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花。睡美不知谁唤醒。一炉香散夕阳斜。——《西斋净土诗》 Read More
  •   尔时世尊……言:‘汝等谛听……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 Read More
  •   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续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太虚大师
  •   《佛说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佛说阿弥陀经》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Read More
  •   这是生死书网站大藏经的第八次重大更新,采用了中华佛典宝库2016版的TXT文件包(有更多的经文、使用了现代标点符号、有图片链接代码)。

      本次更新与2014版相比外观界面变化不大,但是底层服务平台Apache、PHP、MySQL(MariaDB),以及网站源程序、模板、组件等都采用了2018.08后更新至2020.08为止最新的技术版本,网站的菜单、分类、文章、长文章分页、模块等全部从头重新制作,经文网址URL更加简短,经文内容中链接了数千枚图片。增加了“在线视频”、“圣典汇编”,以及“五百罗汉图”、“图解系列”、“思维导图”、“佛学大辞典”、“常用经文难字注释” 等文章,还增加了宗教对比研究菜单专栏、并推荐了佛教微信公众号。

      2020.03.30 增加了站内全文检索功能,在首页下方,以及菜单“检索·词典”中可以看到。
    Read More
  • 1
  • 2
  • 3
  • 4
  • 5

三法印

  (出法华玄义)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
  [二、无我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假不实,本无有我。众生不了,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执之为我;是故佛说无我,破其着我之倒,是名无我印。
  [三、涅槃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另有四法印之说: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四念处

  (三藏法数)[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一一观之,纯是秽物。众生颠倒,执之为净,而生贪着,故令观身不净也。
  [二、观受是苦],领纳名受,有内受、外受;意根受名内受,五根受名外受。一一根有顺受违受,不违不顺受。于顺情之境则生乐受,于违情之境则生苦受,于不违不顺之境则生不苦不乐受。乐受是坏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众生颠倒,以苦为乐。故令观受是苦也。
  [三、观心无常],心即第六识也。谓此识心,体性流动,若粗若细,若内若外,念念生灭,皆悉无常。众生颠倒,计以为常,故令观心无常也。
  [四、观法无我],法有善法恶法。人皆约法计我,谓我能行善行恶也。善恶法中,本无有我。若善法是我,恶法应无我;若恶法是我,善法应无我。众生颠倒,妄计有我,故令观法无我也。

一实相印

  又名诸法实相印,四法印之一。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说,小乘法是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作印定,大乘法是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其实,一实相印概括了三法印,三法印也能贯通一实相印,全都是阐明诸法因缘生,无有自性之理。只是大乘一实相印所说的“缘起性空”,把空的理性说得更加澈底,它说宇宙一切万有,都是非有非空,亦有亦空,众生的佛性如此,一切法的法性亦如此。

  所以它们的不同点是:小乘说诸行无常,大乘于万法为无常之外,还认为它是不曾断灭的;小乘说诸法无我,大乘于真谛说无我之外,还于俗谛说化他;小乘唯以我空而说涅槃寂静,大乘却以我法二空而说涅槃无住。大乘与小乘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契合这“一实相印”的妙用,故辨证大乘的教法,也就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了。
  ——《佛学常见辞汇》

四依

  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应,则可依信。虽现佛身相好,若所说所行,违于实相法者,则不应依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普贤菩萨警众偈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 动画《佛典故事》极乐净土 佛说阿弥陀经
  • 动画《佛典故事》大愿 佛说无量寿经
  • 动画《让我们回归极乐》
  • 动画《金刚萨埵净障修法如意宝珠》
  •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解,音频视频PDF
  • 动画《妙法莲华经》
  • 电影《首楞严演义》
  • 生死与轮回
  • 慈诚罗珠堪布《前世今生:生命的奥秘》
  • 慈诚罗珠堪布:中阴解脱



《华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解(视频全集)
宣化上人开示(播经机中的2018个MP3文件14.3G,开示全集PDF文档),请见图解系列菜单中的网盘下载。

简介: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文化和个人都表示经历过轮回,那么在这个永恒的谜团后边,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本片通过对杰出的科学家和轮回的研究学者的独家采访,基于大量来自意识研究领域,濒死体验和前世记忆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次深入并科学地探索了这个谜团。更多播放:

第1集:女子自称死后进入另一个世界
第2集:出生时胎记是前世伤痕
第3集:专家称人的意识和大脑无关
第4集:轮回就是灵魂换一个外壳

更多相关下载:
前世今生 轮回的故事

大正藏第 54 册 No. 2132 悉昙字记

  No. 2132

  悉昙字记(南天竺般若菩提悉昙)

  大唐山阴沙门智广撰

  悉昙天竺文字也。西域记云。梵王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寓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支派其源浸广。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而中天竺特为详正。边裔殊俗兼习讹文。语其大较本源莫异。斯梗概也。顷尝诵陀罗尼。访求音旨多所差舛。会南天竺沙门般若菩提。赍陀罗尼梵挟。自南海而谒五台寓于山房。因从受焉。与唐书旧翻兼详中天音韵。不无差反。考核源滥所归悉昙。梵僧自云。少字学于先师般若瞿沙。声明文辙将尽微致。南天祖承摩醯首罗之文。此其是也。而中天兼以龙宫之文。有与南天少异。而纲骨必同。健驮罗国喜多迦文独将尤异。而字之由皆悉昙也。因请其所出研审翻注。即其杼轴科以成章。音虽少殊文轨斯在。效绝域之典弗尚诡异。以真言唐书召梵语仿佛而已。岂若观其本文哉。俾学者不逾信宿而悬通梵音。字余七千功少用要。懿夫圣人利物之智也。总持一文理含众德其在兹乎。虽未具观彼史诰之流别。而内经运用固亦备矣。然五天之音或若楚夏矣。中土学者方审详正。窃书简牍以记遗文(古谓楚书曰胡文者。案西域记。其阎浮地之南五天之境。楚人居焉。地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时无轮王膺运。中分七十余国。其总曰五天竺。亦曰身毒。或云印度。有曰大夏是也。人远承梵王。虽大分四姓。通谓之婆罗门国。佛现于其中。非胡土也。而雪山之北傍临葱岭。即胡人居焉。其字元制有异。良以境邻天竺文字参涉。所来经论咸依梵挟。而风俗则效习其文粗有增损。自古求请佛经多。于彼获之。鱼鲁浑淆直曰胡文谬也)。其始曰悉昙。而韵有六。长短两分字十有二。将冠下章之首。对声呼而发韵。声合韵而字生焉。即a 阿(上声短呼)ā 阿(平声长呼)等是也。其中有ṛ 纥里(二合)等四文。悉昙有之非生字所用今略也。其次体文三十有五。通前悉昙四十七言明矣。声之所发则牙齿舌喉唇等合于宫商。其文各五。遍口之声文有十。此中ra 啰(曷力遐三声合也)。于生字不应遍诸章(诸章用之多属第八及成当体重或不成字如后具论也)。llaṃ 罗声全阙生用。则初章通罗除之一(除罗字罗鉴反)。余单章除之二(除啰罗二字。即第二第三及第八第九第十章也。字非重成简于第一。故云余单章也)。重章除之三(重成也。即第四五六七及第十一已下四章也)。异章句末为他所用。兼下除之六(即盎迦章字牙齿舌等句末之第五字。为上四字所用。亦不可更自重故除之也)。自除之余。各遍能生即ka 迦kha 佉等是也。生字之章一十有七。各生字殆将四百。则梵文彰焉。正章之外有孤合之文连字重成即字名也。有十一摩多。啰此犹点画。两个半体兼合成文(阿阿等韵生字用十摩多。后字傍点名毗洒勒沙尼此云去声。非为摩多。讫里章用一别摩多。里耶半体。用祗耶兼半体啰也)。

  初章

  将前三十四文。对阿阿等十二韵呼之。增以摩多。生字四百有八。即kā 迦(上)ka 迦(平)等是也。迦之声下十有二文。并用迦为字体。以阿阿等韵呼之增其摩多。合于声韵各成形也kha 佉ga 伽等声下例之。以成于一章。次下十有四章。并用初章为字体。各随其所增。将阿阿等韵对所合声字呼之。后增其摩多。遇当体两字将合。则容之勿生。谓第四章中重lla 罗。第五重vdha 嚩(房柯反)第六重mma 么。第七重nna 那等是也。十一已下四章。如次同上之四章同之除。

  第二章

  将半体中祇耶。合于初章迦迦等字之下。名kya 枳也kyā 枳耶。生字三百九十有六(枳字几尔反。今详祗耶当是耶字之省也。若然亦同除重。唯有三百八十四。先书字体三百九十六。然将祗耶合之后加摩多。夫重成之字。下者皆省除头也。已下并同也)。

  第三章

  将ra 啰字。合于初章迦迦等字之下。名kra 迦(上)略(上)krā 迦(平)略(平)生字三百九十有六(上略力价反。下略力迦反。上迦下迦并同略之平上取声他皆效之也)。

  第四章

  将la 攞字。合初章字之下。名kla 迦攞klā 迦攞。生字三百八十有四(攞字洛可反)。

  第五章

  将va 嚩字。合初章字之下。名kva 迦嚩(上)kvā 迦嚩(平)生字三百八十有四(嚩字房可反)。

  第六章

  将ma 么字。合初章字之下。名kma 迦么kmā 迦么。生字三百八十有四。

  第七章

  将na 曩字。合初章字之下。名kna 迦那knā 迦那。生字三百八十有四。

  第八章

  将半体啰。加初初章字之上。名rka 阿勒迦rkā 阿勒迦。生字三百九十有六(勒字力德反下同)。

  第九章

  将半体啰。加第二章字之上。名rkya 阿勒枳耶rkyā 阿勒枳耶。生字三百八十有四(若祗耶是耶省亦同除重)。

  第十章

  将半体啰。加第三章字之上。名rkra 阿勒迦略rkrā 阿勒迦略。生字三百九十有六(略平上)。

  第十一章

  将半体啰。加第四章字之上。名rkla 阿勒迦罗rklā 阿勒迦罗。生字三百八十有四。

  第十二章

  将半体啰。加第五章字之上。名rkva 阿勒迦嚩rkvā 阿勒迦嚩。生字三百八十有四。

  第十三章

  将半体啰。加第六章字之上。名rkma 阿勒迦么rkmā 阿勒迦么。生字三百八十有四。

  第十四章

  将半体啰。加第七章字之上。名rkna 阿勒迦那。rknā 阿勒迦那。生字三百八十有四。

  第十五章

  以ka 迦ca 遮ṭa 吒ta 多pa 波等句末之。第五字。各加于当句前四字之上。及初句末字。加后耶等九字之上。名ṅka 盎迦ñca 安遮ṇṭa 安吒nta 安多mpa 唵波ṅya 盎耶等。其必不自重。唯二十九字。不由韵合名为异章。各用阿阿等韵呼之。生字三百四十有八(盎字阿党反。安字并阿亶反。唵字阿感反)。

  第十六章

  用迦等字体。以别摩多合之。谓之kṛ 讫里。成字三十有四(或有加前么多得成字用。非遍能生。且据本字言之。今详讫里之么多祗是悉昙中里字也)。

  第十七章

  用迦等字体。参互加之有三十三字。随文受称。谓ska 阿索迦等。各用阿阿等韵呼之。生字三百九十有六。

  第十八章

  正章之外有孤合之文或当体两字重之但依字大呼(谓多阇吒拏等字各有重成也)。或异体字重之即连声合呼(谓悉多罗等是也)。或不具通么多。止为孤合之文(即瑟吒罗等字。有通三五么多也)。或虽生十二之文。而字源不次其犹之孤(即阿悉多罗等也)。或虽异重不必依重以呼之(此五句之末字。加其句之初。即名盎迦等属前章也)。或两字联声。文形其后声彰其前(如么盎迦三合等字。似云莽迦等也)。或字一而名分(如沙字有沙孚(府珂反)二音犹假借也)。或用么多之文。重增其么多。而音必兼之(如部林二合字。从裒(菩侯反)娄(力钩反)与第十一摩多也)。或形非么多独为严字之文(如字之上有仰月之画也)。或有所成而异其名(谓数字重成一字。而其下必正呼。中上连合短呼之。不必正其音。如上娑下迦称阿索迦等也)。或有其声而无其形(此即阿索迦章等字字则无阿。读之皆带其音也)。或不从字生。独为半体之文(如怛达祗耶等用则有之字体无也)。或字有所阙。则加怛达之文。而音掣呼之(如迦佉等字下有达画则云秸(吉八反)稧(苦八反)等也)。或源由字生增于异形(如室梨字犹有奢罗之象。错成印文。若篆籀也)。或考之其生。异之其形(讫里俱罗俱娄等从迦之省。及胡卢等文。么多之异犹草隶也)。斯则梵书之大观焉。

  悉昙字记

na  ma  sa  rva  jñā  ya  si
娜 么 娑(上) 啰嚩(二合) 社若(而也反)(二合) 也 悉
ddhāṃ
昙(去声)(已上题目)

  悉昙

  a 短阿字(上声短呼音近恶引)。

  ā 长阿字(依声长呼别体作ā )。

  i 短伊字(上声声近于翼反别体作ī )。

  ī 长伊字(依字长呼别体作ī )。

  u 短瓯字(上声声近屋别体作ū )。

  ū 长瓯字(长呼别体作ū )。

  e 短蔼字(去声声近樱系反)。

  ai 长蔼字(近于界反)。

  o 短奥字(去声近污别体作o )。

  au 长奥字(依字长呼别体作ū )。

  aṃ 短暗字(去声声近于鉴反别体作aṃ )。

  aḥ 长疴字(去声近恶)。

  义净三藏云。上之三对上短上长。下三对上长下短。

  右悉昙十二字为后章之韵。如用迦字之声。对阿伊瓯等十二韵呼之。则生得下迦机钩(矩侯反)等十二字。次用佉字之声。则生得佉欺丘(区侯反)等十二字。次生伽其求(瞿侯反)等十二字。已下例然。且先书短迦字一十二文。从第二字已下加其么多。即字形别也。用悉昙韵呼之。则识其字名也。佉伽已下至叉字例然。以成一章。旧云十四音者。即于悉昙十二字中瓯字之下。次有ṛ 纥里ṝ 纥梨ḷ 里ḹ 梨四字。即除前悉昙中最后两字。谓之界畔字也余则为十四音。今约生字除纥里等四字也。

  体文(亦曰字母)

  ka 迦字(居下反音近姜可反)。

  kha 佉字(去下反音近去可反)。

  ga 迦字(渠下反轻音音近其下反。余国有音疑可反)。

  gha 伽字(重音渠我反)。

  ṅa 哦字(鱼下反音近鱼可反。余国有音ṅa 讲反。别体作ṅa 加么多)。

  已上五字牙声。

  ca 者字(止下反音近作可反)。

  cha 车字(昌下反音近仓可反。别体作ccha )。

  ja 社字(杓下反轻音音近作可反。余国有音而下反别体作jā )。

  jha 社字(重音音近昨我反)。

  ña 若字(而下反音近若我反。余国有音壤。别体作ña )。

  已上五字齿声。

  吒字(卓下反音近卓我反。别体作ṭa 加么多)。

  ṭha 侘字(拆下反音近折我反别体作rṭha )。

  ḍa 荼字(宅下反轻音。余国有音搦下反)。

  ḍha 荼字(重音音近幢我反)。

  ṇa 拏字(搦下反音近搦我反。余国有音拏讲反别体作ṇa 加么多)。

  已上五字舌声。

  ta 多字(怛下反音近多可反。别体作ta )。

  tha 他字(他下反音近他可反)。

  da 陀字(大下反轻音余国有音陀可反)。

  dha 陀字(重音音近陀可反)。

  na 那字(捺下反音近那可反。余国有音音曩。别体作na )。

  已上五字喉声。

  pa 波字(钵下反音近波我反)。

  pha 颇字(破下反音近破我反)。

  ba 婆字(罢下反轻音。余国有音么字下不尖异后)。

  bha 婆字(重音薄我反)。

  ma 么字(莫下反音近莫可反。余国有音莽)。

  已上五字唇声。

  ya 也字(药下反音近药可反又音祗也反讹也)。

  ra 啰字(曷力下反三合。卷舌呼啰)。

  la 罗字(洛下反音近洛可反)。

  va 嚩字(房下反音近房可反。旧又音和。一云字下尖)。

  śa 奢字(舍下反音近舍可反)。

  sa 沙字(沙下反音近沙可反。一音府下反)。

  a 娑字(娑下反音近娑可反)。

  ha 诃字(许下反音近许可反。一本音贺)。

  llaṃ 滥字(力陷反音近郎绀反)。

  kṣa 叉字(楚下反音近楚可反)。

  已上十字遍口声。

  右字体三十五字。后章用三十四字为体。唯滥字全不能生。余随所生。具如常章论之。

  第一章

  ka 迦kā 迦。

  右初章生字四百有八。先于字母中。每字平书一十二文。次将么多如次点之。则字形别也。用悉昙韵呼之。则识其字名也。其么多有别体者。任逐便用之。皆通。此初章为后相次六章之体。先书此章字。但除重及啰罗三字。合三十二字。所生三百八十四字。即将ya 也等字。如次于下合之。后加么多则字字别也。将悉昙十二韵相对呼之。则识其字名也。恐未晓悟。更每章头书一二数字。以为规准。后皆效此。

  第二章

  kya 己也(二合)kyā 纪耶(二合)kyi 纪以(二合)kyī 纪夷(二合)kyu 矩庾(二合)kyū 矩俞(二合)kye 枳曳(二合)kyai 枳?(与盖反)kyo 句俞(二合)kyau 句曜(庾告反)kyaṃ 矩焰kyaḥ 迦(上)夜(已上第二章初字所生一十二文。后皆效此。读者连带。转声调韵呼之)。

  第三章

  kra 迦(上)略(上)krā 迦(平)略(平)kri 己里krī 机厘kru 苟溇krū 钩娄(吕钩反)(余同上)。

  第四章

  kla 迦攞(上)klā 迦攞(平)。

  第五章

  kva 迦嚩(上)kvā 迦嚩(平)。

  第六章

  kma 迦么kmā 迦摩。

  第七章

  kna 迦娜knā 迦娜。

  第八章

  rka 阿勒迦(上)rkā 阿勒迦(平)rki 伊(上)力纪rkī 伊力机rku 欧鹿苟(上)rkū 欧鹿钩(平)rke 医力葪rkai 医力介rko 阿勒勾rkau 阿勒憍(脚号反)rkaṃ 阿勒剑rkaḥ 阿勒迦(去)。

  右第八章字同初章。但用半体啰。加诸字上。后点么多也。又此章为后相次六章字体。同前第二已下也。但加半体啰也。

  第九章

  rkya 阿勒已也rkyā 阿勒枳耶。

  第十章

  rkra 阿勒迦略(上)rkrā 阿勒迦啰。

  第十一章

  rkla 阿勒迦攞rklā 阿勒迦攞。

  第十二章

  rkva 阿勒迦嚩(上)rkvā 阿勒迦嚩(平)。

  第十三章

  rkma 阿勒迦么rkmā 阿勒迦摩。

  第十四章

  rkna 阿勒迦娜rknā 阿勒迦娜。

  第十五章

  ṅka 盎迦(上)ṅkā 盎迦(平)ṅki 应(上)纪ṅkī 应机ṅku 蓊苟(俱口反)ṅkū 蓊钩(俱候反)ṅke 蘡(于项反)荆ṅkai 蘡介ṅko 拥句ṅkau 拥憍(脚傲反)ṅkaṃ 盎鉴ṅkaḥ 盎迦(去)(已上伽字上用ṅa 盎字。冠之生十二字)。

  ṅkha 盎佉(上)ṅkhā 盎佉(平)(生十二字同上迦字用么多及呼字转声法。下同)。

  ṅga 盎伽(上)ṅgā 盎佉(平)(生十二字同上)。

  ṅkha 盎伽(上声)ṅkhā 盎佉(平重)(生十二字同上)。

  ṅa 字(并将冠上四字之首。不复自重。后皆效此。已上牙声之字。皆用盎声)。

  ñca 安者ñcā 安遮(生十二字同上此ña 是ña 字之省)。

  ñcha 安车(上)ñchā 安车(生十二字)。

  ñjā 安社ñjā 安阇(生十二字)。

  ñjā 安社(重)ñjā 安阇(重)(生十二字)。

  ña 字(为上四字所用。不可更自重。已上齿声之字同用安音阿亶反)。

  ṇṭa 安吒(上)ṇṭā 安吒(平)(生十二安字)。

  ṇṭha 安侘(上)(丑加反)ṇṭhā 安侘(生十二字)。

  ṇḍa 安茶(上)ṇḍā 安茶(生十二字)。

  ṇḍha 安茶(上重)ṇḍhā 安茶(重音)(生十二字)。

  ṇa 字(为上四字所用。不可更自重。此字有自重者便属别章则大呼。拏音非盎拏也。余并同此也。已上舌声之字同用安声)。

  nta 安多(上)ntā 安多(生十二字)。

  ntha 安他(上)nthā 安他(生十二字)。

  nda 安挓(上)ndā 安挓(生十二字)。

  ndha 安陀(上重)ndhā 安陀(重音)(生十二字)。

  na 字(为上四字所用。不可更自重。若重属别章。已上喉声之字同用安声)。

  mpa 唵跛mpā 唵跛(生十二字)。

  mpha 唵颇(上)mphā 唵颇(平)(生十二字)。

  mba 唵婆(上)mbā 唵婆(生十二字)。

  mbha 唵婆(上重音)mbhā 唵婆(重)(生十二字)。

  ma 字(为上四字所用。不更自重。已上唇声之字同用唵声)。

  ṅya 盎也ṅyā 盎耶(生十二字)。

  ṅra 盎攞(上)ṅrā 盎啰(生十二字)。

  ṅla 盎攞(上)ṅlā 盎攞(生十二字)。

  ṅva 盎攞(上)ṅvā 盎嚩(平)(生十二字)。

  ṅsā 盎舍ṅsā 盎奢(生十二字)。

  ṅṣa 盎洒ṅṣā 盎沙(生十二字)。

  ṅśa 盎娑(上)ṅśā 盎娑(平)(生十二字)。

  ṅha 盎诃(上)ṅhā 盎诃(生十二字)。

  ṅkṣa 盎叉(上)ṅkṣā 盎叉(生十二字)。

  右此章字两字重成不得依字呼之。异于诸章故云异章。然盎安等将读之际。潜带其音亦不分明称盎安也。

  第十六章

  kṛ 讫里khṛ 乞里gṛ 佉里ghṛ 佉里(重音)ṅṛ 龁里cṛ 齿里cchṛ 质里jṛ 实里jhṛ 实里(重音)ñṛ 日里(已下并同吉里反。但用于下合之。读者取其声势。亦有用么多得重成字用。非遍能生也)。

  第十七章

  ska 阿索迦(生十二字)skha 阿索佉(已下各生十二字)dga 阿拖伽dgha 阿拖伽(重)ṅktra 盎迦怛啰。

  vca 阿嚩遮vcha 阿伐车vja 阿伐社vjha 阿伐阇(重)jña 阿社若。

  ṣṭa 阿瑟吒ṣṭha 阿瑟侘dḍa 阿拖荼dḍha 阿拖荼(重)ṣṇa 阿瑟拏。

  sta 阿萨多stha 阿萨他vda 阿伐拖vdha 阿伐拖(重)rtsna 阿勒多萨那。

  spa 阿萨波spha 阿萨颇dba 阿拖婆dbha 阿拖婆(重)rkṣma 阿勒叉么。

  rkṣvya 阿勒叉微耶rkṣvrya 阿勒叉微厘耶lta 阿刺多tkva 阿多迦嚩ṭśa 阿吒奢ṭṣa 阿吒沙阿沙诃vkṣa 阿婆叉(已上一章重文读之。皆带阿声连促呼之。此章亦除滥字。又合娑诃字唯三十三字。皆通十二字加么多也。其于字母不次者。分入后章)。

  第十八章孤合之文

  pta 阿跛多ṭka 阿吒迦dsva 阿娜萨嚩ṭṣchra 阿吒瑟车啰。

  右此章字类流派无尽。或通三五么多读之并同上章。当体重两tta 多社ṭṭa 吒ṇṇa 拏nna 那等字(并依本字大呼多。则不得云多多也)联声字mṅka (上么下盎迦。后字之声入于前。似云莽迦也。用此章字皆然)两重么多字bhrūṃ 部林(去)chrūṃ 齿林(去)hūṃ 吽(已上字有第六及第十一么多读之皆带两声也。此是第六么多分布于傍也)半体文多达又作(皆同也)只耶(当是耶字。之省也)印文字śṛī (是室梨字西域为印也)。此类甚多略出其状也。前叙云啰于生字不应遍诸章。谓第二第四五六七章用之。其字则属第八章也。若第三及第八章用之成当体重。非此章字也。若第九已下四章用之。则更重重全非字也。其啰字当体重。及重章中当体重。书者至此但存一重字。不须生十二也。虽或有用处亦通三五么多。非遍能生故不入此生字之内。缘存一当体重字故。云容之勿生也。后第十八云或当体两字重之。但依字大呼。谓多阇吒拏等。各有重成也。等者等余字母。并有重成之用也。但大呼之。不得言多多啰啰等也。

  悉昙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