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本书学旨

  提到《藏密度亡经》的主题,就似乎出现了根本上的问题。就神话学和亡者的传说而言,若将《藏密度亡经》和《埃及度亡经》加以比较,就失掉了前者「生和死不断地发生于此世」的要旨。我们也可以把这本书当成《西藏度生经》。本书不像一般人以为的,只是在讲死亡一事,而是以全然不同的观点来看待死亡。这是一本「虚空之书」。虚空包含生和死;虚空给了我们空间来行为、呼吸与行动;就是因为虚空,才有《藏密度亡经》的出现。

  佛教进入西藏之前就已经存在的苯教,非常精确地指示如何处理死后留下的精神力量——死后留下的足迹或习气。苯教和埃及传统都在讲如何和亡者的足迹沟通,而不是如何引导亡者的心识。但是我现在想传达的基本原则有二:一是吾人可正可邪、可圣可凡;二是迈向正或邪的过程中,可能经验到的各种景象。

  「中阴」的意思是间隔,不只是死后与出生前的中间阶段,也是活着时的中间阶段。死亡,也发生在活着的时候。中阴经验是我们基本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我们随时都会经验到各种中阴境界——在日常生活中颠倒妄想、犹豫不决。「中阴」,就像不能把握自己的立场,不太清楚我们要的是什么,或者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这本书不只引导临终者与已逝者,也引领在生者;也就是在每个当下,生死不断出现在每个人身上。

  中阴经验可以从我们经历的六道轮回,也就是从我们的六种心理状态来看待,亦即从接近我们的不同圣尊来看待,如同本书所说:头七天出现寂静尊,最后一七则出现忿怒尊;圣尊之中有五如来、嘿噜嘎(herukas)与八方位寒林女嘻乌利(gaurls,五如来的信差),他们皆以各种恐怖或恶心的方式出现。这里描述的细节,几乎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的,而不只是死后才出现的景象或幻觉。这些几乎都是活生生的经验;这就是我们要修行的地方。

  换言之,整个教法是基于实修的角度,以另一种方式看待自己的心理图像。没有人救得了我们,一切都得靠自己,我们要为自己负责。上师或道友可以激发我们对自己负责,但是基本上他们不能让我们开悟。

  我们怎么知道这些事真的会发生在临终者身上?有人死后复活,诉说他们的经验吗?刚出生的人应该会记得死后未生前的情况,因为那些印象太鲜活了,但是长大时,我们受父母与社会的教导,而且把自己放在不同的思想架构中,使得原本深刻的印象逐渐消褪,只剩偶尔的惊鸿一瞥。即使如此,我们还是非常怀疑这种经验,很怕失去活在这世界的依靠,以至于对任何不可思议的经验都冷淡看待或完全不接受。把这个过程当成死时才会发生的情况,就会像在研究神话;我们需要实际经验这个连续不断的中阴过程。

  身和心之间是有冲突的,而死和生的经验是连续的。我们会经验到法性中阴、明光、受生中阴,也会看到来世的父母或者出生的环境。我们还会看到忿怒尊与寂静尊,而他们就在此刻不断地出现。如果我们能以开放且实际的心胸来看待此事,那么真正的死亡和中阴经验,就不会只是个神话或是异常的惊吓,因为我们已经下过功夫,熟悉整个过程了。

◎ 临终中阴

  第一个基本中阴经验,是无法确定自己真的将去世(与坚实世界失去联系〉,还是能继续活下去。这种不确定性,不是从神识离开身体与否来看,而是纯粹就失去心的着力点来看;我们可能从真实世界进入非真实世界。

  我们可以说真实世界是经验苦、乐、好、坏的地方。判别诸法实相需要觉知,这是基本的二元观念。但是如果我们看透这些二元的感觉——那种绝对的二元经验本身就是非二元的经验,这样就没有问题了。因为我们从完全开放、清楚、无对立的角度来看待二元;广大无边地证悟到一如。对立是因为没有如实看待二元,而只是用偏狭、笨拙的方式看待。事实上,我们没有正确地认知一切事情,因而开始怀疑自己和自心投射的景象是否确实存在。因此,当我们把二元世界说成混乱不堪时,不是用全面的心来看,而只是用一半的心来看;这会造成极大的不满意和不确定,大到害怕变得神智不清,以为可能要离开二元世界而进入朦胧的空寂——冥界、阴霾中的坟场。

  本书从身体五大由粗而细的分解,来描述死亡经验。地大溶入水大时,你会感到身体很沉重。水大溶入火大时,身上液体的循环渐渐停止。火大溶入风大时,任何温暖或增长的感觉逐渐消失。风大溶入空大时,我们与物质世界接触的感觉消失。最后,空大或识大溶入中脉时,会感受到内在的明光,一切完全变成心灵内境之经验。

  这种经验持续发生,可接触的、合乎逻辑的状态消失,我们不十分确定自己是正在开悟或丧失神志。不论何时有这种经验,都可以分成四、五个阶段来看。首先,生理的生命实在感开始模糊;换言之,你无法接触物质世界。然后,你自动依靠作用较强的水大,再次确认自己的心识仍在运作。接下来,连心识都不确定是否正确运作,液体循环也逐渐停止。跟物质世界唯一的关联是透过情绪,你试着想象所爱或恨的人与记忆鲜明的事情,因为造成循环的水大不再作用,爱或恨的火大就更加显著。即使如此,火大也会渐渐溶入风大,你经验到些微的空,因而无法再爱一个人或忆起你所爱的人,一切好像都是虚幻不实的。

  下一个经验是明光。你愿意进入明光,因为再也无法挣扎了。这时,你有某种程度的放下。就好像苦乐同时出现,大量的冰水与烫水同时倒在你身上,这是一个强烈的经验,十足有力;这是一如的经验,苦乐一味。你的挣扎完全被希求开悟与害怕发狂的两种极端的力量搅乱了。这两种极端的力量十分集中,所以你放松了;并且当你不再挣扎时,明光自然现前。

  下一阶段是以日常生活的经验来譬喻明光。明光是中立性的基地或背景,是情绪经验减弱时出现的间隔。之后,意识开始和心性连结,让我们忽然瞥见佛性(也称做法身)。但是如果我们无法和心性连结,而且无明的能量仍操控我们的心,盲目地累积,最后从明光的究竟能量散成不同程度的薄弱能量。在明光状态中,根本的执着习气开始增长,六道经验也随着执着的强度而逐渐成形。如果没有能量来启动,执着无法自己运作;换言之,我们把明光的能量拿来执着了。现在让我们从不同习气的观点来看六道的情形。

  地狱道

  我们可以从业障最重的地狱道开始。首先,能量(情绪)渐增,所以在某个阶段我们非常困惑,不知是能量在控制我们,还是我们在控制能量。突然,我们脱离了这场竞赛,心掉入空白状态,也就是明光。从明光中,强烈的战斗欲开始生起,而这战斗的妄想也带来恐惧。本来妄想和恐惧是要对抗某些事物,但亡者不是很确定到底要和什么对抗;等到战斗欲发展成熟,恐惧就把矛头指向自己。当亡者反击时,他不是向外打击心识投射的景象,而是向内打击自己。

  这就像某位隐士的故事:「隐士看到面前有只羊腿,想要拿来煮。他的老师叫他把羊腿打个叉,之后他发现这个叉是打在自己的胸膛上。」正是这般,你以为有什么外物要让你打击、对抗或胜过。瞋恨大多是如此,你对某事物生气,想要摧毁它,但同时你也在自我毁灭;瞋恨转向摧毁自己,当你想逃离时已经太晚了。你就是愤怒,所以无处可逃。你不断和自己纠缠,这就是地狱的形成。

  冈波巴的《解脱庄严宝论》对地狱有非常生动的描述。每项艰苦的折磨都象征自己的心理图像。在地狱道,你不是真的受罪,而是被恐惧的环境淹没。我们形容这个环境为烧红的铁地、铁山和熊熊炽火。即使你决定逃跑,也得走过这烧烫的金属。如果你决定留下,就会烧成木炭。那里有强烈的幽闭恐惧感,炽热从四周袭卷而来。整个大地变成炽铁,所有的河流变成熔铁,整片天空弥漫着火焰。

  另一种地狱恰恰相反,是冰天雪地的经验。在这冰雪世界中,万物皆冻结。这是另一种瞋心——全然拒绝沟通。这种瞋心,通常来自强烈的傲慢心。傲慢变成冰冷的世界,自满雪上加霜,因而寒气袭人,令我们无法跳舞、微笑或听音乐。

  饿鬼道

  我们从进入明光开始,心还会呈现另一种境界——饿鬼道。可是这次激发出来的不是瞋心,而是强烈的贪欲。我们感到贫困,同时又感到富有;两者十分矛盾,却又同时存在。

  在饿鬼道,我们感到非常富有,感到自己积聚很多财产。不管你想要什么都不必寻找,就发现自己得到了。这让我们更加饥饿、更感贫乏,因为我们的满足感不只来自拥有,还来自寻找。但是现在我们什么都有了,所以无法出去寻求和得到。这无法满足的根本饥饿令人非常沮丧。

  这就好像你饱到不能再吃了,但你又爱吃,所以开始幻想食物的味道,以及张嘴咬下、品尝、咀嚼、呑下和消化的快乐。整个吃东西的过程好像很奢侈,你非常羡慕真正感到饥饿才吃东西的人。

  这个经验以肚子巨大、脖子极细、嘴巴极小的人为象征,并且依饥饿的强度分成不同阶段。有些人可以拿起食物,但是一拿起,食物就分解,或是他们吃不到;有些人可以拿起食物并且放入嘴里,但是呑不下去;有些人呑得下去,但是食物一到肚子里就开始燃烧。饥饿有各种程度,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断发生这些情形。

  一旦我们拥有某物,就不再享受占有的快乐,还想不断找寻更多东西来占有,但结果是同样的过程再循环一遍。所以我们一直有强烈的饥饿感,这不是基于贫乏,而是了解我们已经拥有一切,却无法享受。「有劳而获」的能量才会令人更加兴奋——搜集、握在手中、穿上去或吃下去。这种能量是兴奋剂,但执着让它适得其反。你一拿着想占有的东西,就不再享受拿着的快乐,可是又不想放手。这就是我们对心识投射的景象又爱又恨的缘故。好像隔壁的花园比较绿一般;一旦我们拥有那座花园,就不再像初见时如此享受或欣赏它的美,于是爱情的浪漫气氛渐渐消失了。

  畜生道

  畜生道的特征,是没有幽默感。我们发觉自己无法在明光中保持中立,所以就假装又聋又哑,自作聪明地假装无知,完全隐藏了幽默感。这以畜生为象征,它们无法微笑或者开怀大笑;它们知道乐和苦,但就是不了解幽默感。

  有些人只相信某个宗教思想架构、神学或哲学的结论,或只愿处在安全、务实、坚固的状态中。这种人可能非常有效率,工作表现良好又能坚持到底,也相当安于现状。就像乡下农夫按部就班地耕种,细心照料、不断整理、效率恒一;或是像企业经理与生活快乐、安定、有保障却平淡无奇的家居人。如果他买了新机器,总是会依循操作手册。如果他有任何问题,可以去找有保障的律师、神职人员或警察等各种专业人士。他完全是夏葛冬裘,渴饮饥食,一成不变。

  他不足的地方是如果发生任何不可知、不可测的情形,就会有妄想和威胁感。如果有人不工作、看起来不同或生活方式不规律,光是这类人的存在,就会让他备感威胁。任何不可预测的事情,都会从根本上威胁到他。所以那种看起来合理、稳定却无幽默感的情况,就是畜生道。

  人道

  人道是另一种情形,跟追求生存和生活的畜生道不太一样。人道的特征是贪爱,亦即不断探究和享受的习气。人不断在研究、发展和充实,可以说在心理上较接近饿鬼拚命追求的特性,但是也有畜生按计划执行的那一面。人道还有一项特色:一种非常奇怪、随贪爱而来的疑心,让人类更加精明、诡计多端又狡猾。人类能发明各种工具,并在各种复杂的方式中应用这些工具,来抓住另一个狡猾的人,而这位人士又发展自己的对抗工具。所以我们用极大的成功与成就来建造这世界,但是却不断建造、发展和扩充对抗方法,因而引入更多贪爱和阴谋。最后,我们无法完成这么庞大的工作。我们受制于生和死,经验会生也会死,我们的发明既短暂又无常。

  阿修罗道
  阿修罗道是沟通的最高境界,是个非常机灵的情境。当你忽然与明光分离时,会感到不知所措,好像有人把你丢在荒野之中;你无法克制地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怀疑那是真的影子,还是某人的计谋。妄想是一种雷达系统,是自我所能拥有的最高效率雷达系统。它能侦测到各种微小的事物,并一一地拿来怀疑,认为生命中的每个经验都具威胁性。

  阿修罗道的特征是嫉妒,但不是我们一般认为的嫉妒,而是非常根本的心态,以追求生存和获胜为目的。不像人道或畜生道,阿修罗道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设计用谋;那里就只有阴谋,阴谋既是职业也是娱乐。就好像某人一出生就是外交官,被教养成外交官,去世时也是外交官。阴谋和社交是他的生活方式,也是他的生计。阴谋可以基于任何一种关系:情绪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等。

  天道

  最后是天道。同样地,当亡者从明光醒来或出来时,会有出奇不意地快感,并且想维持那种快感。他的内分解不完全,所以突然意识到自我、产生责任感、想保留自己。保留自己就是止的状态:住于定与和平之中;这就是天道,特征是骄傲:以维持健美的自身没有完全分解为傲;换言之,是陶醉于自我的存在。你开始感谢你确实「是」存在的,而不是分解为空无一人的明光。因为你「是」真实存在的,就必须保留自己,这么一来会自然觉得舒服愉悦,完全专注在自己身上。

  六道形成轮回,也可以让我们进入法身境界。这帮助我们了解本书所描述的受生中阴景象有多么重要。受生中阴是另一种世界。从自我和超我两种角度所看到的六道经验完全不同。这些景象可以看作是中立的能量表现,而不是拯救你脱离轮回的天神或纠缠你的魔鬼。

◎ 法性中阴

  除了六道之外,我们也应该对中阴(bardo)的基本观念有些了解。「bar」的意思是在中间,「do」的意思是岛或记号;所以中阴是处在两者之间的地标,颇像湖中之岛。中阴的基本概念,是神志清醒和模糊的中间时段,或是混乱和即将转为智慧的中间时段;当然,也可以说是死和生之间的经验。过去的情况才刚发生,未来的情况尙未显现,所以两者之间有个间隙,基本上这就是中阴的经验。

  法性中阴是明光的经验。法性是指万法的真实本性,法尔如是。因此,法性中阴是基本、开放、中立性的基础地,而认知基础地就是法身、真理之身。

  当亡者的心识开始溶入基本空间时,基本空间就会含有法、含有真理,但所谓含有真理,只不过是就世俗谛而言。因此,轮回与真理之间的空间(法所经过的虚空)提供基础地,让五方佛、寂静尊与忿怒尊的景象完全显现。

  这些法性的景象,不是以物质或视觉的方式显现,而是以能量显现——具有地、水、火、风、空这五大性质的能量。我们不是在讲普通的物质、粗重的五大,而是微细的五大。从亡者心识的角度来看,认知五方佛景象的不是视觉、不是知觉,也不太算是经验。是视觉,你就得看,而看是向外,把自己与景象分开;这也不是知觉,因为一旦开始认知,就会把五方佛的景象引入自己的心续中,这又是二元关系了。你甚至连「知道J这些景象都没办法,因为一旦有位观者说这些是你的经验,你还是把那些能量与自己分开。了解这个基本原则很重要,因为这真的是密教艺术中,所有造像仪轨象征的重点。一般把这些不同圣尊的画像解释成自己的心理图像(但不只是这样而已)

  最高深且危险的一项法门就是中阴闭关,那是七个星期都在一片漆黑中观修。有些很简单的观想法,其主要特征是把五方佛观看成不同类型的眼睛。寂静尊的中央位置是在心脏,所以你会看到自己的心中有不同类型的眼睛。忿怒尊则集中在脑部,所以你会看到自己的脑中有某些类型的眼睛互相凝望。这些不是普通的观想,但它们可能会在神志不清和心失去着力点而整个溶入法性时生起。

  然后,绝对又明确的明光经验生起。它忽闪忽灭;有时候你经验得到,有时候经验不到,但你是在明光之中;因此,法身和明光之间有段旅程。一般在第五周左右,亡者心识会对五方佛有基本的了解,而且这些景象是实际发生的,跟艺术一点关系也没有。亡者心识并不全然觉察到五方佛的现前,但纯能量的意生身开始发展。当能量变得独立,亦即变成完整的能量时,它就开始看自己、认知自己,但这不是一般观念中的认知。这就好像你知道自己不须任何扶持而走路,所以你走得无意识。它是那种没有任何自我意识的独立能量;它一点都不是幻想,但同时也不是有意识的知道。

  景象的本性

  从亡者心识的观点来看,中阴状态生起的景象和随之而来的光彩音声,并不是由任何一种需要维持的物质组成的;它们只是发生,是寂静与空性的表现。为了正确认知这些景象声光,亡者心识不能生起本我的念头。在这里,本我是让亡者心识观修或认知某些事物。

  如果确实有亡者心识,他就会见到神明或外在的实体,而这个认知几乎可以延展到不二的层次,并且变得非常喜乐和愉悦,因为不只有位观者,还有个更微细的基本精神体,亦即微细的概念心或习气正在向外看。亡者心识开始领会广大、开阔和妙乐等美丽的心念,进而产生自己跟宇宙一体的观念。亡者心识可以很轻松舒服地进入这开阔的宇宙感,像回到子宫般有安全感。亡者心识受到自己跟宇宙一体的启发,自然变得慈悲,并且说着美丽的语言。在这境界中,他很可能认知到某种形式的圣景、闪光、音乐或某种精神体的接近。

  在死后的中阴状态,若有人这么认知自己和自心投射的景象,当他看到五方佛的景象时可能会大为恼火,因为五方佛没有依从他的认知。五方佛完全没有请求和他合而为一,反而充满敌意;他们只是在那里,让人看了就生气,因为他们对任何沟通的企图都不起反应。

  首先,出现的是寂静尊的景象。寂静的意思,不是我们刚才谈到的爱和光的经验,而是全然包容、如如不动、不可征服、不可桃战、没有年岁、无始无终的寂静。寂静的符号以圆形代表——它没有起点,并且永恒不变。

  不只在死后的中阴状态,活着时,类似的经验也不断发生。当你感到自己跟宇宙一体,一切皆美丽、平静、慈爱时,某个跟寂静尊的景象一模一样的元素可能会进入。你发现自己可能失去心的着力点、完全失去自己跟宇宙一体的感觉、失去自我认同,并且溶入一片和谐的情境中——这当然就是明光经验。这个绝对寂静的状态是非常恐怖的,很可能让人信念动摇,因为忽然瞥见另一个维度,在那里连自己跟宇宙一体的概念都不再适用。

  忿怒尊的景象也会出现。他们是寂静的另一个表现,具有不留情、不妥协的特性,不允许任何形式的逾矩。如果你接近他们,试着重新塑造局势,他们会把你推回去。在活着的时候,我们的情绪也不断发生这种情形。这时候再也没有宁静和谐的一体感,因为一旦跟贪、瞋或冲突有关的能量骤发时,你就会突然被叫醒——那就是寂静的威严特质。当你沉迷于任何一种自己制造且深感慰藉的环境时,心性的实相与情绪的多彩面向,可能会以非常猛烈的方式把你叫醒,像是突发的意外事件或骤然的混乱。

  当然,亡者总有可能忽略这些提醒,继续相信原本的想法。因此,离开身体、进入明光、从明光醒来、在第三(法性)中阴认知到这些景象等概念,都可以象征性地看成把亡者送入开阔的虚空中——连有一个身体都谈不上的虚空,这么开阔的虚空,让你不可能有合一的概念,因为没有东西和你合一或被你合一。但是存在着飘浮闪烁的能量,它不是被转入旁道就是导向正道;那就是心在这个情况下的定义——它是容易受骗的能量,可以被转向另一情境,或是被导入正道。能否解脱、成就五方佛部中的报身,取决于你想不想继续玩这个同样的游戏。

  这些栩栩如生、色彩丰富的景象出现的同时,中阴的六道景象也会一一重复出现。六道的认知和五方佛的认知是同一状态,但两种认知的方式不同。认知五方佛的心识,能非常自然地保持肉身与心识的连结。心的精神性和身的精神性并无分隔;两者是同样的,所以没有对立。

  《中阴闻教大解脱》说,当你第一次觉醒,不再无意识专注于自己的身体时,会有细腻精确、清晰明亮且令人敬畏的视觉经验,很像看到春天田野中的海市蜃楼,而且你也会听到如千雷同响的声音。在心境上,你感到放松、超然,同时又充满智能,好像一颗没有身体的大头在虚空中飘浮。因此,这个中阴状态(认知五方佛景象的准备阶段)的实际视觉经验,是清晰、明智、光亮的,但那时又不确定、不知自己究竟身在何处。亡者也会有听觉经验:远处有低沉的吼声、大地动摇,但同时又没什么在震动。虽然死后心识离开肉体,会让中阴经验更加清晰、更加虚幻,但同样的经验也可能会在生时就发生。生前不至于觉得一切都像海市蜃楼,但是当亡者开始了解没有自我可依靠时,就感觉到孤独而忽隐忽现的荒凉感。突然瞥见无我,会带来震撼。

  第一天

  《中阴闻教大解脱》说,亡者昏迷四天后,醒来进人明光,会忽然了解这就是中阴状态,并且与轮回反向的经验就在此时发生。这是光和影像的认知经验,不是色身;它不是可触对的色法,而是不可触对的能量。

  然后你经验到眩目的亮光,那是身和心智之间的沟通桥梁。虽然亡者沉浸于明光,仍然有某种敏锐、精确、灿烂的心智活动;因此,生前的色身和心识皆转变成虚空。

  第一天,虚空的颜色是蓝的,五方佛中的毗卢遮那佛出现。毗卢遮那佛没有前身后背,他具有全景式、遍一切处的视野,没有中心的概念。因此,毗卢遮那佛经常呈现同时观照四方的四面禅定相。他全身白色,因为白色不需稍加任何色彩,只是原始的白色。毗卢遮那佛手持八辐法轮,代表超越方向和时间的概念。整个毘卢遮那佛象征无中心的全景概念;到处都是中心和边缘。它是全然开放的心识,超越识蕴。

  天道的景象也一同出现。虚空蓝得令人生畏,因为没有中心可以倚赖,此时瞥见天道的白光,就像看到一盏油灯在黑暗中燃烧,让人禁不住靠近。

  天道也会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发生。每当我们沉浸在某个精神境界中(像出神一样的喜乐状态),或沉溺于自我和自心投射的景象,那种喜乐来临时,就有可能出现与其相对的毗卢遮那佛特质——无中心和遍一切处。那特质非常恼人,一点都不具吸引力,因为没有东西让我们沉溺、没有基础地让人们自得其乐。拥有开放的全景的确是很好,但是从自我的观点来看,如果没有人认知全景是很可怕的。天道与毗卢遮那佛的对比不断在生活中发生,而选择权通常是在我们手中——我们应该执取中心化的精神喜乐泉源呢?还是应该放下,进入无中心的全然开放?

  这个经验来自瞋心,因为瞋心抑制了我们,让我们看不到毗卢遮那佛。瞋心是明确、固实的;当我们处在全然愤怒的状态时,就如同把自己想象成一头豪猪,为了保护自己而尽可能地伸出每根刺。那时不可能出现全景;我们才不要有四张脸,我们几乎连一只眼睛都不想要。瞋心是非常中心化且完全向内的,这就是为何它使我们逃离毘卢遮那佛的开阔。

  第二天

  白光超越水大,开始发亮;金刚萨埵(或称为不动佛)出现在东方妙喜世界。

  不动佛的意思是不可动摇,金刚萨埵的意思是金刚有情;两者皆表示坚硬稳固。在印度神话中,金刚是最珍贵的宝石,也是摧毁其他所有武器和宝石的雷电,可以切割钻石。有位圣人在须弥山上观修了数百年,去世时骨头转化为金刚。因陀罗天王发现此事,把金刚做成武器,也就是百股金刚杵。金刚有三种特性:一、永远不可以轻率使用;二、永远完成其摧毁敌人的功能;三、永远回到你的手中。金刚是不可摧毁、勇猛无畏的。

  金刚萨埵不动如来手持绝对固实的五股金刚杵,坐于象座,还有什么可以比这样更稳固的呢?他的明妃是佛眼佛母(Buddha-Locana)。佛教传统有五眼:肉眼、佛眼、慧眼、天眼与法眼。在这里,佛眼是指觉醒。你可以处于非常稳固安定的情况,但如果不开个出口就会停滞。佛母自动打开出口、启动一切,使僵固的沟通元素流动、有生命力。

  金刚萨埵的胁侍,是地藏菩萨和弥勒菩萨。地藏菩萨代表一切的肥沃与生长,也是金刚萨埵的化身。地藏菩萨稳固又肥沃的坚实性也需要情绪,才能使生命坚定;弥勒菩萨代表情绪、慈悲的爱,不见得是无我的悲心。金刚萨埵的女性胁侍,是持镜(Lasya)和持花(Puspa)。持镜是舞蹈或手印菩萨,但她比较像演员而不是舞者,她是展现身体的美丽与尊严的供养菩萨,呈现女性的庄严和妩媚。持花是香花菩萨,意即景象菩萨。

  超越色蕴的是如镜之光,白光闪闪、明亮精确,从金刚萨埵和其明妃的心中照射出来。此外,地狱道的烟雾微光也一同出现。当亡者认知到金刚特质白光闪闪的展现时,发觉它复杂得难以承受,所以可能把它简化成跟地狱道或根本妄想有关的灰光。根本妄想永远跟金刚智慧相连,为了要有智慧地了解万法,就得知道哪里错,而不是哪里对;这就是带来稳固的自然金刚智慧,亦即逻辑心的批判态度。如果你对某事的了解是建立在批判态度的逻辑上,你的智慧就是建立在非常稳固且明确的基础上,不可动摇。但智慧的另一面是地狱道;这时,批判态度不是依于任何一种稳固性或基本理性,而是发出一连串的反应,可以说是妄想的警钟。

  第三天

  第一天,毗卢遮那佛的法界体性智呈现虚空;第二天,金刚萨埵的大圆镜智呈现稳固性。第三天,则出现宝生佛。宝生佛是宝部之主,宝部由富裕和尊严构成,它把财富扩张到其他领域,所以根本上是稳固、富裕和开阔的。它不好的那一面,是利用财富进军其他领域、填满虚空、极度滥用财富。

  宝生佛全身黄色,代表地大、财富丰饶。他手持的如意宝,代表没有匮乏。他的明妃玛嘛基佛母(Mamakl),代表水;为了要有丰饶肥沃的土壤,大地需要水。

  宝生佛的胁侍,是虚空藏菩萨和普贤菩萨。虚空藏菩萨代表虚空的本质。丰饶的大地也需要虚空创造景观。普贤菩萨代表万法的基本力量,是整个宝部曼陀罗的活力。根据西藏苯教所发展的地理风水观,建造房屋、寺院或开垦新地必须寻找适合的地点,不是随处建造或开垦,还要考虑心理因素——要有东方的开阔感、南方溪流的丰盈感、西方岩石的堡垒感、北方山脉的保护感。还有一种方法是观看地形来寻找水脉,水源旁边通常会有一处地不湿软、岩石为底、可以建屋的地方。那种四周风水绝佳的坚固大地称为普贤,也就是普贤地。普贤也跟发愿和正面思维有关,亦即基本的信心和正面看待未来的态度。宝生佛的女性胁侍是念珠(Mala)和持香(Dhupa)。念珠菩萨供养各种装饰、花环、项链、手镯等,充分发挥珍宝的地大性质。持香菩萨代表气味、香气和大地创造的环境——没有污染的新鲜空气,以及植物生长和河水流动的空间。

  跟宝部有关的是平等、无分别的黄光,但是宝部的曼陀罗太精细繁杂、富丽堂皇了,所以亡者心识可能宁愿奔入非常简单、自我满足的小角落——骄傲,亦即人道的微弱蓝光.

  第四天

  第四天出现清净的火大,由莲花部主阿弥陀佛代表。阿弥陀佛的意思是无量光,而莲花的基本性质是怀柔、迷人、温暖、开放和慈悲的。光是无量的,因为它只是自然地发光,不要求任何回报。光具火性,但不是瞋恨的意思,而是不迎不拒地烧尽一切物质。

  阿弥陀佛手持莲花,意思还是一样:「当太阳或月亮照射莲花时,它就打开花瓣面向亮光,所以它接受任何外来的情况。」莲花也有全然清净的性质;这种慈悲可能生长在淤泥中,花朵却完美无瑕。阿弥陀佛坐于孔雀宝座上,也是代表开放与接受;在神话中,孔雀以毒为食,因而颜色美丽。无远弗届的开放性能,处理任何负面情况;事实上,慈悲会因负面的情况而高昂。

  阿弥陀佛的明妃是白衣佛母(Pandaravasinl)。印度有个传说:「由石头织成的衣服只能用火清洗。」白衣佛母跟这个传说的象征有关。她代表火烧尽一切的特质,也代表烧尽的结果——净化,亦即圆满的慈悲。

  阿弥陀佛的胁侍,是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观音菩萨代表慈悲的本质。他眼观十方,这代表究竟的慈悲心智。不论何时需要慈悲,慈悲就自然发生,既敏锐又自动。这不是愚昧或盲目的慈悲,而是有智慧的慈悲,永远完美。文殊菩萨也代表自动显现的慈悲,但这慈悲是理智的,不是纯粹冲动的。他也创造了传达慈悲的声音;他代表空性之声,空性是所有言语的源头。

  阿弥陀佛的女性胁侍,是持琴(Gita)和持灯(aloka)。持琴是诗歌菩萨,随着文殊菩萨的音乐歌唱。持灯菩萨手拿着一盏灯或火把。整个慈悲的发展过程有韵律和光芒,有甚深智慧和高度效率,有白衣佛母的净化本性,也有阿弥陀佛无量、遍一切处的特质。

  这就是完整的莲花部了,它超越想蕴,发出妙观察智的红光。慈悲是非常细腻精确的,所以必须有妙观察智。妙观察智的意思,不是去分别要这个、不要那个,而只是如实地观察一切。

  在《中阴闻教大解脱》里,莲花部的相对是饿鬼道;这里有点矛盾,因为贪爱通常是人道的特征。莲花的锐利、精确、甚深、庄严特质实在强大无比,因而令人想装聋作哑,想从那圆满的景象溜走,踏入一般贪爱的歧路。

  第五天

  第五天出现羯磨部,它是清净的风大、是绿色的光。绿是嫉妒的颜色。不空成就佛从北方无上妙行成就佛土出现。羯磨部跟行动、成就和效率有关。它很有力量,没有事情阻碍得了,所以具有破坏力。不空成就佛的意思,是成就所有行动、所有力量。

  不空成就佛手持十字金刚杵。金刚象征成就所有行动和坚不可摧,如同我们在金刚部看到的特质。十字金刚杵代表全面观照整个活动地区,也就是全景式的成就,它常被描述为多彩金刚杵。

  他坐在一种名为香香(shang-shang)的金翅大鹏鸟王座上;这种金翅大鹏鸟是音乐家,手持两片铜钹。当它背载着不空成就佛时,会一边敲打铜钹。这也是非常有力的意像,象征实践。它是超凡的巨鸟,能飞盖整个区域、包含整个虚空。

  不空成就佛的明妃,是三昧耶度母佛母(Samaya-Tara)。密续教法对三昧耶有不同的诠释,但在这里它是指真正成就当下的生活。

  不空成就佛的胁侍,是金刚手菩萨和除盖障菩萨。金刚手菩萨手持金刚,象征巨大的能量,所以金刚手菩萨是能量菩萨。如果在行动当中发生任何障碍,障碍就是来自误会或无法和实际的生活情况联系,而除盖障菩萨清除这些障碍。换言之,羯磨部包含无障碍和成就的力量。

  不空成就佛的女性胁侍,是喷香菩萨(Gandha)和持糖菩萨(Naivedya)。喷香菩萨携带各种药草制成的香精,代表感觉;为了使行动善巧,你需要敏锐的觉受。持糖菩萨供养食物,亦即滋养清净行的定慧之食。

  羯磨部超越行蕴,并且跟阿修罗道相对。之前说过,虽然智慧与混乱相对,却都有相同的特质。在这里,两者都有占领的特质,但是智慧完全涵盖了所有的可能性,从主观、客观、能量、质地、习气、速度、空间等角度来看所有可能处理的方式。混乱处理情况的方式则非常有限,因为它完全没有扩充或发展过。根本智如未开发,称为混乱;如已开发,则称智慧。

  第六天

  接下来,四十二位寂静尊都越来越强大。五方佛、四门忿怒尊、四门忿怒尊明妃和六道佛都同时出现。你处在基本慌乱的情况中,在这里,五方佛填满整个虚空、充塞各方,也填满每个情绪状况的角落;这里没有间隙、无处可逃、无出入口,因为四个大门也都有四种嘿噜嘎看守。

  东门的守护者是无能胜明王,跟息灾有关,但是他以忿怒相出现,在东门那边呈现令人敬畏的场面,所以你连出去的念头都不敢有。他代表寂静的不可摧毁、不可征服的性质,所以是胜利者。

  第二尊是南门的守护者大威德明王,是死神阎魔王的敌人。他跟增财有关。财富就时间和空间而言是非常有限、定量的,所以超越此限度者就是阎王之王。

  西门是马头明王,他等同于警报系统,马鸣可以把你从毫无预警的情况中叫醒。他跟怀柔有关,那是一种有智慧的贪爱,所以你不会掉入贪爱里,而是被贪爱唤醒。

  北门是甘露军荼利明王,意思是抗死的甘露。他特别跟诛杀有关。如果有任何放弃希望的自杀冲动,抗死的药就会使你重新振作,自杀绝不是解答。你有「息」灾的无能胜明王、征服任何极端之时空概念的「增」长大威德明王、发出警讯的「怀」柔马头明王与给你抗死药剂的「诛」灭甘露军荼利明王。根本上,你完全被封锁,没有别条路可走。

  此外,还有四门忿怒尊明妃。第一位是持钓钩者;如果你想要逃跑,她就会像钓鱼一般把你钩住。如果你因为骄傲而试图逃走、试图充塞整个虚空,并且容不下其他的可能性,持套索者就会把你从头到脚绑住,让你没有机会伸展。另一个可能是借着贪爱而快速逃走,但是持锁链者会用链子把你锁住,让你的脚无法动弹、无法逃跑。如果你想发动攻击、使人畏怯,持铃铎者就会用大铃声盖住你进攻时的大叫与低沉的怒吼。

  然后你被迫面对六道佛:天道佛、阿修罗道佛、人道佛、畜生道佛、饿鬼道佛和地狱道佛。所有这些景象都从你的心轮出现;心轮跟情绪、贪爱与快乐有关。

  第七天

  接下来,持明诸尊从喉轮照射出来;喉轮是沟通的中心。寂静尊跟心脏有关,忿怒尊则跟脑部有关。话语是心与脑之间的沟通桥梁,也就是持明诸尊。持明是知识或智慧的持有者。他们既不十分寂静,也不十分忿怒;他们令人难忘、难以抗拒且庄重威严。他们代表密续上师的圣相,具有掌控宇宙奥秘的力量。

  同时出现的是畜生道的绿光,象征无明,需要上师的教导来开启智慧。

  忿怒尊

  现在,五方佛和佛母转变成嘿噜嘎和他们的明妃。五方佛部的基本特质仍然延续,但是现在以非常戏剧性的方式表现金刚的能量、莲花的能量等,而不只是基本的特质。嘿噜嘎有三头六臂,象征转变的力量,正如同降服楼陀罗(Rudra)的神话故事。

  楼陀罗是一位完全自我的天神。从前有一对朋友跟某位老师学习,老师说他教法的精华是自然智,即使有人想沉溺于极端的行为,这些行为也会如空中之云自然解脱。两位弟子对教法的理解截然不同。其中一位离开老师,开始以随顺自己的善恶习性来修行,而能毫不勉强地让它们自然解脱。另一位弟子离开后,却开了一家妓院,呼朋引友组成一个大帮派,全都为所欲为,袭击附近的村落、杀人和劫持妇女。

  过了一阵子,他们又碰面了,两人都很震惊对方随顺自然的方式,因而决定去找老师。老师听了他们的经验后,跟第一位说他行于正道,跟第二位说他误入歧途。然而,后者受不了他所有的努力遭到谴责,当场就拔刀杀了老师。这位弟子去世之后,轮回不已:五百年当蝎子、五百年当豺狼等,最后转生天道成为楼陀罗。

  楼陀罗生来就有三头六臂,牙齿和指甲有如成人。它的母亲一生下他就过世了,让天神怕得把它和母亲的遗体一起带到尸陀林,埋入墓穴里。婴儿吸吮母亲的血、吃食母亲的肉而得以存活,也因而变得恐怖吓人、健壮有力。它在尸陀林徘徊,开始掌控所有当地的鬼神,并且像以前一样建立自己的王国,直到征服了整个三界。

  这时,从前的老师和同学都已经证悟,认为应该降服楼陀罗了。因此,金刚手菩萨以忿怒红身的马头明王示现,嘶叫三声,宣布他到了楼陀罗的地盘。之后,他沿着楼陀罗的肛门进入体内,让楼陀罗感到非常羞辱;它承认自己被降服了,所以献身为马头明王的坐骑。所有楼陀罗的标志和衣服上的装饰:五骷髅冠、颅碗、骨饰、虎皮衣、人皮和象皮披肩、盔甲、翅膀与弯月型发饰等,都转变为嘿噜嘎的衣服。

  首先出现的是大嘿噜嘎,他跟五方佛部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佛部之间的虚空。大嘿噜嘎创造所有忿怒嘿噜嘎的基本能量。其次为佛嘿噜嘎、金刚嘿噜嘎、宝嘿噜嘎、莲花嘿噜嘎、羯磨嘿噜嘎和他们各自的明妃。他们代表盛怒狂暴、精力充沛、不可挑战的能量。根本上,五方佛部是开放、被动的平静状态,那是全然稳定的状态,所以什么也干扰不了。平静状态的巨大力量以忿怒相显现。这是慈悲的愤怒,没有瞋恨的愤怒。

  其次为八方位寒林女噶乌利,她们是另一种忿怒能量。五嘿噜嘎是如实存在的能量,而寒林女噶乌利是启动一切的能量。白色的噶乌利在一具尸体上跳舞,这是为了断灭妄念之流,所以她手持婴儿尸体做的棍棒。通常尸体象征根本、中性的存在;没有生命的身体是毫无起心动念(不管是好或坏)的状态,是不二的心识状态。黄色的噶乌利手持弓箭,因为她的方便和智慧已融为一体;她的功能就是把两者结合。再来是红色的嘻乌利,她手持海怪皮做的胜利旗帜。海怪象征无法逃避的轮回法则;红色的噶乌利把海怪皮当作旗帜拿在手中,代表不排斥轮回,而是接受它的本来面目。北方是黑色的维黛莉(Vetali)手持金刚杵和颅碗,因为她象征不变的法性。金刚杵是不灭的,颅碗也象征方便。在此不须一个个细讲,只是让你们对忿怒曼陀罗的八方位寒林女噶乌利(五方佛的信差)有个基本概念;她们各司其职,圆满达成任务。

  忿怒尊代表希望,寂静尊代表畏惧——就恼怒而言的畏惧,因为自我无论如何都操控不了寂静尊;你完全征服不了他们,他们也从不反击。忿怒能量的希望是指不断创造,那是如实的情况,是持续不断、不好不坏的基本中性能量。这个情况可能强大无比,让你控制不了,但其实根本没有控制或被控制的问题。你容易恐慌,以为自己可以保持控制;这就好像你突然发现自己开车超速而赶紧煞车,结果造成车祸。寒林女噶乌利的作用,是介于身与心之间。心在这里是指能知的心智,身是指冲动性,就像恐慌是身体的行动。噶乌利介入心智与行动之间,切断自我保护的相续,这就是她们的忿怒性质。她们把毁灭的能量转变成创造的能量。如同楼陀罗的身体转变为嘿噜嘎,恐慌或行动背后的力量也会转化。

  临终者

  受西藏文化影响的人,不会觉得死亡是特别令人恼火或困难的情况;但是在西方,我们经常发觉要谈死亡非常困难。没有人告诉我们死亡这个最终的真理。死亡是这么恐怖,从根本上否认了爱,以至于没有人真正愿意帮助临终者的心识状态。

  告诉临终者他正在死亡是必要的,除非他陷入昏迷或无法沟通。要实际这么做并不容易,但如果你是临终者的朋友或配偶,这是真正传达信任的最大机会。对临终者来说,这是个愉悦的场面,因为终于有人真正关心他、不跟他假惺惺、不说谎话来取悦他(虽然他一辈子都在听谎话)。这归结出究竟的真理——极美丽的根本信任。我们实在应该生起那根本信任。

  和临终者实际互动非常重要,告诉他,死亡在这个时候不是神话,而是实际发生的事情。

  「死亡确实正在发生,但我们是你的朋友,所以我们正看着你去世。我们知道你正在死亡,你也知道你正在死亡,我们现在是真正交会了。J

  这是友谊和沟通的最佳示范,给临终者非常大的鼓舞。

  你要能观察他的身体状况,发现他的身体感官、沟通能力、听觉、脸部表情等正在一点一滴地衰坏。但是也有人意志力强,总是能摆出笑脸,直至死亡的最后一刻;即使老态龙钟、六根不灵,也不以为忧,所以你也要能觉察这种情况。

  光是读诵《中阴闻教大解脱》没有多大的帮助,除非临终者知道你正在为他修法。你应对整个过程有些了解,你不是只把书念出来,还要像在对话一样:

  「你正在死亡,你正在离开你的亲朋好友,你最喜欢的环境将会消失,你将离我们而去。但是同时,也有什么会持续下去,你跟朋友和教法的正面关系会持续下去,所以继续培养那基本的延续,它跟自我无关。你去世时,会经验到各种精神上的冲击:离开身体的冲击,旧时的记忆也会如幻觉一般浮现。不管出现什么景象和幻觉,只要观照正在发生的事就好,不要逃跑。待在那里,观照就好。」

  当你为临终者修法时,他的心识正在衰坏,但是同时,他也发展出对周遭氛围更高的觉察力;因此,你要能给他基本的温暖和基本的信心,让他知道你跟他说的是真理,而不只是书上要你说的,这点非常重要。

  你也可以简单解释身体逐渐衰坏的过程:地大溶入水大、水大溶入火大等,最后进入明光之中。为了带领临终者进入明光,就必须提到临终者的基础地,也就是肉体分解后唯一留下的心性。对他说:

  「你的朋友知道你正在死去,但是他们没有因而害怕,他们真的在这里跟你说你正在死去,背后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陪伴对临终者来说非常重要。单纯地陪伴在侧是非常有力的,因为那个时候,临终者的身与心之间正在急剧变化。他的身体与头脑正在衰坏,但你正在和那个情况互动、联系,提供临终者稳固的基础。

  至于寂静尊与忿怒尊的景象,大部分是由亡者自己面对。《中阴闻教大解脱》说,你应试着召唤亡者的神识,告诉他那些影像会是什么样子。如果你和他的关系仍然持续,你就有办法召唤并告知他,但是一般人只能猜测关系仍存在;因为没有证据显示你还没跟亡者失去联系。重点是当你在为临终者开示时,你其实是在对自己说话。你的稳定是临终者的一部分,所以如果你很安稳,他自然会被你的稳定吸引。换言之,给予临终者一个非常清明稳固的情境。你只要和他联系就好,彼此同时敞开心胸,让心与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