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撰定事业灌顶具足支分第四

  受学沙门安然撰集

胎藏大法曼荼罗分(此卷出第七日造曼荼罗中大悲胎藏嘉会坛)
建立诸曼荼罗分第一

  今据本经及以义释四处重说传法大阿阇梨为度弟子造曼荼罗灌顶法则。一者大悲藏生都会坛曼荼罗如具缘品说也。二者三昧相应转字轮曼荼罗如成就悉地品。转字轮品说也。三者成就字轮秘密坛曼荼罗如字轮品。秘密品说也。四者真实修证秘密位曼荼罗如真实智品。布字品。百字五品。入秘密法品。入秘密位品说也。第一大悲藏生都会坛曼荼罗者。本义释十二秘密品云。前者大悲藏生是都会坛(文)依此诚文故名大悲藏生都会坛也(高野本十六云嘉会坛)此都会坛则有三种。一者佛以本誓现曼荼罗。二者受持坛地入曼荼罗三者令依图位画曼荼罗。一者佛以本誓现曼荼罗者。经一具缘品二云。尔时执金刚秘密主白佛言。希有世尊。说此诸佛自证三菩提不思议法界超越心地。以种种方便为众生类如本性信解而演说法。唯愿世尊。次说修真言行大悲胎藏生大曼荼罗王。为满足彼诸未来世无量众生为救护安乐故(文)本义释三云。不思议法界即喻莲华台。种种方便道即喻莲华叶。此领解中文虽简略而提举宗通妙旨无所不周。次即请佛。唯愿世尊次说修真言行大悲胎藏生大曼荼罗王也。今且约胎藏而为喻。行者初发一切智心如父母和合因缘识种子初托胎中。尔时渐次增长为行业巧风之所匠成。乃至始诞育时。诸根百体皆悉备定。始于父母种姓中生。犹如依真言门学大悲万行净心显现。又此婴童渐具人法习诸伎艺。伎艺通施行事业。如于净心中发起方便修治自地随缘利物济度众生。故名大悲胎藏生也。复次初入净菩提心门见法明道。如识种子歌罗罗时。前七地以来为大悲万行之所含养如在胎藏。无功用以去渐学如来方便。如婴童已生习诸伎艺。至如来一切智地。如伎艺已成施干从政。故名大悲胎藏生。又是一重秘密曼荼罗也。今以莲华喻此曼荼罗义。如莲种在坚壳之中枝条华叶之性已宛然具足。犹如世间种子心。从此渐次增长乃至初生华疱时。莲台果实隐于业藏之内。如出世间心尚在蕴中。又由此叶藏所包不为风寒众缘之所伤坏。净色鬓蕊日夜滋荣犹如大悲胎藏。既成就已于日光中显照开敷如方便满足(文。私谓。以上五段是释名也)
  今此中妙法莲华曼荼罗义毗卢遮那本地常心即是华藏具体。四佛四菩萨醍醐果德。如众实俱成。十世界微尘数金刚密慧差别智印犹如鬓蕊。十世界微尘数大悲万行波罗蜜门犹如华藏。三乘六道无量应身犹如根茎条叶发晖相间。以如是众德轮圆周备故名曼荼罗也。然以如来加持故从佛菩提自证之德现八叶中胎藏身。从金刚密印现第一重金刚手诸内眷属。从大悲万行现第二重摩诃萨埵诸大眷属。从普门方便现第三重一切众生喜见随类之身。若以轮王灌顶方之则第三重如万国君长。第二重如朝廷百揆。第一重如宗枝内弼。中胎如垂拱之君。故华台常智为大曼荼罗王也。若自本垂迹则从中胎一一门各流出第一重种种门。从第一重一一门各流出第二重种种门。从第二重一一门各流出第三重种种门。若行因至果则第三重之所引摄成就能通第二重。第二重之所引摄成就能通第一重。第一重之所引摄成就能见中胎藏。由此言之则诸众生类本性信解虽复无量无边而此曼荼罗法门所为义利亦复罄无不尽故云为满足彼诸未来世无量众生为救护安乐故也(文。私谓。以上五段是释相也)
  经云。尔时薄伽梵毗卢遮那于大众会中遍观察已告执金刚秘密主言。谛听金刚手。今说修行曼荼罗行满足一切智智法门。尔时毗卢遮那世尊。本昔誓愿成就无尽法界度脱无余众生果。故一切如来同共集会。渐次证入大悲藏发生三摩地。世尊一切支分皆悉出现如来之身为彼从初发心乃至十地诸众生故遍至十方还来佛身本位中住而复还入(文)本义释云。本愿因缘故。一切如来同共集会同共印持。以一戒一见故不应别众也。今将说满足一切智智法门。亦是诸佛大事因缘。以同一本誓同一法界故皆悉集会共以神力加持也。渐次证入者如初无畏时。以声字观修曼荼罗行。第二无畏于有相观中修曼荼罗行。第三无畏于唯蕴无我心中修曼荼罗行。第四无畏于法缘心中修曼荼罗行。第五无畏于无缘心中修曼荼罗行。第六无畏于平等心中修曼荼罗行。离垢地以去各于自地观心中修曼荼罗行。略以行位分之。以作十六重深浅不同。此一一位自有菩提种子心。有大悲胎藏增长因缘。有慧方便业受用之果。如前所说。从一一门各流出种种门等。其中从因向果则三密方便展转不同。究极心王大海一味无别耳。今此十方诸佛本行菩萨道时各乘一法门至于一切智地。以将说普门众行发起因缘。同共入此大悲胎藏三昧。从本所修行道渐次证入一一观之。或观无尽法界以一切心为一心。一切门为一门。或观无余众生界以一心为一切心。以一门为一切门。若以此十六重玄义横竖统摄十二部经。则旋转无尽也。世尊一切支分皆悉出现如来身者。前现庄严藏时普门一一身各遍十方随缘应物。今欲说曼荼罗图位故还约佛身上中下体以部类分之。自脐已下现生身释迦示同人法。及二乘六趣种种类形色像威仪言音坛座各各殊异。及其眷属展转不同。普于八方如曼荼罗本位次第而住。自脐已上至咽出现无量十住诸菩萨。各持三密之身。与无量眷属普于八方如曼荼罗本位次第而住。然此中自有二重。从心已下是持大悲万行。十佛刹微尘诸大眷属从心已上是持金刚密慧。十佛刹微尘诸内眷属。通名大心众也。从咽以上至如来顶相出现四智四三昧果德佛身。即此八身于一切世界中徒众刹土名号身业诸受用事皆悉不同。亦于八方如曼荼罗本位次第而住。又今普现随类身而言悉现如来身者明本迹俱不思议加持不二。岂欲令独一法界作种种形耶。行者如是解时观毗卢遮那与鬼畜等其心平等无胜劣之想。辄从一门而入皆见心王。为彼从初发心乃至十地诸菩萨者。谓初发净菩提心时见此曼荼罗。已遍法界升第二住。又逾广逾深作十转开明。乃至第十一地而后所见圆极。如是安布分位已即皆遍至十方。于自法界门施作真言事业。示现进修次第教授众生。此相现前了了无碍。下文所说但开出此心。作名字流通耳。还来佛身本位。本位中住而复还入。意明一切方便毕竟同归也(文)私谓。以上五段是释体也。
  二者受持坛地入曼荼罗者。经云。曼荼罗位初阿阇梨(具如经文)本义释云。就众多支分中最初明阿阇梨支分。经云。彼阿阇梨若见众生堪为法器自往劝发(具如经文)本义释云。阿阅梨支分中明摄受弟子仪式也。经云。行者悲念心发起令增广。彼坚住受教当为择平地(具如经文)本义释云。次明治地支分也。
  今造诸坛何处皆得如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平等心地方作大悲曼荼罗。经云。遇良日晨定日时分。宿直诸执皆悉相应。于食前时值吉祥相。本义释云。因择地事便明择时支分也。经云。先当为一切如来作礼。以如是偈警发地神。本义释云。欲警发地神。先运心思惟。毗卢遮那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十地菩萨无尽庄严身满法界无有间隙。胡麻中油如。当观此身遍众圣前。清净三业至诚作礼。阿阇梨言。欲作此法时。先以三昧耶法界金刚自性加持自身。皆如供养法中所说。用啰字门自净心地及此道场地。已于瑜伽中先起半月风轮加以●诃字加持之。次起水轮以●嚩字加持之。次起金刚地轮以●阿字加持之。一缘谛观相应明了。善调心及气息。一气诵●阿字门相续不间。力极息还又复诵之。或一息或三息。乃至令有所觉触也。以是一缘方便故即入三昧逮见秘密庄严佛菩萨大会。或自见心外地中诸过咎也。然此地中有三种。谓以●啰字门净除自心地弟子心地及道场地。皆以●阿字门持之使成金刚。
  经云。彼应长跪舒手按地频诵此偈。如释迦佛初坐道场时与魔王较其优劣。菩萨时申右手指地说真实言。我本此地行菩萨道。地神证知。此指即是身密印也。地神踊出魔军退散。今阿阇梨欲令弟子绍如来位故以此印警发地神。地神观念今护我等我等应护(云云)彼诵偈时应长跪两膝着地。申智慧手舒其五轮平掌按地。诵此阿利沙偈七度印之。亦持七遍。当诵梵本。经云。

  汝天亲护者 于诸佛导师
  修行殊胜行 净地波罗蜜
  如破魔军众 释师子救世
  我亦降伏魔 我画曼荼罗

  本义释云。
  怛文(二合/汝也)睇微(天也。有/女声)娑(引)吃履(二合/护也)暏捕哆赐(亲也于也)译云汝天亲护者(于字入下句)萨么(一切也)勃驮曩(佛也。有多声)哆以难(引。度世也。即有导师义)译云于诸导师。淅唎耶(二合行也)娜也(修行也)尾世铩数(殊胜也)译云修行殊胜行。部弭(净地也)播啰密哆(到彼岸也)素者(等也)译云净地波罗密(义含等字。)么(引)啰(天魔也)赛(去声)年(军众也)野他(如也)毫釳难(二合。上。奴痕反。破也)译云如破魔军众。赦吃也(二合。释迦也)僧(悉孕反)系娜(师子也)哆以那(教世也)译云释师子救世。怛他(引)痕(如我也)么啰(魔也)惹延(除也)吃嘌(二合)埵(伏也)译云我亦降伏魔。漫荼蓝[口*(颖-页+(人/木))](漫荼/罗也)履佉(引。画也)?(密也反)痕(我也)译云我画漫荼罗。
  偈意先告地神。汝天亲护此大地者。已曾亲近诸佛道师修殊胜行净治地度及余功德。是以云等。次陈警发之意。如世尊昔降魔军时汝作证明。由是佛号释迦师子。我亦随行画曼荼罗。汝当证明。复次地神女天。三摩地义。大日护持众生心地之三昧也。复次字门宗在我字。怛多是如义。长引中即带阿声。以一切法本不生故乃于实相不增。不减。以此警发。
  梵本仪轨云。

  ●

  私谓。梵本同义释文。
  玄法寺法全阿阇梨仪轨云。
  怛鑁(二合汝也)尾(引。天也。有女声)婆(引)乞叉(引。二合。护也)部(引)跢(引)悉(亲也。于也。一)萨嚩(一切)没驮(引)曩(佛有多声)哆(引)易南(二合)左哩也(引。二合)曩也(修行)尾势(引)[口+厶+(傅-人)](引)数(入。殊胜。三)部(引)密(净地)幡(引)啰密哆(引)速者(四)魔啰(天魔)细(引)便演(二合)怛他(引)婆蘖南(五)舍吉也(二合。释迦也)僧呬(引)曩(师子)跢(引)易弩(引。救世。六)怛他(引)贺(如我)魔啰(魔)惹演乞嘌(二合)怛[口+厶+(傅-人)](引。二合伏也)满拏[打-丁+蓝]历(曼荼罗)路佉夜(引画)没药(二合)唅(八。我)
  私谓。此本异前两文。
  经云。以涂香华等供养。供养已真言。复应归命一切如来。然后治地。如其次第当具众德(文)本义释云。又当香华灯明供养诸佛及地神。已归命如来。回施弟子资助佛因。凡欲造曼荼罗先须作如是法。方乃掘治亦兼三种地义。浅秘两释如经所说。次第具诸支分。玄法寺仪轨此次有地神持次第。真言曰。唵部(引入)欠(对受法中有印外缚仰着二风)
  私谓。此明印力如经所说。次第具治地法。此是别法。非经本文。
  经云。随在一地治令坚固。取未至地瞿摩夷及瞿摸怛罗和合涂之。次以香水真言洒净。本义释云。如教所说。凡造曼荼罗于七日内须毕。于最初日阿阇梨当住大日自性。然后警发地神严身方便皆如法供养次第中说。警发已即用不动真言加持之。然后掘地如法择治。又凡欲择治地时当自观心莲华上如意宝珠内外明彻。彼谛观察时。所有善恶之相悉于中现。阿阇梨即当以慧方便而择治之。令得坚固平正。观弟子心亦如是也。彼应先掘中心一肘量。择毕还复填之。有余为上。如旧为中。不满为下。次第除过稍稍填之。润以牛液筑令坚固平正如掌。次用瞿摩夷瞿摸怛罗和合涂之。浅秘两释(云云)凡择地平治了知其方分。即牢曼荼罗中心深一肘许。用成辨诸事真言加持五宝。五谷。五药安置其中。去垢辟除等皆如供养法中说。秘择(云云)凡内五宝时即应如前敬礼十方诸佛而请白言。我明日当作请法(私谓。此第二日内五宝等也)如是安置了更复净涂使极平正。应取欲灌顶瓶。贮以净水勿令大满。插诸华果中置五宝谷药。于埋宝处置之。自第三日置瓶以后当日日三时诵辨事真言一百八遍加持此瓶。然后作余事业也。从此第三日以去渐当准定曼荼罗大小方位。或四肘或十二肘等。乃至诸圣天位处皆用白檀点记之。若阿阇梨不能具记持者乃至画其形像或书字记使一一分明。至第四日暮次用香水真言加持香水。或一百八遍乃至千遍。然后洒净。彼真言曰。经云。
  南么三曼多勃驮南(一。凡真言中有平声字。皆稍上声呼之。以下准此呼之)阿钵啰(二合)底(丁以反。下同)三迷(二)伽伽那三迷(三)三摩多奴揭帝(四)钵啰(二合)吃㗚(二合)底微输(上)睇(五)达摩驮睹微戍达你(六)莎诃。
  本义释云。有字义有句义。若句义者初句普归命诸佛。第二句云无等。第三句云虚空等。第四句云等随。第五句云本性清净。第六句云净除法界。末句云警觉。若字义者第二句中最初阿字为真言体种子字也。余诸字门庄严此字。深释(云云)梵本仪轨云。
  ●
  玄法寺仪轨云。
  曩莫三(去)满多没驮(引)喃(引。)一阿钵啰(二合)底娑(上)谜(二)誐誐曩娑(上)谜(三)三满多(引)弩(鼻音)蘖帝(引四)钵啰(二合)讫哩(二合)底尾秫弟(引。五)达磨驮(引)都(六)尾戍驮?娑(二合)贺。
  经云。

  行者次于中 定意观大日
  处白莲华座 发髻以为冠
  放种种色光 通身悉周遍
  复当于正受 次想四方佛
  东方号宝幢 身色如日晖
  南方大勤勇 遍学华开敷
  金色放光明 三昧离诸垢
  北方不动佛 离恼清凉定
  西方仁胜者 是名无量寿
  持诵者思惟 而住于佛室
  当受持是地 以不动明王
  或用降三世 一切利成就
  白檀以涂画 圆妙曼荼罗
  中第一我身 第二诸救世
  第三同彼等 佛母虚空眼
  第四莲华手 第五执金刚
  第六不动尊 想念置其下
  奉涂香华等 思念诸如来
  至诚发殷重 演说如是偈
  诸佛慈悲者 存念我等故
  明日受持地 并佛子当降

  本义释云。及香水洒净竟。当用白檀涂圆坛剂十二指量。最初置中胎藏大日之位。次于东方大勤勇处置一切如来位。东南维真陀摩尼处置一切菩萨位。次于东北维虚空眼处置佛母位。次于大日右边置莲华手位。次于大日左边置金刚手位。次于西南隅置圣不动位。西北维置降三世位。正面是通门处即阿阇梨所住。修供养瑜伽处也。
  经云。初第一我身即遮那位。以五佛等当共置一坛。第二诸救世即诸佛菩萨。今分为二位。第三彼即同等是佛母也。如来名为无等。而般若与无等等。第四莲华主。第五金刚部主。第六云不动尊。则降三世可知。此皆成辨诸事持明举此六位则摄一切诸尊也。如是作竟当布列香华供具。准同供养次第仪式。(私谓。次上定位各涂圆坛。)凡曼荼罗转字之法一一诸尊皆用本种子字。或以诸部通用字如三部●阿●沙●嚩等。若恐浅行阿阇梨不能如是速疾旋转者但观●阿字门生无量光。光所至处即现彼尊身也。至法事夜亦皆放此。凡修观行时先当以五字持身。如供养法中说。即观自心作八叶莲华。阿阇梨云。凡人汗栗驮心者此是古译语讹也。正梵音云纥哩(二合)乃耶此云心。状如莲华含而未敷之像。有筋脉约之以成八分。男子上向女人下向。先观此莲华令其开敷为八叶白莲华座。此台上当观阿字。作金刚色。首中置百光遍照王(私谓●字也)而以无垢眼观之(私谓览字)以此自加持故即成毗卢遮那身也。而在二明王中间名为住于佛室也。至画曼荼罗竟时阿阇梨移位出坛门外。当于此佛室之位置意所乐尊或置般若经。以金宝盘盛严饰供养。或置所持数珠若金刚杵金刚铎等也。
  私谓。以上转字成尊及身。然后观作宝莲华台宝王宫殿。于中敷座上置白莲华。以●阿字门转作大日如来身。如阎浮金。如菩萨像。首戴发髻犹如冠形。通身放种种色光。被绢谷。是首陀会天成最正觉之标炽也。彼界圣天本质严净不假外饰。世尊俯同其像。若深秘释。如来妙严法尔无减。不以外宝为饰。十住菩萨承佛神力见加持身。其于常寂如在罗谷。阎浮檀金自性净色。金刚智体最为深妙。放种种光普门大慧。次于四方八叶之上观四方佛。东方观宝幢如来。如朝日赤白相耀之色。宝幢是发菩提心义如军幢旗。佛以一切智愿幢旗树下降魔。色如朝日彼相应义。南方观娑罗树王华开敷佛。身相金色普放光明。如住离垢三昧标相。长养万行万德开敷。离垢大空如百练金。此是世间上妙之色。皆阎浮金色浅稍浊不如白镜。以华叶佛从心量生故有差降。次于北方观不动佛作离热清凉住寂定相。是如来涅槃智义。云不动非本名也。本名当云鼓音如来。如天鼓无形而说法悟众生(私谓。抄记末云。北方鼓音为定。前云北方阿閦经误也)次于西方观无量寿佛。是如来方便智。方便无尽名无量寿。梵音尔你名为仁者。又降四魔故名胜者。具翻其义谓胜仁者。此二佛亦作真金色。稍闭目下视作寂灭三昧之形。诸佛例如是也。华台四维有四菩萨。如下文说之。某一切如来位但观一佛在金坛上即同一切佛身。余各依经中像位。皆应转字成身便一一明了也。
  (一切佛位)(五如来位)(阿阇梨位)此是白檀曼荼罗位
  (佛母虚空眼)(莲华手)(降三世尊)
  高野本四云。
  三○(一切菩萨)五○(金刚手)七○(圣不动尊)二○(一切如来东)一○(五如来位)九○(阿阇梨位西)此是白檀曼荼罗。四○(佛母虚空眼)六○(莲华手)八○(降三世尊)  异本图云。
  七○(一切菩萨)二○(金刚手)四○(圣不动尊)八○(一切如来位)一(五如来位)九○(阿阇梨位)此是白檀曼荼罗位。六○(佛母虚空眼)三○(莲华手)五(降三世尊)
  私谓。上文有第四日定位次第。
  二(后一切菩萨)五(金刚手)六(先圣不动尊)二(先一切佛位)一(五佛四菩萨)(阿阇梨位)(据经持者先住室后画六位)三(佛母虚空眼)四(莲华手)六(后降三世尊)
  下文有第五日持诵次第。
  七东南。三南。八西南。二东。一大日。四西(据义释文背坛诵持地明)六东北。五北。九西北。
  后二次第明有诚文。前二次第未见证据。又疑经食前时警发地神(文)义释云。食前可作息灾。暮时可作增益。夜可作降伏事。入曼荼罗灌顶与息灾相应故云食前时(文)若准此文第四日暮可作增益正方大坛。而义释中三日以去渐定方位。四肘或十二肘是大坛也。四日洒净竟。白檀涂圆坛。剂十二指量。疑九小坛欤。今图位中点方大坛。似增益合暮时事。恐是食前首起为息灾欤。
  行者住于佛室。如上观诸圣尊竟。当转●阿为●嚩。以金刚萨埵加持自身。奉涂香华等如法供养。皆如供养次第法中广说。然后兴大悲心至诚殷重诵请白阿利沙偈如经文也。今存梵文如左。
  三漫嚩(引)诃谰(存念也)睹迷(我也)萨啰鞞(二合。一切也)尔曩(引。仁者也。即诸佛也)加嚧拏但莽(二合)迦(入声。悲者引)部迷钵[口*履]蘖啰(二合)郝(请受持也)迦(引)唎也(二合作也)娑补怛[口*(肄-聿+余)](二合。并佛子也。)湿务(二合)你那底(丁结反)曳(平明日也)
  此偈意云。诸佛悲愍者。唯愿存念我等。我今请白当作受持地法。并诸佛子明日当共降临为作证明。梵音于存念声中即有请赴之意也。玄法寺仪轨云。

  诸佛慈悲有情者 唯愿存念于我等
  我今请白诸贤圣 坚牢地天并眷属
  一切如来及佛子 不舍悲愿悉降临
  我授此地求成就 为作证明加护我

  经云。如是说已。复当诵此真言曰。
  本义释曰。至第五日暮复当次第具诸法则。好自严身观八曼荼罗位。奉请结护等一一周备竟。当诵不动明王或降三世尊与密印相应。满一百八遍加持此地。阿阇梨言。从第三日以去每日三时念诵时皆诵不动真言一百八遍用加持地非独此夜也。又从初日至三日以来。若有留难即当收摄停止。若已涂白檀位竟。设有种种魔事两不和合。勤加方便必使得成。余如瞿醯。其第五夜诵不动真言竟。次当以大日如来身诵持地真言。及作三昧印诵此真言曰(对受二说。一云。金刚持大印。二云。警发地神印)经云。
  南么三曼多勃驮南(一)萨婆怛他蘖多(引二)地瑟姹(二合)那(引)地瑟祉(二合)帝(三)阿者丽(四)微么丽(五)沙么(二合)啰奶(平。六)钵啰(二合)吃㗚(二合)底(丁以反)钵[口*履]输(上)睇(七)莎嚩呵。
  本义释云。初句归命一切诸佛。第二第三句义云以一切如来加持而加持之。第四句云不动义。第五句云无垢义。以第四句初●阿字为真言体。第六句云忆念持义。第七句云本性净义末句云。如僧羯磨竟更加忍可印成句梵本仪轨云。
  玄法寺仪轨云。
  曩莫三(去)满多没驮(引)喃(引。一)萨嚩怛他蘖多(引。二)地瑟吒(二合)曩(引)地瑟耻(二合)帝(三)阿佐丽(四)尾摩丽(五)娑么(二合)啰祢(平。六)钵啰讫哩(二合)底钵哩输睇(七)娑嚩(二合)贺。
  时阿阇梨当往东方一切如来坛位之外东向诵持真言。或三或七。能多益善。次往南方次往西方次往北方皆背白坛座位而诵持之。是一周竟次往虚空眼位。面向东北亦背坛位诵之。次往东南次往西南次往西北。又一周竟更当至诚作礼种种供养。就阿阇梨座位面东而坐诵本受持真言。住于本尊三昧皆如供养次第中说。若又更次第持白檀位诸尊真言并结彼印。阿阇梨云。先持部主大日真言一百八遍。所余八位观真言大小持之。若更能诵者兼持第二院四菩萨第三院释迦等上首诸尊。乃至都诵诸位亦得也。其白檀位但涂泥干香水洒竟即得作之。亦不克在第四日。自置了后皆须依此持诵。至法事夜亦准此可知也。
  经云。持真言行者次发悲念心依于彼西方系念以安寝(具如经文)本义释云。其受持地竟。如法持诵竟。乃至以金刚讽咏遍叹诸佛菩萨。宴坐疲极即于此置坛处如法护身。东面而卧。当于所度生悲愍心。若瞿醯受持地竟。又有结苏多罗受持弟子名号法也。彼安寝时思惟心莲华台中●么字门诸法我不可得故。即无障碍菩提心也。亦是如如宝珠。只是阿字门耳。当梦境界慧心决择。若有障碍护摩成就。复次警发以来不离道场。加持念诵未平正处辄修治之。众缘支分皆令索具勿得阙乏。自受持地竟即应规画界域布定方位至灌顶夜方造诸尊。若不能速成者持地以后渐次修之。亦无咎也。
  经云。复次于余日摄受应度人(具如经文)本义释云。受持地之明夜当作弟子法故云余日也经文次有摄受。三归。悔罪。供养。授戒。齿木。臂线。慰喻。好相。劝发十事(具如经文)本义释云。至第六夜诣前白檀曼荼罗处。当如法作。于摄受前亦加澡浴加护持诵。于供养前加菩提心。阿阇梨云。作弟子法时其所供养当灭彼第七夜之半。
  经云。次于明日以金刚萨埵加持自身为世尊毗卢遮那作礼。应取净瓶成满香水。持诵降三世真言而用加之置初门外。用洒是诸人等。彼阿阇梨次净香水授与令饮彼。心清净故。本义释云。即受戒之明日谓第七日暮也。造曼荼罗诸作务时皆当用金刚萨埵加持自身。谓观自身即执金刚。是中方便如下品及供养次第中说。次当运心为大日尊作礼。然后诵降三世真言加持净瓶。亦是辨诸事真言也。汲清净洁水如法灌洒。中置五宝谷妙华果枝。鲜帛系颈辟除去垢。净以法界心字然后加持也。大凡真言遍数应字计之。如苏悉地。随作三部各用部心。或用部母。此经通用辨事真言。若极大者诵至百遍。次者五百。小者千遍。既加持竟。当置白檀先所规画坛门之外。欲入曼荼罗者当先洒之。宿障净除。又于别器调和香水真言加持令饮少许。名金刚水。重障除灭堪为法器。阿阇梨云。此名誓水。犹如盟誓之法。自誓不退菩提。
  私谓。以上七日。第一日修警发地神。第二日修内五宝等。第三日修置瓶加持。第四日修洒净图画请白降赴。第五日修加持持诵令现相。第六日修三摩耶戒十四种事。第七日修加持净瓶令饮誓水。此是一时传法行法。然检无畏三藏。法全和上念诵仪轨。并有警觉地神之法。对受长途皆修此法。故知此法自有二途事。须以意斟酌。故于曼荼罗前先出此法而已。从此以下的出都会坛曼荼罗。
  三者令依图位画曼荼罗。经云。

  尔时薄伽梵 告持金刚慧
  常当于此夜 而作曼荼罗
  传法阿阇梨 如是应次取
  五色修多罗 稽首一切佛
  大毗卢遮那 亲自作加持
  东方以为首 对持修多罗
  至脐而在空 渐次右旋转
  如是南及西 终竟于北方
  第二安立界 亦从初方起
  忆念诸如来 所行如上说
  右方及后方 复周于胜方
  阿阇梨次回 依于涅哩底
  受学对持者 渐次以南行
  从此右旋绕 而居于火方
  持真言行者 复修如是法
  弟子在西南 师居伊舍尼
  学者复旋绕 转依于火方
  师位移本处 而住于风方
  如是真言者 普作四方相
  渐次入其中 三位以分之
  已表三分位 地相普周遍
  复于一一分 差别以为三
  是中最初分 作业所行道
  其余中后分 圣天之住处
  方等有四门 应知其分剂

  本义释四云。常当于此夜而作曼荼罗。谓于此第七夜中使法事都毕也。是中从日没后。至明相出以来总名为夜。初入夜分即当图画诸位安置诸供养具。明相未出已前使发遣竟。若违此法则生障碍令所住处不吉祥也。然深秘释。正道机嘉会为时。或以加持方便促百劫为一夜。演一夜为百劫。修短在缘无有定限。若浅行阿阇梨具依法则。于昼日分规画界域。以白檀草定诸尊形位分段。至日将夕预备香华灯烛皆令素辨。瞿醯云。于曼荼罗北面一处以白色规画。辨事真言辟除诸难置诸供具。阿阇梨言。若不能于一夜中遍画诸尊从第五日受持地后渐次作之。于理无妨。又别有尊形印字三种方便。如下文说。经云。传法阿阇梨即明造立仪轨。至日入时阿阇梨及助伴弟子如法澡浴着新净衣。兴大悲心赍持供物。诣曼荼罗。一一加持如供养法。次当护持自身呼所度者为作护洒皆令一处次第而坐。然后阿阇梨至道场门前运心顶礼一切诸佛。然后持五色线向曼荼罗立而顶戴之。次观自身作毗卢遮那佛。以大日是胎藏阿阇梨故。若行阿阇梨事时即以自身作毗卢遮那。若作缘曼荼罗诸作务时如自身作金刚萨埵。其加持方便如下文及供养法。复次行者应知护方八位。凡所造曼荼罗随此而转。东方因陀罗。南方阎魔罗。西方嚩?拏。北方毗沙门。东北伊舍尼。东南为护摩。西南涅哩底。西北为嚩庾。其上方诸尊。多依帝释左。下方诸尊等。多依龙尊右。上谓空居下谓地居。又环中胎藏三重界域。皆以预为标志。使方隅均等。图位素定。要令大日之位当五宝心。至此图众相时。阿阇梨先至因陀罗方如法作礼。次住火方北向而立。助伴弟子在伊舍尼。对持修多罗准定外界。弟子次当右绕至涅哩底。师亦右回西向而对持之。阿阇梨次复右绕至嚩庾方。弟子亦右回北向而对持之。弟子复右绕至伊舍尼。师亦右回东向而对持之。凡一周竟。皆令当脐在虚空中均等平正已。至第二周亦如前右转次第絣之以为界道。次复准定四维。阿阇梨复当右绕至涅哩底方。弟子先在伊舍尼右回相向持之。弟子复右绕至嚩庾方。师即右转至护摩方弟子亦右回相向持之。皆令当脐而在空中。准定其位。弟子次复右绕至涅哩底。师即右转至伊舍尼相对絣之。弟子次复右绕至护摩方。师即右转至啭庾方。亦相对絣之。阿阇梨云。其正四方十字界道。经虽不言理必有之。亦复右旋相对絣定也。如是已定外界及八方相竟。次当入中先定中胎外界。亦如前旋转絣作四方相。其八方相已定更不复作也。次定第一重外界。亦同中胎法则。其广狭量皆当展转相半。假令中胎藏纵广八尺。第一重当广四尺。第二重当广二尺。第三重当广一尺。阿阇梨言。本法如此。若恐大小相悬不相称者稍以意均调之。于理无失也。如是分竟。
  私谓。此品絣法与下转字轮品大异。其文已繁。至彼当出。
  复于一一重重分为三分。其最向里一分是行来周道故云佛子所行道。次一分是安置诸供养物处。次外一分是安置诸尊座位故。此二分皆是圣天之位。次于此外复作周匝界缘。于此空位之中运心观察。随其方面分位相应。诸尊皆都请供养。所以尔者为阿阇梨临事有所忘误安置诸尊。或不周悉。其应请召而无位者皆当运心于此中供养也。分此三分位法先于第一重外界之里随取少分用作界缘。其阔狭量当以意裁趣得稍通座位也。于此界缘之内作三分均分之。当先定诸尊座位内界分了。次定行道供养中间界分。如是第一重竟。次于第二重亦从外向里渐次分之。次第三重亦如是。上文所说从大日如来脐以下光明是第三重位。自脐以上至咽所出光明为第二重位。自咽以上乃至顶相。光明为第一重位。其中胎藏即是毗卢遮那自心八叶华也。
  私谓。上文自以脐以下是第三重。自脐以上至心是第二重大悲万行。自心以上至咽是第一重金刚密慧。自咽以上至顶是中胎藏八叶果也。今此中文追指相违。又准下文第一重中具足三部。而上文中唯出金刚密慧一部。私详道理自有二途。上文此文。经虽无文而准字轮品释额咽胸脐以为四重。布身坛各有法则。上文四重同此义也。真实智品身为佛部胸为莲华毫为金刚。抄记亦出佛身四重。此文四重同彼文也。
  所共建立曼荼罗金刚弟子须善通达真言法要。亚近于师。则能更佐助无所遗失。若不得如是人但取已曾如法灌顶者。临事指授行之。又无此人者当置撅为之。先于火方师位下撅。次伊舍尼方亦置之引线已。即师先心记。火方撅此是师位。然后从伊舍尼引线至涅哩底方。余准此行之可知也。阿阇梨又云。欲共引绳要须取所欲灌顶弟子耳。加持洒水与共行事。所画坛位等且以物覆之勿令见也。方等有四门者谓重重院皆设四门。使中正均等。开西向一门以通出入。余门以线横断之。瞿醯云。凡诸方开门皆随彼方隅广狭准为九分。取中一分为门。其余八分则于门之左右各得四分。所出入门稍令阔作。自余诸门以白色末作画闭之。阿阇梨言。用金刚线作界横断竟。又经云。通门西向。若有因缘向余方开之。于理无咎也。余如下文。
  私谓。四方设门。谓三重门。中胎无文。余门白末闭之。谓未画前布五色界之时。亦以线作界断之谓已画了下撅绕线之时。又下转字轮品中台有门。与此文异。文云。如下。今出下文。经下文。
  秘密主白世尊说偈言。

  云何彩色义复当以何色
  云何而运布是色谁为初
  门标旗量等厢卫亦如是
  云何建诸门愿尊说其量
  牟尼诸法王告持金刚慧
  染彼众生界以法界之味
  古佛所宣说是名为色义
  先安布内色非安布外色
  洁白最为最赤色为第二
  如是黄乃青渐次而彰着
  一切内深玄是谓色先后
  建立门标帜量同中胎藏
  厢卫亦如是华台十六节
  应知彼初门与内坛齐等
  智者于外院渐次而增加
  于彼厢卫中当建大护者

  本义释五云。以味解色如云袈裟味者是染袈裟色也。今曼荼罗以法界色染众生心同菩提味。以●罗字门烧弟子心成灰烬。后以●字门洗清净白。然后染作同实相色。白是毗卢遮那净法界色。众生本源故最初。赤是宝幢色。发心降魔故第二。黄是裟罗树王色。成觉德开故第三。青是无量寿色。方便普现故第四。黑是鼓音色。垂迹显本本住涅槃。若舍加持心量非境故色幽玄而最居后。复次白是信色故最初。赤是进色故第二。黄是念色故第三。青是定色故第四。黑是慧色故第五。有言。白色最初。黄为第二。赤为第三。青为第四。黑为五者此约受染浅深。有容有上之义。又白是信义故最初。黄是进义故第二。赤是念义故第三。余如上释。复白是寂灾色如来部故最初。黄是增益色莲华部故第二。赤是降伏色金刚部故第三。青是成辨诸事随类之形故第四。黑是摄召即奉教等所为众务故第五(私谓。并是有容之义)世间彩画不过五色出生万像。今此法界色不过五字发挥曼荼罗。若得此意触类而长。寂灭真如当有何次经云。先安布内色非安布外色者凡图画法当先建立内心秘密莲华藏竟。次造第一重伊字三点诸内眷属。次造第二重四菩萨等诸大眷属。次造第三重一切世天眷属。又诸界道中央及第一重当具五色。先以白色为周界竟。次于其外布赤色界。次外又布黄色。次外又布青色。最外布黑色。其第二重亦依如上次第布白赤黄三色。第三重周界但布纯白一色皆极令均调正直。渐次右旋布之。其行道及供养处外缘等随作一纯色界。瞿醯云。但用白色也。所以先白色从中向外者明菩提心五根渐增乃至涅槃遍一切处也。若从浅至深自迹归本则佛俯同六趣为初开菩提心。故第三重唯白色为界也。第二重白之上加赤黄者。赤是勤勇进修。黄是念处开敷入重玄门居寂光土迹居补处不识一人。故第二重以三色为界也。第一重三色上加青黑者青是如来三密无尽加持故作大空色。黑是如来寿量常住之身故作深玄色。此二句秘密藏非普为一切故名内眷属。又此深玄色中胎华藏见五智色一法界色。何有浅深。而诸众生有渐入者有超升者有顿入者。然所趣同归故云一切内深玄也。
  私谓。准此释文絣定之后先画中胎诸尊便布界道。次画第一重尊便布界道。次画第二重尊便布界道。次画第三重尊便布界道。又文中五字门者五佛种子。
  无畏三藏仪轨山上羯磨莲华。次云。次应布五色。啰·(口*蓝)·迦·么·贺白赤黄青黑。染彼众生界。次布金刚印。三界金刚道结金刚慧印。真言曰。吽字。法全和上仪轨华藏上置羯磨上置莲华上置宫殿庄严。次云。次众色界道。啰(白色中)囕(赤色幢)迦(黄色华)么(青色弥)诃(黑色音)界道金刚慧印真言。对受先用玄法寺本次第。中胎界道结五股印安布五色。各观字色各诵种子。以印右转三持安布。三重界道唯布三股。则结前印唯诵阿字。各持一声各右一转。有说用吽布法同前。今三藏本布五色界。五金刚道并用吽字。而和上本五色五字。三界吽字。此二本中未安诸尊。先布诸界中胎五色三界三股。似违义释。
  私详道理准下文云。下撅绕线出入通门不越线道。若布界道后画诸尊。越界布色于义似违。故依经云先布内色非布外色义释为正。三重三股三藏正文。义释用色亦是师授。应云此法自有二途。
  经云。建立门标帜量同中胎藏。厢卫亦如是者。曼荼罗夹门皆竖幢旗以为标志谓之门。二标相距尺量。令与中胎正等。上置横括其广亦然。幢竿上皆置偃月。月下置旗帜像。取缯帛裁令正方。可隅角破之以为两帜。各附幢竿之外。上锐下垂也。四维际亦置幢竿偃月。其标帜两向置之。于大勤勇门偃月上各置如意宝。金刚手门偃月上各置拔折罗。莲华手门偃月上各置商佉。其四维上皆置宝也。夹门厢卫处如亚字形。而于中间通道。每于曲际皆置金刚撅。撅首如一股拔折罗。其下铦锐。一厢六撅两边总十二撅。四门并四角。总五十二枚。三重例尔。并备五色线。皆以不动真言或降三世真言加持一百八遍或一千八十遍。阿阇梨正作法夜既画曼荼罗竟。先观中胎及第一院。知无阙少即下金刚撅。其金刚撅以金刚线周匝围之。至通门则止。不须横断。三重皆如是置之。若不能尔其第三院必具此法勿得阙少。至通门处当举线随标屈曲而上。使不阂头。既结界竟当依门出入。不得辄越余处。每出入时仍须诵不动真言。若是瑜伽阿阇梨亦可周匝。以线围断。若须出入时想举此线而于下过过。已则还如故。或去门远忽须出入者当观自身作毗卢遮那。以无挂碍身勿生越线之想。随意出入无咎也。六撅间回屈处皆令尺量均停。仍须通行道往来界院。最外门厢卫两边亦与中胎正等故云厢卫亦如是也。
  经云。华台十六指。应知彼初门与内坛齐等者。华台是灌顶处莲华坛规制大同中胎八叶之藏。极小者剂十六指。余义下说。但开一门其门令向大坛也。应知彼初门与内坛齐等。谓第一重门相当准约九分令广狭正齐。使门之中道正当华藏心。所余第二第三门亦以此为率分之。自然渐次增广各得其所。于第二重厢曲中置二龙王兄弟。难陀在南跋难在北。其余庄严大同入秘密位品。阿阇梨言。秘密释者(具如义释云)
  私谓。各随画作三重尊讫各作界道。每至方中须置门厢。若随都画曼荼罗讫不撅绕线。今探始终此中出之。又秘密位品中上方有盖。八方有幢。下地有莲华。执金刚持在大海中。周有诸天中有宫殿(云云)
  诚心以殷重运布众圣尊者。谓图画时先住瑜伽观此曼荼罗大会一一形色相貌威仪性类座位诸印皆悉现前具足明了。然后以殷重心而彩画之。乃至小大疏密之处亦令均停相称。故云如是造众相均调善分别。下文又云。阿阇梨言。凡行者不住瑜伽不合为人建立曼荼罗也。初欲画时先用字门转作诸尊。座位形色性类一一相应。即观是大悲藏即我身方起手画之。如是深行阿阇梨必则于一切时常不离如是佛会也。画了作法事时如法次第起金刚地。观此宝王宫殿在须弥山顶。所有一一庄严皆如下品。如是明了方可请召。
  私谓。以前七日皆作金刚萨埵。但第四日观诸尊时则作毗卢遮那观。了后作萨埵造之。又第五夜受持地时作大日身而持诵之。前絣线时亦作毗卢遮那观了后作絣之。今图尊时上有正文云。造曼荼罗时作萨埵。而准玄法寺仪轨文初作三部则作萨埵。次严五字即同大日。以此观作器界海会后作萨埵作供养等。是转字轮坛中无二相应形也。故知今图尊时先作大日观了后作萨埵造之。

  内心妙白莲 胎藏正均等
  藏中造一切 悲生曼荼罗
  十六央具梨 过此是其量
  八叶正圆满 鬓蕊皆严好
  金刚之智印 遍出诸叶间
  从此华台中 大日胜尊现
  金刚色具晖曜 首持发髻冠
  救世圆满光 离热住三昧

  内心妙白莲者是众生本心。妙法芬陀利华。台叶圆满如正开敷莲。华台是实相智慧。华叶是大悲方便。正以此藏为大悲胎藏曼荼罗之体。其余三重从此自证流出诸善知识入法界门。四叶四智四叶四行。此八种善知识各持金刚慧印故云遍出诸叶间也。是十六法皆等法界略摄万德为十六中而长之则无量无边。故此曼荼罗极小十六指大则无限也。鬓蕊是一切三昧总持六度十八空等如般若说。从此现出三重眷属。此是如来秘密之法。不可形于输墨。故寄在图像以示行人。若得深意自当点识。今从此华台中以表大日如来加持之相。已如前释。所余秘密八印下品及图说之。
  私谓。中胎九尊之中五佛形色前受持地坛中已说。而未说座印也。下八印品但说八印及曼荼罗。而未说形座也。无畏仪轨但说八叶一台九尊字印而不说形座也。法全仪轨略说九尊身色印相而不说座等也。大日及以三部以下诸尊转字轮品说名印字。秘密行品说印色位住三昧也。八印义释同此品意。然于诸尊略有十事。坛。座。光。种形。容。印。物。色。用。今此品中略说形。容。色。物。座五。若至图画必须具足。此九尊中具缘品云北方阿閦。秘密品云北方鼓音。抄记判云。阿閦误也。秘密品云。东北观音。西北慈氏。义释两处同此经文。无畏本云。西北观音。东北慈氏。对受同之。以上胎藏九尊位也。

  彼东应画作 一切遍知印
  三角莲华上 其色皆鲜白
  光炎遍围绕 皓洁普周遍

  东方内院当大日上画遍知印作三角形。其锐下向。白光炎围在白莲华上。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大勤勇印。亦名诸佛心印。三角是降伏义。鲜白是慈悲色。常遍法界故云周遍。

  次于其北维 导师诸佛母
  晃曜真金色 缟素以为衣
  遍照犹日光 正受住三昧

  勤勇北维置虚空眼大日佛母。如般若说。真金是如如体净句。彼教门外饰故曰缟素以为衣也。心日光明无所不照。犹如天女住正受像。

  复于彼南方 救世佛菩萨
  大德圣尊印 号名满众愿
  真陀摩尼珠 住于白莲上

  勤勇南维作诸佛菩萨真陀摩尼印。行愿集成雨世出宝。诸救世者从性莲台皆见宝故住白莲。阿阇梨言。通一切印。于诸方面皆可置之。若佛菩萨经中不言印相。执此宝珠皆得。大凡此第一重上方是佛众德庄严。下方是佛持明使者皆名如来部门。右方是如来大悲三昧。滋荣万善故名莲华部。左方是如来大慧力用摧破三障故名金刚部。入阿字门一切诸法不生。是法身义。入娑字门一切诸法无染着。是莲华义。入嚩字门一切诸法离言说。是金刚义。如字轮品。以此三字统摄百明意在此也。
  私谓。以上第一重上方三尊位也。

  北方大精进观世自在者
  光色如皓月商佉军那华
  微(口*笑)坐白莲 髺现无量寿

  大日右方置观自在莲华部主。如来普眼名观自在。约如来行故名菩萨。顶无量寿此行极果。皆作住现法乐微笑之相。身色如经。军那华出西方鲜白。

  彼右大名称 圣者多罗尊
  青白色相杂 中年女人状
  合掌持青莲 圆光靡不遍
  晖发犹净金 微笑鲜白衣

  观音右边画多罗尊。凡诸圣者皆面向大日。今言观音右边即是座西。他皆放此。是观自在三昧故作女人。多罗是普眼义。青莲是无垢义。摄授群生时不先后故作中年。青是降伏白是大慈。妙在二中故令二色和合。合掌中持青莲。手面皆向观音如微(口*笑)形。光金服白。首有天髻不同大日髻冠。

  左边毗俱胝 手垂数珠鬘
  三目持发髻 尊形犹皓素
  圆光色无主 黄赤白相入

  观音左边置毗俱胝。其身四手。右边一手垂数珠鬘。一手作施愿印。左边一手持莲华。一手持军持。面有三目。如摩醯像。首戴发冠如毗庐髻圆光三色故云无主。黄增益色白寂灾色赤降伏色。光具三力故为标帜。

  次近毗俱胝 画得大势尊
  被服商佉色 大悲莲华手
  滋荣而未敷 围绕以圆光

  近毗俱胝左边画得大势。大悲自在故以为名。遮那成果复持种子。普散众生心水更生未敷莲华。故持未敷莲华。是莲华部持明王也。

  明妃住其侧 号持名称者
  一切妙璎珞 庄严金色身
  执鲜妙华枝 左持钵胤遇

  明王左边画明妃耶输陀罗。译云持名称者。金身璎珞如天女像。右手持鲜白妙华枝果叶茂好。或有初疱。或有欲开。或有正开。若五若十乃至数十。左手持钵胤遇华。大势明王主安立种子。而此明妃主含藏出生。

  近圣者多罗 住于白处尊
  发冠袭纯帛 钵昙摩华手

  多罗之右置半拏罗嚩悉宁。常在白莲故以为名。天发素衣。右持开莲名为莲华部母。

  于圣者前作 大力持明王
  晨朝日晖色 白莲以严身
  赫赫成炎鬘 吼怒牙出现
  利爪兽王发 何耶羯利婆
  如是三摩地 观音诸眷属

  观自在下置何耶揭唎婆译云马头。非黄非赤如日出色。白莲璎珞光炎如鬘。指长爪利双牙上出。首发如师子项毛。作极吼怒之状。是莲华部忿怒持明王也。犹如轮王宝马威势。一切时处多所摧伏。建立观音诸眷属竟。
  私谓。以上第一重右方七尊位也。

  复次华台表 大日之左方
  能满一切愿 持金刚慧者
  钵孕遇华色 或复如绿宝。
  首戴众宝冠 璎珞庄严身
  间错互严饰 广多数无量
  左执拔折罗 周环起光炎

  大日左方置执金刚部主。色如钵胤遇。是淡黄色也。或如绿宝。是靺羯宝。如虚空色。净法界色与智和合故。身黄白智如虚空。空色为标所持印是五股金刚。五如来智权实二用。慧手执中故云右执。印绕光鬘故云周环。首戴三峰宝冠形若山字。峰间如仰初月之形。一切璎珞庄严其身。般若至果地中转名一切种智。故云首戴宝冠。妙慧广历诸法。出生法界庄严故云间错互严。

  金刚藏之右 所谓忙莽鸡
  亦持坚慧杵 严身以璎珞

  部主之右置忙莽鸡。金刚部母亦持金刚智印璎珞严身出生金刚智力王之三昧谓金刚三昧也。

  彼右次应置 大力金刚针
  使者众围绕 微笑同瞻仰

  部母之右置金刚素支。译云金刚针。持一股拔折罗。是一相一缘。坚利慧用贯通诸法。其下有二使者皆女人形。䠒跪微笑而瞻仰之。状卑充满。浅黄色。以金刚为标。是摧坏重障三昧也。

  圣者之左方金刚商朅罗
  执持金刚锁自部诸使俱
  其身浅黄色智杵为标帜

  执金刚左置金刚商羯罗。译云金刚锁。印持连锁两头作拔折罗。锁下亦有二女使者。与金刚针使者无异。摄持难化不退菩提。

  于执金刚下 忿怒降三世
  摧伏大障者 号名月黡尊
  三目四牙现 夏时雨云色
  阿吒吒笑声 金刚宝璎珞
  摄护众生故 无量众围绕
  乃至百千手 操持众器械
  如是忿怒等 皆住莲华中

  执金刚下置忿怒持明降伏三世一切大作障者号月黡尊。面有三目四牙出现。如夏水雨云色。作大笑形。此是持金刚者摄护众生三昧也。无量眷属卑而充满。作忿怒形。一身具百千手操持器械森然。若不尽画要作一二使者乃至五六住莲华上。莲华心中法尔成。能不从余来。建立金刚萨埵诸眷属竟。
  私谓。以上第一重左方五尊位也。

  次往西方画 无量持金刚
  种种金刚印 形色各差别
  普放圆满光 为诸众生故
  真言主之下 依涅哩底方
  不动如来使 持慧刀罥索
  顶发垂右肩 一目而谛观
  威怒身猛炎 安住大盘石
  面门水波相 充满童子形

  次往西方画如来持明使者及诸执金刚众。种种形色性类密印标帜皆于图中出之。于此下位依涅哩底力画不动明王如来使者。作童子形。右持大慧刀印。左持罥索。顶有莎髺屈发垂在左肩。细闭左目。以下齿啮右边上唇。其左边下唇稍翻外出。额有皱文。犹如水波。坐于石上。其身卑而充满肥盛作奋怒势。极忿之形是其标帜。此尊大日华台久已成佛以本誓故示初心相为佛僮仆给使执务。持刀索者承如来命欲杀众生。索是四摄系不降者。以刀断其业寿之命。业除戏息故缄其口。以一目视。如来等目所观众生无可宥者。此尊所为唯为一事镇其重障故住磐石。

  如是具慧者 次应往风方
  复画忿怒尊 所谓胜三世
  威猛炎围绕 宝冠持金刚
  不顾自身命 专请而受教
  已说初界域 诸尊方位等

  下西北隅作降三世忿怒持明王。首戴宝冠持五股印瞻仰毗卢遮那。如请教敕之状。作不顾命之容欲召众生。亦是成辨诸事真言也。此五如来智之所摧灭者皆至果地。非唯证空故持五股。首戴宝冠在风轮中。即法华经开佛知见意也。安立第一曼荼罗上首诸尊竟。
  私谓。以上第一重下方二尊位也。
  无畏三藏仪轨八印前有十二真言王也。十二真言王前先结般若菩萨印也。法全和上仪轨不动尊胜三世之中间先置般若菩萨。上下经文皆无此尊。但受持地白坛之中阿阇梨位。画诸尊后移置坛外。于其本位或置意乐尊。或置般若经。或置数珠鬘。或置杵铎等。今置般若菩萨用之八印之前。恐是阿阇梨位般若经意而已。此品外门厢卫中当建大护者。又转字轮曼荼罗中此第一重四门有四大护。无畏法全两本仪轨。亦第一重四门有四大护。门门加有二守护门。本义释五出阿阇梨所持曼荼罗中。亦第一重四门有四大护。唯于西门有二守护。三门无之。此本亦是无畏所持之本。故知三藏自有两说。但彼二守护门出悉地出现品文也。上来第一重中都十七尊。如来部五尊。上三下二。莲华部七尊。金刚部五尊。

  持真言行人 次往第二院
  东方初门中 画释迦牟尼
  围绕紫金色 具三十二相
  被服袈裟衣 坐白莲华台
  为令教流布 住彼而说法

  次往第二院画释迦牟尼。阿阇梨言。此中是隐密语耳。若从中向外当以释迦眷属为第三院。今以毗卢遮那法门眷属为第一。释迦生身眷属为第二。诸菩萨在悲智之门。上求下化故为第三。所以如此互文者。此是如来密藏。为防诸慢法人不从师受者变乱经文故须口传相付也。
  转字轮品本义释中亦有二文。一絣线文云。前曼荼罗中云。第二院置释迦。第三文殊师利。此文互也。由先定中胎竟直向第三院定之故云第二。非是第二则是第三重也。今此中自有诚文。文殊在第二重。释迦在第三重也。二图尊文中第一重画四大护竟。次云。出外向第三院画牟尼王释迦种姓。次第二院东方作施愿金刚童子(即文殊别名也)此具缘品絣线文云。先定外界次定中台。次第一重。次第二重。次第三重布色。文云。先安布内色。非安布外色者凡图画法当先建内心莲华藏。竟次造第一重三点诸内眷属。次造第二重四菩萨等诸大眷属。次及第三重一切世天眷属。界道文云。中央及第一重五色。第二重三色。第三重一色。而下义释指此品经图尊之文。非指疏文。今详道理具缘品中佛说为定。从内至外。而具缘品及转字品并义释云。次画第二释迦。云次画第三文殊。此是画次为次。非谓说次为次。故此品疏烂脱读之。若不尔者一文上下岂有相违。当决释之。
  于东方初门中先置释迦牟尼。身真金色并具光晖。三十二相。所被袈裟作乾陀色(私谓赤色)坐白莲华作说法状。左手执袈裟角如今阿育王像。右手竖指空水相持是其标帜也。此白莲华即中胎藏令教流布。生身说法与本法身无二无别。

  次于世尊右 显示遍知眼
  熙怡相微笑 遍体圆净光
  喜见无比身 是名能寂母

  世尊北边安置佛眼。亦是释迦牟尼佛母。译能寂母。世间乐见无比之身。通身圆光喜悦微笑。如来出生随类三昧。正以大悲普眼为体。观察应度无所不遍故云遍体圆光。

  复于彼尊右 图写豪相明
  住钵头摩华 圆照商佉色
  执持如意宝 满足众希愿

  佛母之北画如来白毫相印。住莲华中作商佉色。身有圆光手执莲华。如半敷状。内有如意宝珠。此是如来福业集成能满一切众生愿也。如观佛经说。

  晖光大精进 救世释师子
  圣尊之左方 如来之五顶
  最初名白伞 胜顶最胜顶
  众德火光聚 及与舍除顶
  是名五大顶 大我之释种
  应当依是处 精心造众相

  释师子南置如来五顶。第一白伞佛顶。第二誓耶。译胜顶。第三微誓耶。多声呼也。译最胜顶。第四帝殊罗施。译火聚顶。经云众德。正译大分是具大德义也。第五微吉罗拏。译舍除顶。弃舍烦恼亦摧破义。此是释迦五智之顶。于功德中犹如轮王状。作轮王顶有肉髻上有发髻即重髻也。猊如菩萨。端严欢喜。密印如图。

  次于其北方 布列净居众
  自在与普华 光鬘与意生
  名称远闻等 各如其次第

  东方最北边布列五净居众。第一自在天子。第二普华天子。第三光鬘天子。第四意生天子。第五名称远闻天子。次第列之。印相如图。阿阇梨言。此是五那含天。过此已上有菩萨受职处。亦名五净居天。多是一生补处。是第二院所摄。非此中所明也。

  于毫相之右 复画三佛顶
  初名广大顶 次名极广大
  及无边音声 皆应善安立
  五种如来顶 白黄真金色
  复次三佛顶 白黄赤兼备
  其光普深广 众璎珞庄严
  所发弘誓力 一切愿皆满

  此天次南豪相之右复画三佛顶。第一名广大佛顶。第二名极广大佛顶。第三名无边音声佛顶。形同五顶。是如来三部众德之顶也。五如来顶具五种色。所谓真金色。郁金色。浅黄色。极白色。浅白色。是中真金郁金二色相似。然真金色光净郁金稍重。三佛顶有三色。谓白色。黄色。赤色。是兼寂灾增益降伏色也。此八佛顶周身光厚璎珞严身。如来本愿满一切愿。
  私谓。东北为始列五净居。第五天子白近豪相。然以释迦为中。次北佛母。次北豪相。而云近豪相者。次近豪相列三佛顶。释迦左右各成五尊。无畏仪轨义释五本释迦右佛母。左豪相。法全同经文。又抄记云。第一院东方唯有三角虚空眼如意宝三事。余空缺何。答。如真言手印中如来豪相舌牙齿脐甲等皆在此重。当次列之。其佛顶在第三院。此中无也。义释五阿阇梨持本彼第一重上方及第三重并有豪相。私详道理法身生身自有二途。又五佛顶释迦五智。此三佛顶大日三部。此三部顶应第一重。而在第三。义稍难明。无畏仪轨释迦右五佛顶。左四佛顶。加一切顶合九佛顶。又第一重上方有如来顶。法全仪轨释迦左五佛顶。右四佛顶。加诸佛顶。又第一重印列有如来顶及顶相也。义释五本释迦左四佛顶。音大火胜。右四佛顶。白最摧高。又第一重上方有如来顶。私详道理依经为定。法身生身岂各无顶。恐是可云生身九顶法身一顶。合十佛顶。又五佛顶五色。及三佛顶三色。次第可造。若不尔者和色甚难。

  行者于东隅 而作大仙像
  住于炽炎中 三点灰为标
  身色皆深赤 心置三角印
  而在圆炎中 持珠及澡瓶

  东南隅列诸火天众住火炎中。额及两臂各有三灰画。即婆罗门用三指取灰白涂身像也。一切深赤心有三角。在炎圆中左持数珠右持澡瓶。为引火祠韦陀梵志开围陀法。示此火坛梵行标帜。

  左方阎魔王 手秉檀拏印
  水牛以为座 震电玄云色
  七母并黑夜 死后等围绕

  于左方东大日之南作炎摩法王执檀拏印。犹如棒形上有人首极忿怒状。水牛为座。身黑玄色。阿阇梨言。少时因病识诣冥司。睹王及后言貌慈忍。时檀拏印以忿怒形检生来犯口出火光。验出家功便尔寂然。降阶致敬受戒放却此。至苏后两臂绳处。炎魔西作后及死后。东黑夜神及以七母。皆女鬼也。形皆黑色。

  涅哩底鬼王 执刀恐怖形

  次西南隅画涅哩底鬼王。执刀可怖畏形。是护方罗刹王。

  嚩噜拏龙王 罥索以为印

  嚩噜拏是西 方护方龙王。罥索为印。

  初方释天主 安住妙高山
  宝冠被璎珞 持拔折罗印
  及余诸眷属 慧者善分布

  东方五顶之南画因陀罗。坐须弥山。首戴宝冠身被璎珞持伐折罗。余诸眷属舍脂夫人及六欲天具如图中。

  左置日天众在于舆辂中
  胜无胜妃等翼从而侍卫

  释天眷属之南置日天众。在八马车辂中。并二妃在其左右。谓誓耶微逝耶译云胜无胜也。日天眷属布诸执曜益誐罗伽在西。输伽在东。勃陀在南。勿落贺萨钵底在北。设你设遮在东南。罗睺在西南。釼波在西北。计都在东北。又于南纬之南置涅伽多。谓天狗也。又于北纬之北置唱迦跛多。谓流火也。无畏本云。摩利支前行。翼从而侍卫。
  私谓。十执唐语印貌。未见经文。

  大梵在其右 四面持发冠
  唵字相为印 执莲在鹅上

  释天眷属之北。近净居天置大梵王。戴发髻冠坐七鹅车中。四面四手。一手持莲华。一手持数珠。一手执军持。一手作唵字印。是左手也。稍屈头指直申余指。侧手案之。而作语状。是名净行者吉祥印。所余四禅诸天皆列其左。无热等五净居天列在其右。毗尼所谓观净居天被服仪式制齐整着三衣内衣戒是也。

  西方诸地神 辨才及毗纽
  塞建那风神 商羯罗月天
  是等依龙方 画之勿遗谬
  持真言行者 以不迷惑心

  西方近门置地神众。次北置萨啰萨伐底。译云妙音乐天。或云辨财天。次北并置其妃。又次置微瑟纽。旧译毗纽是那罗延天也。并置商羯罗天。是摩醘首罗。于一世界有大势力。非三千世界主也。经中下文更有噜捺罗。是商羯罗忿怒身。从事立名。又置塞揵那天。是童子天。皆于其侧置妃。阿阇梨言。此天众当于释梵王左右序列之耳。
  最西北隅置护方风天眷属。西门之南与日天相对应置月天。乘白鹅车辂。于其左右置二十七宿十二宫神等以为眷属。
  私谓。此等天等印貌可分明之。
  次于北面置毗沙门。于其左右置夜叉八大将。一名摩尼跋陀罗。译曰宝贤。二名布噜那跋陀罗。译曰满贤。三名半只迦。旧曰散支。四名娑多祁哩。五名醯么嚩多。住雪山者。六名毗洒迦。七名阿吒嚩迦。八名半遮罗。及诃㗚底母。吉祥天女。旧译功德天女。经文阙之。阿阇梨云。此天女随毗沙门在北方。若本位可在西方也。凡此等大天神皆众所知识。众生各随性欲宗奉。毗卢遮那为摄众生遍一切处示同彼身。以世间共识之标为出世秘密之标帜。行者行成自当开解。

  佛子次应作 持明大忿怒
  右号无能胜 左无能胜妃
  持地神奉瓶 虔敬而长跪
  及二大龙王 难陀拔难陀
  对处厢曲中 通门之大护
  所余释种尊 真言与印坛
  所说一切法 师应具开示

  又释迦下应作忿怒持明。右无能胜。左无能胜明妃。并白色持刀印。观佛而坐。云地神者即前西门地神捧持宝瓶虔恭长跪。瓶置水陆诸华。余如图说。并于通门第二重厢曲之中置二龙王。右曰难陀左跋难陀。首上有七龙头。右手持刀左持罥索。乘云而住。皆曼荼罗所要故云不惑依次作之。所余等者如释迦部钵锡印等。其类甚多。经不具出。随此方处采择余经遂便安之。设缺无咎。但经中所出上首诸尊必一一画。不得遗谬。莲华金刚部等诸方例此可知。
  私谓。既云经中所出不得遗谬。故今依此品文数之第三重中东门中央释迦。次北佛母。次北毫相。次北三顶。次北四禅大梵。次北五净释迦。次南五顶。次南帝释。舍[日*(脂-月)]。六欲。次南日天。左右二妃。八方执曜。北南二纬。释迦下前左右持明。都有三十四尊也。东南火天。南门中央阎王。西东二后。次东黑夜七母。都有十一尊也。东北缺也。北门中央多闻二天。左右八将。都有十一尊也。西南罗刹西门中央水天。次南月天。左右二十七宿十二宫。水天次北地天。次北辨才并妃。次北毗纽。次北商羯。次北童子。皆有妃。都有五十一尊也。西北风天。此文东北缺伊舍尼。上絣线中已有其名。故于四角神都有四尊。前后总有一百十一尊也。但二龙王此图尊文及下门标文并云第二重厢。此具缘品及秘密品并在释迦眷属文内。无畏法全仪轨并在第三重中。下灌顶文云引弟子。至第一重门孙那优波二龙处下文言绕第三行道处至二龙王处礼。本义释五此二龙王在第三重。同处亦有难陀等龙。然门标文三重例有四门。四门例有曲厢。厢例有六橛故云第二重厢置二龙也。而义释五图位本文第一重中。四门有四大护。西门加二守门。第三重中唯有西门二守门者及龙王等。无畏仪轨观坛场后供养法初有二守门及四大护。持诵文中第三重有西门二守门者及二龙也。法全仪轨二守四护同无畏本。但持诵中第三重有东门二守门者南北二门各二龙西门二守门者龙王也。若依此等诸文龙王定在第三重中增减少别。又转字轮品及其义释中画第一重之次安四大护。其次出外画释迦坛。次文殊坛。法全仪轨三部之次列四大护。次列释迦次第二重。次第三重。私详道理四大护意本是大界。岂第一重限为大界。无畏仪轨先二守门。次结大界。次四大护。普遍佛刹六种震动。法全仪轨先结大界持十方国。次四大护。二守门者。准此二文四护应在三重之外。而本义释安第一重。两图同是三藏所说。故知此义自有二途。亦知二龙第二第三重位二文亦是二途。但此品释正文二龙明属第二。故第三重百十一尊。

  持真言行者 次往第三院
  先图妙吉祥 其身郁金色
  五髻冠其顶 犹如童子形
  左持青莲华 上表金刚印
  慈颜遍微笑 坐于白莲台
  妙相圆普光 周匝互晖映

  经中次说第二院菩萨眷属。当释迦内正东门中画文殊。身郁金色顶有五髻。作童子形。左持泥卢钵罗。是细叶青莲华。华上有金刚印。熙怡微笑坐白莲华。此其标帜。阿阇梨云。郁金即阎浮金。表金刚深慧。首有五髻表如来五智。久成以本愿故。示作童真法王子形。青莲是不染着诸法三昧。白莲意明不异中胎藏也。
  私谓金刚印可决。

  右边应次画网光童子身
  执持众宝网种种妙璎珞
  住宝莲华座而观佛长子

  文殊北边画光网童子。身真金色。执持宝网璎珞庄严。坐宝莲华。文殊持无相妙慧。而光网持万德庄严。如智度说盐和增味。行人失方便单修空慧堕断见中。纯修福德堕有所得。观佛长子意在此也。

  左边画五种 与愿金刚使
  所谓髻设尼 优婆髻设尼
  及与质多罗 地慧并请召
  如是五使者 五种奉教者
  二众共围绕 侍卫无胜智

  次作文殊五使者。一名髻设尼。二名优婆髻设尼。三名质多罗。四名地慧。五名请召。于妙吉祥左右次第列之。盖各持文殊一智也。髻设尼是发端严义。邬波即其亚者。文殊以五髻微表五智故。此使者亦以义发为名。质多罗是杂色义。其五使者下各作一奉教者。皆跪向使者。如承旨形。悉是文殊三昧。

  行者于右方 次作大名称
  除一切盖障 执持如意宝
  舍于二分位 当画八菩萨
  所谓除疑怪 施一切无畏
  除一切恶趣 救意慧菩萨
  悲念具慧者 慈起大众生
  除一切热恼 不可思议慧

  次第二重大日。左方画除盖障。西方俗法东向而治故以东为初方。南为左方西为后方北为胜方。今此坛门向西故当大日左方。图中除盖障左手持莲华。华上有摩尼宝珠。右手作施无畏手。此菩萨及眷属。皆大慈悲拔苦除障门。宝珠施无畏满其愿也。经云。舍于二分位当画八菩萨。谓除盖障侧当作二使者。然后如其次第置八菩萨。凡列眷属皆令最初者在右。第二者在左。第三复在右。第四复在左。如是一左一右。次第置之。今此八菩萨中先以除疑怪在除盖障右。施一切无畏在左。复次除一切恶趣在除疑怪之右。以救意慧在施无畏左。次复以悲念在除恶趣右。慈起在救意慧左。次复以除一切热恼在悲念右。不可思议慧在慈起左。诸余布位例皆放此。

  次复舍斯位 至于北胜方
  行者以一心 忆持布众彩
  而造具善忍 地藏摩诃萨
  其座极巧丽 身处于炎胎
  杂宝庄严地 绮错互相间
  四宝为莲华 圣者所安住
  及与大名称 无量诸菩萨
  谓宝掌宝手 及与持地等
  宝印手坚意 上首诸圣尊
  各与无数众 前后共围绕

  次北方画地藏菩萨。间饰杂宝庄严地上。金银颇胝水精四宝为莲华座。令极巧丽。菩萨在上。炎周其身如在胎藏。此圣者主持宝王心地性起功德宝藏故。以杂宝绮错庄严。其余菩萨义亦同之。当地藏右置宝处菩萨。地藏之左置宝掌菩萨。次宝处右置地持菩萨。宝掌之左置宝印手。持地之右置坚固意。如是上首又各于其左右眷属围绕。

  次复于龙方 当画虚空藏
  勤勇被白衣 持刀生炎光
  及与诸眷属 正觉所生子
  各随其次第 列坐正莲上
  今说彼眷属 大我菩萨众
  应善图藻缋 谛诚勿迷忘
  谓虚空无垢 次名虚空慧
  及清净慧等 行慧安慧等
  如是诸菩萨 常勤精进者
  各如其次第 而画庄严身
  略说大悲藏 曼荼罗位竟

  次西方画虚空藏菩萨。被鲜白衣左持莲华。华上有大刀印。刀上遍生光炎。眷属皆坐正莲华上。此菩萨持如来等虚空慧。所以持大刀标帜也。白衣无垢是其教门外饰也。如大集虚空藏经广明。此中眷属所谓虚空无垢菩萨。虚空慧菩萨。清净慧菩萨。行慧菩萨。安慧菩萨。如前次第左右列之。皆云等者此上首尊各有无量眷属。形相如图。末云略说竟者是传度者以义结之。非经本文如上所说。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者。是心实相华台。大悲胎藏开敷。以大悲方便现作三重普门眷属。故名大悲胎藏曼荼罗也。
  私谓。此第二重现文所说东方七尊。南方十一尊。北方六尊。西方六尊。都有三十尊位也。若加二龙是三十二尊。上来中胎九尊第一重十七尊。第二重三十二尊。第三重百十一尊。总成一百六十二尊。随经正文出都会坛曼荼罗竟。本义释五(高野本六)有阿阇梨所传曼荼罗图及其印座形色等。具如彼文。又唐所传曼荼罗本今现行世。别有图样一卷。与此品文多有不同。具如彼文。又有普集会坛印相位一卷。与经所说亦有不同。具如彼文。并是此。都会坛曼荼罗也。既有别本此中不出。
  中胎第一重界道。五色从内向外。白赤黄青黑。第二重白赤黑三色。第三重白一色。
  文和五年二月三十日以他本校点了。
  杲宝(生五十一)
  一校了

观中院撰定事业灌顶具足支分第五

受学沙门安然撰集

胎藏大法修曼荼罗证要诀二(此卷出第七日造曼荼罗中转字轮坛)

  第二三昧相应转字轮曼荼罗者。本义释十转字轮曼荼罗行品云。前已广说敷置曼荼罗位。今何更说此。有多义。欲更开发一类众生故。令前听者倍得明了故。前说诸位尚未周遍今令无阙故。前说其名未显形状今令具足故。何故不并说之。分折此处有意。乃至深乐法者犹不顿说。欲令发起重心渐渐开导。复次但若图画用为真实。如彼画师。成阿阇梨。然不但以图画而成彼真言行。须一一与三昧神通相应方名不思议行。今佛欲显发之。谓与三昧神通相应而敷。心中作阿字及眼作啰字等前品已说(抄)次此品前有成就悉地品。本义释云。从此品前说真言之果。从此品以后次第明修行入证之方便。从此为首也。此中复有坐起威仪众多秘法。下别出之。此经圣者所秘故不明白次第也(文)
  依此诚文正以成就悉地品中住三昧中与理相应之观而画转字轮曼荼罗位。故名三昧相应转字轮曼荼罗也。此转字轮□有三种。一者三昧相应入曼荼罗。二者佛转字轮现曼荼罗。三者令转字轮画曼荼罗。一者三昧相应入曼荼罗者。经三成就悉地品云。

  时吉祥金刚 微妙音称叹
  说诸真言行 彼行不可得
  真言从何来 所去至何所

  世尊告言。

  摩诃萨意处 说名曼荼罗
  诸真言心位 了知得成果
  诸有所分别 悉皆从意生
  分辨白黄赤 是等从心起
  决定心欢喜 说名内心处
  真言住斯位 能授广大果

  本义释九云。说心处名心位。即指众生自心之处。即一切佛大悲胎藏曼荼罗也。一切众生是华台藏四种烦恼常自覆蔽。若觉心处即知此心实相之地。决定悦心之处者。此心梵云质多。是虑知心也。又次汗栗驮者是处中之心也。然三乘各有定。此中证此心处。心中之心汗栗驮心也。即是如来大决定心(谓三昧也)此下正明习定初门也。
  私谓。前都会坛七日修习受持坛地。今此坛中菩提心地以为坛地。本义释三持地坛中云。凡修观行时先以五字持身观心以叶。汗栗驮心如莲未敷以成以分。男子上向女人下向。观此令开为白莲座者。即其诚更出此中也。然数论师立干栗太心。谓胸肉心。天竺亦称草木中坚为干栗驮。又小乘中萨婆多立念虑心也。经量部立肉团心也。又大乘中法相亦立干栗驮心。自性清净质多心也。天台亦立干栗驮心。草木心也非发心也。今真言宗亦立肉团心。于此处中发菩提心。誂发是虑知心。所发是心处心。而于此品且说心处。未说五字。
  出秘密品。

  念彼莲华处 八叶须蕊敷
  华台阿字门 炎鬘皆妙好
  光晖普周遍 照明众生故
  如合会千电 持佛巧色形
  深居圆镜中 应现诸方所
  犹如净水月 普现众生前
  知心性如是 得住真言行

  心源寂绝无名无相。今佛为化真言菩萨直从凡夫心处之心而作方便。此心之处凡夫肉心最在于中。即于是处思莲华形。一切众生此心即是莲华三昧之因。未开莲华烦恼所缠故。先观此心处以作八叶莲华。观令开敷说诸蕊具足。于此台上思想阿字。而在其中放无量光四散为鬘。何故八叶不多不少。此有二义。一者一切凡夫心处自然有八辨如合莲华形。今观此心三昧且便。然其理者观此八叶与理相应。八叶即是四方四隅。四方即是如来四智。初●阿字门即菩提心。次●字是成菩提。次●字菩提行。次●字是大涅槃。其四隅叶即四摄法(更问其相)。先菩提心(即是真言来处)次知彼果(更问次第之意)此是字轮五阿字义。欲成大果修如来行。以修行故证大涅槃。证涅槃故常寂灭相。故末后●字门也。云须蕊者六度十八空等法门。于座上者谓彼台上观●阿字也。亦含多意。或言华座。或言。自身坐时。或是成就大曼荼罗者入阿字门。普现色身而作佛事。然行者观心未纯熟。先画妙莲兼置阿字。圆明中画犹如圆镜。其中极深。阿字圆光于中显现。久久彻见。外处见已回观自心圆明阿字。如阿字者么等诸字例可解也(更问)问。何观莲华不观余华。答。泥中体净。凡夫亦尔。
  私谓。抄记以阿阿(引)暗恶恶(引)五字如次为发行证入方五义。即亦如次为东南西北中方五佛。亦于黄赤白黑具一切色如次为性行成入普门五义者。即此中八叶中台。此观三种。一观坛上。如上悉地出现品说。二观自心如此中说。三观弟子如下此品灌顶中说。又抄记云。如中胎者一切亦尔。如金刚手及莲华尊并文殊等种子字等。各有五事者即此中●么等别可解也。下字轮品以阿娑嚩三部种子各为五轮。此是秘密行品所说四重诸部互为主伴之义。非此中意。此品所说唯是阿暗。盖是示因示果令起行证者也。

  次于其首上 顶会交际中
  标以大空点 而思惟闇字
  妙好净无垢 如水精月电
  说寂静法身 一切所依持
  诸真言悉地 能现殊类形
  得天乐解脱 逮见如来句

  上观八叶及阿字门作知心性。尚未现前。更入暗字门成就菩提心。如莲无水不久枯杇。菩提之心无三昧水灌注其心不得滋荣。此●闇字当观在顶上骨缝四会。方令字正面着之立头在后。更有秘密观法。又别也观字点为行者头。余为身分四支(问。水从阿字入以流入字不同)一切众生世界之所依持。犹如有情依世界乃至地轮依水水依风风依空空为一切依止而无所依。法界亦尔。未见时见有方便。在别品中。又非直观此二字。行者更以诸字普遍支分。事事明了成持明人。能自在用诸字门故成持明仙人。
  私谓。本义释三警觉地神文中啰字净地三字起轮。谓以阿缚诃起地水风。此中所引世界三轮即其文也。今捡上来都会坛及转字轮坛未见世界五轮之文。唯用三轮器界之义。下二坛中唯用五轮亦非三轮。故知此中可观三轮起下胜愿菩提座也。又未见时有方便者。如下入秘密品以字烧字方便。又以诸字遍支分者。如下百字法品百光王法六重布字。

  啰字为眼界 辉烛犹明灯
  俯颈小低头 舌近于腭间
  而以观心处 当心现等引
  无垢妙满净 圆镜常现前
  如是真实心 古佛所宣说
  照了心明道 诸色皆发光
  真言者当见 正觉两足尊
  若见成悉地 第一常恒体

  如上见时犹未究竟更有方便。谓观●字门。于两眼上置此二字。光明如灯赤炎光晖。行志当坐少屈其颈以此无垢光眼而内观照其心。独此啰字能见心性也。低咽当不令太曲又不太直。依有二义。一即调身不生病苦。以坐太曲太直则四大不调和故。二谓净眼根速达心源故。啰字明灯自观心莲。又坐时舌亦不着上腭及太垂着下。当处中也。净眼观心无能所相。
  私谓。下灌顶文云。发中暗字门。心置无生句。胸里无垢字或一切阿字。本义释云。于弟子顶十字缝上想作暗字。其心中极想作阿字。又想啰字在于胸上。二但阿字一切处用。弟子心中白莲开敷。毗卢遮那坐于其上(抄)上都会坛灌顶文云。观弟子身作五轮以五字持。之。心置阿字同大日体。转阿为缚成萨埵事。顶置啰字发大空点。四边光鬘除内外障(抄)无畏仪轨云。先以法界生体中有啰真言用(口*蓝)字。故名字烧字。后萨埵甲胄观无垢字啰。次结法界生想啰字白色空点以严之置之于顶上(抄)故知此品灌顶弟子胸置啰字是成萨埵。例如上品缚字萨埵。南法全本成身偈云。谓字烧字。五字以当身。首中百光王。心置无生句。胸表离染字。安立无垢眼。观身同如来。又略本云。谓以字烧字。五字以严身。首中百光王。安立无垢眼。观身同如来(抄)私详。道理既同大日。故不可用胸表啰字以字烧字。阿字已生五字严之。更加二字。故知亦更加无生句。此品无文其义亦剩。又对受中一云。顶置暗字心置诃字胸及两眼并置览字。有云。此说更加三卷本中无生句字。谓结佛印诵阿字也。二云。顶暗心阿两眼亦啰。是同略本。亦先经文。又无畏本道场观云。摩诃萨意处说名曼荼罗。次于其首上而思作暗字。次应观光轮想入缚罗字。轮中佛菩萨一切所依持。啰字为眼界。而以观心处(抄)此本上有阿字白莲令入内心。更不重说。中加光轮暗字依持。开合虽异不违经意。

  从此次思惟转此罗字门
  逻字大空点置之于眼位
  见一切空句得成不死句
  若欲广大智或起五神通
  长寿童子身成就持明等
  真言者未得由不随顺之
  真言发起智是最胜实智
  一切佛菩萨救世之库藏
  由是诸正觉菩萨救世者
  及诸声闻等游涉地方所
  一切佛刹中皆作如是说
  故得无上智佛无过上智

  行者犹未明见心性更有方便。所谓转啰为囕。前于目中作●啰字而观于心今更转啰字令作囕字。还如前小低其咽。令不太曲太直。舌亦高下得所。而观于心中阿字也。此●囕字是相义。上有点是大空三昧。所谓第一无相诸法本空也(悉地是妙果。为此修因行故。成就者是作业成就也)此啰字作囕字。则梵●字也。今捡字义相义是●字也。加空点为无相。而作●囕字非也。若转●为●者经文可云前字加空点。而今云转罗者是啰●字也。逻字空点者是●>字明白也。而师说皆传转●为●也。是由供养法及上文云安立无垢眼之诚文也。但非此意也。然则自有二途。
  私谓。本义释此品竟云。故经云。离一切相则名诸佛。故知此览字观离有相行入无相理。无畏法全两本无此第四囕字。对受亦无。今经为凭。供养法中二文不同。一上文云。佉字大空点。置之于顶上。复于其首内。字胜百明心。眼界犹明灯。大空无垢字。心处净月轮。炳现阿字门。二下文云。五字以发身。赫奕同金刚。又于首中置百光遍照王。安立无垢眼。等同如来身。私详道理于前悉地出现品中自有二种悉地真言。一是无所不至四字真言悉地。此中亦三。一取一字以心置心三月念诵。二以一字加持身三落叉见。三以暗字下为自体见自真宝。此三法中唯于四字随用一字。二是降伏四魔五字真言悉地。此中亦三。一以五字建立五坛五事念诵。二以五字唯为内身出生五利。三以二字加持身一月念持。或用一字谓阿字也。二字诃阿今四坛中初一是都会坛。第二是转字轮。此二种坛承前无所不至而起。故用二三。二谓阿暗。前降伏四魔而起故用四五。四谓四种阿。五谓五字明。而义释中初二坛中亦用五字。此是会意。今供养法自二文。即与经文亦似。文合义释。乃判上下相成故。诸仪轨彼此交杂。若迷此意何会相违。彼四五字发身之中加用三字。谓啰囕。即此坛准经及供养法五字为定。所谓经四阿暗啰囕。法一欠。是如次心。顶。眼。眼顶。上。
  转字轮曼荼罗行品云。尔时世尊住甘露生三昧。复说一切三世无碍力明妃曰。
  怛侄他(一)伽伽娜三迷(二)阿钵罗(二合)底(丁以及)三迷(三)萨婆怛他(引)蘖多三么多弩蘖帝(四)伽伽那三么(五)嚩罗落吃晒(二合)奶(平。六)莎诃。
  善男子。以此明妃如来身无二境界。而说偈言。

  由是佛加持 菩萨大名称
  于法无挂碍 能灭除众苦

  本义释云。复说微妙方便。今此三昧若闻思行即得寿量常住法乐。从此定起说明妃者。三世无有能破坏者。此力亦尔。若心口出者名真言陀罗尼(男声)一切身分任运生者名之为明。女声呼之云明妃也。如上囕字义已说竟。今佛欲令众缘具足。从三昧起说此明妃。
  伽伽那三迷(等空也)阿钵啰底三迷(问之)萨缚怛他揭多(一切如来也)三曼多弩揭底(与诸如来同至所住也。更问)伽伽曩三迷(等空重空)缚啰落叉祢(嚩罗胜愿也落叉相也)梵本云。
  ●
  无畏法全二本大都同梵本也。着字小异(云云)
  私谓。此明妃力重成前囕字义。令前三昧相应空理。言众缘者可有三密。如此明妃诸字亦然。一者心莲台阿字印。即灌顶云。心置无生句。发髻金色光。住白莲华台。等同于仁者。本义释云。心中莲开大日坐故同仁者。亦悉地云。以心置于心。不分别。如镜。第二正觉句。于镜曼荼罗。大莲华王座。深邃住三昧。总持发髺冠。围绕无量光。今修行云。摩诃萨意处。说名曼荼罗。华台阿字门。持佛巧色形。深居圆镜中。私详道理此中可用无所不至大日尊印。彼灌顶更用支分生。其成就文用金刚慧。而对受中心置无生句印用金轮佛顶印。一师二说。一云。合掌地水内叉。风附火背空捻水叉。二云。合掌地水外缚。风附火背空着火腹。用印安心。真言阿字加归命句。有云。同初名为佛印。二者首中百光王印。即灌顶文云。发中应授与大空暗字门。亦成就文云。行者如次第。先思念如来。阿字为大空点。端严遍金色。四角金刚标。于彼中思念一切处尊佛。今修行文云。次于其首上。顶会交际中。而思惟暗字。准义释意有五种阿。此中先从阿字发心次示暗字。令知彼果故。此暗字是成佛义故亦可用大日尊印。而对受中用普通印。合掌顶上前后三动。即法全本百光遍照真言。四重布字之印。三者暗字。圆轮光印。即悉地文云。一切处尊佛。梵本云。诸佛一切处光也。无畏仪轨用大护印。二空并入风轮而散舒。真言。
  曩莫三曼多没驮南入嚩(二合)啰(一)么㗚你怛他(引)蘖多㗚旨(二合)娑嚩(二合)贺。
  对受中无。四者顶上欠字印。前布暗字。义释二说。一云。置之顶上立。头在后。二云。点为首头余为身分。今供养法顶上欠字。顶内暗字。故会意云。暗置顶上不用欠字。暗为顶内故上用欠。对受五字严身之中顶上欠字。大慧刀印。以印安顶。真言。欠字加归命句。对受无之。五者安立无垢眼印。对受中用法界生印加左右眼。真言囕字加归命句。有云。火印安立二眼。真言啰字加归命句。六者转眼为囕字印。无畏本中凡囕真言用法界生。故对受中无垢眼字胸无染字用法界生。故会意言用法界生。对受无之。□□□加持是成大日如来。七者胸表无垢字印。对受中用法界生印。以印安心。有云。当胸。真言囕字加归命句。八者无碍力明妃印。对受中用金轮佛印相同前。真言同经。以上八法并是成身。
  二者佛转字轮现曼荼罗者。时世尊寻念诸佛本初不生。加持自身及与持金刚者。告金刚手等言。谛听转字轮曼荼罗行品。真言门修行诸菩萨。能作佛事普现其身。

  我一切本初 号名世所依
  说法无等比 本寂无有上

  时佛说此伽陀。如是而作加持。以加持故执金刚者及诸菩萨能见胜愿佛菩提座。即时世尊身诸支分皆悉出现是字。于一切世间出世间声闻缘觉静虑思惟勤修成就悉地。皆同寿命同种子同依处同救世者。
  南么三曼多勃驮喃(一)阿。
  善男子。此阿字一切如来之所加持。真言门修菩萨行。诸菩萨能作佛事普现色身。于阿字门一切法转(抄)本义释云。轮谓阿字门。此一字中入一切字。一切字入一字旋转无碍。本初即寿量义。虽云自叹即说法意。佛虽自叹美即称叹阿字。此菩提座即同佛身。阿字真言体即法身(抄)。
  私谓。前都会坛佛以本誓现曼荼罗。今此坛中佛诸身分现阿字轮。时佛心念本初不生。□□□□□□□。阿字之偈手持本初金刚五股之印。加持自身及金刚者。令大众见佛菩提座。准出现品五股上有十字羯磨。上有莲华。即是成器持前成身。次结一切支分生印。从诸支分皆现阿字。为一切种子。成一切尊身。欲令行者修此三昧相应本佛曼荼罗。云何本佛。如出现品。尔时世尊复住三世无碍力依如来加持不思议力依庄严清净藏三昧。即时世尊从三摩钵底中出无尽界无尽说表。依法界力无等力正等觉信解。以一音声四处依出遍。普遍一切法界与虚空等无所不至。真言曰。
  南么萨婆怛他(引)蘖帝弊(毗瘦反一)微湿嚩(二合)目契弊(毗也反。二)萨婆他(三)阿阿(引)暗恶(四)。
  正等觉心从是普遍。即时一切法界诸声闻。从正等觉标帜之音而互出声。本义释云。所出声处名为声门。声门即是阿等四字。此字出声名为明也。此四处者谓四字。四德。四色。四与愿也。此四字是此一部经中正宗体。一切秘密皆从此生。即是毗卢遮那佛心也(抄)。
  三者令转字轮图曼荼罗者。尔时世尊复决定说大悲藏生曼荼罗王敷置圣天之位。三昧神通真言行不思议法。彼阿阇梨先住阿字一切智门持修多罗。稽首一切诸佛东方申之。旋转而南以及西方周于北方。次作金刚萨埵。以执金刚加持。或以彼印。或嚩字入内心。置曼荼罗。如是第二曼荼罗亦本寂加持自身故无二。瑜伽形如来形空性形。次舍所行道二分圣天处。远离三分住如来位。东方申修多罗周匝旋转。所余二曼荼罗亦当以是方便作诸事业。
  彼阿阇梨一切智门阿字住取线。礼一切佛者如次上已说。心中作阿字。及眼作啰字等。前品已说。今欲作坛先须住此三昧令与理相应。以相应之智而运布规墨也。凡合绳当令得所。不得太慢。若不调者令师及弟子多病为障所娆。若用时断绝亦令师致损耗也。次当知方所者。所以先定者若弟子临时错误。或谓东为西等。即为障者所得便也。次礼一切佛者即是礼于阿字真言之体。此处拼坛准经。疑疏说左。宜审问。高野本无此段文。
  师礼已在坛巽地北向。弟子艮方南向。引绳相对。
  次师引绳转向乾维东向。弟子回身西向。次弟子右回至坤维北向。师回身南向。次师又右回还至巽地西向。弟子回身东向。即四方位定也。
  弟子次更至乾维向巽与师相对。即定干巽隅竟(更问)凡定四方必须如前审谛。不得移易。若定四隅及中心十字界者。但令逐便右转。不令妨碍即得也。
  私谓。前都会坛智慧□□南印如次作□□□□拼□东北西南如次作之。又前十字先定坤艮。次定巽干。此中十字只定巽干。今经文云。东南西北故削。疏者题着疑文。私详道理。此是密意。前后不违。凡絣线者必须再絣。故知此文定四方中。初絣艮巽次絣干艮。是初絣终。后絣坤干次絣巽坤。是后絣终。又十字中品絣干巽。是出后絣。经及义释并说右回。故作此释有何不可。
  如是作已。阿(引)阇(引)梨后于瑜伽中转心中阿字而作嚩字。如前布置啰字等方便不异于前。但改心中阿字即成金刚萨埵身也。亦观己身即同彼身。执持如来智印。虽改阿为嚩然亦不相离。由本不生体一门异也。如上引绳犹未至地拼之。即作此观即与弟子更入中胎之中。如上引绳准前次第。于中胎定方所也。如上无二相应形如来形性空形叹嚩字德。以阿字义入中。故嚩即阿字无二相应即如来形亦性空形转相释也。如上所说。引线当心。师及弟子相对引定四方及四角十字道。但以绳印持而未下也(先巳作标相在四角。置了方作也)当如是此定时须如上想阿字而遍其身(皆如上说)然大日如来入大悲胎藏生三昧。此大悲胎藏三昧岂与前品大悲胎藏曼荼罗有异耶。正为前坛诸方未满色像未具故更说也。定线欲入中胎时。师以●字作己身即同毗卢遮那之佛。不应自有所作务。故转作执金刚菩萨之身。以●阿字本不生与●嚩字不相离故得转用也。如是第二曼荼罗亦本寂。我加持力故无二相应形。佛空性形者复叹缚字之德。以阿字义入中故又本寂也。高野本此又云。以下文在布五色竟。此二尊是遍一切用身印也。之下次有次二分天住等文。注云。以上当在五色前。
  私谓。前都会坛在空絣线。今此坛中自有二途。以上是明四重在空絣线之文。次定方竟师想嚩字遍于身分。同执金刚入于中胎。如前引线定方所遍即絣之(更问。先定方了下絣耶。直尔下絣)假令中胎方六尺者。量半为三尺。即是胎外第一院广狭量也。分此三尺以为四重(即有三线道也)第一为行道。第二为置供物处。第三重是诸尊座处。第四是外缘(其三重皆等。外缘狭也)计此三尺内均调令得所也。当供养时师当运心一切应来会此。然无图住座者皆于此外缘中供养也。次折第二院三尺取半为一尺五寸。第三重院量亦于中均布四道如上也。次更折一尺取半当七寸五分为外院量也。亦于此七寸半内均置田道。令得所也。第一台门外门口即与行道处相连。当取少许用。立门位余通行处。口(此门住)其第三重外门。若有宽地任意大作。多侵地无妨也。中胎竟直向第三院定之故云第二。非是第三重也。今此中自有诚文。文殊在第二重。释迦在第三重。想●阿字定外院。次想●嚩字而作中胎。次第作之。第二院想文殊。或想●字(亦如前遍身分等)次第三院当想释迦。或想作●字(童声婆字也)次二分天位舍外。曼荼罗三分。远界道弃舍。东向线申等者。谓每一院皆有三重。舍第一第二重。于第三院安初神位也。次舍第二院于第三院下色也。义犹未了更问。经中从定线位讫竟至定色以来解未明了。未记更问之(今云。此次二分等文。在上本寂也之次。为取义类私分折耳)
  私谓。以上内三重中下线絣地之文。前都会坛中台无门。此中有之。前示十九分。一分作门。此中任意。此中释迦第三诚文经中未明之。又后种子亦未诚文。无畏法全二本仪轨有此诚文(云云)
  经云。第二曼荼罗住如来住东方申修多罗。所余二曼荼罗亦当以是方便作诸事业者。三重界道作大日身絣之而已。然于拼线可有三密。准经若拼四重界道皆用大日。即前品说三昧是也。若拼诸分改用萨埵。经文虽云或印或字准义释意可具三密。而其密印经中金刚大慧印。即外缚五股。真言嚩字(入)。
  复以天日加持自身。念广法界而布众色。真言行者应以洁白为先。说伽陀曰。

  以此净法界 净除诸众生
  自体如如来 远离一切过
  如是而观想 思惟啰字门
  □然光□鬘 净□□法色

  谓下彩色时。阿□梨当想□□□□或印。此印即是广大法界印也(尔时当想自身即是大日如来)如是想已先下白色。想其身即法界体明白无染。一切众生亦复如是。自等如来谓白色也。白是法界离一切过。此非无方便。谓入啰字门能令己身弟子众生等如来身永离诸过。故云想啰白如车璖(或云商佉。师云。此中有阿字有缚字也。故啰字白色炎光寂然。光出如乳。以此净之成无垢色离一切过也)及君奶华(西方白色)或如皓月。如是想时又诵嚩字至百遍或千遍方下色也(阿利荼也)凡加持色法先于色中想啰字。字成已即转为佛也。此有二种阿利荼。谓定手当胸上为拳。而申风指直竖右臂如系物。直申举之。其左脚向前。右脚相去三尺以来长引即是也。白朱黄青皆用之。当想佛形而作此印也。凡作印有二种威仪。若立作印时皆须作此威仪也。四佛皆作寂然之形用此印也。

  第二布赤色 行者当忆持
  思惟字明照 本无大空点
  焕炳初日辉 最胜无能坏

  次下赤色时当想么字。或作啰字阿字。此字照如日初出。或赤或黄赤黄杂也。光明赫奕此字是宝幢佛种子字也。此是无能降伏。最胜无比之佛。兼想自身即同此佛。余方便准前。赤色啰字安点加之。不合是阿字也。义合用啰字加点耳。

  第三真言者 次运布黄色
  定意迦字门 当随于法教
  身相犹金色 正受害诸毒
  光明遍一切 金色同牟尼

  次下黄色时。当想迦字作真金色。其炎然。是金色牟尼佛也(牟尼是佛都号也)

  次当布青色 超度于生死
  思惟么字门 大寂菩提座
  身色如虹霓 除一切怖畏

  次下青色时。当想么字(彼上思惟么字。谓于青色上想之也)是度生死义。释迦牟尼佛坐大菩提座。一切佛用此字。除众生恐怖降诸魔军众。其字如虹之外轮。有青晕之色。其光亦尔。余方便如前。西方名虹为帝释宫。

  最后布黑色 其彩甚玄妙
  思惟诃字门 周遍生圆光
  如劫灾猛火 宝冠举手印
  能怖一切恶 降伏诸魔军

  次下黑色想诃字。如劫火盛作紫黑光。字光亦尔。此是阿閦如来。以大慈悲为护一切伏诸障故作毗俱胝怒形。兼作印拟于作障之者(此俱胝眉皱如前说也)此尊名钵罗底(丁以反)哩荼梵字也。此印举左手申左脚屈右脚也。此是降伏通用印也。作金刚忿怒形。不须作佛形也。此二尊是通一切用身印也。余方便如前(高野本此五字在说胝注下云。此一段当在前)
  私谓。此下色法未指其处。准都会坛自有二种。一画界道二图诸尊。此文未至图尊之处而犹通总二处而已。义准前坛此中先须安布界道。又前坛中本义释说五色。如次白赤黄青黑色。日。幢。华。弥。音佛。又法全本啰(白中)囕(赤幢)迦(黄华)么(青弥)诃(黑音)
  界道金刚慧印。真言。义释中胎初重五色。二重三色。三重一色。对受中胎用五股印。想布五色。三重用五股印。准布三股金刚。今此坛中白赤黄青黑。如次啰囕迦么诃五种子。如次日幢都释閦佛。□有种□有利荼印。前□□□阿利荼后一左印名钵罗底哩□□。然经第五色文中云。宝冠举手印也。法全四处布字轮云。宝冠举手印也。对受即用外缚五股。故知对受用五股印。是依此宝冠举手文。又此坛前悉地成就义释中云。此坛三重作。皆以金刚为界。其所方神诸佛菩萨等。在后有说处。此中未分别也。此中布列诸尊总同前例。但倍以金刚相连结为异耳。所画金刚周匝为界。经云。

  四方相周匝 一门及通道
  金刚互连属 金刚结相应
  门门二守护 不可越相向
  拟手而上指 朱目奋怒形
  殷勤画隅角 输罗炎光印
  中妙金刚座 方位正相直
  其上大莲华 八叶须蕊敷
  当结金刚手 金刚之慧印

  本义释云。周匝金刚股股相连。是金刚结一门并缘即开一路空处为缘。独股金刚角处皆置最中十字羯磨金刚上。作大莲八叶并蕊。是金刚座。当结金刚五股印也(云云)故知对受三重界道用五股印。唯布金刚。依此悉地出现品文。又经诸坛无此二护。而二仪轨用二守门。二依此品二守门文。然于下色可有三密。准白色释用法界印。身同大日。次观啰字诵百遍。虽云此中有阿啰字故啰字白色中想啰转为佛也。下色之时用阿利荼(云云)故知先用大日三密身同大日。即加色字转为佛也。次用金刚萨埵三密转作萨埵。用阿利荼方。□□□□□下四色文皆云方便同前故可皆如此中。今详道理五佛各有一一别印。故于大日出法界印。以例令知四佛有印。金刚萨埵唯有一印。故后总出宝冠举手。而义释中下色□加二利荼印。其五佛印。一无所不至。二大威德生。三金刚不坏。四莲华藏印。五万德庄严。其五真言一暗二嚂三鑁四糁五唅。故知此中五色五字非此五字。此中义释囕为宝幢。么为释迦。诃为阿閦。是一北方阿閦佛义非东阿閦。而余二字不指别佛。是无理矣。前坛五色即五佛文恐未经文。若是自成五佛各用三密。次加五色乃用五字。名为五佛之色而已。
  尔时世尊从三昧起。住于无量胜三昧。定中显示遍一切无能害力明妃。于一切如来境界中生。其明曰。
  南么萨婆怛他(引)蘖帝弊(毗也反。一)萨婆目契弊(同上二)阿娑迷(三)钵啰迷(四)阿者丽(五)伽伽泥萨么(二合)啰奶(平。六)萨婆怛啰(引。二合)弩蘖帝(七)莎诃。
  本义释云。如来前住于甘露三昧而说如上法门。复从定起更入三昧生此明妃。名一切如来境界生。即佛境界真言。菩萨由此明妃即同如来境界。亦遍一切声闻缘觉境界。乃至初心修此明妃即入如来境。
  南谟萨缚怛他竭多(归命一切如来等)萨嚩目佉弊也(二合。一切诸佛以为首望。)阿娑弭(无等)跛罗弭(第一)阿遮黎(不动)伽伽称(空)萨么(二合)啰奶(寻念)萨缚怛啰(二合引)奴揭底(遍至)娑嚩(二合。引。自也)诃(引。本也)
  梵本云。
  ●
  无畏本无。法全本大都同梵本。着字小异。次调彩色。顶礼世尊及般若波罗蜜。持此明妃八遍。从座而起。旋绕曼荼罗入于内心。以大慈大悲力念诸弟子。阿阇梨复以羯磨金刚萨埵加持自身。以嚩字门及施愿金刚已。
  次调彩色法佛般若波罗蜜多作礼。诵此明妃八遍。诵之者。谓调彩色时。将图本尊先当读诵大般若经恭敬供养。即作礼义。凡调色时须如是作。又想彼色中字类(谓字作啰等)诵此●字或百或千。又诵明妃八遍师调色(从定起绕已入中。于弟子想念大慈悲力。师即自作金刚及字印也)从字起绕曼荼罗。发大慈悲心加被弟子已。阿阇梨作成事金刚萨埵加持嚩字。愿金刚等菩萨之者。此阿阇梨以如来加持及阿字故。即是毗卢遮那如来。以自作成事所不应故。更以缚字加持作金刚萨埵身而画诸尊也(嚩字并施愿吉祥金刚殊也。种子是●么字即空点也。用加缚为鍐字耳)当作时想同己身。如上说之。又诵此缚字百返或千返。
  私谓。前坛白中行者座处置般若经。相传图中有般若尊。二本仪轨亦有此尊。元起此文故置佛室。二本仪轨有其三密印相。梵夹两手右覆左仰当心。具如彼文。法全本中此明妃印云。以梵夹八反其羯磨金刚印。对受外缚火叉同内。空地各拄开掌伏之。此华藏界持地之印。非是图尊作事之印。前出五股金刚印。是此中转大日身作萨埵印。其文殊印。法全本云。三补吒掌。二火反押二水背。二风捻空轮。下秘密位品义释云。金刚二种。一者智金刚。二者业金刚也。以业金刚持智金刚。业金刚印持五轮座。上建四门八柱大莲华等(云云)今此中云。成事金刚并文殊者亦是尊位。存彼二种佛身佛器二种所成。
  当画大悲藏生大曼荼罗。彼安详在于内心而造大日世尊。坐白莲华首戴发髺。钵吒为裙上被绢縠。身相金色周身炎鬘。或以如来顶印。或以字句。谓阿字门。师如是自加持已安详而起入于中台。徐徐运布众彩而作毗卢遮那之像也。其像本形坐于白莲座上以发为冠。不加彩饰。用极细绢为下裙。更用极细罗縠轻细下服者用为上服。令肉色相映内现也。身作阎浮金色。色之深金极。光莹者是也。其佛绕身皆生光炎。相合为发。连环不断而遍身也。所以曼荼罗中须造此佛形者。为欲令彼弟子速生胜愿及以加持之力成满一切智身故先须造。复次造坛有上中下法。若弟子财力丰胆堪能广辨者师即当作彩色像之坛为示本尊身印之相故。若力能辨而作字坛即犯秘法隐覆之罪。若观弟子心极殷重乃至不惜身命。尚能舍身而奉于师。何况当有所吝。然资力不辨者听作字曼荼罗。即于此置佛之处但画作●字。即是如来之体也。置阿字竟。
  私谓。理趣释说大三法羯四曼荼罗。画五大色像是大曼荼罗。画所持印物是三昧耶曼荼罗。若画种子字是法曼荼罗。若刻铸木铜等是羯磨曼荼罗。今此坛中出前三种。一画尊像。二置印相。三置种子。而阙第四。然前坛中本义释云。凡曼荼罗转字之法。一一诸尊用本种子。转字成身。此坛初云。须一一与三昧神通相应而敷。故画尊像。先结尊印乃诵种子观置尊位。次以五佛所加持色转彼种子以作尊身。若不尔者何异画师。此转字法四说不同。一前坛中云。凡曼荼罗转字之法。一一诸尊皆用本种子字。或以诸部通用字。如三部阿娑嚩等。若恐浅行阿阇梨不能如是速疾旋转者。但观阿字门。□无道□□所至处即现彼尊身也。至法事亦皆放此。次观大日文云。观作莲台宫殿。于中敷座上置白莲。以阿字门转作大日。乃至诸尊转字成身。二。一对受云。先置诸尊座。莲上置诸尊。月轮中置诸尊种子。中胎三种。一一种子。三昧耶形。尊像。月轮。分明安布。若不堪者月轮上观安阿字。以为一一诸尊种子字。放金光照余三重。此阿变成诸尊种子。诸种变成诸尊形像诸尊种像各成本色。四重色形皆悉显烈。三。一对受云。若有钝根阿阇梨者。中胎外院皆观月轮。中胎月轮观置阿字。字放金光照诸尊位并诸种子。中胎阿字变成大日。此尊放金光照诸尊种子。种子变成诸尊形像。四。一对受云。若有钝者。先四院。各观诸尊座莲上各月轮。次中胎月轮观置阿字。中台阿字放光遍照诸尊月轮。应光变成诸尊种子。次中胎阿字变成窣都婆形。窣都婆形放光遍照诸尊种子诸尊种子应光变成诸尊三昧耶形。次中胎窣都婆形变成大日。放光遍照诸尊三昧耶形。三昧耶形应光变成诸尊形像。
  私详道理。义释但云莲上置字转字成尊。而上下文未见一处莲上置月月上置字。亦复未见种子变成昧耶形三昧耶形变成诸尊。金刚顶相成身。十二神变。六种示现。广说此义。非此经意。但无畏本摩诃萨意处。说名曼荼罗。持佛巧色形。深居圆镜中。舒无量白光。成大圆明轮。乃至微尘众影入圆光内。镜中观阿字。普现圆光内。次当转阿字成大日遍照尊。此文元起前品三昧。非谓此品图三昧。又法全本观彼中胎内(诸尊种子一一分明安布。先想圆光)普光净月轮中者。本尊形犹如净镜内幽邃现真容。此文对受有前三说。此亦元起前出现品。亦以佛心字置本尊心。自心佛心并有圆明。佛心圆明明净如镜。中有宝像。内有佛像。即大日尊。自心亦尔。互相显现。是念诵法非图位法。况乎诸尊。唯云圆光故非月轮。何用月轮。故知此坛唯住诸尊三昧。三密转字成尊。是为诚文。然今此中先画大日。经出三法。谓像印字。义释释二不释印相。经出大日如来形像与前坛尊大都是同。彼云造菩萨像。此云上下服异以为小异。经云。或以如来顶印。无畏本云。如来顶印同大日尊。此如来顶相印真言。右拳安顶。左拳安腰。若安印相本形作之。是无见顶。又有佛顶是佛顶髻。依密印品及无畏本以定慧五轮内向为拳建立火轮。以二风轮置傍。屈二虚空相并。此印摩诃印。所谓如来顶。适才结作之即同于世尊。真言吽吽。加归命句。印是金轮佛顶印。而准下经□□诸印位置所持物。不安置□□密品云。最胜顶轮印。本义释云。最胜佛顶。以轮为印。今云。盖置此中。是转字轮之义而已。虽无正文以义言之。亦可转字成印。义释亦云。若曼荼罗不作尊形。但是秘密印者。于金刚座上作莲华台。台上如前画作标帜。其作字曼荼罗者。经中有种子字。当如法置之。如经不戴当取梵最初字为种子。义可通用阿字也。经云。或以字句谓阿字门亦准密印。可用座莲。以义言之亦可转义成字。供养法及无畏本●阿字。又义释云。造坛有上中下。即是谓像印字。前都会坛灌顶义释后秘密坛灌顶文中有三灌顶。一者辨事。二者用印。三者以心。即与此中三法相应。彼秘密坛亦出此三。但以彼中三法一坛故。与此中三法各坛而为差别。以分二坛。
  东分一切诸佛以阿字门及大空点伊舍尼方一切如来母虚空眼应书伽字。火天方一切诸菩萨画真陀摩尼宝。或置迦字。夜叉方观世自在莲华印。并画一生补处菩萨眷属。或作娑字。炎摩方越三分位置金刚慧印。持金刚密主并眷属。或书嚩字。彼复弃三分位画一切诸执金刚印。或书字句。所谓?字。次涅哩底方于大日如来下作不动尊。坐于石上。手持罥索慧刀。周匝炎鬘拟作障者。或置彼印。或书字句。所谓唅字。风天方降三世尊摧大障者。上有光炎。大势威怒犹如阎摩。其形黑色于可畏中极令怖畏。转金刚或作彼印。或书字句所谓诃(长声)字。次于四方画四大护。帝释方名无畏结护者。金色白衣。面现少忿怒相。手持檀荼。或作彼印。或置字所谓嚩字。夜叉方名坏诸怖结护者。白色素衣手持竭伽。并有光炎能坏诸怖。或画彼印。或置字句所谓博字。龙方名难降伏结护者。赤如无优华色。被朱衣面像微笑在光炎中。而观一切众会。或置彼印。或置字句所谓索字。炎摩方名金刚无胜结护者。黑色玄衣。毗俱胝形眉间浪文。上戴发冠。自身威光照众生界。手持檀荼能坏大为障者。或作彼印。或置字句。所谓乞忏(二合)字。及一切眷属使者皆坐白莲华上。真言者如是敷置已。中胎之外院。直东作●字。又于东北自在方置●字。此●伽即虚空眼。是一切佛菩萨母也。次火方一切佛菩萨真陀摩尼宝印。或置字●迦也。次北方观自在及弥勒。贤劫一生补处菩萨以为眷属。置字或●娑。次南方金刚手等或作形。或但作印(印谓三股拔折罗)或作●嚩字也。又此中置字与前坛方位不同。问之。复彼分位三弃舍一切执金刚诸印。画或彼字者。多三弃舍。亦如前释不异。字印作●?字也。次罗刹方(西南也)毗卢遮那下画不动尊。石上坐。手执刀及罥索。遍身炎鬘。期刻作障者。或但作印。于上(印谓罗索及刀印也)或作●憾(引)字耳。次于风方(西北也)作三世胜害一切作障者。头上光炎。貌作大忿怒如阎摩罗形。黑色。于恐怖可畏之中又极令人恐怖。当如是作极可畏形也。其手中转拔折罗(是三股金刚也即印此是)或但作字谓长●诃字也。次于四方画作四大护。东方作无畏结护(是名也)身金色白衣。面少瞋状手持棒。若但置印者(但画榛印也)或置字(●嚩字也)北方作坏诸怖大护。白色。右手持刀著白衣并炎光。若作印者但画刀形。若字者作●跛字。或傍加二点。●西方难伏大护。无有能制伏者故以为名也。身作无忧华色(如此间深紫蜀葵华色也)衣亦亦然。少浅于身色。其面微笑。在圆光中立。作观大会众之状。谓西方众会也。印但画刀。若字作●字。南方金刚无胜大护。犹若金刚。更无有胜故以为名也。复次金刚是天帝释别名。然此大护势力又过于彼故名也。其身黑色。忿怒形皱眉衣亦黑。然稍浅于身面之色也。头上但作发髺。自身炎光也。手持棒。但画印亦但置棒也。字作●乞钐(二合)字为种子字也。上来四大护皆并置眷属。即使者皆坐白莲华上。持真言者当如是而敷置之也。
  私谓。此坛三法各作为体。而今此中互有存略。故准上下一一出之。
  一直东但出种子●暗字。不出余二。无畏本出●欠字。三角印同大日□□□出下秘密释□□上□□□佛像(何佛更问)其印出上都会坛中一切知印。三角莲华上。手印对受二说不同。一云。普印全刚合掌。二云。火印二拳风拄。
  二东北虚空眼。但出种子●伽字。不出余二。普通藏品出●严(轻呼)种子无畏本出严字。印同大日。法全本云。佛眼印用。其像出上都会坛中。状如天女住正受像金色素衣。是大日母。其印出下秘密坛。吽。莲上作佛顶印。印如佛顶髺形。义释云。如来顶相具摄一切功德。凡手中无物可为标帜者皆应置之。本相画之。手相对受虚心合掌二地少开。风付火背二空并坚。一云。或文云。作笑目之相。是五眼义。二风中间二目。二火中间一目。二水中间一目。二地中间一目。都成五眼。
  三火方摩尼宝种子。●迦字供养法及无畏本●伽也。前坛中云。真陀摩尼住白莲上。其像下坛中云。其尊菩萨十字十心置之。手相对受普印。金刚合掌。无畏本同。
  四北方观自在莲华印。一生补处菩萨眷属种子●字。义释更加弥勒贤劫一生补处。前坛三部皆是如来果地功德而此中云一生补处。此是等觉因地眷属。义释亦云。又与前坛方位不同问之。然检大例前坛为正。普通藏品及无畏本娑字是●娑字。莲华部通用。其像前坛顶戴无量寿佛。面法乐微笑。其印下坛商佉上莲上金刚上又莲华上置观音。或可安印。或可安字。手印无畏本云。印莲华敷。对受开□□印。次金刚部部主眷属。□□□出诸执金刚。次莲华部亦可如此。□弥勒等本地在此。迹示补处。令开显耳。义释北莲华部诸尊位中不说形相。通作红莲华色。所持印相如佛部说。莲华部一切菩萨对受普印。
  五南方持金刚金刚慧印。并诸眷属种子●嚩字。诸金刚印种子●?字。并云越王分位者是第一重中更有四分。初行道处。次供养地。次图尊位。次外缘界。前二后一为三分位。普通藏品及无畏本●娑字。供养法●沙急字。缚字是金刚部通用。其像前坛首戴三峰冠。右执五股杵。其印下坛莲华有瓶。瓶上半月。月炎三角。角中莲华。华上五股。手印无畏本云。五股拔折罗。二小内交。对受内缚五股。义释南金刚部诸尊依经置之。契印曼荼罗亦于金刚座上置白莲华。华上表物。字印曼荼罗。执金刚所统眷属通用缚字。余金刚通用?字。手印法全本云。诸金刚持地。对受二说。一云。持地印也。二云。右手三股。
  六西南不动尊。具出三法。谓像印字。●憾字。普通品及供养法●悍字。无畏本出●含字。右剑左鞘八方上下。其像前坛莎髻。石座左闭。右啮唇翻额皱。右刀左索。其印下坛半月三角。或刀或索。手印无畏本云。各屈地水空自加上并申火风。慧覆定仰。右剑入鞘。当心三念拔剑旋净八方上下。对受三说不同。别有用法。一云。先以二羽作忿怒拳(令怒风地二轮透出)各安两膝。次安心上。拳节相跓三诵●。即时改作法界生印。只以前印二风相跓。心上三诵●。举印投前随投散开。谓离二风端也。即时改作明王刀印。各屈地水空自加上并立风火。以为二刀。一回转动安左膝上。言转动者左手为鞘右手为刀。鞘不太动小许举旋。刀从鞘下太回旋。刀入鞘以印安膝。三诵明王●。刀安右奶房上。向前鞘从颔下向内渐举。从右颊侧引至顶上坚之。鞘皆向前。三回右转成结发想。次从右颊渐下之。次投右肘外成垂发。想次以刀鞘一回转动安左膝上。三诵明王鞘安左奶房上。向外刀从颔下向内渐举。先从左颊举至目。后次还渐下从领下下。从右颊侧引至顶上竖之。刀面向前。三回左转成辟除想。三回右转成结界想。次印上方次印下方。次印额上。次印左肩。次印左膝。次印右膝。次印右肩。次以刀鞘一转安左膝上渐至心上。次至额上。次至顶上。前后三动。顶上解印。两边渐下更合掌也(有云。顶上。前后例之)
  一云。大都同前。但改前明心上之处膝上诵之。亦以左鞘先从颔下举至右目。次还渐下从左颊侧引至顶上。亦从左颊渐下之。次投左肘外。以此三事为异而已。一云。大都同前。
  法全本云。光焰火界印。对受三说。一云。慧空加水火甲。地风各立。定开五轮覆。少屈指。慧风拄掌。右三结界。左三解界。一云。或用刀印。用法如常。结解同前。疏用刀印。一云。右拳申风左轮开散。以右风端拄左掌中侧安左方。
  私谓。此印不动十四印中刀火二印。此刀印中亦有辟除从魔略仪。又根本印一十四印。具如彼中。
  七西北降三世。具出三法。谓像印字。●可(长呼)普通藏品亦出●诃(去)字。供养法●涸。无畏本云。●诃字。其像前坛持五股印。如请教状。其经云胜三世。义释云降三世。下坛经云降三世。义释云三世胜。此品经云降三世。义释云三世胜。普通藏品此尊降伏三毒三界名降三世。故知此风方尊降自在天者也。前坛执金刚下有降三世。名月黡尊。三目四牙。无畏本仪轨不动尊南有月黡尊。三目四牙。胜三世北有降三世。吽字。八臂。四面。四牙。有苏吽婆你苏婆?等句真言也。义释图中鬼方降三世尊。风方圣不动尊。南方金刚部中难伏大护。东边有月黡尊。唐曼荼罗鬼方有无动。北有吽迦罗。风方有降三世。南方金刚部类。内行最下无动尊。南有月黡尊。此部中行下位第□有孙婆尊。然普通品唯有三尊。一月黡尊。二不动尊。三降三世。无吽迦罗此吽迦罗有别仪轨降自在天即孙婆你。而无畏本胜三世北加降三世。唐曼荼罗降三世南加吽迦罗。金刚部中中行第三加孙婆尊。诸阿阇梨分折之意难以追寻。其印下坛以所执印在半月中。手印无畏本云。月黡尊印如金刚慧。空开持风。胜三世印同金刚慧(内缚五股)降三世印二忿拳檀慧背钩。普通藏品对不动尊有胜三世。密印品对不动尊有降三世。又云。如前金刚慧印。是降三世印。金刚慧印少屈空轮以持风轮而不相至。是月黡印。对受鬼方忿怒降三世印。夫降三世如月。以月黡月故名月黡。以五股印屈空付风。从空二节少开不着。又说前印屈风持空。少离不捻是月黡印。风方胜三世印用内缚五股印。又说用金刚界降三世印。是世所道降三世也。法全本中鬼方不动尊。风方胜三世。般若右焰曼尊。次右降三世也。故对受中以月黡尊名忿怒降三世。以胜三世名常途降三世。今此坛中是胜三世。
  八四方四大结护具出三法。谓像印字也。此四大护唯出此品。又二守门出出现品上下诸坛。未见此二。法全本云。帝释方□□缚字□□成无畏结护者。金色白衣。面现少忿怒。手持于檀荼。夜叉方博字。坏诸怖结护。素衣洁白色。手持于朅伽。龙方观索字。转成难降伏。色如无忧华。朱衣现微笑。而观于众会。焰魔方唅欠成无胜结护。黑色玄服衣。毗俱眉浪文。首戴发髻冠。光照众生界。手持檀荼印。及一切眷属。皆坐白莲华。对受四门。四门中央先观华台。台安字字变成尊。但北方中种子安●唅●欠二字也。印相无畏本云。四大护印。玄东方作无畏结护者印。嚩字。北方作坏诸怖大护持刀印。么字。西方难伏大护持刀印。博字。南方金刚无胜大护持舍印。嚩字。经文●嚩●博●索●乞忏为四种子。无畏●嚩●么●博●嚩为四种子。法全●嚩●博●索●唅●欠为四种子。皆并如次东北西南。印相三文次第同前。棒刀刀棒。但西方印经文法全虽不明说。而依义释对受言之。手印无畏云。玄对受无畏护印。内缚二火立合安额。三诵大界略明。次印上方。次印下方。次印五处。谓额右左肩心喉。又说。左右三转。次印上下五处。凡此四大护者用难忍真言。坏诸怖印用大慧刀。金刚合掌风空相捻。风手如刀。亦印上下五处。难降伏印用如来索。内缚二风如索。亦印上下五处。无堪忍印用初檀荼诵无堪忍真言。亦用辟结。亦印上下五处。
  私详道理无畏本中先结二守门印。以空心合掌风水入内。二地少屈而申火轮。如来藏印今以此印散水向上。名大界印。用难堪忍大界真言。次结大界印。同前印。用难堪忍略说真言。次结四大护印。用无堪忍大护印以前大界印。二火钩屈相合散舒风轮。用无堪忍真言。
  今法全本先结大界用难堪忍藏。密散水轮旋转指十方。次有略说真言。次云。四方四大护。无畏坏诸怖。难降伏护者。无堪忍普护。藏印水申合。散舒二风轮。法幢高峰观。哀愍无余。亦次有四大护者二守护者诸印。次有二守护者二别真言。此则无畏先难堪忍结大界为二守门。次难堪忍重结大界。后无堪忍结四大护。法全先难堪忍以结大界。次有略说真言。次无堪结四大护。后二守门各有印明。而对受之中四大护者。各用别印。前三大护用难堪忍略说真言。第四大护用无堪忍真言。或说四护皆用难堪忍明。二守护门各用印明。而不解释。四方四大护偈次偈藏印。水申合等。作印之文。
  今依无畏本四护用无堪忍印明。及法全本无堪普护文尽四大护用无堪忍。其印二本不同如前。又此四护。西方文云。作观西方众会之状。此应在第一重而观第二第三。□方□□□□故。此义释及图位中□第一重是为正文。
  次当出外于第二分画释迦牟尼王。被袈裟衣三十二导师相为说最初教。施一切众生无畏故。或袈裟钵印。或以字句。所谓●婆字。
  次外向第三院。画牟尼王释迦种性。着袈裟衣具足三十二相。是一切众生施无畏者(以教法利益一切。皆令得无畏故)其印当置钵袈裟等(等谓锡杖之类也)若字者作●婆字。此最为胜者。谓秘密胜上义也。
  私谓。此具三法谓像印字。●婆字。普通藏品及供养法●婆(上)字。无畏本云。●薄转成尊。其像前坛左执袈裟角。右空水相持。如阿育王像。其印下坛三股上莲上置钵。左边袈裟右边锡杖。
  手印无畏本云。二羽仰脐间。法全本云。住彼而说法。钵印智手吉祥印(空持水。)对受二说。一云。钵印左手执袈裟角。左手仰安右上而不相叉。仰安心前。次吉祥印。二手各以空火相捻。令火背直水风少屈。地直立之。慧印向外安奶。定印仰掌安心。此印非正。钵印为正。二云。如第二印。但舒定手五轮仰安心前。正说法相。次于外曼荼罗以法界性加持自身发菩提心。舍彼三分位当三作礼。心念大日世尊如前调色。于第三分帝释方作施愿金刚童子。三昧手持青莲华上置金刚慧杵。以诸璎珞而自庄严。上妙绢谷为裙。极轻细者用为上服。身郁金色顶上有五髻。或置密印。或置字句。真言曰。
  南么三曼多勃驮喃(一)鍐。
  于其右边光网童子。一切身分皆悉圆满。三昧手执宝冠。慧手持钩。或置彼印。或书字句。所谓●染字。
  焰摩方除一切盖障菩萨。金色髻冠。持如意宝。或书彼印。或置字句所谓恶(长声)字。夜叉方地藏菩萨。色如钵孕遇华。手持莲华。以诸璎珞庄严。或置彼印。或置字句所谓●伊字。龙方虚空藏。白色白衣。身有光炎。以诸璎珞庄严。手持朅伽。或置彼印。或置字句所谓●伊(长声)字。置释迦已次第二院东方作施愿金刚童子形(即文殊别名也)左手执青莲。莲上置金刚。璎珞严身。上妙细绢以为下裙。极微细縠以为上服。令细下裙。身色映现身色作郁金色。头上五髻子。彼印但画青莲上置金刚。若作字者●满字或加归命即真言也。文殊右边(即北边也)置光网菩萨。身分圆满。左执宝网右手执钩。若置印者成画印或画钩也。种子字者●染字也(但置此即得也)南方画除一切盖障菩萨。金色发冠。(云无璎珞)左执摩尼在莲华上。若但作印莲华上有摩尼。或但字者谓●恶(引)字也。北方作地藏菩萨。色如钵孕瞿华。西方有此华。如此间粟谷之色。华房亦如谷穗甚香也。手执莲华璎珞严身。若但作印但置莲华。若置字作●伊字也。西方虚空藏等璎珞严身。作白色著白色(其白衣色映身。作肉红与身色少异也)有光炎执大刀。作彼印者但画大刀。若但置字作●伊(引)字也。然此坛中所少位次尚多。即云造了者亦是上下互现也。
  私谓。东方文殊具出三法。谓像印字。●鑁字普通藏品●瞒字。供养法●瞒。无畏本中●满字。此品但于此尊加归命句。义释或加归命即真言也。普通藏品诸尊种子皆加归命。无畏本中皆转种子各成尊身。今详道理若观种子转字成身不加归命。若造字坛或加不加两俱得也。故金刚界字曼荼罗但书诸尊种子一字。胎藏梵号曼荼罗中具书归命诸尊梵号。而元未见胎藏种子一字图本。准前坛云。位中所出诸尊莫阙。亦于此坛位中所出诸尊种子一一具出。以为一坛可合圣旨。其像前坛金色五髻。左泥卢华上金刚印。无畏本云。定羽持青莲。上表金刚智(五股)慧羽施无畏。或作与愿印。其印下坛三角中作青莲上置青莲印也。手印二本同说。空心合掌二火反押二水背。二风捻空轮如钩。对受二说。一云。虚心合掌二水入月相叉。二火屈押二水叉上。二空直押二火上。二风屈押二空端如大慧刀。一云。虚心合掌二地入月立二水下。二火少屈与二水齐。二风屈捻二空端。是青莲华印。
  北边光网。具出三法谓像印字。●染字。普通藏品及无畏本●髯字。并名光网。其像此品委曲出之。前坛及无畏本但云执持宝网。其印下坛莲上钩印。
  手印二本同说。定拳执钩印。对受慧拳安腰。定拳屈风。与诃召之。南方除盖障。具出三法谓像印字。●恶(引)字。普通藏品●阿(去急呼。)无畏●恶字。其像此品身无璎珞前坛左持莲华上有宝珠。右施无畏。
  其印下坛三角中画如意珠也。手印无畏本虚心合掌地水空入月各申风火合如持摩尼珠。法全本福智虚心合地水屈入月。对受虚心合掌地水屈之相背入掌。北方地藏。具出三法谓像印字。●伊字。无畏本出●诃字。其像此品云。手执莲华。不云左右。前坛二本并不云所持物。
  私谓。准前应是左持莲华。右施无畏。
  其印下坛莲上作幢。幢上安宝。手印二本同说。定慧内为拳舒散火轮幢。对受秘密内为缚舒散于火轮。开立二火而不相着。名为旗印。印如旗故。又说。前印二空并立。西方虚空藏。具出三法谓像印字。伊(引)字。无畏●字。其像此品及无畏本云。手执大印不云左右。前坛右持莲华。华有大刀。不云右手。
  私谓。准前右施无畏。
  其印下坛白莲上刀。手印。无畏云。密印同慈氏。二空入掌中。对受二说。一云。合掌二风屈背相对。一寸许也。以二空并立二风中。是慈氏印。令屈二空入。同虚空藏印(又说空着水根)一云。虚心合掌风付火背二空入月。是为正印。一云。虚心合掌以空入月。此坛都有二十尊位。故义释云。然此坛中所少位次尚多。即云造了者亦是上下互现也。
  私谓。上者谓上都会坛诸尊形像及普通真言藏品等真言种子。下者谓下密印品字轮品秘密品秘密位品真实智品布字百字品等所说相印手印种子字轮。无畏和上综括上下传付。彼行仪轨中出入定方座种子尊像相印手印真言七。法全和上仪轨准出方座尊像手印真言。故须欲造此转字轮曼荼罗者披得诸文自以周旋。今于此中且出普通藏品种子令知大都。其品所缺当搜余文。
  普通藏品诸尊真言体字亦名种子。一普贤●诃(引)。二弥勒●阿。三虚空藏●阿(去。义释云长)四除盖障●阿(去。义释加不动点●)五观自在●若(短声)或●萨。六得大势●索。七多罗●多。八毗俱胝●怛罗(二合引)九白处●怛。十马头●佉。十一地藏●诃。十二文殊●摩(义释么)十三金刚手●?(引)十四忙莽计●怛[口*履](二合)十五金刚锁●满(●义释去。以下娜加上嚩。上着点。下不加娜)十五月黡●颉利(二合)十六金刚针●萨。十七一切持金刚●?。十八一切诸奉教●系。十九释迦●萨。二十毫相●?。二十一一切诸佛顶●鑁。二十二无能胜●地(入)?(二合)。二十三无能胜明妃●底(丁以反)二十四地神●体(他以反)二十五毗纽●微(义释毗字)二十六噜捺罗●鲁。二十七风神●嚩(引)二十八美音天●萨。二十九祢哩底●地(义释体)三十阎魔●梅(无盖反。义释毗字)三十一死王●没哩(二合)。义释没哩底(二合没为种子)三十二黑夜神●迦(引)三十三七母等●忙(义释阎王七姊妹)三十四帝释●铄(义释释字)三十五嚩噜拏龙王●阿(去)三十六梵天●钵啰(二合。义释补啰)三十七日天●阿(去)三十八月天●战。三十九诸龙●谜(义释迷字)四十难陀跋难陀●难(●义释难字故如点)四十一虚空眼●伽。四十二不动主●唅●漫(引。义释唅鍐)四十三降三世●怛丽(二合)。义释帝㘑)四十四诸声闻(义释不云种子。但真言初有●系字。可以为种)四十五诸缘觉●缚。四十六普一切佛菩萨心●宁夜(二合)。义释帝也。与上阿连。阿为正种子)四十七普世天心●路。四十八一切诸佛●参●诃。四十九不可越●佉。五十相向●佉。(义释相对)五十一结大界●。
  以下说种子字(从一字生多字故名种子)皆有归命句。一菩提●阿(上义释恶)二行●阿(去)三成菩提●暗。四涅槃●恶。五降三世●诃(去)六不动●悍。七除盖障●阿(去急呼)八观自在●娑(上义释傍有二点)九金刚手●嚩(义释傍有二点)十妙吉祥●瞒(义释文殊)十一虚空眼●严(轻呼)十二法界●嚂(义释佛菩萨从此中来)十三大勤勇●欠(平)十四水自在●髯(去)十五多罗●耽。十六毗俱胝●勃[口*履](二合)十七得大势●参。十八白处●半。十九马头●含。二十耶输陀罗●阎。二十一宝掌●参。二十二光网●髯。二十三释迦●婆(上。义释傍布二点)二十四三佛顶●? ●吒●蓝(义释云。三佛顶加次配之。梵本声发广)二十五白伞●蓝。二十六胜佛顶●苫。二十七最胜●赐(义释大空梵本●)。二十八火聚●怛怜(二合)二十九除盖障●诃(口*林)(义释诃罗邬邬大空。梵本●)。三十世明妃●耽●含●半●含●阎五字。三十一无能胜●?。三十二地神●微(义释●嚩)三十三髻设尼●枳●履。三十四邬波髻设尼●你●履。三十五质多童子●弭●履。三十六财慧童子●系●履。三十七除疑怪●诃●娑●难。三十八施一切众生无畏●啰●娑●难。三十九除一切恶趣●特慒●娑●难。四十哀愍慧●微●诃●娑●难。四十一大慈生●谄。(敕咸反。)四十二大悲缠●阎。四十三除一切热恼●缢。四十四不思议慧●污。四十五宝处●滩(上)四十六宝手●衫。四十七持地●噞(义释第五字)四十八复次●髯(义释经本缺菩萨名。轻呼。鼻声)四十九宝印手●泛(普含反。梵本●唅)五十坚固意●赧。五十一虚空无垢●含。五十二虚空慧●怜。五十三清净慧●蘖●丹。五十四行慧●地●蓝●地●室唎●唅●没嚂(二合)随取一字。五十五安慧●?(义释安慧二本云安住慧)五十六诸奉教者●地●室利●唅●没蓝(二合)取一字。五十七诸菩萨所说。●吃沙(二合)●拏(义释二黠)●啰●阎●剑。随取一字。义释●多。第三右六字菩萨通用。随用一字。凡诸真言中随取初中后字用为种子。皆得观察取安要之字耳。五十八净居天●三。●三。五十九罗刹娑●吃嚂(二合)●计●[口*履]。六十诸荼吉尼●诃利(二合)●诃。六十一诸药叉女●药●吃叉(二合)●尾●你夜(二合)●达●履。六十二诸毗阇舍●比●旨●比●旨。六十三诸部多●喁●镒●喁●伊(上)●慒●散●宁(去)六十四诸阿修罗●罗●吒(如奸反)●啰●吒(同上)●时慒(二合)●耽●没啰●没啰。各为种子随取其一。六十五诸摩睺罗伽●蘖●啰●蓝●蘖●啰●蓝。亦皆种子。随取其一。六十六诸紧那罗●诃●散●难●微●诃●散●难。六十七诸人●壹●车(去)●钵●(口*蓝)●么●弩(轻)●么●曳●迷●莎嚩(二合)●诃。各是种子。右诸真言别相竟。
  次毗卢遮那□真言心者。经云。是中一真言心。所谓●阿字门。一切真言于此决定。如上诸真言等之心。此中真言通一切处用。下诸法各有别行也。具缘品中亦有阿阇梨缘坛所用真言种子。一大刀大护明妃●含●欠。二入佛三昧耶●阿(义释不云但阿在初)三法界生□远(义释不云但远在初)四金刚萨埵●嚩。五金刚铠●?(义释证诃字门)六如来眼●怛。七涂香●微(涂等六种供养所要)八华●昧。九烧香●达。十饮食●阿(义释不云但阿在初)十一灯●怛。十二阏伽●阏●伽。次下有四真言。是阿阇梨庄严之相。十三如来顶●伽。十四如来甲●?。十五如来圆光。●(二合)十六如来舌●多。
  上下诸品真言种子当具搜鸠。以是此中义释五云。其作字曼荼罗者经中有种子当如法置之。如经不载。当其梵名中最初字为种子。或可通用阿字也。
  沙门良贲仁王疏说。以最初字为种子者则有二义。一引生义。以最初字引生以下诸字义故。二摄持义。以最初字摄持以下诸字义故。今此中云。取初中后宗要之字皆并得也。可谓宗要。亦具三义。今造此坛。转字轮法探而言。自在六法。一用一切诸真言。所谓阿字。二。

观中院撰定事业灌顶具足支分第六

  受学沙门安然撰集

胎藏大法曼荼罗分三(此卷出第七日造曼荼罗中秘密坛)

  第三成就字轮秘密行曼荼罗者。本义释十一字轮品云(高野本十四)前文有所未周者。今更为说。菩萨若住此字轮法门者。始从初发妙菩提心乃至成佛。于是中间所有一切自利利他种种业事由入此法门故一切皆得成就无有障碍。又上所说阿阇梨住于佛地者义由未了。谓此中字门即是也。秘密曼荼罗品义释云。已说字轮。次欲成就此字轮故后入三昧。更说秘密曼荼罗。抄依此诚文名曰成就字轮秘密字轮秘密坛也。此秘密坛则有三种。一者安住佛位入曼荼罗。二者流出内证示观曼荼罗。三者令依内证画曼荼罗。一者安住佛位入曼荼罗者。经第五字轮品云。尔时薄伽梵告秘密主言。有遍一切处法门。若菩萨住此字门一切事业皆得成就。
  ●曩●么●三●满●多●勃●驮●喃。
  ●阿
  ●曩●么●三●满●多●勃●驮●喃。
  ●沙
  ●曩●么●三●满●多●伐●折●啰(二合)●赧●嚩。
  ●伽●佉●哦●伽。●遮●车●若●社。●吒●吒●拏●荼。●多●他●娜●驮。●波●颇●么●婆。●野●罗●逻●嚩●奢。●沙●婆●诃●乞洒(二合。右此一转皆上声短呼之)
  南么三曼多勃驮喃。阿●
  南么三曼多勃驮喃。沙●  
  南么三曼多伐折罗(二合)赧。嚩●
  ●迦●佉●誐●伽。●遮●车●若●社。●吒●吒●拏●荼。●多●他●娜●驮。●波●颇●么●婆。●野●啰●啰●嚩●奢。●沙●娑●诃●吃洒(二合。右此一转皆声长呼之)
  南么三曼多勃驮喃。暗●
  南么三曼多勃驮喃。糁●
  南么三曼多伐折啰赧鍐●
  ●剑●欠●俨●俭。●占●担●染●瞻●? ●谄●喃●湛●担●探●喃●淡。●啶●[口*泛] ●鍐●[口*泛]。●阎●嚂●蓝●鍐●睒。●衫●参●领●吃衫(二合。其边口字皆带第一转本音呼之)。
  南么三满多勃驮喃。恶●
  南么三满多勃驮喃。索●
  南么三满多伐折罗。赧嗼●
  ●屩●却●嘘●噱。●灼●绰●弱●扚。●磔●炘●搦●择。●[口*但] ●托●诺●铎。●博●泊●漠●嚩。●药●落●洛●嗼●铄●嗦●嗦●矐●吃索(二合。皆带第一转音入声呼之)。
  ●伊●缢●坞●乌。●哩●里●里●狸●翳●蔼●汗●奥。●仰●壤●拏●曩●莽。●; ●穰●儜●囊●忙。●噞●髯●喃●南●鑁。●㖸 ●弱●搦●诺●莫。
  秘密主。如是字门道善巧法门次第住真言道。一切如来神力之所加持。善解正遍知道菩萨行舞。
  本义释十一云。最初阿字是菩提心。若观此字而与相应即同毗卢遮那法身之体。谓观此阿字之轮犹如孔雀尾光明围绕。行者而住其中。是住于佛位(更问)。此字轮当作三重于中而置阿字。余字眷属在外。又此阿字有五种。又每字轮初先有三重归命三宝真言之心。谓阿娑嚩。即显三部。●阿如来部。●沙莲华部。●嚩金刚部。每三部随五字轮也。前者曼荼罗。今云轮者即曼荼罗义。前者坛法中心大日如来即同此中阿字。北边莲华眷属。即是此中沙字。南边金刚眷属。即是此中嚩字。令从阿字而更生四字。即大悲藏之业也。从一字转生多字故名为轮。行者已发第一●阿字即是菩提心体。次有迦佉誐伽仰等五音皆取四字。(各除第五声)次又取也啰乃至乞洒(二合)皆是男声悉入阿字轮也。行者已发菩提之心。当修如来之行。故次明阿(去声)字轮是行也。其三部者谓●三字是也。次●迦字乃至乞叉亦皆傍角加点。用为阿(去引)字轮也。既已具足如来之行则成菩提。故次明暗字轮也。●此三部也。此阿上有点是大空义。由此菩提心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成菩提。此迦字乃至乞洒皆上加一点为暗字轮也。已成菩提。当至何所。谓大涅槃故。次明恶字轮。●三部也。如迦乃至乞叉皆傍加二点即涅槃轮也。其恶(引)字一字是方便轮。所以此中无也。此是释迦佛轮也(羯磨部遍入一切轮故无别坛瑜伽云尔)凡字轮大为三分。初阿字为一分。次迦字乃至二十字为第二分。次也字乃至诃字为第三分除去乞叉字也。由此字已重故(谓有迦沙二声故重也)以上皆是智慧字也。次有伊(上)伊(去)邬(上)乌翳爱恶(去)奥八字。加此八字即成就三昧。皆三昧声也。亦随五轮而转。其义可知。次有誐(鱼可反)。若(而可反)。吒囊莫(慕可反)。此字遍一切处。谓遍定慧。然此五字亦随五轮而转。谓加傍画加上圆点。或加傍二点等。此五皆成五字也。轮是生义。如从阿字一字转生四字。谓阿是菩提心。阿(引长)是行。暗是成菩提。恶是涅槃。恶(引)是方便。如阿字者当知迦字亦有五字。乃至佉等凡二十字当知亦尔。次有十二字。谓伊(上)伊邬乌鲁留卢留翳(去)爱乌奥十二字。即同字上之画谓三昧也。仰娘拏曩莽亦各五字。即同上头之点。其也啰等八字即同字傍之点是除义也。当知此字轮遍一切真言。见阿字当知说菩提心。若见长阿字当知显如来行。若见暗字当知显三菩提。若见恶字当知显大涅槃。若见长恶当知显方便力。若见迦等二十字亦随义类而演说之。当知此诸字等皆是慧也。若见罗等八字当知即同傍点随类相应(谓啰是无垢等)若见伊等当知显三昧也。若见仰等五字当知显大空也。行者如是了达即入一切陀罗尼义旋转无碍故名字轮。然此悉昙字母乃至世间之童子亦常修习。何能顿辨如是事耶。然此诸字皆是如来以加持神力从如来内证体性而流出之。故能有是不思议用。若人明解此意即是通达三菩提道。如世舞儿于大众现种种身出种种音令诸众生所益不同。

  私谓。以上释字轮体。所言字轮为三分者释经文也。准下文意阿等五字各为一分。迦等二十字各为二分。迦等五音各除第五故云迦等二十字。野等九字伊等十二仰等五字各为三分。第九乞叉字二字重故故除此字唯用八字。然悉昙章阿等十六并在其初。迦等五字。野等九字合在其后。而此品中为分智定。先以迦等为智慧字。次以伊等为三味字。后以仰等为兼智定。是释字义次第。非谓布字次第。法全本中四轮五轮并有仰等。皆无乞叉。四轮之后有伊等十二。是布字次第。非谓释义次第。
  秘密主。若欲了知真言门修菩萨行诸菩萨于此遍一切处法门应勤修字。于舸遮吒多波初中后相加。以等持品类相入。自然获得菩提心行成等正觉及般涅槃。
  此等所说字门相与和合真言法教初中后俱。真言者若如是知随其自心而得自在。于此一一句决定意用之。以慧觉知当授无上殊胜句如是一轮转字轮。真言者了知此故常照世间。如大日世尊而转法轮。
  初中后相加者。谓阿等五字为初。迦等二十字为中啰等八字皆是傍点。伊等十二字皆是上画。仰等五字皆是上点此诸字等皆是助成字义故名后分也。凡迦遮吒多波等皆属阿字。阿字是菩提心。此中初中后相加者如阿字单是菩提心。若傍角加画是行。阿(去引)是菩提心并行也。若上加点者暗是菩提心。并大空成菩提也。若阿字傍加二点是菩提心。并得涅槃也。他皆仿此。而转相加或但一义或二或三义可知也。或有阿字上虽无点而其次有字是重字。
  有其仰壤拏曩莽等声以此连前即暗字也。所以尔者此仰等是点用加于前。即阿字成暗音也。或阿字无点。其次有重字有也啰等皆傍二点。今以连阿字即成恶声也。如迦佉俄伽重加四字用仰字为点。遮车阇社字用壤字为点也。他仿此。(更审问)。迦遮吒多波等一一相加用之(抄)。
  私谓。以上释字轮用。准上文意字轮体中初中后分之。字皆随五轮而转。又抄记中诸尊种子如阿五义皆有五义。今此文云舸遮吒多波初中后相加大概而已。初中后字随类相入自然了达菩提心行正觉涅槃即其义也。次以连声释上字义。此中但出仰等空点连声之法及野啰等涅槃连声之法。亦有五五字等连声之法。具出诸经真言梵汉对译之中(云云)次以合字释上字义。此中但出五五字中各以第五合上四字。亦有以初仰字合后九字。是十八章大悉昙中第十五章名盎迦章亦名异章。其中字也。具缘品云。仰壤儜曩莽于一切三昧自在速能成辨诸事。本义释云。于迦遮吒多波五类声中复各有五字。其第一至第四字皆是慧门。此五字皆是证门。今合说之。梵书以此五字皆同圆点。且如迦佉哦伽四字增加至第十一声。皆于首上安点。若欲除去此点而于次字上累加仰字等。其字即与有点不殊。梵字十二声中第一是本体故即。次第二字是行。第三以去以诸画增加者皆名三昧。第十一其上安点是证。第十二傍置二点是般涅槃。
  若此仰字能遍智慧三昧声故当知即大空义。是故别说不与前字相合论也。涅槃经此五字亦具明字义。今宗寄此五字以明大空。大空证无法可说。故但以图点表之。又此圆点虽自体无门而遍一切法门。如虚空含万像。是故一切字门若加空点者具自在用悉能成辨诸事也。
  然如上来所说曼荼罗方轨法用散华灌顶乃至或授以明镜如以金錍决其眼膜。如是等皆为创发菩提心者以方便加持次第法用。成彼坚固之心作入佛法之阶渐。然此中秘旨在于字轮也。所以者何。
  若行者为人作阿阇梨欲造立曼荼罗者先须住于世尊之位。谓以此诸字门而合集成身。即是同佛。谓瑜伽阿阇梨观行成就随心所作任运皆成。观此字轮遍布身分。犹明见故即同于佛与佛同位。然布字时分为四分。即是四重曼荼罗也。头为初分是●阿字菩提心位。从迦佉伽殑仰等乃至奢沙诃。凡是第一声者皆属菩提之心也。当从行者眉间白毫相处而观迦字。从佉以下当右旋逐日而转。以次一匝布之。令环转相接。次从咽以下为第二分。属长●阿字门。亦当中与白毫上下相直。右行布之一匝相接。此是菩提之行也。次从心以下为第三分属●暗字。亦从心上布于暗字。以次布旋一匝相接。次从脐以下属恶字门是大涅槃。亦从中而置●恶字。以次布旋一匝令遍也。头为上分。咽心为中分。脐为后分(私谓。发菩提心为初。行果为中。大寂为后也。今云。此是本注。非今私谓之文)。
  其第五●恶(引)字遍一切处随意所作皆得也。此在身外如佛身光随意而用。不在身内布字之位也。迦字亦尔。与阿同也。(今云。高野本十四云。闇字亦尔。与恶同也。或本十四云。阿字亦尔。与恶同也。今准下布坛文以其伊等十二字在外散布。犹如光焰也。又对受中以伊等字布四轮外。故知本书梵字●。而云亦尔与阿同也。而后人不书梵字。故披见之者或作迦字。或作闇字。实是鱼鲁小水之误)。
  师既如是成身已其曼荼罗亦如是布之。亦当想弟子如是作之。三事皆成是名秘密曼荼罗也(师坛弟子是云三事也)若不了达此中意趣虽依前事法而作。不名善作虚费功夫亦无所成也。又此布字之法是秘密曼荼罗。自非久习真明之行堪传授者方以意相传不可以文载也。故师以口相授。经所不说。但云如毗卢遮那轮转也。复次行者须知诸字之色。谓初阿字及迦等二十五字及也罗乃至诃字皆属于阿作其黄色。所谓金刚色也。第二阿(引)字转作黄白色。所谓寂静色也。阿字体黄。三昧为白。二色合故黄白也。第三加点者亦作黄白色暗字也。阿字黄大空白故黄白色。恶字第四。次恶字轮作黄黑色。阿字黄二点涅槃。色黑故黄黑也。亦可二点是降伏义。犹如涅槃坏灭障法故二点作黑色也。恶(引)字第五。恶(引)字者体黄上角点即白傍即黑。当知即有种种杂色也。凡布曼荼罗亦为三重第一。迦字乃至诃周匝内重名为金刚轮也。此金刚轮持一切法。犹如世中金刚之轮持于世界也。即是行者最初菩提心轮。谓欲坚固菩提心故先作内重也。次第二轮谓此是长●阿(引)及●暗二轮同是中分。若用●字为轮即不须置●字轮。若用●字为轮。即不须用●字轮也。(私谓。●是行。是因。●是证。是果也。高野本云。次第二轮。谓阿暗。此是长阿及暗二轮同是中分。若用阿为轮即不须用次暗●字。私谓。是行是因。次暗是证是果也。或本云。次第二轮谓●。此是长阿及暗二轮同是中分。若用●为轮即不须用次□字轮也。私谓。●是行是因。●是证是果也。今云。此亦本书梵字●。而后人不书梵字故。披见之者或书阿暗或书●。亦是引胤磨魔之例)。
  第三轮用恶字轮。亦从中如上布之令环合也。其伊等十二字在外散布犹如光焰也。此即是三转法轮之义也。如是布已持明者即成持明之身。犹如大日如来神力加持等无有异。此轮亦名因缘轮也。师及弟子并曼荼罗轮皆作如是秘密之轮。又此诸字即是真言轮故凡有四种轮也。凡行者持诵时当观字轮或为句轮。所谓句轮者观本尊心。心上有圆明而布真言。轮转相接令明了现前。持诵时观此字犹如白乳。次第流注入行者口。或注其顶相续不绝。遍满其身。乃至遍于支分。其圆明中字常明了如常流水无尽。如是持诵疲极已。即但住于寂心。谓观种子字也。其观法如上已具说之。若得见种子字已即从种子字中而现本尊也。如是成已即能遍布字轮而成持明之体。方堪作诸事业也。又字轮者。梵音云恶刹啰轮。恶刹啰是不动义。所谓阿字菩提心也。毗卢遮那住菩提心垂迹无穷。然实常住。犹如车轮运转无穷枢中未动。若行者能了不动轮而布诸明。其体自然身有所表无非密印。口有所说皆是真言。凡有见闻触知之者皆必定于无上菩提所成福利真实不虚。即同毗卢遮那而作佛事常照世间也。
  私谓。前字轮坛三昧相应入曼荼罗今此坛中安住佛位入曼荼罗。无畏本观坛供养之后有阿阇梨自身庄严如来顶等诸真言法。其结文云。次入转百字三部曼荼罗成身观行别口受。其后始有三部三重印真言也。终有般若八印大日十尊印真言也。法全本观坛供养三重诸尊印真言后始有四处布字。前广本中此有题云转字轮入八曼荼罗品。大真言王九印百光王法六月修法。今准此品义释。初云。行者为人作阿阇梨欲造曼荼罗者先住世尊位。谓以此诸字门合集成身。观此字轮遍布身分。后云。行者前持诵时当观字轮字句。于本尊心月上与行者口顶流注不绝。如上已说。种子字中而现本尊。如是成已遍布字轮。成持明体堪作事业。今检经中前经世间成就品文及义释有字轮出入自身本尊之观。其品本是前持诵之法。悉地出现品有字轮入出自口入本尊足之观及注自心之观。后经持明禁戒品有真言从本尊心流注而入其口犹如华鬘之观。今此义释指云如上说者。正是世间成就品中前持诵中所说观也。如彼中说。欲成大果者先当依品次第而修行之。即是最初发足之处也。具有择地曼荼罗法。即如前大悲藏都会坛。行者必令字字相应句句相应。或想种子或想真言令成轮像。或如鬘形或如系珠。此轮明白如淳净乳流注无绝。从口中从上向下。头尾相接布灌身分。身心诸障悉得清净。又观字字句句犹如铃铎风梵。不断入身遍其体内。又句中义即本尊体。先想本尊。次想己身同于本尊内外明了。字真言观是真言身。声真言观即真言主。句义观体即真言心。三事等故自同本尊。故名世间成就。然后入学出世真言之行。次观住彼极净月轮中观字轮。次当观佛随彼所欲各有像类。白黄赤等坐起身印如上。先观字观声观尊然后观佛。三种都合方成种子必当得果。(云云)彼文所言字观。声观。尊观之后。次观月轮中观字轮者即同此中所言如是成身遍布字轮之义。彼约四字念诵之法故云心明月轮观字。今约五字念诵之法故云自身四处布字。又前转字轮坛悉地出现品中行者心置阿字。顶置暗字。眼置啰囕。以观自身成大日尊造曼荼罗。此品作坛义释文中亦引此观以成自身。今此坛意布四处轮。以成三部造曼荼罗。又彼坛云。行者观心未熟。先画妙莲兼置阿字。外处见已回观自心。如阿字者么等诸字例可解也。今此坛中亦布坛上。又前坛云。弟子心置阿字顶置暗字。胸置啰字。投华灌顶。今此坛中亦想弟子布四处轮。下灌顶文阿阇梨身作四重坛。弟子投华随示尊位。然于三部四处布字。对受三说不同。一云。须以宝冠举手印而右行观想三部四色四字。各连迦等三十三字各成四转。唯成二色轮布四处。额咽心脐。亦以伊等一十二字唯用一转。各亦成二色。于四处轮各布身外。三部四字一一如王。三十三字各如眷属。一十二字各如光焰。并皆右旋布如车轮。每布四处诵四真言而加持之以成自身。
  言宝冠举手印者内缚五股印也。观念字轮以印右行。言三部四色四字者。
  ●(黄上额)●(黄白引咽)●(黄白平心)●(黄黑入脐)是如来部●(黄上额)●(黄白引咽)●(黄白平心)●(黄黑入脐)是莲华部●(黄上额)●(黄白引咽)●(黄白平心)●(黄黑入脐)是金刚部。
  言迦等三十三字各成四转唯成二色者。
  黄白(一●○●)随●三部王字轮布额上以为眷属。
  黄白(二●○●)随●三部王字轮布咽上以为眷属。
  黄白(三●○●)随●三部王字轮布心上以为眷属。
  黄白(四●○●)随●三部王字轮布脐上以为眷属。
  言伊等一十二字唯用一转亦成二色者黄白(●○●)随●等●等●等轮布身外以为光焰。
  黄黑随●轮布身外以为光焰。
  每布四处用四真言。随诵其一者。
  ●曩●莫●三●满●多●没●驮(引)●喃(引)●冒●地●阿。
  每布●等已诵此真言而加持之。
  曩莫三满多没驮(引)喃(引)●左●里也(二合引)●阿。
  每布●等已诵此真言而加持之。
  曩莫三满多没驮喃●三●冒(引)●地●暗每布●等已诵此真言而加持之。
  曩莫三满多没驮喃●涅●㗚嚩(二合)●拏●恶。
  每布●等已诵此真言而加持之。
  四处布字即是菩提心。菩提行。成菩提。入涅槃之义也。法全本涅槃真言注云。曼荼罗三重。内金轮。二三同中位。恶字第三重。黄黄白色黑色。方便一切处者。内者大日院黄色也。二三同中位者。第二第三院合为第二重。黄白色也。恶字第三重者第四院黑色也。方便一切处者遍在四处。方便恶字(长声)。字体黄色。角点白色。傍点黑色也。第二第三院合为第二重者。遍知印与释迦院合为第二重也。文殊是第四院为第三重也。下方便准之。布字已竟。结羯磨印加持四处。额喉心脐。各三转。外缚二火入月。相捻二地二空端各相跓。诵大真言王云。
  曩莫三满多没驮喃。(引)●阿●三●忙●钵多(二合)●达●磨●驮●睹●蘖●登●蘖●多●喃。●萨●嚩●他(引)●暗●欠●阿(上)●阿(去)●暗●恶●糁●索●唅●鹤●(口*蓝)●?●鑁●嚩●娑嚩(二合)●贺●吽●(口*蓝)●落●诃啰(二合)●鹤●娑嚩(二合)●贺●(口*蓝)●落●娑嚩(二合)●贺(引)。
  有云。减暗欠下阿(上)阿(去)二字。五佛各二。又吽(口*蓝)落为身。诃啰(二合)鹤为语。(口*蓝)落为意也。此大日院说。又有云者香志说也。二云。亠师二说。一云。先以外缚五股印安顶上。想顶上置五智宝冠。次以此印安心。观布四处字竟。第四轮终总诵四种真言。次以羯磨印于身三分观布十二真言王字。布竟七遍诵真言加持四处。师说以右押左。作外缚拳以二火轮入月内合面。二空二地合竖开掌即成印也。于身三分以顶二耳项为上分。二肩心咽是为中分。脐腰腿足是为下分。大真言王中●除初暗剑二字从初●字至终●字凡十二字如次布置十二支处。然此大真言王亦名三道真言。始自●暗字至●嚩字名身真言。次●等五字名语真言。后●(口*蓝)●落二字名心真言(此青龙寺义真阿阇梨说也)又说从初●暗字迄后●暗是地轮。次四字是风轮。次二字是火轮。次是水轮。次吽(口*蓝)落三字是身真言。次诃啰(二合)鹤二字是语真言。次(口*蓝)落二字是意真言。(此玄法寺法全阿阇梨说也)一云。大概亦同前说。但以每布四处轮字一一以印安其一处诵其真言(今云。同前大日说也)四处轮色王及眷属黄●黄●白●黑●。别时说云。四轮字色第一轮色皆黄。二三轮色黄白。第四轮色黄白黑也。第五轮色种种色也。法全涅槃真言注云。曼荼罗三重内金轮者。谓曼荼罗中三重之内是金轮色●字黄色。二三同中位者谓●字黄白色。第三重者谓●字黑色。黄黄白色黑色者。谓释上三重。方便一切处者。谓以是四轮之外遍一切处谓四处也。此观中说也。三云。同前一师二说中第二说。但以每布前额咽心三处字轮除五五中各第五字及以伊等一十二字。至第四轮始加彼等。仰等五字入其次第伊等十二以布身外。别时说云。此说亦云。第四轮之时当布第五方便轮字以为光焰。别时口决伊等光焰围绕主伴诸尊之外。或想围绕一一尊边亦并得也。此山王说。随观中禀第二说中亦云。此中亦有三十二相布字之法。此有二说。一云。四轮布字之后。大真言王之前布三十二相之字。二云。若用三十二相布字勿用大真言王加持。第三说中同前一师二说中第一说。一师二说。第一说云。有三十二处布字布诸支分成三十二相。须布字轮之后涅槃真言之竟布。次出经布字品三十四字。伊等八字两合为四成二十八类。具注具缘品百字品中诸字门义。而除最后暗恶。二字。三十四字除此二字自成三十二。
  ●咽下●腭上●颈项●喉中●舌根●舌中●舌端●(舌出处)●胫●髀●腰●坐●(最后分)●腹●二手●胁●背●胸●二肘●臂下●心●阴藏根●眼●广额●(二胁二月)●(二唇。先上次下)●(二耳。先右次左)●(二颊先右次左)。
  私详道理据义释序一行和上翻译之次。咨善无畏造此义释。无畏本云。三部四轮别有口决。法全远承制大仪轨。与义释意未见异说。而相承中有此异说。今依义释兼准仪轨。宝冠举手印出转字轮秘密曼荼罗品五色经文。法全取之用布字轮。或云内缚或云外缚。准上内智内缚为正。或云安心观布。或云右行观布。准实行时安心为正。或云。加持字轮。或云印置其处。今置其处加持为正。四种真言出普通藏。四种子中彼各一字法全取之。加名字句用布字轮。或云每布一一字轮。随诵一一真言。或云。第四轮终总诵四明。今诵一一处明为正。四处四字出本义释。本以四字皆安身内。如云白毫光置迦字。故知阿字本在额内。法全唯云眉间咽心脐阿字至娑贺右旋转相接初行果圆寂。不云内外。若云阿字在眉间者则违义释。眉间迦字然布坛时理宜一环。彼是布坛非是布身。而诸说中皆以四字各置四处。令依义释置内为正。经字轮中初有四种迦等二十九字也。次有伊等十二字也。后有四种仰等五字。而义释云。初智慧字。次三昧字。后兼智定。布字文中四处各出三十三字也。第五恶字与伊等同观布身外以为光焰。但布恶字于四处中随意皆得。不在身内布字之位而第三说前三处中除仰伊等。第四轮时加仰伊等亦加恶字。则违义释。今依义释前说为正。又义释中四处轮色。初轮黄色。二三黄白。第四黄黑。第五恶字黄白黑色名种种色。而第一说●字黄色。伊等字黄白。●二轮并黄白色。●轮黄黑。第二说中初轮黄色。二三黄白。第四黄白黑色第五恶字种种色也。义释为正。又涅槃注非涅槃。法全广本别行书云。曼荼罗三重内。金轮二三。同中位。恶字第三重。黄黄白黑色。方便一切处。本义释中布坛三重。●为第一金刚轮也。故此文云曼荼罗三重内金轮。次以●同为第二。故此文云二三同中位。谓二三字同是中位。非谓二三同于中位。彼中若用●字轮不用●字轮。若用●字轮。不用●字轮。次以●字为第三重。故此文云恶字第三重。彼中不云三重之色。法全准布字法云黄黄白黑色。谓●黄。●黄白。●黄黑。而后人书黄黄白色黑色。诸说依此后文不寻彼广本文。释云。内金轮黄。二三同于中位。黄白恶字。第三重黑色。义释为正。又三重坛本布四字。而以四重曼荼罗位而释四种。经云。第二院画释迦。第三院画文殊。义释文殊为第二。释迦为第三。而第一说遍知印与释迦院合为第二重。文殊是第四院为第三重。义释为正。有云。布四轮竟。转成四重曼荼罗尊。布时身竖转时身平宛如圆座者。是布身中义。非布坛义。又百字持诵品义释迦等二十字。也等八字。及●四字为三十二相。一一字中互有三十二相。仰等五字成八十好。而诸说中以布字品三十四字除后暗恶为三十二相。此三十二相是入秘密位曼荼罗中持诵法。非此转字轮坛布字之法。又布字品者是真实智品布三部字五轮字竟。相承此势布一切字。此是入秘密位曼荼罗先行布字之法。非此中法。又依经文及义释意先布三部字轮以为三部种子。而成自身弟子坛场三事。次从三昧出现法界增身。共以一音说如来发生偈。以前字轮加持之力佛身出现四重诸尊。观自心上圆明安立佛身四重种子形色。
  次观五轮五字。以成自身弟子坛场三事。次以十二大真言王而为三部五种四轮以成自身。次拼方位。次画诸坛。而诸说中或云。四处轮后三十二相前用真言王加持字轮。或云。若用三十二相字句勿用大真言王。若用大真言王勿用三十二相字。义释为正。今谓前二坛中唯观自心八叶阿字顶上暗字以成大日。今此坛中以阿娑嚩三部五字以住佛位。准抄记文阿等五字以为五佛。金刚手莲华尊文殊等一切尊各各种子皆有五义。下真言王三部各有四轮五轮。随事别用。下图尊中中胎三部四大菩萨释迦佛等各各别坛互为主伴。准而论之诸坛可有各各布字各各地轮而今此中唯有三部布字地轮。就而论之既云诸尊各有五义。故知前坛心阿顶暗。释中已出五阿。即是中胎大日五义。此坛三部五字即是第一重中三部诸尊五义。亦须诸坛诸尊种以为字王。诸字为伴各作五轮。今三部王通用五股。应是大日成执金刚。行缘坛事义准若用三部别印于理通欤。又抄记中五佛五义菩提心黄是金刚性。次行赤是火义。成菩提白是水。入涅槃黑是风。中心空具一切色。是普门无所不有。是中胎色今此坛中三部五轮黄黄白黄黑黄白黑是三部轮。第一重色。更若别说第二三重五轮之色于理通欤。又都会坛界道五色白赤青黄黑色。如次五方五佛加持之色。又字轮坛彩色。五色亦同界色。别有五尊以为种子。此二五色是普通色。二者流出内证现曼荼罗者。
  秘密曼荼罗品云。尔时薄伽梵毗卢遮那。以如来眼观察一切法界入于法界俱舍。以如来奋迅平等庄严藏三昧以现法界无尽庄严故。以是真言行门度无余众生满足本愿故。时佛在三昧中。于如来无尽众生界从众声门出随类音声。如其本性。业生成就受用果报。显形诸色种种语言心所思念而为说法。令一切众生皆得欢喜。复于一一毛孔法界增身出现已等同虚空。于无量世界中以一音声法界语表演说如来发生偈。

  能生随类形 诸法之法相
  诸佛与声闻 救世因缘觉
  勤勇菩萨众 及仁尊亦然
  众生器世界 次第而成立
  生住等诸法 常恒如是生
  由具智方便 离于无慧疑
  而观此道故 诸正遍知说

  尔时法界生如来身。一切法界自身表化云遍满。毗卢遮那世尊才生心顷诸毛孔中出无量佛。展转加持已还入法界宫中。
  已说此字轮品了。次欲成就此字轮故复入三昧。此中经文从初至满足本愿故者是出三昧名也。前法未具故修真言行者不得速成无上道。今更决定悉令显现故入此定也。于此定而现何等希有之事。前示字轮。今从法界轮中而现形声。出已以一音声说如来发生偈。一音即阿字门。等虚空满法界。三世诸佛皆从中生。如上所说字轮欲表如来功德故。佛一一毛孔出妙音声。说是字轮甚深之义。所谓能生诸佛之偈。若有众生了知字轮之义即成菩提故云一切诸佛从是生也。诸佛法身离一切相。然佛以加持用此字轮示如来秘密内证之德。由加持故因此有相方便生无相相。犹彼未了。因此字轮以为方便。渐能了达入阿字门究竟法身。偈文入阿字门故是平等法身。由此法身普现色身。非直诸佛从此而生。一切声闻缘觉菩萨种种行位。乃至一生补处之位皆由阿字之理而生。非直生一切圣贤果。乃至一切有情世间及器世间种种差别次第增长。亦由此字义而生也。生略三种。上品生者真净法身常住果体。次生诸佛菩萨二乘。随在何地而除彼障。下品生者有情及器世间成立。此中所说不同外道断常之见。方便智慧具足得入字轮秘藏。此中法界生如来身即是毗卢遮那法身也。谓于一切法界自身表化云皆遍满。才敛念顷不用功力。广大弥满。诸毛孔中佛生展转加持者。如来才入三昧顿现如来加持神力。展转者互相涉入。从佛毛孔流出诸佛。后从诸佛流出本尊展转相入。此义更详。加持者如上所说。法界性字轮之所加持也。从佛自身一一毛孔出种种身云。随其上中下分谓头为内胎。心已上为第一院。脐以上为第二院。脐以下为第三院。即配前圆坛四位随彼左右前后上中下分而现本尊之身。各依本位出世界中施作佛事。从一一身展转出化。时诸尊等既作佛事还从本位而入毗卢遮那之身。亦如出时位次无异。若有阿阇梨欲作坛。是先须住于瑜伽。如彼从佛身出一一位次。如其形已观已于彼心上作圆明。于圆明中而观彼种子。如是一一安置方成作法。若不如是者终不能加持建立彼诸弟子。亦不得阿阇梨名也。
  私谓。都会坛中佛入胎藏生三摩地。诸佛皆来次第证入。从诸身分发曼荼罗。转字轮坛中佛念诸佛本初不生加持自身及金刚者。以我一切本初等偈而作加持。金刚菩萨能见胜愿佛菩提座。佛诸身分皆出阿字。为一切种普现色身。今此坛中佛入三昧出诸形声。以佛生偈而作加持。佛敛念顷出诸尊身现曼荼罗。欲令作未来阿阇梨者修行此三昧画曼荼罗。此则前文世间成就品中所说前持诵时行者心上圆明字观声观尊观之后入出世行。次观月轮中观字轮之后次当观佛。随其所欲白黄赤等坐起身印者即同此中如来发生偈力之所安立也。然第一坛中现曼荼罗。文云。自脐以下是第三重。自脐以上至心是第二重大悲万行。自心以上至咽是第一重金刚密慧。自咽以上至顶是中胎藏八叶果也。絣线文云。从脐以下光明是第三重。自脐以上至咽光明为第二重。自咽以上至顶光明为第一重。其中胎藏即是自心八叶。今此中文同前现曼荼罗之文。此文亦云。欲成就前字轮故入三昧。故知此三昧是能成就在前可修。彼四轮是所成就在后可修。前文亦云。前持诵时本尊心上圆明。观布真言轮流入自身。次观种子。种子字中而现本尊。如是成已遍布字轮成持明体堪作事业。故知彼文本尊圆明。此文行者圆明。两文互成。彼文可有行者圆明。此文可有本尊圆明。又此圆明但云四重。不云三部。而此字轮已布三部亦有四轮。例如下文。先成二界五轮。不云三部五轮。次成三部五轮。亦有二界五轮(云云)。
  三者令依内证画曼荼罗者。
  同品次云。于是大日世尊复告持金刚有造曼荼罗圣尊分位种子标帜。汝当谛听。吾今演说。秘密主言。如是世尊。愿乐欲闻。时薄伽梵以偈颂曰。

  真言者圆坛 先置于自体
  自足而至脐 成大金刚轮
  从此而至心 当思惟水轮
  水轮上火轮 火轮上风轮
  次应念持地 而图众形像

  时执金刚亦知佛意现希有事。非无因缘。必将更说深秘之法。谓如上所说有所未了。遗阙者必将说之。希仰而住。故佛更告言。圣尊分位种子者。如上诸尊皆是如来内证之德。各表法界甚深之趣。如前所言。烦恼种子断已生法界性种子。即是一切有情平等种子。即是如来一切智地之所生长。众生若蒙安立如是种子即同如来之位。随彼四重位从佛出者即是佛之标帜。或从菩萨分位而出。或从二乘分位而出。或从天龙八部分位而出。当知阶差各各不同。上来虽说曼荼罗法尚未说色及种子秘密之藏。故一心听愿佛演说。佛告意者凡阿阇梨欲建立大悲胎藏建立弟子时。当先住于瑜伽而观自身。从脐以下当作金刚轮。其色黄而坚。次从脐以上至心当作水轮。其色白。次从心以上至咽当作火轮。其色赤。次从咽以上至顶当作风轮。其色黑。复次地轮正方。水轮圆。火轮三角。风轮半月轮形。最上虚空作一点具种种色。在于顶十字继上置也。此是轮形正与身分相称也。此五位者即是前说五字。方中置阿字。圆中置鍐字。三角中置览字。半月中置憾字。点中置欠字。当更捡前卷中也(私云。出前悉地出现品中)师既自观其身。次第如是方色加持自身。并观种子字已次观坛地即翻倒置之。最上作金刚轮。金刚轮下作水轮。水轮下作火轮。火轮下作风轮。风轮下即空轮也。所以者何。以一切世界皆是五轮之所依持世界成时。先从空中而起风。风上起火。火上起水。水上起地。即是曼荼罗安立次第也。坏时地种先坏。乃至但有空在。即是师自加持次第也(更问之)今行人修道与此相类。最初发信心。次菩提心。次乃至大空也(更问)其阿阇梨既如是加持已即当安置诸尊。如其位次。一一以瑜伽观之。如其方色形相于其心上置于圆明。圆明中有种子字。一一令明了无障能如是作者。即是法界胎藏曼荼罗分位。能令一切如来同共加持。一切尊等皆悉集会共加持行人建立弟子。毕竟不退菩提。不然虚费功力无益也。又此瑜伽之座其黄金刚方轮即是金刚之座也。方是息灾。圆是增益。三角是降伏。半月是摄召。点是成辨一切事。此虚空轮用心念作之。不以形相故也。世界坏时亦先从风轮坏地而生于火。火竟次风(更问之)如是作五轮。当知上下皆有虚空轮也。以从空轮而生于风火水地。又从地轮渐上乃至于空故上下有空也。作曼荼罗时。师应自观其身及地。又观所度弟子亦当如是而安立之。准于师法若不如是不名如法也。
  私谓。检前悉地出现品云。尔时世尊。又复住于降伏四魔金刚戏三昧说降伏四魔解脱六趣满足一切智智金刚字句。
  南么三曼多勃驮喃(一)阿(去。急呼)味罗?欠。
  义释云。●此五字即是降伏四魔真言句也。●阿是行。所谓本不生行也。傍二点是净除义。以此义能降伏四魔除一切苦。●味是缚义。加上点是无缚三昧。即不思议解脱也。●啰是净六根义。净故无尘。或说诃义(云云)●吽义如上已说之。●佉义上有解处也。又?有三义。即如来三解脱也。修行除障故。而三解脱住大空。欠者大空。经文次有三种悉地。一以五字置身五处以为五坛。随观五尊成五悉地。二以五字各为一身。成五悉地以利众生。三以二字谓诃阿也。或以一字。谓阿字加持身心一月念持。初五坛中抄意言之。初阿字门先想八峰须弥山王。上想莲华上有三股。其股向上。上想阿字以加持自身。自脐以下作黄金刚以为方坛。现菩提座中观本尊。或观大日或金刚手。若观自在亦文殊等。坛有内外。内谓脐下。外谓坐处。如前无所不至坛中。方金刚座是增益法。次转为阿(引)是摄召法。次转为暗是除障法。行者于一月结金刚慧印。二嚩字门。兼三昧画。从脐以上为曼荼罗。重圆犹如九重月轮在霏雾中。中有白莲。上想嚩字。色如雪等。回作本尊。作寂然像息灾第一。或长寿法。或敬爱法。若嚩安点除病等法。三罗字门当心观作三角火坛赤如烈火。中观●字。转成不动明王。作寂然像非笑非瞋。又云。先想不动明王。于其心上作三角。中有啰字回作不动明王。是除障法亦息灾法亦降伏法。四诃字门。并大空点。先想本尊。于其额上连眉观置半月风形。于中安字。先想外作回作自身。其半月有大威德像。深玄忿形。是风轮尊。非降三世。风性增益亦降。魔法。五佉字门。于上加点。坛无方圆半月等相。虚空无相作种种色成就一切名种无量。兼持慧刀印而护之。(金刚地黄)(水地白)(火地赤)(风地黑)空无定形而现种种色(抄文)此文唯成自身五坛。而无坛地五轮之文下坛成就。持明禁戒品中六月六坛初四此中初四。地水合为第五。风火合为第六。一一皆有成身成坛。而非相重五轮之文。又前悉地第二段中亦有五坛以成内身。初三此中初三。唯成全身为别。啰嚩合为第四。啰诃合为第五。而非相重五轮之文。今此品意先成自身五轮而用成劫五轮次第。次成坛地而用坏劫五轮次第。后成弟子。亦同师法。先观轮形次置种子。以为五法五根种子。前布字中布师弟坛。次三昧中行者圆明各安种子观四重尊。今五轮中自心圆明各置种子观四重尊。下真言王三部四轮三道真言唯成自身。私详道理三昧文云。若众生蒙安立如是种子即同如来之位。由此种子从法界生能生法界名法界生种种。即是如来自性身也(云云)故知弟子心上圆明可安种子亦观诸尊。又三昧文佛生偈中诸佛三乘有情器界皆由阿字次弟而生(云云)故知彼中亦有器界上观诸尊。又五轮中前悉地品五轮本尊先想外作回作自身(云云)故知此中亦有坛上安置种子。观诸尊身回入自身心上圆明。又弟子身虽无正文例同前后可有此义。又真言王准下坛中以布自身坛上弟子(云云)此坛岂无以加坛弟。若于此中不加坛弟。何以图尊各用别坛。(云云)然前悉地品中五坛一一各有多法。此中五坛各为一法。彼是成就。此即入修故无相违。又供养法成地文中唯用三轮。成身文中自有二文。上文大日意支念诵中用心阿眼罗首暗顶欠。下文大日具支念诵中用五字严身首暗眼啰。成地文云。

  现前观啰字 具点广严饰
  先净自心地 复净道场地
  最初于下位 思惟彼风轮
  诃字所安住 黑色炎流布
  真言归命唅 次上安水轮
  其色犹雪乳 嚩字所安住
  颇胝月电光 真言归命鍐
  复于水轮上 观作金刚轮
  想置本初字 四方遍黄色
  真言归命阿

  成身文云。如前转阿字。而成大日尊。住本尊瑜伽。加以五支字。下体及脐上。心顶与眉间。运想而安立。即同牟尼尊。阿字遍金色。用作金刚轮。加持于下体。说名瑜伽座。鍐字素月光。在于雾聚中。加持自脐上。是名大悲水。囕字初日晖。形赤在三角。加持本心位。是名智火光。唅字劫灾焰。黑色在风轮。加持白毫际。说名自在力。佉字及空点。相成一切色。加持在顶上。故名为大空。此五种真言心第二品中已说(又此五偈。传度者颇以经意足之使文句周备也)今云。此供养法第二品中唯有三字成器三轮。经第三卷悉地出现品第六中说此五字真言。
  又无畏本先用三三昧耶次以法界生印览字以字烧字。次以五字五印成身五轮。后以普印说满足句。次用三三昧耶次以法界生印蓝字以印烧地。次念持地警觉地神。次以五字成器五轮。后满足句加持五轮成器。文云。次结三昧耶。复入法界生。萨埵被甲胄。欲净有情界。以法界生印。在心观性慧。体中有啰字。遍自成智光。三角生炎光。烧藏大蕴等。二羽金刚拳。而舒于风轮。名净法界印。真言归命蓝。三称举印顶。渐渐至于足。是为净心地。故名字烧字。次观阿字轮。色如黄金聚。其相普方等。名金刚地轮。加持于下体。(足脐)说名瑜伽座。即金刚宝界。真言归命阿(引)印如金刚慧。加持金刚座。次观金刚智。能生于鍐字。白色相圆明。如月光九重。在于轻雾中。名为定水轮。加持于脐轮。故名大悲水。真言归命尾。印与莲华同。得大悲三昧。次观大悲定。能生于蓝字。色赤如日晖。三角生威焰。名为慧火轮。加持在心位。故称慧大威。真言归命㘕。印同大慧刀。成实相火轮。次观自性慧。能生于唅字。形如半月轮。青黑生威怒。成解脱风轮。加持在眉间。故名解脱风。真言归命唅。印同轨法轮。成解脱风轮。次观解脱性。体空含众色。真空生欠字。想置于顶上。色玄相周普。名为大空轮。一切无障碍。真言归命欠。印号尊胜空。加持等法界。佛入降伏四魔三昧说以满足句。普通印五处。
  唵(一)萨(引)嚩他欠。嗢那蘖谛。萨回啰呬?。誐誐那剑娑嚩(二合)贺。
  能降伏四魔解脱于六趣。净五蕴四大成五分法身。成器文云。次结三昧耶。复入法界生。萨埵被甲胄。次净器世界。前法界生印。在心位三称。以印想烧地水火风有为成无为空界。二界同一空故名净二界。真言归命蓝。真言者观察有情界同大空。还依本性空建立无为界严净佛国土。故大日世尊入法界俱舍庄严藏三昧以现于法界无尽庄严。故以真言门行度无余界众。次应念持地警觉地神偈。(定手执智杵于心慧手五轮安其地)

  汝天亲护者 于诸佛导师
  修行殊胜行 净地波罗蜜
  如破魔军众 释师子救世
  我亦降伏魔 我画曼荼罗

  而说发生偈(长行五字)

  能生随类形 诸法之法相
  诸佛与声闻 救世因缘觉
  勤勇菩萨众 及仁尊亦然
  众生器世界 次第而成立
  生住等诸法 常恒如是生
  由具智方便 离于无慧疑
  而观此道故 诸正遍知说
  如诸佛发生 自性无为法
  行者住等引 观十缘生句
  次第成五轮 清净器世界
  下方观欠字 圆满遍十方
  含融一切色 色玄性无碍
  故名大空界 真言归命欠
  次上观唅字 形如仰半月
  青黑有大力 能持十方国
  故名大风轮 真言归命唅
  次上观(口*蓝)字 三角生猛焰
  故名大火轮 真言归命蓝
  次上观嚩字 形如月九重
  光轮洁白色 在于雾聚中
  故名大水轮 真言归命鍐
  次上观阿字 毛如黄金聚
  其相方广大 力持刹尘国
  名金刚地轮 真言归命阿
  金刚满足句 三念普通明
  加持成五轮 真言同前说
  加持器世界 五轮皆成就
  如诸佛国土 种种宝庄严
  遍满法界中 清净极严洁

  又法全本先亦成身。以字烧字观罗净地。五字严身首暗眼罗身同如来念满足句(前无畏本虚空藏明为满足句。此法全本五字真言为满足句)次成器界唯出五轮。次念地持图众形像。成身文云。尔时世尊又复宣说入秘密曼荼罗法优陀那曰。

  真言遍学者 通达秘密坛
  如法为弟子 烧尽一切罪
  寿命悉焚灭 令彼不复生
  同于灰烧已 彼寿命还复
  谓以字烧字 因字而更生
  一切寿乃生 清净遍无垢
  以十二支句 而作于彼器
  如是三昧耶 一切诸如来
  菩萨救世者 及佛声闻众
  乃至诸世间 平等不违逆
  解此平等誓 秘密曼荼罗
  入一切法教 诸坛得自在
  我身等同彼 真言者亦然
  以不相异故 说名三昧耶
  (今云。巳上是经文入秘密曼荼罗法品文)

  现前观啰字 谓净光焰鬘
  赫如朝日晖 念声真实义
  能除一切障 解脱三毒垢
  诸法亦复然 先自净心地
  复净道场地 悉除众过患
  其相如虚空 如金刚所持
  此地亦如是(今云。巳上是供养法供养仪式品中成器三轮前方便文。而阙彼中第二句云。具点广严饰。故彼文十四句)

  住本尊瑜伽 加以五支字
  等引而运想 即同牟尼尊
  阿字遍金色 用作金刚轮
  加持于下体 说名瑜伽座
  鍐字素月光 在于雾聚中
  加持自脐上 是名大悲水
  (口*蓝)字初日晖 彤赤在三角
  加持本心位 是名智火光
  唅字劫灾焰 黑色在风轮
  加持白毫际 说名自在力
  佉字及空点 想成一切色
  加持在顶上 故名为大空
  五字以严身 威德炬炽然
  灭除众罪业 天魔为障者
  见赫奕金刚 首中百光王
  安立无垢眼 观身同如来
  复念满足句

  曩莫三曼多勃驮喃阿鍐(口*蓝)欠。
  广本首中百光王句下加有心置无生句。胸表离染字之二句也。今云。已上是供养法持诵法则品中大日具支念诵中文。然彼文中加以五支字句下有下体及脐上。心顶与眉间。于三摩呬多。运想而安立。以依是法住。即同牟尼尊之六句也。又故名为大空句下有此五种真言心。第二品中已说又此五偈传度者颇以经意足之使文句周备也之一行并注文也。又彼文云天魔军众等。及余为障者。当见如是人。赫奕同金刚。又于首中置百光遍照王。安立无垢眼。犹灯明显照。如前住瑜伽。加持亦如是。智者观自体等同如来身。而今简略以为五句。此中所言首暗眼啰是前悉地成就品中成身之文。广本所加心阿胸啰是前转字轮品灌顶之文。此文所言复念满足句。五字真言者是前悉地出现品中满足一切智智金刚字句五字真言。无畏本中满足句者是彼同品无所不至。悉地法中三力加持句。心诵持真言。持此三转随彼所生善愿成就。供养法中亦用三力加持之处。成器文云。安立器世间。空风最居下。次观火水地。是轮同金刚。名大因陀罗。光焰净金色。普皆遍流出。次应念持地而图众形像。今云。初一行偈未见本文。但俱舍云。安立器世间。风轮最居下。次上水轮深。十一亿二万。如是三轮具如彼论。今见语势影响彼文。彼出五轮以为别也。次三句文是供养法成三轮已结地轮文。彼文初有一句。云是轮如金刚。并此三句以为一行。后二句文经中秘密曼荼罗品成身五轮偈终成地五轮之文。今详道理据准见文供养法中但说无所不至念诵于经四坛属前二坛。次说三轮成器二字成身。前都会坛受持地中亦以五字亦以二字成大日身。故于此中亦说五字二字成身。而无四处三部布字如来发生四重字器界五轮大真言王三部四轮入秘密法以字烧字十二真言布师坛第一布字百光布字。此等并属后二坛也。无畏法全两本仪轨会四坛意彼此相成多用后三少用初一。但相承者未辨差耳。今此坛中且用五轮成身成器及成弟子。余当各坛随而用之。对受成身五轮。其种●阿●鍐●(口*蓝)●唅●欠。其处腰下脐上心上额上顶上。其色黄金极白日晖黑亦青种种。其形正方圆轮三角半月圆满。其印金刚慧。(内外并得)莲华座法界生转法轮大慧刀印。处下分脐上心上白毫顶上。真言阿鍐(口*蓝)唅欠并加归命。各持三遍。用法下印。(一云下散)外散亦此二印向下散。以地水沉下故外散(一云。火风二印三。举顶散)外散捧印。成身七法次第修习。故于五轮自为五七。其满足印金刚合掌。别时说云。用五股印成器五轮。七法同前。但改七中第二。其处以安下界。亦翻五轮逆下修习。亦于五轮自为五七成器界讫而加持之。真言阿字加归命句。其印五股。有云。器界不用印明(云云)。
  私谓。法身住法性土。法体法然身器本如。报身住受用土。因圆果满身成器起。应身住变化土酬愿利生土成身出。今娑婆等成劫时先器后情。莲华藏界无成坏相。先身后器。今真言者修入内证故先成身而后成土。故发生偈云。有情及器界。次第而成立。即其诚文也。
  尔时金刚手升于大日世尊身语意地法平等观念彼未来众生。为断一切疑故说大真言王曰。
  南么三曼多勃驮喃(一)阿三忙(引)钵多(二合)达磨驮都(二)蘖登(底孕反)蘖哆喃(三)萨婆他(引四)暗欠(引)暗恶(五)糁索(六)唅鹤(七)(口*蓝)?(八)鍐(急呼。九)莎诃(十)?蓝?(十一)诃啰(二合)鹤(十二)莎诃蓝?莎诃。
  梵本云。
  ●
  无畏本同经本。但法全本云(广本有注略本无注)
  曩莫三曼多没驮喃。阿三忙钵多(二合无尽)达磨驮都(法界)蘖登(底孕反)蘖多(超越无尽法界)萨嚩他(一切)暗。欠。阿。阿。暗(地轮)恶。糁索。唅(风轮)鹤。(口*蓝)(火轮)?。鍐。(水轮)嚩(入)娑嚩(二合)贺(下三道真言)吽(口*蓝)?(此身真言)诃啰(二合)鹤(此语真言)娑嚩(二合)贺。蓝?(此意真言)娑嚩(二合)贺。
  如来身口密法唯佛与佛乃能究了。今金刚手亦能知之位同大觉。为度众生示为菩萨而相起发。此中身密即是四重大曼荼罗一一本尊各有密印。若观此印即知所表秘密之法。语密即是诸尊所有真言。闻此真言即知此尊内证之法。意密即是本尊瑜伽之观。与此相应即入如来意密之藏。略而言之如此经中所表。皆表如来身语意秘密之德。若如实了知同秘密主。真言曰。
  南谟三曼多佛陀喃(归命普遍诸佛)阿娑摩补多(无尽)达摩驮睹(法界)竭帝竭多(超越无尽法界。超越即是叹于如来秘密身口意之德也)萨嚩他(谓于一切十方三世一切时一切方所超越无尽法界而能普门利益一切也)
  暗欠暗恶此四字即是如上四轮也。第一字为地。金刚轮。第二字为水轮。第三火轮。第四风轮也。此阿字本体是金刚界体。次水轮者长声是行。行即白色故名为水轮也。别本。文互故记之。火轮上有点。即空轮以为庄严也。次水轮者。佉是空义。亦有长声是行。有点为空即大空也。召坛是半月形故亦当中置橛。先絣弓形次絣弦形。当如月字形作之。若成辨坛是种种形。亦唯一点无相形。唯心念作。然此五坛大日为主诸尊为伴互入中胎。若絣綖时亦须首起东北隅也。
  私谓。何故五坛相貌各别。应是阿等五字形貌。●方。●圆。●三角。●半月。●方圆角月种种具足。
  文和五年(丙申)三月二十二日以他本校点了。杲宝(五十一)
  东曼荼罗抄上云。又彼灌顶文第七卷世不流布。故彼第三曼荼罗中秘密品之余并第四曼荼罗之全。人未识之今皆示之(云云。私云近代号第七卷流行于世敢不足取信疑伪书欤)
  四十帖第十一云。师曰。具支灌顶缺第七卷。是智证大师破烧给也。但持诵不同第七卷。是具也。然和尚有取思食以之显彼也(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