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卍新续藏第 18 册 No. 0332 楞伽经参订疏

楞伽阿䟦多罗宝经参订疏卷第六

  刘宋天竺沙门求那䟦陀罗 译

  皇明吴兴后学沙门广莫 参订

  夏官大夫携李袁黄 阅正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三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一切法相续义解脱义。若善分别一切法相续不相续相。我及诸菩萨。善解一切相续巧方便。不堕如所说义。计著相续。

  (问中二义。相续可知。解脱义者。即后文所谓一切法无相续不相续相。得寂静故。即彼寂静。名解脱义也。不堕下。谓善解相续方便。故不堕随言执义病中。勿令自心计著相续)。

  善于一切诸法相续不相续相。及离言说文字妄想觉。游行一切诸佛刹土。无量大众力自在通总持之印。种种变化。光明照耀。觉慧善入十无尽句。无方便行。犹如日月摩尼四大。

  (集注云。日月之照临。摩尼之随色。地水火风之周遍。皆无作也。菩萨无方便行如之)。

  于一切地。离自妄想相见。见一切法如幻梦等。入佛地身。于一切众生界。随其所应而为说法。而引导之。悉令安住一切诸法如幻梦等。离有无品。及生灭妄想。异言说义。其身转胜。

  (此上大慧自述所问之益也。异言说义者。谓异见言说及义也。善二义菩萨。现形度生。令彼离诸异见。其身得胜转依故)。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无量一切诸法。如所说义。计著相续。所谓相计著相续。缘计著相续。性非性计著相续。生不生妄想计著相续。灭不灭妄想计著相续。乘非乘妄想计著相续。有为无为妄想计著相续。地地自相妄想计著相续。自妄想无间妄想计著相续。有无品外道依妄想计著相续。三乘一乘无间妄想计著相续。

  (此酬大慧随言取义相续之着。有无量相。约而言之。有十一种也。所谓下。列十一种计著相续之名。初云相者。即阴界入相也。缘者。十二因缘也。性非性生不生等可知。乘非乘者。乘是三一之迹。非乘是三一之本。凡计三一本迹而不忘者。亦为计着妄想也。地地自相妄想者。从初地至等觉。地地有自境界相。相则不无。若计而不舍亦为计着妄想矣。自妄想无间妄想者。谓由自心依无间法。生诸妄想故。三乘一乘。教道虽别。同证真谛。故云无间。然而计此三一无间。亦是妄想计著相续)。

  复次大慧。此及余凡愚众生。自妄想相续。以此相续故。凡愚妄想。如蚕作茧。以妄想丝。自缠缠他。有无相续相计着。

  (此及余者。此指上十一计着也。谓此十一计着。及余凡愚所计著者。有无量相。不能尽述。故云及余也。以此下。结显计著相续之过。如蚕作茧。妄想如丝。言其稠密交互。以自缠也。复以此法。妄教于人。为缠他也。然诸计着。不出有无二品。故结云有无相续计着。上明相续义竟。下明解脱义)。

  复次大慧。彼中亦无相续及不相续相。见一切法寂静。妄想不生。故菩萨摩诃萨。见一切法寂静。

  (彼中。即指上文十一相续中也。言此相续忘处。即是解脱。何者。以能见法寂静故。了知诸法无相续不相续相。名解脱义也)。

  复次大慧。觉外性非性。自心现相无所有。随顺观察自心现量有无一切性无相见。相续寂静。故于一切法无相续不相续相。

  (谓觉外境非性。内心无相。随顺观察。自心现量有无体性。皆无相见。故得相续寂静。以寂静故。于一切法。无相续不相续相。名解脱义也)。

  复次大慧。彼中无有若缚若解。余堕不如实觉知。有缚有解。

  (彼中。指寂静中也。以寂静义中。无缚无解。余诸外道。不如实知彼寂静。故有相续之缚。不相续之解)。

  所以者何。谓于一切法有无有。无众生可得故。

  (唐译云。一切诸法。若有若无。求其体性不可得故。○今文众生字。即体性义。按唐译可解)。

  复次大慧。愚夫有三相续。谓贪恚痴及爱。未来有喜爱俱。

  (泐师解云。贪恚痴者。相续之因也。五趣者。相续之果也。由过去因。成现在果。现在作因。复招未来之报。言三续者。三世循环。相续靡间。贪爱喜三如次配)。

  以此相续故。有趣相续。彼相续者。续五趣。

  (魏译云。以此相续。故有后生。大慧。众生相续。生于五道。○泐师解云。以此三毒相续。故有诸趣轮转。言趣者。即六道也。以修罗遍于五道故。但云五趣)。

  大慧。相续断者。无有相续不相续相。

  (谓贪等三续断者。则无相续不相续相。然则相续解脱。二义皆空矣)。

  复次大慧。三和合缘。作方便计着。识相续无间生。

  (谓以根尘识三。因缘和合方便。作计著者。则诸识相续生起。长劫无间)。

  方便计着则有相续。三和合缘识断。见三解脱。一切相续不生。

  (有方便计着。则有相续。三缘识断。见三解脱。见解脱已。一切相续不生。此结显相续解脱二义之因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不真实妄想。是说相续相。若知彼真实。相续网则断。

  (以不实妄想计着。则有相续。若知彼实性者。则相续网断。以相续喻如网者。谓相续无量。彼此交互。如网罗罩。难脱离故。此颂相续解脱二义也)。

  于诸性无知。随言说摄受。譬如彼蚕虫。结网而自缠。愚夫妄想缚。相续不观察。

  (谓于诸性。无知觉故。随所说义。相续计着。如蚕作茧。自缠其中。凡愚众生。为妄想所缚。亦复如是。故于相续无慧观察)。

  大慧复白佛言。如世尊所说。以彼彼妄想。妄想彼彼性。非有彼自性。但妄想自性耳。

  (魏译意同。○此大慧引佛昔言为问也。彼彼性。指诸法而言。以彼彼之妄想。妄想彼彼诸法。然彼诸法。非有自性。但一妄想自性耳)。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但妄想自性。非性自性相待者。非为世尊如是说烦恼清净无性过耶。一切法妄想自性非性故。

  (魏译云。世尊若唯自心分别。非彼法相者。如世尊说一切诸法。应无染净。何以故。如来说言一切诸法。妄分别见。无实体故。○上文大慧先引佛言为据。此正牒难。谓若但妄想自性。非有一切性自性相待者。岂非世尊当作是言。浊秽清净。堕无性之过耶。何者。以一切法非性。但妄想自性故)。

  佛告大慧。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大慧。非如愚夫性自性。妄想真实。

  (大慧以无性为难。而不知所难之意。合正义也。故世尊顺其所难。即证言如是。如汝所说。要知染净无性。二法叵得。非如愚夫以性自性。计为真实)。

  此妄想自性。非有性自性相。

  (唐译云。此但妄执。无有性相。○此牒前妄想自性非有外性自性相)。

  然大慧如圣智有性自性。圣知。圣见。圣慧眼。如是性自性知。

  (唐译云。然诸圣者。云云。○前明诸法无性。但一妄想。今显圣智。有自体性也。圣知见者。即佛之知见。无知之知。无见之见。为真知见耳。圣慧眼者。谓彻诸法之真。达群情之妄。华严疏第一云。分别名慧照瞩称眼。又云五眼之中。慧眼观理。理无异味。慧眼观事。事无不见。名圣慧眼也。然而圣性非空。妄想无实。不可以前妄想为例。文初然字。旧注分属上句。今按唐译。义当连此。盖为转文之辞也)。

  大慧白佛言。若使如圣。以圣知。圣见。圣慧眼。非天眼。非肉眼。性自性如是知。非如愚夫妄想。

  (此大慧述上文意。以生后难也。谓若使如圣人。以圣知圣见性自性。如是而知。是实非虚。非如凡夫天眼肉眼妄想可比)。

  世尊。云何愚夫离是妄想。不觉圣性事故。

  (唐译云。云何凡愚得离分别。不能觉了诸圣法故。○大慧问意谓诸愚夫。云何能离如是妄想。而彼不离妄想者。以不觉圣性事故)。

  世尊。彼亦非颠倒。非不颠倒。所以者何。谓不觉圣事性自性故。不见离有无相故。

  (魏译云。世尊。彼痴凡夫。非颠倒见。非不颠倒见。何以故。以不能见圣人境界如实法体故。以见转变有无相故。○按魏译意。大慧谓彼愚夫以不觉圣性自性故。非不颠倒也。又以见转变有无相故。非颠倒也。今文末句不见不字。魏译作以字。离字。魏译作转变字。离。即转变义。今文不字。当从魏译作以。观大慧意。谓彼愚夫亦有一种非颠倒见可取。而圣或亦有一种如妄想见。不可取。故有下文之难。盖疑圣人有自语相违之过也。已上二节。以难凡圣有觉不觉之异。因惜凡夫具倒不倒之疵)。

  世尊。圣亦不如是见。如事妄想。不以自相境界为境界故。

  (唐译云。圣亦不如凡所分别如是得故。非自所行境界相故。○此难意。谓圣亦不应如是见圣性等事。如愚夫事妄想计着。何以故。如来不应以自相境界为境界故。是故圣人。亦有一种如妄想见不可取)。

  世尊。彼亦性自性相。妄想自性如是现。不说因无因故。谓堕性相见故。

  (魏译云。彼诸圣人。见有法体。分别法相。以世尊不说有因。不说无因。何以故。以堕有法相故。○此大慧出佛正见。以生后难也。谓彼圣人亦见诸法性自性相。如妄想性现。但不说有因无因。何以故。若说因无因。则堕性相见矣。盖谓圣人虽见诸法。同凡夫现。能了如幻。故不说有无。不堕性相见也。如第二经云。以彼惑乱。诸圣亦现。而非颠倒。同今文意)。

  异境界。非如彼等。如是无穷过。世尊。不觉性自性相故。

  (魏译云。余人见境。不如是见。世尊如是说者。有无穷过。何以故。以不觉知所有法相。无自体相故。○异境界非如彼等者。按魏译异。指余人而言。余人即众生也。彼等。指上诸圣也。谓余众生所见境界。非如彼等诸圣所见。如是则成无穷之过矣。世尊下。出非如彼等之意。谓余众生。不觉性自性相无实体故。圣性有。凡境无。非过而何)。

  世尊。亦非妄想自性。因性自性相。彼云何妄想非妄想。如实知妄想。

  (唐译云。世尊。诸法性相不因分别。云何而言以分别故。而有诸法。○大慧意谓性自性相。非因妄想自性而有。彼诸圣人。云何以圣性妄想谓非妄想。而言如实知性自性相。但一妄想耶。此难前文但妄想自性句之非也。按唐译可解)。

  世尊。妄想异。自性相异。世尊。不相似因。妄想自性相。彼云何各各不妄想。而愚夫不如实知。

  (妄想异者。谓能缘之心。有种种差别自性相异者。谓所缘之境。亦有种种差别。然则能缘所缘。因不相似。彼诸圣人。云何于妄想自性相上。各各不妄想。而愚夫云何不如实知彼不妄想相耶)。

  然为众生。离妄想故。说如妄想相不如实有。

  (此大慧以意妄度。出佛方便所以。谓[今]众生离妄想故。说诸圣性为有。以有故。故云如妄想相也。然以方便云有。有必非有。故云不如实有)。

  世尊。何故遮众生有无有见。事自性计着。圣智所行境界计着。堕有见。说空法非性。而说圣智自性事。

  (唐译云。世尊。何故令诸众生离有无见所执着法。而复执着圣智境界。堕于有见。何以故。不说寂静空无之法。而说圣智自性事故。○此难如来自语相违也。谓世尊何故遮诸众生有无有见。而世尊自复计着圣知见等。堕于有见。说众生法。空而非性。说自境界。有圣智事。岂非自语相违耶。已上从若使如圣至此。文有十节。详观十节之意。第一节。大慧牒圣性之事。后陈九意。宛转成难。总以说空堕有结之。是知说空堕有。为立难之本。故下文世尊答语。独标结难之言。以辨圣性为实也。奚必分列难名骈枝语意。愚故但于语势断处。略疏其情。使来学临文。明识辞义足矣。故于旧解。不复参入)。

  佛告大慧。非我说空法非性。亦不堕有见说圣智自性事。然为令众生离恐怖句故。

  (此辨大慧所难之非。以明说圣事之由也。谓佛所说圣智事者。因说诸法非性。众生闻此。生于断灭恐怖。故说离妄想有圣智事。为令离此怖故。然前难语。新说以五难截之。详其五难。有是者非者。故不取焉。今从大慧语意。释之如上。窃观世尊答语。但依说空堕有为辨。盖此语。系是难本。故举其要而总答之。以得如实空故。圣性斯显。答中大意。如斯而已)。

  众生无始以来。计着性自性相。圣智自性计著相见。说空法。

  (佛为众生从无始来。计着性自性相。及圣智事等。皆计有相见故。因说空也。对有说空。空非实法)。

  大慧。我不说性自性相。

  (魏译云。大慧。我不说言法体有无。○上文因众生著有。故说空。今文复申云我于性自性相。不说有无。则有无双遣。今文阙有无字。按魏译可解)。

  大慧。但我住自得如实空法。

  (如实空者。是真常中道之法。非前对有所说之空。有无不着。非即都忘。故云如实空也)。

  离惑乱即见。离自心现性非性见。得三解脱。如实印所印。于性自性。得缘自觉观察住。离有无事见相。

  (此明如实空之德相也。如实空中。本离惑乱及自心所现有无性相之见。故得空无相愿。三解脱门。所证法行。皆由如实空印之所印定。言法法离于相见。而[淴-心+口]乎中道也。依自觉圣智。观性自性相。则一切性相。不离本位。即常住故。是故如实空法。离于有无事相之见)。

  复次大慧。一切法不生者。菩萨不应立是宗。

  (谓不生宗。是外道所计。凡依佛修行者。不应立是宗。此是有法不生宗)。

  所以者何。谓宗一切性非性故。及彼因生相故。说一切法不生宗。彼宗则坏。

  (此微明不生宗者有过也。谓彼外道。以无性为宗。言一切性。有即非有故云不生。然彼不生。因生所待。而有其相。说一下。承上徴语。明不生宗者有坏也)。

  彼宗一切法不生。彼宗坏者。以宗有待而生故。

  (此明不生宗坏之所由也。谓其以生为待。而立不生。因有所待。不生无能自立。故坏也。中论云。若法为待成。是法还成待。信矣)。

  又彼宗不生。入一切法故。

  (古注云。又彼不生宗。即入一切法数中。一切法者。生。不生。一。异。常。无常等法也。言若立不生宗。即入此一切法数。故不得立不生宗也)。

  不坏相不生故。立一切法不生宗者。彼说则坏。

  (杨彦国纂云。不坏真相。本自不生。今乃建立是宗。而入一切法。则彼建立。何为不坏)。

  大慧。有无不生宗。彼宗入一切性有无相不可得。

  (前单约有法。立不生宗。此又兼取有无。立不生宗。故云有无不生也。集注云。就有无上。立不生宗。则入一切有无之性。有无性相。既不可得。却于何处。立有无不生宗也)。

  大慧。若使彼宗不生。一切性不生而立宗。如是彼宗坏。以有无性相不生故。不应立宗。

  (谓若使彼依有无性不生而立宗者。一切性既不生。更于何法。论不生耶。是知彼宗当坏矣。何以故。以有无性相不生故。不应立宗)。

  五分论多过故。展转因异相故。及为作故。不应立宗分。

  (此明前文二宗多过也。五分论。见前注。其以五分简过。过有三十三种。详如因明入正理论说。集注云。言五分论多过。展转因于相违。不成。不定。不遗等异相。及有为有作法。故不应立其宗分)。

  谓一切法不生。如是一切法空。如是一切法无自性。不应立宗。

  (不生一句。牒前二宗名。如是下。收摄余所立法空。法无自性等。凡我正修行人。不应于是立宗)。

  大慧。然菩萨摩诃萨。说一切法如幻梦。现不现相故。及见觉过故。

  (上诫行者。不应立诸邪宗。此以正义。教令如法说也。谓应说法如幻如梦。现不现。无二相故。见觉过者。指上一切邪宗。悉由妄见知觉过患所起。菩萨能示其过。名善说法者)。

  当说一切法如幻梦性。

  (承上见觉有过。因劝菩萨说法如幻梦也)。

  除为愚夫离恐怖句故。

  (愚夫或堕有无恐怖之间。则以方便说有说无。令彼离于恐怖。方便说者。不入此例。故云除为)。

  大慧。愚夫堕有无见。莫令彼恐怖。远离摩诃衍。

  (此诫菩萨说法。应观人根。善巧为说。无自固执。令彼惊怖。远离大乘义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无自性无说。无事无相续。彼愚夫妄想。如死尸恶觉。

  (集注云。言一切法。初无自性。离言说相。亦无事法而为相续。愚夫妄起恶觉。其计执如同死尸。故唐译云。恶觉如死尸)。

  一切法不生。非彼外道宗。至竟无所生。性缘所成就。

  (集注云。佛说一切法。本自不生。非彼外道妄计为宗。诸法至竟无所生。以一切性。从缘所成就故)。

  一切法不生。慧者不作想。彼宗因生故。觉者悉除灭。

  (古注云。慧者知诸法体不生。故不作不生想。彼不生宗。因生相而立。故觉者悉除灭之)。

  譬如翳目视。妄见垂发相。计着性亦然。愚夫邪妄想。

  (喻立不生宗者。是妄想计着。如翳目之见垂发)。

  施设于三有。无有事自性。施设事自性。思惟起妄想。相事设言教。意乱极震掉。佛子能超出。远离诸妄想。

  (谓世间三有之法。唯假施设。一切因果事业。皆无自性。由诸众生。妄自思惟。起诸惑想。诸外道辈。计着自共相事。施设言教。意极惑乱。震动掉举。佛子能超如是言教。远离诸想。是名正修行者)。

  非水水想受。斯从渴爱生。愚夫如是惑。圣见则不然。

  (谓三有事业。本无自性。诸凡愚人。以痴爱故。于无性处。妄起性自性想。如鹿渴爱。见彼阳焰。本非是水。而作水想。世间愚夫。妄有如是惑乱。佛之知见。则不然也)。

  圣人见清净。三脱三昧生。远离于生灭。游行无所有。修行无所有。亦无性非性。性非性平等。从是生圣果。

  (游行无所有。魏译作得无障寂静。○承上圣见不然之意。以明圣行也。谓圣人知见清净。故三脱正定。因之而生。诸生灭行。亦因之而离也。于无所有境。念念相应。既无性非性相。则寂然平等。从是平等。生诸圣果)。

  云何性非性。云何为平等。谓彼心不知。内外极漂动。若能坏彼者。心则平等见。

  (此徴心见得失。以明迷悟之原也。谓何者性非性。以其心无所知。内外漂动。故有性非性相。若能坏彼无知。则内外寂然。以寂然故。心则平等。得正见矣)。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如攀缘事。智慧不得。

  (如世下。魏译云。如世尊说智慧观察。不能见前境界诸法。○如攀缘事者。如。真如也。谓依如缘事。则属智慧。不得前境。盖慧眼能观一切法空。故不得也)。

  是施设量。建立施设。所摄受非性。摄受亦非性。以无摄故。智则不生。唯施设名耳。

  (谓能摄所摄。唯假建立。能所摄受既无。智则不生。故云唯施设名)。

  云何世尊。为不觉性自相共相异不异故。智不得耶。为自相共相种种性自性相隐蔽故。智不得耶。为山岩石壁地水火风障故。智不得耶。为极远极近故。智不得耶。为老小盲冥诸根不具故。智不得耶。

  (此总立五意。以起疑情。下别蹑前意。以成质难)。

  世尊。若不觉自共相异不异智不得者。不应说智。应说无智。以有事不得故。

  (此蹑第一意。辨智无智也。难意谓若言自相共相异者。自相非因。共相何有。故非异也。若言不异。自共无别。而实别故。非不异也。于此不觉。不得名智。应说无智。何以智称。而云不得耶)。

  若复种种自共相性自性相隐蔽故。智不得者。彼亦无智。非是智。世尊。有尔?故。智生。非无性会尔?。故名为智。

  (此蹑第二意辨智无智也。种种自共相者。谓万物各有自共相。各有性自性。隐蔽。障也。如日月光明。云烟为障。太虚寥廓。峰峦为碍。智得于此。不得于彼。亦应非智矣。世尊下。大慧释智名义。尔焰。谓所知也。所知。是境。能知。是智。所知现前。能知乃生。非能知无体。可会所知。智与境合。乃名为智。此大慧谬释智体。以明不得之过)。

  若山岩石壁地水火风极远极近老小盲冥诸根不具。智不得者。此亦非智。应是无智。以有事不可得故。

  (此蹑第三四五意。同辨智非智也。谓或以山岩石壁之所障碍。地水火风之所间隔。则极远之物不可得矣。或老小盲冥。诸根不具。则极近之物。亦不可得矣。此曷称智。应是无智。以有如上诸事。而智不可得故)。

  佛告大慧。不如是无智。应是智。非非智。我不如是隐覆说攀缘事。智慧不得。是施设量建立。

  (佛谓不应如是作无智论也。所言不得者。应是智。非非智。何者。不以如是隐覆说攀缘事故。而言智慧不得者。谓了前境非实。是施设量。假建立故)。

  觉自心现量。有无有外性非性知。而事不得。不得故。智于尔?不生。顺三解脱。智亦不得。

  (以知前境假立。觉彼是内心所现。知外物有即无有。性即非性。于事不得。以不得故。智于所知不生。返顺三脱。然即返顺智境。亦不可得)。

  非妄想者。无始性非性虚伪习智。作如是知。是知彼不知。

  (承上圣智。非妄想愚夫可知也。盖彼妄想愚夫。依于无始有性无性虚伪习气之智。于如是佛之知见。不能了知。故云此知彼不知。言其智所不彻)。

  故于外事处所。相性无性。妄想不断。自心现量建立。说我我所相。摄受计着。

  (谓诸凡愚。智不彻故。于外所缘事处。一切相中。体性有无。妄想不断。以自心现量建立。说有我我所之相。坚固摄受。生诸计着)。

  不觉自心现量。于智尔?。而起妄想。妄想故。外性非性。观察不得。依于断见。

  (由不觉自心现量。则于能知所知。起诸妄想。以妄想故。观察外性。有无不可得。由不可得故。依于断见。所言智不得处。差别如此。正修行者。于此当善分别。稍差。则千里迥隔。可不慎诸)。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有诸攀缘事。智慧不观察。此无智非智。是妄想者说。

  (前二句。述大慧所疑诸攀缘事智不得者。后二句。承上意云。由攀缘而称智不得者。此无智之言。盖非智也。是妄想者之所说耳)。

  于不异相性。智慧不观察。障碍及远近。是名为邪智。老小诸根冥。而智慧不生。而实有尔?。是亦说邪智。

  (初二句。颂佛正智。谓相性非实。故智不观察。次二句。述诸隐覆。是妄想所计。故斥名邪智。后四句可知)。

  复次大慧。愚痴凡夫。无始虚伪恶邪妄想之所回转。回转时。自宗通及说通不善了知。

  (此承前文智不得处来也。谓诸凡愚。为恶邪妄想所转。则于宗说二通不善了知)。

  着自心现外性相故。着方便说。于自宗四句清净通相。不善分别。

  (集注云。谓其执文遗旨。未能得意忘言。以计着性相。执方便言说。于离四句自宗通法。不善分别)。

  大慧白佛言。诚如尊教。惟愿世尊。为我分别说通及宗通。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于二通。来世凡夫声闻缘觉。不得其短。

  (集注云。宗说既通。解行相应。无复过失。故凡夫二乘。求其短隙。不可得也)。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三世如来。有二种法通。谓说通及自宗通。说通者。谓随众生心之所应。为说种种众具契经。是名说通。

  (众具者。指十二部经也。是经有论议。重颂。因缘。譬喻。本生。本事。众名不同。故云众具)。

  自宗通者。谓修行者。离自心现种种妄想。谓不堕一异俱不俱品。超度一切心意意识。自觉圣境界。离因成见相。

  (宗者。主也。趣也。谓行有所主。得正趣故。自宗属行。说通属解。行缘自觉。不向外求。故言自宗也。离因成见相者。谓得自觉。远离因缘所成见相故)。

  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堕二边者。所不能知。

  (谓宗通者。是大乘义。诸凡小辈。堕有无二边。不能知此)。

  我说是名自宗通法。

  (结宗通相)。

  大慧。是名自宗通及说通相。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大慧下。总结二通。汝及下。勉应修学。集注云。宗说二通。前文已明。今再说者。盖有以也。前约二乘。则先宗后说。此约一乘。则先说后宗。机感有殊。非重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谓二种通。宗通及言说。说者授童蒙。宗为修行者。

  (童蒙。指诸声闻。未能开佛知见故。修行者。指诸菩萨。能修如实行故)。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一时说言。世间诸论。种种辩说。慎勿习近。

  (世间诸论。魏唐二译。作卢伽耶陀。○集注云。卢伽耶陀。译云左世。亦云恶论。即外道论也)。

  若习近者。摄受贪欲。不摄受法。

  (若人习近世间诸论。则摄受名闻利养。一切贪欲。如今世间研攻章句。烧煮黄白等者。皆贪欲事。非出世法也)。

  世尊。何故作如是说。佛告大慧。世间言论。种种句味因缘譬喻。采集庄严。诱引诳惑愚痴凡夫。不入真实自通。不觉一切法。妄想颠倒。堕于二边。凡愚痴惑。而自破坏。诸趣相续。不得解脱。

  (唐译云。卢伽耶陀。所有词论。但饰文句。诳惑凡愚。随顺世间虚妄言说。不如于义。不称于理。不能证入真实境界。不能觉了一切诸法。恒堕二边。自失正道。亦令他人轮回诸趣。永不出离)。

  不能觉知自心现量。不离外性自性。妄想计着。是故世间言论种种辩说。不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诳惑迷乱。

  (上明习近世论之害。下示世论之不足恃者)。

  大慧。释提桓因。广解众论。自造声论。彼世论者。有一弟子。持龙形像。诣释天宫。建立论宗。要坏帝释千辐之轮。随我不如。断一一头。以谢所屈。作是要已。即以释法。摧伏帝释。释堕负处。即坏其车。还来人间。

  (梵语释提桓因。译云能天帝。持龙形像者。谓以龙形自饰。欲严其威也。断一一头者。外道师及所从之众也。外道专以断首为要。建立论义。如对佛立义。不说有言无言等。亦以断首谢屈。佛不之许。今佛引释天之论说者。益明世论之不足恃也。何者。释天位出人寰。智过天表。论犹可坏。况其余天而及于人乎。此举胜者。诫其不逮。故曰世间诸论。慎勿习近)。

  如是大慧。世间言论因譬庄严。乃至畜生。亦能以种种句味。惑彼诸天及阿修罗。着生灭见。而况于人。

  (谓诸世间种种异类。乃至畜生。亦能造诸言论。以因譬庄严种种句味。破惑诸天及修罗等。着生灭见者。而况于人。不破坏乎)。

  是故大慧。世间言论。应当远离。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习近。

  (结显世论之咎。诫诸行者慎勿习近)。

  大慧。世论者。唯说身觉境界而已。

  (此明世论之义。以示其浅近也。说身者。固精气神。坎离交运。餐采吐纳。欲希长生者。是其类也。说觉者。冥初生觉。觉生大种。以神我为觉者。是其类也。此二者。所谓性命之学。近是乎)。

  大慧。彼世论者。乃有百千。

  (言世论之多种也)。

  但于后时。后五百年。当破坏结集。恶觉因见盛故。恶弟子受。

  (佛谶正像末法。为五五百年。今云后五百年。正当末法之初。其时斗争坚固。广兴异论。彼此破坏。然皆恶觉异因之见。炽盛世间。魔气所熏。及自种恶发。为其弟子)。

  如是大慧。世论破坏结集。种种句味。因譬庄严。说外道事。着自因缘。无有自通。

  (世论以因譬庄严所说者。不离有无一异等句。及诸胜性微尘等事。着自邪种因缘。而于如来自通之义。非其分也)。

  大慧。彼诸外道无自通论。于余世论。广说无量百千事门。无有自通。亦不自知愚痴世论。

  (谓世论中。虽广说无量百千事门。曾无如来自通之义。且彼外道。各各自谓成无上道。而不自知其为愚痴之论也)。

  尔时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外道世论。种种句味因譬庄严。无有自通。自事计著者。世尊亦说世论。为种种异方诸来会众。天人阿修罗。广说无量种种句味。亦非自通耶。亦入一切外道智慧言说数耶。

  (大慧牒上文语为难。谓若外道百千事门无自通者。世尊亦广说种种句味无量他方来集之众。天人修罗等辈。事同外道所说。亦非自通耶。亦入外道智慧言说之数耶)。

  佛告大慧。我不说世论。亦无来去。唯说不来不去。大慧。来者趣聚会生。去者散坏。

  (不来不去。是正法之本。来去。是因缘聚散之迹)。

  不来不去者。是不生不灭。我所说义。不堕世论妄想数中。

  (承上文意。以明不堕世论之数也。盖世论。是生灭法。佛义独超其上。故不堕其数中)。

  所以者何。谓不计着外性非性。自心现处。二边妄想。所不能转。

  (二边者。指外性非性。及内心现处二边也。佛融中道。乃能转物。不为二边妄想所转)。

  相境非性。觉自心现。则自心现妄想不生。妄想不生者。空无相无作。入三脱门。名为解脱。

  (觉有无相境。皆自心现。故非性也既觉自心现量。则自心现妄想不生。以内外妄想不生故。则人空无相愿三解脱门。名为如来正解脱者)。

  大慧。我念一时。于一处住。有世论婆罗门。来诣我所。不请空间。

  (不请空间者。谓欲有所问。愿佛时答。勿作无记止我。空闲。即无记止意也。旧注以空闲作无我解者。非也。集注云。婆罗门。具云婆罗贺磨拏。译云净裔。自称祖自梵天口生。因从梵姓。诸经中梵志。即同此名。唯五天竺有。余国无之。又云外意。其种别有经书。世承为业。或在家。或出家。恃术倨傲。亦云净行)。

  便问我言。瞿昙。一切所作耶。我时报言婆罗门。一切所作。是初世论。

  (不称佛而召瞿昙者。是外道倨傲不敬之语。佛能容之。犹有所答。言所作者。是计有也。世论百千。计有最浅。故先说耳)。

  彼复问言。一切非所作耶。我复报言一切非所作。是第二世论。

  (非所作者。是计无也。无。甚于有。故次之)。

  彼复问言一切常耶。一切无常耶。一切生耶。一切不生耶。我时报言。是六世论。

  (从前次第增上。故云六世论也)。

  大慧。彼复问我言一切一耶。一切异耶。一切俱耶。一切不俱耶。一切因种种受生现耶。我时报言是十一世论。

  (外道所计。不出四句。如文。因种种受生现者。外道计一切法。从胜性微尘等受生现故。十一增上如前)。

  大慧。彼复问言一切无记耶。一切记耶。有我耶。无我耶。有此世耶。无此世耶。有他世耶。无他世耶。有解脱耶。无解脱耶。一切刹那耶。一切不刹那耶。虚空耶。非数灭耶。涅槃耶。瞿昙。作耶。非作耶。有中阴耶。无中阴耶。大慧。我时报言婆罗门。如是说者。悉是世论。非我所说。是汝世论。

  (非数灭。唐译作非择灭。○初云所作非所作。今重云作非作者。盖初约所作边说。今约作者边说。无记者。谓一切非性。故不可记。记者反上。我无我。世非世。刹那不刹那。皆然。虚空等三者。即六无为之三也。非择灭者。识论云。不由择力。本性清净。或缘阙所显。故名非择灭。中阴者。谓此生已尽。彼生未成。中有阴身。名中阴也。杂阿毗昙云。二有中间。起杂趣故。上自初世论至此。皆外道所计。持问佛者。佛皆答以世论。非我所说)。

  我唯说无始虚伪妄想习气种种诸恶三有之因。不能觉知自心现量。而生妄想。攀缘外性。如外道法。我诸根义三合知生。我不如是。

  (如外下。魏译云。大慧。外道说言。我根意义三种和合。能生于智。婆罗门。我不如是。唐译云。如外道说我。及根境三和合生。我不如是。○我诸根我字。即外道所计神我。按二译可解)。

  婆罗门。我不说因。不说无因。唯说妄想摄所摄性。施设缘起。非汝及余堕受我相续者。所能觉知。

  (非汝下唐译云。非汝及余取着我者之所能测。○今文受我相续。即着神我不舍之义)。

  大慧。涅槃。虚空。灭。非有三种。但数有三耳。

  (灭。唐译作非择灭)。

  复次大慧。尔时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痴爱业因故。有三有耶。为无因耶。我时报言此二者。亦是世论耳。

  (以痴爱有因无因为二)。

  彼复问言一切性。皆入自共相耶。我复报言此亦世论。婆罗门。乃至意流。妄计外尘。皆是世论。

  (乃至下。唐译云。少有心识流动。分别外境。皆是世论。○乃至者。谓不及尽述外计。超其余者。故云乃至)。

  复次大慧。尔时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颇有非世论者不。我是一切外道之宗。说种种句味因缘譬喻庄严。我复报言。婆罗门。有。非汝有者。非为非宗。非说非不说。种种句味。非不因譬庄严。

  (婆罗门闻佛所答世论之过。惊怖其言。因逆问云。颇有非世论者否。佛复答云有。但彼所有。非汝有者。婆罗门又云。我是一切外道之所宗者。能作种种句味因譬庄严之论。亦有能如是作者否。佛答云有。但彼之所有。宗说二通。皆正义也。不为非宗。然亦非说非不说。种种句味。具足庄严。所言如实。无妄想计着之咎。故非汝有)。

  婆罗门言。何等为非世论。非非宗。非非说。

  (牒问上语)。

  我时报言婆罗门。有非世论。汝诸外道。所不能知。以于外性不实妄想虚伪计着故。

  (世尊但答有非世论。而不明示其人者。盖佛自许。然复默指菩萨乘人耳。以其所行出世之道。缘自得法。非外道妄想可比。其道深远故非外道所知。以于下。出非世论者觉了之意。谓觉于外性。乃不实妄想所计着故)。

  谓妄想不生。觉了有无自心现量。妄想不生。不受外尘。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论。此是我法。非汝有也。

  (非世论者。具足智慧觉了有无性相。是自心现量。故妄想不生。妄想不生故。不受外尘。妄想永息矣。是名非世论者之道也。佛所说法。非外道有。以牒前文非汝有句)。

  婆罗门。略说彼识。若来若去。若死若生。若乐若苦。若溺若见。若触若着种种相。若和合相续。若爱若因计着。婆罗门。如是比者。是汝等世论。非是我有。

  (妄识所计之相。皆世论有。如来法中则无。故称非我有也。已上佛引昔破外论之事。以证行者不可习近。为酬大慧所问。意令行者。深入自宗。随机演说。具足二通。远离诸过。是以广明世论之非也)。

  大慧。世论婆罗门作如是问。我如是答。彼即默然。不辞而退。思自通处。作是念言。沙门释子。出于通外。说无生无相无因。觉自妄想现相。妄想不生。

  (婆罗门退思自所通处。反疑沙门出其自通之外。别说无生等义。意犹未悟。仍致此疑)。

  大慧。此即是汝向所问我。何故说习近世论。种种辩说。摄受贪欲。不摄受法。

  (结初问语)。

  大慧白佛言。世尊。摄受贪欲及法。有何句义。

  (大慧问。谓世论摄受贪欲。有何害。而沙门摄受法者。有何利。利害二途。有何句义)。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乃能为未来众生。思惟咨问如是句义。

  (大慧于利害处。岂不明悟。盖为末世众生。故发此问。佛因叹其利他之行。勤且博也。主伴同慈。相为酬唱。于我等有大恩德。孰能报复)。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所谓贪者。若取若舍。若触若味。系着外尘。堕二边见。复生苦阴。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诸患。皆从爱起。斯由习近世论。及世论者。我及诸佛。说名为贪。是名摄受贪欲不摄受法。

  (何等为贪。谓取其顺意。舍其违情。身触细滑。舌味甘美。即外六尘也。进而或计有无。堕二边见。今世苦阴已谢。复生未来苦阴。生而复死。死已复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轮回不息。如是诸患。皆从爱起。爱为生死之源。人莫之知避也。良由不悟无生。习近世论。及依世论者。为之师友。互相牵引。佛说此辈。名为贪欲。如今世间。智者或慕长生。嗜于餐采。或善章句。博于功名。列子御风。陶朱致富。此皆世欲之贪。轮回安息。又愚者或习罗清之愚诞。口妄说空。或欺初祖之真修。名希即佛。暗室单传联趺默运。男女不别。餐饮勿拘。此皆世论之害。自堕堕他。泥犁穷劫犹不能尽耳)。

  大慧。云何摄受法。谓善觉知自心现量。见人无我。及法无我相。妄想不生。善知上上地。离心意意识。一切诸佛智慧灌顶。具足摄受十无尽句。于一切法。无开发自在。是名为法。

  (法义如文。夫为沙门者。摄受此法。离生死苦。得涅槃乐。自觉觉他。为利若此。嗟彼不悟。反诋异端。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所谓不堕一切见。一切虚伪。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边。

  (此言正法。不堕如是见中)。

  大慧。多有外道痴人。堕于二边。若常若断。非黠慧者。受无因论。则起常见。外因坏。因缘非性。则起断见。

  (集注云。言无黠慧者。受此无因论。则起常见。或计造色外因坏灭。不复更生。因缘之性亦无。则起断见)。

  大慧。我不见生住灭故。说名为法。

  (即前所谓不生不灭。是如来正法之本)。

  大慧。是名贪欲及法。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此总结贪欲及法。利害若此。以勉行者贪欲当离。法当修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一切世间论。外道虚妄说。妄见作所作。彼则无自宗。

  (新说云。言梵天为能作。一切诸法为所作。妄计能所。如来法身真实自宗。彼不能成)。

  唯我一自宗。离于作所作。为诸弟子说。远离诸世论。心量不可见。不观察二心。摄所摄非性。断常二俱离。乃至心流转。是则为世论。妄想不转者。是人见自心。

  (前四句可知。心量下。谓诸心量。无实体性。故不可见。不观察。即不可见。能所断常。皆为戏论。二故离也。世论百千。乃至心意少有流动。皆是世论。若不为妄想流转者。是人能见自心。离诸世论心量。得究竟实际。摄受正法)。

  来者谓事生。去者事不现。明了知去来。妄想不复生。有常及无常。所作无所作。此世他世等。斯皆世论通。

  (颂意可知)。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言涅槃者。说何等法。名为涅槃。而诸外道各起妄想。

  (一切外道各说有涅槃义。是故举此为问。意欲如来显出真实涅槃。发露彼计是妄想。非涅槃故)。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如诸外道妄想涅槃。非彼妄想随顺涅槃。

  (如诸下。魏译云。诸外道等。虚妄分别涅槃之相。如彼外道所分别者。无是涅槃。○如诸下。谓如诸外道妄想涅槃。然非如彼随顺妄想所现涅槃。盖译者艰于华言。故语涩若是)。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或有外道。阴界入灭。境界离欲。见法无常。心心法品不生。不念去来现在境界。诸受阴尽。如灯火灭。如种子坏。妄想不生。斯等于此作涅槃想。大慧。非以见坏名为涅槃。

  (佛破上义。谓不以见法灭坏名为涅槃。此堕断见。焦种破瓶。无复用故)。

  大慧。或以从方至方。名为解脱。境界想灭。犹如风止。

  (解脱。唐译作涅槃。○从方至方者。指计方外道也。谓若无异趣。则彼此境界想灭。如风止息。于此名涅槃也。若方境不灭。彼此相在。从此至彼。犹如风行。故以风止。喻于想灭。杨彦国纂云。从方至方。谓无异趣。境界之想。虽灭。而想性不灭。如风暂止)。

  或复以觉所觉见坏。名为解脱。或见常无常。作解脱想。

  (见常无常作解脱者。首楞云。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性。同此见也)。

  或见种种相想招致苦生因。思惟是已。不善觉知自心现量。怖畏于相。而见无相。深生爱乐。作涅槃想。

  (有相想中。具诸贪爱。故致未来受生苦因。由是拨有见无。于无相境。深生爱乐。即于此处。作涅槃想)。

  或有觉知内外诸法自相共相。去来现在。有性不坏。作涅槃想。

  (谓计内心外境自共三世。诸性不坏。以此常见。作涅槃想)。

  或谓我人众生寿命一切法坏。作涅槃想。

  (上是计常。此是计断)。

  或以外道恶烧智慧。见自性及士夫。彼二有间。士夫所出。名为自性。如冥初比。求那转变。求那是作者。作涅槃想。

  (自性。即极微自性也。士夫。即作者之名也。彼二有者。牒上句自性及士夫也。谓极微与作者二有之间。极微自性。从作者出。故云士夫所出。名为自性也。如冥初比者。引例。谓冥初生觉。觉生五大。大从觉生。例今士夫。出极微自性也。求那。译云依谛。即极微也。谓诸缘依求那转变。盖计诸缘无常。求那是常。因计求那是作者。以此作涅槃想)。

  或谓福非福尽。

  (魏译云。复次大慧。有余外道说如是言。罪尽故福德亦尽。名为涅槃。○今文非福。即罪义)。

  或谓诸烦恼尽。或谓智慧。或见自在是真实作生死者。作涅槃想。

  (自在。谓大自在天也。外道共执此天。是万物之因。华严钞谓此天有四德。一体。二遍。三常。四能生诸法。是故执此天是常是一。是万物因。是涅槃因故)。

  或谓展转相生。生死更无余因。如是即是计着因。而彼愚痴不能觉知。以不知故。作涅槃想。

  (魏译云。有余外道。言诸众生。迭共因生。非余因作。如彼外道。执著于因。不知不觉。愚痴暗钝。虚妄分别。名为涅槃。○此盖以相续常。为涅槃也)。

  或有外道。言得真谛道。作涅槃想。

  (得真谛者。谓见生灭尽处。名真谛也。妄证此谛。名为涅槃)。

  或见功德。功德所起。和合一异。俱不俱。作涅槃想。

  (魏译云。有余外道。作如是言。有作所作。而共和合见一异俱不俱。虚妄分别。名为涅槃。○功德者。指万物能生之德也盖功德。是能作。功德所起。是所作。能所和合。以四句见。作涅槃想)。

  或见自性所起。孔雀文彩。种种杂宝。及利棘等性。见已作涅槃想。

  (唐译云。或计诸物从自然生。孔雀文彩。棘针铦利。生宝之处。出种种宝。如此等事。是谁能作。即执自然以为涅槃。○自性。言自然性也。谓孔雀之文彩。孰与之饰。棘针之铦利。孰与之造。鹄白乌玄。鹤长?短。皆起自然。无能造者。以此自然。作涅槃想)。

  大慧。或有觉二十五真实。或王守护国。受六德论。作涅槃想。

  (唐译云。或谓能解二十五谛。即得涅槃。或有说言能受六分。守护众生。斯得涅槃。○瑜伽论十五因明处中云。论体性。有六种。一言论。二尚论。三诤论。四毁谤论。五顺正论。六教道论。盖谓王守护国。受此六种。如中庸舜好问一节。含此六论。是护国义。论中释毁谤。直以彼此毁谤为言。今从德称。故作是解)。

  或见时是作者。时节世间。如是觉者。作涅槃想。

  (古注云。以时节为因。能生世间法者。以此作涅槃想)。

  或谓性。或谓非性。或谓知性非性。

  (或计有性。或计无性。或计能知二性者。以为涅槃)。

  或见有觉与涅槃差别。作涅槃想。

  (或计有觉之性。异乎涅槃。作涅槃想)。

  有如是比种种妄想。

  (结前。此可取提婆论二十涅槃合看)。

  外道所说。不成所成。智者所弃。

  (不成所成者。谓外道所成涅槃。皆是妄想。故不成也)。

  大慧。如是一切。悉堕二边。作涅槃想。如是等外道涅槃妄想。彼中都无若生若灭。

  (大慧下。明前外道涅槃之过。谓堕二边也。有。无。一。异。俱。不俱。常。无常。尽入二边之论。如是下。重明外道涅槃之妄谓彼涅槃自性不可得。安有生灭之相)。

  大慧。彼一一外道涅槃。彼等自论。智慧观察。都无所立。如彼妄想心意来去。漂驰流动。一切无有得涅槃者。

  (谓彼外道。自妄成论。以智观彼。总一虚妄。都无所立。然彼妄想心意去来驰动一切计中。实无得涅槃者。已上广明外道妄计涅槃。下文方显如来真实涅槃)。

  大慧。如我所说涅槃者。谓善觉知自心现量。不着外性。离于四句。见如实处。不堕自心现妄想二边。摄所摄不可得。一切度量。不见所成。愚于真实。不应摄受。弃舍彼已。得自觉圣法。知二无我。离二烦恼。净除二障。永离二死。上上地如来地。如影幻等诸深三昧。离心意意识。说名涅槃。

  (文义可知。集注云。前文云我所说妄想识灭名为涅槃。此云我所说涅槃者。善觉知自心现量。以善觉知自心现量故。妄想识灭。大经云涅言不生。槃言不灭。不生不灭。名大涅槃。乃知二经之旨名异而体同也)。

  大慧。汝等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当疾远离一切外道诸涅槃见。

  (佛以正涅槃义。勉诸当学。而复诫其外见当离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外道涅槃见。各各起妄想。斯从心想生。无解脱方便。愚于缚缚者。远离善方便。外道解脱想。解脱终不生。众智各异趣。外道所见通。彼悉无解脱。愚痴妄想故。

  (愚于缚缚者。谓外道之愚。缚于妄想。以涅槃为所缚。妄想为能缚。缚是所。缚者是能耳。集注云。外道于有无种种。起涅槃见。是缚于涅槃也。又于涅槃。各各起妄想分别。是缚于妄想也。不知此缚。从心想生。故无解脱方便。而世间愚夫。依于外道。起种种妄计。昧着不舍。转失方便。妄生解脱想。而实无解脱。由外道执此邪智异趣。自谓所见通达。不知正堕愚痴妄想。无有解脱)。

  一切痴外道。妄见作所作。有无有品论。彼悉无解脱。凡愚乐妄想。不闻真实慧。言语三苦本。真实灭苦因。

  (集注云。法界次第云。苦有三种。曰苦苦。坏苦。行苦。苦以逼恼为义。妄想言说。是三苦之本。离妄想言说。证真实慧。则灭其苦因)。

  譬如镜中像。虽现而非有。于妄想心镜。愚夫见有二。

  (镜喻真实慧。像喻有无法品也。夫镜体虚涵。众像斯照。像非色质。但影而已。故云虽现而非有也。真实之慧。照有无法。亦复如是。然彼愚夫以妄想心镜照之。则有无之相纷然。故见有二也)。

  不识心及缘。则起二妄想。了心及境界。妄想则不生。

  (此出妄想心镜之过。兼明觉真遗妄之功也。谓彼不识能缘所缘之妄。则起心境二想。若了心境二非。则能所不生矣)。

  心者即种种。远离相所相。事现而无现。如彼愚妄想。三有唯妄想。外义悉无有。妄想种种现。凡愚不能了。

  (外义。魏唐二译作外境。○心非真心。即前尘种种分别影事。故云心即种种。若能远离相所相事。心既不缘。则虽现而无现矣。如彼愚夫妄想三有。则心与境。唯是妄想。然外境界。本悉无有。而愚夫妄想见种种现。以凡愚不了。故生妄想)。

  经经说妄想。终不出于名。若离于言说。亦无有所说。

  (此因外妄。兼显内经也。谓如上所陈外道诸论。虚妄可知矣。然即内经多种。亦是言说妄想。盖经者能诠也。如标月之指。渡河之筏。学者须会旨而忘[全]可也。若执言说。则终不出于名言之外。[修]二句。谓能离言说。则所说事亦无。能所既无。妄想斯断。真心斯显。此世尊因诸外计。而别有所警云耳)。

  楞伽阿䟦多罗宝经参订疏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