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大日经疏演奥钞第五十四(本)

  东寺观智院法印杲宝撰述
  东都灵云寺比丘慧光校阅
  疏第十六卷之余(释经五入秘密法品及入秘密位品)
  入秘密漫荼罗品第十二者。将释此品则有来意释名·入文解释三段。初来意者。下文云。上已说金刚手秘密曼荼罗。而未明入秘密之法。故次宣说也(十五左)御钞(般若寺)第三云。疏云。上已说金刚手○次宣说也(以上品来意也已上)密钞第九云。上品佛已答金刚手问秘密曼荼竟而未明入秘密之法。今腾前说故此品来(三十右)次释名(并大意)者。演密钞第九云。经入秘密曼荼罗法品者。入谓达解。秘密曼荼罗如上已释。法者轨持。谓阿阇梨达解此曼荼秘密轨持之义。则能遍于一切坛法而得自在。故下经云解此三昧耶秘密曼荼罗入诸法教中诸坛得自在。又谓。阿阇梨引受法弟子越入此曼荼罗。以字门教法烧除彼业寿之命。令得金刚法性芽生。具此二义故云入秘密曼荼罗法也。作释可知(三十右)疏牒未会品号。故无法字。而奥牒文存法字也(已上释名)又下文曰。如经初具有入大悲胎藏曼荼罗等诸法。乃以此法为要用之法。不于前说。乃在此说之(十八左)私云。此法者。十二字真言王布字。师弟子及坛地三平等法。及以字烧字内●●妙行等。此是品大意也。次入文解释者。入秘密漫荼罗(乃至)故次宣说也者。此释尔时世尊○优陀那曰也。十四义释第十二云。入秘密曼荼罗品者。谓诸佛身语意秘密之藏。唯执金刚秘密主乃能知之。故佛复告之也等(二十八左)私云。当品经初虽无佛告金刚手秘密主句。上来诸品皆有告秘密主之文。例知当品亦梵本中具其势欤。最珍钞云。问。此品初无执金刚之问。优陀那者。即无问自说也如何。答。释云。上已答金刚手秘密曼荼罗。而未明入秘密法。故次宣说也(文)金刚手问者。上品文也。今品之时无重问。故云优陀那欤。而源依上品问故答执金刚问云也。又上文意。则今言优陀那者。是总摄义。而非无问自说欤(已上)秘密尔时等十三字。义释无之。或读烂脱曰
  (一)入秘密曼荼罗品者(三)谓诸佛○执金刚

  (二)尔时世尊○秘密坛法(四)秘密主已下如文
  执金刚秘密之秘密二字。异本无之。可勘证本尔时世尊等者。此牒经文而作释也如金刚顶经等者。密钞九云。疏问佛一百八号等者。谓金刚手等十六菩萨共有一百八种之名。结归果体但名如来之一百八名。金刚顶大教王经云。
  金刚勇·大心○彼亦获如是等(三十左)金刚顶大教王经第二(大曼荼罗广大仪轨品之二)云。尔时婆伽梵一切如来复作集会。
  令金刚界大曼荼罗加持故○以此一百八赞而请。金刚勇·大心·金刚诸如来·普贤·金刚初。我礼金刚手○金刚合·威严·金刚能缚·解金刚拳·胜誓。我礼金刚拳。若有持此名百八寂静赞金刚名灌顶。彼亦获如是(已上)金刚顶略出经第四(赞诵一百八金刚菩萨异名品第三十三)云。尔时世尊告言。持诵修瑜伽者念诵毕已。晨·中·午后·初·夜半·五更。皆须赞诵此一百八异名。时时皆不得阙。若能常诵持。所求果愿速得成就。而诵赞曰。我今欲礼诸如来普贤金刚尊上首○(已上)菩提心义第五云。凡两部诸尊金刚密号具有别卷。是秘密故此中不出。若金刚顶百八名赞十六菩萨各有。或六或七或八。足为百八名云云。若六卷本加有一百八十名号。此则三十七尊各有百八及百八十。是报身佛迹出天上。且随天法多分百名若化身佛迹在人中。迹随人法多分十号(末之二十七)些些疑问云。入秘密曼荼罗品释云。如金刚顶分别积品中。佛入三摩地(已上文)此品未见所在(已上)杂钞一云。此分别积品经未曾见。有垂示(已上)私云。金刚顶经中。虽有说百八赞文。而未勘分别积品之品号。是翻译不同欤。今文意曰。萨埵如来直问直答。是从佛身生而问佛。唯佛与佛境界。故以此法证入秘密法佛境界也(已上)光云。今言金刚顶经分别积品者。此引大本不可穿凿字形印形等者。身·口·意三密之身也。即如今经三无尽庄严藏也尔时世尊又复等者。御钞三云。以上品来意也
  (已上)私云。是释二品由来也。疑云。尔时等经文上既举之。何再唱之。答。上为作释总牒之。令欲释来意别牒之也持诵者遍学(乃至)为授戒也者。此释真言遍学者○烧尽一切罪四句也。十四义释第十二云。持诵者遍学秘密曼荼罗智者。
  真言者应遍学(谓一切处须解也)智者秘密坛(即智是通达也)无所疑滞故名智者。智者尽烧一切罪弟子法如是持诵者。○乃可为师(二十九)私云。
  持诵者遍学等二句即当治定真言遍学者通达秘密坛二句也真言者应遍学等者。述上二句意也谓一切处须解者。即述遍学意也古者秘密坛者。义释作智者
  一烂脱

  (一)持诵者遍学○(谓一切处须解也)(三)古者秘密坛○故名智者(五)智者尽烧○法如是者(一)持诵者即是○故须遍学也(四)所云智者○云何名智人耶(七)烧弟子罪者○无边罪障(六)弟子法如是者○作法也(八)深厚之障以下如文
  私云。烂脱顺文。真言遍学者等四句意也
  弟子法如是者。应云如法是弟子欤。次下文云。如法入坛作法也(已上)然阿遮梨等者。私云。是释法则阿遮梨相也。如具缘品经及疏第三(二十右)已释之此经宗旨者。谓内证深旨也次第法用者。谓造坛法则也
  随顺此经等者。余经中种种方便随顺此经造曼荼轨则及所要事等义也。
  所谓戒律作法及镇坛事业等亦是也缘曼荼罗要者。十四本作缘漫荼罗所要。谓药种香药差别等也有遮无遮者。私云。述七遮难等有无也所云无者等者。私云。释通通达秘密坛句也。智者与通达。是一梵语而义翻欤云何名智人耶等者。十四本云。云何名智人耶。弟子法如是者。谓如法入坛作法也烧弟子罪者(十二之三十右)十本云。云何名达人耶如法为弟子烧尽一切罪者。谓令如法入坛作法也。由彼无始旷劫积集尘劳。或具无量深厚之障。若不为除则身器不净(已上)烧弟子罪者等者。私云。已下称如法为弟子等二句。就乱脱可悉之十三难等者。私云。略颂云。边尼贼破黄。杀父母罗汉。破法僧佛血。

  非人畜二形(已上)谓边罪(一)污尼(二)贼住(三)破内外道(四)黄门(五)杀父(六)杀母(七)杀阿罗汉(八)破法轮僧(九)出佛身血(十)非人(十一)畜生(十二)二形(十三)也
  烧彼寿令不复生(乃至)无垢也意生之者。
  此释寿命悉焚灭○清净遍无垢八句也烧彼寿等者。即当治定本寿命悉焚灭等三句也。私云。是说内●●实义也。
  第一卷所云除业寿种得至虚空无垢大菩提心(一本之二十一取意)之意也。谓以●字为所烧薪。以●字为能烧火也。即是以罗字字义而烧阿字字相也。最珍钞云。问。经文以字烧字(文)尔者以何字烧何字耶。答。释云。以啰字焚阿字也(文)就之。阿字本不生不可得自性清净也。何以罗字焚烧耶。答。阿字者。菩提心佛种子也。以此为弟子身。其身有烦恼罪垢。以啰字慧火烧炼之除垢染。阿字菩提心体显现也(已上)次以此慧火之字等者。十四义释十二云。次以●啰字而加其上。啰字者即是大慧之火也。即以此慧火之字等(三十左)然既焚竟等者。释彼寿命还复句也
  一烂脱

  (一)然既焚竟○不如是也(三)诸垢之薪○如来种子也(二)师以何方便○复更生也(四)以字烧字者以下如文(私云此是烂脱不甘心矣)
  光云。又有乱脱。即今出之
  (一)能治亦遣也(三)所谓烧者○今此灰烬复

  (五)烧尽同于灰彼等复更生也(二)以字烧字者○体同金轮也(四)生妙牙也(六)谓生嚩字门也以下如文
  又有乱脱

  (一)令此灰烬复(三)烧尽同于灰○体同金轮也(二)生妙牙也(四)谓生嚩字门也以下如文
  令此灰烬等者。十四义释云。令此灰烬复生妙芽也。烧烬同于灰。彼等复更生也以字烧字者等者。释谓以字烧字等二句也。私云。寿命还复生下五字。严身生起释也。●字金刚轮为所依。以●字烧之令纯一金刚体。此中生净身。即是●字门也。此身内外清净无垢。即是●字也。火动中必有风大。又●字上空点即是大空欠字门也。空水不二义。即团圆一际义也。空轮虽遍在四轮。而与水大无碍义特相迫近。故云之也生此清净之身等者。释一切寿及生等二句也如百炼之金等者。文次第曰。金喻文(十七右)
  又缚字上加点等者。密钞第九云。疏又嚩字上加点等者。此嚩字应是佉字。于上加点。
  即是大空欠半声字门也(三十一左)微妙法水等者。密钞九云。微妙法水等者。谓前嚩字之法水灌注弟子心圆明时。若不得欠字之空。即有隔碍。由欠字虚空不碍故。即嚩字之水得流至弟子心圆明上。令心器清净堪任净法耳(同上)当知即具地水等者。秘藏记云。五大者也。阿字是本不生理种子。落种子于地轮。则待水土缘始芽。是故有水轮。虽有水土缘。必待日轮暖气得具茎叶。是故上有日轮虽有水土日轮缘。必待解脱风得具足生长。是故有风轮。纵虽有水土日风。而皆悉坚实。何能生物。是故最上有虚空轮。所谓五字严身也(上之七左)
  复为欲令坚固(乃至)次第而布之耳者。
  此释以十二支句而作于彼器二句也更有方便等者。即释以十二支句句也。文次第曰。
  明布十二字文(十七右)次上品所说暗欠暗恶等十二句真言也复得十二缘等者。御钞(般若寺)云。从缘明起者。是十二因缘中最初缘也。令以十二字成秘密真言身。譬如以十二因缘。成流转身言也。无明为缘行起。是过患十二因缘也。菩提心明为缘起行。
  是密曼荼罗十二因缘耳(已上)一字虚空字也等者。义释十二云。一字顶上虚空字轮也。二字在耳。一字在顶也(三十一左)光云。此有乱脱曰

  (一)一字(三)虚空字也(二)顶上(四)二字以下如文
  次如本性配生从眼起好也者。御钞三云。次如本性配生。从明起妙也○或本先从眼起好也(已上)义释十二云。如本自性配。先从眼起好也(三十二右)密钞九云。疏初有四字布于上分等者。谓以十二支句真言之王用布弟子遍身支分。令成法器坚完也。初一暗字置顶上。次以欠暗二字置二耳上。以恶字置于项上。言先从眼起也者。若次第时。即以欠暗先置眼上。今置耳上者。互相摄也。言次有四字在中分者。谓以糁索置二肩上。含字心上。鹤字咽上也。言次有四字在下者。谓脐上嚂字。腰上●字。腿上鍐字。足下哟字等也(三十一左)私云。从眼起好者。眼耳互用之也。今虽用两耳。而又用两眼甚好也。次下文曰。如二耳字即摄二目等也(已上)眼东方第八识。耳北方前五识。八与五行解同故。互用之义有之也。最珍钞云。

  左耳●(大勤勇大日一)右耳●(佛眼二)顶上●(释迦三)额上●(遍知印四)右肩上●(莲花部五)左肩上●(金刚部六)胸上●(胎藏中胎九佛位也七)咽上●(般若八)脐上●(胜三世九)腰上●(圣无动十)右足●(千手十一)左股上●(金刚藏十二)
  又云。青龙轨云。吽●●(身真言)诃罗(二合)鹤(语真言)●●(意真言。中之六右)私云。已上布字违疏释欤。不审不审(已上)光云。建立护摩轨(一左)所出合同今疏。十二真言王轨说即如最珍钞。然乃本存二说。学者不可是非然单足二皆有之等者。义释第十二云。然髀足皆有二。今但于一足置之。即管两足也(三十二右)
  然作此方便(乃至)无违背义也者。此释如是三昧耶○平等不违逆六句也。私云。自下就如上布字观释三三平等义也。但如是作已即能成于法器等三句。可移置上次第而布之耳句之下欤。又义云。然作此方便等释非释如是三昧耶已下文。犹释上以十二支句等二句也。如是作已即是成就已下正释如是三昧耶等文也有三等等者。释如是三昧耶句也二者用作曼荼罗等者。谓于四重圣众同作此布字观也更问布字等者。记问八帐(智证)云。更问布字云何起者。亦如十二字真言中记(已上)密钞九云。疏更问布字云何起者。此中更问者有深意也。非是有疑耳。谓曼荼罗上布此十二字时。中院当上分。第二院当中分。第三院当下分。又若依本起末则收中及下。若摄末归本则身迹之本。故令更问。此即瑜伽秘密之加持也(三十二右)所谓三昧耶者等者。文次第曰。释三昧耶义文(十七右)此弟子非但等者。释一切语如来等句也经及佛声闻众者。辟支佛云及佛。非无上世尊也故云诸世间等者。此未会文。即当乃至诸世间等二句也。十四本云。故云诸佛世间等同顺。亦是法花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义也(十二之三十二左)十本云。一切诸如来乃至平等不违逆。亦是法花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义也(已上)光云。此有乱脱(即依十四本)曰
  (一)不相违背(三)应作如是○无违背(二)义也
  (四)称此三昧耶以下如文
  应作如是解等者。总结上意也无违背义也五字。十四本无之
  称此三昧耶(乃至)此土未传耳(具问)者。
  此释解此平等誓○说名三昧耶八句也称此三昧耶等者。十四本作此解三昧耶秘密曼荼罗中入一切法教中等(十二之三十二左)私云。称此三昧耶○如是等我者。此未会文。即当治定本解此平等誓等四句也
  一烂脱

  (一)若称此三昧耶○得自在(三)(虽不入亦得自在摄取也)○三昧耶名说者(二)解是解了之义○无有留难也(四)佛以诸法究竟等已下如文
  如我等持诵者等者。牒未会文。即我身等同彼等四句也。我者是如来自称欤。持诵者即行人也如经初具有入大悲胎藏等者。私云。当品所说入曼荼罗法者。以字烧字法。并十二支句布字三三平等是也。即最初说入曼荼罗具缘支分处。尤可说此法然为令学者求师传。回互前后而说之也所以回互前后等者。密钞第九云。疏所以回互前后等者。谓有疑云。如经初曼荼具缘品。已有趣入之法轨。今此复明要用之说。则与前说文势隔阔。义味玄殊。何不相续说之令人易见。而作此绮互不相承蹑莫佛有●惜耶。故下为释云。但为欲令入正法者应须依师而学等(三十二左)私云。岂佛不有●惜耶者。依密钞意则通妨也。既佛似有●惜之失。故通之云但为欲令入正法者等也。又十四义释云。岂佛有所●惜哉等(三十三右)依此文者。直释而非通妨。最珍钞云。问。回互前后不相承蹑等文意何。答。乱前后不禀承者诫之也。非佛●惜也(已上)犹如佛于声闻经中等者。私云。是指律法说也。受具足戒之后满十夏云和上。满五夏云阿阇梨。但非明律者尚不能成十师也贼住者。谓盗听布萨也
  如声闻法中五法成就等者。律宗新学名句中卷云。受戒多岁不知五法。尽形依止(十诵)一者不知犯。二者不知不犯。三者不知轻。四者不知重。五者不诵广戒(十四右。十诵二十一之十三右)又云。五分法身。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脱。五解脱知见(十八右)四分律云。五夏不诵戒羯磨。尽形不得离依止(已上)十诵律云。不诵广戒通利。尽形依止(已上)毗尼母论云。不诵戒人若故不诵。先诵后忘。根钝诵不得。此三人不得离依止(光云。本论二·九左。但今文行事钞师资篇所引)经云差机说法等者。私云。未知何经。更寻之可有十四五偈者。文次第曰。释入曼荼罗三昧耶偈未传此土文(十七右)最珍钞云。问。其十四五偈不传此土者。争知其文意乎。答。善无畏于天竺见之。令语一行欤(已上)”
  次住秘密漫荼罗品(乃至)住证之品也者。十四本云。此土未传耳。次住秘密曼荼罗品第十三前品。说入秘密曼荼罗方便。所谓三种加持也○次说住证之品也。尔时毗卢遮那世尊等(三十四右)
  一烂脱

  (一)此土未传耳(具问)(三)次住秘密漫荼罗品○次说住证之品也(二)入秘密●●●位品第十三(四)尔时大毗卢遮那已下如文
  前品说入秘密等者。私云。三种加持者。谓师资及曼荼罗坛是也
  入秘密漫荼罗位品第十三者。将解此品亦有三段。初来意者。次上文云。前品说入秘密曼荼罗方便。所谓三种加持也○然后得安住于秘密藏中。故次说住证之品也(已上)密钞第九云。经入秘密曼荼罗位者。上品说。阿阇梨达解秘密曼荼行法。与此中而为方便。由达解故方能正入(光云以上正申来意)今此入字。疏是住字。入住言别义同。又亦是影互。若约阇梨。即当证入证住。若依弟子。即当安住趣入之义。漫荼罗义如前。位者位处。上之入字即是能入。位是所入。此之位处乃是意生八叶大莲华王。
  东方宝幢如来乃至东北方观自在菩萨及下方持明忿怒等一切诸位。此等诸位是所入。阿阇梨之智而为能入。故云入秘密曼荼罗位品也。作释思之(光云。以上释名。以下重结来意)又前品已具明方便。今说其果。
  亦腾前起故此品来(三十二左)御钞(般若寺)第三云。疏云。前品说入秘密十二因缘耳。疏云。前品说入秘密曼荼罗方便。所谓三种加持也。谓以真言加持师之身所入之坛。并加弟子令坚固。然后安住于秘密藏中。故次说住证之品也(已上)又云。
  疏入曼荼●品与入曼荼●位品中间更有住曼荼●品十三文。是可无文也。何者。捡经品次第。无其文故也(已上)次得名者。御钞三云。问。前入·此入有何差别耶。答。疏云。前此能入。此是入解。譬如人能入宝藏中。虽入未识其细细宝物。后方渐渐能知种种宝物。随心受用及施与他人。今此二入之义亦然。前品由三种加持故能入秘密曼荼罗中。虽然未识其秘密曼荼罗此何物。以何为曼荼●其上位地图画次第如何。故今此品明曼荼体是心地。心地清净故三重界道庄严具足。自佛三昧法尔具足也(已上)私云。入者住证之义也。曼荼罗者三重坛也。位者佛·菩萨·二乘·八部等各各位地也。又密钞释如次上引。最珍钞云。问。释牒住秘密。住秘密亦何。答。约所住牒住欤(已上)次文释者。光云。此品牒经多是未会。读者可知
  尔时大毗卢遮那(乃至)三昧名也者。
  此释尔时大日世尊○住于定中也毗卢遮那义等者。即指第一卷也。但圆明常住者。此一句是第三光无生灭义也。寻云。何在此品必释毗卢遮那名字乎。答。当品为说曼荼罗本位。如来入等至三昧而现四身相。是则遍一切处作大照明义也。应知大日与等至其意符合。为显此义。专在斯处释大日之称也。声字义中引今经文而释四种法身通名大日之义。可思之佛所以入此三昧者等者。私云。
  佛入无所王至妙定现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之事也毕竟无相寂灭之法者。即是自证三菩提也。次下经文所云法界?帜大莲华王出现。如来法界性身安住其中是也以大悲故等者。是即加持三昧也。次下经文所云时彼如来一切支分无障碍力等是也。此则自性法身法尔法然身土。并受用已下随缘显现身土也。而实四身并具法尔随缘二义。是故定中所现无相法身法尔加持体也。故次又云。从因缘生。即不生义。同于性净之法。若依此义者。无相者遮情也。有相者表德也又为满足金刚手等者。若浅略者。则令睹条末而喻宗本也。若深秘者。则种种形声悉是本地内证之境界。故云尔也等至者三昧名也者。别本作三昧之名也。文次第曰。释等至名文(十七
  左)是出别名。而非三昧翻为等至之义也。今等至者。不简瓦石草木悉法身三密故立此名也。又今疏约三世无改转之义而作释也
  上云尔时此复云(乃至)佛会庄严也者。此释即时诸佛国土地平如掌也。密钞九云。疏上云尔时等。上云者指上秘密曼荼罗品也。谓从彼品至下八印品。俱是广前字轮品中秘密之义。依彼初起之时。名为彼时。疏依梵本作此说耳。故次下经云。时彼如来一切支分无障碍力。乃至生无量形色庄严之相等。以此证之。今经云尔时。即当疏指彼时。故云更问(三十三右)记问八帐(智证)云。等至三昧义更问者。下句分明(已上)私云。密钞意。上云尔时者。指上第十一秘密曼荼罗品也。此复云彼时者。即指当品初文。再治本尔时世尊等。仍疏依梵本作释也。次更问者。即梵本与译经不同。为令决之云更问也。智证释意。更问者此指等至三昧义欤。此等义势皆不契疏意欤。就烂脱可取义。如下释
  一烂脱

  (一)等至者三昧之名也(三)上云尔时○云彼时也(更问)(二)等至者犹过去○犹如手掌平正
  (四)所谓地平者已下如文
  光云。又传第一第三二科如前

  (二)等至者犹过去○故名等至三昧也(四)佛入此三昧故以下如文
  私云。读此烂脱可消今文。上来释尔时大日世尊○住于定中之文毕。此中委释等至名字及佛入此三昧之所由也。彼佛入三昧已下释即时诸佛国土等文。但彼佛入三昧○手掌平正者牒经(此中。等者等同也五字。译者注解。故十四本注书之)也上云尔时者。指次上尔时大日等文也
  此复云彼时者。指今即时诸佛等文也。盖彼时与即时梵语同欤更问者。上明佛身众德遍一切处之义。今复点诸佛国土以成法界曼荼罗。故云次复有此事也。斯即佛从平等心地开发无尽庄严大曼荼罗已。
  还用开发一切国土沙砾荆棘无尽庄严大曼荼罗。故即事而真深义只有此中。仍云更问也等至者犹过去等者。御钞三云。等至者。三世诸佛道同处住同故(已上)又云。令内所观与外事所布内外互等无有差别。名等至三昧也(已上)私云。一段释义不出此二义也又复如前等者。此约阿遮梨传法度人方便。而释等至名也。若依此释。则末世弘通仪式皆是等至三昧所作也。最珍钞云。问。经文唯说如来示现。全不说阿阇梨示现何。答。经文观未来世诸众生故住于定中。
  如来灭后师如佛示现可安布之意显也等(已上)彼佛入三昧时等者。十四本云。彼佛入三昧时。彼佛土等(等者如等同也)平正等(十二之三十六右)十本云。佛入三昧即时诸佛国地平如掌者。手掌平正等(已上)私云。此当治定本诸佛国土地平如掌也。但等者等同也五字。译者注解而非经文也以三昧而言等者。此国土庄严外事等。约内心三昧相应之义作释也然此即是净菩提心等者。御钞三云。如维摩经云。但除其病不除其法也。问。尔何般若经法尚应舍。答。其为破所执乘空性理尔云耳(已上)私云。当段经文虽无除去沙砾等义。
  次下内心曼荼罗段说净除一切尘垢○株杌过患。即约此意而作释也阿赖耶之所含藏等者。除一切业种所生过患之意也唯除毕竟平等净菩提心等者。除此菩提心体性之地。而自余一切垢等皆除去之。是即平等之义也。如第四卷(三左以下)治地文广释也
  五宝间错者(乃至)前释非也者。此释五宝间错一句也。十四本云。五宝间错者。谓金银等五宝。五宝谓五色之宝而间错其地。五色者即是白黄赤绿黑次第也。间错是界也。白是信。黄是进。赤是念。绿是定。黑是慧也(十二之三十六右)私云。疏文烂脱。以义释可见之曰

  (一)金银等五宝(三)五色之宝○即是白黄(二)五宝谓五色也(四)赤缘黑已下如文
  五行者。异本作五色者是戒也。异本作是界也。是借音欤。又界即戒义欤(已上)光云。今依义释。则第四科赤绿黑以下尚有乱脱。故续之曰

  (六)白(五)间错是戒也(八)黄(七)是信(十)赤(义释此下有是念二字(九)是进(士)绿是定以下如文
  黄是信等者。文次第曰。以五色对五根文(十七左)上释云初白次赤等者。御钞三云。疏一释云。初白次赤○前释非也。意可列白黄赤绿黑。何者。配五根故也。即白信。黄精进赤念。绿定。黑慧也(已上)三部曼荼罗里书(智证)云。位品释云。五行者即是白黄赤绿黑次第也。五宝谓五色也。白间错是戒品也。黄是信。赤是进。绿是定。黑是慧也。上释云初白次赤次黄。今以此释为定。前释非也。吾今依此文为定趣尔征诘。咎在尔处。问。若尔。唯有四根阙念根。义相违多少。答。凡修行门以戒为初。此为大纲。若无戒品。定惠难成。故今引文正为行门以戒为纲。牵发五根。此义仿之。若疑念根无所属者。当知信根摄得念根。念在信中。其义可知。问。何故诸文多为五根。答。彼诸文者约开为五。今意云。为四添戒为五人行者入修行门。初受三世无碍智戒。后灌顶。可知为说四根本禁。当知此门以戒为首。以戒为胜。若失此义。法无可寄。混失教旨。问。若以戒为首及脚者。初后有戒。今为六行。及以六色印。答。以始显终。更不可疑。问。此义尚然若尔。经文释文有多少说。皆为徒设。答。彼亦非无来由。为防慢法。多用散漫之说。故今依此位品及曼荼罗图样作此决释。得意有人不合烦言(大中十年四月二十四日记。已上)私云。疏释文字烂脱。然智证大师就此脱本作种种料简。不契十卷义释。恐是谬释。凡今释意。白·黄·赤·绿·黑次第配信·进·念·定·慧五根。以此为定。而上来白赤·黄·青黑次第为非也。问。上释者指何文乎。答。第六卷(十三左)云。白赤黄青黑○(取意)又(十四右)云。或有说言白黄赤青黑。此约受染浅深有容有上之义(取意)今此中指初一说云上释欤。问。列色之法依义不同。

  所谓受染次第白黄赤青黑也(出第六)草木滋润次第白黄青赤黑也(五大虚空藏色出金刚顶经)胎藏五佛色白赤黄青黑(出第五·三左及第六·十三)又略出经云。初下白色。次赤色。次黄绿。皆在内院。其外院以黑为之(三之四右)而今何只取一说非余说乎。答。义门多途。各据一边。何必遮之者乎。但今为成立其五根配属之一义作此释也。例如虽言北方阿●佛经误。而于北方入涅槃德释成不动义也
  从此已下一一庄严(乃至)皆在门标也者。
  此释悬大宝盖○而校饰之也从此以下一一庄严等者。十四本云。从此下一一庄严皆有义释。今此中未解等(十二之三十六左)私云。皆有义释者。谓一一?帜皆有其义。可以释耳。而非指义释也
  一烂脱

  (一)一一对其法门也(三)然其处非但○门标之上(二)大宝盖在上○故云大也(四)此标上又悬白拂以下如文
  我云。经云悬大宝盖庄严门标。故须先释宝盖。次释门标。仍有此烂脱也言标者此标等者。私云。标者门左右所立幢旗也
  如上所图者。指第六卷(十六右)彼委释之也
  然有画作等者。彩画及造作二图有之也
  四方之门即是四念住者。身·受·心·法四观是开通佛法之径路。故云门也标是四梵住者。光云。智度论第三曰。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故名梵住(一左)是即四梵住也。涅槃经名曰四梵行。彼曰。复有梵行。谓慈·悲·喜·舍(南本十四之五右)凡度门中。以四无量为其?帜。
  故今大悲胎藏门标亦为四梵住也涅庾呵是门等者。文次第曰。并出门与旗梵语文(十七左)御钞三云。若合者。涅庾呵都罗是门标也(已上)私云。两种梵语是门与标之梵名也
  杂色者等者。释众色流苏等二句也更有种种杂色等者。宝积经六十二云。一一轩盖皆悬七宝旒苏铃带(十右)又云。庄严头冠种种旒苏(六十二之十六右)旒苏者房也。私云。以此彩幡严饰门及盖也。旒苏者幡房也。今经本作流字谬欤。更可考证本也大宝盖等者。
  释悬大宝盖等二句也此标上又悬白拂等者。私云。释宝铃白拂等四句也前是彩幡等者。十四义释云。前是彩幡。今是宝铎及幡并悬宝幢而间错之也(十二之三十七右)意云。次上杂色标者。幢旗所悬之彩幡也。今此宝铃等者。亦是幡类。以饰宝幡幡上庄严也。幡拂之类者。经言白拂。是又幡种类。故云幡拂欤
  一烂脱

  (一)而间错之也(三)并种种○是杂彩也(二)杂彩名衣悬垂周布(四)私谓即是如文已下如文
  光云。若依义释。又有乱脱

  (一)并种种(三)杂好彩之束○是杂彩也(二)杂彩名衣悬垂角布(四)私谓即是以下如文
  杂彩名衣等者。即当治定本名衣幡珮绮绚垂布也私谓即是如文等者。御钞三云。第一卷同闻众中。有被杂色衣执金刚文。准之可思(已上)密钞云。今此所彰即是着杂色衣金刚义。当长恶字也(九之三十三)私云。两本义释并作即是如前。般若寺御钞又就如前本引第一卷文欤杂色幡以来等者。结上意也。谓此幡等皆门标严饰也
  建谓立幡于标也(乃至)欢喜快乐也者。此释于八方隅建摩尼幢○人所乐闻也
  一烂脱

  (一)皆在门标也(三)建谓立幡于标也(二)八方隅建○摩尼作也(四)幢者谓四方以下如文
  建谓立幡等者。释于八方隅等也幢者谓四方等者。十四本云。幢者。谓于柱上始有层台之柱也。四方及四隅各建摩尼妙宝如意之幢也(十二之三十七右)十本同之。今疏文言虽阙。其意同之。即是释幢之相状也。私云。曼荼罗四角相对立幢。幢悬幡也。其图又如上卷也复有八功德水等者。释八功德水芬馥盈满等也。密钞第九云。疏八功德水者。如常即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饮已不伤腹也(三十三左)净妙浴池等者。释种种浴池也复于池中等者。释无量众鸟等也又生种种时花等者。释时华杂树等也六时之华等者。密钞第九云。疏六时之华者。西域一年六时各两月。谓十一月后半·正月前半名为春时。二从此后至三月前半名为热时。三从此后至五月前半名为雨时。四从此后至七月前半名为秋时。五从此后至九月前半名为雪时。六从此后至十一月前半名为寒时。又诸说或不同。此依清凉钞。谓彼土时华适时而发。故曰六时之华也(三十四右)八方分分布之等者。释八方各系等也。此读烂脱云

  (一)宝树罗列也(三)八方分分○即方也(二)五宝璎珞绳系也(四)此八柱之上以下如文
  与前所云等者。此指次上五宝间错等句也。上常宝玉罗网等璎珞也。此别有形即如仰半月状而垂下也。十本云。
  与前所云璎珞有少别(缺图)谓垂如仰半月形等(已上)其地细滑等者。即当治定本其地柔软等四句也如此地轮中等者。异本无轮字也。两本义释共无轮中二字也复平如旧等者。十四本义释云。复平如旧。其触极细最生乐受也(三十七左)十本同之。今疏平也二字恐传写谬。可勘证本又有无量乐器等者。释无量乐器等四句也
  于此布列庄严(乃至)普门示现也者。此释无量菩萨○愿力所生也。私云。此段可有烂脱曰

  (一)欢喜快乐也(三)于此布列庄严之地(二)复生无量○如来信解生(四)其座罗列已下如文
  (光云。故和上不用此乱)问。于同一座及宫殿等。而有菩萨随福所感与如来信解愿力所生二义乎。答。若约别德。则有菩萨随福感之义。若约总体。是如来信解所生之义也。譬如世间依报此虽各各所领。总而言之。国王一人福力所感。准而思之。问。意生之座者何义乎。答。菩萨意所乐所生之座及宫殿等也如上大悲藏等者。此指具缘品三重坛等也
  此等皆在等者。此约总标德释成如来信解力之所生也。声字义意此段明随缘显现也
  法界标标即法界生(乃至)令得欢喜也者。此释法界标帜大莲华王○令得欢喜也。私云。上来说第一重已下三重坛毕。自下说中胎八叶华藏也。凡四重坛皆虽等至三昧所生随缘显现之体。而于此华台则说法尔所起之义也。例如始觉满位还同本觉。此中一一功德悉述法尔法然之相。
  是故声字义中引此文明法佛法尔身上也此中有性义者。谓?帜义中既示莲华。莲华自性清净之体也。仍标字势含本来常净之意也(已上)光云。此解叵甘心乎。何者。疏言本来常净。是明性德。岂其性义。今言此中有性义等。则标梵语含性义也。凡言标是近相也。言性即近体也。只是一法之本未耳。当知标性语势相兼。况乎言法界标帜者。标帜即法界也。故曰标即是性也
  一烂脱

  (一)还用法界而庄严之(三)中有大莲华王○中胎八叶之华也然(二)生大莲华○众生喜悦此(四)第一是第一法界身(八)随诸众生信解令得欢喜(六)极微细之意最难见之性故(五)极微细也(七)此第一者○云性也(九)随意者佛本愿力以下如文(光云。又传第二科终此字置第四科始。第三科终然字置第二科始)私云。此中第二科总牒经文。第三科已下一一别牒而作释也。但第一句再治本无之。法界性身句含之欤。第八科重牒释上经文也佛本愿力等者。法界性身周遍法界之利益也。大师释云。不变之变遍刹尘应物(性灵集第八。为弟子僧真体设亡妹七七斋。并奉入传灯料田愿文)即此义也
  彼如来诸支分(乃至)所感之座也者。此释时彼如来一切支分○庄严之相也。私云。
  已下明法界身毗卢遮那以有无碍力故能现报·应化·等流三身也。明报佛身土也如来支分有无碍力等者。谓无碍即无坏义。释成之也(已上)光云。今谓。如来支分有无碍·无坏二力。而无碍故无坏义也应知此二力只是表诠(无碍)遮诠(无坏)之异耳二乘者。谓大·小二乘也。故次云声闻菩萨等也。但十四本(十二之三十九)无声闻二字也十种智力者。即处非处等十力也。合十力以成此无碍力也为分三分者。两本义释共作分为三分。谓以佛身三分现三重坛。如第三卷释也寂心等者。此六字如次息障·增益·调伏·本尊等之状猊也
  今此十力复从何生(乃至)而出现也者。此释无数百千俱胝○即时出现也。私云。此说变化身之相也。但声字义中。以即时出现句证等流身。是暂现速隐之义故。今疏不尔。直属变化身也。各据一义。并不相违也。盖于应身可有等流身义。即三乘六道无量应身之故也。问。当段无碍力十力万行其体何物乎。答。如次法·报·应三身功德也。疑云。见释文意。万行生十力。十力生无碍力也。尔者。何以所生为法身。以能生为应身乎。答。今从生者。是解了次第也。谓见未解本云生。譬如见烟知火。由烟火生也
  一烂脱

  (一)即此诸行功德资长也(三)以功德所资长身出现也(二)从法身而出现也(四)彼出现已以下如文
  私云。今此烂脱依十四本。但文字次第不审多之。义释云。即此诸行功德资长法身而出现也。以功德所资长。身出现也。彼出现已等(十二之三十九)
大日经疏演奥钞第五十四(本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