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花。睡美不知谁唤醒。一炉香散夕阳斜。——《西斋净土诗》 Read More
  •   尔时世尊……言:‘汝等谛听……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 Read More
  •   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续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太虚大师
  •   《佛说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佛说阿弥陀经》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Read More
  •   这是生死书网站大藏经的第八次重大更新,采用了中华佛典宝库2016版的TXT文件包(有更多的经文、使用了现代标点符号、有图片链接代码)。

      本次更新与2014版相比外观界面变化不大,但是底层服务平台Apache、PHP、MySQL(MariaDB),以及网站源程序、模板、组件等都采用了2018.08后更新至2020.08为止最新的技术版本,网站的菜单、分类、文章、长文章分页、模块等全部从头重新制作,经文网址URL更加简短,经文内容中链接了数千枚图片。增加了“在线视频”、“圣典汇编”,以及“五百罗汉图”、“图解系列”、“思维导图”、“佛学大辞典”、“常用经文难字注释” 等文章,还增加了宗教对比研究菜单专栏、并推荐了佛教微信公众号。

      2020.03.30 增加了站内全文检索功能,在首页下方,以及菜单“检索·词典”中可以看到。
    Read More
  • 1
  • 2
  • 3
  • 4
  • 5

三法印

  (出法华玄义)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
  [二、无我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假不实,本无有我。众生不了,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执之为我;是故佛说无我,破其着我之倒,是名无我印。
  [三、涅槃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另有四法印之说: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四念处

  (三藏法数)[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一一观之,纯是秽物。众生颠倒,执之为净,而生贪着,故令观身不净也。
  [二、观受是苦],领纳名受,有内受、外受;意根受名内受,五根受名外受。一一根有顺受违受,不违不顺受。于顺情之境则生乐受,于违情之境则生苦受,于不违不顺之境则生不苦不乐受。乐受是坏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众生颠倒,以苦为乐。故令观受是苦也。
  [三、观心无常],心即第六识也。谓此识心,体性流动,若粗若细,若内若外,念念生灭,皆悉无常。众生颠倒,计以为常,故令观心无常也。
  [四、观法无我],法有善法恶法。人皆约法计我,谓我能行善行恶也。善恶法中,本无有我。若善法是我,恶法应无我;若恶法是我,善法应无我。众生颠倒,妄计有我,故令观法无我也。

一实相印

  又名诸法实相印,四法印之一。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说,小乘法是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作印定,大乘法是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其实,一实相印概括了三法印,三法印也能贯通一实相印,全都是阐明诸法因缘生,无有自性之理。只是大乘一实相印所说的“缘起性空”,把空的理性说得更加澈底,它说宇宙一切万有,都是非有非空,亦有亦空,众生的佛性如此,一切法的法性亦如此。

  所以它们的不同点是:小乘说诸行无常,大乘于万法为无常之外,还认为它是不曾断灭的;小乘说诸法无我,大乘于真谛说无我之外,还于俗谛说化他;小乘唯以我空而说涅槃寂静,大乘却以我法二空而说涅槃无住。大乘与小乘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契合这“一实相印”的妙用,故辨证大乘的教法,也就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了。
  ——《佛学常见辞汇》

四依

  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应,则可依信。虽现佛身相好,若所说所行,违于实相法者,则不应依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普贤菩萨警众偈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 动画《佛典故事》极乐净土 佛说阿弥陀经
  • 动画《佛典故事》大愿 佛说无量寿经
  • 动画《让我们回归极乐》
  • 动画《金刚萨埵净障修法如意宝珠》
  •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解,音频视频PDF
  • 动画《妙法莲华经》
  • 电影《首楞严演义》
  • 生死与轮回
  • 慈诚罗珠堪布《前世今生:生命的奥秘》
  • 慈诚罗珠堪布:中阴解脱



《华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解(视频全集)
宣化上人开示(播经机中的2018个MP3文件14.3G,开示全集PDF文档),请见图解系列菜单中的网盘下载。

简介: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文化和个人都表示经历过轮回,那么在这个永恒的谜团后边,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本片通过对杰出的科学家和轮回的研究学者的独家采访,基于大量来自意识研究领域,濒死体验和前世记忆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次深入并科学地探索了这个谜团。更多播放:

第1集:女子自称死后进入另一个世界
第2集:出生时胎记是前世伤痕
第3集:专家称人的意识和大脑无关
第4集:轮回就是灵魂换一个外壳

更多相关下载:
前世今生 轮回的故事

大正藏第 50 册 No. 2056 大唐故大德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不空三藏行状

  No. 2056

  大唐故大德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不空三藏行状

  前试左领军卫兵曹参军输林待诏臣赵迁

  皇帝灌顶大师法号不空。以普贤行愿。传大菩提心金刚智印。奉佛教令。拔济群品。持大法宝。为时而来。翼赞三朝。近三十载。大师本西良府。北天竺之波罗门族也。先门早逝。育于舅氏。便随母姓。初母康氏之未娠也。有善相者言曰。尔后毕生菩提萨埵。言讫不见。大奇之。遂沐浴换衣。断语持念。未经三日。坐而假寐。梦佛微笑。双目光流。入母人顶。忽而惊寤。遍体流汗。因觉有身。香灯已后。夜室如昼。十二月而生。生而能言。风神出凡。精气殊众。六波罗密。四无量心。宛若生知。非关师授。唯佛与佛。乃能究焉。昔者婆伽梵毗卢遮那。以金刚顶瑜伽秘密教王真言法印。付属金刚手菩萨。垂近千载。传龙猛菩萨。数百年后。龙猛传龙智阿遮梨耶。后数百年。龙智传金刚智阿遮利耶。金刚智传今之大师。虽源一流派分。盖数十人而已。家嫡相继。我师承其六焉。初大师随外氏观风大国。生年十岁。周游巡历武威太原。十三事大弘教。祖师道悉谈章波罗门语论。辄背文而讽诵。克日而洞悟。祖师大奇。他日与授菩提心戒。引入金刚界大曼茶罗。验之掷花。知有后矣。十五初落发。二十进具戒。善一切有部律。晓诸国语。识异国书。先翻经常使译语。对唐梵之轻重。酌文义之精华。讨习声论十二年功六月而毕。诵文殊愿。一载之限。再夕而终。后于祖师处。哀祈瑜伽五部三密。求之三载。未遂夙心。为法之故。欲归天竺。是日宿于新丰逆旅。祖师此夜偶然而梦。京城诸寺佛菩萨像。悉皆东行。忽而惊悟。令疾命还。及闻回至。祖师大喜。我之法藏。尽将付汝。次于他晨。为与传授五部之法。灌顶护摩阿阇梨教。大日经悉地仪轨。诸佛顶部众真言行。一一传持。皆尽其妙。后数年。祖师奉诏归国。大师随侍。至河南府。祖师示疾而终。是时开元二十九年仲秋矣。影塔既成。以先奉先师遗言。令往师子国。至天实初。到南海郡。信舶未至。采访刘巨鳞。三请大师。哀求灌顶。我师许之。权于法性寺。建立道场。因刘公也。四众咸赖。度人亿千。大师之未往也。入曼荼罗。对本尊像。金刚三密。以加持。念诵经行。未逾旬日。文殊师利现身。因诚大愿不孤。夙心已遂。便率门人含光惠辩僧俗三七。杖锡登舟。采访已下。举州士庶大会。陈设杳花。遍于海浦。蠡梵栝于天涯。奉送大师。凡数百里。初至诃陵国界。遇大黑风。众商惶怖。作本天法。榱之无效稽首膜拜。哀求大师。惠辩小师。亦随恸叫。大师告曰。今吾有法。尔等勿忧。遂右执五智菩提心杵。左持般若佛母经。申作法加持。诵大随求。才经一遍。惠辩亦怪之。风优海澄。师之力也。后又遇疾风。大鲸出海。喷浪若山。有甚前患。商人之辈。甘心输命。大师哀愍。如旧念持。亦令惠辩。诵娑竭罗龙王经。未移时克。众难俱弭。次达海口城。师子国王。遣使迎之。大师见王。王大悦。便请大师住宫。七日供养。每日常以真金浴斛。满贮香水。王为大师。躬自澡浴。次及太子后妃辅相。如王礼大师。他日寻普贤阿阇梨等。奉献金宝锦绣之属。请开十八会金刚顶瑜伽法门毗卢遮那大悲胎藏。建立坛法。并许门人含光惠辩。同授五部灌顶。大师自尔。觉无常师。遍更讨寻诸真言教。并诸经论五百余部。本三昧诸尊密印。仪形色像。坛法标帜。文义性相。无不尽源。他日王作调象戏。以示国人。登高望之。无敢近目。大师密诵佛眼真言。并结大印。住于慈定。当衢而立。狂象十余。数步之内。顿倒忙走。举国奇之。又游五天。巡历诸国。事迹数繁。阙而不记。天宝五载。还归上京。进师子国王尸罗迷伽表。及金璎珞。般若梵甲。诸宝白㲲等。奉敕令权住鸿胪寺。他日有诏。请大师入内。建立曼荼罗。为玄宗皇帝。五部灌顶。是年移住净影寺。是岁也终夏愆阳。帝请大师入内祈雨。制日时不得赊。雨不得暴。大师奏大孔雀明王经坛法。未尽三日。膏泽弥洽。皇帝大悦。自持宝箱。赐大师紫袈裟。帝为披擐。并赐绢二百疋。后有大风卒起。敕令大师止风。大师请一银瓶。作加持法。须臾风止。帝殊器重。后有池鹅。误触瓶倒。风击如前。敕令再止。随止随效。帝倍加敬。恩命号为智藏。八载恩旨。许归本国。垂驿骑之五疋。到南海郡。后敕令且住。十二载。 敕令赴河泷节度御史大夫哥舒翰所请。十三载。到武威。住开元寺。节度已下。至于一命。皆授灌顶。士庶之类。数千人众。咸登道场。与僧弟子含光。授五部法。次与今之功德使开府李元琮。授五部灌顶。并授金刚界大曼茶罗。是日也道场地大动。大师感而谓曰。此即汝心之诚所致也。十五载夏。奉诏还京。住大兴善寺。至德中。銮驾在灵武风翔。大师常密使人问道。奉表起居。又频论克复之策。肃宗皇帝。亦频密谍使者。到大师处。求秘密法。并定收京之日。果如所料。乾元中。帝请大师。于内建立道场。及护摩法。帝授转轮王七宝灌顶。上元末。皇帝圣躬不康。请大师。以大随求真言。拂除七遍。圣躬万福。帝特加殊礼。大师表请入山。李辅国敕令终南山智矩寺修功德。念诵之夕。大乐萨埵。舒毫发光。以相验之。位邻悉地。大师又曰。众生未度。吾安自度之。遂已先圣登遐。今皇御宇。渥恩日甚。锡赉便繁。今略述而已。仁王密严二经。皇帝特制经序。敕命颁行之日。庆云大现。举朝表贺。编之国史。永泰元年十一月一日。制授大师特进试鸿胪卿。号大广智三藏。大历三年。大师于兴善寺立道场。赐瑞锦褥十二领。绣罗幡三十二口。价直千万。又赐二七日入道场大众斋粮。近侍大臣诸禁军使。敕令入灌顶道场。道俗之流。别有五千余众。四年冬。大师奏。天下寺食堂中。特置文殊师利为上座。恩制许之。须宣宇内。五年夏五月。诏请大师。往太原台山修功德。是岁也有彗出焉。法事告终。妖星自伏。季秋届于京师。皇上以所乘师子。听并御鞍辔。遣中使出城迎大师。大师固辞。恩命不许。乃乘之入对。皇上大悦。并僧俗弟子。咸赐内殿斋饭。锡赉束帛甚厚。六年春玉二月。 敕赐大师道场绣罗幡二十四口。绣缦天一。并绣额一。十月圣诞日。大师进前后所译经。有敕宣示中外。编入一切经目箓。并僧俗弟子等。都赐物五百一十疋。七年春。敕赐绢一百疋。是岁春夏旱。有诏。请大师祈雨。中使李宪诚。奉宣恩旨。若三日内雨足。是和上功。非过三日关和尚事。大师受制。建立道场。一日已终。及依法祈请。亦不过限。大雨丰足。皇帝大悦。设千僧斋。并僧弟子衣七副。以报功也。冬大师奏。造文殊阁。圣上自为阁主。贵妃韩王。华阳公主赞之。凡出正库财。约三千万数。特为修崇。八年春。赐大师绢二百疋。充乳药。五月奉敕。译萨路荼王经一卷。赐绢二百二十疋。冬十二月十四日。上文殊阁梁。一切费用。皆是恩旨。别有锡赉。相望道路。九年春正月。赐彩六十疋。夏四月。赐绢三百疋。充衣钵。六月十一日。有诏。就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肃国公。食邑三千户。余如故。累让不许。诸弟子相次驰贺。大师不悦曰。圣众俨如。舒手相慰。白月圆满。吾之去时。柰何临终。更窃名位。附令恳让。大师自去。冬腊中夜。命弟子赵迁。持笔砚。吾欲略一涅槃荼毗仪轨。使尔后代。准此送终。迁稽首三请。伏乞慈悲。且久住世。大师笑而不许。自春及夏。停飧辍寝。宣扬妙法。诫勖门人。每语乃普贤行愿出生无边门经。劝令诵持。再三叹息。其先受法者。偏使属意观菩提心本尊大印真诠阿字。了法不生证大觉身。若指诸掌。慰诲勤勤悲喜交集。汝等于法。宜逾身命。是所闻者斯不易焉。吾思往日。涉险冒危。为法委身。穷历拜国。周游往返。十余万里。尔等当思此意。速此修行。无殉利以辱身。勿为名而丧道奉我临终之诚。成尔书绅之勖。以大历九年六月十五日午时。浴香水。换新服。端居正容。命草辞表。北面瞻望。东首倚卧。住大印身定中便去。神虽往而容貌如旧。气将尽而色泽逾鲜。斯法力之加。岂死相而能坏。行年七十。僧腊五十。僧弟子惠朗。次承灌顶之位。余知法者。盖数十人而已。圣上哀悼。辍朝三日。念师资之启沃。观遗迹而恻怆。绢三百匹布二百端。米面四百石。油七石。柴十五车。炭三车。赐钱四十万。又赐造塔钱二百余万。斋七供养。仍别支给。日日中使予慰存问。敕功德使李元琮知丧事。初大师之将终。众相先现。诸僧梦千仞宝幢。无故摧倒。文殊新阁。忽然崩坏。大振院宇。比至惊悟。声犹在耳。金刚智杵飞空上。大兴善寺后。池水尽枯涸。林竹生实。庭花变色。诸事异相。近数十条今略序之。余皆不录。昔者如来灭度。双林改白。文宣殁世。泗水逆流。虽古今之有殊。验徴应之不异也。七月六日。就塔所。具荼毗之礼。随喜者亿千万数。是日有诏。使高品㔁仙鹤就致祭。并赠司空谥曰大辨正广智不空三藏和上。尊其德也。荼毗火灭。于余烬中。凡得舍利数百粒。八十粒进入内。又于顶骨中。有一粒。半隐半现。后有敕。令于大兴善寺旧住院中。起舍利塔。特赐造塔钱万余贯。承后诸弟子在院者。圣恩爱及如大师在日。皇上据四海之图籍。十有三年矣。所赐大师手诏数十首。皆圣人密旨。并却进奉。远自先朝。至今圣代。所有黑制卷轴盈箧。锡赉束帛。不知其数。累年系月。积若岳。未尝言贮畜。辄不谋于生计。今并不书。每在中禁。建立道场。颇积年岁。传授法印。加持护摩。殄除灾异。增益吉祥。秘密之事。大师未曾辄有宣尔。今并不列于行状。诸类事迹。其徒寔繁。盖存于别传。付法弟子。输诚国家。则在于遗书进奉。陈博情盖题于辞表。大师自开元。至今大历。翻译经法。凡一百二十余卷。诸佛示权。摧魔护国。非臣下堪闻者。缄在于天宫。普贤行门。菩提般若。是瑜伽修行者。须宣于人代。大师据灌顶师位。四十余年。入坛弟子。授法门人。三朝宰臣。五京大德。缁素士流。方牧岳主。农商庶类。盖亿万计。其登戒坛。二千弟子。一切有部。独为宗师。呜呼大师。训人之道。其徒不一。泯合二谛。适于众因。先观性以示方。非妄投而虚力。以大海之法宝。随所受而适心。以雪山之妙药。故应病而令服。是以有苏悉地毗卢遮那金刚顶经诸真言部。若戒定慧。顿渐半满。大师之教也。如是大师。其存也三朝帝师。其殁也万人哀痛。教法悬于日月。生死沾于雨露。二七僧人。常入天宫之会。三千门士。犹承圣上之恩。且佛教东来。向近二千载。传胜法。沐光荣。实未有与大师同年而语者也。诸弟子等所痛。夜室光沈。释门丧宝。天柱中折。济舟忽覆。氾氾苦海。将何所依。泪尽继血。心摧魄丧。小子迁执巾棒锡九载于兹。握笔持砚八年而已。叨居翻译之次。窃承秘奥之躅。大师所有行化之由。会亲禀受。平生之日。命令序述。在于侍奉。未暇修纂。况乃奉临终遗言。固辞不获。临之气尽。悲泪难裁。乩诸故事。十无在一。谨状。

  应安三年二月一日以或本令写之重以保寿院古本校点了 权少僧都贤宝(生卅八)

  延享四丁卯岁夷刻 八修补毕

  僧正 贤贺(俗寿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