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大日经疏演奥钞第五十

  东寺观智院法印杲宝撰述
  东都灵云寺比丘慧光校阅
  疏第十五卷之余(释经五秘密漫荼罗品)
  缘地事总答了(乃至)亦复如是也者。此释我广说法教○无垢喻虚空十六也。私云。是答第十二问也但问果上中下者。即三部悉地云上(佛)中(莲)下(金)也。答意曰。果皆住菩提心而作之也世间无上之佛者。密钞九曰。疏而求世间无上之佛者。谓真言者若不能住于心地。则著于相缚随业而转不得自在。乃至世间悉地尚不可得。何况五通等耶。五通等尚无得理。况乎如来无上第一之悉地耶。若异此而得者。无有是处也(十七左)
  一烂脱

  (一)是等分别之苦因也(三)恐其退没故○真言之心(二)为净菩提心○住菩提心也(四)当护弟子○即是一切(六)先住菩提心○二尊护之也(五)智智之因也○此亦有方便更问(七)若弟子能成此事者以下如文
  私云。此烂脱依十四本义释故经次云以不动尊等者。密抄九曰。疏不动真言之心者。即悍漫字是也。如普通真言藏品(十七左)用此三法者。私云。因行证三法也此亦有方便更问者。密钞曰。疏此亦有方便者。作降三世如前所说。观半月风轮黑色等方便也(十七左)杂钞不用云。若不用不动护者。用三世明王亦得云云。此亦有方便更问。用金刚慧定(已上)些些疑问曰。若不用不动者。用三世明王亦得云云。此亦有方便更问(已上文)此方便如何(已上)私云。今此更问两本义释无之。仍智证记问八帐无其释也
  次又加持地者(乃至)无缘之种子也者。此释初加持是地○唯此非余教四句也。私云。是答第十一问也
  一烂脱

  (一)亦复如是也次(三)又加持地者○坚固菩提心(五)是故得成○唯此一门也(二)初加持地○佛谓阿字也(四)第二心自在○不应异此教也(六)初依佛教发心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乱脱。而今出之

  (一)亦复如是也次又加持地者(三)谓阿字门○是坚固菩提心(五)是故得成自在之业○唯此一门也(二)初加持地○佛谓阿字也(四)第二心自在○一切自在也(六)更不应异此教也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乱脱。而详其义。未得文次。故不出之
  或加暗于顶等者。私曰。问。上择地之时。已观●●三字。今重说如何。答。此三字可通一切净除之事也第二心自在者。
  十四义释作弟子心自在(十一之四十左)不应异此教也者。密钞九云。疏不应异此教也者。一切如来皆由阿字故而成等正觉。谓以此护心。或加于顶等。乃至得成如来自在之业。
  是故不应异此教而别求心也(十七左)即是阿字也。义释作即暗字也(十一之四十一右)
  前既问答加持地了(乃至)最上之位也者。此释四种苏多罗○置于道场地八句也。私云。
  是答第十三·第十四两问也綖者梵音等者。义释十一云。綖者梵音名●苏(去)怛●●。是连持之义也。连持众德令其不散。故名綖也(四十一右)私云。释四种苏多罗等六句也一烂脱

  (一)白黄赤黑(三)念此念诵应念持也(二)更加一种谓虚空色也(四)虚空能含一切色像以下如文
  私云。此烂脱据十四卷义释。或云。此烂脱难甘心。义释十一曰。线说有四种。白黄赤黑等。更加一种。谓虚空色也。念此念谓应念持也。虚空能含一切色像等(四十一右)若但依空色等者。文次第云。明虚空色文(十五左)白是信义等者。文次第云。以五色对五根文(十五左)私云。或抄(最珍)云。问。五色次第。经及释并金刚顶等。白·赤·黄·青·黑。今云白·黄·赤·黑·青如何。答。山王院大师(三部曼荼罗里书)意曰。白·黄·赤·黑·青。此为定义。是约世间受染之浅深也。又多处处相违释之。是为防慢法。用散漫之说云云。但是等皆黄·赤二色前后。而今黑为第四。是说四种苏多罗故。若约五色次第者。青为第四。黑为第五也(已上)光云。今释与具缘品解少异。今线义者。白水大(北方息灾)黄地大(东方增益)赤火大(南方降伏或西方爱敬)黑风大(西方摄召。或南方忿怒)青空大(中方总德)即是五大所成之线以绯空中而成五轮世界。
  此真曼荼罗坛也(深义更详)自余释义已备于本疏文。留意思择种种供养(更问方法)者。记问云。合线法更问方法者。新造坛排供物供养贤圣。然得得一童女。新著净衣。香水洗浴。内外俱净。加持护身。及以帛掩口令息不触。于其线中连持众行(已上)然后令童女等者。文次第云。以童女合綖文(十五左)
  合线之法等者。文次第云。明合线之法文(十六右)来去褶牒使成九丝者。长宴四十帖第六曰。师云。五色线一色不绝。来去褶牒为九筋。一方聚左右糸首。九筋者二筋。一色合十八也。九筋者九识也。九识即五智也。即白一色中即五佛五智具足。乃至黑亦尔也(已上)些些疑问云。线与缕其别如何。褶牒如何(已上)私云。来去褶牒者。糸端来去一方聚之屈折其中也连持众行也(更问)者。文次第云。释等持文(十六右)记问曰。于其线中连持众行。更问者。五色苏咀●义如具缘品中释(已上)密钞第九曰。疏由三昧至更问者。谓深释中。女是三昧。若三昧均调则得难障。言更问者。不但得成根力。亦成五智。故第四疏云。童女合线之时。当用五如来真言各加持一色。然后以成办诸事真言总加持之。谓大日加持白色。乃至鼓音佛加持黑色。即表五智也(十八右)
  一烂脱
  (一)虚空中等持者(三)此有二种○明白了也

  (二)如空中等持○漫荼罗地(四)如对目前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师传乱脱。即今出之贻来叶

  (一)此有二种(三)若是深行○明白了也(二)如空中等持○漫荼罗地(四)如对目前以下如文
  第二以线等者。释第二持线经等二句。即第十四答也如上所说者。即指具缘品所说也画一一者。十四本作画之
  一切诸佛智者○(是曼荼罗八叶者也)者。此释一切如来座○念居其地分十四句也私云。是答第二十一问也。但其供养及护摩等诸问后后答之。例如第一云。或后问先答。
  文无定准(末之十九)盖是绯地之因座位有便故说之欤一烂脱

  (一)此为最上之位也(四)一切诸佛智者○具智慧也(三)一切诸佛子诸智者○吉祥世称(九)谓世所叹○吉祥也者(二)此次答座位表像也
  (六)如世人以莲花以下如文
  私云。十四义释十一云。此为最上之位也。
  一切诸之佛子诸智者(一切诸佛智者谓佛子叹菩萨具智慧也)莲华意胜吉祥世称者。谓世所叹以为吉祥也。
  此次答座位表像也(四十二左)准此义释可读烂脱欤(已上)光云。若依义释而读乱脱

  (一)最上之位也(三)一切诸佛智者○具智慧也(二)一切诸佛子诸智者(四)莲华悦意胜吉祥世称(六)谓世所叹以为吉祥也(五)者(七)此次答座位表像也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师传乱脱。即今出之

  (一)而表出之(七)当知此为最上之位也(四)一切诸佛智者○具智慧也(二)一切诸佛子○吉祥世称(五)谓世所叹以为吉祥也(三)者此次答座位表像也(六)如世人○坐此华台也(八)然世间莲以下如文
  若是佛谓当作八叶等者。文次第云。明莲华座文(十六右)大疏抄三云。问。何故以白莲花为座。答。白色是根本故。中台大日根本。故尔言也(已上)私曰。或抄(最珍)云。问。佛位白莲者。曼荼罗画赤色何。智证大师将来彩色之本赤莲花也。何违此文乎。答。本净色故可白色也。而赤色表八叶肉团开敷之相欤。难云。肉团开敷者可白莲花也。今释赤色者。是世间花。八叶中胎不可赤色如何。答。八叶肉团在胎藏中可赤色。表之欤(已上)若是菩萨等者。大疏钞三云。问。佛必用白莲花者。若菩萨用白色莲花耶。答。尔用。故疏云。其花或白或黄。或作宝莲花皆得。但赤色者是世间中为下云云(已上)私云。或抄(最珍)云。问。何此中不载青莲紫莲等乎。答。不举尽欤若缘觉声闻等者。大疏抄三云。问。常以优婆●花为青莲花。今俱勿头花是赤色花。何相违。答。赤色亦有青色。其花初生时。其色犹青。若守色自体。名有其别耳(已上)浅识传等。十四义释注书而作浅识传谓世所传以为一边之智(十一之四十三)更别有青莲花等者。密钞九曰。疏荷青莲叶也者。青莲之叶名之为荷。尔雅释莲华。所谓其茎茄。其叶蕸。蕸即荷也。又不令坐于华台者。未有菩提之种故也。又一言青莲而有二别。一者梵语骨没多。讹云●勿头。译为青莲。又梵语嗢咄钵(二合)啰。或云优昙钵罗。亦是青莲。此别有种。此瑞应之莲。非同前者也(十八右)诸说不同。第七云。大目健连○法花玄赞云。菩萨坐莲花上。闻说无上智慧境界。能证如来甚深密藏。声闻回心已去得入大众中坐。亦如菩萨坐于莲花。闻说慧境亦证密藏云云。今案。目连等声闻。法花会已回心蒙佛记。故图坐莲花。现图在多摩罗香。声闻皆沙门形也○坐莲花。或图以下六尊并普坐莲叶(已上)私云。盖是非常莲花种类。而别又有此花欤芰荷义释无芰字也
  一烂脱

  (一)更别有青莲花(三)坐芰荷青莲叶○所生叶也(二)种非此类也(四)若净居诸天○赤莲花中(六)念谓忆特不忘也(五)其色纯赤○念谓思念也(七)复之三藏说以下如文
  私云。此烂脱据义释。彼文如此相次
  光云。又有师传乱脱。而今出之以授后生”

  (一)以为一边之害也(三)此是青莲华也○别有青莲华(二)坐芰荷青莲叶○所生叶也(四)种非此类也○赤莲华中(六)念谓忆持不忘也(五)其色纯赤○念谓思念也(七)复花三藏说以下如文
  若净居诸天等者。大疏抄三云。问。何故上界天坐花上。下天坐叶上。答。皆随识深浅转轻重耳。亦花虽色别。叶皆青色。皆在一水中。若以此释者。上从诸佛下至毗遮遮。皆有佛性。一味水中也。皆依叶有花。依烦恼有菩提。若约阶级之无阶级。从外金刚部至中台。凡四重界道如次也。若约无阶级之阶级。从中台至外金刚部。皆是大日如来大悲门用耳(已上)以下诸天分地为座等者。密抄九云。疏但分地为座者。此等天神不须次第分擘尊位。但随方位空地之处分作地位以为其座耳(十八左)复次三藏说等者。文次第云。约莲花有多种文(十六右)大疏抄三云。疏云。三藏云。西方莲花有多种。一者钵头摩。二优钵●。三俱勿头。四泥卢钵●。五芬荼利迦(已上)菩提心义第五曰。问。大小乘经。钵头摩(青莲华)优钵罗(黄莲华)●物头(赤莲华)芬陀利(白莲华)天台法华玄义引古人云。天竺莲花有三时名。迦摩罗是未开之时。屈摩罗是将落之时。芬陀利是处中之时。大日义释。优钵罗等四种华中。各有赤白等类。具如彼说云云。而今大日心莲名芬陀利。三部五部中莲花部名钵纳摩。若如意轮赞云迦摩罗。与彼诸经如何释通。答。漫荼罗中青莲花形犹如柳叶。准而言之。四种莲花其形各别。古译且约一边。以为青黄赤白。而实四中各有余色。如义释说云云。此四种中各有三时。古人且约芬陀利华。故以处中之时名芬陀利。三部中莲花部是钵纳摩。部中自有发心成佛涅槃时。其如意轮示菩萨迹。故且约此云迦摩罗。若百字轮约其本部云钵纳摩。问。诸经四种莲华是形异类。非必四色者。义释云。若缘觉·声闻当坐于华叶之上。或坐俱勿头华叶。此是青莲花也。此但是青色之莲。然更别青莲华种。非此类也(文)此文如何会之。答。诸经皆以钵头摩为青莲华。而今文云俱勿头。俱勿头者诸经皆云赤莲华。准最胜王。佛齿喻云犹如珂雪俱勿头。因之古今疑其色。或疏释云。佛齿光丽非纯白色。少状红白。今私释云。四种莲华各有三义。一以青黄赤白四色如次为四种莲花。如四种莲花地狱及七山海水中所生四种莲花。是常途所明也。二以白赤青黄四色如次为四种莲华。如寂灾护摩白色相应烧钵头摩。及此前文并后经中以青色莲为俱勿头。此二已尔。余二准知。
  三以四种形体种子为四种莲华(末之十左)法花游意(嘉祥)云。芬陀利者白莲花也○凡有三时。未敷之时名屈摩罗。敷而将落名迦摩罗。
  处中盛时称芬陀利花也(上之三十五右)此文迦摩罗·屈摩罗立名。未开与将落相配。异于玄义(菩提心义所引)如何
  次答供养义(乃至)加之乃可成也者。此释供养有四种○各如其次第三十八句也。大疏抄三曰。经供养有四种至各如其次第总九行半。是答供养仪则也。问其供养有几种。答。经云。谓作礼合掌·并及慈悲等·世间与花香○经次文云何花香等。此花当谁献云。即经答云。从手发生花奉诸救世者○(已上)私云。是中答第十五已下诸问也。此中文相交参。而义分相涉。故曰或不依问次等也。
  谓供养有四种等四句答第十五问(几种修供养)从手发生花等十句答第十六(云何花香等)第十七(此花当献谁)两问也。真言以加持已下六行答第十八问(云何而奉献)及第十九(诸食二字)两问也。寻云。经文无诸食文。何以如是科简。答。释云。

  又以此花等周遍法界○及饮食物无量无边不可穷尽等(十三右)仍此中云含饮食义也
  一烂脱

  (一)但以物献也(三)二者合掌○皆运心也(二)然经中不言○必当有之也(五)花手此是○从手生也(四)发生奉一切佛○发生谓(六)作印作印已以下如文
  私云。已上供养有四种○而观菩提心八句之释段也

  (一)以此为供养也(三)各各一切(二)此运心也(四)诸佛及彼所生○法界为树王(七)想树遍法界生花供养佛也(五)供养以真言而供养之也(八)行者供养○真言等也(十)心若不住定○自在转也(九)及印加持然后运心(六)此华香美无诸过恶(十一)愿生胜妙以下如文
  私云。已上各各诸如来○常遍诸佛前十二句之释段也

  (一)及印加持也次(三)毕于此者○然此诸尊(二)又卑此诸天神今次说诸天(四)如本瑜伽以下如文
  私云。已上其余世天等○本真言性类四句之释段也

  (一)不可穷尽是也(三)若不作普遍吉祥印者○或置其前也(二)其捧花等时○在脐下已(四)次而下结印以下如文
  私曰。已上彼所奉花等○各如其次第十句之释段也
  当知供养等者。释供养有四种等四句也。文次第云。四种供养文(十六右)谓想香花等者。光云。故和上言。以下答第十六七两问也
  三事皆运心也者。大疏抄三云。疏云。一是香花等。二者合掌。三慈悲。四运心云云。问。经答文中无运心供养文。而何疏以运心置第四耶。答。即疏云。并慈悲三事皆运心云云。意慈悲皆从运心生言也。问。既慈悲中有运心义者。何故出第四供养名也。答。运心与三昧。相应。慈悲必非三昧。随缘通散定。故今所定边置第四供养名耳(已上)又云。问。其运心者何等。答。以与定相应遍法界心想念。如树王从此支分流出无量无边妙花。奉供诸佛菩萨言也(已上)私云。此抄所览本无三事二字欤。仍但就慈悲中释出运心之义也。问。今言三事者何。答。或义云。香花·合掌·慈悲。此三事通加用运心也。又义云。第二合掌已下三事也。意四种供养中。第一事供。第二已下三事皆是运心中差别也然经中等者。抄意。经中不云运心云云。疑云。经中云而观菩提心。正是运心之相也。何不说第四供养云乎。又释。经中不言香花等云云。是不说第一供养之意也。经云世间与花香。第一供养支分分明也
  何云尔乎。但而观菩提心句。总相之说而非正说也。智证些些疑问云。住心释云。供养有二种。所谓内及外。如下文云云。而不见内供养。其由云何(已上)明知不说第四运心之相也。又不言香花等者。谓于香花等三事。可用运心之义。而经中不言此旨也。一义云。不说第一供养也。上烂脱意即此义也。若依此意。如彼世间与花香句。是运心中相也
  一世间与花香句
  些些疑问云。经云。供养有四种。乃至世间与花香(已上文)末句与字难消。是垂解说。又住心释云。供养有二种。所谓内及外。如下文云云。而不见内供养。其由云何(已上)杂抄不用云○世间与花香与字未会其意如何。私云。此在下(已上)杂抄一云。世间与花香与字未得意。私云。此在下(已上)同草本曰。世间与花香与之一字未会其意。若此与字用之字否。私云。在下(已上)私云在下者。与字可在花香字下也
  光云。必当有之也以下又有师传乱脱。即今出之以贻后裔

  (一)必当有之也(三)花手此是都牒合掌印也(五)此花从手生也(四)发生(十)奉一切佛○菩提心者(二)花手发生(六)谓作印○供养也(八)此一切支分生印者○为供养也(十)各各一切(九)此运心也(十一)诸佛及彼○当以真言(十三)如供养花○自在转也(十二)及印加持○无诸过恶(十四)愿生胜妙以下如文
  花手此是等者。义释十一云。华手发生(此是却牒合掌印也。此华从手发生也)奉切佛等(四十四右)私云。却字宜欤。今疏作都字。恐写误也(已上)光云。此解不然。义释作却。即再治误。今言花手者。此释从手发生华句。即是十二合掌通名。故云都牒合掌印也。此印更有大事从手发生花者。莲华合掌印也结支分生印者。密抄九曰。疏此一切支分至捡之者。秘密八印品谓。以定慧手作未开敷华合掌。建立二虚空轮。而稍屈之。是如来一切支分生印也(十八左)大疏抄三云。支分生印者。八印中普贤印。普贤是与菩提心相应故也(已上)私云。前已有真言者。指上文也(光云。此指第十三云次更有一印等。八左)问。结此印意如何。答。上合掌即是未敷莲花印。而从手发生花也。是即菩提心普贤法身之体。故用一切支分生印也各各一切等者。释各各诸如来等句也。此运心也四字上烂脱。安次上为供养也之下也。或义云。此四字安下法界为树王之下也。两义随宜(已上)光云。此或义乱脱者。曰

  (一)各各一切(四)此运心也(二)诸佛及彼○法界为树王(五)想树遍法界生花供养佛也(三)供养(六)以真言加持以下如文
  行者供养香花等者。义释十一曰。行者供养香花时。当以真言及印加持。如供养华。即用华真言等也。心若不住定。何由得然。云三昧自在转也。然后运心等(四十四左)私云。此文违先烂脱(光云。此指钞主所出乱也)可悉之(已上)光云。若依义释点乱脱者。曰

  (一)当以真言(三)如供养花○自在转也(二)及印加持(四)然后运心以下如文
  故和上言。行者供养以下答第十八·九·二十三问(此就细科)也
  光云。各各一切至此经文古存乱脱。而今出之以授后生

  (一)彼所生子等(三)以是无过华芬妙复光显(二)法界为树王○三昧自在转(四)胜妙广大云以下如文
  愿生胜妙等者。释胜妙广大云等二句也谓从法界等者。释从彼雨众华句也常遍诸诸佛前等者。义释十一云。常生种种光明遍诸佛前(四十五右)光云。若依此文读乱脱者。曰

  (一)常(三)遍诸佛前(二)生种种光明(四)又以此华等以下如文
  如天意树者。私云。此如圆生树等。即随意生诸物也次卑于此者等者。私云。释其余世天等等句也。上举诸佛摄菩萨二乘。
  今标八部世天云卑于此者也如本瑜伽者。谓彼天等各本仪轨瑜伽法也如忿怒用赤等者。义释十一云。如忿怒用赤等。如华者涂香等亦如理相应想念也。然此诸尊或经中。有真言及印。或有阙无者。别有一者普遍吉祥之印。当以空水二指头相合捻。余三指皆舒散之。用此印加持等(四十五右)私云。据此义释。则当段有烂脱。云

  (一)如忿怒用赤等(三)或经中有真言○吉祥之印(二)如花者涂香等○相念也(四)当以空水以下如文
  别有一普通吉祥之印者者。文次第云。明普通吉祥文(十六右)大疏钞三云。若通者。普通吉祥印也○若据别者。各随其尊作其尊本印。加持其花作花真言印也(具如苏悉地也。已上)私曰。小三古印也。或钞云。释迦印。智吉祥印此印也如花者等者。释如是涂香等四句也即是前所说等者。义释十一云。即是前品中香花灯等(四十五左)私云。即指具缘品终文也如般若经所说等者。文次第云。以一花供养诸尊(十六右)
  光云。此段经文古存乱脱。即今出之

  (一)是谓吉祥印(三)彼所奉华等○应知在齐位(二)或金刚拳印若复莲花鬘(四)而在空中献以下如文
  更有金刚拳印等者。释或金刚拳印等二句也。密抄九云。疏更有金刚拳等者。金刚拳以大指入掌中作拳是也。或莲华印至右手作也者。谓大指·名指相持。余三指散舒是也(十八左)私云。抄意莲花印者。即小三股印也。此义不审。今谓。莲花印者莲花拳欤。第十三所明四种拳中第一拳是也。可寻之。问。观音印者何。答。或钞(最珍)云。莲花印之外观音印者。八叶中秘印欤(已上)又云。普通印者。可上普通吉祥印(已上)最抄。八叶中印者世尊陀罗尼印也然供养时等者。释彼所奉华等等八句也净佛菩萨。十四本无净字也
  已次而下四字。十四本无之然有二种师者。私云。即瑜伽及法则二种阿阇梨也
  次答护摩义(乃至)故云不得果也者。此释护摩有二种○舍离真言智十四句也。私曰。是答第二十问也
  一烂脱

  (一)即是得解脱也(五)若能烧业○内护摩也(二)从于何处○而得解脱也(四)既离世间○菩提心也(六)如世间之火○无有遗余(三)而亦即从○菩提牙也(七)此中能烧以下如文(光云。高野信日传乱脱全同之)
  私云。已上护摩有二种○说为内护摩六句之释段也

  (一)令此三位正相当也(四)此三亦是净三业义(二)本三位谓○本尊真言印也(五)净三业成三事○降伏也(三)三业道者○一致也(六)又三事观字以下如文
  私云。已上外用有三位○成就三业道三句之释段也

  (一)此内外护摩皆名殊胜(三)若不与此○外护摩耳(二)若异此作○所说方轨(四)当知此人以下如文(光云。故和上未必用之)
  私云。已上世间胜护摩○不解护摩业三句之释段也
  护摩有二种等者。释护摩有二种等二句也。文次第云。明内外护摩文(十六右)私曰。二种护摩者。世·出世●●也。第二十卷广释之也(已上)光云。建立护摩轨亦具明内外二种相也护摩是烧义也等者。释业生得解脱等四句也。密钞九云。疏护摩是烧等者。护摩译云烧亦名火。烧除诸业者。以一切众生皆从业而生。复由此生展转造业感招异熟苦轮回无已。又此业依无明起。由无明故不觉造业(十八左)所谓自净菩提心者。义释作所谓白净菩提心也(光云。现行疏作白净)
  光云。此段钞主出外。又有师传乱脱

  (一)即是得解脱也(三)若能烧业○内护摩也(二)从于何处○菩提心也(四)如世间之火以下如文
  如前所说等者。私曰。
  此指上文云或加暗于顶及加啰于眼等(九右)欤又持刀及索者。入不动尊三摩地作此●●欤(已上)光云。今言如前所说。此指第十二卷释悉地出现品●字火轮曼荼罗文。彼即约不动尊明寂灾义。是内护摩之本原也。往捡次释外护摩者等者。释外用有三位等二句也或火中可有○更问者。十四本云。或可是漫荼罗位也。更问(光云。现本大异所引)十本云。或火中可有是曼荼罗位(更问)炉置火处也。此则真言也。火中有印也。即是阿阇梨坐处也。白身即是印也(已上)密抄九云。疏注更问真言也者。此中谓。本尊为供养故置之。炉是置火之处。印身印。今令更问真言者。不是问所用之真言。令问经中所言真言为目何耶。若依三业即属陀罗尼。若目三位即是真言之者为经一言真言。义通二处。今要行者故令更问(十九左)私云。此抄牒文异于今疏。故其释意亦相违矣。智证记问八帐无释。或云。本尊行者本来清净心。故云意密。炉即是本尊口也。又行者口。故云语也。行人本三昧耶体。故云印也。或云。更问者。以自心为本尊为所供养义也令此三位正相当等者。密钞九云。疏令此三位正相当等者。三位者。一本尊即漫荼罗也。二火炉谓三角等印也。三真言即行者也。谓炉本尊之西。行者又在炉西皆面向坛中本尊。故云三位相当也。言此三亦三者。又此三位亦配三业故云亦三(十九左)本三位谓等者。私云。两本义释无本字也。谓身·炉·本尊三云本。各有已下可为末欤。各有三位者。上身·炉·本尊三法各各具三密也净三业成三事也等者。释成就三业道句也又三事观字等者。文次第云。三事各观字并字色文(十六右)若作息灾观啰字等者。十四义释云。若作息灾。观啰字当上加点。而作白色。增益也想啰字。黄。降伏想●字。或黑或赤(四十七)
  光云。此段钞所出外。又有师传乱脱

  (一)正相当也(三)此三亦是净三业义(二)本三位谓身炉本尊(五)三位各有○真言印也(四)净三业○是身业(六)由此因缘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乱脱。即今出之

  (一)谓息灾增益降伏也(三)三业道者○一致也(二)又三事观字○降伏为下也(四)如是作者以下如文
  如是作者等者。释世间胜护摩等三句也”
  光云。此段钞主出外。又有乱脱(故和上未必用之)

  (一)皆名殊胜(三)若不与此○无益也(二)犹作外护摩故○所说方轨(四)当知此人以下如文”
  由离于真言等者。释彼痴不得果等二句也。密钞九云。疏由离于真言至不得果者。
  真言行者不依上来内外二种护摩法轨而妄作之。但随自己无明之心不从明师。非但不得世·出世间内外二种悉地。亦●费檀越资财。招越法罪当堕三涂。冀诸知识体而行之。慎勿妄执利刀返伤其手耳(十九左)”
  光云。此段经文古存乱脱。即今出之以贻来叶

  (一)不解护摩业(三)彼痴不得果(二)舍离真言智(四)如来部真言以下如文
  次答色及形类(乃至)金刚部也者。此释如来部真言○纯素随事迁六句也。私曰。是答第二十二问也
  一烂脱

  (一)不得果也(三)次答色及形类○赤黄色(即杂色也)(二)佛说诸真言及诸佛所说者(四)上言佛是举以下如文
  次金刚藏即是释迦等者。私云。大日佛部。观音莲华部。释迦金刚部。是苏悉地经说也
  佛说诸真言等者。释如来部真言等三句也上言佛是举等者。义释十一云。佛说诸真言及诸佛所说者。上言佛是举佛部。下言诸佛。是佛所说真言。谓毗卢遮那所说也。如来部中诸真言部。谓从佛所生乃至诸神佛所许可皆是佛部也。下云诸佛者。直是诸佛所说。不通菩萨以下也。此二种皆具一种色。谓白黄也。此但云应当知以白黄和合也。谓不太黄不太白也。次第应当知金刚手杂类。观自在诸真言白。事分者。谓随事分别而用之(四十八右)私云。上言佛者。指如来部真言句也。通佛部中一切菩萨部也。下云诸佛者。指及诸正觉说句也。即能说毗卢遮那佛也。又依义释者。可读烂脱欤。可悉之(已上)光云。今依义释而点乱脱”
  (一)上言佛是举佛(三)如来部中○谓白黄也

  (二)诸(义释无之)部下言○所说也(五)次第应当知○随事分者(四)此但云○太白也(十)杂色谓具五色也(六)谓随事分别○是息灾用(八)白(义释无之)随事业○变转也(七)其色当白(九)莲华部○其色杂也(十一)亦随一部中以下如文
  一烂脱

  (一)不通菩萨以下也(三)此二种皆具○白黄也(二)诸部下言○随事分者(四)此但云应当知以下如文
  私云。今此烂脱未得其意。言此二种皆具二种色者。经文意曰。佛部二色(白黄)金部杂色。莲华纯素。然如此烂脱则指金·莲二部似云此二种也。今谓。此二种者此佛部中上下二句也
  光云。此段又有乱脱(前后三传之中此乱最为优长)
  (一)不通菩萨以下也(三)此二种○谓白黄也

  (五)诸部下言(二)诸佛所说○次第应当知(六)金刚手○随事分者(四)此但云○太白也(七)杂色谓具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师传乱脱

  (一)次第应当知(三)金刚手○随事分者(二)此但云○太白也(四)杂色谓具五色也(六)谓随事○是息灾用(五)白随事业分○其色当白(七)莲花部一向以下如文
  金刚手杂类等者。释金刚具众色等三句也一烂脱

  (一)杂色谓具五色也(四)谓随事分别○类可解也(三)白事分者○分其事也(二)观自在○金刚部也(五)次说漫荼罗形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乱脱而今出之(此乱最佳)

  (一)杂色谓具五色也(五)谓随事分别○是息灾用(四)白随事业分○变转也(六)其色当白○类可解也(三)白事分者○分其事也(二)观自在○金刚部也(七)次说漫荼罗形以下如文
  佛部一向是息灾者。义释十一云。佛部一向是息灾用。其色当白。自事业分。观音纯白也。然其部中则随事业反转也(四十八左)密钞九云。疏佛部是一向等者。谓佛部不通菩萨已下者。但具白·黄二色。今随其息灾事分当作白色。余部准此(二十右)如佛部中自有息灾等者。苏悉地经一云。佛部真言扇底迦法。观音部真言补瑟微迦法。金刚部真言阿毗遮噜迦法○于三部中各各皆有。应须善知分别次第。

  若佛部中用佛母真言为扇底迦法○若观音部中用观音母半拏罗缚悉汝真言为扇底迦法○若金刚部中用执金刚母忙莽鸡真言为扇底迦法○又佛部中明王最胜佛顶真言为补瑟征迦法○又观音部中明王歌野圪利缚真言为补瑟征迦法○又金刚部中明王苏皤真言为补瑟征迦法○又佛部中大忿怒阿钵啰尔亸真言为阿毗噜迦法○又莲花部中大忿怒施婆嚩诃真言为阿毗遮噜迦法○又金刚部中大忿怒军荼利真言为阿毗遮噜迦法(已上界抄)白事分者。十四本作自事分者此中诸声等者。私云。此释观自在真言句。即今本无诸字。盖梵本有之。故今牒诸真言而作此释。谓三部观音部加诸字。以例余二部也
  次说漫荼罗形(乃至)盖亦大也者。此释四方相重普○当知是其量十四句也。私云。是尚第二十二(若细科则第二十四)答文。但以下说坛法形量也次说漫荼罗形等者。释四方相重普等四句也计合息灾等者。密钞九云。疏今随声便等者。谓此增益之法。若唯为与弟子发心灌顶。合先作息灾。今且随声便者。随方圆声便故。如人常言先方后圆。名为声便。言事便者。谓先佛部次莲华·金刚之事。名为事便。故云随声便。所以增益在前也(二十右)私云。声便者。五字门配立●●等次第。故云尔也。事便者。又是五大轮重立方圆等次第故云尔欤诸增益事。十四本作谓增益事方而黄色。别本作方而中黄色经云四方普者等者。私云。四方即方形也。轮圆即圆形也。三隅即三角也。半月轮如文举一例诸者。谓先就方形举四边普皆方形之义。以例余圆形等也
  一烂脱

  (一)如中坛方(三)谓方外则○三角等亦然(二)者乃至外院○余皆例知耳(四)次明诸形像也以下如文
  私曰。义释十一云。如中坛方者。乃至外院皆方也。若中圆者。乃至外院次第皆圆增也。中方。谓方则普皆方。若圆亦如次第。三角等亦然。护摩作炉亦尔。若坛方。火坛亦方也。余皆例知耳。次明色类。谓形相也(四十九右)光云。今依义释而点乱脱(不二传全同之)

  (一)如中坛方(二)谓方外则○亦然者(二)乃至外院○外次第皆圆(四)护摩作炉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乱脱。详其文义未为快。故不出之
  次明诸形像也等者。释初应知色像等二句也
  光云。此段有乱脱。即今出之

  (一)次明诸形像也(三)应以相猊○色像也(二)俱云色像初应知(四)初谓我今说也以下如文”
  或一切处等者。释或复一切处等二句也
  一烂脱

  (一)或一切处随形色者(三)如此经中○尊形(二)或随一处○故名不思议也(四)各各不同以下如文
  或随一处。义释作或随一切处显形色谓
  然以类制之义。释作然以类判之不思议智生者等者。释不思议智生等二句也。私云。如本尊等者。如若也。言若本尊白色。然须作增益事。则随行者心可观作黄色也
  为除无智故等者。密钞九云。疏为除无智故等者。诸佛如来为除一切众生无明故。有种种智生。种种智即是漫荼罗诸?帜也。此智虽知有无量相。然实即是遮那一智。以一智现一切智者。
  谓以一切智示现一切种智也(二十右)前问本尊等者释应物有殊异等四句也
  一烂脱

  (一)亦大小无定也(三)至论一一本尊○乃与始终(二)由智有浅深○盖亦大也(四)前问尊形量中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师传乱脱。而今出之(此乱最好)

  (一)现一切智也(三)前问本尊○(三密事)(二)所云证智者○盖亦大也(四)前问尊形量中以下如文
  当明密迹经等者。密钞九云。疏当明密迹经等者。言密迹经者。即大宝积密迹金刚力士会也。尔时寂意菩萨问密迹言。如来有几秘要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及。密迹力士谓寂意言。如来秘要有其三事。一者身密。二者口密。三者意密。云何身密。如来于斯无所思想亦不惟念。普现一切威仪礼节。或有诸天人民。自喜经行。见睹如来经行之时念言。世尊为上。斯等逮见如来身密。
  佛之所念亦不思望一切众生睹见如来妙德威仪。若诸天人喜坐。见如来坐。或喜卧或喜听经。或喜寂静。乃至喜见佛身种种色像。悉欲察知本末。言行亦复如是。如来至真各于众生现如来像四威仪中礼节言行。犹如清净明镜随其色猊以往照之。明镜照形亦无想念。如来如是。虽以法济一切众生。无有想念。乃至云。是为如来身行秘要其口·意二密可以义准。不繁具引(二十左)”
  前问尊形量中(乃至)标帜相也者。此释座印亦如是○用是为标帜八句也。私云。
  是答第二十三·四·五三个问也此中初二句第二十三答。次二句第二十五答。后四句第二十四答也前问尊形量中等者。释座印亦如是等二句也
  一烂脱

  (一)谓随其大小也(三)又次第者从佛(二)令本尊与座相称也(四)至天亦然以下如文
  次答此印等者。释如诸佛所生等二句也
  一烂脱

  (一)亦从菩提心生也(三)印从法界生○大人相印也(二)次答此印作何用者(四)以此法界印以下如文
  次答此印作何用者等者。释以此法生印等二句也以法界印等者。释故略说法界等二句也此即大人等者。密钞九云。疏此即大人之标相者。即遮那大人所具。谓如来顶发眼舌乃至阴藏等。如常三十二相等是也(二十一右)光云。此释未得其经疏深义。今谓。六大法界体性所成之身。名为大人。此是大人即以法界塔婆而为其三昧耶?帜。所谓标帜相也。而实大人即标帜而无二相也。应知上言一切法界生印者。此非常法界生印也。亦非常塔印也。更问
  光云。此段钞主所出之外。又有不二乱脱。即今出之(故和上言。未是尽好)

  (一)谓随其大小也(三)又次第者从佛(二)令本尊与座相称也(四)至天亦然○印从法界生(七)而印弟子○大人相印也(五)次答此印○印于弟子也(九)印是不可违越义○不违越也(八)此印即是○于弟子也(六)以法界印十)为略谓以一法以下如文
大日经疏演奥钞第五十(毕)
  此卷草藁未覃治定。故今删正而俾印之。庶后宗匠更下慈斧。但至如本疏言花手发生。又言观于啰字其身持刀及索。又言以此法界印印于弟子。即是最极大事也。诚自非得其冢峤相承阿阇梨。岂通晓之。慎勿妄执于将返伤其体耳。维时宝永第四仲秋初三。慧光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