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花。睡美不知谁唤醒。一炉香散夕阳斜。——《西斋净土诗》 Read More
  •   尔时世尊……言:‘汝等谛听……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 Read More
  •   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续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太虚大师
  •   《佛说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佛说阿弥陀经》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Read More
  •   这是生死书网站大藏经的第八次重大更新,采用了中华佛典宝库2016版的TXT文件包(有更多的经文、使用了现代标点符号、有图片链接代码)。

      本次更新与2014版相比外观界面变化不大,但是底层服务平台Apache、PHP、MySQL(MariaDB),以及网站源程序、模板、组件等都采用了2018.08后更新至2020.08为止最新的技术版本,网站的菜单、分类、文章、长文章分页、模块等全部从头重新制作,经文网址URL更加简短,经文内容中链接了数千枚图片。增加了“在线视频”、“圣典汇编”,以及“五百罗汉图”、“图解系列”、“思维导图”、“佛学大辞典”、“常用经文难字注释” 等文章,还增加了宗教对比研究菜单专栏、并推荐了佛教微信公众号。

      2020.03.30 增加了站内全文检索功能,在首页下方,以及菜单“检索·词典”中可以看到。
    Read More
  • 1
  • 2
  • 3
  • 4
  • 5

三法印

  (出法华玄义)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
  [二、无我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假不实,本无有我。众生不了,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执之为我;是故佛说无我,破其着我之倒,是名无我印。
  [三、涅槃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另有四法印之说: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四念处

  (三藏法数)[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一一观之,纯是秽物。众生颠倒,执之为净,而生贪着,故令观身不净也。
  [二、观受是苦],领纳名受,有内受、外受;意根受名内受,五根受名外受。一一根有顺受违受,不违不顺受。于顺情之境则生乐受,于违情之境则生苦受,于不违不顺之境则生不苦不乐受。乐受是坏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众生颠倒,以苦为乐。故令观受是苦也。
  [三、观心无常],心即第六识也。谓此识心,体性流动,若粗若细,若内若外,念念生灭,皆悉无常。众生颠倒,计以为常,故令观心无常也。
  [四、观法无我],法有善法恶法。人皆约法计我,谓我能行善行恶也。善恶法中,本无有我。若善法是我,恶法应无我;若恶法是我,善法应无我。众生颠倒,妄计有我,故令观法无我也。

一实相印

  又名诸法实相印,四法印之一。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说,小乘法是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作印定,大乘法是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其实,一实相印概括了三法印,三法印也能贯通一实相印,全都是阐明诸法因缘生,无有自性之理。只是大乘一实相印所说的“缘起性空”,把空的理性说得更加澈底,它说宇宙一切万有,都是非有非空,亦有亦空,众生的佛性如此,一切法的法性亦如此。

  所以它们的不同点是:小乘说诸行无常,大乘于万法为无常之外,还认为它是不曾断灭的;小乘说诸法无我,大乘于真谛说无我之外,还于俗谛说化他;小乘唯以我空而说涅槃寂静,大乘却以我法二空而说涅槃无住。大乘与小乘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契合这“一实相印”的妙用,故辨证大乘的教法,也就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了。
  ——《佛学常见辞汇》

四依

  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应,则可依信。虽现佛身相好,若所说所行,违于实相法者,则不应依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普贤菩萨警众偈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 动画《佛典故事》极乐净土 佛说阿弥陀经
  • 动画《佛典故事》大愿 佛说无量寿经
  • 动画《让我们回归极乐》
  • 动画《金刚萨埵净障修法如意宝珠》
  •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解,音频视频PDF
  • 动画《妙法莲华经》
  • 电影《首楞严演义》
  • 生死与轮回
  • 慈诚罗珠堪布《前世今生:生命的奥秘》
  • 慈诚罗珠堪布:中阴解脱



《华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解(视频全集)
宣化上人开示(播经机中的2018个MP3文件14.3G,开示全集PDF文档),请见图解系列菜单中的网盘下载。

简介: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文化和个人都表示经历过轮回,那么在这个永恒的谜团后边,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本片通过对杰出的科学家和轮回的研究学者的独家采访,基于大量来自意识研究领域,濒死体验和前世记忆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次深入并科学地探索了这个谜团。更多播放:

第1集:女子自称死后进入另一个世界
第2集:出生时胎记是前世伤痕
第3集:专家称人的意识和大脑无关
第4集:轮回就是灵魂换一个外壳

更多相关下载:
前世今生 轮回的故事

目 录

大正藏第 55 册 No. 2184 新编诸宗教藏总录

  No. 2184

  新编教藏总录流衍序

  夫明月之珠。焰光之璧。纳柜而弗庸。则有那益乎哉。宓惟。义天姓王氏。高丽国。文宗仁孝王第四之子也。出家封祐世僧统。元祐初。入中华而上表。请传贤首教。乃敕而见许。肇往四明。事智师慈辨。而受天台教观。趋至灵芝。拜大智元照。而学律藏。从晋水净源。而闻贤首宗乘。亦遭圆照宗本禅师。而问宗义大旨。曲如僧传等。厥雷声震于支那。动三韩矣。五千四十八卷。歠一口而不足。亦复搜索章疏教迹。历二十年。而随所获编次。以作三卷。目新编诸宗教藏总录也。斯录渐于本朝。垂于六百载。虚藏丛林。而使为虫蠹之宅。顷日井上氏直屈起镂梓。以欲流衍天下。余于兹甜其志。而俱出腕头之力。的策此之懈。云讵不急务诸。

  时
元禄岁次癸酉蒲月既望
毗卢正宗西湖比丘白玄天龙书于三学山草堂

  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序

  汉明梦感之后。叶书继至。翻译流通者。无代无之。而及贞观。经论大备。繇是。西圣之教。霈然莫御也。自聂道真道安。至于明佺宣律师。各着目录。谓之晋录魏录等。然于同本异出旧目新名。多惑异途。真伪相乱。或一经为两本。或支品为别翻。四十余家。纷然久矣开元中。始有大法师。厥号智升。刊落讹谬删简重复。总成一书。曰开元释教录。凡二十卷。最为精要。议者以为。经法之谱。无出升之右矣。住持遗教莫大焉。予尝窃谓。经论虽备。而章疏或废。则流衍无由矣。辄效升公护法之志。搜访教迹以为己任。孜孜不舍。仅二十载于兹矣。今以所得新旧制撰诸宗义章。不敢私秘。叙而出之。后有所获。亦欲随而录之。脱或将来编次函帙。与三藏正文。垂之无穷。则吾愿毕矣。

  时后高丽十三叶。在宥之八年岁次庚午八月初八日。海东传华严大教沙门义天叙。

  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卷第一

  高丽沙门义天录(此是草本俟后重广如有漏略观者恕之)

  海东有本见行录上大华严经疏十卷又略疏四卷 已上 慧光(世称光缘)述疏八卷(或四卷)(慧远述辩相续修)疏二十二卷 智正述搜玄记五卷 智俨述探玄记二十卷略疏十二卷 已上 法藏述刊定记二十卷 慧苑述刊定记纂释二十一卷(或十三卷)(法诜创造正觉再修)疏二十卷(本十九卷今开第二) 宗一述疏三十一卷 法铣述疏三十卷 神秀述疏二十卷(或开为四十卷)科七卷 已上 澄观述科二十卷大科一卷 善来排定随疏演义钞四十卷(或开为六十卷径山写本八十卷) 澄观述演义集玄记六卷演义逐难科一卷 已上 道弼述玄谈钞逐难科一卷 思孝述贞元疏十卷 澄观述科三卷大科一卷 智昭述纶贯十五卷 宗密述疏十卷(本是八卷今开第五卷并宗要均作十卷也) 元晓述古迹记十卷(或五卷) 太贤述略注经一百卷(贤昱略清凉大疏注于经下)大疏注经一百二十卷(净源移清凉大疏注于经下)科二十卷 净源刊定论一百卷 灵辨述论四十卷 李通玄述合论一百二十卷(志宁将通玄论注于经下)合论音义十二卷 恒遂集大不思议论一百卷(前分四十卷流通讫余未见) 德素述法界观一卷(旋澓颂附) 法顺(俗姓杜氏世称杜顺)述法界玄镜一卷 澄观述玄镜议记二卷科一卷 德素述注法界观门一卷 宗密注钞四卷科一卷 守真述集要钞三卷 从朗述集解五卷 有朋述钞四卷科一卷 洪鉴述助修记二卷科一卷 净源述符真钞四卷 元智述摭要钞四卷 遵式述释旋澓颂一卷 椎劲述略法界观手记一卷三观宗记一卷 已上 有诚述新注法界观一卷 吕氏注疏通教观十门论一卷法界十大观论一卷释起入法界观四法明门一卷一相观门三根判位章一卷普观诸法相即在入不思议门论一卷心佛道交论一卷 已上 昙雅述十门实相观一卷 杜顺述还源观一卷 法藏述疏钞补解一卷科一卷 净源述义纲一卷 可归述三昧观一卷普贤观一卷色空观一卷华藏世界海观一卷 已上 法藏述华藏世界海主伴图叙一卷 回济述华藏世界海图一卷 处恒述法界义海二卷(或一卷) 法藏述科一卷 净源述十门看法观一卷 义想述刊定别章二卷 慧苑述妙理圆成观三卷 神秀述三圣圆融观一卷五蕴观一卷十二因缘观一卷了义一卷(食肉有罪无罪附)心要一卷 已上 澄观述注一卷 通义述自防遗忘集十卷开脉一卷 已上 文超述法界图一卷 义想述指归两卷 佛陀三藏述广释义章一卷 光缘述章门杂孔目四卷要义问答二卷(世云五十要问答是)十玄章一卷(又有一本题云十玄无碍义者疑后人所述)六相章一卷(三性章附) 已上 智俨述教义分齐三卷 法藏述科一卷 净源述纲目章一卷指归一卷策林一卷华严杂章门一卷(三宝章流转章法界缘起章圆音章法身章十世章玄义章)三宝别行记一卷金师子章一卷 已上 法藏述明鉴钞二卷 祐田述注一卷 承迁述注一卷 昭昱述云间类解一卷科一卷 净源述一道章一卷大乘观行一卷 已上 元晓述九会章一卷 慧苑述略策一卷 澄观述修行次第决疑论四卷会释两卷略释一卷十门玄义一卷十二缘生解述显智成悲论一卷眼目论一卷 已上 李通玄述十门玄义一卷 亡名明难品疏一卷记一卷 已上 昙迁述入法界品钞一卷 智俨述入法界品钞记一卷 义想述纲要三卷 澄观述锦冠钞四卷(或二卷) 传奥述经序别行崇福记一卷 绍诜述三品别行疏二卷(问明净行贤首是也)三品随疏演义钞五卷科一卷行愿品别行疏一卷 已上 澄观述随疏义记六卷科一卷又随疏记义三卷科一卷又记义二卷科一卷 已上 宗密述行愿品别行疏二卷(仲希移本疏注于经下)释义钞四卷科一卷(宗密述仲希治定)钞六卷 从朗述发菩提心戒本一卷 澄观述净行品别行疏一卷钞一卷科一卷 已上 从朗述随好光明品解一卷 王氏述修慈分疏二卷略钞一卷科一卷 已上 思孝述要义问答二卷(僧传云锥穴问答是) 智通述一乘问答二卷(僧传云道身章是) 道身述按大宋僧史义湘传。云。或执笔书绅。怀铅札叶。抄如结集。录似载言。如是义门。随弟子为目。如云道身章是也。或以处为名。如云锥穴问答等云云。但以当时集者。未善文体。遂致章句鄙野。杂以方言或是大教滥觞。务在随机耳。将来君子。宜加润色。释名章一卷 义融述开定决疑三十卷要决十二卷(或六卷)真流还源乐图一卷 已上 缘起述海印三昧论一卷 明晶述要决六卷(或三卷) 梵如述佛名二卷梵语一卷音义一卷传记五卷 已上 法藏述纂灵记五卷 慧苑述感应传一卷 胡幽贞刊纂十地门答一卷 亡名四十二字章法门一卷 处恒述身土说一卷贤首宗百门决疑解一卷辨三义折宾问一卷答顶山十二问一卷 已上 善聪述注十玄门一卷身土寿量指要一卷 已上 仲希述答顶山十二问一卷 道璘述发菩提心戒本二卷 御制随品赞十卷 御制随品赞科一卷 志实述入法界品赞一卷 杨氏述礼文一卷 亡名礼文一卷 法灯述十会赞一卷 道英述九会礼一卷 有诚述礼赞文一卷 永安述礼赞文一卷 处恒述礼赞文一卷 鉴仁述圆教修证仪一卷 处恒述入法界品礼赞一卷 善聪述普贤行愿忏仪一卷贤首国师礼赞文一卷 已上 净源述清凉国师礼赞文一卷 昙慧述浮石尊者礼赞文一卷 亡名杜顺尊者碑一卷 许康佐述俨尊者行状一卷 回济述贤首碑一卷 阎朝隐述贤首传一卷浮石尊者传一卷 已上 崔致远述清凉行状一卷 清沔述清凉碑文一卷(与行状亦有不同待勘) 裴休述寄海东华严大德书一卷 贤首修门人书一卷 圭峰上清凉大涅槃经义记二十卷 慧远述科四卷 亡名圆旨钞十四卷科五卷 ?空述后分疏一卷 良愿述随疏心镜三十卷 继延述后分节要一卷 思孝述钞四卷(或二卷)(但云润述不见上字)疏十四卷 吉藏述疏十八卷(灌顶述湛然再治)科二十卷三德指归二十卷 已上 智圆述疏十四卷(或七卷) 憬兴述疏二卷(或一卷) 法宝述古迹记八卷(或四卷) 太贤述义集七卷 极太述游意二卷(或一卷) 吉藏述玄义二卷 灌顶述科二卷发源机要二卷 已上 智圆述金刚錍一卷 湛然述科一卷显性录四卷 已上 智圆述宗要二卷(或一卷) 元晓述纲目二卷(或一卷) 义寂述钞二卷 玄范述料简一卷 玄一述大意一卷 亡名义章一卷 亡名礼赞文一卷 仁岳述大隋故慧远法师行录一卷 猛法师述毗卢神变经义释十四卷 一行述科五卷大科一卷演密十卷 已上 觉苑述胎藏教三卷 文一详定法华经注七卷(本文题下不见人名目录云僧睿述待勘)文句十卷 智者说文句科四卷文句记十卷 已上 湛然述判七卷(或十卷) 亡名疏十二卷 吉藏述赞述十卷 慧净述玄赞十卷 窥基述会古通今钞十卷科四卷大科一卷 已上 诠明述义决一卷 慧沼述摭要四卷 契明述纲要略释一卷 智因述疏七卷 玄范述疏八卷 玄一述疏十六卷(或八卷) 憬兴述古迹记四卷 大宝述疏三卷 道伦述玄论十卷 吉藏述玄义十卷 智者说科六卷释签十卷本迹十妙不二门一卷 已上 湛然述十不二门指要钞二卷科一卷 智礼述十不二门文心解一卷科一卷 仁岳述十不二门总别指归一卷 梵臻述注法华本迹不二门一卷 宗昱述十不二门显妙一卷 处谦述读十不二门新注一卷 慈梵述论三千书一卷 仁岳述答三千书一卷 尚贤述议方便品题一卷 从谏述扶宗权实辨正章一卷答海月大师绛惟十问一卷 已上 彦钦述三昧仪一卷 智者述释一卷 昙延述游意一卷 吉藏述要旨记三卷(或一卷)(但云开公述不见上字)大意一卷 明旷述宗要一卷 元晓述纲目一卷 义寂述料简一卷 顺憬述料简一卷 惠云述方便品料简一卷 元晓述观音品义疏二卷观音品玄义二卷 已上 智者说义疏纪二卷科一卷 智礼述普门品别行疏一卷 窥基述三玄圆赞二卷圆赞科一卷 已上 思孝述圆赞演义钞四卷 志实述注七卷科一卷 吕民述疏三卷 延秀述传十卷 慧详述礼赞一卷 亡名智者大师传一卷 颜真卿述别传一卷 灌顶述智者碑文一卷荆溪碑文一卷 已上 梁肃述大乘基法师碑文一卷 李义(亦他人述)无量义经疏二卷 智圆述楞伽经注七卷 智俨述疏六卷 昙迁述疏七卷宗要一卷 已上 元晓述再删补疏六卷 思恭述文外记二卷 智昭述钞二卷 法安述疏四卷 明禅师述略记三卷 慧镜述义记五卷(有云菩提留支讲释亡名记待勘)疏三卷(有云唐三藏述或云陟法师解应是安国寺利陟所述待勘)首楞严经玄赞二十卷(全写经文随科赞释与六卷本大同)玄赞六卷(标举科节者略经文或三卷) 已上 惟悫述玄赞科三卷 非浊述显赞钞记十四卷 智圆述钞十卷 亡名集要钞三卷 亡名资中疏证真钞六卷 洪敏述义疏注经二十卷科二卷单科一卷 已上 子璇述手鉴五卷 道观述搜玄钞十二卷(或云搜微) 元约述释要钞六卷 怀远述进退合明章一卷 道璘述疏十卷谷响钞五卷科六卷 已上 智圆述单科一卷 昙永述注十卷 法朗述集解十卷文句二卷熏闻记五卷说题一卷说题科一卷 已上 仁岳述说题通要二卷 慈梵述礼诵仪一卷 仁岳述道场修证仪一卷 净源述新解十卷 王氏述圆觉经大疏六卷(或三卷)大疏科二卷(或一卷)大钞二十六卷(或十三卷)略疏四卷(或二卷)略疏科二卷略钞十二卷(或六卷)道场修证仪十八卷礼忏略本四卷道场六时礼一卷 已上 宗密述略本修证仪一卷 净源述疏二卷 贤志述觉性乐二卷 大舸玄议八卷 德素述解二卷 法圆述裴序助洪记一卷 善聪述裴序钞一卷(科附) 仲希述地位章一卷三观扶宗息非一卷 已上 道璘述维摩经注十卷 什肇生三注关中集解四卷 道液述关中疏集义钞六卷 令安述疏二十八卷玄义六卷玄论七卷 已上 智顗述广疏记六卷略疏十卷 已上 湛然述垂裕记十卷科六卷 智圆述疏十二卷(或六卷) 吉藏述资圣疏法相图一卷 道幽(或作道由述待勘)疏七卷 神楷述随崇福疏搜微钞十卷科二卷 慧涉述义记四卷 慧远述疏二卷 昙衍述疏三卷 亡名宗要一卷 元晓述料简一卷 遁伦述注五卷 赵氏注金光明经疏六卷 真谛述疏四卷 惊韶述文句三卷 天台说科二卷 亡名文句科二卷文句记六卷 已上 知礼述疏八卷 元晓述疏十卷 有则述科文三卷大科一卷辨正钞七卷 已上 智昭述疏三卷 玄畅述述赞七卷 憬兴述述记四卷 太贤述述记三卷 灵顺述玄义一卷 天台说玄义科一卷玄义拾遗记三卷释难扶宗记一卷十义书五卷 已上 智礼述科一卷 继忠述经王解一卷 灵鉴述忏法补助仪一卷 遵式述略记一卷 遁伦述略意一卷 憬兴述料简一卷 太贤述仁王经疏一卷(近从日本国流通云是天台所说待勘)疏三卷 吉藏述疏三卷 圆测述疏四卷 玄范述古迹记一卷 太贤述疏六卷 良贲述科三卷大科一卷 道初述瑞膺钞六卷 神晓述法衡钞六卷科二卷 遇荣述疏二卷 道液述注四卷科一卷 礼元述注四卷科一卷 净源述金刚般若经文记二卷(或一卷) 真谛述疏一卷 智俨述疏三卷 元晓述宣演六卷 道氤述宣演科二卷宣演会古通今钞六卷 已上 诠明述消经钞二卷科一卷 诠明述纂要一卷 宗密述纂要疏贯义意钞六卷 传奥述纂要二卷(宗密述子璇治定)纂要科一卷 子璇述纂要刊定记六卷 同上纂要刊定记四卷(子璇述道观重修)纂要扶记篇一卷 永隆义记二卷 知恩(或作玄待勘)述开玄钞六卷科一卷(公哲述志蕴删补)注一卷(僧肇等四注) 应之集夹颂一卷 傅大士颂古迹记一卷又古迹记一卷(解唐三藏新译) 已上 太贤述义疏一卷(岳师云后人伪撰待勘) 天台说疏二卷发轮钞三卷科一卷 已上 仁岳述注二卷 韦宗卿述疏三卷(疑是后人伪撰待勘) 志公述集解一卷 法圆述解一卷 贾昌朝述秘要决一卷 宝赟述诀一卷 保衡述般若理趣分经述赞三卷 窥基述疏一卷 道证述幽赞一卷 义寂述注二卷 太贤注记一卷 憬育述疏一卷 神雄述科一卷 思孝述大品般若经科三卷(或一卷) 亡名般若心经幽赞二卷 窥基述集解四卷科一卷 智朗述疏一卷 元晓述疏一卷 圆测述疏一卷 法藏述显宗记二卷 澄惑述义钞一卷(净澄述澄或作隆令安删定)科一卷 志延述义光钞二卷 惠涉述略钞一卷科一卷 道欢述显正记一卷科一卷 仲希述古迹记一卷 太贤述疏一卷 智诜述注一卷 正觉述疏一卷诒谋钞一卷 已上 智圆述疏一卷环中钞二卷科一卷 已上 灵鉴述注一卷 智昭述六波罗蜜经疏十卷随疏义苑十卷 已上 道弘述金刚三昧经论六卷(或三卷僧传云造疏五卷后有翻经三藏改之为论云云) 元晓述注四卷 僧遁述胜鬘经义记三卷 慧远述疏二卷 元晓述疏二卷 遁伦述不增不减经 疏一卷 元晓述诸法无行经 疏五卷 昙雅述般舟三昧经 疏一卷 元晓述注思益经十卷 贤明述解深密经疏三卷 元晓述疏七卷 圆测述无上依经 疏四卷 亡名大宝积经普入不思议法门经疏一卷(大经第十会) 智圆述妙慧童女会疏三卷(大经第三十会)科一卷 已上 思孝述本生心地观经疏八卷 士安述科三卷大科一卷 云普述文殊说般若经疏二卷 智圆述观无量寿经义记一卷 慧远述疏一卷 天台说刊正记二卷科一卷 智圆述妙宗钞三卷科一卷 智礼述十谏书一卷 仁岳述解谤书三卷 继忠述十疑论一卷 天台说十疑论科一卷 元照述注十疑论一卷 澄惑注纲要卷 义寂述古迹记一卷 太贤述疏三卷(或二卷) 龙兴述直释一卷 思孝述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法门一卷 遵式述释西方定散二善一卷 灵鉴述大无量寿经疏一卷 慧远述疏一卷 元晓述古迹记一卷 太贤述小阿弥陀经义记一卷 天台说通赞疏二卷 窥基述钞五卷科一卷 元传述疏二卷 窥基述科一卷 智昭述钞二卷 智首述疏一卷 元晓述义记一卷 义想述疏一卷 遁伦述疏一卷 玄一述古迹记一卷 太贤述疏一卷 元舍述义记一卷 亡名疏一卷西资钞一卷科一卷 已上 智圆述新疏二卷新疏指归二卷科一卷 已上 仁岳述往生净土忏愿仪一卷 遵式述求生净土礼忏行法一卷 元照述称赞净土经古迹记一卷(净土总料简附) 太贤述疏二卷 省躬述科二卷(但云震述不见上字)弥勒上生经瑞应疏二 窥基述科一卷大科一卷会古通今钞四卷 已上 诠明述述记四卷 文净述义源甲钞四卷 绍諲述摩尼诀四卷 守灯述宗要一卷 元晓述料简一卷 义寂述古迹记一卷 太贤述弥勒下生经义疏一卷 窥基述科一卷大科一卷 惠云述科一卷 惠深述钞二卷 齐彦述古迹记一卷 太贤述弥勒成佛经古迹记一卷 太贤述弥勒经述赞三卷(虽释三经总为一部)逐义述文四卷 已上 憬兴述药师经疏一卷 靖迈述疏一卷遁伦述疏一卷 憬兴述古迹记一卷 太贤述集异钞一卷 神雄述疏二卷 智开述义玄钞四卷科一卷 圆镜述灌顶经疏一卷 神昙述方广经疏一卷 元晓述四十二章经注一卷 御注注一卷正义一卷 已上 智圆述通源记二卷科一卷 仁岳述温室经义记一卷 慧远述盂兰盆经疏一卷 宗密述钞二卷 传奥述科一卷 智朗述钞二卷科一卷 遇荣述摭华钞二卷科一卷礼赞文一卷 已上 智圆述疏一卷(净源移本疏注于经下)摭华钞二卷科一卷礼赞文一卷 已上 净源重刊余义一卷日新录疏一卷补阙钞二卷科一卷方法一卷礼赞文一卷 已上 灵鉴述记一卷科一卷 元照述报恩奉盆经直释一卷 思孝述无常经疏一卷 法藏述新钞六卷科一卷 省辩述直释义记一卷科一卷 遇荣述天请问经疏一卷 文轨述广胜钞二卷科一卷 省辩述请观音经疏一卷 天台说释消伏三用一卷 智礼述忏仪一卷 遵式述消灾经疏一卷钞二卷科一卷 已上 福客述疏一卷记二卷科一卷 已上 灵鉴述八大菩萨曼陀罗经疏二卷科一卷 思孝述崇圣抄三卷 志实述

  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卷第一义天传(释门正统第三 统纪第十四 通载第十九 稽古略第四)

  义天姓王氏。高丽国文宗仁孝王第四子。出家封祐世僧统。元祐初入中国问道。上表乞传贤首教。敕两街可授者。以东京觉严诚禅师。对诚举钱塘。因净源以自代诸刹迎。饯如行人礼。初至四明郡。师事明智。又事慈辨。从谏受天台教观。次住灵芝。拜大智元照。禀律藏。从晋水净源。问贤首宗乘。圆照宗本禅师示以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