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行林第三十二。

  叶衣法。
  一支度。
  传授池上记。依经意分十二种法。先就第一第三法。明其行仪之中第一法(云云)。
  先就第一法明之(私谓于咒有验者可修此法云云)。
  先画尊像(如经说)。次可储道具。贤瓶一口(满盛香水插花果树枝)。悬像竿一枝(有龙头铁橛)。法螺二口。大鼓二口(加杖)。磬二口(加杖)。香炉一口(加香壶。此等之物。兼日置道场内。以辨事真言加持之)。
  以上记文今依师传注支物等。
  注进。
  叶衣观音御修法七个日支度。
  一御佛一铺(御衣绢一铺半图样可仰佛师)。悬像竿一枝(可有龙头铁橛)。一大坛一面(方七尺二寸)。灯台四本。胁机二前。礼盘一面(可有半叠)。酥。蜜。
  名香。沉水。白檀(郁金)。龙脑。安悉(此内安悉香十两自余各各七两)。
  金铜瓶一口。法螺二口。大鼓二口(加杖)。磬二口(加杖)。香炉一口(加香壶)。大瓷瓶一口(可斗纳)。机一前(方二尺高三尺安瓷瓶料)。白绢五尺许(瓶带料)。白布二端二丈(二端坛敷料二丈佛供覆)。大幕三帖(二轨坛可料一帖南门外置水瓶所料)。小桶三口(阏伽神供等料)。小杓三柄。折敷五枚。吕子二覆。坛供(如常)。灯油(如常)。净衣(白色)。
  阿阇梨。伴僧十二口。承仕四人。驱使八人。见丁二(已上净衣人供如常)。
  五谷各五升。?三升。时珍果子少少。
  一护摩坛一面(可有炉桶方六尺)。胁机二前。灯台四本。礼盘一面(可有半叠)。酥。蜜。名香(如常)。白布一端二丈(坛敷并佛供覆料)。芥子袋。坛供(如常)。灯油(如常)。
  一十二天坛一面(方三尺五寸)。灯台二本。胁机一前。半叠一枚。白布一端二丈(坛敷并蜡烛料)。酥。蜜。蜡三两。坛供三石五斗。灯油三升五合。五谷各一斗。
  一杂具。阏伽棚一脚。长柜。桶杓(大小)。叠帘。自余杂具(如常)。
  右大略注进如件。
  年 月 日。
  右支度存略随时任人意耳。只依师说注大略许也。
  一起首时分向方等。
  本经之中不说此事。但画本尊。取鬼宿日。若准此者。或画本尊。或起首法。或正修追鬼之法。时可取鬼宿直日也。师传云。此法依息灾(云云)。然者向方等可依息灾之仪欤。
  私问。师传有何故此法依息灾云哉。答。建立护摩轨。明息灾护摩功用云○疾疫刀?俭鬼魅诸不祥(云云)。秽积轨云○并除鬼神法(云云)。息灾法。尤允合矣。
  一行法。
  秘录云。被叶衣法七。
  叶衣观自在菩萨陀罗尼经(内略无陀罗尼字。不空贞元海列外题。仁列内题云。叶衣观自在菩萨法一卷)。
  梵字叶衣心真言一本(仁)。
  私云。此经中说。
  师传云。有人心耳。若胎。若金。若悉(云云)。
  私云。若依胎者。或大悲大坛。或都法坛。或莲部别坛等。准余法可知之。若依悉地。又如前云。若依金界者。忌四印一印等。又如他法中注。今且付大悲大坛。示其尊位。
  尊位。胎曼荼罗。观音院。第三行。西终(白身观音西大随求北)。
  胎轨。观音院列名云。白身观自在。披叶衣菩萨。不明形像印明。经疏之中不云此尊。
  种子。●(娑)。
  三形。未敷莲花。或钺斧。
  尊形。肉色。左手持索。右手持丈。立右膝坐赤莲花。后本坐白莲。
  私云。经说四臂。如下出之。
  印相。左手持罥索。右手作施愿。真言曰。唵(一)钵罗拏(二合)舍嚩哩(二)吽(引)发吒(半音)。
  右印明。出叶衣观音经。
  梵号。阿利也(二合)波攞舍缚唎。
  密号。异行金刚。
  已上依胎图。并印明集等抄之。
  唱礼。
  桂记云。
  三身。佛眼(若可云。半荼罗婆悉你冒地サタバヤ摩诃〃〃〃〃〃)。
  南无曼荼罗主。叶衣观自在。冒地サタハヤ摩诃〃〃(三反)。
  或阿利耶钵啰嚩哩底。
  〃〃阿〃〃诃野〃〃〃冒〃〃〃〃摩〃〃〃。
  〃〃五大明王。〃〃大小自在〃〃〃。
  〃〃三部海会等(云云)。
  发愿(私注之)。
  至心发愿 唯愿大日 本尊界会。
  叶衣观音 莲花部中 诸尊圣众。
  大圣不动 大悲明王 三部五部。
  界会诸尊 外金刚部 护法天等。
  尽穷法界 一切三宝 还念本誓。
  降临道场 所修三密 灵验胜利。
  决定现前 护持国主 安稳快善。
  阎魔界中 行病鬼等 于诸有情。
  起大慈心 令此国界 无诸灾难。
  息灾延命 增长福寿 恒受快善。
  无边御愿 决定成就 决定圆满。
  宫内安稳 诸人快乐 及以法界。
  平等利益。
  道场观。
  桂记云。
  种子。●(南师记)●(大原口决)。
  三形。八叶莲花(大原说)。吉祥果(南师说)。
  尊形。经云。其像作天女形。首戴宝冠。冠中有无量寿佛。右第一手当心。持吉祥果(师传云。唯掌中持一果也。如宝等耳或枝云云)。第二手作施愿势。左第一手持钺斧(师传云。钺者。麻左加利云云)。第二手持罥索(师传云。莲花索也。索两端付莲花是也)。
  赞(师传云。观音赞云云通用云云)。
  根本印。
  八叶印(南师说)。大原云。三昧耶印为根本印(云云)。开敷八叶莲花印也。如弥陀印(云云)。次虽出羯磨印。但以三昧耶印为根本印(云云)。羯磨印者。右手施愿。左手拳安乳边。想持罥索(云云)。真言。
  ●●●●●●●●●(已上记)。
  念诵(私。先部母白衣。次大日。次本尊。以莲花部母。次马头。次诸药叉。次诸天总。次当坛护摩。次成就明。次又部母)。
  诸药叉明。为宛二十八大药叉咒也。而师传。镇宅时立别坛。请供持念。余时不然(云云)。然而案经意。第四法末云。由灌顶戴像。二十八大药叉将。常随拥护(云云)。意彼第四法中。刻叶衣像。受灌顶。依如此大药叉将拥护云也。以之思之。经中诸法。皆可仰大药叉卫护仍持念之。
  护摩(师传云。依息灾修之)。
  六坛(作法如常)。
  本尊坛劝请。
  我今稽首请 披叶衣菩萨 白衣马头等。
  莲花部圣众 二十八大将 及以诸眷属。
  唯愿降临此 纳受护摩供。
  诸尊坛(有无随宜)。
  世天坛(可加行疫神等分)。
  十二天坛(或七个日之间。三个度修之。是大疏也。近代每日七个日乃至三七日。以行法终为期修之)。
  以罗刹天可为当坛天主。更问之。
  已上私记之。人不可用耳。
  第七夜正作遣除法。
  记云。七日七夜修护摩法(可具助修十四人)。至第七夜。正作遣除法。于初夜时修供养法(乃云)念诵。念修已了。未修护摩。阿阇梨。助修。相共先作三部。被甲等(云云)。
  私云。此日酉克。南门外边扫地洒净。左方若右方。随宜。曳大幕。其内立花机。其上安瓷瓶。入净水。加乳酪。饮食。五谷。杂果子。?等。种种物。且令人守之。待阿阇梨来耳。
  然后出坛场。一人持贤瓶(诵心真言。加持之。又诵之。持之)。
  私云。此瓶开白时。满盛香水。插花果树枝。以绢束之。悬瓶颈。种种庄严。其花春秋采时花。夏冬用采花安场内。以辨事真言等。加持者是也。
  一人持悬像竿(无间断诵大陀罗尼又先诵之加持之)。
  私云。取坛场所悬之像。先诵陀罗尼。加持竿。然后。悬竿持之。出场内也。
  二人吹螺(诵摘枳王真言。加持之。又诵之吹之)。
  二人鼓击(诵摘枳王真言二十一遍。加持所击之杖。又诵之击之。又令净人荷此鼓)。
  二人鸣磬(诵摘枳王真言二十一遍。加持所击之杖。又诵之打之。又令净人持此磬)。
  二人持香炉。
  师传云。诵吉庆及吉祥也。然吉祥赞世无之。师传曰。四智赞用之。件赞等梵语用之(云云)。
  一人持香炉(烧安悉香。其香以心真言。加持之。一百八遍。又诵之。烧之。香烟勿令断绝。又令净人持香壶)。
  师传云。安悉香逐鬼类也。谓桃野柅。或即用之。兼日以来葛等。渍用宛之(云云)。
  私云。安悉香逐鬼用。并桃野柅。本果等事。不见。更可寻之。
  阿阇梨在后。出行。结根本印而无间断。诵大陀罗尼(或持杵加持也)引入王宫。从南门入右绕一匝。又从南门而出复从东却绕城内坊市一匝。便从城南门出。至于城南门外大水瓶处(云云)。
  师传云。先结印诵明加持道。以持杵加持行。印烦故也。又云。问城内坊市一匝云。中轨文。内外各一匝见如何。答。尔者南门者罗城门也。内里外一匝。又内里内一匝也。合二匝绕也(云云)。
  至彼处竟。阿阇梨诵妙色身如来真言。加持此瓶七遍。真言曰。曩谟婆誐缚帝苏噜婆耶怛他誐哆耶娑嚩(二合引)诃。
  师传云。或可用五如来名号。又如常可用神供法欤。阿阇梨示惠耳(云云)。
  又诵叶衣观自在陀罗尼七遍。于真言句中(其句可问师)。称国王名号。加持之(可云。国主某甲。除灾安稳。增长宝寿。愿王国界无诸灾难)。
  师传云。●●●●●●之次称之(云云)。
  然后于路侧旷野。辨掷水瓶令破。作是告言。阎魔界中行病鬼等。汝等受领此饮食。复道而归。于诸有情起大慈心。令此国界无诸灾难(金刚合掌。诵之。私谓。又诵般若心经。仁王般若四非常偈。金刚般若两段偈颂。谛缘度等。以为法施)。
  私云。阿阇梨加持瓷瓶之间。助修等立回幕外。加持毕令驱仕取瓶而立前行。阿阇梨助修在后行列。即至路侧可令弃之。或阿阇梨自弃之。或令驱仕弃之。可随宜欤。门外机幕等可令取去之耳。
  次阿阇梨助修。三部被甲等。然后相共还入坛场。安置佛像修护摩法(云云)。
  师传云。还入间不吹击(云云)。
  右依本记次第注师传等了。
  伴僧咒(大陀罗尼或用别叶心真言云云)。
  护摩咒(用经心咒)。
  一第一法文。
  经云。若国内疫病流行。应取白氎阔一肘半长二肘。先令画人洁净齐戒。以少瞿摩夷汁和其青绿。以香胶和勿令用皮胶。取鬼宿日。画叶衣观自在菩萨像。其像作天女形。首戴宝冠。冠中有无量寿佛。璎珞环钏庄严其身。身有圆光。火焰围绕。像有四臂。右第一手当心持吉祥果。第二手作施愿势。左第一手持钺斧。第二手持罥索。坐红莲花上。画像成已。悬于竿上。令人执竿。执竿之人无间断诵叶衣观自在菩萨陀罗尼。击鼓鸣磬。所击之杖。用摘枳王真言。加持二十一遍。方乃击之。真言曰。●唵●摘●枳●吽(短声)●弱。又令二人诵赞。一人诵吉庆赞。一人诵吉祥赞。令知法弟子三五人。一人持香炉烧安悉香。其香以叶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加持一百八遍。然后取香炉。烧香烟勿令断绝。一人持贤瓶。满盛香水插花果树枝。令持瓶人在前。先行引像二人吹蠡。引入王宫。右旋一匝。南门而出。复从东却。又绕城内坊市一匝。便城南门出。于城南门外。置一大水瓶。于中。置种种饮食。杂果及?。阿阇梨。诵妙色身如来真言。加持七遍。然后诵叶衣观自在菩萨陀罗尼七遍。于真言句中。称国王名号加持。愿主国界无诸灾难。然后于路侧旷野。弃掷水瓶令破。作是告言。阎魔界中行病鬼等。汝受领此饮食。复道而归。于诸有情起大慈心。令此国界无诸灾难(已上第一法文了)。
  一大陀罗尼并心咒(私云。此陀罗尼字句多而难行。用者。用唐院别叶咒无妨欤)。
  曩谟(引)啰怛曩怛(二合)怛啰夜野(一)曩谟(引)弭哆(引)婆(去引)野(二)怛他(去引)檗跢(引)夜(引)啰贺(二合)帝(引)三(去)藐三(去)没驮(引)野(三)曩莫阿(去引)哩野(二合引)嚩路(引)枳帝(引)湿缚(二合)啰(引)野(四)冒(引)地萨怛嚩(二合引)野(五)摩贺(引)萨怛嚩(二合引)野(六)摩贺(引)迦(引)鲁抳(尾整反)迦(引)野(七)曩谟(引)摩贺(引)娑颇(二合引)摩钵罗(二合引)跛跢(二合引)野(八)冒地萨怛嚩(二合引)野(九)摩贺(引)萨怛嚩(二合引)野(十)摩贺(引)迦(引)鲁抳迦(引)野(十一)缚(引)摩宁(引)怛鍐(二合引)曩么写(去引)弭(二)怛万(二合引)曩莫写(去引)弭嚩(引)么宁(三)毗舍(引)止钵啰拏舍嚩哩(四)钵啰拏(二合)舍嚩妣舍(引)止(五)婆(去)誐嚩底(丁以反六)跛啰戍(上)播(引)舍驮哩抳(七)夜(引)?迦(引)?质(八)捺婆(去)夜(引)?聿(二合)答跛(二合)你也(二合)么(引)曩(引)?聿(二合)答跛(二合)捻帝(九)夜(引入)迦(引)室质(二合)你(泥以反)多庾(引二十)夜(入)迦(引)室质(二合)怛么(二合引)哩庾(二十二)夜(引)迦(引)室质(二合)坦播(引)摩贺(引)摩哩庾(二合)曳计质弩钵捺啰(二合)嚩(引三无反跛)曳计质弩播(引)夜娑(引入)曳计质捺地野(二合引)婆(去引)嚩(无博反五)曳计质弩跛萨罗誐虚(引六)坞跛萨啰誐三满驮嚩(引七)坞跛捻帝(八)萨嚩(引)?跢(引)?萨嚩(引)娑[啍*單](二合引九)萨吠帝嚩(引)攞哆(三十)曀武(引)坦钵捻帝(三十一)曩半泥多多娑多(二合)娜宁曩萨帝曳(引)曩萨底也(二合)嚩(引)计(引)曩(三)惹惹惹(四)曀鼻室止(二合)半泥跢(引五)地瑟耻带(引)㗚满(可云国王(某甲)除灾安稳。增长宝寿。愿此国界殿内无诸灾难)。
  坦啰(二合)跛乃(引六)么(鼻)么萨嚩萨坦嚩(二合引)难(上引)者(七)啰迦[扌*忘](二合引)矩噜(八)麌不井(二合)矩噜(九)跛哩坦罗(二合)喃矩噜(四十)跛哩檗啰(二合)垣(上)矩噜(四十一)跛哩播(引)啰难矩噜(二)扇(引)井矩噜(三)娑嚩(二合)娑底野(三合)野曩矩噜(四)难(上)拏跛哩贺(引)朗矩噜(五)设娑怛啰(三合)跛哩贺朗矩噜(六)尾洒怒(引)洒喃矩噜(七)尾洒曩舍曩矩噜(八)枲么(引)满荡矩噜(九)驮啰抳满荡左矩噜(五十)怛你也(二合)他(去引五十一)阿蜜哩(二合)帝阿蜜㗚妒(引五十二)纳婆(二合)吠阿湿嚩(二合)娑党(二合引)霓(三)么(鼻引)鼻啰么(鼻引)么啰(四)舍么钵啰(二合)舍么(五)睹奴(鼻)尾睹奴(六)睹黎睹母黎娑嚩(二合引)贺。
  心真言。
  ●● ●●●●    ●●● 
  唵钵啰拏舍缚哩(二合)吽发吒(半)
  秘录云。梵字叶衣心真言一本(仁)。
  观自在叶衣菩萨心真言。
  唵(一)曳(引)曩萨帝曳(引)曩薄誐嚩帝(引四)钵啰吉惹拏(三合五)播(引)罗蜜跢(引六)萨普吒(引七)瞋驮缚日里尼(八)作葛哩(引)拏(九)帝曳(引)曩(十)萨帝曳(引)曩(十一)播(引)跛剑(引十二)唵(十三)颉唎(引入十四)觌(入引)失利(引入)噳噜底(十五)萨蜜哩底(十六)尾惹曳(十七)萨缚(引)贺(引十八)。
  私云。前唐院别叶真言者是也。大陀罗尼。繁广。心真言简略。此真言中用也。念诵并后加持可用之。但伴僧等不读付之间。用少真言。何事有哉。
  以上第一法毕。
  第三法。
  一支度。
  注进。
  叶衣观音御修法七个日支度。
  一御本尊一铺(图样寸法可仰佛师)。
  一大坛一面。灯台四本。胁机二前。礼盘一面(可有半叠)。白布一端(坛敷料)。酥。蜜。名香(白檀。沉水。丁子。薰陆。龙脑。苏合。豆谷)。佛供覆。大幕二帖。坛供(如常)。灯油(如常)。
  一护摩坛一面(可有炉桶)。灯台四本。胁机二前。礼盘一面(可有半叠)。白布一端(坛敷料)。酥。蜜。名香(如前)。芥子袋。佛供覆。坛供(如常)。灯油(如常)。一药叉坛一面(方三尺五寸)。半叠一枚。胁机一前。灯台二本。白布二端(坛敷料蜡烛料)。酥。蜜。蜡七两。名香(白檀。安悉)。上纸(ㄙ)帖(纸钱料)。白绢一丈(币帛料)。桧榑一寸(标料)。温石八枚(广一寸余长五寸厚五六分许)。朱砂一两(可磨调不可入皮胶)。牛黄一颗(供物)。坛供能米二石一斗。灯油二升一合。五谷各七升。胡麻一升。
  一十二天坛一面(方三尺五寸)。半叠一枚。胁机一前。灯台二本。酥。蜜。蜡三两。名香(白檀。安悉)。上纸(ㄙ)帖(纸钱料)。白绢七尺(币帛料)。桧榑一寸。白布一端二丈(坛敷料蜡烛料)。坛供能米一石四斗。灯油一升四合。五谷各七升。
  一杂具。
  铁槌一柄。切钉二连。锹一口。小桶杓各三口。折敷十枚。长柜二合。吕子覆。松明二十把。阏伽棚一脚。梯一台(长可及寝殿梁上)。
  一净衣(白色)。
  一人供。
  阿阇梨。伴僧十二口。承仕六人。驱使八人。见丁二人(已上净衣供料)。
  一供所杂具僧房装束(如常)。
  右支度大略注进如件。
  年 月 日。行事大法师。
  阿阇梨。
  以前支度且依师说且任例注之。正用之时取舍可随时宜矣。
  一行法(就此有八。一大坛。二护摩坛。三十二天坛。四圣天坛。五药叉坛。六作护持法。七作护持。后药叉坛行法。八结愿作法)。
  一大坛(康午八年七月二十四日大原上网。于花山院为镇宅被修此法之时无大坛云云)。
  先堂庄严。
  以寝殿南面。可为坛所。中心立大坛(向北)。右护摩坛(左右可随时)。护摩坛右方立药叉坛。大坛左方十二天坛等随便宜。各坛上安置道具。辨备供物。
  供养法。
  师传云。胎金悉。可在人意乐(云云)。
  私云。师曰。经文不说行法。且以台藏行法修之。就之有七分。
  一行愿分(自前方便至五大愿)。二。三昧耶分(自入佛三昧耶至持地印)。三。成身分(自内五轮观至慈氏印)。四。曼荼罗分(自一切三世无碍力至示三昧耶印)。五。供养分(自阏伽印至密赞)。六。作业分(自入本尊观至奉送)。七。三摩波多分(入佛三昧耶等也)。
  付初行愿分。
  唱礼。
  八叶。白衣。
  曼荼罗主阿利耶ハラハリチ冒地サタハヤマカサタハヤ。
  二十八药叉(泥罗伽等。药叉。摩伽药叉。依师传。可礼大小自在后耳。更问)。
  或人五大明王上礼之。私依有所存。且本尊。次礼之。更问。
  马头。五大明王。大小自在。三部海会。次付三昧耶分(如文修之)。次付成身分(可有都别等异。更同)。次付曼荼罗分。
  道场观(如常)。
  观曼荼罗(大慈坛如常。但以观音院披叶衣菩萨。为本尊。而现图二手也。经说四手。私云。依经观四臂可无妨欤。二十八药叉周匝此菩萨观图之种子三形尊形等。更问)。
  次付供养分。
  赞(圣观音赞用之。诸器等当额供养)。
  次付作业分。
  入三摩地(更问)。种子沙。三形吉祥果(私云。如图果叶枝也)。根本印(八叶印。付之。有可如用印明。作法更问。师说云。八叶印。加阿弥陀印。私云。此旨未得意。问更)。正念诵用心咒(有二。更问)。
  付三摩波多分。为二。一者。檀那参会坛场。护摩阿阇梨左召居之。可修此法(作法更问)。不用后加持。近代。檀那虽参会。无此作法等。法陵迟也。不修其也。若坛那不参会者置标物。可修此法也。二者。所谓入佛等是也。阿阇梨自法也。具旨更问之。
  二护摩坛(师传。依息灾)。
  六坛作法(如常私云。师说。至本尊段。二十八夜叉加持之。以前三夕。供本尊。以后三夕。供诸夜叉云云。私云。常途师传。于世天段供之。别别不供之。只总供三夕云云)。
  护摩咒(用小咒)。
  番僧咒(用小咒)。
  后加持(同。或念诵。并后加持用别叶真言云云)。
  教王房说云。镇宅时。何用后加持耶。如不动安镇。不用后加持(云云)。
  三十三天坛(如常)。四圣天坛(如常私云。师曰。此坛存略。在人意耳)。
  五药叉坛。
  经云。则于所居之处。用牛黄。或纸。或索上。书二十八大药叉为真言。怗四臂上等(云云)。
  传授池上记云。书二十八大药叉。持真言。建立别坛。随其方位而安置之(经云。于二十八大药叉将位。各各以白檀香涂一小坛)。次辨备诸供具(经云。坛上烧香。杂花。饮食。灯烛。阏伽)。以助修一人。每日令劝请供养(赞后。合读祭文)。
  私谓。经文帖真言已。作供养启白。虽然。兼日作之。有何妨乎。
  井房记云。延久三年五月十八日(壬寅)于大原山庄。叶衣法始修之。二十八药叉将真言。兼于山奉书之。么牛黄。加少许朱砂薰陆。相和纸书之。长五寸广五六分许。即为入大原始行法。后桧木板长五寸广一寸许削。二十四枚。以香水洗净。以大豆粉。奉付真言。二更以纸板广定切。真言上覆。周以粉付。又板头皆穿小穴。是钉料也。其板。头小尖削即板里随方。书东一东二等铭。四方四隅等各别取重收之。又地下真言兼高尾山发剃砥堀遣磨治之。长五寸广一寸余许作八枚设之。真言料四枚。其真言上覆盖料四枚。即四枚石书地下四方真言梵本。以刀雕之。雕了洗净之。即以盖料石。相覆以糸上下束之。为之。又新铁槌一柄切钉二十五六许。以香水洗净。并加持之。为了。更建立别小坛。陈列供具如例。于坛四方各安置真言。先东方次第安置四真言。寄近东北角。安置东一真言。板头向外。下端向内。如是次第。匝东南角安东四真言。南方西方北方准东方皆次第置之。次东北隅安其隅真言。乃至西北隅了。次其内院四方安置地下四方真言。即其内院四隅上方四隅真言。次第安置之。修略供养法(依十八道)劝请二十八药叉将供养之。赞用诸天赞。赞了后读祭文。即经文唯愿二十八药叉等乃至寿命长远(云云)。以此为祈愿祭文。祈愿了后。即发遣。发遣即明。依施饿鬼法。
  私云。药叉坛行法。
  大坛阿阇梨。正念诵时。先护身(三甲等。若不动。然后立座。可向夜叉坛)。次礼佛着座。次涂香涂手。次加持香水。次洒净供物等。次加持饮食等三印。次观曼荼罗(定印)。
  想。坛上有数多荷叶。叶上有●字。字变成二十八大药叉将。各与眷属俨然而坐。
  次轮坛。次打磬二度(想。奉惊右在大坛所清尊)。次取香炉劝请之。颂曰。
  至心劝请 二十八大 药叉大将。
  与诸眷属 降临此处 哀愍纳受。
  我此微供。
  近代作法。坛上安香炉。坛下置磬。仍此间出之。若无之者。直可用印明劝请也。
  次置香炉。以印明请之。
  定拳屈风。如钩请之。药乞叉(二合)湿嚩(二合)啰野曳醯呬(有归)。
  想。大坛尊来。与此曼荼罗尊。契当一身也。
  次四字印明。次阏伽。次花座(四叶)。次善来偈。次涂香。次花。次烧香。次饮食。次灯明(有蜡烛者。此时付火。诵饮食。灯明。二明奉之)。有币帛者。此次可供之。次普供养。次赞(诸天)。次根本印明(用劝请印明。除召仪未向)。次念诵(作法如常。大日。佛眼。叶衣。二十八将各真言。欲略者。可用诸药叉明慈护。大吉祥)。次法施(心经。谛缘度。诸经贵文。或大日五字明。或波罗蜜明等)。次还珠。次根本印明。次左方五供。普供赞。次祈愿。
  唯愿二十 八大药叉 并诸眷属。
  各住本方 护持某甲 为除灾祸。
  不祥疾病 延寿获得 色力增长。
  聪事威肃 端严果报 具足易长。
  寿命长远(已上经文)。
  私云。为镇宅修之时祈愿词可改用少少句欤。
  里书。教王房记云于经文启先贤还私添削之。
  虔诚启告 唯愿四七 大药叉将。
  并诸眷属 各住本方 能护家宅。
  水火盗贼 王难等怖 悉皆远离。
  非但当方 乃至十方 示相拥护。
  护持殿主 某甲〃〃 消除不祥。
  疾病夭寿 获得色力 所生男女。
  易长易养 寿命长远 作是启告。
  诸药叉将 不敢违越 诸佛教敕。
  昼夜拥护 卧安觉安 有大威德。
  非啻一家 乃至国内 灾疫不起。
  人民丰盛 娑缚诃(云云已上)。
  次阏伽。次回向。次奉送(用前劝请印明。□□仪如常。想。所请尊奉送大坛)。次诵金刚轮陀罗尼(是为令补行法之间。忌念越法也)。次下座礼佛。次还着本座。
  右依师说记之。近代人所行。多异之。可察之。

  此图依师说图之。
  本山院镇时无各各蜡烛供等。只饭二杯如常(云云)。
  师匠被修此法之时。蜡烛纸钱等。各各奉献之。又以机立坛。今依井房记不立而例置之。

  此依横川定心房御藏曼荼罗之第二重图之。
  依此行之又有何失哉。

  此图依经意私图之。
  一二十八大药叉将真言。
  ●●   ●     ●●   ●●● ●   ●
  (东壁一)唵你(引)啰伽(二合)吒枳(入)吽弱娑嚩(引)贺
  ●● ●             ●●
  (二)唵苏宁怛啰(二合)吒枳こここ (三)唵布啰拏(二合)こここ
  ●●●
  (四)唵迦比攞こここ
  ●●           ●●●●
  (南一)唵僧(入)伽こここ (二)唵坞波僧伽こここ
  ●●●         ●   ●
  (三)唵啇企罗こここ (四)唵难(上)娜(上)こここ
  ●●           ●●●●
  (西一)唵诃哩(入)こここ (二)唵诃哩(入)计奢こここ
  ●●         ●●●
  (三)唵钵罗仆こここ (四)唵迦比攞こここ
  ●●●        ●●●  ●
  (北一)唵驮逻拏こここ (二)唵驮逻难(上)那こここ
  ●●●●●         ●●
  (三)唵坞你庾誐跛罗こここ (四)唵尾瑟拏こここ
  ●●●          ● ●●●●
  (东北隅)唵半支迦こここ (东南一)唵半(引)左罗巘拏こここ
  ●●●●         ●●●●
  (西南)唵娑跢拟哩こここ (西北)唵害摩嚩多こここ
  ●●         ●●●
  (地下东)唵步莫こここ (地南)唵苏步莫こここ
  ●●         ●●● ●
  (地西)唵迦逻こここ (地北)唵坞波迦(引)罗こここ
  ●●          ●●
  (上方四隅 东北隅)唵苏哩也こここ (东南)唵阿银你こここ
  ●●          ●   ●
  (西南)唵苏摩こここ (西南)唵嚩(引)庾こここ

  六作护持法(私云。教王和尚。康和三年十二月。于内大臣家被修此法之时第五日。正镇云云)。
  传授记云。次至第七夜。作护持法。于初夜时修供养法(乃至)念诵。念诵了未修护摩。阿阇梨助修相共。先三部被甲等。然后持所写药叉将真言。出于坛场。到彼所居之处。随诸方位。次第帖之。真言已。又阿阇梨助修三部被甲等。然后。相供还入坛场。修护摩法(云云)。
  私云。师说。护摩之段如常。护摩毕。护摩师。即起礼盘。暂居本座。大阿阇梨并夜叉供师。起座召承仕。取札等不乱方隅折敷上置之。切钉铁锤等相具。出堂外次第帖之。但至下方镇仰供师阿阇梨。先于方方受地略作法修之。以驱使。令堀其地(散供因兼。可有用心)。镇毕还入坛所。护摩阿阇梨如初。更可修护摩。一时药叉供阿阇梨同着座。念诵少少读祭文修后供耳(私云。祭文者。经文也。别不出之。供师密书可读之。具作法在别)。大阿阇梨同着座。可念诵二真言(更问)。护摩毕。如常后供养(云云)。
  井房记云。至第七夜。初夜时念诵了。后往小坛所。供养启白祈愿了。即阇梨并助修皆三部被甲。先四方及四隅真言各一具取重安置新折敷上。即铁捶钉等相具重加持之。洒净令持一人。更令一人登天井母屋。天井上近东北角置二尺余。帖东一真言。次去二尺余帖东二真言。如是乃至东四真言。近东南角置二尺余帖之。先钉真言板头穴入以铁捶打付栋侧。此间阇梨助修共诵叶衣真言。并如诵其方真言。次往南方四真言次第帖之(如东方作法。但广狭相计帖之。桁侧打付)。次西方次北方次第作法(如前)。次东北隅帖之。次东南。次西南。次西北。此间以纸烛照帖之。帖了人人下了。次往小坛所。取地下四真言。往下方镇所。即南庭南边兼造作假舍。堀设四穴。但中心自本不动镇宅真言被埋安置。仍其四方除二尺许。堀设之辨备散供等。修略行法供养地神敬白事由。祈愿了后。取其下方真言。从东方安之。其真言石。竖如柱立之。即填土筑坚了解界并被甲护身还又入舍内。取上方四真言如始。令上天井。从前四隅真言上更帖之。以此表上方。从东北隅次第帖之(作法如前)。还来诣小坛所。重又二十八药叉将启白祈愿。修后供养了。发遣之(祈愿词如经)。即往护摩坛修护摩。六段如例。但本尊段大日。叶衣。世天段更加供二十八药叉将。不用各别板只总供三板。护摩了后往供养法坛。修后供养等(如例)此间总护摩二个度也。是存略故也。护摩多少可任意乐之。第七夜初夜时。并次日中结愿时修之也。又小坛真言供养。师说从初修之。但今真言迟奉诵之间存略。但二度修之。以此不可为规模。
  延久三年六月一日为后记之。
  安庆。
  已上井房记毕。
  师传云。正镇作法有二说。一如私记。一如例。供养法护摩世天段。趣镇所。帖真言了。还入坛处。更亦可修护摩。六段如前。然则正镇时可辨备二时料支物之(云云)。
  私云。帖真言次第并其作法。先达说不一准。如本记者。出于坛场。到彼所居之处。随诸方位次第帖之(云云)。如大原说者。始自东一终于东北。巡帖之。次上方。皆天井上四方桁侧帖之。以上方四高自四方上帖之。如文者。先四方四隅下方上方次第帖之。今始东一。终东北。以上方而下方之先帖。是依便宜也。次阇梨出外。以下方四。东南西北垣下回埋之。其间助修等不起于座念诵。但除杂役人。又帖真言之间。诵大陀罗尼帖之。或用心咒(云云)。又帖下方真言之时。无别作法。垣下入一尺许堀埋之。以真言之面向上。横置之。或筑垣之面。举于二尺许。穿穴而埋之。以泥土涂塞之(云云)。如教王房说者。如经文。四方四隅下方上方次第帖之。但下方真言。分助修四人。指遣四方令埋之。当日午后。四方筑垣之下。各相当中心穿穴(纵一尺广六寸许)。各行向件所。埋真言毕。于其上令修神供。五谷粥等四具设之。又以真言面向于中方竖埋之。又以上方札打付角木端(云云)。如前所出井。房说者。次第如经说。但以下方真言。南庭埋之(云云)(具如上出之)如是事且任阿阇梨乐惠。且可随时宜欤。
  七护持法后药叉坛行法。
  私记云。还入坛场。供养启白大药叉将(云云)。
  师传曰。如前于药叉小坛修供养也。虽无坛上真言唯修之(云云)。
  私云。师说。药叉供师入场着坛前。先且取去坛上花器等。更帚拭。以白坛香泥二十八大药叉位。各各涂一小坛。坛上随方隅立标(依文意暂如此记也。如大原延命记。回文置上。初日涂作此坛耳)。又师传云。虽无坛上真言唯修之(云云)。仍不可立标欤。如本花器等别置之。各各真言少少念诵部主部母真言必可修加之。然后顶戴珠置之。读祭文。其文经有之(云云)。
  私云。更备香花等修供养具如前。但如井房说者。神供养启白。后起座取帖真言事毕。修后供养。更备香花不修供养。此说尤可欤。
  八结愿作法(如常)。
  师传。以佛像置梁上(云云)。
  私云。结愿事毕。助修等退下。阿阇梨暂留。取本尊入于箱。坚封其盖。以如钉打付之而置梁上。以钉可打付也。教王房说。出叶衣真言梵本为加入箱中(云云)。
  一第三法文。
  经云。又法。若国王男女。难长难养。或薄命短寿。疾病缠绵寝食不安。皆由宿业因缘生恶宿直。或数被七曜陵适本宿。令身不安。则于所居之处。用牛黄。或纸。或索上。书二十八药叉大将真言。帖四壁上。先于东方壁上帖四大药叉将真言。从东北角起首。所谓第一药叉将真言曰(云云)。帖真言已。于二十八大药叉将位。各以白檀香涂一小坛。坛上烧香杂花。饮食。灯烛。阏伽。虔诚启告。作是启告已。二十八大药叉将。不敢遗越诸佛菩萨教敕。昼夜拥护。卧安觉安。有大威德。若有国王作此法者。其王境内灾疫消除此国土安宁人民丰盛(已上第三法文)。
  桂记云。经云。于二十八药叉位○涂一小坛(云云)。今案。诸佛集会陀罗尼经所说之二十一小坛心。先简择清净之处(以栴檀末而涂其地)。成一方坛(纵广七寸)。月初八日(香汤洗浴受八戒斋)。取黑沉香及龙脑香共备一两。置于坛上又取白檀香。或沉水香。或龙脑香。或复丁香。迦矩罗香。而置于坛。其人诵此陀罗尼咒(咒此诸香于日日中皆七七遍)。满于七日至十五日。一日不食。其日中时以郁金香。于其檀上作二十一小坛。其一处中(名如来坛)。余二十坛(名金刚王坛)。又于坛外作四小坛。名四天王段(等云云)。以之可润色欤。非正用彼矣。
  次云。小坛安随方安之(云云)。
  然则。建立一坛。二十八大将真言。随方位安之欤。各坛香涂之欤。又四隅回大坛可建立二十八小坛欤。文暗难知。更可问之。集会经二十一坛意。一坛上可帖之。若依四天王坛意。回大坛可安欤。
  又云。药叉真言札经云。四壁上帖(云云)。
  如口决者。准阴阳符(七十二星符等欤)。札书纸裹八方可悬之(云云)。如南授者。札书打付桁等(云云)。于地下者。会释。筑垣地上。一尺许堀埋之(云云)。但又随时可有会释欤。
  右经中十二种法。先就第一第三两法抄记师传等。自余十法。依池上记之篇目抄入经文。
  第二长寿无病法。
  经云。又法。欲求长寿无病者。随意大小白毡上。画叶衣观自在菩萨像。于施愿手下。画彼求愿男女形状其像。置道场中。每日香花饮食。如法供养。发愿。常时加持。满其所愿(云云)。
  第四除宿曜难法。
  经云。又法。应画本命宿形像。每月供养。若作如是法者。恶宿直转成吉祥。复以白檀香。克作叶衣观自在菩萨像。并于桦皮上书叶衣真言共带。若作此法。取鬼宿直日受灌顶。其灌顶瓶。以缯彩系顶。满盛香水。水中着七宝及五种药。所谓娑诃者罗。娑诃泥嚩建吒迦哩。药勿哩诃底药拟哩羯啰拏药。及五谷种子。诸香等。以叶衣观自在陀罗尼。加持一百八遍。以用灌顶洗诸障难。灌顶已。取一瓦瓶盛种种饮食。于彼男女顶上。旋绕三匝。令一人知法者远送出野外。掷破瓦瓶。即结界线索。以叶衣真言加持罥索悬其颈上。若作如是法加持者。身上疫病。鬼魅厌祷。执曜陵逼本宿及恶星等。恶宿所作皆悉殄灭(云云)。
  第五除人疫法。
  经云。又法。若人疫病取舍弥木(此国无。取褚木替之)。燃火然后牛苏。护摩。人发。人骨等。护摩一百八遍。投于火中。烧七日已来每日如是供养。叶衣观自在菩萨。每护摩之时。称彼国城名聚落名村坊名。一切灾难悉皆除灭(云云)。
  第六除畜疫法。
  经云。如是。象疫马疫。牛疫。水牛疫。各取本类骨本毛。作护摩。七日七夜。亦皆灾灭。
  又法。取一瓶满盛香水。诵叶衣真言。加持水瓶一百八遍。然后以水淋彼畜身上。一切疫病悉皆消灭(云云)。
  第七除头痛法。
  经云。又法。若人头痛。取有香气花加持一百八遍。令戴及鼻嗅即得除愈。
  第八除鬼魅法。
  经云。又法。若人患鬼魅。所粳米粉。披作彼魅形。诵叶衣真言。以宾铁刀子段段截之。七日护摩即得除差。
  第九除疟病法。
  经云。又法。若人患疟。若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或长时患疟。用牛黄书此真言戴之。即得除差。
  第十除婴魅法。
  经云。又法。或婴孩被鬼魅。出此真言带得除愈。
  第十一除劫贼法。
  经云。又法。劫贼侵夺坊市村邑。或欲远游道路怖畏劫贼。取佉陀罗木末。护摩。诵真言一百八遍。所去之处无诸障难。
  第十二除苗家稼虫法。
  经云。又法。若虫食苗稼。取随其多少砂。以真言加持一百八遍。散田中虫自远去。五谷丰熟。如是等。种种灾难。但依此法随意加持皆得愿满(云云)。
  一先持诵数遍。
  经云。若欲作此法者。先于我前。诵此叶衣陀罗尼。满三十万遍已。然后作法。无不应验(云云)。
  一功能。
  经云。尔时婆伽梵住极乐世界。与诸大众宣说妙法。时金刚手菩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双膝着地。顶礼观自在菩萨言。圣者住大悲解脱如幻三昧。能除一切有情苦恼。与出世间利益安乐。纵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同时有种种苦恼及八难苦。或希望世间出世果报。若能一心称念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名号。应时不舍大悲誓愿。即现种种随类之身。能满众生一切胜愿。亦能护持国界拔济苦难。亦能摄受养育增长吉祥。亦能遮止囚禁苦形。亦能销除虫毒鬼魅及诸恶病。亦能临阵禁制刀杖。亦能消除水火灾难。亦能断除厌祷咒咀。亦能结护方隅地界。唯愿圣者哀愍未来一切有情国王男女。若净信三宝。护持佛法。相承王业勿令断绝。为彼等故说此陀罗尼加持方便。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还座本处合掌。向佛而白佛言。唯愿世尊哀愍加持。我有叶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陀罗尼。能除一切有情灾祸。疫疾饥馑劫贼刀兵。水旱不调宿曜失序。亦能增长福德国界丰盛人民安乐。我今欲说唯愿听许。佛言。善哉善哉。随汝意说。尔时观自在菩萨。承佛威神而说陀罗尼(云云)。
  又云。尔时观自在菩萨。说此陀罗尼已。白佛言。世尊。若男子善女入。诵此陀罗尼一遍即护自身。若诵两遍并护伴侣。若诵三遍能护一家。若诵四遍护一聚落。若诵五遍护一国界。何况七遍乃至多遍。能饶益六趣四生(云云)。池上记云。当明此法分为两段。序分正宗也。就初序分又分为二。初通序次别序也。初尔时下是通序也(此中有三。初礼尊。次圣者下叹德。三唯愿下正劝请也)。次尔时下正宗也。所请大士应请说法。分文为三。初请许。次佛许。三正说。此即初也(此中有三。初礼佛。次合掌下举说法。三我今下正请许也)。次佛言下佛许。三尔时下正说分文为三。初说陀罗尼。次时观下总明功能。三若欲下别说除难等法。分文为二。初总明先持诵法。若国下正别说除难等法。此中有十二种法(云云)。
  一曼荼罗(横川定心房御本)。

  私云。画大曼荼罗之时。二十八药叉形如何。何所明之哉。可寻之。
  一私问。第三法。唯为镇新宅修之。虽不为镇宅。但为息灾等不可修之欤。答。师曰。近代之习多分尔也。但第三法之意。未专镇宅之意。以令国王。男女之难长难养。易养易长为期崇也。虽设为镇宅。不修之。为国王王子。除灾与乐。尤可行此法哉。仍今上。御本坊之时。奉为御息灾安稳。依执柄御命。修此法之克。诣凤阙。而欲帖真言之处。且怖违先达之行仪。且惮惊当时之耳目而愁默止。后叶察之依文可行之。纵有凡愚之诽谤。定非圣旨之元由欤。
  问。二十八大药叉供。只限第三法而修自余法之时不可供之欤。答曰。如文者然也。修余法之时。不可供之耳。
  私云。经异本第四法末注云。由灌顶戴像。二十八大药叉将。常随拥护(云云)。意第四法中克叶衣像。受灌顶。依如此。大药叉将拥护云也。以之思之。于帖真言之者。限第三法。而于别请供药叉者。可通自余诸法欤。凡经中所说诸法。可写大药叉将之卫护矣。
  问。二十八药叉。又在他经之中哉。答。孔雀经中(不空)云佛告阿难陀。复有二十八药叉大将○住于十方。拥护十方所有众生令离忧恼。名其曰(云云)。
  私云。此经所说梵名与今经真言。全同之。义净译孔雀经。梵汉并出可见之。
  问。今经二十八真言皆有吒枳吽弱之句。其意如何。答。未闻师说。但胎轨召请诸天真言之未有此句。或云。请召义欤(云云)。虽未见诚文且召请句欤。更可寻之。
  问。第一法文云。摘枳王者谁哉。答。
  问。以牛黄书真言心如何。答。佛意难知。未闻师说。但牛黄。除邪逐鬼德。一往存此故无硕失欤。
  问。牛黄其体如何。答。开重本草云。味苦有小毒。除邪逐鬼治小儿百病。于牛得之。即阴干百日。便时燥无令见日月光。注云。黄有三种。散黄粒如麻豆。慢黄若鸡卵中黄糊。在肝胆。圆黄为块形。有大小。并在肝胆中。又云。神牛出入鸣吼者有之。唐本注云。牛有黄者。必多吼唤。嘉祐本草云。牛出入呻者有之。牛有黄者。毛皮光泽眼如血色。时复鸣吼。开重本草注云。伺其出角上。以盆水承而吐之即堕落水中。今人多皆就胆中得之。唐本注云。喝迫而得之。谓之生黄。尤佳。嘉祐云。夜光走角中。牛死入胆中。如鸡子黄。此有四种。喝迫而得者名生黄。其杀死而在角中得者名角中黄。心中杀得者名心黄。初在心中如浆汁。取得便投水中。露水乃硬如碎蒺藜。或皂荚子也。肝胆中得之者名肝黄。大抵皆不及。喝迫得者最胜。又云。此物多伪。今人试之皆揩摩手甲上以透甲黄者为真言。
  问。金刚寿院和尚。于宇治大纳言隆国亭(土御门富小路)为镇宅。修此法之时第一法兼行(云云)。又康和之比。教王房座主于内大臣亭(土御门高仓)为镇宅。修此法之时行严律师日记云。第五夜修镇件夜雨降不追鬼。作法只镇许也(云云)。推日记意。遍有其仪欤。此事如何。答。如文说并私师说者。更不可兼行之。但两和尚者是我朝高德。显密传灯也。所行之旨定有由绪欤。更可问明匠耳。
  问。名叶衣有何故耶。答。就所服得名欤。师传云。ハカロモ如十波罗蜜菩萨所著(云云)。或云。衣者。是严身覆形之美。叶者是郁茂荫凉义(云云)。
  行林叶衣法第三十二。

  享保十三戊申年于出云寺书写校合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