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花。睡美不知谁唤醒。一炉香散夕阳斜。——《西斋净土诗》 Read More
  •   尔时世尊……言:‘汝等谛听……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 Read More
  •   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续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太虚大师
  •   《佛说无量寿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佛说阿弥陀经》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Read More
  •   这是生死书网站大藏经的第八次重大更新,采用了中华佛典宝库2016版的TXT文件包(有更多的经文、使用了现代标点符号、有图片链接代码)。

      本次更新与2014版相比外观界面变化不大,但是底层服务平台Apache、PHP、MySQL(MariaDB),以及网站源程序、模板、组件等都采用了2018.08后更新至2020.08为止最新的技术版本,网站的菜单、分类、文章、长文章分页、模块等全部从头重新制作,经文网址URL更加简短,经文内容中链接了数千枚图片。增加了“在线视频”、“圣典汇编”,以及“五百罗汉图”、“图解系列”、“思维导图”、“佛学大辞典”、“常用经文难字注释” 等文章,还增加了宗教对比研究菜单专栏、并推荐了佛教微信公众号。

      2020.03.30 增加了站内全文检索功能,在首页下方,以及菜单“检索·词典”中可以看到。
    Read More
  • 1
  • 2
  • 3
  • 4
  • 5

三法印

  (出法华玄义)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
  [二、无我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假不实,本无有我。众生不了,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执之为我;是故佛说无我,破其着我之倒,是名无我印。
  [三、涅槃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另有四法印之说: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四念处

  (三藏法数)[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一一观之,纯是秽物。众生颠倒,执之为净,而生贪着,故令观身不净也。
  [二、观受是苦],领纳名受,有内受、外受;意根受名内受,五根受名外受。一一根有顺受违受,不违不顺受。于顺情之境则生乐受,于违情之境则生苦受,于不违不顺之境则生不苦不乐受。乐受是坏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众生颠倒,以苦为乐。故令观受是苦也。
  [三、观心无常],心即第六识也。谓此识心,体性流动,若粗若细,若内若外,念念生灭,皆悉无常。众生颠倒,计以为常,故令观心无常也。
  [四、观法无我],法有善法恶法。人皆约法计我,谓我能行善行恶也。善恶法中,本无有我。若善法是我,恶法应无我;若恶法是我,善法应无我。众生颠倒,妄计有我,故令观法无我也。

一实相印

  又名诸法实相印,四法印之一。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说,小乘法是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作印定,大乘法是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其实,一实相印概括了三法印,三法印也能贯通一实相印,全都是阐明诸法因缘生,无有自性之理。只是大乘一实相印所说的“缘起性空”,把空的理性说得更加澈底,它说宇宙一切万有,都是非有非空,亦有亦空,众生的佛性如此,一切法的法性亦如此。

  所以它们的不同点是:小乘说诸行无常,大乘于万法为无常之外,还认为它是不曾断灭的;小乘说诸法无我,大乘于真谛说无我之外,还于俗谛说化他;小乘唯以我空而说涅槃寂静,大乘却以我法二空而说涅槃无住。大乘与小乘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契合这“一实相印”的妙用,故辨证大乘的教法,也就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了。
  ——《佛学常见辞汇》

四依

  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应,则可依信。虽现佛身相好,若所说所行,违于实相法者,则不应依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普贤菩萨警众偈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 动画《佛典故事》极乐净土 佛说阿弥陀经
  • 动画《佛典故事》大愿 佛说无量寿经
  • 动画《让我们回归极乐》
  • 动画《金刚萨埵净障修法如意宝珠》
  •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解,音频视频PDF
  • 动画《妙法莲华经》
  • 电影《首楞严演义》
  • 生死与轮回
  • 慈诚罗珠堪布《前世今生:生命的奥秘》
  • 慈诚罗珠堪布:中阴解脱



《华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解(视频全集)
宣化上人开示(播经机中的2018个MP3文件14.3G,开示全集PDF文档),请见图解系列菜单中的网盘下载。

简介: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文化和个人都表示经历过轮回,那么在这个永恒的谜团后边,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本片通过对杰出的科学家和轮回的研究学者的独家采访,基于大量来自意识研究领域,濒死体验和前世记忆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次深入并科学地探索了这个谜团。更多播放:

第1集:女子自称死后进入另一个世界
第2集:出生时胎记是前世伤痕
第3集:专家称人的意识和大脑无关
第4集:轮回就是灵魂换一个外壳

更多相关下载:
前世今生 轮回的故事

目 录


大正藏第 09 册 No. 0263 正法华经

正法华经卷第三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信乐品第四

  于是贤者须菩提、迦旃延、大迦叶、大目揵连等,听演大法,得未曾有,本所未闻;而见世尊授舍利弗决,当得无上正真之道,惊喜踊跃咸从坐起,进诣佛前偏袒右肩,礼毕叉手瞻顺尊颜,内自思省心体熙怡,支节和怿悲喜并集,白世尊曰:“唯大圣通,我等朽迈年在老耄,于众耆长佥老羸劣,归命众祐冀得灭度,志存无上正真之道,进力鲜少无所堪任,如来所讲我等靖听,次第坐定诸来大众,不敢危疲无所患厌。前者如来为鄙说法,已得于空、无相、无愿,至于佛典国土所有,于一切法无所造作,其诸菩萨所可娱乐,如来劝发多所率化。鄙于三界而见催逐,常自惟忖谓获灭度,今至疲惫,尔乃诲我以奇特谊,乐于等一,则发大意于无上正真道。而今大圣授声闻决当成正觉,心用愕然怪未曾有,余得大利各当奉事,乃获逮闻如是品经。从过去佛常闻斯法,故初值遇,则我禄厚喻获妙宝,无央数妙意所至愿,现在于色而无所畏,珍琦鼓乐自然为鸣,而燃大灯照耀弥广,栴檀丛林芬蕴而香。唯然世尊,我岂堪任而说之乎?”

  告曰:“可也。”

  时诸声闻共白佛言:“昔有一士离父流宕,侨亭他土二三十年,驰骋四至求救衣食,恒守贫穷困无产业。父诣异城,获无央数金银珍宝、水精琉璃、车?马瑙、珊瑚虎魄,帑藏盈满,侍使僮仆、象马车乘不可称计,眷属无数七宝丰溢,出内钱财耕种贾作。子厄求食,周行国邑城营村落。造富长者适值秋节,入处城内循行帑藏,与子别久忽然思见,不知所在。自念:‘一夫,财富无量横济远近,窃惟我老朽耄垂至,假使终没室藏骚散,愿得见子恣所服食,则获无为不复忧戚。’其子侥会至长者家,遥见门前,梵志君子大众聚会眷属围绕,金银杂厕为师子座,交露珠璎为大宝帐,父坐其中分部言教,诸解脱华遍布其地,亿百千金以为饮食。子觐长者色像威严,怖不自宁,谓是帝王若大君主,进退犹豫不敢自前,孚便驰走。父遥见子心用欢喜,遣傍侍者追呼令还。遑懅躄地,谓追者曰:‘我不相犯,何为见捉?’侍者执之俱诣长者。长者告曰:‘勿恐勿惧,吾为子勤广修产业帑藏充实,与子别久数思相见,年高力弊父子情重。’将入家内,在于众辈不与共语。所以者何?父知穷子志存下劣不识福父,久久意悟色和知名,又见琦珍。长者言曰:‘是吾子也。以权告子。今且恣汝随意所奉。’穷子怪之得未曾有,则从坐起行诣贫里求衣索食,父知子缘,方便与语:‘汝便自去与小众俱。’子来至此而再致印,曰:‘至此宅有所调饰。’父付象马即令粗习,假有问者答亦如之,当调车马严治宝物恣意赐与,父求穷子所可赈给,具足如斯。时子于厩调习车马缮治珍宝,转复教化家内小大。父于窗牖遥见其子所为超绝,脱故所著沐浴其身,右手洗之,以宝璎珞香华被服,光曜其体皆令清净,而告之曰:‘尔从本来何所兴立?何所系属?舍吾他行,勤苦饥寒。吾以耄矣,以情相告,便时纳娶,嬉游饮食以康祚胤。吾所造业不可訾计,众宝具足子知之乎!求汝积年而恋恶友,今乃来归宜除瑕垢,吾有妙宝夜光明珠琦珍瑰异,皆为汝施,僮仆侍使男女大小,恣意所欲,一以相付。吾爱念汝,犹如国王幸其太子。’”

  诸尊声闻共白佛言:“彼时穷子,播荡流离二三十年,至长者家乃得申叙,追惟前后游观所更心悉念之。时大长者寝疾于床知寿欲终,自命其子而告之曰:‘吾今困劣宜承洪轨,居业宝藏若悉受之,周济穷乏从意所施,辄备奉教喜不自胜,所行至诚不失本誓。’父知子志身行谨敕,先贫后富益加欣庆,宗敬亲属礼拜耆长,父于国王君主大臣众会前曰:‘各且明听,斯是吾子则吾所生,名字为某,舍我流迸二三十年,今乃相得。斯则吾子吾则是父,所有财宝皆属我子。’子闻宣令大众之音,心益欣然而自念言:‘余何宿福得领室藏?’”

  诸声闻等又白佛言:“大富长者则譬如来,诸学士者则谓佛子,勉济吾等三界勤苦,如富长者还执其子度脱生死。于是世尊,有无央数圣众之宝,以五神通除五阴盖,常修精进在彼道教,志于灭度谓为妙印。殷勤慕求初不休懈,欲得无为意中默然,熟自思惟所获无量,于如来所承顺法行,遵修禅定而常信乐。谓观我等懈废下劣,而不分别不能志愿,此如来法珍宝之藏,于今世尊以权方便,观于本际慧宝帑藏,蠲除饥?授大妙印。唯然大圣于今耆年,斯大迦叶从如来所朝旦印印,当至无为。又世尊为我等示现菩萨大士慧谊,余党奉行为众说法,当显如来圣明大德,咸使畅入随时之谊。所以者何?世雄大通善权方便,知我志操不解深法,为现声闻,畏三界法及生老死,色声香味细滑之事,趣欲自济不救一切,离大慈悲智慧善权,禅定三昧乃知人心,不睹一切众生根原。譬如穷士求衣索食,而父须待欲使安乐,子不觉察。佛以方便随时示现,我等不悟。今乃自知成佛真子,无上孙息为佛所矜,施以大慧。所以者何?虽为佛子下贱怯弱,假使如来,睹心信乐喜菩萨乘,然后乃说方等大法。

  “又世尊兴为二事,为诸菩萨现甘露法,为诸下劣志愿小者,转复劝进入微妙谊。譬如彼子与父别久,行道遥见,不识何人呼而怖惧;后稍稍示威仪法则乃知是父。佛亦如是,吾等不解菩萨大士,虽从法生为如来子,但求灭度,不志道场坐于树下降魔官属度脱一切。我辈自谓已得解脱,以是之故,今日睹闻未为成就,不为出家不成沙门。今如来尊现诸通慧,我等以获大圣珍宝,佛则为父我则为子,父子同体焉得差别。犹如长者临寿终时于大众前,宣令帝王梵志长者君子,今诸所有库藏珍宝用赐其子,子闻欢喜得未曾有。佛亦如是,先现小乘一时悦我,然今最后,普令四辈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天上世间一切人民,显示本宜。佛权方便说三乘耳,尚无有二岂当有三?是诸声闻皆当成佛,我等悦豫不能自胜。”

  时大迦叶则说颂曰:

 “我等今日,  逮闻斯音,  怪之愕然,
  得未曾有,  由是之故,  心用悲喜。
  又省导师,  柔软音声,  尊妙珍宝,
  为大积聚,  一处合集,  以赐我等。
  未曾思念,  亦不有求,  还闻弘教,
  心怀踊跃。  譬如长者,  而有一子,
  兴起如愚,  亦不闇冥,  自舍其父,
  行诣他国,  志于殊域,  仁贤百千。
  于时长者,  愁忧念之,  然后而闻,
  即自迸走,  游于十方,  意常悒戚。
  父子隔别,  二三十年,  与人恋讼,
  欲得其子,  便诣异土,  入于大城。
  则于彼止,  立于屋宅,  具足严办,
  五乐之欲,  无数紫金,  及诸珍宝,
  奇异财业,  明珠碧玉,  象马车乘,
  甚为众多。  牛畜䐗彘,  鸡鹜羠羊,
  出内产息,  贾作耕种,  奴仆僮使,
  不可计数。  严办众事,  亿千百类,
  又得王意,  威若国主,  一城民庶,
  委敬自归,  诸郡种人,  远皆戴仰。
  若干种业,  因从求索,  兴造既多,
  不可计限,  势富如是。  啼哭泪出,
  吾既朽老,  志力衰变,  心诲思想,
  欲得见子。  夙夜追念,  情不去怀,
  闻子之问,  意增烦惋。  舍我别来,
  二三十年,  吾之所有,  财业广大,
  假当寿终,  无所委付。  计彼长者,
  其子愚浊,  贫穷困厄,  常求衣食,
  游诸郡县,  恒多思想,  周旋汲汲,
  慕系啬口,  征营驰迈,  栽自供活,
  或时有获,  或无所得。  缠滞他乡,
  亦怀悒傶,  志性褊促,  荆棘劙身,
  展转周旋,  行不休息,  渐渐自致,
  到父所居。  槃桓入出,  复求衣食,
  稍稍得进,  至于家君。  遥见势富,
  极大长者,  在于门前,  坐师子床,
  无数侍卫,  眷属围绕,  出入财产,
  及所施与。  若干人众,  营从立侍,
  或有计校,  金银珍宝,  或合簿书,
  部别分莂,  纪别入出,  料量多少。
  于时穷子,  见之如此,  倚住路侧,
  观所云为,  自惟我身,  何为至此,
  斯将帝王,  若王太子,  得无为之,
  所牵逼迫,  不如舍去,  修己所务。
  思虑是已,  寻欲迸逝,  世无敬贫,
  喜穷士者。  是时长者,  处师子座,
  遥见其子,  心密踊跃,  寻遣侍者,
  追而止之,  呼彼穷子,  使还相见。
  侍者受教,  追及宣告,  录召令还。
  即怖僻地,  心窃自惟,  得无被害,
  曷为见执,  何所求索。  大富长者,
  见之起强,  怜伤斯子,  为下劣极,
  亦不睹信,  彼是我父,  又复怀疑,
  不审财宝。  其人慰喻,  具解语之,
  有紫磨金,  积聚于此,  当以供仁,
  为饮食具,  典摄众计,  役业侍使,
  吾有众宝,  蕴积腐败,  委在粪壤,
  不见饰用。  子便多取,  以为质本,
  蓄财殷广,  无散用者。  其人闻告,
  如是教敕,  则寻往诣,  奉宣施行,
  受长者教,  不敢违命,  即入家中,
  止顿正领。  尔时长者,  遥从天窗,
  详观察之,  知何所为。  虽是吾子,
  下劣底极,  唯晓计算,  调御车耳。
  即从楼观,  来下到地,  便还去衣,
  垢污之服,  则便往诣,  到其子所。
  敕之促起,  修所当为,  则当与卿,
  剧难得者,  以德施人,  案摩手脚,
  咸醲滋美,  以食相给,  及床卧具,
  骑乘所乏。  于时复为,  娉索妻妇,
  敖黠长者,  以此渐教,  子汝当应,
  分部之业,  吾爱子故,  心无所疑。
  渐渐稍令,  入在家中,  贾作治生,
  所入难计,  所空缺处,  皆使盈溢,
  步步所行,  鞭杖加人,  珍琦异宝,
  明珠流离,  都皆收检,  内于帑藏,
  一切所有,  能悉计校,  普悉思惟,
  财产利谊。  为愚騃子,  别作小库,
  与父不同,  在于外处。  于时穷士,
  心自念言,  人无有此,  如我库者。
  时父即知,  志性所念,  其人自谓,
  得无极势,  即便召之,  而亲视之。
  欲得许付,  所有财贿,  而告之曰,
  今我一切,  无数财宝,  生活资货,
  聚会大众,  在国王前,  长者梵志,
  君子等类,  使人告令,  远近大小。
  今是我子,  舍我迸走,  在于他国,
  梁昌求食,  穷厄困极,  今乃来归,
  与之别离,  二三十年。  今至此国,
  乃得相见,  在于某城。  而亡失之,
  于此求索,  自然来至,  我之财物,
  无所乏少,  今悉现在,  于斯完具,
  一切皆以,  持用相与,  卿当执御,
  父之基业。  其人寻欢,  得未曾有。
  我本贫穷,  所在不诣,  父时知余,
  为下劣极,  得诸帑藏,  今日乃安。
  大雄导师,  教化我等,  睹见下劣,
  乐喜小乘,  度脱我辈,  使得安隐,
  便复授决,  当成佛道。  于今安住,
  多所遣行。  无数菩萨,  慧力无量,
  分别示现,  无上大道,  攀缘称赞,
  亿垓譬喻,  余等得闻。  最胜诸子,
  则便奉行,  尊上大道,  所当起立,
  视众眼目,  当于世间,  得成佛道,
  而为圣尊,  造业如斯。  将养拥护,
  于此佛法,  讲说分别,  最胜慧谊。
  则为感动,  一切众生,  我等志愿,
  贫心思念。  假使得闻,  于斯佛诲,
  不肯发起,  如来之慧。  睹见最胜,
  宣畅道谊,  意中自想,  尽得灭度,
  不愿志求,  如此比慧。  又闻大圣,
  诸佛国土,  未曾有意,  发欢喜者,
  寂然在法,  一切无漏,  弃捐所兴,
  灭度之事。  由此思想,  不成佛道,
  常当修行,  昼夜除慢。  诸佛道谊,
  最无有上,  未曾劝助,  志存于彼。
  今乃究竟,  具足最胜,  得无为限,
  当舍阴盖,  长夜精进,  修理空谊,
  解脱三界,  勤苦之恼。  佛兴教戒,
  则以具严,  如是计之,  无所乏少。
  最胜所演,  经身之慧,  假使有人,
  愿等佛道,  为是等故,  加赐法事,
  由缘致斯,  余徒钦乐。  有大导师,
  周旋世间,  普悉观察,  如此辈相。
  诸恐惧者,  令得利谊,  求索劝助,
  令我信乐。  善权方便,  犹若如父,
  譬如长者,  遭时大富。  其子而复,
  穷劣下极,  则以财宝,  而施与之。
  大圣导师,  所兴希有,  分别宣畅,
  善权方便。  诸子之党,  志乐下劣,
  修行调定,  而以法施。  我等今日,
  致得百千,  未曾有法,  如贫得财。
  于佛教化,  获道得宝,  第一清净,
  无复诸漏。  长夜所习,  戒禁定意,
  执谊将护,  世雄唱导。  今日有获,
  佛之大道,  眷属围绕,  修行无阙。
  其有长夜,  清净梵行,  依倚法王,
  深远之慧,  而为具足,  此尊德果,
  日成微妙,  无有诸漏。  我等今日,
  乃为声闻,  还得听省,  上尊佛道,
  当复见扬,  圣觉音声,  以故获听,
  超度恐惧。  今日乃为,  致无所著,
  以无著谊,  为诸天说,  世人魔王,
  及与梵天,  为亲一切,  众生之类。
  何所名色,  造立寂然,  蠲除众生,
  无亿数劫,  于是所造,  甚难得值,
  计于世间,  希有及者。  今日无著,
  烧罪度岸,  修行为业,  踊跃欢喜。
  吾等归圣,  以顶受之,  所愿具足,
  如江河沙。  饮食衣服,  若干巨亿,
  诸床卧具,  离垢无秽,  用栴檀香,
  以为屋室,  柔软坐具,  以敷其上。
  若疾病者,  无所药疗,  今日供养,
  安住广度,  所施劫数,  如江河沙,
  所造立者,  无能夺还。  高远之法,
  无量无限,  其大神足,  建立法力。
  佛为大王,  无漏最胜,  堪任坚强,
  常修牢固,  安慰劝进,  恒以时节,
  未曾修设,  望想福行。  于一切世,
  诸法中尊,  皆为大神,  最胜如来。
  然大灯明,  示无央众,  知诸黎庶,
  筋力所在,  若干种种,  所喜乐愿,
  因缘百千,  而顺开化。  如来皆睹,
  众人性行,  他人心念。  一切群萌,
  以若干法,  而致堕落。  以法示现,
  此尊佛道。”

  正法华经药草品第五

  尔时世尊告大迦叶及诸耆年声闻:“善哉!所叹如实。审如所言,如来之德如向所喻,复倍无数不可思谊,无能计量劫之垓底,一一计数大圣所应,如来之慧无能限者,不有法想道地处所,莫能尽原。世尊普入一切诸谊,察于世间见众庶心,所度无极一切分别,皆使决了权慧之事,劝立一切度于彼岸,皆现普智入诸通慧。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所有诸药草木,竹芦丛林诸树小大,根本茎节枝叶华实,其色若干种类各异,悉生于地。若在高山岩石之间,丘陵堆阜溪谷坑坎。时大澍雨润泽普洽,随其种类各各茂盛,叵我低仰莫不得所,雨水一品周遍佛土,各各生长地等无二。如来正觉讲说深法,犹如大雨。大圣出现兴在世者,则为一切诸天、人民、阿须伦、鬼神、龙,显示威曜咸寻来至,皆现在前,为畅大音分别慧谊,大师子吼班宣景模:‘吾为如来使,天上天下诸天世人,未度者度,未脱者脱,未安者安,未灭度者令得灭度。于是世及后世所知而审,为诸通慧皆能普见,度诸度,脱诸脱,安诸安,未灭度者皆令灭度,悉来诣我。’于时诸天、人民、阿须伦、揵沓和、迦留罗、真陀罗、摩睺勒一切云集,吾于讲法现其道谊,佛为道父分别道慧。”

  佛语迦叶:“于时黎庶无数亿垓,皆来听经,如来通见一切根本,大精进力如应说法,分别散告无量言教,不失本心咸令欢喜,安隐无患或得度世,终生善处恣其所好,各自然生。或习爱欲便为说经,或听受法离诸贪惑,转稍以渐遵诸通慧,因从本力如其能量,坚固成就平等法身,犹如大雨,普佛世界滋育养生,等无差特。如来演法一品如是,至解脱味离欲寂灭,入诸通慧,若听受持讽诵奉者,不自识省无所观念。所以者何?群生根本形所像类,如所想念,已念当念所可施行,以行当行所当行者,诸所因缘,所当获致所当说者,唯如来目悉知见之。在所现处住于其地,如雨等润药草丛林、白黑青赤上中下树,世尊如之见一味已,入解脱味志于灭度,度诸未度究竟灭度,令至一土一同法味,到无恐惧使得解脱。化于众生使得信乐,苞育将护悉令普至于诸通慧,赞咏分别逮贤圣法,亦如向者迦叶所说。”

  世尊欲重解谊所趣,以偈颂曰:

 “吾兴于世间,  仁和为法王,
  为众生说法,  随其所信乐。
  意勇建大业,  久立分别说,
  群萌多受持,  蒸庶无所言。
  法王慧难解,  闇冥设闻者,
  众入怀狐疑,  则弃所住处。
  随其境界说,  如本力所任,
  又示余利谊,  则为现正法。
  譬如纯黑云,  踊出升虚空,
  普雨佛世界,  遍覆于土地,
  又放大电㷿,  周匝有水气,
  而复震雷声,  人民皆欢喜。
  阴蔽于日月,  除热令阴凉,
  欲放雨水故,  时布现在上。
  彼时普等雨,  水下无偏党,
  滂流于佛土,  泽洽众塸域。
  应时而降雨,  激灌一切地,
  旱涸枯溪涧,  一切得浸渍。
  惠泽无不到,  众源皆涌溢,
  深谷诸广野,  林麓慉幽薮,
  萌叶用青仓,  药草无数生,
  樛木诸丛林,  滋长大小树,
  众药咸茂殖,  茎干华实繁,
  随其本境界,  皆令得蒙恩。
  诸天树木,  结根坑坎,  陕隘迮处,
  而生其中。  如诸邪道,  一切愚痴,
  长益系缚,  如象着绊,  草刺棘树,
  芦苇䅥䅥,  茎节枝叶,  及诸华实。
  华实茂盛,  多所饶益,  蒙之恩雨,
  药草滋长,  从其种类,  因本境界,
  各各得服,  饥渴饱满。  如其所种,
  各得其类,  然其天雨,  皆为一味。
  告迦叶曰,  佛亦如是,  出兴于世,
  譬如天雨。  这现天下,  为众说法,
  以是诚行,  示于众生。  大仙以斯,
  使人闻经,  皆于诸天,  人民前现。
  佛为如来,  圣中之尊,  善权方便,
  犹如天雨,  吾当饱满,  一切群萌,
  愚騃之党,  身形枯燥,  除诸苦患,
  得立大安,  烧尽爱欲,  获至灭度。
  诸天人民,  皆听我言,  普悉当来,
  诣佛大圣。  吾为如来,  世尊无伦,
  有所导御,  故出于世,  为一切人,
  分别说经,  化无数千,  众生之类。
  又复示现,  若干种谊,  于彼若此,
  常行平等,  得至解脱,  灭度无为。
  或在门前,  而说经典,  则为造立,
  道德之藏,  诸等不等,  皆令平等,
  无有所憎,  爱欲永除。  未曾讲说,
  无益之语,  未常增惟,  诸放逸缘。
  以一切法,  为众生说,  假使众庶,
  多不可计,  为讲大典,  不诡因缘,
  行步所由,  若复住立,  在于座上,
  而续三昧。  譬如大龙,  雨多所润,
  普浸润斯,  一切世间。  寻兴慧云,
  而降法雨,  畅发微妙,  应病与药。
  常为众生,  说贤圣谊,  皆令奉戒,
  如天阴凉。  众人失言,  及违诸行,
  欲使近法,  转渐调柔。  使住疑者,
  舍诸邪见,  劝化导利,  令净所睹。
  舍置下劣,  远众懈废,  随其所趣,
  而令入法。  应时为说,  如其心本,
  令皆弃捐,  顺师子行。  世尊等演,
  经法之雨,  悉使得至,  大尊佛道,
  任其力耐,  而令听受,  若干道慧,
  而化立之。  从诸天人,  志性所乐,
  天帝释梵,  转轮圣王,  犹如于此,
  诸小世间,  诸药品类,  各各异种,
  碎小段段,  诸所良药。  迦叶且听,
  吾悉当说,  以能识慧,  无漏之法,
  便得无为,  所在游行,  神通三达,
  亦复如是。  斯雨定意,  三昧诸药,
  或有游诣,  在于山岩,  其人便得,
  缘一觉乘,  于彼修禅,  清净之行,
  是则名曰,  为中品药。  假使志愿,
  上士美德,  我当于世,  逮成导师,
  常精进行,  志依一心,  是则名曰,
  为上尊药。  设使欲为,  安住之子,
  恃怙慈心,  而行寂然,  疾得成道,
  为人中尊,  所谓树者,  则喻于斯。
  是等能转,  不退转轮,  建立神足,
  根力之行,  缘是长养,  医药除病,
  英雄度脱,  无数亿人,  随时示现,
  于斯佛道,  是则名曰,  为大林树。
  吾之所顺,  善权方便,  一切大圣,
  亦复如是。  最胜讲法,  则为平等,
  犹如庆云,  普一放雨。  神通无碍,
  如此比像,  若如众药,  在于地上。
  以见如是,  微妙之谊,  如来所建,
  善权方便。  假使分别,  一善法事,
  亦如天雨,  至若干形。  佛以法雨,
  多所安隐,  普润天下,  有所成就。
  观察其人,  堪任所趣,  佛之法诲,
  景则一等。  譬如放雨,  堕草山岩,
  及至中间,  无有不遍,  灌诸树木,
  若大丛林,  密云四集,  天下丰羡。
  设使世间,  行慈愍法,  常以经典,
  饱满天下。  以现世间,  令普安隐,
  天雨药草,  华实茂盛,  其药树木,
  稍渐长大,  是为罗汉,  诸漏尽者。
  诸缘觉品,  处于林薮,  我所说法,
  无有尘垢。  无数菩萨,  志开总智,
  周旋三界,  一切普行,  于众会中,
  演此大道,  犹如树木,  日日滋长。
  修进神足,  专达四禅,  若闻空慧,
  心则解达。  放出光明,  无数亿千,
  是为大树,  而复滋茂。  若诸声闻,
  不至灭度,  斯为世尊,  第一最说。
  若此分别,  乃为讲法,  犹如兴云,
  而澍甘雨,  渐渐长育,  众药草木,
  人民之华,  不可称量。  一时之间,
  说因缘法,  而为众人,  现于佛道。
  善权方便,  佛谓言教,  一切导师,
  亦复如是。  斯诸说法,  为最究畅,
  诸声闻等,  皆当承是。  缘斯之行,
  当得佛行,  此诸罗汉,  如是无异。
  世尊演谊,  尽极于斯,  化诸小乘,
  皆得佛道。”

  佛复告大迦叶:“如来所教等化无偏,譬如日明广照天下,光无所择照与不照,高下深浅好恶香臭,等无差特。佛亦如是,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五道生死、菩萨、缘觉、声闻,慧无增减,随心所解各得其所,本无三乘缘行致之。”

  迦叶白佛:“设无三乘,何故得有菩萨、缘觉、声闻?”

  佛言:“譬如陶家埏埴作器,或盛甘露蜜,或盛酪苏麻油,或盛醲饮食,泥本一等,作器别异所受不同。本际亦尔,一等无异,各随所行成上中下。”

  迦叶又问:“纵使别异,究竟合不?”

  告曰:“当合明者解之,譬若有人从生而盲,不见日月、五色、十方,则谓天下无日月、五色、八方上下。有对说者,其人不信。若有良医观人本病,何故无目?本罪所种,离明眼冥体瘿重病。何谓重病?风寒热癖是则四病。便心念言:‘斯人之疾,凡药疗之终不能愈。雪山有药能疗四病:一曰显,二曰良,三曰明,四曰安,是药四名。’于时良医愍伤病人,为设方便即入雪山,采四品药㕮咀捣合,以疗其盲,目便见明。又加针灸消息补写,斯人目睛内外通彻,睹日月光、五色、十方,尔乃取信。寻自克责:‘我之盲冥,无所见闻,自以为达。今眼得视,乃自知本愚蔽之甚也。今睹远近高下,无喻我者。’时有五通闲居仙人,洞视彻听身能飞行,心能知人所念,自知所从来生死本末,而具语曰:‘卿莫矜高自以为达,仁在屋里自闭不出,不知外事。人念卿善恶尚不能见;十里五里语言之音、或二十里击鼓之音声,犹不能闻;近一二里,自不躇步亦不能至;自观未生胚胎所忆,亦不能识。有何通达称无不见乎?今吾察卿身,冥中为明,明中为冥。’其人问曰:‘作何方术得斯圣通?愿垂慧诲。’仙人答曰:‘当入深山闲居独处,除诸情欲尔乃有获。’即遵所训舍家岩燕,一心专精无所慕乐,则得神通。尔乃自觉,察本所见不足言名,今得五通无所挂碍,甫自知本所见蔽闇。”

  佛言:“如是当解此喻,人在生死五道阴盖,不了本无则名曰痴。从痴致行,从行致识,从识致名色,从名色致六入,从六入致更,从更致痛,从痛致爱,从爱致受,从受致有,从有致生,从生致老病死忧恼苦患,罪应集会故谓盲冥。是以世尊愍伤其人,升降三界轮转无际,不能自拔。观于众生心之根原,病有轻重,垢有厚薄,解有难易,睹见远近,便见三乘,发菩萨心,至不退转,无所从生径得至佛,犹如有目得为神仙。其良医者,谓如来也。不发大意,谓生盲也。贪、淫、瞋恚、愚痴六十二见,谓四病也。空、无想、无愿、向泥洹门,谓四药也。药行病愈则无有痴,名色六入所更痛爱,受有生老病死忧恼苦患,皆悉除矣。志不作善亦不在恶,如生盲者还得两目,谓声闻、缘觉生死已断,度于三界省练五道,自以通畅莫能喻者。临欲灭度佛在前住,诲以要法发菩萨意,不在生死不住灭度,解三界空,十方一切如化如幻,如梦、野马、深山之响,悉无所有无所希望,无取无舍无冥无明,尔乃深睹,无所不达见无所见,见知一切黎庶萌兆。”

  于是颂曰:

 “譬如日光曜,  遍照于天下,
  其明无增减,  亦不择好丑。
  如来犹若兹,  慧等殊日月,
  普化于十方,  亦不有增减。
  若如彼陶家,  埏埴作瓦器,
  或盛甘露蜜,  或受苏油食,
  计泥本一等,  为器各别异,
  所受又不同,  因盛而立名。
  人本亦如是,  无三界五道,
  随行而随生,  展转不自觉。
  解空号菩萨,  中住则缘觉,
  倚空不解慧,  则名为声闻。
  譬如人生盲,  不见日月光,
  五色及十方,  谓天下无此。
  良医探本端,  见四病阴盖,
  慈哀怜愍之,  入山为求药。
  所采药奇妙,  名显良明安,
  㕮咀而捣合,  以疗生盲者,
  消息加针灸,  病愈目睹明,
  见日月五色,  乃知本淳愚。
  人不了无本,  坐堕生死径,
  十二缘所缚,  不解终始病,
  世尊现于世,  观察三界原,
  因疾而随本,  各各开化之。
  了空则菩萨,  意劣为缘觉,
  畏厌生死苦,  故坠于声闻。
  自谓道德高,  无能有逾者,
  所睹极究练,  无所忧弊碍。
  犹如五通者,  号名曰仙人,
  愍而告之曰,  卿故有蔽碍,
  不能弘深奥,  于愚则为明,
  在内不见外,  虽明故为愚。
  数十里有声,  耳则不得闻,
  若人欲危害,  不知彼所念。
  欲至外数里,  不躇步不到,
  若生长大时,  不识胎中事。
  五事表里彻,  尔乃为悉达,
  何以忍贡高,  自谓无等伦?
  欲得五通者,  当处于闲居,
  精思专念道,  尔能晓了此。
  即寻奉所诲,  舍家入深山,
  一心无秽虑,  便得成神仙。
  若得至声闻,  及获缘觉乘,
  自谓慧具足,  与佛等泥洹,
  临欲灭度时,  佛即住其前,
  为现菩萨法,  三达无挂碍,
  智慧度无极,  进善权方便,
  度空无想愿,  菩萨由是生。
  四等心四恩,  用开化黎庶,
  解一切如化,  幻梦野马影,
  深山响芭蕉,  三界无所有,
  不执亦不舍,  无愚亦无明,
  不生死泥洹,  悉等如虚空,
  无见无不见,  乃睹一切本。
  当尔时所见,  不造三界观,
  一切普平等,  所济无有量。”

  正法华经授声闻决品第六

  于是世尊说斯颂时,一切普告诸比丘众:“吾尽宣告,此声闻比丘大迦叶者,曾已供养三千亿佛,方当供养如此前数,奉敬承顺诸佛世尊,禀受正法奉持宣行,竟斯数已当得作佛,世界曰还明,劫名弘大,佛号时大光明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众祐,寿十二中劫。佛灭度后,正法住二十劫,其像法者亦二十劫。其佛国土甚为清净,无有砾石荆蕀秽浊之瑕、山陵溪涧,普大快乐,绀琉璃地众宝为树,黄金为绳连绵诸树,有八交道,诸宝树木常有华实,悉皆茂盛。其土菩萨无央数亿百千垓,诸声闻等亦不可量亿百千垓。其土无有魔事及诸官属,诸魔营从皆护佛法,常行精进无所违失。”尔时世尊,欲重解谊,即说颂曰:

 “我睹比丘,  以佛明目,  迦叶住此,
  当成为佛。  于将来世,  无央数劫,
  供养诸佛,  圣中之尊,  具足悉满,
  三千亿佛。  斯大迦叶,  诸漏得尽,
  便当越度,  三品之行,  当得佛道,
  亲近法施,  供养诸佛,  天人之尊,
  合集得至,  无上大道。  最于来世,
  尊无上伦,  为大圣道,  无极神仙。
  其佛国土,  最胜第一,  清净离垢,
  若干显明,  随意所欲,  常可至心。
  紫磨金色,  珍宝庄严,  复以珍宝,
  成为树木,  有诸道径,  严八交路,
  天人放香,  自然流馨,  彼时国土,
  所有如是。  若干种华,  而为挍饰,
  一切诸华,  紫磨金色,  出光音声,
  以为法则,  普常微妙,  莫不见者。
  诸菩萨众,  亿千之数,  志性调定,
  逮大神通。  诸圣哲等,  奉方等经,
  不可计数,  亿百千垓,  无有诸漏,
  奉持志强。  所有声闻,  彼佛法胜,
  假使天眼,  欲计劫限,  弟子之数,
  不可称算。  其佛当寿,  十二中劫,
  正法当住,  二十中劫,  像法亦立,
  二十中劫。  大光明佛,  德当如是。”

  于是贤者大目揵连、贤者须菩提、贤者摩诃迦旃延,等同心侧立顶戴,瞻顺光颜目未曾眴,稽首足下战战兢兢,应时各各说斯之颂,而咨嗟曰:

 “大雄无所著,  释王无极人,
  乃愍伤我等,  赞扬宣佛音。
  今以知余等,  愍授我畴莂,
  以甘露见灌,  沐浴众祐决。
  譬如饥馑时,  丈夫得美膳,
  虚乏叫唤求,  有人手授食。
  吾等咸欢喜,  本为下劣乘,
  违时舍众人,  虚乏不得决,
  设至平等觉,  大圣不拜授,
  于今处世伦,  则不复饮食。
  世尊见劝励,  闻尊上音声,
  唯垂见授决,  尔能获大安。
  大哀愿散疑,  愍伤多所矜,
  抚恤贫匮意,  甘露诱示子。”

  于是世尊,见诸耆旧心志所念,即复重告诸比丘众:“比丘当知,此大声闻耆年须菩提,当复奉侍供养八千三十亿百千垓佛,在诸佛所常修梵行,积累功德具足究竟,竟后世时当得作佛,号称叹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众祐,世界名宝成,劫曰宝音。普佛之土周匝悉遍,有诸宝树自然庄严,无沙砾石山陵溪涧,其树音声哀和柔雅,众庶产业不可称数,人所居跱馆宇若干,重阁交露。有无央数声闻之众,欲计算者无能限量,悉识宿命。彼土菩萨亦不可计亿那术百千。其佛当寿十二中劫,灭度之后,正法当住二十中劫,像法亦立二十中劫,则坐虚空,为一切人讲说经法,开化无数百千菩萨。”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今吾普告,  诸比丘众,  悉且明听,
  佛所班宣。  尊须菩提,  是吾弟子,
  当来之世,  得成为佛。  大圣所见,
  至诚无虚,  具足三十,  那术垓千,
  当于世间,  遵修道行,  常志求斯,
  佛之要道。  于彼来世,  究竟行已,
  颜色殊妙,  相三十二,  威曜巍巍,
  紫磨金容,  处世清净,  多所愍哀。
  国土快乐,  所在显现,  无数人见,
  踊跃可意,  悉当游行,  诣诸世尊,
  度脱群生,  亿百千垓。  诸菩萨众,
  不可计量,  而常广说,  不退转轮,
  在最胜教,  诸根通利,  皆当恭顺。
  彼佛国土,  诸声闻事,  不可计量,
  欲有限算,  无能尽极。  六通三达,
  获大神足,  脱门无碍,  而处安隐,
  计神足力,  不可思议。  我假使说,
  诸佛尊道,  诸天人民,  如江河沙,
  常当叉手,  自归圣尊。  其佛当寿,
  十二中劫,  正法当住,  二十中劫,
  像法亦立,  二十中劫,  世雄导师,
  劫数如是。”

  尔时世尊重复宣告诸比丘众:“比丘欲知坚固取要分别平等,是我声闻大迦旃延。后当供养奉侍八千亿佛,佛灭度后各起塔庙,高四万里,广长各二万里,皆七宝成,金银、琉璃水精、车?马瑙、珊瑚碧玉,香华、杂香捣香、缯彩幢幡供庙。如是过斯数已,当复供养二十亿佛,然后来世当得作佛,号曰还已紫磨金色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众祐。国土严净平等无邪,名闻显现,琉璃为地,若干种树众宝校饰,紫磨黄金为绳连绵,诸树华实茂盛华遍。佛土无有地狱饿鬼畜生,但有诸天人民众多具足充满。又诸声闻无数百千那术之众,诸菩萨等无数百千,庄严国土。其佛当寿十小劫,灭度之后,正法当住二十中劫,像法亦住二十中劫。”于时世尊,即说颂曰:

 “诸比丘众,  皆听吾教。  其佛音声,
  当美柔软,  尊迦旃延,  为佛弟子。
  当供养佛,  若干导师,  奉敬承顺,
  恭恪无量,  无数世人,  不能称计。
  若灭度后,  当起庙寺,  当以华香,
  而供养之。  然于后世,  便得作佛,
  国土清净,  无有瑕秽。  讲说发起,
  亿千众生,  具足开导,  一切人民。
  世界庄严,  光照十方,  当得作佛,
  多所超喻。  号紫金色,  其德巍巍,
  究竟群黎,  亿百千垓。  无数菩萨,
  及诸声闻,  满其佛国,  无量难计。
  常行精进,  于佛法教,  除断诸难,
  灭终始患。”

  于是世尊,复告四部众会曰:“今佛大圣宣告尔等,是我声闻尊大目揵连,当悉供养奉侍于八千佛,承顺世尊一切无量。诸佛灭度当起塔庙,七宝校成,金银、琉璃水精、车?马瑙、珊瑚真珠,高四万里广长二万里,若干殊好众宝之物,供养塔庙,及与香华、杂香捣香、缯彩华盖、幢幡伎乐之娱。过是数已,当复奉敬二百万亿佛,供养承顺。最后世时当得作佛,号还已金华栴檀香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众祐,国土名意乐,劫曰乐满。其佛世界,快乐安隐清净鲜洁,绀色琉璃以为其地,诸树华实七宝合成,普以真珠众华庄校,平等端严众宝具足。诸大仙圣有亿百千,寂然而坐所谓无量。皆诸菩萨广说经法。其佛当寿二十中劫,灭度之后,正法当住四十中劫,并计像法。”尔时世尊则说颂曰:

 “大目揵连,  是吾弟子,  弃捐仁行,
  犹得自在。  二百万亿,  诸劫之数,
  悉当供养,  此诸佛教。  普于诸佛,
  常修梵行,  而当志愿,  斯诸佛道。
  悉当奉侍,  诸佛世尊,  具以承事。
  导师之众,  皆当广普,  执持圣教,
  若干亿劫,  百千之数,  殷勤承顺,
  不违大命,  诸安住等。  灭度之后,
  以众七宝,  兴立塔庙,  为诸最胜,
  建修上业。  用栴檀香,  以为柱梁,
  众香伎乐,  而供养之。  然于后世,
  事究竟已,  言谈斐粲,  人所宗仰,
  多所愍哀,  所为如此,  当得作佛,
  号金栴檀。  其佛当寿,  二十中劫,
  安住所更,  行德如是。  当为菩萨,
  讲说经法,  于是劫数,  分别雅谊。
  最胜声闻,  有无数千,  亿百千数,
  如江河沙。  六通三达,  得大神足,
  于安住世,  获致妙通。  无数菩萨,
  悉不退转,  精进勇猛,  有志智慧。
  修行如应,  顺斯佛教,  不可计量,
  若干千数。  佛灭度后,  弟子多学,
  正法当住,  流布十方。  正法像法,
  四十中劫,  正法没尽,  像法乃出。
  是佛声闻,  得大神足,  佛皆劝立,
  在大尊道。  依倚大圣,  不违真法,
  于当来世,  成佛自在。”

  正法华经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