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大日经疏演奥钞第四十八

  东寺观智院法印杲宝撰述
  东都灵云寺比丘慧光校阅
  疏第十四卷之余(释经五秘密漫荼罗品)
  经言秘密曼荼罗品第十一者。将释此品。亦有来意·得名·入文判释三段。初来意者。即今释文云。已说字轮品毕。次欲成就此字轮故复入三昧(十四右)又云。复次作法未得成就。犹未成就故。修真言行者不得速成无上道。今更决择悉令得显现故入此定也(十五左)又云。前示字轮。今从法界轮中而现形声也(十六左)又云。如上所说字轮欲表如来功德也。故佛于一一毛孔出妙音声。遍于此界说是字轮甚深义。所谓能生诸佛之偈也(十七右)密钞第九云。前之二品虽明住于佛位之义。未说曼荼罗色及种子。
  今于此曼荼罗而显示之○故此品来(九左)次得名者。密钞云。经秘密曼荼罗品者。秘谓深秘。密谓隐密。形显受名即属字轮。曼荼罗义如前释○是秘密之曼荼罗。依主立名(九左)第十五云。秘密者。即是如来秘奥之藏。久默斯要。如优昙华。时乃说之。苟非其人则不虚授。不同显露常教也。曼荼罗是具种种德义。即是如来秘密之德。如是秘密之德如莲华开敷而自庄严(二左)私云。是释经秘密曼荼罗配尊位决之文。非品号释也(已上)光云。凡取一段大意以为品题。然乃纵虽非品号释。而宜引证之也。后入文判释者。此中牒文皆未会也(已上)光云。故和上科今此一品而分六段。初观察法界。经云尔时薄伽梵以下(疏十四右尔时毗卢遮那已下)二如来发生偈。经云复于一一毛孔以下(疏十六左法界增身出者已下)三自体曼荼罗。
  经云尔时法界生如来身以下(疏十八左尔时法界生如来身已下)四十二句真言王。经云尔时金刚手以下(疏二十二左时金刚手已下)五问答深旨。经云时执金刚秘密主以下(疏二十右时金刚主已下)六圣尊次位。经云复次秘密主谛听以下(疏十六三右云复次者已下)也
  一烂脱

  (一)亦随事相应用之也(五)尔时毗卢遮那○本愿满足故者(二)上来已说字轮品竟(四)次明秘密曼荼罗品(三)由秘密故○(余一切品皆如是释之)(六)已说字轮品毕以下如文
  私云。或义云。不用烂脱直读取义。上来已说等者。即结前生后也。凡有所说等者。以字轮品为其准的。此品亦可置神力加持之名字者也
  光云。又有师传乱脱。详之则得文次其义昭然。故今出之以贻后生

  (一)亦随事相应用之也(四)尔时毗卢遮那○已说字轮品竟(三)次明秘密曼荼罗品(二)由秘密故○已说字轮品毕(五)次欲成就此字轮故以下如文
  尔时毗卢遮那世尊(乃至)入此定也者。尔时毗卢遮那世尊等是牒经。
  即当尔时薄伽梵毗卢遮那○满足本愿故也上来已说等是随释也上来已说字轮品竟等者。义释第十一云。上来已说字轮品竟。由秘密故。
  凡有所说等(十二右)无次明秘密曼荼罗品八字也。十卷本(第八)同之则可表示等者。义释第十一云。凡有所说。皆是如来加持神力。若离如来加持神力。则不可表示。故名神力加持字轮品也(余一切品皆如是释也十二右)私云。问。由秘密故者。其意如何。答。下文云。如上所说字轮欲表如来功德也。故佛于一一毛孔出妙音声。遍于此界说是字轮甚深义。所谓能生诸佛之偈也○然佛以加持力故。
  用此字轮开示如来秘密内证之德○犹彼未觉了时因此字轮以为方便。
  渐能了达观察阿字之门(十七右)凡于声字观有本地加持二义。即见于第七卷。盖秘密为所依而发加持也此中经所云者等者。此释以如来眼观察一切法界也。十卷义释第八(本)云。此经中所云眼者。是出三昧名也(已上)私云。十四卷与今疏同也。眼者慧也。即是佛眼。定中之慧。故云尔也无相法界者。此所入之定体也法界藏者等者。此释入于法界俱舍也。文次第云。释俱舍名文(十四左)私云。最珍钞云。问。俱舍云。揭诃云。其差别何。答。俱舍名藏者。如来所住之处故。心性不动中道秘藏之体也。揭诃名藏者。流出无尽庄严之藏也。约假谛之义欤。俱舍者自证之藏。即法界藏释也。揭诃者流出之义。是庄严之释也矣(已上)如来所出之处者。能出云。所出云平等三密为所入之门也如师子王等者。私云。师子王在深窟中喻法界之本。有时出穴喻加持之迹也奋迅是流出义等者。
  此释以如来奋迅平等庄严三昧等也此是胎藏之藏也者。私云。问。今言胎藏之藏者。俱舍·揭诃二藏之中何乎。答。次下文云。此中藏者。梵音名揭诃(已上)然乃揭诃藏欤。问。胎藏者●●●●也。何云揭诃。又第九释大悲胎藏云。而诸众生未能自证知故名在圣胎俱舍(十八右)云何。答。胎藏有二种。一本地内证曼荼罗。二加持世界曼荼罗也。本地即俱舍藏也。加持是揭诃藏也。随处作释。是故无相违也此中藏者梵音等者。文次第云。明藏梵音文(十四左)私云。此指庄严藏文云此中藏也。大宝之藏者。揭诃之义也。如来藏者。俱舍之义欤复次作法未得等者。十四义释十一云。复次前法未具故。修真言行者等(十三左)密钞九云。疏作法未具犹未见等者。谓如上诸有所说。皆为令行者趣于佛位。然以造作曼荼种种秘密之法犹未具足。由未具足故。行者不能见于如来深秘之藏。由未见于如来秘密藏故。不得速成无上之道。是故下文委细显示漫荼罗秘密标帜。令真言者依彼为门即见法界之宫。故云今更决择悉令显现等(十右)
  次在定者谓佛住(乃至)而现形声也者。
  此释时佛在三昧中○复于一一毛孔法界增身出现也次在定者等者。释时佛在三昧中也谓无余众生界等者。私云。众生界者所化之人也。声门等者能化之教即字轮也
  此声梵音等者。释于如是无尽众生界等也。金刚顶经(瑜祇)云。师子吼音振动电掣。天鼓自鸣香象王声·大金刚声·大商佉声。作如是等声等(已上)私云。今出随类之声带电吼之势欤众生界中等者。释如其本性等也犹如世人等者。释受用果报也形显色等者。释显形诸色等也如声论中义等者。文次第云。三音和合表一义文(十四左)密钞九云。疏假令三音等者。如言无自性。若言娑嚩(二合)婆缚。但得云自性。若于娑嚩(二合)婆嚩之上加一阿音。方云无自性。若言达么娑嚩婆嚩。即不须加阿音。以于么字下有虚声故。其娑嚩婆嚩即得名为无自性。若于么字下更置阿字。则除去之。如是随宜加减之。故云假令三音等(十右)私云。三音四音加减其意明也。些些疑。问云。秘密曼荼罗品释云。此中说种种○梵音有异更问之。件声论多引之。而此中未见之。所载合音样并义意如何。今此中亦尔已下文意如何。非同说法之说。其所以如何。更问如何(已上)
  非同说法之说者。密钞九云。此中有二种。一标说。二音说。此以字门为标。由睹标帜之轮。随于何等字门之下皆见如来内证之德。非以音说为说。故云非同说法等(十左)梵音有异更问之者。记问云。声论未见此土(已上)平等法界等者。释复于一一毛孔等也。大疏钞(般若寺御钞)三云。问。已云增身。然何云梵音。答。以音声遍法界无无所至。何为处以身遍法界。亦以音摄身。言以神力加持法界遍满。无量无遍随类身出现亦得也。故经次文。能生随类形诸法之法相(已上光云未见真本引文叵解)私云。无生性者。义释作无生无性(十一之十五右)前示字轮等者。密钞九云。疏前示字轮等者。谓前品但唯显示字轮之体。岂知彼轮即是法界之?帜。此中显之故云前示字轮等(十左)
  出已虚空等同(乃至)自在法身也者。出已虚空等同等此牒经。即当出已等同虚空等也。如虚空等随释也。私云。故云法界者心也者。文次第云。法界名文(十四左)义释十一云。故云法界表也。一音即是等(十五左)一音者。即是●字也。妙偈者。能生随类形等句偈也。今此诸句皆阿一音而演说之。一切如来发生此中之义。见即身义如上所说字轮等者。第七云。复次如来一一三昧门声字实相。有佛无佛法如是故即是常。故不流。即是如来本地法身。为欲以此法身遍施众生故。还以自在神力加持如是法尔声字。故此声字即是诸佛加持之身○若见加持身。即见本地身。若见本地法身时。即是行者自身。故此一一字门即是如来不思议果。不从别处来也(二十九右)私云。欲表如来功德等。释本地字轮之义。以清净法身以下。述加持声字之相欤
  偈云生随类形法(乃至)一相一味无异说也者。此释能生随类形等十四句偈也。文次第云。
  内外一切诸法皆由阿字生文(十五右)如佛亦然者。光云。即当治定及人尊亦然句也。故和上言。如者等义。佛者觉义。即等觉也
  由此无生无相等者。光云。无生即本不生义。无相无相不具义。谓六大法身也非直生一切等者。此释众生器世界等二句也
  故此中生者略有三种等者。私云。问。真净法身常住之果者何乎。答。指法曼荼罗身欤。是当经诸法之法相句也。更详即身义释(已上)光云。今此答释未快。如来真净等指法身位。即理智二身也。诸佛指报应位。即加持之身也。问。理智二身即是六大平等法身。若以此身而为所生。则以何物而为能生。答。六大之位有其本有·修生二义。本有即能生。修生即所生。
  若能自证此六大平等法身位则无本修之异而已诸法虽从因生等者。第七意云。若论实义。从因缘生。及所生法皆是本有。诸佛法界。法界即是诸法之体(二十五右)第一云。妙感妙应皆不出阿字门等(本之二十五)偈云具智方便等者。文次第云。方便·智慧兼备成事文(十五右)第一云。龙树云。般若与方便本体是一。而所用有异等(本之二十四左)私云。彼释即事而真之义与今意一致也
  然无差别一相一味等者。义释第十一云。潺然无差。一相一味也。无异路也(十七左)密钞九云。疏潺然无差等者。潺然者水流猊。其色潺然虽千流万流。究竟潮宗一相一味无其异路。亦犹千迳九逵王城不二矣(十一右)
  尔时法界生如来身(乃至)故云展转也者。尔时法界生如来身等即牒经也。此中法界生身等是随释也云是遍满义也者。文次第云。明云义文(十五右)此中心自在者等者。此释毗卢遮那世尊才生心顷也。文次第云。心自在正云心才文(十五右)私云。心自在者是未会也。治本二才生心顷也敛念者。谓敛念于刹那等也流出如来本身等者。义释十一云。从佛身毛孔流出诸佛。复彼从佛身而流出如来本尊身(十八右)私云。所现佛身展转现身。故云化而复化也此等义当更详言之者。密钞九云。疏此等义当更详之者。此等主伴重重互相交彻等义。更请三藏详之也(十一右)记问八帐云。化而复化无有穷尽更详之者。寻转字轮品中明妃之义·及字轮品中身外布字为光轮等义。当审详其意(已上)头为内胎等者。文次第云。头为内胎文(十五右)私云。最珍钞云。问。三院配圆坛四位之方何。答。师钞云。头为内胎者。中胎八叶位为内胎。外第一重莲华金刚手等位为第一院。文殊除障等位为第二院。天等位为第三院。总四重也
  时执金刚亦知佛意(乃至)告于秘密主已者。
  此释还入法界宫中于是大日世尊○吾今演说也
  一烂脱

  (一)云展转也(四)时执金刚亦知佛意○希仰而住故(三)佛即更告言○吾为说者(二)时佛为执金刚等○复入法界宫也(五)尊分位种子者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师传乱脱。详之最得文次。故今出之以授来裔
  (一)云展转也(三)时执金刚亦知○吾为说者

  (二)时佛为执金刚等○复入法界宫也(四)尊分位种子者以下如文
  经云复入法界宫等者。私云。此毗卢遮那住法界宫所现加持世界之身。还入法界宫而住佛身中也。有义依今此文。即于佛身立法界宫之称。甚生经之意矣(已上)光云。此是二义果归一致。何者。二教论下释金刚顶文曰。殿者明身心互为能住所住(已上)若依此释。则理(身也)智(心也)二身互为能住所住也。

  然此理智即是六大法界之身(此吾所谓一致之意也)岂非佛身即所住法界宫殿乎(此有义之意也)而亦非无能住毗卢遮那佛(此正义之意也)深义更问尊分位种子者等者。智证杂记第七云。仁王疏云。上言种子者有其二义。一者引生义。二者摄持义。且如十字合成一句。以初一字而为种子。下之九字所有观知依初引生。又下九字摄入初字。即是初字摄持余九字。由此而言。若知一法。即是知一切法。若知一法空。即知一切法空。能于一字专注观察。修诸愿行。一切行愿皆得圆满。即陀罗尼总持义故(已上)又云问。此经为说曼荼罗耶。答说问。何卷说耶。答。第五卷秘密曼荼罗品说○问。尔于曼荼罗有种耶。答有○一达么曼荼罗。二三摩耶曼荼罗。三摩诃曼荼罗四羯磨曼荼罗也○画种子达么。画印契三昧耶。画御像摩诃。作木像是羯磨曼荼罗也(已上)如前所言者。指住心品初也标帜者如世间等者。文次第云。释?帜文(十五右)密钞九云。疏?帜者。即彰表之义也。谓彰表如来内证之德也。下疏云。此中身密者。即是诸印。若观此身印。即知此尊所表秘密之德。乃至语意亦尔。皆表如来内证之德。故云?帜也。今亦如是。若见众生行如是如是之因。当知彼性必定能生如来平等法身。故名?帜也(十一右)光云。今疏释意则未分种子三形也。即身义意则以标帜二字为三昧耶形也。但今此章亦有二段。正释约中台●字。又释约四重诸字用标记彼差别等者。密钞九云。疏标记彼差别等者。此中帜字亦音为志。志者记也。由标见故即记识诸尊之内德。故称标记也(十一左)
  随彼四重分位等者。文次第云。明四重分位出文(十五右)
  金刚手白佛言(乃至)愿佛演说也者。金刚手白佛言等此牒经。即当持金刚秘密主言如是世尊愿乐欲闻也。欲为普利等此随释也。私云。此释中请问有三故。可悉之(已上)光云。钞言三故。一为利十方故。即文言欲为普利等是也。二为利未来故。即文言流传演布等是也。三为利大会故。即文言亦为利益等是也
  次佛告意者(乃至)不名如法也者。
  此释时薄伽梵以偈颂曰○而图众形像也当先住于瑜伽等者。文次第云。观置五轮文(已上)私云。或云。真言者圆坛等释与高祖意相违。深义有之。可问明师。又六大无色或又坚湿等云云。今此疏如何。大师既引证六大。末弟何背之。可沉思之(已上)光云。现行文次第云。五轮观置阿字等文也当更捡前卷中等者。密钞九云。疏当更捡前卷中者。谓此中佉字前悉地出现品是诃字。即此上文风轮半月即诃字轮也。应疑佉字是诃字。故令更捡也(十一左)私云。此师所览本作半月中置于佉字欤。然今疏并两本义释皆同作●唅字也今释意曰。以五字布五轮。当段经文无之。故勘前悉地出现品而可委悉之也
  一烂脱

  (一)当更捡前卷中也(三)师既自观其身○加持次第也(更问之)(五)今行人修道○而无益也(二)又此瑜伽之座○不以形相故也(四)世界坏时○上下有空也(六)作曼荼罗时以下如文次观坛地等者。私云。释次应念持地等二句也金刚轮下作于水轮等者。青龙轨上云。曩莫三曼多没驮喃阿鍐●唅欠。安立器世间。空风最居下。次观火水地。是轮同金刚。名大因陀罗。光焰净金色普皆遍流出。
  次应念持地而图众形像(十一左)增一阿含三十七云。阎浮地厚六万八千由旬。水厚八万四千由旬。火厚八万四千由旬。火下有风轮。厚六万八千由旬。风下有金刚轮。过去诸佛舍利尽在彼间(八右)俱舍论第十一颂云。安立器世间。风轮最居下。其量广无数。厚十六洛叉。次上水轮深。十一亿二万。下八洛叉水余凝结成金此水金轮广。径十二洛叉。三千四百半。周围此三倍(一右)私云。常途诸说多云三轮。如彼阿含经说则五轮界。此与今释符顺世界成时等者。文次第云。明世界成坏文(十五右)加持次第也(更问之)记问云。五轮等逆顺成坏等殊。可勘大瑜伽及师说也。更不记之(已上)大疏钞三云。次文坏时地轮先坏。但有空在。即是师自加持次第也。意此五大即具此信等五根时。建立内心秘密曼荼罗言也是信等五根也(已上)光云。记问言可勘大瑜伽。瑜伽是指金刚顶乎。此义未快。又疏钞意非得其种。谁敢解之。凡今此一段释真言者圆坛等颂文。故释成而言即是师自加持次第也。然其事密观行奥旨。匪面叵罄。是以令后学者更问之也次乃至大空也(更问)等者。私云。两本义释亦同有此更问。但此更问。记问及演密共无释。更可寻之(已上)光云。
  此以地水火风空如次配信心菩提大悲方便(菩提入涅槃)其义令更决之也已能如是作者等者。私云。
  此指上师及坛地弟子三种加持也又此瑜伽之座等者。文次第云。明四种方便相猊文(十五右)私云。最珍钞云。以息灾为本故用方地也。水轮摄益诸法。故以圆为增益。三角火轮降伏其义分明。风轮半月为钩召。引边风用故也。虚空轮无形相。故成办一切事云通诸法也。敬爱用莲华形。非五轮相。故今不论之也世界坏时亦先从风轮等者。私云。此文聊其难消。文次第云。明坏劫次第文(十五右)最珍钞云。从风轮坏地而生火者。意风次起火坏地云欤。可非底风轮欤。不言水者。文不委欤(已上)此意。今释火水风三灾之相也但举风火显水破也。问。火竟次风者。其意如何。答。六十四转之时。俱舍第十二颂云。要七火一水。七水火后风(十三右)此最后火·最后风之意欤。更可寻之。大疏钞三云。疏云。世界坏时。亦先从风轮坏地而生于火。火竟次生风。更问(文)依此释者。于风轮一种释能坏能成二义欤(已上)问。更问者何。答。智证记问无释。密钞九云。疏世界坏等者。谓若依阿嚩啰诃佉。上下修观作成坏之相。或佉字空在上在下。即上下有空也。今令更问者。谓俱从所证门观时。即地水火风空五轮皆有空义。谓是暗鍐●唅欠由皆置空点故。所以上下通贯皆有空也。故云更间(十一左)又从地轮渐上等者。私云。依报正报二种五轮以重累之。则上下皆有空轮也

  时金刚手毗卢遮那如来○(摄彼中之用更问也)者此释尔时金刚手升于大日世尊身语意地○莎诃也犹此菩萨能知等者。
  文次第云明金刚手名位并三密相文(十五右)即知此尊等者。此指上四重圣众曰此尊也今秘密主等者。青龙轨中云。尔时金刚手升于大日世尊身语意地。

  法平等观念未来众生为断一切疑故说大真言王曰(住法平等观)●曩●莫●三●曼●多●没●驮●南(引一)●阿●三●忙●钵多(二合无尽)●达●摩●驮●都(法界)●●●登(底孕反)●●多●喃(超越义无尽法界)●萨●嚩●他(一切)●暗●欠(空)●暗●恶(地)●三(地)●索●唅(风轮)●鹤●●(火轮)●落●鍐(水轮)●嚩(入)●娑嚩(二合引)●贺(引下三道真言)●吽●蓝●落(此身真言)●呵啰(二合)●鹤(此语真言)●娑嚩(二合)●贺●●●●(意真言)●娑嚩(二合)●贺(六右)私云。此真言初归命无尽法界超越一切。总是归命句也。●●已下至●●十二字。则三部各有四轮也。所谓●(空)●(地)●(风)●(火)●(水)五字之中●字佛部也。●字莲华部也。●字金刚部也。●●二字遍三部也。此是五字各有四轮。●●●●●●●●乃至●●●●是也。但今●字具出四字。●等四字且举短声二字含长声二字也。问。若尔者。何不云●●等。而云●●等乎。又仪轨空地等注释如何。答。今以●字替●字者。盖以●●●●●五字为五大之时。为表●字是空轮欤。仪轨欠字注空。即此义也。次三字注地。地风等四大皆二字中间注之。以初字下令准知次字也。宜得此意而悉释之暗此字本体等者。密钞九云。疏暗此字本体等者。本体即是短声●字为金刚界体。即是地也。若有长声●阿字为行。即火轮也。上有点即暗字为空轮。次水轮者。谓(短声)●佉字是空义。亦有长声●佉是行。上有点●欠为大空。即白色者水义。故名为水轮。即结也(十二右)义释十一云。●阿字本体是金刚界之体也。次水轮者长声是行。行即白色故名为水轮也。别本文互故记之。火轮上有点即空轮以为庄严也。次水轮者。佉是空义也等(二十三右)私云。此释以●●●●四字释成四轮之义也。●字金刚地体也。●字水轮也。谓佉是空义也。空具成办一切之义。即是水用也。●即火轮也。●是风轮也(已上)光云。向引演密即解次上十四义释。太失本旨。其意当以今疏而捡之耳。暗此字本体至以为庄严也一段。则释第一●字地轮亦具四轮也兼有长声为行等者。此明第一●一字又有四轮也。●字黄色也。●字白色。白色即水义也。又此行即南方德南方是主●字火大。故云行即火轮也
  光云。次暗字为火以下。师传存其乱脱。诚熟思之。文义相得。故今出之以授来者
  (一)即大空也(三)次暗字为火者○黑即风也

  (二)复次虚空无色○得作水用(更问)(四)●索(地)以下如文
  阿竭喃是火等者。义释十一云。●阿●竭南是火也(二十三左)私云。●●二字为●字上点。故与●字同体也复次虚空无色等者。私云。此释今此●等四字皆大空中所具四轮也。四字之中用●总表此四字皆是大空之义兼亦水大之用也。光云。若依乱脱。

  则次欠水轮者至得水用(更问)是亦明第二●字水轮亦具四轮也得作水用(更问)等者密钞九云。疏是故欠字得作水用更问者。谓此欠字本体是佉字。佉是虚空义。上加点●。即是空理。即此空理名为大空。大空遍一切处能成办一切事。故得作水用。不但作水用乃至地等俱得用之。故云更问也(十二右)记问云。●字得作水用更问者。●字本是大空无碍义。今作水●字用者。一约水从空降下之义。亦约水中含云之义。即取具一切色之边了(已上)光云。觉苑·圆珍虽各尽其智力而解。而以未得吾遮那真宗嫡承故。尚失文旨。此●字有大日灌顶大事(第十第十六卷面授)与●●同。是即至极水用。故注更问而面传之。若浅略明义者。今且约水一事。而实通一切事。何者。以其具一切色像而成办一切事故。为示此意。令更问之糁索(地)唅鹤(风)等者。义释十一云。
  ●●(风)●●(火)●●(水)●●(地)如上阿字有四字○准上而说也(二十三左)私云。如上●字等者。此指次上●●●●四字。谓约长短二字。各加空涅槃二点以成四字也又总而论之等者。文次第云。明三部并三部所用轮等文(十五右)私云。
  此以五字摄三部也风火遍三部用也(更问)者。记问云。
  三部用也(一)此一段未了(二)即摄彼中之用更问也(三)此等三条可以一端自然决之。并如坛仪(可寻之。已上)私云。三段更问云三条也(已上)光云。风火遍三部用。深旨非得师授谁敢领解。要传更问若息灾等者。私云。此段有烂脱曰

  (一)若息灾(四)即须金刚方轮若(三)增益(二)即须水轮(五)降伏即须火轮等如文但息灾方。增益圆。亦见金刚顶经爱染王品。今此烂脱就常途之说欤(已上)光云。此乱脱则不知经宗者所存也。今此经意则有二说。一如现文。二如经第七持诵法则品
  光云。当知此阿娑诃啰嚩已下。师传存其乱脱。最得文次。故今出之以贻后生

  (一)随类用之(三)当知此娑诃啰嚩○自有四轮也(二)如金刚部嚩字○各随类用也(四)若读余真言已下如文
  即同上之等者。光云。故和上言。此指上字轮品中诸字皆有五转也宗转者。犹言宗要也此一段未明了更问之等者。密钞九云。疏此一段未明了更问之者。谓随其部类有此阿娑呵等字。即应知彼息增降敬所用处最为宗主枢辖。然未明了。谓更有阿(上)阿(长)暗恶娑(短)娑三索等。亦具地水火风息增降敬方圆三角半月黄白赤黑等相。先以说之。此避繁文故云未明等文(十二左)更有三道真言等者。文次第云。三密亦为三道文(十五左)密钞九云。疏然此三真言等者。此身语意三道真言。若俱作一事用时。即于最后着娑嚩(二合)诃句。若随三事别别用时。即随一一下皆置娑嚩诃亦得也(十二左)私云。经文二处置莎诃句。一处则不置之。今示此用舍之意欤●●等者。或本作●●。又古本(五智房所持本)云。吽●●此身真言也。诃啰(二合)鹤此语真言也。●●此意真言也此事未明了○(更问也)者。密钞九云。疏此事未明了更问等者。谓此中但说加持阿阇梨。还许同前加持弟子坛场以不。言又云等者。前品是安布字轮之法。此中用别者。计约应合即是随彼中五种字轮之事。与彼相应即是彼品中之义用也(十二左)私云。此是释意前者即指字轮品欤。今谓前者此指当品中五字严身五轮成身文。前明布字法已。今拟息灾等事而说此五字观。故云用别。言以今此中五字计合。则摄收前五轮布字之意也。计合者即挍量之义也(已上)光云。故和上用演密解释。彼释计约应合者。随彼品中五事相应之字。而与其事相应即今此中之意。故疏文结云摄彼中之用也
  时金刚手如是说(乃至)宜更问如来也者。
  此释持金刚秘密主说○诸佛咸证知也时金刚手等者。即当治定持金刚秘密主○说此真言王也
  一烂脱

  (一)而摩其顶也(三)越者超入之义也○除其罪垢也(六)然四种魔中○而现伏天魔也(五)三处者谓如上所说○真言及印也(四)当知佛从○能伏四魔也(七)次世尊身语意○法界之体性也(二)时十方佛见○与如来等也(八)汝善男子毗卢遮那以下如文
  光云。又有师传乱脱。

  而今出之以授后学(一)而摩其顶也(三)越者超入之义也○法界之体性也(二)时十方佛见○与如来等也(四)汝善男子毗卢遮那以下如文
  又第三科中分细科五段。即是与今钞所用乱脱同也
  何以故此毗卢遮那等者。
  即当何以故毗卢遮耶○破坏天魔军众也谓大日如来坐道场时等者。文次第云。大日降四魔文(十五左)然四种魔中等者。密钞第九。疏然四种魔中三魔等者。梵语魔罗。此名扰乱。或名障碍。或名杀者。谓扰乱行人身心。能杀行人慧命障碍善法破坏胜事。故以为名。魔有四故。其烦恼等三即佛于色究竟天已降伏之。谓一切众生由未究竟清净法界故。皆为此四之所焚笼不得自在。如来于色究竟天成道之时。即能舍无常色获得常色。舍无常受获得常受等。名为降魔。又起信钞云。一者烦恼魔即以烦恼所知若种若现。随其所应习气等法而为其体。二者色等积聚名为蕴魔。分段·变易二种五蕴而为其体。三者二蕴后无将死正死已灭之相名为死魔。四者神用光洁自在名天。
  他化天上魔及眷属并不思议解脱菩萨之所化者名为天魔。今此中但明于阎浮菩提树下成正觉时。令一切世间但见降伏天魔。故云然四种魔等(十三右)私云。大日如来降魔之事如息障品钞勘之三魔者。谓烦恼魔·阴魔·死魔。是皆内心相应魔也。安然菩提心义中明三身降魔相。可往见之(已上)光云。今释意曰。四魔之中三魔则于色顶降伏。是菩提实义也。天魔则于树下降伏。是成佛外迹也三魔者谓如上等者。文次第云。身三分名三处文(十五左)又云。从身三处出佛菩萨天等文(同上)次世尊身语意平等等者。此挍牒。
  即当次得世尊身语意平等○此十二句真言之王也平等得量同虚空者。义释作平等德量同虚空(十一之二十六右)三道真言者。上十二字真言终三句也从佛出也者。义释作从佛身出也(同上)所云自在者等者。义释十一云。所云自在者。谓于一切不得自在中而得自在也(二十七右)焚笼者。密钞九云。疏焚笼者火笼也。西京杂记曰。天子以象牙为火笼。谓之焚笼也。一切众生恒处三界。为业烦恼之所烧逼不得出离。如笼飞禽。故云焚笼也(十三左)然金刚藏等者。私云。金刚藏者金刚手异名欤。然此菩萨虽究竟一切智地悉至妙极之境。而且分因果之异故云未得究竟也(已上)光云。摄真实经无量寿轨等中。指金刚手言金刚藏也汝善男子毗卢遮那等者。即当佛子汝今现证○而说偈言也复令更请如来等者。此释汝问一切智等也今乘诸佛神力等者。光云。即金刚手乘诸佛所加神力也如前六义中说等者。私云。指第一卷。即是就经尊字而作此释。世尊梵云薄伽梵故也毗卢遮那者如日等者。此释大日正觉尊也。文次第云。释毗卢遮那名文(十五左)出于世者。义释作出于世间(十一之二十八右)主者等者正释尊一字也今诸佛等者。此释最胜真言行当演说法教也教则者等者。正释法教二字也以是我往昔等者。即当我往昔由是○诸佛咸证知也言我等者。谓诸佛也汝今已得者。谓金手也
  时执金刚具德者(乃至)必无此理也者。
  此释尔时具德金刚手○诸法如是相也时执金刚具德者等者。此挍牒。即当尔时具德金刚手○而说偈言也时彼菩萨等者。
  释心大欢喜等也今欲问如来等者释而说偈言等也。十四义释十一云。今欲问如来。
  先叹法界之德而说偈言(此偈非文有经意)是法无尽相。亦无有自性。尽为有始终。生灭起尽法。平等法界性。本无有尽相。无动无变易。亦无有住处。彼阿赖耶藏。即有盛受义。平等法无受。故无有住处。一切法无性。常自寂灭法。入此不思议。即同诸佛位。甚深寂灭法。非名言可喻。佛佛所同证。故言同正觉。若非毕竟空。则无有三乘。无三乘圣众。此堕所灭见。证此毕竟空。不能利一切。如来大悲者。甚深方便智。于无相法中。方便而显示能满一切愿。方便力如是。此法无人授。亦不由他悟。于道场自觉。证实无师智。
  复次若言法界无尽无始终者(二十九)密钞九云。疏今欲问如来先叹等者。谓今时执金刚将欲问佛大悲漫荼罗支分断诸疑。故先说偈叹佛智慧方便之德。偈有二偈。前一颂叹佛之智慧。后一颂叹佛之方便。今疏牒偈解释亦结为颂句。前之五颂释经初一偈。后之四偈及半文释经后一偈。初中又二。上三行释经上半颂下二行释经下半颂。疏云而说偈言者。正标经文。非疏自举耳(十四右)是法无尽等者。即当是法无有尽等二句也。又曰。疏是法无尽相至尽相者。此一行半颂释经初半偈上八字。上二句牒经。下四句正释也。疏无动无变至住处者。此一行半释经偈无住二字○疏若法毕竟等者。此有四颂。初一颂半结前生起。后二颂半正释偈文。兼彰真言不共之德(十四左)光云。
  现行义释作若非毕竟空其义叵通苑师所览本作若法毕竟空。此本最优阿赖耶是房义等者。文次第云。释阿赖耶文(十五左)密钞九云。言彼阿赖耶等者。梵语阿赖耶即译为藏。谓第八识具能·所·执三藏之义。又译为巢室。此等皆有盛受清净杂染种子情非情义。即名有住。平等法界则无如是盛受之义。故名无住(十四左)若一切法皆无自性等者。光云。释于业生解脱句。而承上无自性无住句意来也诸佛同位者。光云。即当同于正遍知句也然一切法等者。释诸救世方便句也言究竟者者。光云。故和上言。此四字恐利乎证于实证者。光云。故和上言。实证之证恐际字乎故次复言等者。即当随于悲愿转等也
  一烂脱

  (一)开发觉悟如是相(三)由具方便故○之实相也(二)此皆是偈语后当饰之耳(四)复次若言以下如文
  私云。此是烂脱未得其意。违义释意
  光云。又有师传乱脱。最得文次。故今出之以授可畏

  (一)之实相也(三)此皆是偈语后当饰之耳(二)复次若言法界○必无此理也(四)时金刚主以此偈以下如文
  由此大悲愿○(更问)者。记问云。此方便者之下更问者。义有二途。一约大悲为根句之义。二约方便句上施悲愿义。此与字轮外旋义同(已上)私云。或钞述此释意云。经言诸救世方便随于悲愿转。今即释之。此文具大悲方便二义。能转之言显字轮义。故言更问也。字轮外旋者。此方便究竟第五●字也此皆是偈语等者。私云。上来一段皆是可结句偈。当以义释比挍之也。现文之相虽似疏家之语。皆是以大本文而消今本二偈。一部皆尔。准例可知复次若言法界等者。私云。
  已下重释上二颂之意也已于生死作分限故等者。密钞九云。谓二乘之人但离一分分段生死虽证我空。未知法空。有厌生死空沈涅槃。故云生死分限(十五右)发者谓菩提心等者。义释十一云。此中云开发者。谓菩提心等(三十右)如盲人问乳色等者。义释十一云。如有盲人○便生动想。闻色如贝便生坚想。乃至等(三十左)涅槃经千三(圣行品)云。善男子。是诸外道痴如小儿。无慧方便○于佛法中取少许分。虚妄计有常乐我净。而实不知常乐我净。如生盲人不识乳色。便问他言。乳色何似。他人答言。色白如贝。盲人复问。是乳色者如贝声耶。答言不也。复问。贝色为何似耶。答言。如稻米粖。盲人复问。乳色柔软如稻米粖耶。稻米粖者复何所似。答言。如雪。盲人复言。彼稻米粖冷如雪耶。雪复何似。答言。犹如白鹤。是生盲人虽闻如是四种譬喻。终不能得识乳真色(五左)止观第三。云何随情说三谛。如盲不识乳便问他言。乳色何似。他人答言。色白如贝粖雪鹤等。虽闻此说。亦不了乳之真色。是诸盲人各各作解。竞执贝粖而起四诤。凡情愚翳亦复如是。不识三谛。大悲方便而为分别。或约有门明三谛。如盲闻贝。或约空门明三谛。如盲闻粖。或作空有门明三谛。如盲闻雪。或作非空非有门明三谛。如盲闻鹤。虽闻此说。未即谛理。是诸凡夫终不能见常乐我净真实之相。虽未得见。各执空有互相是非。所以常途解二谛者二十三家。家家不同各各异见(二之十三左)私云。涅槃意则以贝粖等四喻常乐我净四德。又于一人盲者作四喻。止观释意则以四喻配空有等四门。又被四种之行人。
  然乃今疏正本乎涅槃经说也所轻笑也者义释十一作所嗤笑(三十一右)
  时金刚主以此偈(乃至)秘要方便也者。
  此释时执金刚秘密主○诸众生故也乌陀那等者。文次第云。释乌陀那义文(十五左)次第问佛者。光云。吾闻之故和上。凡四十七问皆在偈中。佛一一答亦皆在偈中也
  断一切疑者(乃至)名大导师也者。此释已断一切疑○请问于导师也
大日经疏演奥钞第四十八(毕)
  此卷之内。间加今解补厥所阙。以授后生。可畏君子庶更正之。维时宝永第四鹑火念五。左持扪泪巾。右执管城子。校斯卷了。慧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