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花。睡美不知谁唤醒。一炉香散夕阳斜。——《西斋净土诗》 Read More
  •   尔时世尊……言:‘汝等谛听……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 Read More
  •   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续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太虚大师
  •   《佛说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佛说阿弥陀经》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Read More
  •   这是生死书网站大藏经的第八次重大更新,采用了中华佛典宝库2016版的TXT文件包(有更多的经文、使用了现代标点符号、有图片链接代码)。

      本次更新与2014版相比外观界面变化不大,但是底层服务平台Apache、PHP、MySQL(MariaDB),以及网站源程序、模板、组件等都采用了2018.08后更新至2020.08为止最新的技术版本,网站的菜单、分类、文章、长文章分页、模块等全部从头重新制作,经文网址URL更加简短,经文内容中链接了数千枚图片。增加了“在线视频”、“圣典汇编”,以及“五百罗汉图”、“图解系列”、“思维导图”、“佛学大辞典”、“常用经文难字注释” 等文章,还增加了宗教对比研究菜单专栏、并推荐了佛教微信公众号。

      2020.03.30 增加了站内全文检索功能,在首页下方,以及菜单“检索·词典”中可以看到。
    Read More
  • 1
  • 2
  • 3
  • 4
  • 5

三法印

  (出法华玄义)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
  [二、无我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假不实,本无有我。众生不了,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执之为我;是故佛说无我,破其着我之倒,是名无我印。
  [三、涅槃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另有四法印之说: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四念处

  (三藏法数)[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一一观之,纯是秽物。众生颠倒,执之为净,而生贪着,故令观身不净也。
  [二、观受是苦],领纳名受,有内受、外受;意根受名内受,五根受名外受。一一根有顺受违受,不违不顺受。于顺情之境则生乐受,于违情之境则生苦受,于不违不顺之境则生不苦不乐受。乐受是坏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众生颠倒,以苦为乐。故令观受是苦也。
  [三、观心无常],心即第六识也。谓此识心,体性流动,若粗若细,若内若外,念念生灭,皆悉无常。众生颠倒,计以为常,故令观心无常也。
  [四、观法无我],法有善法恶法。人皆约法计我,谓我能行善行恶也。善恶法中,本无有我。若善法是我,恶法应无我;若恶法是我,善法应无我。众生颠倒,妄计有我,故令观法无我也。

一实相印

  又名诸法实相印,四法印之一。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说,小乘法是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作印定,大乘法是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其实,一实相印概括了三法印,三法印也能贯通一实相印,全都是阐明诸法因缘生,无有自性之理。只是大乘一实相印所说的“缘起性空”,把空的理性说得更加澈底,它说宇宙一切万有,都是非有非空,亦有亦空,众生的佛性如此,一切法的法性亦如此。

  所以它们的不同点是:小乘说诸行无常,大乘于万法为无常之外,还认为它是不曾断灭的;小乘说诸法无我,大乘于真谛说无我之外,还于俗谛说化他;小乘唯以我空而说涅槃寂静,大乘却以我法二空而说涅槃无住。大乘与小乘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契合这“一实相印”的妙用,故辨证大乘的教法,也就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了。
  ——《佛学常见辞汇》

四依

  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应,则可依信。虽现佛身相好,若所说所行,违于实相法者,则不应依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普贤菩萨警众偈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 动画《佛典故事》极乐净土 佛说阿弥陀经
  • 动画《佛典故事》大愿 佛说无量寿经
  • 动画《让我们回归极乐》
  • 动画《金刚萨埵净障修法如意宝珠》
  •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解,音频视频PDF
  • 动画《妙法莲华经》
  • 电影《首楞严演义》
  • 生死与轮回
  • 慈诚罗珠堪布《前世今生:生命的奥秘》
  • 慈诚罗珠堪布:中阴解脱



《华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解(视频全集)
宣化上人开示(播经机中的2018个MP3文件14.3G,开示全集PDF文档),请见图解系列菜单中的网盘下载。

简介: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文化和个人都表示经历过轮回,那么在这个永恒的谜团后边,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本片通过对杰出的科学家和轮回的研究学者的独家采访,基于大量来自意识研究领域,濒死体验和前世记忆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次深入并科学地探索了这个谜团。更多播放:

第1集:女子自称死后进入另一个世界
第2集:出生时胎记是前世伤痕
第3集:专家称人的意识和大脑无关
第4集:轮回就是灵魂换一个外壳

更多相关下载:
前世今生 轮回的故事

目 录

No.2344[cf.No.1866]
华严五教章匡真钞

华严一乘教分记辅宗匡真钞自序

  夫法界圆宗者。性海玄奥。童子询友于百城。波澜浩瀚。而难必抒干矣。隋末首祖炖煌帝心和上。破尘草创五教止观。授之至相。至相俨尊者。当唐之初。造孔目搜玄。巨鼎沸于其教。传之瓶注于贤首。贤首大师法藏。嗣着斯章之与控玄。波腾其宗。雷轰乎当时。可谓宗教具备厥全焉。吁。有静法苑者。遽叛其师说。似枘凿之不能合焉。倘师在则鸣鼓而攻之可也。至清凉大统国师澄观。追遵贤首。撰华严疏数百万言。而恢弘之。圭山定慧禅师宗密。承而继踵。嗟乎。苑之于颇僻。固不足论。而夫观与密。则幸虽展大手支于宗弊。由元踞后未面禀乎大师。翻然复流知解于荷泽矣。自谓握灵蛇之珠。实沦物殒命之芳饵也。推二公所游。犹欲以乱平乱惑也。姑若救弊。滋繁其弊。弥失玄脉。盖欲自弊而救他弊者。则如有将火救火。随炽随燎。而莫之能止。而人无知者。不亦哀哉。自弊源一窦。浑浑灏灏。浸如江河之澎湃。氾滥于天下。热将无可能遏之者。于是猗欤。大师之狮弦殆绝矣。遂俾荆溪四明。渐顿互指。既已抵牾之甚。何也。迨及乎宋。石壁长水晋水溷淆相袭。紊已坠之纷绪。巧滥于真。世有恶莠之似而乱其苗。恐紫之夺其朱。若至认莠想苗。误紫谓朱。谁莫不为之叹息邪。是以遗臭千载之下。为灾烈矣。不特此也。使彼台学山外之徒。不觉所惑。陷乎邪蹊。三谛三千。蛣蜣性恶之谈。致如水炭之不相投者。不亦傎乎。彼他家学士。尚为所移。况己宗乎。自尔以降。虽其驾说而有加笺释于此章者。率于宗教大纲。则樊然肴乱。徒吮凉密之遗涎。未有嗛志。繇是核之。若发晖发衡之不永振。易简之未可久亲。义苑之太非宏。颇不与众同。折薪之任重而所焚。茍招燕说之笑。复古夐然伸一啄。而堂可以止乎。集大成。而希所启迪尔。窃较众说摭布之劳。谅匪不伙。然达正统者。弗如晨星。则咸未免有遗憾。抑亦无取焉。吾尝睥睨于台峤。赖有中兴崛起。而率土戴仰。若水赴壑。因回视山外。如商□之损秋萚。固已无唯□类矣。独于今宗。未闻支那或能正之。岂非命也欤。噫。余也顾。托身于阎浮之日域。距俨藏两祖。已千百年间。历凉密二水之患。玄化凋零。萎薾亦已极矣。不知其几而能电扫于异途。援之以道者欤。若至欲捍台衡之侮于外。拯户庭之溺于内。不复大难也耶。往往有戟手来诋訾者。当恍惚茫昧。有不骇而走。则必窥而窃笑矣。仅有偃伏而肯之者。啬于耄而不忍革辙。竟不至休。宜乎。予黜之如仇仇。距之如瘴。如虫毒者。不得已也。迩数岁在东武。叨开演华严于大圣道场。兼讲探玄。先是。每常谈及此章。凡数十余遍。所恨者。大义非不妙。而解者浸疏。不睹游刃余地。其果为益于谁。能与于此。予每一寓目。不胜浩慨于衷耳。宝永丁亥夏。匍匐旋踪于京兆。因挹鄙见。糅采诸记是者。订其非者。佐其所未逮。其犹涂龃龉者。补以甓之。绰然融晰一家之大旨。厘为一十卷。名曰辅宗匡真。盖乃孜孜锐志。务在于循蹈矩XY。辨折邪说。不失祖教本意。而归精当。倦然思之。惕然而是顾。惧夫不如大禹凿山渐海。显出神用而已矣哉。或征。摧邪荡执。辅佐于宗教。则敢闻命焉。唯一真乘法。遣妄研真。遂无益损乎其真。宁匡之为耶。曰。夫善画者。大要模其匡郭。而茍于写像逼真。则骨与形称。神循之气。精辨发泄。若将生动焉。子也不曾闻之乎。小滞偏真。始但凝然之真。而随缘莫之许也。终顿则熏变泯绝。弃妄唯真。其圆则本具帝网于理。即妄而真。此之五观。灿然着矣。繄。自昔人一眩之后。纲格已颓。固拙于用大矣。余故僶创俯驱而祛逐。专治彼焉。则玄猷可一变而兴。乌莫匡扶也欤。世有言。天柱已折。炼石补天。当今之时。舍我其谁哉。脱其不屏予任为衍。且谓侈勋。则幸矣。为之序。

华严一乘教分记辅宗匡真钞自序
华严经章疏总目

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东晋法支领。从于阗得梵本。佛驮跋陀罗。此云觉贤。于扬州谢司空寺译。梁摄论云百千经。涅槃经。及观佛三昧经。詺杂华经。智度论。名为不思议解脱经今经所谓圆满修多罗也。西域相传。龙树游宫。见大不思议经。有三本。将下本出。现传天竺。有十万颂三十八品。其三万六千偈经。是也)。
十住毗婆沙论(十六卷。秦耶舍译。龙树造大不思议论。亦十万颂。是彼一分。才至第二地。余皆不足)。
十地论(十卷。世亲造。论释十地一品。魏勒那及留支各译。光统合成一本)。
经疏(北齐玄畅始讲华严。创着释疏)。
华严论(六百卷。北齐刘谦之。备释一经)。
经疏(广本十卷。略本四卷。后魏慧光僧统述。本邦现存略本)。
经疏(齐庄严寺衍法师述)。
经疏(二十二卷智正述)。
华严观(随灵干造。年十八覆讲)。
华严论(一百卷。魏灵辨造。干之犹子)。
义疏(十七卷。隋净影寺慧远述。辨相续修)
疏(隋演空寺灵裕述。光统之孙道凭之资)
疏(隋柏梯寺道英述。尝讲此经。海神来听。致雨救旱)
疏(七卷。江南法敏述)
五教止观(一卷。帝心大师杜顺说)
法界观(一卷。又着十门实相观一卷。杜顺和上说)
一乘十玄门(一卷。唐终南太一山至相寺智俨撰。承杜顺和上说。又着六相章一卷。三性章附)
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四卷。至相集)
搜玄记(五卷。亦曰方轨。至相述)
五十要问答(二卷。至相撰)
探玄记(二十卷。略疏十二卷贤首大师法藏撰)
华严旨归(一卷。纲目一卷。策林一卷。游心法界记一卷。义海百问一卷。华严传一卷)
华严杂章门(一卷。华严三昧章一卷。发菩提心章一卷。金师子章一卷。十玄章一卷。普贤观行法一卷。还源观一卷。华藏世界海观一卷)
华严一乘教分记(三卷)
发晖记
发衡记
义苑记(三卷。宋霅溪普静道亭述)
易简记(预法师述)
折薪记(六卷。笑庵观复述)
焚薪(二卷。师会述)
复古记(六卷。可堂师会撰。及善熹续)
注同教问答(一卷。善熹述。又着评金錍一卷。辨非集一卷。斥谬一卷)
集成记(十卷。又着同教一乘策一卷。宋希迪述)
华严义记(唐钱塘法铣述)
经疏(二十卷.宗一述)
新华严经(八十卷。唐日照重翻。实叉难陀再译。藏和尚开讲。至华藏品六种震动之文。讲堂内及寺院。忽然震动。三藏述其灵应。具以表闻)
合论(一百二十卷。李长者通玄述。志宁会本)
经疏(十卷。新罗元晓撰)
刊定记(三十卷。唐静法寺慧苑述)
刊定记纂释(二十六卷。法铣创造。正觉再修)
经疏(三十卷神秀述)
古迹记(十卷。青丘太贤述)
大疏演义钞(六十卷。清凉澄观造)
玄谈并钞(九卷)
决择记(上京开龙寺鲜演述)
会解记(十卷。观复述)
心镜钞(寂照述)
助正记
会玄记(四十卷。苍山普瑞撰)
广钞
镜玄记
华严骨目(二卷。荆溪湛然述)
演义集玄记(六卷。科一卷。道弼述)
华严普贤行愿品(四十卷。亦曰贞元经)
行愿品疏(十卷。清凉述)
随疏义记(六卷。圭山宗密撰)

华严经章疏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