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妙印钞卷第六十三

  沙门阿寂纪

释秘密曼荼罗品第十一之余

  二从若秘下。明密藏不共中。又三。一明初地有十心。二明第二以去例然。三明答几时悉地生(矣)。
  初中。又二。一明十心寄齐五种。二明分别见观二道。
  初中。若秘藏中等者。总释与前异也。谓欢喜地自有十心等者。如初品所判。竖于十地配释种子牙疱叶等十心。又横于初地细释如上之十心。然今竖以五种悉地配释十地已。故于初地复为释成五种悉地。寄齐住心品所判横十心。而显五种并十心各有横竖二义也。故云从初心至第四心乃至本来常寂灭相也。
  二从然此下。明分别见观二道中。从第七至第八名为见道者。沈自证不能悲智双观。故云名为见道也。从第九至第十等者名悲智双观自证化他齐行。故云名为观见也。谓一向观于如来不思议界秘密功德者。八地以前但见如来不思议法界秘密。不观其功德。今九十两地平等观如来不思议法界秘密功德故。大智大悲同际自利利他兼行。故云观谓见于谛现乃至出过心量故别名观道也(云云)觉者是觉知义等者释成佛者觉也之觉字也。所谓以十缘生句观觉二乘境界。不住自调自度之法也。
  二从若入下。明第二以去例然中。又三。一明例初地横有五种十心。二明地地明昧不同。三明引两经证。
  初中。若入第二地时亦至第四心等者。于初地终心。信二地功德名第二地之信。离初地升第二地位名为入地故。于第二地亦有五种并十心。故云若入第二地时乃至第十心成佛准此有信及入位名与初地十心不异也。如第二地者。三地乃至第十地皆悉可准知之也。
  二从但下明地地明昧不同中。但此十心者。今此第二地十心对辨初地十心转先显无垢也。如第二地乃至第十地转深转妙例然可知。如此位位有十心故。十地合成百心。故云但此十心乃至可准知也。
  三从如花下。明引两经证。自可见(云云)。
  三从次答下。明答几时悉地生中。又二。一明定金刚手问言。二明指如来答文。
  初中。次亦可云答彼当得悉地何时生者等者。采集烂脱也。言前金刚手问云几时悉地生故。今如来答修业无间息乃至悉地随意生也。故先指定萨埵问之言也。故云次亦可云答彼当得悉地何时生者也。
  二从经云下。明指如来答文中。又二。一明总牒。二明随释。
  初中。经云世世生生乃至从意生者。经之修业无间息乃至悉地随意生二偈文。未会总牒也。
  二从修真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业世世不失成悉地。二明未熟令成就。三明一时作业永不失。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修真不息令心心净也者。经之修业无间息乃至心续净二句。未会别牒也。
  二从修行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释生生义。二明举例合。
  初中。续净谓不歇功用也者。言此悉地业虽未证法身地。世世生生在行人身中。而虽不用功力不失。故云续净谓不歇功用也。此世世生生者。经之无间息乃至续净中有生生世世义。此即生生世世此业不间息。而心心相续常净故。未会本以义语云世世生生也。故云此生生是义语也。然其梵语即散跢那也。是即识也。即指内心之识也。故云梵云乃至内心中也。
  二从犹如世间下。明举例合中。犹如世间等者。是则举一切众生善恶作业生生世世不坏终受其苦果乐果。故云犹如世间乃至即受报也。今答此悉地生等者。言今如来说悉地果生亦如是。一修悉地业后。此业世世生生有行人身中不失坏而生悉地家。乃至第十一地终不失坏。悉地业无去身中。故云今答此悉地生乃至业不能除也。
  二从经云如是成就下。明未熟令熟得悉地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如是成就者。经之未熟令成熟文。未会别牒也。
  二从谓不熟下。明随释中。谓不熟令成熟者。此业生生世世不失。而令未熟速成就。终当成于悉地果也。故云谓不熟令成熟当得于悉地也。熟者熟即果也等者。释未熟之熟也。令成熟等者。释令成熟之三字也。世世生生受悉地果。受用无尽庄严法乐也。故云令成熟者是受用果义也。
  三从于一切生下。明一时持诵终成意生悉地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于一切生于彼时间乃至俱等无分别也者。经之尔时悉地成乃至悉地随意生一偈一句。未会别牒也。
  二从一时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一时成就不加功悉地生。二明引二喻例同。
  初中一时之顷等者。行者最初持诵被本尊加护作成就法时。于此一夜中而得悉地。此悉地业长时随逐于身。终害元品之生。圆满十一地佛果。故云一时之顷乃至寄在身中长不失坏也。
  二从犹下。明引二喻例同中。二喻意自可见。此悉地亦尔。业生心等于彼一时间等者。言持诵净业平等平等故。依此净业所生之悉地之果亦平等平等也。是故能成所成皆悉得至三平等地。此故意生悉地圆满。随意所念出生无尽无余随类应现之三密也。故云此悉地亦尔业生心等于彼一时乃至故言随意生也(云云)。
  二十五从次答下。明答第二十一问中。又二。一明若云何升大空问。二明答云何身秘密问。
  初中。又二。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七。交牒可云。悉地升空界乃至问于帝释网(云云)。
  二从次答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指金刚手问言。二明如来答。
  初文。自可见。
  二从言下。明释如来答意中。又二。一明升空自在。二明举譬况释。
  初中。言行者等者。如上所说悉地成就时。游大空位于普门法界得最自在。故云言行者乃至自在无碍也。
  二从犹下。明举譬况释中。又三。一明幻者无畏义。二明咒术惑人心。三明况释秘密真言。
  初中。犹如于幻法中等者。言幻者于幻术方轨法则。能通达。作一切幻术。都以无所畏。故云犹如于幻法乃至随人所欲而为示现也。已上释如幻无畏者一句也。
  二从然下。明咒术惑人心中。然彼幻师等者。言彼幻师虽无有动作变易但以彼咒术药物等因缘故。现作种种未曾有事。狂惑众人心。故云然彼幻师乃至惑众人心故耳也。
  三从今此下。明况释秘密真言中。今此悉地亦尔等者。今此秘密真言悉地亦如此。以此真言悉地力故不舍父母所生肉身。游履尽虚空遍法界。供养诸佛利益众生。虽然更不动本座作种种不思议未曾有事自在无碍。故云今此悉地亦尔乃至得如是耳也。此幻师真言者。指彼咒术真言也。言如帝释网一切示现而无实事。彼幻真言亦如是故。彼幻师真言名为帝释网。故云此幻师真言乃至故名帝释网也。是故以彼世间浅近真言喻秘密甚深不思议真言之幻也。故云此即是彼幻人乃至喻出世真言之幻也。此真言网诸人心等者。以此真言悉地之法。为一切众生示现种种未曾有事时。为不思议事之所系缚。不得放逸。而其心蒙昧虽未得自在安住之明朗。才见自性清净之体。譬如以诸网悬人时。虽不能出而从其网间。能见一切物。故云又网是不断绝义乃至妄有所见故名网也。
  二从次答云何身秘下。明答云何身秘密问中。又二。一明指金刚手问言。二明如来答文。
  初中。次答云何身秘密者等者。指彼金刚手第三十一问有二种之中云何身秘密之问也。
  二从如干下。明如来答文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如乾闼波城乃至复非识也者。经之如乾闼乃至亦非识一偈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言此下。明随释中。言此悉地之人不舍此身等者。今成就悉地已。不舍此身识而其身隐显自在无性无碍。如彼乾闼婆城。或时可见或时不可见。但从因缘生都无实体。真言悉地亦如是。从持诵现行因缘生。都无性无相。而更无从来所去。但随缘而生随缘而灭。去来起灭不可得无有终尽。故云但从众缘乃至亦如是也。
  二十六从犹人下。明答第三十二问中。自分为四。一明举诸喻显无性。二明释虹霓喻。三明如意珠喻。四明虚空喻(矣)。
  初中。又二。一明总牒梦虹二文。二明别释梦喻。
  初中。犹人于梦中而游诸天乃至此身如虹霓者。经之又如于睡梦乃至身相犹虹霓二偈文。未会别牒也。
  二从复次下。明别释梦喻中。复次如梦中等者。于梦中升三十三天受彼天种种妙乐过于一劫等。如文可见。故云复次如梦上三十三天受天种种妙乐过于一劫乃至身净故有悉地加持功德业有此悉地也(云云)。
  二从犹如下。明释虹霓喻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犹如虹霓者。经之身相犹虹霓一句。未会别牒也。
  二从虹在天下。明随释中。虹在天不知从何而有。而能见众色。复次又如彩虹在天乃至不思议种种神变之用亦如彼虹也者。其文义自可见(云云)。
  三从真言同如下。明如意珠喻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真言如如意珠乃至而生得悉地亦如是也者。经之真言如意珠乃至而无分别想一偈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真言同下。明随释中。真言同如意珠者。总结释一偈文也。复更释疑如今有人言等者。次上举梦虹霓两喻释成真言无相悉地之相故。愚夫亦疑而应云。此真言事相之法是有相。有相有缘云何能成无相真实之法。是故为显有相即无相无相即有相。次说如意珠喻也。其文义自又可见。故云复更释疑如今有人言乃至而有不思议业然亦不可分别无思无为也。
  四从若尔下。明虚空喻中。又三。一明结前生后。二明牒经。三明随释。
  初中。若尔既同如意等言。真言悉地全同如意珠者。当知是有相法也。何以故。如意珠既是有相故可疑难故。为除彼妄见之处故。次说太虚空喻也。故云若尔既同如意乃至说太虚空喻也。
  二从譬如下。明牒经中。譬如虚空界方明乃至诸佛同随喜者。经之犹十方虚空乃至诸佛同随喜二偈文。未会引之也。
  三从犹如虚空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处空无染义。二明行者不可著名相。三明如是观者与佛同会一处。
  初中。犹如虚空等者。其文义自可见。已上释经之犹十方等二句也。
  二从当知下。明行者不可著名相中。当知世间等者。言一切世间妄法皆妄取形相为相。依妄分别立名。如此名相以十喻观察皆从因缘生无有自性。但依颠倒妄见立种种假名相。其实无性无生而同法界自性。故云当知世间乃至即同法界如如性也。已上释经之真言者乃至唯有想三句也。
  三从若能下。明如是观者与佛一处会中。若能如是观者等者。若真言行者修真言行之时。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等作灾难。或生死受苦之相等现之时。如上以如梦如虹等十喻观察四句推见。无从来所去无生无性。如幻如焰如乾闼婆城。如空谷响如旋火轮。如镜像如水月如梦如虹霓。如如意珠如大虚空。如此观察时。非但诸障自然消除而已。与十方三世诸佛同会一处受三世法乐。故云若能如是观者乃至与诸佛同会一处也。
  二十七从诸佛下。明答第三十三问中。又二。一明答几种护摩火。二明答几事增威(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诸佛两足尊乃至所谓内及外者。经之正觉两足尊。说二种护摩。所谓内及外三句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护摩有二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分明前后护摩。二明释内外护摩。
  初中。前虽略护摩之相等者。前总说内外护摩之相故。上护摩处释其通相云。护摩是烧义也(云云)又释内护摩别相云。若能烧业者名为内护摩也(云云)又释外护摩别相云。次释外护摩者有其三种。一本尊二真言三印。令此三位正相当也。此三亦是净三业义(云云)说如此等之相故云前虽略说护摩之相也。今更分别内外护摩也者。今委悉分别内外护摩之法故云尔也。
  二从如两下。明释内外护摩中。又五。一明别牒。二明释外护摩。三明释内护摩。四明外为内作因缘。五明问答决疑。
  初中。如两足尊所说护摩有二种者等者。经之正觉等二句。未会别牒也。
  二从外下。明释外护摩中。外护摩谓作法等者。谓本尊真言火炉印(行者)三位相当。不阙法则住三平等观故。烦恼薪尽智火随灭。以能缘所缘悉寂故归本初不生。是即外护摩义也。故云外护摩谓作法除烦恼随烦恼等障也。
  三从二内下。明释内护摩中。二内护摩谓息诸境界等者。言至内护摩者息诸境界次第法则。但住●字智火之圆明故。尘垢本来不可得。以本来不可得故安住本初不生实际。是即内护摩实义也。
  四从然下。明外为内作因缘中。然外护摩与内护摩等者。以三平等故本尊身口意炉身口意行者身口意平等平等故。炉火即本尊智火行者惠火也。以是义故炉火能烧尽薪支分之时。行者烦恼薪随烦恼支分刹那焚灭无余。烦恼薪支分尽故智火随不生。以能烧所烧共不生故至大寂涅槃之源底。故云然外护摩与内护摩而作方便即是彼因也。
  五从有难下。明问答决疑中。有二重问答。初中。有难者言者。指诸显乘学者及暗证禅师等也难意言。以此有相护摩之施。欲成彼无相之果。是即有所希望故。即随有所得。何能证真理耶而问难也。答意言。我自元无所希求。何堕有所得耶而答也。次问意言。若尔者何故如常檀施之法。以如此烧物不与一切贫人等。而从烧尽之。有何益耶重难也。答意言。凡夫若有所施时。有能施所施施物之三事。有如此三事故。即有希求之心。望布施之果报。依此因缘不能绝贪爱之源故。不能与内护摩相应而证无相实理。今即不尔。为施离彼烦恼随烦恼等过失而烧此支分故。成无著之惠因。而为内护摩方便。一切妄想希求之心悉尽。犹如薪尽火灭故。无所执着亦无方所。岂如彼愚夫以此施因望彼施果耶而答也。故云答然凡夫之人乃至无可取者亦无方所故能与内护摩为缘也。深行阿阇梨等者。言若深行阿阇梨直住内护摩不依外护摩。故云深行阿阇梨即作内护摩也。若浅行阿阇梨即作外护摩之方便。依三平等观与内护摩无二无别也。故云若浅行人即作外法而究竟为内法因也。
  二从作增下。明答几事增威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增威亦如是(云云)。
  二从作增下。明随释中。作增益分中等者。言护摩中增威者即是增益法也。于其增益而行增威者。于内护摩之上作事护摩。而内外相兼故有增威。例如献香花等之时。先以●●等加持去垢净除已。然后供养诸尊故。此香花等增益威光。令诸佛菩萨欢喜。护摩增威亦如是。调种种支分作事护摩之时。以三平等之内护摩相和故。事理平等增益不思议势力。故云作增益分中有增威乃至既尔护摩亦然也。
  二十八从复次下。明答第三十四问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复次诸尊乃至证知者。经之诸尊殊类性观察当证知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谓佛下。明随释中。上中下者。谓诸佛为上。菩萨为中。诸天等为下。然于此上中下诸尊有慈悲忿怒善性恶性等无量差别性类。故云谓佛菩萨乃至复有种种差别今料简之也。
  二十九从世间下。明答第三十五问中。又三。一明答世果成就量乃果。二明答出世量及果。三明答世出世果数。
  初中。又二。一明总牒。二明随释。
  初中。世间真言等说乃至当来世无也者。经之世间诸真言乃至悉是生灭法二偈半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若世间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答世果成就量。二明答世果相。
  初中。若世间人等者。指彼外道凡夫求自在天等果之者也。依彼自部之尊等者。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为自部之尊。乃至荼吉尼遮文陀等亦以彼尊为自部之尊。然彼一一尊各有部类眷属不可胜计。故云依彼自部之尊乃至以大自在为端也。然彼作法供养之时等者。言如此无量天等各各修彼真言手印。各望得彼尊宗极故。希求之心既有限量。岂得果之时无分限耶。故云然彼等作法供养之时乃至心有限量果等亦然也。说量者。经之说量之两言别释也。言说彼世间真言果有量有限之法也。故云说量者佛说彼是有限量法也。如是说也者。今说彼限量福德自在等。故云如是说也。
  二从虽然下。明答世间果相中。虽然不说不同如来所说等者。如是虽说世间成就真言。不同如来内证真言。彼但望本天果。不望佛果故。佛说出世护摩之法。对治彼有量生灭之果也。故云虽然不同乃至故有真言行护摩之法也。然彼世人之尊等者。言修彼世间真言者。但究竟至彼所敬之尊之处。不得其上之过位。又但得现前不得出世无上果。故云然彼世人之尊乃至终不能成出世间果也。
  二从出世下。明答出世果成就量乃果相中。又二。一明总牒。二明随释。
  初中。出世诸真言本初作不生乃至可见非见果从身语意生者。经之出世间真言乃至从意语身生三偈文。未会引之也。此中注言本云者。指大本中也。论云者指诸论藏也。是即释未会本之独角也。治定本云麟角。是同论藏也。
  二从善修如来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判世出世果不同。二明出世果成就。三明出世真言果。
  初中。又二。一明正释世出世不同。二明譬喻。
  初中。善修真言印等者。言若能如教修真实真言印等者。非如彼世间真言限量现果生灭等。如来所说诸佛菩萨金刚天等真言。一一皆悉至平等大海中。即成一味。所谓不生甘露味是也。故云善修如来乃至永不穷竭失坏此其异也。
  二从如下。明喻中。牛蹄之水喻天等真言。大海之水喻诸佛真言。然虽同天等真言。彼天尊等依限量之心说之故。如牛蹄之水当所即凋竭。以如来不思议加持说之故。如以此蹄水置大海水中无有竭尽之期。故云如牛蹄之涔乃至同一味故也。
  二从则不如是下。明出世果成就量中。又二。一明无作无生。二明越三时。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无作本不生。众生悉已断。战胜离三过(云云)。
  二从则不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正明无作义。二明问答决疑。
  初中。则不如是非是等者。言非如彼世间有作有量。故云则不如是。非是如来自作。亦非古昔诸佛所作。是故当知此真言印等。从本际以来法性自尔非有生作也。
  二从问下。明问答决疑中。又二。一明问。二明答。
  初中。问若言无作不生者。勤修方便得成彼果。既有能生之咒印本尊。又有所生果及所作事。何云不生无作耶而问难也。答意谓此难非也。是只汝迷情之所谓也。非真言无作果相。夫真言之性印并行者其体皆悉无生无灭同虚空。所生之果亦如是。从三事平等因缘而生。从来所去不可得。平等三密既同虚空。当知此果亦同虚空也而答成也。故云答此义不然夫真言之性乃至如彼真言印等同虚空当知此果亦同虚空也。经业生悉已断者。以三平等观智故。贪瞋痴三业自除故云尔也。战胜离三过者。以三平等之利剑。害不平等之三业。得胜无明之敌。故云战胜离三过也。
  二从乃至下。明越三时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乃至声闻乃至皆越三时者。经之麟角无师者乃至众缘所生起一偈二句文。未会引之也。麟角无师者等者。缘觉出无佛世无师独悟。如麒麟角。故云麟角无师者也。余如文(云云)。
  二从三时者下。明随释中。三时等者。今此真言果超越过现未三世毕竟不可得。以毕竟不可得故永无退失如金刚。圆满无上大菩提。故云三时者谓乃至成于无上菩提也。果缘起生者。经之众缘所生起文别牒也。谓缘真言手印者。言今此妙果以从三密方便生故。其量同法界而不纵不横故成不可思议中道实相也。故云谓缘真言乃至平中道之实相也已上明答出世真言成就时量毕。
  三从此果下。明出世真言果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可见非见果从意语身生(云云)。
  二从此果下。明随释中。一是可见法等者。若配当上中下三机。上中二人所得也。所谓上根人一念一时乃至一年五年十年等之间而得成就。中根人二十年三十年乃至此生灭尽时必定而得成就。故云一是可见法谓现世而得成就也。下根人一生二生等而得成就。是即论所言常在人天忆知不忘人是也。故云二者非可见乃至展转胜进以至成佛也。然此妙果远离表无表等业及色心非有非无等。而真言妙有体也。从三业净因缘而生。不生不灭无相无性也。故云然非表业乃至无生无性也已上答出世真言果毕。今此金刚手第三十五问中含六问。所谓世出世间各有成就时量果及果数故成六问。如此等六问今一一答之。上来既答六个内四个已。故云以上有多种答更检本问对之(云云)。
  已上第十五卷毕
  三从次答果下。明答世出世果数中。又二。一明举萨埵问意。二明出如来答文。
  初自可见。
  二明出如来答文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世间之所称说果能经一劫等正觉所说真言果逾劫数也(已上在十五卷)者。经之世间之所传乃至真言过劫数一偈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然下。明随释中。又四。一明世果不过一劫。二明出世果逾劫数。三明事中解释。四明克实谈。
  初中。然世间之尊者。指一切天龙八部等也。彼所说真言果数极最上不过一劫。故云然世间乃至不过一劫也。
  二从佛下。明出世果逾劫数中。佛所说者。如上诸佛菩萨二乘天等真言。若佛所说者逾劫数终成佛。故云佛所说者乃至过于一劫数之量也。
  三从若事下。明事中解释中。若事中释者。以事劫数释故云尔也。
  四从克下。明克实谈中。寿量出过等者。非事劫数。获得常住不变寿命及法界遍满果报。故云寿量乃至亦无限量也。已上答世出世果数毕。
  三十从诸佛下。明答第三十六问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诸佛之大仙乃至有想为世间者。经之大仙正等觉乃至有想为世间一偈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次答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结前生后。二明略表释。三明广释。
  初结前生后。自可见。
  二从略下。明略表释中。又二。初明表。后明作释。
  初中。略有多种者应云略有二种。然云多种者。于有想无想二种三昧各有众多三昧。故云略有多种也。
  二从若下。明作释中。又三。一明略释离想三昧。二明略释有想三昧。三明释三摩地义。
  初中。若诸佛及佛子二乘名离想三昧者。佛菩萨二乘虽大小别。离妄想故称为离相三昧。判其差别如广释中。故云若诸佛及佛子二乘名离想三昧也。
  二从若是下。明有想三昧中。若是世间瑜伽者。指四禅八定等。彼等皆不能离妄想。故云若是世间瑜伽名有想三昧也。
  三从此中下。明释三昧地义中。观照如前三事皆空者。指身口意三业也。上说可见非见果从意语身生。故云观照如前三事皆空也。合为一者。三平等意也。
  三从然佛下。明广释中。又二。一明释离想三昧。二明有想三昧。
  初中。又二。一明释佛菩萨无别。二明释二乘未遍知。
  初中。然佛与菩萨等者。言虽佛菩萨因果不同。以自性清净正观。住三平等故。远离诸妄想分别想故名为离想三昧也。故云然佛与菩萨乃至故名清净也。
  二从声下。明释二乘未遍知。如住心品释。自可见。故云声闻缘觉乃至故未纯净也。
  二从若有下。明释有想三昧中。又二。一明总释有想义。二明分别断常二见。
  初中。若有想者等者。修其因必望其果故名为有想三昧。其三昧虽众多。其极不出四禅八空。故云若有想者乃至不得过故非清净也。
  二从世三下。明分别断常二见中。若断见而无分别者。不分别善恶罪福等故云尔也。常者有少分别者。虽见善恶罪福之相。不知其因果故。改悔之心更无之。故云常者有少分别也。
  三十一从成就及下。明答第三十七问中。又二。一明总牒。二明别牒随释。
  初中。成就及熟时乃至生如虚空者等者。经之从业而获果乃至生等同虚空二偈文。未会总牒也。
  二从从业下。明别牒随释中。又四。一明世间从业有熟时。二明出世业自在转。三明无自性故解脱业生。四明举僻见决释(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从业得果者有成熟时者。经之从业而获果。有成熟熟时二句。未会引之也。
  二从诸世间下。明随释中。诸世间有相三昧等者。如上龙天八部等三昧也。金刚手问云成熟在何所云云。疏释云作业成就在何处。问成就受果在何方所(已上一问)又云未成熟云何(云云)疏释云其未成者亦如是问不成就(已上一问)又云复剂于几时业生解脱(云云)疏释云复云何时能离业生故得解脱(已上一问)今此第三十五问内有此三问。然此如来答中。此三问交通而答其义也。所谓从业而获果有成熟时者。是即答金刚手未成熟云何之问也。所以然者。问意谓未得成就者有有何方所耶而问也。答意谓未得成就者随异熟业受异熟果故。有成就乃熟时相而答之也。故云从业得果者有成就熟时。诸世间有相三昧乃至故名成就也已上答未成就云何之问也。
  二从若得下。明出世业自在转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若得悉地者于业自在得回转须者。经之若得成悉地。自在转诸业两句。未会别牒也。
  二从受亦下。明随释中。受亦得不受亦得也得是成就名悉地也者。言既以得悉地于业得自在故。虽受业生亦获得悉地。不受业生亦获得悉地。是故生所自在无有定所生之所也。是即答金刚手之成就在何所之问也。
  三从心无下。明无自性故解脱业生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心无自性故乃至生等如虚空者。经之心无自性故乃至生等同虚空一偈。未会引牒也。
  二从若以此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开会世间空。二明开会所由。
  初中。若以此世间空等者。言以此世间浅近之空三昧。回至自心法界无自性之体故。即无二无别无相无性同等于虚空故。此真言成就功德亦遍法界无所不至。故云若以此世间乃至功德亦广也。
  二从回此下。明开会所由中。回此心之无自性者等者。心梵语名质多。无尽庄严积聚名为质多。既以为众缘之所成故无有自性。是即诸法本因也。本因既无自在。所生之果岂有自性耶。故云心名质多乃至当知所生之果亦无自性也。言因尚待众缘而成故无生无自性。当知所生果亦不可得也。因果共无性不可得故。诸业生亦如是。以从众缘而生故业因无自性也。业因既无自性故。业因所生果当知无自性。以无自性故诸业不对治自解脱。是名为不思议解脱。故云所以者何若因有生者乃至以因果皆如是故得解脱诸业也。已上答金刚手复剂于几时业生得解脱之问也。
  四从或有下。明举僻见而决释中。或有说言者。指诸权宗学者难意。谓若如此因无生果无性。是即堕断见中。何能证真理耶而问难也。从此亦下。答意谓此难非也。但今因果不生者。离业生之定性。而有法性自尔无性之生。以无性之生故等同虚空无有边际。是故当知亦普贤行愿无尽无余无有断尽也。故云此亦不然乃至故非断也(云云)。
  三十二从右以下。明总结中。右以略说偈者。指从正觉一切智至生等同虚空八十行偈颂文也。答金刚手问了者。指从已断一切疑至业生得解脱十七偈半文也。但虽问答少少有前后。金刚手一一问如来一一答之无有阙减。故云右以略说偈答金刚手问了也(云云)。
  第七从更以长行下。明佛自说秘密坛中。为二。一明缘由长行。二明正说偈颂(矣)。
  初中。又二。一明如来诫听。二明萨埵乐闻。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复次秘密主乃至诸菩萨故(云云)。
  二从更下。明随释中。又五。一明释总表。二明释复次言。三明释谛听意。四明略说五事。五明诸佛道同。
  初中。更以长行说之者。次上以偈颂答萨埵之问既毕。然后佛无问自说。故云更以长行说之也。
  二从云复下。明释复次言中。云复次者由前已说之事者。言从具缘品已来虽说种种尊位形色印契三昧耶等。有未尽之物故又更说之。故云云复次者由前乃至故云复次也。
  三从谛下。明释谛听中。谛听者以此法等者。今此所说法超越于前所说。转妙甚深故重令诫听。故云谛听者乃至今谛听也。
  四从此中下。明略说五事中。又二。一明别释五事。二总结释五事。
  初中。此中略说五事者。一者诸尊印。二者诸尊形色。三者诸尊方位。四者住。谓由三密加持来至本座而加威住也。五三昧。谓诸尊一一所入三昧上中下仪相等也。故云此中略说五事乃至及住并三昧也。色改为形相也谓本尊形相分段差别者。经云形相。然疏云色改者依未会经故。未会本之色改治定本为形相。故云色改为形相也。分段差别者。诸尊形相从众因缘而生。故云分段差别也。余文自可见(云云)。
  二从请本下。明总结释五事中。请本尊如法等者。言修行真言妙行之时。观形相置本位住其尊三昧诵印言故。诸尊威验现前住。如是等名为三昧所趣也。故云请本尊如法乃至谓三昧趣也。要具明此五缘等者。持诵者必定具此五事可得成就。故云要具明此五缘乃至皆能解了也。
  五从然此下。明诸佛道同中。又二。一明此五事为虚空行。二明此五事为本誓。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然此五事乃是法界虚空行者。经之如是五者乃至法界虚空行之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法界下。明随释中。法界虚空行者等者。此五事相应修行故。其体同自性清净法界之体。成如来真实之妙行。故云法界虚空行乃至成如来行故也。
  二从如是下。明此五事为本誓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交牒可云本所誓愿乃至诸菩萨故(云云)。
  二从如是下。明随释。自可见(云云)。
  二从金刚下。明萨埵乐闻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金刚手乃至愿闻者。经之金刚手言如是世尊愿乐欲闻之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是金刚下。明随释。自可(云云)。
  二从佛言下。明说偈颂中。为四。一明说八叶院。二明说第一重。三明说第三重。四明说第二重(矣)。
  初中。自分为五。一明说秘中之秘。二明说画曼荼罗作法。三明其上置十二真言王。四正明观尊像。五明流出诸坛。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佛言者。取长行终时薄伽梵以偈颂曰之意而引牒也。有正觉乃至曼荼罗同者。经之最初正等觉乃至次第说当听二偈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即是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如来究竟说。二明世出世坛同有。三明大悲生为秘中秘。
  初中。即是如来最正觉究极之说也者。于具缘品悉地出现品成就悉地品虽说种种曼荼罗。未说此中秘奥。如来所说一切曼荼罗中。此曼荼罗是顿觉成佛秘中之秘而最极最上。故云即是如来最正觉究极之说也。
  二从世出世同画下。明世出世坛同有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世出世同画者等者。经之及无量世间出世曼荼罗彼所有图像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此同下。明随释中。此同亦可名有也者。治定本云图像。未会本云同画故。此未会本同之字亦可作有之字也。故云此问亦可名有也。所以然者。世出世各有无量无边曼荼罗故。如此曼荼罗差别一一次第能能欲令闻。故云同画也。复次今此悲生曼荼罗体如实知解者。于一切世出世曼荼罗自在摄入。故云世出世同画者此同亦可名者也言世出世有无量曼荼罗欲令善听也此语属上件(已上三十二字在下)也。
  三从然此下。明大悲生为秘中秘中。然此大悲藏生者。还结释经之大悲胎藏生句也。前已说竟者。指经第一内心妙白莲。胎藏正均等。藏中造一切。悲生曼荼罗。十六央具梨。过此是其量。八叶正圆满须蕊皆严好。金刚之智印。遍出诸叶间等文也。疑问意。谓上既如此说已。何故今复重说。有何差别诠要耶而疑问也。故云然此大悲乃至有何差别耶也。答意。谓上既说之虽为秘密。犹此上有秘中之秘。未说之。若不说之者。能通达前法而不可成就难思妙果故。今说此秘中之秘。与前秘密而相应成就一切曼荼罗。同欲令会入悲生曼荼罗之实际也。故云然前虽说为秘密乃至无所不入也。
妙印钞卷第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