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花。睡美不知谁唤醒。一炉香散夕阳斜。——《西斋净土诗》 Read More
  •   尔时世尊……言:‘汝等谛听……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 Read More
  •   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续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太虚大师
  •   《佛说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佛说阿弥陀经》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Read More
  •   这是生死书网站大藏经的第八次重大更新,采用了中华佛典宝库2016版的TXT文件包(有更多的经文、使用了现代标点符号、有图片链接代码)。

      本次更新与2014版相比外观界面变化不大,但是底层服务平台Apache、PHP、MySQL(MariaDB),以及网站源程序、模板、组件等都采用了2018.08后更新至2020.08为止最新的技术版本,网站的菜单、分类、文章、长文章分页、模块等全部从头重新制作,经文网址URL更加简短,经文内容中链接了数千枚图片。增加了“在线视频”、“圣典汇编”,以及“五百罗汉图”、“图解系列”、“思维导图”、“佛学大辞典”、“常用经文难字注释” 等文章,还增加了宗教对比研究菜单专栏、并推荐了佛教微信公众号。

      2020.03.30 增加了站内全文检索功能,在首页下方,以及菜单“检索·词典”中可以看到。
    Read More
  • 1
  • 2
  • 3
  • 4
  • 5

三法印

  (出法华玄义)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
  [二、无我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假不实,本无有我。众生不了,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执之为我;是故佛说无我,破其着我之倒,是名无我印。
  [三、涅槃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另有四法印之说: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四念处

  (三藏法数)[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一一观之,纯是秽物。众生颠倒,执之为净,而生贪着,故令观身不净也。
  [二、观受是苦],领纳名受,有内受、外受;意根受名内受,五根受名外受。一一根有顺受违受,不违不顺受。于顺情之境则生乐受,于违情之境则生苦受,于不违不顺之境则生不苦不乐受。乐受是坏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众生颠倒,以苦为乐。故令观受是苦也。
  [三、观心无常],心即第六识也。谓此识心,体性流动,若粗若细,若内若外,念念生灭,皆悉无常。众生颠倒,计以为常,故令观心无常也。
  [四、观法无我],法有善法恶法。人皆约法计我,谓我能行善行恶也。善恶法中,本无有我。若善法是我,恶法应无我;若恶法是我,善法应无我。众生颠倒,妄计有我,故令观法无我也。

一实相印

  又名诸法实相印,四法印之一。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说,小乘法是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作印定,大乘法是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其实,一实相印概括了三法印,三法印也能贯通一实相印,全都是阐明诸法因缘生,无有自性之理。只是大乘一实相印所说的“缘起性空”,把空的理性说得更加澈底,它说宇宙一切万有,都是非有非空,亦有亦空,众生的佛性如此,一切法的法性亦如此。

  所以它们的不同点是:小乘说诸行无常,大乘于万法为无常之外,还认为它是不曾断灭的;小乘说诸法无我,大乘于真谛说无我之外,还于俗谛说化他;小乘唯以我空而说涅槃寂静,大乘却以我法二空而说涅槃无住。大乘与小乘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契合这“一实相印”的妙用,故辨证大乘的教法,也就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了。
  ——《佛学常见辞汇》

四依

  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应,则可依信。虽现佛身相好,若所说所行,违于实相法者,则不应依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普贤菩萨警众偈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 动画《佛典故事》极乐净土 佛说阿弥陀经
  • 动画《佛典故事》大愿 佛说无量寿经
  • 动画《让我们回归极乐》
  • 动画《金刚萨埵净障修法如意宝珠》
  •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解,音频视频PDF
  • 动画《妙法莲华经》
  • 电影《首楞严演义》
  • 生死与轮回
  • 慈诚罗珠堪布《前世今生:生命的奥秘》
  • 慈诚罗珠堪布:中阴解脱



《华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解(视频全集)
宣化上人开示(播经机中的2018个MP3文件14.3G,开示全集PDF文档),请见图解系列菜单中的网盘下载。

简介: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文化和个人都表示经历过轮回,那么在这个永恒的谜团后边,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本片通过对杰出的科学家和轮回的研究学者的独家采访,基于大量来自意识研究领域,濒死体验和前世记忆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次深入并科学地探索了这个谜团。更多播放:

第1集:女子自称死后进入另一个世界
第2集:出生时胎记是前世伤痕
第3集:专家称人的意识和大脑无关
第4集:轮回就是灵魂换一个外壳

更多相关下载:
前世今生 轮回的故事

《大正藏》第74卷No.2349

  No. 2349

  东大寺授戒方轨(最初戒和上唐大僧都法进式)

  第一最初法式章(付食堂法)
  第二授沙弥戒章
  第三讲遗教经章第四请三师七证章
  第五正授大戒作法章(付入坛法)
  第六说相教训章(付六念五观法)
  第七尼授戒法章第八尼说戒相章
  第九请说法主章第十请依止师章
  已上二条通用僧尼
  最初法式章第一
  先着东大寺户放诸寺可集受者牒。
  次依僧纲牒状东大寺别当与使威仪师从威。仪师省寮使相共着座戒坛院中门内。而依官书寺解文就得度官符将对勘之。合进度缘并申文三枚于三司使。即受者沙弥令申法名本户俗姓名。依太政官某年月日符若干人例得度师主某寺某大法师某甲(此名对勘)即度缘奴省使所登坛之后。立授了押书印。以后日请之(京上以葛印捺之)次僧纲使放十师供牒。定置其日某寺(令进请文)次放诸寺大小十师可集之牒。次初列见(东北胁门呼法名。右入三司使行之)次堂达等小十师于讲堂前持尺令着。衣钵座具针筒洒水囊等所作之事依律文教训既毕(此名外着衣)次依寺解文随年龄。次就师主座。次各各寺寺次第结番帐文进三司使押书(度授堂达师等)三人为番。亦二人为中正。一人为上云云。彼受者生年不满二十岁者。及衣钵非法座具等不如法者。小十师当此时皆细检察。取舍如法。择定教训。准律文行之。彼东西两边国国五人授戒之法准此而已。次堂达二人请和上房定色事(上五座为三师定。下六座为六具也)作连请书一枚(各取奉个)但请定(沙弥戒和上羯磨。遣教经讲师。说相师。说净主各取奉。自余不注请文也)请定大十师十一座。上五座为和上羯磨教授。次二座为沙弥戒和上羯磨。次一座为遗教经讲师。次一座为说相师。次一座为说净主。最后一座为作时师(朝座以已时上分为始。夕座以未时为始)小十师十口。上二口堂达师。次四口授衣师。次一口呼宣名帐师。次三口内着衣师(依以腊次用之了)。
  次入食堂事。先打磬(三度。以堂童子打之)小时大时同令打磬。诸十师共出立并房前。
  和上堂东本房户西胁向南立(待见大小十师集之)大十人堂西房前向南立并。小九人对和上向北阶石立并。堂达一人立磬所。先和上入堂着座。次大十师指东座到立。次小十师九人指西座至立。次大小共敷座具同时着座(粥时不为六种。只和上咒愿堂达打磬乞之。大时先定六种导师本师中用之)时毕和上齐咒愿(打磬全之)次最后下座小十师后呗(下音)粥时以最下座小十师为先出堂。向堂西方行立。向南立并。和上到立本房西胁。即本师为前。请和上前申不审之。即回立南阶石。和上乞入房。次之大十师入房。次十师入房之时入堂(如前入法)威仪师从仪师堂达师并四人到立食堂前加实检。当日十师供之了。三纲取钵(请饭了)到座堂前。敷座具坐。而立三拜(此名悔悔礼拜)次堂达打磬。六种师发音(其六种导师和上羯磨在前举置。撰定大十师中堪能者)其词曰。
  宝号等(在别条章)堂达一人如例立磬所打磬(每唱打之)六种了。亦随喜词了。三纲起礼而去。次威从还入宿房了。次堂达师施食咒愿申唱等供了着座。次打磬令还入列盘。次同时行水共食(其间乞者分。堂童子分以堂达堂童子二人每座令请之)时了。后呗了。次以最下座为先。小十师出堂东阶石向北并立。大十师亦下座为先出堂西房方向南并立了。次和上出堂至房前为面礼。入房既了。此食堂出入法等。
  是即天竺大唐祖师诸德自身写行作法了(未见本文)。

授沙弥戒章第二

  先堂达等小十师具修威仪。着坛下阶敷座具坐。并召入受者。依结番次第并座坛下东西。已了。
  先坛上南方御塔正南向北并二座(披和上羯磨师)次打钟(三下长打)次大十师俱共入堂证成之(着平袈裟。不持香炉钵。俱三衣同时。堂北中户参入。当各座登座了)。
  次沙弥戒和上羯磨着甲袈裟。执香炉。令持三衣钵。起座自西桥下立阶。手提香炉。使弟子等敷草座置衣钵。即列行南方。自南之东西桥登。共着各座。先共立捧香炉三拜。次羯磨师(打磬)三礼如来呗(下音)次表白。次略神分。次叹戒德词(如文陈之)。
  次请二师事(先羯磨师请和上后和上还请羯磨)羯磨云。发得沙弥戒。依和上大慈也。所以必奉请和上者也。某寺某大德。为汝等奉持沙弥戒和上。先起三拜。唱我某甲时。各称自名致诚奉请。理以自言可奉请。依未练佛法传言令请。为言学。奉请文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令请大德为沙弥戒和上。愿大德为我作沙弥戒和上。我依大德故得受沙弥戒。慈愍故(三说)和上答云。受汝等所请。受者(同音答了)顶戴持(乍居一拜)次和上云。发得戒只非和上独授。必依羯磨师唱教得戒者也。所以某寺某大德为汝等奉持沙弥戒羯磨阿阇梨。先起三拜。唱我某甲时(各称自名)至诚奉请文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令请大德为沙弥戒羯磨阿阇梨。愿大德为我作沙弥戒羯磨阿阇梨。我依大德故得受沙弥戒。慈愍故(三说)羯磨师答云。受汝等所请。受者答云。顶戴持。羯磨师云。今奉请不现前三宝。次音。劝请忏悔发愿了(次了)于戒有戒体戒相。今先任佛说授戒体三归(如文)次授戒相十戒(如文)即羯磨师叹戒德(本文等少少脱)次申佛名(提句任意)次回向。次二师共立三拜。下坛已了。
  讲遗教经章第三(今必为沙弥戒次作可)
  先打钟。次坛南令立一礼盘一高座。次受者等召入堂内坛下东西令居了。次大小十师共入堂(如沙弥戒时入堂无异)只讲师一人着甲袈裟。提香炉。令持衣钵。弟子敷座具草座令登礼盘高座了。自余诸德着平袈裟。不令持衣钵香炉。讲师俱共自北中户入坛着座。次讲师自众中起。自坛西阶下。手提香炉。从下层回行南方之东桥。升坛先着礼盘(三拜)次升高座(位次一礼)次梵呗(以东方沙弥二人令合呗)次散花(以西方沙弥二人令合音)行道一匝(受者沙弥等也)次申佛名(散花沙弥二人合音)佛名次第。登霞圣灵成正觉令法久住利有情。圣朝安稳增宝寿。伽蓝安稳天下丰乐。临般涅槃遗教妙典(下音)南无头田那菩萨等御愿成辨观自在(打磬)讲师表白。劝请忏悔持戒发。愿以此讲演(乃至)一切讽诵(南无遗教经)次上经题名。次开题文。但不为讲师音。次披讲经。次(打磬申佛名五六反并提句)次回向。次请者同音。后呗了。先令受者出堂了。次大小十师共出堂。
  奉请三师七证章第四
  先打馨(三下长打)初此亦分四。一请和上(东羯磨师请之)二请羯磨(东教授师请之)三请教授(西羯磨师请之)四请七证(西教授师请之)其词(条条在之)将奉请其三师七证者。先堂达二人引列八口少十师到立南中门内。三司使专寺别当相共而召入受者(此云呼别。今后列见)东遣一番。西遣一番。如斯东西互入并居左右廊内阶石。于此少十师各五僧东西别立教座而已。是则别置东西受者。次第番数人数之事了。次堂达请和上房消息申惊大十师毕。次打钟(三下长打)次和上大十师共引列。从西廊内阶石。着甲袈裟。执香炉。座具系肘。令持衣钵。徐进起坛堂西近廊也。当于此时。少十师教示东西受者。令申南无南无。起居礼拜。彼师自近廊南阶石向东行步。别着堂前座(弟子等自近廊西端下坛到堂前各受香炉。暂间待之)次自手敷座具。向堂持香炉起居三拜。但(下开堂户)次向南并居。即自手取净履。移置座北之时(三衣钵等)各座置了。即弟子令出。次东西堂达各引率四口小十师。任愿策交名。各各方方挍合受者名。面面即还到中门之中间向北并立。先东堂达(白了)东方受者尔许番。西堂达(白了)西方受者尔许番。又东堂达(白了)都合尔许人。次令告示省寮官人俗类于中门外暂令立之事。至于师僧劝请之也。只僧纲使三人专寺别当等留座中门内平座而已。堂达小十师各五人分立东西受者后(伺节节令起拜。令胡跪合掌低头合目答申)达达所所分立教语受者令奉请之。
  正请师僧条文
  一奉请和上。东羯磨师提香炉唱之(词曰)诸受者等谛听。东第一座以某寺某大德为汝等受具足戒和上。先至诚起三度奉拜(小十师令申南无。拜了令作胡跪合掌言学答申)凡所以奉请和上。是发得具足戒正根本也。若不请此师者无由发得戒法。故发殷重心至诚奉请。唱我某甲时各称自名。理以各自言可奉请者也。虽然由未悟方轨故传言令请者也(文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令请大德为和上。愿大德为我作和上。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三说)教令乍居(南无一礼)和上许书受汝等所请。受者同音答了顶戴持。
  二请羯磨阿阇梨。东教授师提香炉。奉请二羯磨师。先唱(词曰)东方受者从东第二座以某寺大德为汝等羯磨阿阇梨。西方受者次之。第三座以某寺某大德为汝等羯磨阿阇梨。先起三度奉拜(令申南无)次唱了。羯磨阿阇梨是受戒正师。若此师不康。羯磨正法无由法界戒善得生。故须增上重心于戒师所方发得无作戒善。故发至诚以奉请。文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令请大德为羯磨阿阇梨。愿大德作羯磨阿阇梨。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三说)先东羯磨师许了受东受者等所请。东方受者答了顶载持次西羯磨师(许了)受西方受者等所请。西方受者等(答了)顶戴持。
  三请教授师。西羯磨师提香炉。请二教授师唱(词曰)令奉请教授师。先起三度奉拜(令申南无。)次唱了。由此师教授引导开解令至僧中发得具足戒。故发殷重心。奉请文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令请大德为教授阿阇梨。愿大德为我作教授阿阇梨。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三说)东教授师(许了)受东方受者等所请。受者(同音答了)顶戴持。西教授师(许了)受西方受者等所请。受者(同音答了)顶戴(乍居一礼)。
  四请七证师。西教授师提香炉。唱了令请七证尊师。羯磨法非是独承能成。七证尊师验证无有错谬。得成羯磨法。若论其德与上三师齐等说也。然东羯磨师承羯磨时。西方羯磨师为东方受者作证戒尊师。西方羯磨师承羯磨时。东方羯磨师为西方受者。亦互为证戒尊师。故至深信心先起三度奉拜(令申南无)请文云。请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请诸大德为证戒尊师。愿诸大德为我作证戒尊师。我依诸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三说)乍居一礼(令申南无)七证众中第一大德(第六度也)总答(许了)诸大德受诸所请。东西请者(同音答了)顶戴持。乍居一礼(已了)。
  正受大戒作法第五
  打钟将入堂之时。先讲堂西近廊北大十师行列奉请和上。令持香炉三衣钵座具草座净履。各加实检了。次以东教授师为引头。行步徐至坛堂西近廊时。提手香炉着净履了。弟子童子撰留廊内了。自近廊南阶石指堂南之东一户行至。向北自东桥登坛。下阶指东北回行一匝之。次香炉各当本座。授弟子等了。其引头犹提香炉。回至坛南之西桥下。向北立也。自余十师自手敷座具。同时起居三拜。即起帖座具了。引头教授师南方之自西桥登坛上。引率向东回行塔北西方转坤角。其再座八尺许向西立也。三人为番当引头前敷座具。奉拜三柱菩萨御座竟。亦就座三番礼了。次最后一人与引头教授师二人同作礼了。皆就本座竟。此时于座上俱共捧香炉。三拜已了。次和上自手打磬。若为弹指。为起法座。即唱和僧和上(问了)僧集不一。羯磨师(答了)已集(问了)和合不(答了)和合(问了)未受具足戒者出(答了)无未受具足戒者出(问了)不来者说欲(答了)无说欲者(问了)僧令和合何所作为(答了)为某甲等作受大戒羯磨(此名和僧)某受者名书连纸上。段段切别(为别别短策)未始作法以前。堂达师各别授度东西羯磨师(问了)。和帖之时帖入其名)次东羯磨师手持某交名短策(唱了)众中护能为某甲(受者名)作教授师东教授师(答了)我某甲能(每短策授如斯问答了)次羯磨师(作单白帖上受者名。又帖上教授名了)大德僧听。彼某甲(受者等名)从和上某甲(和上名)求受具足戒。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教授师名)为教授师。曰如是(证受者多少白名和上也。此单白竟。即)教授师起到羯磨师前敷座具。作礼拜(三反)起即座具(东教授师敷塔正东半叠了)三衣钵等(犹在本座)次到羯磨师前(东座)请取短策(此时教授短策计请之。次呼立堂达师。檀北下历弓羯磨教授相共参定名难字等。而已了)教授师自一南之东桥下坛出阈外。向东近廊行着半叠(敷草座居)以名帐合受者面。小十师(此时呼立名帐小十师)次内着衣(此时撰了。收漉水囊等钵。只令持三衣钵座具)令问受者名了。次闻合教授所持短策交名。即说三衣钵座具名等。次问十三难。次十遮等教训之词(具在别条)西羯磨师教授师和僧作此。专同东二师无异。但别座置塔干角。向北敷座具居(三衣钵等同东犹置本座)次(大觉记第五颂)边尼贼破黄五逆非畜二(云云。五逆杀父母罗。破僧出佛血)十三难略颂(□颂)汝和年三父母他奴官丈十遮略颂。次问难遮竟。起引将受者。还至第二户前。受者向北并立阈外。只教授师独升坛上。当羯磨师前去八尺许。向北唱将来羯磨云。大德僧听。彼某甲(受者等名)从和上某甲(和上御名)求受具足戒。若僧时到。僧忍听。我已问竟听将来白。如是(一说)次乍立向南。举手招受者。登坛上将至羯磨师前。向北并立。各取三衣钵(置并羯磨师前)只令捧座具。持至菩萨三座前。教授师取彼座具敷座。并唱了。此是白发授戒事三柱菩萨御座也。故称御名。 为奉拜(为言学)南无头田那菩萨南无楼至菩萨南无马兰那菩萨(三反令申)起三拜(令申南无)即立各帖座具令持。受者还至羯磨师前(亦取座具助教居并)唱了。令奉拜师僧。起三度奉拜(高音南无)次令白求哀言(理以自可申。然由未悟方轨。传之令申称名。各)大德僧听。我某甲(受者名)从和上某甲(和上御名)为和上愿僧拔济我。慈愍故(三说。乍居一拜。南无)教授师就别座(待羯磨师所作了)次羯磨师教示衣钵座具等名。再问十三难十遮了之词。并白问羯磨之间说此教诲云云。具在别章(如文诵说)已了。又教授师立寄。教令起拜(三反南无)当此时间(戒牒赐拜立署判了)即立令助帖座具持衣钵。将到作时师前。取六念文等入一人钵上了。令作大威仪衣。而自前西桥下坛。出阈外向西。次回行北东。转行到着三司前。被记受了。即入授衣钵师。幕中三拜(南无)此所四师一人(作说授颂)三人(助教授者轮转为常)自此所出。还请坛堂西胁入阈内。向三柱菩萨座起拜(三反每拜)高声(令申南无)但不称菩萨御名。当此时三衣钵座具系肘出堂。即参诣大佛殿。敷座具顶礼。次临初夜参说相堂了(某教授师羯磨师作此。具如别章)。
  说相教训章第六
  至初夜时。洪钟以前。先打院钟三下时。受者入堂。坐了。即堂达师申说十师。长打时。说相师着巾袈裟。持香炉三衣钵座具。俱共诸大小师入堂竟时。说相师就塔南座先起三拜。但自余大十师着平袈裟。不持钵香炉。各着本座。小十师共坐下层坛。打磬三礼。如来呗(下音)次神分(宝号真言心经大作法神分)次后誓佛名。次誓句(任意)次表白(具在本文如别章)先说相四重四喻。次说四依。次说六念五观。
  此中种种说法(如文)说净事安居事依止事(具在别条章文了)佛名四五反。誓句(任意)是则授具足戒大事既了。
  新撰东大寺戒坛授戒方轨卷一

  布萨戒师作法(但小乘十四日及二十九日行之)
  维那云。僧差诵戒。戒师云。我当诵。即立至佛前(敷座具三礼)着礼盘诵云。
  少比丘(某甲)稽首和南。敬白。大众僧差诵律。恐有时错误。愿同诵者指授(一说)次登高座。次呗。次香水打之。次诵戒本云。
  稽首礼诸佛及法比丘僧
  今演毗尼法 令正法久住
  戒如海无涯 如宝求无厌
  愿护圣法财 众集听我说
  欲除四弃法 及灭僧残法
  障三十舍堕 众集听我说
  毗婆尸尸弃 毗舍?留孙
  呴?那含牟尼 迦叶释迦文
  诸世尊大德 为我说是事
  我今欲善说 诸贤咸共听
  假如人毁足 不能有所涉
  毁戒亦如是 不得生天人
  欲得生天上 若生人中者
  常当护戒足 勿令有毁损
  如御入险道 失辖折轴忧
  毁戒亦如是 死时怀恐惧
  如人自照镜 好丑生欣戚
  说戒亦如是 全毁生忧喜
  如两阵共战 勇怯有进退
  说戒亦如是 净秽生安畏
  世间王为最 众流海为最
  众星月为最 众圣佛为最
  一切众律中 戒经为上最
  如来立禁戒 半月半月说
  次略神分了 至佛前诵云

  少比丘(某甲)稽首和南。敬谢。大众僧差诵律。三果不动多有错误。愿众慈悲。布施欢喜。次日没偈了。去了。

  白众等听说 日没无常偈

  此日已过  命即灭消
  当愿此身  念念哀老
  一念之间  如何可保
  是故众等  勤心行道众
  修道至无余

  大乘布萨作法(十五日及晦日行之)

  维那云。众差诵戒。戒师云。我当诵。即立至佛前敷座具三礼。䠒跪合掌可申。我假名菩萨(某甲)稽首和南敬白大德众。差诵菩萨戒。恐有错误。愿同持者指受(一说)次登高座。次呗。次香水打之。次诵戒本云。
  诸大德谛听。佛灭度后。于像法中唯应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波罗提木叉者即是此戒。持时如闇遇明。如贫得宝。如病得医。如囚系出狱。如远行得归。当知此即是大师。若佛在世无异此也。悕心难生。善心难发故。故莫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刹那造罪殃堕无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壮色不停犹如奔马。人命无常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今正是时众等应当各各一心勤修精进。慎勿懈怠懒惰睡眠纵意。夜则胜心存念三宝莫以空过。徒失疲劳后大深悔。终无所得。众等一一谨依此戒。如法修行。

  合十指爪掌 供养释师子
  我今欲说戒 僧当一心听
  乃至小罪中 心应大怖畏
  有罪一心悔 后更莫复犯
  心马驰恶道 放逸难禁制
  佛说切戒行 亦如利辔勒
  佛口说教诫 善者能信受
  是人马调伏 能破烦恼军
  善即受教敕 亦不爱乐戒
  是人马不调 设在烦恼军
  若人守护戒 如牦牛爱尾
  系心不放逸 亦如获着锁
  日夜常精进 求实智慧故
  是人佛法中 能得清净命
  次略神分了 至佛前诵云

  我假名菩萨(某甲)稽首和南敬谢大德众差诵戒。三果不动。多有忘失。恼乱大德。愿众慈悲。布施欢喜(一说)。
  次略神分了次日没偈了。去

  自恣作法
  欢喜颂

  大德忆念。此丘(某甲)从无始以来至今自恣(若过前布萨者从前布萨至今日自恣)于其中间。三业四仪众多不善恼乱大众。愿众慈悲。布施欢喜(云云)。

  次维那洗筹颂

  菩萨圣众僧 凡夫众和合
  香水浴净筹 自恣度众生

  次洗手颂(今一年小比丘将水行之)

  八功德水净诸尘 洒掌去垢心无深
  执持禁戒无缺犯 一切众生亦如是

  各至座前说之。不得一时。
  次维那左手投筹。右手槌一打。
  和槌一打颂曰。
  诸佛子等谛听。此一住处一自恣。出家菩萨在家菩萨都合若干。各于佛法中清净出家自恣。上顺佛教四恩。下为含识各念阿弥陀佛名一切诵(一打)。

  次佛前返来槌打云

  大德众僧。今日自恣。我比丘(某甲等)亦自恣。若有见闻疑罪。大德长老哀愍故语我。我若见罪。当如法忏悔(第二第三亦如是)。
  敬白。诸佛子等合掌至心。听此南阎浮提日本大和国东大寺僧伽蓝处。我等大师释迦牟尼遗法弟子出家在家并二情等。自惟流转生死。长劫乃由不遇无上慈尊。今生若不发出离之心。恐还流浪。故于此日用意三宝。渴仰大乘共宜持传菩萨戒藏。愿以此功德资益天龙八部使威光自在。皇帝陛下圣化无穷。太子诸宫福延万叶。师僧父母常保安乐。见闻随喜宿障云消。亦迷三途灾殃自殄。回此功德于裟婆上品往生阿弥陀佛国(一打)。
  诸佛子等谛听。此菩萨戒藏。三世诸佛同说。三世诸菩萨摩诃菩萨同学众中。有未发菩提心未受诸佛大乘戒者出(三说一打)。
  诸佛子谛听。众请自恣羯磨(某甲)为众受自恣人(某甲)为众受自恣人(某甲)为众梵音师(某甲)。

  次对扬

  南无登霞圣灵成正觉
  令法久住利有情
  十方诸佛证成自恣
  圣朝安稳增宝寿
  大伽蓝安稳兴正法
  天下安稳万民丰乐
  毗尼耶藏甚深妙典
  豆田耶等来守护
  所愿成辨优波离尊者

  次维那僧前敷座具三礼。槌一打云。大众已集。各于欢喜(云云)次大众从第一腊次第诵欢喜颂。
  受筹颂(授筹平跪授之)

  金刚无碍解脱筹 难得难遇如今果
  我今顶载欢喜受 一切众生亦如是(说已受取两手擎而顶戴之)

  筹返颂

  具足清净受此筹 具足清净还此筹
  坚固弃舍无缺犯 一切众生亦如是

  次维那筹数计自恣僧数。和槌一打

  云何于此经 究竟到彼岸
  愿佛皆微? 广为众生说
  次堂童子(众引)次维那佛前散花(天地此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