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花。睡美不知谁唤醒。一炉香散夕阳斜。——《西斋净土诗》 Read More
  •   尔时世尊……言:‘汝等谛听……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 Read More
  •   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续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太虚大师
  •   《佛说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佛说阿弥陀经》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Read More
  •   这是生死书网站大藏经的第八次重大更新,采用了中华佛典宝库2016版的TXT文件包(有更多的经文、使用了现代标点符号、有图片链接代码)。

      本次更新与2014版相比外观界面变化不大,但是底层服务平台Apache、PHP、MySQL(MariaDB),以及网站源程序、模板、组件等都采用了2018.08后更新至2020.08为止最新的技术版本,网站的菜单、分类、文章、长文章分页、模块等全部从头重新制作,经文网址URL更加简短,经文内容中链接了数千枚图片。增加了“在线视频”、“圣典汇编”,以及“五百罗汉图”、“图解系列”、“思维导图”、“佛学大辞典”、“常用经文难字注释” 等文章,还增加了宗教对比研究菜单专栏、并推荐了佛教微信公众号。

      2020.03.30 增加了站内全文检索功能,在首页下方,以及菜单“检索·词典”中可以看到。
    Read More
  • 1
  • 2
  • 3
  • 4
  • 5

三法印

  (出法华玄义)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
  [二、无我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假不实,本无有我。众生不了,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执之为我;是故佛说无我,破其着我之倒,是名无我印。
  [三、涅槃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另有四法印之说: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四念处

  (三藏法数)[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一一观之,纯是秽物。众生颠倒,执之为净,而生贪着,故令观身不净也。
  [二、观受是苦],领纳名受,有内受、外受;意根受名内受,五根受名外受。一一根有顺受违受,不违不顺受。于顺情之境则生乐受,于违情之境则生苦受,于不违不顺之境则生不苦不乐受。乐受是坏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众生颠倒,以苦为乐。故令观受是苦也。
  [三、观心无常],心即第六识也。谓此识心,体性流动,若粗若细,若内若外,念念生灭,皆悉无常。众生颠倒,计以为常,故令观心无常也。
  [四、观法无我],法有善法恶法。人皆约法计我,谓我能行善行恶也。善恶法中,本无有我。若善法是我,恶法应无我;若恶法是我,善法应无我。众生颠倒,妄计有我,故令观法无我也。

一实相印

  又名诸法实相印,四法印之一。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说,小乘法是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作印定,大乘法是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其实,一实相印概括了三法印,三法印也能贯通一实相印,全都是阐明诸法因缘生,无有自性之理。只是大乘一实相印所说的“缘起性空”,把空的理性说得更加澈底,它说宇宙一切万有,都是非有非空,亦有亦空,众生的佛性如此,一切法的法性亦如此。

  所以它们的不同点是:小乘说诸行无常,大乘于万法为无常之外,还认为它是不曾断灭的;小乘说诸法无我,大乘于真谛说无我之外,还于俗谛说化他;小乘唯以我空而说涅槃寂静,大乘却以我法二空而说涅槃无住。大乘与小乘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契合这“一实相印”的妙用,故辨证大乘的教法,也就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了。
  ——《佛学常见辞汇》

四依

  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应,则可依信。虽现佛身相好,若所说所行,违于实相法者,则不应依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普贤菩萨警众偈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 动画《佛典故事》极乐净土 佛说阿弥陀经
  • 动画《佛典故事》大愿 佛说无量寿经
  • 动画《让我们回归极乐》
  • 动画《金刚萨埵净障修法如意宝珠》
  •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解,音频视频PDF
  • 动画《妙法莲华经》
  • 电影《首楞严演义》
  • 生死与轮回
  • 慈诚罗珠堪布《前世今生:生命的奥秘》
  • 慈诚罗珠堪布:中阴解脱



《华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解(视频全集)
宣化上人开示(播经机中的2018个MP3文件14.3G,开示全集PDF文档),请见图解系列菜单中的网盘下载。

简介: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文化和个人都表示经历过轮回,那么在这个永恒的谜团后边,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本片通过对杰出的科学家和轮回的研究学者的独家采访,基于大量来自意识研究领域,濒死体验和前世记忆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次深入并科学地探索了这个谜团。更多播放:

第1集:女子自称死后进入另一个世界
第2集:出生时胎记是前世伤痕
第3集:专家称人的意识和大脑无关
第4集:轮回就是灵魂换一个外壳

更多相关下载:
前世今生 轮回的故事

目 录

卍新续藏第 14 册 No. 0288 楞严经证疏广解

No. 288-A 锓楞严缘起

  迟日间居。白云封户。黄岩之击竹成风。晦堂之华香盈座。忽跫然履声。有客启扉而入。兀坐良久。叹曰。人生驹隙。终日忙忙。究竟何如。余漫应之曰。腰紫绂肘黄金。如是足矣。客不应。余复谓之曰。生前简白。死后翰青。如是止矣。客曰。嘻吾所谓究竟。不有人生一大涅槃乎。余未解。客亦逡巡而退。越数日。取楞严读之。乃后知一切事法莫不有究竟。吾夫子所云。生知学知困知。安行利行勉行。归根到知之一成功。一皆一切究竟法。人患不学耳。学者并心一路。则即利即钝即渐即顿。何上乘人下乘人之别。温陵老人曰。导达禅乘。决择正见。观心主人曰。广含法界。细剖邻虚。是楞严。杜旁门。塞岐路。皈依一切究竟法。作明心了性之真诠。然旨奥义繁。世又多钝根。学必先渐入。舍注疏。蔑证真诠。茫茫大海中。舍宝筏。谁登彼岸。蒙眬两眼。舍金针。孰转双瞳。澄法师。诚度河之宝筏。拨眼之金针矣。余维是手加披阅。广译穷搜。采天如之会解。摘真光之正脉。荟天都之标指。葺观心之参标。益以云栖祖之摸象。继以天台师之截流。若长水孤山温陵醉季吴兴憨山等法师。不下数十家。盈篇累牍。展卷灿然。一新世界法眼。庀工鸠材。历春夏而告成。倏焉金飙荐冷。玉露横秋。闭关偃息。焚香结趺坐。庄诵楞严数过。客复叩关。请曰子悟究竟法乎。法一也。子作出世法。屏除妄想。脱离幻相。从此明心了性。莲华日日现前。子作入世法。断却因循二字。从此竿头更进。皂囊白简。功垂青史。拾紫如拾芥耳。余霍然而解。与客晤对终日。

  天启元年七月上弦日吴兴天池居士凌弘宪叔度父识

No. 288-B 刻楞严经标指序

  余师事宣尼氏。游心古文辞。见谓六经浑浑噩噩圣人之言哉。丘明艳而则其文皮。国筴辨而诡其文宕。屈平幽而怨其文激。庄周宏而肆其文奇。韩非辨而刻其文达。马班博而裁其文雄。由汉以前百氏诸书。虽言人人殊。大都洋洋纚纚正正奇奇。秉六经而建旗鼓。靡不頫首颜行扶服奔奏。见谓千古胜游。至矣尽矣。蔑有尚矣。然皆世间谛耳。非出世谛也。楞严出世谛也。有有无无有无无有。幽奇幻怪。不可为名。辟太虚空。其来无首。其去无尾。声为万籁。色为百昌。在目满目。在耳盈耳。去者成故。来者成新。彼虚空体。何有何无何名何相。故高如须弥。表可测也。深如瀛渤。渡可窥也。庄严如浮幢。华可饰也。幻如偃师。巧可造也。音如迦陵。声可写也。隐见出没。如蜃楼。如化城。影可望也。若乃不表而高。不度而深。非华而严。无巧而幻。见弗以影。音弗以声。非有非无。谁为名相。世儒执有卑者专旧守残。用涂耳目。其次绣为鞶帨。用博世资。即百氏未游其籓。何暇论乎六籍之外。夫雕玉为楮。孰与造化之巧。棘刺为猴。孰与形性之工。丘樊而游。孰与四虚之达。故有方内游。有方外游。今人拘于冥室中。目无见耳无闻。愀然不乐也。穿穴隙见雨零。则快然而叹之。况出室坐堂见日月光乎。见日月光肆然而喜。况登泰山。履石封。视天都。若盖江河。若带万物。在其间乎。登泰山尚旷然而乐。又况旁日月。挟宇宙。电为鞭筴。雷为车轮。纵志舒节。游太虚空。其为乐岂不大哉。百氏六籍方之内也。楞严方之外也。游方之外游之至也。游方之内游之不至也。虽然。无世间心其操不实。无出世想其趣不高。实则高之。高则实之。其说盖出于儒。世之读楞严者皆出世想也。循经则辞奥。循传则义繁。两者俱无当焉。故离为章节句读。以直剖古人之心。既融通部之意以分支。又融通支之意以分章。既融通节之意以分句。又融通句之意以标义。要使血脉流通。按经络之微茫而不慁。神情注结。定孔轮之幽眇而有常。既如常山之蛇。首击尾应。又如照妖之镜。形现神彰。埽千年之芜秽。嘘万古之神光。岂谓能游。亦唯是百家六籍外。更有如来宝藏。昱耀乎天壤间者。故愿寓目焉。以为宣尼左袒云。

  万历丙午春佛出世日新安俞王言皋如着

No. 288-C 楞严摸象记引

  如经所言。有诸盲人。群手摸象。其摸鼻者云象如箕。其摸股者云象如柱。其摸尾者云象如帚。其摸腹者云象如石。乃至模眼则云如鼓风橐。摸耳则云如倒垂叶。摸蹄则云如覆地杯。人执所摸互相是非。观者捧腹。今日谭经何以异是。佛已涅槃。咨询无繇。出情识手。为想像摸。彼此角立如盲讥盲。予实慨焉。知己亦盲。救弊为急。因入盲侣与众同摸。唯首楞严。于诸经中更多疑义。由是诸盲竞共鼓噪。交臂攒指莫可谁何。爰取是经。百有余则。略为剖析以例全帙。昔佛弟子各陈己见。佛谓众言。汝等所说皆非我意。然各当理足以利物。则彼群摸。除悖理者。以理而摸。虽不得象未尝非象。故不患摸。唯执是患。若虚其中不主先入。会文切理。理协文顺。厥旨自彰。象之为象跃如卓如。不于摸外别得一象。如执所摸坚壁自持。摸之弥勤失之弥远。秪增戏论成谤法咎。则何益矣。此特教事。其谭禅者为摸尤甚。或有摸马谓是象者。或有摸空谓是象者。或有俱摸谓一切处咸是象者。或于一切摸之不得谓无象者。种种异见未易更仆。愿诸仁者反摸其眼。得具眼已象不须摸。

  万历三十年岁次壬寅。千佛澡浴日。后学云栖寺沙门袾宏。书于翠竹山房。

  姓氏译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语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笔授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房融证译罗浮沙门怀迪证疏西蜀沙门界澄(以上墨本)会译资中法师弘沇真际法师崇节槜李法师洪敏长水法师子璇孤山法师智圆吴兴法师仁岳泐潭法师晓月温陵法师戒环师子林沙门惟则师子窟沙门镇澄京都沙门真鉴吴兴沙门广莫观心居主人王应乾天都居士俞王言憨山禅师德清(以上朱解)订解云栖沙门袾宏总论天台沙门傅如参考点释天池居士凌弘宪(以上黛解)阅正玉华山人徐武独孤子高继贤?庵居士施扆宾盛山山人盛文明旦庵主人凌启康天目山人凌惇德五老山人凌汝标广成子凌元爌云秋山人凌云尧光山人凌元灿

No. 288-D 科经

  莲池谓。序正流通三分。温陵长水所定略同。而正宗中。开为见修证结助五科。亦甚当理。初见道分。从阿难启请。以至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使行人最初明见自己常住真心。以为修行准的也。二修道分。从初心二决定义。以至宣说神咒。使行人依真见而起真修。不于心外别有造作也。三证道分。从云何名为干慧之地。以至方尽妙觉成无上道。使行人知因真果正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也。四结经分。从何名此经。至汝当奉持。使行人知五种名义。摄今题二十字中也。五助道分。从地狱七趣。以至微细魔事。使行人正助交资乘戒双急。则能速到萨婆若海也。中间细科或小不同。亦无大碍。后学只须遵古。不必别立新科增益繁碎为得其解。余用是当与众共遵之。

  凡例是经墨刻。悉遵澄师证疏。参考诸本。间有差脱。未敢窜改。但以黛刻标于其上。而下则或○或。以指明之。是经朱刻。大概开阐法王神髓。搜集诸师议论。以补证疏之缺略。间有字句未尽者。则又细注于旁。以备玄览。是经黛解。订人宏师摸象。间有词章繁蔓。略删字句以存大意。别有管见诸师所未及者。更低一字以备参稽。经中诸师直称名者。尊佛之意。如儒书集注集说通称名也。经中纲领及要问处俱用◎。节目及要答处俱用‧。经中大段络则用﹄。小分界则用﹂。经中开演透悟神会处则用。。译语精美明露处则用、。经中纲领节目外有旁分缕悉处。则用。经中句逗。则用。。疏中证经明透。亦俱用。、。

  

  未见佛。虽名为赞。是名为谤。既见佛。思作是赞。寔无可赞。不可赞。不可说。不可思议。是故名为佛。人文子摹是象已。乞居士重摹摹象而作赞语。居士寔无所赞。因说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怿迦付法迦叶。迦叶付法阿难。如是如是。是即为赞。

  ?庵居士 施扆宾焚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