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大正藏第 04 册 No. 0209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四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夫妇食饼共为要喻 共相怨害喻 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尝庵婆罗果喻 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唵米决口喻 诈言马死喻 出家凡夫贪利养喻 驼瓮俱失喻 田夫思王女喻 构驴乳喻 与儿期早行喻 为王负机喻 倒灌喻 为熊所啮喻 比种田喻 猕猴喻 月蚀打狗喻 妇女患眼痛喻 父取儿耳珰喻 劫盗分财喻 猕猴把豆喻 得金鼠狼喻 地得金钱喻 贫儿欲与富等财物喻 小儿得欢喜丸喻 老母捉熊喻 摩尼水窦喻 二鸽喻 诈称眼盲喻 为恶贼所劫失叠喻 小儿得大龟喻

  (六六)◎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澓洄流矶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已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洄澓驶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凡夫之人亦复如是,少习禅法安般数息及不净观,虽诵其文不解其义,种种方法实无所晓自言善解,妄授禅法使前人迷乱失心,倒错法相,终年累岁空无所获,如彼愚人使他没海。

  (六七)夫妇食饼共为要喻

  昔有夫妇有三番饼,夫妇共分各食一饼,余一番在,共作要言:“若有语者要不与饼。”既作要已,为一饼故各不敢语。须臾有贼入家偷盗取其财物,一切所有尽毕贼手;夫妇二人以先要故,眼看不语。贼见不语,即其夫前侵略其妇,其夫眼见亦复不语。妇便唤贼,语其夫言:“云何痴人为一饼故见贼不唤?”其夫拍手笑言:“咄婢我定得饼,不复与尔。”世人闻之无不嗤笑。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为小名利故诈现静默,为虚假烦恼种种恶贼之所侵略,丧其善法坠堕三涂,都不怖畏求出世道,方于五欲耽着嬉戏,虽遭大苦不以为患,如彼愚人等无有异。

  (六八)共相怨害喻

  昔有一人,共他相嗔,愁忧不乐。有人问言:“汝今何故愁悴如是?”即答之言:“有人毁我力不能报,不知何方可得报之,是以愁耳。”有人语言:“唯有毗陀罗咒可以害彼,但有一患,未及害彼返自害己。”其人闻已便大欢喜,“愿但教我,虽当自害要望伤彼。”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为瞋恚故欲求毗陀罗咒,用恼于彼竟未害他,先为瞋恚反自恼害,堕于地狱畜生饿鬼,如彼愚人等无差别。

  (六九)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昔有一人从北天竺至南天竺,住止既久,即娉其女共为夫妇。时妇为夫造设饮食,夫得急吞不避其热。妇时怪之,语其夫言:“此中无贼劫夺人者,有何急事匆匆乃尔不安徐食?”夫答妇言:“有好密事不得语汝。”妇闻其言谓有异法,殷勤问之,良久乃答:“我祖父已来法常速食,我今效之,是故疾耳。”世间凡夫亦复如是,不达正理不知善恶,作诸邪行不以为耻,而云我祖父已来作如是法,至死受行终不舍离,如彼愚人习其速食以为好法。

  (七〇)尝庵婆罗果喻

  昔有一长者,遣人持钱至他园中买庵婆罗果而欲食之,而敕之言:“好甜美者汝当买来。”即便持钱往买其果。果主言:“我此树果悉皆美好无一恶者,汝尝一果足以知之。”买果者言:“我今当一一尝之然后当取,若但尝一何以可知?”寻即取果一一皆尝,持来归家。长者见已恶而不食,便一切都弃。世间之人亦复如是,闻持戒施得大富乐,身常安隐无有诸患,不肯信之,便作是言:“布施得福,我自得时然后可信。”目睹现世贵贱贫穷皆是先业所获果报,不知推一以求因果,方怀不信,须己自经,一旦命终,财物丧失,如彼尝果一切都弃。

  (七一)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昔有一人娉取二妇,若近其一,为一所瞋。不能裁断,便在二妇中间正身仰卧。值天大雨屋舍霖漏,水土俱下堕其眼中,以先有要不敢起避,遂令二目俱失其明。世间凡夫亦复如是,亲近邪友习行非法,造作结业堕三恶道,长处生死丧智慧眼,如彼愚夫为其二妇故二眼俱失。

  (七二)唵米决口喻

  昔有一人至妇家舍,见其捣米,便往其所偷米唵之。妇来见夫欲共其语,满口中米都不应和,羞其妇故不肯弃之,是以不语。妇怪不语,以手摸看谓其口肿,语其父言:“我夫始来卒得口肿,都不能语。”其父即便唤医治之。时医言曰:“此病最重,以刀决之可得差耳。”即便以刀决破其口,米从中出其事彰露。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作诸恶行犯于净戒,覆藏其过不肯发露,堕于地狱畜生饿鬼。如彼愚人以小羞故不肯吐米,以刀决口乃显其过。

  (七三)诈言马死喻

  昔有一人骑一黑马入阵击贼,以其怖故不能战斗,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诈现死相卧死人中,其所乘马为他所夺。军众既去便欲还家,即截他人白马尾来,既到舍已有人问言:“汝所乘马今为所在,何以不乘?”答言:“我马已死,遂持尾来。”傍人语言:“汝马本黑,尾何以白?”默然无对,为人所笑。世间之人亦复如是,自言善好修行慈心不食酒肉,然杀害众生加诸楚毒,妄自称善无恶不造,如彼愚人诈言马死。

  (七四)出家凡夫贪利养喻

  昔有国王设于教法,诸有婆罗门等在我国内制抑洗净,不洗净者,驱令策使种种苦役。有婆罗门空捉澡灌,诈言洗净,人为其着水即便泻弃。便作是言:“我不洗净王自洗之。”为王意故用避王役,妄言洗净实不洗之。出家凡夫亦复如是,剃头染衣内实毁禁,诈现持戒望求利养,复避王役,外似沙门,内实虚欺,如捉空瓶但有外相。

  (七五)驼瓮俱失喻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又不得出,既不得出以为忧恼。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得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复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间所笑。凡夫愚人亦复如是,悕心菩提志求三乘,宜持禁戒防护诸恶,然为五欲毁破净戒,既犯禁已舍离三乘,纵心极意无恶不造,乘及净戒二俱捐舍,如彼愚人驼瓮俱失。

  (七六)田夫思王女喻

  昔有田夫游行城邑,见国王女颜貌端正世所希有,昼夜想念情不能已,思与交通无由可遂,颜色瘀黄即成重病。诸所亲见,便问其人:“何故如是?”答亲里言:“我昨见王女,颜貌端正,思与交通不能得故,是以病耳。我若不得,必死无疑。”诸亲语言:“我当为汝作好方便,使汝得之,勿得愁也。”后日见之便语之言:“我等为汝便为是得,唯王女不欲。”田夫闻之欣然而笑,谓呼必得。世间愚人亦复如是,不别时节春秋冬夏,便于冬时掷种土中望得果实,徒丧其功空无所获,芽茎枝叶一切都失。世间愚人修习少福谓为具足,便谓菩提已可证得,如彼田夫悕望王女。

  (七七)构驴乳喻

  昔边国人不识于驴,闻他说言驴乳甚美,都无识者。尔时诸人得一父驴,欲构其乳,诤共捉之,其中有捉头者、有捉耳者、有捉尾者、有捉脚者,复有捉器者,各欲先得于前饮之。中捉驴根谓呼是乳,即便构之望得其乳。众人疲厌都无所得,徒自劳苦空无所获,为一切世人之所嗤笑。外道凡夫亦复如是,闻说于道不应求处,妄生想念,起种种邪见,裸形自饿投岩赴火,以是邪见堕于恶道,如彼愚人妄求于乳。

  (七八)与儿期早行喻

  昔有一人,夜语儿言:“明当共汝至彼聚落有所取索。”儿闻语已至明旦,竟不问父独往诣彼。既至彼已,身体疲极空无所获,又不得食饥渴欲死,寻复回来来见其父。父见子来深责之言:“汝大愚痴无有智慧,何不待我?空自往来,徒受其苦,为一切世人之所嗤笑。”凡夫之人亦复如是,设得出家即剃须发服三法衣,不求明师咨受道法,失诸禅定道品功德,沙门妙果一切都失,如彼愚人虚作往返徒自疲劳,形似沙门实无所得。

  (七九)为王负机喻

  昔有一王,欲入无忧园中欢娱受乐,敕一臣言:“汝捉一机,持至彼园我用坐息。”时彼使人羞不肯捉,而白王言:“我不能捉,我愿担之。”时王便以三十六机置其背上,驱使担之至于园中。如是愚人为世所笑,凡夫之人亦复如是,若见女人一发在地,自言持戒不肯捉之;后为烦恼所惑,三十六物发毛爪齿屎尿不净不以为丑,三十六物一时都捉不生惭愧,至死不舍,如彼愚人担负于机。

  (八〇)倒灌喻

  昔有一人,患下部病,医言:“当须倒灌乃可差耳。”便集灌具欲以灌之。医未至顷便取服之,腹胀欲死不能自胜。医既来至,怪其所以,即便问之:“何故如是?”即答医言:“向时灌药,我取服之,是故欲死。”医闻是语深责之言:“汝大愚人不解方便。”即便以余药服之方吐下,尔乃得差。如此愚人为世所笑,凡夫之人亦复如是,欲修学禅观种种方法,应效不净,反效数息,应数息者效观六界,颠倒上下无有根本,徒丧身命为其所困。不咨良师颠倒禅法,如彼愚人饮服不净。

  (八一)为熊所啮喻

  昔有父子与伴共行,其子入林为熊所啮,爪坏身体,困急出林还至伴边。父见其子身体伤坏,怪问之言:“汝今何故被此疮害?”子报父言:“有一种物,身毛耽毵来毁害我。”父执弓箭往到林间,见一仙人,毛发深长,便欲射之。傍人语言:“何故射之?此人无害,当治有过。”世间愚人亦复如是,为彼虽着法服无道行者之所骂辱,而滥害良善有德之人,喻如彼父熊伤其子而抂加神仙。

  (八二)比种田喻

  昔有野人,来至田里,见好麦苗生长郁茂,问麦主言:“云何能令是麦茂好?”其主答言:“平治其地,兼加粪水,故得如是。”彼人即便依法用之,即以水粪调和其田下种于地,畏其自脚蹋地令坚其麦不生,“我当坐一床上使人舆之,于上散种,尔乃好耳。”即使四人人擎一脚至田散种,地坚逾甚为人嗤笑,恐己二足更增八足。凡夫之人亦复如是,既修戒田善芽将生,应当师咨受行教诫,令法芽生;而返违犯多作诸恶,便使戒芽不生,喻如彼人畏其二足倒加其八。

  (八三)猕猴喻

  昔有一猕猴,为大人所打,不能奈何,反怨小儿。凡夫愚人亦复如是,先所瞋人代谢不停灭在过去,乃于相续后生之法谓是前者,妄生瞋忿毒恚弥深,如彼痴猴为大所打反嗔小儿。

  (八四)月蚀打狗喻

  昔阿修罗王,见日月明净以手障之;无智常人,狗无罪咎横加于恶。凡夫亦尔,贪瞋愚痴横苦其身,卧蕀刺上五热炙身,如彼月蚀抂横打狗。

  (八五)妇女患眼痛喻

  昔有一女人,极患眼痛,有知识女人问言:“汝眼痛耶?”答言:“眼痛。”彼女复言:“有眼必痛,我虽未痛并欲挑眼恐其后痛。”傍人语言:“眼若在者或痛不痛,眼若无者终身长痛。”凡愚之人亦复如是,闻富贵者衰患之本,畏不布施恐后得报,财物殷溢重受苦恼。有人语言:“汝若施者或苦或乐,若不施者贫穷大苦。”如彼女人,不忍近痛便欲去眼,乃为长痛。

  (八六)父取儿耳珰喻

  昔有父子二人缘事共行,路贼卒起欲来剥之,其儿耳中有真金珰,其父见贼卒发,畏失耳珰,即便以手挽之,耳不时决,为耳珰故便斩儿头,须臾之间贼便弃去,还以儿头著于肩上不可平复。如是愚人为世间所笑。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为名利故造作戏论,言二世有二世无,中阴有中阴无,心数法有心数法无,种种妄想不得法实。他人以如法论破其所论,便言:“我论中都无是说。”如是愚人为小名利,便故妄语丧沙门道果,身坏命终堕三恶道,如彼愚人为少利故斩其儿头。

  (八七)劫盗分财喻

  昔有群贼共行劫盗,多取财物即共分之等以为分,唯有鹿野钦婆罗色不纯好,以为下分与最劣者。下劣者得之恚恨,谓呼大失,至城卖之。诸贵长者多与其价,一人所得倍于众伴,方乃欢喜踊悦无量。犹如世人不知布施有报无报,而行少施得生天上,受无量乐方更悔恨,悔不广施。如钦婆罗后得大价,乃生欢喜;施亦如是,少作多得,尔乃自庆,恨不益为。

  (八八)猕猴把豆喻

  昔有一猕猴,持一把豆,误落一豆在地,便舍手中豆欲觅其一,未得一豆先所舍者鸡鸭食尽。凡夫出家亦复如是,初毁一戒而不能悔,以不悔故放逸滋蔓一切都舍,如彼猕猴失其一豆一切都弃。

  (八九)得金鼠狼喻

  昔有一人在路而行,道中得一金鼠狼,心生喜踊持置怀中,涉道而进至水欲渡,脱衣置地,寻时金鼠变为毒蛇。此人深思:“宁为毒蛇螫杀,要当怀去。”心至冥感,还化为金。傍边愚人见其毒蛇变成真宝,谓为恒尔,复取毒蛇内着怀里,即为毒蛇之所?螫,丧身殒命。世间愚人亦复如是,见善获利内无真心,但为利养来附于法,命终之后堕于恶处,如捉毒蛇被螫而死。

  (九〇)地得金钱喻

  昔有贫人在路而行,道中偶得一囊金钱,心大喜跃即便数之,数未能周,金主忽至,尽还夺钱,其人当时悔不疾去,懊恼之情甚为极苦。遇佛法者亦复如是,虽得值遇三宝福田,不勤方便修行善业,忽尔命终堕三恶道,如彼愚人还为其主夺钱而去。如偈所说:

 “今日营此事,  明日造彼事,
  乐着不观苦,  不觉死贼至。
  匆匆营众务,  凡人无不尔,
  如彼数钱者,  其事亦如是。”

  (九一)贫儿欲与富等财物喻

  昔有一贫人少有财物,见大富者意欲共等,不能等故,虽有少财欲弃水中。傍人语言:“此物虽鲜,可得延君性命数日,何故舍弃掷着水中?”世间愚人亦复如是,虽得出家少得利养,心有悕望常怀不足,不能得与高德者等,获其利养。见他宿旧有德之人,素有多闻多众供养,意欲等之不能等故,心怀忧苦便欲罢道,如彼愚人欲等富者自弃己财。

  (九二)小儿得欢喜丸喻

  昔有一乳母抱儿涉路,行道疲极眠睡不觉。时有一人持欢喜丸授与小儿,小儿得已贪其美味不顾身物,此人即时解其钳锁璎珞衣物都尽持去。比丘亦尔,乐在众务愦闹之处,贪少利养为烦恼贼夺其功德戒宝璎珞,如彼小儿贪少味故一切所有贼尽持去。

  (九三)老母捉熊喻

  昔有一老母在树下卧,熊欲来搏,尔时老母绕树走避,熊寻后逐,一手抱树欲捉老母,老母得急,即时合树捺熊两手,熊不得动。更有异人来至其所,老母语言:“汝共我捉,杀分其肉。”时彼人者信老母语,即时共捉。既捉之已,老母即便舍熊而走,其人后为熊所困。如是愚人为世所笑。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作诸异论既不善好,文辞繁重多有诸病,竟不成讫便舍终亡,后人捉之欲为解释,不达其意反为其困,如彼愚人代他捉熊反自被害。

  (九四)摩尼水窦喻

  昔有一人与他妇通,交通未竟夫从外来,即便觉之住于门外,伺其出时便欲杀害。妇语人言:“我夫已觉,更无出处,唯有摩尼可以得出(摩尼者齐云水窦孔也)。”欲令其人从水窦出,其人错解谓摩尼珠,所在求觅而不知处,即作是言:“不见摩尼珠我终不去。”须臾之间为其所杀。凡夫之人亦复如是,有人语言:“生死之中无常苦空无我,离断常二边,处于中道,于此中过可得解脱。”凡夫错解,便求世界有边无边及以众生有我无我,竟不能观中道之理,忽然命终,为于无常之所杀害,堕三恶道,如彼愚人推求摩尼为他所害。

  (九五)二鸽喻

  昔有雄雌二鸽共同一巢,秋果熟时取果满巢,于其后时果干减少唯半巢在,雄瞋雌言:“取果勤苦,汝独食之,唯有半在。”雌鸽答言:“我不独食,果自减少。”雄鸽不信,瞋恚而言:“非汝独食,何由减少?”即便以觜啄雌鸽杀。未经几日,天降大雨,果得湿润还复如故,雄鸽见已方生悔恨:“彼实不食,我妄杀他。”即悲鸣命唤雌鸽汝何处去?凡夫之人亦复如是,颠倒在怀,妄取欲乐不观无常,犯于重禁悔之于后竟何所及?后唯悲叹如彼愚鸽。

  (九六)诈称眼盲喻

  昔有工匠师,为王作务不堪其苦,诈言眼盲便得脱苦。有余作师闻之,便欲自坏其目用避苦役。有人语言:“汝何以自毁?徒受其苦。”如是愚人为世人所笑。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为少名誉及以利养,便故妄语毁坏净戒,身死命终堕三恶道,如彼愚人为少利故自坏其目。

  (九七)为恶贼所劫失㲲喻

  昔有二人为伴共行旷野,一人被一领㲲,中路为贼所剥,一人逃避走入草中。其失㲲者先于㲲头裹一金钱,便语贼言:“此衣适可直一枚金钱,我今求以一枚金钱而用赎之。”贼言:“金钱今在何处?”即便㲲头解取示之,而语贼言:“此是真金,若不信我语,今此草中有好金师,可往问之。”贼既见之,复取其衣。如是愚人㲲与金钱一切都失,自失其利复使彼失。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修行道品作诸功德,为烦恼贼之所劫掠,失其善法丧诸功德,不但自失其利复使余人失其道业,身坏命终堕三恶道,如彼愚人彼此俱失。

  (九八)小儿得大龟喻

  昔有一小儿,陆地游戏得一大龟,意欲杀之不知方便,而问人言:“云何得杀?”有人语言:“汝但掷置水中即时可杀。”尔时小儿信其语故即掷水中,龟得水已即便走去。凡夫之人亦复如是,欲守护六根修诸功德不解方便,而问人言:“作何因缘而得解脱?”邪见外道天魔波旬,及恶知识而语之言:“汝但极意六尘恣情五欲,如我语者必得解脱。”如是愚人不谛思惟,便用其语身坏命终堕三恶道,如彼小儿掷龟水中。

  此论我所造,  合和喜笑语,
  多损正实说,  观义应不应。
  如似苦毒药,  和合于石蜜,
  药为破坏病,  此论亦如是。
  正法中戏笑,  譬如彼狂药,
  佛正法寂定,  明照于世间。
  如服吐下药,  以酥润体中,
  我今以此义,  显发于寂定。
  如阿伽陀药,  树叶而裹之,
  取药涂毒竟,  树叶还弃之。
  戏笑如叶裹,  实义在其中,
  智者取正义,  戏笑便应弃。

  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痴花鬘竟。

  百喻经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