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卍新续藏第 07 册 No. 0234 华严经疏注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六(入第六十九经)

  清凉山沙门 澄观 述

  晋水沙门 (净源) 录疏注经

  △第二普德净光夜神。寄离垢地善友。义如前说。文则具六。且分为四。初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了知彼(至)夜神初发菩提心。

  先念前法。有十一句。初一念发心。余十念得法。

  所生菩萨藏所发菩萨愿(至)至普德净光夜神所。

  △二见敬咨问。

  顶礼其足绕无数匝(至)云何成就菩萨地。

  △三称赞授法二。初赞。

  夜神答言善哉善哉(至)修行出生及以成就。

  △二授亦二。先长行三。初正授法门二。初总答所问。

  善男子菩萨成就十法能圆满菩萨行。

  先标次徴。

  何者为十。

  次释。

  一者得清净三昧常见一切佛。

  初总余别。

  二者得清净眼常观一切佛(至)无量诸佛法光明海。

  是智法光明。

  五者知一切如来一一毛孔(至)利益无量一切众生。

  放光利益。

  六者见一切如来一一毛孔出一切宝色光明?海。

  常光发?。

  七者于念念中出现(至)调伏众生不思议自在力。

  后结。

  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则能圆满菩萨诸行。

  △二别示己法二。初标名体。

  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寂静禅定乐普游步。

  谓契理无著为寂静。止观双运为禅定。正法乐住为乐。大用无涯为普游步。

  △二广显业用四。初明攀缘如实禅。

  普见三世一切诸佛(至)悉皆明睹而无取着。

  同如来清净禅。即寂静业用。以见佛无著故寂静。上标。次徴。

  何以故。

  后释。释云。所以无著者。穷了如来之体性故。文有十非。大同中论八不。

  知诸如来非去世趣永灭故(至)非灭无有生相故。

  谓不去不来不生不灭为四。

  非实住如幻法。故非妄利益众生故。

  非实非妄。即是不常。

  非迁超过生死故非坏性常不变故。

  非迁非坏。即是不断。

  一相言语悉离故。

  一相即非异。

  无相性相本空故。

  无相亦非一。

  △二现法乐住禅。即定业用二。初牒前起后。

  善男子我如是了知(至)分明了达成就增长。

  △二正显四禅。初初禅。

  思惟观察。

  即是寻伺。当对治支。

  坚固庄严。

  犹是寻伺之相。

  不起一切妄想分别。

  即离所障。然世禅但离欲恶不善。今一乘深妙故。离一切妄想。

  大悲救护一切众生。

  即利益支。谓离自忧。念众生忧。故生喜乐。

  一心不动修习初禅。

  即所依支。谓彼二依止。

  △二二禅。

  息一切意业。

  即灭觉观。

  摄一切众生。

  是一心。

  智力勇猛。

  是内净无觉无观。

  喜心悦豫。

  是定生喜乐。

  修第二禅。

  即彼二依止。下三四禅准此。

  △三三禅。

  思惟一切众生自性。

  即舍念二支。谓舍离前摄生之喜。于此舍中。不失念故。

  厌离生死。

  即慧乐二支。谓正知生死。不可喜故。厌离即得真寂之乐。

  修第三禅。

  △四四禅。

  悉能息灭一切众生众苦热恼。

  通其三支。谓苦忧喜乐。皆是众生热恼。于下苦中。横生乐故。四受俱亡。故云悉能息灭。即舍念清净。既无苦乐。即是中受。

  修第四禅。

  △三引生功德禅。

  增长圆满一切智愿(至)游戏一切神通。

  游戏神通。即普游步义。

  成就一切变化以清净智普入法界。

  上来皆约一乘。异于三地寄法。乃至云普入法界。

  △四饶益有情禅。种种方便。无不饶益。亦普游步义。文三。初令修四念处等观。

  善男子我修此解脱时(至)出离于家入于非家。

  上二阶普游步业用。

  △二明作道因缘。

  若有众生住于空闲(至)亦叹亲近善知识行。

  △三令修四正断。

  复次善男子我修解脱时(至)乃至令成一切智智。

  道场成正觉(至)得见如来普现一切刹。

  颂前十法。文小不次。初四如次。颂前四法。五超颂第七。六颂第六。七却颂第五。八颂第十。九颂第八。十颂第九。

  △二有二颂。颂谦己推胜。

  诸佛出世间量等众生数(至)非我所能知。

  △三有一颂。颂指示后友。

  此近有夜神名喜目观察汝应往诣彼问修菩萨行。

  △四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至)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第三喜目观察众生夜神。寄发光地。文具六段。初依教趣求二。初依前友教。念友成益。

  尔时善财童子敬善知识(至)转于法轮忆持不忘。

  △二趣求后友。得友加持四。初欲趣后友。

  作是念已发意欲诣喜目观察众生夜神所。

  △二得友加持。

  时喜目神加善财童子(至)能不离本处遍至十方。

  谓加令知近友之益。

  △三加所成益。

  时善财童子遽发是念(至)而能遍往十方国土。

  谓依前能加。而起念故。如次以此十句。对前十句。

  △四正明趣后。

  尔时善财童子(至)即诣喜目观察众生夜神所。

  △二见敬咨问。

  见彼夜神在于如来(至)坐莲华藏师子之座。

  但略明见。已含敬请。

  △三示己法界。谓悬为示相。义当问答三。初标名体。

  入大势力普喜幢解脱。

  无不摄伏。为大势力。遍称群机。故云普喜。摧伏高显。所以名幢。

  △二正明业用三。初显无涯之用。谓毛孔身云。无有尽故。文二。初出演说修行身三。初总标。

  于其身上一一毛孔(至)皆令欢喜而得利益。

  亦是释名。

  △二别显十度。初施。

  所谓出无量化身云(至)内外悉施难舍能舍。

  △二戒。

  出等众生数无量化身云(至)令诸众生悉得成熟。

  △三忍。

  又出等众生数种种身云(至)如是方便成熟众生。

  △四进。

  又出等众生界种种身云(至)如是方便成熟众生。

  △五定。

  又出种种无量身云(至)爱重于法修习增长。

  △六慧。

  又出等众生界种种身云(至)皆令欢喜成一切智。

  △七方便。

  又出等众生界种种身云(至)皆令究竟得一切智。

  △八愿。

  又出一切世界微尘数身云(至)如是所作恒无休息。

  △九力。

  又出等一切众生心数身云(至)令诸众生至一切智。

  △十智。

  又出等一切众生心数(至)解求一切智无有退转。

  上之十度。其间深旨。如理思之。

  △三类通余法。

  如说菩萨诸波罗蜜(至)种种行法而为利益。

  种种行法。谓神通度生菩提分等。

  △二出演说本行身四。初出能说之身。

  复于一一诸毛孔中(至)周遍十方充满法界。

  △二明演法之声。

  于彼一切众生之前(至)摩尼宝王声。

  △三显所说之法二。初说本行十度行法。

  以如是等种种音声(至)于己身心恶作恶说。

  恶作属身。恶说属口。

  忍一切业皆不失坏(至)起一切智行成一切佛法。

  次禅度有六句。

  行禅波罗蜜其禅波罗蜜。

  名体。

  所有资具。

  资缘。

  所有修习。

  造修。

  所有成就。

  获得。

  所有清净。

  治障。

  所有起三昧神通所有三昧海门皆悉显示。

  起用。下之五度。句虽多少。例此可知。

  行般若波罗蜜(至)所有清净大智慧日。

  日约破闇。

  大智慧云。

  云约演法。

  大智慧藏。

  藏显包含。

  大智慧门皆悉显示(至)所有修行所有体性。

  体性通事理。

  所有理趣。

  理趣谓意趣。

  所有清净所有相应事(至)皆悉显示成熟众生。

  △二类通所余行法。

  又说此神从初发心(至)分别显示成熟众生。

  具四菩萨行思之。

  △三彰说之益。

  如是说时于念念中(至)令无量众生住如来地。

  △二睹用获益。即入法界。文三。初显证因缘。

  尔时善财童子见闻如上(至)承佛威力及解脱力。

  △二正明证入。

  则得菩萨不可思议大势力普喜幢自在力解脱。

  △三徴释所由。

  何以故与喜目夜神(至)堪修普贤菩萨行故。

  △三庆益称赞。十偈分四。初现说之因。

  尔时善财童子得此解脱已(至)以偈赞曰。

  无量无数劫学佛甚深法随其所应化显现妙色身。

  △二有一偈。现说之意。

  了知诸众生沉迷婴妄想种种身皆现随应悉调伏。

  △三现说体相。皆即寂之用。

  法身恒寂静清净无二相(至)普摄诸群生。

  △四有二偈。总结现说无碍。

  了知诸有海种种业庄严(至)示现世间相。

  △三明出所因二。初兴二问。

  尔时善财童子说此颂已(至)得此解脱其已久如。

  △二具二答二。初以偈答。总九十一颂。分之为二。初答发心久近十。初寂静音劫。正是发心之时。文六。初总标。

  尔时喜目观察众生主夜神以颂答曰。

  我念过去世过于刹尘劫刹号摩尼光劫名寂静音。

  △二有八偈。显其本生。

  百万那由他俱?四天下(至)照及千由旬。

  △三有十偈。明发心本事。

  日光既已没音乐咸寂然(至)放大光明海。

  △四有一偈。正显发心。

  见已心欢喜便生此念言我愿得如佛广大神通力。

  △五有六偈。明发后之德。

  我时寻觉悟大王并眷属(至)其心无忘失。

  △六有五偈。转值余佛。

  从此后供养十亿那由佛(至)入于解脱海。

  未得慧眼者。未得十解。正慧明故。

  △二有四偈半。明天胜劫。

  从此次第有一切宝光刹(至)无而计为有。

  无而计为有者。未解即心自性故。

  △三有五偈半明梵光明劫。

  从此复有劫名曰梵光明(至)而入诸佛海。

  未能明了法者。未了十行真实行法故。

  △四有五偈半。明功德月劫。

  次后复有劫名为功德月(至)入于诸法海。

  未得善巧回向深智。趣佛智海故。

  △五有六偈。明寂静慧劫。

  此后复有劫名为寂静慧(至)于彼修诸行。

  未得地上二空真如清净法故。

  △六有六偈。明善出现劫。

  次第复有劫名为善出现(至)离诸障碍道。

  未净修道之障故。

  △七有六偈。明集坚固王劫。

  次第复有劫名集坚固王(至)未能成就忍。

  未得六地缘生深顺之忍。

  △八有五偈。明妙胜主劫。

  次第复有劫名为妙胜主(至)供养无不尽。

  修最胜道者。六地般若为胜道故。

  △九有五偈。明千功德劫。

  次第复有劫名曰千功德(至)深入诸法海。

  未得八地净无生忍故。

  △十有四偈半。明无著庄严劫。

  次第复有劫名无著庄严(至)我悉曾供养。

  但言供养者。下明得法故。又前次第皆言未得后后。则已得前前思之。亦可初劫已得初地。未得第二乃至第九。未得第十地。第十劫中。方得圆满。故其劫名。亦顺地义。如文思之。

  △二答得法时节。即前无著。劫得此法也。于中有二。初有四偈。得无功用之三地。

  次有佛出现名为功德幢(至)成就如来力。

  谓八地无依无愿。九地灭定总持。十地成如来力。

  △二结成普贤行位三。初牒举大心之始。

  见众生颠倒执常乐我净(至)起于大愿云。

  △二有二偈半。明成德之终。

  从是修功德趣入方便道(至)一切无碍行。

  △三有一偈。总结圆满。

  佛子我尔时得入普贤道了知十法界一切差别门。

  因果圆融。初后该彻。故入普贤道。

  △二会古今。

  善男子于汝意云何(至)如是利益一切众生。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得此大势力(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示后友。

  善男子此众会中。

  同在证位故。

  有一夜神名普救众生妙德。

  起精进行。为普救众生。智?吉祥。称为妙德矣。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入菩萨行净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至)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