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新续藏第 22 册 No. 0432 阿弥陀经注

  No. 432

  修西定课

  许序曰。昔佛法入中国既数百年。慧远法师方以净土收束群灵。虽一百二十三人未能一生都办。然一生取办者不少矣。此一百二十三人。皆以宏誓互相钩摄。深谐佛愿。毕发莲香。转度冤亲。引生眷属。后之闻水声而开念佛。入寂定而往西方。梦兆神徴。辉映震旦。固皆此一脉之明暗相生也。宗门识高力透。高步人天。直趋无上寂光。权抑三种净土。(实报方便同居)甘芳不着。妙胜醍醐。然不遇夫上根。必化而为毒药。故曹溪八世孙永明禅师。回宗镜之全光。入西方之一脉焉。诸法门中。花严大备。云栖大师。具正知见。游花严法海。悲深识卓。思精用宏。撰成弥陀疏钞。委曲引归极乐。老实念佛。天龙喜欢。无量众生。如得慈母。故禅讲两家之未能不受后有者。无不以此为神明休息之地。禅讲两家之已能不受后有者。无不以此为水月道场之缘。自度度人。无等等法。舍念佛往生一门。而更何有也。噫。神游法界。璀璨玲珑。步三教之园林。得一心之归宿。吾友郑子。今庶几焉。着宗镜堂丛书四十八种。以修西定课为第一。予一见。生欢喜心。与眷属谋首取而刻之。愿兴十方信心人。同此光明受用耳。

  仁和许樾身。

  自序曰。非定不戒。非定不慧。不定者。轮回之象也。一切众生。累劫以来。孰不曾为善。孰不曾修行。孰不曾念佛。孰不曾发愿。但以心光不定。净土未生。故长久漂沈。不蒙解脱耳。苦哉痛哉。依我此书。每日修持。必有光明来相接引。三生眷属。其共勉焉。

  咸丰十一年正月。净业学人菩萨戒郑澄德(学川)郑澄源(学烺)排定注明。谨序其缘起。以此功德。愿我
君父安平。净业光昌。慧音成就。

  先举香赞。

  心香乍 爇 法界同 熏  莲池海会悉遥闻   我佛起祥云   嘉瑞缤 纷  接引愿方殷  嘉瑞缤 纷  接引愿方殷。

  每一圈击鱼一声。

  信心为香。法界者。统心法事法之所到而为界。言其广大。无所不包也。莲池海会。指西方净土中人也。我佛。指阿弥陀也。必言我者。从我心光明中出现。光明不聚。不能见佛也。起者。从西方极乐世界。来赴东土娑婆世界也。嘉瑞。楼阁幢幡异香天乐之类也。缤纷。文彩交互也。愿方殷者。阿弥陀佛修行之时。作法藏比丘。对世自在王如来前。发四十八愿。愿愿成就。方成佛道。其四十八愿。皆是多设方便。广度十方六道众生。劝其念佛。生于极乐世界中。修行不退。便悟真宗。成就威神。转相化度也。今阿弥陀佛。愿力圆成。作佛已久。愿光慈照。接引心深。譬如一镜涵空。影来则现。所以叩之而无不通也。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三拜)。

  佛说阿弥陀经

  佛。东方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也。释迦在此娑婆成佛。随众生寿。不过百年。愍念娑婆众生。见佛不易。释迦以后。弥勒以前。千万年中。受大苦恼。故说此阿弥陀经。流布世间。使诸苦恼众生。修七日之功。免永劫之苦。转凡成圣。不退佛因也。经。法也。经名阿弥陀者。纯说阿弥陀佛度生因缘功德也。阿者。无也。弥陀者。量也。其佛万德圆成。不可穷尽。故名无量。于万德中。愿为最胜。愿力大。故光明无量。愿心长。故寿命无量也。诸经所称无量寿佛无量光佛。即此佛矣。释迦说此经。在东土娑婆世界南赡部洲舍卫国。传至震旦。震旦即南洲东边。我辈所居也。梵文古茂。不可持诵。有姚秦时之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者。翻译此经。经义圆妙。不可浅测。有大清朝之菩萨戒郑学川者。作为今解。今解者。取经中今现在说法今发愿今生之义。望人一生取办。便不入于父母之胎。妙取莲花。高超界外也。

  ○夫佛说我听。皆从心现。但是心说心听耳。心体如镜。山河大地。人物虚空。我及如来。种种形类。但是妙圆心镜中所现影子耳。

  如是我闻。

  如者。心之真体。譬如镜也。是者。心中所现法。譬如在全镜上指出一个影子也。我者二义。自经言之。即是结集之阿难也。自读经言之。即是持诵之人也。闻者。心慧之动机也。心耳同用。方谓之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祇音其)。

  一时者。诸天及人。时分各异。佛音周遍。不能专指一方也。佛。释迦牟尼也。生于周昭王时。殁于周穆王时。大悲影现。来度众生。非殁非生。现作生殁。譬如水月灯云。玲珑妙映耳。佛之本体。但是光明。吞吐虚空。无处不到。岂有生死往来耶。

  ○佛者。觉也。无有不觉之处。无有不觉之时。破尽昏沉。自他咸度。故称佛也。梵云舍卫。此云闻物也。祇。祇陀太子也。给孤独。长者之号也。长者买太子之园以供佛。太子但卖园不卖树。自以树供佛。故园树二名称地也。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比丘。此言乞士也。上乞法于佛。下乞食于众生。僧。众也。

  皆是大阿罗汉。

  菩萨为大乘。缘觉为中乘。声闻为小乘。阿罗汉者。声闻乘之第四果也。阿罗汉有三义。一者能杀烦恼贼。二者怖散一切魔。三者应受人天供也。大阿罗汉者。发菩萨心转入大乘者也。

  众所知识。

  皆知其名。皆识其面。言德望全也。此一千二百五十罗汉。多有大菩萨影生其中。

  长老。

  德胜为长。腊高为老。出家一岁为一腊。此二字。通指以下十六罗汉也。

  舍利弗。

  舍利。此言鹙鹭也。弗。此言子也。尊者之母。目明如鹙鹭。故尊者名鹙子也。此尊者智慧第一。言此发愿往生一法。非大智慧者不能圆信。故首列之也。

  摩诃目犍连(犍音尖)。

  摩诃。此云大也。目犍连。此云采菽氏也。

  摩诃迦叶(叶音摄)。

  此云大饮光也。

  摩诃迦旃延。

  此云大文饰也。

  摩诃俱絺罗(絺音郗)。

  此云大膝也。

  离婆多。

  此云星宿也。

  周利槃陀伽(伽音茄)。

  此云继道也。

  难陀。

  此云善欢喜也。

  阿难陀。

  此云庆喜也。佛之堂弟。佛成道日乃生。为佛侍者数十年。佛之经典多由彼结集。

  罗睺罗。

  此云覆障也。佛生净饭王家。名悉达太子。太子欲出家。父王不许。且为纳妃。欲其传后。太子以手指妃之腹曰。六年之后。当生一子。说此语后。太子即出家。未住母胎时。障父出家。既住母胎时。自障六年。故云覆障也。此尊者。前世塞鼠穴六日。故现此报。

  憍梵波提(憍音交)。

  此云牛呞也。牛咽后。吐出复嚼。曰呞。此尊者。前世骂人为牛。故现此报。

  宾头卢颇罗堕。

  宾头卢。此云不动也。颇罗堕。此云利根也。上名下姓。

  迦留陀夷。

  此云黑光也。

  摩诃劫宾那(那奴何切)。

  此云大房宿也。

  薄拘罗。

  此云善容也。

  阿㝹楼䭾(㝹奴侯切)。

  此云无贫也。此尊者无目。心眼洞见。以此居十六人之末。言西方境界。当心领神会而造之也。

  如是等诸大弟子。

  以此十六。例一千二百五十人也。

  并诸菩萨摩诃萨。

  菩者。菩提也。此云觉。萨者。萨埵也。此云有情。上兼觉。下兼情。以佛觉度有情。斯为菩萨矣。摩诃萨。犹云大道心众生也。

  文殊师利法王子。

  文殊师利。此云妙首也。此菩萨大智无遮。于佛所言。更无疑惑。故首列之也。于法自在。名曰法王。即如来也。大菩萨能传佛法。为法王子矣。

  阿逸多菩萨。

  阿逸多。此云无能胜也。即弥勒菩萨之名。弥勒。此云慈氏。菩萨之姓也。弥勒在释迦后一千万年。方成佛道。释迦化度未熟之众生。皆以付之。但众生之中。种性不一。有性急不耐生死。不能待一千万年后之龙华三会。宿缘既露。胜境先成。故释迦于弥勒前说此经。欲弥勒于未成佛前。速满众生之愿。扶持加被。达之西方也。又以中下众生。修行易退。弥勒既未下降成佛。则众生见佛。当在何时。若不早取生西。一落三涂。出头无望。往往有龙华会散。而众生未复人身者。故释迦已去。弥勒未来。此经乃能拔出一切苦宅众生而成就之。恩甚重。路甚捷矣。夫三教圣人。迭兴而救世。应时及节。各立规模。若言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称性而谈。一真如贯。若于天上人间了生死不了生死之中。求一万全无弊者。则方便百千。而净土法门为第一焉。何必佛门神通。即此往生。得一切神通之脑也。何必道家金丹。即此莲花。洗一切金丹之习也。何必儒宗理学。即此一心不乱。破一切理学之障也。得其本。而三教皆枝末矣。本者。一念之心也。然必见佛见心。方悟非心非佛。自然纵横三教。出入龙华矣。呜呼。文殊悟西方之理。而首压尊班。弥勒会往生之机。而名居第二。无边凡圣。孰敢轻议此经乎。

  干陀诃提菩萨。

  干陀诃提。此云不休息也。既信净土。尚未往生。能以不休息为心。自然步步踏着也。

  常精进菩萨。

  精则不粗。进则不退。恒常如此。故能以净土之法。自度而度人也。

  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以此四尊。例一切菩萨也。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释提桓因。此云能天主。即世所称天宫玉帝也。无量诸天者。玉帝居忉利天宫。宫在须弥山顶。旁有四面。面各八王。统名三十三天。忉利之下须弥山埵。有东西南北四大天王。分掌四十种小天。忉利之上。虚空而住者。夜摩。兜率。化乐。自在。合之忉利。四王。名欲界天也。过此以上。无复女人。名禅界天也。过此以上。无复色身。名空界天也。三界之中。欲界最杂。空界无身。感佛威神。现身听法。此非思议之所能及也。大众。通指欲界天上天下龙鬼神仙人物之能听法者。俱。共也。谓与圣人同入佛会也。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

  佛告者。悲心转切。故不待问也。

  从是西方。

  从。由也。是。概指此娑婆世界也。西方者。向西方去也。单指一方者。定于一方。神志专寂。方能发起修行功用而成就也。必云西者。以娑婆适在极乐之东耳。无他义也。

  过十万亿佛土。

  千万为亿。或曰十万为亿。佛土。一大千土也。一大千中。一佛主化。

  有世界。

  世者时分。谓过去现在未来也。界者地分。谓八方上下也。于一片心光中而现虚空。于虚空中而现风轮。于风轮中而现地界。地分既立。时分随起。故称世界矣。心光无量。虚空无量。一切世界亦复无量。故有西方极乐世界。及极乐之西方种种世界。有东方娑婆世界。及娑婆之东方种种世界。上方之上。下方之下。南方之南。北方之北。无不各有种种世界焉。我辈所居。名曰娑婆。娑婆。堪忍也。言众生忍苦也。佛大慈悲。故对此苦众生而说十万亿刹外之世界。欲众生以一念飞心而横出此娑婆也。

  ○二乘不出大千。梵世或拘中小。天福所限。在一界中。神仙丹力。在欲界内。平心思之。卑小不足言也。佛乃于众生大梦中。呼而告之曰。过十万亿土有世界。呜呼。方知别有乾坤矣。

  ○心性轮。即人之一念也。心性轮中现虚空轮。虚空轮中现无量风轮。一风轮中现一金轮。即地轮之下面也。金轮上现火轮。火轮上现水轮。水轮上露出种种山种种洲。即地轮之上面也。居中最妙而高者须弥山。山腰中。一日一月。回环而来往。地轮低处。名曰地狱。地轮高处。须弥顶须弥埵。皆曰天宫。过须弥顶依空而住之四种天。连须弥顶忉利天须弥埵四王天。名六欲天。再上有三层天。名曰初禅。如是初禅至于地狱。名为小世界也。积一千个小世界。名曰小千。有二禅天王主之。积一千个小千世界。名曰中千。有三禅天王主之。积一千个中千世界。名曰大千。有四禅天王主之。四禅天中。有无想天五不还天寄居焉。天王不见不知也。四禅以上。名曰空天。魂识虽存。身相消灭。亦在大千中也。如是大千。名一佛土。

  ○弥陀之极乐。一大千也。释迦之娑婆。亦一大千也。一大千中。现百亿日月。现百亿化佛。净秽短长。隐显出没。彼此辉映而成文。如云中灯。如水中月。

  ○世界相叠。名世界海。世界海重重无尽。出于世界种。世界种重重无尽。出于莲花香水海中。此花藏中。种种庄严。名花严也。莲花则一。譬如真心。世界则多。譬如妄想。然即此莲花。非真非妄也。

  名曰极乐。

  统指西方。则世界甚多。好丑不一。标明极乐。则专诚决定。更无歧误之忧矣。

  ○世人以西天作西方净土。非也。西天乃天竺国。是娑婆内之西方。非娑婆外之西方。不可错会。

  ○人间天上之乐。不及弥陀国土。二乘禅定之乐。不及弥陀国土。一切诸佛刹中。有因缘未符。有功修带退。虽有种种之乐。亦不及弥陀国土。生弥陀国土者。自然花开。自然见佛。自然闻妙法。自然发神通。自然度生。自然成道。灵气萧然。更无余累。圆融一镜。方是乐矣。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佛为一世界中教化之主。故首标之。又阿弥陀佛。专以名号教人持念而得往生。故急标之。阿者无也。弥陀者量也。佛者觉也。觉者心之光明也。阿弥陀佛以无量心光而成佛。我辈亦以无量心光而念佛。以阿弥陀念阿弥陀。念念皆归无量也。

  ○心之光明。如一大圆镜。周满虚空。无彼无此。我取之则全是我镜也。佛契之则全是佛镜也。以佛镜中之我。念我镜中之佛。以我镜中之佛。度佛镜中之我。

  今现在说法。

  现在者。非如释迦住世八十余年。俄成过去也。非如弥勒历千万年下降。方在未来也。众生今日不得解脱。众生今日急求解脱。说法于今日。非今日之救急神方乎。虽曰十万亿。但是一心光。心念动处。即能于心镜中而成感应。

  ○诸佛心光。融通三世。众生不悟。且滞于今。即所滞而成通。无上医王之妙用也。后文云。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又曰。今发愿。若今生。呜呼。错过而今。必一误而生百误。人命在呼吸。宜各自勉之。

  舍利弗。

  前之我闻。是即阿难之我。而显一切诵经者之我。此之舍利弗。是即舍利弗之心。而唤醒一切众生之心。故频呼频唤也。呜呼。一月千江。理通凡圣。我辈若明佛用。安得不感激涕零。而思所以报佛恩乎。

  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众生者。合众阴而有生者也。众阴。五阴也。色之一阴。名曰外法。受想行识。名曰内心。为五阴所拘牵。即佛体而成众生。不为五阴所拘牵。即众生而证佛体。众苦者。三苦五苦八苦也。苦时名苦苦。乐时不坚名坏苦。中等境界不可住名行苦。此三苦也。生时苦。昏浊甚也。老时苦。疲癃极也。病时苦。痛痒深也。死时苦。神脉乱也。苦时苦。境界违也。此五苦也。将一苦苦开之为四。便成八苦。所谓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盛苦。诸乐者。兼世间乐出世间乐言之也。七宝光明。飞行来往。世间乐也。念佛法僧。与上善聚。出世间乐也。不退菩提。证入补处。出世间上上乐也。至于此。受无所受。名曰正受。

  ○受无所受。是悟境。受有所受。是未悟境。极乐世界。兼而有之。常寂光土。即在同居。即圣即凡。三根并往。佛无不引手而援之也。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

  他世界以铁围为障。极乐世界。以宝栏宝网宝树标其疆界。备刹土之仪式而已。四宝。金银琉璃玻璃也。

  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才入西方。先见重重宝聚光明。顿悟尔界此疆。皆如影现。此生平未见之第一乐也。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

  净业所感。平直光明。故无山海之险也。但以宝池楼阁。光华映带而已。七宝池者。七处宝池也。

  八功德水。充满其中。

  八功德者。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除饥渴。八长养诸根也。

  池底纯以金沙布地。

  泥沙者。恶业所感也。神明清发。善业坚纯。故感现金沙矣。

  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

  琉璃。非石汁也。玻璃。非矿脂也。砗磲。非纹石也。赤珠。非蚌精也。以此土之物名。显彼土之物相。彼土之物。实非此土之可比也。

  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生彼土者。以莲花为父母。故详赞之。极乐世界。并无女人。女人往生。皆成男子。故人皆生于莲花中也。浊世血肉之胎。重粗臭秽。故人之福慧光明。在母腹中全然亡失。及其生而转转不灵也。净土莲花之胎。微妙香洁。故人之福慧光明。在佛性中一时炳现。及其生而运运全超也。

  ○诸天宫中。亦有莲华。然但因福报。并无了缘。是有量非无量也。若以一念念佛影子。落于阿弥陀佛心镜之中。神明发而因果皆灵。自能永永玲珑。优入圣位。

  ○莲花从心化出。凡人发一念愿往之时。西方七宝池中。便生莲萼一朵。若能念念熏修。则宝脉深涵。香风茂着矣。

  ○大如车轮。言与身相称也。若诸天龙。身长数百里。往生花轮。必不能反缩小也。净土菩萨。身量广长。不可思议。岂拘拘于数尺以为轮乎。当知一切诸法。从心量而不同。神明自召。非如来之有以限人也。

  ○念心灵发。光明相交。即心即花。凝然一际。故身未往。而神明已住花中矣。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此是国土疆界宝池莲萼之庄严也。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

  西方音乐。不扣自鸣。此以宝音声庄严于上也。

  黄金为地。

  此以宝光明庄严于下也。

  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戌子寅为夜三时。辰午申为昼三时。修行者候之以为节。夫极乐国土。纯是光明境界。岂借日月以分昼夜。但是莲花开合而已。雨。降也。曼陀罗。白色也。前以声光庄严界分。此以香光庄严时分。纵横自在。全现宝心。

  其土众生。

  名为众生。实菩萨也。

  常以清旦。

  初日分也。

  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裓音革)。

  往生之时。飞心妙出十万亿佛土。往生之后。飞身妙入十万亿佛土。衣裓。衣襟也。分身灵变。普到佛前。故能一晨朝而遍供十万亿也。

  即以食时。还到本国。

  辰去已还。玲珑影现。多寡远近。固不足以累其心也。

  饭食经行。

  有以禅悦为食者。有以见色闻香为食者。有食变化饮食者。食后经行。动静皆入佛机也。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此是佛我身心自在供养之庄严也。

  复次。

  再言也。

  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

  以下鸟名。多是比例。彼国众鸟。本无定形。不可以大小浓淡思也。

  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

  舍利。鹙鹭之类也。迦陵频伽。妙音神鸟也。共命鸟。一足一翼。相并则生。相分则死。尔雅谓之比翼。世俗号曰双头。恩爱苦缠。报成此鸟。彼土化现。若同此形也。

  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

  有三十七助道品。四意止。四正勤。四神足。及根力觉道也。五根者。信进念定慧也。五力者。根所发也。七觉者。一择法。二精进。三喜。四除。五舍。六定。七念也。八道者。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也。

  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故善用其所闻者。一切音皆是佛音也。法者。佛之所以成佛者也。僧者。菩萨声闻也。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

  三恶道。谓地狱饿鬼畜生也。或问。极乐无女人。无修罗。无神仙。无魔外。身界坦然。故刀兵水火妻子室家之累无从而生。何但言无恶道。答曰。上文无有众苦一句包之矣。

  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非实有也。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前之化作灵禽。启人念佛。有情说法。固已妙造玲珑矣。今再写出无情说法之音。忽如宝网微风一时吹动。读至此。何能已于发愿往生也。

  ○或问。有实相念佛。深观佛理是也。有观想念佛。入西方定是也。有观像念佛。对像生敬是也。有持名念佛。字句分明是也。西方众生念佛。是如何念。答曰。不滞于名。即生实相。声中入定。即音即光。四种念佛。都是一种念佛也。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此是应时及节感发修行之庄严也。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已释佛刹之名。再释佛身之号。说唯心净土者。未必能神游佛刹。说自性弥陀者。未必能量同佛身。口说而不心行。安得有往生之乐乎。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

  一切众生本元心地。光明无量。一切诸佛证一切众生本元心地。故光明同一无量。但一切诸佛之无量光明。众生难见。而阿弥陀佛之无量光明。众生易见。则因缘之生熟不同也。阿弥陀佛之因缘。既与众生熟。故无量光明之接引。决定决定。无疑惑矣。

  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十方国土。有种种铁围诸山须弥大海。纷纷坚碍。障于人心。心地化作光明。方得玲珑而自在矣。佛以光明为全体。故遍照于十方。众生坚执而不通。故难见夫一佛。然就佛言之。但有光明。毫无障碍。于一片光明中。障碍总是光明也。知此理者。于往生时。品地必超。心得决定。

  是故号为阿弥陀。

  此就光明上说无量也。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此就寿命上说无量也。阿僧祇。无数也。劫。长时也。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此今字。对此娑婆贤劫言之。于无量而才现十劫。则累劫昏沉众生。无不仗光明之接引也。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数上声)。

  二乘根种。不生净土。净土罗汉。大率已发大菩萨心。略证声闻。便阶大士。光明至此。身如影响而已矣。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此是主伴玲珑光明寿命之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䟦致(鞞音皮)。

  阿。无也。鞞䟦致。退也。在此修行。多苦多魔。如风中一毛。不能自主。一生极乐。便登不退矣。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补处者。到他方世界候时成佛之等觉菩萨也。从人至佛。生生世世。进退不可知数。唯净土众生。有能不入多生。一生直入他方补处者。言缘胜劫长。广大成就者多也。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阿弥陀佛。号曰愿王。在一切佛中。度生之愿最为第一。众生顺佛愿而发往生之愿。如石吸铁。如灯发光。如桴击鼓。互感互应。妙愿成机。念念玲珑。往生无不玲珑也。

  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夫过去难追。未来不可测。受现在之苦。而引未来之殃。此人情所大不安者也。唯精持佛号。早生西方。瞻仰者既有如来。聚处者无非上善。光明所照。熏发而成就之者神矣。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一切修行而不以念佛为因。泛泛念佛而不以精持四字为缘。于净土时机。全无收束。故善福无多也。

  ○彼佛光明无量。众生以有量之善福求之。彼此相悬。是故不可。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

  六道众生。各有男女。心能信佛。便名善矣。闻说阿弥陀佛者。于他人边。闻说有阿弥陀佛之境界也。

  执持名号。

  便将此阿弥陀佛四字名号。执而持之。执者。心缘四字而不退也。持者。口诵四字而不断也。

  ○名号之外。更无弥陀。弥陀之为弥陀。四个字尽之矣。万德洪名。洪名万德。以名召德。一句全收。一句中更有何欠少乎。夫无欠少之心。便是无量也。便是阿弥陀也。此其善福因缘。固不可以多少测也。譬如一滴之水。投于大海。滴滴之水。投于大海。无有一滴而非海也。

  ○夫佛外无禅。念外无参。即念佛便是参禅。不必另作参禅之想。若于念佛时看念佛的是谁。又念又看。却成二念。不如一直念去也。

  ○执字是一切修行者之病。一切众生之所以不得成佛者。执情累之也。然热病已深。石膏可用。中宫既满。硝朴可施。一味平淡。不足起死回生。故以执破执。而病可霍然也。执持极而心光露。心光露而佛光临。行人不知。而佛则洞鉴之也。且行人亦何尝不知也。但办一心不乱。自然换得一副骨头。修行人于此。苦得一番便好。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

  统言执持名号。是恒常精进也。切指一日七日。是勇猛精进也。如炼丹药。或用文火。或用武火。

  一心不乱。

  心无真妄而现真妄。真妄迭兴。还源不可得。真妄皆妄。心之所以乱也。以无量之心。念无量之佛。不复作有量无量之想。是之谓不乱。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临终者。将死一念之前也。佛现而在其前。一心不乱之所感也。夫我心佛心。如镜照镜。一心念佛。是东镜入西镜也。命终见佛。是西镜入东镜也。虽互相入。而无往来之迹。但光明相接而已。

  ○一切修行之所以不能了局者。临命终时无把握故也。虽复气脉澄清。炉香上达。往往局于天上神仙境界。降此以下。更属无聊。有见火车狱卒者矣。有误入于堂宇园林。而化成恶道者矣。唯此阿弥陀经。单提出临命终时四字。如春雷一震。百蛰皆惊。具慧命法身者。莫不有出头之路也。此理难闻。此机难发。既闻此理矣。既发此机矣。三生眷属。可不勉欤。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终时者。正舍报之一念也。不颠倒者。正念现前也。旁观者见此人心不颠倒。便可信此人决已往生也。

  ○闻经而发愿。发愿而持名。持名而见佛。见佛而往生。五者相因。自然之次第。今之人。神脉颠倒。不得往生。但有持名之功。又不到一心不乱。所以昏散者满于域中。而慈航乃虚而无济也。

  ○不发愿由于不闻经。不往生由于不发愿。更有贪于见佛。懒于持名。将此念佛一门。化作平板无灵之局面。呜呼。无上灵丹。变成臭腐。真珠宝网。空葬泥沙。皆心神不能圆聚故也。

  ○念佛者。念念威神。全同我佛。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心光明中。决无魔事也。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频劝发愿。是心愿佛愿。愿愿交光。持作往生之倦也。若谓念佛一门。但以诱引凡下者。实乃罪同谤佛。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有形之德谓之功。无形之功谓之德。功德有益于众生。名曰利矣。不可以心思。不可以口议。言阿弥陀佛之功德。乃无量之功德也。赞叹者有释迦佛。赞叹者不止释迦佛。以我例彼。故曰如也。

  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閦音促)。

  娑婆在极乐之东。而娑婆之东。世界正复无量也。极乐在娑婆之西。而极乐之西。世界正复无量也。世人小见。但知有六合耳。岂知世界外之世界。各各有大智慧光明如来。永劫悲怀。劝人念佛耶。

  ○阿閦鞞。此云不动也。须弥。山名。此云妙高也。即世界正中最大之山。以山名为佛名。状其德相之妙高也。

  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舌相无量。由于身相无量也。身相无量。由于心相无量也。处处说法。法满大千。名为遍覆矣。然佛身现刹。佛刹现身。身中现身。刹中现刹。舌覆大千。未尝不实有其事也。

  说诚实言。

  一切众生。闻经不信。丛林僧众。有终身诵此为课。而不发一念往生之心者。滥取古人之愿文。循例诵之。如数他人宝。自己无一钱。心外见法。流而不返。呜呼。滔滔皆是矣。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称赞。宣扬其美也。不可思议功德。指弥陀以名号度众生也。一切诸佛。六方佛及释迦佛也。所护念。信弥陀功德发愿往生。内外诸魔或加残害。一切如来常加护念。以威神加被而成就之也。此十五字是经之名。今称阿弥陀经者。省文也。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名闻光者。名闻他界。如光明之盛也。?肩者。福慧当躬。如两肩发?也。

  舍利弗。西方世界。

  此经六方。是指娑婆极乐十万亿佛土之外。东方指娑婆之东。西方指极乐之西。有无尽之西东。故有恒河沙数诸佛。广标西方。别称世界。其不指极乐可知也。

  有无量寿佛。

  此佛之名。偶同阿弥陀佛之别名。所谓同名佛也。每一佛出。同名者无量。或在前。或在后。或同时。一佛既可以多名。多佛亦可以一名。佛佛名名。灯云水月也。

  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无量幢者。佛之福慧光相。高明如幢。而复无尽也。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难沮者。佛性雄猛。不可抑遏也。日生者。如日初出。光?熊熊也。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师子。一切兽中王也。如来。一切法中王也。故以为名也。达摩。此云法也。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月为星宿中王。如佛为一切法中王也。香上者。佛香为一切香中之上也。香光者。心信成香。香净发光也。严。饰也。娑罗。此云坚固也。树王。大树也。宝华德者。宝华之性。明润开显。而有馨香之感发也。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佛心同。不分彼此。故众生念一佛名。无量如来欢喜也。阿。无也。耨多罗。上也。三藐。正等也。三菩提。正觉也。凡夫不求正觉也。外道求正觉而不正也。罗汉似正觉而不等也。上等诸佛。下等众生。方曰等矣。然菩萨虽等。不为无上也。无上正等正觉。便是佛矣。不退转于佛道。由闻经闻佛之故。此经之威力大矣。

  ○同护也。同念也。同见其为圆融一觉。无退理也。同见其为因缘入妙。无退机也。若自退其念佛之心。则颠倒乖违。佛所不能护也。

  ○主伴重重。一时圆现。不出我一念中也。如一镜中现无量镜光。光中镜镜互映。呜呼。何必花严耶。何必非花严耶。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不信不受。诸法无灵。一句入神。诸佛欢喜。何以故。一切众生。皆于如来心中动也。一切如来。皆于众生心中住也。非动也。非住也。唯一圆融清净宝觉而已。当信当受。通圣通凡。我辈宜如何加勉也。

  ○净土一门。为无边圣贤游集之道场。谓顿悟自心。不须念佛往生者。岂真胜于智慧第一之舍利弗乎。夫观经之标九品也。上品菩萨境界。中品罗汉境界。孰谓圣贤不求往生耶。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

  映下若已生。

  今发愿。

  映下若今生。

  当发愿。

  映下若当生。

  欲生阿弥陀佛国者。

  佛国净土。即一涵三。唯佛所居。常寂光也。光中所现菩萨住处。则实报无障碍土也。所现声闻住处。则方便有余土也。所现众生住处。则凡圣同居土也。镜光圆摄。四土本融。才落言思。便成一土。若上上聪明人。悟得高即是下。下即是高。心空则境灵。发愿往生。不须筹度也。当。将来也。

  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

  带已发愿句。

  若今生。

  带今发愿句。此句最重。

  若当生。

  带当发愿句。今发愿。则今生矣。鼓棰在手。而忧鼓之不响耶。早对弥陀。䖍伸忏悔。

  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释迦将灭度。留此一经弗待咨询。叮咛勉勖。而经中之法。又简中之简。易中之易。捷中之捷。稳中之稳。超中之超。圆中之圆。呜呼。至于此而恩已极矣。然而业海多沤。生灭自局。习气成于累世。妙法闻于一朝。信力如萤。难当风雨。所以发愿者。百不获一焉。念佛者满于世间。吾不知其归于何用也。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

  是言。指以下六十字。

  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释迦。此云能仁也。牟尼。此云寂默也。甚难希有。指成佛说法二事也。成佛不难。难于在五浊成佛。说法不难。难于说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也。

  ○合四浊以成劫浊。见者。惑也。烦恼者。身心不自在也。众生者。揽阴不净恶名秽称也。命者。色心相持不能坚久也。

  ○夫我释迦。于此浊恶世界中。现如来身。说此微妙玲珑之一法。凿凡心而开圣窍。换毒药而锡醍醐。恩上之恩。利中之利也。而我辈者。俗见坚牢。恶根难拔。闻言不信。空过一生。再出头来。不知何日。可谓深弃佛恩矣。

  舍利弗。

  以下是释迦自己所言。故又呼舍利弗名也。

  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络绎回环。主宾交映。至于此而复自述其难。则字字血痕。全带玲珑之色也。呜呼。我与如来。同此一心。奈何自疑其心。而不如心以念佛也。知此事之归于一易。可以解如来两难之忧。佛欢喜。我欢喜。全现心中极乐之影矣。

  ○因此力便太易。而人不能信。故翻成难法。呜呼。众生之拙。一至此乎。汝心中之佛已现矣。已演心法若干矣。对镜迷头。狂而四出。皆丧心不顾者也。

  ○说经至此。方便已穷。过此已往。心佛不现矣。

  ○明理念佛。愿彻无边。则超过一切世间。难易皆成戏论。心现净土。心自往生。如镜中镜。光明不二。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

  阿修罗。此云非天也。有天之福。无天之德。常与天争。若回心入佛者。则三毒一消。便归净土。非复前日之用心也。

  闻佛所说。欢喜信受。

  欢喜即是飞心。此超出娑婆之机也。信受即是净愿。此妙生极乐之窍也。机窍玲珑。圆心四映。

  作礼而去。

  去字上。有决断往生意。

  佛说阿弥陀经

  此六字亦当诵。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凡念佛而不得往生者。恶业障之耳。根本坚牢。枝条茂密。无边冤对。幻影重重。若非佛力加持。那得超生净土耶。陀罗尼。总持也。谓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也。此土亦称为咒。

  ○此即往生咒也。课时诵三遍。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哆夜。哆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哆。悉耽婆毗。阿弥利哆。毗迦兰帝。阿弥利哆。毗迦兰哆。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隶。娑婆诃(哆音多他音拖伽音茄毗音皮耽音丹腻女利切那奴何切枳音纸。隶音利)

  咒为密言。不当求解。死心诵之。乃有奇应。

  经咒已毕。次举佛赞。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阿弥陀佛。总举法报化三身也。身金色。单指报身也。相大而好小。无等伦者。无可为比也。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此于无可比中。强作比譬也。两眉中间白毫。八棱中空。宛转右旋。其大如五座须弥山也。绀。青也。四大海。言其大也。皆指报身也。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化佛有大小。大者千尺小者丈六。每一化佛。有二化菩萨为侍者。左观音右势至也。病中人往生时。所见接引之佛。即此化身也。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九品。指莲花品数也。于上中下之内。各各开出上中下。故成九品。彼岸。成道之地也。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 大慈大悲 阿弥陀佛。

  无著为大。拔苦为悲。与乐为慈。

  ○唱一声。

  阿弥陀佛。

  此四字佛名。每一课。以千声为率。要念得无首无尾。句句皆如一句。自然光明玲珑矣。

  ○当字字声声。光明相接续。不用唱。

  南无观世音菩萨。

  凡称南无者。归命之义也。此菩萨。心眼照世。能观其音。世人诵此菩萨名者。心中发光。自观其音。当观音之时。便与此菩萨非一非二。故能获灵感。得愿求。毕竟生于西方也。

  ○三种菩萨名。各唱三声。

  南无大势至菩萨。

  大心大力。身所至处。世界动摇。头有宝瓶。光明不断。亦化小身。入此娑婆世界。专取念佛人。而使之归于净土。此菩萨。以念佛心。得无生忍。其言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其数多。如大海之水。心业成就。久在极乐。故清净也。一佛二菩萨。因缘光明。不为少矣。又兼此海众菩萨。各以愿力因缘。而来救其眷属。一声呼唱。风动莲心。一人之身。一切光明来照也。

  次跪诵莲池大师所作西方发愿文一遍。

  ○始焉欢欣。继而疲懈。不得谓之发。口谈净土。心恋娑婆。不得谓之愿。诵文者思之。

  稽首西方安乐国  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  惟愿慈悲哀摄受

  [○@叩]。

  以下愿文。每数字一停顿。停处引声者。以圈为记。停处不须引声者。以乙为记。久之音熟。自然感发心灵矣。

  弟子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

  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

  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

  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

  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叩]我及众生○旷劫以来○迷本净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

  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

  从于今日○立深誓愿。

  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

  誓成正觉○誓度众生。

  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

  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

  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

  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

  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

  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

  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

  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

  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

  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

  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

  放光接引○垂手提?。

  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

  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

  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

  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

  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

  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

  得授记已。

  三身四智○五眼六通。

  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

  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

  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

  如此大愿。

  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

  我愿无尽。

  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

  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叩]。

  四恩者。在家。则天地也君也亲也师也。出家。则父母师僧国王檀越也。三有者。三界也。法界众生者。十方无量世界一切众生也。心能运载一切法。故名乘。以佛为极。不落二三。故曰一乘也。

  ○染心易炽者。识火炎炎。时常发起也。净德难成者。心水不清。佛月难现也。

  ○翘勤五体。表外仪恭也。披沥一心。明内心敬也。五体者。两肘两膝及额也。披沥者。开发洗荡也。投诚者。以我之心。归投于佛也。忏悔者。断相续心也。言我及众生者。求生净土。须广大心。一体同观。方偕佛愿故。一人忏。即是一切众生忏也。

  ○一切诸业。不名决定。忏之则无。任之则有。信以为能消灭。一忏便灭。何以故。心力最强也。

  ○冤有三。有杀冤。有盗冤。有淫冤。杀盗名怒冤。淫名喜冤。一切众生。以冤为亲。若念佛功深。看得一切冤亲如光如影。则往生无累矣。

  ○禅观与持名。本是两法。若体会经文。想我之念佛音声。直入西方灵禽风树之中。与水流光明宝罗天乐。融成一片。便是观想持名无二也。此名西方禅定。亦名音声禅定。

  ○病苦。四大不调也。厄难。水火刀兵毒药之类也。贪恋。许愿求医食肉怀恩也。迷惑。疑罪多功少佛不来迎也。报。报身也。舍报。谓正断气时。舍此报身。精神独往也。

  ○无生忍者。一切诸法。本自不生不灭。既为众生。故颠倒妄见。今以智慧而了达之。故曰获也。得此忍已。大用方成。

  ○三身。法身报身化身也。四智。八识之妄。还源证真。转识成智。其数有四也。八识者。眼耳鼻舌身为前五识。意为第六识。细意不外缘者名第七识。心之本量含藏种子者名第八识。修道之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也。六通。天耳通天眼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也。

  ○不退地者三义。一位不退。终不退为凡夫二乘也。二行不退。终不退失所修行业也。三念不退。不暂退转菩提心念也。又曰。虽品居下下。地局疑城。然永断三涂之因。亦名不退也。

  ○界生业恼四者不尽。我之大愿终亦不尽。运此不尽之愿力。度此不尽之众生。方显无量心光。能与弥陀同调矣。

  ○种智。佛智也谓能通达一相无量相也。

  ○或问曰。此经单言持名。愿文忽说禅观。何也。答曰。若神明不入观中。所持之名。非昏即散。以持名为观境。非于观外持名也。或问曰。观境无声。观心不动。今乃经行持诵。何谓观乎。答曰。死法活用。名曰善巧。活法死执。是谓痴人。华严经云。风中入定。声中入定。古德云。行亦禅。坐亦禅。即此经行持名便是神明在定也。或问曰。观西方者见佛。持名者于持名时能见佛乎。答曰。观佛用心眼。是心中色。持名用心听。是心中声。然心观佛色。佛现而说法。则有妙声矣。心听佛声。神凝而现瑞。则有妙色矣。六尘万法。回转唯心。子但神听自己念佛之声。久之又久之。到一时鼓寂钟沈。便与如来相见也。

  修西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