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句释正白卷上之下

  罽宾沙门 佛陀多罗 译

  震旦沙门 弘丽罗峰 着

  神州沙门 弘赞在犙 较

  二显觉绝妄开二。一决疑显觉开二。一序述菩萨兴问开二。一序问蹑次。

  于是。

  此序显金刚藏菩萨从离幻开悟之始知本来成佛乃本觉开显。悲念众生失乃本觉以有不觉。然不觉非外有即迷本觉有。能于本觉无有疑悔即无不觉。有所兴问希佛教益究竟显觉。以决生疑得住觉境。

  二序问周三开二。一序述仪音开二。一序问威仪。

  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请教益开二。一庆闻现益开二。一赞发生蒙。

  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

  当文三句赞发生蒙。大悲世尊一句。善为云云一句。与诸云云一句。次句通赞世尊所答文殊普贤普眼三章教理。与诸众生者。垂教菩萨如来因行渐次方便。本以遗范末世众生。开发蒙昧者。闻净觉随顺之因地法行则不蒙于因果一觉得无计妄能所堕诸邪见之昧。闻诸幻尽灭之觉心不动。则不蒙于顺觉修习得无执幻身心空华妄相之昧。闻思惟住持之离幻方便。则不蒙于能修成就得无迷闷不入圆觉之昧。此句端本所兴疑问专为本妙觉心未成开显之蒙昧众生。故前赞佛宣扬本以开生蒙昧。今彼众生于本觉心仍有未断之疑还乞究竟开显。

  二简现慧净。

  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

  当文一句简现慧净。在会法众者。同住法会众。幻翳朗然者。了达无明空华影灭。慧目清净者。翳除华灭圆觉开显。此以在会法众皆入住三昧已永伏断无明。于本成佛觉幻翳清净。寄简所申疑问专为未出轮回末世众生除疑生信。合上科文共成庆闻现益科竟。

  二申请后益开二。一陈疑本觉开二。初疑妄有。

  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

  当文三句初疑妄有。世尊一句。若诸云云一句。何故云云一句。若诸句拟是。何故句疑非。犹云众生若本佛。即当无无明。今诸众生有其无明此则何故。何故者。何所由故此本成佛之众生。又为有无明之众生。此一疑问即是疑于本成佛觉。但迷真原以执妄。故先从妄兴疑。

  二转疑真成。

  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

  当文二句转疑真成。若诸云云一句。何因云云一句。若诸句拟是。何因句疑非。犹云无明若无故起。即属本有。本有无明之众生即非本成佛之众生。此则何因缘故如来得说本来成佛。求因缘故说本成佛。即疑非本成佛矣。此一疑问从疑妄有之所转出者。

  三竟疑终始。

  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当文二句竟疑终始。十方云云一句。一切云云一句。十方异生者。一切众生于无同异中炽然成异而生。又诸众生有胎卵湿化四生之异。本成佛道者。指佛显说。后起无明者。据生现有。此句疑真有终。一切如来者。以当生之本成佛道。何时云云者。以当生之后起无明。此句求妄所始。盖以生无无故有之无明。如来无妄说之本成佛。必生本成佛道如来乃得显说。无明有于后起众生乃有烦恼。此则众生本成之佛即是今之一切如来。本成之佛有后起之无明。一切如来岂无复生之烦恼。此一疑问从上二疑妄有真成俱难取决。故乃求于终始以成两立。究本疑端则总由蒙昧本觉展转妄度有期三惑。合文妄有真成二科。共成陈疑本觉科竟。

  二请益断疑。

  惟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

  当文二句请益断疑。惟愿云云一句。为诸云云一句。惟愿者。乞愿于佛也。不舍云云者。世尊显说众生本来成佛圆同引住平等法会乃无遮大慈。故今更请不舍此之大慈。此句请佛许说。开秘密藏者。本成佛觉圆满净性法法住持为藏。无坏无杂为秘密。除疑生信为开。如是者。指所开显之本成佛觉。修多罗云云释准前。永断疑悔者。决了真妄有无终始圆明本觉净信。此句请断所疑。前合陈疑本觉科共成申请后益科竟。连合庆闻现益科摄属述请教益科竟。接合序问威仪科管于序述仪音科竟。

  二序结终始。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句释例前。前合序问仪音科共成序问周三科竟。连合序问蹑次科入总序述菩萨兴问科竟。

  二序述世尊垂答开二。一长行列示开二。初序赞许开二。一赞请教益开二。一赞教本觉。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

  当文四句赞教本觉。通例二句。汝等云云一句。是诸云云一句。甚深秘密者。本成佛觉无起灭性。究竟方便者。达妄无始知真圆常。此句赞所陈疑请教。最上教诲者。圆明净觉生佛平等。了义大乘者。成就觉心得无修证。此句赞所请教彰益。

  二赞益断疑。

  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

  当文二句赞益断疑。能使云云一句。永断疑悔一句。能使十方云云者。真妄惑破净信斯成。乃修学之通门。得决定信者。开悟成就信本成佛。此句悟真。永断疑悔者。永断无明不迷闷觉。此句除惑。合文上科共成赞请教益科竟。

  二许答嘱受开二。一嘱令谛听。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句释例前。

  二受教默然。

  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许答嘱受科竟。前合赞请教益科摄属初序赞许科竟。

  次述正答开二。一示教本觉开二。一彰迷生惑开二。一迷轮失觉开二。一迷轮性相开二。一列示开二。一一切轮相。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

  当文二句一切轮相。善男子一句。一切云云一句。一切世界者。该指情器。始终者。分段相。生灭者。寿命相。前后者。时位相。有无者。隐显相。聚散者。离合相。起止者。作息相。此十二相凡诸妄法一切皆有。非见始终即见生灭。非见生灭即见前后。非见前后即见有无。非见有无即见聚散。非见聚散即见起止。非见起止即见始终。轮回显现。曾无脱离。此以在疑妄有真成始终三惑。同此十二为相。故全标指令见迷妄轮回。未可以辨圆觉。

  二一切轮性。

  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

  当文一句一切轮性。念念者。体性不常。相续者。前念未灭后念续生。循环往复者。攀缘无定。种种取舍者。爱憎立别。是乃轮回心之生住异灭性。初四字生性。中四字住性。后四字异灭性。有此之轮回性。斯有前之轮回相。前属所相。此属能性。众生轮回总属此性成立。即所在生之三惑。亦乃取舍心未忘。故尔辨于真妄有无成就终始。合文上科共成列示科竟。

  二总指。

  皆是轮回。

  当文一句总指。皆是者。通指上文所相所性诸法皆轮回法。令见在问所惑未出轮回。前合列云科共成迷轮性相科竟。

  二失觉法喻开二一法说。

  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

  当文三句法说。未出云云一句。彼圆云云一句。若免云云一句。未出轮回者。指在问之妄有真成始终。未离诸上性相。而辨圆觉者。求本成佛觉。此句迷妄求真。彼圆觉性者。迷轮之人之本成佛性。即同流转者。不得开悟成就平等清净住持。此句迷真作妄。若免轮回者。设辞反显。无有是处者。本理正破。此句不能断妄。盖圆照觉相斯永断无明。若犹在于迷真如何得能破妄。惟直同于流转耳。喻如人惑南方作北方。惑未破时。不见南方。唯见北方。在见之北方。本即是南方。今成见为北方。是为同于流转。

  二喻明开二。初喻开二。一情流转喻。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

  当文二句情流转喻。譬如云云一句。又如云云一句。动目者。缘照之目。能摇湛水者。湛水澄清由目数动如波摇荡。此句能转彼所。定眼者。澄见之眼。犹回转火者。犹尚也。在定之眼尚犹回于彼之转火。盖微火环旋本无轮相定眼对之则有赤光成于轮相。是乃眼光回火相续为轮。故云犹回。此句能因所转。详二喻意立在眼目有知见之能情。乃情世间正报流转。失圆觉清净。自性住持。

  二器流转喻。

  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当文三句器流转喻。云驶月运一句。舟行岸移一句。亦复如是一句。云驶者。云奔走之相。月运者。因云奔走显月运行。夫日月绕须弥虽亦自有流转然非妄动之相。今云驶北则见月运南。云驶西则见月流东。是乃因云之运。非月自有之运。此句所转彼能。舟行岸移者。因舟不住见岸迁移。此句所因能转。亦复如是者。云驶月运如目摇彼湛水。舟行岸移如火回于定眼。此句合前喻意显见能所。详二喻意立在云岸无分别之所相。乃器世间依报流转。失圆觉清净。自性住持。于中月舟当喻能情者。月明舟载具能性故。合文上科共成初喻科竟。

  次明开二。一明喻流转。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

  当文二句明喻流转。善男子一句。诸旋云云一句。诸旋未息者。有眼目动定云岸奔移之能所未冥。彼物先住者。无于水火之摇回月舟之运行。尚不可得者。曾未之能得无彼摇回诸相。此句发明。隐彰物异觉性平等随顺。诸旋又非根本轮回。尚此旋彼转。况觉于一切法平等随顺。生死垢心又乃轮回根本同为流转足可明决。故上下文有尚字何况字相为呼照。

  二明法流转。

  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

  当文二句明法流转。何况云云一句。观佛云云一句。何况者。不同彼诸旋妄性之辞。生死垢心者。根本无明。曾未清净者。有于取舍真妄分别。此句未出轮回。观佛圆觉者。本成佛觉。而不旋复者。即同流转。此句免轮无处。盖以真妄非对待法。故无并立。若立有妄即无真成。展转谬乱求于终始。实成流转。合文上科共成次明科竟。前合初喻科摄属喻明科竟。连合法说科管于失觉法喻科竟。接合迷轮性相科该在迷轮失觉科竟。

  二结显生惑。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当文一句结显生惑。是故者。以轮回心旋转圆觉之故。便生者。因便从生。乃即因缘于轮回之心有三惑心生。三惑者。初惑妄有。次惑真成。三惑始终。此盖示知三惑所生本由迷轮失觉。令清净于生死垢心出乃轮回以入圆觉。前合迷轮失觉科共成彰迷生惑科竟。

  二显觉断轮开二。一详显本觉开二。一列喻明显开二。一真成无妄开二。一喻显开二。一性清净喻开二。一翳除无起。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华。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

  当文四句翳除无起。善男子一句。譬如云云一句。幻翳若除一句。不可云云一句。幻翳喻妄性。空华喻妄相。由有幻翳乃见空华。故翳既除无复更起华相。此句推原所起令知所除。幻翳若除者。断妄能性。此句正喻。不可说言此翳已灭者。此翳即幻翳。何时更起一切诸翳者。诸翳即空华。华出于翳之妄见。故云诸翳。此句结显。

  二徴释无起。

  何以故。翳华二法非相待故。

  当文二句徴释无起。何以故一句。翳华云云一句。何以故者。以何之故翳除无华。此句徴问。翳华二法者。能所性相。非相待故者。所之华由能之翳出。非各体性相对待立。得殊起灭。故翳除无华。此句释明。合文上科共成性清净喻科竟。

  二相清净喻开二。一华灭无起。

  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

  当文二句华灭无起。亦如云云一句。不可云云一句。空华喻妄相。灭于空时喻达本实相。此句正喻。不可说言云云者。迷本实相乃生妄相。既达实相何更有于妄相。此句结显。

  二徴释无起。

  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

  当文二句徴释无起。何以故一句。空本云云一句。何以故者。以何之故虚空更无华起。此句徴问。空本无华者。华出幻翳非出虚空。非起灭故者。有华则有起有灭。既本无华何有起灭。故达本虚空永无起灭。此句释明。合上科文共成相清净喻科竟。前合性清净喻科摄属喻显科竟。

  二合明。

  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

  当文二句合明。生死云云一句。妙觉云云一句。生死者。妄有。涅槃者。真成。同于起灭者。说妄有。说真成。总同空华之起灭。未是达本实相清净。实相本无于华。何有起灭之生死涅槃。此句合明相清净喻。妙觉圆照者。无所立照亡之妄能性。离于华翳者。永断无明。迥绝对待。盖由有华翳。乃有起灭。离华翳性。何起何灭。此句合明性清净喻。前合喻显科共成真成无妄科竟。是乃明显本成佛觉。不可言于妄有亦不可言于真成也。

  二妄净本真开二。一标法开二。一指相常住。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

  当文二句指相常住。善男子一句。当知云云一句。当知者。令即虚空以成开悟。非是暂有者。虚空无所始。非是暂无者。虚空无所终。此乃承上无于华相起灭之虚空。决令当知。

  二彰性遍满。

  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当文一句彰性遍满。况复者。尊胜之辞。如来者。本成佛觉乃果体妙觉。圆觉随顺者。遍满十方不二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者。无方虚空觉所显发。此以无所始终之性。遍满平等。难于标指。本非暂有无之虚空。引况令知。合文上科共成标法科竟。

  二示喻开二。一喻显本成。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

  当文五句喻显本成。善男子一句。如销云云一句。既已云云一句。经无云云一句。不应云云一句。如销金矿者。喻离垢幻。金非销有者。销但去矿现金。非销成金。喻佛觉本成。此句喻破疑修成觉心。既已成金者。喻幻灭觉显。不重为矿者。喻永离诸幻。此句喻破疑妄起觉心。经无穷时者。喻无终始。金性不坏者。喻无变迁。此句喻破迷常住觉心。不应说言本非成就者。不应说以销去矿不重为矿之金非本来成就之金。此句喻结显佛觉本成。

  二合明本成。

  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当文一句合明本成。如来圆觉者。本成佛觉。亦复如是者。如不坏之金性。但以销去矿非以销有金。不可说言非本成金。合文上科共成示喻科竟。前合标法科摄属妄净本真科竟。是乃明显本成佛觉之不可言于终始也。连合真成无妄科管于列喻明显科竟。

  二极空明显开二。一显本清净开二。一法我二空开二。一法空。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

  当文三句法空。善男子一句。一切云云一句。本无云云一句。一切句标觉。菩提者。道谛。涅槃者。灭谛。此二属法。今彰本无正显法空。

  二我空。

  亦无成佛及不成佛。

  当文一句我空。成佛以菩提涅槃成。不成佛以不菩提涅槃不成。既菩提涅槃之本无。何有以之菩提涅槃不以之菩提涅槃故无成不成之佛。有成不成之佛即是因法立我。今无成不成之佛则是无法无我。合文上科共成法我二空科竟。

  二因果无生。

  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当文一句因果无生。妄轮回者。六凡因果。非轮回者。四圣因果。今皆本无。盖以有法有我。则有凡圣无法无我。何凡何圣。凡圣法我之皆无。是为清净。前合法我二空科共成显本清净科竟。

  二示染迷失开二。一断灭迷失。

  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

  当文三句断灭迷失。但诸云云一句。身心云云一句。终不云云一句。但诸者。但凡也。言凡诸声闻乃该指之辞。声闻所圆境界者。境界不圆。总由所立照亡。失圆澄性。若无明伏断。一分惑净。即一分界圆。二乘人达本人空。入空性圆明法中。脱分段生死。离三界系缚。于诸世间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为所圆之境界。此句乃所证法。身心语言云云者。二乘破七识行蕴为身灭。断六识分别为心灭。此二识乃名言境。无实体性。断此二识即离名言计度为语言灭。此句乃能证我。终不能至云云者。指迷本妙圆满觉心。彼之亲证者。出二乘本有之圆妙觉心。此以二乘所证法我未忘。犹立能所。非本亲证。在本所有妙觉之无法无我能所俱空。斯为亲证。二乘人证不到此。所现涅槃者。即寂灭现前。以一切皆觉显发。一切皆清净实相。一切皆无生灭性。凡在所现。皆为涅槃。无生无佛。俱可无碍随顺。彼二乘人耽空休寂。以集为苦。以灭为乐。故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此句即下文如来圆觉境界句。无有异同。乃显有于修证。失无修证之本成佛觉旨趣。

  二执有迷失开二。一显失。

  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

  当文一句显失。何况云云者。显劣之辞。以凡夫所有之思惟心乃轮回根本。苦集谛法。二乘远离此苦集谛乃证断灭谛。尚失于己本成佛觉。况以此苦集谛之思惟心分别圆觉如何能得。此中思惟心之测度即指在问之妄有真成始终三惑。

  二喻明开二。初喻。

  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

  当文一句初喻。萤火无焚烧性。喻思唯心无实体相。须弥梵语。此翻妙高。妙高山皆四宝所成。喻圆觉光严住持。终不能著者。萤火不能烧一切况烧须弥。极显思惟心之无能测度圆觉境界。

  次明。

  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当文一句次明。轮回心。即有思惟心。所谓念念相续循环取舍者。轮回见。即所求之妄有真成始终三惑。入于者。以轮回心见入之也。如来大寂灭海者。众生本成佛觉。即如来之灭度一切众生实无一众生得灭度之究竟觉。终不能至者。如萤火之不能烧于须弥也。合文上科共成喻明科竟。前合显失科摄属执有迷失科竟。连合断灭迷失科管于示染迷失科竟。接合显本清净科该在极空明显科竟。极空云者。显本科之法我二空因果无生。示染科之空有俱失皆是极圆。空觉成于明显。令除三惑。更纶合列喻明显科统归详显本觉科竟。

  二结要断轮。

  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当文一句结要断轮。是故者。承上之辞。即列喻科之觉离华翳。虚空性之非暂有无。极空科之本无法无我无生。一切圣凡所执空有俱不能至大寂灭海之故。先断无始轮回根本者。断所主宰无明之本轮回心。以不起于轮回见。则乃永除三惑成就本觉净信。前合详显本觉科共成显觉断轮科竟。连合彰迷生惑科入总示教本觉科竟。

  二示益断疑开二。一惑果迷因开二。一幻无幻果开二。先标所因开二。一示本幻心。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

  当文三句示本幻心。善男子一句。有作云云一句。皆是云云一句。有作思惟者。分别妄识以根尘和合有非无作性。从有心起者。无明妄性本明照生所一念成立乃有为法。此句标指诸轮回心。皆是云云者。通指妄心性相。不出尘想缘气。尘是照生之所。想是所生之能。又尘发之知是分别妄识。想吸之尘是无明迷有。循环往复所有妄心总此二法。故云皆是。缘气释准前。非实心体者。非无生灭本妙觉心。全是缘气幻影。无实体性。此句破明诸心幻妄。起下喻意。

  二喻成幻因。

  已如空华。

  当文一句喻成幻因。此明非实有体之诸妄心已如空华非真因性。合文上科共成先标所因科竟。

  次示无果开二。一示本违果。

  用此思惟辨于佛境。

  当文一句示本违果。思惟全幻。佛境全真。用幻求真真不成幻。是云本违。

  二喻成无果。

  犹如空华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

  当文二句喻成无果。犹如云云一句。展转云云一句。犹如空华者。喻用思惟心。复结空果者。喻辨于佛境。此句显违。展转妄想者。空华本妄想生。今求结空果。更为妄想。无有是处者。发明无有结于空华之空果。此句结明。此中喻意。是明用思惟心以辨佛境。乃迷佛境为虚妄果故求之于空华。然几有结于空华之空果者。合文上科共成次示无果科竟。前合先标所因科摄属幻无幻果科竟。

  二幻非真因。

  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

  当文二句幻非真因。善男子一句。虚妄云云一句。多诸巧见者。展转妄计。不能成就圆觉方便者。失乃因心之修习方便。此以果从因结。不见无果不知迷因。故前示无果。此决非因。前合幻无幻果科共成惑果迷因科竟。

  二斥问显益。

  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当文一句斥问显益。如是分别者。如是之惑果迷因有所分别。非为正问者。正问明因显果成就修习。今在所问迷惑因果非可准则以修行者。特乃旁助显益之问。然唯有所显益故前赞善。唯属乃旁助故今斥明。前合惑果迷因科共成示益断疑科竟。连合示教本觉科入总长行列示科竟。

  二重颂总挈开二。一序欲重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说偈言开二。一挈旨示教本觉开二。一挈旨彰迷生惑。

  金刚藏当知  如来寂灭性  未曾有终始
  若以轮回心  思惟即旋复  但至轮回际
  不能入佛海

  未曾有终始者。决了在问第三疑之真终妄始。此疑一决妄有真成之诸疑齐决。以迷真终始。乃不得常住觉心。乃生轮回妄见。长行所示总此教理。故颂重挈。

  二挈旨显觉断轮。

  譬如销金矿  金非销故有  虽复本来金
  终以销成就  一成真金体  不复重为矿
  生死与涅槃  凡夫及诸佛  同为空华相

  二挈旨示益断疑。

  思惟犹幻化  何况诘虚妄  若能了此心
  然后求圆觉

  了此心。了此虚妄心也。重颂文竟。前合长行共成序述世尊垂答科竟。连合序述菩萨兴问科入总决疑显觉科竟。言决疑者。以妄有真成终始三疑。不有明决。则循环辨别于本成佛觉转加迷闷无能伏断无明开显本觉。今有此章问答则全显性觉常住无有终始。且不可言于真成况复言于妄有。知妄无有即乃寂灭身心性相现前常住涅槃如来圆觉境界。

  二示法显觉开二。一序述菩萨兴问开二。一序问蹑次。

  于是。

  此序显弥勒菩萨从轮回心见之不能入于如来大寂灭海。佛敕先断轮回根本。乃是令翻不觉有其始觉开显本觉。悲念末世众生恐未能知究竟断轮妄性即究竟显发觉心。有所兴问希佛教益令普通晓。决志断轮成就始觉。

  二序问周三开二。一序述仪音开二。一序问威仪。

  弥勒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请教益开二。一庆闻现益。

  大悲世尊。广为菩萨开秘密藏。令诸大众深悟轮回分别邪正。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于大涅槃生决定信。无复重随轮转境界起循环见。

  当文六句庆闻现益。大悲世尊一句。广为云云一句。令诸云云一句。能施云云一句。于大云云一句。无复云云一句。广为云云者。指佛无遮大慈。此句庆显本觉。深悟轮回者。通达轮回性相。分别邪正者。不迷真妄因果。此句庆翻不觉。无畏道眼者。知于定本成佛。此句庆成始觉。生决定信者。永除真妄三惑。此句庆悟净觉。轮转境界者。始终生灭等相。循环见者。思惟取舍分别。此句庆入圆觉。

  二申请后益开二。一请教始觉开二。一能修成就。

  世尊。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游如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

  当文三句能修成就。世尊一句。若诸云云一句此句标修。云何云云一句此句问断。云何当断者。问以何故欲游觉海。当先断乃轮回根本。此以轮回根本属无明不觉。欲成始觉必除不觉。未除不觉无于始觉。恐生未知故为申问令成始觉有所能修。

  二所修差别开二。一迷悟法性开二。一在迷轮性。

  于诸轮回有几种性。

  当文一句在迷轮性。于诸轮回者。三界生死。几种性者。成业因缘。此以三界轮回差别不一。不请开示差别种性。即无能知何异何同无以了悟根本轮回得所当断有其始觉。故为申问。

  二在悟修性。

  修佛菩提几等差别。

  当文一句在悟修性。修佛菩提者。即修习觉心。几等差别者。开悟之浅深。此以断惑开悟有初中后心之增进。不明差别则无能知于究竟。不二生佛有其始觉。故为申问。合文上科共成迷悟法性科竟。

  二教化方便。

  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

  当文一句教化方便。回入尘劳者。随类现身同事摄化。当设几种云云者。迷悟有其差别。教化虽复多门。然必有所当设之几种教化方便成于究竟指归。不请开示则无能知何所方便令诸众生断乃轮回根本游于寂灭大海。故为申问。前合迷悟法性科共成所修差别科竟。此以不迷所修之差别益彻能修之究竟成就始觉。故同申问。连合能修成就科摄属请教始觉科竟。

  二请益圆悟。

  惟愿不舍救世大悲。令诸修行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慧目肃清照耀心镜。圆悟如来无上知见。

  当文四句请益圆悟。惟愿云云一句。令诸云云一句。慧目云云一句。圆悟云云一句。惟愿不舍云云者。轮回苦果佛所悲救乃开显本妙觉心成就始觉。今更请教始觉故云不舍。此句请佛许说。慧目肃清者。肃恭洁之义。乃清明目之无于华翳乱起灭相。照耀心镜者。大圆智镜平等清净遍满虚空。眚目对之出生华相失本明耀。清明目照则显发清净圆光本耀。此句请示圆觉普照之寂灭无二成就始觉。圆悟如来云云者。究竟始觉合本妙觉无二生佛一切知见。此句始觉成就有于本觉开显。前合请教始觉科共成申请后益科竟。连合庆闻现益科摄属述请教益科竟。接合序问威仪科管于序述仪音科竟。

  二序结终始。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句释例前。前合序述仪音科共成序问周三科竟。连合序问蹑次科入总序述菩萨兴问科竟。

  二序述世尊垂答开二。一长行列示开二。初序赞许开二。一赞请教益开二。一赞教始觉。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深奥秘密微妙之义。

  当文三句赞教始觉。通例二句。汝等云云一句。深奥者。真妄根源究竟底至穷于思议。秘密者。真妄性相即离即即唯佛能知。微者。识边际性非空非有。妙者。觉遍满性即空即有。此以始觉之义乃妄尽全真之义。是深奥秘密微妙之义。故此示赞。

  二赞益圆悟。

  令诸菩萨洁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众生永断轮回。心悟实相具无生忍。

  当文三句赞益圆悟。令诸云云一句。及令云云一句。心悟云云一句。洁清慧目者。洁净也。乃圆照清净觉相之离于华翳。此句慧朗。永断轮回者。破本无明。此句妄净。心悟实相者。始觉成就。具无生忍者本觉住持。此句证觉。合文上科共成赞请教益科竟。

  二许答嘱受开二。一嘱令谛听。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句释例前。

  二受教默然。

  时弥勒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许答嘱受科竟。前合赞请教益科摄属初序赞许科竟。

  次述正答开二。一决要断轮开二。一显轮令断开二。一详示轮回开二。初列轮妄。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当文二句初列轮妄。善男子一句。一切云云一句。从无始际者。无明初际。由有种种者。最初无明八识精性迷自心相动念生取立知见性。以至六用识精对外六尘迷相生取起攀缘心。粗细贪爱难于穷算。故云种种。恩爱者。内心。贪欲者。外境。故有轮回者。挈总轮回从于爱欲成业。故有由有四字紧相呼应。明显示人。

  次明种性开二。一彰爱根本。

  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当文二句彰爱根本。若诸云云一句。当知云云一句。若诸者。比喻令晓之辞。世界者。一切四生所托处之依报世间。一切种性者。一切四生立命情识。即下所正之性命。胎卵湿化四生该尽六道轮回。天及地狱化生。鬼通胎化。鬼子及地行罗刹胎生。余皆化生。人具四生。毗舍佉母卵生三十子。常人胎生。柰女从枯老柰树中湿处生。劫初人化生。畜亦四生。金翅鸟及龙具四生。余一切兽胎生。余鸟卵生。别类湿化而生。皆因淫欲者。淫谓淫染爱着但是情染总名为淫。即在化生亦依业染。且约欲界轻重以观。地居交会夜摩相抱兜率执手化乐共笑他化相视四天王天同四洲人。余诸异类卵湿胎形。心染气传谁离淫欲。故以皆因该之。而正性命者。正字标根本义。与下助发助字相映。所谓正者乃凡事成具关要因缘主宰居正中立之称。此正字是彰能缘心。皆因之淫欲是所缘境。盖以一切种类受生禀命莫不三缘和合。父母情境己情想同时包裹不先不后乃立身命因果。虽有父母情境无己情想纳受。即不成就因果。可见有生性命于父母淫欲时有所居正以立性命者。性命指日用明了识性与一期寿命。然即三缘和合之妄缘气。己分情想缘气为性。父母分情境缘气为命。人性有利钝乃缘气之清浊。父母情境己纳受时俱有情有想。以己想缘纳父母想境缘气乃清。以己情缘纳父母情境缘气乃浊。人命之长短乃缘气之盈虚。纳受父母情想时有静念自持不即立能所发挥则气聚而盈。无静念自持即立能所发挥则气散而虚。是故有生性命总属己念根干。若其平日了相虚幻不妄贪欲。所在纳想入胎无不禀气之清且盈者。执相缠缚多妄贪欲。所在纳想入胎无不禀气之浊且虚者。是曰正。此句指现前众生生理。当知轮回爱为根本者。于皆因淫欲而正性命以当知之也。此句指令开解。盖淫欲为因性命谁正。非本所爱心于何有其能正者。故指令开晓以见轮回之根本。

  二显欲助续开二。一身命因果开二。一推本发爱。

  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当文二句推本发爱。由有云云一句。是故云云一句。由有诸欲者。四生淫欲传染情想以及缘尘一切生贪诸幻妄境。助发爱性者。引发爱心生于计取染着情想有其现行贪欲乃立身命。此句推发爱因。是故者。是此助发爱性之故乃有众生生死。不断轮回成于相续。此句推成爱果。

  二释明因果。

  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当文六句释明因果。欲因爱生句。有爱取之心乃见可欲之境。此句因。命因欲有句。纳想父母情染乃有一期身命。此句果。众生爱命句。纳想受生以及乐欲长寿一切情见。此句着果。还依欲本句。欲本即生欲之爱心。以所爱之命全是欲境。有欲即有爱相依成立者。故云还依。此句滋因。爱欲为因句。于爱生欲为因。此句释明即爱为因非别有因。爱命为果句。于爱立命为果。此句释明即爱为果非别有果。总以显见唯一爱心循环往复为于轮回种性。更无他物。合文上科共成身命因果科竟。

  二报境苦乐开二。一别示报境开三。一憎嫉业报。

  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

  当文三句憎嫉业报。由于云云一句。境背云云一句。是故云云一句。起诸违顺者。起是爱心分别。违是非所爱欲之境。顺是乃所爱欲之境。此句因境生心。境背爱心者。违于己之爱心所欲之境。而生憎嫉者。不爱心之所现念初务欲厌离之故憎。继思欲损害之故嫉。造种种业者。憎嫉心之所成立一切恶行侮慢乖恼残毁贱辱欺诈伤夺身口意业。此句因心成业。是故云云者。以憎业报恶趣。果由因致无别异故。复生者。昔方脱离今又重至。显见轮回不一往返。此句随业受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道。夫具上品十恶报在地狱。中品饿鬼。下品畜生。今在文隐没畜生者。以顺辞略文故摄在狱鬼句中。

  二舍恶业报。

  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

  当文三句舍恶业报。知欲可厌一句。爱厌云云一句。复现天人一句。知欲可厌者。知贪欲生嗔乃开障之门引业三涂为可厌恶。此句起断欲心。爱厌业道者。言爱于厌彼业道也。乃心乐脱于苦果以厌恶业因缘为快意事。此便是所潜伏之爱根。舍恶乐善者。舍十恶业之身三杀盗淫口四之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意三之贪嗔痴。乐十善业之不杀不盗等与诸在家禁戒律仪。悉止诸恶而持众善。此句勤断欲行。复现者。显在现已复隐隐已复现乃轮回报境。天人者。诸天及人也。若具上品十善得欲天报。与定相应得色天报。修四空定得无色天报。若具中品十善得人道报。下品得阿修罗报。今不言阿修罗者。文略也。亦摄天人句中。此句随业受报。

  二弃爱业报。

  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

  当文三句弃爱业报。又知云云一句。弃爱云云一句。便现云云一句。诸爱可厌恶故者。由爱生欲为起贪之本。爱生欲界是可厌恶。此句发离爱心。弃爱乐舍者。弃彼爱心乐欲舍法。即四禅中舍支。四空中厌色缘空。舍空缘识。舍识依无所有。舍无所有。缘非有想非无想处。还滋爱本者。有舍不异有取。总是无明知见无明为生爱之本。今乃以舍为乐欲则是熏习无明长养生润。此句成滋爱行。便现者。即乐舍报现无别功能。盖乃全因全果根爱轮回不二种性。有为者。色无色界识为界性是有为界。增上善果者。色无色界依正殊胜从定报得过于欲天是增上善之果。此句随业受报。合文上二科共成别示报境科竟。

  二总结轮回。

  皆轮回故不成圣道。

  当文一句总结轮回。皆轮回故者。指有为之增上善果同诸苦乐报境。皆无明发挥一类种性爱欲因果。不成圣道者。非圆觉方便是故当断乃轮回根本以修圆觉。前合列示报境科共成报境苦乐科竟。连合身命因果科摄属显欲助续科竟。接合彰爱根本科管于次明种性科竟。纶合初列轮妄科该在详示轮回科竟。

  二明所当断。

  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当文二句明所当断。是故云云一句。先断云云一句。是故者。发爱滋爱所有因果皆属轮回不成圣道之故。欲脱生死者。悟无生忍。免诸轮回者。住持实相。此句标所求果。先断贪欲者。绝相续因。及除爱渴者。刳根本性。此句示所断因。盖贪欲不断则发爱不休无能脱于生死。爱渴不除则根本伏惑无能永息轮回。此则全体不觉何以有于始觉。得能脱三界缚离生灭法成就圆觉平等自性。是故在所当断。爱云渴者。以无始爱根从无明计取弃海认沤见己不足乃生爱贪。如人劳渴思饮济活相似。前合详示断轮科共成显轮令断科竟。

  二彰化结益开二。一彰化断轮。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当文三句彰化断轮。善男子一句。菩萨云云一句。但以云云一句。菩萨变化者。回入尘劳逐类随形之菩萨。示现世间者。示现在于世间同诸众生身命依正无有别异。非爱为本者。爱乃轮回根本教化菩萨久已永断。故非以爱为根本入于尘劳。此句示菩萨断轮根本。但以慈悲者起幻慧用。令彼舍爱者。教化众生令知轮回根本舍诸爱渴。假诸贪欲者。诸指父母。贪欲指父母情染精血二滴。盖菩萨入胎受身但借父母精血为四大缘种成立色身。无己情想缘染淫识执持命根。欲去则去欲来则来生死自在。而入生死者。色身四大非常住实相本生灭和合因缘。菩萨知而故入。以便同事摄化。此句示菩萨随缘幻智有斯彰化开示者。以所问教化方便本问教化众生断轮回修菩提所当设之方便。故今于示断示修之后即示以菩萨之所教化众生者。断则唯爱根本修则唯佛菩提。以彰一性因果。无二断修。

  二结益断轮。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当文四句结益断轮。若诸云云一句。能舍云云一句。勤求云云一句。于清云云一句。能舍诸欲者。无于发爱断相续轮回。及除憎爱者。无滋爱本断根本轮回。此是能断。永断轮回则是所断。合成句理是能断妄始觉成就。勤求如来者。远离声闻取证。圆觉境界释准前。此句是由始觉究竟本觉。于清净心者。平等遍满无能所性之本成佛觉。便得开悟者。始本合觉净性成就。此句是得无修证。有斯结益者。以在问中请益一切修行圆悟如来知见。而如来知见众生本具。不由外证。能断妄轮究竟即乃证真究竟。可断证双彰。亦可断证偏显。非断之外又别有为证者。故今于断于修各为结益。令见断即断为修。修乃修于断。此益即彼益。无二理致。是故欲游如来寂灭大海。必先断乃轮回根本。盖以离断妄处无入觉处。合文上科共成彰化结益科竟。前合显轮令断科摄属决要断轮科竟。

  二教修圆觉开二。一显性差别开二。一总明差别开二。一由所妄显。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

  当文三句由所妄显。善男子一句。一切云云一句。显出云云一句。由本贪欲者。根本爱心是无明智相。发挥无明者。发是揭露出来挥是分布开去。盖无明迷真性时业转现相三细潜生智相未起无明体性深隐难知。由本爱贪智相相续执取后乃彰显有所无明。故云发挥。此句示有妄用显有妄体为所断妄之染污性。显出五性句。是有所断妄之染污性乃有在断修之清净性。为于显出。差别不等。后文具悉。此以众生皆证圆觉何有差别菩提之修习性。故示妄显差别。一令知修佛菩提不离断妄。二令知有修菩提犹未离妄。若诸妄清净究竟始觉则悟众生本来成佛。无于修证。

  二依能妄现。

  依二种障而现深浅。

  当文一句依能妄现。二种障。下文具悉。而现深浅者。现行之二障深则菩提之修习浅。现行之二障浅。则菩提之修习深。由本无明贪欲伏断成现。是妄性功用。合文上科共成总明差别科竟。以有染缘性斯有净缘性。无染缘性。无由立净缘性。故从妄能所而示显现之差别性。

  二详列差别开二。一依现业相开二。初徴。

  云何二障。

  当文一句初徴。不明二障不知在伏在断未伏未断之深浅。故当徴显。

  次释。

  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当文二句次释。一者云云一句。二者云云一句。理障者。迷乃真性根本无明。正知见者。生本成佛圆明妙觉。碍者。无明分显妙明分隐犹如华翳非相待法。此句迷智。事障者。迷乃实相枝末无明。即诸欲境违顺爱憎。续诸生死者。轮回三界。此句迷识。合文上科共成依现业相科竟。以此二障伏断与未伏断乃依现五性之差别业相。

  二成别性相开二。一徴释开二初徴。

  云何五性。

  当文一句初徴。不明所差之性相。不彰能差之伏断。故当徴显。

  次释开二。一正因四性开二。一在缠因果开二。一未成果性。

  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

  当文三句未成果性。善男子一句。若此云云一句。名未成佛一句。若此者。直指理障知见事障生死之辞。二障未得断灭者。全体无明具足凡夫一切烦恼。此句标行。名未成佛者。众生本佛。由事理障不成开悟。如在矿之金未销去矿名未成金。非本无金若销去矿即全金现。若伏断障即佛本成。故此立称。以彰生佛同性寄简本无外道种性。此句结名。

  二未显因性。

  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

  当文四句未显因性。若诸云云一句。未断理障一句。但能云云一句。未能云云一句。若诸者。设拟之辞。永舍贪欲者。断见思惑了境虚幻无爱取心。先除事障者。脱三界缚离分段生死。此句浅行。未断理障者。未断根本无明。未能寂灭随顺。此句深障。但能悟入云云者。以永舍贪欲则无集因除于事障。乃离苦果修道证灭。二乘涅槃由之成就。故云悟入。然于苦集为能断于道灭为所证。此则犹落修成。非本成佛之无修证性。故以但能寄简。彰失自性圆觉之因地法行。声闻缘觉者。俱二乘名目。依语发解名声闻。因缘开悟名缘觉。此句与小。未能显住云云者。二乘所圆境界未能至本亲证所现涅槃成就寂灭现前故云未显。又寄简二乘位中多菩萨权现随类设化。内秘高行故云未显。菩萨境界者。于生死涅槃一切诸法如眼圆照之无憎爱随顺自在。今此未能显住则是理障未断犹住无明境界。此句夺大。合文上科共成在缠因果科竟。

  二出缠因果开二。一成悟因性。

  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

  当文五句成悟因性。善男子一句。若诸云云一句。先当云云一句。二障已伏一句。即能云云一句。欲泛云云者。泛乃虚舟荡漾随波顺流无于风涛险阻橹楫劳动之时。以喻得本如来随顺寂灭无碍自在之法界海慧。此句标欲。先当发愿者。发菩萨清净大愿求佛圆觉立正知见免误堕彼旁小计取。勤断二障者。除事理障尽断本末无明则得人我法我俱空菩萨净愿因之成就故发愿断障连次标指。发愿当立志断障当成行。此句示修。二障已伏者。由断根本先凋枝末无智相发挥无明细相失所润生渐次灭绝深隐无状。乃生灭灭已当得寂灭现前。未即寂灭现前之时故云伏。此句显行。即能悟入云云者。已灭生灭即不迷于寂灭回光照寂究竟始觉合妙本觉成顺觉行。菩萨境界者。一切觉境无二憎爱也。此句成悟。

  二满足果性。

  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

  当文二句满足果性。若事云云一句。即入云云一句。事理障已永断灭者。圆觉普照寂灭无二。此句彰行。即入如来者。全断是证无别功用。不同菩萨犹有能悟心相。乃障已永断伏之殊分。已伏犹所断未忘。故能照还立。永断则所断全寂即能照无生。故尔殊异。微妙圆觉者。微即一切法。妙离一切相。二言合句盖于全即全离法相彰显圆觉净性。满足菩提者。法界海慧。及大涅槃者。自性大定。此句全彰秘藏三德彻因成就。微妙圆觉者法身彻因。满足菩提者般若彻因。及大涅槃者解脱彻因。合文上科共成出缠因果科竟。前合在缠因果科摄属正因四性科竟。

  二邪因一性开二。一彰本正性开二。一本无殊因开二。一无殊证因。

  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证圆觉。

  当文二句无殊证因。善男子一句。一切云云一句。皆证圆觉者。众生本来成佛。何有不证之圆觉。唯众生有皆证圆觉之证性。故如来无证圆觉之证性。何以故。如来即是众生。既本皆证何有更证。是故满足果性唯在二障之永断灭。即断言证。是为无证。是为皆证。

  二有殊修因。

  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

  当文二句有殊修因。逢善云云一句。尔时云云一句。逢善知识者。所亲教师。依彼所作因地法行者。师所修法。此句殊因。尔时者。从师成修之时。修习便有顿渐者。渐修有三乘。顿修惟一乘。然有渐修乃显有顿修。不然唯一乘修何顿何渐。今有于顿渐则是殊因之所从始。盖乃因师有。非性本有。此句殊果。原以求佛菩提在自断障究竟清净。非是依他有作。依他作修故殊顿渐。故经文中以依彼所作尔时便有名句彰显。合文上科共成本无殊因科竟。盖知证因之所无殊。修因之所有殊。则可知有殊皆妄。而本无殊之正因性。了达当前。

  二同成正果。

  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

  当文二句同成正果。若遇云云一句。根无云云一句。若遇如来者。庆幸之也。无上菩提者。入究竟觉圆满自性。正修行路者。发愿断障成就开悟。此句圆因。根无大小者。人法俱空平等清净。且无根者。何有大小。皆成佛果者。悟本自心海慧寂灭。此句圆果。前合本无殊因科共成彰本正性科竟。此以正性彰显邪性由误可知。不然则本有于邪性之众生。即不得云皆本成佛之众生矣。是故世尊先此标指。

  二显由邪误开二。一依见堕外。

  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

  当文三句依见堕外。若诸云云一句。遇邪云云一句。是则云云一句。虽求善友者。求正导师。此句寄简生因本正。遇邪见者。计着证取能所因果。未得正悟者。发邪知见违涅槃道。此句依师成迷。是则者。指实之辞。此以外道无种性。执见则成邪。故此指实。令知邪性之所由种。此句结名。

  二归咎邪师。

  邪师过谬非众生咎。

  当文一句归咎邪师。众生原本成佛。误逢邪师失所修证致成邪外。非众生本有自性之邪外。故过谬在师而不在众生。有此归咎益彰显于众生之本来成佛全无迷性。但有误修。知善求师得正修行路则该果彻因无不佛之众生矣。合文上科共成显由邪误科竟。前合彰本正性科摄属邪因一性科竟。连合正因四性科管于次释科竟。接合初徴科该在徴释科竟。

  二显结。

  是名众生五性差别。

  当文一句显结。是名者。指上所显之五性。众生者。无明之果号。五性由本贪欲所发挥之无明显出。非觉本有。故今指归差别于众生。无乃众生之无明即无乃众生之差别性矣。是故得三无差别。即乃无佛性立称。今有佛性在称。则是有众生对显。故总五性属本众生。前合徴释科共成成别性相科竟。连合依现业相科摄属详列差别科竟。接合总明差别科管于显性差别科竟。

  二彰化结益开二。一彰化成就开二。一悲化成佛。

  善男子。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悟。乃至示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与其同事化令成佛。

  当文三句悲化成佛。善男子一句。菩萨云云一句。乃至云云一句。唯者独也。言独以一乘教化众生大悲方便者。开佛知见善巧教授。开发未悟者。迷本妙觉未破无明之诸众生。此句化迷。乃至者。包摄之辞。示现种种形相者。逐类随形四生九有无形不禀无相不现。逆顺境界者。入圣而现净为顺。入凡而示染为逆。与其同事者。同凡圣业。染法净法。随顺不异以便摄化。化令成佛者。皆令入究竟净觉无余涅槃。此句证觉。是乃示知菩萨教化。于一切众生唯一佛道无有岐修。故于示现种种上以乃至之辞包摄。下以化令成佛归结彰显。

  二全依净愿。

  皆依无始清净愿力。

  当文一句全依净愿。皆依者。禀形现相逆行顺行同事摄化一切道中悉不外此。无始清净愿力者。菩萨初发心便愿令一切众生入究竟觉无于我人众生寿者知见。而此菩萨所发之心是自本觉心非因缘性。故云无始。此示以菩萨所持行于教化道中之能教化者。乃断尽无明以起因行。盖非无明断尽则无能发四相尽捐之清净愿力。非依此愿力以入一切。则于逆顺境界不能无碍自在。非自疑畏即有误堕。大心菩萨数入生死。得不疑畏。又无误堕者。由于净愿成就之力。合文上科共成彰化成就科竟。

  二结益成就开二。一发愿求佛。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于大圆觉起增上心。当发菩萨清净大愿。应作是言愿我今者住佛圆觉。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及与二乘。

  当文五句发愿求佛。若诸云云一句。当发云云一句。应作云云一句。求善知识一句。莫值云云一句。起增上心者。发成就觉心之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无证取心。此句标欲。当发者。应发也。菩萨清净大愿。释准前。以发菩萨清净大愿。是究竟净觉以断无明。永断无明方成佛道。是故当发。此句示愿。应作是言云云者。标显所发之愿令成开晓。住佛圆觉者。法界海慧圆照清净得知众生皆本成佛满足菩萨清净大愿。此句是愿得所依之无取证法。求善知识者。求大悲导师。此句是愿得所师之正知见人。莫值句。寄简殊修不入觉海。非增上心之所希求。

  二断障证觉。

  依愿修行渐断诸障。障尽愿满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证大圆觉妙庄严域。

  当文二句断障证觉。依愿云云一句。障尽云云一句。依愿修行者。远离四相证取知见。渐断诸障者。理事二障次第伏断。此句悟入菩萨境界。障尽愿满者。永断无明遍满清净。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者。一佛法界身土清净。证大圆觉妙庄严域者。普佛法界身土清净。斯则圆满清净。成就觉心。此句即入如来境界。合文上科共成结益成就科竟。前合彰化成就科摄属彰化结益科竟。二科摄属一科立目者。以菩萨入尘教化。本为开悟众生。众生发愿修行。全由菩萨教化。二本相资。故经文语气自相连属。连合显性差别科管于教修圆觉科竟。接合决要断轮科入总长行列示科竟。

  二重颂总挈开二。一序欲重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说偈言开二。一挈旨显决断轮。

  弥勒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不得大解脱
  皆由贪欲故  堕落于生死  若能断憎爱
  及与贪瞋痴  不因差别性  皆得成佛道

  憎爱属现行。贪瞋痴属种子。然无爱则无贪。无憎则无瞋。无贪瞋则无痴。痴属根本无明。根本无明由现行爱憎。发业贪瞋。滋养熏生。乃种子不断。若无现行爱憎。发业贪瞋。去所滋养。即乃断灭。故先颂能断于憎爱。后颂及与贪瞋痴。及与者。由断憎爱至及之也。不因差别云云者。以若能二句。是永断无明相。无明永断即成佛道。更何差别性之可因。长行示五性差别本由发挥无明显出。无于无明即无所显故无可因。此之颂意全彰即断是证别无证者。

  二挈旨教修圆觉。

  二障永销灭  求师得正悟  随顺菩提愿
  依止大涅槃  十方诸菩萨  皆以大悲愿
  示现入生死  现在修行者  及末世众生
  勤断诸爱见  便归大圆觉

  重颂文竟。前合长行共成序述世尊垂答科竟。连合序述菩萨兴问科摄属示法显觉科竟。言示法者。以知断于轮回根本则无明伏断知修性差别由本无明显出则知本觉之全无修证不迷本觉伏断无明斯得有其始觉以无不觉。无乃不觉斯开显于本觉成就圆满清净。接合决疑显觉科管于显觉绝妄科竟。言绝妄者。以有本觉之决疑则无初念之不觉建立无明。有始觉之示法则无后念之不觉乍起无明。无明前后际断。斯乃净觉成就得以随顺修习显于觉以绝于妄也。纶合离幻绝妄科该在行断绝妄清净科竟。然必先有离幻之绝妄后乃显觉者。众生迷性由迷于相。故先决疑示法使离诸幻。得乃远离诸相。圆照于清净觉相。后乃觉可开显以之永断无明。成就如来因地法行。是故通合四章。彰科云行断绝妄清净。言行断者。性有一切相有一切。不迷一切性一切相。总一觉心之所显发无有二三幻妄能所。斯则通达自性觉行正修行路。贯合智断显真清净科入总在断智行清净科竟。盖以能断智所断行无不清净。斯成如来因地法行。永断无明。究竟断因。若夫断因不明证果难宣。故有此之五章。斯有下之五章在证性修清净为彻因之断证清净云。白如是。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句释正白卷上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