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论第一卷同学钞第二目次

  辨教时下
  法轮自性体
  第二时别起断道欤
  轮非轮
  了不了
  又初七日
  普为乘教
  约理说一
  说如药草
  一音教三方
  提谓经大小三方
  此即唯法
  又复设尔
  为定姓人

论第一卷同学钞第二

法轮自性体

  问。大乘意。法轮自性体为唯限八正道支。为当通七觉支等欤。答。或云八正道支。或云通七觉支。二意可有也。俱不可然。若限八正道者。轮者。摧破运转之义。广可取惠心所。七觉支中。择法觉支。宁非法轮自性体耶。况大乘意。许八支正道在修道。若不取七觉支者。以见道不名法轮耶。四谛法轮。专非见道耶。依之见大师所释。以择法觉支。为法轮自性体判。次八正道中正语业命。既道定二戒也。任以道定戒。空为眷属。云定判。不可取自性体耶。若尔以八正道。为自性体。岂无太宽太狭之过耶。若依之通七觉支者见义灯文。云以八空圣道为体。述余觉支等。空为助伴。自性体限八正道支见。如何。
  答。今义灯。其文相乱其意难计。但法华玄赞第四卷中。释法轮自性体。总有二释。一云。择法觉支。正见正智等。二云。唯八正道支也。依初释者。广通七觉支。唯限惠一法。有摧破义。故依次释者。具毂(正见正思惟。)辋(正语正业正命)辐(正念正精进正定。)有圆满义故。限八正道也。今此二释。非强相违。即二相对也。初释惠非惠对。次释圆满非圆满对也。今义灯即显二相对。以八空圣道为体。余觉支等空为助伴者。是圆满非圆满对也。证空理智为体以道定戒。空为眷属者。是惠非惠对也。但付后相对八正道在修道。故见道不可有法轮义之难。玄赞释云。此八圣道。别修行相。虽在修道。体实通余见无学道。世尊应无八圣道故(云云)文意分明无失可准申也。

第二时别起断道欤

  问。为不定性说三时法轮。尔者第二时教时。为别起断道断障。将如何。两方。若别起断道断障者。说初时四谛教既断烦恼障毕。未得法空伏断道。故亦不可除法执。既无可断之障。何有断障之义耶。若依之无此义者。轮者摧破之义。第二时法轮何不断障耶。是以义灯中。以八空正道为体文。岂无断障义耶。
  答。凡般若经时。渐信解大乘。遂闻唯识中道教。起趣向大乘心之后。过八六四二万劫。至十信初心经一大僧祇劫。引起见道断惑理证法空智也。今此法空圣道。其体虽一随能诠教。名二法轮体。依空教起。依非空非有教起。故云空轮云非空非有轮也。空教中道能诠各别。故一圣道。见彼此所诠圣道也。所以显了隐密。虽是不同俱是断惑理证无漏圣道。之能诠教也。故有断障之义。但非第三时教外别起断道断障也。又非即座起断道断障。名法轮也。故总料简章云。或近或远。能生真智。摧伏怨敌所有二障。故佛所语。皆名法轮文。若夫即座不起断道。故非法轮者。第三时教亦非法轮耶。舍利弗等。二万劫回心之后往一大无数劫。起法空圣道是故依此教力。必断障故。三时圣教。皆是法轮也。
  (总料简安泰私记第一。可见之。)
  问。了义灯中。明第二时教法轮。以法空无漏智品为体(云云)尔者悟非空非有道理后。可起之耶。若后者。既闻非空非有教。悟中道后起之。定可第三时法轮体。何为第二时教体耶。况若第三时法轮体外。有此智者。见道一念中。岂有二个法空无漏智分别智哉。若一智为二时法轮体者。何辨其差别。依之大师余处中。释遣虚存实中道观。故欲证入离言法性。皆须依此方便而入(云云)故知引起见道断惑理证法空智事。中道观门力。不可依第二时。若依之如此者。不定姓人得法空无漏知事。经八六四二万劫。到十信初心。后经一大无数劫得之也。未闻第三时前。全不及劫数岂得此智耶。
  答。第二时教别不可起断道。闻第三时后。起法空智。可断法执也。其旨如一片疑难。第二时。隐密显了教。不闻中道了义教。辄起法空圣道耶。故般若皆空时。依起信解大乘心渐虽除法有执。闻唯识中道说。依起趣向大乘心。遂起法空圣道。法空教其体虽一。隐密显了不同也。但至灯释并法轮称者。以空教所诠八空正道。可断法执之故。名法轮也。四谛法轮生空八圣道。第二时法轮法空八圣道也。第三时。并显了二空。故二空八圣道。是轮体也。所诠八圣道。其体虽一。见能诠教。空教所诠。中道教所诠之故也。必即座起断道断障。非名法轮也。故总料简章云。或近或远能生真智。摧伏怨敌所有二障。故佛所语。皆名法轮(云云)若夫即座不起断道故。非法轮者。第三时教。亦可非法轮。舍利弗等。二万劫回心之后。经一大无数劫。起法空圣道也。若尔依此教力。必断障故。三时圣教。皆是法轮也。
  周记云。灯以八空圣道为体者。此释别智。又更解云。依俗谛可立为轮。第二时教依胜义谛一切空。而有仁类故。初后教可立法轮。不立法轮。不及初释(云云)
  总料简安泰私记一云。问。以空八圣道。为轮体者。舍利弗未得无漏法空智体。何以其为体。答。其必当可得故也。意既得授记。乘牛车故。指当可得。云得后二法轮体也。问。若此人入初地时。三时智轮体别有。答。约乘性唯二。生空智。法空智。随教诠可云三轮也。问。其一大乘无漏智。何云空轮。非空非有轮耶。答。随能诠教名三轮。依空教起。依非空非有教起。故云空轮。云非空非有轮也。如一无漏智。从境别。名三解脱门。名三无生忍。名四如实智也(云云)

轮非轮

  问。付于教益有义益。轮益不同。且轮益之中。可有轮。非轮不同耶。进云灯有二释一云有。二云无付之二释俱不明。先付有释。轮者。摧破烦恼之义。目于除障。何有非轮耶。是以义林章中。故佛所语。皆名法轮文更不云有非轮耶。付次释。义中既有了不了。轮中何无轮非轮耶。况对无性有情之时。岂非非轮耶。是以涅槃经中。以方等经。或名毒药。或名甘露文。名毒药之义门。岂非非轮耶。
  答。佛语对机。皆有摧破障之力。所以皆所立法轮称也。或近或远。能生真智。摧伏怨敌所有二障。故佛所语。皆名法轮之法苑解释。即存此旨也。但今义灯二释。许置名法轮之义。其上论轮非轮义。作二释也。初释云大小相形。隐显相对。二并得有。小教不诠法空智轮故。对大乘名非轮也。隐密显了教对望。论轮非轮。亦以如此。第二时隐密教。虽诠八空圣道。若不依第三时教。不引见道真智故。亦为非轮也。是皆许法轮义。大小隐显对望。强谈轮非轮义也。第二释云。诠理有显密。义中了不了。对机皆灭障。皆轮无不轮文诠理。所诠理一故。唯诠生空教。有所诠残故。为不了义。轮断障为义。障体各别故。对机皆灭障也。虽有未断障。约此不立非轮称也。已断未断障各别。断之分齐。无所残故(可思之。)次至无性有情难者。最胜疏云。人天乘中。虽不断种。亦能制伏三恶道障。得生人天。故各有三文(述经起因。有三缘。一令乐欲。二令修行。三令断障。是三也。)次于涅槃经说者。彼不堪此教辈。诽谤堕恶趣故。云毒药也。非云于所被机有此义也。况准云初虽暂谤毕竟乘。此以为出要先损后益。虽云毒药。亦是轮也(依增明记。更有别义。可见之。)
  问。如义益中有了不了。于轮益。可有轮非轮耶。答。灯有二释。一云有。二云无付之共不明。先付初解。以有佛语皆对机根。摧破障义。所立法轮称也。何皆乍许法轮。强其中有非轮耶。依之总料简章云。故佛所语皆名法轮(云云)付次释有疑。义中既有了不了。于轮何无轮非轮耶。彼小乘教。不诠法空。故对大乘。名不了义。准之小乘教。不诠法空智轮。故对大乘。最可名非轮也。况对无性有情之时。同非非轮耶。是以涅槃经中。以方等经。岂非非轮耶。是以涅槃经中。以方等经。或名毒药。或名甘露(云云)名毒药之义门。岂非非轮耶。
  私云。可成二释意也。先初释云大小相形隐显相对二并得有者。大小相形者。大小乘论益之中。各有轮非轮差别也。所谓大乘中八圣道名正法轮余助非正。今此正法轮。名轮助法轮云非轮也。又小乘中。多闻部等十部。唯八圣道。是正法轮。余非法轮(云云)所于大小二乘。共轮中有轮非轮。次隐显相对者。大小乘中。俱隐密名不了义。显了名了义也。大小相形者。显轮中轮非轮。隐显相对者。表义中了不了也。二并得有者。轮益义益之。二各各有是有非。初释意如此。是以助正二轮共有摧破障义。对正之日。以助名非轮许也。故轮中有轮非轮也。章所释更非相违也。次释意者。于义益者。设显了之所诠义。亦隐密之所诠义。皆有义别。故义中有了不了。轮益者。摧破障义也。佛语对机皆灭障故。轮中有轮。无非轮也(是者大乘之正义也。)故灯云。又解不例。诠理有显密义中了不了。对机皆灭障。皆轮无不轮(云云)(由增明记意述二释意毕。)至无轮有情难者。最胜疏。人天乘中。虽不断种。亦能制伏三恶道障。得生人天。故名有三(云云)述经起因有三缘。一令欲乐。二令修行。三令断障。是云故名有三也。于方等经疑难者。彼不堪此教辈。诽谤堕恶趣。故名毒药也。是实非所被机。何于之求非轮难耶。对云受此法之者。无非益故。亦名甘露也。况暂虽成诽谤。遂亦由之可得益欤。如初虽暂谤毕竟乘。此以为出要先损后益也。
  寻云。二释中。可存何释耶。答。文无取啥可思之。可存后解欤。

了不了

  问。要集意。释了不了义。执著名字名不了义不执着是了义文。尔者灯师可许之耶。答。不许也。付之道证所述。既依契经说。何不许之耶。是以见自在王菩萨经说。说了不了义。由义故诸经名了义。不依义故。名不了义(云云)此乃依着不著名字。名了不了也。涅槃经。佛性论等说。皆以同之。要集意。既叶文理。何不许之。依之灯下文。对解了不执。名为了义。对执著者。名不了义(云云)何。
  答。要集意。依自在王菩萨经说。法苑四重了不了之上。又加一门。执着不执著名字。以为法了不了。灯师破之。不得约人自不能了。便判圣教亦为不了文。意云。经文不云法有了不了。于经有人了不了为言。不说圣教自有了不了云也。其旨见于灯文。是以见下文云。依法分四。如法苑明。又加依人。对解了不执。名为了义。对执著者。名不为了义文。
  问。要集意。释了不了义。执著名字不了义。不执着是了义(云云)尔者灯师可许之耶。进云。不许也。付之法苑四重之外。道证更加一门。非是胸臆说。寻证据于契经也。所谓自在王菩萨经中。以依义故。一切经皆是了义。不由义故。一切经悉不了义(云云)取心。)要集所述。既出佛经说。何强破之耶。况灯师自解经意。能不执着。一切经皆是所了义。若执著者。一切经皆是所不了义。若尔自义返等道证。何非他是自耶。
  答。退见彼经。上正约人。明了不了义。下对法说了不了义。所谓了义经者乃至。何故名不了。是人不了义故者。是以能了人。名了不了也。下依如是义趣。法者。一切诸经皆是了义等者。教从能了人。名所了义。所不了义也。故此经心。正人说了不了义。经能了人。名所了义。所不了义许也。由人了不了。便判圣教。非为了义经。不了义经。而要集意。谓此经意。总由人了不了。即定圣教了不了义。对法判了不了。更增法苑四重也。故蒙了义灯能破。故灯云准此经文云。是人不了义。故名不了义。不判经为不了义者。付彼经上文。难道证也。准此意。能不执着。一切经。皆是所了义。若执著者。一切经皆是所不了义。不得约人自不能了。便判圣教。亦为不了者。就彼经下文破也。所以自义义。于法论了不了义者。不可过义林四重。由今此契经说。又可有人了不了。尚约二谛如有人二谛。法二谛云也。云又加依人等。此意也(此义私案之。增明记有此意。)

又初七日

  问。宗家意。如来成道后。初七日之间说华严经欤。进云。灯中第二七日(云云)付之顿机既熟。初七日间何不说华严耶。依之见慧日论释。或判又初七日说十地经。或述成道七日说十地经。何况有大乘论中。如来成道日。在寂灭道场。说花严世间净眼品文。勘本经文。有始成正觉之文。大乘论释叶此经文。加之五台山灵辨。蒙大圣文殊加被。亦成初七日说法义。尔者所释不明。如何可云耶。
  答。花严说时。虽有诸师异说。宗家意。第二七日说前七会。鹿苑以后说第八会。今义灯云不尔花严第二七日。慧日论述第二七日即说十地。谁异求耶。是以十地经说成道未久第二七日。十地论释彼文。初七日但思惟行因缘。自受法乐未说法文取意。至慧日论释。明有判第二七日之文。岂一师制作前后致相违耶。若尔就说法时云初七日欤。初七日是思惟时也。第二七日已去说法故。说法初七日即成道第二七日也。或训可云初七日。说十地也。成道七日说十地经文。有成道二七日之或本。旁无其过欤。次大乘论者。金刚仙论欤。即花严探玄记引十地等说。深难此义。何为重难耶。又慧日论二处文。若依此等说。且出古师义欤。灵辨之义又不足依凭矣。

普为乘教

  问。今论普可令被五乘耶。答。普可被五乘也。两方。若如讲答者。见本疏文。由此论旨。唯被大乘及不定性趣菩提者。非被独觉。声闻。无性三种机也。故所被机。必唯上品(云云)此释明唯对大乘见。若依之如此者。今论第三时普为乘教也。何嫌定性。无性耶。故灯中普令被三乘见如何。
  答。深密经中。以第三时。名普为乘教。今论既第三时中道教。空有诸法。双说之。何唯被大乘耶。义灯解释。即存此旨也。但至疏释者。普为乘名。含正机傍机名之。仍疏论正机。灯通傍机。非相违欤。
  问。以第三时教。名普为乘教。有何故耶。答。普令被诸乘故。付之第三时教。未必被诸乘。所谓深密经。说我于凡愚不开演。嫌趣寂无性类。阿毗达磨经。述胜者我开示。偏被大乘菩萨。加之今论并法华等经论中广破二乘耶。是以义林章中。若唯被大如胜鬘经文。况按三时废立。第三时唯为渐悟趣大之者说之。若如此教者。普为乘称难立耶。
  答。先普为乘教者。第三时空有诸法具说之。三乘所观尽明之故也。设虽会座不列诸乘。其教普为何不云普为乘耶。若寄事出所被机者。鹿野苑教。三乘俱得益。白鹭池时说。诸乘皆在座。岂名普为乘耶。况二乘开会筵。阙无缘觉。法华宁非普为乘耶。故知。付所说教可。论普为义云事。但至两经说者义灯中会之。大分三时。云为一切。不言一一文各各为三乘。故今此论解深密等。上下文中可通被三文又释今论难云。破我之文通入三乘。破二乘处令唯入大。又破彼执不破彼乘。故通为三文。又通妙经难云。对不定性。约理说一。破执理别。令其趣大。若其定性观行不同。说如药草。乘即有别。故得通被文。次出第三时。偏为渐悟人云难者。又义灯释云。为根熟惠悟既通故。为显说三乘所观空有诸法。云为一切(云云)或唯被大之释。谈会座所列大机也(如上沙汰之。)
  寻云。如不言一一文各各为三乘等释者。第八识。都为二乘。不开演云欤。若尔违疏下文。故彼文云。不愚法声闻。亦信闻故(云云)如何。会云。灯释为正机说云也。故枢要决定二乘生无色界。信有第八。得入灭定。明为说。然非正故。究竟不能得大果故(云云)故知。傍机亦对定性。说第八识云事。

约理说一

  问。法华一乘。唯约理说之欤。答。通理智也。进云。约理说一(云云)付之依淄洲解释。见妙经诚说云开示悟入。为一佛乘。四佛知见。既通菩提涅槃。知广可通理智云事。加之述说佛智慧故诸佛出于世。明取智一乘耶。由之玄赞中。以法华一乘对胜鬘涅槃一乘。此通理智。彼唯佛性(云云)况诸乘章中。法华分明以智慧为一乘。隐说真如(云云)义灯定判不明。如何可云耶。
  答。妙经一乘广通理智。大旨如疑难。凡方便品初云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明阿含甚深证甚深。此则通理智也牛车。是智。宝所是理。知理智并说云事。此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之文。亦是说真理也。依之玄赞中。释说佛智慧故之文。虽有三释通智相智性之义。判为正释。若尔处处解释。各举一边欤。况对不定性约理说一破执理别之解释。非总释妙经一乘云限理也。不定种姓人执我所证理与如来所证理各别。谓永不成佛。如来为除此理别执。约理说一。破执理别为言。显遮理别执约理说一释许也。非云法花一乘限理说之。何无左右。进之耶。开(佛果菩提涅槃。)示(别显涅槃。)悟(别显菩提。)入(修行之能证能得因也。)子鸟云。摄二乘行入大乘。名摄入一乘。真理出生万法名出生也(云云)摄入出生之义可沙汰之。

说如药草

  问。法华经意。通被定性二乘之义。引何文证之耶。灯云。说如药草。乘即有别。故得通被(云云)付之凡法华经意者。会乘各别教。为方便。为权门。述唯一佛乘旨。说真实。说素意。若尔。明三草二木之譬喻。指四十余年前事。是以见经文。上广说云雨喻毕。以诸因缘种种譬喻开示佛道。是我方便乃至。今为汝等。说最实事。诸声闻众。皆非灭度等(云云)明知。三草二木譬喻。指法华已前教意云事。若尔者引彼文。证被定性二乘之义。似背经意。答。

一音教三方

  问。菩提流支意。立一时教。尔者淄洲大师。何述一时教义耶。答。灯云。古立一时。约佛一时能顿说。故名为一时(云云)付之。
  问。菩提流支意。立一时教。尔者一时顿说故。名一时教。为当如何。进云。一时顿说故。名一音教也。付之依义灯所释。寻彼师意。一代圣教前后虽多。所说教法。始终一音。所以以时从教。名一时教也。一时顿说故。名一时教云事。全以所不见也。况大师述彼师义。引无量义经说。我得道来。四十余年。常说诸法不生不灭文。若一时中顿说一代教尽者。宁不违此文耶。依之善珠僧正难灯文。不叶彼宗义(云云)
  答。凡菩提流支意。如来一音中。普报万机。并陈大小。四十余年间。度度虽说法。每度每音顿说一切法尽定。若不一时顿说。何名一音教。前音说小乘法。后音说大乘法。音音各别。无一音义故也。故义林章中。述彼宗云。唯立一时教。佛得自在。都不起心有说不说。但众生有感。于一切时。谓说一切法。譬如天乐随众生念出种种声。亦如末尼随意所求。雨种种宝(云云)既众生一切时。谓说一切法。岂非一时顿说耶。况取末尼天鼓之譬。似存一时顿说之旨。若尔古立一时。约佛一时能顿说故。名为一时之义灯解释。专守大师所释也。非不许四十余年说教。不违彼师所引证据欤。
  问。菩提流支意。立一时教。尔者宗家可许之耶。不许也。就之。
  问。菩提流支意。立一时教。尔者淄州大师。何述一时教之义耶。答。灯古立一时。约佛一时。能顿说。故名为一时(云云)付之。披义林章所释。寻觉爱法师本意。更一时顿说故。非立一音教。凡成道已来所说并不离佛一音。四十余年说教义理终一味也云。总立一时一音。不许顿渐大小不同见。顿说尽诸法。非言无多时说法也。故彼师引证据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述我得道来四十余年常说诸法不生不灭。若如所释者。我得道来四十余年之说。专成不符此师本意。故大师正述义。于一切时谓说一切法(云云)何可云耶。
  答。案菩提流支意。佛果自在位。都离分别。无为此说。为彼不说。说大不说小云分别。只常一音中。顿说一切法。随众生机感。各悟种种法也。譬如天乐无分别。随念出种种声。亦如末尼随所求。雨种种宝。所以非不许四十余年说教。只常一时以一音。顿说大小万差法门。故可立一音教为言。引花严维摩为证意在之。故义灯非此义。破据能虽尔。对机不然。以众生机熟有前后。难根性前后。不一时故。何得一音顿说教尽。专一代圣教非一时顿说也。故无过欤。
  问。菩提流支意。立一时教。尔者一时顿说故。名一时教欤。进云。一时顿说。故名一音教也(云云)如上。
  问。菩提流支意。立一时教。尔者宗家可许此义耶。答。不许。付之。
  总料简章云。后魏有菩提流支法师。此名觉爱。唯立一时教。佛得自在。都不起心。有说不说。但众生有感。于一切时。谓说一切法。譬如天乐随众生念。出种种声。亦如末尼随意所求。雨种种宝花严经云。

提谓经大小三方

  问。付深密经所说三时教。普以提谓为曜等经为摄三时。将如何。两方。若摄三时者。三时教皆说出世功德。令证圣果也。而提谓。普曜等经。偏说人天戒善。未明出世深理。何云摄三时耶。依之大师义林章中。引三时教毕。此依证果。若谓人天。即有四时(云云)此释意明提谓等。人天乘教非三时所摄见。若依之尔者。宗家意。以一代教皆摄三时。若彼经非三时者。无摄教不尽失耶。是以义林章及今义灯中。难古师云唯人天教。不许之耶。若非三时所摄教。何不云世间因果教耶。
  答。宗家意。一代八万圣教。皆摄尽三时。提谓等经。定可摄之。由之难刘虬五时。破古师四宗。俱付摄教不尽失。更不可及两方疑者欤。但至一边疑难者。先唯明世间因果云事。何处所定耶。彼经中明须陀洹等得益。说齐成如来记别宁唯人天教耶。是以慈恩淄洲。依此等义。难而不许也。但至章释者。正见具文。上举三时毕。此依证果。若谓人天。即有四时。其二乘者。方便学法。是彼初学。故略不说文。意云。深密三时。依证圣果教。但说三时。若对机论教。有四时。谓三时教及人天乘教也。善戒地持等中。无种姓人。但以人天善根。而成就之(云云)故知。可有唯人天教。虽然其人天教。即有漏五戒十善等教。是证果三时中。摄在苦摄二谛中。不别说之。是初时方便。不出四谛之外故也。此释只显对机有此义道。不云在三时外也。
  问。提谓经为大乘经。将如何。两方。若大乘者。既对贾人。说戒善功德。是则苦集因果也。所说法门。不过四谛分齐。岂非小乘经耶。况见婆沙文。佛于菩提树下。为商人说法。名菩提树下转法轮。在波罗底斯转法轮前。文普曜经逝多林说。对阿难弥勒等。华严不为贾人说。随又大乘经。鹿野苑前在菩提树下对贾人所说教。岂非提谓经耶。若尔五百罗以依凭此经难大众部义。若大乘经者。小乘宁依信之耶。
  若依之小乘经者。义林章中。破刘虬第二有行教云。又提谓普曜等经皆明菩萨行。又与贾人授记成佛。明初成道已说大乘(云云)如何。
  答。学者异义。虽非一准。且可云小乘经欤。定经大小。任教大旨。既说五戒十善等。殆云世间因果教。岂摄大乘甚深教耶。婆沙所引。即是诚证也。依之章云。若谓人天。即有四时。其二乘者。方便学法。是彼初学故。略不说文既云二乘方便学法。知。可属初时教云事。但至大乘得益者。凡于佛所说有显了密意不同。小乘经中说大乘法有大乘益。皆是秘密转妙法轮也。阿含经时。无量菩萨入初时。遗教经中说唯心旨。皆是虽非彼经正旨。顿悟菩萨常悟中道故。如来对大机说甚深法也。失教相大旨。徒不可劬劳欤。于义林章者。既有大乘得益故。云已说大乘欤(此义未定静可案之。)
  寻云。阿含等虽秘密转而有大乘得益。依显了谈不云普为乘教。若提谓经大乘益等。是密意。依显了分齐。可云世间因果教。古师若致此转救。彼此差异。何可辨耶。今云。
  问。宗家意。鹿苑以前教中。为有得二乘圣果类。当如何。两方。若有者。二乘得圣果。必依四谛教。岂不闻四谛法轮之前。辄证圣果耶。况五比丘中。解憍陈称。解四谛故若鹿苑以前。有证圣位之类。何至四谛教之时。始立解憍陈名耶。依之见妙经文云即趣波罗奈乃至。为五比丘说。是名转法轮。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罗汉法僧差别名(云云)大师玄赞中。提谓经中不说三乘同观四谛故。不名转法轮(云云)若不说四谛者。定不可证圣果。若依之尔者。正披提谓经。二百贾人。得须陀洹果(云云)随义灯中。破古师义。谓提谓等。说五戒本行经时。通得诸乘圣道不得云初唯人天教。正为贾人。不得云兼文明知。四谛教前证二乘果云事。
  答。释提谓经初果得益。新罗寂法师作二释。一云。现座得益。二云。非即座得。显当得义文退披宗家解释。其旨同初释仍可成申此义也。凡于法轮有通行别行不同。以鹿苑说名转法轮。即依三乘通行法轮。三乘同观四谛故也。若依别行法轮。虽鹿苑以前。亦有证圣果。即提谓等经中说初果得益等也。依之见法华摄释。今以理准法轮有二。一者通行。三乘同观四谛理故。二者别行。三乘观境。得果差别。三七日后。名转法轮。据通行说。若凡施为。并名法轮。依别行言。亦不相违。文若尔妙经诚说并解憍陈称。皆依通行法轮谈之。何为相违耶。
  但至不说四谛云难者。人师释云。提谓经说苦集二谛不说灭道二谛(云云)按此记意。五戒十善。是苦集二谛。所说当。苦集二谛。闻之虽得初果益。未分明说三乘同观四谛故。不名转法轮也。故见义林章文云。由未分明说三乘者。同所观谛故。未名转法轮文(玄赞第一同之。)开发中云。提谓等经说。有贾人闻法悟道。提谓长者。得法忍等。皆是如来随宜密教。非诸天人皆悉闻知。不得名为转法轮也文意云。提谓经时。才有大小得益。不同观四谛境。三乘观行别。得果亦异。各闻谛缘度法。悟自乘果也。鹿苑同观四谛。得大小果异也。既闻显了四谛教。此时人天悉知故。立法轮名也。提谓经既佛密意也。何立法轮名耶。
  寻云。见经文。佛为五百贾人。授三归中。归命当来比丘僧文。彼经时实得初果者。现座有僧。何说当言耶。定知。彼经得益。非现座得益欤。又见大师释云。佛初成道商人献[?-回+少]佛与三归。未来有僧。汝当归依。三乘圣僧时未有故。转四谛已。三乘之僧。三宝方具文。此释又明也
  答。五百贾人授三归时。未证初果已前事也。况非可敬自身。故敬未来僧也。
  又寻云。二百贾人得初果。是现座益者。既五百贾人同授齐成如来记别。实法华以前许二乘作佛耶。
  答。此摄释问也。答云。彼文言总而意。授彼提谓等记。若不尔者。云何此经言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故知。彼经文含意别文章周记同之。

要集半满教

  问。要集意。判论时教。约半满二教。有作无作。生法二空等。可分别论时(云云)尔者灯师可许之耶。进云。不许也。付之半字满字。出涅槃经。有作无作。在胜鬘经。生法二空。又经论常施设也。何于此等。不分别论时耶。例如如深密三时。判论时教。况玄赞中。以法花经。于半满。有作无作。生法二空等。分别之。何有背祖师所释。忽难道证义耶。
  答。凡正义意。依深密三时。定今论时教。其所以者。胜义生菩萨。解依三性立三无性之旨毕。于此三性显了说。判为第三时。隐密说别属初二时。故一代圣教。皆不过三时。付之可明今论时教。又辨时意以解深密说三时教。今此论等何时教收义灯解释。即此意也。而要集意。约半满二教。有作无作。生法二空。人天言教。以辨教时。故难此义。若依此等。各自是时。说唯识教。说唯识时。何须更辨是何时教。若夫说唯识时。半满等法门异之故。可分别者。法门无量。何限彼耶等(云云)半满等法门。自本非云。无圣教所说。何举经教。致疑难耶。玄赞所释者。只于此等法分别许也。既以之为依。非定时教。何为难耶。今谓又谤不遮分别之也。
  寻云。先德要集之文。全无此说(云云)退勘要集。未见此文。何徒劬劳耶。
  答。增明记善珠虽云无此文。西大寺常腾。引要集文。彼文云。言论依者。圣教虽众。不出二三藏十二分教等。然如来一代圣教。经论不同等文(可见全文。)即引半满。有作无作等经论说也。既于彼等说。烦定论依。故知。同深密三时。以半满等。为教依云事。况引诸经毕。故旧诸师种种异说云毕。出昙无忏半满二教。三藏三时教等。爰知。同灯所以。依半满等。释教依也。

此即唯法

  问。婆沙论中。贪行者来在会座。闻佛为说不净观。文尔者唯法无碍解。将如何。进云灯云。此即唯法文付之既云闻说不净观。何不通词无碍解耶。例如彼华严经若多贪恚等。八万四千垢。各闻对治法之文。闻即闻声故。通词无碍解。如何。
  答。此事强不可有过。已云贪行人宜闻不净观。此即一名句中。现多名句。故随应悟对治法也。故释法无碍解有何过。例如无垢称经或有恐怖或有欢喜等文。云法无碍解。但闻者。名句等文不离声故。总摄假从实名闻也。次至例难者。解彼华严文。义灯有二意。被出是一释意也。若尔。以唯法无碍解之释。又取可为此义证也。但准彼释意。今婆沙论文。闻不净观之故。又通词无碍解可云也。准上思下。定可许此义也。旁无其疑者欤。
  灯云○涅槃经二十四云。演说一法若界若入。一切众生。各随本解。而得闻之。是法词合说一名句中。现多名句。一音声中。现多音声。故各随本解。摄假从声。以诸名句。随生有别。然不离声。故总名闻(云云)闻云故可通词云疑。以此文可得意也。

又复设尔

  问。菩提流支意。判时教。以一代所说。名一音教文。尔者淄洲大师。何破之耶。答。灯破之云。非一音中。即顿说教尽。根性前后。不一时故(云云)进云。又复设尔不应别判华严等为顿(云云)付之彼师意。一代说教。皆不离佛一音。总立一音教。未别判华严为顿教。何如此破耶。
  答。菩提流支意。如来一音。顿说一切法尽。顿渐机。闻一音说。俱可开悟。而华严等。声闻虽在会座。如聋如盲。未解所说。若尔设许一音顿说。华严不可判为一时顿说教为言。重意云。五百声闻。既闻华严。不生悟解。知。偏被顿大机也。若尔。汝一音顿说一切法尽云。顿教不取之云也。
  难云。此义不叶不应别判之别言欤。重可思之。今云。付教相如此破也。所谓华严喻。假高山。专被顿大机。所以西天东夏。举为顿教。若一时顿说故。名一音顿教。不应圣教。别判花严。为顿大教为言。
  问。了义灯中。破他师时教之中。又复设尔不应别判华严等为顿(云云)尔者破谁人义耶。进云。破菩提流支一音教见。付之彼师意。一代诸教。皆不离佛一音。总立一音教。未别判华严为顿教者耶。由之迹大师彼师义。故无一教定顿定渐(云云)如何。答付教相如此破也。彼师非言华严为顿也。所谓华严喻假高山。专令被顿大机。顿教云事文自显。故以一音。顿说一切法。故唯一时。无顿渐不同者。圣教别判华严。不可为顿教难也。
  灯云。

为定性人

  问。为定性二乘。可说满教耶。两方。若说者。如来说法。逗机说之。何对定性二乘。说法空唯识等满教耶。由之涅槃经中。为声闻说半字。为菩萨说满字文(总料简章引之。)若不说者。灯中。为定性人。亦说半满文如何。
  答。料简义灯文。先德解释非一。总料简义镜。牒灯文云。为不定性人文。若尔更非违文。明宪僧都。满字乘言来文。清素记中。定性大乘也文。虽有此等异离。恐皆不叶灯意欤。今迹一义云。第三时教。普令被诸乘故。虽正机不说之。傍为不愚法定性。亦说满教也。法华法眼净益。即是定性益也知。为定性亦说满教云事。若尔灯谈傍机。经说正机欤。
  寻云。若尔付正机。定半满教。有何过失。云为定性人亦说半满。难古师半满教耶。傍机古师不可为伤耶。
  问。为定性二乘。可说满教耶。答。正与彼不可说之。但傍令被满教。有何过耶。两方有疑。若为定性二乘说之者。满教者大乘法也。何为定性二乘说之耶。依之涅槃经中。为声闻说半时。为菩萨说满字(云云)(总料简章引之。)若依之不说者。灯中为定性人亦说半满故。(云云)何耶答。如先重分别。傍令被无过者也。第三时教。普令被诸乘。仍正机。不说之。傍为不愚法定性。可被满教也。法华法眼净益。即是定性益也。然则灯为定性说者。显兼令被之旨。经为菩萨说者。正对彼故也。或灯文忽不言定性二乘何为定性二乘。说满教得心耶。故是定性大乘欤。或义镜牒灯文云。为不定性人。亦说半满教(云云)仍或本不同欤。或先德云。满言乘言来也。今取半教之边也为言。
  私案云。灯为定性人者。非二乘定性。亦非大乘定性。是取二名定性也。凡破此文昙无忏顿渐二教也。彼师意云。定为渐机说半教。是则渐教也。对顿机说满字。是为顿教为言。今能破意。为定性大乘。通说半满。亦为定性二乘。亦兼说半满故。对顿悟大乘。已名半满。为非渐悟定性二乘说。亦名半满。何定半字逗渐机。满字对直往耶为言。文只言定性。不指二乘。不言大乘。是则文言巧含二乘定性也。
  灯云。又云。半满而为二时。法苑所破。亦恐不当。经云。为声闻说半字。岂不约逗机。故恐不尔。亦不解彼法苑说意。彼意不障逗机而说为名半满。但不许判为渐顿机。说于半满。名渐顿教为定性人。亦说半满故。
  增明记云。○彼法苑意。不障逗机而说。名为半满。但不许判为渐机说为半教。为顿机说。以为满教。彼经文意。为定性人。亦说半满。岂定性人背顿渐门文可案此意也。

写本云

  良算同学抄者中宗无双之要书也。近日谓门客被写一部之刻。范宪加其人数毕。仍任禅定院禅下贵命。写法相宗法门简要。幸逢佛法兴隆之时。忽喜神恩报谢之缘。于时元亨第四历秋下旬天。虽令写之义重仰之间。十一月二十六日于社头宿所粗记其子细讫。
  右笔前大僧正范宪(春秋七十七夏﨟六十六。)
  行末。御法。水。

论第一卷同学钞第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