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花。睡美不知谁唤醒。一炉香散夕阳斜。——《西斋净土诗》 Read More
  •   尔时世尊……言:‘汝等谛听……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 Read More
  •   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续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太虚大师
  •   《佛说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佛说阿弥陀经》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Read More
  •   这是生死书网站大藏经的第八次重大更新,采用了中华佛典宝库2016版的TXT文件包(有更多的经文、使用了现代标点符号、有图片链接代码)。

      本次更新与2014版相比外观界面变化不大,但是底层服务平台Apache、PHP、MySQL(MariaDB),以及网站源程序、模板、组件等都采用了2018.08后更新至2020.08为止最新的技术版本,网站的菜单、分类、文章、长文章分页、模块等全部从头重新制作,经文网址URL更加简短,经文内容中链接了数千枚图片。增加了“在线视频”、“圣典汇编”,以及“五百罗汉图”、“图解系列”、“思维导图”、“佛学大辞典”、“常用经文难字注释” 等文章,还增加了宗教对比研究菜单专栏、并推荐了佛教微信公众号。

      2020.03.30 增加了站内全文检索功能,在首页下方,以及菜单“检索·词典”中可以看到。
    Read More
  • 1
  • 2
  • 3
  • 4
  • 5

三法印

  (出法华玄义)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
  [二、无我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假不实,本无有我。众生不了,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执之为我;是故佛说无我,破其着我之倒,是名无我印。
  [三、涅槃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另有四法印之说: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四念处

  (三藏法数)[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一一观之,纯是秽物。众生颠倒,执之为净,而生贪着,故令观身不净也。
  [二、观受是苦],领纳名受,有内受、外受;意根受名内受,五根受名外受。一一根有顺受违受,不违不顺受。于顺情之境则生乐受,于违情之境则生苦受,于不违不顺之境则生不苦不乐受。乐受是坏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众生颠倒,以苦为乐。故令观受是苦也。
  [三、观心无常],心即第六识也。谓此识心,体性流动,若粗若细,若内若外,念念生灭,皆悉无常。众生颠倒,计以为常,故令观心无常也。
  [四、观法无我],法有善法恶法。人皆约法计我,谓我能行善行恶也。善恶法中,本无有我。若善法是我,恶法应无我;若恶法是我,善法应无我。众生颠倒,妄计有我,故令观法无我也。

一实相印

  又名诸法实相印,四法印之一。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说,小乘法是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作印定,大乘法是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其实,一实相印概括了三法印,三法印也能贯通一实相印,全都是阐明诸法因缘生,无有自性之理。只是大乘一实相印所说的“缘起性空”,把空的理性说得更加澈底,它说宇宙一切万有,都是非有非空,亦有亦空,众生的佛性如此,一切法的法性亦如此。

  所以它们的不同点是:小乘说诸行无常,大乘于万法为无常之外,还认为它是不曾断灭的;小乘说诸法无我,大乘于真谛说无我之外,还于俗谛说化他;小乘唯以我空而说涅槃寂静,大乘却以我法二空而说涅槃无住。大乘与小乘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契合这“一实相印”的妙用,故辨证大乘的教法,也就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了。
  ——《佛学常见辞汇》

四依

  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应,则可依信。虽现佛身相好,若所说所行,违于实相法者,则不应依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普贤菩萨警众偈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 动画《佛典故事》极乐净土 佛说阿弥陀经
  • 动画《佛典故事》大愿 佛说无量寿经
  • 动画《让我们回归极乐》
  • 动画《金刚萨埵净障修法如意宝珠》
  •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解,音频视频PDF
  • 动画《妙法莲华经》
  • 电影《首楞严演义》
  • 生死与轮回
  • 慈诚罗珠堪布《前世今生:生命的奥秘》
  • 慈诚罗珠堪布:中阴解脱



《华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解(视频全集)
宣化上人开示(播经机中的2018个MP3文件14.3G,开示全集PDF文档),请见图解系列菜单中的网盘下载。

简介: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文化和个人都表示经历过轮回,那么在这个永恒的谜团后边,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本片通过对杰出的科学家和轮回的研究学者的独家采访,基于大量来自意识研究领域,濒死体验和前世记忆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次深入并科学地探索了这个谜团。更多播放:

第1集:女子自称死后进入另一个世界
第2集:出生时胎记是前世伤痕
第3集:专家称人的意识和大脑无关
第4集:轮回就是灵魂换一个外壳

更多相关下载:
前世今生 轮回的故事

目 录


卍新续藏第 11 册 No. 0271 楞严经笺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之上)(陈富刊)

  天竺沙门 般剌密帝 译

  乌长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

  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

  西京大兴福寺沙门 惟悫 科

  皇宋首楞大师 可度 笺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

  二叙道场仪轨文二。初略明持证文六。初标前奉戒文二。初明奉戒。

  笺云。此是蹑请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

  修学妙门。

  笺云。微妙之门庭也。

  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

  笺云。律是法律。仪是仪则。四种。乃杀盗染大妄语也。

  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

  笺云。皎如冰霜清洁。玉润无瑕。四根本戒为本。其余戒是枝叶也。心三。则贪嗔痴。口四。妄言绮语等。和前身三。是十。要除大妄语也。

  阿难。如是四事。若不失遗。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

  后显无魔。

  若有宿习。不能灭除。

  次劝诵真言文二。初彰宿习。

  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

  后劝诵持。

  笺云。摩诃大也。萨怛多白也。般怛啰盖也。表此法法性含融。非对于小。体唯洁白。能覆一切有情故。

  无上神咒。

  笺云。言此佛顶真言。无有过上。

  斯是如来无见顶相。

  笺云。自不见。表离自相。佗不见。表离佗相。

  无为心佛。从顶发辉。

  笺云。从此顶上化佛。是无为佛。对着木树下草座是有为佛。无为当体是佛。

  坐宝莲华。所说心咒。

  笺云。如人一身。心为主为要。喻此咒。为众咒之主。为众陀罗尼之要。

  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与一劫。我一宣扬。爱心永脱。成阿罗汉。

  三举冥资速证。

  笺云。摩登伽。应云阿死多摩登祗。摩登祇。女之总名。阿死多。女之别名。此女由卑贱故。常以扫市为业。用供衣食。恩爱习气者。乃染之一法。惯习气分也。

  彼尚淫女。无心修行。神力冥资。速证无学。

  四例决销?文二。初引无心克果。

  笺云。彼尚无心下。是冥然承真力。资益于佗。得无上觉。

  云何汝等在会声闻。求最上乘。决定成佛。

  次彰决慕上乘。

  笺云。此有心求。决定成佛也。

  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

  后立喻销迷。

  笺云。承此咒力。一切烦恼爱习。犹如顺风扬尘。无有不尽。

  若有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净禁戒。

  五劝择戒师文三。初劝奉戒。

  要当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

  次简净师。

  若其不遇真清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

  后明师秽不成。

  笺云。持戒谨洁无犯者。

  戒成已后。着新净衣。然香闲居。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场。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来灌其顶。

  六依持佛现文二。初略明持现。

  笺云。或得戒成就后。须着新净未触之衣。诵咒一百八遍。表断一百八烦恼也。

  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及比丘尼。白衣檀越。心灭贪淫。持佛净戒。于道场中。发菩萨愿。

  后重叙加持。

  笺云。梵语檀越。华言布施。檀则檀波罗蜜。是布施运载。布施须以三轮体空。七般殊胜。又以法布施运载。令佗越生死此岸。到菩提彼岸。言檀越。则唐梵双举也。

  出入澡浴。六时行道。

  笺云。出时洗净。入时洗秽。六时。则寅辰午申戌子。六时也。

  如是不寐。经三七日。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

  笺云。释迦佛自现身也。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无上悲诲。心已开悟。

  次广演坛仪文三。初承宣再请。

  笺云。前文云。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皆是慈悲诲喻也。

  自知修证无学道成。

  笺云。则自知无上菩提决定成就也。

  末法修行。建立道场。云何结界。合佛世尊清净轨则。

  笺云。阿难便请。云何结界云云。有自然界。方隅界。日出为界。手指为界。前文佛说。其中文含。阿难恐末代众生不知。欲得世尊细说轨仪法则。

  佛告阿难。若末世人。愿立道场。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腻香草。此牛。唯饮雪山清水。其粪微细。可取其粪。和合旃檀。以泥其地。

  二广叙坛仪文二。初布施坛仪文四。初涂坛净法文四。初唯取雪山。

  若非雪山。其牛臭秽。不堪涂地。

  决非牛不可。

  笺云。问不是雪山。其牛还得不。经答云云。

  别于平原。穿去地皮。五尺已下。取其黄土。和上旃檀。沉水。苏合。熏陆。郁金。白胶。青木。零陵。甘松。及鸡舌香。以此十种。细罗为粉。合土成泥。以涂场地。

  三和香饰地。

  笺云。问。或若边方。无此雪山之牛。若何为坛。经答云云。广平□原。言穿去地皮五尺。是不净土。取下净者。香于水波曰□水香。白胶。则乳香。鸡舌。则母丁香也。

  方圆丈六。为八角坛。

  四定坛方相。

  笺云。一角阔二尺。二八一十六也。

  坛心。置一金银铜木所造莲华。

  二安布香花文七。初坛心莲华。

  笺云。或金作莲华。或银铜并木等。

  华中安钵。

  失华中安钵。

  钵中先盛八月露水。

  三先盛露水。

  笺云。天地气清。白露之节。方有露水。

  水中。随安所有华叶。

  四随安化叶。

  笺云。所有花叶。如西方适意花。东方牡丹花等。

  取八圆镜。各安其方。围绕华钵。

  五围镜绕花。

  笺云。取八镜绕钵。如坛八角。镜向外也。

  镜外建立十六莲华。

  六莲花镜外。

  笺云。十六莲花。每一镜前。安其二。

  十六香炉。间花铺设。

  七香炉间设。

  笺云。十六香炉。与花相间。置十六器食。间于香炉。一莲花。二钵。三露水。四花叶。五镜。六镜外莲花。七香炉。

  庄严香炉。纯烧沉水。无令见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为煎饼。并诸砂糖。油饼乳糜。苏合蜜姜。纯苏。纯蜜。于莲华外。各各十六。围绕华外。以奉诸佛及大菩萨。

  三献佛珍羞文二。初周施总献。

  笺云。乳糜者。将乳煮粥也。苏合蜜姜者。用苏和合蜜之与姜。

  每以食时。若在中夜。取蜜半升。用苏三合。坛前别安一小火炉。以兜楼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然令猛炽。投是苏蜜。于炎炉内。烧令烟尽。享佛菩萨。

  后列供标时。

  笺云。每以食时。中夜三更也。取蜜半斤。用苏三合者。意谓令安器中。向炉上煎。令烟气尽。后将器盛。供养佛。或可。温向火中。令烟尽。献佛。兜楼婆香。即白苑也。

  令其四外。遍悬幡花。

  四周悬供像文三。初幡。

  于坛室中四壁。敷设十方如来。及诸菩萨所有形像。

  次像。

  应于当阳。

  笺云。室中心也。

  张卢舍那。

  笺云。华言光明遍照。报佛也。

  释迦。

  笺云。华言能仁。化佛也。

  弥勒。

  笺云。华言慈氏。补处佛。

  阿閦。

  笺云。华言动。东方佛。

  弥陀。

  笺云。应云阿弥陀。华言无量寿。西方佛。

  诸大变化。观音形像。

  笺云。言观音。或作白衣。或作自在天。或千手千眼等。

  兼金刚藏。安其左右。

  笺云。则二金刚。

  帝释。

  笺云。欲天王。

  梵王。

  笺云。色天王。

  乌刍瑟摩。

  笺云。华言火头。

  并蓝地迦。

  笺云。是青面神。

  诸军茶利。

  笺云。五目八臂金刚。

  与毗俱胝。

  笺云。五目四臂金刚。

  四天王等。

  笺云。东方治国。南方增长。西方丑目。北方多闻。等取下记落鬼。

  频那。

  笺云。是猪头夜叉。

  夜迦。

  笺云。是象鼻夜叉。

  张于门侧。左右安置。

  笺云。问。何不安法身佛。但举报化二身。答。法身当体佛也。此中具多像。承法门无尽。重重互相涉入。

  又取八镜。覆悬虚空。与坛场中所安之镜。方面相对。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后镜。

  笺云。为坛上八镜则仰。此八则覆。贵得影现重之。表一多无碍彼此不妨。如因陀罗网。一室千灯等。

  于初七中。至诚顶礼十方如来诸大菩萨阿罗汉号。恒于六时。诵咒围坛。至心行道。一时常行。一百八遍。

  后专持克证文四。初三七专持文三。初六时持礼。

  第二七中。一向专心。发菩萨愿。心无间断。我毗奈耶。先有愿教。

  次愿力冥资。

  笺云。我毗柰耶先有愿教。则律藏曾说四弘誓愿。烦恼断。法门学。佛道成。众生度。

  第三七中。于十二时。一向持佛般怛啰咒。

  后运心无间。

  至第七日。十方如来。一时出现镜交光处。承佛摩顶。即于道场。修三摩地。能令如是末世修学。身心明净。犹如琉璃。

  二佛摩加证。

  笺云。至第七日。是三七日第七日也。镜交光处。则镜相对光乃相交也。承佛摩顶。此行人。但于道场之中。便修三摩地。即首楞严大定。是大乘心也。

  阿难。若此比丘。本受戒师。及同会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净者。如是道场多不成就。

  三由师不克。

  笺云。十比丘。则三师七证也。

  从三七后。端坐安居。经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

  四自力随升文二。初利根成果。

  笺云。问。前修三摩地。是大乘心。此中因何言得须陀洹。答。此约初地菩萨。初地亦为须陀洹。华言预流。为初地菩萨。顶入圣流也。

  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

  后定信菩提。

  笺云。为真言力冥资故也。

  汝问道场建立如是。

  后通前总结。

  笺云。便都答云。汝问道场。其事如是。为前请云。云何结界。合佛世尊清净轨则。此中结答也。

  阿难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出家。恃佛憍爱。

  三演真言密句文三。初谦迷再请文三。初叙前冥救未领真言。

  笺云。恃赖于佛憍怜爱念于我。

  求多闻故。

  笺云。虽有多闻任持三世诸佛言教。

  未证无为。遭彼梵天邪术所禁。

  笺云。叙未悟已前。遭佗幻术所摄时之事也。

  心虽明了。力不自由。赖遇文殊。令我解脱。虽蒙如来佛顶神咒。冥获其力。尚未亲闻。

  笺云。言文殊。当时去摩登伽宝。乃是默念。暗得其咒力也。

  唯愿大慈重为宣说。悲救此会诸修行辈。末及当来在轮回者。承佛密音。身意解脱。

  次请佛垂悲重宣秘旨。

  于时会中一切大众。普皆作礼。伫闻如来秘密章句。

  后同伸请礼伫听真音。

  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

  次顶示威灵文八。初肉髻腾辉。

  笺云。肉中自然涌起如髻。曰肉髻。

  光中涌出千叶宝莲。

  二华敷百宝。

  笺云。千叶宝莲。表当来千佛下生。

  有化如来。坐宝花中。

  三花承化佛。

  顶放十道百宝光明。

  四顶放千光。

  笺云。为十道光。每光有百宝色。十百为千。光明是化佛光也。

  一一光明。皆遍示现十恒河沙金刚密迹。

  五焰起金刚。

  笺云。金刚王菩萨。示现金刚之身也。密则秘密。迹乃示现其身迹也。

  擎山持杵。遍虚空界。

  六擎山降杵。

  大众仰观。畏爱兼抱。求佛哀祐。

  七听徒求怙。畏则怖其威力。爱则遭此嘉筵。

  笺云。畏与爱二心。相兼在怀抱之中。哀祐者。乃哀念恃祐。或恃附祐赖也。无父则无可倚附。无母则无可倚赖。今佛为父母。故求佛恃祐也。

  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

  八敛听真言。

  笺云。放光如来者。是光中化佛。所说神咒。咒具四义。

  南无萨怛佗苏伽多耶。阿啰诃帝。三藐三菩陀写

  后化宣真句。

  笺云。五不翻中。此秘密不翻也。若造五逆十重之愆。诵此咒已。悉皆销灭。纵其自身不作福业。诸佛功德。悉与此人。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来便为妄语。然而顶上小化佛说此咒。下面坐草座真佛。便赞此咒功德。

  萨怛佗佛陀俱知瑟尼钐(二)南无萨婆勃陀勃地萨跢鞞獘(三)(毗迦反)南无萨多南三藐三菩陀俱知南(四)娑舍啰婆迦僧伽喃(五)南无卢鸡阿啰汉跢喃(六)南无苏卢多波那喃(七)南无娑羯唎陀伽弥喃(八)南无卢鸡三藐伽跢喃(九)三藐伽波啰底波多那喃(十)南无提婆离瑟?(十一)南无悉陀耶毗地耶陀啰离瑟?(十二)舍波奴揭啰诃娑诃娑啰摩佗喃(十三)南无跋啰诃摩泥(十四)南无因陀啰耶(十五)南无婆伽婆帝(十六)嚧陀啰耶(十七)乌摩般帝(十八)娑醯夜耶(十九)南无婆伽婆帝(二十)那啰野拏耶(二十一)槃遮摩诃三慕陀啰(二十二)南无悉羯唎多耶(二十三)南无婆伽婆帝(二十四)摩诃迦罗耶(二十五)地唎般剌那伽啰(二十六)毗陀啰波拏迦啰耶(二十七)阿地目帝(二十八)尸摩舍那泥婆悉泥(二十九)摩怛唎伽拏(三十)南无悉羯唎多耶(三十一)南无婆伽婆帝(三十二)多佗伽跢俱啰耶(三十三)南无般头摩俱啰耶(三十四)南无跋阇啰俱啰耶(三十五)南无摩尼俱啰耶(三十六)南无伽阇俱啰耶(三十七)南无婆伽婆帝(三十八)帝唎茶输啰西那(三十九)波啰诃啰拏啰阇耶(四十)跢佗伽多耶(四十一)南无婆伽婆帝(四十二)南无阿弥多婆耶(四十三)跢佗伽多耶(四十四)阿啰诃帝(四十五)三藐三菩陀耶(四十六)南无婆伽婆帝(四十七)阿刍鞞耶(四十八)跢佗伽多耶(四十九)阿啰诃帝(五十)三藐三菩陀耶(五十一)南无婆伽婆帝(五十二)鞞沙阇耶俱嚧吠柱唎耶(五十三)般啰婆啰阇耶(五十四)跢佗伽多耶(五十五)南无婆伽婆帝(五十六)三补师毖多(五十七)萨怜捺啰剌阇耶(五十八)跢佗伽多耶(五十九)阿啰诃帝(六十)三藐三菩陀耶(六十一)南无婆伽婆帝(六十二)舍鸡野母那曳(六十三)跢佗伽多耶(六十四)阿啰诃帝(六十五)三藐三菩陀耶(六十六)南无婆伽婆帝(六十七)剌怛那鸡都啰阇耶(六十八)跢佗伽多耶(六十九)阿啰诃帝(七十)三藐三菩陀耶(七十一)帝瓢南无萨羯唎多(七十二)翳昙婆伽多(七十三)萨怛佗伽都瑟尼钐(七十四)萨怛多般怛㘕(七十五)南无阿婆啰视耽(七十六)般啰帝扬岐啰(七十七)萨啰婆部多揭啰诃(七十八)尼羯啰诃揭迦啰诃尼(七十九)跋啰毖地耶叱佗你(八十)阿迦啰密唎柱(八十一)般唎怛啰耶儜揭唎(八十二)萨啰婆盘陀那目叉尼(八十三)萨啰婆突毖吒(八十四)突悉乏般那你伐啰尼(八十五)赭都啰失帝南(八十六)羯啰诃婆诃萨啰若阇(八十七)毗多崩婆那羯唎(八十八)阿瑟吒冰舍帝南(八十九)那久刹怛啰若阇(九十)波啰萨陀那羯唎(九十一)阿瑟吒南(九十二)摩诃揭啰诃若阇(九十三)毗多崩萨那羯唎(九十四)萨婆舍都嚧你婆啰若阇(九十五)呼蓝突悉乏难遮那舍尼(九十六)瑟沙舍悉怛啰(九十七)阿吉尼乌陀迦啰若阇(九十八)阿般啰视多具啰(九十九)摩诃般啰战持(一百)摩诃叠多(一百一)摩诃帝阇(二)摩诃税多阇婆啰(三)摩诃跋啰槃陀啰婆悉你(四)阿唎耶多啰(五)毗唎俱知(六)誓婆毗阇耶(七)䟦阇啰摩礼底(八)毗舍卢多(九)勃腾冈迦(十)䟦阇啰制喝那阿遮(一百一十一)摩啰制婆般啰质多(十一)䟦阇啰擅持(十二)毗舍(十三)啰遮(十四)扇多舍鞞提婆补视多(十五)苏摩嚧波(十六)摩诃税多(十七)阿唎耶多啰(十八)摩诃婆啰阿般啰(十九)䟦阇啰商羯啰制婆(二十)跋阇啰俱摩唎(一百二十一)俱蓝陀唎(二十二)䟦阇啰喝萨多遮(二十三)毗地耶干遮那摩唎迦(二十四)啒苏母婆羯啰跢那(二十五)鞞嚧遮那俱唎耶(二十六)夜啰菟瑟尼钐(二十七)毗折㘕婆摩尼遮(二十八)䟦阇啰迦那迦波啰婆(二十九)嚧阇那䟦阇啰顿稚遮(三十)税多遮迦摩啰(一百三十一)刹奢尸波啰婆(三十二)翳帝夷帝(三十三)母陀啰羯拏(三十四)娑鞞啰忏(三十五)掘梵都(三十六)印免那么么写(三十七)(诵咒者。至此句。称弟子某甲受持)乌[(舍-干+土)*牛](三十八)唎瑟揭拏(三十九)般剌舍悉多(四十)萨怛佗伽都瑟尼钐(一百四十一)虎?(四十二)都嚧雍(四十三)瞻婆那(四十四)虎?(四十五)都嚧雍(四十六)悉耽婆那(四十七)虎?(四十八)都嚧雍(四十九)波罗瑟地耶三般叉拏羯啰(五十)虎?(一百五十一)都嚧雍(五十二)萨婆药叉喝啰刹娑(五十三)揭罗诃若阇(五十四)毗腾崩萨那羯啰(五十五)虎?(五十六)都嚧雍(五十七)者都啰尸底南(五十八)揭啰诃娑诃萨啰南(五十九)毗腾崩萨那啰(六十)虎?(一百六十一)都嚧雍(六十二)啰又(六十三)婆伽梵(六十四)萨怛佗伽都瑟尼钐(六十五)波啰点阇吉唎(六十六)摩诃娑诃萨啰(六十七)勃树娑诃萨啰室唎沙(六十八)俱知娑诃萨泥帝[口*(肄-聿+余)](六十九)阿弊提视婆唎多(七十)吒吒罂迦(一百七十一)摩诃䟦阇嚧陀啰(七十二)帝唎菩婆那(七十三)㬅茶啰(七十四)乌?(七十五)莎悉帝薄婆都(七十六)么么(七十七)印免那么么写(七十八)(至此句。准前称名。若俗人。称弟子某甲)啰阇婆夜(七十九)王啰䟦夜(八十)阿祇尼婆夜(一百八十一)乌陀迦婆夜(八十二)毗沙婆夜(八十三)舍萨多啰婆夜(八十四)婆啰斫羯啰婆夜(八十五)突毖叉婆夜(八十六)阿舍你婆夜(八十七)阿迦啰密唎柱婆夜(八十八)陀啰尼部弥剑波伽波陀婆夜(八十九)乌啰迦婆多婆夜(九十)剌阇坛茶婆夜(一百九十一)那迦婆夜(九十二)毗条怛婆夜(九十三)苏波啰拏婆夜(九十四)药叉揭啰诃(九十五)啰叉私揭啰诃(九十六)毕唎多揭啰诃(九十七)毗舍遮揭啰诃(九十八)部多揭啰诃(九十九)鸠槃茶揭啰诃(二百)补丹那揭啰诃(二百一)迦吒补丹那揭啰诃(二)悉干度揭啰诃(三)阿播悉摩啰揭啰诃(四)乌檀摩陀揭啰诃(五)车夜揭啰诃(六)醯唎婆帝揭啰诃(七)社多诃唎南(八)揭婆诃唎南(九)嚧地啰诃唎南(十)忙娑诃唎南(二百一十一)谜陀诃唎南(十二)摩阇诃唎南(十三)阇多诃唎女(十四)视比多诃唎南(十五)毗多诃唎南(十六)婆多诃唎南(十七)阿输遮诃唎女(十八)质多诃利女(十九)帝钐萨鞞钐(二十)萨婆揭啰诃南(二百二十一)毗陀耶阇嗔陀夜弥(二十二)鸡啰夜弥(二十三)波唎䟦啰者迦讫唎檐(二十四)毗陀夜阇嗔陀夜弥(二十五)鸡啰夜弥(二十六)茶演尼讫唎檐(二十七)毗陀夜阇嗔陀夜弥(二十八)鸡啰夜弥(二十九)摩诃般输般怛夜(三十)嚧陀啰讫唎檐(二百三十一)毗陀夜阇嗔陀夜弥(三十二)鸡啰夜弥(三十三)那啰夜拏讫檐唎(三十四)毗陀夜阇嗔陀夜弥(三十五)鸡啰夜弥(三十六)怛埵伽嚧茶西讫唎檐(三十七)毗陀夜阇嗔陀夜弥(三十八)鸡啰夜弥(三十九)摩诃迦啰摩怛唎伽拏讫唎檐(四十)毗陀夜阇嗔陀夜弥(二百四十一)鸡啰夜弥(四十二)迦波唎迦讫唎檐(四十三)毗陀夜阇嗔陀夜弥(四十四)鸡啰夜弥(四十五)阇耶羯啰摩度羯啰(四十六)萨婆啰佗娑达那讫唎担(四十七)毗陀夜阇嗔陀夜弥(四十八)鸡啰夜弥(四十九)赭咄啰娑耆你讫唎檐(五十)毗陀夜阇嗔陀夜弥(二百五十一)鸡啰夜弥(五十二)毗唎羊讫唎知(五十三)难陀鸡沙啰伽拏般帝(五十四)索醯夜讫唎檐(五十五)毗陀夜阇嗔陀夜弥(五十六)鸡啰夜弥(五十七)那揭那舍啰婆拏讫唎檐(五十八)毗陀夜阇嗔陀夜弥(五十九)鸡啰夜弥(六十)陀啰汉讫唎檐毗陀夜阇嗔陀夜弥(二百六十一)鸡啰夜弥(六十二)毗多啰伽讫唎檐(六十三)毗陀夜阇嗔陀夜弥(六十四)鸡啰夜弥䟦阇啰波你(六十五)具醯夜具醯夜(六十六)迦地般帝讫唎檐(六十七)毗陀夜阇嗔陀夜弥(六十八)鸡啰夜弥(六十九)啰叉罔(七十)婆伽梵(二百七十一)印兔那么么写(七十二至此。依前称弟子名)婆伽梵(七十三)萨怛多般怛啰(七十四)南无粹都帝(七十五)阿悉多那啰剌迦(七十六)波啰婆悉普吒(七十七)毗迦萨怛多钵帝唎(七十八)什佛啰什佛啰(七十九)陀啰陀啰(八十)频陀啰频陀啰嗔陀嗔陀(二百八十一)虎?(八十二)虎?(八十三)泮吒(八十四)泮吒泮吒泮吒泮吒(八十五)婆诃(八十六)醯醯泮(八十七)阿牟迦耶泮(八十八)阿波啰提诃多泮(八十九)婆啰波啰陀泮(九十)阿素啰毗陀啰波迦泮(二百九十一)萨婆提鞞弊泮(九十二)萨婆那伽弊泮(九十三)萨婆药叉弊泮(九十四)萨婆乾闼婆弊泮(九十五)萨婆补丹那弊泮(九十六)迦吒补丹那弊泮(九十七)萨婆突狼枳帝弊泮(九十八)萨婆突涩比唎讫瑟帝弊泮(九十九)萨婆什婆唎弊泮(三百)萨婆阿播悉摩唎弊泮(三百一)萨婆舍啰婆拏弊泮(二)萨婆地帝鸡弊泮(三)萨婆怛摩陀继弊泮(四)萨婆毗陀耶啰誓遮唎弊泮(五)阇夜羯啰摩度羯啰(六)萨婆罗佗娑陀鸡弊泮(七)毗地夜遮唎弊泮(八)者都啰缚耆你弊泮(九)䟦阇啰俱摩唎(十)毗陀夜罗誓弊泮(三百一十一)摩诃波啰丁羊叉耆唎弊泮(十二)䟦阇啰商羯啰夜(十三)波啰丈耆啰阇耶泮(十四)摩诃迦啰夜(十五)摩诃末怛唎迦拏(十六)南无娑羯唎多夜泮(十七)毖瑟拏婢曳泮(十八)勃啰诃牟尼曳泮(十九)阿耆尼曳泮(二十)摩诃羯唎曳泮(三百二十一)羯啰檀迟曳泮(二十二)蔑怛唎曳泮(二十三)唠怛唎曳泮(二十四)遮文茶曳泮(二十五)羯逻啰怛唎曳泮(二十六)迦般唎曳泮(二十七)阿地目质多迦尸摩舍那(二十八)婆私你曳泮(二十九)演吉质(三十)萨埵婆写(三百三十一)么么印免那么么写(三十二)(至此句依前称弟子某)突瑟吒质多(三十三)阿末怛唎质多(三十四)乌阇诃啰(三十五)伽婆诃啰(三十六)嚧地啰诃啰(三十七)婆娑诃啰(三十八)摩阇诃啰(三十九)阇多诃啰(四十)视毖多诃罗(三百四十一)跋略夜诃啰(四十二)乾陀诃啰(四十三)布史波诃啰(四十四)颇啰诃啰(四十五)婆写诃啰(四十六)般波质多(四十七)突瑟吒质多(四十八)唠陀啰质多(四十九)药叉揭啰诃(五十)啰刹娑揭啰诃(三百五十一)闭[口*(肄-聿+余)]多揭啰诃(五十二)毗舍遮揭啰诃(五十三)部多揭啰诃(五十四)鸠槃茶揭啰诃(五十五)悉干度揭啰诃(五十六)乌怛摩陀揭啰诃(五十七)车夜揭啰诃(五十八)阿播萨摩啰揭啰诃(五十九)宅袪革茶耆尼揭啰诃(六十)唎佛帝掘啰诃(三百六十一)阇弥迦揭啰诃(六十二)舍俱尼揭啰诃(六十三)姥陀啰难地迦揭啰诃(六十四)阿蓝婆揭啰诃(六十五)干度波尼揭啰诃(六十六)什伐啰堙迦醯迦(六十七)坠帝药迦(六十八)怛?帝药迦(六十九)者突托迦(七十)胒提什伐啰毖钐摩什伐啰(三百七十一)薄底迦(七十二)鼻底迦(七十三)室?瑟密迦(七十四)娑你般帝迦(七十五)萨婆什伐啰(七十六)室嚧吉帝(七十七)末陀鞞达嚧制剑(七十八)阿绮嚧钳(七十九)目佉嚧钳(八十)羯唎突嚧钳(三百八十一)揭啰诃揭蓝(八十二)羯拏输蓝(八十三)惮多输蓝(八十四)迄唎夜输蓝(八十五)末么输蓝(八十六)跋唎室婆输蓝(八十七)毖栗瑟吒输蓝(八十八)乌陀啰输蓝(八十九)羯知输蓝(九十)跋悉帝输蓝(三百九十一)邬嚧输(九十二)常伽输蓝(九十三)喝悉多输蓝(九十四)䟦陀输蓝(九十五)娑房盎伽般啰丈伽输蓝(九十六)部多毖跢茶(九十七)茶耆尼什婆啰(九十八)陀突嚧迦建咄嚧吉知婆路多毗(九十九)萨般嚧诃凌伽(四百)输沙怛啰婆那羯啰(四百一)毗沙喻迦(二)阿耆尼乌陀迦(三)末啰鞞啰建跢啰(四)阿迦啰密唎咄怛敛部迦(五)地栗剌吒(六)毖唎瑟质迦(七)萨婆那俱罗(八)肆引伽弊揭啰唎药叉怛啰刍(九)末啰视吠帝钐娑鞞钐(十)悉怛多钵怛啰(四百一十一)摩诃跋阇嚧瑟尼钐(十二)摩诃般赖丈耆蓝(十三)夜波突陀舍喻阇那(十四)辫怛?拏(十五)毗陀那槃昙迦嚧弥(十六)帝殊槃昙迦嚧弥(十七)般啰毗陀槃昙迦嚧弥(十八)跢侄佗(十九)唵(二十)阿那隶(四百二十一)毗舍提(二十二)鞞啰跋阇啰陀唎(二十三)槃陀槃陀你(二十四)跋阇啰谤尼泮(二十五)虎?都嚧瓮泮(二十六)莎婆诃(二十七)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七上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之下)

  天竺沙门 般剌密帝 译

  乌长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

  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

  西京大兴福寺沙门 惟悫 科

  皇宋首楞大师 可度 笺

  阿难。是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啰。

  四叹咒神功文四。初克证连悲文三。初明克证文六。初总叹能生。

  笺云。悉怛多是□也。白为众色之本。表此咒是陀罗尼之尊也。般阻罗是盖。盖有阴覆之义。表此咒□□覆一切有情故。

  秘密伽陀。微妙章句。

  笺云。伽陀。华言重颂。

  出生十方一切诸佛。

  笺云。言此咒。诠法身之理。法身能生报化二身。又此咒目智。经云。智为诸佛母。亦为菩萨母。如金刚经。亦诠于智。乃云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

  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

  二乘因克果。

  笺云。正知是根本。遍知是后得。具正遍二知。名无上觉。

  十方如来。执此咒心。降伏诸魔。制诸外道。

  三摧魔制异。

  笺云。执是定力确观也。梵语魔罗。华言杀者。言杀一切修行行人慧命故。外道者。向三乘教外。修行五热炙。身无利勤苦。

  十方如来。乘此咒心。坐宝莲华。应微尘国。

  四□应尘方。

  笺云。乘运也。咒是法。心是喻。坐宝莲华者。梵网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此是自受用报身佛。应微尘国。是化身佛。

  十方如来。含此咒心。于微尘国。转大法轮。

  正转大法轮。

  十方如来。持此咒心。能于十方。摩顶授记。自果未成。亦于十方。蒙佛授记。

  六自佗蒙记。

  笺云。摩顶授记者。是授佗所化弟子记也。或自未证。乃承别佛授记自也。

  十方如来。依此咒心。能于十方。拔济群苦。

  次述运悲文□初悲除苦难。

  所谓地狱。

  笺云。地下有狱。名曰地狱。

  饿鬼畜生。

  笺云。腹大咽小者。人家畜美而生。名畜生。

  盲聋喑哑。

  笺云。无根之者。

  怨憎会苦。

  笺云。为杀我父母。或兄弟朋友。既今相会。其苦可知。

  爱别离苦。

  笺云。正好相欢。又且别离。

  求不得苦。

  笺云。或求财。或求色。不得皆苦。

  五阴炽盛。

  笺云。色受想行识。此五阴炽盛更苦。是名八苦。

  大小诸横。同时解脱。

  笺云。大横乃至死亡。小横落于公途。

  贼难兵难。王难狱难。风火水难。饥渴贫穷。应念销散。

  笺云。应念则当念也。

  十方如来。随此咒心。能于十方。事善知识。四威仪中。供养如意。

  二历事随心。

  笺云。四威仪者。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也。供乃四事。养乃侍养。为佛侍者。故曰如意。

  恒沙如来会中。推为大法王子。

  三助化恒沙。

  笺云。推此持咒行人也。

  十方如来。行此咒心。能于十方。摄受亲因。

  四摄持观眷。

  笺云。摄受则度脱义。如佛度阿难。如阿难度脱登伽。同时见佛。

  令诸小乘。闻秘密藏。不生惊怖。

  五□小容大。

  笺云。秘密是大乘教法。谓小乘人。闻大乘警怕。令持此咒。于大乘法。亦不警怕。

  十方如来。诵此咒心。成无上觉。

  六诵证菩提。

  坐菩提树。入大涅槃。

  七证寂俱能。

  笺云。自受用身佛。向菩提树。作佛去。化缘将毕。归圆寂体。皆因诵此咒心也。

  十方如来。传此咒心。于灭度后。付佛法事。究竟住持。严净戒律。悉得清净。

  八付持遗化。

  笺云。传受也。于灭度后。付佛弟子传此咒心。究竟到头义。住为行住。持为住持。严洁清净是法。戒者。防非止恶。又云。严净曰戒。

  若我说是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啰咒。从旦至暮。音声相联。字句中间亦不重叠。经恒沙劫。终不能尽。

  后结劝持文三。初叹宣无尽。

  笺云。佛又赞此咒功能。意表法身之理。谈而不尽。

  亦说此咒。名如来顶。

  次目咒真名。

  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后劝持令证。

  笺云。未尽轮回者。俱生烦恼未除。轮回三界也。返关云。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若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斯有是处。言阿罗汉者。约大乘。目八地菩萨。若论小乘。则不称也。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叠。书写此咒。贮于香囊。

  三灭?除毒文四。初善除诸毒文六。初带除诸毒。

  笺云。桦皮。则桦树皮也。贝叶。西土贝多叶。向上横书者。纸。蔡伦所造。素绢也。叠。则白叠布也。

  是人心昏。未能诵忆。或带身上。或书宅中。当知是人。尽其生年。一切诸毒。所不能害。

  笺云。心昏者。昏昧无记忆性也。背文曰诵。尽其生年。则或八十九十年也。

  阿难。我今为汝。更说此咒。救护世间。得大无畏。成就众生出世间智。

  二诵况诸灾。

  笺云。出世间智。菩提涅槃等。

  若我灭后。末世众生。有能自诵。若教佗诵。当知如是诵持众生。火不能烧。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

  笺云。火则色火。水则爱水。大者蛊毒。小者草木之毒。

  如是乃至。龙天鬼神精祇魔魅。所有恶咒。皆不能着。

  三耶法不如。

  笺云。魔魄所归曰鬼。阴阳不测曰神。天神曰祇。人神曰鬼。精祇魔魅者。乃精灵神祗。邪魔魑魅也。恶咒者。天□黑□等咒。

  心得正受。

  四心游正定。

  笺云。梵语三昧。华言正受。定之异名。

  一切咒诅。厌蛊毒药。金毒银毒。草木虫蛇。万物毒气。入此人口。成甘露味。

  五化成甘露。

  笺云。咒诅则厌□也。金银亦皆有毒也。或毒作金银之色。谓金银毒。

  一切恶星。并诸鬼神?心毒人。于如是人。不能起恶。

  六潜伏恶心。

  笺云。恶星者。□勃妖等。尔雅云。饭中砂。谓之?。言人心有毒。如饭中有?也。

  毗那夜迦。诸恶鬼王。并其眷属。皆领深恩。常加守护。

  后密迹潜加文四。初都陈眷族。

  笺云。皆领佛之深恩或领真言深恩。常加守护于行人也。

  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佗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随侍。

  笺云。那由佗是经之数。俱胝。是亿之数。十万为亿。

  设有众生。于散乱心。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随从彼诸善男子。

  二散意蒙加。

  笺云。无定力故。心散乱。非三摩地者。未得定力也。

  何况决定菩提心者。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速。发彼神识。

  三决志心通。

  笺云。言阴隐疾速。发彼行人神识也。

  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

  笺云。得宿住智通也。

  从第一劫。乃至后身。

  四常离恶报。

  笺云。则过去劫中第一劫也言后身者则最后边身成佛则文殊普贤观音是也。

  生生不生。

  笺云。从生至生也。

  药叉。

  笺云。华言勇建。

  罗刹。

  笺云。华言可长。

  及富单那。

  笺云。华言臭。

  迦吒富单那。

  笺云。华言奇臭。则奇异之臭也。

  鸠槃茶。

  笺云。华言卵形。

  毗舍遮等。

  笺云。是啖人精气。

  并诸饿鬼。

  笺云。无饮食者。

  有形无形。有想无想。

  笺云。有形。是有形鬼。无形。是无形鬼。有想有想天也。无想无想天也。

  如是恶处。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

  三福善随成文三。初永超贫贱。

  笺云。如是恶处。皆不受生。因持此咒故也。

  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薰修。永无分散。

  二借福同生。

  笺云。如恶叉聚。同蒂而生。不相离。将喻持咒之人。第一经云。业种自然。如恶叉聚。疏云。此但指妾不指真。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其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后善业随成。

  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

  四尽除?业文五。初圆销众罪。

  笺云。于未受时。未受真言时也。众破戒罪。则多种罪也。轻则遮罪。重则四根本罪也。

  纵经饮酒。食啖五辛。种种不净。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

  二恕过冥随。

  笺云。种种不净。则种种不净之行也。

  设着不净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净。

  三净秽同功。

  笺云。前云着新净衣。如今持咒。设使着不净之衣。还同清净也。

  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不行道。诵持此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

  笺云。前云作八角坥等。

  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四能除重罪。

  笺云。五逆杀母。破和合僧等。八弃者。四分律云。梵语波罗夷。华言弃。若犯此罪。摈出众外。譬如大海不宿死臭。僧四。杀盗染妄。尼八。一不与染心男子身相摩触。二比丘尼。知染污心男子。不得共行共坐语等。三知比丘尼犯波罗夷。不白大众。与覆藏重罪。四知比丘僧为作举出三谏不舍犯随故举。

  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悔。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业。犹汤销雪。不久皆得悟无生忍。

  五遐销远业。

  笺云。忏悔者。华梵双举也。忏是梵语。应云忏摩。则洗净义。□是华言。则退悔段悔也。

  复次阿难。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志心忆念斯咒。或能身上带此悉怛多般怛啰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

  三护世随求文三。初随求获报文一。初随求现报。

  笺云。生男有智慧。生女有福德也。

  求长命者。即得长命。欲求果报速圆满者。速得圆满。身命色力。亦复如是。

  笺云。或求现生报。或求当来报土自然成就。世间果报。则国王宰官等。出世间乃佛也。色为颜色。力为气力。

  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必定不生边地下贱。何况杂形。

  后妙土随生。

  笺云。杂形则黄门二根。或异类也。

  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疠。或复刀兵。贼难。斗争。兼余一切厄难之地。写此神咒。安城四门。并诸支提。或脱阇上。令其国土所有众生。奉迎斯咒。礼拜恭敬。一心供养。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灾厄。悉皆销灭。

  次置供除灾文四。初三灾永殊。

  笺云。广雅云。人所居曰聚。众所居曰落。疫疠则灾疠也。支提者。塔也。脱阇(音都)尔雅谓之台。今即塔也。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随有此咒。天龙欢喜。风雨顺时。五谷丰殷。兆庶安乐。

  二五谷丰殷。

  笺云。风雨顺时。则十风五雨也。五谷。则果麦稻黍菽也。谷者续也。言称子相续不断故。□敦。庶众也。

  亦复能镇一切恶星。随方变怪。灾障不起。人无横夭。杻械枷锁。不着其身。昼夜安眠。常无恶梦。

  三灾横不生。

  笺云。恶星则彗妖惑等。横则抂落公途。夭则少年死丧。在手曰杻。在足曰械。在项曰枷。在身曰锁。常无恶梦。法华云。常有是好梦等。

  阿难。是娑婆界。有八万四千灾变恶星。二十八大恶星。而为上首。复有八大恶星。以为其主。

  四恶星离界。

  笺云。八大恶星者。日月及荧惑辰岁。并太白镇及罗[目*(危-(夗-夕)+夫)]。此皆名执曜。合日月为一也。

  作种种形。出现世时。

  笺云。或作沙门。或作童子妇女等形。

  能生众生种种灾异。

  笺云。种种灾祥怪异。

  有此咒地。悉皆销灭。十二由旬成结界地。诸恶灾祥。永不能入。

  笺云。一由旬十六里。有一百九十二里。为一界分。

  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地。身心泰然。得大安稳。

  后结劝修持文二。初保安修定。

  笺云。身不被灾疫所侵。心不被邪魔所挠。故泰然也。

  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

  笺云。冤家灾横。宿昔之殃。

  旧业陈债。来相恼害。

  笺云。前世之业。冤家陈觅其债。今更不来。

  汝及众中诸有学人。及未来世诸修行者。依我坛场。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净僧。于此咒心。不生疑悔。是善男子。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来便为妄语。

  后志劝依持。

  说是语已。会中无量百千金刚。一时佛前合掌顶礼。而白佛言。如佛所说。我当诫心。保护如是修菩提者。

  四众灵潜卫文六。初力士陈随。

  笺云。问。金刚因何先起白佛。答。然金刚护法。常在佛边。乃先起也。

  尔时梵王。并天帝释。四天大王。亦于佛前。同时顶礼。而白佛言。审有如是修学善人。我当尽心至诚保护。令其一生所作如愿。

  次天王保愿。

  笺云。审诚也。

  复有无量药叉大将。诸罗刹王。富单那王。鸠槃茶王。毗舍遮王。频那夜迦。诸大鬼王。及诸鬼帅。亦于佛前。合掌顶礼。我亦誓愿护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圆满。

  三叉刹竟卫。

  复有无量日月天子。风师雨师。云师雷师。并电伯等。年岁巡官。诸星眷属。亦于会中。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安立道场。得无所畏。

  四曜宿潜依。

  笺云。年岁。则兰岁。巡官。乃岁镇曰巡也。

  复有无量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陆空行。万物精祇。并风神王。无色界天。于如来前。同时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无魔事。

  五神精捧持。

  笺云。并风神王。前有风师。此言风神。应是空神。前文云。既为风质。其体元无。无色界天。四蕴成身。言无色阴。唯现定果色身。无业果色身也。

  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佗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在大会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等辈。所修功业。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随此咒。救护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

  六大威□护文四。初因陈□愿。

  笺云。不取涅槃者。从涅槃乡起。救护众生也。

  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场。及余经行。乃至散心游戏聚落。我等徒众。常当随从。侍卫此人。

  二散定恒随。

  纵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终不可得。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

  三远辟魔神。

  笺云。魔王□在欲界顶上。佗化自在天。求其行人方法巧便。终不能得也。

  除彼发心乐修禅者。

  笺云。外人问。有乐修禅者。还许佗否。答。除非乐修禅者。方得近此行人。

  世尊。如是恶魔。若魔眷属。欲来侵扰是善人者。我以宝杵。殒碎其首。犹如微尘。恒令此人所作如愿。

  四除怨赐愿。

  笺云。问。菩萨具大悲心。言以宝杵。殒碎其首如何。答。破魔显正。是大悲也。

  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辈愚钝。好为多闻。于诸漏心。未求出离。蒙佛慈诲。得正熏修。身心快然。获大饶益。

  后万行圆资修证分。文三。初标□列请文三。初谦愚荷法。

  笺云。世尊说法不逾二门。一顿门。二渐门。此顿中明渐。谓世尊。向一念□排布六十圣位。六十圣位。不离一念。要悟顿者。不昧于渐门。履渐者。便明于顿理。此是三周之中。顿渐和融一体周。若是六十圣位。是行布法门。一念顿证。是圆融法门。世尊要此圆融不离于行布。乃融通隐隐。行布不离于圆融。故涉入重重。上来是万行圆资。上来有三。初慧观圆通修证分。次一力加持修证分。三万行圆资修证分。三段不同。总是修证显果体周圆。上来有二。初释密因。后明修证。二段不同。总是叙正宗分。已竟。

  世尊。如是修证。

  次列品咨阶。

  笺云。修为能修。证为果证。

  佛三摩提。

  笺云。则法界大定。

  未到涅槃。

  笺云。乃佛果位中。有为无为。二转依果。

  云何名为干慧之地。

  笺云。此干慧是三渐次。前一干慧言起智来。干枯烦恼也。

  四十四心。

  笺云。则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

  至何渐次。得修行目。

  笺云。渐为由渐。次为次第。目则名目。

  诣何方所。名入地中。

  笺云。诣犹到也。言到何方道处所。名入地中。则初地至法云地也。

  云何名为等觉菩萨。

  笺云。等谓齐等。言理事齐等也。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大众一心。伫佛慈音。瞪瞢瞻仰。

  后佛仪待旨。

  笺云。瞪瞢。则目睛不瞬瞻佛。盖请此万行圆资修证一分经也。

  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为大众。及诸末世一切众生。修三摩提。

  次许演酬咨文三。初叹能悬门。

  求大乘者。从于凡夫。终大涅槃。悬示无上正修行路。

  笺云。从凡夫地面上。起始觉智。终大涅槃。合本觉理。悬远而示□为今时一切众生。正修行路。是此万行一分。乃顿中渐。识一念二安排六十圣位。六十圣位。不离一念。如画空为像。举一门而众门俱□。谈一品而众品齐耀。如因陀罗网交相涉入。若是诸小乘□论其□□次第。乃未为正修。此中一位。具足一切位。乃正也。又正修简去耶修。外道五燕炙身等。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次敕听酬咨。

  阿难大众。合掌刳心。默然受教。

  后皮仪伫旨。

  笺云。刳开也。

  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

  后广宣修次文二。初□搜妄本一二。初总明修证文。二初了妄证真文三。初性源无相。

  笺云。妙者。体离能所。性是体性。圆性遍凝明。则圆成实性也。

  离诸名相。

  笺云。名。乃遍计。是第六识。遍生计度。相。是依佗。则地水火风四大相。

  本来无有世界众生。

  笺云。世界。是所依国土。众生。是能依有情。

  因妄有生。

  次述妄生因。

  笺云。外人问。本来既无众生世界。如今因何却有。答。因妄有生。妄是性明相。乃根本无明。因有无明。便有世界众生生起。

  因生有灭。

  笺云。才有生。便有灭。则妄识生灭也。

  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

  后了因圆证。

  笺云。菩提转染。涅槃转迷。

  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诣如来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

  后劝除双倒。

  笺云。诣犹到也。业转二识。是十二类生颠倒因。现识。则器世界颠倒因。颠倒因则无明也。

  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

  笺云。妄心无处。即菩提。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

  后释双因文二。初述众生妄本文二。初徴。

  阿难。由性明心。

  后释文二。初述妄生源文三。初指妄无因。

  笺云。心生曰性。明乃带相明。背体外求。是智家功用。

  性明圆故。

  笺云。牒前性明。圆则未分能所。带相圆也。

  因明发性。

  笺云。因性明。便发业识。性动作故。名业。

  性妄见生。

  笺云。是转识。转背故名转。

  从毕竟无。

  笺云。此无明毕竟无体也。

  成毕竟有。

  笺云。迷生实业。便有无明生故。

  此有所有。

  次了迷无体。

  笺云。此有。是无明。所有。是业果烦恼。

  非因所因。

  笺云。因者依也。无明无依。即无因。无明无体。即无所因。

  住所住相。

  笺云。无明无依。则无住。无明无体。即无所住。

  了无根本。

  笺云。言无明无其根本也。

  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

  后依述建法。

  笺云。无明为无住本。建立一切法。所谓建立及受用。皆从八识生。

  迷本圆明。

  后迷一切发文六。初述妄无依。

  笺云。迷一真圆明也。

  是生虚妄。

  笺云。则无明也。

  妄性无体。

  笺云。言此无明无自性。当体即空。

  非有所依。

  笺云。无体则何依。

  将欲复真。欲真已非。

  次迷生弃向。

  笺云。起能复之心。复被真体。欲真已非。何也。盖有真可取。有妄可舍。乃非真心。

  真真如性。非真求复。

  三真无复理。

  笺云。上真则真智。下真则真理。乃一真如性故。非真求复也。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

  四因后生非。

  笺云。若起能复之心。欲复所复之真。见妄有相。乃执真非相。见妄有生。乃执真非生。见妄有住。乃执真非住。

  非心非法。

  笺云。见妄有八识妄心。执真无心。见妄有轨生物解。执真非轨生物解。

  展转发生。

  五展转熏生。

  笺云。展来转去发生也。

  生力发明。

  笺云。妄识缘尘。

  熏以成业。

  笺云。见相二分相熏。便成三界九地。总别报业。

  同业相感。因有感业。

  笺云。此是情。影取想。乃情想二法。则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

  相灭相生。

  笺云。因有淫。则有爱。便有相生。因有杀。便有恶。则相灭。盗居二境之中。

  由是故有众生颠倒。

  六结成生例。

  笺云。虽举四生。影取十二类生。

  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

  后明世界生因文二。初总明三变。文二。初徴。

  笺云。第一。无明为能变。世界为所变。第二。世界为能变。根尘为所变。第三。根尘为能变。十二类生为所变。世界颠倒。则现识也。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

  后释文二。初从迷假立。

  笺云。言有一分一段。四大之相生起。

  因此界立。非因所因。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因此世成。

  笺云。世者迁流义。过去迁至现在。现在迁至未来。

  三世四方。和合相涉。

  后变次相乘文二。初举方明类。

  笺云。则第一变。能变是无明。所变是世界。如第四经云。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乃至一十百千。今此将方涉世。亦成十二。将世涉方。亦成十二。其中含摄第二变。世界为能变。根尘为所变。六根六尘。成十二。今除意根。隐而不知。法尘。细而难睹。唯取五根五尘为过去。东方亦有五根五尘。南西北方亦如是。未来现在亦尔。三四十二。成一千二百。

  变化众生。成十二类。

  笺云。则第三变。根尘为能变。十二类生为所变。胎卵湿化等。十二中。除无色。则空散销沈。无想。则土木金石。唯取其十。过去世界方五根五尘十类生。每一根尘上。成十类。都成一百。未来东方亦一百。现在东方亦一百。南西北方亦如是。三四十二。都成一千二百也。三世四方。和合相涉。是第一变。变化众生成十二类。是第三变。举第一与第三。摄取中间第二变也。

  是故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知法。

  后别释根尘。

  笺云。内心摇动。便有风大光起。故有声。乃至因味知法。是六根尘也。

  六乱妄想成业性故。

  笺云。则六识也。业者。招感为义。既有六识取尘。便乃成三界九地。总别报业。

  十二区分。由此轮转。

  笺云。由因也。六根六识。为十二区分。识尘各别。因此六识随尘轮转也。

  是故世间声香味触。穷十二变。为一旋复。

  笺云。世间是所依。则都举六根六尘。言此六根六尘。皆是一度变起。此是世界为能变。六根六尘为所变。约第二变。引第三变。

  乘此轮转颠倒相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

  后重明生类。

  疏曰。澄神静志。气寂心凝。一念违如。诚为妄动。

  笺云。则气分鼓发之用也。本来寂静。心凝。是真心也。

  疏曰。动劳神昧。色相乘主。

  笺云。言动转背体。劳生觉照。神识昏昧。便有色相当情。周覆圆明。乘此而生。便有卵生。卵唯想生也。

  疏曰。及对诸尘。次兴情欲。

  笺云。为有尘可对当情。便有情欲兴起。胎因情有也。

  疏曰。情生爱盛。遇合便俱。

  笺云。若此情之一法生起。爱心烦盛。遇合便俱者。盖湿以情想合。如湿地治尘便着也。

  疏曰。欣必厌随。方开化类。

  笺云。为有情想可欣。欣久生厌。厌便随欣。情想离者。化以离应也。

  疏曰。对尘鉴了。显发心灵。

  笺云。有色尘可对。生鉴了。引起爱。便成有色也。

  疏曰。色谢迷空。转兴阴隐。

  笺云。谓虽有能爱之心。而无当情色境。唯是暗生乱想。便有无色类也。

  疏曰。意缘虚影。思可潜怀。

  笺云。谓虽色相当情。而有想心。缘于虚影。潜怀在心。故有有想类也。

  疏曰。所对将无。理成枯槁。

  笺云。无想。如荒夫栾木等也。

  疏曰。境虽期会。表籍因依。

  笺云。为前尘境像有。则有也为难期。须仗因依缘境。方乃称情。便乃染成。非有色。是不有色类。如水母等也。

  疏曰。事有不随。故生呼召。

  笺云。为前境可意。不可得遂心。乃假咒诅呼召为缘。故有非无色类。非者不也。不无色尘也。

  疏曰。正因难偶。互托相资。

  笺云。为当因依。则难相对偶。须假展转回互相成。遂偶其心。便有非有想类生。非有想者。不有想也。

  疏曰。欺罔少生。致招冤害。

  笺云。为前色境求之不遂。翻成怨害。便有非无相类。是不无其想也。

  疏曰。因虽十二。

  笺云。则十二类也。

  疏曰。究本唯双。

  笺云。则是想为生使。情为润因也。

  疏曰。就二研之。起由于想。

  笺云。言就此情想二因。而言起。皆有想。此想遍于可意。不可意境也。

  疏曰。想为生本。三四通标。

  笺云。然想为种。后时趣生。亦假其想。是生本也。然十二类生。通有想也。

  疏曰。情为润因。局该欣理。

  笺云。爱唯从可意境也。

  疏曰。若双分并摄。折中而言。

  笺云。情多想少。摄想从情。若情少想多。摄情从想。是双分并摄。折中则情多想少。想多情少也。

  疏曰。合体互成。实难搜析。

  笺云。则情想合为湿生。离为化生。故云互成。为此情想。十二类生。虽熏如是。而该罗一切。诚难搜析也。

  疏曰。初二标种。

  笺云。卵唯想生。胎因情有也。

  疏曰。次二合明。

  笺云。湿以合感。化以离应也。

  疏曰。余或间起岐枝。

  笺云。为后八类。是前四三余。间杂而起。如路之岐。如树之枝。则是有色有想。非有色非有想。无色无想。非无色非无想也。

  疏曰。或重分叠卵。

  笺云。则是有色无色。非有色非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也。

  疏曰。后通举违文。且五位虽胎。何因遍列。

  笺云。问意言。此五位。初七羯逻蓝等。此是宝积胎藏会说。唯是在胎。何故此下经。十二类生遍有也。

  疏曰。局言归一。遍约种论。

  笺云。答谓。宝积唯局在胎位。今此经十二类生。皆遍列者。为约熏种而论。唯约一念违如而变。大都此经意。谓阿难遭摩登伽染法所逼。因示溺淫舍。说此一经。所说熏种。多因染法熏成也。

  疏曰。类数虽加。何以收不尽。

  笺云。又问。如金刚经言十类。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何以此经。便加二也。

  疏曰。彼论修级。此约迷尘。详意不同。岂劳和会。

  笺云。是答。指金刚及别教言。修趣安布而说。此经。依约迷尘生起义说。故不同。故云岂劳和会。此答当了下。又进退答。

  疏曰。或有色精曜。上可通收。

  笺云。如下经。八万四千精曜乱想。休咎精明。为星辰等。亦通收欲界也。

  疏曰。无色销沉。通该四定。

  笺云。如下经。八万四千阴隐乱想。流转国土。空散销沉。亦可通收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也。

  疏曰。然此经初译。文实未全。待后广文。自有分判。

  笺云。又答。如藏内。有重译单译。今此是单译。来文未足。后文必有。然此因六根六尘。便有十二类生生起也。

  阿难。由因世界虚妄轮回动颠倒故。和合气成八万四千飞沉乱想。

  后释类生文二。初卵文二。初因。

  笺云。应云由因世界无明能变。世界所变。六根能变。六尘所变。六根六尘而为能变。十二类生而为所变。今经但举第二变。摄取第一第三也。动则风生。当体是颠倒也。气则气分也。

  疏曰。且器界初立。风大为先。缘相系心感成于气。

  笺云。缘彼性明。相系于心。想彼明相。故有想生也。

  疏曰。想为生使。运气含心。

  笺云。想乃先引趣生也。运气含心。即想也。

  疏曰。想立因成。创形于卵。

  笺云。想着彼明相。便周覆圆明之休。或于卵也。

  疏曰。八万之言。约三毒增数。

  笺云。经中云八万四千飞沉乱想。苦八万四千烦恼门者。依华严经。五蕴五尘成十。每一蕴尘。皆有十使。钝使五。贪嗔痴慢疑。利使五。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禁取。此十法。每一为头。十十相广成千。更向七识。每一识上具千。过去有千。现在有千。未来有千。七识每一识有三千。三七二十一。成二万一千。更句贪上。二万一千。及嗔痴等分。皆有二万一千。四个二万一千。成八万四千也。

  如是故有卵羯逻蓝。流转国土。鱼鸟龟蛇。其类充塞。

  后果。

  笺云。如是乃举因。故有感果也。

  由因世界杂染轮回欲颠倒故。

  二胎文二。初因。

  笺云。欲情也。则情想二法和合。能缘心所缘境也。

  和合滋成八万四千横竖乱想。

  笺云。滋益而成。如水能滋润于萌芽。前能滋润能缘心。竖直也。人仙乃直想。其身则直。龙等横想。其身乃横。

  如是故有胎遏蒲昙。流转国土。人畜龙仙。其类充塞。

  后果。

  笺云。遏部昙。此云凝结。是二七日也。

  由因世界执着轮回趣颠倒故。

  三湿类文二。初因。

  笺云。执着。谓执前境不舍也。湿生。如湿地沾尘便着。故云趣颠倒。

  和合暖成八万四千翻覆乱想。

  笺云。爱感水生。燥感火生。水火相和。故云暖也。翻则弃好取丑。覆。则舍丑求妍。

  如是故有湿相蔽尸。流转国土。含蠢蠕动。其类充塞。

  后果。

  笺云。蔽尸。此云凝厚。三七日也。含蠢动也蠕虫名。动者。大都而言。总有足无足蜈蚣蚰蜒等。则情想合也。

  由因世界变易轮回假颠倒故。

  四化类文二。初因。

  笺云。变则前心异后。易则舍故从新也。假则假想缘心也。

  和合触成八万四千新故乱想。

  笺云。或舍故从新。或舍新从故。

  如是故有化相羯南。流转国土。

  后果。

  笺云。羯南。此云胞。四七日也。

  转蜕飞行。其类充塞。

  笺云。转则舍故成新。蜕则虫蜕旧壳。飞则蝉。行则蛴螬。疏云螬蝉复蛴者。螬蛴虫也。此虫化为蝉。复蛴者。论衡云。蝉未化者。为因中熏种。弃旧取新。果亦招舍旧蜕而受新质。则情想离也。

  由因世界留碍轮回障颠倒故。

  五有色文二。初因。

  笺云。谓性不通。有所障。乘此障颠倒故。

  和合著成八万四千精曜乱想。

  笺云。为于前境。生爱着故。因能缘心。向前境上。精明炷耀耽着故。

  如是故有色相羯南。流转国土。

  后果。

  笺云。谓有前尘色相可当情故。

  休咎精明。其类充塞。

  笺云。言因中既有境生。其精明炫耀。果招休咎。休者美也。如老人星景星德星。咎则恶星。如飞流彗孛等星也。疏言准此余类生通上界者。为前问。类数虽加。何以收生不尽。此答云。准此有色星辰。亦可通上色界。此只通收。未为正理。缘星辰只收欲界。故但言生起。熏种即得。

  由因世界销散轮回。

  六无色文二。初因。

  笺云。为于前境称心。而前境灭无。心便追想。故曰销散。

  惑颠倒故。

  笺云。内心惑乱。一向颠倒。

  和合暗成八万四千阴隐乱想。

  笺云。内心和合暗。生追想。无前境。空追想故。阴隐乃识也。

  如是故有无色羯南。流转国土。空散销沈。其类充塞。

  后果。

  笺云。由因生销散。果招空散销沈。无有色相。如舜若多神。则情销识散。然此空散。通收无色界。

  由因世界罔象轮回。

  七有想文二。初因。

  笺云。罔者无也。象则想象也。

  影颠倒故。和合忆成八万四千潜结乱想。

  笺云。为罔象无形。似有似无。但起有想之心。缘彼影象。便生思忆。故云和合忆成也。潜结乱想。为前境或有或无。虽缘影象。便潜隐结构。成于乱想。当体轮回。

  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转国土。神鬼精灵。其类充塞。

  后果。

  笺云。为因中缘于罔象。果招神鬼精灵。或有或无。罔象之间也。在天曰神。在地曰祇。在人曰鬼。土木山石曰精灵。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

  八无想文二。初因。

  笺云。为于前境不了。无黠慧之能。不了色无常。但加执着追想。故云痴颠倒。

  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想。

  笺云。为前境谢。但怀喧嚣追。想便成枯槁。即情枯念槁也。

  如是故有无想羯南。流转国土。精神化为土木金石。其类充塞。

  后果。

  笺云。为追想前境想久。精神变为土木金石也。昔黄帝之女。化为荒夫之草。人行触之。则夫贞志。山海经云。昔有妇。望夫不见。化为栾木树也。亦如武昌山北。有望夫石。云昔有妇。其夫从役赴国难。妇?弱子。饯送此山。立望夫而死。化为立石也。疏主云。外典虽明。内教未见。无由引证。或通收相分言。虽说化为土木金石。但通收相分。或许类□生言。或许有情化无情。如外道成石。□那立义期吼也。疏主又云。待后有全本。不可言定。

  由因世界相待轮回伪颠倒故。和合染成八万四千因依乱想。

  九非有色文二。初因。

  笺云。谓前境难会。因依互相仔待。皆成虚伪不正。或得相偶。便生爱染故云和合染成也。

  如是故有非有色相成色羯南。流转国土。诸水母等。以虾为目。其类充塞。

  后果。

  笺云。谓无端的色相。是无色。假仗因依。然后便有色境当情。既有色当情。乃生染着。或有色。难为期会。乃是无色果□。水母。亦名蛇。(敕嫁反)似盘以虾为目。海水咸。因雨滴水。风击结成也。

  由因世界相引轮回性颠倒故。和合咒成八万四千呼召乱想。

  十非无色文二。初因。

  笺云。为前境相牵引也。性颠倒故者。引起能缘心性也。咒成呼召者。咒呾呼召也。

  由是故有非无色相无色羯南。流转国土。咒咀厌生。其类充塞。

  后果。

  笺云。非无色者。不无色也。厌生。则是厌祷生人也。或书他人名字。向山林石壁之上。星辰日月之下。咒咀厌祷也。

  由因世界合妄轮回罔颠倒故。和合异成八万四千回互乱想。

  十一非有想文二。初因。

  笺云。言彼此皆妄相合也。罔无也。言彼前物无心。被他颠倒咒成。却成他子也。

  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转国土。彼蒲卢等。异质相成。其类充塞。

  后果。

  笺云。非有想者。不有想也。为前境不有想也。蒲卢者。尔雅释虫云。果裸蒲卢。注云。即细腰蜂。俗呼之为蠮螉。或采菜虫蜘蛛为子。疏云。彼冀回他者。为能缘心。欲回他故。果招咒青虫为儿也。此怀私托者。为因中无心合会。只伏私托。界亦招私托为儿也。子无想成想。乃母有想。将舌关扇。道似我似我。则别异之质成形。如青虫之质。却成细腰蜂也。

  由因世界怨害轮回杀颠倒故。

  十二非无想文二。初因。

  笺云。或财或色。互相杀害。结成怨对。有此杀颠倒故。

  和合怪成八万四千食父母想。

  笺云。因有怨害。便成怪异。为亲。以子杀父。是怪故。非无想者。谓父母不无想也。

  如是故有非无想相无想羯南。流转国土。如土枭等。附块为儿。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类充塞。

  后果。

  笺云。无想羯南。谓土块树子。则无想。疏云。破销害严。贤王绝类者。出山海经。云轩辕帝时。□破镜兽出林。帝见之问。是何物。臣谓是破镜兽。缘眼似破镜。害父方出林。帝便害之。兽□鸟二名。疏主言。未审也。

  是名众生十二种类。

  后□。

  笺云。问。阿难前来既请六十圣位。何故言十二类生。答。意谓因有十二类。生起虚妄。□举生起。合位□妄。然后□□修行也。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