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卍新续藏第 72 册 No. 1443 宗宝道独禅师语录

长庆宗宝独禅师语录卷第五

  丹霞法孙 今释 重编

  书问

  答张莂公孝廉(附来书)

  大鉴祇具一只眼。大通双眼圆明。永明老人可谓极护正法。不令狂禅窥其涯涘。乃担板汉。终日遏捺妄想。以求一念不生。往往附会其说。就中差别。伏乞开示。

  达磨大师云。行解相应。名之曰祖。岂非双眼圆明耶。涌泉云。今时人。须要尽却今时。始得成立。又云。须要识干。识若不干。敢道轮回去在。敢道啼哭有日在。岂非重于行履耶。沩山云。祇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岂非重于见地耶。得底人。他自知时。修与不修。是两头语。则非离见地外。另有行履。离行履外。另有见地矣。大通双眼圆明。永明此语。极救一时之弊。岂与盲修瞎炼遏捺妄想者。同日语哉。

  答曾宅师孝廉(附来书)

  达磨一宗。以直指为标题。以悟门为究竟。宜了当人现成机用。一切分量渐次。俱为剩义。乃古人云。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余者尽是唱导之师。似此。各有分量。疏山云。咸通年前。悟得法身边事。咸通年后。悟得法身向上事。尤属渐次。既有分量渐次。则一悟似非究竟。何谓直指。所以己眼未开人。因此致疑。稍有省悟者。又狂心未息。岂不见高亭隔江招手。横趋而去。船子覆舟示非别有耶。大慧答李汉老书云。公于一笑中释然。还更有奇特道理么。若更有则。却似不曾释然也。乃又云。公欲明大法应机无滞。但且仍旧。不必问人。久久自点头矣。此皆师家亲身经历。方能于直指。具大方便。令学者随器随时。获大饶益。可见法源深远。不可类齐。只今宗风扫地。赖我和尚。开大罏鞴。无不成就。恳求拈出差别。垂示将来。

  达磨一宗。原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实以顿悟为则。若悟则一切现成。绝诸分量。即悟之一字亦不立。岂有顿渐彼此哉。虽然。春色无高下。花枝有短长。隔江招手。横趋而去。顿悟者也。咸通年前。咸通年后。渐悟者也。此人有利钝。非法有浅深也。李汉老一笑释然。实无奇特矣。而又疑大法不明。故大慧云。但且仍旧。不必问人。久久自点头矣。此语有权有实。有收有放。百丈再参。德山不会末后句。古人络索。皆从者里出。张无尽见兜率悦。悦云。德山还有末后句也无。无尽云有。悦大笑而起。无尽终夜深疑。始大彻去。如婆子烧庵云。二十年祇供养个俗汉。保寿云。瞎却镇州一城人眼。如此机缘。逗漏不少。正是宗门最后爪牙。若遇大根学人。一见便了。实无分量渐次。惟中下之根。未易窥测。故善知识。具大方便。垂手巧妙。而不失直指之旨。时节既至。其理自彰耳。

  答金叔起文学

  欲究无上大道。知之一字。最为亲切。然知之一字。成却多少人。败却多少人。不可菽麦不分也。凡有所知。皆是缘虑心。苟有个道理存在胸中。亦是缘虑心。假如一切放下。但守个知字。亦是缘虑心。连者个知字都放下。单单守个无知。亦是缘虑心。缘虑心者。生死根本也。灵知者。无上大道也。祖云。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犹如太虚生闪电。亦云。幻知知无。真知无知。到者里。不许有知。不许无知。又异于木石。且道。是个什么。若向者里信得及。许你有个见处。山僧恁么举似。须是急着眼始得。

  答金以质文学

  去年三接手翰。祇是痛伤令爱之意不息耳。虽人情难遣。岂不闻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耶。世之极寿者百年。极夭者十岁。过一百年。极寿极夭者。都不可得。所谓彭殇徒自异。生死终无别也。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时焰。如呼谷响。如空中鸟迹。如水上泡。如石女儿。如芭蕉坚。如电久住。菩萨观众生为若此。文殊师利言。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如上所举。最为亲切。请居士常作是观。万念无有不销镕者。况居士学道多年。今处顺逆境中。毫无主宰。与不学道者何异。惟痛自警觉为慰。

  答陈秋涛宗伯

  即心是佛。率性谓道。为仁由己。圣人虽往。而面目犹存。此为直捷。诚如阁下所言。然信心二字。祇要直下承当。阁下恐学人煞执。师心满假。非无所见。第与率性由己之语。似相违耳。山僧虽学佛。而不识儒。亦曾闻皇天无二道。圣人无两心。请略辨之。所示未信则常虚而灵。既信则易实而碍。不知阁下如何看者信字。吾宗门实重此信。华严云。有能说法之人。有所听法之众。尚未入信门。信之一字。岂易言哉。又云。信是道原功德母。信是无上佛菩提。信能速登解脱门。信能永离生死苦。又云。不信一法。方信自心。是以吾宗门信心。实有下落。不事空言。但须分个早白。即如文王望道未见。孔子仁圣不居。与明月摩尼等喻。尊意以为拂信之迹。恐人生着。极是玄妙之谈。第最初不知从何处下手。然后不居信地。又不知尊意。先知后行耶。先行后知耶。若先行后知。既未知如何行。若先知后行。则与贵知有而后践履。似为相近。惟不知所谓知者何物耳。苟非于知上原本清楚。遂谓要行。即有功勋。尽是有为。尽是臣种。虽饱无力。不离识情。假饶穷到玄玄玄极处。无无无尽头。都不许可。谓其知处先错。行亦无谓也。所以宗门大旨。知外无行。行外无知。知到极处即是行。行到极处即彻知。恁么看来。知行合一。然亦不过强贴耳。岂不闻。知之一字。众祸之门。知尚不立。而况行耶。到此田地。唤作先知后行不得。先行后知不得。知行合一亦不得。非情识见解可到。阁下大须着眼始得。药山问石头。三乘十二分教。某甲粗知。尝闻南方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实未能了。石头云。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子作么生。此处倘不深悟深信。必然颟顸儱侗。灵润禅师。山行遇火。其徒云。请师避火。润云。心外无火。火到自灭。一人山行。被蛇伤足。以为枯桩所触。行三十里。遇捕蛇者。识为蛇毒告之。其人闻而立毙。且道。未遇捕蛇人。云何行三十里无恙。才闻蛇毒。云何立毙。此皆心外无法。祇是当人信不及耳。若信得及。心外实无毫厘法可得。所以云。无边刹海。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山僧生平。祇信此心。亦以此心教人。实有原本。上接西来祖意。下辨邪正关头。惟此而已。其中委悉。非言可尽。阁下倘共信此心。不妨觌面商确。方才痛快。至于道听途说。鱼目明珠之混。虽圣人之世。亦所不免。若因此辈。而遂疑信心之道有未尽。则又因噎废食也。过承宠诲。知留心性学。诚世出世间希有喜极。不敢不竭其愚。以备刍荛之采。辱赐佳刻。兼惠腆仪。统此鸣谢。

  又(附来书)

  僧问大梅。见马祖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大梅云。马祖道即心即佛。僧云。马祖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大梅云。者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祇管即心即佛。拙见此语。死煞不像参悟。而马祖何以即首肯。梅子熟也。然则非心非佛之语。果系惑乱人耶。当时大梅。何不直说者老汉非心非佛。正是即心即佛。不较有着落耶。请质高座。望一剖示。

  即心即佛。表语也。非心非佛。遮语也。今人多重遮语。谓无痕迹。而忽表语。不知即心即佛。惟过量大人。方能担荷。马祖下出八十余善知识。如大梅能有几人。看渠问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渠便礼拜。正如良马见鞭影。追风千里。任汝非心非佛。我祇管即心即佛。三世诸佛。列代祖师。移他不动。者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山僧更喜此语。寻常人祇知门里出身。那知身里出门。者个田地。马祖大梅。心心契合。更不费一些手脚。若云非心非佛正是即心即佛。犹为周折了也。死煞一语。得无孤负古人。二祖觅心了不可得。达磨云。与汝安心竟。与此同一鼻孔。非大根器。岂能如此直捷。至于参悟。是学人途路边事。何可语此。

  答韩犹龙文学

  才与么。便不与么。转辘辘地。如大火聚。有什么近傍处。永嘉云。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妙则妙矣。犹是方便之谈。衲僧巴鼻。自己尚无独知之地。他人岂能窥其踪迹耶。古人云。三世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却知有。从上大手眼尊宿行履。大都如此。总是见彻根源。绝诸渗漏。若犹有个保任在。则能保者。是个什么。所保者又是个什么。本是一心。却成两立。更有个平常。有个不可思议。有个昭昭灵灵。有个见闻寂寂。总是识情生死根本。所以山僧常道。凡笔所画者。都是画不是笔。眼所见者。都是物不是眼。心所知者。都是境不是心。谙得此意。敢保掉臂而行矣。

  答黄无咎文学

  所呈来见。都是识情作道理会。所谓依他作解。障自悟门。总是求会太速。不曾死心一番耳。此事祇贵了得。若空晓佛法。有什么用处。法师家到是。说得玄妙。要且目前便不知下落。所以我宗门下事。迥别余乘。道人若信得及。便将日前知得底解得底。尽情?置。却向不知不识处。提个话头。念念勿忘。以悟为则。须教自悟自肯。方才痛快。祇要长远耐烦耳。

  又

  此事须觌面一见。若祇管说道理。有什么了时。古云。解属于情。情生则智隔矣。来札云。本来面目。祇是一心清虚泰然。此乃识情卜度耳。又云。无心可得。空空洞洞。一丝不挂等语。尤为着空。至拈枯木寒岩等话。总是错解工夫。还不是。者般做此事。绝非容易。没量大人。尚不柰何。道人又争得容易耶。且如生死即刻到来。一时心识昏暗。痛苦无量。平时所见空空洞洞底道理。毕竟用得着否。敢道决用不着。便请将者些眼见耳闻。书本上理会得底道理。尽情抛却。食息依旧食息。起居依旧起居。读书做事。依旧读书做事。但二六时中。不要将此念放下。常常提起。看什么处有疑。父母未生前。在什么处安身立命。一口气不来。向什么处去。不能无疑。就在者里疑。如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者里还有道理。还有理会处么。若无下手处。就在者里下手。昼参夜参。毕竟是个什么道理。务要看破赵州老人立地处。方才了当。初心做工夫。最忌不肯疑言句。古人有不疑言句。是为大病之警。无字话头。佛祖骨髓。此疑一破。则参学事毕矣。

  与熊心开总理

  圣人所以同者心也。凡人所以异者情也。此心弥满清净。中不容他。遍界遍空。如十日并照。觌面堂堂。如临宝镜。眉目分明。虽则分明。而欲求其体质。了不可得。虽不可得。而大用现前。折旋俯仰。见闻觉知。一一天真。无暂时休废。直下证入。名为得道。得时不是圣。未得时不是凡。只凡人当面错过。内见有心。外见有境。昼夜纷纭。随情造业。诘本穷源。实无根蒂。若是达心高士。一把金刚王宝剑。逢着便与截断。却不是遏捺念虑。屏除声色。一切时中。凡一切事。都不妨他。祇是事来时不惑。事去时不留。古人所谓。内心一毫不放起。外境一毫不放入。更非强为。内心从来不曾有一毫起。外境从来不曾有一毫入。渠识得破。保任得恰好。合著本来主人翁耳。洞老若解恁么做工夫。无有不露裸裸底时。即与诸圣。同一鼻孔。同一受用矣。军中机务殷繁。山僧于此大光明中。祝佛天加被。惟愿少病少恼。?氛潜息。一念无为。十方坐断。千万珍重。昨岁偶被业风吹入岭南。初夏拟还匡山。图尽契阔。可得与否。尚听后缘。临楮悬切。

  示能素韩夫人

  佛言。见性学道难。尽世修行如毛。见性如角。今之学道者虽多。而发心出世者实少。不过行善事修福田。求来生果报。祖师云。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故欲超生死。必须见性。以生死从迷性而起。性若不迷。情与无情。一切诸法。元无所起。楞严云。众生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言常住真心者。即本来面目也。言妄想者。即汝日用间思善思恶。起灭不停是也。日间便是想。夜间便是梦。日夜不息。正是轮回生死根本。汝若觉得常住真心。并无此事。汝才不觉。妄想便生。尽未来劫。无有底止。于今要得超脱生死。第一要识得自己真心。如伸手见掌。如稠人广众中。认得自己父母。断不问人是与不是。既能识心。自解作活计。所谓作活者。一切动用。如其自心。念念相应。不生支节。日久岁深。水牯牛自然纯熟矣。昔懒安禅师。问百丈。弟子欲求识佛。如何即是。丈云。大似骑牛觅牛。安便问。识得后如何。丈云。如人骑牛到家。又问。始终如何保任。丈云。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令犯人苗稼。安便礼谢。后住沩山。示众云。我三十年。祇看一头水牯牛。如今成个露地白牛。终日露迥迥地。常在面前。趁亦不去。又石巩禅师。在厨下作务。马祖问。汝在此作什么。巩云牧牛。又问。作么生牧。巩云。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回。此二则机缘。忒煞详明。老夫人及众道人。可细味之。无忽。

  又

  近日不知用心若何。本来面目。确然见得也未。思善思恶缘虑底心。亦曾休歇也未。若未见得本来面目的确。千万不要杂用心。一切家缘。且当拨置。务要心地虗间。方可专心一致。然不得急。急则劳困。反成退息。缓则懈怠。且散乱矣。惟贵缓急得中。善调其心。即获一切功德。止是坚凝正念。以悟为期。断不负人也。

  答韩汉逸文学

  离心之外。更无别佛。居士当发信心。信自心佛。若人信自心佛。即为诸佛之所护念。其福无量。然何为信耶。何为不信耶。信者应当观察。我即是佛。佛体既真。即今众生之情。从何而起。谛审谛观。念念不舍。忽然省得起处。汉逸。亦要来着忙此事矣。

  答韩耳叔文学

  接来札。深悉近日精进。甚惬鄙怀。般若之在人。喻若金刚。断断不能埋没也。惭愧悔过。自是尘劳良药。据山僧意。不若从今自作主宰行将去。古德云。佛法有什么多事。行得即是。如人识得路了。却在路边。只管叹惜追悔。坐着不行。岂有到日。惟居士勉力行之。途路高低曲直长短。行之自悉。便是过来人。祇能替人说得。不能替人走得也。

  答韩季闲文学

  从凡至圣。不出因果二字。但有时报不定之分。亦有时报一定之分。如今生作恶。来生必报。而报必遇时。时若未到。未即报也。能忏悔改过。其罪可灭。若时报已定。即圣人亦无由免矣。所以修行最要。谨防三业。三业通乎五戒。坚持五戒。三业自净。五戒不持。人天路绝。此佛诚言。岂欺人哉。来札云。未行善事。惟知恶不可为。此语固是。然不为恶即善。不为善即恶。善恶并行。却不并立。知不为善之即恶。岂可但不为恶而已耶。居士有根器人。应当努力依此修行。人天果报决定可期。若论向上。须知恶时无善念。善时无恶心。善恶如浮云。俱无起灭处。能于此彻见。即可以立地转凡成圣。不复以有漏之因。相位置矣。慎之。

  别袁道生居士

  道心贵切。不可因循。人生百岁。转眼成空。苦不觉耳。若待了却目前。方图出世。终无了日。每见聪明伶俐者。多中此病。虚过一生。老死徒叹。可悲也。居士澹泊宁静。大有近道之骨。会当不落人后。其柰山野老婆心切何。此去匡山。有年余之别。聊书数言。以当砥砺。惟念之。

  与黄孟颙文学

  足下宿植善根。故在富贵安乐中。不为富贵安乐所埋没。盖智慧人也。智慧者。虽享诸天之乐。且知其不久。况人间顷刻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则天上人间。总非归宿之地。足下试思。即今六道茫茫。无所底止。死生醉梦。穷劫莫醒。其过咎何自而起。者里若知痛痒。方有下手做工夫处。方有说话分。既者里不明。心里不肯放。便是工夫。有疑只管疑将去。食息起居。不要放舍。愈绝消息。愈加逼拶。拶得心路俱断。祇有此一疑。顿在面前。柰何不得。到恁么时。切勿生异念。起速效待悟等心。反为障碍。古人诃为偷心也。参禅要死偷心。偷心死后。方能瞥地。方才庆快平生。先圣云。穷玄极妙。以悟为则。斯言尽之矣。然初心做工夫诚难。前无进路。退失故居。实是踏脚不住。若非大根器人。未有不退堕者。况去圣时遥。魔强法弱。稍知趋向此门。又以作福行善为极则。断不信有立地见性得道之理。闻举即心即佛。能不掉头者。实难其人。居士智慧过人。幸自勉。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莫只当一句话。恁么念过也。

  示能善韩道人

  学道惟贵痛切。一刻不可放过。盖从无始劫以来。迷而不觉。今一旦知愧。已是三四十岁。若更因循。更有百年。亦顷刻而已。古来学道之士。如痴似兀。其道愈深。其养愈淳。故能以道力胜业力。然业力岂有体性。祇藉道力翻腾一转。实转换由人耳。道人既坚忍向道。惟当努力行之。须知一切诸法。皆从心起。过去之境已去。未来之境未至。现在之境无住。都不可得。何以见其都不可得。即目前言之。有时满目青黄。汝若不着意。见犹不见。汝若着意。则一切历然。法之有无。由我心现。无前境可得也。古德云。一切诸法。皆从心生。心若不生。法无能住。此与最上人语。非余外人可闻也。

  示翁自通

  昔曹山辞洞山。洞云。子向甚么处去。曹云。不变异处去。洞云。不变异处岂有去耶。曹云。去亦不变异。古人悟处的确。自然绝诸渗漏。自通幸无忽略也。学道人须贵知时。一切时中。断然不可放过。如人常在家。不愁家事不办。人人有此一事。亘古亘今。有佛无佛。法尔如然。迷亦不失。悟亦不得。但以染净区分。致使圣凡迥别。诸圣净用。萧然独脱。凡夫染用。长劫轮回。是以全凭日用。智照洞然。洗刷无量劫来习气种子。所谓道力胜业力。大有转变也。且真心本净。非从新得。忘想体空。染而不染。便恁么休去。即有落在。拨无因果者。所以染而不染。不妨翻染成净。净非新得。不妨还净去染。圣人得此方便。是以解脱。凡人失此方便。是以沉沦。转变在人。圣凡无实法也。

  示二童女

  维摩居士室中。有一天女。年方十二。辩才智慧。巧妙绝伦。舍利弗尊者问云。汝云何不转女身。女答言。吾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又灌溪和尚。参末山尼。问如何是末山主。山云。非男女相。溪喝云。何不变去。山云。不是神不是鬼。变个什么。溪便礼拜。山僧即今问汝等。非男女相。是个什么。又云不是神不是鬼变个什么。看他何等稳当。天女云。吾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乃三世诸佛法印。慎勿错过。从上大手眼人行履。多出于此。汝但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一句。看得透彻。则不见有世间出世间相。内不见有身心。外不见有器界。上不见有圣。下不见有凡。即今不见不生死。末后不见有涅槃。威音王以前也恁么。即今也恁么。尽未来劫也恁么。无一法可得。亦无无可得者。到此田地。心空及第归矣。书此以勉。并示二颂。非男非女显家风。神鬼如何像得同。昨夜东邨人唱曲。今朝僧打五更钟。十二年来不可得。经行坐卧是阿谁。欲藏愈露难遮掩。留与丛林作指归。

  答韩犹龙文学

  宗门事。惟上根人。直下承当。中下之机绝分。不开户牖。不设蹊径。觌面全提。亲证亲得。更无如何若何。极而言之。即心是佛一句道尽矣。然即此一句。亦属引诱。因人有说。若当机领会时。绝诸气息。绝诸思议。嘿契而已。苟不如是。便是妄认识神。强作主宰。因渠平日不曾发得出生死心。又善根微弱。或看教乘理路。以为己解。遂乃忽略。不信有悟。还说悟是落第二头。如此等。正所谓识心卜度也。后代秉持正法。须要分个皂白。是以高峰拈提。大有所以。山僧当时。实从此段因缘。打翻消息。此后绝淆讹处。悉皆勘破。方才知得解路与悟门。依稀相似。而实如云泥之隔。即高峰亦不过就解悟分途。直捷指出。作个马祖功臣。看其拈提。自然明白。如寻常人。祇管道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此岂不是解耶。如何是佛。石压笋斜出。崖悬花倒生。也须是个人始得。

  与金正希内翰

  学道祇要得其门。若得其门。急亦到。缓亦到。若失其门。缓急皆不到。确实而论。祇要亲到不疑之地。不须问人。生也恁么。死也恁么。尽未来劫也恁么。者里少有一毫疑处。便是银山铁壁。即受人处分矣。若更别作计较。看语录。研教乘。及觅阿师口里。转使心头乱似麻在。不见圆悟大师云。汝怎生听得诸方老师口里一个说一样。正谓此也。倘又勉强拍盲硬作主去。终有困时。山僧向曾与居士道。有为心法。不可相依。日久年深。全无利益。居士亦云。此语实是。然则夙具智慧者。岂待山僧赘语耶。持戒礼忏。入道助因。了悟自心。方为极则。闻居士熟读楞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亦无出此经者。惟人自肯。乃方亲耳。

  与梁未央文学

  吞舟之鱼。必遭渔父之手。而渔父未敢即下手者。海阔水深。鱼势力强也。待其汹涌之势稍息。力困神疲。渔父随手得之。近有大心凡夫。善根深种。堪绍佛种。而善知识。未敢即着忙者。境风汹涌。五欲海深。烦恼力强。亦姑待之。吾未央是也。境风终有歇时。五欲终有淡时。力强终有困时。止争迟早耳。佛说出息难保入息。每见有我欲待时。而时不待我者。未央能无一动心耶。华首是我辈归宿之地。千万留意真乘。近有入处。知所乐闻。今春晤洞老于江州。舟中语祖禅。口述不尽。

  与等贤文学

  修福不修道。祖师叱作迷人。恶心行布施。经中指为魔业。以此观之。第一福曰无如心地法门矣。若不识心。贪瞋痴种子。决难销陨。纵有天福。升而复沈。如系足鸟。高飞无益。所以学道人。修福不如见性。若能见性。福更无穷。山僧此说。惟贵五宗直路而行。永无捐弃。当见谅也。

  与翁声文居士

  天真佛性。常自圆明。父母未生前也恁么。即今也恁么。尽未来际也恁么。本来无一物。既无一物。唤什么作本来。于此有个窥处。最省心力。一切时中。不犯手脚。异念才生。猛自割断。方便唤作定慧。不是实法也。若论此心。本来自定自慧。黄檗云。此心常自圆明遍照。世人不识。祇认见闻觉知为心。空却见闻觉知。即心路绝。又云。若要识心。亦不离见闻觉知。然本心亦不属见闻觉知。至此实要当人自省。不在言说。言多去道转远矣。省得底自知时节。不消问人。一切妄想情念。自然销陨。此学道之验。千虚不如一实也。若不如此。任你将心用心。日求功用。尽属无常。尽归生灭。祖师云。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愿熟思之无忽。山僧客岁别后。多历危险。莂公不起。心更冷然。喜丽中到山。已作广额屠儿。大丈夫故当如是。声文自处。应亦不薄祖心。诸子先回。聊通此信。珍重。

  与蓝朱公文学

  经云。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亦无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诸方便成十力。夫此一念。非前际生。非中际住。非后际灭。圆古今。通昼夜。绝去来。无边表。无动摇。求之不得。避之不能。直下知归。则全体现前。当处不觉。则千境纷惑。凡圣关头。诚不越此。然此犹是说理之谈。动伤唇吻。若论我宗门。一切坐断。如银山铁壁。自然绝诸渗漏。佛见法见。他尚不起。何况更起尘劳烦恼耶。昔有魔王。随金刚齐菩萨一千年。求其起处。而不可得。南泉犹谓是进修位中。则知从上来事。非粗心浅识能知涯岸。要到恁么田地。但看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看得者无字破。敢保大事了毕。前授风幡因缘。恐涉义路。还看狗子无佛性话为妙。

  答翁子郊居士

  迷闻经累劫。悟在刹那间。最初威音王未为早。末后娄至佛未为迟。祇在当人忖量生熟。如何相应不相应耳。若果见彻根源。行履稳密。处身如无身。在世如无世。不落见闻窝臼。不随妄想迁流。则尘中能作主宰。虽在生死海头出头没。而不见有生死可得。吾子自审能如是耶。即缁亦可。素亦可。如其未然。勉强何益。志在仁者。非山僧所知也。

  与关起皋文学

  凡人发心。皆有因缘。因缘具足。方得成就。论云。譬如木中有火。无人钻研。火终不得。涅槃有三因。谓正因缘因了因。火喻正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也。钻研喻缘因。良师善友激发也。火出木尽。喻了因也。木即烦恼生死也。一切众生。若无善友激发。虽有佛性。被烦恼遮覆。不得现前。岂能解脱。是以欲求解脱。实要因缘。祖心是足下激发之友。当深信之。

  与林得山宪副

  居士是宗门根器。但慧多而定少。日闻尊恙。益当禅定摄心。且不论悟与不悟。但论目前。勿当面别觅修行。永明云。学道之人。别无奇特。但日用于六根门头。消除情念。断绝妄缘。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心如顽石。始有学道分。居士梦金刚大士云。只要作得主。正是此意。幸以心力为凭。勿靠药力至企。

  又

  闻贵体清安甚慰。益当精进矣。然精进作么生。难道撑眉努目。竖起脊梁。是精进么。六时礼念。烧香散花。是精进么。不见道。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能心不起。精进无有涯。居士且细看心不起三字。临济云。已起莫续。未起莫要放起。胜你十年行脚。华严云。心不妄取过去法。亦不贪着未来事。不于现在有所住。了达三世悉平等。正是者个道理。此事趁强健时。早讨个下落。常以去年病苦光景。放在面前。始有䇿进分。待得年运已深。把目前好光阴。都放过了。恐异时做手脚不及。珍重。

  长庆宗宝独禅师语录卷第五

  音释

  菽(式竹切。音叔众豆之总名) 噎(乌结切。音咽。咽喉蔽塞之名) 置(支义切。音觯。置也。犹言安着也) 砺(力制切。音例。磨石也。崦嵫山砺。石可磨刃) 吻(武粉切。音?。口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