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第 54 册 No. 2141A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

  No. 2141A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一卷

  开元十九年六月八日大德拂多诞奉诏集贤院 译

  托化国土名号宗教第一

  佛夷瑟德乌卢诜者(本国梵音也)译云光明使者。又号具智法王。亦谓摩尼光佛。即我光明大慧无上医王应化法身之异号也。当欲出世。二耀降灵分光三体。大慈愍故应敌魔军。亲受明尊清净教命。然后化诞故云光明使者。精真洞慧坚疑克辩故曰具智法王。虚应灵圣觉观究竟故号摩尼光佛。光明所以彻内外。大慧所以极人天。无上所以位高尊。医王所以布法药。则老君托孕太阳流其晶释迦受胎日轮叶其象资灵本本三圣亦何殊成性存存一贯皆悟道。按彼波斯婆毗长历自开辟初有十二辰掌分年代。至第十一辰名讷管代二百二十七年。释迦出现。至第十二辰名魔谢管代五百二十七年。摩尼光佛诞苏邻国跋帝王宫金萨健种夫人满艳之所生也。婆毗长历当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月八日而生。泯然悬合矣。至若资禀天符而受胎。斋戒严洁而怀孕者。本清净也。自胸前化诞。卓世殊伦。神验九。徴灵瑞五应者生非凡也。又以三愿四寂五真八种无畏众德圆备。其可胜言。自天及人拔苦与乐谀德而论矣。若不然者曷有身诞王宫神凝道慧。明宗真本智谋特正。体质孤秀。量包乾坤。识洞日月。开两元大义。示自性各殊。演三际深文。辩因缘瓦合。诛耶祐正。激浊扬清。其词简。其理直。其行正。其证真。六十年内开示方便。感四圣以为威力。腾七部以作舟航。应三宫而建三尊。法五明而列五级。妙门殊特。福被存亡也。按摩诃摩耶经云。佛灭度后一千三百年。袈裟变白。不受染色。观佛三昧海经云。摩尼光佛出现世时。常施光明。以作佛事。老子化胡经云。我乘自然光明道气。飞入西那王界苏邻国中。示为太子。舍家入道。号曰摩尼转大法轮。说经戒律定慧等法。乃至三际。及二宗门。上从明界下及幽涂。所有众生皆由此度。摩尼之后。年垂五九。我法当盛者。五九四十五。四百五十年。教合传于中国。至晋太始二年正月四日乃息化。身还归真寂。教流诸国。接化苍生。从晋太始至今开十九岁计四百六十年。证记合同。圣迹照着。教阐明宗用除暗惑。法开两性分别为门。故释经云。若人舍分别。是则灭诸法。如有修行人。不应共其住。又云。乌归虚空。兽归林薮。义归分别。道归涅槃。不核宗本。将何归趣。行门真实。果证三宫。性离无明。名为一相。今此教中。是称解脱。略举微分。以表进修。梵本颇具。此未繁载。

  形相仪第二

  摩尼光佛。顶圆十二光王胜相。体备大明无量秘义。妙形特绝。人天无比。串以素帔。仿四净法身。其居白座。像五金刚地二界合离。初后旨趣。宛在真容。观之可晓。诸有灵相百千胜妙。寔难备陈。

  经图仪第三

  凡七部并图一。

  第一大应轮部 译云彻尽万法根源智经

  第二寻提贺部 译云净命宝藏经

  第三泥万部 译云律藏经亦称药藏经

  第四阿罗瓒部 译云秘密法藏经

  第五钵迦摩帝夜部 译云证明过去教经

  第六俱缓部 译云大力士经

  第七阿拂胤部 译云赞愿经

  大门荷翼图一 译云大二宗图

  右七部大经及图。摩尼光佛当欲降代。众圣赞助。出应有缘。置法之日。传受五级。其余六十年间宣说正法。诸弟子等随事记录。此不载列。

  五级仪第四

  第一十二慕阇 译云承法教道者

  第二七十二萨波塞 译云侍法者亦号拂多诞

  第三三百六十默奚悉德 译云法堂主

  第四阿罗缓 译云一切纯善人

  第五耨沙喭 译云一切净信听者

  右阿罗缓已上并素冠服。唯耨沙喭一位听仍旧服。如是五位禀受相依。咸遵教命。坚持禁戒。名解脱路。若慕阇犯戒。即不得承其教命。假使精通七部才辩卓然。为有愆违。五位不摄如树滋茂皆因其根。根若惫者树必干枯。阿罗缓犯戒。视之如死。表白众知逐令出法。海虽至广不宿死尸。若有覆藏。还同破戒。

  寺宇仪第五

  经图堂一 斋讲堂一 礼忏堂一 教授堂一 病僧堂一

  右置五堂。法众共居。精修善业。不得别立私室厨库。每日斋食。俨然待施。若无施者。乞丐以充。唯使听人勿畜奴婢及六畜等非法之具。

  每寺尊首诠蕳三人。

  第一阿拂胤萨 译云赞愿首专知法事。

  第二呼嚧唤 译云教道首专知奖劝。

  第三遏换健塞波塞。

  译云月直。专知供施。皆须依命。不得擅意。

  出家仪第六

  初辩二宗。

  求出家者。须知明暗各宗。性情悬隔。若不辩识。何以修为。

  次明三际。

  一初际 二中际 三后际

  初际者。未有天地。但殊明暗。明性智慧。暗性愚痴。诸所动静。无不相背。

  中际者。暗既侵明。恣情驰逐。明来入暗。委质推移。大患厌离。于形体火宅。愿求于出离。劳身救性。圣教固然。即妄为真。孰敢闻命。事须辩折。求解脱缘。

  后际者。教化事毕。真妄归根。明既归于大明。暗亦归于积暗。二宗各复。两者交归。

  次观四寂法身。