和上云。次三密护。又甲胄。亦重结三密。珍和上云。次三部。次被甲(私云。见大和上见行之法。此处只用三部及甲。故慧和上又甲胄亦重结等之文恐剩)。

  第二百五十二九方便印。
  海大德说。文云忏悔随喜等思惟菩提心者。忏悔等是九方便也。菩提心是观一切诸法本不生也。亦是发五大愿。慧和上云。次如初忏悔随喜等。后观本不生亦发五大愿等。珍和上云。次九方便。次回向。次出道场随意印佛印塔浴佛等。

  六月修法。
  海大德说。最初月安金刚轮者。谓于四角金刚坛中观安●字(种子)结五股印诵阿真言三遍(加归命句。)其金轮坛样正方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大师说云。住方坛中观●字者。谓观自身成●字也。无非●处可用外缚五股印也(大和上释。慧和上说。内智五股印)。文云服乳者。谓想●字。此即理观。若就事法可服世乳。想●字者。谓想●字从脐而出入鼻。从鼻而出入腹。亦从脐出。如如是一月口诵心想。
  海大德说。次第二月观水轮坛。其形圆也。坛上观安●字(种子)结开敷莲华印诵鑁真言三遍。此水轮坛作九重也。权僧正大和上说。慧和上说。文云月光色者。谓坛与●字之色也。服醇净水者。若依事法可服世水。若秘释者想●字也。如前阿字亦当观之。
  海大德说。第三月观火轮坛。其形三角。坛上观安●字(种子)结大慧刀印诵囕真言三遍。权僧正大和上说。文云。不求食者有缘之食。又义推云若乳水等欤(私云。出疏).是浅略释。若深秘释可服●字。又身住坛中者如前说也。
  海大德说。第四月观风轮坛。其形半月。坛上观安●字(种子)结转法轮印诵憾真言三遍(私云。文云。行者常服风)。
  权僧正大和上说。风坛色黑。余准前观。
  海大德说。第五月观金刚轮坛。其形四角。次于此地轮坛上想安水轮坛。其形圆也。坛上观安●●二字(种子)。地轮安●●字水轮●字。印亦有二。地轮用五股印。水轮用莲华印。真言有二。先结阿字印诵阿字真言三遍。次结鑁字印诵鑁字真言三遍顶散(私云。文云远离得非得行者无所著)。权僧正大和上说。文云金刚者。方坛亦阿字。亦五股印。又水轮者。圆坛亦缚字亦莲华印。先须于四角坛安圆坛也。次行者住坛中先结五股印诵前阿字真言。次结莲华印诵嚩字真言。此月可诵曩莫三满多没驮喃●阿●嚩。此念诵时食法。如念诵字。
  海大德说。第六月观风轮坛。其形半月。次于此风轮坛上安火轮坛。其形三角。坛上观安●●二字(种子)风轮坛安●字。火轮坛安●字。印亦有二。大慧刀印。转法轮印。真言有二。憾字囕字。先结憾字印诵憾字真言。次结囕字印诵囕字真言三遍顶散。从初月至于第六月印与真言当心诵之顶散(私云。文云亦舍利非利)。权僧正大和上说。文云风者。半月坛亦憾字亦法轮印。又云火者。三角坛亦囕字亦法界生印。先须于半月坛上安三角坛。次行者住坛中先结憾字印诵憾字真言。次结囕字印诵囕字真言。是加持时。其念诵法如前。
  海大德说。次于顶上观安●字。金刚合掌。诵暗时时摇动(先记).权僧正大和上说。记文中无此印真言。私云。持明禁戒品疏但有六月修法而无暗字安顶之法。恐似百光王印脱至此中。然彼义释文句易见。故今抄出。
  文云。其第一月当观金刚。是方曼荼罗黄色也。观其自身而坐此中。即以自身而作●阿字。其●字正方黄色。当令内身充满无缺举体皆是此●字也。当结五股金刚印。不须持数珠。其印作虚心合掌。双屈二水。以右加左。持勾掌中。二空相柱并出。二风勾屈向中指背。即是金刚手印也。当于一月中但服乳不食余。但观所持真言从脐而出。从鼻而入。如诵喘息无异。尔时但观以此真言而为喘息也。其色亦黄。若观真言即以一一句为一息。若观种子字但无间作息也。虽云一月然一十一百乃至一落叉月等。要以见为限。复次一者即是一相一味之义也。见此名满一月。
  次第二月住于水轮。其轮圆而白色。自想身在中。如上方便手作莲华印。二地二空聚为台。余三指开敷令火风稍合相并。即别观音印也。观其身作●嚩字。色白。亦以白真言为出入息。问为观尊●字耶。为本所持种子作白色耶。是月结莲华印于二月中。但服而已。余皆不食。所谓服水者但以此真言水入息白乳之字为食也。行者若相应时自得法味。特不复有他食想。但法味而充满身耳。严备谓于此中坐也。尔时但观此字。不观本尊像也。
  第三月在火轮中。谓三角赤曼荼罗。住缘上火轮也。观在其中。以其●啰字为刀也。作慧刀印。谓三补吒合掌屈二风捻二空也。其出入息赤色。三月义如前。谓三月三十日三千日等。以见为限。此三月中不求一切食。谓不得乞食等。若有施来者得随意食之。无人施与则不食。但以●字为食耳以此方便烧一切罪障令无有余也。以此义故一切暗尽明成谓佛慧明也。备谓备具用此印也。
  第四月在风轮中。是侧月(与上同)。其中色黑用●诃字为身。出入息等如上说。此一月中但饮风而住。不食一切食也。此饮风亦是以●诃字出入息为食。非如外道饮气而生也。当作转法轮印。此即是反手相叉。前所作者此难作者。
  第五月从金轮至水月等。诸佛处金刚水轮中。谓作方黄曼荼罗。内有圆白曼荼罗。身坐其中。脐以下黄。中以上白中也。不作印。用●阿●嚩二。余如上。此五月中不得食。尽不食。谓断一切食。但以二真言作出入息为食也。自五月以来修无著离我之行同于一切相寂灭。即同佛也。
  次第六月处风火轮除一切障。亦是风轮中有火轮。准上事知。下是风。脐以上是火。用●诃●啰为食。得与不得亦一切不贪。迄舍利养。次佛说其功德。乃至如文(云云)。私云。然于大和上边对受时疑云。第一月中云。想●字从脐出入鼻。从鼻出入腹意何。大和上决云。师说。●字从脐孔出入鼻。从鼻孔出入脐孔也。安然疑云。智论等说。风触七处。出息之时。先从脐起。若入息。时至脐亦还。今意可然。何者疏云如调喘息故。大和上决云。此义有理又疑。第二月中云轮围成九重秋夕月光色。又悉地出现品疏云。犹如九重月轮在薄雾中。既云月色。若尔纯白之内何为九重。大和上决云。纯白圆内小大九重可有际分。安然疑云。小大九重可有白黑。何名纯白。大和上决云。虽无白黑只有重际。又疑。第三月中云。火轮结大慧刀印。第六月中火轮结法界生印。二说何正。大和上决云。第三月云大慧刀印是正。第六月云法界生印以是火印傍有此说。又说第五月云。方坛上安圆坛坛上观安二字地轮安●水轮安●。第六月云。半月上安三角坛。上观安二字。风坛安●。火轮安●。为是第五月方坛上安●●上安圆坛坛上安●。疑第六月亦然。大和上决云。每月自坐坛中观身为字。故至重坛身坐其中。观身为字(云云)。安然引疏脐轮上下之文时。大和上喜云。允哉。然疏五六两月并不作印。而师说中各用二印。悉地出现品有四种阿字。三月修法。五字真言六月修各有坛印。本尊观法因果与此六月修法大异。故不可以修滥此也。



胎藏大法对受记第七。
  安然记。

  海大德说。金刚界法相承。
  大日如来。金刚萨埵。龙猛。龙智。金刚智。不空。青龙寺慧果(有三弟子)谓义操(义真)法润(法全)辨弘(全雅)。
  胎藏界法相承。
  大日如来。金刚手。大那兰陀寺达磨掬多。同寺善无畏。保寿寺玄超。兴唐寺一行(慧果于玄超所受胎藏界)。
  惟谨仪轨云。此法从摩诃毗卢舍那付嘱金刚手。金刚手次传付嘱那兰陀寺达磨掬多阿阇梨。达磨掬多阿阇梨次传付嘱中天竺国王种释迦善无畏三藏。善无畏三藏开元中来至此国。当玄宗朝为大国师传法灌顶。次付嘱海东新罗国僧玄超阿阇梨。玄超阿阇梨次传付嘱青龙寺僧慧果阿阇梨。慧果阿阇梨次传付嘱僧法润阿阇梨。大和八年甲寅岁三月七日付嘱慧日寺五部持念僧惟谨(云云)。具如两部相承两卷及印信中。

  胎藏慧和上次第(从海大德及权僧正大和上得此。同本)。
  若欲入道场念诵者。先令自心离尘垢为众生故起慈悲。次澡浴净衣香涂身(私云。苏悉地中其法极广。云云)。次以真言印洒净所换之衣(私云。苏悉地云。唵微莽罗莎嚩诃。以右手作拳。取水持诵。用无净衣)。次以真言加持其衣而着(私云。苏悉地云。唵钵哩嚩啰多缚日哩尼?。着衣真言无手印)。次入向道场时不起贪欲瞋恚等。专念本尊而往(住自他本性清净。步步践莲华而往。私云。出苏悉地)次至道场门外洒净。次洒身以后称吽字三声。并观想圣众遍满道场如影。重重不相妨碍。
  次欲入道场。口诵真言而入。
  唵若嚩里哆虑者那吽泮七遍(私云。苏悉地云。通三部用)。
  次入道场已面向于尊合掌作礼。礼三部诸尊及本尊。次围绕赞叹美妙音。次焚香忏罪。随喜奉请。回向发起大悲。
  我从过去世 流转于生死。
  今对大圣尊 尽心而忏悔。
  如先佛所忏 我今亦如是。
  愿垂加持力 众生悉清净。
  次净三业。若未加持香水阏伽陀物者便加持之。启白并唱礼及礼佛。次惊觉。次普礼。次归依。次施身。次菩提心。次赞佛功德。次普供养诸如来次忏悔。次随喜。次劝请。次奉请。次亲近。次慈护。次回向(私云。惊觉以下十四方便出玄法寺三卷本。是加华严普贤行愿赞文也)。次三昧耶。次法界生。次转法轮。次金刚甲。次啰字。次无能堪忍明。次惊发地神。次地神持次第。次洒净。次说偈。次持地真言。次以字烧字。十二支句作于器。次观啰字先自净心地。次住本尊瑜伽加以五支字。次百光王。次置无生句。次胸表离染字。次安立无垢眼。次金满足句。次安立器世间。次大慧刀。次大法螺。次莲华座。次金刚慧。次如来顶。次如来顶相。次毫相藏。次本钵。次施无畏。次与愿。次悲生眼。次如来索。次如来心。次如来脐。次如来腰。次如来藏。次普光。次如来甲。次如来舌相。次如来语。次如来牙。次如来辩说。次如来持十力。次如来念处。次一切法平等开悟。次普贤如意珠。次慈氏菩萨真言。次一切三世无阂力明妃。次无能害力明妃。次大海真言。次金刚手。次大真言王。次莲华座。次观想曼荼罗。次以我功德力偈。次结大轮坛印。次众色界道。次观中胎内先想圆光。次安布种子(云云)。次摩诃曼荼罗形(云云。)次以八曼荼罗眷属自围绕。次东遍智印。次北方观自在次。南置金刚手。次依涅哩底方不动如来使。风方胜三世。四方四大护。初门释迦文。第三妙吉祥。南方除盖障。胜方地藏尊。龙方虚空藏。及苏悉眷属。护世威德天。次第而分布。次净治。次不动大明王(用铃)。次请召众圣。次索。锁。铃。除障不动。次示三昧耶。次所献阏伽水如法加持奉诸善逝者。次奉华座(加持)。次欠嚩安置顶心上。次金刚萨埵。次被服甲。次怖魔。次难堪忍大护。次四方大护。次门门二守护。次阏伽。次五供。次虚空藏菩萨普供养。次赞(以上供养事毕。以下念诵次第)。
  次第三院东方。初门中释迦师子。次于世尊大虚空眼(观自在无能胜及妃)。次北如来宝。如来毫相尊。大转轮。光聚。如来悲。愍慈左白伞盖佛。胜佛。最胜佛。高佛。摧碎佛。如来舌。语。笑。宝上烁乞底。栴檀香辟支。多摩罗香等。目莲。须菩提。迦叶。舍利弗。如来喜并舍。伞上如来牙。轮辐辟支佛。宝轮辟支佛。?絺罗。阿难。迦栴。忧波离智供养云海。
  次于东北方布列净居众。自在思惟手。普礼光鬘天。满意及普音。
  行者于东南而作火仙像。妃后侍左右。婆薮仙。仙妃。阿诣罗。瞿昙。阿底哩与仙。及毗哩瞿仙。次置自在女。毗约。夜摩女。贤。摩羯。二冥。罗睺。阿伽罗大主诃悉多。次置于摩伽。七曜众。间错。自记。质多罗。果得。尾舍佉。药叉持明众。次增长天王。南门难陀龙。乌波大龙王。并二修罗王。近门黑暗天。次焰魔罗王。七母。并黑夜。死后妃围绕。奉教鬼众女。鬼众。拏吉尼。成就大仙众。摩尼阿修罗。及阿修罗众。金翅王。并女。鸠槃荼及女。泥哩底方主号名大罗刹。罗刹斯。罗刹众。西门内左右忿怒无。能胜。阿毗目佉对。难徒。拔难徒。及以诸地神。龙王嚩哙拏。天形。女人状。龙光龟为座。龙众自围绕。执耀众尊。辰。杏。对生。火光寂。蝎弓。秤宫。月耀。及女天。男女。摩拏赧。遮文。鸠摩利。释。梵二天女自在。乌摩妃。
  门北当安布广目天。龙众。龙王妃。眷属那罗。毗纽女。辨才。塞建曩。月妃。战捺罗。鼓天。歌天女。歌天。乐天众。风天并眷属。天使并妃等。水天执罥索。
  北方门内置难陀乌波龙等。
  次西舍乞罗等。门东毗沙门等。东北伊舍那等。东门帝释天持国等(在文)。
  次东第三院施愿。金刚坛内心复安置智者漫殊音等。
  行者于左方次作大名称。除一切盖障等(文殊左方)。北方地藏尊等。西方虚空藏等。次上方如来曼荼罗遍知印佛世尊(云云)。次北方观自在等。次左方勤勇忿怒金刚众。次西方无量持金刚般若不动等。次转字轮。次大真言王。次八印。次结根本印念本尊真言(七遍)。次结定印捡摄其心入本尊观。次出定以后便执数珠三度引转。并安置二掌中。举珠誓愿。然后依法抱珠摄心持诵。次持念毕。依前法以珠置掌。发心誓愿安置本处。更结定印入三摩地。食顷从定出。复结根本印真言(七遍)。次陈虚空眼次如前献香华等。悦意妙伽陀阏伽及发愿。次说救世加持令法眼道遍一切处久住。即诵加持句真言。次解界及呈三昧耶。次五轮投地礼诸圣众。并唱启白之偈。次奉送圣众。次三密护。又甲胄亦重结三密。次如初作忏悔随喜等。后观本不生。亦发五大愿等。
  私云。此次第中。念诵次第。先第三重释迦世天。次第二重四菩萨等。次第一重三部诸尊。后中台院八印大日似义释意。若修因向果曼荼罗则从外向内。若从本垂迹曼荼罗则从内向外。今此次第即是修因向果念诵法也。慈觉大师将来持大仪轨顶法中。先中台院大日八印。次第一重遍知印及三十印尊。次观音部。次金刚部。次不动等。次第二重四菩萨。次第三重释迦世天。即是从本垂迹念诵法也。具缘品疏。第七夜中又云。先诵中台诸尊。次诵第一重尊。次诵第二重尊。次诵第三重尊。亦此义也。
  然摄大仪轨别本中。先中台院大日八印。次第一重遍知印及三十印尊。次观音部。次文殊院。次除盖障。次地藏院。次虚空藏。次金刚部。次不动等。次释迦院乃至世天。故玄法寺两三卷本及烂脱本及青龙寺三卷等并皆用此次第。但青龙本供养会中。成身不入三十二印。心略赞之后先列三十二印。次四处轮。次八印等。次大日印以后同前。此等意云。初遍知等心为佛部。次观音等。文殊。除盖。地藏。空藏等部为莲华部。次金刚手。不动等尊。释迦世天为金刚部。总摄四重以为三部。故秘密曼荼罗品义释云。大日为佛部。弥陀为莲华部。即观音等。释迦为金刚部。即金刚部(云云)。又具缘品义释云。如来圆光等印是阿阇梨严身之具。又灌顶中第七夜之。次阿阇梨更礼诸尊。及结三部加持等印。亦用苏悉地中如来甲等加护尤善(云云)。故诸仪轨入成身中。又抄记及摄大仪轨并云。如来毫相等印乃至一切法平等开悟印列第一重遍知印院(云云)。故青龙本安之四处轮前。若珍和上次第三依仪轨先遍知等。次观音等。次文殊等。次除盖障。次地藏等。次虚空藏。次金刚手。次不动等。次释迦尊乃至世天。此即四重总为三部意也。若正僧正观曼荼罗中。先遍知等。次观音等。次金刚手。次不动等。次释迦等。次文殊等。次除盖障。次地藏等。次虚空藏。次世天等。次五供等。次毫相等三十印。次念诵等。若以释迦在四菩萨之前是似天竺本曼荼罗。释迦在文殊内。若以三十印在欲念诵之前亦似严身以修念诵。经中三十印之次即说普贤慈氏二印。是从遍知印院即入八印。普贤慈氏举四菩萨之始终也。次入四佛。次入台上。此义尤妙(云云)。
  若忠大德次第。大日八印三十印。次虚空藏。次除盖障。次观音部。次地藏尊。次文殊等。次金刚手。次地藏部。次金刚部。次释迦等。次不动等。次佛顶等。次世天等(云云)。及守和上等诸次第具如后列(云云)。
  珍和上次第从权僧正大和上得。
  若欲入道场者先洗手嗽口。即想净除三业罪垢。
  次结普印加持净衣。七遍真言曰。
  唵罗乞叉(二合)啰乞叉(二合)萨缚没驮(引)地惠耻(二合)多(引)答莽(二合)止缚览娑缚(二合)诃。
  次加持衣着之。所著衣裳皆成如来衣。
  次香水洒身。次涂香涂手。莲华合掌。诵净三业真言。由此加持故即成清净内心澡浴。
  次三部三昧耶(如常)。由修佛部惊觉佛部一切如来。加持护念修真言者连令获得身业清净。罪障消灭。福慧增长。
  次莲华部三昧耶(契明如常)。由修莲华部三昧耶惊觉观自在菩萨及莲华部一切圣众皆来加持行者获得语清净。言音威肃令人乐闻。得无碍辨才说自在。
  次金刚部三昧耶(如常)。由修金刚部三昧耶惊觉金刚藏菩萨并金刚部一切圣众。皆来加持行者获得意业清净。证菩提心。三昧现前速得解脱。
  次被甲护身(五处加持如常)。即起大悲心遍一切有情。愿皆证得世间出世间殊胜成就。如此观了即成被金刚甲胄。一切天魔不敢障难。烦恼业障身不染着。离当来诸恶趣苦。疾等速证无上菩提(私云。此中三部被甲之文出无量寿仪轨也。别行十八道亦出此文也)。
  次结普印观自身以为金刚萨埵。徐徐步向道场。想足踏八叶莲华。到着堂户时即应入无能胜明王三摩地。其印相以右手掌覆左手背。以左手空轮押右空轮甲上。以右风轮弹指生声三度。次禅智各入掌。作拳舒竖进度。左拳安心。以右拳左旋三遍为辟除。右旋三遍即成结界。次指八方上下。次五处加持。皆诵吽字加之。次开扉时想开十地城门。
  次入堂内已。即想么字右目。吒字左目。么字变为月。吒字变为日。日即慧。月即定也。次以此定慧眼照十地城中。次对面诸尊莲华合掌。开目运我身亲对海会诸尊。即五体投地礼拜。想我身在一一佛菩萨前。即诵普礼真言。
  次辨备供具。即入佛部使者不动明王三摩地加持阏伽涂香华烧香饮食灯明。如次列安坛上。
  次着座普礼。次涂香。涂两手腕等。想磨莹戒定慧解脱知见五分法身。而加持香水洒净自身供物(用不动真言)。次行者若欲作法须先启白。
  敬白十方三世诸佛。我等下辈愚作凡夫虽掌此印。犹如蛟蚁掌须弥山。恐无势力。唯愿法佛加持我等。令我得成无上正觉。结持此印同佛势力(至诚礼拜。私云。珍和上将来青龙寺三卷本无注。是正僧正将来青龙寺三卷本有注。此两本初云。欲结印者。敬白十方三世诸佛。我等下辈作愚凡夫虽掌此印。由如蚊蚁尝须山。恐无势力。唯愿诸佛加护于我。结持此印。同佛势力。令我得成无上正觉)。
  次九方便。入佛。法界生。金刚轮。被甲。蓝字。无能堪忍。惊发地神。地神持次第。洒净请白地天偈。持地。以字烧字五轮成身。首中百光王。安立无垢眼。满足句。烧净器世界。安立器世间。大慧刀。法螺。莲华座。金刚大慧。如来顶。如来顶相。毫相藏。大钵。施无畏。与满愿。悲生眼。如来藏。如来心。如来脐。如来腰。如来藏。普光。如来甲。如来舌相。如来语。如来牙。如来辩说。如来持十力。如来念处一切平等开悟。普贤如意珠。慈氏菩萨。三世无阂力明妃。无能害力明妃。大海。金刚手持华。大真言王莲华王观曼荼罗。以我偈。大轮坛。五色界道。净治路。不动明王。振铃。请召。索。锁。铃。除障不动。示三昧耶。阏伽。奉华座。执金刚。被甲。怖魔。难堪忍大结界。不可思越守护。相向守护。涂香。华鬘。焚香。饮食。灯。虚空藏明妃。大赞。一切佛心。虚空眼。一切菩萨。观自在。多罗菩萨。毗俱胝。大势至。耶输陀罗。白处尊。贺野仡哩嚩。地藏。文珠。光网。无垢光。计设尼。乌波计设尼。地慧。质怛罗童子。召请童子。不可思议童子。除一切盖。除疑怪。施无畏。除一切恶趣。救护慧。大慈生。悲旋润。除一切热恼。不思议慧(上卷了)。
  地藏。宝处。宝手。持地。宝印手。坚固意。虚空藏。虚空无垢。虚空慧。莲华印。清净慧。行慧。安住慧。出现智。执莲华杵檀。戒。忍。进。禅般若。方。愿。力。智。金刚手。忙莽鸡。金刚针。金刚锁。降三世。一切持金刚。金刚拳。一切奉教金刚。般若波罗蜜。不动尊。胜三世。大威德。释迦文殊。能寂母。写毫相明。一切诸佛顶。白伞盖佛顶。胜佛顶。最胜佛顶。光聚佛顶。除障佛顶。广生佛顶。无量声佛顶。声闻众。缘觉众。阿跛罗尔多。无能妃。自在天子。普华天子。光鬘天。满意天。遍音天。火天。后。嚩斯仙。阿趺哩仙。骄答摩仙萨栗伽仙。增长天王。阎摩王。死王。七母。暗夜神。奉教官。拏吉尼。金翅鸟王。罗刹主。罗刹斯。罗刹众。广目天。水天。难陀。跋难陀。诸龙。地神。妙音天女。那罗延天。后。月天。诸二十八宿。摩醯首罗天。乌摩妃。遮文荼。风天。多闻天王。诸药叉。诸药叉女。诸毗舍遮。诸毗舍支。伊舍那天。诸步多。帝释天。持国天。日天子。摩利支。九执。梵天。乾闼婆。诸阿修罗。诸紧那罗。诸人。请召诸天。普世明妃。次佛部四处轮。次莲华部四处。次金刚部四处轮。次布三十二相字。次置大真言王。次十号满足句。次八部印。次无所不至。次百光王布字轮。次诵偈云。
  世间众生 无量诸苦 我当救度。
  令离恶趣 除诸烦恼 令得解脱。
  所有众苦 种种剪迫 令起大悲。
  发菩提心 为苦众生 而作归依。
  次诵旋转真言。次净珠真言。次莲华百字明。次入三昧定。次出定执珠。次持珠真言。次念诵次分限毕。次安珠本处。次入本尊三摩地。次出定结根本印诵言七遍。次结虚空眼印。次奉五供。次悦意妙伽陀。次阏伽。次振铃。次加持句。次难堪忍大护印左转。次呈三摩耶。次礼佛偈。次奉送。次三部。次被甲。次九方便。次回向。次出道场。随意印佛印塔浴佛等。
  私云。摄大仪轨。惟谨本等。普依经中所说真言列诸尊也。而玄法寺两三卷本。及烂脱本。并青龙寺三卷本等。更加天竺曼荼罗中诸尊。而无真言印等。今珍和上唯列仪轨说印真言诸尊不出无印明尊。然慧和上广列仪轨所列诸尊。故两次第广略有异。

  权僧正大和上别行略次第。
  若欲入道场念诵者。先自心虽垢。为众生故起慈悲。次着净衣以香涂身。次以真言手印洒净所换之衣。次入向道场时不起贪欲瞋恚等。专念本尊而往(住自他本性清净步步践莲华而往)。
  次称吽字(三声)。次观想圣众遍满道场如影。重重不相妨碍。次欲入道场口诵真言。
  唵若嚩里哆卢者那吽泮(七遍。私云。或本作练。今依正文作缚)。
  次入道场已。面向本尊。合掌作礼。礼三部诸尊。次起大悲心。唱偈云。
  我从过去世 流转于生死。
  今对大圣尊 尽心而忏悔。
  如先佛所忏 我今亦如是。
  愿垂加持力 众生悉清净。
  次净三业。次加持香水及供物。次唱礼。次九方便。次三昧耶。次法界生。次金刚轮。次金刚甲。次蓝字。次无能堪忍明。次惊发地神。次地神持次第。次洒净。次请白偈。次持地。次蓝字观。次五轮观。次首中百光王。次安立无垢眼。次满足句。次烧净器世界。次安立器世间。次入佛三昧耶。次法界生。次转法轮(巳上三印。师说曰。前巳用之。此处不更之)。次大慧刀。次法螺。次莲华座。次金刚大慧。次如来顶。次如来顶相。次毫相藏。次大钵。次施无畏。次施愿。次悲生眼。次如来索。次如来心。次如来脐。次如来腰。次如来藏。次普光。次如来甲。次如来舌。次如来语。次如来牙。次如来辩说。次如来十力。次如来念处。次如来开悟。次普贤如意珠。次慈氏菩萨。次三世无阂力。次无能害力。次香水海。次金刚手持华。次羯磨金刚。次莲华王。次观曼荼罗。次大轮坛。次众色界道。次观中胎内八曼荼罗围绕。次东方遍知印。次北方观自在。次南方金刚手。次涅哩底不动尊。次风方胜三世。次四方四大护。次初门释迦文。次第三妙吉祥。次南方除盖障。次胜方地藏尊。次龙方虚空藏。次苏悉地。次护世威德天。次治路。次无动明王。次振铃。以召请。次索。次锁。次铃。次除障不动。次示三昧耶。次阏伽。次华座。次执金刚。次金刚甲胄。次怖魔。次难堪忍。次四方四大护。次相向守护(二印)。次五供。次虚空藏明妃。次大赞(供养了)。次遍知(名一切佛心)。次优楼频螺迦叶。次伽耶迦叶。次虚空眼。七俱胝。大勇猛。大安乐不空(一切佛部了)。
  北方观自在。圣者多罗尊。毗俱胝。得大势。耶输多罗。白处尊。马头。地藏(巳上莲华部了)。
  文殊师利。光网。无垢光。计设尼。乌波计设尼。地慧。质多罗童子。召请童子。不可思议童子(巳上文殊部了)。
  除一切盖。除疑怪。施无畏。除恶趣。救护慧。大慈生。悲旋润。除一切热恼。不思议慧(余盖障部了)。
  地藏。宝处。宝手。持地。宝印手。坚固意(地藏部了)。
  虚空藏。虚空无垢。虚空慧。莲华印。清净慧。行慧。安住慧。出现智。执莲华杵。十波罗蜜(虚空部了)。
  金刚手。忙莽鸡。金刚针。金刚锁。降三世(月黡)。一切持金刚。金刚拳。一切奉教金刚(金刚手部了)。
  般若波罗蜜菩萨。不动尊。胜三世。大威德金刚(六足。巳上四菩萨般若部了)。
  释迦牟尼。遍知眼(能寂母)。毫相明。一切诸佛顶。白伞盖佛顶。胜佛顶。最胜佛顶光聚佛顶。除障佛顶广生佛顶。发生佛顶。无量音声佛顶。声闻众。缘觉众。无能胜。无能妃(释迦文部了)。自在天子。普华天子。光鬘天。满意天。遍意天(巳上东北方净居天)。火仙。火天后。缚斯仙。阿跋哩仙。骄答摩仙。萨哩伽仙(巳上东隅仙众)。
  增长天王。阎魔王。死王。七母。暗夜神。阎魔后。奉教官。拏吉尼。金翅鸟王(巳上南方天众)。
  罗刹主。罗刹斯。罗刹众(已上西南隅罗刹众)。
  广目天。水天。难陀。跋难陀(二龙)。诸龙。地神。妙音天。那罗延天。后。月。二十八宿。摩醯首罗。乌摩妃。遮文荼。风天(巳上西力天众)。
  多闻天。诸药叉。诸药叉女。诸毗舍遮诸毗舍支。大药叉(巳上北方天众)。
  伊舍那天。诸步多(巳上二天东北方)。
  帝释。持国天。日天。摩利支。社耶。毗社耶。九执。梵天。梵天妃。乾闼婆。诸阿修罗。诸紧那罗。摩睺罗(已上东方天众)。
  诸人。请善诸天(巳上诸方人天众)。
  普世明妃。次转字轮。八印等。次作发愿。次入定观本不生理。次净珠。次旋转。次持珠。次念诵。次虚空眼。次五供。次普供。次赞。次阏伽。次振铃。次加持句。次解界。次启白。次奉送。次三密。九方便。随意。
  私云。此次第初用慧和上次第之文。念诵次第用珍和上次第之意。兼用慧和上说对受作印诸尊。故加大勇猛大安乐二菩萨也。其终亦用慧和上次第之文。行法简略。行用尤善。

  正僧正略次第。
  五轮投地而礼。次胡跪诵供养文。次惊觉。九方便。作礼印作三昧耶印。从顶下分为二拳。即舞顶。出罪等(云云)。次正坐观。心中有九重月轮。轮中有阿字(云云)。即入四无量心。次三部等擐甲(云云)。次观●字顶上。真言(云云)。次无堪忍大护四印。次现前●字。次地神偈。并真言(云云)。次持次第。次作坛(私云。印明出青龙寺三卷仪轨)。次洒净。次持地。次定印顶上观●字烧净有为五大建立无为五大(云云)。
  次顶上观●字为百光遍照王。心上●。胸中●。额●。耳●阿等(云云)。私云。顶●取成就悉地品。心●胸●额●取真实智品。耳●取悉地出现品。次满足句。次建立道场。住如来拳下方空界乃至地地轮(云云)。然后观香水海。次金刚手持华。次华台。真言王。次师子座宫殿等观。次诵偈及明妃。次小金刚轮。次五色。次本尊观。及诸圣位八曼荼罗等。次宝冠阿字四处。次甲胄当额诵佛部字轮相绕。□心脐同上。次●阿(引)●暗●恶(如此次第诵绕如上轮)。又次莲华部轮诵绕四种萨字(如上阿字轮)。又次金刚部四种嚩字(绕亦如上轮。合三四十二重法修曼荼罗自身中具足。云云)。次诵伊缢乃至诺莫三十二个当脐相绕一遍。想成尊身光明之相也。次应布三十二相种子(定印)次四种真言(如青龙本)。次供以香华等。次大真言王。次八秘(别合)一塔(如摄大云白处等)。五字。无所。百光等(先顶观●。次诵百光。布字如轨)。次遍照布字。次遍知空眼。七俱。安乐等。次胜方观音等。次阎方金刚手等。次涅哩底方。般若及四明王(四大护也)。次因陀罗方释迦等文殊等。次阎方除盖障等。次胜方地藏等。次龙方虚空藏。次五净居。次火天等。乃至普世明妃等。次净治路。次不动结界。次金刚钩。次不动立身。火轮印为迦娄罗炎也。不动尊作除遣从魔结。次入佛三昧耶。次振铃。次阏伽。次奉座。次不动示位。次金刚手(五股)。次被甲胄。次降魔。次大界。次无堪忍四印。次无能胜。次相向守护。次五供养。及普供。赞等。次启谢。次三部三昧耶。次大慧刀。次法螺。次华座。次金刚大慧。次如来顶。次顶相。次大钵。次施无畏。次与愿。次悲生眼。次索。次心。次脐。次腰。次藏。次普光。次甲。次舌。次语。次牙。次辨。次十力。次念处。次平等开悟。次普贤。次慈氏。次一切三世。次无能。次加持珠。次更住定印观字义。次本印加持。次旋转念珠。次念诵如常。既毕。顶戴发愿。即作本印加持五处。次陈虚空眼。次五供并普供。赞及阏伽。次加持句。次作元堪忍第二印解界。更用入佛三昧耶加持。次诵偈发愿。如初修九方便及诵时偈。次入佛。法界生转法轮等。三部及擐甲是常法耳。
  忠大德次第(名胎藏略次第)。
  作净护身。上堂视法。礼佛忏悔。辨供。着座。普礼。涂香。净地。净身。惊觉。普礼。遍知。四礼。金刚持。唱礼。敬礼尊号。九方便。次表白。次发愿。略护摩(先炎)。次入佛三昧耶。法界生。金刚萨埵。金刚铠。次如来眼印。白色啰字。赤色啰字。大力大护。次不动尊。大金刚轮。橛。墙。虚妃。大虚。待地及偈。加持四门。洒净香水。持香。现前赤色啰字。大海。金龟。宝山。观唅鑁阿字。小金刚轮。虚空藏。普供养偈。不动避除结界。送。请。迎。如来钩。索。锁。铃。除遣从魔。视三昧耶(亦名入佛三昧耶)。网。火。大视三昧耶(亦名大三昧耶。此如先右手)。阏伽及振铃。不坏座。执金刚。怖魔。次佛眼印。次大结界。无堪忍大护。不可起大护相向守护。涂香。华供。烧香。饮食。灯明。运心普供。赞(大日亦五赞)。大日三昧耶(以定印真言王)。秘密八印。大慧刀。商佉螺。金刚大慧。毫相。释迦大钵。施无畏。与愿。悲生眼(只佛眼。亦名除遣从魔。右手作出大指)。索印。如来钩。如来心。脐腰。藏(拳亦制风指。私云。此注等烂脱)。普光。甲。舌。语。牙。辨。十力。念处。开悟。□慈氏。虚空藏。除盖障。观自在。得大势。多罗。毗俱。白处。马头。地藏。文殊。金刚手。光网。无垢光。继室尼。优婆髻室尼。地慧。请召。奉教。除疑怪。施无畏。除恶趣。救护。大慈。悲念。除热。不思议。地藏旗。宝处。宝手。持地。宝印手。坚固。虚空无垢。空慧。清净慧。安慧。十波罗蜜。执金刚妃莽鸡。金刚拳。月黡。针。锁。释迦钵。一切佛顶。降三世(五股)。军荼利。六足尊。金刚药叉。不动尊。佛眼(亦名能寂母。地水入掌。九十六虚空眼。大日母)。白伞盖佛顶。胜。最胜。除叶。火聚。广生。发生。无量。毫相。佛眼。声闻。及缘觉。无能胜。妃。五净居。地火诸仙。阎罗。后。暗夜。噜捺罗。后。梵天后。娇未离。那罗延。七母等。遮文。罗刹力。那罗延轮。一切龙。商羯罗。乌忙妃。梵天。月天。日天。杜耶。毗社耶(胜。最胜)。风天。妙音天。水天。阿修罗。乾闼婆。药叉。药叉女。毗舍遮。毗舍遮女。一切执曜。一切宿等。罗刹沙。荼吉尼。加持念珠。念诵阿字。五轮字轮。本尊念诵。字轮等。赞。普供。阏伽。及振铃。九方便。无堪忍大护(左转解界)。还示三昧耶(观奉送佛三昧耶。亦名入佛三昧耶)。奉送(印相如常)。如初三密护身等。以后随意经行如常。但睿山传授(供养阏伽。振铃。赞)。无堪忍大护还示三昧耶。奉送三密护身。力方便等。以后随意经行者稍异耳。
  錍。
  三 股。
  轮 杵 铃。
  螺。
  独。
  私云。此次第初杂用圆行和上大次第之初文。次念诵中杂用大日经密印品作印之次第。其终亦用圆行和上次第之终文。取舍在人。行藏随乐而已。

  守和上南山胎藏次第。
  第一五轮投地而礼。次归命作礼(印真言)。忏悔(真言)。次归依(真言)。施身(真言)。发菩提心(真言)。随喜(真言)。劝请(真言)。请法身(真言)。回向(真言)。次四无量观(真言)。大轮金刚(真言及印)。地撅等。入佛三昧耶(印真言)。法界生(印真言)。转轮(印真言。先观金刚种子等)。被金刚甲(本尊八佛印真言。即观略观)。即结无堪忍观(净身及地)。观风轮。水轮。金刚轮(观八佛本尊)。观白莲华道场及师子座。次观种种供养。诵虚空明妃(印真言)。座上观字(具观九佛并三部诸尊种子印真言)。不动尊真言(净供物)。召请(用钩印真言)。奉三昧。阏伽。奉座(具观本尊种子真言印并三部五部诸尊种子印真言等)。避除(不动印真言)。金刚(种子印真言护身。吽总嚩别)。大结界不动。阏伽。涂香。花。烧香。灯。食。心供(印明)。讽诵。供了礼三宝。住座观尊及种子。毫相(转字成佛)。观五字(五色)。百光。无垢眼。及三十二相种子布了·次念诵。诵满。观智持念了。转作金刚讽诵。回向。发愿。奉水。礼。说偈。启白。说偈。解三昧。结护。
  私云。此中观曼荼罗具观诸尊印真言。同正僧正。

  十二真言王仪轨一本(海和上存日密而不传。没后出之)。
  左耳●暗字大勤勇大日如来(二)。
  右耳●欠字佛眼佛母(一)。
  ●暗字顶上释迦如来(三)。
  ●恶字额上遍智印(四)。
  ●右肩上糁字莲华部圣众(五)。
  ●左肩上索字金刚部圣众(六)。
  ●唅字胸上胎藏中台九佛位(七)。
  ●咽上赫字般若菩萨(八)。
  ●脐上㘕字胜三世菩萨(九)。
  ●腰上?字圣无动忿怒尊(十)。
  ●鑁字右足上千手千眼观自在(十一)。
  ●嚩字左股上金刚藏王菩萨(十二)。
  ●㘕●?●伽啰(二合)赫(十三)。
  ●㘕●落(十四)。是身口意三叶也。
  ●吽字诸法了义风大也。具四轮义。四轮者。一金刚界轮义。二降三世教令轮。三遍调伏法轮。四一切义成就轮。佛部义。引入义。镇护义。上有空点大空三昧耶义。中有曩字无相解脱门义。下有呜字无作解脱门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