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大正藏第 15 册 No. 0635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卷第二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请如来品第四

  时阿耨达自与其众诸眷属俱,稽首世尊跪膝叉手而白佛言:“愿请天尊回屈神光,往诣无热之大池中,尽其三月,吾等志乐供养圣尊并诸神通果办菩萨及上弟子!蒙愍纳许愿受其请。所以然者?吾等供事至真正觉,岂能应于如来仪耶?冀蒙逮闻寂静上化,唯以此法应供养也。思愿重闻如是像法令常欢悦,此乃应奉于三宝耳!”

  尔时世尊不受其请。重启:“二月?”如来不然;“垂听一月?”世尊不可;“愿纳半月?”世尊默然而已受之。于是龙王自与其众诸将从俱,见尊受请忻喜悦怿善心遂生,绕佛三匝,兴震云电而降微雨普遍天下,忽然之顷还升宫中。

  时阿耨达到坐正殿,辄召诸五百长子,其名:善牙、善施、善意、善明、能灭、寂相、感动、大威、甘威、甘权、甘德、普称、威勇、持蜜、忍力、行祥;如是比等五百长子,宿树无上正真道已。王告之曰:“又诸子等!吾今以请如来、无著、平等正觉及众菩萨诸弟子俱,尽其半月,世尊正觉垂大慈哀,兴有弘愍而寻受请。汝等当共同一其心广相勉励,加敬世尊、至真、如来!勤念无常,当各寂静,谦恪恭肃住待如来,仪应弃捐淫心欲意及龙戏乐,除贪、怒、害,离欲、色、声、香、味、细滑。所以者何?世尊无欲而且详安,仁雅审谛顺调寂静,显备诸德侍从围卫,仪容无量皆承诸佛真正要戒。以是之故,汝等半月无得入宫,当除淫、恚、愚痴之念。又复如来宣讲法故,必有他方神通菩萨、释、梵、持世、宿净天子当普来会,汝等勤念广施姝妙,光显严饰慎勿中懈,令诸会众观变踊跃,此乃真应供养如来。”

  时阿耨达都约敕讫,辄为如来于雪山下无热池中,为世尊故化其无瑕净琉璃座,而使纵广七百由旬乃殊异妙,周匝列置八万四千杂宝琦树,挍以众珍诸宝鲜饰,蔚有光华精耀百色中出美香。诸树间化八万四千七宝之堂,众珍光彩极好无双,施置十万交露绮帐,乃垂异妙赤真珠贯。在诸堂上有师子座,八万四千皆大高广,而布无价妙好杂㲲床座宝分,施诸交露挍以众宝。所在堂上有龙、婇女各二千人,其色姝妙姿美无量,颜像蔍华口出熏香,擎持杂花、末香、涂香、调作诸妓,以咏佛德、兴悦众会、于上虚空化大宝盖,周千由旬遍覆会上琦珍彩镂,其宝盖中众色无数,悬好缯幡,于幡彩间垂诸宝铃,景风和降音逾诸乐,施馔百味备办都讫。为此变已,与其眷属恭捡叉手,向佛跪膝而遥启尊,以其请意叹咏颂曰:

 “慧藏知富积辩德,  慧达无著明导众;
  慧弘普至不有碍,  慧上最力降神光。
  慧解心行唯大仁!  当观十方众生类;
  最上神尊受吾请,  念启慈愍唯时屈。
  知足无贪而易养,  祥福审谛圣道师;
  善行质信知众意,  时节以至可屈尊。
  其德普称行等王,  造无请友兴普念;
  至仁清净逾若空,  所设办讫枉神尊!
  威御十方猛持世,  佛事十八而等有;
  度众最首悲踊行,  愿与其众时蒙至。
  色妙端正相彩身,  琦好种种花绣文;
  志乐欢悦惠法施,  大仁上导愿察时。
  梵声清净若雷震,  鸾凤哀鸣师子步;
  妙音具足悦诸土,  众心忻望愿时顾。
  佛土三千无等伦,  弗有能知如来心;
  圣尊明睹众生行,  所修常应时降此。
  知时普应怀权化,  了达众生有圣誓;
  详审之行目明好,  神威捡足愿回光。
  众生甚多普渴仰,  十力持势威无慢;
  大仁德峻勇而果,  圣性尔枉升游此。
  惭祥备足德最上,  宁救济育遍无极;
  师友无双协怀众,  化龙亿百兴有悲。
  于世威猛普慈救,  达知众行应如意;
  开布散示唯天尊!  轻举神足愿时至。”

  尔时世尊知阿耨达请时已到,告诸比丘:“着衣持器,差应留守,无热龙王遥跪启时,应受半月,宜便即就。”

  于时八万四千菩萨皆大神通德具果办,弟子二千亦上神足,侍绕世尊周匝而导,至真如来从鹫山顶忽升虚空,神力而进,如其色像身放无数百千之光,遍照三千大千境界普悉晃明。

  诸欲、色天皆见世尊扬光无数飞过虚空,自相谓言:“神尊致彼无热王所,将兴法化演奥无极,及使如来为众围绕,即彼半月中,多诸天数百千众,得见世尊又闻法说,缘复观睹无热所设庄严感变,而令世尊故游到彼。”时诸天子各各发念供养如来,或愿散花、或雨名香、或施天乐以歌佛德;或复悬幢、幡盖、缯彩率随如来!

  世尊身光照耀炜炜,明逾日月宿净色净及诸天光。佛之圣威神耀无量,根定寂静行游详安,释、梵、四天威变种种,奉敬追侍随从如来。

  于时圣尊到雪山下住止右面,便告贤者大目连言:“汝到无热王所处宫,当宣告之:‘如来已至,时可应入。’”

  于是贤者大目犍连承佛神旨,忽迁无热大池之中,现于虚空去地七丈,化身像者若金翅鸟王,住阿耨达龙王宫上,便告王言:“如来至也。”

  彼诸龙众及婇女等,无不愕然惊恐怖悸,衣毛为竖四之藏窜,展转相谓:“此池自初无金翅鸟,斯从何来?”

  时阿耨达告诸宫人、太子、眷属而慰之曰:“且各安心勿恐勿怖,此为贤者大目连耳!承如来使兴神足变。”

  贤者目连到彼告讫,还诣世尊。

  时阿耨达便与其众——诸子、臣民、夫人、婇女——举宫大小俱而围绕,各奉名花及美末香,并众涂香、幢盖、缯幡、倡伎种种调作相应进迎正觉。

  于时世尊!为诸菩萨及众弟子、天龙、尊神所共围绕,俱而前至无热所设广博座场。如来到已,寻就高显师子之座,菩萨相次,然后弟子诸众坐讫。

  尔时龙王观视世尊及诸菩萨、弟子、众会坐悉而定,兴心无量内怀怡悦,辄与其众手执斟酌,所设馔具逾世甘肥,延有天味肴膳百种,以用供佛、菩萨、弟子并诸众会,使皆充足。世尊菩萨及诸弟子饭毕,辄各洗荡应器。察众都讫,时阿耨达即启如来:“愿闻法说。”

  于是世尊日昃时后,便从定起端坐说法。诸来会众满千由旬,从地至上中无空缺,天龙、鬼神及人非人,周匝卫绕至真正觉!一切会者各怀踊跃。

  无欲行品第五

  尔时龙王悦颜进前跪,重白佛:“唯愿世尊!为斯众会如应说法,令诸一切免离生死,精除相着五阴诸苦,秽垢昧昧劳尘之行,使其永无三毒意结,蒙及龙众得弃邪冥,伏其心意,弘致至善使有悦豫,深行菩萨。后若如来现有存亡,当使吾等所在国邑护持正法。”于是世尊赞龙王曰:“善哉善哉!阿耨达王!谛听其义,勤思念之以宣布示,吾当广说,令此会众,多免罪痛根拔杂想、意识志疑,使解普智升游三界。”

  时龙王言:“善哉世尊!愿乐广说,当顶受行。”

  是时圣尊告龙王曰:“有一法行,菩萨应者为天、世人甚所敬重。何谓为一?志修深法,以行无欲。何曰深法法行无欲乎?如是,龙王!菩萨依顺因缘之无,离二见际知有无者斯见诸法,依着因缘不见有法不由缘生,彼作此念:‘其依因缘,斯无依缘,彼不依魔。其依缘者,彼不言吾,亦不言我。又其依缘中无我我,依缘无主亦无执守。’其依顺缘了解起生,速易得致四依之念。何谓为四?依于至义而不文饰,依于慧行不为识念,依顺义经不依攀缘,依念于法而不为人。

  “彼何谓义?何等为慧?云何顺义?何谓念法?义谓空义;不受妄见无相之义;不着念识无愿之义,不着三界无数之义,不著于数;又复义者,于法非法而无其二,音声无得,念想无念,法处无住,用无人故,命寿言声伪无所有。又复为义,其法义者为无欲义。

  “何谓菩萨为法义?其无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更、心法之义;不生色义,不灭色义;不为痛、想、行、识之义,亦不生灭识行之义;亦不欲、色、无色之义,亦不生灭欲、色、无色义;亦不我义,亦无我见、着人之义;不有人义,亦不着人见入之义;亦不着入有佛身义,亦不法字着入之义,不数计会有着入义;亦复不有施、戒、忍、进、定、智着义。晓入一切诸法之义,是谓菩萨为法义也。其从是义而不有退,是谓为义。

  “彼何谓慧?曰:苦无生慧;习无念慧;尽都尽慧;道无志慧。于阴幻法诸性法性而无毁慧;在于诸情空取为慧,解入诸法明了众生,根满具慧志念无忘。于诸止意不意无念;于诸断意等善不善;于其神足身心建慧;又于诸根了轻重慧;于诸觉意觉诸法慧;而于诸力已降调慧。道为无数于灭寂慧,观别法慧,始不生慧,来不至慧,中无住慧;于身像慧,言以响慧,心法幻慧,是谓菩萨明达智慧。

  “又何谓为顺导义经?从是因缘而起然者,灭于愚痴、灭于老死、无我,而然于无我、人及与命寿,深解诸物。若如来、我皆非真法,而然于三脱之门也。等于三世求三无著,所谓诸法见都无生,视了知者,而得等灭,离俗情态,菩萨来智,慧度无极,于诸意念而无疑惑,应入是行,斯谓顺义;无所去至亦无从来,泥洹无为不有去至,是谓顺义。

  “何谓如法?若诸如来兴与不兴法身常住,是谓如来如如本无而无增减,不二无二真际法性,谓之如法。不毁行报无行报法,斯谓如法。大乘者由六度无极;缘一觉乘从因缘脱;声闻之乘依音声脱,是谓如法。施致大福;戒得生天;博闻多智;定念致脱,斯谓如法。从行不修兴有生死,行之纯至而立无为,如法之谓。愚以欲力;智则慧力,斯谓如法。其一切法悉依法性。

  “如此,龙王!其依因缘而起生者,斯则应得四依之念,其依因缘彼则不依断著有无,是谓:其见因缘起者,斯见诸法;其见法者,斯见如来!所以者何?因缘乎。龙王!等起无起,法于非法等而无著。又如来者!亦为无著因缘之起,亦无有起,法不可得,觉其法者,斯则如来!于因缘起,慧眼见之;慧眼见者,斯则诸法;见诸法者,斯则如来!是谓:其见因缘起者,斯则见法,其见法者斯见如来!

  “又如来者以法见法。如是,龙王!若以此法行应脱者,斯谓菩萨而无欲行。

  “又呼龙王!无欲菩萨不作欲习,悦乐贤圣舍非贤圣,勤慕兴护于贤圣种,广合诸慧为法作护,修于博闻志树无忘。不舍戒身,智身无倾,定身不动,于其慧身得善坚住,脱慧见身强固难转,脱慧见故。

  “又复龙王!无欲菩萨得无数佛正法度义,亦具无数诸佛要慧,又果无尽诸佛之辩,得通无量诸佛神足,因致无数诸佛权解,普入无量众生之行,游过无数诸佛国土,因见无数百千如来,缘得听闻无数诸法,得无数义达无数慧,晓无数行度无数众。

  “若是,龙王!无欲菩萨常应清净,消尽众秽德不可量,三界自由不有所著。何则然者?以其无欲自从心生。

  “有三事从心出生。何谓为三?从其欲生,又从爱生,亦由起生。复有三生:观于起生,又观起生,又观所行观心无处。又复三生:灭寂专一,晓解于观,如法随行。又复三生:德备仁调,以为寂静,从行勤生。又复三事:从于行直,而无有谄,仁慈调忍。复有三事:无沉吟疑,顺善不粗,志足易养。又复三事:从其空生,又复无想,亦由无愿。又复三事:心之所生诸法无常从其心生,诸法皆苦亦由心生,诸法无我亦从心生。复有三事:而从心生诸法无常,诸法无我,灭尽无为。皆从心生。

  “如其,龙王!菩萨!等灭亦由心生,谓:其不舍普智心,行等一切,以大慈故;不舍众生,大悲心故;不厌生死,用大喜故;等离喜怒,以大护故;所有慧施不望报故;众戒学行德义备故。内免己过不论彼短,能忍众生诸不善行,欲令彼人心固金刚,合集众善诸德之本,身命无惜得致一切,诸定正受心无劳惓,不以正受而有所生,晓智以权顺随众生,以其谛慧度诸志脱。欲达声闻、缘觉乘者,显念佛法求诸佛法,心能忍苦广宣法故,众利敬养蔑而弃之,志具诸相德行无厌,充满智慧博勤多闻。习善友故值善知识;用谦敬故得应谦行;降自大故以降自大;志行备故具满意行;用无谄故以离谄者;言行应故以其无欺;修诚信故以住信言;离众欺故灭除妄语;生诚信故降心于信。如是,龙王!其有菩萨而生是心,斯谓无欲。

  “又复龙王!无欲菩萨,魔不能得其限便也。所以者何?以彼菩萨应无限故,而亦不行有限之法。彼何谓为是限法乎?欲淫、恚、痴斯皆有限,菩萨于是不有所著,以此谓之为无限也。声闻、缘觉其乘有限,菩萨住于普智心者,魔终不能得其限便。有念无念念想有限,菩萨以离众念之应。如此菩萨,魔不能得其限便也。

  “如是,龙王!有二魔事,而是菩萨当深觉之,亦当远离。何谓二事?于其师友无恪敬心,而自处大贡高蔑人,是谓为二。又二魔事:舍菩萨六度无极藏,心返喜乐亲行声闻及缘觉法。复有二事。何等为二?无其智慧而欲行权,与诸堕着望见众生乐相狎习,复有二事:寡闻少智自以慧达,虽有通博于中自大。又复二事:于德甚少妄生尊贵,若修德行而乐小乘。复有二事:正法不护,不度众生。复有二事:志不乐习于诸菩萨及众通达明智者俱,专行诽谤清高菩萨,主为法师数兴蔽碍;又障师训而多谀谄。又二魔事:舍诸德本,心存不德。复有二事:虽在闲居怀想三毒志常愦闹,若游国邑有贪利心。复有二事:为非其人说深要法,应当为说而反不说。复有二事:不觉魔事,远离普智意数错乱。如是,龙王!其诸魔事色像若斯,无欲菩萨而永无此。

  “又复龙王!若有菩萨修于清净行应无欲,当致菩萨十六大力,以此诸力降调己志以化众生。何谓菩萨十六力耶?曰:得志力、意力、行力、惭力、强力、持力、慧力、德力、辩力、色力、身力、财力、心力、神力、弘法之力、伏诸魔力。无欲菩萨得是菩萨十六大力。

  “何谓菩萨为志力耶?如是,龙王!菩萨志力能览诸佛一切所说总而持之,是谓志力。斯菩萨意应诸佛行,于诸众生而无断碍,是谓意力。能达一切音声所说解了诸义,是谓行力。离诸罪行与众德法,是则惭力。一切诸难不为非行,斯则强力。亿千魔兵不敢而当,是则智力。通达持法宣示等学而无遗忘,斯则持力。无著不忘于百千劫,其所可说无碍不断随解诸法,是则辩力。若诸释、梵及四天王,往诣菩萨黯然无色,是端正力;以其宝首所可念愿应意即至,是则财力。过诸外道在中独尊,是则身力。众生之心,能一其心知众生心,顺行化之,是则心力。众生应以神足度者,为现神变使众睹见,是神足力。若所说法使众闻之而无中断,彼受顺行等除苦尽,是弘法力。若其禅定正受之时,得承佛旨贤圣行法,是降魔力。斯谓菩萨十六大力。

  “其有行者志慕愿此十六之力,而欲得者当修无欲。譬如,龙王!一切河流归于大海,道法诸行三十七品悉归无欲。又若,龙王!诸药草木依因于地,诸善行法皆由无欲。譬如龙王、转轮圣王众生所乐,若此其有无欲菩萨,乃为诸天龙、鬼、世间人之所爱乐也。”

  尔时世尊为阿耨达并诸太子而说颂曰:

 “欲为慧菩萨,  志愿佛道者;
  彼当离秽法,  常勤行无欲。
  慧解因缘法,  不猗于见际;
  睹法以因缘,  无缘不有法。
  缘生彼无生,  是不与自然;
  善缘斯亦空,  知空彼无欲。
  着缘而无相,  脱愿寂复寂;
  澹泊像大愚,  其处魔不审。
  见法无著缘,  于其无吾我;
  彼不有我、人,  知是则无欲。
  无主不守护,  不获亦弗舍;
  本脱无取舍,  离欲常了法。
  观义不为饰,  慧行常脱识;
  晓了顺义经,  依法不为人。
  空义是佛法,  及脱无相、愿;
  不猗造见念,  是义其无欲。
  于法不有二,  音声无可得;
  处法难可动,  不人义无欲。
  法义无欲我,  眼耳不色听;
  鼻口离香味,  身心无更法。
  不色生威仪,  又不离痛、想;
  亦无识住我,  达是应法义。
  不住三界义,  亦无吾我义;
  世尊无色身,  无字法说义。
  计数非法义,  至要不以施;
  非戒、忍、进、定、  慧无我世尊。
  诸法解无义,  智谓是法要;
  于义永非义,  无欲则佛法。
  无生晓苦慧,  不起无有灭;
  不生亦无终,  如是应尊习。
  五音解若幻,  知其如法性;
  晓内如空聚,  了是为无欲。
  知法至趣向,  明达众生情;
  逝念以止意,  无欲得是慧。
  意断无有二,  神足心轻腾;
  以力而无慢,  诸根知止足。
  觉定解以智,  明了八直道;
  慧观于灭行,  解法所至归。
  本法不有生,  当来而未至;
  现在无住法,  不欲知如是!
  身像无坚固,  语空譬如响;
  心幻若如风,  无欲解如是!
  知说顺义经,  了达于因缘;
  本痴生死灭,  无欲是慧义。
  无我、人、命寿,  解了法非法;
  以脱于三门,  所说空无著。
  无生见灭道,  习慧喻俗行;
  不从心意生,  无欲觉是行。
  法性常如住,  佛兴及灭度;
  无二觉不觉,  无欲知是法。
  其积如本际,  彼积悉诸法;
  空积及人际,  无欲达是智。
  法性常以住,  觉起而灭度;
  不识知其二,  无欲法如是!
  不殃善不善,  知法无罪报;
  佛法不从他,  从行度无极。
  以离因缘觉,  音脱声闻行;
  惠施致大富,  彼见戒生天。
  博闻得智慧,  守意化众生;
  至圣都守意,  无欲法如是!
  力常转诸欲,  智慧志存法;
  等念是诸法,  法性常无得。
  识智因缘起,  而致四德行;
  知义及与法,  顺义知无欲。
  观缘彼见法,  以法见世尊,
  等于起灭法,  无欲了尊法。
  因缘迹无得,  音声法无字;
  斯法得本无,  是圣谓如来!
  以慧见因缘,  无见不见法;
  明慧了因缘,  是谓见世尊!
  彼求无欲行,  悦性诸贤圣;
  法性毁不舍,  而护圣贤种。
  常护佛正法,  无欲闻不忘;
  戒根不舍离,  于定达难动。
  知身慧不动,  常住于脱身;
  及脱慧所见,  无欲常安住。
  解人诸佛法,  无量众圣道;
  得佛神足具,  辩达一切行。
  知众情意行,  忽然游诸土;
  得见诸如来,  受彼所说法。
  闻守解达义,  宣示无量人;
  知彼亿数行,  志得向无数。
  无数当自在,  降心入功德;
  伏意使无欲,  终不迁是世。
  诸阴心以脱,  了知起灭处;
  观灭无所有,  所习以而无。
  声性心所行,  不谄常端直;
  无佞调仁善,  无欲德如斯!
  以脱空、想、愿,  解苦知生死;
  无我法常寂,  无欲从心行。
  普知心等慈,  以悲济众生;
  喜不厌生死,  行护无有边。
  所施无望报,  省己立诸行;
  忍耐善不善,  念脱彼众生。
  勤精强修德,  不计有身命;
  以次知诸定,  亦不随于定。
  慧定大精进,  于数不堕数;
  以谛化声闻,  智不志灭度。
  无欲值佛世,  彼有此诸法;
  魔不知其行,  安住法了是。
  无欲不有限,  晓是贪茹根;
  离欲彼无想,  魔不知其处。
  其想吾我应,  彼自起魔事;
  是悉度诸行,  众魔而不审。
  无欲志不忘,  所行常清净;
  无欲不意志,  惭行而不毁。
  以闻无欲者,  悦慧敬如来!
  其住如法住,  彼应如世尊!
  诸佛十力者,  菩萨欲奉事;
  闻斯无欲行,  勤意当受持。
  其闻此无欲,  悦信广奉行;
  彼常致无欲,  得佛是不久。
  无欲圣所由,  而致最清净;
  无欲得成佛,  以化无有边。
  去来现在佛!  诸得众相好;
  悉从斯无欲,  及行是法故。”

  尔时世尊说是无欲法品之时,诸在会者四万二千天、龙、鬼神、人与非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万二千人得不起忍,又八千人逮柔顺忍;三万二千天子、神、龙,得离尘垢悉生法眼;又八千人而离欲行,八千比丘漏尽无余。

  当尔之时,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动,普遍十方熀然大明,于雪山下无热池中,周匝现有所未见闻,光耀妙花皆至于膝,其池水中普生乃异,鲜饰莲花大如车轮,中出美香,花色无数百千诸种,皆是佛之威神所致,亦为是法兴其供养,以悦无热龙王意故。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