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俱舍论颂疏抄卷第七((颂疏论本第七))

  麟云。解四缘义为三门。一释名辨相二明因缘相摄。三明因缘同异。初门随疏释。言相摄者。婆沙问云。为因摄缘。为缘摄因。答。互相摄。谓前五因是因缘。能作因余三缘。有说。缘摄因。因非摄缘。谓五因是因缘。能作为增上。等无间缘所缘缘非因所摄。二说无评家旧云。增上缘似能作因。因缘似五因。等无间缘所缘缘不似因。故因不摄。新云。前说为善以有力无力俱有能作故。同异者。显宗云。六因四缘体虽无别。而义有异。因谓能生。缘能长养。犹如生长二母有差别。又因能生。缘能辨。又近名因。远名缘。此意总显因亲缘疏(文)光云。六因四缘作用各别(文)宝云。作用既一。故知无异(文)。
  说谓契经中说(文)宝云。因无正文。缘有经说。如契经中说四缘性(文)惠云。有四缘性。性是类义。虽所藉缘多。约性类皆四种摄也(文)光云。婆沙一百七云。因者如种子法。等无间者如开避法。所缘者如任杖法。增上者如不障法(文)。
  因即是缘(文)光云。若论六因四缘作用。各别互不相摄。然说因缘摄五因。增上摄能作因者。据用相似。以明相摄。其等无间及所缘缘不似因故。故因不摄(文)。
  等无间者(文)惠云。第一释约体等义。前一受生后一受等。若如此者。如前念善心起。即有二十二心心所。后念无记心起。即十二心心所生。如何名体等。第二说约用等。前念后念体虽多小不等。而力用等(文)麟云。于自类中无非等义者。谓外难言。色法小多不定不名为等。心亦三性及有寻·伺等。何名为等。故答言。于自类等无非等义。非约善恶异性名为等也(文)古(定)云。第一释。先后心心所。各自类相望云等。谓受心所。五受各别。一受ツツ生也。现在受体一。第二刹受体一也。故先后体等故云等。想等准之。不见三性相望边也。第二释心。欲界善心所二十二俱起。此次无覆无记心起。十二心所也。前生二十二。等为后生想心心所为缘(为言)第三释心前灭心心所。等为后生心心所为缘。后生心心所。等以前灭心心所为缘生故。通缘及果云也(已上)决云。三释心。后受以前心心所等为缘。后想以前心心所为缘。何レモ前ヲ为缘齐シケレハ等ト云也。缘及果者。缘前心心所。果后心心所也。前心心所为后心心所为缘等故。等字又通前心心所也。所谓前心心所后想カ为ニモ成缘。为受为缘。何レニモ等シク为缘故也(已上)私云。此光第三释心也。今疏第三释光第四ニ当也。同(定)云。或等无间者。等无间ヲ缘ノ方ニテ见ル时。持业释。等无间ヲ果ノ方ニテ见レハ依主释也(已上)。
  所缘缘(文)所缘缘·增上缘释名如下。
  因缘五因性者○生等五因是因缘摄(文)。
  光为正释。
  心心所已生者(文)光云。已生简未来及无为。心心所简色·不相应(文)。
  谓受戒者(文)释色不等生。四段在之。第一也。古(定)云。受戒者得戒事。第三羯磨时。此第三羯磨时。深发深心入色界定人可有之。此人第三羯磨一刹那。色界定俱无表·欲界别解脱无表。俱时得身中也。而无表依表故。无表表色自类也。一表色生二无表色。非自类等。故不立等无间缘也。或无间生欲界无漏○(文)此第三羯磨时。异生入见道人可有之。此时一表色缘ト成。别解脱无表·道共无表生也(已上)。
  三羯磨事。决云。别解脱戒。先到和尚所。不杀生戒持否ト说。能持能持三度唱之。如此七支戒毕。是第一羯磨也。又不杀生戒能持否。答如前。如此七支戒毕。是第二羯磨也。此时マテハ戒体身中不成就。第三反。又不杀生戒持否。答如前。此时七支无表色身中成就。相似相续起也。此次又入色界定。定共无表与前无表。二戒体成就。无间缘ハ唯一欲界无表。次念欲无表·定共无色二色生也(已上)此抄。初念一无表·第二念二无表。相对云不等生。前定抄。一表色·二无表。相对云不等生。追而可取舍也。论文云。欲界色或无间生欲色二无表(文)此文色与无表色相对スト(见)。
  于一身中一长养色(文)古(定)云。所长养色。渐渐增长也。次第次第增长色。第二长养云也。本少分增长色法。此上又增长。本色不去若色法为等无间缘者。本所长养色去。后后所长养色可施开避用。无此义故。非等无间缘也。不相违害者。第二长养生スレトモ。本长养色不去共住也。如人生长时。本肉上次第次第肉重(已上)光云。此约同时长养色非等故。色不立等无间缘。大德复言○此约前后色不等。非等无间缘(文)。
  诺瞿陀树(文)麟云。摄云。似此方柳。非正翻柳。古云。柳者谬也。应法师云。此云无节树。一云纵广树(文)。
  有别体性(文)惠云。有别体性者。此破经部许缘无境生心。如缘过未世·及三无为·空花·第十三处等生意识。有部即不许缘无生心。缘过未等。即是缘过未名等生心。皆缘实法方生心也(文)。
  增上即能作(文)惠云。问。何以不言能作即增上。论言增上即能作耶。答。能作因宽。增上缘狭。能作因中。取无力能作因。为增上缘。不有力能作因。所以言增上即能作。不言能作即增上也(文)。
  所缘·增上宽狭事。惠云。有二说。一云。据增上体广。所缘缘即俱有法是。二云。或所作广者。增上缘但据不障义。皆名增上缘。若所缘缘。即要与能缘识为境者。是所缘缘。若不为境者。即非所缘缘。此不为境者。得为增上缘(文)。
  此言作用(文。因缘。士用果。或等流果。或异熟果。等无间缘士用果。所缘缘。增上果。增上缘增上果)光云。此与果用。过现众多。故别分别。其取果用。若依正里。唯在现在。若依婆沙。虽亦通过去。唯等无间缘无多差别故。此不说(文)。
  二因于正灭者(文)光云。相应·俱有。于果法灭位。与与果用。住异虽亦同时。灭相义当在后。故偏言灭。由此二因灭位与用。令俱生士用果有作用○又正理云。如是二因。虽俱一时取果与果。而今但约与果(文)古(定)云。六因时。约因时。云过现。今约果时。云正灭。果浮生相云正生。此果法灭被相位。名正灭。此二因同时果故。正灭位与果也。二与果亦然之位也(已上)决云。正灭正生。于果可论之。非因正灭正生也。谓同类·遍行等。落谢过去。生等流果。故因是在过去生相位ト不可云也。果被引过去同类因至生相。此引起所云作用也。故知等流果在生相时。同类因起作用。知生相约果也(已上)。
  三因于正生者(文)光云。同类·遍行因。与与等流果用。若异熟因。与与异熟果用。其异熟因。果至生相。过去与果。必无果至生相现在取果。以此明知。此颂定约与果用说(文)。
  决云。异熟因所生果。至生相起作用云。故知。颂而与于作用者。与果用也。若取果用。异熟因果作法。速疾第三刹那ニ其果现前事无之。故生相时。其因起作用者。与果用ナルヘシ取果用。今生相法在远未来时。取果用象(已上)古(定)云。同类·遍行。其体前生故。果正生时与果也。因时依隔念等流·无间等流。可通过·现。过·现与二因位也。异熟因。又果正生位与果也。因时但过去也一与唯过去之故也(已上)。
  余二缘相违者(文)光云。等无间缘。于果生位。与与果用。故言相违。以果生时前心心所与其处故。果谓士用果也。前三因作用。于果生位。今所缘缘。能缘果法灭位。与与果用。故言相违。以心心所要现在时方取境故。果谓增上果(文)。
  心心所由四者(文)惠云。问。等无间缘及因缘中。三因于正生位。所缘及因缘中。二因于正灭位。即前后相违。如何言心心所四缘生。答。正理云。虽正灭位作用方成。而法生时。非无功力。离彼此法必不生故。正生及正灭皆是果。正生及正灭不取缘正生及正灭时。增上缘于未来及现在二世。皆与果力令生。故通正生及正灭时。与果用也(文)古(定)云。非云一一心心所具四缘。总约一切心心所。有四缘也。谓于因缘可有成没也。染污心心所。除异熟因。非异熟生心心所。除遍行因。非染污性故也。三所余心心所。非异熟无记。非染污故。除异熟·遍行二因。初圣心心所。除异熟·遍行·同类。可思之(已上)。
  二定但由三者(文)古(定)云。因缘中除相应因。善性故。除遍行因。非先业所感。除异熟因(已上)。
  无想果不说事。惠云。二定从有心定为加行引生故。此说之。无想果由过去无想定业引生故。略不说从等无间缘生也(文)光所引正理论初释意也。可见之。
  如是二定(文)释二定为出心非等无间缘也。故二定等无间缘生。为出心非等无间缘。惠云。二定从有心定引生。二定后出心为等无间法。不与出心为等无间缘。是前入心与出心为等无间缘。二定从有心引生入二定。能取二定及出心果。后出心即从过去入定心为等无间缘引生(文)。
  余由二缘生者(文)惠云。问。岂不无表由善心引生。何不说善心与彼为等无间缘。答。以初念无表容不善心引生。如受戒者。第三羯磨容入不善心引无表生。没第三羯磨是善心。自与后念善心为等无间缘。不滥无表为此缘。不同二定善心引生前后皆是善性也(文)。
  涂灰外道(文)中论疏(嘉祥)一云。如十二门说。自在天变化。造化万法。万法若灭。还归彼天。自在三品苦行。下品苦行。生腹行虫。次苦行。生飞鸟。次苦行。生人天。故生六道(文)硕法师疏云。此天有四空下四禅上。故色界之中间(文)元康师云。此天形体长大八千由旬。寿命八万劫○大论云。过净居天有辨净居天。名摩醯首罗。即此天也(文)。
  或本云如斯发生自患(文)古(定)云。彼外道。三界众生皆自在天子也ト计之。尔者生地狱等。我子ニ令受苦。何用耶。自患者。子受苦。父患也云也。或本云自喜(文)子令受苦。父为喜欤。嘲心欤(已上)。
  依彼颂言(文)麟云。依彼外道之颂。诚我善说也。此是论主调哢外道。故为此言。然此颂意。自在天教化众生。种种变现。应以险利等身而度脱之。能为险利恶之事。名险。割截众生。名利。烧众生故。名能灯。现可畏身。名可畏(文)。
  解云涂灰外道(文)初明三身。次有三阿下。释由险利之次。次以龙贯人下。释可畏怖之次。
  显所食也(文)神云。凡所饮食是此事故。今祭祀者皆以血肉髓祭之(文)。
  大为大二因者(文)尧抄云。四大种更互相望。有但有因。又四大种性类虽别。而同一事更相顺故。有同类因也(已上)古(定)云。大为大二因等者。大种望大种。俱有·同类二因也。第六卷俱有因出三类中。第一如大云也。前生大种望后生大种可成同类因欤。私云。以自他相望互为因缘之文。意得之。望自俱有因。望他可云同类因欤。以同时异时可云自他欤。或望自同类因。望他可云俱有因。谓地大望地大云自。地大望余三大云他。此则前生地大为后生地大。为同类因(自类相望)同时大种地大望余三大。俱有因(他类相望)也。此事可问明师(云云。已上)。
  能为五因(文)麟云。言生因者。正理云。从彼起故。如母生子。立因者。正理云。能任持故。如地持物。持因者。由彼力持令不断故。如食持命。养因者。能增长命。犹如树根水所浸润。欲知五因力用不同。应观五喻(准此。生等五及俱有等五。总十因为因缘也)。
  此之五因于前六因能○(文)麟云。大种·所造非同一果。非俱有因。非心心所故。非相应因。非染污故。非遍行因。无记性故。非异熟因。俱时起故。非同类因。设后起者。非类同故非同类(文)寻云。今疏此五因于前六因能作因摄(文)六因中能作因摄者。四缘时增上缘摄云心欤。答。不尔。四缘之时因缘摄也。其旨如本义抄。本义抄。问。光师心。生等五因相摄四缘时。作因缘·增上缘摄二。释何释为正耶。光云。又解。前释为正(文)因缘摄云也。问。今论云增上即能作。而生等五因能作因所摄也。尤可增上缘摄哉。答。光法师释云。解云。生等五因是因缘摄○又婆沙一百三十一云。大种与所造色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谓生因·依因·立因·持因·养因(文)下判正不处云。问。前解生等五因是因缘摄。后解是增上缘摄。何者为正。解云。婆沙五事既无评文。两说不同。谁辄定。又解。前解为正(文)但于今论文者。光法师释云。问若据此解。因缘亦摄能作少分。能作亦摄因缘少分。何故此论·婆沙明相摄中不说。解云。理实亦摄。而不说者。以非全摄。略而不说(文)任今问答可通之也(已上)。
  随心转身语二业(文)别解脱不随心无表。七处各别受之。故非俱有因。第六对是也。随心转定·道二戒七处。一定心所得故。七处合可取可不故。是俱有因也。可思(云云)。
  身语业能招眼等(文)古(定)云。善恶身语业。招异熟生色法也(已上)。
  为大唯一因者(文)麟云。问。前言无一因法。今何复言一因。答。此但约所造望大种。唯有一因。非谓大种起但由一因。故不相违。又此一因。约因缘中五因为论。未言能作因(云云)惠云。为大唯一因者。此文将所造望能造。为异熟因。即是因缘更加增上。即是二缘生法。以此一颂但问因缘不问增上。前文言自他相望互为因缘。不是能造望所造唯一因也(文)。
  由身语二业能招异熟大种(文)身·语二业表·无表色。是所造色也。招异熟大种者。是八事俱生依身中。地·水·风·火。是能造者也。可思之。决云。问。上所造ハ所造カ为メニ异熟因タル事ヲ明。云身语业招眼等。今云身语业招异熟大种果。此则招能造大种也。相违哉。答。依身八事俱生。其中色·香·味·触方所造也。以此所造与所造为异熟因。地·水·火·风方能造也。以此所造为能造为异熟大种因也(已上)。
  十二心互相生(文)麟云。且于其中。烈略有五。一自界心。二异界心。三续生心。四防定心。五无漏心。约此五心。望三界别。以辨相生(文)古(定)云。下界ヨリ死上界ニ生。命终心必善无记(异熟威仪)心也。染污心命终生上界事。无之。上界ニ命终下界ニ生。命终心通三性。欲界三性心ヨリ生无色善无记心。无之。无色望欲界。又尔也。下地染污心ヨリ生上地诸心事。无之。上地染污心ヨリ起下地无覆无记心事。无之。圣者欲善心ヨリ直起学·无学心。次第证人不尔。无学ヨリ直生学心无之。先起有漏心。其ヨリ展转起学心欤(已上)本义抄。问。上地染污心无间生下地无覆无记心。可有耶。答。可有此义也。付之。论疏中述诸心相生。未云有此义(云云)答。生二禅已上。未离自地烦恼之人。彼染污心无间借起初禅三识身故。上地染污心无间生下地覆无记心义可有也。今论中云色界有覆无记心无间生自界五心。除通果心(取意)故色界有覆无记心无间生自界威仪心云事。分明也。何云诸心相生未明此义哉(已上)。
  不与欲界心为所依(文)正文云。此文倒也。应云欲界心不与无色界心为所依。故光并麟同引正理论云。谓于未至ニ入出位中等无间缘。别所依体无容有故(已上)欲入无色界定之时。不起欲界心也。
  所依远(文)古(定)云。所依远。依后三远道理。无色心不成所依也。二行相远。依空处近分。离第四禅染。生无色善等心也。依离欲染。不得无色善也。所缘远。可准行相远。四对治远。以无色有漏道。不对治欲界。有漏离次下云故。又以无色无漏道不对治欲。余八离自上故也(已上)问。依身欲界ニシテ无色为依地。起无色定者。依欲界善。非起无色善耶。答。无色无漏从欲散善不可起。无漏必从有漏定起故。无色有漏定为离次下地染。可起之。故起色界定后。可起无色有漏定故。从欲善心不可起无色定也。可思之。
  对治远(文)麟云。恶戒等法者。等取余有漏法。二对治者。厌对治。谓加行道缘恶戒等法深生厌故。断对治。谓无间道断烦恼故。此二对治唯依未至。不依无色。故言远也。旧云。无色望欲。无断·厌对治。有持对治。谓能持彼得令不失故。亦有远分对治。远防彼惑令不起故(文)。
  防定方便心。
  作如是愿(文)决云。染污定者。入色界定。出定时。缘过去净定。殊胜定也ト贪相应染心ナ起。此云染污定也。味定トモ云也。防定方便心者。将入色界定之时发愿。虽起欲界劣善心。不起色界染污心。若起。退定因缘ト成ナラント思。云防定方便心也(已上)古(定)云。色界无色界。自地自地定ニ贪也。入定时ニモ。今贪爱起事有之也。尔此爱退无漏定缘成事有之。故厌之。入定时誓愿之。何住定时件爱起。依前誓起下地善心事有之。名防定方便心也。退无漏定爱ヲ防故。防定云欤。同云。色界无覆无记心无间不生欲界善心。谓色界异熟威仪。生彼地起之故。不起下欲善心。通果出下地虽起之。与定出入。无间不可起欲散心也。无色界无覆但异熟生心也。生彼起之故不起。无色善心四远故不生。染污心命终俗生ニ约。欲染污心生之善心不生也(已上)。
  十二中除学(文)麟云。谓初出无间。是善心故。此二心不能生染。言欲界染不往彼界者。谓未离下染。必不往上生也(文)决云。初受生时。自地烦恼皆能润生故。身·边二见受生时。润生力在之。但自力缠不起。自余烦恼皆起也。论云。诸烦恼中。无一烦恼于结生位无润功能。然诸结生唯烦恼力。非由自力现起缠垢(云云。已上)。
  余从五生七者(文)古(定)云。欲界无覆无记从五生出者。自界四心·色界善心也。此色善生者。欲界通果无记心也(能变化心也)通果心一切皆色界定ヨリ出入也欲界无覆无记生七者(自界四。色善·染污。无色染污也)不生色无覆事。异熟无记不起异地故也。不生威仪事。以下地眼不取上地境故也。无色远故不生。无漏二心必定生故。欲无记ヨリ不生也(已上)。
  谓欲界通果无记(文)十四能变化心。欲界变化心也。
  色善生十一者(文)三界染污四心续生时可生之也。麟云。初从定出。生欲界善心。命终下生欲界。生欲二染。入无色定。生无色善。往彼受生。生无色染。入无漏定。生学无学(文)依身欲界入色界定。出定时生欲善心。又生无覆无记。此欲界无记。则通果无记入定时事也。
  此复从九生者(文)麟云。从欲散心入色界定。是从欲善心生。变化事讫。却归净定。即无覆生无色定出。谓无色心生。无漏定出。即学无学生余可知(文)。
  除欲界二染污心及除无色无覆无记所以可知(文)色界定。未离欲者为离欲修之。必从欲善心生色界定。从染污心不起之。已离欲者易知。
  有覆从八生(文)色染污从八生。自界三。欲善·无记(受生时也)无色三(受生时也)麟云。除欲二染及学无学者。下染不能生染故。初生无漏心必净故。故除此(文)不断下染不起上染理也。
  谓自界三余无生理(文)异熟威仪不许异地起也(古定趣也)。
  无色善生九(文)麟云。除欲界二善者。从彼定出。不生欲界善。以极远故。生欲染。约续生说。又不依无色发通故。不生欲色无覆。并学无学者。从无漏定出起彼定也。无色有覆生色界善染二心者。防定生善。受生是染生。欲唯受生故。但生二染不生善也。除欲色染者。未离下不生上。故除之。无覆生下染者。约续生说。色无不善。但生一染。有不善。生二染(文)。
  学从四生五(文)麟云。加无学者。谓金刚喻定证尽智时。即是学心生无学也。无学心自相生者。谓从前念引生后念。无有无学却生学心故。无学心但能生四。设从无学退归学果。谓有漏心起烦恼退。亦无学心生学心也(文)。
  明二十心相生(文)古(定)云。凡十二与二十。开合不同也。非有禅体宽狭。故光云。十二之与二十。开合为异。体无宽狭(云云)。
  加行得生得(文)加行善殊胜。数习薄故。断善根本时身不持之。断善加行位先立舍之也。生得善无始数习上善根劣。强恶法不相违。故难舍。上品圆满之邪见起时。断之也(已上禅读抄)决云。加行善。四善根等。加行所得善也。生得善者。生得惠是也(已上)二十二卷。约闻·思·修三惠。释加行·生得分别也。可见之。
  威仪路心者(文)住者不行立居也。古云(定)威仪ハ威仪心所行处故。云威仪路。所行处者。此威仪心缘威仪生作用。云所行也。此威仪彼心作用令生物故云路。故威仪即路也(已上)决云。光十一云。行·住·座·卧。名为威仪。以长短等表色为体(文)行·住·座·卧体色香·味·触为体也。欲行欲住心。此威仪心也似威仪者。广物也。假令闻呼声行ナトスル行·住·座·卧ノ方便ト成ル物。皆云似威仪路也(已上)。
  古(定)云。往行时ノ足音等声。是似威仪也(已上)。
  工巧处有二(文)古(定)云。语工巧歌咏也。以五境为体。四境肉舌也。歌咏等时。声·肉舌和合故通五境也(已上)麟云。以语起时不离五境者。谓语是声。必色·香·味·触故具五境此谓音屈曲差别。二缘工巧心通五识者。此有语工巧故通五识。与威仪不同(文)决云。缘工巧通五识及意识者。身工巧以色·香·味·触四为体。声不为体。语工巧以五境为体(如声)故身·语合五识及意识通云也。以工巧时者。身·语共通六境故。异缘工巧(已上)。
  二十心相生事。颂疏中虽有名言。正不明也。论中正明也。颂疏不明事。以十二心相生可准之故也。

已下尧圆抄全写之。
二十心
  欲界八心
  加行善 生得善 不善 有覆 异 熟 威 仪 工巧 通果
  色界六心
  加行善 生得善 有覆 异 熟 威 仪 通果
  无色界四心
  加行善 生得善 有 覆 异 熟
  无漏二心
  有学心 无学心
二十心相生
  欲界加行善心无间生十心。谓自界七心。除通果心(通果心唯与色界善定相生故。总与自欲界心不相生也)及色界加行善心(欲界加行善心无间入无色界定故。从欲加行善心生色界加行善云也)并学·无学心(欲界加行善心无间起学无学无漏心故也)。
  欲界加行善心从八心生。谓自界四。即加行·生得二善心。及不善·有覆二染心。除四无记心(通果心唯与定相生故。与自界心不相生。异熟生心势力劣故。不生加行善。威仪·工巧乐作切用引发故。不能顺起加行善心也)色界二心。谓加行善(从色界定出生欲加行善也)有覆无记(依身在欲界。起色界染污定。如是愿。我宁虽起下地善心。不起上地染污。复染污定所逼恼故。依起如是愿。彼染污定无间生欲界善。为遮退失故也)学·无学心(从学·无学无漏定心出。起欲界加行善也)。

已上欲界加行善心相生

  欲界生得善心无间生九心。谓自界七。除通果心(除通果心所以如前也)色·无色界有覆无记心(欲界善心命终者。生色·无色界时。欲界生得善心无间生色·无色界有覆心也)。
  欲界生得善心从十一心生。谓自界七。除通果心(除通果心所以如前也)色界加行善(从色界定出。起欲界生得善心也)及有覆心(从色界染污定出。生欲界生得善也)学·无学心(从学无学无漏定心出。起欲界生得善心也)。

已上欲界生得善心相生事

  欲界不善·有覆无间生七心。谓自界七。除通果心(除通果心所以如前也)。
  欲界不善·有覆心从十四心起。谓自界七。除通果心(除通果心所以如前也)色界四心除加行善与通果心(色界四心命终者。生欲界时。二染心从彼四心生也)及无色界三心。除加行善(无色界三心命终者。生欲界时。欲界二染污心从彼三心生也)。

已上欲界二染污心相生

  欲界异熟·威仪心无间生八心。谓自界六。除加行善与通果心(异热·威仪心不生加行善与通果心所以。如前注释也)色·无色界有覆无记(欲界异熟·威仪心命终者。生色·无色界时。欲界异熟·威仪心无间生色·无色二界染心也)。
  欲界异熟·威仪心从七心生。谓自界七心。除通果心也(除通果心所以如前也)。

已上欲界异熟·威仪心相生

  欲界工巧心无间生六心。除加行善与通果心也(除此二心所以如前也)。
  欲界工巧心从七心生。谓自界七心。除通果心也(除通果所以如前也)。

已上欲界工巧心相生

  欲界通果心无间生二心。谓自界通果心及色界定善。此即加行善也。
  欲界通果心从二心生。谓自界通果心及色界定善。此即加行善也。

已上欲界通果心相生

  色界加行善无间生十六心。谓自界六。及欲界三。谓加行·生得·通果心也(从色界定出。起欲界加行·生得善心。及起通果心也)无色界加行善心(从无色界定入学·无学无漏定。及色界加行散善心入无学无漏定也)。
  色界加行善心从十心生。谓自界四。除异熟·威仪(异熟·威仪二心不生加行善。如前注释也)欲界加行善及通果心(此二心无间生色界定如前。云云)无色界二。一加行善(从无色定色界定时也)有覆心(从无色染污定生色界加行善也。是即防定方便心也)学·无学心(从学无学无漏定心。若入色界定。若起色界加行散善也)。

已上色加行善相生

  色界生得善心无间生八心。谓自界五。除通果心(通果心唯与定相生故。从生得善心不生也)欲界不善·有覆二染污心(色界善心命终者生欲界时也)无色有覆心(色界善心命终者生无色界时也)。
  色界生得善心从五心生。谓自界五。除通果心(除通果心所以如前也)。

已上色界生得善心相生

  色界有覆心无间生九心。谓自界五。除通果心(除通果心所以如前思之)欲界四心。谓加行·生得二善。不善·有覆二染心也(从色界染污定。生欲界加行生得二善也。色界有覆心命终者。生欲界时。色界有覆心无间生欲界二染污心也)。
  色界有覆心从十一心生。谓自界五。除通果心(除之所以如前也)欲界三。谓生得善·威仪·异熟三心也(此三心命终者。生色界时。此三心无间生色界有覆心也)无色界三心。除加行善(生得等三心命终者生色界时也)。

已上色界有覆心相生

  色界异熟·威仪无间生七心。谓自界四。除加行善与通果心(除此二心所以如前也)欲界二。谓不善·有覆(色界异熟·威仪心命终者生欲界时也)无色界有覆心(色界异熟·威仪心命终者生无色界时也)。
  色界异熟威仪心从五心生。谓自界五。除通果心(除之所以如前云云)。

已上色界异熟·威仪心相生

  色界通果心无间生二心。谓自界加行善及通果也。
  色界通果心从二心生。谓自界加行善及通果也。

已上色界果心相生

  无色界加行善心无间生七心。谓自界四心及色界加行善心(从无色定人色界定时。无色界加行善心无间生色界加行善心也)学·无学心(从无色定入学·无学无漏定时。无色界加行善心无间生学·无学心也)。
  无色界加行善心从六心生。谓自界三。除异熟(异熟生心不生加行善如前注释也)色界加行善心(从色界定起无色定时也)学·无学心(从学·无学无漏定心出起无色定时也)。

已上无色界加行善相生

  无色界生得善心无间生七心。谓自界四心及色界有覆(无色界善心命终者。生色界时。无色生得善心无间生色界有覆心也)欲界不善·有覆(无色界善心命终者。生欲界时。无色生得善无间生欲界二染心也)。
  无色界生得善心从四心生谓自界四心也。

已上无色界生得善心相生

  无色界有覆无记心无间生八心。谓自界四。及色界二心。谓一加行善(从无色染污定生色界加行善心。即防定方便心也)二有覆心(无色界染污心命终者生色界时也)。
  无色界有覆无记心从七心生。谓自界四。及无色界三。生得·异熟·威仪(此色界生得等三心。命终者出无色界故。无色有覆心从此三心生也)欲界三。谓生得·异熟·威仪(此欲界生得等三心。命终者生无色界时。此三心无间生无色染心也)。

已上无色界有覆心相生

  无色界异熟生心无间生六心。谓自界三。除加行善(异熟心不生加行善所以如前注释也)色界有覆心及欲界不善·有覆(无色界异熟生无记心命终者生欲·色二界时也)。
  无色界异熟生心从四心生。谓自界四心也。

已上无色界无覆心相生

  有学心无间生六心。谓三界加行善及欲界生得善并学·无学也。
  有学心从四心生。谓三界加行善并有学心也。

已上有学心相生

  无学心无间生五心。谓三界加行善及欲界生得善并无学心也。
  无学心从五心生。谓三界加行善及学·无学心也。

已上无学心相生

  论云。由疑续善及界退还欲界善心。尔时名得(云云)寻云。续善时善生得者。常性相。界退还所得善。加行·生得中何事。答。光记见光云。问。界退还得欲善心。唯得生得亦得加行。解云。唯得生得善。又解。加行串习者亦得。如婆沙有此两说。然无评文(云云)善心中得六(云云)今所言六心者。欲界无覆·色界善·并无覆·无色界善·有学·无学心也。
  论云威仪路等三无覆心(文)光云。威仪路等至十二处境者。别明三无记所缘境。异熟生心能缘十二处。此即可知。故不别显。威仪路·工巧处·通果三无记心。皆以色·香·味·触为所缘境。工巧处等。等取通果心。此二无记亦缘于声。有语工巧故。工巧心缘声。化人发语故。通果心缘声。声非威仪故。威仪心不缘。如是三心唯是意识威仪路·工巧处加行。不但意识。亦通四识·五识。夫通果心有二。一五识中通果。即天眼·天耳通。二意识通果·即变化心及发业通果心。此中且亦据第二通果心故。言唯是意识。若威仪路心唯意识者。据起威仪心说。若威仪路加行。不但在意识。亦通四识。若工巧处心唯意识者。据起工巧心说。若工巧处加行。不但在意识。亦通五识。缘五境故。若通果心加行。唯是定心意识。不通五识。故不论(文)。
  此言加行者是缘威仪等心也(文)缘威仪心加行者。行·住·座·卧加行云心也。缘工巧同也。
  明得心多少(文)惠云。此门意。如前成就诸根定量门。成欲界染心俱时及前后位。此染心容俱时得几心也。容得者。容者约前后诸位许得。不俱时得六。所以言容也(文)古(定)云。得心多少者。得心者。云初得也。谓十二心中起何心时。初得何心云事明也。前约现起并相生。此约得判多少也(已上)同云。问。欲染心初起时。同时必得此六欤。答。不尔。一切欲染心初起时。依此染心得余心位位ヲ取合。得六心云也。余可准之。欲染得六。总依三缘。一疑续善。二界退还。三起或退也。可思之(已上)欲界染心不得自界无覆无记(异熟·威仪等)心事。彼无覆无记无法前得故也。可知之。古(定)云。问。威仪·工巧数习者有三得。何不入得心数耶。答。威仪·工巧二无记。定不具三得。不定故不数之欤(已上)。
  断善事。善根者。信因果理。知因果理思也。邪见亘善恶拨无果报也。上品圆满邪见起时。无始数习生得善断也。断善感无间果也续善者有二种缘。疑有心及正见也。疑有续善者。邪见拨无因果。善恶因果アルカト思疑有心起时。续善也。正见续善者。善根断者因果道理有リト思フ决定心生时。续善也。问。疑无心起时。不断善。拨无邪见圆满位断善也。若尔。疑有心起时。何续善耶。答。生得善无始数习故。断难续易也。故疑无心不断之。聊疑有心起。易续续善也。续善根时分。顿现除逆者。述造逆罪。断善根者。无现身续善者。必转身续善也。而缘力断善物。生生时续善。生生者中有末心。地狱生有欲现前时也。因力断善者。生改时续善根因力者执强地狱果报终マテ不改善思也(已上。禅读抄)疑是染心(文)惠云。正起疑心时。及上界死生欲界一刹那结生心。唯染污。此两位染时。未来善上法前得。与此二染俱时得也(文)私云。准此释。今疏结云起法前得得之也者。结疑续善并界退还二缘也。
  得欲不善有覆(文)惠云。由起惑退。约先凡夫断欲界烦恼尽。复起欲惑退成三界染心也。界退还即无色死。第二念受欲中有初心。成二界染也。无学正起欲界染时。即退果得学心及无色有覆心也(文)古(定)云。依二缘一起惑退时。离欲色染人。后时起欲染故。此时得欲二染。下地成就上地染故。得色有覆也。无色染先成就有之故。不入此也。二界退还。无色没生欲界时。得欲二染。此时又可成就色染也(已上)。
  得无色有覆及学心者(文)古(定)云。此起惑退一缘也。谓罗汉退起欲惑时。得无色有漏及学心也。此时虽得色有覆欲染得色染时。上出之故。今无色云故略之欤。预流果不退故得学心罗汉不受生故。无色界退还也。故依一缘也。
  此据无色命终(文)自界三者。色界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此通果无记。有法前得故也。得者皆法前得ニテ得之也。余可准之。惠云。色界染心界退还。即据受色中有初心。是染便自界三·欲界一。法前得与染心俱时得也(文)。
  决云。续生时得欲界通果心事。如所依定得。定通果心所依定得。能依通果心必得之也。故今从无色没生色界四静虑之时。得其定故。其定能依通果心同可得之也。即初禅欲界化。乃至四禅欲界化也(已上)。
  无色染心得二心者(文)古(定)云。问。起惑退时。何不得善心等耶。答。圣人皆持三界善心(见)故起惑退时。善心等非初得也。问。生上地时。下地三性心悉舍之。何云起三界有漏善心耶。答。依依身。其地善无记有漏ナレトモ持之欤罗汉依身通三界。前三果依身欲界也。可思之。问。尔者。无色依身罗汉。退起欲色惑。可得欲色善心耶。答。于罗汉起惑退。无受生故无依身替。故记惑退时。染心斗得之不得善无记也。凡罗汉持三界善心故(见)故光之引婆沙十一文。可见之。凡依依身持善无记心。一人上三界善心不可持之。故圣者将三界善心云。舍下地时三性共舍之云。不作相违欤。能能可问之(已上)。
  十二心内容得三心(文)古(定)云。得色善二界通果心事。由二位。二位共升进时也。色善得色善者。从欲入未至地也。色善得二界通果。入根本得之。依色善得余心事。此位ハカリ也。界退还起惑退时。初染心得故。依善得余事无之。光释云。此内色善容得三心。由二定。二由离染(文。已上)。
  学四(文)古(定)云。得四心事由二位。一入定。二离染。离染有二。一由圣道离欲染。二以圣道离色染也。入定者。初苦法忍位也。此时得学心也。依圣道断尽欲惑第九解脱道。得二界通果也。又以圣道离色染时。得无色染也。此皆依学得也。得无色善事。断尽第四定染。入空处近分位也。光释云。学心得四。由二位得等(文。以上)。
  谓由圣道离欲界染心(文)麟云。以明学心故。言圣道。简间道也。入根本得二通果者。谓通果非近分地故。要离染得根本时。方能得也(文)。
  惠者说染心(文)古(定)云。指杂心云惠者欤。彼论心。染心现起时得九心。此论十四心ト说之(六·六·二故十四也)会此相违也谓色染·无色染·及学心。有重得也。色染心两度得之。一欲染得色染时。二色染得色染时也。无色染·学心。各各三度得之。阿罗汉欲惑退起时。色惑退起时。无色惑退起时也。此论取重得云十四。杂心约单得云九心。谓色染除一。无色染·学各各除二。故除此五说九也。此论依重得说十四也。不相违(已上)。
  善心中得六(文)古(定)云。六者二界通果·无色二善·无漏二心也。此论说七。于七中。二心各各两度得也。二通果依色善得也。杂心除二心取五心。并无学说六也。无记唯无记者。三界无记不兼得他也。势力劣故(已上)。
  依或人圣望。颂疏讲读之次。拾古抄等了。
永正十七年八月二日。拟讲英宪。
(大藏卿得业誂之。以英宪自笔校之毕)。
(弘治三。九月晦日。阿阇梨净立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