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妙印钞卷第六十八

  沙门阿寂纪

释秘密八印品第十四之余(经第五疏十七)

  八从第八下。明说迅疾持印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同前虚心合掌乃至欠若利计莎诃(云云)。
  二从第八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印相。二明曼荼罗。三明真言。
  初中。第八印合掌者虚心合掌也。自可见(印义更问)此是如来者指本地法身也。迅疾持者。法界速疾转故云尔也(更问)。
  二从曼下。明曼荼罗中。曼荼罗同前虚空者。如前第七曼荼罗。但前坛杂色间杂。此改为青色。前只以二点安两边。此以众多白点围之。故云曼荼罗乃至以众多白点围绕也(云云)。
  

  花台上安此曼荼罗。其中置大日如来。令住迅疾持印也。
  三从摩下。明说真言中。摩诃瑜伽此字加三昧是种子也者。●●之●加傍角之点为种子。所谓大乘也。以法界之体为乘。为到法界平等源底故加三昧之点。是即法界等至之三昧也。上印相中。当心相到者即此义也。瑜伽谓诸佛瑜伽者。诸佛者本地法身所具五智也。瑜伽者此云相应。所谓以本有五智相应本有五大也。故男声呼之。摩诃瑜祇你者。所谓以本有境冥本有智。故女声呼之。共言摩诃者。此瑜伽瑜祇广大无量而最胜最顶。故云摩诃也。真言主者指如来也。住大瑜伽者。住如上广大相应也。依此法界广大迅疾加持故。行者大愿速成就。至得法界大自在之瑜伽也。故云真言主乃至而得自在也。瑜艺诜伐哩欠空也者。平等法界大空也。阇哩生也谓空生也者。空即是色义也。迦是作也作此生者。●字作也。所谓作者上之生也。等于空也鸡者。此作此生本来不可得故即等同大空也。所言大空即●也。是即色即是空之义也故云迦是作也乃至等于空也鸡也。
  六从复次下。明总结中。又二。一明四智四行。二明八皆大日印。
  初文。自可见。
  二从当知下。明八印皆大日印中。当知此八印皆毗等者。是即大日如来八德故。四智四行其座位虽不同。只是大日如来自性心莲华八叶功德也。是即约根本云大日印也。故云当知此八印乃至依次配四印也(云云)。
  七从经中下。明应受者七德中。又二。一明诫不应辄授与人。二明择七德具足人。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秘密主是名如来乃至除已灌顶(云云)。
  二从经中下。明随释中。经中者指当所经文也。以诫阿阇梨者。经云不应辄授与人等故云尔也。
  二从次若下。明择七德具足人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其性乃至而求法者(云云)
  后从次若下。明随释中。又八。一明其性调柔德。二明精勤坚固德。三明发殊胜愿德。四明恭敬师长德。五明念恩德德。六明内外清净德。七明舍身求法德。八明不辄授所由。前七自可见。委细如具缘品中说之。
  八从所以者何下。明不辄授所由中。此是如来秘藏之要等者。此八印是本地法身毗卢遮那如来秘要之藏也。
  就中一一印母殊第八印者是秘要之中秘要也(更问)以是义故辄尔不可授未灌顶之人。若授之者犯越法三昧耶罪招无间之业者也。故云此是如来乃至自招无间大狱之罪耶也。
  已上释秘密八印品竟
  释持明禁戒品第十五
  将释当品。即开为四。一明大意。二明品题。三明来意。四明入文判释(矣)。
  初明大意者。今金刚手就尸罗(性戒)没栗多(制戒)二种戒。即以六问而奉问于如来。如来因兹说二种戒。所谓一性戒(三平等戒是也)二制戒(时限戒即六月等是也)所谓三平等戒者。经云。缘明所起戒。住戒如正觉(乃至)等砾石众实等四行半文者。说三平等戒也。次时限戒者。乃至满落叉以下。说时限戒也。所谓六月念诵三月念诵等之时限是也。但此时限云见真方息故以见谛为期也(云云)是即此品大意也。
  二释品题者。持明禁戒者。持谓总持。明谓圆明。是即三平等性戒义也。禁戒者即制戒也。所谓六月念诵等时限之戒也。故疏释住戒如正觉等文云。此答云何住戒也。即是三平等故。福德增长故。悉地得成也(云云已上释三平等戒也)又云。月时数者皆是持诵之限也(乃至)一相一味真实之见难信难解。如来复以异方便世间持诵之法。而助真实之见。故次说六月持诵法(已上释时限禁戒也)以如是等义故名持明禁戒品也。
  三宣来意者。上来诸品中虽说深浅等曼荼罗及种种持诵方便等。未说真言所乘持明禁戒。故疏云。时金刚手为彼修真言行诸菩萨等。当有持明禁戒之法。犹未说此因缘。只以次复以偈问佛故。言讽诵也(矣)以是等因缘故次上品此品而来也。
  四从时金刚下。明入文判释中。大分为二。一明萨埵发问。二明如来说戒。
  初中。又二。一明长行。二明偈颂。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时金刚手乃至禁戒之法者。经之尔时金刚手乃至诸菩萨故文。未曾引之也。
  二从犹未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释结前生后。二明释二种戒。
  初文。自可见。
  二从然戒下。明释二种戒中。又二。一明举二种梵语。二明出汉语释二戒。
  初中。然戒西方音有二者。表二种戒也。一者尸罗二者没栗多者列也。
  二从戒有下。出汉语释二戒中。有二谓本性戒及制戒也者。表及列也。尸罗性戒是长时所持之戒者。指自性平等法界之体。是即三世常恒无有改变。故云性戒。亦云长时所持之戒也。今没栗多须成就等者。言没栗多是持诵成就戒也。所谓制戒也。如六月念诵中。或但服乳或但服水乃至服风等者。是即一缘一相但住●字圆明。或但住●字圆明。乃至住●字圆明等也。若能如法持诵相应同诸佛如来。若不如是者不能同诸佛等者。即是制戒之义也。故云今没栗多须成就故制之也。乃至或云制戒皆是没栗多也。依修此戒故诸根清净。故云此是修行戒也。谓净身故须行之。谓净诸根也。没栗多是有时愿之戒等者。行者表心定一月二月乃至年岁等之时限。于此时中成就其求愿。故云没栗多是有时愿乃至亦罢故异名也。所谓异名者。尸罗及没栗多名异故云尔也。
  二从今此下。明偈颂中。自七。一明问二戒云何发起。二明问云何修行离着。三明问几时月禁戒终。四明问云何修行增威德。五明问何时离时方法非法。六明萨埵虽能问离名利(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云何成禁戒。云何住尸罗(云云)。
  二从今此下。明随释中。今此问中者。指初二句之问也。具问二义者。成禁戒及住尸罗之二义也。先问云何明制戒者。所言明者持明也。制戒者禁也。言先问云何持明尸罗云何真言制戒也。即上二种者。问尸罗及制戒云何发起耶也。或本云发习。发谓发得圆明。习谓修制戒也。
  二从次问下。明问云何修行离着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云何随所住。修行离诸着(云云)。
  二从次问下。明随释中。谓知是已修行等者。知解如上之二种戒相已也。修行随所在方等者。言修行时云何可离着耶。所以然者。既云住尸罗。若有所住者又可有能住。若有能住所住者生灭无常之法也。问云何于修行中无著而得成大果耶也。故云次问云何修行(乃至)得无著也。问中意者(乃至)即是有着今云住处而修行之也。何于修行之中而即无著得成大果故也。
  三从次问修行下。明问几时月禁戒终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修行几时月。禁戒得终竟(云云)。
  二从次问修行有下。明随释中。次问修行有时节不等者。言如声闻戒者限尽形。今为此戒亦如此不耶。若言不如此者。此戒既从缘而得。云何与无相寂灭法而相应耶。设令虽有解了之智。以何为限量耶而问难也。
  四从复次下。明问云何修行增威德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住于何法教。而知彼威德(云云)。
  二从复次下。明随释中。谓今依止何处等者。言依止何等行处。云何而修行增长威德。令同法身如来威德耶而问也。
  五从云何时下。明问何时离时方法非法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云何时方乃至而得离也者。经之离时方作业乃至说其量等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既问下。明随释中。既问终始者。上既问禁戒始终之相毕。故次又问其离相量也。故云既问终始乃至何而可得也。又问持此戒时方也者。时谓三世等时也。方谓所住之方位也。如此等时方何时得远离耶而问也。故云又问持此戒时方也。问何时得此等也。然佛戒者等者。言法佛自然智离时方及非法等诸作业。何时当离如此等事而同一相平等之体耶而问也。故云然佛戒者即如来自然乃至可修宜在何处也。
  六从金刚下。明萨埵知虽问离名利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先佛所宣说乃至仁中尊证知(云云)。
  二从金刚下。明随释中。又四。一从金刚下明于先佛所已知解。二从今下明为修真言行者发此问。三从非下明无他求及名利。四从今我下明萨埵诚言佛独证知。其义一一可见。
  二从时大下。明如来说戒中。又二。一明为生问故还为生叹。二明以偈正答。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是时薄伽梵乃至大德持金刚(云云)。
  二从时大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能叹善言善哉。二明所叹异名。
  初中。时大日如来等者。言离自利名闻。偏为一切众生奉问之故。如来知彼诫心故叹言善哉善哉也。故云时大日乃至故而叹之也。
  二从勇者下。明所叹异名中。又五。一明叹勇义。二明大士义。三明大有情义。四明金刚手义。五明大福德。
  初中。能除一切无相之怨者。于无相有重重无尽之无相。所谓外道凡夫断无邪见。二乘灰身灭智。般若空理。闇证无相等是也。总而言之。九种之心量显乘之行果。皆是莫非无相之怨。以何故。不知如来内证三平等之万德。故云又勤精进无有休息。处生死中而无厌惓。能除一切无相之怨。以此众多义故名大勇猛也。
  二从犹下。明大士义中。犹行大愿者。上愿穷尽无上菩提。下愿度尽一切众生。故云大愿。求普遍法界之大智大悲法故云大法。起法界平等大行故云大行。成最极无上第十一地之大事故云大事。住如此等大丈夫之心地故云大士也。故云犹行大愿乃至故名大士也。
  三从此有下。明大有情义中。其义自可见(云云)。
  四从能持下。明金刚手义。如初品中释之。
  五从又名下。明大福德义中。是佛叹金刚手之功德者。金刚手体即法界塔婆故。与如来法界塔婆之功德。平等无二。故云又名大福德者乃至即是积集如来功德也。
  二从今从下。明以偈正答中。自六。一明答二戒云何发修问。二明答云何修行无著问。三明答几时月禁戒终问。四明答云何修行增威德问。五明答何时离时方法非法问。六明佛说如说修行功德(矣)。
  初中。又三。一明诸佛道同。二明答成禁戒问。三明答住尸罗问。
  初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今从此以下佛亦以偈答耳者。结前生后自可见。所制戒殊胜先佛宣说者。经之所说殊胜戒古佛所开演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佛又下。明随释中。佛又者指大日也。引佛者。指十方三世道同佛也。此戒者指制戒性戒也。
  二从明制下。明答成禁戒问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明制乃至正觉住者。经之缘明等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由持下。明随释中。由持此戒者指制戒也。所谓修行六月等时限戒故。发六大之圆明。而成悉地同如来也。故云由持此戒故乃至即同于佛也问。若尔者何故住心抄以住戒如正觉之文。为云何住尸罗之答耶答。今此住戒如正觉一句。通上句之缘明所起戒之制戒。亦通下句令得成悉地之性戒。故知住戒如正觉者。住制戒如正觉。亦住性戒如正觉故。此一句兼通性戒制戒。以是义故住心抄以此戒如正觉句。为云何住尸罗之答文也。
  三从此下。明答云何住尸罗问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以此修行故乃至悉地之果者。经之住戒如正觉令得成悉地为利世间故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此答下。明随释中。佛意言如佛所住之戒者。如诸佛住三平等。行人亦住三平等故。悉地得成福德增长也。故云此答云何住戒也乃至悉地得成也。已上答第一问毕。
  二从自真下。明答云何修行无著问中。又三。一明真实等引故住佛戒。二明心法业果一相故住佛戒。三明离法非法故住佛戒。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自真实乃至名常等引者。经之等起乃至戒当竟一偈。未会引之也。
  二从自真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自真实义。二明无碍故住等引。三明真等故住佛戒。
  初中。自真实自持等者。言行者自住自证自然智。口真言身印心观念相应故。即见自性清净本尊。非但见而已。又如实我身即同本尊。非但同本尊而已。又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此自住三平等。故云自真实也。
  二从行者下。明无疑故住等引中。行者修行时佛海大会者。行者于如秘密曼荼罗位品所说之佛海大会。谛信坚固无有一分之疑惑。若不然者真言之行更不成。若无疑虑者速住三平等。而摄一切功德摄在自身。故云行者修行时乃至合为一名为等引也。
  三从能住下。明真实等引故住佛戒中。能住如此等者。以自真实三平等故得住佛戒也。故云能如此乃至即是住佛戒也。
  二从菩提下。明心法业果一相故住佛戒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菩提心法乃至得自在者。经之菩提心及法乃至得诸法自在一偈三句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菩提心即下。明随释中。又六。一明释菩提心。二释法。三释果。四释业。五明释一相离相。六明于法自在义。
  初中。菩提心即是如来正因者。谓花台中胎藏是即自性法身也。故云谓心王也。
  二从法下。明释法中。法谓心法等者。谓八叶以下心法也。故云法谓心乃至如花台之有叶蕊也。
  三从此妙下。释果中。此妙果即同于佛者。指上之花台妙果。是即经所言修学业果之果是也。即同于佛者。即同本地法身也。
  四从所谓下。释业中。所谓业者等者。指经之业果之业也。一向是善业者。离诸邪倒分别妄业。而性起纯白之善业。故云一向是善业。所谓如来四摄妙行也。故云即是如来妙行也。
  五从以此下。明一相离相中。以此修行等同于佛者。如此心法业果一相平等如海水一味。所谓●字同一味也。以同一味故。从最初发心。其制戒性戒及妙业皆同佛也。故云以此修行乃至等同于佛也。佛离一切相者。本佛及一切诸佛皆悉离诸相住如是净戒故。所持戒所作业所得果皆悉同于佛。而一相无相也。故云佛离一切相乃至以其一相无相离作业故也。若分别一分之能所者。非如来持明戒。故云若行者乃至即非持佛戒也。
  六从又此下。明于法自在义中。又此戒者。指如此之三平等一相离相戒也。即是如来无师之慧者。言此三平等离相戒者。是即自性法身如来自然自性证之智体也。得住此一切智智故。于一切法得最自在。而自利利他妙业皆圆满也。故云即是如来无师之慧由住如来智乃至谓自得法又能利他也。故次经云有性义中通达者。经之通达利众生句。未会引证也。是即虽住平等戒。通达空即是色故。常恒利众生。故云有性义中通达也。
  三从常修下。明离法非法故住佛戒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常修无所著乃至诸宝者。经之常修无著行等砾石众宝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谓自得下。明随释中。谓自得一切法等者。结成于法得自在义也。以于法得自在离法非法。其心平等无取舍无所住。具如三平等戒中记。故云离于是法非法乃至况瓦砾之与金宝耶也。已上答第二问事。
  三从次答下。明答几时月禁戒终问中。又三。一明结前生后。二明牒经。三明随释。
  初结前生后句。自可见(云云)。
  二从乃至下。明牒经中。乃至洛叉乃至而竟者。经之乃至满落叉乃至禁戒量终竟一偈。未会引之也。
  三从如浅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浅略。二明深秘。
  初义。自可见。
  二从今下。明深秘下。又三。一明见实为终。二明将成时先相。三明复次义。
  初中。今此不尔等者。今经意非以十万遍为落叉。即以见实为佛意之洛叉。自非见实者无有中间止息义。非如世间持诵者限尔所时而求浅近之效验。故云今此不尔乃至其浅末之效也。所谓如上住三平等入我我入不可思议之时。佛功德满自身。而其功德纳身中不驰散也。故云然此中持诵应如上乃至亦不从身更流出也。
  二从然将下。明将成就先相中。又三。一明身心异常。二明其心不倾动。三明三毒止息相。
  初中。然将成满时者。如上住见真实三平等戒时。将悉地成就相渐现前。如苏悉地经等说。故云然此将成满乃至说成就之相也。余文自可见。
  二从洛叉下。明其心不倾动中。洛叉是见义者。见初法明道之谛理。名为见也。亦名成就义者。是亦成就法明道果位故云尔也。从行者下释其见本尊及成就之相也。自可见。
  三从或时下。明三毒止息相中。或时一切所食之味者。一切粗食即成甘味故。啖不贪美食。是即贪欲止息之相也。故云或时一切乃至是贪息相也。其瞋息等者。言虽瞋恚强盛。依三平等戒妨非止恶之德故。顿止息。譬如极热时洗浴清凉泉水者。盛热忽止息也。故云其瞋息相者乃至所不能娆也。
  三从复下。明复次义中。又三。一约三等明义。二约洛叉明义。三约异方便明义。
  初中。复次等金石等者。瓦砾与金宝而同一。无间与菩提亦等。是即三平等深旨也。若住如此平等。更无一分取舍分别。为月时持诵之限也。故云等金石乃至持诵之限也。
  二从又下。约洛叉明义中。又洛叉是垛义者(徒果反土的也聚也)譬如射法初虽中垛。渐渐三弓功成终中中齐。洛叉义亦如是。初心始行之人三密不相应故。不彻于谛理。如彼习射之初射垛。渐渐三密功积终得见谛理。如渐渐三弓功成终中中齐。故云又洛叉乃至是洛叉义也。
  三从复次下。约异方便明义中。复次如上所云一相一味真实之见者。指如上之自真实等引之义也。言如此一相一味平等之见难解难入故。佛以异方便寄世间一月乃至六月等持诵遍数。说六大法界无碍自在圆明常住秘密究竟之法。依之行者如法如说习修者。顿得至如上之三平等之源底。证得法明道之位也。故云复次如上所云乃至与前不异也。已上答第三问毕。
  四从其第下。明答云何修行增威德问中。自四。一明一月持诵。二明二月持诵。三明三月持诵。四明四月持诵(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最初金轮观乃至能调出入息(云云)。
  二从第一下。明随释中。又四。一明坐黄色方坛举体阿。二明所持印。三明服乳不食余物。四明一月深义。
  初中。其第一月当观金刚者。六月最初故云其第一月也。当观金刚者。如秘密曼荼罗品所说。观黄色金刚方坛。以三?金刚为界域也。观其自身等者。自身坐彼方坛中。作黄色方形阿字。而举体全阿字遍满。犹如自身地大遍满己身。故云观其自身乃至皆是此字也。
  二明所持印。如密印品所说(云云)。
  三从当下。明服乳不食余物中。当于一月等者。于最初一月中。行者住一缘一相之●字黄色之圆明。但以本初不生之一味为其食也。然言乳者。乳是四味能生之本味也。酪等四味皆从乳味而生。是即如从●字出生●●●●之四字。是故观达●之一字之时。四字自然具足。所谓自性果德五转圆满之义也。服乳之一味之时。所生之四味法尔具足。所谓平等法界自性天然之众德甘露味也。是即五智功德也。以此五智具足之乳。资成五大所成之身。而圆满六大无碍。故经之饮乳以资身也。余文可见。若观真言者。四处流出真言也。此四字以一字为一息连续不绝。故云若观真言乃至为一息也。若观种子者。无点●字也。是亦出入随命息无间断。故云若观种子但无间作息也。
  四从虽下。明一月深义中。虽云一月等者。言假令于一月中。一日二日乃至五日十日至见谛。是名为一月持诵。乃至百千万月至见谛。亦待此见谛之期。而名一月持诵。故云虽云一月乃至以见为限也。复次一者等者。言一者住●字声字实相。而一相一味而见圆明。故云一月也。复次口真言身印心观念三密相应一相一味而见圆明。故云一月也。故云复次一者乃至名满一月也。
  二从次第下。明二月持诵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次于第二月乃至而服醇净水(云云)。
  二从次第二下。明随释中。自四。一明坐白色圆坛。二明所持印。三明举体●字。四明但服净水(矣)。
  初中。次第二月住于水轮者。如上品所说。观白色圆坛。以四莲华令围之。故云住于水轮乃至如上方便也。
  二从手作下。明所持印中。即前观音印者。指秘密八印品中第三莲华藏印也。又是密印品中不坏金刚座印也。可思之。
  三从观其下。明举体●字。准●字可知(云云)亦以白真言者●●●●。若观真言者可观此四字。若观种子者可观●字也。又以此真言之字为出入息。准●字可知。问为观嚩字耶等者。问意谓为观●字。亦为观本所持种子●字耶而问也。付之若决其义者。●●只是一字之转也。其义如上记之。然者就字体●字可观之欤。
  四从是月下。明但服净水中。但以此真言水者●字也。入息白乳之字者。●字命息也。白乳亦是●字色也。言以此●字入●字本不生故。即●字言说不可说也。以此●字言说不可得而为食。不可食余物也。故云但以此真言水乃至为食也。余文可见(云云)。
  三从第三月下。明三月持诵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次于第三月乃至而生身意语(云云)。
  二从第三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坐三角赤色坛。二明所持印。三明此月中不求食。
  初中。在火轮中等者。如上观三角坛。以四之三角围之。自身在其中。以●字全为遍身。其色亦赤色也(云云)。
  二从作下。明所持印中。作慧刀印者。即是大慧刀印也。其义如上说之。
  三从其下。明此月中不求食中。谓不得乞食等者。随得食之。不可得乞食。故云不求一切食乃至则不食也。但以罗字为食耳者。如上之●字。亦入●字门成尘垢不可得。以此尘垢不可得而为食故。无始罪障皆悉烧尽无有余。故云但以●字乃至令无有余也。以此义故等者。印名大慧刀与此字而相应。是即暗尽明成义也。故云以此义故一切乃至佛慧明也。经而生身意语者。出生三部无尽庄严藏。故云备谓备具此印也。
  四从第四下。明四月持诵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第四月风轮乃至摄心以持诵(云云)。
  二从第四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坐黑色风轮坛。二明但饮风非如外道。三明所持印。
  初中。在风轮中等者。如上所说。于莲华台上。半月形而侧。以点围之。故云在风轮中是侧月也与上同者。自身坐其中。全体遍身●字也。如上品所说。故云其色黑乃至如上说也。
  二从此四下。明但饮风非如外道中。此四月中等者。如上以●字因业不可得而为食。不食余物。亦非如彼外道饮风气而存生也。故云此四月中乃至而生也。
  三从当下。明所持印者如密印品所说。此印难作。故云此难作者也。已上答第四问毕。
  五从第五下。明答何时离时方法非法问中。又二。一明第五月持诵。二明第六月持诵。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金刚水轮观乃至是为第五月(云云)。
  二从第五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坐方圆黄白坛。二明断诸食以●●为食。三明五月以来住无著离我。
  初中。从金刚至水同等诸佛者。今举方圆二曼荼。一切诸佛曼荼罗摄在之。所谓从金轮者方坛也。至水者圆坛也。秘记文可思之。故云同等诸佛处金刚水轮中也。身坐其中齐以下者。自身坐彼方圆黄白坛中。而其齐以下在黄色方坛之中。故云齐以下黄之中也。齐以上在白色圆坛之中。故云以上白色也。不作印者。印是身密表示也。大空无色身可示不作印也。是即无著离我之义也。彼经次诵一字明结大羯磨印时时不间断。可思之。
  二从用阿下。明断诸食以●●为食中。用阿缚二字者。言以浅黄色乳水为食。是即上●●二字色味合论也。故云用阿缚二字(余如上)也。余文可见。
  三从自五下。明五月以来住无著离我中。自五月以者。言从此五月至六月。此两月皆修无著离我之妙行。故云尔也(云云)。
  二从次第六下。明第六月持诵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远离得非得乃至亦舍利非利(云云)。
  二从次第六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坐风火坛。二明诃罗为食。三明总释六三持诵。
  初中。处风火轮者。如上品。莲华台上置半月。以众多点令围之。其中安三角坛。所谓行愿风吹●字智火。令炽盛如劫灾猛焰。三障四魔皆悉被焚灭无有余。故云处风火轮除一切障亦是风轮中有火轮也。准上知者。如第五月。齐以下是风轮半月黑色。齐以上火轮三角赤色。故云准上知乃至以上是火也。
  二从用诃下。明诃罗为食中。用诃罗为食者。黑赤间杂圆明为食。故云用诃罗为食也。得与不得等者。设有施者虽令得之。更不可食。何况乞食而食之耶。故云得与不得亦一切不食也。亦舍诸利养无染清净。故云一切不食也迄舍利养也。
  三从六月者下。明总结释六三持诵中。六月者举数也乃至为净身口意也者(此四行余文在上品之终。是即越品烂脱也)初六月不成等者。若经月时六月而持诵时不成就者。更又经六月持诵。乃至展转虽经百千万六月不成者不可点止。即以见谛可为其期也。如六月持诵。三月念诵亦尔也。故云六月者举数也乃至为净身口意也。
  六从次佛下。明佛说如说修行功德中。又三。一明能护天等。二明驰散障者。三明所同大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梵释等天众乃至随所命作(云云)。
  二从次佛下。明随释中。次佛说者。结前生后句也。一切梵释者。摄在欲色界天王天众。所谓举梵而摄尽色界天王众。举释摄尽欲界天王天众。故经云梵释等天众也。龙鬼八部远而敬礼等者。是即地居诸假号天等也。是即受诸佛菩萨教命敢不违越善神八部等也。故云龙鬼八部远而敬礼共而守护乃至而奉给之诸持明仙住其左右也。即如不二经中赞阿阇梨功德云。诸持明仙常为小使。焰魔王水天火天风天主藏天大自在天那罗延天帝释天等。常为使者供给所须。一切意愿速获。不久当得大金刚阿阇梨位法性大日之身(云云)。
  二从一切下。明驰散障者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不善为障者乃至驰散如猛火(云云)。
  二从一切下。明随释中。一切恶鬼等者。若随诸佛教命不违本誓诸天善神等远而敬礼而守护如上。若不如此恶行不善梵释诸天等乃至恶形罗刹等。为一切害为一切障者。即见行者威光如劫灾猛焰亿千日月轮。大生恐怖疾走无边方。故云一切恶鬼乃至皆不得便也。又经云。乃至释梵尊水火风焰魔顶行之恶类疾走无边方。一切恶种惹净行苾刍众难调毒恶龙那罗延自在护世四天王速降令失命(云云)。
  三从犹如下。明所同大圣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随所住法教。乃至悲愍而救护(云云)。
  二从犹如下。明随释中。犹如大吉祥者。总被三圣者。所谓金刚手观自在文殊也。举此三圣者摄在三部圣众也。所谓金刚手降伏门。故经云调伏难降者如大执金刚也。观自在增益门。故经云饶益诸群生同于观世音也。文殊息灾门。故经云等正觉真子一切得自在也。但经说中下。疏列下中上。是即显三部互融无碍而无胜劣高下也。行者等同如此等三部之圣众智慧功德而无有异。故云无有异也。又经赞行者功德云。此人如金刚。此身如光聚。此人如莲华。此身如羯磨。身如遍照尊。身如妙吉祥。身如金刚轮(云云)。
  已上释持明禁戒品竟
妙印钞卷第六十八
  一校了
  (御本云)元德三年(辛未)四月六日加点了。沙门阿寂(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