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卍新续藏第 58 册 No. 1024 贤首五教仪

贤首五教仪卷第六

  清浙水慈云沙门 灌顶续法 集录

  七体用者体则三途招上中下恶业苦报之身三道招下中上善业乐报之身二乘五分法身始教有为无漏变易五蕴之身终教无为无漏变易五蕴之身顿教无生法性身圆教圆融无尽身如来三四十身用则地狱登刀上剑饿鬼吞铜啖铁畜生鱼鳞相呾强者伏弱负重牵车构造诸恶修罗我慢颠倒与天争权人持五戒天修八定二乘勤䇿断烦恼障证小涅槃三明六通应真无碍始教发四弘誓修六度行乃至现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终教称性建修六度广兴万行为化群生运大慈悲乃至现起八万四千诸妙相好顿教离相修一切行无作妙力起诸变化力通自在犹如虚空无有分齐圆教一断一切断一行一切行乃至现十莲华藏世界海微尘数相彼一一相皆遍法界业用亦尔如来三轮不思议化。

  八人法者人则火途血途刀途修罗人道天道声闻辟支定不定性始终顿圆初心后心诸位菩萨如来法则三途上中下十恶三道下中上十善小教四谛十二因缘始教相宗五位百法空宗八十一法终教一心二门顿教一真如性圆教十不可说无尽法门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等。

  九逆顺者逆则地狱䟦陀增慢婆薮罪者畜生无慈鹿王饿鬼半偈夜叉修罗婆稚骞䭾质多罗睺人有六师十仙央崛屠儿等天有自在无想摩醯首罗二乘六群比丘始终顿圆梵志尼犍卢迦登伽婆须无厌胜热婆罗门等佛如提婆达多顺则地狱蒙光天子挽火车者畜生菩萨鹿王金狮龙女饿鬼说咒罗刹启教面然修罗幻术大力出现好声人有四众法眷天有护世释梵二乘五百罗汉始终顿圆维摩大慧地藏弥勒文殊普贤势至观世音等佛如药师弥陀。

  十感应者感则六道同分类生二乘同分初心有学及异分六道凡夫始终顿圆自类根熟初心有学及他类二乘六道如来九界众生应则六道同事之者及四圣身二乘四果四向菩萨如来始终顿圆三贤十圣五智如来佛有五眼十身。

  此十对中初一为总后后渐略初谓如来说能诠之教诠所诠之理则无法不尽法有教理行果行果并在所诠义理中故二就所诠中虽复众多不出事之与理即性及相无法不摄三理该下八且置勿论就其事中不出境智四智观于境便有造修之行所成之位五历位未极总属因收极则为果六果中多法不出依正七正中所有不出体用体者法报用者应化八用中自有人法不同以法成人以人知法九就于法中逆化顺化十就顺化中自有感应矣若依后后开一成二则法弥多谓如果分依正为二因亦如之则有四矣随依正中皆有体用正中体者法报等身用者应化随宜依中体者法性等刹用者应物随现果门既尔因门例然则成八矣正体用中自有人法不同依亦如之即成十六矣又于人中逆化顺化法亦如之便为三十二矣人之逆顺必有感应宜逆化之感则婆须等应之宜顺化之感则文殊等应之人感应尔法感应然积为六十四矣如是相望展转成多然犹约次第辩若依圆融论开合者即成无尽又此十对不唯十界于一界中随一法上即有此十如一莲叶或一微尘皆具教等十对相也。

  又将此能含十对法中取一教义对具余九对余理事等九对亦具余教义等九对则为百门一一门中各有所含十法界则为千门千门中随取其一亦具一千则有百万如一千钱共为缘起一钱为首则具一千余亦如是即成千千若以所具十对例能具十界则十法界亦成百万法界华严云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念非瞋心百万法门就又此百万门中一一皆有六相圆融如理事对一即具多名理总多即非一名理别互不相违名理同彼此不滥名理异共相成就名理成各住本性名理坏共为一法名事总诸法宛然名事别多种不异名事同各不相同名事异诸缘办就名事成不离自位名事坏余教义等九对及十法界具百具千乃至百万六相例知如此无尽圆融法相皆为三观所依事体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次明能依观法门有三重。

  第一真空绝相观者于中略开四句十门。

  第一句会色归空观复开四门。

  一色非断空门色不即是断空以色举体即是真空故。

  二色非真空门青等非是真空之理以青黄无体莫不皆空故。

  三色空非空门会色归空空中必无色故。

  上三门以法拣情讫。

  四色即是空门凡是色法必不异于真空以无性故如色空既尔一切法亦然。

  第二句明空即色观亦有四门。

  一空非幻色门断空不即是色以真空必不异色故二空非实色门真空理非青黄以空必不异青黄故三空非空色门空是所依非能依必与能依作所依故。

  上三门亦以法拣情讫。

  四空即是色门凡是真空必不异色以是法无我理非断灭故。

  如空色既尔一切法亦然。

  第三句空色无碍观谓色法举体全是真空色即空而色不尽真空举体不异色法空即色而空不隐无障无碍为一味法

  第四句泯绝无寄观谓此所观真空不可言即色不即色即空不即空一切法皆不可此不可语亦不容受迥绝无寄言解不及以生心动念乖法体故。

  前四句中初二句八门皆拣情显解第三句一门解终趣行第四句一门正成行体由解成行行起解绝。

  将前所依十对中取一理事对具此能依观中十门而彼理事对中又具余教义等九对各有此十观门则为百门理事既尔余教义等九对具百亦然则为千门千门之中随取其一亦具一千余亦如是则有百万一即具多名总相多即非一名别相彼此不违名同相互不相滥名异相共相成办名成相各居自位名坏相。

  此等六相百万法门皆为真空绝相观相经云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

  第二理事无碍观者但理事镕融存亡逆顺通有十门。

  一理遍于事门谓无分限之理全遍有分事中以彼真理不可分故故一一纤尘理皆圆足如一大海全在一小波时而海非小又不妨举体全遍诸波而海非异故出现云譬如法界遍一切不可见取为一切此明一性全在五性中也又云如来智慧无处不至此明一乘遍于三乘中也又云如来成正觉时于其身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乃至普见一切众生入涅槃皆同一性所谓无性此明理遍同于事故一成一切成也。

  二事遍于理门谓有分限之事全同无分之理以事无体还如理故故一一纤尘皆遍法界如一小波全匝于大海时而波非大诸波亦各俱时全匝而波非一故出现云声闻与独觉及诸佛解脱皆依于法界法界无增减此明五性全在一性中也又云无一众生不具如来智慧此明五乘遍于一乘中也又云譬如虚空无成无坏菩提亦尔无相非相无一非一此明事遍同于理故说都无所成也。

  三依理成事门谓事无别体要因理成以诸缘起皆无自性由无性理事方成故如揽水体成立波相觉林菩萨偈云心如工?师能?诸世间五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觉首菩萨偈云法性本无生示现而有生。

  四事能显理门谓由事揽理成故事虚而理实以事虚故能显实理如波相虚令水体现夜摩偈云分别此诸蕴其性本空寂空故不可灭此是无生义众生既如是诸佛亦复然佛及诸佛法自性无所有须弥顶偈云了知一切法自性无所有如是解法性即见卢舍那。

  五以理夺事门谓事法既全揽理成则理性现而事相皆尽以离真理外无片事可得故如水夺波波相全尽出现品云设一切众生于一念中悉成正觉与不成正觉等无有异何以故菩提无相故若无有相则无增减不增不减经云一切愚痴不如实知一法界故起邪见心谓众生界增众生界减皆显平等理性无有高下法也。

  六事能隐理门谓真理随缘而成事法遂令事显理不显也以诸事法违于理故如水成波动显静隐财首偈云世间所言论一切是分别未曾有一法得入于法性法身经云法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

  七真理即事门谓凡是真理必非事外以是法无我理不异色故如水即波举体皆动须弥偈云观察于诸法自性无所有如其生灭相但是假名说回向品云法性不违法相又云无有智外如为智所入皆显理即事故虽空不断也。

  八事法即理门谓缘起事法必无自性无自性故举体即真如波即水无动而非湿也须弥偈云一切凡夫行莫不速归尽其性如虚空故说无有尽回向品云法相不违法性又云无有如外智能证于如皆显事即理故虽有不常也。

  九真理非事门谓即事之理而非是事以真异于妄故所依非能依故实非虚故如湿非动真实慧偈云于实见真实非实见不实如是究竟解是故名为佛第四回向云于无为界示有为法而不灭坏无为之性。

  十事法非理门谓全理之事而恒非理以相异于性故能依非所依故虚非实故如动非湿惭愧林偈云如色与非色此二不为一如相与无相生死及涅槃分别各不同回向品云于有为界示无为法而不灭坏有为之相。

  上之十义同一缘起约理望事有成坏即离约事望理有隐显一异逆顺同时无碍自在一具十为总十非一为别互不违为同各无滥为异众成就为成住本位为坏。

  然上十对皆悉无碍今且约理事以为之显耳。

  又此能依观中十门取一理遍事门具前所依体中十对而此理遍事中又具余之事遍理等九门各有前十对法则为百门理遍于事既尔余之事遍理等九门具百亦然即为千门千中取一亦具一千余皆亦尔则成百万一含多是总相多非一是别相各无异是同相不相同是异相共成办是成相不离位是坏相此诸圆融无尽法门皆为理事无碍观相经云如金与金色其性无差别法非法亦然体性无有异。

  第三周遍含容观者事如理融遍摄无碍交参自在

  略开十门。

  一理如事法门谓事法既虚相无不尽理性真实体无不现此则事无别事即全理为事是故无尽事相即是无尽法界理也遂令法界全体在于一切尘中同时显现周遍无碍。

  二事如真理门谓诸事法与理非异故事随理而圆遍遂令一尘普遍法界如一微尘既尔一切事法亦然。

  三事含理事门谓诸事法与理非一故存本一事而能广容如一微尘其相不大而能容摄无边法界刹等诸法如一尘尔诸法亦然。

  四通局无碍门(重开第二)谓事与理非一非异令此事法不离一处而全遍十方一切刹尘之内全遍十方一切刹尘之内而不动本位即远即近即遍即住无障无碍。

  五广狭无碍门(重开第三)谓事与理非异非一令此一尘之事不坏一尘而能广容十方刹海广容十方法界而微尘不大即广即狭即大即小无障无碍。

  六遍容无碍门(合前二三四五)谓此一尘望彼一切由普遍即是广容故此一尘遍彼一切法时还复摄彼一切诸法在一尘内又由广容即是普遍故此一尘摄彼一切法时还即遍在自一尘内一切法中同时无碍七摄入无碍门(翻第六门)谓此一切望彼一法由入他即是摄他故此一切全入一法中时还摄一法在一切内由摄他即是入他故彼一法摄在一切中时还令一切恒入彼一法内同时无碍。

  八交涉无碍门(兼前六七)谓一法望一切有入有摄通有四句第一一摄一切一入一切第二一切摄一一切入一第三一摄一一入一第四一切摄一切一切入一切谓此一法正摄彼一切令彼一切入一中时还即令彼一切摄此一法能令自一入一切中又彼一切正摄此一令此一法入彼一切中时还即令此一法摄彼一切能令彼一切法入此一中初二句摄入隐显既尔余后二句摄入亦然能所交涉同时无碍九相在无碍门(翻第八门)谓一切望一法亦有摄有入亦有四句第一摄一入一第二摄一切入一第三摄一入一切第四摄一切入一切谓此一切法正摄余一法时还令摄余一之一切入彼一中又彼一法正摄余一切时还令摄余一切之一入此一切法中摄一入一摄一切入一切二句既尔余二句亦然摄入相在同时无碍。

  十普融无碍门(近收八九二门远则通收前九)谓一切及一普皆同时更互相望一一具前两重四句第一一摄一切一入一切摄一切入一切第二一切摄一一切入一摄一入一第三一摄一一入一摄一切入一第四一切摄一切一切入一切摄一入一切谓此一法正摄余一切余一切入此一将入彼一切时还即令彼一切摄余一余一入彼一切将入此一法中又此一切法正摄余一余一入此一切将入彼一中时还即令彼一法摄余一切余一切入彼一将入此一切中初二句既尔后二句亦然同时相应普融无尽。

  然上十义展转相生而成十门理为事本理如事现故有初门事依理起事如理遍故有次门不唯理事相如亦且理含事理事含理事故有三门二中唯遍故有第四不动而遍三中唯包故有第五不大而包二四唯遍三五唯容故有第六亦遍亦容六但以一望多故有第七以多望一六则一能入摄七则多能摄入故有第八一多俱为能入能摄八则俱能故有第九多一俱为所摄所入六七一多互无八九能所各阙故有第十一多相即能所双融初二门即为总意能成后之八门犹兼理事无碍有此二故得有事事无碍之义属事事摄。

  古德准此十义重开为十玄门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广狭自在无碍门三一多相容不同门四诸法相即自在门五秘密隐显俱成门六微细相容安立门七因陀罗网境界门八托事显法生解门九十世隔法异成门十主伴圆明具德门。

  第一同时具足相应门者教等十义同时相应成一缘起无有前后始终等别具足自在参而不杂故妙严品颂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

  第二广狭自在无碍门者十对事体或广或狭于一句中演无边教至大身刹涉入无内极小尘毛包纳无外如是遍容无碍自在七十六摩耶夫人云我身形量虽不逾本然其实已超诸世间量同虚空悉能容受七十七善财叹楼阁云不动本处而能普诣一切佛刹十住品云金刚围山数无量悉能安置一毛端又云佛于一一句法中经无量劫说不尽等。

  第三一多相容不同门者此上诸义随一门中即具摄前因果理事一切法门然此一中虽具有多仍一非即是其多耳多中一等准上思之由一与多互为缘起力用交彻递相涉入故曰相容不坏其相故曰不同余一一门中皆悉如是故经颂云以一佛土满十方十方入一亦无余世界本相亦不坏无比功德故能尔普贤行品云一切世界入一毛道一毛道入一切世界十行品云能于一一三昧中普入无数诸三昧无量无边诸国土悉令共入一尘中。

  第四诸法相即自在门者上十对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圆融自在故得十身历然而相作六位不乱而更收经云初发心菩萨一念之功德深广无边际如来分别说穷劫不能尽何况于无边无量无数劫具足修诸度诸地功德行又云以众生身作刹身而亦不坏众生身以刹身作众生身而亦不坏于刹身不思议法品云诸佛知一切佛语即一佛语十住偈云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文如是一切展转成此不退人应为说。

  第五秘密隐显俱成门者即上十义此全摄彼此显彼隐彼全摄此彼显此隐以一摄多一显多隐以多摄一多显一隐如是彼此一多摄入隐覆显了俱时成就不相妨碍秘密自在虽各不同亦不杂乱故云隐显俱时而成体无前后故云俱成各得其所自在无碍故云秘密经云此方入正受他方三昧起眼根入正受色尘三昧起男子身中入正受女子身中三昧起于一微尘入正受一毛端头三昧起又云十方世界有缘故往返出入度众生或见菩萨入正受或见菩萨从定起又云于彼十方世界中念念示现成正觉转正法轮入涅槃现分舍利度众生夜摩偈云十方一切处皆谓佛在此或见在人间或见住天宫十定品云或见佛身其量七肘或见佛身其量八肘或见佛身其量九肘乃至或见佛身不可说不可说大千世界量。

  第六微细相容安立门者如前十事于一念中具足始终同时别时前后逆顺等一切法门于一念中炳然同时齐头显现无不明了犹如束箭齐头显现耳一能含多法法皆尔故曰相容一多法相不坏不杂故云安立经云菩萨于一念中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乃至流通舍利法住久远及所被益诸众生等皆悉显现又云一毛孔中无量佛刹旷然安住又云于一尘内微细国土悉于中住。

  第七因陀罗网境界门者上诸义中体相自在隐显互现重重无尽如天帝殿珠网覆上一明珠内万像俱现珠珠皆尔互相现影影复现影而无穷尽十中唯此从喻受名若就法立应名重重映现无尽门经云一切世界广大无量粗细乱住倒住正住若入若行若去如帝网差别十方无量种种不同现前知见智皆明了第十云诸佛知一切法界中如因陀罗网诸差别事尽无有余阿僧祇品云于一微细毛端处有不可说诸普贤一切毛端悉亦尔如是乃至遍法界一毛端处所有刹其数无量不可说尽虚空量诸毛端一一处刹悉如是又云一尘中刹不可说如一一切皆如是此不可说诸佛刹一念碎尘不可说念念所碎悉亦然此尘有刹不可说普贤三昧品云佛身所现一切国土及此国土所有微尘一一尘中有世界海微尘数佛刹一一刹中有世界海微尘数诸佛一一佛前有世界海微尘数普贤菩萨等。

  第八托事显法生解门者前来诸事随托一种便显多法即依即正即法即人即理事等一切法门以随一事即是见于无尽法界法界无尽法亦无尽故随一事名多法门非是托此别有所表经云从超过三界法甚深方便法无作法门出过诸天供具供佛无著无生善根所生一切宝莲华云一切坚固香云一切清净庄严具云皆遍法界供养于佛又云弥勒菩萨前诣楼阁弹指出声其门即开命善财入善财入已见其楼阁广博无量同于虚空又见其中有无量百千诸妙楼阁一一严饰皆同虚空不相障碍亦无杂乱善财童子于一处中见一切处一切诸处悉如是见等。

  第九十世隔法异成门者此诸杂义遍十世中同时显现具足别异以法与时不相离故言十世者三世各有过现未来名为九世然此九世迭相即入摄为一念前九为别一念为总总别合论故云十世十世区分名为隔法而互相在即是异成故晋经云过去无量劫安置未来今未来无量劫回置过去世普贤行云过去中未来未来中现在三世互相见一一皆明了又云无量无数劫解之即一念发心功德品云无量劫即一念一念即无量劫十地品云一劫入多劫多劫入一劫长劫入短劫短劫入长劫等。

  等十主伴圆明具德门者前之事体随举其一即便为主而居其中余者为伴周匝围绕由其为唱为随无杂无碍故云主伴彼此隐显主伴交辉故云圆明一多摄入连带缘起故云具德如经中一方为主十方为伴余方亦尔又现相品佛眉间出胜音菩萨与无量诸眷属俱出即人眷属遮那品明法界修多罗以佛刹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即法眷属出现品中佛放眉间光明无量百千亿光明以为眷属即光明眷属故随一一法中皆有其眷属也。

  今又于前十中取一事法明具十门。

  一同时门者如华严中一莲华叶或一微尘即具教等十对同时相应具足圆满亦具后之九门及彼门中所具教等以是总故华藏颂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一尘尚具况一叶耶。

  二广狭门者即彼华叶普周法界而不坏本位以分即无分无分即分广狭自在无障无碍十定品云有一莲华尽十方际而又不妨外有可见是故或唯广无际或分限历然或即广即狭或广狭俱泯或具前四以是解境故或绝前五以是行境故下皆准此然此广狭亦名纯杂义普周法界故纯一无二不坏本位则不妨于杂万行例然。

  三相容门者即此华叶舒已遍入一切法中即摄一切令入已内舒摄同时既无障碍是故镕融或有四句六句思之十定品云微尘数三千大千世界悉入是菩萨身是菩萨身亦入是诸世界离世间品云以一切众生身入己身无碍用以己身入一切众生身无碍用等若一与一切对辨则摄入各具四句谓一入一切一入一一切入一一切入一切互摄亦然。

  四相即门者此一华叶废己同他举体全是彼一切法而恒摄他同己令彼一切即是己体一多相即混无障碍解行境别六句同前。

  五隐显门者华能摄彼则一显多隐一切摄华则一隐多显显显不俱隐隐不并隐显显隐同时无碍全摄俱泯存忘俱成句数同前。

  六微细门者此华叶中微细刹等一切诸法炳然齐现。

  七罗网门者谓此华叶与一一微尘中各现无边刹海刹海之中复有微尘彼诸尘内复有刹海如是重重不可穷尽非是心识思量境界。

  八托事门者见此华叶即是见于无尽法界经云此花盖等从无生法忍之所起等。

  九异成门者即此一花既具遍一切处亦复该一切时谓三世各三摄为一念故为十世以时无别体依华以立华既无碍时亦如是。

  十主伴门者谓此华叶理无孤起必摄无量眷属围绕经云此花有十世界微尘数花以为眷属。

  举花既尔一尘等事亦然事法既尔余教义等亦然。

  斯则十门义极深远若非譬喻奚能了彻炳然齐现犹彼芥瓶具足同时方之流滴一多相入等虚室之千光隐显俱成似秋空之片月重重交映若帝网之垂珠念念圆融类夕梦之经世法门层叠如云起于长空主伴遍周例星围于北极彼此相即像百般之具体依一金广狭融通比径尺之镜影现千里。

  所以次第者一同时门以是总故冠于九门之初二别中先辨广狭门者此是别门之由由前初二门事理相遍故生余八门且约事如理遍故广不坏事相故狭故为事事无碍之始三由广狭无碍所遍有多以己一望彼多故有一多相容相容则二体俱存但力用交彻耳四由此容彼彼便即此由此遍彼此便即彼等故有相即门五由互相摄则互有隐显谓摄他他可见故有相入门摄他他无体故有相即门摄佛他虽存而不可见故有隐显门此三皆由相摄而有为门别故相入则如二境互照相即则如波水相收隐显则如片月相映六由此摄他一切齐摄彼摄亦然故有微细相容七由互摄重重故有帝网无尽八由既如常网已随一即是一切无尽故有托事显法九由上八门皆是所依所依之法既融次辨能依能依之时亦尔故有十世异成十由法法皆然故随举其一即便为主连带缘起则有伴生故有主伴。

  此十玄门同一缘起无碍圆融随其一门即具一切。

  △又此十玄准前开立亦有三义一准前一门圆开为十且约事如理门事如于理同时具足多种义门故开同时如理遍应故广住一故狭开广狭门一事普容一切有相容门如理废己同他有相即门事如于理能所随缘故理隐显事如于理一切齐摄故开微细事亦摄入重重即帝网门事亦具足无尽即托事门如理该彻十世具十世门如理带眷属生具主伴门事如于理一门既尔余之九门开玄亦然此约十门中义各全具故圆开为十玄也三于前十门或开或合分立为十谓由前三总成诸门事理相如故有广狭门事如理遍故广理如事小故狭事含理事故有微细门第四不离一处即遍有相即门五即广狭门六具相即广狭二门七开相即相入二门第八交涉互为能所有隐显门九即因陀罗网门十即同时具足门随为十首有主伴门显于时中有十世门诸法皆尔故有托事门此约十门中义有兼具故分立为十玄也三于前十中各开为十初则托事二乃相即三立微细四分十世五还广狭六为相入七成隐显八开主伴九属帝网十是同时此约十门中义自别具故各开为一玄也。

  将前能起十观门中取一理如事门具后所起十重玄门而此理如事中又具余之事如理等九种观门每门各有十重玄门则为百门理如事门既尔余之事如理等九门具百亦然即为千门千门之中随取其一亦具一千余皆例尔即为百万若以能显十重玄门例前所显十种观门亦成百万又以能依十玄门中取一同时门具余九门余广狭等九门亦具余同时等九门则为百门一一门中各有所依教义等十对法则为千法门千中取一亦具一千余皆亦尔则为百万若以能依门例所依法亦成百万又以十观门与十对法互成百万义例可知一总该一切是总相各别从其类是别相据理皆同成是同相随缘各异体是异相众缘和合成是成相坏各归自位是坏相是故于此圆明显了则常入法界重重之境。

  问有何因缘令此诸法得有如是混融无碍。

  答因广难陈略提十类一唯心所现故二法无定性故三缘起相由故四法性融通故五如幻梦事故六如影像现故七因无限量故八佛果证穷故九深定大用故十神通解脱故。

  初唯心所现者一切诸法真心所现如大海水举体成波以一切法无非一心故大小等相随心回转即入无碍。

  二法无定性者既唯心现从缘而生无有定性性相俱离小非定小故能容太虚而有余以同大之无外故大非定大故能入小尘而无间以同小之无内故是则等太虚之微尘含如尘之广刹有何难哉十住品云金刚围山数无量悉能安置一毛端欲知至大有小相菩萨以是初发心。

  △一非定一故能是一切多非定多故能是一边非定边故能即中中非定中故能即边延促静乱等一一皆然。

  三缘起相由者谓大法界中缘起法海义门无量就约圆宗略举十门以释前义。

  一诸缘各异义谓大缘起中诸缘相望要须体用各别不相杂乱方成缘起若杂乱者失本缘起缘起不成此则诸缘各各守自一位经云多中无一性一亦无有多。

  二互遍相资义谓此诸缘要互相遍应方成缘起如一缘遍应多缘各与彼多全为一故此一即具多个一也若此一缘不具多一即资应不遍不成缘起此则一一各具一切经云知以一故众知以众故一。

  三俱存无碍义谓凡是一缘要具前二方成缘起以要住自一方能遍应遍应多缘方是一故是故唯一多一自在无碍镕融有其六句一或举体全住是唯一也二或举体遍应是多一也三或俱存四或双泯五或总合六或全离皆思之可见经云诸法无所依但从和合起。

  △此上三门总明缘起本法竟。

  四异体相入义谓诸门力用递相依持互形夺故各有全有力全无力义缘起方成如地论云因不生从缘生故缘不生自因生故。

  △若各唯有力无无力则有多果过一一各生故若各唯无力无有力即有无果过以同非缘俱不生故。

  △是故缘起要互相依具力无力如阙一缘一切不成余亦如是。

  △是故一能持多一是有力能持于多多依于一多是无力潜入一内由一有力必不与多有力俱是故无有一而不摄多也由多无力必不与一无力俱是故无有多而不入一也。

  △如一持多依既尔多持一依亦然反上思之。

  △如一望多有依有持全力无力常含多在己中潜入己在多内同时无碍多望于一当知亦尔。

  △俱存双泯二句无碍思之。

  五异体相即义谓诸缘相望全体形夺有有体无体义缘起方成。

  △若阙一缘余不成起故缘义则坏。

  △得此一缘令一切成起所起成故缘义方立。

  △是故一缘是能起能成故有体多缘是所起所成故无体由一有体不得与多有体俱多无体必不与一无体俱是故无有不多之一无有不一之多。

  △一多既尔多一亦然反上思之。

  △如一望多有有体无体故能摄他同己废己同他同时无碍多望于一当知亦尔准前思之。

  △俱存双泯二句无碍亦思之可见。

  六体用双融义谓诸缘法要力用交涉全体融合方成缘起是故圆通亦有六句一以体无不用故举体全用则唯有相入无相即义二以用无不体故举用全体则唯有相即无相入义三归体之用不碍用全用之体不失体是则无碍双存亦入亦即自在俱现四全用之体体泯全体之用用亡非即非入圆融一味五合前四句同一缘起无碍俱存六泯前五句绝待离言冥同性海。

  △此上三门于初异体门中显义理竟。

  七同体相入义谓前一缘所有多一与彼一缘体无别故名为同体。

  △又由此一缘应多缘故有此多一所应多缘既相即入令此多一亦有即入也。

  △今且先明相入谓一缘有力能持多一多一无力依彼一缘是故一能摄多多便入一。

  △一入多摄反上应知。

  △余义余句准前思之。

  八同体相即义谓前一缘所具多一亦有有体无体之义故亦相即以多一无体由本一成多即一也由本一有体能作多一令一摄多。

  △如一有多空既尔多有一空亦然。

  △余义余句并准前思之。

  九俱融无碍义谓亦同前体用双融即入自在亦有六句准前应知。

  △此上三门于前第二同体门中辨义理竟。

  十同异圆满义谓以前九门总合为一大缘起令多义门同时具足故有同时门由住一遍应故有广狭自在门由就体就用故有相即相入门由异体相容具微细门异体相即具隐显门又就用相入为显令就体相即为隐即显入隐亦然又由异门即入为显令同体即入为隐同显异隐亦然又由异体相入带同体相入具帝网门由此大缘起即无碍法界故有托事显法门显于时中故有十世门相关互摄故有主伴门。

  △此第十圆满一门就前第三门中以辨义理。

  △故知缘起法要具此十义缘方起故阙则不成。

  △经云菩萨善观缘起法于一法中解众多众多法中解了一等皆其义也。

  四法性融通者谓若唯约事则互相碍不可即入若唯约理则唯一味无可即入今则理事融通具斯无碍谓不异理之一事具摄理性时令彼不异理之多事随所依理皆于一中现若一中摄理不尽则真理有分限失若一中摄理尽多事不随理现则事在理外失今既一事之中全摄理尽多事岂不一中现也华藏品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法界即事法界矣。

  斯即总意别亦具十玄门。

  一既真理与一切法而共相应摄理无遗即是诸门诸法同时具足。

  二事既如理能包亦如理广遍而不坏狭相故有广狭纯杂无碍门又性常平等故纯普摄诸法故杂。

  三理既遍在一切多事故令一事随理遍一切中遍理全在一事则一切随理在一事中故有一多相容门。

  四真理既不离诸法则一事即是真理真理即是一切事故是故此一即彼一切事一切即一反上可知故有相即自在门。

  五由真理在事各全非分故正在此时彼说为隐正在彼时此即为隐故有隐显门。

  六真理既普摄诸法带彼能依之事顿在一中故有微细门。

  七此全摄理故能现一切彼全摄理同此顿现此现彼时彼能现所现俱现此中彼现此时此能现所现亦现彼中如是重重无尽故有帝网门以真如毕竟无尽故。

  八即事即理故随举一事即真法门故有托事门。

  九以真如遍在昼夜日月年劫皆全在故在日之时不异在劫故有十世异成门况时因法岂有法融时不融耶。

  十此事即理时不碍与余一切恒共相应故有主伴门。

  故一理融通十门具矣。

  五如幻梦事者犹如幻师能幻一物以为种种幻种种物以为一物等经云或现须臾作百年等一切诸法业幻所作故一异无碍。

  △言如梦者如梦中所见广大未移枕上历时久远未经斯须故摄论云处梦谓经年觉乃须臾顷故时虽无量摄在一刹那故知时处等皆如梦自在。

  六如影像现者一切万法略有二义一皆如明镜含明了性一心所成故二分别所现如影像故由初义故为能现由后义故为所现故一切法互为镜像如镜互照而不坏本相经云远物近物虽皆影现影不随物而有远近等。

  七因无限量者谓诸佛菩萨昔在因中常修缘起无性等观大愿回向等称法界修及余无量殊胜因故今如所起果具斯无碍。

  八佛果证穷者由冥真性得如性用是故一即一切无所障碍经云以一佛土满十方十方入一亦无余世界本相亦不坏无比功德故能尔。

  九深定大用者谓彼海印定等诸大三昧力故令于小处而现大法无碍自在贤首品云入微尘数诸三昧一一出生尘等定而彼微尘亦不增于一普现难思刹又云众生形相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如是一切皆能现海印三昧威神力等。

  十神通解脱者谓由十通及不思议等解脱力故小处现大皆无障疑不思议法品十种解脱中云于一尘中建立三世一切佛法等。

  故上十中随举一因即能令彼诸法混融无碍自在。

  △十中前六通约法性为德相因法尔如是后二皆是业用义通因果七约起修义通德相业用八约果德唯是德相故。

  △问前十玄门于德用中通耶局耶开耶合耶。

  答前之十门德相业用通而不局合而不开约佛则用亦德相德上用故约机则相亦称用令知相故即用之相染净双融即相之用能染能净故相及用不分两别。

  由上十因令前教义等十对具前同时等十门圆融无尽。

  此等百万六相玄门皆为周遍含容观相经云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了彼互生起当成无所畏。

  然此三观触处可修如心之生住异灭身之行住坐卧正报生老病死依报成住坏空乃至二时衣食六根缘境一切法中皆可成观以本不离此法界故。

  但渐教人作行布观顿教人作圆融观圆教人作无碍观又初心者行布观久修者圆融观后心者无碍观又根钝行布观根利圆融观根熟无碍观皆随机异非法有别。

  真空观成断现行障成一切智证泯相理实体法界无碍观成断种子障成自然智证融相缘起用法界周遍观成断习气障成无碍智证一真无障碍法界。

  又依真空观义而得成立小始二教依无碍观义而得成立终顿二教依周遍观义而得成立同别圆教又由小始二教方能诠显真空观中所具义理由终顿二教方能诠显无碍观中所具义理由同别圆教方能诠显周遍观中所具义理是故教观并行不悖如人目足阙一不可未有无观而有教者也此如法界观门及华玄中释。

  所以唯有此五门者三时能依时也仪观所说法也又十仪化仪也教宗化法也又教宗所禀教也三观能修观也如是等义散在藏文今依贤宗诸大部典略录纲要若能知此则贤家宗旨思过半矣。

  欲广明者当考华严圆觉起信玄谈疏钞及教章等余不繁赘。

  贤首五教仪卷第六(终)

  音释

  呾

  (音睢嚼也含味也)。

  䟦陀

  (具云跋陀婆罗华言贤护)。

  婆薮

  (此云天慧亦云广通高妙断智刚柔慈悲)。

  婆稚

  (此云团圆亦云被縳)。

  骞䭾

  (具云佉罗骞驮此云恶阴亦云广肩)。

  质多

  (具云毗摩质多罗此云净心亦云种种疑)。

  罗睺

  (此云障持亦云覆碍)。

  尼犍

  (此翻离系出家外道总名)。

  卢迦

  (此云世论)。

  登伽

  (此云本性)。

  婆须蜜

  (此翻世友)。

  提婆达多

  (此云天热亦云天授)。

  摩耶

  (唐言大术或云大幻)。

  舍利

  (此云身骨坚固亦云灵骨骨分)。

  肘

  (音杻臂节也一肘一曰一尺五寸二曰一尺八寸三曰二尺)。

  迭

  (音牒递代互更也)。

  舒

  (音书伸也放也)。

  悖

  (音倍违背逆也)。

  赘

  (音醉附赘疣瘤也)。

  (贤首五教仪第六卷伏愿
六相十玄门一一开通而不尽三观四法界重重证入以圆融过现未生生如意已今当事事称心)。

  (慈云观堂识)

No. 1024-E 集刻五教仪缘起

  五教仪者。诸佛说法之规矩。历祖判释之权衡也。教理智断。皆出乎此。行位因果。亦不离此。一乘由之而成三觉。大乘由之而阶三道。三乘随之而超三界。人天仗之而越三途。是知舍此无以莹煜乎自体。去此无以化导乎众生。外此无以宏扬乎佛教。绝此无以传持乎祖印。远此无以津梁夫末世。背此无以救疗乎饥时。故此一书。诚法门中之要典也。噫。诸祖教部。卷多义广。末学惊心。罔知所适。予初参即以为虑。自庚子夏。蒙先师授清凉玄谈。遂录出贤首教仪。诵之。辛丑春。偶于坊间得贤首五教仪。检之乃西蜀道闲潜法师本也。亦全依华玄中教仪宗趣义理三门。疏钞录成八卷。持呈于先师。师曰。此乃清凉教仪。非贤首教仪也。现具华玄。何劳多此。乃复授以贤首教章。予即录出分教开宗所诠差别二门。到此始知有贤首宗清凉宗之别。壬寅间。阅佛祖统纪。谓贤家有教无观。无断无证。遂以此说请决先师。师以五教解诮论贤宗未知圆义解三章。开示之。癸卯春。复将贤首清凉二祖判释时仪。及杜顺法界观。合录一帙。求证先师。师曰。观师集四教仪。录义也。非录文也。汝今集五教仪。文义双取。可谓得矣。非昔人单录华玄单录教章之可比也。汝再研之。还有无尽妙意得焉。乙巳年。有一同学在莲居听唯识。语予。清凉十宗似为错谬。予未之对。重为考华严起信般若行愿诸疏。及圭山圆觉广略钞高原真唯识量等解。始知清凉立无差忒。但后学肤浅。读彼不读此。致多讥刺耳。丙午夏。重治教仪。将三宝章之方便。会入观中。取禅源诠之辨异。会入宗中。圆觉疏之空性五门。教义章之机益。会玄记之通妨。并会教中。会玄记之出没三照。指归中之经时。禅源诠之说意。并会时中。就正于先师。师首肯曰。贤家要旨。今方备矣。较前觉得教观斗星。时宗眉目。断证位次犹如镜像。性相空义似为掌果。丁未。痛师逝。闭户数载。再四研磨。逐一对会。弗令要义有所遗漏。缺者增之。涩者润之。倒者次之。讹者正之。复删出五教仪开蒙一卷。日为常课。庚成春。排五教断证图一纸。便人观览。壬子冬。天溪景淳和尚至。亦以五教仪并开蒙断证图请正。和尚合十称曰。贤首家之得人也。毗卢佛之遣使也。癸丑春。至甲寅冬。棱伽圆谈十卷稿成。乙卯秋。脱五教仪六卷稿。兼讲一遍。乙卯冬。至戊午夏。出五教仪科注四十八卷。书成矣。未梓。迨己未秋。欲论教仪。诸弟子苦录不及。改演棱严。因而请先募刻。予亦发心未果。偶见云栖集中有云。工大施微。心力多则功自不朽。遂于九月望旦。立千佛愿单。一愿一钱。一单十愿。时岵曕戴先生并大公郎仁长。并加赞善。愿领数单。继而髻中法师。同门诸兄。及余知识檀护。各各乐助。即于庚申新正刻始。及门中月标指又哲贤启南询三人阅。至八月告成。是则纂集此书也。十五六年。募刻此书也。三百余日。所冀学者。从凡入圣。回小向大。转权成实。自因至果。生生利生。世世救世。是所愿也。果能依此修持。不入毗卢性海。乃至读一言半句。不解其教。不悟其理。我堕耕犁。受妄语报。倘有见闻。生疑起谤。所招罪报。缘佛法致。愿我代受其苦。所植善种。因自发心。愿彼早成其果。览者鉴之。将欲流通。详记集刻之事如此。

  时康熙庚申年仲秋下弦日灌顶行者续法识

No. 1024-F 刻贤首五教仪䟦

  昔世尊正觉始成。十身初满。即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由众生妄想执着。故如来于无言说中。示其言说。一以畅自本怀。显人人有此德相。一以机之利钝不同。教设偏圆。接引有异。自大教东渐。此方分宗判教者不一。唯陈隋时智者大师。以五时八教。判释一代圣典。尚矣。洎乎有唐贤首祖师起。而以五教判释之。又尽善也。台贤二宗。并辔海内。然习台者。或以贤家有教无观讥之。习贤宗者。以五教之名不滥。而观义自彰。机收尽而理致圆备。吾慈云法主百亭兄。喟然叹曰。台宗四教。原在大部。后人录而成集。曰四教仪。使人易晓。吾宗五教。亦在诸部。特未成录耳。于是味教观之神髓。脱筌蹄之陋习。集为五教仪。所谓五教之断证。三时之通别。六宗之拣滥。三观之圆渐。化仪井井。灿若日星。成一家言。善夫。天溪老人之言曰。毗卢佛之遣汝来者。贤首祖之功臣也。书既成。己未秋。过慈云访百兄。出以相视。一大藏教。如指诸掌。余因兹有感焉。今海内习贤家之说少者。恨无全书。人难凑泊。纵读教义章华严大钞。转增浩叹。此后吾知崇说如云。宗嗣如雨。端在是矣。何虑妄想不破。十身正觉之不成满哉。亟劝先以五教仪之六卷付梓。其注四十八卷。以俟续刻。因领募愿单。请自隗始。而为之䟦。

  东皋月明宗弟清珠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