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四十帖决卷第五

  问。金刚顶经有七日作坛法耶。答。不说之。但用七日作法。准胎藏用耳。两教互存没互通用是常途也。又金顶护摩轨云。治地如大曼陀罗法(云云)此文颇相顺。又略出经颇似有其意。可见之。
  私案之。掘地治地涂拭等事。全如台藏。而七日作法金界不说之。然和尚说(广抄)掘地等皆是七日事业也(云云)又圆成宫说(护摩抄)师传金顶经用七日作法(云云)又略出云。治地准常(云云)别纸具抄出诸说。
  金刚大日于须弥顶为一切义成就菩萨。将成道时。自须弥顶至尼吒。诸佛满空互相涉入。谓一一佛互接入一一身。一佛各各身接入诸佛也。而俱时入一切义成就菩萨身成大日尊(云云。长久四年九月九日)。

(宽德二年六月九日)

  又云。金刚顶经大意者。佛于色究竟成道之后。下须弥顶为一切义成就菩萨(白色普贤也。名大慈金刚)即成就正觉时。从色究竟下给时。一切诸佛皆集尽空。互相涉入一切诸佛悉释迦身中。其中释迦昔知识善友阿閦等四佛。从释迦身出坐四方。乃至如之现曼荼罗即了。而第二卷未请佛说曼陀罗。佛即为说之。现作萨埵身。即名大慈金刚也。说曼荼罗了。第三卷即说灌顶也。又云。大日所现(若大日后身)金刚萨埵。白色五古杵安乳铃安腰。名大慈金刚者也。东方萨菩萨青色也。右五古安乳。左拳安腰。其拳是慢相也。以手押腰。是憍慢形也。故理趣经左慢(云云)又大日如来现二种金刚萨埵。一大慈金刚(白色也)如金刚顶经说。曼荼罗时所现身是也。一萨菩萨(青色)即东方阿閦前正为他现身处月轮也。他受用也。

(长久四年九月中旬)

  师曰。十六生后成普贤者。即普贤如来也。即金界大日也。故金界轨初云。普贤·金刚·莲花手(云云)即三部也。普贤者大日也。

(宽德三年二月二十日)

  又后十六生成正觉者。断无明生。变易生也。
  师曰。胜初瑜伽者。十八会中一也。胜初者金刚萨埵是初入门也。谓十六之中初生也。即初地也。一切菩提心中初菩提心尤难尤胜。若入初地后位自然故。以入初地为胜故。胜初二字有之。

(长久二年九月中旬)

  师曰。金界四种轮只金刚界轮度。一切义成就遍调伏降三世三轮未度(云云)大本中有之欤。

(长久二年九月中旬说)

  师曰。五部次第者。如来部法性自性清净理中。次金刚部者。即金刚杵为三形。是五佛智慧也。即第八识转成大圆镜智。付第八识有染净二分。净分者即第九识法界体性智如来部也。今此大圆镜第八识中染分转成无漏智也。金刚部名名五智金刚也。即智慧其本也。即内证智慧法门也。次宝部者。摩尼宝为三形。是诸佛福德门也。即福智二严圆备。因圆果满。方现相好庄严宝冠璎珞之相示人也。即第七识转成平等性智。今方依前金智慧门所显因圆果满佛载五佛宝冠。以灌顶智洒一切众生顶。授菩提不退转职位故。此部殊名灌顶三昧地智也。又法界性智者。理上智冥合故名智也。次莲花部者。即自性清净莲花为三形。是表一切众生身中自性清净理也。第六识转成妙观察智。即说自性清净之理。令一切识自性清净句之法门也。即是说法利生智也。次羯磨部者。即以业杵为三形。是事业三昧耶智也。前五识转成成所作智也。今诸佛事业者。诸佛说法利生之时。必有神通事业。谓或天雨或地动或放光或舌相等也。即自修事业亦令一切修事业。所谓亲近奉事供养等皆是也。各各四亲近。具如心要等。又金刚多是从本垂迹意也(云云)。

(长久五年九月十一日说)

  师曰。宝部犹广接五部。以第七识望第八识得意耳。

(同日)

  问。金刚界金刚金刚部金刚同欤异欤。答。金刚界者即五智金刚也。即是智界也。诠五方五佛智也。金刚部亦五智金刚也。即五智杵为三形。五佛智也。五部之中总五智唯金刚部也。故能思之。只宽狭殊许欤。三部五部中莲花部莲花是赤色之莲故。如之观之。彼三摩耶形莲花杵头莲花亦赤色现之。
  师曰。五部各互为五部故。五五二十五部也。故云五部金刚萨埵。又生师云。五部军荼利(云云)又可有五降三世也。俱胝母总成五部(云云)。

(长久二年九月中旬说)

  师曰。金界五部母者。四波罗蜜四佛母也。佛部母金刚萨埵是也。即此金萨埵成佛身也。故五部母俱在此曼荼罗中也。

(长久四年九月九日)

  又金界四波罗蜜(又云苏悉地主)是四部母也。佛眼是佛母也。问。金刚曼荼罗在佛眼耶。答。不可必有曼荼罗中。若令有即东方萨菩萨是也(云云)。

(同日)

  又曰。五部母者。佛部母佛眼是也。曼荼罗别无其位。但东方萨菩萨即是佛眼尊也。四部母即波罗蜜是也。是即苏悉地主也。波罗蜜者即事究竟·到彼岸·度无极义也。事究竟即成就养育义也。故云苏悉地主也。私云。大师上纲曰。中台大日如来又即佛眼也。二义也。
  又金四波罗蜜是依事究竟之义者。成就之义也。又五部苏悉地王者。依此等意也。

(长久三年四月上旬说)

  问。金界曼荼罗有五部母耶。答。四母四波也。佛母普贤金刚萨埵也。
  问。何金萨埵耶。答。可东方金萨埵也。是即大日果上所现。即彼身受职普贤一体也。一云。金界大日如来亦名普贤如来。即是普贤金刚萨埵也。此即诸佛母也。又私云。初从金刚萨埵终至金刚拳。经十六大菩萨位将登正觉时。即生莲花台上受职灌顶时。亦即名普贤。即是佛所证十六智印也。初心后心皆同一也(云云)。
  又问。最后身受职成大日金萨埵。与东方佛前萨埵同异如何。答。若依位浅深者是别也。谓初普贤初发菩提心位也。后身普贤将成佛时。正坐台上受职位也。又五部各有金刚萨埵(云云)。
  师曰。十六大菩萨皆是大日如来果所现也。故初后不二不可有浅深。约次位者识是初心也(云云)。
  又问。何故名四波罗蜜乎。答。波罗蜜者度无极·到彼岸·事究竟三义。此皆成就义也。故苏悉地王。谓此四波罗蜜菩萨为四部。为各各部成就母。诸尊即从此出生也。故此波罗蜜者成就义也。出生义云。四波罗蜜三世一切贤圣生成养育之母也(云云)瑜祇疏云。有五部苏悉地法王。佛部(普贤)金部(金刚手)宝部(虚空藏)莲部(观音)羯部(业菩萨)有五部母佛部○(云云)四部四波罗蜜也(云云)。
  问。金界之意以降三世为辨事尊心如何。答。大日如来于须弥顶为一切义成就菩萨唱成道。即此一切义成就菩萨是普贤萨埵也。普贤即白色法界普贤也。非青色东方萨菩萨普贤。而初普贤是断无明初住也。后普贤后心普贤也。而接初后互具诸地功德故同是一菩萨欤。彼降三世是普贤所现身也。故虽后心普贤又可现此降三世身。同是普贤所现故。云彼界将登正觉身所现明王为辨事也。故五相成身普贤同是普贤也。此等断惑分齐等等觉位也。又佛眼法云金刚萨埵成大日者。是法界普贤也。

(长久五年九月十八日)

  又云。金界降三世为总教令轮身故为辨事。况三十七尊皆入降三世三摩地。凡以降三世为最。又台界降三世为辨事尊也。又不动大日如来左足也。降三世右足也(云云)右犹了了欤。此一条未详。

两曼指归(十二)

(长久二年九月中旬)

  问。两界向西向东心何。答。人人说云也。或云胎藏因。故向春方。即种子也。金界果也。故向秋方。即果成就也。又云。台从因向果曼荼罗。金从本垂迹曼荼罗也。又东方始也。故胎云向之(云云)。

(永承三年十一月说)

  又云。胎理为本生一切功德乃至佛果菩提。春为东即为一切生长之本。金智为果即究竟处也(秋为西即为百草木果熟也)持明曰。胎界向东。谓胎明理。理一切法本也。即此理为萠生一切佛果菩提也。东春也。即一切草木萠动遂生花果等也。金说智即果智究竟处故也。即一切众木百草花果郁茂也。

(长久五年九月十一日说)

  后日说云。胎界现曼荼罗时。十方诸佛皆来集智处城。各住本初入门昔依荼吉尼得成就佛。先入荼吉尼三摩地。即展转入二地三地乃至十地。乃至即入大日身。乃至昔依死王得成就佛。先入死王三摩地。乃至展转入大日身。如之十方诸佛入本初入门。乃至转入大日身。而即十方诸佛各出大日身。如先各住本初入门。即坐八方现法界曼荼罗。此界意智处城所现曼荼罗是为摄法界所现也。而后即如先入大日之身了。金界自阿迦尼吒天下至须弥顶。充满空中诸佛皆是互相接入之诸佛也。谓一佛身中更互摄入十方诸佛之身故。金界意一佛即一切佛也。故指一佛亦可云一切佛而则下须弥顶大日四佛互现诸尊现法界曼荼罗也。胎界非互相接入佛也。理趣释等可见之。释意指五佛云一切欤。
  一问。金界四佛出何佛耶。答。不分明。

(长久二九中旬)

  师曰。胎藏曼荼罗以观不思议境之意可知之也。今此曼荼罗凡圣杂居善恶并趣。寻本大日三摩地。且置本不论之。且点一念心即如来藏理也。百界千如三千世间法门宛然具足。故一心之中既地狱乃至佛界杂居。凡圣不异处。善恶无隔趣。是曼荼罗即此意图显也。但义释中大曼荼罗。其事弥分明也。释迦如来及诸佛世尊同在善恶杂类之中故也。
  师曰。胎藏诸尊若付三摩地门云之者。皆大日如来一一三摩地也。若付一一果德云之者。即各各因圆果满佛也。具缘品初释文可见之。谓大日如来欲说曼荼罗时。十方诸佛如来皆悉来集坐于八方。各我为初入发心门成佛三摩地门。乃至次第入大日三昧地。谓以荼吉尼三摩地门为初入门佛。自荼吉尼门乃至大日也。以不动三摩地为初入门成佛。自不动门乃至大日也(云云)而后但入大日身出也。各住曼荼罗本位。皆入其三摩地各各而住。故不可相滥(云云)。

(长久四年九月九日)

  胎界大日成道时。智处城十方诸佛来入大日之身。即出本初入门。乃至示荼吉尼之身各各初入门也(云云)。

(永承七年十一月十一日)

  又胎藏是十界互具中佛界之上十界显现也。故其曼荼罗中六道四生宛然具之。即是天台所说观不思议之意也。佛界乃至地狱界宛然一曼荼罗示现也。其地狱义释曼荼罗具有之。但现图曼荼罗无之。师说地狱接炎王也。又义释曼荼罗天部中诸佛杂居。佛界上理具地狱鬼畜云弥显然也。

(同日)

  又云。胎曼荼罗是示现理具法门故。说理教故。从佛界至地狱示现。金界曼荼罗是果位成道相故。说果上智故。从佛至天等示现之。果上地狱鬼畜等其相隐故。
  又胎藏具说理性法门。金只说果上之智。胎中非不说事智。金中非不说理趣。且以大意云之耳。
  又胎曼荼罗具现佛界之上九界形状故。地狱乃至佛界宛然具足。但现图曼荼罗随宜以地狱接炎王不图之了。金界曼荼罗唯现他受用现身说法相故。不专理趣耳。彼曼荼罗唯是忉利天上说故。自佛界乃至天众现之。自人至地狱即阙之。

(宽德二年六月说)

  又曼荼罗中日月五星等。即是世界所有日月五星等也。谓被召入曼荼罗中住其位故也。三界诸天神等皆尔也。或亦彼大日所现诸天神等。随类各各领世界天神各为其部类(云云)。

(长久四九)

  又胎金等曼荼罗中。诸天曜宿等皆是大日等流身也。即是显教中实业生此界天曜宿等是也。更无异也。寻本皆是大日如来本初入门形示也。故一卷一字经智处城此等曜天等皆列。此事独以郁郁可思之(云云)。
  又曰。犹此世界诸天曜宿等是权者也。其各眷属或是实者也。从本垂迹者。疏二云。自本垂迹则从中台一一门各流出第一重种种门。从第一重一一门各流出第二种种门。从第二重一一门各流出第三重种种门(云云)青龙轨是也。谓八印次佛部乃至外金刚也。从因向果者。疏云。从因至果则第三重之所引接成就能通第二重。第二重之所引摄成就能通第一重。第一重所引接成就能见中台藏(云云)谓先外金刚部。次文珠等。次观音等。次中台也(如所受次第是也。又对受记有之)但传法仪轨诸会次第是非从本垂迹。非从因向果。

(长久三年四月上旬说)

  师曰。金界是自证究竟成道时说也。其曼荼罗即成道相也。故云从本垂迹曼荼罗也。胎界是成道后为行者说修行方轨。故云从因向果曼荼罗也。胎藏金刚两部法是法花经本迹二门意也。胎藏迹门即理界也。金刚本门即智界也。理界智界名依法花本迹二门也。故法花轨即兼两界意也。是则本迹二门意也(已上师说也)今案。迹门中说开三显一。闻之三根声闻破无明惑显中道理也。故迹门中多诠理也。本门中说如来寿命海为旨。即是报身惠命也。故本门多智也(又云可勘之)。

月莲(十三)。

(长久三年四月上旬说)

  问。何故多云八叶莲华耶。答。观心中八叶肉团故多云八叶(云云)。

月轮事。

(永承三年正月二十三日说)

  师说台意观肉心为莲。金意观肉心为月。然别尊轨等。于心上仰观月轮(无量寿轨)或云。于心上观莲花(云云)(可寻之)案其别轨等意。不违大法之意。谓心者只是心位也。心外上非安别月等耳(云云)持明曰。心上者只是心相上变成月等也。其相变上云也。
  问。何故台意观肉心为莲。金意观肉身为月耶。答。案两界大意。台是因中所有理具法门也。金是果究竟佛智也。故凡夫心藏肉团八分筋脉似含莲。为台藏之理具八叶心莲台。果位之心藏清净肉团显现边。为金界之果智清净月轮也。故菩提心论因果相对释曰。凡夫心如含莲。佛心如月轮(云云)唯是于一肉团心在理边。八分筋脉具足譬合莲形。果位显团圆清净边譬月性清净也。又肉团有八分脉似合莲未开敷故。此含藏之义似胎藏之因中含理之意。了成佛智之时。肉心清净无垢无秽。即是普贤净菩提心圆净满月轮义也。故为金界果智之观了。各各一往施设了。理实因果共莲月有之。观肉心八分为莲。观肉心团圆为月耳。
  持明两界亦互具莲月。谓胎普光净月轮中有本尊形等(云云)金常住妙法心莲台等(云云)故知于一肉心观为莲月。即于此一肉心施设两界之意也。故两界虽因果异而同而异也。故一往莲月虽异亦互具二。故如法花尊胜等瑜伽。两界合为一瑜伽耳。
  持明又云。于一肉心观第六七八识体相用薰等义。如菩提心义引起信等耳。

(永承二年七九日说)

  师曰。胎藏以心观莲。金界以心观月者。因时心如莲。果位心如净月也。故因果之界意也。莲者即八叶肉团即是也。月者团肉即是也。不异耳。八叶者八识相表之。台者即第九识体性是也。或因中观月。或果中观开莲亦尔也。只是一往因果相对也。又金界中有观莲花文。如菩提心论云。凡夫心如莲(云云未详)。
  又召智之处观莲花耳。或台界可有月轮之文耳。
  问。或轨云。心上仰观月轮(云云)若尔者此意。月与心异者欤。答。不尔。只是月与心同也。而于心位胸间观故云心上也。而非肉团上。肉团即月故也。

(永承三年三月下旬说)

  又云。凡于心观种子时。若依台可观心莲。若依金可观心月。或互通可观之。如云常住妙法心莲台乃至三十七尊等。是金意也。如云普光净月轮。是胎心也。或说普光净月轮者只是说圆光形也。非月轮(云云)师曰。此说甚无用也。意狭(云云)。

(永承二年七月二十日说)

  又金界意。以月轮为本观见菩提心体说月喻了。今此月轮渐增有十六分。今净菩提心亦有一十六分。谓自初萨至后拳也。故依月喻故说十六位说十六尊耳。即金顶意为显自心十六大菩萨观月轮也。彼胎藏为开自心八叶佛身。观肉团八分为八叶耳。其月轮十六分者。白月十五日分之前更加一分。谓前月晦夕明相一分观也。合十六分耳。菩提心义一云。问。若喻圆明者。亦可喻镜等。何故必以月轮为譬。答。菩提心论云。凡月轮有一十六分。喻自萨至拳。凡月一分明相。若当合宿之际。但为日光夺其明性。所以不现。后月初日日渐加。至十五日圆满无碍。故知晦夕日月相并之际。为日光夺月光全隐。若于日月一分过之后。必有月光小现。以此少分合后月十五日分为十六分(可见之甚广)又云。问。胎藏教中于凡夫肉心八分令观八叶莲花。何故金刚顶中不明心所心。亦不令观八分为八叶耶。答。彼中为开自心八叶佛身。观肉心八分为八叶莲花。此中为开自心十六大菩萨。只以肉团令观月轮。非不明心所心也。故论云。凡夫心如合莲花。佛心如满月。此则凡夫心藏如合莲八分。若发一念菩提心即名佛。故观此肉心形如月轮(云云)。

(宽德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菩提心论云。凡夫心合莲。佛心如满月(云云)师曰。凡夫心中有肉团之莲故也。为观佛心自洁清净义故。于佛心观之也。女人心莲向下。于心莲观佛等之时。反观心莲向上(云云)。

(长久二年九月中旬说)

  师曰。月轮如圆室如圆珠。或云。仰安心(云云)二文意各别也。谓全心住月轮时。如圆珠圆室观之。于中令住全身。若心上观之时。平观之。是系心故也。现见月轮平如饼。故为系心时心上仰观之。各据一义。不可诤之。金界云。背后入月轮者。即全身住月中也。只背非如光立(云云)以画像等不可为例者也(云云)。

(宽德三年二月二十日说)

  又云。我心上观月轮。皆仰观之。于曼荼罗观月轮。皆如圆珠如圆室观之。两界诸尊月轮尔也。又别尊法楼阁之内月轮皆尔也。
  师曰。心如月轮者。心体非本自月轮。月自性清净为譬喻。即观心自性也。若心形本自非如月者。金界之心为阿梨耶(云云)即以自性清凉满月净藏识之薰习染污(云云)。

(永承元年十一月十日说)

  又云。心月轮者即是第八识也。此中诸染污诸种子本自有之。故于月轮上所观见●等诸字。即是第八识中所出现也。非自他所现耳。字变成三昧耶形。又是第八识中本具故即现也。三形变成尊形。亦是第八识中所具法门故即显现也。

(长久五年九月十一日说)

  又云。凡观月轮观种子等。唯系念易成。是尤佳矣。故又云。不可偏执。唯随时耳。大底如上。又于曼荼罗观月观尊。唯如佛光。于佛背观之。是佳矣何以故。系念易成故。先立观如圆座月轮。于月面观种子。观三形而成尊形。故月在背耳。本是如圆珠可观之。而如佛光四边赫[亦/火]于背造之。今如圆珠于背后立观之。又或处建立形像如之。

(宽德二年四月上旬)

  问。何故云内心妙白莲耶。答。白是自性色故。观白色菩提心自性清净故(参州云。世白莲内外之色颇异也。可思之)。

(永承三年壬正月)

  男肉向上。女肉向下。向下故云非是法器也。非妙法之心莲台。非开敷可为佛位故也。故将等正觉之时。必莲反向上故云变成男子耳。
  问。何不观日轮必观月轮耶。答。诸佛心犹如月轮(云云)是犹白净菩提心之义也。今观是诸佛菩提心自性清凉之体。烦恼垢障自远离耳。况月十六分当十六大菩萨。即是普贤大菩提心有十六分也。日轮唯是果地智德藏炽盛光焰之义。不显白净清凉菩提心之义故。如顶轮爱染表果地智德故。日轮中观之诸尊所坐月轮皆是各各自心菩提心之白净月轮也。自住其中(永承三年三月下旬说)。

九重月轮也
九重月轮事

  师曰。九重月轮者。九识皆如月观也(长久三年四月说)。
  又云。九重月轮是九识也。即先观心性理故也。于最中月中观●字。即是初托圣胎种子也。又今此胎藏之意。自●字起故。即以●为种子。此字即真言王也。释云。以如来性加持自身(云云)即行者行法之时。先结入佛三昧耶之印。观此九重月中阿字。诵三昧明加持自身(云云)即此入佛三昧耶印明之时作此观耳。今此九重月轮于我心上观之也。即是后心置无生句意同耳。
(第九识也)

  问。何故阿名如来性耶。答。阿即法界体性也。即是如来体性也。义释中释之。又九重月轮者。如圆珠如圆室在心上也。而有九重月轮。中心少最外大也。中心为本。次八月也。故中心是第九净识为一切法本也。中心轮中观●字(云云)又一说云。九重者非有九月轮。彼如王宫名为九重宫。今心上月轮亦是心王所居宫也。故云九重也(云云)。

(永承二年三月十九日)

  又云。九重轮观心若圆若仰。在人意耳。三部三昧耶者。平等三昧耶三昧耶。次谓入佛三昧耶时。于心上观九重月轮。其轮如圆珠。重重外大内少也。中心月轮中观●字见法界平等也(可见法花轨)或结定印观。次结此印。或结此印作此观(云云)莲金准之可寻。
  问。九重月轮何第九识耶。答。余八识以第九为本。第九上。所有也。故中心是第九也。故中心安●字观法界理。

(永承三年三月下旬)

  胎藏花藏界大莲花并中台妙莲花。是共白色芬荼利也。三部五部中莲花部莲花。是赤色莲花也。故如之观之。彼三摩耶形莲花杵头莲亦赤色观之。

三身塔婆(十四)

  中(法身)东(自受)南(他受)西(遍于三身)北(应身。永承三表纸)。
  报身之内立自他受用事。
  分别圣位经(长久二年九月中旬说)。
  五身说法事(菩提心义三末十九。楞伽三身皆说法云云)。
  况显密意异耳。又智法身可说法欤(永承三年三月下旬说)。

(已下永承二年七月二十三说)

  问。真言教主是何身耶。答。是他受用身如来说也。
  问。他受用者是报身卢遮那如来也。今真言教主名摩诃毗卢遮那心何。答。显教常途说。摩诃毗卢遮那者法身也。卢遮那报身也。今真言宗意立四种法身。谓自性受用变化等流也。此四身共是法身也。更无一异。乃至及荼吉尼之等流身不离法身之境界故。四身俱名摩诃毗卢遮那也。又如显教云。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舍那释迦成亦遍一切处。其佛住处名常寂光乃至四德波罗蜜成就(云云)。
  又云。三身相即无暂离时。既许法身遍一切处。报应未尝离法身○何独法身遍一切处(云云)。
  问。他受用为教主事已尔也。尔者自受用境界云何。答。先案金刚顶经。
  大日如来初于阿迦尼吒自智所成眷属围绕唱自受用成道。
  乃至五峰金刚入佛心住佛常等(如经说之)而则以初萨菩萨三摩地冥加一切众生令劝发菩提心。乃至金刚拳三摩地薰一切众生。乃至三十七尊三摩地皆尔也。自受用如来之自受法乐之境界。昼夜无间断冥加一切众生。
  如是冥薰功积自然生死之中有情有发心修行之辈。皆是自受用如来冥薰加持之力用也。我等日夜常被自受用如来冥加。恶业厚覆不能了之。然则真言行者昼夜常可观念我即被三十七尊冥薰也。乃至念弥陀佛之时。即观弥陀如来自受用身自受法乐之境界只今冥即加我身。
  若凡夫身坏命终之后即生极乐世界清净花王毗卢遮那智处城。昼夜无间断见弥陀如来之报身。
  凡可观毗卢遮那如来三十七尊智诸共不断我目前不离我身前。哀哉悲哉不奉见之。凡大日如来无处不至之德。尤可凭尤可贵。诸界诸趣之中何处大日如来不至。一微尘之间何处大日如来不通乎。然则设交猛炎之中。设闭寒冰之底。入饿鬼饥馑之城。遭畜生齐啖之苦。大日如来不离我身。自受法乐之境界无间断者也。即真言教之意。自受用身之境界起自大悲。以此利生三摩地即为自受法乐之境。如心地经云。四智圆明受法乐者。是未专利生意耳。今此自受用境界。十地满足无能睹见(云云)如圣位经说之。
  问。自受用他受用分齐云何。答。大日如来于尼吒唱成道。自智所成之眷属俱冥加众生(具如经之所说耳)今此自受用境界唯佛与佛之境界也。非十地等觉所见。故分别圣位经云。十地满足无能睹见。冥加有情身心罪障悉令殄灭。无能知者。虽不能知。冥息诸苦而生善趣(云云)而大日如来下须弥顶(乃至)萨菩萨现阿閦前。月轮等是他受用身也(金刚顶经太分明也)。
  问。付四法身之中。受用身有自他受用耶。曰尔也。尔者付自性身亦有几耶。答。理法身智法身也。理者如如理也。智者正境智冥合犹函盖。唱成道时也。犹未受用法乐耳。如国王之譬(如先先所说耳)。
  问。自性受用二身各二。曰尔也。尔者变化身有几耶。答。有二。谓胜应劣应也。同居方便欤。
  问。自性受用变化各二身。曰尔也。尔等流身有几耶。答。有二。谓九界等流身分为二。一六道等流身。二三圣(除佛界二乘菩萨也)等流身也。谓凡圣不同故分二身别耳问。真言教凡立几身耶。答。或一身(大日一身也。如抄说云)或二身(如义释第一初)或三身(如心要云)或四身(如瑜祇等诸经云也。四法身云云。菩提心义一引梵本楞伽偈云。自性及受用。变化并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并以法界身。总成三十七。云云)或六身口传(法性理自胜说智他方)或七身(上六是自性受用变化也。更加等流故七身也)或八身(于上七更分等流为二故八也。如上问答)菩提心义四云。二身(智论等生法身)三身(佛地等法应化)四身(楞伽等自性受用变化。受用开为二)五身(今密教菩提心论等。自性受用变化等流。受用开二也。巳上宽德三年二月二十日说)显教云法身如来者。但是如如理也。而犹但无如来义。无觉者义。何名佛耶。犹是显教中隐一隅不说也。故密教意。法身有二。理法身智法身也。理法身者唯理也。显教所云是也。智法身者正是境上智称成法身佛也。故报身又有二。自受用他受用也。境智相合正虽成法身佛。未自受法乐。而后正自受法乐受用三十七智。是自受用报身也。如国王登位。即名境智合。如正受五欲乐。名自受用身也。而后为十地机现形色。三十七尊现月轮中。是他受用身也。此二报身分明分别圣位经中也。又智拳印是所照理之上能照智之称标也。理智相称也。非谓大虚名为圆佛。可有二意。一尚是但大虚不合智。不谓佛故。可准智法身义欤。次只是从胜而说也。是璎珞相海之身尚胜别佛也(次义私云)又本有四德为所依。乃至二义齐等故互具也。尊胜破地狱法别本云。智法身亦名报身(云云)此文尤叶。谓智法身正有境智冥合之义也。

(宽德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师曰。智拳印右拳是能照之智。左拳是所照之境也。显境智不二义故拳相累也。即示境智冥合他受用身。现十地菩萨前身印也。

(宽德二年六月说)

  显教以自受用身为因圆果满佛。摄记贬之。密宗以理智冥合如函盖之时。为因圆果满自受用之时。少异也。
  案分别圣位经之意。理法身者如如理也。智法身者境智冥合身也。未自受法乐。如登王位未受五欲乐也。自受用身者正自受法乐也。他受用者为人现身也。谓住于月轮也。如王出外治民也(长久四年九月九日)。

(长久三年四月上旬说)

  师曰。理法身者如如理也。智法身者如如智也。境智冥合未受法乐。而后正受法乐名自受用身。未犹现身示他。而后正现身住月轮中名他受用身(云云)。

(已下宽德三四上旬说)

  师曰。大日受法乐之后。即现金刚萨埵身住阿閦之前月轮。即是他受用身也。又大日即下须弥顶之时。即为他受用现曼荼罗说曼荼罗也(可见经意也)。

(同日说)

  又大日四种身共名法身者。谓于法身之上所施设诸身也。故探其实理云法身也。
  师曰。无所不至名率都婆者。五轮相累故也。谓塔以五轮成也。


  此法身缘起塔也。生身舍利塔十三重也。
  金界剑印凡三昧耶印三形标故。名率睹婆。

(永承二七二十日说)

  师曰。法身缘起塔摄收三十七尊。地(外供四摄)水(十六尊。若四摄可接水也。内四供四摄塔四门有也)火(九佛顶等)火轮上四隅有宝形(张锁料也)此四宝珠即四佛也。四佛即四波罗蜜也。中心宝珠即大日也。即虚空轮也(此塔事可见出生义等分别圣位等也。又义释中有曼荼罗为塔之意。可见之)。

(宽德二年四月上旬说)

  又云。出生义中塔者。是五轮法界塔也。上方五顶等尚是如来顶相功德也。下方十六执金刚者。十六大菩萨也(云云)。
  又云。出生义云塔者是五轮塔也(云云)。

(御本云)

  文明十六历(甲辰)夷则天于桂轮院为兴隆佛法四拾帖决遂写功毕。
  阿阇梨澄舜(云云)。

  于时宽永十六年(己卯)历十一月三拾日书之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