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妙印钞卷第四十六

  沙门阿寂纪

释悉地出现品第六之余

  四从又他下。明第三月名义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别牒。可见。
  二从此下。明随释中。又分为七。一明满两月行。二明舍诸利养。三明如理思惟。四明乐欲成妙果。五明无障攀缘念诵。六明以三力回向自他。七明诸义利成就。
  初中。此中者指第三月也。有满两月行者。经之思惟而自在安乐诸群生句。疏释云。彼行者复更如理思惟。即是菩提心而发悲愿。理摄而起故言如理思惟也ト。所谓菩提心者。是初月行也。悲愿者第二月行也。然初月时菩提心为表大悲为里。第二月大悲为表菩提心为里。各虽有大智大悲。犹是存表里故非满足义。第三月大智大悲同际无表里之异。境智平等法尔运载。故云三理摄而起故言如理思惟(云云)理摄者。至理必然境智相摄。故云理摄也。以境智相照故悲智应用常恒而起。故云而起也。是即初二月者是为此第三月。犹是因也。后二句究竟果。是第三月悲智同际境智平等初法明道极位是也。故云此中有满两月行即到初地也。更问之意者。悲智同际境智平等自性清净大菩提心可思之。故云更问也。
  二从弃舍下。明舍诸利养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弃舍诸利养者以文解之者。言以经文意可解疏烂脱。故云尔也。
  二从他月下。明随释中。谓第三月于内外等者。第三月是初地终心故。得除盖障而成就无尽法藏。故云他月乃至皆得成就也。即是于八法等者。为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违顺八法而所妨道故。行者以秘密方便观智。于此八法不生恶爱之着心也。所调利养称乐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方便也。衰毁讥苦者是彼四摄所对治之法也。然以●字本不生故。违顺之境界皆悉不可得也。以不可得故大殖种无作善根。以无作善根故。其报内无尽而不外现。故云即是舍于八法乃至此报无尽不现也。以如此内熏密益故。虽得无尽法门功德之宝财。更不生执着。若作著者不可速入初法明道正位。故云得无量法门乃至故须舍此利养也。
  三从时彼于瑜伽下。明如理思惟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经。
  初牒经。可见。
  二从彼时行者下。明随释中。彼时者指第三月也。行者指第三月行者也。复更者。初二月之上重作悲智平等行。故云复更也。如理思惟者。释经之思惟而自在句。是即自然自证大菩提心。非有相分别之法。故云如理思惟即是菩提心也。然此菩提心悲智平等无碍自在。故云思惟而自在也。而发悲愿者。释经之愿一切无障安乐诸群生句也。此是平等大悲任运而起。故云而发悲愿理摄而起故言如理思惟也。此中思惟意等者。此中意者。谓于三昧中。以无障意乐而思惟。我当得最自在而度一切众生。所谓一切众生如实不知而沈轮生死。受地狱饿鬼畜生等剧苦。我当住大勇猛大悲心。以无量善巧方便。除彼垢障令至一切智智而誓愿也。故云此中思惟意者谓我当谓如是应理思惟而得自在即是发决定悲愿云何众生乃至除彼一切垢障使无有余也。
  四从乐欲下。明乐欲成妙果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谓下。明随释中。谓如来无量知见等者。又思惟乐欲。我若不得如来无量知见巧妙方便者。何能以一大事因缘利益众生耶。故我当速成就此妙果。故云谓如来无量知见乃至我当速成也。
  五从或下。明无障攀缘中。又二。一明能度攀缘。二明所度苦器。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如是下。明随释中。如是瑜伽无有障碍等者。言又于三昧中。而欲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令拔苦与乐。是攀缘也。虽然此攀缘不障碍瑜伽正行。何以故。以觉知能度所度不可得而攀缘觉观本来不生故。不生障碍也。故云如是瑜伽无有障碍以如是攀缘而念诵也。
  二从傍生下。明所度苦器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以我下。明随释中。以我所生无量胜福者。如此等三恶道重苦众生。愿以我所修福智力。拔一切苦恼与无上乐。自身既离诸垢障而有大势。愿还除一切众生苦恼令成就无上大势。是即彼一切众生。由我此无障因缘。即能成就一大事因缘也。是即初心始行菩萨普贤行愿之相也。故云以我所生无量胜福以我功德拔一切苦等者以大悲心乃至此相云何谓生如是大悲之愿也。
  六从及余下。明以三力回向自他中。自为二。一明说以三力回向意。二明举经文结释三句。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此等下。明随释中。又四。一明地上回向自他义。二明地前行者准例。三明结释三月始终。四明思念三句。
  初中。经等悲愿等者。指上普贤行愿也。法界群机无量故菩萨悲愿亦无边也。故云亦有无量种也。初一月持诵等者。初月但观菩提心未发悲愿。第二月虽修习悲愿未究竟。故云初一月持诵乃至然末能成也。第三月悲智圆满故。以此圆满功德普回向自他大菩提之妙果也。故云第三月乃至回向自他也。
  二从真言下。明地前行者准例中。真言行者若得意等者。彼既地上自在大悲愿也。初心真言行者亦能得如此意。随事触境发如此悲愿。以●字大悲之水。洗净其心垢。今菩提心得大势力。速证得初法明道。乃至第十一地。渐渐大菩提心势力增广。令证得第十一妙果。皆由此平等大悲愿。令成就圆满不思议妙果也。故云真言行者若得意时乃至力用增长皆由此圆满也。
  三从初一下。明结释三月始终中。初一月菩提心等者。经说观彼菩提心乃至自身像皆现等是也。次月观佛形像等者。经说第二正觉句乃至围绕无量光等是也。第三住真言离一切相者。经说离妄执分别本寂如虚空于彼中思惟等是也。故云初一月乃至亦名二洛叉也(云云)。
  四从又广下。明思念三句中。又广大加持者。指经之发广大悲愍句也。言此如来广大加持神力。由此三力功德得成就圆满。我欲行此广大加持神力故。思念此三句也。故云又广大加持乃至想念此三句也。
  二从故下。明举经文结释三句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引牒。可见。
  二从此下。明随释中。此三句和合者。思惟此三句和合。必可作广大加持。如此思念已。还念诵此三力。此三力者是即自性清净法界平等之心也。所谓如来力自性清净也。法界力自性清净也。我功德力自性清净也。如此三力皆是从自性清净●字本不生之心生。故云此三句和合乃至此句是真言心也。取三句功德随取花等者。言供养一花一香。结诵一印一明之时。以此三力功德。一一加持之。令遍满法界海。令满足自他大愿。故云取三句功德乃至周遍如来加持力等法界也。
  七从诸念下。明义利成就中。又二。初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由下。明随释中。由住理故者。住大菩提心故。所系念一切义利皆成就。我能成就一切义利故。复能成就他一切众生拔苦与乐等诸义利也。如此义利成就。并依三力功德力。故云由住理故随所系念而成也乃至故言当得如理也。与虚空等力虚空藏明妃等者。前等三月圆满之时。以三力回向自他大菩提。然复以三力加持。与此虚空藏转明妃加持。其义同一故。相接彼三力次说之。故云虚空等力虚空藏明妃真言也。
  三从次尔下。明说虚空藏转明妃中。大分为五。一明别表。二明正说真言。三明持诵供养行仪。四明持诵成就相。五明以有为方便成无为(矣)。
  初中。自分为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后从如下。明随释中。如虚空等者。世间中虚空无等同力者故。以譬此真言无与等力也。故云如虚空乃至故名虚空等力也。又藏者等者。其义又可见。转明者等者。言从此藏中能转生一切功德。作诸佛事。故云转明者乃至能生一切佛事也。如前所发悲愿等者。上第三月时。于瑜伽中发起悲愿。以三力功德回向自他。乃至一花一香。亦以三力功德。回向自他法界。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因兹无不成。今此明亦如此。故云如前所发悲愿乃至以此真言加之无不成也(云云)。
  二从初敬下。正明说真言中。又二。一明梵汉交举。二明总句义初文。自可见(云云)。
  二从此是下。总释句义中。此是虚空藏虚空等力之义者。指此真言名与义。故云尔也。等一切等者。言一切世间出世间无尽万德。等同本初不生大空。而从此大空。出无尽益物之资财。令遍尽空法界。是即此真言句义也。故云等一切法虚空中乃至普遍一切虚空也。
  三从持此下。明持诵供养行仪中。自分为四。一明善愿成就。二明行者住处。三明曼荼罗色相庄严。四明护持作净。
  初中。又二。一明三遍持诵。二明随念成就。
  初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持此三转者等者。别牒也。
  二从若诵下。明随释中。若诵此三遍等者。一切香花等乃至秘密持诵。如前以无障攀缘发起悲愿。以三力回向法界。以此明加持故。自利利他大愿随念皆成就。故云若诵此三遍乃至一切随意成也。献花谓以悲花等者。重释疏文意也。柔和忍辱大悲心名为献花义。以此即事而真之妙花。奉献一切诸佛菩萨成就自在业也。如花者香等亦皆如是。故云献花谓以悲花献一切佛等自在成也。谓随以一花奉献等者。如此以持诵故。一花一香等能遍满法界。上供养一切佛菩萨。下安乐一切众生。故云谓随以一花乃至下施一切有情也。
  二从随彼下。明随念成就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初别牒。自可见。
  二从谓以下。明随释。亦可见。故云随彼所生善愿乃至无不随心也。
  二从言行人下。明行者住处中。自二。一明满月持诵。二明择上中下成就处。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言行人于满月次入作持诵者(云云)次入之下有献花两言。是烂脱故属上文毕。
  二从先供下。明随释中。先供养美事已者。指善愿皆亦成就句也。因前相然后者。如前于定中发起悲愿。以三力回向自他。以转明妃加持。今又以如此作法。于白月十五日持诵得成就。即是满月者圆满等引地也。
  二从于山下。明说上中下成就处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于山峰等者。总牒山峰牛栏中乃至忙怛哩天室等一行也。
  二从造下。明随释中。造曼者罗随上中下事作成就法者。如上于胜处作三种坛也。所谓山峰息灾。中栏增益。林间降伏。其余随应通用上中下。故云造曼荼罗随上中下事作成就乃至或随意所乐处作之也。
  三从言一切下。明曼荼罗色相庄严中。自分为八。一明三事同金刚。二明四方相周匝义。三明开一门通道。四明释金刚结相应。五明二守护者。六明隅角置独古。七明妙金刚座等。八明稽首一切佛。
  初中。又二。一明三事同金刚义。二明以同金刚伏迷乱。
  初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初别牒。可见。
  二从所下。明随释中。所画金刚等者。画三胎金刚。周匝为界域。故云所画金刚乃至谓圆整端妙也。严净同金刚者等者。以其金刚皆黄色也。此有三事者。住心抄云色体名同也(云云)然疏说色体明白也。同金刚名者。同三?五股独?等名也。是即体相用也。所谓金刚体者体也。金刚色者相也。同金刚名者用也。是即表体相用共金刚不坏也。故云严净同金刚乃至是净同金刚也。
  二从言彼中下。明以同金刚故伏迷乱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以此下。明随释中。以此三事同于金刚等者。体相用同金刚故。无能破坏者。是故成药物得成就也。故云以此三事同于金刚乃至则所成药物而得成就也(云云)
  二从经云下。明四方周匝义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初别牒。自可见。
  二从此下。明随释中。此有二义者。四方坛故云四方是。金刚印当正四方面故云四方(是一)故云此有二义乃至亦正当四方面也。初第一重周匝等者。此坛三重故云尔也。其所方神等者。指秘密曼荼罗品。故云其所方神诸佛菩萨等在后有说处此中未分别也。于此中等者。指经第一卷也。故云于此中布列诸尊乃至相连为异耳也(云云)。
  三从云一下。明开一门通道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明牒经中。云一门及通道(云云)
  二从安下。明随释中。安一门并缘者。此坛唯开一门并空处外门。故云安一门并缘也。缘即如上所说者。指具缘品也。故云缘即如上乃至为外缘也(云云)。
  四从金刚互下。明释金刚结相应义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两句。自可见。
  二从其界下。明随释中。其界者。三重其界域也。金刚互连属亦是金刚义者。连属而不乱者是金刚不坏义也。故云其界乃至亦是金刚义也。金刚结者等者。其金刚股与股互相连也。故云金刚结者乃至是金刚结义也。相应者等者。相应上中下成就而可开也。故云相应者谓此门乃至下成门向南也。
  五从门门下明二守护者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为作下。明随释中。为作成就之物者。作药物等成就。最为除毗那夜迦等障碍。守护者最要也。是上所说相向守护不可越守护者也。故云为作成就之物乃至及相向守门者也。或一一相为印者。其形像所持印也。印在下说者。指密印品等也。
  六从殷下。明隅角置独古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其义自可见(云云)。
  七从中下。明妙金刚座等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可见。
  二从于曼下。明随释中。于曼荼罗等者。如上方曼荼罗中心置十字羯磨。其上立金刚。其上有大莲花。如此名为妙金刚座。故云此即金刚座也。故言金刚同者。羯磨并金刚莲花。此三种相合云金刚座故。例同上之三事同金刚。故云故言金刚同也。当结金刚手等者。即结五?印也。故云金刚三昧惠者。五?两方定惠也。故云尔也。住心抄云。疏云于曼荼罗最中置十字羯磨金刚座乃至结金刚手金刚之惠印即五?印(云云)此取道场观所耳(云云)然者是即说道场观次第也(云云)。
  八从言稽下。明稽首一切佛义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当作下。明随释中。当作礼时如上所说者。指惊发地神等中运心礼也。
  四从数数下。明护持作净中。又二。一明数数坚誓愿。二明作护作净。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数数坚誓愿者(云云)。
  二从谓下。明随释中。谓自誓等者。言自坚誓愿。偏为利益不为自利也。故云谓自誓运心弘普自誓不为已也。广大悲愿者。横穷十方竖尽三世。故云广大也。悲愍一切众生剧苦。发起无上坚固誓愿。故云悲愿也。乃至为一切众生故等者。言专为一切有情。誓愿成此药物等。以加持力故。速合一切众生拔苦与药也。故云乃至为一切众生故乃至能利一切众生也。
  二从应护下。明作护作净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可见。
  二从随彼下。明随释中。随彼处作护药物作净也者。随彼处者。上所择胜处随一处也。作护者。护持彼处除诸魔障碍故。作净者。作净诸药物刀轮等。除诸垢秽故也。故云随彼处作护药物作净也。然具有多法等者。言于此成就物。有种种众多法。所谓真陀摩尼贤瓶雨宝伏藏轮雌黄刀莲花安膳那药等众多之法是也。十万颂广品有之。故云然具有多法广本有之也。凡取药时须解法用次第者。苏悉地经取物品云。复次我今说取物法。白黑二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日蚀时。地动时日。于其午前而取其物。于念诵时得警界已。而取诸物。或澡浴清净。不食持斋。求善警界而取诸物。所说须物。随方处所有是物者。而就贵货。不仇价直而取诸物。或时自觉增加威力。堪忍饥寒。种种异相。当尔之时而取诸物。其所取诸物。各依本性上中下品。皆取好者。如法得已。应如精进作成就法(云云)如此等法用次第方轨法则能能可解了。故云凡取药时须解法用次第求自采亦有方轨也。乃至作护作净等者。护持胜处事者。如具缘所说也。作净者。作净药物等也。所谓于药物等。有以水可洗之物。又有以水不可洗之物。故苏悉地经净物品云。复次今说净诸物法。用五净洗(云云)已上总可洗诸物总句也。所言五净者。未详。可寻之。又云。不应洗者五净洒之。但应洗者。先五净洗。以胡麻水洗。次香水洗(云云)又云。诸余物等世所称用。应水洗之。或香水洗已。次用诸事真言水洒净。次用部心真言水洒净。次用部母真言水洒净(云云)如此等一一护持一一作净。皆有法则次第。能可寻问也。故云乃至作护作净皆有次第乃至具当更问也。或苏悉地等可通用也。
  四从于此下。明持诵成就相中。自分为四。一明上中下成就相。二明成就果相。三明分配成就物。四明结释悉地。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若得下。明随释中。若得无障成就者。言如此药物等。如此作净无障成就时。有上中下成就相。故云若得无障成就者而有上中下成相上成有三相转乃至谓从少得多从暖得焰等也。
  二从真言下。明成就果相中。又四。一明诣十方佛刹。二明得住寿多劫。三明生死得自在。四明为众生作佛事。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
  初中。真言者自取。游步于大空者。牒经也。
  二从既得下。明随释中。既得成已者。结前句也。或食涂点等而得自在等者。如此成就已。或自饭食或涂自身时。得飞行自在。能从一佛土至一佛土。得见佛闻法大利。能利益众生。故云既得成已或食涂点乃至从一至一也。
  二从住寿下。明得住寿多劫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可见。
  二从便下。明随释。是又可见(云云)。
  三从于下。明生死得自在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即下。明随释中。是名真佛子者。言虽处生死不染生死。虽住菩提心不着法爱。于生死涅槃自在者是如来也。然此行者亦然。故云即以于生死种种自在故是名真佛子也。
  四从言行下。明为众生作佛事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可见。
  二从谓下。明随释中。谓诸众生等者。谓犹为也。谓往至十方为诸众生作大佛事也。故云谓诸众生作大佛事也。世界上行者即是履世界行也(云云)
  三从经云下。明分配成就物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得成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总分配相。二明分数方轨。
  初中。得成就已持至十方者。既得成就飞行自在。以所成就物上分。奉献十方诸佛及师助伴也。然其分数未详故。能能可寻问之也。故云得成就已持至十方乃至当更问之也。
  二从物成下。明分数方轨中。物成已以金刚印等者。如此成就已。以上所说五胎金刚印。护持自身及本尊。又作护所成就物。故云物成已以金刚印乃至护本尊护物也。然后分为五。一分献受法师。一分献先成就者。一分与同学助伴人。一分充己身分。一分奉世尊。故云方取之为五分乃至及佛也。其物随彼所生于三宝处等者。言若奉献其处三宝。及充先成就者。其物者。若有仙人等来而取者可与之。若不来取者。其物分为二分。一与助伴者。一自取之。若师分。其师在他所者调纳之。待来时当献之。若其师不现在者。缘彼所生之处可回施之。故云其物随彼所生乃至缘彼所生为作功德也。刀等不分者。刀轮履盖等类不可分配者。标心可运心奉献如上之境界。故云刀等不分亦标心为分剂也。从初至末皆用金刚者。始取药物等。造曼荼罗。乃至护自身。护药物等。取药物等。皆悉可用五胎金刚印也。故云从初至末乃至取也(云云)。
  四从真言下。明结释成就果相中。又二。一明结为有分别成就。二明以分别成无分别。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若下。明随释中。若得如此成就等者。言如上诸成就。犹是能成所成相应之法。故名为有分别成就也。故云若得如此成就者乃至有分别成就也。
  二从以分下。明以分别成无分别中。又二。初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因有下。明随释中。以分别成无分别等者。如上药物等成就皆是虽有分别。依得见此有分别成就。弥精进修行故获得无分别成就也。故云以分别药物乃至然成此无得无为之果也。
  五从秘密主下。明以有为方便成无为中。自分为七。一明诸佛通达方便。二明以方便不舍众生。三明举显长劝密行。四明所成药物。五明唯心自在得成就。六明愚夫妄计。七明自心自觉(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举三下。明随释中。又五。一明举三世同。二明有为外无无为。三明佛是故住加持三昧。四明因有所为能成无为。五明展转相应义。
  初中。举三世佛欲明同以此入也者。释三世诸佛同仪式也。现在未来等者。言三世诸佛皆以通达二谛故。而说此甚深从缘起法门。以此有为方便。成就不可思议无为果。故云现在未来乃至而说此法门也。
  二从谓无下。明舍有为不可求无为中。谓无为之果等者。谓又为也。言为无为之果。用有为方便。成此不思议果也。故云谓无为之果乃至不可思议也。虽复设此有为方便者。此有为分别之法本性空寂本初不生。故成甚深不思议中道故。离此有为缘生之法。不可求无为别体。了知有为与无为其性毕竟不可得故。即此有为即无为也。即彼无为即有为也。故云虽复此有为方便乃至即成无为之果也。
  三从是故下。明佛是故住加持三时中。是故一切三世等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依方便力。证法界平等。还从此无为无作体性。示有为成诸眷属。从中台自证之德。以自在神力加持三昧故。出现四重法界诸尊。从一一门救摄一切众生。令至大菩提无为无作之果。故云是故一切三世如来。以方便力。乃至以加持力故现十世界微尘金刚菩萨。一一以真言门引接众生。皆令得至无为之果是也(云云)。
  四从而于下。明因有所为能成无为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可见。
  二从本性下。明随释中。本性无所为等者。言本有常住不变体性。无为无作虽无有所为。以因有所为故而能成无为无作果也。故云本性无所为因有所为而能成无为也。还从无为生有为为表也者。如此成无为已还又为众生用有为方便。故云尔也。
  五从展下。明展转相应义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初别牒。自可见。
  二从未持下。明随释中。未持诵时者。本来虽自性清净。为贪瞋痴烦恼所缚染故云性本不净也。然依持诵相应故得清净。亦能利众生。故云由持诵故乃至能度众生也。则现不清净身者。得清净体已。还为众生示现随类之身作同事行故。众生亦发清净之心。作清净之行。得清净之身。故云则现不清净身复为他作清净因缘名展转相应也。以此方便遍于法界等者。以如此四摄方便故。今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也。故云以此方便乃至令得义利也。
  二从令得见法下。明佛以方便不舍众生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可见。
  二从谓诸下。明随释中。又六。一明释见法安乐。二明释发欢喜心。三明得长寿。四明释净好五欲。五明长寿等深义。六明甚深缘生观。
  初中。谓诸如来以方便等者。以方便证得无为已。还从此无作无为之自证圆极之处。以大悲自在神力加持三昧故。不舍众生。示现随类之身。令得见自性平等法。住大寂无为之安乐行。故云谓诸如来以方便乃至住安乐行也。
  二从或发下。明释发欢喜心中。或欢喜心也者。上句或令见法者。指地前五种三昧道分际。菩提心论所言若才见者则名见真胜义谛。是也。或欢喜心者此安乐行成就故得入初法明道位也。故云或发欢喜心也即法喜初地也。论所言若常见者则入菩萨初地。是也。
  三从或得下。明释得长寿中。或得长寿等者。虽未得初地。依真言不思议力故。常处人中天上。获得长寿。于无数劫得见佛出世也。论所言常在人天忆持不忘。是也。故云或得长寿者乃至恒睹佛兴出也。
  四从或得下。明得净好五欲中。或得净好五欲而自娱乐等者。是即如来隐密方便也。非常五欲娱乐故云净好。以此五欲娱乐故。能供养诸佛菩萨。其事如下释。故云或得净好乃至又能供养一切如来也。如此如来隐密方便。非其人者鲜信之。还习己之常情为毁谤。故云此事无方便者乃至是故生毁也。言然此中佛有秘密难解等者。言秘密者。为不能知如来秘密者。称为秘密。为知者非秘密难解。故云言然此中佛有乃至是无方便者说也故不能解了也。
  五从然此中以心下。明长寿等深义中。然此中以心自在等者。言心者●字也。此●于诸法最自在。故云以心自在。此●字是不老不死妙体。常住不变第一命。故云说为长寿如此寿量即是如来法寿之命也。五欲者谓四无量等者。慈悲喜舍四无量者。是即普贤虚空藏观音虚空库四菩萨三摩地也。是即如来四德也。及菩提心者。中台净法界体也。所谓因果冥合悲智平等心自证心心自觉。故云而自娱乐也。复次四无量者欲触爱慢四位。菩提心者中央金刚萨埵。是即五秘密成就。故云而自娱乐也。供养者八供养菩萨是也。是理趣会五秘密曼荼罗也。以如此等内证甚深之法故。供养自性法身如来也。故云五欲者谓四无量乃至即是真法供养法身佛也。
  六从若行下。明甚深缘生观中。若行者观本性空等者。用方便故。于甚深缘起观本性空。即是无为成就也。如此等不思议。凡夫自不能信者也。故云若行者依佛方便乃至凡夫自不能信耳也。然诸佛如来等者。于甚深缘起法。知见有如此义利故。说此真言行法次第法则也。故云然诸如来及菩萨乃至不可谤为无也。
  三从何以下。明举显长劝密行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如余菩萨下。明随释。自可见。
  四从复次下。明所成药物中。又二。一明总牒。二明随释初总牒。自可见。
  二从次明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举所成就物释之。二明成此者名持明仙。
  初中。又金刚杵等者。此外金刚铃铎等物亦所成就物也。具有大本等。故云又金刚杵乃至大本具说方轨也。苏悉地等者。如上彼经中有次第法则。故云次明所成药物乃至苏悉地亦有次第也。
  二从如舄履下。明成此者名持明仙。其义自可见(云云)。
  五从经云下。明唯心自在得成就中。又二。一明能信故得成。二明唯用心念持故能成。
  初中。又二。一明总牒。二明随释初总牒。自可见。
  二从世人下。明随释中。世人所不能信者。常人所不可信。此人能信。故不思议事皆能成。故云世人所不能信乃至故云善男女也。
  二从方便下。明唯用心一心持念能成中。又二。一明别牒。二明随释。
  初中。方便具欲乃至唯如是得成就者。经之随所乐求乃至而得成就文未会引之也。
  二从谓下。明随释中。唯心所转即成就也者。言唯心所欲成就。不异缘一心不乱念持故。即能成就。故云谓随意所欲乃至才心作念即成就也。
  六从秘密主下。明愚夫妄计中。又六。一明愚夫念堕断常。二明因者因空。三明因非实有。四明因是有所作法。五明因果妄故有六明自心自觉。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若人下。明随释中。又二。一明举妄计。二从当知下明破之。其义自可见(云云)。
  二从经云下明因者因空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意下。明随释中。意明因者因空者。所言因者。彼愚人计有实因实果故。指彼云因者也。然彼之所执因都无所有。故云因空也。余文自可见(云云)
  三从经云下。明因非实有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谓明下。明随释。自可见(云云)
  四从经云当知下。明因是有所作法中。又二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则明下。明随释。自可见(云云)。
  五从经云乃至下。明因果共妄故有中。又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言此因下。明随释。其义又可见(云云)。
  六从经云真言下。明悉地从心生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但以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以三密方便自觉悟。二明譬。三明合譬。
  初中。但以方便自净其心等者。自以三密方便。自净心垢故。自悟不由他。故云但以方便乃至而自觉悟也。
  二从譬下。明二譬。自可见(云云)。
  三从修真言行者下。明合譬中。修真言行者本为除遣惑业等者。言修真言之行者为净无始间隔之惑障业苦也。除遣者。只除遣其不知惑障。非谓断除当体也。当体解法界无生灭净染等者。言法界自无非生非灭非净非染。离一切妄想分别。如此体解之时。任运生灭染净自性不可得。而离诸分别。如此离分别之法即真言之体也。此真言之体即法界之体也。如此觉知之时。即得无相三昧。悉地现前。故云修真言行者本乃至当生如是信解也。
  四从次尔时下。明说悉地成就句中。自分为五。一明萨埵请问。二明佛叹请问意。三明诫听。四明萨埵乐间。五明如来正说(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即是下。明随释中。又四。一明问佛心成就句。二明修学现生得见谛。三明不害法身义。四明不害所由。
  初中。即是如上所说一字等者。如上从一字生四字乃至遍满法界见佛心句。然者此中成就法云何问也。
  二从诸见下。明修学而现生得见谛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此即下。明随释中。随于此中而修学者等者。如上于●字一缘一相修学者。即现生得登见谛位。是故愿请如来说此成就法也。故云即是随于此法乃至现法乐住故请问也。
  三从不害下。明释不害法界中。又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意下。明随释中。意言非此法界中等者。言平等法界中。怨对法自无无也。有何法界害何法界哉。故云意言非此法界中乃至故不害也。
  四从何下。明不害所由中。又分为二。一明牒经。二明随释初牒经。自可见。
  二从然下。明随释中。又三。一明成就者与法界无二。二明生佛不增不减。三明结释不可分折。
  初中。然此四字究竟成就等者。言究竟成就者更无别法。即法界也。故无所妨碍。此四字皆是佛心也。佛心者法界也。故住此成就者与法界无二无别。更无妨碍者也。故云然此四字乃至无二无别故无妨碍也。
  二从此悉地下。明生佛不增减中。此悉地彼法界等者。言此所成就悉地。与彼一切法界体。更无差别故。不相妨碍。所以然者。是即以法界不思议故。自然法尔道理而如此也。更不可问其所由。是故无量佛成佛得道法界更不增。无量众生灭度更法界不减。是即以自性清净法界金刚不生体本来无动转故。烦恼生死本来自性清净常住不变法界万德也。菩提涅槃本来自性清净常住不变法界万德也。彼德也此德也。此故无法可断者。无法可证者。是故无量佛虽出世成道。自本无可证可得之法故。法界更不增。无量众生虽灭度。元来无可断可灭之法故。更法界不减。只是以法界不思议力故。如实知者。虽无可证可得。住本来正觉。如实不知者。假名为众生。生佛本来一法故。不可减彼增此。同一金刚体性者。更有何减损。故法界不减。同一圆明体性者。更有何增长。故法界不增。譬如大海无量波涛灭没。波涛常不减。海水还成澄净。海水更不增。自性清净法界心海亦如是。无量众生灭度。众生界不减。无量佛还归本觉。佛界更不增。只是法界海上之起。法界海上之灭也。是故增即减。减即增。增减边际不可得。以边际不可得故无有彼此。无有彼此故不可破坏。无有彼此故不可增长。故成就者与法界无所妨碍也。故云何以故法界乃至今无妨碍故不可破坏也。
  三从当知下。明结释不可分折中。当知此不坏等者。如此无有彼此故不可分折。行者如是法界不增不减故无彼此。无有彼此故不ト可分折通达解了故。即得见法之自性。成就不思议佛法也。故云当知此不坏乃至即得见法成就也。
妙印钞卷第四十六

  (御本云)元德二年(庚午)八月二十五日加点了。沙门阿寂(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