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大日经疏演奥钞第五十三

  东寺观智院法印杲宝撰述东都灵云寺比丘慧光校阅疏第十六卷之余(释经五秘密漫荼罗品)次作第二漫荼罗者(乃至)以辨左右也者。
  此释复次秘密主今说第二檀○诸业善成就三十八句也。般若寺钞三云。次金刚部曼荼罗经云。今说第二檀○诸业善成就(已上)持诵不同云。四金刚部别檀(名金刚手曼荼。亦名金刚部曼荼罗。七之二十七)次作第二等者。释复次秘密主等二句也谓善说也非前非后等者。私云。善说者。此释今说二字也。非前非后者。谓对上莲花部。指今金刚部云第二。然非是必次第治定。故云非前非后等也其曼荼罗四方等者。释正等四方相等二十二句也。私云。先作方檀。于其外缘。三古杵接围之。围中皆黄。色其中安莲花。莲花上有瓶。瓶色白如月色。亦以三股金刚而绕瓶边也或用余物等者。今约执金刚故。用三股杵围之。即三股杵为其三形故也。若于金刚部中。自余尊者。如或针或戟等。以为其尊三形者。亦以围瓶边也彼瓶上有等者。瓶上有风轮。黑色半月形也其下状等者。半月风轮下方两边垂降。如幡形也●此图异本载之。即此形也彼半月中等者。半月中有火轮。三角赤色也。此三角周亦以三股金刚围之。于其三角中安赤莲花。莲华上置三股杵。杵上安●字也。
  或安本尊形(执金刚等也)或只安种子字也

  (缺图)

  寻云。置三形时。何必加置种子乎。答。次释云。印上置字也。又云。画形者。心上安种子字。谓种子字轨持为义。故通本尊及三形也。光云。或安本尊形等解意。必用三形。而其上安种子或尊形也。此解未快。今详疏意。则注莲上画金刚。而言谓或等。此三或一。而今先出金刚即是三形与金刚部而特相应故也。但如下文言印上置字也者。
  即同上言心上安种子字(此有乱脱如下出之)若又画尊形或三形。则必其上安置种子字也。然此安置只是观想布之。即释言想●字诵而加持之也者是也。且又如此尊形三形必加种子。岂只其取轨持义哉。嗟呼称真言陀罗尼宗意在于是乎(种三尊三秘密。若据本有。虽无胜劣。若约次第。亦有粗妙。深旨更问)私云。经言迦罗者者。瓶梵语也。寻云。宝瓶南方宝部三昧耶形。而今何用金刚部乎。答。金刚顶经云。金刚即宝光(已上)宝部光明与金刚部智光。相通之义有之。故今以瓶为座欤。胎藏曼荼罗南方置金刚手院。即此意也。凡此檀莲花地轮。谓须弥即八叶莲花形故也。宝瓶水轮也。黑云风轮也。三角火轮也。金刚杵空轮(摧破即空义故)也。是即五大所成曼荼罗也。但风中安火轮者。火能得风增其力用。故图之也(已上皆私案义。不能用者也)问。此图无置外部释文云何。答。文相虽未分明。准莲花部而图之也。问。若尔。何处缘十方佛等不图之。答。是又脱文也已若画印者等者。私云。经文虽但说印。

  疏亦具种子尊形也一烂脱(一)着画印者(三)想吽字诵而加持之也(二)印上置字也(四)此是汝漫荼罗以下如文诸明王各依本等者。十卷义释作部母商憩罗金刚部生等者。十四卷义释全同今疏。私云。诸明王者。即经所举六金刚也。一部母。第五云。次于执金刚之右置忙莽鸡。所谓金刚部母(二十二右)二商憩罗。第五云。次于执金刚之左置金刚商竭罗。译云金刚锁(同上)三金刚部生。秘藏记云。发生金刚部菩萨(下之十六右)四金刚钩。秘藏记云。金刚钩女菩萨(同上)五素支。第五云。次于部母之右置大力金刚针。素支译云金刚针(二十二右)六大德持明王。第五云。次复于执金刚下置忿怒持明。降伏三世一切大作障者。号月●尊(二十二左)都部要目云。部主有三种。金轮王佛顶佛部主。莲花部主马头观自在。金刚部主三世胜金刚。三种部母。佛母佛眼以为部母。莲花部白衣观自在以为部母。金刚部忙么鸡菩萨以为部母(三左)秘藏记云。金刚部金刚手为主。又云三世胜金刚。忙么鸡为母(下之五右)此皆说中胎也等者。私云。义释中佛部檀终。有移诸尊座位之释。又莲花部终释曰。
  若作马头曼荼罗者○余皆回互可以意得耳(十二之十八右)今释亦尔。萨埵院中第二重诸明王。又皆可说为中胎之义。仍各各尊安中胎者。转作无量增也先道者等者。谓就经列名次第可定左右也。道者●也。此文可属下文烂脱如次下释之也随所开门者。此以门为前可辨左右也。假令南面开门者。东为左西为右也。问。最珍记云。此院南开门故。东为右。西为左。是与今义相违如何。答。彼据行者以定曼荼罗左右欤。今依本尊而定左右。仍致相违者也。持诵不同中。本尊左方置部主。即与最珍义同。但释迦檀文云右边左边。依本尊定左右。又第五卷图曼荼罗之时。皆依本尊定其左右。此文何独据行者。故知安然·最珍等说非也复次我前说(乃至)周匝围绕也者。此释复次我所说○而住于三处三十四句也。持诵不同云。六二明王别檀(名如来使者曼荼罗。亦名持金刚众曼荼罗也。七之二十二)私云。

  是说五大院曼荼罗也一烂脱(一)转作无量檀也(十一)先道者安右○以辨左右也(三)复次我前说○之别名也(六)自在谓于金刚得自在(二)复次此说我金刚执自在者(五)如前大悲藏○今方列之(四)故云复次也(七)谓虚空无垢○金刚利(谓极迅锐之称)(九)此檀总以印为之(八)寂然金刚○(在大檀中安之也)(十)如是等檀方圆○而复始也(十二)白黄赤黑等以下如文私云。此烂脱未必甘心。

  今谓(一)以辨左右也(三)复次我前说○得自在(二)复次此说我金刚执自在者(四)如前大悲藏○(谓极迅锐之称)(六)此檀总以印为之(五)寂然金刚○(在大檀中安之也)(七)如是等檀方圆等以下如文(光云。故和上用此乱脱)如前大悲藏大会中等者。经第一(具缘品)云。次往西方画无量持金刚。种种金刚印·形色各差别(已上)第五云。次往西方画如来持明使者及诸执金刚众。有种种形色性类·种种密印?帜。皆于图中出之(二十二左)私云。如前者。即指彼具缘品曼荼罗也。问。今所列虚空无垢等十六金刚。多是金刚手院众也。尔乃尤可置南方。何云不动三世中间乎。答。此事诚未决也。智证杂钞一云。次大日之下不动降三世中间画诸金刚者。今方列之。谓虚空无垢·金刚轮·牙·苏罗多·名称·大分别。凡执金刚皆在左方。何故今列下方(已上)先德未决之。末学辄难明。或义云。金刚部尊数广多。故移置此下方欤。可信义也。又义云。般若寺钞云。次金刚部曼荼罗○有二十一金刚众也。
  不动胜三世等亦摄此第二檀也○已上金刚部曼荼罗略记毕(已上)此释中。以二明王属金刚部。仍此二檀互杂居欤谓虚空无垢等者。持诵不同七云。缘起列众十九金刚。此中亦有十六金刚。本在大檀。二明王间各各有檀。若别作者。互为主伴。三重作之。又二明王各作别檀。第二院众亦有二文。一准大悲檀释用三部众。二依此文用持金刚。

  言十六者(随色作檀白圆黄方赤三角黑半月图以此等列金刚部皆作圆檀唯金刚轮与无戏论在二明王之中)虚空无垢(●白三古图□)金刚轮(●黄一股)金刚牙(●赤五股)妙住(●黑金刚鬘图□)名称(白三股)大分(●黄一股)迅利(赤五股图□)寂然(●黑金刚鬘图□)大(●白三古)青(黄一古图□)莲花(●赤五古图□)广眼(●黑金刚鬘图□)妙执(●白三古图□)金刚(●黄一古图□)住无戏论(●赤五古图□)虚空步(●黑金刚鬘)十六手印通五古印不动尊(●刀鞘或索●)胜三世(●五古三十四左三十五左)私云金刚大分者。印本无金刚二字大者之分者。为大菩提心众生为体。故云大者也。此尊主大众生所依体分。故云尔也。但经云大忿。违疏家释。更可勘证本也此檀总以印为之者。此曼荼罗图总以三摩耶形图之。不作尊形等也。若通而言之。又可图尊形也执妙金刚金刚金刚者。异本作执妙金刚大金刚金刚。但大金刚者。上已有之。今三个金刚言。初金刚属妙字。次二个金刚中。上金刚别名。下金刚总称。以惠单名金刚也。十四本义释十二云。金刚金刚(直以金刚单为名十九左)直字宜欤。可勘证本如是等檀方圆等者。经列十六金刚毕。次说白黄赤黑四色。如次以配之。顺其色定其形。故云依前顺其色形亦如此也。上引持诵不同云。白圆·黄方·赤三角·黑半。前者。指次上所说次第也周而复始者。谓十六金刚中初四金刚。如歔白黄赤黑配之毕。第五已下四金刚。又从白始之。如此四通满十六也。寻云。何不说青色乎。答。今先举四大色。青虚空色。故不别立欤及诸所不说者者。十四本曰。及余谓所不说者(十二之十九)凡经不说者。天竺图等列之。此次第可辨也此金刚有十佛刹等者。私云。金刚有十佛刹尘种类。前众成就中。列上首一十九执。今此中十六互有出没。影显可知之也又此等金刚所持之印等者。经云。印形及所余○一切作种子(已上)私云。已下说所持印也。印形及所余者。手印及所持杵等也。三股·一股·五股·金刚鬘四种印。配初四尊。周而复始。四四十六尊。配而知之。即如上四色也即针也者。或本此三字注书之。义释即针已下十六字皆注文也或两头者。此释二首言也。十四本云。此两头即五股也。●此印周匝作四镰状等(二十右)问。经云。二首皆五峰(已上)若尔。三股·一股非两头欤如何。答。最珍钞会之曰。经文二首皆五峰。上释也。非余杵无两头也(已上)私云。凡金刚杵本是三股。即人形故也。而只取其中心即名独股。若又三股违合之时。成五股形。故五股位特云两头。是违合两头三古以成五股也。圆行请来人形杵事。可思之。即以此经文可为本据欤作四镰状如四金刚者。杂秘(心觉)云。金刚杵多数。
  独股杵(如常)二股(出慈氏轨下之二十四)三股(如常)四股(出慈氏轨同上)五股(如常)九股(出微妙曼荼罗经五之十五已上)私云。四金刚者。即指彼四股欤状如五股而不开也者。谓五股本怒杵四边开其端。而今合其锋作之也。问。经随色类区别者指何物乎。答。如此所持印差别。
  各随上色类而成其异也此等金刚各以其本名等者。私云。此释一切作种子句也。上来三·一·五鬘四种?帜上。各置种子字也。其种子字者。其尊名中初一字也。持诵不同出之。如上引也次随别字及通用等者。持诵不同云。若作尊形。随以别字及通用字安尊心上。具缘品释云。执金刚眷属通用●字。余金刚通用●字(七之三十五)私云。别字者。各名名初字也。通用者。●字若●字也各于心上者。此置其本尊心月轮上也其手印通用等者。智证大师记问八帐云。手结为手印。画印为契印(已上)私云。手印者。各各本尊所结印契也。问。上所举持物。三·一·五·鬘不同有之。而今何只通用五股印乎。答。通别两印可有之欤。例如种子有通别也不动尊漫荼罗等者。私云。据般若寺御钞意者。二明王别檀亦属金刚部曼荼罗也。持诵不同意。金刚部外别立二明王檀也。盖御钞依金刚与忿怒其义同故。安然依方域分界别故在泥哩底方者。不动尊在持明院西南方。西南即泥哩底(罗刹天)方也。经风轮与火俱者。半月中图三角形也。其三角外围剑形(或罥索)其外月图三重。内院置十六执金刚。

  外院图世天也一烂脱(一)西南方作也(三)或三世胜○或印或字也(二)然此不动○周匝围绕也(四)次说佛母漫荼罗已下如文或三世胜等者。此释具慧者安布等四句也具慧者者。指对告众金刚手也。上云大福德。即是同人也。经在风轮中者。谓此曼荼罗亦半月中图之也。半月中置三角。其三角外以三古金刚围之。即亦作三重也。尊位如不动尊也谓在于风方者。
  此尊对不动尊涅哩底方而在风天方(西北方也)故云尔也三处以金刚围之等者。私云。三处者。即三重也。此释而住于三处句也。此句可通不动降三世二尊欤。同作三重故也。最珍钞云。问。三处者何乎。答。三檀也。问。释云。三处者。谓作形或印或字(文)形·印·字言三处欤。答。不然。三处作形或印或字可安布之也。非形·印·字即三处也(已上)若别作者等者。记问八帐云。不动曼荼罗若别作者。不动在中。大日在中院东方。此右檀仪也(已上)些些疑问云。然此不动尊曼荼罗若别作者。不动在中。毗卢在中院东方。余金刚眷属周匝(已上)此檀三院排位如何(已上)杂钞一云。然此不动尊曼荼罗若别作者。不动在中。毗卢在中院东方。余金刚眷属周匝云云。此檀位次其列如何。大日位次何置中院东方。其初院·中院·外院诸尊位位如何(已上)私云。最珍钞云。外院不可置八部等欤如何。答。释金刚眷属周匝绕(文)如文者。第二·第三重可置诸金刚欤。八部等安不安暗以难测。上莲花部曼荼罗。第三重置八部。下佛母曼荼罗。外院置八部。准彼今可置八部欤。又云。师钞云。中院东方者。大日在宝幢位之意欤。必可在菩提心方也。马头曼荼罗。移观音置势至位。又是东方菩提心方也。有钞。境双房云。准下文宝幢佛处欤。若遍知院欤(案文意。遍知院欤)一义云。毗卢在中院东方者。即八叶中台欤。回泥哩底方不动在中之时。大日即当正东方也。如马头曼荼罗。只回一院内诸尊可得也(已上)私云。诸说中。最珍钞所举后一义以为胜欤。不动尊本在泥哩底方。而今移置般若菩萨中位。即当中台大日正西安此尊故。毗卢遮那在正东也余金刚眷属等者。此有二义。一义云。不动安总曼荼罗中胎之时。四方三部眷属总名金刚眷属也。一义。不动尊只于持明院中移置中位之时。金刚眷属局执金刚众也。

  亦是后义尤为胜欤一二明王别檀图位持诵不同云。二明王别檀中台有二文。一依当文可安九尊。二准诸檀例可安一尊。第二院有二文。一准大悲檀释以三部为第二院。二依当文以西方持金刚众为第二院(七之三十六)私云。当文安九尊者。不动在中等文也。此师立不动置八叶中台之义欤。但今不动置般若菩萨中位欤。其义如上也。第二院有二文者。准上大悲檀。三部眷属以为第二院也。又今文唯以诸执金刚围之。或义云。今言金刚眷属者。是通三部名金刚。而非限执金刚也次说佛母漫荼罗(乃至)而置佛眼者。此释复次秘密主○遍布彼种子十六句也。持诵不同云。七佛母别檀。名佛母曼荼罗。亦名虚空眼曼荼罗。亦名诸佛菩萨母。复次秘密主先说曼荼罗○自住光焰中。遍布彼种子。次说佛母曼荼罗等(七之三十七)御钞云。次佛母曼荼罗。云方正真金色○遍布彼种子。疏云超越于中分等(已上光云现行印本疏不牒此句御钞所览恐是别本)私云。最珍钞云。遍知院直以遍知印在中。佛眼曼荼罗者更自彼院开出之也。

  例如马头曼荼罗不动等别立之也(已上)已上遍知院曼荼罗也一烂脱(一)次说佛母漫荼罗(三)前布置○及印今列之也(二)先说作曼荼罗○尊形自上者(四)谓自此当说也○傍画两眼形也(六)若作佛母形者种子即是也(五)舍三分位○而置佛眼(八)前说菩萨部中(七)普布种子○遍布之也(九)未说者今更说之○令极白净(十一)于中作十字○置八部也(十一)极白是寂静○寂然而住(十二)此等菩萨已下如文前布置漫荼罗等者。经第一云。次于其北维导师诸佛母。晃曜真金色。缟素以为衣。遍照犹日光。正受住三昧(已上)第五释云。次于大勤勇北。至于北维置虚空眼。即是毗卢遮那佛母也。佛母义如般若经佛母品中广说(十八左)私云。前布置曼荼罗者。指具缘品说也。问。前文既云正受住三昧。而今何云未辨尊形乎。又佛母只一尊。何云列乎。答。虽一尊。对余院云列欤。又此院列一切菩萨故云列也。又尊形虽前说。未广博故。今具说之也此最上者尊形自上者等者。私云。问。两所者字如何。答。上者非牒词也。下者牒文也作佛顶印等者。持诵不同云(光云彼七三十八出此图故今指示其处往捡)诸说不同云(光云彼三四右有图往见)私云。持诵不同释契疏文。问。佛顶佛眼其体各别。何佛眼曼荼罗安佛顶印。答。最珍钞云。以佛顶为中者。佛眼必以佛顶为主故也○今佛眼曼荼罗画佛顶印。佛眼佛顶不相离故。眼即在顶傍故也。顶与眼如和虽不相离。仍同体功能不同也。是故佛顶佛眼互用之故佛头两眼以名佛顶印也。疏傍画两眼形云云。即此意也(已上)问。出佛头形为佛顶印。何具两眼云佛顶印。答。十四本唯出两眼形(光云现本十二之二十一言或亦出佛顶形也)十本同之。七卷本唯出佛顶形。御钞同之。如上诸说不同记。但持诵不同图契疏释欤。或顶形或眼形各据一边欤。又义云。佛顶与佛眼各别三形也若作佛母形等者。密钞第九云。疏若作佛母形者者。此佛母非离前佛顶印别有佛母。佛母即佛顶。但母是形。顶是印故。下次云。可但画印。即顶髻也(二十八左)私云。此文上烂脱属下舍三分等文。私义不尔。只于佛眼曼荼罗。释形像及印种子等。而非必是烂脱。佛眼尊入定形也。故上经云正受住三昧(已上)三昧女义也。仍云天女像也心置种子字者。●字也。经第三(转字轮)云。虚空眼应画伽字(已上)心置者。谓佛身胸上画之也若佛顶为中胎等者。私云。释中置如来顶一句也。准余院院。即今此院佛眼为中胎。佛顶诸尊为眷属。而又移佛顶尊安中胎。则佛眼尊为眷属也。例如观音院马头为中也诸佛眼者。诸佛母故云尔。而非谓佛眼数多也。以眷属佛顶置中胎故。云中置如来顶超越于中分也舍三分位等者。私云。释而至三分位等二句也。此即以佛眼尊为眷属释之也。
  十本作种子即是也越于中分而至舍三分谓舍三座位而置佛眼(已上)持诵不同云。私云。舍三分位者。佛顶二眼以为三分之位。安佛顶了。舍安傍位。故云舍三分位(七之三十八)又云。虚空眼为中胎。大日尊诸三昧为第二重。世天为第三重(同上)私云。依初释者。舍中胎图佛顶与二眼毕。移第二院。又置眷属佛眼欤。依次释者。舍中胎至第三院。图世天眷属欤。但经言应作如来眼者。世天眷属同入佛眼三昧故。例如金刚顶云皆戴师子冠也。问。经云至三分位。疏云舍三分位。十本义释云至舍三分。相违如何。答。舍者当经超越言欤。意舍中胎而至第三位也。或云。舍字恐误。是于字欤。又义云。此院内有四分。一供养位。二行道位。三诸尊位。四界缘位也。此四分中。舍其三分而至尊位图佛眼也。但三义中第二为胜欤(已上)光云。故和上用后义。何者。今佛母檀若以佛顶为中胎者。则佛眼母以为眷属故。舍界道·行道·食道三分。而至尊位方图之也佛恒自身等者。释自住光焰中等二句也。

  有读烂脱云(二)佛恒自身火炎中位(五)种子布之(三)谓此印于炎中住(六)中置种子即是也(一)舍三分位○而置佛眼(八)前说菩萨部中(四)普布种子(七)谓于檀中遍布之也(九)未说者今更说之已下如文又义云。不用必读烂脱。直直读取义也。光云。

  又有乱脱曰(二)佛恒自身○中置种子即是也(一)舍三分位○而置佛眼(四)前说菩萨部中(三)普布种子○遍布之也(五)未说者今更说之以下如文前说菩萨部中(乃至)一切愿也者。此释次一切菩萨○满一切希愿六句也。是真陀摩尼位曼荼罗也。尤可引牒经文。而今直作释故文相难释。得意悉之凡是诸菩萨等者。十四本云。凡是诸菩萨应须作曼荼罗者。皆同此义也。其曼荼罗当作圆明之像等(十二之二十一右)作十字等者。十四本作作十字嚩曰罗(二合)台(同上)台上真陀罗尼等者。
  十四本作台各置标大●真●陀●摩●尼如承珠标(同上)十本同之。持诵不同云。私云。具缘释云。此是通一切印。若诸佛菩萨经中不云所持印相者。亦执此无价宝珠皆得也。故若随乐以诸菩萨安中及第二院。皆令执此宝珠。若别作者○摩尼尊为中胎。十方界诸菩萨为第二重。世天为第三重(七之二十九)第六云。第二院诸菩萨众。若经中具载形相者。一一如其本教画之。无文者通用直陀摩尼印。当持莲华。华上置如意宝。周匝焰鬘围之(八左)私云。各置标者。谓幢旗也其本尊菩萨等者。密钞九云。疏其本尊菩萨等者。本尊即菩萨也。此菩萨即真陀摩尼也。菩萨是身形。末尼是印标也(二十八左)诸说不同记三云。具缘品云。复于彼南方。救世佛菩萨大德圣尊印号名满众愿。真陀摩尼珠住于白莲上。释云。复次于大勤勇南。至于南维作一切诸佛菩萨真陀摩尼印。此是净菩提心无边行愿之所集成。常能普雨世间出世间一切财宝。诸救世者皆从性净莲华台中现如是宝。故云住于白莲上。阿阇梨云。此是通一切印。亦可于诸方面皆置之。若诸佛菩萨经中不言所持印相。执此无价宝珠皆得也。转字轮品云。火天方一切诸佛菩萨画真陀摩尼宝。或置迦字。释云。
  次火方一切佛及菩萨真陀摩尼宝印或置迦字也。私云。
  阿阇梨所传曼荼罗所说一切如来如意宝是也(九右)次作释师子漫荼罗(乃至)余皆可例解耳者。
  此释复次应谛听○而在黑莲上三十四句也次作释师子等者。此未会之经文。但注疏家词也。若作佛形已下即释文也经大因陀罗者。即方檀金刚轮别名也。第二十云。方檀者。梵名摩诃因陀罗。是帝释尊之别名。又则金刚轮别名也(四右)第八云。方檀名大因陀罗。是心王之义(十左)当作金刚者。界道图金刚也。三股金刚杵绕图四方也。或置羯磨金刚也(已上)光云。此解叵用。何者。大异注文。注意谓方檀也如上说者。当品始云真言者圆檀等。即第十四释之。今指彼文。谓方圆等曼荼罗中是方曼荼罗也于中画金刚杵者。谓檀中心立三股杵以为莲华茎也。悉地出现品释云。于曼荼罗最中。置十字羯磨金刚。令正四方(正当四方面作之也)于彼上作大莲花八叶并蕊(在金刚上作。十一之二十二右)经五云。四方相重普。轮圆如次第。三隅半月轮。而说形亦然(已上)光云。此等引证今所用。何者。初悉地出现品释文明成就檀。即彼檀中安羯磨杵为金刚座相也。次经文即当品前段总明三部秘密檀也。并与今别可见。但今经文言四方相均等如前。恐钞主解释此文而引证之右边置袈娑等者。一切经音义(玄应)十四云。袈娑此云不正色(明本十五之二左)华严疏钞云。锡者轻也明也。执此仗者轻烦恼故。明佛法故(十四之二十五右)南海传(义净)云。锡杖梵云吃弃罗。即是鸣声之义(四之十五)私云。右边等者。准金刚部檀。先道者安右。后道者安左也次五佛顶等者。释五种如来顶等十四句也。经一具缘品云。最初名白伞。胜顶·最胜顶·众德火光聚·及与舍除顶。是名五大顶(已上)御钞三云。此释迦以为外院主。以五顶·三顶·二乘·八部为眷属也。意此树下成道。三乘通见化身云也。五佛顶者。
  一白伞佛顶○二胜佛顶○三最胜佛顶○四除障佛顶○五火聚佛顶(已上)私云。白伞者。白伞义也。摧碎者。即除障佛顶异名也。八大佛顶等异名如第十卷勘注也。杂秘云。现图与经疏不同有之。发生佛顶。图五顶之随一也。经疏三佛顶之随一也。又火聚佛顶。图三佛顶之随一也。经疏五顶之随一也。其余无相违也(已上)私云。此说难思。图不云三顶·五顶界畔。只交布之。然者以经疏可为指南。
  何为相违一五佛顶印形诸说不同记第七云。白伞盖佛顶○三昧耶形莲上白伞盖。胜佛顶转轮○三昧耶形莲上剑。最胜佛顶转轮○三昧耶形金轮。

  除障佛顶以钩为印(摧碎)光聚佛顶○三昧耶形佛顶髻(二十八左)一烂脱(一)其白伞佛顶(三)置座座上○息灾圆等也(二)以伞为印(画之)(四)胜佛顶以刀围普(八)若有说处即依文也(五)光皆流出○火炎也(谓赤炎光)(七)最胜佛顶○为印(摧碎)(九)火聚佛顶画佛顶髻形(八)大士者号金刚也(十)会通大佛顶以下如文光云。

  又有乱脱(一)以刀围普(三)若有说处即依文也(二)光皆流出○(谓赤炎光)(四)最胜佛顶以下如文私云。经具慧者并大士者。皆标对告众。即金刚手。非呼佛顶名也(已上)光云。具慧者者。即如钞解。指对告众。大士者。此若依经文。则火聚顶。此尊三形用佛顶髻。此佛顶形特表众德。故具缘品文言众德火光聚。今别呼火聚佛顶三形而言大士顶髻相。亦同此意。大士即是大人。所谓顶髻即彼大人相也。若依十四本义释。则指会通金刚也且依本部如佛部等者。御钞三云。问。此释迦部类三部中摄何部。答。此佛部也。问。以何知尔云。答。即疏云。且依本部。如佛部一切方。或依事。息灾·增益等皆具既如佛部(已上)会通大佛顶等者。经云。广生拔折罗○又具缘品云。复画三佛顶。初名广大顶。次名极广大。及无边音声(已上)御钞三云。次三佛顶者。一广生佛顶(亦名广大佛顶。以金刚为印。五股也)二发生佛顶(亦名揭多佛顶以莲为印也)三无量音声佛顶(以珂贝为印。即商佉也)色类可知。云总八佛顶也(已上)些些疑问(智证)云。金轮佛顶与炽盛佛顶其别如何。

  白伞·胜·最胜·除障·火聚·会通大佛顶·阿毗发生佛顶也·揭多·无量音声(已上大日义释文合九佛顶也)高·最胜·胜·白伞·大转轮·火聚·无量(已上胎藏檀所列合七佛顶也)大转轮·高·白伞·光聚·胜·更布办事·摧毁·无能胜·摧碎佛顶(已上出菩提场所说顶轮王经也)白伞·胜·最胜·火聚·舍除·广大·极大·无边音声(已上出大日经)光聚·发生·白伞·胜·除一切盖障·黄色一字最胜·无边音声(已上出大妙金刚军荼利经也)已上五处佛顶其名不同。令人通眼。一一会释垂除狐疑。
  又以何佛顶为一字及一三佛顶印形诸说不同记七云。大转轮佛顶○三昧耶形五股。阿毗发生佛顶也。揭多佛顶高佛顶○三昧形开敷莲华。无量声佛顶种子●。三昧耶形商佉(十一略抄)色类应观知(谓如前说)等者。第五云。其五种如来顶有五种色○以诸璎珞严身○(二十五左)持诵不同注色类云。具会通大佛顶。彼有此无。此有彼无。不免犹豫。一一会通垂指撝之。又金刚佛顶经云。十佛顶其名如何(已上)私云。今文智证九佛顶云。般若寺御钞八佛顶云。会通大佛顶即阿毗发生佛顶。而经文不别立之。何云九佛顶乎。光云。此章所说佛顶解释。般若寺钞独得其意。如彼智证及今钞主。并未领之。缘释云。五佛顶是释迦五智之顶。有五种色。真金·郁金·浅黄·极白·浅白。三佛顶是三部众德之顶则有三色。白·黄·赤色。寂灾·增益·降伏色。摄大·广大二轨八佛顶后亦有一切佛顶。□●佛顶图三佛顶北(四十七左)私云。御钞云。色类可知。云总八佛顶耳(已上)谓如前说者。指具缘品释也今经及疏(义释)共是只说八佛顶耳。然疏有乱脱。宜回读阿毗揭多佛顶发生佛顶也。即释经发生以莲花句也。岂其二种佛顶哉。智证解误可知。又疏言会通大佛顶等。即释经广生跋折罗句。岂其会通即与发生同哉。钞主解谬可见。今因作图以会异名。而其次第最守本说。庶后学者无惑于此

  ○当品○同释○具缘品(经一疏五)○广大轨(中卷)○摄大轨(中卷)○青龙轨(下卷玄法轨下卷同)○尊胜轨(无畏译上卷)○大妙金刚经○菩提场经(第一)白伞白伞白伞白伞白伞白伞白伞盖光聚胜胜胜胜胜胜最胜发生轮王五佛顶最胜最胜最胜最胜最胜最胜尊胜白伞盖白伞盖除障除障(亦云携碎(火光聚(疏云火聚)火聚火光聚光聚放光(亦云光聚)胜光聚八大佛顶火聚火聚舍除除业舍除舍除(亦云携碎亦云除障)胜除一切盖障高广生会通广大广生广大(亦云广大发生亦云极广)广大发生(亦云大转轮亦云广生)广生黄色胜三佛顶发生阿毗揭多(即发生)极广大发生极广大(亦云极广发生亦云广大)极广发生(亦云高亦云发生)无边声一字最胜无量声无量音无边音声无量声无量声(亦云无量音声)无边音声发生无边音声

  一烂脱(一)色类应观知(谓如前说)(三)佛豪相○本尊在中(二)观色类谓白黄赤等也(四)佛眼当作佛已下如文佛豪相等者。释豪相摩尼珠句也。最珍钞云。问。豪相佛顶髻皆其印非尊形欤。答。安印或安尊形。诸檀皆如此。今虽说印曼荼罗何又无尊形乎。难云。灌顶成就物等者。只其物非尊形因如可。答。成就物等皆现尊形常事(已上)当品多说印曼荼罗。少说尊形种子。具缘品特说尊形。转字轮品专说种子。故今二尊只说三形。然又可有尊形种子等也灌顶成就物者。此灌顶时相应物也。凡通一切法用。以此宝珠为相应物。但随四种法色相各别也。增益黄色。是灌顶所用也。息灾白色。非今所用也(已上)此钞主解未痛快乎。今释毫相摩尼珠。总论宝珠·顶髻二契。而其印契随灌顶及四种法等成就所用各别。故如彼息灾等四种法。则非此灌顶所用也。应知是明灌顶与息灾等四法所用各别。若约灌顶而分四法。则如瞿醯经说。岂啻其增益哉。况今经宗此灌顶法息灾为本。如具缘文。又毫相宝珠佛顶髻有灌顶义。识者更详成就皆以本尊在中者。即以此佛毫相为中胎。以释迦属边叶也观色类等者。此印法通修诸尊故。在何尊以此印安中央。随色类观白黄等也(此义不用烂脱。更可悉之)佛眠当作等者。释佛眼次当听等三句也。此形亦同上持诵不同顶·眼具足说也以金刚围之者。谓外缘画三股杵也无能胜明妃等者。释无能胜明妃印等四句也。此尊直取手印形图之也。凡诸尊又经中说三摩耶契印。尤可置之。谓五股三股等也。若其无说者。于本部尊形。取其手印形以为三形也。例如种子字。其说不分明取名字初字也。次无能胜王印亦准之。光云。私案。今言若无文取本部主印置之者。此通用其本部主尊契印。谓佛部则佛顶。莲部莲花。金刚金刚也。又言唯种子字中也者。即指上文云通用各于心上置吽也。此言诸执金刚种子字也。故其所用吽字即本部主金刚萨埵种子也。又第六卷所释如此此等诸位等者。私云。亦是明转作无量增之义也。其意如上也光云。此段古存乱脱。

  即今出之以授后学(一)无能胜明妃○(心前持也三)若诸尊有印者○种子字中也(二)无能胜王○可例解耳(四)更以次说以下如文更以次说净居天印(乃至)与愿等皆得者。此释净境界之行○画之如法则八句也。此中有五净天印。其相如左思惟手等者经四云。以智惠手承颊。是自在天印(已上)第十三释云。次舒右手而拓右颊。稍侧头就手。小许相去。即是净居天印(此是思惟手也。名自在天。三十一)私云。上经疏散舒五指。今文屈地水向掌内散余三指。是两说欤。可寻之。问云。此印半印。左右之中何乎。答。上密印品言以智惠手。今段次下文云。皆用左手。右亦得也。左右共用之欤如三奇杖者。第十九(护摩品)云。有文阇草。似此间箭竹。治之作绳。三股线系身。络背持曲杖(即古之三岐杖也。三十三)三奇杖者。以三古线饰竹杖欤善手谓手施无畏等者。十四本云。善手妙好义也。谓施无畏皆用左手。右亦得(十二之二十二左)光云。

  今依十四本读乱脱曰(一)善手(三)谓手施无畏○亦得也(二)妙好义也(四)笑手以下如文经四云。即以此印令风火轮差戻申之。是普化天子印(已上)第十三释云。次同前自在天。舒右掌。其中指称亚头向里。共头指稍作列形也。即普花天子印(手当胸前侧之。三十一)私云。善手是普花天子印欤。但风火差戻。是非普通施无畏欤笑手谓回思惟等者。经四云。同前印。以虚空轮在于掌中。是光鬘天子印(已上)光云。经第四文言同前印者。指自在天子印也(已上)私云。此印二品聊虽似异。指光鬘天子印欤华手以风空等者。经四云。同前印。以虚空风轮作持花相。是满意天子印(已上)第十三释云。如前舒右掌。而以风空相捻如持花形。即满意天子印也(余三指相并合之也。三十一)私云。此印二品全同。是满意天子印也虚空掌等者。经四云。以智惠手虚空水轮相加。其风火轮地轮皆散舒之。以掩其耳。是遍音声天印(已上)私云。此印亦似相违。虚空手印是遍音天子欤。

  若依义释亦有烂脱曰(一)虚空掌(谓侧右手散指而在空中)(三)彼画法则○画之也(二)此等天○皆得(四)次地神印以下如文彼画法则等者。释画之如法则句也次地神印(乃至)以金刚围之者。此释地神迦罗奢圆白满金刚围二句也。私云。经言迦罗奢者。瓶梵语也。

  此有乱脱曰(一)圆白(三)之中(二)其瓶(四)插诸宝谷以下如文此印直作三摩耶形也请召火天印○(从汗液而生故得名也)者。此释请召火天印○而居火檀内八句也。私云。火天印召请拨遣之相见于文矣当以诸大仙等者。火天眷属列五仙也。第六卷图。一婆私瑟吒大仙。二竭伽大仙。三末建荼大仙四瞿昙大仙。五迦叶大仙也。经·疏·并仪轨名字各别也。婆私瑟吒者。经云婆私。仪轨云婆薮也。竭伽者。经亦云竭伽。轨名毗哩瞿也。末建荼者。经亦云末建荼。轨云阿跌哩也。瞿昙者。经云骄答摩。轨云瞿昙。迦叶者。经云迦摄(光云。以上钞主依安然说而会异名。轨者皆指青龙轨)轨云阿诣罗也。今文●竭罗私者。即迦叶梵名欤。更可寻之。(光云。此解不尔。轨言阿诣罗亦言蘖栗伽同一。而与经倪刺婆。疏●竭罗私同。持诵不同七卷意尔)问。经倪刺婆(光云。明本作娑)者。五仙随一。将其外乎。答。最珍钞云。师钞云。经有六仙。而义释迦叶云云。此释意。迦叶疏已出之。但经迦摄(已上)尔者倪刺婆婆私具梵名欤。可寻之。或云。今经·疏共列六仙。但列名中除迦叶欤(已上)光云。安然迦摄·骄答摩合之而为五仙。盖释文列名无迦摄故乎。而依第六卷图并出迦叶瞿昙二名。则今经文已出六仙。私案经·疏·仪轨等意则天竺梵志说本存异义。然安然于持诵不同(七之五十一)中。漫议诸说而言是误。恐其有害圣旨。今言愚意。如彼迦摄·瞿昙。
  以其部类本别则并出之(第六卷意)又以部族相似则合举之。更加倪刺娑而为五仙(当卷意)何者。今释初言迦叶·瞿昙等。而后列名。除其迦叶加●竭罗私。是与经倪刺娑同。应知当品经文或为五仙或为六仙。只是开合之异也已。
  故又广大·摄大二轨(共中卷)言嚩思等五印(摄轨作契)而其列名真言只出四仙。即合迦叶·瞿昙除竭伽也。又玄法轨(下卷)列五仙名而出四咒。是亦合迦叶·瞿昙缺毗哩瞿(安然义此与竭伽同)咒也。盖竭伽与倪刺娑部党相类故乎。

  今因作图而会异说以贻后裔○当品○同释○第六图○广大轨(中卷摄大轨中卷同)○青龙轨(下卷玄法轨下卷同)开迦褶迦叶婆私瑟吒嚩思(摄轨作嚩斯)婆薮嚩斯为骄答摩瞿昙竭伽阿跌哩阿诣罗阿跌哩仙末建拏未建拏末建拏乔答摩瞿昙尾哩瞿五仙合竭伽竭伽瞿昙蘖●伽阿底哩与骄答摩为四婆私嚩私迦叶仙倪剌娑●竭罗私毗哩瞿蘖栗伽
  此中末建拏与阿跌哩同。又竭伽与毗哩瞿同。并其梵音不相通。盖是部类相似耳谓迦叶瞿昙等者。光云。

  此有乱脱曰(一)皆次画之(三)并在火院○何部等也(二)瞿昙仙○(故得名也)(四)南方阎摩王以下如文并在火院等者。第六图五仙同居三角轮中也其印如前五通等者。指上经第四(密印品)释第十三(三十二)一切诸仙印。即可考彼文也四围陀印者。光云。
  即密印品所说一切诸仙印是也南方阎摩王○(梵云计都亦旗也)者。此释阎摩但荼印○黑夜计都印四句也。密钞九云。疏画但荼印等者。即画棒印也。以定慧手相合。其二风轮二地轮入于掌中。余皆向上是也(二十九右)经第四云。如前以定慧手相合。风轮地轮入于掌中。余皆上向。是阎摩但荼印(已上)风檀者。幢上安半月也画但荼印者。置人头形也若印等者。谓图今但荼幢印也。即是手印。非三形也此檀一角向身等者。更问钞云阎魔王檀一角向外也者。此半月形檀也(已上)或随彼便者。虽必不向身。随便而置也王右边等者。释没栗底铃印句也。最珍钞云。问。死后者。阎魔后欤。死王欤云何。此檀何无死王七母奉官乎。答。死后即阎魔后欤。是铃印也。死王者五道大神也。又是文略故不举尽也。问。经次下有焰魔后何。答。彼焰魔七母也。经没栗底者。死后梵名欤。真言摩哩怛野吠云云。此真言以死后名为真言欤左边画黑暗后等者。
  释黑夜计都印句也大自在忿怒(乃至)以为庄严者。
  此释涝达罗输罗○依法以图之十四句也大自在忿怒等者。释涝达罗输罗句也。十四本云。
  大自在忿怒作●输●罗印○此输罗也(十二之二十三)密钞九云。疏输罗印者戟也(二十九)诸说不同记云。伊舍那天○秘密品云。涝达罗输罗。释云。大自在忿怒作输罗印○此输罗也。私云。是一世界主也。彼品在焰魔类中(九之一右)集经第四云。咥哩(二合)首罗印。唐言三头戟印(明本五之十七)私云。最珍钞云。涝达罗者欲界顶也是涝达罗大自在别名也。又云何大自在·大自在子后中间交大梵妃乎。答。经文前后如释可见之作铄底印者。释俱摩利铄底句也。十四本云。●铄●底印○此铄底也(十二之二十三左)密钞云铄底者利也(九之二十九)诸说不同云。三摩耶形槊。秘密品云。俱摩利铄底○(十之二十四)杂秘云。铄底印事。北三宫记云。如来铄乞底尊(右手执弟山。图三股戟)种子●。三昧耶槊。小野僧正自笔胎藏图云。如来砾乞底●钺鉾(已上)义净千字文云。●铄●底槊(九左)随求经下云。
  于花胎蕊上画于一罥索金刚杵及轮棒及烁讫底(下之九左)私云。铄讫底与砾底是梵语具略也。
  其体如独股杵形欤作莲印者释大梵妃莲花句也。十四本云。大梵天王明妃作莲印。谓未开莲也(十二之二十三左)私云。最珍钞云。问。大梵妃者只列妃欤。答。大梵王并妃可得意也(已上)作轮印者。释毗瑟女轮印句也。十四本云。那罗延作轮印(十二之二十四右)私云。经云毗瑟女者当那罗延后也是异名欤。可寻之没蘖罗印者。释当知焰摩后等二句也。十四本云。七母等同用●没●蘖●罗印○此是也(同上)不空罥索经云。没俄啰此云锤(已上)密钞云。没蘖罗者槌也(九之二十九)第十二云○此名没蘖蓝(五左)私云。摩怛利神此云七母。以锤为三形也顶骨印此颅骨等者。释娇吠离耶后等二句也。十四本云。作顶骨印(在毗沙门方也。十二之二十四)光云。此段古存乱脱。

  今出以授后生(一)俱吠离耶作(三)在毗沙门方(二)顶骨印(四)此颅骨○(如持钵状)(六)七母等眷属○(有秘身法也)(五)此等并在○(在风轮中也)(七)若持花得以下如文七母等眷属等者。释如是等皆在等六句也谓鹫狐及婆栖鸟等者。十四本云。谓乌鹫狐及●婆●栖鸟(同上)第五云。又于南纬之南置涅伽多。谓天狗也(二十六左)些些疑问(智证)云。及婆栖鸟有秘身法也(已上文)此法如何(已上)草本(同作)云。及婆栖鸟有秘身法也云云。唐言如何。秘身法如何问。与金翅鸟同否云疑问如何。义释鹯类也(文)全可非金翅鸟王。法同欤。难云。文相不然何(已上)此等并在风轮中等者。私云。次上文云。阎摩王当作风檀。檀中画但荼印(已上)风即忿怒义也。此尊有大忿怒势故。主伴同在风轮中也若寺花等者。此鸟印持花之相也。明通用七母真言也今入此曼荼罗等者。或本作入此曼荼罗会故耳皆悉以为庄严。或本作入此曼荼罗会故然悉等。私云。有耳字本以为胜欤。意云。此等众鸟皆各别有持诵法。但今入法界曼荼罗会故略之耳。若别而行之。皆悉为庄严也。光云。钞主判断未得其意。言此等各别等者。总指阎王部类在风檀中者也然各别自有持诵法。则为本尊以安中央。而成一门世间悉地。所谓别檀之仪式也。今入都会而同为毗卢遮那佛法门眷属。故曰皆悉以为庄严。庄严即眷属之谓也(以诸眷属为法界身庄严即见第十一二十四)现流布疏最佳可见
  泥哩底方(乃至)释迦部类行法也者。此释泥哩底大刀○今已各宣说二十八句也。密钞云。
  此等诸印在密印品广说其相(九之二十九)那罗延天等者。释毗纽胜妙轮句也。第五云。毗纽此是那罗延天(二十七右)胜妙轮者即轮印也
  如上者。光云。指上毗瑟女轮印也钵致印者。释妃作钵胝印句。此印在密印品也。密钞云。疏钵致印者索也(九之二十九)罥索印如前者。或本作罥索印如首。其意同也作圆曼荼罗者。水天檀也大我即告等者。释汝大我应知等六句也。私云。已下总结文也。是释迦部类了(已上)光云。故和上义。则以汝大我应知种子字环绕二句。尚属次上水天檀也。如是等标志以下四句。正结释迦部族而已具如法中等者。此指十万偈大经欤。智证杂钞不用云。具如法中者。为当十万偈。为当各有别法现行世否。委付(已上)
  以下明菩萨(乃至)识秘意也者。此释佛子次谛听○各如其次第十六句也。记问八帐(智证)云。其文殊与释迦。檀或出或入。文言不定。并指更问(已上)私云。已下文殊檀也。十四本图可载之。檀内作三角形。其中作青莲华印也
  一烂脱

  (一)以金刚围之如前(三)火出即是(二)作此中三角(四)三角中作○种子字也(六)诵之想遍其中(五)真言字于中安之(七)非但于中安之亦四边安也(九)其三角内傍○而识秘意也(八)如法取种子字○作种子也(十)彼中作是印以下如文
  光云。此第四科以下又有别乱。今因出之

  (一)作青莲华印(六)种子字也(三)诵之想遍其中(二)真言字于中安之(四)非但于中○四边安也(八)其三角内○而识秘意也(五)如法取种子字而种子之(七)即是安置此字作种子也(九)彼中作是印以下如文
  文殊漫荼罗等者。释佛子次谛听等四句也如前者。此指上观音部中马头檀三角出火义欤(已上)光云。此解未快。如前二字尚属上句。谓今此文殊檀正方。而以三股金刚围其四方。即如次上释迦檀。故指言如前也
  作此中三角等者。释当于彼中作等四句也种子字也等者。释智者曼殊音等四句也其三角内等者。释复于其四傍等二句也为识此尊法门等者。密钞九云。疏为识此
  尊法门等者。初依正方曼荼罗。方是金刚方檀。中又作三角火檀者。三角火檀即表智也。此智从金刚性生。故在方檀之上也。三角中作青莲华者。青是降伏义。周匝又作小青莲围之者。表降伏根随等烦恼。又除根本枝末无明。故云为识此尊等(二十九)如法取种子字等者。私云。种子者。准转字轮品者。●鍐字为种子也即是安置以下十字。十四义释(十二之二十五左)注书之如次作此等者。释图作勤勇众等二句也。私云。勤勇众者。勤勇之眷属也
  光网童子作钩印(乃至)为第三重他效此者。此释光网以钩印○皆羌揭梨印十八句也
  一烂脱

  (一)持未开青莲华也(三)所说使者○谓以下童女也(二)智者即自○名具德也(四)计设尼以下如文
  持诵者如所相应等者。私云。持诵者以下十六字。此牒当知彼密印等二句未会文也
  以下童女也者。十四义释(十二之二十五左)作以下女童子也智者即自文殊者。十四本(同上)作智者即同文殊也具德者。妙德翻名也(已上)光云。此解不尔。言智者亦言具德。并是普通德号。而非特局文殊。则如转字轮品呼金刚手言具德持金刚。又上经文指阿阇梨言具慧者是也。岂啻其文殊哉小计设尼者。释优婆输罗印句也。私云。优婆名小也输罗为印者。输罗印者。当品上文所释大自在天输罗印同之也杂色使者者。光云。释质怛罗杖印句也。梵音质多罗。此云杂色也以钩为印等者。光云。释以●俱尸印句也。●俱尸此翻云钩也
  光云。以下古存乱脱。即今出之

  (一)并如童女(三)诸奉教使者○非正翻右(二)如上所作○围之也(四)以上是东方以下如文
  普皆作小刀印者。释皆羌揭梨印句也。十本作并皆作等。十四本同今疏也。羌揭梨印者。小刀梵名。正翻云锯欤此刀作锯齿形以下十二字。十四本注书之。十本同今疏也。锯正梵语迦啰波但啰如上所作等者。
  释一切如是作等二句也若文殊为中胎等者。私云。若准次下释(光云。指十四叶左凡此于大悲藏等文也)者。则第二重除盖地藏虚空等诸菩萨。皆属文殊会为第二重眷属也。是别檀仪。而非都会檀也。问。若别檀者。但于文殊一会可作三重。何通四菩萨为第二重耶。答。四大菩萨一类圣众。故云尔耳。例如观音为主。则佛顶及金刚手等为伴等也(光云。此亦指十四叶左复次若是大悲中等文也)如下释之。别檀之义重重。得意悉之
  南方除盖障(乃至)如文殊中说之者。此释复次南方印○在曼荼罗中三十句也。私云。此曼荼罗又如文殊会。方檀中安三角形但文殊会青莲华为?。此会如意宝为?。此其异也
  一烂脱

  (一)以如意珠为印(三)亦作四方○当以如意宝也(二)画大精进者○以意宝(四)当于三角中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乱脱曰
  (一)他效此(三)南方除盖障○当以如意宝也
  (二)画大精进者○如意宝(四)当于三角中。
  眷属围绕也(六)以下菩萨皆是(八)应当以眷属围绕(五)当知彼印相○眷属也(七)此中眷属者
  (九)于彼中当作印以下如文
  当佑彼印相等者。释当知彼眷属等句也
  彼文有此字者。谓经当知彼眷属句中。彼字梵文亦有此字义也。此字者即次下所说除疑怪菩萨也。仍云指之如左也除疑怪菩萨等者。杂钞(智证)第一云。

  除盖障菩萨眷属(一)除疑怪(二)无畏施(三)除恶趣(四)救意慧(五)大慈悲起(六)悲念(七)除热恼(八)不思议慧曼荼罗中排名云(四)悲愍(三)破恶趣(二)施无畏(一)贤护(八)不思议慧(六)悲愍(五)悲发生(七)析诸烦恼。此等未会。一一释成如何。何故悲愍有两个。又除盖障于三部中。为属何部。与观世音为当眷属。私一二等对合。有恐有恐(已上)些些疑问云。又此上文悲愍有两个。其由云何又除盖障与观音相对。有何意。又属何部(已上)最珍钞云。东方第一悲愍菩萨救护慧欤。轨云。亦名哀愍慧。悲手在心云云。第六悲愍者。是悲旋润菩萨也。即经悲念也。除疑怪者。贤护菩萨欤。难云。救护慧注亦名贤护如何。答。三轨无此文。贤护救护慧别列之。故除疑怪当贤护也(已上)即娇都也等者。十四本云。●娇●都(十二之二十六右)诸说不同记第五云。今案。除疑怪也。仪轨云。娇都褐啰。此义为除疑怪。或云除垢。众有所疑之事无不决此菩萨即往而断其疑网。而为不请友。梵号俱贺哩(入二十左)金刚印曰(音越)瓶中等者。十四本作曰瓶(音越)中(十二之二十六右)十本作泊瓶(音越)中。御钞云曰(音越)瓶中●点本云。泊瓶(音越)中院本云。白瓶(音越)诸说不同记第五云。泊瓶(音越)中作瓶(二十一右)演密钞云。疏越中作瓶等者。谓于瓶中置独股金刚其半出瓶中。名为越中(九之二十九)私云。密钞所览本作越中作瓶。与今本异。今疏异本多是泊字。更详发起手者。十四本作发举手(十二之二十六左)中院本作发迅手知者即●等者。私云。十本·十四本并●本作智者。但十四本智者即●以下九字同注书之。盖悲念菩萨章未会本有智者言。现流布经无此句也指等者等谓诸指也者。私云。现流布本亦无此言。盖未会本遍在诸指端句有等字欤具不思议惠右等者。第八不思议慧已上尊通云右也。谓以上八尊方檀中三角外图之也余义如文殊中说之者。光云。余义谓作别檀等也。即上文言若文殊为中胎等指曰如文殊中说之也
  北方地藏菩萨(乃至)宝上有印也者。
  此释北方地藏尊○彼曼荼罗中二十六句也金刚轮中等者。十四义释云。
  于金刚轮中作宝庄严地(所谓在中先置座也)地上画莲华等(十二之二十六左)私云。或人依此义释读乱脱曰

  (一)金刚轮中作宝(三)所谓在中先置座也(二)庄严地(四)地上画莲以下如文
  今此地藏檀方檀(言大因陀罗轮即地轮方形也)中作莲华。
  莲华上立幢幢上置宝形也最为胜上殊妙等者。十四本云最为胜上殊妙也。彼中画印殷勤作之也。此菩萨○宝作菩萨印三股金刚等(十二之二十七右)私云。今依此释读烂脱曰

  (一)殊妙也(三)此菩萨○宝作菩萨印(二)彼中画印殷勤作之也(四)三股金刚以下如文
  经慕达罗者。秘藏记云。勿他罗印也(本之五左)光云。陀罗尼集经曰。
  毗俱知供养法印梵本云阿伽母陀罗(明本六之十七)母陀罗即印也在宝上也等者。私云。宝者上立独股杵也。
  次下云宝上有印也持地菩萨作两头金刚等者。光云。此下古存乱脱曰

  (一)宝上是也(三)(于一股中如前印也)○(二)宝印手(五佛金刚也)(四)坚意菩萨○(金刚也)(六)右(五)一切皆彼○安置者(七)皆于方轮中以下如文
  此乱未快。今案。经·疏共于持地·坚意二尊说文而有乱脱。何者。持地章注文即解两头金刚。何故知尔。上持明院曼荼罗释文。

  此两头即五股也○状如五股而不开也(八左)此曰都合五股(持明院流大事有此印也)然考之于密印品中。即坚固意印也。况今注文言如前印。此指宝印手五股印也。当知经文二首金刚印句·释文作两头金刚等。是说坚意契也。古传乱以于一股中等文属宝印手注释。岂其然哉。然乃经言羯磨金刚印。释言作十字金刚等。亦应是说持地契也。况又密印品中所说持地印金刚部三昧耶印也。此印即表十字羯磨杵也。
  又其持地·坚意名之所诠与彼羯磨金刚(如秘密檀以羯磨金刚为其本根也)都合五股契之所表。最剖符矣。岂不合毗卢遮那本意乎。今槐点乱脱曰

  (一)持地菩萨(四)作两头金刚○(如前印也)(三)宝印手○坚意菩萨(二)作十字金刚○(金刚也)(六)右(五)一切皆彼○安置者(七)皆于方轮中以下如文
  于一股中等者。密钞九曰。疏一股中有五股者。谓一智中含五智也(二十九左)
  次西方虚空藏(乃至)花上置金刚也者。此释西方虚空藏○在风曼荼罗二十四句也
  文殊会中西方部主者。谓第二院四菩萨中文殊为主。故余三菩萨皆是文殊会中部主也。此四方中东为始。故文殊为主。而实互为主伴之义有之。次下文云。文殊一会凡四菩萨随以一菩萨为主置于中檀。
  余者各于第二院案方而列(已上)可思之作圆檀等者。私云。作圆檀。檀上置白莲华。花安尊也又如是等者。释如是坚利刃等二句也经犹冰霜者。冰霜皆以喻其刃相。是利剑形猊也
  一烂脱

  (一)又坚固(三)以种子字而围绕之(二)智者以自种子○本种子也(四)次列眷属以下如文
  光云。故和上不用此乱而直读之。其意临文可见
  以种子字等者。释自种子为种等二句也
  次列眷属等者。释及画诸眷属等二句也
  一烂脱
  (一)虚空无垢菩萨(三)亦本围之○即是自也

  (二)印作轮○亦自围之也(四)在风檀中以下如文
  此本即是自也等者。十四本云。此本即是字也(文)私云。本者。言此尊根本种子之义欤。上言安本种子也。即是轮边安种子也。义释作本即是字。而今疏作本即是自者。自种子之意欤。经言轮像自围绕。此自字与自种子之自字同欤。是此尊本种子字故或云自也(已上)光云。经言轮像自围绕者。此轮印还以轮围之。故释曰置轮亦自(自即轮也)围之。是直消文句也。然其轮印与围绕轮之间。亦以本种子字围之。故释曰亦本围之等。此明文外义也。本者此对普遍种子而言自种子。即自本之本。故释又云此本即是自也也。若依十四本。则根本之本也。是亦对普通字而指自种为根本也。
  或可种子位为三形尊形之本故云本也即四股刀轮也等者。私云。以羯磨杵成轮。唯是四辐轮。异八辐轮也风轮中画花者。十四本作于风轮中画青莲华(十二之二十八右)
  凡此于大悲藏○(此事更问审不)者。此释略说佛秘藏诸尊密印竟二句也文殊一会等者。最珍钞曰。问。除盖障地藏虚空藏各别会也。何文殊一会云。可云文殊为主。余三菩萨为伴欤如何。答。东方文殊会为始。四菩萨皆属文殊曼荼罗也(已上)私云。文殊三世诸佛祖师。一切智慧根本。故第二重四菩萨中以文殊为主。以余菩萨为伴也。而实互为主伴之义有之也。但以此第二重四大菩萨一类故。共成一曼荼罗也复次若是大悲中等者。私云。第二院者。常途第一重三部眷属也。今对中胎八叶曰第二院也。准之。则如文殊等四菩萨可云第三院也。问。若尔。上(十二右)文指文殊等四菩萨。何云大檀第二重诸菩萨位。答。彼对常途第一重三部尊云尔。相望不定。不可一准也。今此释意者。则大檀第二院三部诸尊共成一曼荼罗之时。假令观音为主。观音眷属及金刚手般若菩萨遍知印安四方为第二重。八部众等为第三重。
  以成一曼荼罗其中不可置文殊会中四菩萨及眷属等也即不须置文殊会等者。记问八帐云。其文殊与释迦檀。或出或入。文言不定。并可意领(已上)光云。此义未痛快乎。如上钞主解释最佳若释迦会等者。十四本曰。若释迦会者即如上说(更问之)此说是定义也(此事更问审也十二之二十八)私云。如是上说者。上文云。若以释迦为中。则佛顶等列之居次院。若随一一本尊中取一为曼荼罗主。即移释迦在外(十左)指此文也。凡别檀曼荼罗有二途说。一各各别会其尊为第一院。眷属为第二院。八部众为第三院也。二一类圣尊共会而成别檀。所谓第一重内三部圣众共成一会。第二重内四菩萨共成一会等也。余例可知。今释意者则如第二说。大檀第一重三部尊合为一会。第二重四菩萨等合为一会。第三重世天等合为一会也更问此说等者。些些疑问云。
  若释迦会者即如是上(更问之此说是定义也此事更问不审已上也)下注意如何。凡着更问之言。其旨如何(已上)最珍钞云。释迦会别檀上委释。若是都会檀释迦法更问云欤。此意上来所释多是别檀仪式也。若论都会檀曼荼罗者。释迦安中胎。毗卢遮那等置方隅也。欲明此义。故云更问欤(已上)私云。两个更问者初更问文殊·观音释迦。此三重各成三檀意令更问也。大檀三重各具三重檀。是各具三部深义有之故也
  此说是定义者。即如上明。文殊为中。四菩萨为第二。又观音为中。金刚及佛顶为第二。又释迦为中。佛顶为第二。总八部为第三。是治定说也。后更问令更问都会檀之义欤
  应永四年八月二十一日。誂赖玄阇梨写功了。予自比校。老眼难及故大概令校合。定多误欤。追披本文勘文等可令纠矣。法印权大僧都贤宝(生岁六十五)
大日经疏演奥钞第五十三(毕)
  此卷之内未决维多。故为后学叨挥铅刀。所期一割之用以解千岁之惑。且又至如持地章点乱脱。自谓。辱有冥助。庶乎深行阿阇梨耶游刃于此而更正之。宝永戊子仲春之吉。慧光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