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妙印钞卷第六十五

  沙门阿寂纪

释秘密曼荼罗品第十一之余(经第六疏十六中)

  四从以下明菩萨下。明说第二重中。自四。一明说文殊院。二明说除盖障院。三明说地藏院。四明说虚空藏院(矣)。
  初中。又三。一明说部主。二明说眷属。三明三重曼荼罗。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佛子次谛听乃至各如其次第(云云)。
  二从以下。明随释中。以下明菩萨曼荼罗者。指以下第二重四院云尔也。此是大坛第二重诸菩萨位也者。以如来隐语。说第三重释迦院为第二。说第二重而置第三故。作此简别之释也。文殊曼荼罗乃至作青莲华印者。释经之四方乃至妙善青莲华印第一偈二句也。所谓黄色方坛。以三?金刚为界。以十字羯磨置中央。其上作三角。其中置青莲华印也。取即种子字也诵之想遍其中真言字于中安之者。经之智者曼殊音乃至严饰以青莲一偈三句文。未会别牒也。言于青莲华台上。安布●●●●●真言。所谓中央安●。四方安●●●●也。故云非但于中安之亦四边安之也。又经云本真言围之如法布种子而以为种子也。种子者即●字也。其三角内傍界道边周匝等者。其三角傍作小青莲华。令围绕前大青莲华也。故云此三角乃至大青莲华印也。所以作印者。言今以此坛位等表示。一一可观察此尊福智圆满之万德也。所谓方坛者金刚不坏大菩提心也。故以金刚为界。可思之。其上三角者降伏四魔之义也。其上青莲大空无相大智印也。是即自性清净无染无著故云莲华。遍周法界含藏诸法故其色虚空色也。故以青莲华为印也。然此智有无边眷属故。以小青莲华令围绕。是即此尊三昧耶身也。此上置真言及种子。此即法曼荼罗也。经云图作勤勇众是即尊形也。此等法门义趣一一次第可识知之。故云所以作印者乃至而识秘意也。如法取种子字而种子之字者。所谓为释三形种子。而一一次第如此重亦如法布种子而以为种子二句未会别牒也。安置此字者。取●字为种子也。彼中作是者。转●字成青莲华也。转此青莲华成文殊。故经云图作勤勇众。疏云即是文殊也。故云如法取种子字乃至随形色等观之识秘意也。
  二从光网下。明说眷属中。自为十一。一明光网。二明宝冠。三明无垢。四明说可识定惠相应。五明计设尼。六明小计设尼。七明杂色使者。八明质多罗。九明地惠。十明招使者。十一明诸奉教者。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光网为钩印(云云)。
  二从光下。明随释中。若作身持钩者。作尊形令持钩也。
  二明宝冠中。又二。牒经。随释。准前可知也。
  三明无垢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自可见。
  四从智者下。明说可识定惠相应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妙音具大惠乃至各如其所应(云云)。
  二从智者下。明随释中。智者即自文殊也者。释妙音具大惠文也。所言妙音者即是文殊也。亦云具德。故云智者乃至具德也。所说使者等者。此文殊所统之眷属使者也。然以上三使者童男也。以下使者童女也。如此等男女差别一一次第了知可相应也。故云所说使者乃至以法相应作者谓以下童女也。
  五明计设尼中。又二。牒经。随释。自可见(云云)。
  六明小计设尼中。又二。牒经。随释。如文可见(云云)。
  七明杂色使者中。又二。牒经。随释。自可见(云云)。
  八明质多罗中。又二。牒经。随释。自可见(云云)。
  九明地惠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自可见(云云)
  十明招召使者中。又二。牒经。随释。自可见。已上六使者童女形也。故云以上并如童女也。
  十一从诸下。明诸奉教者。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所有乃至梨印(云云)。
  二从诸下。明随释中。诸奉教使者等者。于一一童男女。各有一二三等奉教者。如此等诸奉教者皆悉以小刀为印。此刀作锯齿形也。故云诸奉教乃至小刀非正翻也。
  三从右如下。明三重曼荼罗中。右如上所作皆于方坛中等者。上来所说使者童子等。皆于方坛上置其印也。所谓青莲华也。文殊为中胎。以诸使者为第二重。八部为第三。故云右如上乃至为第三重也。他效此者。以下诸院皆如此可作三重曼荼罗故云尔也。
  二从南方下。明说除盖障院中。又三。一明说部主。二明说眷属。三明三重曼荼罗。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复次南方印乃至翼从端严众(云云)。
  二从南方下。明随释中。亦作四方金刚轮中等者。黄色金刚轮坛上置三角坛。全分如文殊坛印。故云亦作乃至即名火轮也。所说相当乃至画大精进者种子者。经之大精进种子乃至翼从端严众一偈文。未会别牒也。谓前三角坛中置如意珠。以如意珠令围绕也。以下菩萨等者。如除盖障诸菩萨皆亦以眷属可围绕也。故云所谓如意宝乃至眷属围绕也。
  二从当知下。明说眷属中。自九。一明别牒。二明除疑怪。三明施无畏。四明除恶趣。五明救意惠。六明大悲生。七明悲念。八明除一切热恼。九明不思议惠。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当知彼印相乃至当作印画之如次第者。经之当知彼眷属乃至我今广宣说一偈。未会别牒也。
  二从即是下。明随释中。彼文有此字者。彼文者指未会经之当知彼印之彼文也。然梵语中有此义故。次句云此中眷属。治定本云当知彼眷属不说此之字。故云彼文有此字也。指之如左者。言此中眷属于彼中当作者。指除疑怪以下菩萨也(云云)
  二从除疑下。明除疑怪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除疑以宝瓶。置一?金刚(云云)
  二从除疑怪下。明随释中。汨古没反。所谓汨瓶者。瓶中作瓶。其瓶上?一?金刚也(云云)。
  三明施无畏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自可见。
  四明除恶趣中。又二。牒经随释。自可见(云云)。
  五明救意惠中。又二。一牒经。二明随释。自可见(云云)。
  六明大悲生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自可见(云云)。
  七明悲念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可见。
  后明随释中。智者即道此菩萨名者。此菩萨亦名智者菩萨故云尔也。道犹谓也。
  八明除一切热恼中。又二。牒经。随释。自可见。
  九明不思议惠中。又二。一牒经。二明随释。自可见。
  三明三重曼荼罗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皆住莲华上。在曼荼罗中(云云)。
  二从右皆下。明随释中。右皆作方坛等者。此除盖障院诸尊。皆方坛上置莲华。其上置各各种子。种子转成各各三形。转三形成各各尊形。故云右皆方坛乃至谓画此手印等也。若作曼荼罗者。除盖障为中胎。诸菩萨为第二重。八部等为第三重。故云此皆除盖障眷属余义如文殊中说之也。
  三从北方下。明说地藏院中。又三。一明说部主。二明说眷属。三明三重曼荼罗。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北方地藏尊乃至密印之形像(云云)。
  二从北方下。明随释中。于大因陀罗轮也者。如上黄色方坛。以金刚为界。其上置大莲华。其上置如意宝幢。故云于大因陀罗轮也乃至不画形但画幢也。若作此印极上色者。经之是名为最胜密印之形像文。未会别牒而释也。此尊曼荼罗殊众宝庄严端严微妙。故云若作此印者极上色者乃至最为胜上殊妙也。彼中画印殷勤作之也者。经之复当殷勤作文未会别牒也。言以极重殷勤之心可画作之。是即如来最无上大悲万德成就之体。故云尔也。
  二从此菩萨下。明说眷属中。又六。一明别表。二明宝作菩萨。三明说宝掌菩萨。四明持地菩萨。五明说宝印菩萨。六明坚固意(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上首诸眷属乃至彼诸慕达罗(云云)此慕达罗者。此云印也。所谓诸菩萨密印幖帜也。
  二从此菩萨下。明随释。自可见。
  二从宝作下。明宝作菩萨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宝作菩萨印者。亦云宝处。其义如密印品所记也。三?金刚在于宝珠之上也者。今此眷属菩萨皆方坛上置宝莲华。其莲上置如意珠。此上置各各三昧耶故。此菩萨以三?金刚为三昧耶。故云三?金刚在于宝珠之上也乃至如地藏法也。
  三从宝掌下。明说宝掌菩萨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自可见。
  四从持地下。明持地菩萨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持地于宝上。二首金刚印(云云)。
  二从持地下。明随释中。作两头金刚者。于独?两方作五?形。是即非独?又非五?。故云作两头金刚乃至于一?中有五?形如前印也。所言如前者。指宝掌一?金刚也。
  五明说宝印手中。又二。牒经。随释。自可见。
  六明坚固意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自可见(云云)。
  三从右下。明三重曼茶罗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一切皆应住。彼曼荼罗中(云云)。
  二从右下。明随释中。皆于方轮中者。如上黄色金刚轮坛中置宝莲华。其上置如意珠。是即此院诸菩萨通法也。于此上。地藏置宝幢。乃至坚固意作十字羯磨金刚等是也。若作三重曼荼罗者。地藏为中胎。诸菩萨为次院。八部为第三也(云云)。
  四从次西方下。明说虚空藏中。又三。一明部主。二明眷属。三明三重曼荼罗。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西方虚空藏乃至智者当安布(云云)。
  二从西方下。明随释中。作圆坛等者。圆坛上置白莲华。其上置刀。极利如冰霜。故云作圆坛乃至又坚固也。智者乃至种子之者。经自种子乃至安布文未会引之也。即是安本尊种子者。是即●字也(云云)。
  二从次列下。明眷属中。又六。一明别表。二明虚空无垢。三明虚空惠四明清净惠。五明行惠。六明安住惠。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及画诸眷属。印形如法教(云云)。
  二从次列下。明随释。自可见(云云)。
  二从虚下。明虚空无垢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虚空无垢菩萨亦本乃至以轮围之者。经之虚空无垢尊乃至具足在风坛一偈文。未会别牒也。
  二从此本下。明随释中。此本者指亦本之本也。即是自也者。指治定本之轮像自围绕之自也。言以轮令围绕己之本形之大轮故云尔也。四?刀轮者。十字四?轮而端如刀也。故云此本即是自也乃至置轮亦自围之也。在风轮中者。释具足在风坛句也。自可见(云云)。
  三明虚空惠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自可见(云云)。
  四明清净惠中。又二。牒经。随释。自可见(云云)。
  五明行惠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自可见(云云)。
  六明安住惠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自可见(云云)。
  三从凡此下。明三重曼荼罗中。凡此于大悲藏等者。言今此虚空藏院是文殊一会中西方部主。故云凡此乃至一会也。凡四菩萨者。文殊除障地藏虚空藏四菩萨也。如此四菩萨相互为主伴。故云凡四菩萨随以一菩萨为主置于中坛也。余者各于等者。虚空无垢等菩萨为第二重。八部为第三也(云云)复次若是大悲中第二院者。言八叶院为第一故。以观音院等为第二也。然如前第二院诸菩萨互为主伴。观音院等第一院亦可有互为主伴各成三重曼荼罗。故云复次若是乃至即不须置文殊会菩萨也。若释迦会者。是即第三院诸尊如上释迦为中胎。以佛眼毫相等为第二。八部等为第三。更问即此意也。此事更问不审等者。言如此等诸佛互为主伴之时。次第座位能能可详之故云尔也(云云)。
  已上释秘密曼荼罗品竟
  释入秘密曼荼罗法品第十二(经第五疏十六)
  将释当品。即开为四。一明大纲。二明题目。三明来意。四明入文判释(矣)。
  初明大纲者。凡此品中说甚深究竟之法。开最上秘密之坛。所谓以字烧字因字更生。并十二真言王布字观等即是也。此事一宗宗眼也。巨细如骨钞(更问)此即当品大纲也。
  二释品题者。入者能通为义。即能觉之智心也。秘密者神力难思为义。夫如来内证自性清净之法句。虽非说可示于人。巧以如来难思之神力。能说诸佛自证秘密。只是唯佛与佛境界。非十地等觉之所知。故号为秘密。曼荼罗者如上释。法者轨持轨则为义。所谓当品所说以字烧字因字更生等法。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成等正觉之轨持轨则也。依之今师并弟子及坛乘古佛成菩提之轨持轨则故。速知见诸佛内证甚深不可思议三平等地。而同古佛成菩提直道。故疏云然此执金刚即是毗卢遮那之所化身为欲发明此深密之法故也。此法无能发问。唯佛与佛相问乃可知耳(云云)是故此品名为入秘密曼荼罗法品也(云云)。
  三明来意者。上品中虽说上来诸品中未说之秘密甚深曼荼罗。然而应证入此秘密坛甚深秘密方便法则未说之。爰以疏云。尔时世尊又复宣说入秘密曼荼罗法者。已说秘密曼荼罗而未明入秘密之法故以宣说也(云云)故次上品而此品来也(云云)。
  四从入秘下。明入文判释中。大分为八。一明释品题意。二明佛作金刚手能发问。三明当品来意。四明持诵应遍学义。五明以字烧字。六明说因字更生法。七明说十二支句布字。八明说平等三昧耶(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谓诸下。明随释中。谓诸佛身口意秘密之藏等者。以三平等三昧耶为诸佛身口意秘密之藏。故经云。如是三昧耶。一切诸如来。菩萨救世者。及佛声闻众。乃至诸世间。平等不违逆。解此平等誓。秘密曼荼罗入一切法教诸坛得自在我身等同彼真言者亦然。以不相异故。说名三昧耶(云云)然觉了如此等平等本誓之人中。唯金刚手能穷了其源底。是故如来能告金刚手也故云谓诸佛身口意秘密之藏唯执金刚秘密主乃能知之故佛复告之也(云云)。
  二从尔时下。明佛作金刚手能发问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尔时世尊复说入秘密坛法者。经之尔时乃至法优陀那曰文。来会引之也。
  二从然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唯佛与佛相问。二明引金刚顶证。三明例同金刚手。
  初中。然此执金刚即是等者。如此秘密甚深法等无有能发问而发起深秘之者。如来示意密之体作金刚手。奉发如上甚深法。而令大众发起深益也。故云然此执金刚乃至唯佛与佛相问乃可知耳也。
  二明引金刚顶证中。彼品所说如疏引之。佛者指毗卢遮那智法身如来也。尔时佛即自叹言者。如此佛示现能问所问而能问能答。故佛自作能赞之人言善哉善哉乃至随问而答也。依之大众得未曾有。住如幻三昧而作佛事。故云尔时大众乃至而成佛事也。
  三从今此下。明例同金刚手中。今此执金刚等者。若佛自问自答者。恐人不可信敬故。化作金刚手而为能问之人。以佛身而答之。故云今此执金刚乃至以佛身而问佛身也。
  三从尔时下。明当品来意中。又二。一明重引牒。二明随释。
  初文。自可见。
  二从上已下。明随释中。上已等者。但前为释示现能问能答之人引之。今为辨当品来意引之也。故云上已说金刚手乃至故次宣说也。经优陀那者。此云无问。是即无能问故佛自示现金刚手之身而问。故示现佛身答之。故云优陀那也(云云)。
  四从持诵下。明持诵者遍学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持诵者遍学秘密曼荼罗乃至智者尽烧一切罪弟子法如是者等者。经之真言遍学者乃至烧尽一切罪一偈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持诵者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唯佛与佛名遍学。二明末代师堪作法名遍学。
  初中。持诵者等者。初句中真言遍学者是也。余文可见。
  二从今末代下。明末代师堪作法名遍学中。又三。一明末代难得。二明分有遍学义。三明应遍学所由。
  初文。自可见。
  二从然下。明分有遍学义中。然阿阇梨等者。指未见谛师也。此人虽未见谛。普习学此经宗旨浅略深秘秘中深秘秘秘中深秘等次第法用。一一明了学之。故云然阿阇梨虽未得乃至随顺此经所有诸法也。缘曼荼罗要者等者。于择地造坛等一一行事次第法则无误。故云缘曼荼罗要者应善知之。应修瑜伽之行者。如世间成就品及悉地出现品等所说。世间出世间种种瑜伽妙行一一次第通达之。晓了众生等者。能识知众生根性通塞有遮无遮及本尊身口意密上中下等悉地相。一一次第通达无疑滞故。虽未见谛。分得遍学之名。能堪为弟子作入秘密曼荼罗之法。故云晓了众生乃至入秘密曼荼罗法也。
  三从所以下。明应遍学所由中。今此诸佛法要等者。指当品所说甚深法要也。是即以诸佛同一本誓故不妄宣说。故云今此诸佛法要乃至不辄尔宣说也。若未法人师不了知魔事因缘及避除结护等方便。又不解知修习瑜伽入道因缘浅深重重方便法则。而妄教人者自损损他失一大事因缘。还堕恶道。故云若末代人师乃至即无所差别差机误他故须遍学也。所云智者等者。指智者之智也。治定本此云通达。即如云即智者是通达也。所谓取要言之。真言乘教一切法则次第皆悉能遍学通达。故云智者。又云通达。又云遍学。故云所云智者即是此遍学是也。能知浅与深机与非机。故云能知应与乃至故名智也。若不然者自损损他何名智者哉。故云若不闲方便乃至云何名智人耶也。烧弟子罪者。如此以遍学遍知故。以●字智大。令应度弟子无始罪障皆悉烧灭也。故云犹彼从无始来具有无量无边罪障深厚之障。若不为除乃至令为授戒也。弟子法如是者。如此令烧尽无始障垢已。于秘密坛中如法灌顶也。故云谓如法入坛作法也。
  五从烧彼下。明以字烧字法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烧彼寿命乃至烧除灰烬者。经之寿命悉焚灭。乃至谓以字烧字等一偈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今岂下。明随释中。今岂以世间之火等者。经言寿命悉焚灭者。非谓以世间之火烧此身根令绝命根。即以●罗字之智火烧彼业缚身。令绝断烦恼业命根永无余也。故云今岂以世间之火乃至而焚彼业烦恼身使不复生也。所以者何。夫六道生死一切众生皆悉依贪瞋痴等烦恼重障。造种种不清净业。依此业转轮无穷流浪生死。是即烦恼业之寿命无断绝故。流转业缚身亦无穷尽。是故以如来秘密不思议极大善巧智火加持力。焚灭彼烦恼业苦聚集身根。永令绝断无明妄想戏论之命根无余。烦恼薪悉尽无余故。能烧智火随亦止息。既能缘所缘不可得故归入本初不生之妙体。以归本初不生故同诸佛无有异。故云一切众生皆以业烦恼乃至此薪既尽能治亦遣也。以字烧字者等者。经之谓以字烧字一句别牒也。是即经文烂脱也。故如引牒可读也。所谓先观●字成黄色方坛。以金刚为界。以十字羯磨金刚敷其中。其上置弟子身。从彼●字方坛出生●字。此字成猛焰。刹那梵灭其身。同于灰烬。是即●字微垢既烧尽故。能烧罗●字亦还同本初不生之●字金刚轮际。故云以字烧字者乃至体同金刚轮也。所谓烧者即是字义等者。●罗字是尘垢不可得义也。以尘垢不可得故同烦恼烧义。故云烧者即是字义也。当以阿字为弟子者。以弟子身本初不生故。全体以弟子自身为阿字。故云当以阿字乃至遍作其身也。次以此惠火之字者。是即●罗字如来惠火之种子。以此惠火之字焚阿字净菩提心真金之矿垢。令自性清净本觉之体无尘无垢也。故云次以此惠火之字乃至而焚阿字也。
  问曰。以字烧字者。以何字烧何字耶。答。以●字之智火。焚●字之微垢也。问曰。若然者●字是本初不生金刚不坏大菩提心之体也。然此菩提心离能烧所烧之分微妙寂绝也。何故以所生之●字烧能生●字耶。答。实如所难。于●字大菩提心之体者。以离生灭去来之相故。非可被焚灭之法。虽然此菩提心当与微垢俱也。故但烧此微垢。非烧本初不生之体也。故疏云以此惠火之字焚彼菩提之性真金之矿令垢秽无余(云云)将以譬之意可知其法体也。既云焚真金之矿。当知非烧尽真金之体。即烧真金之矿垢。令真金体而明净也。今烧阿字亦如此。非烧其●字大菩提心之体。即烧与此大菩提心俱之微垢。令无垢清净也。烧尽此微垢已。能烧之智火亦随止息。能烧所烧既止息故。唯在本初不生●字大菩提心之体。犹如真金矿垢皆烧尽已。唯在本性清净之真金也(云云)。
  问曰。若然者所言微垢者何物耶答。如实不知虚妄分别妄见是也问。若然者所云不知妄见者。为损贪瞋痴等法体。为当云何答不尔也问何故然耶答贪瞋痴等法体是三部圣众本来常住之心地也。离有垢无垢本来清净自性果德也。虽然众生如实不知故。迷此法界常住之大贪瞋痴等之体。失彼三部圆满之宝。是故于平等法界中。起小贪瞋痴等妄念。作种种业受种种苦轮转无穷。是只如实不知贪瞋痴之体性故也。若能如实知贪瞋痴等自性清净本不生际之时。贪欲乍贪欲体自性清净故。本来不生即显佛部众德。瞋恚乍瞋恚体自性清净故。本来不坏即备金刚部众德。愚痴乍愚痴体自性清净故。本来清净持莲花部众德。根本三毒既显本来果德。枝末八万岂不成曼荼罗具德耶。如此住如实大菩提心时。只有本初不生之真金体。无尘垢可焚灭。如是等义故唯烧不知之微垢。不烧●字之体性也问曰。损贪瞋痴等体而为所烧之法。有何不可耶答。背表德之实义。失曼荼罗之法体故(云云)。问。若然者表德实义如何答。今宗表德实义者。不改三种世间性相。即为自心本来万德。不动贪瞋痴等体性。当为四重法界曼荼。当知其所烧尘垢者。只是虚妄不实之不知妄情也。是故如实之智光照曜时。不知之暗执自除。此名为护摩实义。是名为以字烧字法(云云)。
  问。若然者何故疏不言烧其微垢。而言以罗字而焚阿字耶。若以●字为所烧法者。●字是诸法之体也。此●字犹能被焚灭。何贪瞋痴妄法之体而不烧尽耶答。烧●字者。非烧●字本不生之体。烧不知此●字本初不生妙体之不知微垢也。既云本初不生。有何所烧耶。若有所烧即是生灭之法也。生灭之法岂诸法常住之体耶。贪瞋痴之体亦如此。既云自性清净有何所烧耶。若有所烧即是不清净之法也。岂名自性清净妙莲不染之法耶。故疏云以此惠火之字焚彼菩提之性真金之矿令垢秽无余(云云)。
  问曰。疏云想阿字同方坛。弟子在其中。而以●字焚之(云云)然以阿阇梨●字之智火。烧弟子之●字欤。如何答。不尔也。只是弟子心中自本已来有●字之智体。然为不知妄见之所隐没不能显照。是故阿阇梨缘彼弟子本来●字之智体。以阿阇梨本来●字之智光加彼之时。以不思议感应因缘故。开发彼弟子自己本来智火。还焚灭自己本来●字之上不知妄见。当知但以弟子●字烧自己●字。全非心外之●字也(云云)
  问疏云以烧故同为一体。身同●字(云云)然者既云烧阿字。何还同阿字耶。答。如上但烧阿字之微垢。不烧其法体也。既烧尽其微垢已。能烧之●字还归●字之本体而不生不可得也。故云同为一体故。能烧所烧寂静安乐不生不灭。故云身同●字也。已上秘秘中深秘护摩实义也。
  六从复烧下。明说因字更生法中。又二。一明烧已不同二乘。二明依●字生佛牙。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复烧尽同于灰彼等便更生也者。经之同于灰烬已彼寿命还复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然既下。明随释中。然既焚竟岂如二乘等者。既以●字智火烧●字垢尘竟。然如前既烧尽竟。不同二乘永寂。复生佛树之牙。长大悲之根。成方便之果实。故云烧既焚竟乃至此生即是清净之性如来种子也。
  二从师以下。明依●字加持生佛牙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因字而更生。一切寿及生。清净遍光垢(云云)。
  二从师以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以何方便而生牙。二明正说其方便。
  初中。师以何方便令此灰烬生妙牙也者。言既烧已后虽不可同二乘永寂沈空。然而未知于此灰烧令生佛树牙之深密方便。故云师以何方便令此灰烬生妙牙也。
  二从谓生下。明正说其方便中。又二。一明●字方便秘观。二明五字门具足义。
  初中。谓生缚字门也等者。释经之因字而更生义也。所言因字者即是●字也。其观想如悉地出现品所说(更问)。
  二从当知下。明五字门具足义中。当知火动之时等者。言以●字烧●字已。然后以●字甘露水注灰烬令生佛树牙时。●字体性即地大也。智火●字即火大也。此●字智火生时必与风俱即风大也。烧已以●字甘水注之即水大也。●字上加圆点即大空也。故云当知火动之时乃至即具地水火风空五字之义也。然此皆是如来秘密之义者。如此等以字烧字因字更生等。皆是如来甚深秘密方便加持也。如文成解而不可谓以●字烧●字生牙。当能决明师可通佛意。故云然此皆是乃至当善思之也。
  七从寿命还下。明说十二支句布字中。又二。一明结前生后。二明正布十二字(矣)。
  初中。又二。初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寿命还活悉皆无垢也者。经之一切寿及生。清净遍无垢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行者既下。明随释中。行者既得如遍净无垢者。是即结前句也。复为欲令坚固等者。生后句也。如是意生之身等者。因字更生故。还所生之自性清净身也。是即从诸妄想因业而不生。但从行者自心而生。故云意生之身也。故更有方便者。此十二真言王秘密方便也。
  二从犹置下。明正布十二字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以十二支句。而作于彼器(云云)
  二从犹下。明随释中。犹置十二字等者。言先既以以字烧字因字更生等秘密方便。故还生意生法界之身■。为令此意生法界身坚固常住故。复说此十二真言王布字。故云犹置十二字也。复得十二缘者。住心抄云今以十二字成秘密真言身。譬如以十二因缘成流转身也。无明为缘行起。是过患十二因缘也。菩提心眼为缘行起。是秘密曼荼罗十二因缘也(云云)即是前说十二字者。指秘密曼荼罗品也。当用布满其身也者。于身上中下分而布满故云尔也。初有四字者。●●●●四字布头分。故云初有四字乃至从眼起好也。次有四字者。●●●●四字布身中分。故云次有四字乃至及心上咽上也。次有四字在下者。●●●●四字布身下分。故云次有四字乃至一字在足下也。然单足二皆有之者。于二髀各一●。于二足下复各布一●。故云然单足二皆有之也。今但于一足等者。言今疏文言一字在髀上等者。都管二足而云一足。故云今但于一足乃至两足也。当知此十二处等者。言以此十二字布如上十二处故。此十二处皆悉摄尽身上中下一切身分。故云当知此十二处乃至次第而布之耳也(云云)。
  问。经云而作于彼器(云云)然者以何等方便瑜伽。而成法器耶答。疏云复为欲令坚固如是意生之身故更有方便。犹置十二字。即是前说十二字真言王(云云)是即秘密曼荼罗品所说十二真言王也。
  问。若然者上品既说之。今复说之有何等深意耶答。上品中说之。虽为六大三密种子。及明五种悉地相应句。未说甚深秘密三平等之布字故。此品重明此布字。以成师弟及坛三平等故。令前意生之身坚固常住也。以此秘密布字方便而成法器也。故重说也(云云)。
  问。若然者其布字次第作法云何答。疏文有二种布字。所谓一者以初●●●●四字布头分。以第十一点●布顶上。以第二第十一点合成●字布右耳。以第二第十一点合成●字布左耳。以第十二点●字布额也。次以●●●●四字而布身中分。所谓第十一点●字布右肩。以第十二点●字布左肩。以第十一点●字布心上。以第十二点●字布咽上。次以●●●●四字布身下分。所谓以第十一点●字布齐。以第十二点●字布腰。以第十一点●字各布左右髀上。以第十二点●各布左右足。故疏云。初有四字布于上分。乃至从初字次第而布之耳也(云云)二者以●●●●四字如次布眼耳鼻舌。自余八字如前无异。故疏云。次如本自性配从眼起好也。乃至次第而布之耳也。
  问。然者两说傍正如何答。以第二说为正欤。所以然者。疏自释云。次如本自性配从眼起好也(云云)若依小野厚造纸者。又有二说。一说谓●(顶火)●(额风)●(左耳地)●(右耳水)●(唇)●(肩)●(胸)●(背)●(齐)●(腰)●(腂)●(●)复一说谓●(顶火)●(额风)●(左耳地)●(右耳水)●(肩)●(肩)●(胸)●(背)●(脐)●(腰)●(腂)●(腂)已上十二布字也。●(胸)●●(身)●●(语)●●(意)已上三密种子。此七字摄十二字也(云云)若依十二真言王仪轨。左耳●暗大勤勇处大日如来(一)右耳●欠字佛眼佛母(二)●暗顶上释迦如来(三)●恶字额上遍知院(四)右肩●糁字莲花部圣众(五)左肩●索金刚部圣众(六)●含胸上胎藏中台九佛位(七)咽上●郝字般若菩萨(八)脐上●滥字胜三世菩萨(九)腰上●落字圣无动忿怒尊(十)●鑁字右足上千手千眼观自在(十一)●缚左股上金刚藏王菩萨(十二)。
  问。若然者此三所布字云何可得心合耶。答。疏并厚造纸说师弟布字。仪轨说曼荼罗布字。故无相违也(云云)。
  问仪轨并厚造纸中。三密外胸布●字。有何等深意耶。答。是即于意生之身。具足四轮成就三解脱门义也。故十二真言仪轨云。●吽诸法了义风大也。具四轮义。四轮者一金刚界轮义。二降三世教令轮。三遍调法轮。四一切义成就轮。佛部义引入义。镇护义。上有空点大空三昧耶。中有曩字无相解脱门义。下有乌字无作解脱门义(云云)。
  八从然此下。明说平等三昧耶中。又二。一明所平等人。二明称平等得自在。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如是三昧耶乃至平等不违逆(云云)。
  二从然此下。明随释中。然作此方便有三等者。言于如上布字秘观有三平等。所谓先于师上中下分作布字毕。次于曼荼罗作布字。如十二真言王仪轨。注更问布字云何起也者。如彼轨可作之。是即更问之意也。上记之故别不尽也。次于应度弟子身上中下作布字如师也。故云然作此方便乃至即能成于法器故云作彼器也。如是作已等者。言作如此三所布字已。应住三平等三昧耶也。所谓经所说诸佛菩萨二乘乃至世间三昧道皆悉与师同等也。师亦同等弟子也。弟子亦同等佛菩萨等天等也。诸佛菩萨师及弟子平等平等互相无碍。故云如是作已即是成就乃至等同诸佛也无违背义也。
  二从称此下。明称平等而得自在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称此三昧耶乃至自在诸曼荼罗如是等我者。经之解此平等誓乃至说名三昧耶二偈文。未会总牒也。
  二从若称此下。明随释中。又四。一明师弟同入一切坛无留难。二明佛与行者同等。三明以三平等为要用法。四明回互前后所由。
  初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若称此三昧耶乃至诸坛得自在者。经之解此平等誓乃至诸坛得自在一偈文。未会别牒也。
  二从解是下。明随释中。解是解了义等者。言若知解此三平等秘密布字妙方便者。遍入三部五部等一切曼荼罗。作一切佛事。都以无留难。如师者弟子亦遍入一切曼荼罗。自在无碍修行无留难也。故云解是解了之义乃至无有留难也。虽不入亦得自在摄取也者。言虽未入秘密曼荼罗位。若解知此三平等布字。于一切法自在得入无留难也。
  二从如我下。明佛与行者同等者。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如我等持诵者等者。经之我身等同彼一句。未会别牒也。
  二从谓我下。明随释中。谓我者如来自称也。合为一者。师佛弟子平等平等无二无别。是即三昧耶义也。
  三从亦然下。明以三平等为要用法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亦然持诵者不异三昧耶名说者。经之真言者乃至说名三昧耶三句文。未会引之也。
  三从佛以下。明随释中。佛以诸法究竟等者。言佛毕竟等于众生。众生毕竟等于佛。佛三密与众生三密。毕竟平等平等毫厘无隔。以如是等义门故得名三昧耶。故云佛以诸法究竟等乃至名说也。如经初等者。住心品云。越三时如来之日加持故身语意平等句法门(云云)疏释此文云。如此时中佛说何法即是身语意三平等句法门。言如来种种三业皆至第一实际妙极之境。身等于语语等于心。犹如大海遍一切处同一咸味。故云平等也。平等法门则此经之大意也(云云)故云如经初具有入大悲乃至为要用之法。不于前说乃至此说之者。从初品已来唯虽说平等名字。未说其法体。即至此品说之。故云不于前说乃至终不得成也。
  四从所以下。明回互前后所由中。所以回互前后等者。言如此彼品中说其名字。此品中说其法体。或品中说其真言。或品中说其印。或品中说其三摩地。如此于一处而不相连说之。所以者何。是即为对治慢法之者令不成无间之业也。故真言行者必先求明师依师教面密修学而入正法应为人师也。故云所以回互前后不相承蹑者。但为欲令入正法者应须依师而学。岂但佛有吝惜邪。犹如佛于声闻经中乃至先自成立堪能建立他人无上善根也。如声闻法中五法成就者。戒定惠解脱解脱知见也。成就此五法已。当在师位。余文可见(云云)有三昧耶偈等者。是即传法之时阿阇梨要誓之言也。然此土未传耳等者。此时未整调渡。故云此土未传耳也。禅要并授菩提戒仪并授大灌顶轨等是也。具问者即此意也(云云)。
  已上释入秘密曼荼罗法品竟
妙印钞卷第六十五

  元德三年(辛未)四月三日加点了。沙门阿寂(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