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俱舍论颂疏抄卷第九(颂疏论本第九)

  总有十一门就中有三门(云云)问。直不明十一门。何亦为三门耶。光云。当往何趣至形状如何者。此下第三诸门分别。总有十一门。此即第一明其形状(云云)此释直明十一门。重不科三门欤。宝云。当往何趣至形状如何不。第三有五颂义门分别中有。就中前一颂明中有所趣及明形状。次两颂明天眼等见及明通等。后两颂明中有入胎此第一也(文)今疏宝意欤。眼等九门颂文少故。九门一处明之欤。
  论云当往何趣○(文)光云。问。随往何趣。所起中有形状如何。与所趣生为同为别。或可分为两问。当往何趣。是一问。所起中有形状如何。是第二问。或可中有当往何趣。用何业感为一问。所起以下为第二问。颂曰至居生刹那后者。上两句正答。下两句明所似体。或可初句答初问。第二句答第二问。下两句如前释(文)宝云。颂前有两问。一问当往何趣。二问形状如何(文)今疏问形状为一问欤。颂科尔见。
  此谓中有与当本有(文)惠云。中有与生有同引业故形状相似。满业别故所食飞行具根等则别也(文)光云。中生二有虽满业别牵引业同○由业同故。故此中有形似本有。如印所印文像不殊(云云)尧抄。业有引业满业。引业者引总生业也。满业者。圆满眼耳根等业也。然此中有与本有业同者。依引业同。不依满业也。光释如上所引。问。凡形状同异可依满业也。若尔中有似当本有形者。尤依满业同可云也。次当本有有四生。中有必化生也。中有与本有相望既别也。何云同耶。答。引业感总形。满业感别形。约总形云引业同。非满业。夫别形异者。谓中有必无非男非女。若男若女也。本有不定。有男女非男女。故依别形不说同也。次中有化生当本有亘四生故非同者。中有与本有相望定生。事虽别引业同一。事不足为难矣。以上(私云。如当本有形者。为别业之总报异趣之形状之不同述也。非述满业之果也)。
  问于一狗等(文)麟云。谓狗等腹中容生五子。一时命终。各生一趣。然今此中意取地狱中有为难(文)此问就如当本有形。地狱中有即火车等应烧母腹。故假设问难也(文)。
  答彼居本有(文)惠云。初释举重况轻。居本有尚不烧。况居中有被烧。后释约五趣业隔碍。不牙烧也(文)。
  如暂游增(文)。
  非互触烧(文)问。此释五趣中有明互不触烧。何不明母腹不烧耶。惠云。母腹不说业遮者。中有细。母腹粗。设不粗亦不烧。故不说业遮也(文)光云。准此母腹亦不被烧。业所遮故(云云)尧抄。有情居本有地狱时。地体火虽被烧亦有不烧时。谓游十六增时也。如此本有尚有不烧时。况居中有时何必可烧耶。若中有火不烧者。不可焚烧母腹也。(初答心)后答意。五趣中有一腹中顿现前时。其中地狱中有设虽受焚烧苦。不可烧余趣中有。业各别故。以此准知。又不烧母腹也(以上)。
  又论云欲中有量(云云)宝云。因明形量○异生菩萨虽同欲界。而异生如小儿。菩萨如盛年等(文)尧抄。此文明人趣中有量也。中有量言虽总相。别明欲界中人趣中有量。余趣准知也。光云。若应生人趣如五六岁。余趣准知(云云)问。人趣中有如五六岁小儿者。何能于父母生爱恚哉。况正理论中有皆如本有盛年时量(云云)非相违耶。答虽如五六岁小儿量。根明利故于父母生爱恚也。次正理论文者。彼有余师说欤。正理论(二十四)云。有余师说。欲界中有如本有盛年时量(云云)问。如当本有形(云云)然本有盛年量小年等量不定。何中有量唯如五六岁耶。答。如当本有形。显总相。今别显时可见小年盛年等量别也。光云。上云似本。此云显总。今别显形(云云。以上尧抄)。
  照百俱胝(云云)惠云。一俱胝百亿。百俱胝有百百亿。即大千界照所化大千界(文)尧抄。百俱胝者。当万亿。故今照百俱胝四大州等者。照万亿四大州等云也。万亿四大州等。谓三千大千世界数也。四大州等者。等取日月迷卢欲天梵世也。光云。俱胝此云百亿(云云)以上。
  菩萨母梦见白像○(文)麟云。瑞应经云。菩萨初下化为白象。观白之精因母昼寝而示梦焉。从右胁入讫(文)法门章云。问。佛入胎中有形相何邪。答。佛本行集经第七云。摩耶夫人梦见白象入胎妊太子(云云)以知白象形入胎。问。何故以其形入胎耶。答。欲显于三千界中菩萨成就白净法。而以其形入胎也(文)。
  菩萨久舍傍生趣(文)光云。菩萨九十一劫以来。久舍傍生趣故(文)尧抄九十一劫者。百劫内九劫超谈欤。可寻之。此吉瑞相非开中有(白象子来入者。吉瑞相也。菩萨中有相非白象也)菩萨久舍傍生趣(此明释迦菩萨中有非白象身。九十一劫以来舍傍生趣果报为言)问。菩萨中有从何处入母胎耶。答。文来入已右胁(云云)婆沙七十云。问。菩萨中有何处胎入。答。从右胁入。正知入胎于母。母想无淫爱故。复有说云。从生门入。诸胎卵生法应尔故(云云)以上。
  王梦见有大象(文)惠云。大象况一切众生。室况三界。无门户况无出路。小窗况佛法为出路也(文)。
  又梦见一渴人求觅水饮(文)渴人者。喻无学无智人也。求觅水饮者。喻渴人想也。非显求法也。次下人不欲饮者。喻教不学也。可为分别之。
  有知法者(文)光宝同今疏。神云。表释迦法灭时有诸三乘贤圣知法等人。其有前走都不听受(云云)。
  八功德事。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饮已不伤腹。
  将佛正法为他人说(文)光云。以佛正法为他人说希彼财物(文)神云。表释迦遗法之中有诸法师等。将三藏真实教法为人说时。心贪利养邪命说此妙法(文)。
  灭如来正法苑(文)问。正法苑者。金刚座及祇园精舍等欤。又正法喻苑欤。答。神释此梦云。还表当来释迦佛弟子持三宝物。追赏俗人绮官协势欺陵有德(文)准此释。苑者。只是喻也。非指处所。
  又梦见有诸小象(文)神云。第六梦者。梦见一大象。在一魁中。住有诸小象。排角牛大象。大象无安足处。遂舍而去。诸小象等于此窟中自在而住。以此白佛。佛答云。还表当来释迦佛法中破戒苾刍角牛恼宿者。持戒苾刍无安足处(文)。
  以诸恶事诬谤良善(文)光宝同之。神云。表当来释迦佛弟子破戒苾刍自身犯罪。己已犯过摸谤余人(文)。
  海水灌顶(文)惠云。转轮圣王欲受位时。取白牛石角买五谷种子。以四大海水盛满中。表王四天下粟散。王等将上殿灌顶受王位也(文)麟云。谓刹利种姓立为王时。或自受其齐。或登于高楼。先以白牛角盛一切种子及四大海水。灌于顶上。今猕猴效此。而亦灌顶为王也(文)。
  又梦见多人(文)光第九梦释云。此显所学之法(文)第十梦释云。此显能学法人(云云)此十梦(文)神云。真谛师云。此十梦出中阿含经(文)。
  母梦见白象者(文)神云。梦见白象者。真谛师云。马鸣论中广明。今略之。白象于人中陆行众生中身最大。以表菩萨于众生最大身。白表菩萨无诸黑恶。四足安平表菩萨四如意足四无量四谛观等。七支住地·表菩萨七觉分。六牙表六度(文)。
  色界中有量(文)明欲色二界中有形量中。付欲界形量引十梦事讫。次明色界中有形量。因明二界中有衣具不具也可知之。
  惭愧增故(云云)宿因惭愧增也。鲜白苾刍尼(文。神云。有余师说。唯除此尼施僧袈裟。胜凡故。从兹世々有自然衣恒不离身文)麟云。贤愚经云。先世为一贫女。唯有一白㲲以殷重心布施贤圣。由此胜因生。便白㲲裹身而生(文)尧抄引之。
  婆沙论(七十)云。谓白净尼以衣奉施四方僧已。便发愿言。愿我生生常着衣服。得处中有又不露形。由彼愿力所引发故。所生处常丰衣服。彼最后身所受中有常有衣服入母腹位。乃至出时衣不离体。世世彼身渐次增长。如是衣随渐大。后于佛法正信出家。先所著衣变为法服。受具戒已转成五衣。于佛法中勤行正行。不久则证阿罗汉果。乃至最后涅槃时节。即以此衣缠身火葬(云云)私云。白净尼者。鲜白苾刍尼名也。问。欲界中有中除白净尼。外悉不与俱欤。答。欲界中有中菩萨中有并鲜白苾刍尼中有与衣俱。余悉不与衣俱也。问。菩萨中有何与衣俱哉。答。例色界中有。惭愧增故也。婆沙七十云。问。中有生时为有衣不。答。色界中有一切有衣。以色界中惭愧增故。惭愧则是法身衣服。如彼法身具胜衣服。生身以亦尔。故彼中有与衣俱。欲界中有多分无衣。以欲界中多无惭愧。惟除菩萨及白净尼所有中有。恒有上妙衣服。有余师说。菩萨中有亦无有衣。唯有白净苾刍尼等所受中有。常与衣俱○应知此中前说应理。菩萨功德惭愧增上。诸余有情色界中有所不及。故在中有位必不露形(以上尧抄)。
  随时改变(文)宝云。在俗即为俗衣。出家变为法服(文)。
  本过去业○(文)问。准此释者。本有本言指过去欤。尔者本之有。光云。问。何故此有说名本有。答。此是前时所造业生故名本有(文)古抄云。过去业所感。本体是本有也。业所感正本云本有也(以上)尧抄。问。四有皆是先业所感之有。何限本有云先业所感之有耶。答。余生有等又是虽先业所感显先业果非粗显。故约此立名也(以上)。
  若无色界唯阙中有(文)宝云。正理论云。何缘无色无中有耶。彼业不能引中有故。何缘彼业于此无能起。结断已方生彼故(云云多释)有余师说。为往生处表所趣形。故立中有。非无色界有处有形。若尔即于自尸内身根灭处。命终受生不往余方。中有何用。此立中有表所趣形前说二缘随有一故(文)惠云。正理论云。一谓往生处传识。二谓表所趣形。故欲色二界有。无色即于欲色二界得定处。生死所往来故无中有。问。无色界死即欲色界受生。无往来何要中有。答。无色命终生欲色界。处所不定。又以造起业故起中有(云云)。
  一同类眼见(文)光云。此中有身五趣同类各别相见。异趣相望即不相见。若有修得极净天眼。亦能得见异趣中有。诸生得眼皆不能见中有。以极细故(文)宝云。准此论文。上地生得不及下地修得天眼(文)。
  二净天眼(文)尧抄。问。生得天眼有上下地别。修得天眼亦有上下地别。然上地生得天眼既见上地微细色。何不见下地中有。下地修得天眼虽不见上地色。见下地中有。若尔于下地修得天眼所见中有。尤可云上地生得眼所见耶。答。上地生得天眼虽见自地色法。不见中有身。下地修得天眼虽见中有。不见上地细色。事皆以有其谓。先上地生得天眼性虽昧劣。自地色法故见之。中有不论上地下地。修得眼见之。生得天眼不见之。然下地修得天眼非见上地中有。唯见自下地中有。事唯限修得天眼之事也。废立甚异。不可为难。问。明中有眼境门有二段。尔者同净天眼颂文述何说耶。答。初说意也。问。于二说中何说为正义耶。答。光云。此论颂文既言同见。且以初师为正(云云。以上尧抄)。
  有余师说(文)光云。第二师上能兼下。所以天中有眼能见五趣。下不及上。所以地狱唯见自类(文)惠云。天趣本有眼能见五趣本有形。又天中有眼亦见五趣。人本有眼不见天本有。人中有眼亦不见天中有。能见余四。乃至地狱本有眼不见余四趣。中有眼亦不见余四趣中有也(文)。
  业通疾者(文)光云。业之通故依主释也(文)问。婆沙第十云。如是说者。神境通力行势迅速非诸中有(文)如何。光云。此论言疾者。是无碍义。谓无能碍疾往受生故。故言最疾。非谓行疾。婆沙据行疾故言神境通速。非诸中有(文。初释ナリ)总三释在之。可见之。惠云。依不障义及业力。说世尊不遮抑。若速即神境通也(文)。
  上至世尊(文)宝云。准此论文有其二义。一最速疾义。二无遮抑义(文)。
  皆具五根(文)惠云。若中有具五根者。如何前文言如当本有形。本有不具五根者。答。以中有初业异熟胜妙故具五根也(文)婆沙七十云。问。中有诸根为具不具。答。一切中有皆具诸根。诸受异熟必同妙故有作是说。中有诸根亦有不具○此中初说于理为善。谓中位于六处门遍求生处必无缺。此说眼等非男女根(云云)准此文。眼等根必具之。男女根具不具不定也。可是。
  第四无碍门(文)问。光初释意。第一行速门无碍义(云云)尔第四无碍差异如何。续本义。答。无障碍有二种。一他人以通力等虽抑止他人行度。能止之人力是强故不得令拥滞。名之无碍。第一业通疾是也。二自能往至所趣。中有依身微细虚薄通铁壁等。铁壁等犹如有吼隔。故无致障碍。名之无碍。第四无碍门是也(以上)。
  见有虫(文)惠云。表中有入赤铁受生。不障义。或是先入证金刚山不能遮。以铁虚疏息得出入也(文)。
  不可转(文)惠云。余处评中有可转者。即约未受彼身。见有恶相便生傍等即转。若受毕即决定不可转也(云云)尧抄。问。众生业因感果相不定。何转一趣中有。无受余趣中有耶。是以无间比丘第四禅中有现前后转。受地狱中有(见)非有中有可转义耶。答。无间比丘是未得。谓得增上慢者也。然得有漏第四静虑时。谓得阿罗汉果。将命终时谓第四意中有现前欤。便作此念。一切烦恼我已永断。得阿罗汉果。应得般涅槃。更无生处。何有此中有现前耶。定知释种涅槃ト云モノハナキコト也ト拨无スル邪见ヲ起カ故。无间地狱中有正现前生无间地狱。是则住本有位有此移转。非中有位有此移转也。故不为相违欤。婆沙论六十九云。问。中有可转不可转耶。阿毗达摩诸论师云。中有于界·于趣·于处·皆不可转也。感中有业极猛利故也。问。若中有于界不可转。无间苾刍事当云何○若起世俗初静虑时便得预流果。乃至若起世俗第四静虑时便谓得阿罗汉果。一生中起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获谓获○彼命终时第四静虑中有现前。便作此念。一切结缚我已永断应般涅槃。更无生处。何缘有此中有现前。遂起邪见拨无解脱。若有解脱我应得之。由傍涅槃○邪见力故。第四静虑中有便灭。无间地狱中有现前。命终生无间地狱是。是则中有出界可转。宁说于界不可转耶。答。住本有时有此移转。非中有位故不相违(云云)私云。影贤王兜率天中有便灭生四天王天。例此可知也。住本有时有此移转也(以上尧抄)。
  名建达缚(文)麟云。健达缚者。是短声呼。若长声呼。应言健达頞缚。其健达名香。是字缘。頞缚是字界。或目寻。或目食。谓寻求食。谓求食香。以健达助頞缚即名健达缚(文)宝引正理云。有说中有苏香持身。以寻香行名健达缚(文)尧抄。问。一切中有香为食欤。答。唯欲界一切中有计香为食。色界中有总无食也。
  第七住时门(文)举四异说。论第一出法救大德说。次列世友说。次举有余师说。后出毗婆沙师说(矣)婆沙论七十所列次第如今疏。光云。第四师正义。若定此处此类父母应生业力。即令此父母缘和合。虽住远方令其即至○(文)古抄。问。第一正义意。轮王出世如何可意得耶。答。可生轮王人人寿八万岁时可死欤(以上古抄)尧抄云。若非轮王出时时。轮王中有现前者。往欲界受轮王生欤(以上)。
  极至七日(文)宝云。问。若七日内生缘和合。彼可结生。若尔所时生缘未合。彼岂断坏。答。彼不断坏。谓彼中有乃至生缘未和合位。数死数生。无断怀(云云)。
  第八结生门(文)此一段科为三。第一倒心者下。标起倒心。第二彼由业力下。释起倒心。就中三。初正释。二故施设论下。引证。三若界处胎下。义便明住胎相。第三如上所明下结也。
  随一现行(文)古抄云。中有未后念事也。若男于父起恚心。于母起爱心。此二心中随一可起也。若女翻之可知(云云。以上)。
  惑见自身冷当○(文)古抄。问。此一业引故如当本有形(文)若尔者可堕寒地狱人。中有可被责寒风。热地狱又尔也。今何如此释耶。答。今正欲堕地狱克事欤。或又如当本有形者。约身形男女等述之非谓。苦具等如当本有欤(以上)。
  先旧诸师(文)光云。经部先旧诸师。或说一切有部先旧诸师。由见先造感彼地狱。业时苦游猎等己身伴类。驶往赴彼(文)古抄云。中有见地狱中人时。先世猎等时伴党在禁中。猎见入地狱中也(以上)。
  由毁谤诸仙(文)惠云。诸仙即五通仙。乐寂即独觉修。苦行菩萨也(云云)。
  据人中还生人(文)麟云。此释不然。以此颂文通约生五趣。故应言且约人中死者说即无过失。故婆沙但云且约人中命终者说(文)古抄云。还生人趣等可云也。等字落欤(以上)光云。如从下地狱生地狱。无妨头上足下(云云)。
  一于入正知。神云。正理论云。顺结颂法如是次第。然契经中次第不尔○解之。依经次第。一三时不知。二三时正知。三二时正知。四一时正知。今此文中顺结颂法故逆说四也(文)问。结颂法云心如何。答。结颂法者。为令人易诵也。故以言便为本。余处颂云。金银铜铁轮。一二三四州(文)若约义次第者。可云金银铜铁轮四三二一州欤(本义抄心)宝云。此中言正知者。但无倒想名为正知。非是定起善心正知正念(文)。
  二兼住者(文)古抄云。二入上兼住。三入住上兼出(为言以上)问。知不知义如何。答。缘不净我身受乐思不知也。是倒心也。依父母交会因缘假见入胎知也。假令薄福者。恶贼等被投。逃入荆蕀等中。又荆棘中出思不知也。又胜福者。住高台阁乃至胜妙苑林花果茂盛中思不知也(以上古抄)惠云。三时不正知者。若福薄者。中有见自身大风雨寒热。或军遂入草窟墙下。住出亦尔。若福胜中有。见自身升花堂殿。居胜林座。住出亦尔。是不正知也(文)。
  尧抄。问。今付明四种入胎相。且正知者何义耶。答。入胎时于父为父想。于母为母想。名正知也。
  第一入胎谓轮王○(文)尧抄。此文明第一第二入胎也。谓轮王无颠倒想。正知入胎。独觉知入胎兼知住胎也。问。轮王独觉于入胎时。无倒想解(云云)尔者于入胎时。不起淫爱耶。答。起淫爱也。问。若尔非有倒想耶。答。轮王独觉入胎时。虽无倒想起淫爱。起淫爱故。轮王独觉中有从生门入见。言无倒想者。于父于母为父母想也。光引之。婆沙七十云。问。轮王独觉中有位何处入胎耶。答。有余师说。轮王独觉虽有福惠非极增上。将入胎时虽无倒想并起淫爱。故入胎位必从生门入也(云云)私云。此婆沙文有多说中一说意也。今论心同此说也(以上尧抄)。
  曾修广大福(文)问。行般若得智惠。行布施成大福。而知以无痴善根为体。施者以无贪善根为体。其体别也。何以修福业。成知入时义耶。答。夫以善称福以恶名罪意。
  谓轮王二佛(文)问。四果圣人如何。神云。真谛师云。此四入胎唯论凡夫。次斯果等圣人。入胎三时俱知此中不说。今依此文。余胎卵生合成第四。故知次。斯三昧不知第四所摄(文)。
  胜福智故(文)惠云。六度中。前三福。后一者智。中间二顺前即福摄。顺后即智接也(文)尧抄。问。菩萨中有入胎时不起淫爱。若尔何缘受生耶。答于父母起亲爱。故结生也。问。于父母等起亲爱欤。将唯于母起亲爱欤。答。婆沙前后文少别。一处云于母起亲爱。一处云。于父母虽起亲爱。于母所起强故从多分唯举母许也。以实言之。于父母等起亲爱可云也。光云。婆沙七十云。诸有情类多起如此颠倒想已而入母胎。唯除菩萨。将入胎时。于父父想。于母母想。虽能正知。而于其母起亲附爱。乘此爱力便入母胎。又婆沙一百七十二说菩萨正知中云。便于父母等生亲爱。由此婆沙前文言。而于其母起亲附爱者。从强多分说。求之。何故菩萨中有不起淫爱。轮王独觉中有起淫爱耶。答。菩萨福惠极增上故。将入胎时无颠倒不起爱。轮王独觉虽有福惠。非极增上。将入胎时虽无倒想亦起爱也。又问云。今俱舍论意。菩萨中有从何处入胎耶。答。从生门入胎也。法尔道理故也。
  二佛者独觉大觉(文)问。何故呼独觉名佛耶。答。独觉又名辟支佛故也(以上尧抄)独觉觉义云佛欤。
  数胜论外道(文)。
  所执有我义成(文)自今世趣后世时。无我谁为主转耶。既有情转趣余世云者。有我义成(为言)尧抄。有情命终舍此依身。我所为也。又受当来依身。我所为也。若无有我。何物能可续当来报。依有此理执有我也(以上)。
  不可得故(注曰)解云(云云)此注曰之字恐书写谬欤。下既置解云言故。
  如士夫用也(文)古抄云。外道意神我居身中如士夫(士夫者农夫事也)用。胜用发故云内用士夫也(以上)对农夫外用云内用欤。尧云。外道以我用内证法文。故云内用。如农夫春种秋收等用云士夫也(以上)。
  论主破云此定非有(文)此一段。此定非有如色已下。上所引释。内用士夫此定非有论文也。世尊亦言唯除法假。此又论文也。解云已下。释其意。法假谓何广诸缘起。又论文也可知之。
  现量知比量知事。三量知者。现量·比量·教量也。义章云。言现量者。现知诸法名为现量。又知现法亦名为现○言比量者。譬度知法名之为比(文)。
  世尊亦言(文)宝云。引圣言量释(文)尧抄。意者。众生生由业异熟。非外道所执之实我所为。所执实外道之我更无实体。故云作善不可得也。五蕴和合立众生之名。于此假立我称。是我云我也。此我佛法家所许也。于五蕴诸法所假立我故云法假(云云以上)。
  应许诸蕴即能○(文)诸蕴不灭。一相续可至余世难也。尧抄。此外道难也。意谓。若于五蕴诸法假立我名。无实我云者。今世诸蕴常住。能转趣余当来世可云欤。若尔者。五蕴应无生灭无常义如何(以上)。
  如是或业为因(云云)如是者。指相续由或业之下释也。有轮者。三有轮转旋环无始(为言)。
  旋环无始(文)麟云。破外道及余部计。初念许无因生计有始也(文)光云。有外道计。或化地部计。初念法不从因生。第二念已去方从因生。彼计有始○(文)。
  最初羯?蓝(文)尧抄。问。胎内五位中。羯罗蓝通多念欤。答。通多念也(以上)智论四云。有相续时。一切众生邪惠心入母胎。菩萨忆念不失。故名正惠。入母胎中阴中。住则知中阴住。入胎时知入胎。歌罗逻时知住。歌罗逻(受胎七日。亦白精和合时也)頞浮陀(二七日时。如玺胞状名也)时知住。頞浮陀伽耶(三七日时。如凝酪名)五胞时知时。五胞出生时。知出生是忆念不失。是名正惠入母胎(云云)麟云。胎中五位。四十九日以来。五分律名似人也。前之四位如次。即四七日。次三七日共为钵罗奢法。第五七日有形相。第六七日生眼等。第七七日生发毛(文)光云。此胎中子处胎之时如箭入身。损害其母故名胎中箭(文)又云。由风力故。转胎中以前足上头下令趣产门。如强粪团过量闷涩。从此胎中向下转堕。由逼迫故剧苦难任(文)住胎出胎之相论文委细也。可见之。
  明十二缘起(文)寻。缘起如何。嘉祥中论疏云。所言缘起者。标名列数(文)体性可起待缘而起故名缘起。又一切众生等从此缘起故名缘起(文)标名者。初句也。诸缘起者。此十二缘起也。列数者。次句也。十二支三际支者。支别义。际者。分齐。际限义。本义抄。问。中际立八支。前后际各立二支意如何。答。前际是因非果故。约惑业两门。立无明行二支。后际是果非因故。约始终两门。立生老二支也。中际有因(望未来)有果(望过去)故果立五。因立三。后际是果非因。故立两果也。过去二因。现在五果。现在三因。未来两果。明三际十二之废立也(以上)。

三际
  前际(过去世)——无明·行
  中际(现在世)——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
  后际(未来世)——生·老死
二际
  前际七 无明·行——因
  识·名色·六处·触·受——果
  后际五
  爱·取·有——因
  生·老死——果
  除前后际(文)——除前际二支后际二支。所余八支在现在世(为言)
  胎内死等也(文)——光云。以或在名色支命终唯历二位。乃至。或在取支命终但历七位(文)
  非色无色(文)婆沙论意。评家义。三界各具十二。今论意。简色·无色。是婆沙初师义也。光云。婆沙二十四云○评曰。应作是说。三界皆具十二有支。问。色界生时诸根顿起。云何有名色位。无色界无色无五根。云何有名色·六处位。答。色界五根虽定顿起。而生未久根不猛利。尔时但是名色支摄。无色界虽无色及五根。而有名及意根○解云。此论非以婆沙评家为量。取婆沙前师义。此即论意为别(文)。
  大缘起经(文)此又论文也。阿难事。
  有时但说(文)光云。因解三际摄十二支。复明二分摄十二支。前际七中二因招五果。后际五中三因招二果。此即因果分为二分(文)义章云。或说为二。谓十二缘唯因与果。过去无明·行。现在爱·取·有。是其因分。现在识等。当来生·死。是其果分(文)。
  宿惑位无明者(文)光云。于无始宿生中。诸发业烦恼位所有五蕴。至今五果熟位总谓无明。彼五蕴与无明俱时行故。由无明力彼五蕴现行故。以无明胜从胜立名(文)此释三由欤。一俱行故。二由彼力故。三强胜故。或又无明胜者。由上二故为胜。尔者。二由也。今疏二由释。如说王行已下。引喻喻无明胜义也。下颂文云。从胜立支名(文)问。何故唯宿惑位名无明。现在不名无明耶。惠云。正理问。何故无明声说诸烦恼。答。过去诸烦恼未得果时明利。既得果已非明。亏似无明故。过去烦恼总名无明。现在无明设未得果相亦不明。若现在余惑即明利也(文)。
  无明俱时行故(云云)问。云俱时行。云由无明力意如何。答。俱时行故者。显以无明同时诸蕴名无明支之义。彼现行故者。显依前念无明力。后念诸蕴现行故。亦名无明支之义也(以上续本义抄)。
  宿诸业名行者(文)光云。于无始宿生中。福·非福·不动等业位所有五蕴。至今五果熟位。总得行名。以业感果胜故(文)。
  造作义故(文)惠云。正理云。何缘宿生诸业名行。答。名随义立。其义云何。造作义名行。造作今果生。宿生感现在业名行。过去已得果。业果已生了不得名行。现在业未熟。皆不随义立行名。顺后及不定受业。至感果时皆得行名也(文)。
  识正结生蕴者(文)宝云。正理论云。此一刹那识最胜故。此唯意识。于此位中。五识生缘犹未具故(文)。
  于母胎等(文)光云。胎等云取湿化二生。彼不入胎故(文)。
  六处前名色者。名色之得名下释在之。
  六者据(文)麟云。以身·意二处识支已具故不可言前。今言六者。谓名色位中虽有身·意。未具六处故言处生前(文)。
  三和前六处者(文)六处者。六根也。处者。心心所生长门义。是处义。惠云。问。胎内名色位已有根发身识。觉苦乐。即有三和。如何至六处位言未有三和。答。名色位三和非恒胜。故未立三和。唯六处胜也(文)。
  此位通多念(文)以六处未满之初位。则为名色支摄。以六处已满之后位。为六处支摄也。
  于三受因异○(文)对触事下释在之。谓出胎后○故触标名。此即简前位。于三受境○故未名受。此即简后也。准光释科此。光云。未了能生苦乐舍受违顺中庸三因差别(文)颂因异者。三因差别也。宝云。三受因差别者。谓即三受境差别也。即火毒等为苦因。衣食等为乐因。出胎已后随性聪昧至未了已前。名之为触(云云)尧抄。三受因者。谓三受境。境名为因。能生受也。三受境者。谓顺境叶意境。违境不叶意境。已因顺境乐受起。因违境苦受起。因非顺非违境起舍受也。此苦·乐·舍三受因境起故以境为因。由此境名受因也(以上)。
  在淫爱前受者。食等为乐因。出胎已后随性聪昧。至未了已前。名之为触(云云)谓。五六岁○差别之相者。此即简前位。未起淫贪○故别标名者。此即简后位。受得名下释在之。
  未起淫贪(文)光云。虽起衣食等贪。未起淫贪(文)。
  贪资具淫爱者(文)十五岁○淫爱现行。此即简前位。未广追求○别标爱名。此即简后位。
  为得诸境界○(文)宝云。婆沙二十三引施设论云。云何名取。谓由三爱四方追求。虽涉多危险而不惮劳倦(云云)。
  爱取别者初起名爱(文)续本论义也。惠云。若尔爱同生识二支各一刹那。答。不尔。生识即一刹那。定结生故。爱取缘多境。各一刹那即多念也(云云)。
  积集能牵当有果(文)问。案牵言。有支限造牵引业欤。续本论义也。答趣通满。光云。有支以前多造满业。未多造牵引业(文)此释有支以前有造业义也。
  结当有名生者(文)麟云。生支与识支唯现未别。自余义类皆同识说。谓一刹那唯染心故。当来生者显。谓造业己定感当来生。生相续故已造业。皆云未来当生何处。故准此生与识无别(文)。
  当来生显立(文)古抄云。生近未来位也。未来未起义表于识支立生名也。现在已起并了别识名立也(以上)。
  此之四位○老死(文)惠云。当来老死中。名色至受位四支。前灭后生。名老死支也(文)麟云。谓爱·取·有三支。是业惑性非老死义故。但四支也(文)问。老死得名如何。中论疏云。衰耄为老。终尽为死。数人云。老死是异灭两相从相立名(文)又云。从老死故。有忧悲苦恼者(修论文也)此四于老死支中。离出故不别立支也。经云。将死之时恋畏死。名之为忧。发声啼哭。目之为悲。五根相对为苦。意根相对为恼也。
  谓刹那顷(文)惠云。一刹那贪心行杀。有身语表及意。大地十大烦恼六。大不善二。寻·伺·四相得同时起。约此众多法配为十二支。如疏云。举无惭等四缠者。以是随从缠故。余六是不随从缠也(文)问。余处颂云。杀粗语嗔恚。究竟皆由嗔。盗邪行及贪皆由贪究竟(文)杀业由嗔。何云依贪行杀耶。答。杀盗二罪俱由异不异二心究竟也。杀由嗔而成。盗由贪成。是不异心究竟之门也。又杀由贪成。盗由嗔成。异心究竟之门也。四烦恼忿等恶作二十一(文)贪等二十一心所俱生也。

十大地法

  受(领纳义苦乐舍)想(于前境取差别相)思(令心有造作)触(三和而有对触)欲(悕求所作事业)惠(简择义)念(忆持不忘义)作意(能令心惊觉)胜解(印可此事如此)三摩地(心于一境转)。

大烦恼地六

  痴(无明)放逸(不修诸善)懈怠(心不勇掉)不信(令心不澄净)昏沉(身心重性)掉举(心散乱)。

大不善地法

  无惭(自亲无耻)无愧(观他无耻)寻伺心粗细也。
  痴谓无明(文)光云。痴谓贪相应无明。贪相应思是行。贪相应识于诸境事了别名识(文)。
  识俱三蕴(文)麟云。谓除识·受二蕴。以识蕴自为识支。受为受支。故但三蕴。想·行二蕴与识俱行。色蕴为识所依。故并俱也。言除五根者。以五根为六处支。故无表色别为有支也。以无表是业性。行杀之时起身语业有无表也。扶根四境是色。故得名色支(文)。
  行蕴亦取少分(文)麟云。以无明自立无明支故。思已立为行支。触·受并各自立为支。贪为爱支。无渐等立为取支故。故皆别立支也。并生异灭者。生为生支。余为老死支。言作意等者。惠念等。未立支者。并在此中所摄(文)。
  住名色根(文)光云。名色是总。根是其别。以别住总故言住名色根(文)。
  虽然是五(文)麟云。谓意处已立为识支故。今但有眼等五根(文)。
  谓无惭○名为诸缠(文)上所引惠(见)タリ。
  所起身语○(文)光云。贪同时刹那等起身语二业表无表名有(文)。
  如是诸法(文)光云。如是诸法未来正起时名生。至现异相熟变时名老。灭相灭坏时名死。住即名色摄也(文)问。生有未来。云何一刹那具十二耶。光云。解云。此据四相作用究竟名一刹那。故具十二支(文。多释在之)。
  俱遍有为(云云)光云。此说刹那·连缚·俱遍有为。通情·非情·有漏·无漏·刹那不同叙异说(文)续本义抄。问。无漏业背生死。何于彼立缘起可云耶。况于无漏法者。无明爱取之三支决定不可有之。宁可成十二支耶。答。一义云。设于无明爱取三支阙之。以余九支废立之。可有何苦哉。一义云。翻无明而立明支。翻爱立无贪。翻取支立增上也。可思之(以上续本义抄)私云。此有说意如初师。一刹那具十二支。为刹那缘起云者。此料简可然欤。既云通非情无漏。可具十二支事无思束。若是初师意云一刹那具十二支。后师意一刹那具十二支。不谈刹那缘起。只是一刹那生灭云刹那缘起。见前后相连。云连缚缘起欤。重意云。前念后念生灭云刹那缘起。多念相续云连缚缘起欤。能能见续本义抄。可思分之。续本义意。初师有说意。一刹那具十二支之分同也。通非情·无漏为差异也。光云。四种差别者。刹那缘起。谓同一刹那相望而说。若据前解。唯是有情有漏。若据后师亦通非情无漏。余三缘起皆据前后相望说也(文)如此释者。如续本义。可意得之。尧抄。刹那缘起有二说。初说。心由贪心行杀生一刹那中云具十二。后说。心有为说法刹那刹那缘起故。于此立刹那缘起也。初说缘有情有漏。后说通情非情有漏无漏也。其三种缘起无异说(以上)。
  连缚者(文)光云。无间名连。相接为缚。或邻次名连。相属名缚(文)续本义抄。寻云。无间邻次其义是同。相接·相属不异如何。答。无间者。以遮诠释连义。邻次者。以表诠释连义。接者。是续义也。相者。前念能令后念续。后念还能续前念之义显之。是则缚多物令不离之义成之也。属者。是摄之义也。以前念摄后念。以后念摄前念。名之相属。此是前后两念至亲近故不离名之缚(为言以上)尧抄。连缚者。因果无间相连起也。此文分明也。后说心连缚缘起大异刹那缘起。连缚异刹那者。连缚约无间因果。故以前后二念相连为因果义为连缚缘起。刹那约一刹那。故无前后二念相连义。以之刹那·连缚为别。余义大同也(以上)。
  分位缘起约顺。麟云。以通前后三际论故除顺现业。以现在果前业感故。非远续故除顺后业。远续有分位差别者。即三世邻近取果与果名为分位。隔越多生取果与果名为远续。唯隔越连缚唯无间(云云)。
  远续者(文)宝云。今详远续·连缚二种缘起别者。远续顺隔越。连缚顺无间。远续是异熟因。若兼无情亦远同类因。若有情亦遍行因。连缚定非异熟因。通同类遍行及能作。除相应俱有异熟因。异熟因非连缚故。相应俱有非前后故。不名相续(文)尧抄。远续缘起者。大同分位缘起也。论其别者。分位缘起者。以前生无明行为因。有现在识等五果。现在爱取有为因。有顺次生生老死果。此则分位缘起废立也。远续缘起者。从第三前生已去。乃至无量无边前生无明行为因。有现在识等五果。今生爱取有为因。在第三生已后乃至无量生生老死果。是则远续缘起废立也。以之为分位远续别。余义大同也(以上尧抄)法相名数抄云。四种缘起不同。刹那(有二说。一限情。二通有为)连缚(通情·非情·有漏·无漏·前后刹那无间相邻。连称相续)分位(有情·有漏。据十二支分位。无间相续而起及不定说)远续(有情·有漏据分位中后及不定说也。以上法相抄准之)。
  明本说意(文)世尊本意说之意欤。
  经部有破(文)论第十云。不可说为余慢等(文)光释云。经部诸师不信无明别有实体。论主意明经部。故作斯难(云云)论主意用经部无明假立之义也。
  广如前释(文)上宿或位无明之处。引论文释之。指彼也。尧抄。从胜立支名者。此通外难(外难者。经部难)分位缘起皆具五蕴。何缘但立无明等名(此经部难意也。无明等十二支以五蕴不可为其性)违契经故。契经中既说无明等以三际无智等为体。故知以五蕴非为体也。此难已下。今文正非难破意。相破处此意(见以上尧抄)。
  论依法相通○(文)麟云。约法相之理。是有为故亦刹那生灭也。此所说通漏无漏。若前师解。刹那唯是有漏(文)尧抄。即蕴我者。色等五蕴诸法上执我也。谓色蕴执我时。以余四蕴为我所。如是乃至识蕴执我时。以余四蕴为我所也。离蕴我者。五蕴诸法外执我所也(以上)。
  于中除生如是疑(文)麟云。中际之中不疑我有无者。以中际现见故。但疑我自性差别及因果等。又前际不疑因体。是因故亦不疑果。知是现故。未来不疑因。知是现故。亦不疑果。体是果故。是中际有因果二疑。前后二际唯有无二疑也(文)宝云。现在是过果。及未来因故。知过为现在因。即知过去有因。即知未来为现在果。即知未来有果。故过去未来不疑因果(云云)。
  唯说有情缘起(文)麟云。此等疑惑唯在有情。故就有情说缘起(文)。
  诸缘起缘已生法(文)中论疏云。问缘生与缘起何异。答。婆沙云。因是缘起。果是缘生。又云。作四句。一缘起非缘生。未来世法也(文)。
  以如实正惠(文)宝云。以正惠观者。观缘起理○彼必不应三际愚等者。以观十二缘起故除三际愚惑也。唯见缘起知。过去是无明行。未来是生老死。现在八支即无疑。或及计我(文)。
  第四以略摄广(文)光云。以二三略摄十二广(文)。
  所依事故(文)光云。依托事果而造因。故名所依事。或依此事果而起惑业。是彼所依事也(文)此举略门○(文)由为妨为释此妨难举此略门(为言)后际略果以下。释略果略因之相也。何缘中际者。举妨也。
  已显老死为事惑因(文)上所引论文。世尊由义已显者。今所述道理也。麟云。言已显老死为事惑因者。前难老死无果。今既老死为事惑因故。显老死成有果矣。言已表无明为事惑果者。无明既为他果故。知有因则无因之过也(文)惠云。受既生爱。已显老死为无明因也。未来老死即名色·六处·触·受四支为体。现既受生爱。即以显未来老死中受生无明。即取第三句从事生惑释无明因。余同文故来也(文)。
  故经言(文)麟云。引此经证者。果名为苦。因名为集。既二支总名苦集。明知皆具因果之性。无明既得名果。明知有因。老死既得因。明知有果也(云云)。
  故名为纯(文)。
  解云一切者(文)惠云。问。过现法已生。可名缘已生。未来法未生。如何名缘已生。答。是过现已生类故名缘已生也(文)。
  所望不同(文)光云。释观待不同○所望不同。犹如一物望后名因。望前名果。父子亦然(文)。
  永正九年(壬申)八月四日撰集之。大法师英宪。
  同十七年八月二十八日重而古抄等书入之毕。拟讲英宪。
  净实私云。从惑生惑业等释一段。□十二支事·惑·业相配时。无明·爱·取三是(惑也。烦恼也。无明也)行·有二是(业也)识等五支·生·老七是(事也。事ト云ハ体ト云事也。依惑因所成事体也)。
  一老死果事。谓名色·六处·触·受四支名老死。此老死中受支生爱。爱则无明故。无明老死果也。又老死无明因也。故生死无始无终也。
  心经幽赞下云。取谓烦恼。有即行至受六支种子。由爱·取润即能有后有(文)但小乘种子沙汰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