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大日经疏演奥钞第五十五

  东寺观智院法印杲宝撰述
  东都灵云寺比丘慧光校阅
  疏第十七卷(释经五秘密八印品)
  次秘密八印品第十四。将释此品亦有三段。初来意者。演密钞第九云。如来前已广说曼荼秘密入住之法。是诸大会复作是念。更有何法速令真言行者得成就耶。如来副彼心念而为说之。故此品来(三十五右)大疏钞(般若寺)第四云。今所以此来者。先品既说。前品即入秘密漫荼罗位品也。入秘密曼荼罗位之法已时大众更起疑。此既秘密甚深难解之法。更有何方便具足之相。速令真言行者得成就耶。虽作此意。不敢发问。如来知大众心疑。即告金刚手。有八印云云。意虽入住秘密曼荼罗中。若无感应性。本尊不降赴。本尊不降赴故。悉地难得言也。故疏云。若行者或内或外。敷列彼本尊等漫荼罗座住之时。以此八印及真言本尊之所加持故。彼诸尊等自然降赴道场。满彼正行愿事也云云。乃至竟乃去也(已上)私云。入秘密曼荼罗位品具说秘密曼荼次位。今说其加持真言及印也。次得名者。密钞第九云。经秘密八印品者。前虽已说密印品。岂非秘密。今复说此八种印名为秘密。与前所说有何差别。前彰秘密。但是泛明。此云秘密。即是密中之密。秘密即八印也。又谓。此是阿阇梨自心秘密曼荼罗所须之法。是入秘密漫荼罗之八印。依主为名(三十五右)私云。此钞举其二义。一秘密即八印。八印是深密方便故。二秘密之八印。秘密属前品。八印指当品也。问。三密方便无量。何唯说八印乎。答。秘藏记云。以八叶之尊摄一切心主(末之六右)第四云。以刹尘方便开八叶檀(三十一左)仍今举此八印以显一切印明也。又义云。上密印品则虽说诸尊印。而未说八叶尊印明。故别说之以补阙之。若尔。此品可密印品之支流矣。师传云。此经三十一品。总三品中说二种曼荼罗。各说印明秘要。其说曼荼罗三品者。具缘品(说尊形)转字轮品(说种子字)及秘密曼荼罗品(法位二品亦属此中)是也。然具缘及转字轮品所说群机嘉会曼荼罗。其能行秘要当品说之。仍密印品只说第一重已下印明。未说中胎八叶。而于此品别说八叶印明。是中说曼荼罗。即开示一毗卢遮那具体法身之义也。但中胎真言余品说之。甚有深意哉。次文释者。光云。此品牒经是未会文。读者得心而可解也
  尔时毗卢遮那(乃至)无问而自说也者。
  此释尔时毗卢遮那世尊复观诸大众会○最为秘密也。私云。如牒经文而释品承来也彼秘密主等者。十四本无彼字。十本云。告金刚手言。佛子。有秘密八印等(已上)前品者。此指次上入秘密曼荼罗法及位两品也
  复作此念者。最珍钞云。问。众会作是念云事。以何知乎。答。以如来无问自说知大众心念也。彼无所念者。佛何说此法乎如是秘等者。此指前品名秘密也。次下更有甚密者。即指当品八印。如次为依主·持业两释之证也甚为难解者。十四本作甚深难解(十二之四十七)十本云。甚希难有难解之法(已上)为剂此耶者。剂限。意云。上秘密中更复有深密乎。将又为限此义势乎。是两边也。今此所问是容有释。而非正发问也
  所谓有神验者(乃至)况余人作耶者。此释圣天之位威神所同也。私云。此说八印功能也
  一烂脱

  (一)无问而自说也(三)所谓有神验○正行之愿事也(二)复于本尊位中○本尊威神也(四)竟乃去也以下如文
  私云。十四本云。以此八印及真言本尊之所加持故。以本尊之位中安置。甚有神验同。同谓等同也。本尊威神也。彼诸尊等自然降赴道场。满彼正行之愿。事竟乃去也(十二之四十八)
  依此文者。以彼诸尊等十八字。可移次下本尊威神也句下欤
  光云。又有乱脱。详之最好。即今出之以授后裔

  (一)无问而自说也(四)所谓有神验者○正行之愿事也(三)复于本尊位中○本尊威神也(五)竟乃去也○法界之感应也(二)此是阿阇梨○况余人作耶(六)非直以本真言趣以下如文
  或内或外者。二乘菩萨已上云内。内院众故。诸天八部等名外。外金刚部故。意云。通内外诸圣众天等用此八印。诸尊皆同等八叶尊位。名降赴道场等威神也。今此八印者。大日如来即体·一切诸尊总德故。相应契当之义尤义深也。上至诸佛下至六道。皆悉具之八辨心莲。而皆为八叶同体之位也。菩提心论云。诸尊皆同大毗卢遮那佛身(已上)可思之。师传云。内者行者内心布字曼荼罗也。外者身外檀上图画曼荼罗也。意云。行者内心及外地敷列尊位。则以此八印及真言并所图本尊之所加持故。牵彼诸尊威力。感动行者自心功德。成就所愿事也光云。向来二义。初义其释虽似深密。而非今意。况以二乘为内院众。其证何在。后义所立最合经疏。今私解曰。内谓内心。即观作也。外谓外境。即画作也。敷列彼圣尊位之时。

  以此八印及真言(以上身语二密)本尊(谓三即意密并上三密即能加持也)之所加持(或内或外二檀即是所加持也亦可八印及真言为能加持本尊谓外檀所敷列圣尊是所加持次下段意盖如是乎)故。彼本尊等降赴道场而满行者所愿之事。应知今此观作(内心观作秘密圆檀为所加持即见向释无问自说之意下)画作二曼荼罗威神。等同毗卢遮那佛自证法界圆檀也经圣天等。最珍钞云。举天等以显佛菩萨也(已上)今谓。第一重已下诸尊通名圣天位也。圣众及天等也(已上)光云。钞主今谓最是可也。但消文句太似穿凿。凡曼荼罗会中圣众皆言圣天。如彼法花化城喻品中赞佛而曰圣主天中天。天是叹美之辞也同谓等同者。以八叶尊印明为能同。以第一重已下诸尊为所同也。又义云。以本尊为能同。以行者为所同也(已上)光云。此二义辨例上或内或外可解
  竟乃去也者。十四并十本共作事竟乃去也犹如水火镜中等者。第二十云。方诸向月而水降。圆镜向日而火生(十二右)方诸者是珠之名也。圆镜者亦玉之称也。如次水火所成之珠。故日月应之也此是阿阇梨等者。此八印是第五三昧耶阿阇梨灌顶之人所行。而非第四三昧耶传教灌顶已前之人所作也。光云。今钞主传第五三昧耶心灌顶为阿阇梨位也。今谓。第四三昧耶传教(亦言传法)灌顶以上为阿阇梨位也(瞿醯经下意如此乎)何者。下文曰。若弟子之位未得许可等。固不在言限(五右)弟子之位者。第三昧耶受明灌顶(瞿醯经下谓之传法亦谓成就灌顶也)已下之人也。许可者。凡此语亘受明传法二位。而今指传法阿阇梨位也。应知传教灌顶第四三昧耶以上之人行此八印也。
  况又今文既言假令已入漫荼罗者尚不得于前轨尔而作。是阿阇梨名通传教(乃至受明)灌顶之人。而第五(见谛位也)及第四(法则位也)两三昧耶之人通持之也。故为彼未见谛法则之人尚作此诫。即下经文诫言不应辄授与人等之意也。若传教未见谛之位一向不行用之。何其言假令已入。亦言辄尔而作乎。是知依法则亦得作此八印也已入曼荼罗者等者。指前四种三摩耶也况余人作耶。十四本无作字
  非直以本真言趣(乃至)速自建立也者。
  此释自真言道以为?帜○而得悉地也非直以本真言趣等者。十四本云。非直以有本尊真言。亦有?帜。以本真言趣为?帜。趣谓如六趣等。此是真言趣周。谓周具义也。非直真言。兼漫荼罗如本尊相应者。如本尊具如是德。我亦有之。故为具也(十二之四十八)十本云。非直以有本尊真言。亦有?帜。以自真言道以为?帜。道谓如六道等。此是真言道圆。谓周具义也。非直真言。兼漫荼罗如本尊相应者。如本尊具如是德。我亦有之。故为具也(已上)私云。上举八印叹功德毕。今约行者自身所发真言赞其德也。大师释云。开口发声真言灭罪(大日经开题二之二)又云。凡开口音无非阿字(已上)是则明无相三密本性真言也。光云。上章别明其能加持八印神验。故释文曰。以此八印及真言本尊之所加持故等也。此段别说其所加持行者性德。故释文曰。如本尊有如是德。我亦有之。即治本经言自真言道以为?帜之意也耳。二本义释其意亦尔。彼二本言非直以有本尊真言者。
  言非直依本尊等真言檀上所布圣天之位威神所同法界海会也此指上章。而有能所二加持义(谓中胎三密为能加持内外二檀为所加持也)又望今段。共尚属能加持位也。又十四本言以本真言趣为标帜。及十本言以自真言道以为标帜者。谓亦以行者自身本性真言而住其曼荼罗。则由此八印言本尊所加持故。性具威德与彼圣天神验无异也。此以今段其只配所加持位也。然乃今疏以本真言趣句上。及此是真言趣句下。恐有脱文。请后学者与治定经文及二本释相照。而详悉之为?帜等者。异本云。为?帜。以自真言道。以为?帜(已上)印本无以自真言道等二句趣谓如六趣等者。释道字也。六道六趣即译语不同故。未会云真言趣。再治云真言道也。最珍钞云。六道差别真言道有种种德(已上)今谓。直取六趣声响也。第六云。若约实义。六趣言音悉是真言(二十三取意)兼曼荼罗等者。异本云。圆谓同具义也。非直真言。兼曼荼罗等(已上)印本阙此二句。十本云。圆谓周具义也。非直真言。兼曼荼罗等(已上)十四本云。周谓周具义也。非直真言。兼曼荼罗等(已上)治定经云图具曼荼罗。具字即当此兼字欤。又圆·周·同三字名异义同。共是众生言音具足万德之义也故为具也者。密钞第九云。疏改为具也者。改者转也。谓上漫荼?帜所彰之德一切众生等共有之。如是之德无量无边。即是具种种德义。今译主但以具字显之。
  故云改为具也(三十五左)苑公所览之本恐是写误故为改乎此如是一事以上等者。非只行者与本尊真言是同。身威仪·心所住亦是同等也。故云形色坐立(已上身密)喜(已上意密)亦尔也。喜者喜怒入定等心之所住也。两本义释云。谓形色坐立喜怒憎爱尔(现行十四本同今疏)自身住本尊形等者牒经。前虽配已下随释也。此一段牒经文句烂脱。比校治本而可成其意也(已上)光云。今私点乱脱曰

  (一)而得悉地也(三)若行者依此八印○不久而得(二)如本尊住者(四)前虽配秘密漫荼罗以下如文
  前虽配秘密曼荼罗等者。释当段大旨也。今文正以行者安中台义明矣。前悉地出现品释中。明以所欲成物安中位。
  以大日如来置方隅之义是则以今经文其意明故。得意释之(已上)光云。若依乱脱。则若行者依此以下随释也。前虽配下总是结释上来二段。谓初即释前段内外二檀共以已成圣者为本尊义也。若行者持诵下是释后段未成行者自身住曼荼罗中位作本尊义。
  兼说悉地出现品及成就悉地品等持诵成就义也若行者持诵等者。理趣释经云。或瑜伽师坐于中位三摩地中。
  如前布列即诵十七字真言(上之十二)今此持诵轨则即同之也
  光云。此下古存乱脱。即今出之

  (一)速自建立也(三)其第一印者○以下皆效此也(二)然此八印○随事用之也(四)其真言以下如文
  其第一印者(乃至)●蓝●●者。此释云何八印谓以智慧三昧手○莎诃也。三卷轨(光云。此指青龙仪轨)中云。宝幢日晖色。三角而具光。莲合散地风(五右)二卷轨(光云。此指玄法仪轨)同之。瑜伽记(智证)云。宝幢佛印。莲华合掌。开散地风(已上)三补吒者。私云。虚心合掌梵语也。谓合掌开敷二地二风也。轨云莲合。二名互出之欤大威德生者。东方宝幢佛之异名也。净菩提心自在度人无空过之义。以喻师子王。仍东方佛名大威德生。威德者师子王义也此是一切智智者。第一云。
  一切智智即是菩提心(末之六左)亦是净菩提心之异名也其漫荼罗等者。密钞九云。疏其漫荼罗作三角形等者。令如印而作也。谓印以虚心合掌竖地风四轮。余轮合而依旧。此印以空轮望余四轮。即当三角之一角也。名三角印。今漫荼罗形亦同彼。其中间三角即当水火空轮。四边四个三角即当地风四指。想佛在中而具威光(三十五左)大疏钞四云。疏云。想佛在其中。而作威光印也

  (缺图)

  (已上)私云。此图般若寺御钞载之。下皆准之故曰周也者。异本作故曰月也。密钞九云。言故曰月也者。此义语也。即是经云而具光明耳(三十六右)今案。具字未再治本作周字欤。彼钞所览本作月。恐写误乎其中当观毗卢遮那等者。此五个三角形图即五佛座欤。各具五智故。八印各安五佛也。中位毗卢遮那即宝幢佛所具大日也。次文云。其中有大日如来。以下皆效此也(已上)又云。此八印皆毗卢遮那印也。如东方印则宝幢佛印。亦是大日如来印。他效此也(已上)例如理趣经八大菩萨曼荼罗。各中位图大日尊。然此大日名观音。亦名普贤等即此义也即是前瑜伽座等者。第十六云。此圆中先作白莲华。华上画三角。此三角中作赤色○前大檀中亦有三角印。与此用处不同。前者但是印。此中置佛或置印。作法圆具于彼也(五左)持诵不同(安然)七云。前大檀者是前大悲嘉会檀。唯用大檀。今用或别檀或大檀故。云用处不同。前但印者是三角印(二十二右。光云。安公解用处不同恐误。此言三角印不同即如释文)东曼荼罗钞(觉超)上云。私云。疏图也。具缘疏云其锐向下。今此上向可详(已上)私云。前瑜伽座者。指第十六所释。彼图尖向上故。又具缘品释云。画作一切遍知印。作三角形。其锐下向(五之十八右)故知具缘品释与今释同。如彼秘密曼荼罗品图与今殊。故云尔也。光云。今案不尔。言即是前瑜伽座者。正指三角曼荼罗体。然乃悉地出现品所说●字火轮檀也。经曰。智者如瑜伽。
  以此成众事(三之十二右)第十二卷(二左)总出五字檀图则火轮檀向上。三角形也。故曰前云三角尖向上也。此火轮檀即瑜伽座。如彼第十六卷所出。是佛部曼荼罗。而非瑜伽座也。问。上下表示如何。答。即是内证(向上)化他(向下)义用之殊异欤●●者。此三角火轮种子也。大空涅槃二点安之。则大空点自在成辨之义。涅槃点事业圆满之意也。凡东方身色如日晖故。皆就火轮德释之也。又五色配五方之时。东方赤色即其义也
  第二如前作印(乃至)●(鍐)●(缚)者。此释即以此印而屈风轮○莎诃也。三卷仪轨云。开敷净金色。嚩字金刚光。风轮屈在空(中之五右)二卷轨同之。瑜伽记云。不改前印风空相捻(合而是也已上)如前作印等者。私云。最珍钞云。问。如前作印者。敷二地二风欤。答。一说云。二手合。风轮屈在空。一说云。虚心合。二地开敷。屈风安空头(已上)如缚字之形者。或本作令皆如●字之形。十本同之。高野中院亦作令如●字之形。十四本(十二之四十九)同之。但作缚字本最宜欤。此印●字形。是圆形之中五轮塔形也金刚不坏印者。南方开敷华佛之异名也。南方到金刚实际之位。故云金刚不坏也其漫荼罗形圆等者。大疏钞四云。此曼荼罗者圆白如满月耳。疏以金刚绕之(已上)杂钞(智证)云。其曼荼罗如缚字形(是彼字第五声)此正圆而白耳。何取第五音。又正圆而白。如月轮形否(已上)些些疑问云。文缚字第五音如何。私问。缚字取第五音云文不见如何(已上)私云。是波字第五声者。异本繁多。般若寺钞作是婆字第五声。十四本作●苏字(是娑字第五声)十本无此注。今谓。数本之中。御钞为正。自余恐是写误。谓彼写误波。波及娑写误婆也。问。何必取第五声。答。轮圆具足义以为此印正字故云尔欤。菩提心论云。总而言之。具足成就第五恶字(七右)智证释空轮点亦此义也。又性灵集云。奇哉逸婀之德。皇哉五转之鍐(第六卷右。将军良纳言为开府仪同三司左仆射设大祥斋愿文)●字口内本音。故虽具乃至第五点。直呼之阿声。●字唇内末音。故虽无点画。呼之鍐声。故今●字特取第五声欤(已上)光云。或云。今此缚字即五类声第五句字。故云第五声也以金刚围之者。光云。谓以炎光三股金刚围圆轮四边也问其金刚等者。●上人持本作同字。十四本无问字。持诵不同同之。十本同今本。更考证本。但同字合义欤。
  谓以此第二曼荼罗例同次上第一印曼荼罗之意亦在华台之上等者。今此第二印曼荼罗。亦中位安大日。皆是观作。非正图佛像也。谓中央大日。四方四佛。四隅四菩萨。即是八印各具之义也随取其一等者。谓持诵者虽必不具八印。唯随用其一印而亦无失。是即各具八印故欤●●者即真言也。今此第二印是南方开敷华佛印。然南方灌顶方故。此尊亦名灌顶智。●字即水。以为灌顶。以此义故。此尊●字为种子也。具第十一及第十二点者。显五点具足之义事业成办之意也
  第三印如前作(乃至)●(三)●(索)者。此释复以初印而散水轮火轮○莎诃也。三卷轨云。弥陀真金色。月轮波头绕。开敷妙莲花(中之五右)二卷轨同之。瑜伽记云。大开六轮地空相合。此八叶莲印(已上)即三补吒合掌等者。大疏钞云。但风指先以开张。作初割华形(已上)私云。此八叶印也。但经疏文未分明乎。最珍钞云。问。经文散水轮云。散风轮相不见何。答。文不委也。初印开风指故。其相自显也。进云释云。其地风指先已开张云云。付之莲华印无开地指何。答。文不委也。初印地风指开事。如初印可云。合地指也。以开风指为要。地风指先已开云也。难云。若尔。开风指如前合地指可也如何。答。实可然。文言总略也(已上)今云。此钞问答委细。御钞但风指先以开云云。是亦同最珍之意欤此如来藏印等者。西方无量寿佛之异名也。莲华部理也。在缠为德故云如来藏也亦名莲华藏印者。是又异名也漫荼罗如前等者。大疏钞四云。曼荼罗形与经同也。但疏以四莲围之为异耳。中亦观大日如来也

  (缺图)

  中亦观大日等者。或本此中亦观等句上载圆形图。今本无之。两本义释亦无之。是曼荼罗图也。即于月轮四方。以莲花绕之也●●者。●字谛义。谛即谛观。以妙观察智邪正不谬故。以为种子。观音种子亦用●字。即此义也
  第四印如前第三印(乃至)●(憾)●(郝)者。此释即以此印屈二地轮入于掌中○莎诃也。三卷仪轨云。鼓音曼荼罗半月空点围。双地入满月(中之五右)二卷轨同之。瑜伽记云。不改弥陀。但开地轮俱屈。两指背相着之。余如弥陀(已上)如前第三印等者。私云。此印莲华合掌屈二小指。合背而入掌中也。最珍钞云。问。如第三印者。二水二火二风开欤。答。如文者然。屈地入掌。余如阿弥陀印也。问。先虚心合掌如前印云欤。不可及开水火风欤。答。师说准阿弥陀印。屈二地入掌云也。各可开三指欤。一说云。合掌双地入云云。一说云。不改前印。屈二地入月。甲相合云云(已上)佛音庄严印等者。天鼓音佛之异名也。大疏钞四云。疏意同。但以是佛音庄严印亦云内外庄严云云。十卷疏云。(缺图)(已上)光云。此图恐是写误。释文已言而侧。今谓(缺图)以点围之者。最珍钞云。何点乎。答。空点欤云云(已上)今此羯磨部具足众色像。故形空轮之义有之。第十四云。羯磨部遍入一切轮。故无别檀(七右)今以空点围之。其意同也余如前思之者。光云。此半月檀亦在莲台之上。其半月中观大日如来及四智四行等也●●者即种子也。●字一切音声最末因缘生声字也。故北方感应道交种子用之也”
  佛妙音庄严印云云(已上御钞)内外庄严者。色(衣服璎珞等)心(相好光明等)庄严等也。内身外色众具故云尔欤。光云。此内外解未痛快乎。今谓。此天鼓音佛印。故曰佛音庄严。即是法譬之异。而言说法音也。或曰微妙声佛(陀罗尼集经及观佛三昧经)亦是也。又此尊主自利利他事业成满之德。故曰万德庄严也。又此是二利事业只是内证外用二德。故曰内外庄严也。庄严谓具足之义也室宅衣服等者。高野中院本无车乘二字。●上人并法生房所持本无事处二字。十四本同之漫荼罗半月形等者。大疏钞四云。又疏云。半月形而侧。以点围之
  第五如前三补吒合掌(乃至)●(暗)●(恶)者。
  此释复以定慧手作未开敷花合掌建立二虚空轮而稍屈之○莎诃也。三卷轨云。普贤曼荼罗满月金刚绕。莲华竖二空(中之五右)二卷轨同之。瑜伽记云。莲华合掌。并于二空。附风轮前勾着内耳(已上)三补吒合掌等者。私云。是如入佛三昧耶印。即结宝瓶形也。最珍钞云。问。二空开张云事。经文不见。只立二空云许也如何。答。立二空者。可开张欤。不然者。无其诠。合掌立二掌事也(已上)今殊建立者。可开立。瑜伽记文附风轮前者。开立欤。自门传只并舒二空开张之而不付风轮也。如入佛三摩耶印也。问。从佛支分生者何义。答。普贤菩萨之异名也。最珍钞云。八大法身印者。皆大日如来四智四行功德也。故普贤印即从佛支分生也(已上)如此释者。总即别名。今谓不然。支分生曼荼罗者。谓如来自证即身成佛深义也。是即一切众生本有普贤大菩提心万德轮圆之义。故以此尊特名支分生也。慈氏轨云。以心置心○初发心时便成正觉。
  此心发时便成普现色身三昧耶身(上之二十五)可思之其曼荼罗如瓶等者。大疏钞四云。如瓶形者。意取瓶腹。即是形圆也。以四金刚围云云

  (缺图)已上

  十卷义释云。其曼荼罗如满月形者。意取圆形也。以四金刚围侞前(已上)私云。如瓶形者。经文出瓶与月。迦罗舍者。即瓶之梵名也。经二云。次具迦罗奢。或六或十八(具缘品)苏悉地经中云。或于莲华上置满迦罗赊瓶(已上)秘密决疑钞云。迦罗奢瓶也(已上)此中释意。即取瓶腹圆形如满月也以四金刚等者。以五股金刚四方围之也。又此中可观五佛及八印。故曰余如前也●●者即真言也●字是菩提心。故为普贤菩萨种子也。经当卷上文所说十二字真言之中。除●●二字取余十字。为四佛及普贤菩萨种子也
  第六印如前(乃至)更勘梵本者。此释即以此印屈其火轮余相如前○莎诃也。三卷仪轨云。观音颇梨色。彩虹金刚幡。准前屈火轮(如钩相背中之五右)二卷轨同之。瑜伽记云。不改普贤。但屈二火其背相着(已上)如前等者。私云。此印虚心合掌。二火合甲而入掌也柱此中指也。十四本云。相合也。而头相柱。此中指也(十二之五十右)十本同之谓如第五印等者。十四本曰。余如旧即是也(谓如第五也。此是法住印也)其曼荼罗等(十二之五十左)光云。若依义释则读乱脱曰

  (一)余依旧(三)谓如第五印(二)即是也(四)此是法住印也以下如文
  此是法住印者。观音是法部尊故。云法住印也问。经云世尊陀罗尼印。今何异经而出别名。将又法住印者即第七印之名。云何相滥举之。答。经·释两名互出之欤。又第七印名法住者。彼文殊说法德也。此观音法部德也。仍此一名通二尊欤。例四智之时。妙观察智名转法轮智。又四菩提之时。文殊为大悲演法也。问。世尊陀罗尼者其义何。答。世尊是通号也。此示四菩萨皆处佛位之义也。是以普贤名如来一切支分生。文殊名如来法住。弥勒名世尊迅疾持。次陀罗尼者。以慧为体。是故西方智慧门观音特名陀罗尼。又陀罗尼翻为总持。即慧性有忆持之德故也(已上)光云。一传此读乱脱。
  则以此是法住印也六字移置次第七印其水风指头相合也句之下也。问。今四菩萨列次如何。答。安然菩提心义有三次第。一普·文·观·弥(常途)二普·文·弥·观(实义)三普·观·文·弥(乱脱。今考无文)今乱脱次第也。东西南北对方列之。理趣经八大菩萨中。初四尊同之。今疏次下亦有普·文·弥·观次第。又普·文·观·弥常途因行证入次第也其漫荼罗等者。大疏钞四云。此法住印。乃至如虹形。有诸色间错。犹如虹之晕色也。其形如覆虹。其下平。上有金刚之幡也

  (缺图)巳上

  私云。半月风轮。风轮西方金德也。谓以五大配五方之时。以风为西也(不空传)虹形者。众相具足义也。即虹色众色具足故以为喻也。意显示西方万德轮圆之义也有莲有金刚等者。上来曼荼罗或以莲围之。或以金刚围之等也。今则通取彼莲华金刚等而聚集饰之也。些些疑问(智证)云。其形如覆虹已下。其意如何。更问如何。莎诃此恐未审更勘本。此句如何(已上)杂钞一云。其形如覆已下如何。有莲金刚点等如何。今此以下云何。更问如何。莎诃此恐未审更勘梵本。未审与更问其同异如何。此恐云何。草本云。其形如已下如何。有莲已下如何。今此以下如何。更问如何。莎诃此恐未审更勘梵本。此句如何。又此八印各有别曼荼罗否。若尔。一一垂示。观音位次左右不同。诸印不次第。垂决示(已上)记问八张云。其曼荼罗如虹色更问者。文中明释。亦如上秘密曼荼罗品中释彩虹色尊(已上)私云。更问者。西方具足诸相。是以西方为方便究竟之意也。中东南北西次第。甚有深义。故今云更问欤(已上)光云。此钞主义最有其意。总言实义。则自余尊皆亦如此具众相耳。今就别论而明此尊。谓如虹形。即具诸色。亦庄严之。即以莲及金刚点等。诚知是表西方方便究竟具诸德也。又理趣经得自性章言种种色心。即此义也。须言更问而令后学详之者乎其真言曰●等者。十四本云。其真言曰。●勃●驮●陀●罗●尼(佛总持。此初字为种子。谓嚩字即无缚也)●萨没哩(三合)●底(念也)●末●罗(力也。
  罗字引声)●驮●那●迦●梨(作益也谓益念力也)●驮●啰●驮啰●驮●罗●耶●驮罗耶●萨●鍐(上谓自持持我也。下谓持他持一切也)●薄●伽●嚩●低(世尊也。呼本尊也。叹德也)●阿(引)●迦(引)●啰●嚩●低(谓具形相者)●三●摩●曳(释如上也)●莎●诃(此恐未审。更勘梵本。十二之五十左)私云。字引声者。●字点欤。谓虽短点。而引声呼之欤(已上)光云。此解不尔。义释已注末啰而曰力也啰字引声是也。今依义释而点乱脱曰

  (一)真言曰(三)●此初字○即无缚也(二)勃驮○佛总持(四)萨没哩○末罗(六)驮那迦哩(五)字引声(七)迦梨○持一也(九)(此一切属上句也)(八)萨畔(十)薄迦嚩低以下如文
  私曰。此一切属上句也者。一切言次下萨畔句义也。今是一切句引上作释故。萨畔句属上驮罗耶句。而可成其义之意也释如上者。此指上入佛三摩耶释(第九卷)也此恐未审者。此释难思。问。无畏与一行共览梵本。何作此语。答。最珍钞云。此真言梵本无莎诃句欤。仍他人勘之云欤。今谓。无畏所将梵本进官之间。以无行请来本译之一说有之。若依此说。则无行本无莎诃句。故今作此释欤。问。如今释者。注诸句句义中。莎诃未审。是不详莎诃句义欤。何其论句有无。答。莎诃句义无畏已解之。第四(洒净真言)云。末句云莎诃。是警觉义○以下诸真言云莎诃者。其义大同(十九左)若尔。岂云句义不详。故知是论句具阙也
  第七印如前(乃至)莎诃者。
  此释复以虚心合掌开散火轮其地轮空轮和合相持○莎诃也。三卷仪轨云。文殊郁金色。虚空杂色围。青莲开火轮(中之五右)二卷轨同之。瑜伽记云。文殊印莲华合掌地在水下。以二水轮其头相持。火轮附水前一寸许不相着。空风相捻合面(已上)三补吒等者。私云。此印常用上仪轨说。所谓虚心合掌开二火也。经及疏说二地二空入掌内也。更可寻明师耳
  上火者。印本作头相合也。曼荼罗虚空形等。十本同之。十四本云。头相合也。二地也。上火也(现行印本十二之五十一全同今疏)上火可训之。即开立之也。问。此印名何印也。答。经云法住印。是文殊说法之德。故云尔也漫荼罗虚空形等者。大疏钞四云。但曼荼罗空形。方形作之。乃至其边各一点挟之。仪轨作小异也。略耳(已上)私云。御钞无图。最珍钞云。虚空无形。若寄形者圆也。不可方形。何又此曼荼罗何殊虚空形乎。答。如来一切智故空智也。实无其形。寄方圆共无妨欤。圆天者妄情之见也(已上)依此意者。今方形者且出一途。亦可云圆形也。今谓不尔。方形者团形也。圆半之上重置方半即作团形。是众形具足之义也两边各一点者。点谓空点。即表虚空轮之相也真言曰●此是种子也等者。十四本云。●阿(此是种子也。此一字是行)●吠●驮(一谓具一切智也。
  谓已证之智也)●费●提(二即以此所具之慧能惠他人也)●莎●诃(十二之五十一)十本云。●此是种子也。此一字是行。吠驮谓具一切智也。谓已证智(●●费提)即以此所具之慧能惠他人也(已上)
  第八印合掌(乃至)莎诃者。
  此释同前虚心合掌以智慧三昧手互相加持而自旋转○莎诃也。三卷轨云。慈氏黄金色。虚空用青点。金刚掌旋转(掌心相着中之五右)二卷轨同之。瑜伽记云。弥勒印金刚合掌左点右轮。各各三度。顶上散之。又但心上旋转此印(已上)合掌等者。私云。经言虚心合掌。疏言掌心相到。轨言金刚掌。三说相违。凡八印多分皆虚心合掌。尔乃此印尤可虚合。但如疏及轨是别义欤。凡此印合掌先左膝上转之时。右覆左仰。次右膝上转之时。左覆右仰也。是即如来速疾神通之事业也(已上)光云。师传意曰。

  此印先作虚心合掌(印母也)而转作金刚掌(印相也)即令掌心相到(正成印体也)只是一印也漫荼罗同前等者。大疏钞四云。曼荼罗同前虚空。乃至但改作青色等(已上)私云。御钞无图。但可作团形欤。前杂色。此青色。青与杂共有众色具足之义。故虚空轮色或云杂色。或云青色也。又青色微细具众色。杂色粗显备众色。故表弥勒菩萨因德之中具众相。文殊果德之位备万像之意欤白点者。最珍钞云。问。经用青点云。释作青色。用白点云何。答。经文不委细也。梵本如此欤。虚空青色以白色空点围绕也。如星欤真言曰此●字等者。十四本云。真言曰。●摩●诃●●(一此也字加三昧声。是种子也。瑜伽大瑜伽者诸佛瑜伽也)●瑜●祇(上)●汝(二此真言主住大瑜伽也。未得瑜伽令得之。谓授与修行者愿)●瑜●艺●说伐●哩(三于瑜伽而得自在也)●欠(平空也)●阇●哩(引生也。从空生也。迦是作此生等于空也)●鸡(四)莎诃(十二之五十一)
  光云。今依义释点乱脱曰

  (一)真言曰(四)此●字○是种子也(三)瑜伽谓诸佛瑜伽也(二)摩诃(五)瑜伽(上)○修行者愿(七)于瑜伽而得自在也(六)瑜艺诜伐哩(三)(八)欠(平)空也○空生也(十)迦是作也○于空也(九)鸡(四)莎诃(十一)复次第一以下如文
  ●字也加三昧等者。演密钞第九云。疏此●伽字加三昧等者。谓此●伽字加三昧画。乃是●祇字。却是释成下句瑜伽字义。不应此句中置之(三十六右)瑜伽记云。慈氏明中。说之一字不用入声。准本音可读之。如本国如来梵中世字。但聚口唤之稍为异耳(似于上声。已上)私云。真言句义曰。诸佛大瑜伽与行者愿。令得于自在。从空生作业。今言●字也加三昧等者。●●二字中。取●字为种子欤。●●句中已无●字。故密钞云不应此句中置之。但义释言也字加三昧声。是取●字。尔乃与今疏异。私案。●字及也加三昧声。二字共用为种子欤。又义云。●字也者。即出种子。此字●点云加三昧声也。光云。密钞及钞主又义。皆就写误之本穿凿。●宜改作●。义释已言此也字加三昧声。况又今疏亦言也加三昧。也是●对注也。加三昧即加●点也。当知是●字也
  复次第一东方○(次依用四印也)者。记问八帐(智证)云。当知此八印皆毗卢遮那印也者。八印皆是大日如来一身上用也。无他家事。故不合作别异之解耳(已上)大疏钞四云。如东方印则宝幢佛印。亦是大日如来印。他效此也。意指根本云尔也。又疏文说八印处。皆想其中有大日尊云云。故可云皆是本大日尊。故总云大日尊印耳(已上)私云。初四佛东南西北次第也。次四菩萨东南北西次第也。两个建立并举之也。正方以四智果德故。显了而各形一方也。隅界亦四行因德故。微隐而兼二方也次依用等者。十四本云。依次配四印(十二之五十二)意云。如次四佛皆可云亦是大日也
  一八印同为大日印
  觉超僧都东曼荼罗钞上云。私云。经说八印云宝幢等印。亦不云八叶印。案经及疏初文似为花台大日印也。但疏本文云。复次第一东方宝幢。乃至第八东北观自在尊。知此八印毗卢遮那印也。以东方印则宝幢佛印。亦是大日如来印。他效此也(已上)第二十云。然此八叶及中胎五佛四菩萨岂异身乎。即一毗卢遮那耳(二十六左)第三云。毗卢遮那本地常心即是花台具体。四佛四菩萨醍醐果德。如众实俱成(十五左)
  一秘惜八印
  智证胎藏瑜伽记云。又语话中曰。辩弘阇梨未得八印。汴州门下不解用八印云云(已上)
  经中次诫阿阇梨(乃至)大狱之罪耶者。此释秘密主是名如来秘密印○而求法者也。大疏钞四云。经不应辄授与人云云。疏云。次诫阿阇梨应授法。若未灌顶。一切不得示也。经云。
  除已灌顶其性调柔(一)精勤坚固(二)发殊胜愿(三)恭敬师长(四)念恩德者(五)内外清净(六)舍自身命而求法者(七)云云。可见疏文。皆有次。又者字成段了。此等具六种德人已得灌顶位。方应授与言也。若向未灌顶人说此事者。师资共结无间罪(已上)私云。六德七德两义已见。六字是写误欤。可勘证本而已若未灌顶等者。释除已灌顶句也卒暴者。不柔软之猊也谓如法华等者。即指提婆品因缘也不得辄尔示人等者。谓纵使虽已灌顶之人。如此胜德未具足者。辄尔不可授之也在所游方者。谓于一切所游历方所。不可妄说也
  若弟子之位等者。此指持明受明等灌顶之位也许可者。传教灌顶之位已得师位。而受弘通教法之命。故云许可也不在言限者。非所言之限也
  六月者举数也(乃至)身口意也者。大疏钞四云。疏云。六月者。净六根故。三月者。为净三业故。十卷疏云。此一段文属后品云云。
  意此六月三月等文应在后持明禁戒品中言也(已上)记问八帐(智证)云。六月者举数也。下两三行文合在下品。今以互回置八印品(已上)私云。十四本以六月者○身口意也七十六字注书。而置次品或要心一月二月之下也。彼十四本云。

  令他轻谤自招无间大狱之罪耶次持明禁戒品第十五时金刚手为彼修真言行诸菩萨等○谓行者持诵时或要心一月二月(六月者举数也初六月不成更六月作○云三月者为净身口意也)乃至年岁等此事了时等(十二之五十二)即是烂脱。至下文处而可悉之
大日经疏演奥钞第五十五(毕)
  此卷之中。未详惟多。予虽不似补其所阙。而尚亦有不可形于翰墨之者。苦告后生。就师禀承。宝永第五星纪戊子三月七日。慧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