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新续藏第 26 册 No. 0572 般若心经易解

  No. 572

  般若心经易解

  圣人立世间法。以维持风化。吾佛说出世法。以化导群迷。世出世间。同归于善。但世间法。不外日用伦常。出世法。乃能转凡成圣。是尤善中之善也。心经为般若之精华。而出世之捷径。依此而修。乃能离苦得乐。非妙法乎。兹因金刚经易解注成。爰类列此经。而并注之。庶几稗益兼资。以成出世因缘。普愿见闻。同登觉路。

  时
光绪己丑春杪贯三谢承谟书于混劳处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唐 三藏法师玄奘译

  毗陵 谢承谟贯三氏 注释

  真州 刘绍南圆觉氏

  刊上 蒋春同兰言氏 校订

  刊上 钱松龄觉之氏

  此经以单法为名。寔相为体。观照为宗。度苦为用。大乘为教相。五者。皆经中所说之旨。单法者。即般若波罗蜜也。寔相者。即诸法空相也。观照者。照见五蕴皆空也。度苦者。度一切苦厄也。大乘者。即菩萨所行甚深般若也。经题称般若。华言智慧。波罗蜜多。华言到彼岸。众生由迷慧性。居生死。曰此岸。菩萨由修般若。悟慧性。到涅槃曰彼岸。心者。般若心也。此般若心。人人本具。为说此经。令见本性。经者。常也。法也。

  按施护译本。世尊在灵鹫山中。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提。舍利子白观自在菩萨言。若有人欲修学甚深般若法门者。当云何修学。观自在菩萨遂说此经。即世尊所说大般若经六百卷之精要也。传至中华凡五译。今从玄奘所译者。以中国盛行故也。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行。音恨。般若。音钵惹。

  ○观自在即观世音也。由其用般若智慧。照了自心清净。圆融无碍。故称自在。言菩萨于己道行甚深。乘般若智慧。而到涅槃彼岸之时。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照者。观照也。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蕴者。积聚。色者。色身。受者。领纳。想者。思想。行者。作造。识者。分别。由有色身而有受想行识。度者。度脱。一切苦厄。世间之众苦也。言菩萨用观照之力。而见向之五蕴。皆空非有。由是而度脱世间一切众苦焉。以上皆集经人语。

  舍利子。

  即舍利弗。佛之弟子。智慧第一。因其为众请问。故菩萨呼其名而告之。自此至终。观自在语也。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乃世间一切色相。皆属幻妄。空乃真空。永无坏灭。言世间幻色。固是虚妄。然亦不必起心厌离。真空固应修习。亦不必起心取着。若生分别。两俱成病。当知幻色不异真空。真空不异幻色。不当分别取舍。又幻色即是真空。真空即是幻色。要当如此体会。方是正道。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复。去声。

  ○夫色之与空既不生分别。则受想行识。亦莫不皆然。自色不异空至此。乃修行之首要。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相。去声。

  ○是诸法者。指前五蕴而言也。空相者。真空寔相也。菩萨复呼舍利子云。若能了知五蕴诸法。即是真空寔相。则寔相之体。本无生灭。既无生灭。岂有垢净。既无垢净。岂有增减哉。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夫真空寔相之中。既无生灭垢净增减。则亦无五蕴可知矣。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眼耳鼻舌身意。谓之六根。色声香味触法。谓之六尘。如色由眼见。故眼为根而色为尘也。六根六尘。合之为十二入。言真空之中。既无五蕴。则根尘亦应无也。无根尘。是为空十二入。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此为六识。谓眼耳鼻舌身意。各有识也。界者。如眼见处。至不见处为界。乃至者。举始末而略其中也。此六识。合上十二入为十八界。已上根尘识三科。随修一科。皆能悟入。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此谓十二因缘也。亦名十二有支。一曰无明。亦名烦恼。二曰行。谓造作诸业。此二支。乃过去世所作之因也。三曰识。谓起妄念。初托母胎也。四曰名色。从托胎后。生诸根行也。五曰六入。于胎中而成六根也。六曰触。出胎后六根对六尘也。七曰受。谓领纳世间好恶等事。此五支。乃现世所受之果也。八曰爱。谓贪染五欲等事也。九曰取。谓于诸境。生取着心也。十曰有。谓作有漏之因。能招未来之果。此三支。乃现世所作之因也。十一曰生。谓受未来五蕴之身也。十二曰老死。谓未来之身。既老而又死。此二支。乃来世当受之果也。此十二因缘。该三世因果。展转因依。如轮旋转。无有休息。众生迷而不悟。良可悲也。盖无明者。痴暗也。谓于本性无所明了。非昏然无知。乃背理强觉之谓也。无无明者。谓以般若智。观此无明。其性本空。无生灭相。故曰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也。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义与前同。亦举始末而该其中也。

  无苦集灭道。

  此为四谛。苦即生死苦果。集是惑业苦因。此二者。世间之法也。灭即涅槃乐果。道即道品乐因。此二者。出世间法也。说此四谛。欲令众生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离苦得乐也。菩萨照了此境。当体空寂。故亦云无也。

  无智亦无得。

  自五蕴以至四谛。悉皆了知无真寔相。良由般若智慧。观照之功。方能臻此。然若自见为有此智慧。而能空诸境界。于道为有得。倘存此见。即能碍道。故云无智亦无得。工夫至此。则人法皆空。境智俱泯。如病去药忘矣。

  以无所得故。

  此结前起后之辞也。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

  菩提萨埵者。梵语。略云菩萨。般若波罗密多。解现经题。言菩萨依此般若波罗密多之法而修之。则心体圆明。自无妄想。妄想不起。则其心有何挂碍哉。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菩萨之人。其心既无挂碍。自无惊恐怖畏。既无恐怖。则一切颠倒梦想。亦自不生。此为三障皆空。然迷即三障。悟即三德。所谓烦恼即菩提也。故终至于涅槃之地。而无生死可名焉。倘非般若观照之功。乌能及此。是则譬如磨镜。垢尽而明现矣。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言如上之法。不惟菩萨依之修证。即三世诸佛。亦莫不因此而成正觉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华言无上正等正觉也。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是故当知般若正法。即是四种咒。盖般若功用。能破魔障。即名大神咒。能灭痴暗。名大明咒。能显至理。名无上咒。极妙觉果。无与等者。名无等等咒。咒者。密语。持之即随意获益。言此般若功德。显密俱该。诚为殊胜正法门也。

  能除一切苦。真寔不虚。

  言般若功用广大。遵而行之。必能除苦得乐。决定无疑。令人生信也。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以上乃显说般若。此为密说。盖咒是佛之密语。非下凡所知。惟佛与佛。乃能知之。故不譒译。法华疏云。咒是鬼神王之名。称其王名。则部落敬主。故能降伏一切鬼魅。又咒者。如军中密号。唱号相应。无所诃问。又咒者。愿也。如蜾蠃之祝螟蛉。愿其类我。佛菩萨说咒。愿诸众生。皆如己之得成正觉。能诵此咒。则所愿无不成就也。

  往生净土神咒

  曩谟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哆夜。哆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唎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哆。毗迦兰帝。阿弥唎哆。毗迦兰哆。伽弥腻。伽伽那。抧多迦?娑婆诃

  若诵经荐亡者。兼诵此咒。即得往生。灵验异常。附录于此。以备行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